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平均被阅读人次

发布时间:2024-08-03 03:35:54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平均被阅读人次

哈尔滨剑桥学院是不错的学校,1996年由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投资创办,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据2019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2个校区,共占地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9亿元,下设8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开设25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509人,有全日制在校生9484人。学术研究:该校设有黑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所、中韩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该校教育学院是黑龙江省唯一获批的学前教育双语研究基地。 2011至2013年,该校教师主编、参编的教材70余部,完成教科研项目60余个,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教科研项目获国家级奖项30余项,黑龙江省高教学会科研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3项。 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50319册,生均图书89册。长期订阅国内期刊387种,电子期刊3万余种,2012年新增图书38319册,生均年进书83册。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哈尔滨剑桥学院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省教育厅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也是福建省商界唯一一所培养高层次商贸经营管理应用型人才的专门学校。学校前身是福建省商业学校,其办学渊源可以追溯到创办于1906年的“福州青年会商业职业学校”。现校址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五凤山麓,新校区位于潘渡。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是省教育厅直属的商科类普通高等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福州市鼓楼区五凤山下。其办学渊源可追溯到创建于1906年的“福州青年会书院”。解放后,由私立福州青年会商业职业学校(青商)、福建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高商)、福州市立初级商业职业学校(市商)三校合并,后几迁其址,几易其名,1974年定名为福建省商业学校。198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当前占地81亩的潘渡新校区现已建成。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省教育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潘渡校区厅直属的商科类普通高等学校,享有“百年学府、闽商摇篮”的美誉,其办学渊源可追溯到由爱国侨领黄乃裳创建于1906年的“福州青年会书院”。新中国成立后,由私立福州青年会商业职业学校(青商)、福建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高商)、福州市立初级商业职业学校(市商)三校合并,后几经迁址和易名,1974年定名为福建省商业学校。198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福建省商业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福建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现学校本部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五凤山麓,新校区位于福州市连江县潘渡乡。[1]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专科生近8000人。现有教职工404人,专任教师238人,正高职称1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8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46人,博士学位教师18人(含再读)。学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人,国家教学名师一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工艺美术大师2人。近几年,学校承担多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先后出版教材、专著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有50多人次荣获国家、省、厅级荣誉称号。学校主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国内统一刊号CN35一1218/G4)。[1] 学校已形成了以财务会计、经济贸易、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财经类专业为主,旅游、艺术、传媒、信息管理、文化教育等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设有8系3部,即信息管理工程系、工商管理系、经济贸易系、会计系、旅游系、商业美术系、外语系、新闻传播系和思政部、基础部、继续教育部;有32个专业,分别为信息管理工程系: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业工程管理、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专业4G移动通信)。工商管理系:工商企业管理、经济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经济贸易系: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金融保险。会计系: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税务(企业会计与税务)。旅游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营销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商业美术系: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方向)、装潢艺术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外语系: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涉外文秘与翻译方向)、应用日语。新闻传播系:新闻采编与制作、媒体创意与策划、商务文秘、影视制作、主持与播音。学校还与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联合办学,开办本科层次的网络教育、函授教育。

回答 广州大学(Guangzhou University),简称“广大”,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冲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试点高校,入选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高校,为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发起单位、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和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是以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广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8年)、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创办于1984年)、广州教育学院(创办于1953年)、原广州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私立广州大学创办的1927年)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等高校合并组建广州大学。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9788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990人;在编教职工2856人;设有26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本科招生专业65个;有4个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

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指的是

简单的说,如果有连续13个资本字符引用别人的话,就存在抄袭的可能。引用部分不同学校不同,有些学校自动剔除,有些学校算抄袭。如果不剔除的话肯定算抄袭了,多数学校就是这样的规定。建议:论文中不要存在任何连续200字引用行为,如果存在多处,就会有10%以上抄袭可能;引用部分必须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修改(除非马克思、李宁这些人说的以外);如果引用,最好找一些网上的最新言论,不要找以前的;找书,找有名气的教授编的教材,最好是当年的或者上年年末的;多用表格或图片;建议找朋友找一些外面的那些企业、公司的资料。一般学校的重复率一般在15%-30%之间。更多学校倾向于15%-20%,尽量少

第三章 核心期刊期刊作为科研论文成果的载体,其评价是一个关系到论文作者、刊物、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国家科研整体水平的问题。核心期刊作为一种源于文献工作的理论,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期刊评价理论体系的日趋成熟,其应用范围已远远超越文献工作的范畴,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学术成果申报、鉴定、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以及科研部门、人事部门科研成果统计等工作中。因此,它是期刊理论研究中必不可少且影响较大的组成部分之一。第一节 核心期刊的概念与特点目前,核心期刊的影响领域非常广泛,但追溯其历史,还不到百年。关于核心期刊的概念,有各种不同的观点,而其具有的特点,已逐渐清晰。一、核心期刊的概念“核心期刊” (core journals)概念产生于2 0世纪3 0年代,由英国的布拉德福提出。“核心期刊”一词,到20世纪80年代才从西方传入我国。它的初始含义侧重期刊载文量,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现在核心期刊概念已经涵盖信息量、学术质量及期刊利用等诸方面。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BCBradoford)于三十年代提出了定量描述文献序性结构的文献聚散定律,其原义为:“如果将科学杂志按其刊载某个学科主题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杂志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杂志数量成1:a:a2:a3……的关系”。a为“布拉德福常数”,a>1,a≈5,可通过具体的学科期刊统计出。例如,将某学科期刊分成三区,期刊数为10,50(即10*5),250(即10*25),则刚好符合这一定律。当然,现实情况不会完全符合,只能是基本符合。这就是情报学中著名的布拉德福定律,虽然带有经验性的色彩,难以准确反映不同时期文献的特点,但它仍然是我们今天研究与筛选核心期刊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关于核心期刊的概念,凤元杰认为有四种代表性的观点:(1)某刊是否是某学科或者专业核心期刊,主要在于它是否集中刊登了该学科的文献,而成为学科的主要文献信息源;(2)核心期刊说到底是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3)核心期刊指的是,刊载与某一学科 (或专业)有关的信息较多、且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受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那些期刊;(4)核心期刊是指发文质量高,情报含量大,被摘率、被引率和借阅率都较高,被公认为代表着学科 (或专业 )当代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期刊。综上所述,核心期刊是指那些信息密度大、内容质量高、论文寿命长、被引率、被索率、被摘率、借阅率也较高,能代表某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的期刊。这一概念比较全面地反映核心期刊的各方面因素,但在实际判断时,很少期刊能同时满足各方面条件,一般只能有所侧重并综合各种数据加以统计分析。严格说来,“来源期刊”与“核心期刊”是有区别的。来源期刊是编者根据所编数据库的目的、要求,从期刊学术性、编辑标准等方面衡量选出的作为统计源的期刊,与核心期刊有所不同,而且不同的来源期刊表之间,其质量也有明显差别。但两者的筛选结果相近,基本上或大部分重合,特别是对刊物学术水平要求高,数量严格控制的来源期刊,基本上等同于核心期刊。因此,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经常将来源期刊视同核心期刊。二、核心期刊的特点核心期刊相对于一般期刊,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集中性。指少量的一组核心期刊集中了某学科大部分高质量论文。1934年,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揭示了文献聚散定律,为核心期刊研究奠定了基础。所以集中性是核心期刊最基本的特点。2、代表性。指某一学科的一组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代表着这一学科的最新水平和发展方向。这一特点是由核心期刊的集中性特点所决定的。由于一组核心期刊集中了某学科的大部分高质量论文,因此,它自然就代表着这一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学科研究的每一进展基本上都首先反映在这些核心期刊所登载的论文上。追踪这些期刊的论文,就能站在学科的最前沿,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3、学科性。指的是核心期刊总与某一学科联系在一起,某学科的核心期刊是关于这一学科文献的核心期刊,把它放到另一学科期刊中,一般就不再是核心期刊。但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错综复杂,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少数期刊可能是多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而一个学科的核心期刊中包括一些相关学科的期刊也是正常现象。4、权威性。指核心期刊的确定需得到公认。在核心期刊确定过程中,除应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进行筛选,还需吸收有代表性学科专家的意见,以弥补学科知识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其研究方法要得到学科专家的认可,其研究成果要获得利用,必须得到学科专家的鉴定。因此核心期刊研制机构的权威性和对研究方法的认同是很重要的,否则核心期刊的应用成果就不能得到公认,也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5、层次性。指核心期刊中也分不同的层次,有的是该学科最重要的权威刊物,有的是层次略低的重要刊物。核心期刊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修订,例如北大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自1992年推出第一版以来每隔四年修订一次,南大版的CSSCI来源期刊每年修订一次,位于核心期刊前列的权威刊物,一般都会保持其核心期刊的地位,具有连续性;而层次略低的重要期刊,有时会进入核心期刊,有时则会被淘汰出核心行列,具有不稳定性。6、相对性。指核心期刊相对于非核心期刊,仅具有相对意义,不是绝对的。确定核心期刊的方法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存在局限,尽管人们一般综合各种方法,以互相取长补短,但也不能做到十分准确。同时,核心区是人为划定的,核心区与非核心区没有明显的、客观存在的界限。因此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仅具有相对意义,不是绝对的。7、动态性。指核心期刊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这里反映的不仅仅是核心期刊总量的变化,更有一些质的方面的异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作为纪录和反映科学活动成果的科技期刊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这种发展与变化,一方面表现为期刊的创刊、停刊、改名、合并、分辑及改变出版频率等;另一方面表现为在版期刊的质量和水平出现的变化,这方面包括原有核心期刊排名次序的异动,以及核心期刊刊种的变化,即有的核心期刊因办刊质量下降而在新的评选中落选,有的一般性期刊因办刊质量提高而进入核心期刊的行列。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因此,一个学科的核心期刊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第二节 核心期刊的作用核心期刊概念源于图书情报部门,其初始功能是指导图书情报部门的工作,后来应用到学术评价和成果考核等方面。核心期刊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为优选期刊、节省经费和馆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期刊数量众多,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可能把所有期刊订全,这不仅是经费不允许,馆藏空间也不允许,因此需精选质量较好的期刊订购。核心期刊的研究最初是为图书情报部门优化馆藏服务的。利用有限的经费,选择、收藏最有价值、最大信息量的期刊,是图书情报单位要考虑的问题。许多图书馆直接或间接利用各种核心期刊表,为订购期刊服务,不仅节省了宝贵的经费,而且提高了馆藏期刊质量,用较少经费获取较多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以满足读者需求,降低拒借率。同时,它对于收藏单位确定馆藏核心期刊或馆藏重要期刊起着较大的参考作用,能指导图书情报部门通过核对核心期刊表,调整订购的刊种,并可指导图书情报部门对馆藏期刊进行合理剔除。2、为图书馆指导读者阅读提供依据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现刊20万种左右,一个科研人员,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期刊,要想将本学科范围内的期刊全部浏览或阅读一遍是不可能的。毫无疑问,任何科研人员都只能有选择地重点阅读本专业的核心文献。核心期刊可指导期刊信息服务人员向用户推荐较有价值的期刊,为用户利用较少时间获取最大信息量提供了帮助,并指导参考咨询人员选择重要期刊进行信息开发。3、为科研管理和科研机构扩大影响、提高水平服务学术机构通过鼓励本单位科研人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成果,可以提高本单位的学术地位。科研和人事管理部门可通过掌握本单位科研人员在核心期刊上的发文情况,来了解本单位在各学科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和在学术界的影响,并确定学术带头人,从而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用人措施,加强和改善科研管理工作。同时,科研人员通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扩大交流与影响,并通过对自身的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水平和效率。 4、为期刊扩大影响,提高学术水平服务期刊编辑者,长期以来希望自己编辑的期刊以及从事的编辑工作能更多地为社会所承认,一旦他们的期刊入选核心期刊表,期刊的影响随之扩大,发行量增多,期刊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升。同时,期刊能吸引更多的高水平来稿,进而不断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提高期刊的质量。尽管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尚未正式颁布官方的核心期刊表,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文件如新闻出版署《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试行)》、《科技期刊学术评估标准》中都已认可了核心期刊在评价期刊学术、业务水平方面的作用。5、为期刊论文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在科研成果中,研究论文占有较大比重,对研究论文的学术水平评价成为科研成果评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研究论文的评价长期以来采用专家评议来完成,由于其公正性、客观性、规范性比较差,近年来人们逐渐趋向于以期刊的质量来衡量、评价研究论文的学术水平。核心期刊是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指标评选出的、审稿制度严格的、学术质量高的期刊。利用核心期刊来鉴别论文的质量,不仅能简化评价手续、提高评价效率,而且能解决因评审者研究领域不同或是外行而无法公正评价论文水平的难题。利用核心期刊评价论文质量,可供对科研人员的成果评价、专业职务评定以及评优、晋升等参考。6、为我国社科、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提供依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受国家科技部委托定期公布的我国科技论文年度统计分析公报,其基础工作是确定来源期刊表。该公报将科技论文分为国际、国内二种,国际以《SCI》来源期刊 30 0 0多种作为入选范围,国内以中国科技情报所选择的1000多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统计依据。目前,国内有多种版本的综合性和人文、科技版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目录,例如北大版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以及南大版CSSCI和中科院CSCD的来源期刊,这些工作为我国学术论文统计分析典定很好的基础。7、为数据库建设提供支持现代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建设方兴未艾。而在各类型数据库中,全文数据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建设期刊全文数据库首先要确定收录期刊的范围。核心期刊所具有的特点,使得核心期刊成为全文数据库来源文献的首选。至于像SCI、CSCD、CSSCI等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事实上具有核心期刊的作用,许多单位已将这些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确定为核心期刊。第三节 核心期刊的衡量标准核心期刊的衡量标准原则上应以对核心期刊概念的定义为准绳,由概念的内涵界定来演绎其外延。由于对核心期刊概念的定义和衡量标准有所差别,因此,各评价机构对核心期刊的评价方法和筛选结果也有差别。但是,作为核心期刊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标准是公认的,如期刊内容质量高、被引率高、代表某一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研究方向等。这些标准可作为核心期刊公认的衡量标准,以保障入选期刊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另外,利用率高、被摘率被索率高、信息量丰富等特征和影响因子也常被作为衡量核心期刊的标准。1、期刊被引量被引率、被摘量被摘率、被索量被索率被引量指的是某一期刊一定时期内相关学科文章被引的次数。被引率指的是某一期刊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篇相关学科文章被引的几率。加菲尔德(Carfield)利用1961年《SCI》的引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诺贝尔奖获得者人均被引用次数和被引用论文数分别是所有被引作者人均的3 0倍和1 7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被引率越高,表明论文质量越高。因此,被引率作为稀量论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无庸置疑的,某一期刊的论文被引率高,就说明这一期刊影响大,水平较高。但是,对于自引现象要客观地对待,自引一方面表明期刊或作者研究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期刊或作者信息交流范围的狭窄或自我彰显的结果。所以,要尽量体现论文被引的客观情况,最好应将自引与他引分别统计。与被引量、被引率相近的是被摘量、被摘率和被索量、被索率,这几方面都可作为筛选核心期刊的衡量标准,其方法是根据某种期刊被著名文摘或索引所摘及、索及的数量和几率来确定核心期刊。参见第四节。确定期刊的被引率、被摘率和被索率,受到入选来源期刊或文摘、索引的影响,因此,入选的来源期刊或文摘、索引都应达到相同的水准,才有可比性。2、期刊学术水平这是以定性为主的衡量标准。为了做到客观公正,核心期刊评价机构一般都邀请相当数量的各专业专家参与讨论。2004年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南大版的CSSCI在确定核心期刊时,都邀请上千名专家参与讨论或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分别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对相关期刊的学术质量进行分析比较,为核心期刊确定提供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为了平衡各专业核心期刊的数量比例,避免不同学科、不同专家筛选时松紧差别太大,推荐的刊种过多或过少,期刊筛选人员应先向专家介绍核心期刊筛选的概况和操作规则。3、期刊利用率期刊利用率是通过比较各种学术期刊被读者利用的频率高低,来评价各种期刊的重要程度。利用率高的期刊,其重要程度高于利用率低的期刊。由于期刊流通管理的特殊性,现刊流通一般很少利用计算机管理,而过刊又很少外借。因此,期刊利用率的全面收集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抽样收集又可能无法反映期刊流通的客观情况。要尽量客观反映期刊利用情况,应收集多个综合性图书馆的利用数据加以比较分析。4、期刊载文量载文量是指某一期刊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的相关学科的论文数量。载文量是反映一份期刊信息含量的重要指标,期刊载文量多,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这种期刊信息丰富,因而也较为重要。相反,载文量少的期刊信息量较少,重要性稍次。但有不少人对此持不同观点,认为载文量多的期刊,其论文水平并不一定就高;相反,载文量少的期刊,也可能是优秀期刊。例如,有的刊物放松对论文质量的控制,提高稿件录用率,把刊物由季刊改为月刊,其结果是载文量提高,刊物的信息量有所提高,而刊物水平反而下降。5、影响因子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是某刊近年被引用次数与载文量的比值。它是从引文角度测试期刊重要性及其影响的一项参数,通常表示某种期刊中论文的平均被引用频率。它是《SCI》创办人加菲尔德博士提出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计量指标。鉴于文献计量学家普赖斯认为,科学论文一般在其发表的一、两年后即可达到被引用的峰值,因此影响因子一般以最近两年作为统计期间。一般而言,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就表明其被引用的程度越高,它的影响力和学术水平也就越高。影响因子体现了近两年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反映期刊的近期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期刊刊龄等因素而引起的引文次数上的偏差。即年指数(Immediacy Index)是与影响因子相近的概念,它指期刊当年被引次数与载文量之比。第四节 核心期刊的筛选方法确定核心期刊的关键是要选择一种比较科学的、适用的方法,这方面的探索基本上经历了一个由“经验法”到“专家法”,再发展到“文献计量学方法”的过程。目前文献计量学测定方法也由单因素分析法过渡为综合评价。建立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的重点是完善筛选核心期刊的科学方法。在现阶段,国内外筛选核心期刊的方法大约有引文法、文摘法、区域分析法、图象分析法、累积百分比法、模糊集合评判法、相对载文量法、读者利用法、专家意见法、编辑、出版单位级制法、利用率法、直接观察法、图像分析法、综述二次引文法、综合分析法、译文法、综合加权法等二十几种。我国目前已有多个核心期刊评价体系,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至今还没有很完善的、公认的操作性强的评估方法。当务之急是根据我国期刊发展的现状,研究出一种能够综合各种方法优点、准确性高,能够从多角度、多途径来筛选核心期刊的新型的操作性强的方法。一、核心期刊筛选的主要方法目前,运用科学原理选择学科或专业核心期刊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1、布拉德福定律 (SCBradford)测定法:主要研究文献的分布。运用布拉德福图象分析方法或区域分析法,选用期刊或书目等有关的检索工具中所列的有关数据为统计资料,用等级排列方法列出布拉德福型数据,然后选用适当的坐标做图象,或把数据分为若干区域,最后通过对区域数据和图象的分析确定核心期刊。2、引文分析法:这是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Garfield)对布氏理论规律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这个方法的原理是:科学论文通常都附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也叫“引文”。引文和被引文之间在学科上总是有一定的联系。论文的相互引用,正说明了知识的相互继承和作用,体现着人类科学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因此,某一种期刊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能从一个侧面客观地反映论文乃至期刊的学术水平和价值。加菲尔德在20世纪60年代对期刊引文的大规模统计分析表明,大量被引用论文集中在少量期刊中,而少量被引用论文散布在大量期刊中,这一结论符合布拉德福定律。因此,采用这种选取方法的结果与第一种方法选出的结果应是比较接近。引文分析的具体做法是:①选一组与某学科或专业相关的期刊;②统计其中某一学科或专业的一次文献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所在的各种期刊的被引次数;③将被引期刊按被引次数递减排序;④把排在最前面的被引次数达到某一要求的那几种期刊作为该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有人认为,排在最前面的被引次数占全部期刊被引次数 70 %的那几种期刊,即可被确定为该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3、文摘、索引统计法:这个方法是根据某种期刊被著名文摘或索引所摘(索)及的文摘量、文摘率或被索量、索及率多少来确定核心期刊。取一种或几种在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中权威性较强、收录比较齐全的著名的检索刊物,根据期刊的被摘量、摘录率和被索量、索及率,来判断确定是否为核心期刊。也就是说,统计检索刊物收录期刊的被摘 (索)次数及比率,并按被摘 (索)次数或比率递减排序,把排在最前面的被摘 (索)次数达到某一阈值的那几种期刊作为某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4、累积百分比法:此法截取一定累积文献量所对应的期刊为核心期刊。具体方法是把某学科相关的所有期刊,按其在某一段时间的相关论文载文量从大到小排成一个表,把按累积载文量达到占全部文献量的 80%(或70 %)的最前列的期刊列为该学科的核心期刊。5、用户调查法:用户调查法是文献收藏机构经常使用的一种调查方法,又称问卷法。用这种方法确定核心期刊。正规、严谨的用户调查法包括以下步骤:①确定调查范围与取样对象;②确定提问项目;③预备调查、修改提问项目;④发送调查表;⑤回收;⑥统计分析并确定核心期刊。用户调查有时采取专家咨询、用户座谈等简化的方式,作为确定核心期刊的参考性辅助因素。6、综合评价法。确定核心期刊的方法很多,但这些方法各有其长处,也有其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在科学性和准确性方面还难有足够的说服力。为弥补这一缺陷,在确定核心期刊时尽量减少随机性,在目前情况下应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采取综合评价的方法来确定核心期刊,这有益于克服和减少随机性,提高科学性和准确性。综合评价法需要给出每一单项指标的权重。所谓权重就是指某一项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实际筛选时,往往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并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为各项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值,各项指标和影响因子加权后经综合分析,并吸取各学科专家意见,最后选择确定核心期刊。7、核心期刊筛选的几个技术问题(1)时间系数加权。如前所述,核心期刊是动态发展的。根据变化的逐渐性,确定核心期刊时会更多地考虑各种期刊的现状,即与确认核心期刊时相距时间较短的期刊状况影响较强,能较准确地反映期刊的发展趋势,应该加重这些年代载文的地位。反之,相距较远的年代的影响较弱,已不能很准确反映该刊的发展趋势,应该削弱这些年代载文的地位。这种情况对于经过多年才更新版本的核心期刊目录更为突出。据此,可用各年的绝对载文量乘以一个合适的时间系数,作为各年的相对载文量,然后把各年的相对载文量之和作为总相对载文量。总相对载文量就是确定核心期刊的载文量因素的排序依据。对于时间系数的确定,可以设定特定期间范围内的中间年代为1,逐年相差1。用时间系数加权法可有效地消除或在很大程度上减弱期刊载文量的离散性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核心期刊表的客观准确。(2)有效时域。从理论上讲,核心期刊的有效时域可以理解为核心期刊变化的周期,不同学科核心期刊的有效时域不同。由于反映期刊信息量、论文学术水平及本学科读者重视程度的各个指标都是在一定的时域内统计出来的,其结果是核心期刊在统计时域内的基本概况。因此,核心期刊有效时域的起始时间应从统计时域算起。但从应用的角度看,为了便于操作,一般将核心期刊目录的出版日期作为核心期刊有效时域的起始时间,将各版出版时间的间隔作为核心期刊的有效时域,严格地讲,这是不科学的。由于核心期刊研究的滞后性,从开始统计到正式出版,往往有较长的时间间隔,时间差对核心期刊质量构成了明显的影响。(3)核心比例。按照布拉德福定律要求,至少在30种专业期刊才应有一种核心期刊,比例为3%左右。比例过小或过大均不利于学科的发展。核心期刊筛选过宽,最直接的一点是降低本学科研究水平,同时,还将影响本学科的形象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在确定核心期刊时,还需参考各个学科的学科规模、发展程度、现出版期刊数量和现有研究人员数量。二、学科核心期刊、馆藏核心期刊与高校核心期刊学科核心期刊与馆藏核心期刊、高校核心期刊,既相近又不完全等同。下面从三者的标准范畴与筛选方法两方面加以比较。1、标准与范畴的差异通常所说的核心期刊一般指学科核心期刊,是指那些信息密度大、内容质量高、论文寿命长、被引率、被索率、被摘率、借阅率也较高,能代表某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和期刊。严格地说,学科核心期刊全世界只能有一个标准,这些期刊能真正反映该学科当前世界发展水平与发展动向。综合性的学科核心期刊包括当今世界所有学科专业的重要期刊。而馆藏核心期刊是指一个图书馆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馆藏特色和读者的主要需求而规定的应该长期采集的期刊。馆藏核心期刊在本馆的利用率较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由于各自的性质、任务、学科方向和服务重点不同,各图书馆应在学科核心期刊的宏观指导下,结合各自的性质、任务、特色以及书刊经费等具体情况,来确定自己的馆藏核心期刊。高校核心期刊是高等院校针对本校的学科设置和研究重点,从大量相关学术期刊中筛选出少量学术水平较高的期刊,作为对本校专业人员进行学术评估、考核晋级和科研管理的依据。一般由所在院校的人事、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筛选,其研制目的与馆藏核心期刊有别,但因为两者的基本目标都是结合所在高校的专业方向和重点学科,构建以学科专业设置为主,以专业特色为龙头,结构科学、合理的核心期刊体系。因此,高校核心期刊的筛选结果原则上应与所在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核心期刊近似。不过有的图书馆由于历史原因或协调共建的需要,有些期刊列为重点收藏的特色期刊,但可能不属于高校核心期刊。高校核心期刊与馆藏核心期刊不包括与所在高校无关的专业期刊,范围小于综合性的学科核心期刊。2、筛选方法的比较学科核心期刊的确定一般采用布拉德福定律法、引文分析法、文摘统计法、百分比分布法、学科专家鉴定和综合评价等方法;馆藏核心期刊的评价把本馆读者的利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常采用本馆读者引文及参考文献统计法、读者借阅统计法、参考各种核心期刊目录、直接征求读者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等方法。在筛选馆藏核心期刊时,指标的选择应该遵循既反映期刊的利用情况,又要反映期刊的内容质量,并突出可操作性,统计数据要求易于采集和方便计算,同时还应该注意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等原则。高校核心期刊的筛选方法介于学科核心期刊与馆藏核心期刊之间。一方面,它肯定学科核心期刊的筛选方法,承认现有的权威学科核心期刊的地位,所以高校一般不自己开展大量的统计工作,而是选择一个较有影响的学科核心期刊表(或来源期刊目录)作为蓝本,以其他有影响的学科核心期刊表作为参考,它一般不考虑馆藏期刊的利用和特色馆藏的建设。从这点上来讲,其方法比较接近学科核心期刊的筛选方法。另一方面,高校核心期刊与馆藏核心期刊的筛选都紧密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和重点学科,剔除与学校专业无关的期刊,并重视校内专家的意见。从这点上讲,它与馆藏核心期刊的筛选方法类似。第五节 核心期刊在中国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了期刊文献数量的急剧增长,从而引发了必须对期刊进行评价的社会需求。我国对核心期刊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外刊价

就是这篇论文被其他别的论文当做参考文献的次数。这个量侧面说明文章研究主题的意义就研究的实际作用。

某期刊所发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指的是

这样的论文通过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要求事情具体、生动,因此我们要选择能够表现人物的最典型的事件,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能使自己感动的事情来写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是指期刊近两年的平均被引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用公式表示为:影响因子=该刊前2年所发表的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次数/该刊2年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从其定义可知,影响因子的三个决定因素分别为时间(2年)、论文总数(该刊连续2年内所发表论文总数)、被引用次数(上述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数量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期刊被使用的真实客观情况,可较公平的评价各类学术期刊,通常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扩展资料: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影响:许多著名学术期刊会在其网站上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以表明在对应学科的影响力。如,美国化学会志、Oncogene等。中国大陆各大高校(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都以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评判研究生毕业的主要标准。以1992年为例,计算某期刊在该年的影响因子:X=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于1990和1991年在1992年全部被引用之论文总次数Y=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1990和1991年全部论文发文量的总和IF1992年 =(X(1990年,1991年) / Y(1990年,1991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因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刊影响因子

第三章 核心期刊期刊作为科研论文成果的载体,其评价是一个关系到论文作者、刊物、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国家科研整体水平的问题。核心期刊作为一种源于文献工作的理论,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期刊评价理论体系的日趋成熟,其应用范围已远远超越文献工作的范畴,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学术成果申报、鉴定、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以及科研部门、人事部门科研成果统计等工作中。因此,它是期刊理论研究中必不可少且影响较大的组成部分之一。第一节 核心期刊的概念与特点目前,核心期刊的影响领域非常广泛,但追溯其历史,还不到百年。关于核心期刊的概念,有各种不同的观点,而其具有的特点,已逐渐清晰。一、核心期刊的概念“核心期刊” (core journals)概念产生于2 0世纪3 0年代,由英国的布拉德福提出。“核心期刊”一词,到20世纪80年代才从西方传入我国。它的初始含义侧重期刊载文量,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现在核心期刊概念已经涵盖信息量、学术质量及期刊利用等诸方面。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BCBradoford)于三十年代提出了定量描述文献序性结构的文献聚散定律,其原义为:“如果将科学杂志按其刊载某个学科主题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杂志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杂志数量成1:a:a2:a3……的关系”。a为“布拉德福常数”,a>1,a≈5,可通过具体的学科期刊统计出。例如,将某学科期刊分成三区,期刊数为10,50(即10*5),250(即10*25),则刚好符合这一定律。当然,现实情况不会完全符合,只能是基本符合。这就是情报学中著名的布拉德福定律,虽然带有经验性的色彩,难以准确反映不同时期文献的特点,但它仍然是我们今天研究与筛选核心期刊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关于核心期刊的概念,凤元杰认为有四种代表性的观点:(1)某刊是否是某学科或者专业核心期刊,主要在于它是否集中刊登了该学科的文献,而成为学科的主要文献信息源;(2)核心期刊说到底是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3)核心期刊指的是,刊载与某一学科 (或专业)有关的信息较多、且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受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那些期刊;(4)核心期刊是指发文质量高,情报含量大,被摘率、被引率和借阅率都较高,被公认为代表着学科 (或专业 )当代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期刊。综上所述,核心期刊是指那些信息密度大、内容质量高、论文寿命长、被引率、被索率、被摘率、借阅率也较高,能代表某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的期刊。这一概念比较全面地反映核心期刊的各方面因素,但在实际判断时,很少期刊能同时满足各方面条件,一般只能有所侧重并综合各种数据加以统计分析。严格说来,“来源期刊”与“核心期刊”是有区别的。来源期刊是编者根据所编数据库的目的、要求,从期刊学术性、编辑标准等方面衡量选出的作为统计源的期刊,与核心期刊有所不同,而且不同的来源期刊表之间,其质量也有明显差别。但两者的筛选结果相近,基本上或大部分重合,特别是对刊物学术水平要求高,数量严格控制的来源期刊,基本上等同于核心期刊。因此,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经常将来源期刊视同核心期刊。二、核心期刊的特点核心期刊相对于一般期刊,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集中性。指少量的一组核心期刊集中了某学科大部分高质量论文。1934年,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揭示了文献聚散定律,为核心期刊研究奠定了基础。所以集中性是核心期刊最基本的特点。2、代表性。指某一学科的一组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代表着这一学科的最新水平和发展方向。这一特点是由核心期刊的集中性特点所决定的。由于一组核心期刊集中了某学科的大部分高质量论文,因此,它自然就代表着这一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学科研究的每一进展基本上都首先反映在这些核心期刊所登载的论文上。追踪这些期刊的论文,就能站在学科的最前沿,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3、学科性。指的是核心期刊总与某一学科联系在一起,某学科的核心期刊是关于这一学科文献的核心期刊,把它放到另一学科期刊中,一般就不再是核心期刊。但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错综复杂,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少数期刊可能是多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而一个学科的核心期刊中包括一些相关学科的期刊也是正常现象。4、权威性。指核心期刊的确定需得到公认。在核心期刊确定过程中,除应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进行筛选,还需吸收有代表性学科专家的意见,以弥补学科知识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其研究方法要得到学科专家的认可,其研究成果要获得利用,必须得到学科专家的鉴定。因此核心期刊研制机构的权威性和对研究方法的认同是很重要的,否则核心期刊的应用成果就不能得到公认,也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5、层次性。指核心期刊中也分不同的层次,有的是该学科最重要的权威刊物,有的是层次略低的重要刊物。核心期刊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修订,例如北大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自1992年推出第一版以来每隔四年修订一次,南大版的CSSCI来源期刊每年修订一次,位于核心期刊前列的权威刊物,一般都会保持其核心期刊的地位,具有连续性;而层次略低的重要期刊,有时会进入核心期刊,有时则会被淘汰出核心行列,具有不稳定性。6、相对性。指核心期刊相对于非核心期刊,仅具有相对意义,不是绝对的。确定核心期刊的方法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存在局限,尽管人们一般综合各种方法,以互相取长补短,但也不能做到十分准确。同时,核心区是人为划定的,核心区与非核心区没有明显的、客观存在的界限。因此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仅具有相对意义,不是绝对的。7、动态性。指核心期刊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这里反映的不仅仅是核心期刊总量的变化,更有一些质的方面的异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作为纪录和反映科学活动成果的科技期刊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这种发展与变化,一方面表现为期刊的创刊、停刊、改名、合并、分辑及改变出版频率等;另一方面表现为在版期刊的质量和水平出现的变化,这方面包括原有核心期刊排名次序的异动,以及核心期刊刊种的变化,即有的核心期刊因办刊质量下降而在新的评选中落选,有的一般性期刊因办刊质量提高而进入核心期刊的行列。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因此,一个学科的核心期刊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第二节 核心期刊的作用核心期刊概念源于图书情报部门,其初始功能是指导图书情报部门的工作,后来应用到学术评价和成果考核等方面。核心期刊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为优选期刊、节省经费和馆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期刊数量众多,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可能把所有期刊订全,这不仅是经费不允许,馆藏空间也不允许,因此需精选质量较好的期刊订购。核心期刊的研究最初是为图书情报部门优化馆藏服务的。利用有限的经费,选择、收藏最有价值、最大信息量的期刊,是图书情报单位要考虑的问题。许多图书馆直接或间接利用各种核心期刊表,为订购期刊服务,不仅节省了宝贵的经费,而且提高了馆藏期刊质量,用较少经费获取较多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以满足读者需求,降低拒借率。同时,它对于收藏单位确定馆藏核心期刊或馆藏重要期刊起着较大的参考作用,能指导图书情报部门通过核对核心期刊表,调整订购的刊种,并可指导图书情报部门对馆藏期刊进行合理剔除。2、为图书馆指导读者阅读提供依据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现刊20万种左右,一个科研人员,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期刊,要想将本学科范围内的期刊全部浏览或阅读一遍是不可能的。毫无疑问,任何科研人员都只能有选择地重点阅读本专业的核心文献。核心期刊可指导期刊信息服务人员向用户推荐较有价值的期刊,为用户利用较少时间获取最大信息量提供了帮助,并指导参考咨询人员选择重要期刊进行信息开发。3、为科研管理和科研机构扩大影响、提高水平服务学术机构通过鼓励本单位科研人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成果,可以提高本单位的学术地位。科研和人事管理部门可通过掌握本单位科研人员在核心期刊上的发文情况,来了解本单位在各学科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和在学术界的影响,并确定学术带头人,从而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用人措施,加强和改善科研管理工作。同时,科研人员通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扩大交流与影响,并通过对自身的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水平和效率。 4、为期刊扩大影响,提高学术水平服务期刊编辑者,长期以来希望自己编辑的期刊以及从事的编辑工作能更多地为社会所承认,一旦他们的期刊入选核心期刊表,期刊的影响随之扩大,发行量增多,期刊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升。同时,期刊能吸引更多的高水平来稿,进而不断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提高期刊的质量。尽管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尚未正式颁布官方的核心期刊表,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文件如新闻出版署《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试行)》、《科技期刊学术评估标准》中都已认可了核心期刊在评价期刊学术、业务水平方面的作用。5、为期刊论文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在科研成果中,研究论文占有较大比重,对研究论文的学术水平评价成为科研成果评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研究论文的评价长期以来采用专家评议来完成,由于其公正性、客观性、规范性比较差,近年来人们逐渐趋向于以期刊的质量来衡量、评价研究论文的学术水平。核心期刊是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指标评选出的、审稿制度严格的、学术质量高的期刊。利用核心期刊来鉴别论文的质量,不仅能简化评价手续、提高评价效率,而且能解决因评审者研究领域不同或是外行而无法公正评价论文水平的难题。利用核心期刊评价论文质量,可供对科研人员的成果评价、专业职务评定以及评优、晋升等参考。6、为我国社科、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提供依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受国家科技部委托定期公布的我国科技论文年度统计分析公报,其基础工作是确定来源期刊表。该公报将科技论文分为国际、国内二种,国际以《SCI》来源期刊 30 0 0多种作为入选范围,国内以中国科技情报所选择的1000多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统计依据。目前,国内有多种版本的综合性和人文、科技版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目录,例如北大版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以及南大版CSSCI和中科院CSCD的来源期刊,这些工作为我国学术论文统计分析典定很好的基础。7、为数据库建设提供支持现代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建设方兴未艾。而在各类型数据库中,全文数据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建设期刊全文数据库首先要确定收录期刊的范围。核心期刊所具有的特点,使得核心期刊成为全文数据库来源文献的首选。至于像SCI、CSCD、CSSCI等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事实上具有核心期刊的作用,许多单位已将这些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确定为核心期刊。第三节 核心期刊的衡量标准核心期刊的衡量标准原则上应以对核心期刊概念的定义为准绳,由概念的内涵界定来演绎其外延。由于对核心期刊概念的定义和衡量标准有所差别,因此,各评价机构对核心期刊的评价方法和筛选结果也有差别。但是,作为核心期刊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标准是公认的,如期刊内容质量高、被引率高、代表某一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研究方向等。这些标准可作为核心期刊公认的衡量标准,以保障入选期刊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另外,利用率高、被摘率被索率高、信息量丰富等特征和影响因子也常被作为衡量核心期刊的标准。1、期刊被引量被引率、被摘量被摘率、被索量被索率被引量指的是某一期刊一定时期内相关学科文章被引的次数。被引率指的是某一期刊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篇相关学科文章被引的几率。加菲尔德(Carfield)利用1961年《SCI》的引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诺贝尔奖获得者人均被引用次数和被引用论文数分别是所有被引作者人均的3 0倍和1 7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被引率越高,表明论文质量越高。因此,被引率作为稀量论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无庸置疑的,某一期刊的论文被引率高,就说明这一期刊影响大,水平较高。但是,对于自引现象要客观地对待,自引一方面表明期刊或作者研究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期刊或作者信息交流范围的狭窄或自我彰显的结果。所以,要尽量体现论文被引的客观情况,最好应将自引与他引分别统计。与被引量、被引率相近的是被摘量、被摘率和被索量、被索率,这几方面都可作为筛选核心期刊的衡量标准,其方法是根据某种期刊被著名文摘或索引所摘及、索及的数量和几率来确定核心期刊。参见第四节。确定期刊的被引率、被摘率和被索率,受到入选来源期刊或文摘、索引的影响,因此,入选的来源期刊或文摘、索引都应达到相同的水准,才有可比性。2、期刊学术水平这是以定性为主的衡量标准。为了做到客观公正,核心期刊评价机构一般都邀请相当数量的各专业专家参与讨论。2004年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南大版的CSSCI在确定核心期刊时,都邀请上千名专家参与讨论或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分别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对相关期刊的学术质量进行分析比较,为核心期刊确定提供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为了平衡各专业核心期刊的数量比例,避免不同学科、不同专家筛选时松紧差别太大,推荐的刊种过多或过少,期刊筛选人员应先向专家介绍核心期刊筛选的概况和操作规则。3、期刊利用率期刊利用率是通过比较各种学术期刊被读者利用的频率高低,来评价各种期刊的重要程度。利用率高的期刊,其重要程度高于利用率低的期刊。由于期刊流通管理的特殊性,现刊流通一般很少利用计算机管理,而过刊又很少外借。因此,期刊利用率的全面收集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抽样收集又可能无法反映期刊流通的客观情况。要尽量客观反映期刊利用情况,应收集多个综合性图书馆的利用数据加以比较分析。4、期刊载文量载文量是指某一期刊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的相关学科的论文数量。载文量是反映一份期刊信息含量的重要指标,期刊载文量多,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这种期刊信息丰富,因而也较为重要。相反,载文量少的期刊信息量较少,重要性稍次。但有不少人对此持不同观点,认为载文量多的期刊,其论文水平并不一定就高;相反,载文量少的期刊,也可能是优秀期刊。例如,有的刊物放松对论文质量的控制,提高稿件录用率,把刊物由季刊改为月刊,其结果是载文量提高,刊物的信息量有所提高,而刊物水平反而下降。5、影响因子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是某刊近年被引用次数与载文量的比值。它是从引文角度测试期刊重要性及其影响的一项参数,通常表示某种期刊中论文的平均被引用频率。它是《SCI》创办人加菲尔德博士提出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计量指标。鉴于文献计量学家普赖斯认为,科学论文一般在其发表的一、两年后即可达到被引用的峰值,因此影响因子一般以最近两年作为统计期间。一般而言,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就表明其被引用的程度越高,它的影响力和学术水平也就越高。影响因子体现了近两年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反映期刊的近期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期刊刊龄等因素而引起的引文次数上的偏差。即年指数(Immediacy Index)是与影响因子相近的概念,它指期刊当年被引次数与载文量之比。第四节 核心期刊的筛选方法确定核心期刊的关键是要选择一种比较科学的、适用的方法,这方面的探索基本上经历了一个由“经验法”到“专家法”,再发展到“文献计量学方法”的过程。目前文献计量学测定方法也由单因素分析法过渡为综合评价。建立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的重点是完善筛选核心期刊的科学方法。在现阶段,国内外筛选核心期刊的方法大约有引文法、文摘法、区域分析法、图象分析法、累积百分比法、模糊集合评判法、相对载文量法、读者利用法、专家意见法、编辑、出版单位级制法、利用率法、直接观察法、图像分析法、综述二次引文法、综合分析法、译文法、综合加权法等二十几种。我国目前已有多个核心期刊评价体系,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至今还没有很完善的、公认的操作性强的评估方法。当务之急是根据我国期刊发展的现状,研究出一种能够综合各种方法优点、准确性高,能够从多角度、多途径来筛选核心期刊的新型的操作性强的方法。一、核心期刊筛选的主要方法目前,运用科学原理选择学科或专业核心期刊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1、布拉德福定律 (SCBradford)测定法:主要研究文献的分布。运用布拉德福图象分析方法或区域分析法,选用期刊或书目等有关的检索工具中所列的有关数据为统计资料,用等级排列方法列出布拉德福型数据,然后选用适当的坐标做图象,或把数据分为若干区域,最后通过对区域数据和图象的分析确定核心期刊。2、引文分析法:这是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Garfield)对布氏理论规律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这个方法的原理是:科学论文通常都附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也叫“引文”。引文和被引文之间在学科上总是有一定的联系。论文的相互引用,正说明了知识的相互继承和作用,体现着人类科学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因此,某一种期刊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能从一个侧面客观地反映论文乃至期刊的学术水平和价值。加菲尔德在20世纪60年代对期刊引文的大规模统计分析表明,大量被引用论文集中在少量期刊中,而少量被引用论文散布在大量期刊中,这一结论符合布拉德福定律。因此,采用这种选取方法的结果与第一种方法选出的结果应是比较接近。引文分析的具体做法是:①选一组与某学科或专业相关的期刊;②统计其中某一学科或专业的一次文献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所在的各种期刊的被引次数;③将被引期刊按被引次数递减排序;④把排在最前面的被引次数达到某一要求的那几种期刊作为该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有人认为,排在最前面的被引次数占全部期刊被引次数 70 %的那几种期刊,即可被确定为该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3、文摘、索引统计法:这个方法是根据某种期刊被著名文摘或索引所摘(索)及的文摘量、文摘率或被索量、索及率多少来确定核心期刊。取一种或几种在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中权威性较强、收录比较齐全的著名的检索刊物,根据期刊的被摘量、摘录率和被索量、索及率,来判断确定是否为核心期刊。也就是说,统计检索刊物收录期刊的被摘 (索)次数及比率,并按被摘 (索)次数或比率递减排序,把排在最前面的被摘 (索)次数达到某一阈值的那几种期刊作为某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4、累积百分比法:此法截取一定累积文献量所对应的期刊为核心期刊。具体方法是把某学科相关的所有期刊,按其在某一段时间的相关论文载文量从大到小排成一个表,把按累积载文量达到占全部文献量的 80%(或70 %)的最前列的期刊列为该学科的核心期刊。5、用户调查法:用户调查法是文献收藏机构经常使用的一种调查方法,又称问卷法。用这种方法确定核心期刊。正规、严谨的用户调查法包括以下步骤:①确定调查范围与取样对象;②确定提问项目;③预备调查、修改提问项目;④发送调查表;⑤回收;⑥统计分析并确定核心期刊。用户调查有时采取专家咨询、用户座谈等简化的方式,作为确定核心期刊的参考性辅助因素。6、综合评价法。确定核心期刊的方法很多,但这些方法各有其长处,也有其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在科学性和准确性方面还难有足够的说服力。为弥补这一缺陷,在确定核心期刊时尽量减少随机性,在目前情况下应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采取综合评价的方法来确定核心期刊,这有益于克服和减少随机性,提高科学性和准确性。综合评价法需要给出每一单项指标的权重。所谓权重就是指某一项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实际筛选时,往往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并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为各项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值,各项指标和影响因子加权后经综合分析,并吸取各学科专家意见,最后选择确定核心期刊。7、核心期刊筛选的几个技术问题(1)时间系数加权。如前所述,核心期刊是动态发展的。根据变化的逐渐性,确定核心期刊时会更多地考虑各种期刊的现状,即与确认核心期刊时相距时间较短的期刊状况影响较强,能较准确地反映期刊的发展趋势,应该加重这些年代载文的地位。反之,相距较远的年代的影响较弱,已不能很准确反映该刊的发展趋势,应该削弱这些年代载文的地位。这种情况对于经过多年才更新版本的核心期刊目录更为突出。据此,可用各年的绝对载文量乘以一个合适的时间系数,作为各年的相对载文量,然后把各年的相对载文量之和作为总相对载文量。总相对载文量就是确定核心期刊的载文量因素的排序依据。对于时间系数的确定,可以设定特定期间范围内的中间年代为1,逐年相差1。用时间系数加权法可有效地消除或在很大程度上减弱期刊载文量的离散性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核心期刊表的客观准确。(2)有效时域。从理论上讲,核心期刊的有效时域可以理解为核心期刊变化的周期,不同学科核心期刊的有效时域不同。由于反映期刊信息量、论文学术水平及本学科读者重视程度的各个指标都是在一定的时域内统计出来的,其结果是核心期刊在统计时域内的基本概况。因此,核心期刊有效时域的起始时间应从统计时域算起。但从应用的角度看,为了便于操作,一般将核心期刊目录的出版日期作为核心期刊有效时域的起始时间,将各版出版时间的间隔作为核心期刊的有效时域,严格地讲,这是不科学的。由于核心期刊研究的滞后性,从开始统计到正式出版,往往有较长的时间间隔,时间差对核心期刊质量构成了明显的影响。(3)核心比例。按照布拉德福定律要求,至少在30种专业期刊才应有一种核心期刊,比例为3%左右。比例过小或过大均不利于学科的发展。核心期刊筛选过宽,最直接的一点是降低本学科研究水平,同时,还将影响本学科的形象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在确定核心期刊时,还需参考各个学科的学科规模、发展程度、现出版期刊数量和现有研究人员数量。二、学科核心期刊、馆藏核心期刊与高校核心期刊学科核心期刊与馆藏核心期刊、高校核心期刊,既相近又不完全等同。下面从三者的标准范畴与筛选方法两方面加以比较。1、标准与范畴的差异通常所说的核心期刊一般指学科核心期刊,是指那些信息密度大、内容质量高、论文寿命长、被引率、被索率、被摘率、借阅率也较高,能代表某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和期刊。严格地说,学科核心期刊全世界只能有一个标准,这些期刊能真正反映该学科当前世界发展水平与发展动向。综合性的学科核心期刊包括当今世界所有学科专业的重要期刊。而馆藏核心期刊是指一个图书馆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馆藏特色和读者的主要需求而规定的应该长期采集的期刊。馆藏核心期刊在本馆的利用率较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由于各自的性质、任务、学科方向和服务重点不同,各图书馆应在学科核心期刊的宏观指导下,结合各自的性质、任务、特色以及书刊经费等具体情况,来确定自己的馆藏核心期刊。高校核心期刊是高等院校针对本校的学科设置和研究重点,从大量相关学术期刊中筛选出少量学术水平较高的期刊,作为对本校专业人员进行学术评估、考核晋级和科研管理的依据。一般由所在院校的人事、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筛选,其研制目的与馆藏核心期刊有别,但因为两者的基本目标都是结合所在高校的专业方向和重点学科,构建以学科专业设置为主,以专业特色为龙头,结构科学、合理的核心期刊体系。因此,高校核心期刊的筛选结果原则上应与所在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核心期刊近似。不过有的图书馆由于历史原因或协调共建的需要,有些期刊列为重点收藏的特色期刊,但可能不属于高校核心期刊。高校核心期刊与馆藏核心期刊不包括与所在高校无关的专业期刊,范围小于综合性的学科核心期刊。2、筛选方法的比较学科核心期刊的确定一般采用布拉德福定律法、引文分析法、文摘统计法、百分比分布法、学科专家鉴定和综合评价等方法;馆藏核心期刊的评价把本馆读者的利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常采用本馆读者引文及参考文献统计法、读者借阅统计法、参考各种核心期刊目录、直接征求读者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等方法。在筛选馆藏核心期刊时,指标的选择应该遵循既反映期刊的利用情况,又要反映期刊的内容质量,并突出可操作性,统计数据要求易于采集和方便计算,同时还应该注意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等原则。高校核心期刊的筛选方法介于学科核心期刊与馆藏核心期刊之间。一方面,它肯定学科核心期刊的筛选方法,承认现有的权威学科核心期刊的地位,所以高校一般不自己开展大量的统计工作,而是选择一个较有影响的学科核心期刊表(或来源期刊目录)作为蓝本,以其他有影响的学科核心期刊表作为参考,它一般不考虑馆藏期刊的利用和特色馆藏的建设。从这点上来讲,其方法比较接近学科核心期刊的筛选方法。另一方面,高校核心期刊与馆藏核心期刊的筛选都紧密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和重点学科,剔除与学校专业无关的期刊,并重视校内专家的意见。从这点上讲,它与馆藏核心期刊的筛选方法类似。第五节 核心期刊在中国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了期刊文献数量的急剧增长,从而引发了必须对期刊进行评价的社会需求。我国对核心期刊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外刊价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扩展资料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因子

近两年某期刊所发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

影响因子是1972年由E1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一个期刊评价指标。学术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指期刊近两年的平均被引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用公式表示为:影响因子=该刊前2年所发表的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次数/该刊2年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从其定义可知,影响因子的三个决定因素分别为时间(2年)、论文总数(该刊连续2年内所发表论文总数)、被引用次数(上述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数量指标,一般认为能够较好的反映期刊被使用的真实客观情况,可较公平的评价各类学术期刊,通常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我是润勉论文网的袁老师,以上是我了解到的资料,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登陆我的网站详细咨询!

cej影响因子即核心期刊年度影响因子,是代表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cej期刊影响因子是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就是某期刊最近所两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在这个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这个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也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的作用:影响因子及JCR给出的以上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对以下各类人员具有多种实用价值。1、图书馆员:制定文献收藏计划和经费预算,向读者推荐优秀期刊。2、编辑:了解和掌握自己编辑的期刊的情况,制订有效的编辑规划和办刊目标。3、出版商:掌握和监测出版动态,掌握出版机会,做出新的出版决策。4、作者(科研人员)。a、寻找和确定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期刊。b、确定论文投稿期刊。c、证实已经发表自己论文的期刊的水平。5、信息研究分析人员。a、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b、研究学科之间及各学科内的引用模式。c、研究学术论文生产的学问。d、研究专业学科的发展变化趋势。

一、影响因子的定义从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定义来讲:影响因子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每年出版的《期刊引用报告》上的一项数据,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始人尤金·加菲尔德博士在1960年代创立。其中的科学引文索引,即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诞生于1964年,是最知名的文献检索工具之一。而被Web of Science收录的期刊需要满足以下四项标准要求:1、期刊出版标准包括期刊出版的时效性、国际编辑惯例、英文文献编目信息、同行评议过程和出版伦理等。严格的同行评议是保证出版质量的重要手段,非自然的刻意自引或互引有悖于出版伦理,这些都是编辑发展部专业人员在期刊遴选时重点关注的方面。2、编辑内容编辑发展部的专业人员会评估期刊的发表内容是否是该领域中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是否能丰富数据库中的已有内容,或是否这个研究课题已有多个期刊涉及。3、国际多样性对于面向全球的国际期刊,会从作者、编委、期刊的引用者考察其国际多样性,面向特定地区的区域性高质量期刊也会被评估后入选。4、引文分析通过所建立的引文数据库,编辑会得到许多引文数据。这些数据有助于确定对研究团体最重要、最有用和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编辑还会通过对引文数据的分析衡量它的应用,通过衡量它的应用确定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对于已被Web ofScience收录的期刊,也会应用上述标准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达不到上述标准的期刊将会被中断收录。被中断收录的期刊一般可在3年后重新申请收录,若经评估达到收录标准将被重新收录。

影响因子是对刊物的评价,而不能代表发表于此刊物的每一篇论文的水平。《电子与信息学报》从2001至2005年发表论文1618篇[9],2006年5年被引593次,100篇被引论文贡献了50%的被引频次。5%的论文未被引用过。Seglen也通过统计发现,约15%的论文贡献50%刊物总被引频次,50%论文贡献90%被引频次。这表明,好的刊物并不能提高一般水平论文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是有波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以计算2004年if 为例 if 2004= (该杂志2003被引次数 + 该杂志2002被引次数)/(该杂志2003文章数量 + 该杂志2002文章数量)

怎么阅读别人的论文不被发现

然后上淘宝去检测论文抄袭率,看看是多少,根据你们学校规定再来修改。一般一段或一句话里不能有超过20个字相同,这时候你可以同义词替换。苦逼的孩纸,加油改吧。

不可能,学校有专门的数据库来查询学生是否是抄袭。不要小看学校的智商和能力。

其实容易,你先弄好了,然后把老师的网弄坏就这么简单

一句话,立足自己写。步骤:1、找很多论文研读,形成自己的思路。2、编写论文大纲。3、根据大纲准备资料。有些资料是已找到研读过的,留着引用。有些资料是需要的但没找到,继续找。4、根据大纲和资料写作。注意,这时的大纲完全是你自己的思路,别人的资料只是作为论据来支持你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尽可能精炼地引用别人的观点,不要原文照抄,也不要整段整篇引用,可以总结提炼,可以引用要点,如果必要也可以引用一两句原话,但只要引用就一定要注明。抄袭可耻,但允许引用参考文献,你为什么要怕被发现引用参考文献?5、修改论文,看是否能变更论文结构,使其更符合自己的思路。从一开始就是以自己的思路组织材料,这一步又变更论文结构,一般来说,很难从文中看出所引用论文的痕迹,能看到的只是一个个所引用的论据证明了你的论点。这篇论文就是你自己的。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