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整本书阅读教学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4-07-05 11:05:24

整本书阅读教学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1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18.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19.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3分)20.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3分)21.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3分)【答案】17.人人皆可成为国王(3分)(意思相近即可)18.举例论证(1分)作用是为了证明“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是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这一观点。(2分)19.第③段: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1分)第④段: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1分)第⑤段: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1分)20.答案不唯一,能紧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这一分论点,举出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即可。(3分)21.生活中的自卑的人(或骄傲的人)。(3分)

小学教育类的论文有很多可以选择的方向,我们 可以把相关主题分为几个类别,例如:  一、关于教育内容的论文题目1、外语应该成为学校的必修课吗?  2、应该教学生打字而不是写字吗?  3、教师是否应该对民族英雄的负面性格、行为或习惯保持沉默?二、关于国家教育政策的论文题目  1、家庭教育应该由国家控制吗?  2、是否应该定期测试教师的水平?  3、学校应该为学生的不良行为负责吗?  三、关于学校法律和政策的论文题目  1、是否应该对网络欺凌进行监管?  2、教师或保安人员应该带武器吗?  3、学校应该禁止公开祈祷或讨论宗教吗?

爱的教育》阅读试题一、填空题。1、《爱的教育》原名( )。2、《爱的教育》的主要体裁为( )。3、《爱的教育》的作者是 ,他是 (国家)人。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1.《爱的教育》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小学生。 ( )2.《爱的教育》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 ( )(“英国”改为“意大利”)3.我的朋友卡隆因为生病迟入学两年,他为人正直、厚道,常斥骂欺负别人的人,总挺身而出帮助弱小。( )4.“从小尊敬军旗的人,长大就一定会捍卫军旗!”这句话是校长说的。( )(“校长”改为“退伍老军官”)5.“你的书本就是武器,班级就是一个分队,课堂就是你的战场!”这句话是老师对安利柯说的。()(“老师”改为“父亲”)6.小石匠特别爱扮鬼脸,他对建塔和架桥的积木游戏特别在行。()7.一名少年因为勇救落水同学而被市长授予公民勋章。()三、选择题(写序号)1.那个总是得一等奖的孩子是班长,他的名字叫( ) A克洛西 B代洛西 C弗兰蒂2.为了救一个小孩被车子扎伤的人物是( ) A.罗伯特 B安利柯 C铁匠的儿子3.克洛西是个残胳膊的孩子,他的母亲卖野菜,他曾把墨水瓶打在老师的胸部,老师的处理方法是( ) A严厉批评了四个欺负克洛西的孩子,并饶恕了那四个孩子。 B严厉批评了克洛西。4.扫烟囱的孩子丢了钱币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 A被师傅狠狠打了一顿 B很多学生帮他凑足了多余他原来的钱。5.朱里奥的成绩退步了,身体也越来越差,原因是( ) A他每天夜里悄悄起床帮爸爸抄字条,熬夜太多。 B他厌恶学习,越来越不用功,故意熬夜拖跨身体。6.弗兰蒂被开除的原因是( ) A品行太坏 B成绩太差 C不尊敬父母7.当泼来可西获得二等奖时,他的父亲十分忏悔,是因为() A他没有文化,从来不给孩子学习上的辅导。 B他一向虐待孩子,而孩子一直忍耐着,还处处维护他。四、问答题1、写出小说中五个主要人物。 安利柯、罗伯特、卡隆、克莱蒂、弗兰蒂2、在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结合书中人物的故事来说)自由回答,正确即可。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读了《爱的教育》后你的感受?自由发挥,准确即可。 1、在这本书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我来考考大家!(1)、这本书是写()身边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2)、瘦弱可怜的驼背奈里的保护者是()。(3)学习成绩好,每次都获得头等奖的男孩是()。(4)(卡洛斐)有一本最最心爱的邮票簿。(5)可怜又坚强的铁匠之子是()。(6)(斯代地)从一个别人眼中呆笨的学生变成了二等奖获得者。2、在这本书中,还有哪些人物?3、在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结合书中人物的故事来说,可以摘抄精彩的段落)4、在书中讲述了100多个小故事,哪一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5、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你对“爱”的理解是:1、在这本书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我来考考大家!(2)、瘦弱可怜的驼背奈里的保护者是______。(3)学习成绩好,每次都获得头等奖的男孩是______。(4) ______有一本最最心爱的邮票簿。(5)可怜又坚强的铁匠之子是________。(6) ______从一个别人眼中呆笨的学生变成了二等奖获得者。2、在这本书中,还有哪些人物?3、在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结合书中人物的故事来说,可以摘抄精彩的段落)4、在书中讲述了100多个小故事,哪一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5、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你对“爱”的理解是: 第一部分一、填空题《爱的教育》全书100篇文章,有3个部分组成: 、 以及 。这三部分以 为中心。《爱的教育》中,老师讲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爱国故事和美的故事两类。爱国故事包括《 》、《 》、《 》三篇。《爱的教育》这部书,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如行侠仗义的_________,勤工俭学的___________,精明能干的__________,温顺勤奋的________,调皮捣蛋的________等在《手脑并用》这则日记中,安利柯发现勤苦的________一边搬运劈柴,一边温习功课,并且和他一起劳动在《好朋友》中叙述的是_____的母亲特意来到学校感谢天天帮组他儿子的_____,并且送他一条坠着十字架的________在《打雪仗》中,是__________由于不小心用雪球打坏了一个老人的眼睛,在______的帮助下,勇敢的向老人道歉,并得到了老人的原谅《爱的教育》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亚米契斯再序中说,这部书也可以叫做______二、选择题2、有关《爱的教育》正确的一项是( ) A、《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所作。 B、《爱的教育》原名《心》。 C、《爱的教育》书中不仅有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还有他的父母及老师讲的故事。 D、《爱的教育》中《意大利》一文父亲是要教育恩利科要勤俭节约的美德。三、判断题“我们以后不在一起了!”这是开学第一天,安利柯对老师说的。 ( )父亲对安利柯说:“书本就是武器,班级就是一个分队"( )卡隆的攻克很好,尤其是算术,但他却特别不注意衣着的整洁和得体。( )卡隆为克洛西出气,拿起黑水瓶向弗兰谛的头砸去。 ( )瓦梯尼是一个很爱虚荣,总是忌妒别人,常抱怨老师对他不公的学生。( )第二部分一、填空题1、《爱的教育》的作者是_____,他是_____(国家)人。2、《爱的教育》采用_____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叫______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 、 、 、 的真挚的爱,表现了_____的主题。3、《爱的教育》共计__ _篇,全书分三部分:(1)_________ _(2)________ (3)_________ _。都以青少年的 和 为中心的4、《爱的教育》的原名叫《 》。5、《爱的教育》中的主人公名叫( )他是极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观察敏锐,擅长模仿,是一个极富进取心,乐观豁达的好少年。6、《爱的教育》中体格健壮,力大如牛,具有侠义精神,极有正义感,是弱小同学的守护神,也是所有同学眼中的正义的代表。他的名字叫( )。7、书中有一位全班同学尊重的班长。他是富商的儿子,但从期贫,为人慷慨大方,待人和气,充满爱心。是一位品学兼优的模范学生。他的名字叫( )。8、在恩利科的日记部分,以 讲述他的校内外生活,其中有老师家长的故事,但更多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孩童世界。9、老师讲的九则故事,大致可分为 和 两类。它们以 人称出现,主人公都是 ,爱国故事包括 、 、 三篇。小说感情真挚动人,行文流畅优美,文笔朴素清新,有一种激荡人心的魅力。二、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你对“爱”的理解是三、在书中讲述了100多个小故事,哪一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例如:答:《少年笔耕》此文中,叙利亚因为替爸爸抄文章,成绩下滑而受到爸爸的责骂。我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是因为叙利亚的孝心让我感动。四、在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结合书中人物的故事来说,可以摘抄精彩的段落)例如: 答:如:父亲;从生活小事入手教育人。(父亲给儿子的信体现了殷切的期望)五、安利柯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长者?四、阅读题1、在这本书中,作者描写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我来考考大家!(1)、这本书是写_安利柯_身边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2)、瘦弱可怜的驼背奈里的保护者是_­­­卡隆_。(3)学习成绩好,每次都获得头等奖的男孩是_代洛西_。(4) _卡洛斐 有一本最最心爱的邮票簿。(5)可怜又坚强的铁匠之子是___泼来可西__。(6) _斯代地 从一个别人眼中呆笨的学生变成了二等奖获得者。2、在这本书中,还有哪些人物?父亲、代洛西、可莱谛、泼来可西、安东尼、斯代地、诺卑斯3、在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结合书中人物的故事来说,可以摘抄精彩的段落)爱的教育》练习题一、概况填空。1.《爱的教育》是( )年代出版的刊物。2.《爱的教育》原名《 》。3.《爱的教育》的主要体裁为( )。4.《爱的教育》是( )作家( )在( )年写的一部(日记小说 )。全书共( )篇文章。《爱的教育》原名《 》,是 (国)作家 为九至十三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它采用 的形式,讲述一个叫作 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爱的教育》全书100篇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恩利科父母的教子篇 以及老师讲的九则故事 这三部分都以 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 为中心。《爱的教育》中,老师讲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爱国故事和美德故事两类。爱国故事包括《少年爱国者》、《少年侦探》、《少年鼓手》 》三篇。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1.《爱的教育》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小学生。 ( )2.《爱的教育》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 ( )亚米契斯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3.我的朋友卡隆因为生病迟入学两年,他为人正直、厚道,常斥骂欺负别人的人。( )4.“从小尊敬军旗的人,长大就一定会捍卫军旗!”这句话事校长说的。( )5.“你的书本就是武器,班级就是一个分队,课堂就是你的战场!”这句话是老师对安利柯说的。( )6.书中的小石匠特别爱扮鬼脸,他对建塔和架桥的积木游戏特别在行。( )7.在安利柯的父亲看来,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兄弟”是最崇高、最亲切的称呼了。( )8.“78号犯人”就是克洛西的父亲。( )9.一名少年因为勇救落水同学而被市长授予公民勋章。( )10.经过最后一次考试,全班同学都升级了。( )三、内容填空11.那个总是得一等奖的孩子是班长,他的名字叫( )12.为了救一个小孩被车子扎伤的人物是( )13.克洛西是个残胳膊的孩子,他的母亲卖野菜,他曾把墨水瓶打在老师的胸部,老师的处理方法是( )。14.扫烟囱的孩子丢了钱币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15.爱慕虚荣的瓦梯尼因为向谁炫耀他的漂亮衣服而受到了父亲的批评?( )16.裘里亚的成绩退步了,身体也越来越差,原因是( 。 )17.弗兰蒂被开除的原因是( )18.当泼来可西获得二等奖时,他的父亲十分忏悔,是因为( 。)19.狂欢的最后一天发生的意外事故是( )20.马尔可不辞辛劳,万里寻母,结局是( 。 )21.这本书是写_ _身边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22.瘦弱可怜的驼背奈里的保护者是_ _。23.学习成绩好,每次都获得头等奖的男孩是_ _。24. _ 有一本最最心爱的邮票簿。25.可怜又坚强的铁匠之子是 。26. 从一个别人眼中呆笨的学生变成了二等奖获得者。27.在这本书中,还有哪些人物?四、连线题。卡洛斐 泼来可西小石匠 代洛西卡隆的好朋友 克洛西的父亲“78号犯人” 耐利华梯尼嫉妒 建塔和架桥的积木游戏特别在行饱受父亲虐待的 最心爱的邮票簿六、书中你最喜欢谁,说说为什么?(结合书中人物的故事来说,可以摘抄精彩的段落)1、安利柯对帕尔博尼老师的印象的改变是经过哪些事情发生的?2、在《爱的教育》中,有哪些人物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3、《爱的教育》是部日记体小说,书中有许多章节都是帕尔博尼老师的“精神讲话”,如“为父着想” “少年教育”等,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什么?4、亚米契斯提倡的是什么样的“爱的教育”?5、从《一个贫苦的爱国少年》《为父着想》《医院的天使》《万里寻母》《遇险的船》中选一个进行概述,并谈谈你的阅读收获。6、从《爸爸的看护者》《洛马格那的血》《少年受勋章》《六千英里寻母》中选一个进行概述,并谈谈你的阅读收获。7、《爱的教育》中的一个个故事打动了我们,把你欣赏的片段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说是什么打动了你的心。8、与《爱弥儿》的教育方式相比,《爱的教育》里的教育方式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请简要概述 。读《爱的教育》自测题一.根据故事内容,照样子连线。班长 波巴尼姐姐 雪尔维亚“我” ———— 艾克里“我”的老师 德洛西恶徒 弗兰谛小石匠 波来可西见义勇为 安东尼品学兼优 洛贝谛铁匠的儿子 卡伦家里遇到困难后,不再要求妈妈买扇子 洛贝谛早上五点上山搬柴 雪尔维亚把心爱的集邮本送给老人 柯南谛为救小孩子,被马车轧了脚骨 格鲁非二.简单回答。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30字以上)三.读《爱的教育》,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懂得了什么或者学会了什么)?有关《爱的教育》正确的一项是( )A、《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所作。 B、《爱的教育》原名《心》。 C、《爱的教育》书中不仅有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还有他的父母及老师讲的故事。 D、《爱的教育》中《意大利》一文父亲是要教育恩利科要勤俭节约的美德。 《爱的教育·雪球》中, 卡洛斐投掷雪球误伤老人时, 卡隆是怎么做的? 当围观的人不肯饶恕卡洛斐时, 校长说了什么? 在读《爱的教育》时,文中的哪一个情节最令你感动?试说明原因。《爱的教育》中利科与园丁一起去聋哑学校,原定看见女儿吉吉雅时有什么举动?8爱的教育中,有一片每月故事通过写一个意大利男孩不接受侮辱他们国家的人的施舍的故事,告诉学生什么道理? 爱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德,国家的荣辱比自己的温饱更加重要,不能因为自己的关系使国家丧失了国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爱的教育》原名《 》,是 (国)作家 为九至十三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它采用 的形式,讲述一个叫作 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内在 、 、 的所见所闻。2、《爱的教育》全书100篇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 ,以及。这三部分都以 为中心。3、《爱的教育》中,老师讲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爱国故事和美德故事两类。爱国故事包括《 》、《 》、《 》三篇。4、恩利科升入四年级后的老师是 。瘦弱可怜的驼背纳利的保护者是 。学习成绩好,每次都获得头等奖的男孩是 。5、 有一本最最心爱的邮票簿。可怜又坚强的铁匠之子是 。6、《贩夫和绅士》一章中,贩夫的儿子是 ,绅士的儿子是 。7、因手有残疾而遭到同学的欺负,将墨水瓶扔向同学的是 。8、《少年侦察兵》中,意、法两国和 国打仗。9、品学兼优,帮助父亲抄写名册的少年是 。 从一个别人眼中呆笨的学生变成了二等奖获得者。二、简答1、恩利科对帕尔博尼老师的印象是经过哪些事情发生改变的?2、在这本书中,哪些人物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佩服?为什么?3、这本书中,一个个平凡的人物身上发生了许多平凡而伟大的故事。书中一百多个小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爱的教育》阅读检测一、填空题(34)1、《爱的教育》原名《 》,是____________ (国)作家_____________为九至十三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它采用__________的形式,讲述一个叫作__________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2、《爱的教育》全书100篇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部分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3、《爱的教育》中,老师讲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爱国故事和美德故事两类。爱国故事包括《 》、《 》、《 》三篇。4.瘦弱可怜的驼背奈里的保护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成绩好,每次都获得头等奖的男孩是 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有一本最最心爱的邮票簿。7.可怜又坚强的铁匠之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 __________________从一个别人眼中呆笨的学生变成了二等奖获得者。二,在书中这些老师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为什么呢?(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在书中的这些同学中,你最喜欢的是谁?说出有关他的至少三件事,并阐述喜欢的理由。(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本书共十卷,有十则“每月例话”。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两则,概述故事内容并发表自己简单的评论。(1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你觉得《爱的教育》所提倡的“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在<真的至孝>中,孩子为了父亲名誉而隐瞒经常遭父亲殴打的事实,你的看法如何?你有没有与本书的观点不一致的想法?如果有,请阐述。(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的教育习题及答案1、《爱的教育》是( )年代出版的刊物。 2、《爱的教育》原名( )。 3、《爱的教育》的主要体裁为( )。 4、《爱的教育》是( )作家( )在( )年写的一部( )。全书共( )篇文章。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并改正)。(4’) 1.《爱的教育》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小学生。 ( ) 2.《爱的教育》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 ( ) 3.我的朋友卡隆因为生病迟入学两年,他为人正直、厚道,常斥骂欺负别人的人。( ) 4.“从小尊敬军旗的人,长大就一定会捍卫军旗!”这句话事校长说的。( ) 5.“你的书本就是武器,班级就是一个分队,课堂就是你的战场!”这句话是老师对安利柯说的。( ) 6.书中的小石匠特别爱扮鬼脸,他对建塔和架桥的积木游戏特别在行。( ) 7.在安利柯的父亲看来,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兄弟”是最崇高、最亲切的称呼了。( ) 8.“78号犯人”就是克洛西的父亲。( ) 9.一名少年因为勇救落水同学而被市长授予公民勋章。( ) 10.经过最后一次考试,全班同学都升级了。( ) 三、选择题(写序号4’) 1.那个总是得一等奖的孩子是班长,他的名字叫( ) A克洛西 B代洛西 C弗兰蒂 2.为了救一个小孩被车子扎伤的人物是( ) A.洛贝谛 B安利柯 C铁匠的儿子 3.克洛西是个残胳膊的孩子,他的母亲卖野菜,他曾把墨水瓶打在老师的胸部,老师的处理方法是( ) A严厉批评了四个欺负克洛西的孩子,并饶恕了那四个孩子。 B严厉批评了克洛西。 4.扫烟囱的孩子丢了钱币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 A被师傅狠狠打了一顿 B很多学生帮他凑足了多余他原来的钱。 5.爱慕虚荣的瓦梯尼因为向谁炫耀他的漂亮衣服而受到了父亲的批评?( ) A一个聋子 B全班同学 C一个盲人 6.裘里亚的成绩退步了,身体也越来越差,原因是( ) A他每天夜里悄悄起床帮爸爸抄字条,熬夜太多。 B他厌恶学习,越来越不用功,故意熬夜拖跨身体。 7.弗兰蒂被开除的原因是( ) A品行太坏 B成绩太差 C不尊敬父母 8.当泼来可西获得二等奖时,他的父亲十分忏悔,是因为( ) A.他没有文化,从来不给孩子学习上的辅导。 B他一向虐待孩子,而孩子一直忍耐着,还处处维护他。 9.狂欢的最后一天发生的意外事故是( ) A一个五六岁的女孩被车子压伤了 B一个五六岁的女孩与母亲失散了 10.马尔可不辞辛劳,万里寻母,结局是( ) A找到了母亲,并给了母亲治好病的信念,从而救活了母亲。 B虽然找到了母亲,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了 答案:、《爱的教育》是(1886年 )年代出版的刊物。 2、《爱的教育》原名( 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 3、《爱的教育》的主要体裁为( 日记)。 4、《爱的教育》是( 意大利)作家( 阿米琪斯)在(1868 )年写的

你要看一下你自己究竟研究的是哪一方面,您小学教育只是代表你的专业,要看你具体研究的哪一个专业方向,跟你所擅长的去确定题目,你也可以找你的老师去商量。

高中整本书阅读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可以再说详细点不? 英文的中文的? 是说试卷上那种形式的阅读题么?--------------------------------------------补充来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选自梁启超《最苦与最乐》)10、从这段文字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1、说说文中加点的两个“苦”字的含义。(2分)①这种苦乐循环 苦:②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苦:12、从这段文字看,作者是怎样论证它的观点的?试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0、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11、①负责人带来的身心劳苦②不尽责任,受良心的责备带来的痛苦12、正反对比 先讲尽责任快乐,再从反面分析不尽责才是痛苦的----------------------------------------------------------不该遗忘的“自省”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对它的解读是: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在改正错误以前,你得发现和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惟有如此,及时反省,我们才能将自己从过失和失败中拯救出来。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看来,这些先哲们早已将自省当作一种自学的行为了,他们所推崇的“自省意识”,千百年来一直作为精神财富施惠于人类。 可是,在这个日渐浮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高度富裕,另一方面却是精神世界的极度贫穷——自省意识的缺失便是明证。每当我们惹了麻烦,做了错事,伤害了他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主动承认错误而是如何逃避责任;每当我们遇到考试失利,求职碰壁,壮志难酬等困境时,我们最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努力的不足,实力的欠缺,能力的差距,而是习惯在悲伤、沮丧、悒郁、愤懑的同时,将自身的过失和失利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的干预和外在的环境,却缺乏对自身灵魂的拷问,缺乏深沉的自省。于是,我们对心灵的防护能力和对神经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差,陷于困境的我们往往要在痛苦的深渊里艰难地挣扎,却难以及时觅到逃离苦难的出口和冲击成功的出路。缺乏自省可怕,不正确的自省同样可怕。有些人一旦陷于失败或遭受打击,惟有自怨自艾,强吞下失利的苦果,从此一蹶不振。还有些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将自省意识等同于严苛的自责,他们对自己求全责备,这只能助长自卑的心理,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加深内心的苦痛。 自省既不等同于自怨自艾,也不是求全责备,它是精神层面的上的反省,是对灵魂的追问。自省的前提是承认过失,即知其“失”,同时要知其所以“失”,进而在行动中纠其“失”。自省不是外在的强加,而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选自《中华活页文选》)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3分) 作者认为哪两种表现是“不正确的自省”?(2分) 如果把文中的“我们”改为“你们”,表达效果会怎样?(3分) “具备了自省精神的人和民族注定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请你从“人”或“民族”的角度,具体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我们需要自省。(或“我们不能遗忘自省”等)自怨自艾,求全责备(严苛的自责)。用“你们”有一种距离感,有一种说教的味道,读者难以接受。(或“不能表现作者的自省意识”。)------------------------------------3。对自己的人生负责(9分) ①我们活在世上,免不了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朋,大至对国家、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种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世间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⑧不止于此,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还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树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才能由此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有这种爱,所以尽责任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一个不爱自己人生的人怎会爱他人、爱事业?一个在生活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会坚定地负起人生的责任?这样的人常常把尽责任看成是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也就无法弄清他对这个世界负什么责任。现实中,某些人虽然正承担着一些责任,但却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他们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他们一发现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觉得自己应该紧紧跟上去;他们十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活着。由于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⑨一个人如果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持一种负责的态度。一个社会如果由这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那么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8.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在证明过程中引用过的道理论据是: 。(2分) 19.第③段除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外,还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答: 20.结合上下句看,第④段中画横线的三个分句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2分) 答: 21.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3分) 参考答案: 18.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歌德的话(每空1分,共2分)19.对比论证(1分)突出强调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一切之源。20.不可以。(1分)因为这二句话分别同“习惯、时尚、舆论”的顺序相照应。(2分)(或答:可以。只要将上句中的“习惯、时尚、舆论”三个词也调换一下,使之与调换后的句子对应即可。)21.(3分)示例:树立对自己人生的 责任心,树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自觉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爱他人,爱事业,追求适合自己的事业……这样,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能联系实际,抓住“爱心”、“责任”、“追求”等关键词语,有理而不悖于原文观点即可得分。)----------------------------------------------------阅读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节选)回答15—18题(11分)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已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了;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15.下面对文段中心论点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B.人若能安贫,虽失意不苦。 C.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D.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16.文段运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呢?(3分)17.第一自然段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3分)18.你赞同作者文中所提出的观点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15.C 16.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等。17.比喻论证的方法。18.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阅读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选段),回答16一19题。(11分)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本文段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问用了哪个事例论据?(3分)答: 。文中划实线的句子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3分)答: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3分)答: 。参考答案:B 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 前两句从反面说理,后两句从正面说理。或(1)反面说理是“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2)正面说理是“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古代诗歌鉴赏五种问答模式(人教版高三语文教学资源)古代诗歌鉴赏五种问答模式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具体规定是这样的: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整体上看,高考各省市的诗歌鉴赏题基本上囊括了各个考点的考查,就题目而言,虽然有的侧重某一方面,有的是综合考查,但大体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炼字炼词型命题形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者是请简要分析)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题指津: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好处。第三步也可放在第二步前。答题示例: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全国卷Ⅱ)新晴野望王 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 ①氛垢: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 (第一步:指出是哪一个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第二步,指出使用该字的好处),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邻邻,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第三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例2 (2007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黄氏延绿轩 [明]高 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①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①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答:题目已将字词点出,所以第一步可省略,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第二步指出使用该词后的景象);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第三步指出使用该词的好处)。第二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命题形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解题指津: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例1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表达技巧型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解题指津: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处。例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湖北卷)华清宫 吴 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 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答: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步: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处)。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此(第二步: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第三步: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例2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广东省江门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调研测试) 插秧歌杨万里田

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1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18.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19.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3分)20.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3分)21.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3分)【答案】17.人人皆可成为国王(3分)(意思相近即可)18.举例论证(1分)作用是为了证明“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是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这一观点。(2分)19.第③段: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1分)第④段: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1分)第⑤段: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1分)20.答案不唯一,能紧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这一分论点,举出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即可。(3分)21.生活中的自卑的人(或骄傲的人)。(3分)

议论文是高考语文阅读的常见类型,新东方在线高考频道小编为广大考生整理了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供大家参考,更好地掌握议论文的阅读规律和技能。一、找准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如《谈骨气》一开头就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如《想和做》; 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需要读者从诸多的信息中筛选提取,归纳概括。 二、分析论据 论据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①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②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三、明确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四种: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多数议论文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议论文的语言 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以上内容由新东方在线整理发布,更多高考语文阅读解题技巧请持续关注新东方在线高考频道!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

高考现代文大阅读答题技巧从命题材料看:全国卷和地方卷高考的现代文大阅读,多以文学作品为材料设题。从文章的体裁看,都是有文化内涵、有较高文学品位的散文。从考点的设置看,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贴近生活,富有人文性。 答题的总体要求是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好(语句通顺)。 现代文大阅读考查常见设题方式一、常见发问模式 ◆ 运用了……手法(技巧)◆ 表达了……(内容)◆……的好处是什么?◆……的作用是什么?◆ 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答题要求: 一是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 二是揭示作品运用某种表达技巧所表达的内容 三是阐述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 答题模式: 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内容——达到怎样的效果二、表达技巧分类(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 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2)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如联想、想象、渲染、烘托、衬托(正反)、对比、抑扬(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 、虚实、象征、铺垫等分类 散文 小小说记叙 顺叙 交待清楚明白 在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在小说中,塑造形象,表达主旨。 倒叙 引起悬念 插叙 使叙述完整 补叙 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 抒情 直接抒情 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开头起定文章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 间接抒情 描写 细描、白描 在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现主旨。在小说中,主要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肖像、心理、细节、语言、行为) 议论 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说明 作解释,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3)布局谋篇的技巧承上启下 、统摄全篇、详略主次、行文线索 、伏笔照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设置悬念、点面结合、深化升华主旨等(4)修辞的技巧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共8种三、答 题 方 法 和 技 巧 叙事抒情 定内容 写情抒情 说理议事 借物抒情 粗读  散文 定文体 小说 定结构(线索、结构) 定中心(文章主旨) 精读 写景抒情 定特点 借物抒情 托物说理(借物说理、借人说理、借话题说理) 审题干,定区位 答题 抓语词,定重点 多联想,定答案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步骤一.明确内容 对所给阅读材料进行总体浏览,主要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心中略有一个文章的整体的了解。确定所给材料是写社会人生的哪个方面的,是抒发人生情感方面的,还是讨论文艺问题的;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托物抒情,还是重在说理议事、追溯缘由、辨明真伪的。 二.明确文体  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碧云寺秋色》) 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日月行色》)  3.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马缨花》《绵绵土》)  4.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谈静》《灯火的温情》)  5.小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十年以后》) 三.审题干、定区位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审题干都审哪些内容呢? ■ ①题干能显示命题意图。现代文阅读题干的设置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其中,前两者是显现的;而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只有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因此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而命题意图又融于创设情境和设问角度之中,所以,通过显现条件去揭示隐性因素,就成了揣摩命题意图的必然途径。  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少走弯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这个方向来自何处?就来自于题干本身的暗示。当然,题干中的答题方向同样是非显性的,也同样需要我们对题干作出分析和挖掘。  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位。答题的区位是指试题形成答案所在的语段或句子,这是保证答案准确的前提条件。信息集中在何处呢?试题的题干往往会有所显示。因此,要仔细分析题干,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位的“彼信息”,从而确定出答题的区位。  ④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四.抓语词、定重点 ①所找内容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还是结尾,还是中间的某个位置;处在这个位置上的文字往往有什么作用。  位 置 特点或作用  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  文章或段落中间―――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过渡。  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文章中心,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②所找到的内容用了哪种表达方法,是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还是议论;语言是平实还是空灵;这样有什么作用。  记叙―――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  抒情(直接、间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  描写(细描,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达主旨。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点来思考有关的测试要求,散文阅读题的解答还是有技巧可言的。 一、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例如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话说知音》这篇散文是以作者对知音的独特感悟为主旨的。作者崇敬伯牙子期的高尚友谊,但对伯牙因子期的不在而不再弹琴的做法不以为然。他认为,伯牙依旧应该演奏出那“震撼人们灵魂的”“美丽动人的乐曲”,并“熏陶”出更多的“知音”。再说,伯牙高超的演技来之不易,怎能因子期的不在而轻易放弃呢?因此,本题的答案为:(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求更多的知音。(2)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例如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1)作者为什么吃惊?(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必须结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为什么看到玉簪花“探出头来”就吃惊呢?该句后面用“先是”作标志,对其作了回答,那就是“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至于“怅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让人心里警惕着”和第六段中“总是在不安的焦虑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归纳整理,可得答案“收获季节还两手空空”。 三、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例如2001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 《门》这篇散文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要解答“开门”和“关门”的含义,就必须通观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出相关的信息。文中说“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据此可以直接概括出“关门的含义是意味着一个结束”。而关于“开门”的含义,相关的句子很多,如“它包含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繁琐仪式的一种新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但归纳起来,“开门”的最主要的含义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展”。 四、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例如2000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这道题就是考查学生对散文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的。《长城》这篇散文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在于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作者直接与长城对话,便于作者抒发感情。至于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是因为“它”之前说的是“由是人们发现:边墙是屏障,紫塞不再嶔奇”,这里变换了视角,是通过人的眼光来看长城,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所以这种变换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如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此题重点考查学生散文阅读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首先要能从原文第一段中找出“乡土情结”的定义:“每个人的心里……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第二步要能提炼出海外游子与乡土情结关系的几点交叉:一个是离开故乡的“时间因素”,一个是海外的“空间阻隔”,一个是对故乡思恋感情的“久而弥笃”。这就是答案中的第二点:“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不过,要写出答案中的另外两点,还必须考虑结构、主题等方面的情况。PS再推荐你一本书```很小的像掌中宝那样```叫 新课标语文基础知识及要点透析 才6元~~~~里面有很多很基础的解题技巧``包括很多文学常识``比如诗歌经常出现的意象```很实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3题。(93年,全国卷) 据美国K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 利用能随时降解普通有机物质(例如纸和木屑)的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包括塑料垃圾、“用后即丢”的尿布、饮料瓶等在内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变化,则是可能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他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1.文中“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 ) A.“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的术语。 B.“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符实。 C.“生物降解”在现实中不存在。 D.“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2.文中说“试验”所借助的主要方法是( ) A.化学的B.生理的C.生物的D.物理的 3.下列与k大学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有关的说法,哪几项是正确的?( ) A.凡是称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产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产厂家的功用宣传不实。 C.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应出现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D.塑料产品的废弃物多数不会自溶自消。 E.这些塑料产品在物理上发生变化之后就可以生物降解。 F.生物降解在不同条件下都会出现氧化现象。 答案与解析: 1.B ,“生物降解”这个术语使用不规范,是“研究人员”的看法,因为这些产品都不能达到科学家所认为的“降解”标准,这是一些生产厂家歪曲商业宣传曲解了科学术语,使其名不符实,因此B 项是正确的。文章有“真正的生物降解”等词句,可见A、C项的否定性说法是不对的。D 项说法与本文内容毫不相干。 2.C,文章开头“利用……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这句证明了C项是正确的答案。文中“二氧化碳、水、甲烷”这些化学术语容易迷惑人,会误选为A项。“物理上发生了变化”是生产厂家说的,试验是“K 大学研究人员”做的,二者不能等量齐观,选D项也是错的。 3.C、D、F,对照原文,A项“凡是……都……”的说法言过实,文章中说的是“大多数”。B项的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无关。E项是生产厂家的见解,本身未必科学,且与科学家的试验无关。C、D、F 三项符合原文意思。 文字表述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这类试题综合性强,更能测试出学生的语文能力。综观几年来语文试卷的变化,我们发现淡化客观题,强化主观题已是趋势。但从历年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测试结果看,考生在这类试题的得分并不理想。笔者有幸参加2006年浙江的语文高考阅卷,针对考生答题失误的普遍现象,我以浙江卷为蓝本并涉及部分全国卷的同类问题作了归纳,尝试探索出几点应对策略,希望能给你有所帮助! 主观题失误主要原因及探析 一、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有许多同学在做现代文阅读时,往往是粗略阅读一遍全文后,匆匆扫一眼题目,就仓促答题,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例如:(2006年浙江卷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第三问:⑶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是:①两个世界、两种生活的对立是人类普遍存在的;②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对立关系(人与人的对立;平面与立体的对立;表象世界与本质世界的对立;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的对立)。 有的考生却答为:“具有一般性”、“人类所共有的特性”。语言的表述本身就不清晰,题干中的“结合全文”,也没有注意到,只是对“普遍”一词作了个字面解释,结果答非所问。 又如:(2006年全国卷14题)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正确答案是:①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②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我在用该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时,相当部分同学却答为:“虚实结合”、“与下文的嗅形成一种反衬”、“作者在感受这种声音,声音是虚的,这样写把虚物实写,实物动态化,更形象”、“体现我的好奇,引出下文”等等一些莫名其妙的答案。“虚实结合”、“反衬”是表现手法,题干并没有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而“引出下文”、“动态化”“更形象”更是信口开河,答非所问。究其原因是考生根本没有细读题干,审清题意,连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就仓促答题。 二、研读不深,分析不透 高考阅读题大多在文意的深层领会上设题,而许多考生不能透过表象进行深入的研读和分析,只是跟着感觉走,不能综观全文,领悟要义。 例如:(2006年浙江高考卷第18题)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2分) 正确答案是:①“我”右眼近视,左眼远视,双眼不能同时使用;②“我”看到的是二维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维的立体世界。 有的考生答为:“为让我买一副眼镜”、“我的两眼视力不协调”、“为了更好地说服自己买他的眼镜”、“只用一只眼睛看事物”等等。很明显考生对全文根本没有读懂,对于作者借用寓言形式所阐明的生活哲理,根本没有领悟,看到“眼镜商”几个字,立刻想到的是商人,想到商人的行为和心理,就断然作答,离题万里。 又如:(2006年浙江卷第19题)请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 第2问:“秘密”是指 正确答案是: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 有的考生答为:“为握手而伸出平展的手与握拳头打人的手的对立”、“最平面的微笑和微笑时伸出舌头的对立”、“这些动作简单,而握手微笑易化解隔膜”等等。这类答案的错因在于考生遵循了答题可在文中找的技巧,但却没有透过表象挖掘实质,没有领会本文的主旨。 三、归纳不全,遗漏要点 高考阅读很重视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在此题的设置上,有时侧重于整篇文章中心主旨的归纳,有的侧重于几个语段的理解。要求考生在答题时要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例如:(2006年浙江卷20题)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飞的画形象地演绎两个不同的世界。请你据此推断这两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并用自己的话分别加以概括。(各不超过12个字)(6分) ⑴培根的绘画风格: ⑵杜飞的绘画风格: 正确答案为:⑴ ①夸张的;②批判的;②立体的。⑵ ①优雅的;②歌颂的;③平面的。 而有的考生答为:“立体的带有侵略性,平面的充满自然界气息”。这个答案显然只概括出了一点,带有“侵略性”的作答,只是抄袭了原文,不够准确。另一考生答为:“真实,张扬、夸张”的答案,是没有联系全文,推断错误的结果。 又如:(全国卷17题)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 本题测试考生对全文的理解及概括归纳表达的能力。 正确答案:①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 ②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 ③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此题6分,显然答案3点,每点2分。其实从分值上考生也可以推断出此题答案有三点。综观全文进行概括归纳,基本可以做到不遗漏要点。大部分考生失分原因就是归纳不全。 四、语句不通,表意不明 阅读题的检测,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考查其表达能力。有的考生能读懂文章,但却不会表达,不能用通顺、简洁的文字全面、准确、鲜明的答题。 例如:浙江卷19题第3问,有的考生答道:“在人类社会中,多数人都是这样,除少数的独眼龙”,“为其利益而颠倒是非是普遍的”,“举的例子普遍,说明一般工作是二维空间动作、是平面的,有说服力”等等,这样的句子实在是让人费解。 以上结合例子略谈四点,虽然高考阅读文字题在解答中失误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就是没有读懂文章,不会审题,不会表达,不懂阅读规律与答题技巧。所以考生在平时的阅读及训练中,要清楚阅读规律,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与技巧以避免失误。 应对措施 一、遵循阅读规律,清楚试题设题规律,整体感知与深入分析相结合。 高考现代文的设置,强调整体阅读,是一个由分而总,有局部到全局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所以解题时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弄清线索,理清思路,进而把握文章主旨。主旨清楚了,局部就明白了;思路弄清楚了,才知道每段、每句话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间关系。结合每道题的要求,深入分析,自然就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例如:2006年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一文,是借助寓言的表现形式,具体描绘了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界的讽喻。几道阅读测试题都是围绕这个主旨而设置的。如果清楚了这个主旨,那么19题第2问很容易就能得出“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这样准确的答案,而不至于答出“隐藏在友好柔和和表面下暴力、丑恶的一面”这样离题万里的答案。 二、研读题干,掌握审题方法,从题干中获得答题的信息。 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看清题干要求,揣摩命题意图。 命题者命题一般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题干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正确答题。 例如:(06年浙江卷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从题干中可知:本题是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第2问“秘密”是指?则明了命题者是欲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关键词语的理解,题干中“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结合全文,理解”则进一步明确了答题的方向,就是要结合全文的主旨谈作者使用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根据题目的内容很快就能找出回答本题应关注此句话所在的段落并紧扣全文主旨来理解,这样就会得出“秘密是指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这样正确的答案了。 2、品味题干中关键词,揣摩隐含信息。 有的题干本身隐含着多方面的要求,必须挖掘出题干中隐含信息,才能找到答题的命脉。如浙江卷19题第3问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很多考生只是就词解词,没有看到“使用”“原因”这两个关键词,没有挖掘出深层的东西,答题不全面或隔靴搔痒,没有答到点子上。 三、掌握答题技巧,把握答题要领。 领会了主旨,审明了题意,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要想准确答题,还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要领。 1、找出答题的信息区域,筛选整合答题内容。 命题者有的从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来命题。考生对所要概括的具体内容,一定要找准答题的信息区域,分析综合,准确全面地解答。 例如:浙江卷18题“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如果考生注意到“请联系全文对话部分”一句,就能很快找到答题的区域,从文中对话的内容可见文中由“我双眼的交替使用”谈到了我所见的两个世界——一个平面世界,一个立体世界。那么就容易归纳出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的原因,应该是两点:一是“我右眼近视,左眼远视,双眼不能同时使用”;二是“我看到的是二维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维的立体世界”。 又如第19题第一问“四个动作分别是指?”,解答此题我们首先要找到“题中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然后找出有关动作描写的语句,也就找到了答题的信息,从“首先”到本段结束,自然就会得出“友好的伸手,恶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头做鬼脸”正确答案。 2、语言操作力求准确、精炼。 很多考生失分都在表述上出了毛病,语句不通,语义不明,答非所问。如何组织好答题的语言,把筛选好的内容准确、精炼的表达出来,显得十分重要。 (1)、考生要善于利用原文词句来组织答案。 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 例如:浙江卷18题答案中的“左眼近视,右眼远视,不能交替工作”“二维的平面世界,三维的立体世界”,第19题第1问答案中的“友好伸手”“恶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头做鬼脸”文中都有这样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找到了这些关键词,以此为基础,再略加工一下,标准答案就出来了。 (2)、紧扣题意,选好角度,选用恰当句式来回答。 答题时一定要从答的角度,将文中已知信息重新组合,变换恰当的句式来重组。 (3)、语言一定要精炼。 高考阅读文字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有的题目明确规定字数,不超字,又能把要点答全,这需要答题的语言要精炼。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相关信息后,一定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 例如:浙江卷20题,我们在答题时明了作者举两位画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现实中两个不同世界的同时,还要研读有关描述两位画家的语句,抓住“过分”、“侵略性”、“螺旋状”、“亲切的花枝图案”、“歌唱的主题”、“轻快的鸟儿”这些词句,透过这些形象的语言,感悟两位画家的风格,进而转换为“夸张、批判、立体”,“优雅、歌颂、平面”这样抽象、概括的语言。 现代文主观阅读题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整合以及鉴赏评价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概括起来,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类型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词语理解型 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答题方略】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高考回放】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方令孺《在山阴道上》,2006年高考湖南卷) 【语段信息】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温馨提示】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要特别注意词语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根据语境,作者说“好久以来”“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并决定要去瞻仰鲁迅先生“磨剑的圣地”,由此可知,“故乡”应不是作者故乡,而是鲁迅的故乡,亦是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答案:①鲁迅的故乡。②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随便一个教育网上都有很多比如阳光教育 可以去试试 高考题也有 有分给我吧

整本书阅读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你要看一下你自己究竟研究的是哪一方面,您小学教育只是代表你的专业,要看你具体研究的哪一个专业方向,跟你所擅长的去确定题目,你也可以找你的老师去商量。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不错的英语教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小学高年段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研究  2、初一英语语音意识、句法意识、工作记忆与英语阅读的关系  3、小学高年段基于故事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4、教学行动研究在高一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5、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6、高一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  7、浑源中学高二学生英语阅读现状调查  8、从整体语言教学和字母拼音教学看我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9、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0、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状况调查与研究  11、美国小学母语教材Reading Street之研究  12、汉语儿童英汉语语音意识和英语单词认读能力的关系  13、通过英语图画书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效果的研究  14、突破心理障碍,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小学英语教学中突破阅读难关之我见  15、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朗读方法的研究

《***阅读教学活动报道》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深刻感悟和主题作为副标题。

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1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2 、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3 、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4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5 、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6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7 、语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8 、论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9 、学校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10 、创新意识与语文教育11 、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 、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13 、论语文自主学习14 、语文批评与语文教育的发展15 、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策略16 、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 、论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18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19 、语文特级教师的研究20 、对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思考21 、语文教科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22 、对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的思考23 、学生亚文化与语文教育24 、试论语文探究性学习25 、语文教育合作学习初探26 、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27 、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28 、发展性评价理念与语文教育29 、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30 、多样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31 、试论阅读多元解读与阅读教学32 、说课与说课的艺术33 、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4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5 、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发展观36 、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37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

整本书阅读教学论文题目大全初中

《***阅读教学活动报道》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深刻感悟和主题作为副标题。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新颖的教学毕业论文题目: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11、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13、中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比较研究14、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15、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内容有效性的研究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