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以诗经为主题的优秀论文20000

发布时间:2024-08-10 02:27:23

以诗经为主题的优秀论文20000

专业论文服务代写毕业论文就上591代写毕业论文网百度一下591代写毕业论文591原创论文专业论文服务就上591代写毕业论文

青青子佩 悠悠我心, 纵我不去 子宁不来。

古诗十九首中的生思考作文

以诗经为主题的优秀论文20000引言部分

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在《诗经》中有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于《国风》。风即指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城之意,“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风》取材于各地的民间歌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民俗风情。而男女恋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国风》中也颇多涉及。《诗经》第一首便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以《关雎》为始篇,例来众多注家的评价多为淑女以配君子,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爱情的酸酸甜甜: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静女》,有写情侣春游的欢快的《郑风·溱洧》,有写两情野合欢娱的《召南·野有死麕》,有写饱含思念的《王风·采葛》,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子衿》,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狡童》,有写意中人不可求空余恨的《周南·汉广》,有写表现意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蒹葭》,有写失恋苦涩的《召南·江有汜》,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风·将仲子》,还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风·大车》。从以上的这些列举中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在阅读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情。  在爱情诗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而且热烈的,这也许是因为那时古朴的民风使然吧。如《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读后给人一种民生纯朴的感觉,《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可爱的姑娘按照约定在城角楼等他,也许为了逗着玩,他把自己隐藏起来,他来时见不着她,急得搔首踯躅。等到他发现姑娘已经来了而且情意深长的带给他一些礼物时,便大喜过望。幽静的城角,情侣来调情,一派温情脉脉的场景。  爱情的自然流露和表白充满了甜蜜,然而现实却给人们的感情增加了许多束缚。在那个时代男女的婚姻大事已经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参与,不再是完全的自由的了。《礼记·曲礼》中讲:“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礼记·坊记》中有:“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艺麻如之何?横从其母。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可见,那时对男女之情已经有所限制了。而具体到对女性而言,受到的束缚更多,既不愿舍弃情郎,又不敢违反父母的命令,《郑风·将仲子》就描写了这样一位为情所困的女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孟子·滕文公下》中写道:“丈夫生而愿为有官,女子考而愿为有宗,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将仲子》里的这位女主人公害怕的也正是这些礼教。对于仲子的爱和父母、诸兄及国人之言成为少女心中纠缠不清的矛盾,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办呢?几多愁苦,几多矛盾,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说清呢?  《诗经》的爱情诗对于女性的描写是真实自然的,用“思无邪”来形容里面的感情真正是恰到好处。  另外,《诗经》作为一部古代的诗歌总集,里面记载的诗歌并非一时一地之作,而我们从这些爱情诗中也可以看出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民间的风俗是不同的。对于一些诗歌的具体年代我们不甚清楚,但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古代的婚姻恋爱的风俗应该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各个诸侯国和不同的地区风俗也有所差异。如评注者常说“郑声淫”,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其实只不过郑国的诗歌多是大胆表露男女之情的诗歌,只是更大胆更热烈而已。而从《褰裳》到《将仲子》,同为《郑风》又可以看到有所差别,前者更加开放,后者却顾虑重重,这也许是因为时间不同,也许是因为作者身份不同,但总体来看,当时的婚姻制度并非如后来封建时期有严格的规定,较之封建时期还是相对自由的。  《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

这是中国古代员早的一首情诗,据说产生于周朗初年,远今D 有约3000年的历史了。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没有不知道这首诗、不 喜爱这首诗的。要论中国古代诗歌的知名度和影响,恐怕没有第二 首——即便是窟代那些员优秀的绝句、律诗——能够和它相比。 相传《诗经》是孔子删定的,这虽然不一定可靠,但孔子至少没 右栋筋岔首法民千《吉经)的崇高地位,并且确实曾经在t论语》一 书中以它为代表赞扬全部t待经)d中和”适度的审美品格。读了这 首待,我们应该对远古先民相早期儒家的性爱观有一个比较正确 的认识。 这不是一首一般意义的情诗.比起一般意义的招待来,它有着 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待中所表现的男女之爱,既有对性的自然欲 望,更有对情的伦理追求。诗的头两句,从水鸟雌雄求偶的呜叫触 只生景,含菌地表达了性爱的自然本能。其中“辗转反例D9苦苦思 恋,说明了这种性爱的强烈感性特征,绝非纯屑理性现象。对此我 们不必讳言,像孔子以后的伪道学那样,甚至曲解这首诗,说它.4 是“求爱”,而是“求贤。。不过性爱在这首待中的确即便是基础的东 西,也不是主要相重要的东西。“窃宛淑女,君子好遂”.“留宛”,幽 朔也,‘被”,善良也。就是说,性格幽炳、心地善良的妨骸,是年少 “君子”的好配偶。其中没有提到外貌之类.当然我们并不搭除这 位姑娘长得很美丽的可能,但使这位“君子”朗情爱藏并一心想与 之相伴终生的重要原因不是这个,即不是她的外在美,而是她的内 在美,这就是e诗序》所谓“不淫其色”。章今天的话来说,女人不能 被看作单纯的性1 这首诗从一开始到末荤都把性爱的最裔形式——婚姻,提到 了员显著的位置。“遂”不是情人,而是配偶,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有 爱情的配偶。人们常常有一种误解,容易笼统地说中国古伐的婚姻 没有爱情的前提和基础,结合的双方遵从的是“父母之命,煤油之 亩”,即便有爱情,也只是婚姻的产物、所谓“先结婚,后恋爱”,其实 这是封建礼教对性爱和婚姻的一种异化.从t关唯)这首诗增来,中 国人最早的婚姻是十分肯定其爱情前提的,待中写男方“求之不 得”,反映了女方的迟迟相许,还有一个“g瑟友之”的阶段,说明双 方“钟鼓乐之”的美满结合是经历了爱情的考验和孕育的。现在有 些人以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馅的蛹姻”是一个新观念,其实 这个道理我们的老祖宗在两三千年前就已经俺碍了,并且虽然受 书中以它为代表赞扬全部t待经)d中和”适度的审美品格。读了这 首待,我们应该对远古先民相早期儒家的性爱观有一个比较正确 的认识。 这不是一首一般意义的情诗.比起一般意义的招待来,它有着 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待中所表现的男女之爱,既有对性的自然欲 望,更有对情的伦理追求。诗的头两句,从水鸟雌雄求偶的呜叫触 只生景,含菌地表达了性爱的自然本能。其中“辗转反例D9苦苦思 恋,说明了这种性爱的强烈感性特征,绝非纯屑理性现象。对此我 们不必讳言,像孔子以后的伪道学那样,甚至曲解这首诗,说它.4 是“求爱”,而是“求贤。。不过性爱在这首待中的确即便是基础的东 西,也不是主要相重要的东西。“窃宛淑女,君子好遂”.“留宛”,幽 朔也,‘被”,善良也。就是说,性格幽炳、心地善良的妨骸,是年少 “君子”的好配偶。其中没有提到外貌之类.当然我们并不搭除这 位姑娘长得很美丽的可能,但使这位“君子”朗情爱藏并一心想与 之相伴终生的重要原因不是这个,即不是她的外在美,而是她的内 在美,这就是e诗序》所谓“不淫其色”。章今天的话来说,女人不能 被看作单纯的性1 这首诗从一开始到末荤都把性爱的最裔形式——婚姻,提到 了员显著的位置。“遂”不是情人,而是配偶,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有 爱情的配偶。人们常常有一种误解,容易笼统地说中国古伐的婚姻 没有爱情的前提和基础,结合的双方遵从的是“父母之命,煤油之 亩”,即便有爱情,也只是婚姻的产物、所谓“先结婚,后恋爱”,其实 这是封建礼教对性爱和婚姻的一种异化.从t关唯)这首诗增来,中 国人最早的婚姻是十分肯定其爱情前提的,待中写男方“求之不 得”,反映了女方的迟迟相许,还有一个“g瑟友之”的阶段,说明双 方“钟鼓乐之”的美满结合是经历了爱情的考验和孕育的。现在有 些人以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馅的蛹姻”是一个新观念,其实 这个道理我们的老祖宗在两三千年前就已经俺碍了,并且虽然受 诗三百篇中,《泰风》多表现尚武精神和慷慨悲壮的北方份调、 在风诗中,独具一倍。而《蘸蓖卜‘诗所表现的内容、情思和彦埔,在 豪迈质朴的秦风中又另成一种格调。 这是一首记传千古,极其优美的情诗。是t诗经)情诗中的名 篇。 台湾畅销小说作者琼瑶女士,在小说及电影t在水一方)lPP根 据此诗篇写成的流行欧曲《在水一方》,曾在人们口头反复传唱,人 们熟悉这首诗的诗意。 ‘ 北方,秋天的早晨,河之滨,绿草黎蓉,白雾茫茫,有一个人独 自在河边徘徊,他吟唱着一首爱情之欧,寻觅他心中的爱人。 越过几千年,有多少人心系远方,重复他的咏叹:“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这首诗最打动人心之处在主人公寻求爱情的执警,路途的险 远阻挡不了他,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他退却,他上下求柬,不畏 艰辛。“伊人”在诗中,田是指心中的爱人,同时,hb更可以作为人类 美好理想的象征。诗中饱含着我们人类对美好的人生境界的向往 与追求,以及理想与现实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冲突.诗的主人公,对 爱情的执警追求,也正可以代表人类世世代代对真理,对科学,对 完善的人格,对祟高的理想境界的追求,虽然人类永远无法达到理 想境界的终极彼岸,但人类在不断接近着这一境界,在不断的追求 过程中经受警苦难与欢乐,使灵魂不断升华。 这首爱情诗,唱出了人类永恒的理想与追求主题。 正如日本电视连续剧t血疑》中男主人公大岛茂所盲:因为有 了希望,人类才克服重置困难,走到今天。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 但是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灵魂的依托。失去理想与追求,现代人 将带着迷茫的眼神,永远找不警精神的家园。 曾几何时,民族的浮躁,价值体系的倾斜与混乱,实惠与短期 功利遮盖了理想的光解。而今,我们终于看到,在沉沛泛起的河面 上,理想浮出水面。五月,鲜花盛开的时候,者歌又在耳酵响起,“上 下几千年,受苦又受难,今天终天见了太阳”,白毛女的歌声不也咱 回了我们的理想吗?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颗心,这跟心说求英好的爱铅, 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世界。“但是这个世界并不美好”,这是房龙先 生的哲学著作《宽容》最后一章的标题,但是,我们怀抱着美好的理 想,并且为理想而不懈追求。 当高尚、正直、善良、美好……这些词汇又回到了人间时,我们 的心灵也又一次激荡着,理想在远方,梦在远方,她使我们的人生 格外美丽。希望和追求,将给我们的心灵永恒的慰赣,使我们度过 难关,走向成功和胜利,使我们的灵魂永远在高处。 理想在召唤。

以诗经为主题的优秀论文题目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1、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2、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3、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4、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5、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6、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迁7、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8、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9、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0、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11、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12、论先秦义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3、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14、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15、论《诗经》中的玉文化16、论《诗经原始》之解《诗》主张17、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18、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19、论《诗经》中的天命信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诗经》的审美学特色论《诗经》中的征役诗论《诗经》中的婚恋诗论《诗经》中的史诗论《诗经》中的农事诗6、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先秦史书寓言研究11、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吕氏春秋》与杂家13、《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战国策》名篇研究18、老子的思想19、《老子》的艺术特色20、《庄子》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1、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3、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4、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5、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6、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7、再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8、论先秦儒家生命价值观9、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10、从“中和”准则到“平和”心境11、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12、论先秦法家社会进化历史观13、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14、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15、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16、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17、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18、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19、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20、论先秦儒家散文文学表现的历时性发展(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101 论纳兰性德词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103 《桃花扇》人物论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7 论易安体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120 浅论范进中举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2 苏轼词浅析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29 杜甫诗浅论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133 论晴雯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152 平儿形象分析153 浅析大历诗风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67 宋玉赋试论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186 论南宋雅词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202 论苏轼诗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09 论诚斋体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226 宋江形象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243 论桐城义法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49 论清词中兴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以诗经为主题的优秀论文摘要

《诗经》语言的特点  《诗经》之所以能够被孔子确定为语言学习的教科书,并流传至今,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诗经》是典范的先秦汉语作品,有着非常显著的语言特点。  能准确反映诗意的丰富的单音词与甲骨文时代的语言状况不同,周代的语言发展相对完善,用以表达丰富思想的语词已经基本产生,《诗经》就是典型的代表。据杨公骥先生统计,《诗经》中共使用了2949个单字,如果按字义计算,大约有3900个单音词(《中国文学》258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这些词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生活,从天象、动植物到饮食、服饰,以及表达思想情感的动词、形容词。因此,后来学者多以《诗经》为依据研究古代名物,有所谓的“《诗经》博物学”。对《诗经》所记载的动植物的研究比较有成就并对后来影响较大的是三国时吴人陆机,其著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是一部专门针对《诗经》中提到的动植物进行注解的著作。此后,对此进行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据近人胡朴安研究,《诗经》计有草名105个、木名75个、鸟名39个、兽名67个、昆虫名29个、鱼名20个、各类器物名300多个(《诗经学》,商务印书馆1929年)。  如古代天象星宿,在周代逐渐形成一套系统,其中见于《诗经》的有“火(心)”、“箕”、“斗”、“定(室、壁)”、“昴”、“毕”、“参”、“牵牛”、“织女”等名称。此外《诗经》还有关于银河的记载:“维天有汉(毛传:汉,天河也),鉴也有光。”(《小雅·大东》)周代的农作物名称比较完备,《诗经》对此也有集中反映。如“禾、秬、秠、菽、麦、糜、芑、瓜、瓞”等见于《大雅·生民》;“瓜、瓞”等见于《大雅·绵》;见于其他诗的还有“百谷、稻、粱、黍、稷、粟、穋、稙、穉、藿、稌、来牟、苎、苴、瓠、壶、匏、果臝、葵、韭、芹、葱”等农作物名称。  为了表达人的各种动作行为的情态,《诗经》对人的动作有较为细致的描写,如表示手的不同动作,就有“流、采、芼、掇、提、握、拾、投、携、抱、抽、拔、捣”等词。  《诗经》的句首、句中、句尾还经常运用一些语气词,如“之”、“乎”、“者”、“也”、“而”、“矣”、“焉”、“哉”、“兮”、“只”、“思”、“斯”等。这些语气词的运用摹写了诗人的说话语气,加强了诗的语义表达,有的凑成音节,使诗句整齐,韵律和谐。如《大雅·生民》第三章连续使用两个“矣”字,《大雅·绵》第七章最后几句连续使用四个“矣”字,《大雅·大明》第四章句中连续使用三个“之”字,读来颇有韵味。《诗经》中使用的这些语气词,后来一直被人们写诗作文所沿用。如宋洪迈所言:“毛诗所用助语之字以为句绝者若之、乎、焉、也、者、云、矣、尔、兮、哉,至今作文者皆然。”(《容斋随笔》五集)可以说,古代文献中使用的最基本的单音词词汇在《诗经》中已经基本齐备了。  颇具特色的复音词在《诗经》的时代,汉语复音词还不是很发达,这一时期依然以单音词为主,但从《诗经》的词汇运用状况来看,复音词已占有一定的比例。据向熹《诗经词典》的统计,复音词大约有1000个。这些复音词大多是在单音词的基础上构成的,包括了汉语复音词的种种情况:合成词、单纯复音词、重言词。《诗经》中的合成词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占据了复音词的相当一部分,这些词也大多被后来文献所继承。如“天子、君子、农夫、武夫、先王、先君、先人、公子、爪牙、宾客、家人、良人、淑女、美人、征伐、逃亡、反复、安息、从事、伤悲、忧伤、劳苦、光明”等等。《诗经》复音词中最为人们所称道、对后来文人创作影响较大的是读来琅琅上口、颇具韵律感的重言词以及单纯复音词。据夏传才研究统计,《诗经》三分之二的篇章使用了重言叠字,计有646次,涉及198篇(《诗经语言艺术新编》56页,语文出版社1998年)。大量使用重言叠字,以增强诗的形象性、音乐性,更好地写景状物、绘声绘色地传情达意,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突出特征。《诗经》复音词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丰富的联绵词的使用。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词素、一般不能拆开来解释的词,这类词在声音上往往具有双声或叠韵关系,在诗句中使用一定数量的联绵词,可以增强诗的音乐性,加强诗的感染力。《诗经》中的联绵词可以分为:(1)双声类。爱而不见,搔首踯蹰(《邶风·静女》)。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周南·关雎》)。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郑风·野有蔓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秦风·蒹葭》)。(2)叠韵类。绸缪束薪,三星在天(《唐风·绸缪》)。尔公尔侯,逸豫无期(《小雅·白驹》)。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召南·羔羊》)。子仲之子,婆娑其下(《陈风·东门之枌》)。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豳风·七月》)。(3)双声兼叠韵类。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周南·关雎》)。伊威在室,蟏蛸在户(《豳风·东山》)。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大雅·民劳》)。优游尔休矣(《大雅·卷阿》)。这一特有的《诗经》语言,对后来的诗赋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清洪亮吉所说:  三百篇无一篇非双声叠韵。降及《楚辞》与渊、云、枚、马之作,以迄《三都》《两京》诸赋,无不尽然。唐诗人以杜子美为宗,其五、七言近体,无一非双声叠韵也。间有对句双声叠韵而出句或否者,然也不过十分之一。中唐以后,韩、李、温诸家亦然。(《北山诗话》2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这些重言叠字、双声叠韵联绵词再加上大量的重章叠句,使得《诗经》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悠长,几千年来一直散发着语言魅力。 ---------------------------关于诗经的论文诗经鉴赏论文- 论《诗经》的女性心理 诗经》在《诗经》的各类诗歌中,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审视爱情与婚姻的婚恋诗与战争、徭役诗无 疑是其中的精彩华章。它凭借女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触角,深婉细腻地描摹了女性在爱情婚姻 生活中以忠贞不渝、情理冲突、重德修身、思念征人等为核心的各种微妙复杂的女性心理 一、婚恋诗的女性心理 《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心理是丰富细腻的,既有对丈夫和情人的自然怡情,相思之苦心理, 也有畏惧人言的矛盾踌躇,情理冲突;既有担心青春易逝,渴望婚姻的心理,也有遭受遗弃后的痛苦 哀怨心理。 那个时代的妇女把全部热情和精力都倾注于爱情、 婚姻和家庭,这表现了她们对爱情、 婚姻、家庭的至爱和至真。 (一)两情相悦,自然怡情 《郑风·子拎》是一首写女子对情人相思期会的诗:"青青子铃,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 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阀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歌末 章写出了女子不见情人来时的焦灼心情,她"挑兮达兮",来回走着,虽然和情人只有一日未见,却如 同隔了三个月一样漫长。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邺风·静女》是篇优美的民间情歌。"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短短的 二句诗就充分显示出捕捉形象的能力和刻划人物的艺术技巧。少女与恋人相约在幽僻的地方见 面,可是,当小伙子来到的时候,她也许因为羞怯,也许为了挑逗,却隐蔽起来了;见不到心上人,急得 抓耳挠腮,走来走去。写少女用"暗笔",从男子的内心感受刻划出了一个天真活泼而又美丽多情的 少女形象。全诗笔调明快轻灵,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激荡着动人心怀的美好感情。 (二)矛盾踌躇,情理冲突 某些有关爱情的篇章,也表现了情与理的冲突,昭示着封建伦理观念正趋形成。 周民族是一个 讲究礼仪的社会。西周初期,在继承商朝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周民族的生活习惯,开始了礼乐文化 的制定。据《礼记·曲礼》记载:"男女无媒不交";"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齐风·南山》中即 说:"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豳风·伐柯》中也说:"娶妻如何?匪媒不得"。表明娶妻子必须依靠 媒人,没有媒人就不能成全婚事,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桧风·羔裘》中的"岂不尔思?劳心切切"、"岂不尔思,我心忧伤"及"岂不尔思?中心是悼"等 句也表现了女子"欲爱不能"的矛盾痛苦心理,程俊英认为这首诗是"一个女子欲奔男子,又有所顾 忌而不敢,所以内心很优伤"。我们虽然不清楚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女子无法与男子相爱,但却能真 实地感受到她内心的矛盾和忧思。 (三)青春易逝,渴望婚姻 《诗经》中有一些诗歌反映了女子求偶盼嫁的焦急心理,最典型的是《召南·摽有梅》: 摽有 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项筐壁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首诗充分写出了女子迟婚、惧嫁不及时的心理。一位女子望见梅子落地, 引起了青春易逝的伤感。从一章到二章,越来越多的落梅仿佛告诉已经失去了一些机会的女子, 她失去的机会越来越多。 从首章的从容相待到次章的刻不容缓,再到末章的急不暇择,一层紧似一 层,短促的节奏和连续变换的场景把女子待嫁的迫切心情推向了高潮。"求我庶士,追其吉兮"、" 求我庶士、追其今兮"、"求我庶士,迫其谓之",读这些诗句,仿佛感觉一女子在心中默默祈祷机缘 的到来,全诗充分体现了这一女子急切盼嫁的心理,如怨如慕,徘恻缠绵。 与这首诗相对比,《周南·桃夭》则充满了对妙龄女郎婚嫁及时的赞美,由此也可见当时人们 的婚嫁观念。 是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 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 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 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 (四)婚姻不幸,痛苦哀怨 美好的婚姻生活并非毫无矛盾,从 《诗经》 中可以看出,丈夫的品行不端是矛盾发生的主要原 因。但由于受男尊女卑制度的限制,一般都只能由妻子含蓄的规劝、提醒,促其觉悟。《陈风·墓 门》便是一支由怨愤的妻子唱出的"相警之诗":"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 不已,谁昔然矣。墓门有梅,有枭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诗中的"夫"行 为不端正,远近族人对他的行为都"知之",但他仍不加以节制。妻子无奈,只有一再告诫他,希望他 能够醒悟。《邶风·谷风》写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经过辛勤的劳作,家庭生活有所改善,但富裕之 后的丈夫却嫌妻子年老色衰,转而喜新厌旧。 妻子虽然悲苦地诉说了丈夫的薄情寡义,但还是对丈 夫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泾以渭浊,湜湜其沚",以浑浊的泾水喻己,用清澈的渭水来喻新人,发出 了泾河停流也会清的悲叹。可丈夫丝毫不为所动。 最典型的是《卫风·氓》。这首诗以女子的口气生动的叙述了女主人公和氓恋爱、结婚、受 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的痛苦哀怨和悔恨决绝心理。女主人公回想自己婚前对"氓"一片痴 情,"乘彼桅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婚后"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 兴夜寐,靡有朝矣"。然而,她的青春在辛苦劳作中像桑树那样"其黄而陨"之后,她的丈夫却无情的 把她抛弃了。"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她独自暗暗伤心。"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本想与"氓"白头 偕老,没想到老而被弃,徒增怨恨。最后,她发出了无奈的决绝的心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战争、徭役诗的女性心理 《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不仅写战争和徭役的承担者征夫士卒的痛苦,还有以战争、徭役为 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 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与征人的作品互相辉映,表达同一个主题的 两个方面。这类思妇的诗篇,凸显了凄婉哀怨的女性心理。如《王风·君子于役》、 《卫风·伯兮》、 《周南·卷耳》等。 《王风·君子于役》刻画妻子对行役在外的丈夫的怀念之情。丈夫离家已久,杳无音讯,既不 知何往,又未谙归妻了居家生活艰苦,终日操劳,长年独守。白日忙忙碌碌也就不知不觉过去了,每 到夕渐落,鸡入窝羊牛归圈时,她仲仲疲惫的腰肢,眺望暮野崎岖的大路直通向远方,这时百千思, 自然涌上心头,因而唱出:"如之何勿思',来。在大动乱的春秋时代,人民长期担负沉重的兵役,夫妻 离散,给人民带来无限痛苦。因此,此诗所反映的内容是周代社会一个遍性的问题。 《卫风·伯兮》表达征妇对其英武的丈夫的无法释怀的思念。在《卫风·伯兮》中,征妇首先 表达对其英勇无比丈夫的赞美,并将其夫出征时的场景定格,完全沉浸在丈夫就在眼前时的情景 之中。这是双方相见时的最后一个画面,也成为征妇心上永远的挂念。战争的来临使双方分离, 虽然此时征妇依然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因为其丈夫"为王执受",而执受之人则周人军队中的勇力 之士,车战中为车上之先锋,其执受在阵前面驰驱开道。 但这些美好的回忆会因为分离而产生思念 之情,当这种思念的心情无法在生活中实现时,这种思念就转化成为忧伤。 诗人将因思念而产生心 情变化的过程刻画得栩栩如生。随着时间的流逝,思妇与日俱增的是无尽担心和忧伤。这种复杂 的心理在诗歌中层层递进地表现出来,女为悦己者容先是无心妆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 沐?谁适为容",接着痛心疾首:"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愿言思伯,使我心疼"。这种一步深似一步的 忧伤都是因为征妇对其丈夫的思念所致,是思念在折磨着征妇。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本是人之常 情,并不涉及王道政治,而是人间真情,也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诗歌本意。 参考文献: [1]聂永华《诗经》亲情诗的文化蕴含与文学母题[J]郑州大学学报,2005,(6) [2]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柏俊才由《诗经》中的女性描写看周民族的文化特征[J]山西师大学报,2006,(2) [4]李鹏《诗经》中的媒文化[J]巢湖学院学报,2006,(2) [5]冷国俭诗经婚恋诗研究[J]佳木斯师专学报,1993,(1) [6]郑群,钱宗武《诗经》研究的盲点:婚恋诗中男性形象的整体观照

专业论文服务代写毕业论文就上591代写毕业论文网百度一下591代写毕业论文591原创论文专业论文服务就上591代写毕业论文

以诗经为主题的优秀论文怎么写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