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商务交谈礼仪论文30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12 20:34:01

商务交谈礼仪论文3000字怎么写

大学生社交礼仪论文 生活中,社交礼仪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良好的社交礼仪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 先来谈谈个人礼仪吧。 一、修饰与衣着 修饰是指女士穿戴不要太华丽了,太耀眼了,如果这样去面试,我想机会就已经了了无几了。因为你是来工作的,要庄重,不要给人一种浮的感觉。我觉得不化妆也不太好,最起码要化些淡妆,这也是对别人尊重的一种做法。想想看打扮的整整洁洁是不是让别人看上去很舒服呀!你想如果一个老农民和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找你谈判,你是不是要选择那个西装革履的人呀! 当面试时,有的人说:"面试时,不就是到那天从里到外都换上新衣服,穿的整整齐齐的,然后到发廊整理一下头型吗?"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一、会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提前准备了,有的时候连刚打上去的发胶还在头上呢,一看就知道你是刚从发廊里出来的。二、由于刚穿上新衣服,一切都是新的,你会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所以你最好要提前一、两天就穿上,适应一下。也就是面试前要提前一、两天做好准备。 面试时要多带几份简历,因为你交到面试官那的已经订成厚厚的一打了。他要看你的简历还要翻找一下才能找到,这时你就要拿出你已提前多准备的简历给他,他会觉得的很舒服的。当面试完后要给面试官写感谢信,虽然现在有许多人一般都不写,但这是礼仪,我还是希望大家写,你想别人都不写,你写了是不是会引起注意呀。在面试或会议时要带上比较精致皮面的笔记本,还有好的笔,不要随便找一个本或笔。 面试时要提前半小时去,先与他们的总台人熟悉一下,总台是个很关键的人物,多打听一下有关将要面试你的上级的消息。如称呼等。有一次一位王女士,接了一个电话说:你好,我是xx公司的王浩,请你明天九点到我们公司来接授面试。第二天,他八点半就到了,和总台服务员聊了一会,服务员打了一个电话,说"王总,王小姐到了",这时她才知道,原来给她打电话的就是王总呀!在这之前她还把这个人当成小人物呢?因为一般打电话通知的都是小人物或员工做的事。所以她进去面试时,说了你好!王总。你想想假如她说,你好,王浩!王总会怎么个想法,"王总"叫了几年了,都已经叫习惯了,突然叫他王浩,他能够习惯吗? 二、自我介绍。 应筹式:在不太重要的场合。如在火车上等场合只要说出叫什么名字就可以了,不必报上职务等。 工作式:你好,我是xx公司的xx经理。 交流式:你好,我是xx,请多多关照,或送上名片。比较随便。 礼仪式:如:开学仪式,升旗仪式等等。比较庄严。 三、眼神 时间:与别人谈话30分钟时,如果只有10分钟以内对方是看着你的,说明他在轻视你。如果10分钟至20分钟之间,说明他对你是友好的。20分钟至30分钟说明两种情况:一、重视。二、敌视。也就是与别人谈话时眼睛要注视谈话时间的2/3。 部位:额头上,属于公务型注视。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时间也不太长的情况下。 眼睛上,属于关注型注视。 睛睛至唇部,属于社交型注视。 眼睛到胸部,属于亲密型注视。 角度:平视,表示平等。斜视,表示失礼。 俯视:从上往下看,轻视别人。 四、面容 有的时候皱眼眉,表示不奈。撅着嘴表示生气。"噢"?表示惊呀! 五、笑容 要学会微笑。微笑很重要,谁喜欢天天面对着冷冰冰一点笑容的人呀。像储蓄所、银行的职员,当你去取钱时,他们是不是很冷冰冰的,一点笑容也没有。像别人欠他们什么似的,感觉不太好吧,其实那是他们的职业病,已经习惯了。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以前有一家公司让他们的员工去拿一份重要的材料,结果去的都被骂了回来。老板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李,小李很愁呀!但这份材料不拿还不行,结果还是去了。到那时,只见那位科长还在破口大骂呢?这时小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笑、微笑还是微笑,嘴里说着:"噢?这样呀?是吗?",只是点着头微笑着。后来,那个吴科长骂了一阵子的时候,小李说:"吴科长,你很会善于表达你内心里的愤怒呀!"。后来,吴科长看了看小李说:"嗯!这小伙子不错!我也不为难你了,你就拿回去吧!",就这样别人没有拿到的,他却拿到了。 六、需要避免的身体语言。 当与别人谈话时不要双手交叉,身体晃动,一会倾向左边,一会倾向右边,或是摸摸头发、耳朵、鼻子给人以你不耐烦的感觉。一边说话一边在玩笔,有的人特别喜欢转笔,好像在炫耀,你看我转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个笔来回的按。虽然与同辈之间还算说的过去吧,但是跟长辈谈话时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 下面我们来说说拜访的基本礼仪 中华民族大都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来客,不管是预约好的,还首先是拜访做客的基本礼仪。 做客有不同情况:初次登门拜访,老朋友串串门,应邀赴约聚会,有事求助于人等等,因而礼节也稍有不同,不过无论何种情况,作为客人的身份一样,都要为主人着想,客随主便,少给主人带来不便,也就有些需遵循的大致相同的礼节。(1)注意时间的选择。一般来说,访问某人,应事先选择好时间,不宜选择对方较忙或三餐时间,晚上不宜太迟。节假日和周末,本是访问的好时机,但如果没有预约,也不要贸然前往,这些时间主人往往另有安排。预先约定时间,最符合礼貌。尽量不做不速之客,不请自到。预约好的拜访,宾主都要守时、守约、守信。客人应准时或稍提前一点儿到达,因特殊情况不能赴约,应想办法通知对方,无声无息地取消预约是极不礼貌的。(2)注意服装的选择。一般的访问,整洁、朴素、大方即可,不必太过华丽。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对主人的不敬。去庆贺喜事,就须讲究些。(3)进门时先敲门或按门铃。敲门要有节奏感,不轻不重,不急不慢,敲两三下为宜。虚掩着或开着的门也不可破门而入,给主人一个措手不及则很失礼,进室后最好等要拜访的人来后才落座。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等候,可先落座与接待者交谈或看些报纸书刊杂志之类的读物,要拜访的人来后应起立寒暄。对于约好的正式拜访,无论事情多急,拜访的时间很紧,在门口也只能寒暄问候,不要谈正题,入室落座后再谈,否则会给对方留下不成熟的印象。要穿拖鞋的在门口就换好,见到其家人应问好致意,不打招呼是失礼的。(4)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主人敬茶或糖果等小食品时,应起身或欠身双手接过,并说声“谢谢”,若敬烟,作为学生应婉言谢绝。(5)交谈过程中,要注意交谈的礼仪和技巧,谈话要简要,少说消极、沉闷的话。善于倾听,作出积极反应,不要随意中断别人的谈话。客人在主人家不宜东张西望。不要随便走进主人的卧室,除非主人主动邀请。(6)掌握好告辞的最佳时机。一般性拜访,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匆忙。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若是事务、公务性拜访,则可视需要决定时间的长短。客人提出告辞的时间,最好是与主人的一个交谈高潮之后,或者是在又有新客人来时,交谈中主人若有疲劳感或有家人来提示有什么急事要办等情况时,适时告辞较为得体。告辞时应对主人及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谢。如果主人家有长辈,应向长辈告辞。综上所述,作为客人应遵守的基本礼节概括为:事先预约,不做不速之客;如期而至,不做失约之客;彬彬有礼,不做冒失之客;衣冠整洁,不做邋遢之客;举止端庄,谈吐文雅,不做粗俗之客;适时告辞,不做难辞之客。 关于社交礼仪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谈谈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在大理提倡社会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 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体的社会公德。本文着重探讨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 的重要性及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等。 关键词:礼仪 修养 礼貌 大学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走向全面小康的当今社会中,崇尚礼仪是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成员的精神要求。注重礼仪,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尽管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在国内已经有所发展,特别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成大势所趋。可是礼仪教育,还未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大多数高校还未开设礼仪课程。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明日发展的引领者、顶梁柱,在道德水准上,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个性是当代年轻人的特点,在追求突出个性过程中,却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礼仪  一、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礼仪  礼仪是形象,形象的价值每时每刻传递你的信息,决定你的第一印象长久影响继续交往,影响自身情绪。形象就是通过外表来表明自己是多么愉悦和自信!  判断一个人需要多长时间?7秒足矣!说明个人形象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衣着打扮!更要靠吸引力,亲和力,可信度,幽默感,进取心。  礼仪与修养的关系。修养是礼仪的内在本质与灵魂。礼仪是修养的外在表现。《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社交礼仪的基本规则:尊重他人,自律自重,宽宏大量,适度为宜。社交礼仪基本惯例,女士优先,尊重隐私。(“五不问”)社交中“不”的惯例:不问年龄,不问婚否,不问经历,不问收入,不问健康,不过分开玩笑,不乱起绰号,不当面纠正,不随便发怒,不言而无信,不恶语伤人,不热情过度,不妨碍他人。  二、大学生要注意的个人礼仪  1、仪容礼仪  女士礼仪:发型文雅、庄重,梳理整齐,如是短发,头发长度不宜超过肩部,如果是长发,应将其挽束或盘起,不宜任意披散,要用发夹夹好,不要用华丽的头花装饰品;化妆清淡自然,切忌浓妆艳抹,当众化妆、补妆;指甲不宜过长,并保持清洁,涂指甲油时不着深色,不当众修剪指甲。腿与脚不暴露,裙子长度适宜,着肤色丝袜,无破洞(备用袜)鞋子光亮、清洁。  男士礼仪:短发为宜,简约大方,清洁整齐,不要太新潮,头发前不覆额、侧不掩耳、后不及领;短指甲,保持清洁;注意个人卫生,无汗味、异味;每天刮胡须,不蓄胡须,鼻毛不外现,饭后洁牙,杜绝口臭,并确信没有东西塞在牙缝里;白色或单色衬衫,领口、袖口无污迹。  2、着装礼仪  着装要讲究TOP原则、整体性原则 、个体性原则以及整洁性原则 。“TOP”实际上是三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它TOP原则,整体性原则 ,个体性原则 ,整洁性原则 们分别代表时间(Time)、场合(Occasion)和地点(Place),即着装应该与当时的时间、所处的场合和地点相协调。  正确的着装,能起到修饰形体、容貌等作用,形成和谐的整体美。服饰的整体美构成,包括人的形体、内在气质和服饰的款式、色彩、质地、工艺及着装环境等。  着装的个性化原则,主要指依个人的性格、年龄、身材、爱好、职业等要素着装,力求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特征。选择服装因人而异,着重点在于展示所长,遮掩所短,显现独特的个性魅力和最佳风貌。  在任何情况下,服饰都应该是整洁的。衣服不能沾有污渍,不能有绽线的地方,更不能有破洞,扣子等配件应齐全。衣领和袖口处尤其要注意整洁。  着装切忌过分杂乱,过分鲜艳,过分短小,过分紧身,过分暴露,过分透视。佩戴礼仪饰物规则 规则之一与服装相协调;规则之二与形体相貌相协调;规则之三首饰之间协调;规则之四与环境协调。  3、举止礼仪  恰当的眼神,微笑的表情,规范的站姿,优雅的坐姿,正确的步姿,美观的蹲姿  4、用餐礼仪  就一张餐台的具体座位来说,目前中餐通行的规范是:主人座于上方的正中,主宾在其右,副主宾居其左,其他与宴者依次按从右至左、从上向下排列  喝酒的礼仪: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清主次。即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避免叫错人名或称呼而出现尴尬或伤感情的局面。  干杯时,提议者应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用右手拿起酒杯后,以左手托扶其杯底,面含微笑,真诚地面对别人。即便你滴酒不沾,也要起身,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尊敬。饮酒要适度,不管是主人还是客人,都不要勉强别人喝酒,尤其是不要劝女性喝醉酒。女性在饮酒的时候,特别注意不要因为自己的酒量大,失了风度。  迷筷,不能拿着筷子犹豫不决夹哪些菜;架筷,用完筷子要放在筷架上,不能放在碗碟上;探筷,不能用筷子在碗盘里翻找;滴筷,不能在夹汤汁多的菜肴时用筷子拉抖掉汤汁;插筷,不要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上面;敲筷,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的边缘;塞筷,不能夹着多种菜肴一次性塞进口中;空筷 ,不能夹起了食物,不吃又放回去;舔筷,不能用舌头去舔筷子;指筷,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像指挥棒似的舞着筷子,或指着别人。  5、交谈礼仪  私人距离(亲密距离):小于5米;常规距离(交际距离):5 — 5米;礼仪距离(尊重距离):5 —5米;公共距离(面对大众):5米以上;表情认真。在倾听时,要目视对方,全神贯注。  三、 大学生要注意的办公礼仪  办公礼仪:办公礼仪是大学生在进出办公室时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它能反映出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对大学生的要求是着装得体、装饰简约,谈吐优雅、精力旺盛,举止文明、环境整洁。  开会礼仪:会议组织者注意事项: 发放会议通知时应阐明目的; 拟发好会议通知。会议通知必须写明开会时间、地点、会议主题及参加者等内容; 安排好会场。会场的大小,要根据会议内容和参加者的多少而定;开会的时间宜紧凑。有效地利用时间,讨论实质性的问题,应视为开会礼仪中十分重要的一条;迎送礼仪。凡是一些大型或中型会议,对会议参加者要认真做好迎送工作;主席台座次安排。会议守时准时,不迟到不早退;开会时保持安静,不随意走动,遵守会议秩序,中途退场应轻手轻脚,不影响他人;发言人发言结束时,应鼓掌致意;会议中途注意控制手的小动作,不要用笔敲击桌子、笔记本,不要玩弄钥匙串、掏耳朵、剪指甲等等与会议无关的行为;将电话关机或调到静音状态。  电话礼仪:(1)考虑时机; (2)准备提纲;(3)简明扼要;(4)微笑;(5)标准用语:您好!我是XX单位XX,请问……(6)拿起电话前要认真思考你的目的,以免接通后,前言不搭后语或啰嗦;(7)语言亲切、精炼、清晰、语速适当,勿大声喊叫;(8)打电话前准备1张白纸记录对方内容,或写好自己要说的。  电话铃一响,拿起电话机首先自报家门,然后再询问对方来电的意图等(2)电话交流要认真理解对方意图,并对对方的谈话作必要的重复和附和,以示对对方的积极反馈。(3)应备有电话记录本,重要的电话应做记录。(4)电话内容讲完,应等对方结束谈话再以“再见”为结束语。对方放下话筒之后,自己再轻轻放下,以示对对方的尊敬。  接待礼仪:握手时,双方距离1米为宜;握手的次序是:上级在先,长辈在先,女士在先,主人在先。  握手礼仪:两人相距约一步,双腿立正上身稍前侧,从身体的侧下方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两人的手掌与地面垂直相握,上下轻摇,一般二三秒为宜,握手时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简单地用言语致意、寒暄。  面门为上。采用“相对式”就座时,通常以面对房门的座位为上座,应让之于来宾;以背对房门的座位为下座,宜由主人自己在此就座。  四、 大学生的公共礼仪  校园文明公约  1、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遵守外事纪律。爱国爱校,不参与任何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危害社会秩序的活动,在涉外活动中不做有损国格人格、影响学校声誉的事。  2、维护公共秩序,遵守校园管理制度。不喧哗吵闹,不寻衅滋事、打架斗殴,不赌博、酗酒,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  3、注重个人修养,讲究以礼待人。衣着整洁得体,仪表端庄,不穿背心、裤衩、拖鞋进出公共场所;诚实守信,说话和气文明,不讲粗话、脏话;男女交往,举止得体,自尊自爱, 不做有碍观瞻之事;礼让老幼病残,礼让女士,乐于助人。  4、勤俭节约,热爱劳动。节约用水用电,用餐不浪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勤工助学活动,不参与校内经商活动。  5、尊重别人权利。不强行逼迫同学做不情愿的事,不对着别人打喷嚏,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尊重各民族宗教习俗。  6、维护教学秩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认真听讲勤动脑,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考试不作弊。  7、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槟榔,不乱扔果皮纸屑烟蒂等杂物,不乱倒垃圾,不乱贴乱挂,不乱刻乱画,不在禁烟场所吸烟。  8、爱惜公共设施和校园环境。不损坏公用设施,不攀花折木,不践踏草坪,不污损教室、寝室用品,不贪占小便宜。  9、遵守宿舍管理制度,提倡健康娱乐,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按时熄灯就寝,不喧哗、打闹,不影响他人的正常学习和休息。  10、不观看、传播反动、淫秽书刊、音像制品,拒绝黄、赌、毒,积极参加有益的校园文体活动。  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  偷窃他人财物(5%)。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缺乏环保意识(3%)。  在会场、自习教室和图书馆内手机不设为振动或频繁接听手机、发消息,扰乱他人( 1%)。  语言不文明,出口成脏(6%)。  用完洗手间后不冲洗(3%)。  毁坏公共设施,浪费水、电、粮食(2%)。  在校园公共场所,情侣过分亲密(%)。  观看和传播黄色书刊或音像制品(8%)。  在宿舍打牌、唱歌、看碟时过分喧哗,影响他人正常休息(9%)。  酗酒、吸烟(7%)。  礼仪的实现要靠良好仪态的养成和训练:内在修养的提高,良好情趣的提升,从小事做起,长期坚持礼仪是生活态度 ,礼仪是尊重。愿同学们成为有风度、有品位、有修养、有魅力的现代人!

商务交谈礼仪论文3000字怎么写的

说到商务礼仪,有的人认为它是整个员工职业化培训课程中最容易理解的一门课程,但也有人认为,它是整个培训课程中最难以掌握的一门课程。之所以说它容易理解,是因为商务礼仪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难于理解的定理或者结论,它是在我们日常的商务活动当中,经 过长期的积累及总结,达成了共识的一种行为的标准。为什么又说它难以掌握呢?是因为商务礼仪贯穿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养成良好的商务礼仪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才能够取得成效。 商务礼仪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商务礼仪,那么,什么是商务礼仪?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商务礼仪的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仪容仪表是指个人的形象。 言谈举止是指每一个人在商务活动中的职业表现。 商务活动中仪容仪表的标准 我们首先谈的是仪容仪表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分为男士的仪容仪表以及女士的仪容仪表两部分进行介绍。 男士的仪容仪表标准 首先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正确的男士仪容仪表标准呢?即作为一个男士,在商务活动中需要注意怎样的仪容仪表。我们将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1.发型发式 男士的发型发式统一的标准就是干净整洁,并且要经常地注意修饰、修理,头发不应该过长,一般认为男士前部的头发不要遮住自己的眉毛,侧部的头发不要盖住自己的耳朵,同时不要留过厚,或者过长的鬓角,男士后部的头发,应该不要长过你自己西装衬衫领子的上部,这是对男士发型的统一的要求。 2.面部修饰 男士在面部修饰的时候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男士在进行商务活动的时候,他要每天进行剃须修面以保持面部的清洁;同时,男士在商务活动中经常会接触到香烟、酒这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所以要注意随时保持口气的清新。 3.着装修饰 在正式的商务场合,男士的着装应该穿西装,打领带,衬衫的搭配要适宜。一般的情况下,杜绝在正式的商务场合穿夹克衫,或者是穿着西装,却和高领衫、T恤衫或毛衣进行搭配,这都不是十分稳妥的做法。男士的西装一般以深色的西装为主,避免穿着有花格子,或者颜色非常艳丽的西服。男士的西服一般分为单排扣和双排扣两种。在穿单排扣西服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系扣子的时候,一般两粒扣子的,只系上面的一粒,如果是三粒扣子西服,只系上面的两粒,而最下面的一粒不系。穿着双排扣西服的时候,则应该系好所有的纽扣,这就是男士在着西装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 衬衫的选择。衬衫的颜色和西装整体的颜色要协调,同时衬衫不宜过薄或过透,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我们穿着浅色衬衫的时候,在衬衫的里面不要套深色的内衣,或者是保暖防寒服,特别要注意领口,不要将里面的防寒服或者是内衣露出领口。还有一方面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当你打领带的时候,衬衫上所有的钮扣,包括领口、袖口的钮扣,都应该系好。这就是我们在穿衬衫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领带的选择。它的颜色和你的衬衫、西服颜色相互配合,整体颜色要协调,同时系领带的时候要注意长短的配合,领带的长度应该是正好抵达腰带的上方,或者有一两公分的距离,最为适宜。 皮鞋以及袜子的选择。男士一般在穿西服、打领带这种商务着装的情况下,一般要配以皮鞋,杜绝出现运动鞋、凉鞋或者布鞋,皮鞋要每天保持光亮整洁。在选择袜子的时候要注意,袜子的质地、透气性要良好,同时袜子的颜色必须保持和西装的整体颜色相协调。如果是穿深色的皮鞋的时候,袜子的颜色也应该以深色为主,同时避免出现比较花哨的图案。 4.必备物品 在和西装进行搭配的时候,我们需要选择哪些修饰物呢? 公司的徽标。公司的徽标需要随身携带,它准确的佩戴位置就是男士西装的左胸的上方,这只是男士在穿西装的时候需要搭配的物品。 有几件物品是男士在商务活动中必备的: 钢笔。因为从事商务活动经常要使用,钢笔正确的携带位置应该是男士西装内侧的口袋里,而不应该在男士西装的外侧口袋里,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把它携带在衬衫的口袋里面,这样容易把你的衬衫弄污。 名片夹。应该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名片夹来放自己的名片,这样可以保持名片的清洁整齐。同时接受他人名片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妥善的位置能够保存,而避免直接把对方的名片放在你的口袋中,或者放在手中不停地摆弄,这都是不好的习惯。 纸巾。男士在着装的时候,应该随身携带纸巾,或者是携带一块手绢,可以随时清洁自己面部的污垢,避免一些尴尬场面的出现。 公文包。一般男士在选择公文包的时候,它的式样、大小应该和你整体的着装保持一致。一般男士的一些物品,像手机、笔记本、笔可以放在你的公文夹当中,男士在着西装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口袋中携带很多的物品,这样会使衣服显得很臃肿,不适合商务场合。 女士的仪容仪表标准 和男士一样,女士的仪容仪表标准也分为这些部分,包括发型发式、面部修饰、商务着装、丝袜及皮鞋的配合,以及携带的必备物品等。有些内容与男士着装标准相同,我们就不再一一介绍了。那么女士在商务活动中,仪容仪表方面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女士在发型发式方面需要注意,发型发式应该美观、大方,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选择发卡、发带的时候,它的式样应该庄重大方。 女士在从事正式的商务场合的时候,面部修饰应该是以淡妆为主,不应该浓妆艳抹,也不应该不化妆。 女士在商务着装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干净整洁。女士在着装的时候需要严格地区分职业套装、晚礼服以及休闲服,它们之间有非常本质的差别。在着正式的商务套装的时候,无领、无袖,或者是领口开得太低,太紧身的衣服应该尽量避免。衣服的款式要尽量合身,以利于活动。养成一个良好的着装习惯。 女士在选择丝袜以及皮鞋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细节是:首先,丝袜的长度一定要高于裙子的下摆。在选择皮鞋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鞋跟过高、过细。 女士在选择佩戴物品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商务礼仪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女士可以从两方面来体现:一方面是修饰物,另一方面是商务物品。在这两个方面中,修饰物应该尽量避免过于奢华,比如说在戒指、项链的选择上,都要注意这一点。必备物品的携带和男士的携带标准基本相同。 商务活动中言谈举止的标准 在我们日常的商务活动当中,商务礼仪的使用非常广泛,除了在仪容仪表方面外,在言谈举止,也就是职业表现方面也将涉及很多的内容。在日常的商务活动中,在言谈举止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我们来看社交礼仪,也就是我们在同别人初次谋面的时候需要注意到的礼仪习惯。请你想一想,在与人初次谋面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目光交流 要和对方有一个目光交流,而不应该左顾右盼。 (2)称谓的选择和使用 一般情况下,在商务活动中,有两套称谓方法,第一种就是称对方为某某先生、某某女士,这也是最为稳妥和最为普遍的一种称谓方式; 第二种我们可以称呼对方为某某经理、某某主管、某某总监,以及某某领导,就是说直接称谓他的职务。 (3)握手 握手的次序,一般都是女士先伸手,男士再握手。领导和上级以及长辈先伸手,下级和晚辈再握手。 握手时,对方伸出手后,我们应该迅速地迎上去,握手的时候最应该避免的是很多人互相地交叉握手。 握手时还要避免上下过分地摇动。 (4)相互介绍 在相互介绍的时候,应该注意顺序的选择,一般先由职位高的人开始介绍,如果是分为主方和客方的话,应该是先把主方介绍给客方,然后再把客方介绍给主方。 (5)互换名片 要双手拿出自己的名片,这时候有一个停顿,要注意将名片的方向调整到最适合对方观看的位置,再双手递过去。双手接过对方的名片,要简单地看一下上面的内容,既不要把它直接放在兜里或放在其他位置根本不看,也不要长时间地拿在手里不停地摆弄,而应该把名片放在专用的名片夹中,尽量避免把名片放在口袋中,或者放在其他的位置。 (6)其他注意事项 社交场所是禁止吸烟,禁止大声喧哗的,要注意音量的控制。

商务交谈礼仪论文3000字体怎么写

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而这就揭示了中国人生死观的深层内涵。停 尸 仪 式 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非常讲究寿终正寝的。在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他脱穿戴好内外新衣;否则,就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地遗憾和内疚。病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挺丧"。在弥留时刻,死者须穿上寿衣。在北方汉族的习俗里,贴身穿白色的衬衣衬裤,再穿黑色的棉衣棉裤,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长袍。整套服装不能够有扣子,而且要全部用带子系紧,这样做是表示"带子",就是后继有人的意思。在死者的头上要戴上一顶挽边的黑色帽,帽顶上缝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用来驱除煞气,人们认为这样做对子孙是吉祥的。如果死者是男性的话,脚上要穿黑色的布鞋,而如果是女性的话要穿蓝色的布鞋。寿衣一定要是是传统的式样,哪怕改朝换代、时过境迁,平时再也不穿民族的传统服饰了,等到临死的那一天,也还得要恢复原来的装束。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人死之后就要去见远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认不出自己的子孙,不让他认祖归宗。在病人临终之前,家属必须要给他沐浴更衣。这实际上是给死者进行的第一次化妆整容。但是这样的的沐浴更衣,已经远远超出了服装本身的物质形式。比如:佤族在为去世的老人穿寿衣的时候,除了穿上死者平时所穿的衣服之外,还要在外面套上一件反过来穿的新衣服。他们这样做是因为在民族传统的观念里,不能把死者平日所穿的旧衣服脱掉,这样方便死者的灵魂回来认识自己的身体;而他们把后来加上去的新衣服反过来穿,是为了让死者知道自己已经死了。衣服的正面和反面,和穿衣的单数和双数一样,是人们在生与死、阴与阳交接的人生"换届"中,举行的最后一次换装仪式。这种被称为"反饰"的习俗,是为了改变死者寿衣的穿着式样,使他的灵魂没有办法停留在阳间。同时也有通过反正颠倒来暗喻阴阳两界的意思,因为在人们的观念里,阴阳两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也是完全颠倒过来的。寿衣已经成为人们的灵魂观念中灵魂的一个代码了。亲属给死者沐浴,一方面寄托了生者对死去的人的深深的孝敬之情,一方面也有和"寿衣"一样的象征意义。清洗尸体所用的水一般都是买来的,俗称为"买水"。它本身是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仪式,就是把"阳水"变成"阴水"的一个转换仪式。买水用的钱主要是阴钱:烧香、化纸、即纸钱。这种钱只有在阴间才有价值,只能由灵魂享用,而在人间的话只是废纸一叠。"买水"为死人沐浴的目的除了在于"用水洗去死者生前的罪恶,消除死者在生前所犯下的罪孽"外,主要是要让死者的灵魂知道,这不是在给活人沐浴,而是要让死者干干净净地到达阴间,被祖先所收容。在对死者进行沐浴更衣之后,亲属要马上把尸体移到灵床上。同时还要采取一些仪式,把死者的灵魂也引到灵床上去。山东临沂一带的习俗,是用一块白布从梁上搭过来,再用一只白公鸡在病床上拖几下,顺着白布从梁上递到外间屋,在死者身边走上一圈,然后把公鸡杀死,这叫做"引魂"。在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果死者生前做过屠夫,那么他临死之前,家里人要用一块大红布,把他的手包起来,伪装成被斩断的样子,据说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在阴间被他宰杀的牲畜咬他的手。同时,家里人还要在死者的嘴里放上一枚铜钱,这叫做"含口钱"。在江浙一带的农村,还流行给死人烧纸锭、锡箔之类的信物,就是"烧落地纸"。按照旧时的规矩,在沐浴更衣的仪式结束之后,还要举行饭含仪式。饭含是指在死者的口中放入米贝、玉贝和米饭之类的东西。这是为了不让死者张着空嘴、饿着肚子到阴间去受罪,而成为饿死鬼。 报丧仪式 停柩一段时间之后,诸事准备就绪,就要选日子报丧。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报丧仪式早在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也要照例过去报丧。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报丧方式。在广西一带的地区,按照旧规矩,响三次火炮就表示报丧,这叫做"报丧炮",然后派人告诉给亲友。也有的地区在死了人的家中要拿白纸扎成旗帜立在门前作为报丧的信号。还有的地方,报丧的人到亲友家门不能径自入内,必须要等在门口喊屋里的人,等到他们拿一铲子火灰撒在门外之后,才可以进门报丧。这样做是为了辟邪。也有地方报丧俗规非常严格,丧家如果死的是男人,必须由房族侄子到亲戚家报丧,死的如果是女人,必须由儿子、女儿给外婆家报丧。报丧的孝男孝女必须头上裹白布、戴斗笠,手上拿一条白布巾,跪在娘家或外婆家人的面前哭报丧事。哭报完之后马上回家。当外婆家里派人来奔丧,走到村头的时候,孝男孝女必须跪在村边路口哭迎,哭着述说丧亲的悲痛,哭谢奔丧亲人的一路辛劳,并且给每人递上一条白布,叫做"孝布"。在东北一带,是用在门外悬挂纸条来报丧的。纸条数是以死者年龄的不同来确定的,一岁一条,另外加上两条,表示天和地。并且他们用死者性别的不同来决定悬挂纸条的位置,死者是男性则悬挂在门的左面,死者女性则悬挂在门的右面,人们一看到门口的纸条就知道这家死了人,死者的寿数,是男是女,就一目了然了。旧时有些广东地区的人常常骂那些行色匆匆赶路的人是"报死",因为根据当地的报丧的习俗,报丧的人必须来去急速,不进人家的大门,只能在门外高声地喊叫,报过丧之后,讨一口水漱口,来驱除不详,然后就马上回去。在江浙一带,报丧习俗是用伞来暗示的。报丧的人带着一把伞去,把伞头朝上柄朝下,放在门外,来表示凶信。主人便要请报丧的人吃点心。然后,问清楚入殓的日期。最后,把报丧人用过的碗扔到门外,来表示驱邪避祸。在外地的亲人如果收到一封"焦头信"(信封的一角被烧焦),就可以知道这是报丧信。在浙江一些地方,死者的家属身穿孝服,准备好菜肴酒饭等在门外,烧一些银锭、草鞋等,这叫做"送无常"。"无常",就是民间传说的勾魂的鬼。说是"无常"吃了菜肴酒饭,拿了银锭花费,又有草鞋可穿,就不会来打扰死者了。旧时北京的丧葬讣文是比较严格的。人死了以后,亲属就要把消息告诉给亲友。报丧用的讣闻,一般只写亡人生前的官衔、品级,不写亡人的履历和生平事迹。比如"不孝某某等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显考,某大夫,其府君,痛于某年月日时终正寝,距生于某年月日时,享寿若干岁,不孝某某侍在侧,亲视含殓,遵礼成服,谨择于某年月日安葬,叩在乡、学、世、寅、戚、谊、衰此讣闻。某日接三,某日唪经。"最后要在讣告结尾写上"孤子某某泣血稽颡"之类的文字。而中国少数民族的报丧习俗更是别具特色。比如,云南一带的怒族用吹"竹号"来报丧。竹号的数目根据死者的年龄、身份不同而有所不同。未婚的青年只吹一个,有儿有女的吹两个,头人吹三个,巫师吹四个。在中甸、维西一带,不少民族用吹牛角来报丧,也有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吹海螺。景颇族、拉祜族、黎族、滇南瑶族等少数民族用放枪来报丧,如果死者是女性的话则敲锣。在景颇族中放枪的数目还有严格的规定,死者是男性的话放偶数,死者是女性的话鸣奇数。有关学者认为前两种可能是属于早期的报丧形式,而后两种则是属于后期的现象。在贵州省、北盘江流域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报丧更具有特色。他们的报丧仪式是丧家请来邻寨的青年,两人一组,手里拄着拐棍,到所有的亲友家去报丧。当人们见到这样的人进寨,就知道是报丧的人了。在汉族的观念里,报丧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一种和亲属家人一起分担悲痛的做法。 招魂、送魂仪式 死者的尸体安排就绪之后,就要举行招魂仪式。据说,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这个魂魄就会像他的尸体一样停留在异乡,受着无穷无尽的凄苦。他也不能享受香烟的奉祀、食物的供养和经文的超度。这个孤魂就会成为一个最悲惨的饿鬼,永远轮回于异地,长久地漂泊,没有投胎转生的希望。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招魂仪式的举行,必须选择一个相当的日子。到了那天,丧家就在门前树起招魂幡,或者挂上魂帛。有的地方亲属还要登上屋顶呼喊招魂,让死者的灵魂回家来。据说,这是满族等游牧民族的遗风,在草原上,如果看到哪座帐篷前立起了大幡,就知道哪家死了人,大家就都来吊唁,帮助料理丧事。后来这成了满族人普遍的丧俗。在史料的记载中,招魂的仪式起源非常早。周代的一些文献中就说,死者亲属要从前方升屋去招魂,手拿死者的衣服面北呼叫,如果死者是男的,就呼名呼字,连呼三声,以期望死者的魂魄返回于衣,然后从屋的后面下来,把衣服敷在死者的身上,这件衣服又叫做"腹衣服"。这件"衣服"被人所穿着,染上了人的肌肤香泽,有着"肉体"和"气息"的双重联系;魂魄也许会被它所吸引,依着熟悉的味道或形状而归附回来。据说过去的傣族,几乎家家都准备着叫魂的"魂箩",招魂的时候,就把死者生前的衣服装在竹箩里,放上白米和白线,表示要把灵魂提回来。到了近代,人们主要用大幡来作为招魂的工具。幡旗迎风飘飘,取其缠绵的意思,魂魄就能够循着这飘扬的幡盖归来。大幡通常有三四丈高,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各不相同。像满族旗人的幡的颜色,是根据丧家和亡人所在的"旗"别来决定的,它的形式就像演传统戏时所举的大旗一样,中间挂着缎子绣的软片,绣着一条大龙。外边因为饰着彩球下垂,所以俗称叫"嘟噜幡"。有的幡的上面有荷叶宝盖,中间是红寸蟒的大宽飘带下垂,中间镶着绒腰,幡有一丈长。另外有从宝盖挂下的两个窄条,由幡杆高高地挑起,幡杆插在红漆架子的中央。另外,还有一种形式,幡的本身不是绣片,而是亡人的牌位,称为"官衔幡"。据说,招魂后死者的灵魂就依附于这块灵牌之上。幡的下座两边有穿杠的绳套。以便于出丧的时候由杠夫抬着,走在最前面导行。大幡一般立在二门的外面。死的如果是男人,立在门的左边;如果是女人,就立在门的右边。有的招魂仪式,是非常有职业特征的,比如渔民的招魂。他们有一套特殊的祭奠习俗。渔民不幸葬身大海之后,因为往往无法找寻回尸体,他的家属就用稻草人代尸,穿上死者生前的衣服,在家里摆设起"灵堂"。同时,在村外的海边,要请道士为死者招魂。招魂要在夜间的潮水初涨时进行,死者的亲人到海边去叫喊,把失落在海里的"阴魂"喊回来,招进稻草人中,再进行安葬。这种招魂仪式,叫做"潮魂"。亲属要先在海边搭起一个小小的"蘸台",然后到了傍晚,就在帐篷里点起香烛,中间放着稻草人,身上贴着死者的生辰八字。等到晚上涨潮的时候,道士坐在"蘸台"上,敲响钟磬铙钹,嘴里念着咒语。这时候,"蘸台"前后就燃起一堆堆的篝火,有人手拿一杆带根的毛竹,顶梢上挂着箩筐,里面装一只雄鸡,面对大海,随着道士的咒语,不停地摇晃着毛竹。也有的由死者家属,披麻戴孝,提着有字的灯笼,高声呼叫死者的名字:"某某来呀!某某来呀!"声音非常凄凉。然后,由一个孩子或者亲属答应道:"来喽!来喽!"一呼一应,直到潮水涨平,才由道士引魂回家。到了第二天,亲属才把稻草人放进棺材,送到山上去安葬。人死亡后,灵魂当然就要离开肉体。但是茫茫的阴间,从哪里走呢?于是下一个程序就是由活着的人来给他"指路"。"指路"就是为鬼魂指引升天的道路。在北方一些宗教的亡灵世界里,亡灵的"回归"需要巫师的帮助和引导。首先,先上一条道,继续向前走去,就分出许多岔道,这是按照死者的不同性别设的小道。亡魂走上自己氏族的道,要渡过一条河,那里有许多白骨。在这种作法下,据说可以安全渡河。招魂和送魂仪式,表现了人们两种相互矛盾的民俗心态。一方面希望死者灵魂活转回来,另一方面则要告诉死者的灵魂迅速离开。 做‘七’仪式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另外,父母死后应该合葬。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暂时殡起来,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时再进行合葬。这样灵柩停放的时间就很难说了。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在浙江一带,主持"做七"各有不同。杭州地区女婿来操办"五七"而在临安和宁波等地方,则由女婿做"六七"。 在"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乡台"。传说,死者只到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就会在阴间里登上"望乡台"眺望阳间的家室,会见亲友。杭州人习惯在台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衫,上面罩把伞。而苏州一带的地方,在这一天的五更时分,子女们打开大门向西连续大喊三声:"某某回来吧!"然后向灵前痛哭,同时端上事先准备好的酒菜,设奠祭祀,叫做"五更夜饭",这个仪式就是"喊五更"。天亮之后,丧家就请店事先用花纸扎一座住宅,门窗、厅堂、庭栏、井灶等十分齐全,给人观赏之后,用火烧尽,据说这样可以使死者在阴间有房可住,这叫做"化库"。现在则把纸糊的家电焚化给死人,好让死者在阴间也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到了四十九天,便要做"断七"。断七过后就出了孝期,丧家都很看重。亲朋好友参加"断七"礼仪活动。"断七"这一天,请道士和尚来做道场,美其名曰"保太平"。因为这一次则是为活人祈祷。念经拜忏之后子女们便脱下丧服,换上常服。在中国南方一些民族中,"做七"期间还有一种"娱尸"的习俗。土家族在留置灵柩期间,每十二天举行一次隆重的守灵仪式,本村和外村的青年男女聚集在丧家的房屋后,吹拉弹唱,跳丧舞,借以谈情说爱,选择对象。跳丧舞,又叫做"散忧祸"、"打丧鼓",它是土家族祖先巴人早在两千多年多年以前发明的一种民族舞蹈,后来土家族的子女们就一代一代地把跳丧舞传承了下来,流传至今。人死以后,尤其是长辈百年归天以后的第一个晚上,丧家就开始了这种跳丧舞的活动。被请的歌师傅一人击鼓领唱,还有两人帮和,边歌边舞,围着棺材一跳就是几个通宵。跳丧舞是要给死者家属减轻悲痛,解除忧闷,以达到哀而不悲,伤而不痛的目的。 吊唁仪式 在"做七"的同时要进行吊唁仪式。唁是指亲友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礼。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首先要布置灵堂。灵前安放一张桌子,悬挂白桌衣,桌上摆着供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等。在没有收殓之前,这盏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熄灭。据说,这盏灯就是死者的灵魂。尸体和灵柩都忌讳停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据说,怕受所谓"日晶月华",更怕冲犯上天过往的神灵。因此只要是举行简单的祭奠仪式,就必须要搭灵棚。搭灵棚规模的大小,主要看丧居院落的格局。如果只搭一屋院子的棚,叫做"平棚起尖子",也叫"一殿",就像古典殿堂一样,上边起一条脊。如果丧居有两层院子,就可以搭一座大棚,将这两个院子都罩上,灵堂院子的棚顶高些,前院棚顶略低,使两个顶子浑然一体,后高前低,叫做"一殿一卷",即后院高顶为"殿", 前院低顶为"卷"。所谓"殿",就是殿堂的意思;所谓"卷",即棚顶全是活席,可以卷起来的意思。这种棚历来都用数层席箔里外包严,不见杉槁,不但美观,且不漏水。从外观上看,宏伟壮丽,犹如宫殿,使人望之,哀戚之情就油然而生。除了主棚外,还必须有许多用途不等,名称不同的棚,规模大小不一。由于在这期间,吊唁的亲友多,而且时间都比较集中,上祭恐怕发生拥挤,甚至排不上号。所以在其他院落就要搭一座或数座祭棚,凡远亲、朋友来吊唁的,就被知宾引到这种棚里上祭。还有的棚是用来摆官座,让来宾们休息、喝茶、用饭的。接下来就要举行开吊仪式。这是最讲究排场的一个仪式。在浙江一带,丧家要在大门口设置一口"报丧鼓"。吊唁的人一进门就击鼓二下,亲属听见鼓声就嚎哭迎接。来吊唁的人向死者遗像行礼哀悼,然后垂泪痛哭。有的地方就只在灵案上放一个铜磬,由一个人专门负责敲击,隔一会而敲一记,说是铜磬响一声,黄泉路上就光亮一闪,灵魂可借着照明前行,但又不可以连连敲,不然死者亡魂就会匆匆踉跄。灵堂上女眷们悲泣哭声,洋溢着整个灵堂。孝子孝媳至始至终都披麻戴孝跪在灵案边陪祭。来吊唁者都要在哀乐声中向死者跪拜。俗称"先死为大",故除了长辈不下跪,即使平辈也得跪拜。有的地方把吊唁称为"拜祭",一般亲友所送祭礼是香、烛、鞭炮、纸钱、利布,而女婿家和娘家亲属除了香、纸外,必须备猪头、鹅为祭礼,当送祭礼前来吊唁的人到来时,有些还哭唱出来生前与死者的友好关系,嘱咐亡魂应保佑他如何等等。煮熟的猪头、鹅两样为一幅,到时一副供奉灵前,然后从上辈到小辈按顺序拜祭。死者的子孙全体跪于灵前,拜吊痛哭。而宁波一带的吊唁礼仪则别具一格,而且祭品也别有一番风趣。灵前摆上由火腿制成的琵琶琴,用熟猪头作头,熟猪肺和猪肝作身,制成的姜太公,饰着彩带的白鲞,用熟猪肚制成的白象,煮熟的鸡制作成的凤凰,悲悲切切的灵案上如一台小小的食品工艺博览,是家眷对亡灵的一番心意和良好的祝愿。吊唁开始,爆仗齐鸣,礼仪程序非常有讲究,吊祭的人都穿着素服,以亲疏尊卑为顺序,一家一堂,本家先祭,外客后祭,一律跪拜行礼,长者在前,晚辈在后,专门设一赞礼生手持焚香一束,立在东面。另外设一个赞礼生立在西面。最后,要燃放爆竹,以标志祭拜礼仪的结束。现在城市,吊唁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了,主要是遗体告别和开追悼会。前来吊唁的人身着素装,佩戴白花和黑纱,在悠戚的哀乐声中,一一向遗体鞠躬致哀,而后在绕遗体一周瞻仰遗容。吊唁的人可以向死者的主要亲属说些简短的劝慰的话,如"请多保重"、"望您节哀"、"要主意身体"等,劝慰丧家节哀顺便,保重身体。 入敛仪式 吊唁举行完毕之后,就要对死者进行入殓仪式。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小敛是在死亡的第二天早晨的卧室门里。那个时候,先把小敛衣陈列在房里,然后铺设好敛床,接着举行着装仪式。主人和主妇都要把头上的饰物卸下来,把头发盘束在头上,男子要露臂,大家都要不停地号哭,以示悲痛至极。主持仪式的人开始为死者穿衣,先在床上铺席,再铺绞,它们的质地,要据死者的身份而定。无论贵贱尊卑,死者都应该穿上十九套新衣。穿好以后,亲属用被子把尸体裹上,然后用绞带捆紧。在这以后,再把布囊(称"冒",分为上下两截)套在尸体上,然后盖上被子,覆盖好尸体。在民间的习俗里,入殓的衣服和被子忌讳用缎子,因为"缎子"谐音"断子",惟恐因为这个原因遭到断子绝孙的恶报。人们的做法一般用绸子,"绸子"谐音是"稠子",可以福佑后代多子多孙。殓衣又忌讳用皮毛制作。兽皮,虽然是难得的贵物,但是对于已经死去的人没有益处,留下来对生者倒还可以有用。还有一种说法是,用兽皮做被子的话,死者来世会转生为兽类的。另外一种说法是从"全尸"考虑的,说是恐怕人尸与兽革混杂一处而不能辨别。殓衣还不能用带"洋"字的布料,殓衣是给去世的人穿的,带洋字的布料会使殓衣带有"阳"的意思,对于在阴间的死者不好。殓衣穿好后,有些地方要还要举行开光明和抿目等的活动。替死者穿好衣服后,"又拿一碗温和水,用一块新棉花,蘸这水,将亡人的眼睛擦洗擦洗,叫做开光,这也是孝子亲手作的事。说是死人若不开光,下辈子必是瞎子。在泉州一带的地方,丧家要把家里的鸡狗之类的动物捆绑起来。因为民间以为猫或其他动物靠近尸体,会诈尸。尸体会跳起来,死死抱住活人或其它东西不放。这些传说,实属迷信,无非是要利用这一禁忌,提醒孝眷谨慎看守尸体、灵柩、精心尽孝,不得轻待死去的人。,"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这就意味着死者与世隔绝,与亲人最后一别,所以举行大殓仪式非常隆重。收尸盛殓的棺材,是以松柏制作的,忌讳用柳木。松柏象征长寿。柳树不结籽,或以为导致绝嗣。有的地方用柏木做棺材要掺一些杉木,据说完全用柏木做的棺材会遭天打(触雷电)。寿木做好后,搁在那里不能移动,俗说随便移动,对本人不利。棺材外面一般漆成朱红色,写上金字。也有画上花鸟人物的。大敛的时间是在小敛的第二天,就是人死后的第三天举行,以等待他生还过来。按照民间习俗,要在棺底铺上一层谷草,然后在铺一层黄纸,意思是死者的灵魂能够高高地升入天堂。而七星板则是求寿之意。在七星板上铺黄绫子绣花的棉褥子,俗叫铺金,褥子上锈海上江牙、八仙过海等图案,意思是超度死者的灵魂升天成仙。而清末北京丧家流行用的陀罗经被、如意寿枕等物,都寄托了这种意思。当主人"奉尸敛于棺"的时候,是最能表现也最需要抒发子女们的孝心的时候,是亲人孝思形式化的最佳场合。所以,家人们都要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在合上棺材之前还要往棺内放些葬物。民间的讲究是让死者左手执金,右手握银。多是让亡人左手拿一个一两重的小金元宝;右手拿一个一两重的小银元宝或银#子;而穷人就只好放些铜钱,或当时社会上通用的硬币,如大铜子、小钢板之类。最不济也得给亡人手里放一块手绢。所以,历代的陵墓都有过盗掘的现象。尤其是帝王陵墓,随葬品大都是希世珍品,更引来无数觊觎者。为了保证亡人能够落个尸首完整,据说,凡是亡人生前从身上脱落下来的东西,都应殓入棺内。比如老年时,脱落的牙齿,以及小殓沐浴时所剪下来的指甲。这时,家属必须把它们放入棺内。还有,过去有太监因为"净身"而割下来的生殖器,也要在这时候放入棺内,说是"来生要脱生个整身子"。尸体、殉葬物放妥后,接着要钉棺盖,民间称为"镇钉"。镇钉一般要用七根钉子,俗称"子孙钉",据说这样能够使后代子孙兴旺发达。入殓后,雨打棺。否则,以为后代子孙会遭贫寒。入殓前后,停棺在堂,直至出殡。 丧服仪式 在所有的这些丧葬习俗中,丧家必须穿戴丧服。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和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来穿孝、戴孝,称为"遵礼成服"。两千年来,汉族的孝服虽然有穿承和变异,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定制,基本上分为五等,即:斩榱、齐榱、大功、小功、缌麻。第一等叫"斩榱",是五服中最重要的一种。"榱"是指丧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下衣则叫做裳。斩榱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左右衣旁和下边下缝,使断处外露,以表示未经修饰,所以叫做斩榱。对"榱"的解释,就是指不缝缉的意思。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榱。次重孝服叫做"齐榱",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榱"的礼制。孙子孝帽子上钉红棉球,长孙钉一个,次孙钉两个;余者类推。孙子媳妇带三花包头,插一小红福字。未出嫁、且未梳头的孙女用长孝带子在头上围一宽榱,结于头后,余头下垂脊背,头上亦插一小红福字。孙子、孙女的孝袍子肩上钉有红布一块,有的剪成蝙蝠、有的剪成

商务礼仪知识共享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现素质 ,愿以下社交礼仪知识能帮助你提高自身修养。 一、仪表礼仪 一 选择适当的化妆品和与自己气质、脸型、年龄等特点相符的化妆方法,选择适当的发型来增添自己的魅力。二、举止礼仪 (1)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 (2)到顾客办公室或家中访问,进门之前先按门铃或轻轻敲门,然后站在门口等候。按门铃或敲门的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室内。 (3)在顾客面前的行为举止☆ 当看见顾客时,应该点头微笑致礼,如无事先预约应先向顾客表示歉意,然后再说明来意。同时要主动向在场人都表示问候或点头示意。 ☆ 在顾客家中,未经邀请,不能参观住房,即使较为熟悉的,也不要任意抚摸划玩弄顾客桌上的东西,更不能玩顾客名片,不要触动室内的书籍、花草及其它陈设物品。 ☆ 在别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端正,身体微往前倾,不要跷“二郎腿”。☆ 要用积极的态度和温和的语气与顾客谈话,顾客谈话时,要认真听,回答时,以“是”为先。眼睛看着对方,不断注意对方的神情。 ☆ 站立时,上身要稳定,双手安放两侧,不要背卑鄙,也不要双手抱在胸前,身子不要侧歪在一边。当主人起身或离席时,应同时起立示意,当与顾客初次见面或告辞时,要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举止得体,有礼有节。 ☆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各种不雅举止。不要当着顾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喷嚏,实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尽量不要发出在场,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这虽然是一些细节,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顾客对你的总印象。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人前化妆是男士们最讨厌的女性习惯。关于这一点,惯例放宽了。女性在餐馆就餐后,让人见到补口红,轻轻补粉,谁也不再大惊小怪。不过,也只能就这么一点,不能太过分。需要梳头,磨指甲,涂口红和化妆时,或者用毛刷涂口红时,请到化妆室,或盥洗室进行。在人前修容,是女性使男性最气恼的一个习惯。同样,在人前整理头发,衣服,照镜子等行为应该尽量节制。 三、谈吐礼仪 (一)交际用语初次见面应说:幸会 看望别人应说:拜访等候别人应说:恭候请人勿送应用:留步对方来信应称:惠书麻烦别人应说:打扰请人帮忙应说:烦请求给方便应说:借光托人办事应说:拜托请人指教应说:请教他人指点应称:赐教请人解答应用:请问赞人见解应用:高见归还原物应说:奉还求人原谅应说:包涵欢迎顾客应叫:光顾老人年龄应叫:高寿好久不见应说:久违客人来到应用:光临中途先走应说:失陪与人分别应说:告辞赠送作用应用:雅正在交际中令人讨厌的八种行为① 经常向人诉苦,包括个人经济、健康、工作情况,但对别人的问题却不予关心,从不感兴趣; ② 唠唠叨叨,只谈论鸡毛小事,或不断重复一些肤浅的话题,及一无是的见解; ③ 态度过分严肃,不苟言笑; ④ 言语单调,喜怒不形于色,情绪呆滞; ⑤ 缺乏投入感,悄然独立; ⑥ 反应过敏,语气浮夸粗俗; ⑦ 以自我为中心; ⑧ 过分热衷于取得别人好感。 交际中损害个人魅力的26条错误 ◎ 不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经常以不悦而且对立的语气说话 ◎ 应该保持沉默的时候偏偏爱说话 ◎ 打断别人的话 ◎ 滥用人称代词,以至在每个句子中都有“我”这个字 ◎ 以傲慢的态度提出问题,给人一种只有他最重要的印象 ◎ 在谈话中插入一些和自己有亲密关系,但却会使别人感到不好意思的话题 ◎ 不请自来 ◎ 自吹自擂 ◎ 嘲笑社会上的穿着规范 ◎ 在不适当时刻打电话 ◎ 在电话中谈一些别人不想听的无聊话 ◎ 对不熟悉的人写一封内容过分亲密的信 ◎ 不管自己了不了解,而任意对任何事情发表意见 ◎ 公然质问他人意见的可靠性 ◎ 以傲慢的态度拒绝他人的要求 ◎ 在别人的朋友面前说一些瞧不起他的话 ◎ 指责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 评论别人的无能力 ◎ 当着他人的面,指正部属和同事的错误 ◎ 请求别人帮忙被拒绝后心生抱怨 ◎ 利用友谊请求帮助 ◎ 措词不当或具有攻击性 ◎ 当场表示不喜欢 ◎ 老是想着不幸或痛苦的事情 ◎ 对政治或宗教发出抱怨 ◎ 表现过于亲密的行为 社交"十不要" ◎ 不要到忙于事业的人家去串门,即便有事必须去,也应在办妥后及早告退;也不要失约或做不速之客。 ◎ 不要为办事才给人送礼。礼品与关心亲疏应成正比,但无论如何,礼品应讲究实惠,切不可送人“等外”、“处理”之类的东西。 ◎ 不要故意引人注目,喧宾夺主,也不要畏畏缩缩,自卑自贱。 ◎ 不要对别人的事过分好奇,再三打听,刨根问底;更不要去触犯别人的忌讳。 ◎ 不要拨弄是非,传播流言蜚语。 ◎ 不能要求旁人都合自己的脾气,须知你的脾气也并不合于每一个人,应学人宽容。 ◎ 不要服饰不整,肮脏,身上有难闻的气味。反之,服饰过于华丽、轻佻也会惹得旁人不快。 ◎ 不要毫不掩饰地咳嗽、打嗝、吐痰等,也不要当众修饰自己的容貌。 ◎ 不要长幼无序,礼节应有度。 ◎ 不要不辞而别,离开时,应向主人告辞,表示谢意。 (二)推销的语言推销语言的基本原则 ⑴ 以顾客为中心原则 ⑵ “说三分,听七分”的原则 ⑶ 避免使用导致商谈失败语言的原则 ⑷ “低褒感微”原则 ⑸ 通俗易懂,不犯禁忌原则 推销语言的主要形式 ⑴ 叙述性语言 ①语言要准确易懂; ②提出的数字要确切, ③强调要点。 ⑵ 发问式语言(或提问式) ①一般性提问。 ②直接性提问。 ③诱导性提问, ④选择性提问。 ⑤征询式提问法。 ⑥启发式提问。 ⑶ 劝说式语言(或说服式)打动顾客的四条原则。 ①人们从他们所信赖的推销员那里购买; ②人们从他们所敬重的推销员那里购买; ③人们希望由自己来做决定; ④人们从理解他们需求及问题的推销员那里购买。 3、推销语言的表示技巧 ⑴ 叙述性语言的表示技巧 ①对比介绍法。 ②描述说明法。 ③结果、原因、对策法。 ④起承转合法。 ⑤特征、优点、利益、证据推销员在叙述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 ①要先说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讲座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 ②如果有多个消息告诉用户,应先介绍令客户喜悦的好消息,再说其它。 ③谈话内容太长时,为了引起客户格外注意,应把关键内容在放在结尾,或放在开头。 ④最好用顾客的语言和思维顺序来介绍产品,安排说话顺序,不要将自己准备的好的话一股脑说下去,要注意顾客的表情,灵活调整。 ⑤保持商量的口吻,避免用命令或乞求语气,尽量用顾客为中心的词句。 ⑵ 发问式语言的表示技巧提出问题发现顾客需要,是诱导顾客购买的重要手段,有人说,推销是一门正确提问的艺术,颇有道理。技巧:A 根据谈话目的选择提问形式。B 巧用选择性问句,可增加销售量。C 用肯定性诱导发问法,会使对方易于接受。D 运用假设问句,会使推销效果倍增。 ⑶ 劝说式语言的表示技巧 运用以顾客为中心的句式、词汇。 用假设句式会产生较强的说服效果。 强调顾客可以获得的利益比强调价格更重要。 面对顾客拒绝,不要气馁。面对拒绝,有经验的推销员往往分析拒绝的原因,揣摩顾客的心理,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说服。 介绍几种说服方法:①询问法。②转折法。③附和法。④自我否定法。 ⑤列举法。⑥直接说明法。 ⑷推销语言的运用艺术 ① 推销语言艺术的运用,必须以满足推销对象的需求为前提 ② 推销语言艺术的运用必须能准确传递推销信息 ③ 推销语言艺术的运用必须能引起推销对象的兴趣 (三)体语艺术。 在人际交往中,语言是一种交流方式,大量的却是非语言,即体语。 在交际活动中,恳切、坦然、友好、坚定、宽容的眼神,会给人亲近、信任、受尊敬的感觉,而轻佻、游离、茫然、阴沉、轻蔑的眼神会使人感到失望,有不受重视的感觉。 在交际中善于运用空间距离。人们所在空间分为4个层次: ①亲密空间15-46cm,这是最亲的人,如父母、恋人、爱人; ②个人空间460cm-2m,一般亲朋好友之间,促膝谈心,拉家常; ③社交空间2m-6m,社交场合与人接触,上下级之间保持距离,保持距离,会产生威严感,庄重感; ④公众空间>6m,社交场合与人接触,上下级之间保持距离。 交际中自我表现与分寸把握 交谈中不善于打开话题,怎么办 找话题的方法是:① 中心开花法。② 即兴引入法。③ 投石问路法。④ 循趣入题法。 交际中不善于提问怎么办 怎样做到“善问”呢? ① 由此及彼地问。② 因人而异地问。③ 胸有成竹地问。 ④ 适可而止的问。⑤ 彬彬有礼的问。 四、介绍的礼仪 当主人向自己介绍别人 自我介绍态度 为他人作介绍 一连介绍几个朋友在相识自己很想认识某一个人,可又不便直接作自我介绍 介绍姓名时 五、称呼礼仪 六、握手礼仪 七、通信礼仪 书写规范、整洁 态度要诚怒热情 文字要简炼、得体 内容要真实、确切八、电话礼仪 1、电话预约基本要领。 ① 力求谈话简洁,抓住要点; ② 考虑到交谈对方的立场; ③ 使对方感到有被尊重的感觉; ④ 没有强迫对方的意思。 打电话、接电话的基本礼仪。 ① 打电话 ②接电话 ③ 挂电话 九、赴宴礼仪 (一)接到对方请柬 严守时间 致祝酒辞,一般是主人和主宾先碰杯。 进餐, 喝酒 喝茶或咖啡 散席 (2)招待宴请的礼仪。 准备招待客人时较正式的宴请要提前一周左右发请柬,已经口头约好的活动,仍应外送请柬。 作为主人在客人到达之前,要安排好座位以便客人来了入座。 ① 按国际习惯 ② 我国习惯 ③ 外国习惯 英国式的坐位顺序:主人坐在桌子两端,原则上是男女交叉坐。 法国式的坐位顺序:法国式的坐法是,主人相对坐在桌子中央。 (3)招待客人进餐,要注意仪表 ① 穿正式的服装,整洁大方; ② 要做适当化妆,显得隆重、重视、有气氛; ③ 头发要梳理整齐; ④ 夏天穿凉鞋时要穿袜子; ⑤ 宴会开始之前,主人应在门口迎接来宾。 (4)菜一上来,主人应注意招呼客人进餐十、名片使用礼仪 (1)初次见到顾客,首先要以亲切态度打招呼,并报上自己的公司名称,然后将名片递给对方,名片夹应放在西装的内袋里,不应从裤子口袋里掏出。 ① 递接名片时最好用左手,名片的正方应对着对方、名字向着顾客,最好拿名片的下端,让顾客易于接受。 ②如果是事先约好才去的,顾客已对你有一定了解,或有人介绍,就可以在打招呼后直接面谈,在面谈过程中或临别时,再拿出名处递给对方。以加深印象,并表示保持联络的诚意。 ③异地推销,名片上留下所住旅馆名称、电话,对方递给名片时,应该用左手接。但是右手立刻伸出来,两手一起拿着名片。 ④ 接过后要点头致谢,不要立即收起来,也不应随意玩弄和摆放,而是认真读一遍,要注意对方的姓名、职务、职称,并轻读不出声,以示敬重。对没有把握念对的姓名,可以请教一下对方,然后将名片放入自己口袋或手提包、名片夹中。 (2)名片除在面谈时使用外,还有其它一些妙用。 ① 去拜访顾客时,对方不在,可将名片留下,顾客来后看到名片,就知道你来过了; ② 把注有时间、地点的名片装入信封发出,可以代表正规请柬,又比口头或电话邀请显得正式; ③ 向顾客赠送小礼物,如让人转交,则随带名片一张,附几句恭贺之词,无形中关系又深了一层; ④ 熟悉的顾客家中发生了大事,不便当面致意,寄出名片一张,省时省事,又不失礼。摘自脚印论文网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们身在社会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变化之中。我们这一刻讨厌别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别人讨厌的对象。这些无非都是“不拘小节”的行为所致。 当我们身为游客的时候,总是依着自己的兴致,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乱写乱涂;当我们是市民的时候,又是对随地吐痰、乱写乱画的现象深恶痛绝。 当我们和同学相处的时候,总会埋怨同学的“不拘小节”,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说话、借东西;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家里,如果家长能够带好头;在学校,如果师长能够带好头;在单位,领导如果能够带好头;在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带好头……推而广之,要在全中国推广、普及文明礼仪,如果首都一千多万人民能够带好这个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毫不疑问,我们的文明礼仪推广和普及工作,就会更加容易。那么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取得飞速发展。我们十三亿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人们都会生活在友好、宽容、关爱、温馨的社会氛围中!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 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

商务交谈礼仪论文3000字体

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而这就揭示了中国人生死观的深层内涵。停 尸 仪 式 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非常讲究寿终正寝的。在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他脱穿戴好内外新衣;否则,就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地遗憾和内疚。病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挺丧"。在弥留时刻,死者须穿上寿衣。在北方汉族的习俗里,贴身穿白色的衬衣衬裤,再穿黑色的棉衣棉裤,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长袍。整套服装不能够有扣子,而且要全部用带子系紧,这样做是表示"带子",就是后继有人的意思。在死者的头上要戴上一顶挽边的黑色帽,帽顶上缝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用来驱除煞气,人们认为这样做对子孙是吉祥的。如果死者是男性的话,脚上要穿黑色的布鞋,而如果是女性的话要穿蓝色的布鞋。寿衣一定要是是传统的式样,哪怕改朝换代、时过境迁,平时再也不穿民族的传统服饰了,等到临死的那一天,也还得要恢复原来的装束。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人死之后就要去见远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认不出自己的子孙,不让他认祖归宗。在病人临终之前,家属必须要给他沐浴更衣。这实际上是给死者进行的第一次化妆整容。但是这样的的沐浴更衣,已经远远超出了服装本身的物质形式。比如:佤族在为去世的老人穿寿衣的时候,除了穿上死者平时所穿的衣服之外,还要在外面套上一件反过来穿的新衣服。他们这样做是因为在民族传统的观念里,不能把死者平日所穿的旧衣服脱掉,这样方便死者的灵魂回来认识自己的身体;而他们把后来加上去的新衣服反过来穿,是为了让死者知道自己已经死了。衣服的正面和反面,和穿衣的单数和双数一样,是人们在生与死、阴与阳交接的人生"换届"中,举行的最后一次换装仪式。这种被称为"反饰"的习俗,是为了改变死者寿衣的穿着式样,使他的灵魂没有办法停留在阳间。同时也有通过反正颠倒来暗喻阴阳两界的意思,因为在人们的观念里,阴阳两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也是完全颠倒过来的。寿衣已经成为人们的灵魂观念中灵魂的一个代码了。亲属给死者沐浴,一方面寄托了生者对死去的人的深深的孝敬之情,一方面也有和"寿衣"一样的象征意义。清洗尸体所用的水一般都是买来的,俗称为"买水"。它本身是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仪式,就是把"阳水"变成"阴水"的一个转换仪式。买水用的钱主要是阴钱:烧香、化纸、即纸钱。这种钱只有在阴间才有价值,只能由灵魂享用,而在人间的话只是废纸一叠。"买水"为死人沐浴的目的除了在于"用水洗去死者生前的罪恶,消除死者在生前所犯下的罪孽"外,主要是要让死者的灵魂知道,这不是在给活人沐浴,而是要让死者干干净净地到达阴间,被祖先所收容。在对死者进行沐浴更衣之后,亲属要马上把尸体移到灵床上。同时还要采取一些仪式,把死者的灵魂也引到灵床上去。山东临沂一带的习俗,是用一块白布从梁上搭过来,再用一只白公鸡在病床上拖几下,顺着白布从梁上递到外间屋,在死者身边走上一圈,然后把公鸡杀死,这叫做"引魂"。在江南的一些地方,如果死者生前做过屠夫,那么他临死之前,家里人要用一块大红布,把他的手包起来,伪装成被斩断的样子,据说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在阴间被他宰杀的牲畜咬他的手。同时,家里人还要在死者的嘴里放上一枚铜钱,这叫做"含口钱"。在江浙一带的农村,还流行给死人烧纸锭、锡箔之类的信物,就是"烧落地纸"。按照旧时的规矩,在沐浴更衣的仪式结束之后,还要举行饭含仪式。饭含是指在死者的口中放入米贝、玉贝和米饭之类的东西。这是为了不让死者张着空嘴、饿着肚子到阴间去受罪,而成为饿死鬼。 报丧仪式 停柩一段时间之后,诸事准备就绪,就要选日子报丧。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报丧仪式早在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也要照例过去报丧。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报丧方式。在广西一带的地区,按照旧规矩,响三次火炮就表示报丧,这叫做"报丧炮",然后派人告诉给亲友。也有的地区在死了人的家中要拿白纸扎成旗帜立在门前作为报丧的信号。还有的地方,报丧的人到亲友家门不能径自入内,必须要等在门口喊屋里的人,等到他们拿一铲子火灰撒在门外之后,才可以进门报丧。这样做是为了辟邪。也有地方报丧俗规非常严格,丧家如果死的是男人,必须由房族侄子到亲戚家报丧,死的如果是女人,必须由儿子、女儿给外婆家报丧。报丧的孝男孝女必须头上裹白布、戴斗笠,手上拿一条白布巾,跪在娘家或外婆家人的面前哭报丧事。哭报完之后马上回家。当外婆家里派人来奔丧,走到村头的时候,孝男孝女必须跪在村边路口哭迎,哭着述说丧亲的悲痛,哭谢奔丧亲人的一路辛劳,并且给每人递上一条白布,叫做"孝布"。在东北一带,是用在门外悬挂纸条来报丧的。纸条数是以死者年龄的不同来确定的,一岁一条,另外加上两条,表示天和地。并且他们用死者性别的不同来决定悬挂纸条的位置,死者是男性则悬挂在门的左面,死者女性则悬挂在门的右面,人们一看到门口的纸条就知道这家死了人,死者的寿数,是男是女,就一目了然了。旧时有些广东地区的人常常骂那些行色匆匆赶路的人是"报死",因为根据当地的报丧的习俗,报丧的人必须来去急速,不进人家的大门,只能在门外高声地喊叫,报过丧之后,讨一口水漱口,来驱除不详,然后就马上回去。在江浙一带,报丧习俗是用伞来暗示的。报丧的人带着一把伞去,把伞头朝上柄朝下,放在门外,来表示凶信。主人便要请报丧的人吃点心。然后,问清楚入殓的日期。最后,把报丧人用过的碗扔到门外,来表示驱邪避祸。在外地的亲人如果收到一封"焦头信"(信封的一角被烧焦),就可以知道这是报丧信。在浙江一些地方,死者的家属身穿孝服,准备好菜肴酒饭等在门外,烧一些银锭、草鞋等,这叫做"送无常"。"无常",就是民间传说的勾魂的鬼。说是"无常"吃了菜肴酒饭,拿了银锭花费,又有草鞋可穿,就不会来打扰死者了。旧时北京的丧葬讣文是比较严格的。人死了以后,亲属就要把消息告诉给亲友。报丧用的讣闻,一般只写亡人生前的官衔、品级,不写亡人的履历和生平事迹。比如"不孝某某等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显考,某大夫,其府君,痛于某年月日时终正寝,距生于某年月日时,享寿若干岁,不孝某某侍在侧,亲视含殓,遵礼成服,谨择于某年月日安葬,叩在乡、学、世、寅、戚、谊、衰此讣闻。某日接三,某日唪经。"最后要在讣告结尾写上"孤子某某泣血稽颡"之类的文字。而中国少数民族的报丧习俗更是别具特色。比如,云南一带的怒族用吹"竹号"来报丧。竹号的数目根据死者的年龄、身份不同而有所不同。未婚的青年只吹一个,有儿有女的吹两个,头人吹三个,巫师吹四个。在中甸、维西一带,不少民族用吹牛角来报丧,也有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吹海螺。景颇族、拉祜族、黎族、滇南瑶族等少数民族用放枪来报丧,如果死者是女性的话则敲锣。在景颇族中放枪的数目还有严格的规定,死者是男性的话放偶数,死者是女性的话鸣奇数。有关学者认为前两种可能是属于早期的报丧形式,而后两种则是属于后期的现象。在贵州省、北盘江流域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报丧更具有特色。他们的报丧仪式是丧家请来邻寨的青年,两人一组,手里拄着拐棍,到所有的亲友家去报丧。当人们见到这样的人进寨,就知道是报丧的人了。在汉族的观念里,报丧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一种和亲属家人一起分担悲痛的做法。 招魂、送魂仪式 死者的尸体安排就绪之后,就要举行招魂仪式。据说,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这个魂魄就会像他的尸体一样停留在异乡,受着无穷无尽的凄苦。他也不能享受香烟的奉祀、食物的供养和经文的超度。这个孤魂就会成为一个最悲惨的饿鬼,永远轮回于异地,长久地漂泊,没有投胎转生的希望。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招魂仪式的举行,必须选择一个相当的日子。到了那天,丧家就在门前树起招魂幡,或者挂上魂帛。有的地方亲属还要登上屋顶呼喊招魂,让死者的灵魂回家来。据说,这是满族等游牧民族的遗风,在草原上,如果看到哪座帐篷前立起了大幡,就知道哪家死了人,大家就都来吊唁,帮助料理丧事。后来这成了满族人普遍的丧俗。在史料的记载中,招魂的仪式起源非常早。周代的一些文献中就说,死者亲属要从前方升屋去招魂,手拿死者的衣服面北呼叫,如果死者是男的,就呼名呼字,连呼三声,以期望死者的魂魄返回于衣,然后从屋的后面下来,把衣服敷在死者的身上,这件衣服又叫做"腹衣服"。这件"衣服"被人所穿着,染上了人的肌肤香泽,有着"肉体"和"气息"的双重联系;魂魄也许会被它所吸引,依着熟悉的味道或形状而归附回来。据说过去的傣族,几乎家家都准备着叫魂的"魂箩",招魂的时候,就把死者生前的衣服装在竹箩里,放上白米和白线,表示要把灵魂提回来。到了近代,人们主要用大幡来作为招魂的工具。幡旗迎风飘飘,取其缠绵的意思,魂魄就能够循着这飘扬的幡盖归来。大幡通常有三四丈高,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各不相同。像满族旗人的幡的颜色,是根据丧家和亡人所在的"旗"别来决定的,它的形式就像演传统戏时所举的大旗一样,中间挂着缎子绣的软片,绣着一条大龙。外边因为饰着彩球下垂,所以俗称叫"嘟噜幡"。有的幡的上面有荷叶宝盖,中间是红寸蟒的大宽飘带下垂,中间镶着绒腰,幡有一丈长。另外有从宝盖挂下的两个窄条,由幡杆高高地挑起,幡杆插在红漆架子的中央。另外,还有一种形式,幡的本身不是绣片,而是亡人的牌位,称为"官衔幡"。据说,招魂后死者的灵魂就依附于这块灵牌之上。幡的下座两边有穿杠的绳套。以便于出丧的时候由杠夫抬着,走在最前面导行。大幡一般立在二门的外面。死的如果是男人,立在门的左边;如果是女人,就立在门的右边。有的招魂仪式,是非常有职业特征的,比如渔民的招魂。他们有一套特殊的祭奠习俗。渔民不幸葬身大海之后,因为往往无法找寻回尸体,他的家属就用稻草人代尸,穿上死者生前的衣服,在家里摆设起"灵堂"。同时,在村外的海边,要请道士为死者招魂。招魂要在夜间的潮水初涨时进行,死者的亲人到海边去叫喊,把失落在海里的"阴魂"喊回来,招进稻草人中,再进行安葬。这种招魂仪式,叫做"潮魂"。亲属要先在海边搭起一个小小的"蘸台",然后到了傍晚,就在帐篷里点起香烛,中间放着稻草人,身上贴着死者的生辰八字。等到晚上涨潮的时候,道士坐在"蘸台"上,敲响钟磬铙钹,嘴里念着咒语。这时候,"蘸台"前后就燃起一堆堆的篝火,有人手拿一杆带根的毛竹,顶梢上挂着箩筐,里面装一只雄鸡,面对大海,随着道士的咒语,不停地摇晃着毛竹。也有的由死者家属,披麻戴孝,提着有字的灯笼,高声呼叫死者的名字:"某某来呀!某某来呀!"声音非常凄凉。然后,由一个孩子或者亲属答应道:"来喽!来喽!"一呼一应,直到潮水涨平,才由道士引魂回家。到了第二天,亲属才把稻草人放进棺材,送到山上去安葬。人死亡后,灵魂当然就要离开肉体。但是茫茫的阴间,从哪里走呢?于是下一个程序就是由活着的人来给他"指路"。"指路"就是为鬼魂指引升天的道路。在北方一些宗教的亡灵世界里,亡灵的"回归"需要巫师的帮助和引导。首先,先上一条道,继续向前走去,就分出许多岔道,这是按照死者的不同性别设的小道。亡魂走上自己氏族的道,要渡过一条河,那里有许多白骨。在这种作法下,据说可以安全渡河。招魂和送魂仪式,表现了人们两种相互矛盾的民俗心态。一方面希望死者灵魂活转回来,另一方面则要告诉死者的灵魂迅速离开。 做‘七’仪式 按照古代的丧俗,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另外,父母死后应该合葬。父死不知母墓,母死不知父墓,都要把死者暂时殡起来,等找到父墓或母墓时再进行合葬。这样灵柩停放的时间就很难说了。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做七一般由女婿主持。在浙江一带,主持"做七"各有不同。杭州地区女婿来操办"五七"而在临安和宁波等地方,则由女婿做"六七"。 在"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乡台"。传说,死者只到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就会在阴间里登上"望乡台"眺望阳间的家室,会见亲友。杭州人习惯在台上放置一件死者的衣衫,上面罩把伞。而苏州一带的地方,在这一天的五更时分,子女们打开大门向西连续大喊三声:"某某回来吧!"然后向灵前痛哭,同时端上事先准备好的酒菜,设奠祭祀,叫做"五更夜饭",这个仪式就是"喊五更"。天亮之后,丧家就请店事先用花纸扎一座住宅,门窗、厅堂、庭栏、井灶等十分齐全,给人观赏之后,用火烧尽,据说这样可以使死者在阴间有房可住,这叫做"化库"。现在则把纸糊的家电焚化给死人,好让死者在阴间也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到了四十九天,便要做"断七"。断七过后就出了孝期,丧家都很看重。亲朋好友参加"断七"礼仪活动。"断七"这一天,请道士和尚来做道场,美其名曰"保太平"。因为这一次则是为活人祈祷。念经拜忏之后子女们便脱下丧服,换上常服。在中国南方一些民族中,"做七"期间还有一种"娱尸"的习俗。土家族在留置灵柩期间,每十二天举行一次隆重的守灵仪式,本村和外村的青年男女聚集在丧家的房屋后,吹拉弹唱,跳丧舞,借以谈情说爱,选择对象。跳丧舞,又叫做"散忧祸"、"打丧鼓",它是土家族祖先巴人早在两千多年多年以前发明的一种民族舞蹈,后来土家族的子女们就一代一代地把跳丧舞传承了下来,流传至今。人死以后,尤其是长辈百年归天以后的第一个晚上,丧家就开始了这种跳丧舞的活动。被请的歌师傅一人击鼓领唱,还有两人帮和,边歌边舞,围着棺材一跳就是几个通宵。跳丧舞是要给死者家属减轻悲痛,解除忧闷,以达到哀而不悲,伤而不痛的目的。 吊唁仪式 在"做七"的同时要进行吊唁仪式。唁是指亲友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礼。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首先要布置灵堂。灵前安放一张桌子,悬挂白桌衣,桌上摆着供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等。在没有收殓之前,这盏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熄灭。据说,这盏灯就是死者的灵魂。尸体和灵柩都忌讳停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据说,怕受所谓"日晶月华",更怕冲犯上天过往的神灵。因此只要是举行简单的祭奠仪式,就必须要搭灵棚。搭灵棚规模的大小,主要看丧居院落的格局。如果只搭一屋院子的棚,叫做"平棚起尖子",也叫"一殿",就像古典殿堂一样,上边起一条脊。如果丧居有两层院子,就可以搭一座大棚,将这两个院子都罩上,灵堂院子的棚顶高些,前院棚顶略低,使两个顶子浑然一体,后高前低,叫做"一殿一卷",即后院高顶为"殿", 前院低顶为"卷"。所谓"殿",就是殿堂的意思;所谓"卷",即棚顶全是活席,可以卷起来的意思。这种棚历来都用数层席箔里外包严,不见杉槁,不但美观,且不漏水。从外观上看,宏伟壮丽,犹如宫殿,使人望之,哀戚之情就油然而生。除了主棚外,还必须有许多用途不等,名称不同的棚,规模大小不一。由于在这期间,吊唁的亲友多,而且时间都比较集中,上祭恐怕发生拥挤,甚至排不上号。所以在其他院落就要搭一座或数座祭棚,凡远亲、朋友来吊唁的,就被知宾引到这种棚里上祭。还有的棚是用来摆官座,让来宾们休息、喝茶、用饭的。接下来就要举行开吊仪式。这是最讲究排场的一个仪式。在浙江一带,丧家要在大门口设置一口"报丧鼓"。吊唁的人一进门就击鼓二下,亲属听见鼓声就嚎哭迎接。来吊唁的人向死者遗像行礼哀悼,然后垂泪痛哭。有的地方就只在灵案上放一个铜磬,由一个人专门负责敲击,隔一会而敲一记,说是铜磬响一声,黄泉路上就光亮一闪,灵魂可借着照明前行,但又不可以连连敲,不然死者亡魂就会匆匆踉跄。灵堂上女眷们悲泣哭声,洋溢着整个灵堂。孝子孝媳至始至终都披麻戴孝跪在灵案边陪祭。来吊唁者都要在哀乐声中向死者跪拜。俗称"先死为大",故除了长辈不下跪,即使平辈也得跪拜。有的地方把吊唁称为"拜祭",一般亲友所送祭礼是香、烛、鞭炮、纸钱、利布,而女婿家和娘家亲属除了香、纸外,必须备猪头、鹅为祭礼,当送祭礼前来吊唁的人到来时,有些还哭唱出来生前与死者的友好关系,嘱咐亡魂应保佑他如何等等。煮熟的猪头、鹅两样为一幅,到时一副供奉灵前,然后从上辈到小辈按顺序拜祭。死者的子孙全体跪于灵前,拜吊痛哭。而宁波一带的吊唁礼仪则别具一格,而且祭品也别有一番风趣。灵前摆上由火腿制成的琵琶琴,用熟猪头作头,熟猪肺和猪肝作身,制成的姜太公,饰着彩带的白鲞,用熟猪肚制成的白象,煮熟的鸡制作成的凤凰,悲悲切切的灵案上如一台小小的食品工艺博览,是家眷对亡灵的一番心意和良好的祝愿。吊唁开始,爆仗齐鸣,礼仪程序非常有讲究,吊祭的人都穿着素服,以亲疏尊卑为顺序,一家一堂,本家先祭,外客后祭,一律跪拜行礼,长者在前,晚辈在后,专门设一赞礼生手持焚香一束,立在东面。另外设一个赞礼生立在西面。最后,要燃放爆竹,以标志祭拜礼仪的结束。现在城市,吊唁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了,主要是遗体告别和开追悼会。前来吊唁的人身着素装,佩戴白花和黑纱,在悠戚的哀乐声中,一一向遗体鞠躬致哀,而后在绕遗体一周瞻仰遗容。吊唁的人可以向死者的主要亲属说些简短的劝慰的话,如"请多保重"、"望您节哀"、"要主意身体"等,劝慰丧家节哀顺便,保重身体。 入敛仪式 吊唁举行完毕之后,就要对死者进行入殓仪式。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小敛是在死亡的第二天早晨的卧室门里。那个时候,先把小敛衣陈列在房里,然后铺设好敛床,接着举行着装仪式。主人和主妇都要把头上的饰物卸下来,把头发盘束在头上,男子要露臂,大家都要不停地号哭,以示悲痛至极。主持仪式的人开始为死者穿衣,先在床上铺席,再铺绞,它们的质地,要据死者的身份而定。无论贵贱尊卑,死者都应该穿上十九套新衣。穿好以后,亲属用被子把尸体裹上,然后用绞带捆紧。在这以后,再把布囊(称"冒",分为上下两截)套在尸体上,然后盖上被子,覆盖好尸体。在民间的习俗里,入殓的衣服和被子忌讳用缎子,因为"缎子"谐音"断子",惟恐因为这个原因遭到断子绝孙的恶报。人们的做法一般用绸子,"绸子"谐音是"稠子",可以福佑后代多子多孙。殓衣又忌讳用皮毛制作。兽皮,虽然是难得的贵物,但是对于已经死去的人没有益处,留下来对生者倒还可以有用。还有一种说法是,用兽皮做被子的话,死者来世会转生为兽类的。另外一种说法是从"全尸"考虑的,说是恐怕人尸与兽革混杂一处而不能辨别。殓衣还不能用带"洋"字的布料,殓衣是给去世的人穿的,带洋字的布料会使殓衣带有"阳"的意思,对于在阴间的死者不好。殓衣穿好后,有些地方要还要举行开光明和抿目等的活动。替死者穿好衣服后,"又拿一碗温和水,用一块新棉花,蘸这水,将亡人的眼睛擦洗擦洗,叫做开光,这也是孝子亲手作的事。说是死人若不开光,下辈子必是瞎子。在泉州一带的地方,丧家要把家里的鸡狗之类的动物捆绑起来。因为民间以为猫或其他动物靠近尸体,会诈尸。尸体会跳起来,死死抱住活人或其它东西不放。这些传说,实属迷信,无非是要利用这一禁忌,提醒孝眷谨慎看守尸体、灵柩、精心尽孝,不得轻待死去的人。,"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这就意味着死者与世隔绝,与亲人最后一别,所以举行大殓仪式非常隆重。收尸盛殓的棺材,是以松柏制作的,忌讳用柳木。松柏象征长寿。柳树不结籽,或以为导致绝嗣。有的地方用柏木做棺材要掺一些杉木,据说完全用柏木做的棺材会遭天打(触雷电)。寿木做好后,搁在那里不能移动,俗说随便移动,对本人不利。棺材外面一般漆成朱红色,写上金字。也有画上花鸟人物的。大敛的时间是在小敛的第二天,就是人死后的第三天举行,以等待他生还过来。按照民间习俗,要在棺底铺上一层谷草,然后在铺一层黄纸,意思是死者的灵魂能够高高地升入天堂。而七星板则是求寿之意。在七星板上铺黄绫子绣花的棉褥子,俗叫铺金,褥子上锈海上江牙、八仙过海等图案,意思是超度死者的灵魂升天成仙。而清末北京丧家流行用的陀罗经被、如意寿枕等物,都寄托了这种意思。当主人"奉尸敛于棺"的时候,是最能表现也最需要抒发子女们的孝心的时候,是亲人孝思形式化的最佳场合。所以,家人们都要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在合上棺材之前还要往棺内放些葬物。民间的讲究是让死者左手执金,右手握银。多是让亡人左手拿一个一两重的小金元宝;右手拿一个一两重的小银元宝或银#子;而穷人就只好放些铜钱,或当时社会上通用的硬币,如大铜子、小钢板之类。最不济也得给亡人手里放一块手绢。所以,历代的陵墓都有过盗掘的现象。尤其是帝王陵墓,随葬品大都是希世珍品,更引来无数觊觎者。为了保证亡人能够落个尸首完整,据说,凡是亡人生前从身上脱落下来的东西,都应殓入棺内。比如老年时,脱落的牙齿,以及小殓沐浴时所剪下来的指甲。这时,家属必须把它们放入棺内。还有,过去有太监因为"净身"而割下来的生殖器,也要在这时候放入棺内,说是"来生要脱生个整身子"。尸体、殉葬物放妥后,接着要钉棺盖,民间称为"镇钉"。镇钉一般要用七根钉子,俗称"子孙钉",据说这样能够使后代子孙兴旺发达。入殓后,雨打棺。否则,以为后代子孙会遭贫寒。入殓前后,停棺在堂,直至出殡。 丧服仪式 在所有的这些丧葬习俗中,丧家必须穿戴丧服。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和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来穿孝、戴孝,称为"遵礼成服"。两千年来,汉族的孝服虽然有穿承和变异,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定制,基本上分为五等,即:斩榱、齐榱、大功、小功、缌麻。第一等叫"斩榱",是五服中最重要的一种。"榱"是指丧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下衣则叫做裳。斩榱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左右衣旁和下边下缝,使断处外露,以表示未经修饰,所以叫做斩榱。对"榱"的解释,就是指不缝缉的意思。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榱。次重孝服叫做"齐榱",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榱"的礼制。孙子孝帽子上钉红棉球,长孙钉一个,次孙钉两个;余者类推。孙子媳妇带三花包头,插一小红福字。未出嫁、且未梳头的孙女用长孝带子在头上围一宽榱,结于头后,余头下垂脊背,头上亦插一小红福字。孙子、孙女的孝袍子肩上钉有红布一块,有的剪成蝙蝠、有的剪成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而我们大学生以后进入社会更免不了与他人打交道的机会,所以学习社交礼仪、提高礼仪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礼仪 修养 礼貌 大学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  礼仪可以分为好几个部分,个人礼仪、交往礼仪、餐饮礼仪等等。  个人礼仪,包括自身的仪容、举止、服装等。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自己的个人礼仪,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举止行为,不但事关对方对自己个人形象的印象好坏,而且也是个人教养与素质的最形象的展示。  站姿:女人的站立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收腹,两腿稍微分开,脸上带有自信,也要有一个挺拔的感觉。  坐姿:正确的坐姿是你的腿处于基本站立的姿态,后腿能够碰到椅子,轻轻坐下,两个膝盖一定要并起来,不可以分开,腿可以放中间或放两边。  行姿:正确的行姿是:抬头,挺胸,收腹,肩膀往后垂,手要轻轻地方在两边,轻轻地摆动,步伐要轻。  蹲姿:正确的方法应该弯下起盖,两个起盖应该并起来,不应该分开的,臀部向下,上体保持直线,这样的蹲姿就典雅优美了。  仪表礼仪  化妆要视时间场合而定。在工作时间、工作场合只能允许工作妆(淡妆)。浓妆只有晚上才可以用。外出旅游或参加运动时,不要化浓妆,否则在自然光下会显得很不自然。  不要非议他人的化妆。由于文化、肤色等差异,以及个人审美观的不同,每个人化的妆不可能是一样的。切不可对他人的化妆品头论足。  吊唁、丧礼场合不可化浓妆,也不宜抹口红。  发型与服饰礼仪  穿礼服:女士在比较庄重的场合,穿礼服时,可将头发挽在颈后,显得端庄、高雅;  穿连衣裙:如果穿V字领连衣裙,就可将头发盘起,如果穿外露较多的连衣裙,可选择披肩发或束发;  穿西装:因西装给人以端庄整洁的感觉,发型也要梳得端庄、大方,不要过于蓬松。  交往礼仪,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如何称呼、介绍、握手、交谈等都有许多礼仪规范需要遵守。我们在交往礼仪上存在很大的误区,这更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交往礼仪的重要性。  握手的顺序  在社交场合中,握手作为一种礼节,其顺序根据握手人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身份来确定,社会地位高者、年长者、女士、主人享有握手的主动权。朋友、平辈见面,先伸出手者则表现出更有礼貌。  握手的规矩  握手作为见面时的一种礼节,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要求。戴手套的男士握手前应脱下手套,放好或拿在左手上,再和人握手。多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要交叉握手,不可左手右手同时与两个人相握,也不宜隔着中间的人握手。不妨等别人握完再伸手。  男女握手时,女士只需要轻轻地伸出手掌;男士稍稍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即可,不能握得太紧,更不要握得太久。握手时,应友善地看着对方,微笑致意。切不可东张西望,漫不经心。  在社交活动中,熟悉和遵守握手的规矩,与人打交道时方能够做到应付自如,彬彬有礼,以便建立和保持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谈话时切忌唾沫四溅。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类似的论文在网上一搜一大堆。

商务交谈礼仪论文

我觉得在商务礼仪中沟通的话肯定是很重要的,所以呢要加强沟通。

给你一篇礼仪的论文吧 什么是商务礼仪 商务礼仪是人在商务交往中的艺术 比如索取名片: 索取名片一是要能取过来,二是要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索取名片有四种常规方法 1、交易法。先欲取之,必先予之 2、激将法。 3、谦恭法。以后如何向你请教,谦恭要讲究对象,比如面对一位小姐 4、平等法。以后如何跟你联系, 通信工具的使用艺术: 商务交往是讲究规则的,即所谓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比如移动电话的使用,在商业交往中讲究:不响、不听,不出去接听。与人交往时寒暄之后要把手机关掉,以免让人感到你是三心二意,在与人交往中你在那狂打、框响。我们要与民工打电话区别开来。 商务礼仪使用的目的有三: 第一、提升个人的素养,比尔•盖茨讲"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进而到企业,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 第二、方便我们的个人交往应酬。我们在商业交往中会遇到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人如何进行交往这是要讲究艺术的,比如夸奖人也要讲究艺术,不然的话即使是夸人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第三、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在商务交往中个人代表整体,个人形象代表企业形象,个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本企业的典型活体广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此时无声胜有声。 商务交往涉及的面很多,但基本来讲是人与人的交往,所以我们把商务礼仪界定为商务人员交往的艺术。人们对礼仪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是一种道德修养。有人说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有人讲礼仪是一种风俗习惯。礼出于俗,俗化为礼。商务礼仪的操作性,即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讲一个座次的例子:商务礼仪中的座次。我们都知道来了客人要让座,但不知道哪是上座,一般情况下可能无所谓,但在外事活动和商务谈判中就必须要讲究了。另外与对方说话也要讲究,一般情况下不能说你知道吗?我知道,我告诉你,(如何委婉地告诉别人酒的价钱,让主人高兴而不尴尬)所以交往中必须讲究艺术。 亚里士多德,一个人如果不和别人交往要么不是神,要么是兽,言外之意不是人。下面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商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商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包括: 业务能力只是基本能力,没有业务能力是做不好工作的,但是只有业务能力也不一定做好工作。从公共关系领域和传播领域里来讲,还要具有交际能力。交际能力被称之为可持续发展能力。交际能力不是搞一些庸俗关系,而是处理、规范、管理好人际关系。业务能力和交际能力被称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双能力"。上个世纪,管理界有一个学派叫"梅奥学派"也称为"行为管理学派"。(他与泰勒学派不同,泰勒只强调物而不重视人)。梅奥学派强调管理三要素。一是企业要发展要获得必要的资金、原料和技术。二是形成规模效益。三是组织生产,他也尤为重视这一点,即重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注意与企业内部和外部搞好关系,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发展。以下讲商务礼仪的三个基本理念 商务礼仪的基本理念: 商务礼仪与公共关系之一--尊重为本。 比如在就餐或开会时点名尊重别人的方式是手心向上"一位、二位、三位•••••"不能手心向下或用手指指点,手心向下是傲慢之意,用手指点有训斥之意。 比如我们招呼人手心向下或手心向上也都不对,向下是招呼动物,向上练练。与人交往中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可为的,什么是不可为的,比如说对你的爱人你就不能告诉他在认识她之前与谁好过。另外就是不能在女人面前夸别的女人漂亮。女人善于在同性之间比较,你说别的女人漂亮,就等于说她不漂亮。讲一个事,在家里如果你与你老婆看电视时发生矛盾时,他愿意看肥皂剧你没有办法时,叫你一招,你就夸电视里的明星。 赠送礼品。你先要知道对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喜欢什么不容易把握,但不喜欢什么比较容易把握,这一点主要是要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以及文化修养来定。在商务交往中我们还要讲究二个侧面。 一是自尊。自尊是通过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穿着打扮来体现的,你自己不自尊自爱,别人是不会看得起你的。比如说一个最基本的,女士在商务交往中的首饰佩戴,原则是"符合身份,以少为佳"不能比顾客戴的多,不能喧宾夺主。比如我问一个问题,在商务交往中有哪些首饰是不能戴的。一种是展示财力的珠宝首饰不戴,上班族要展示的是爱岗敬业;二是展示性别魅力的首饰不能带。胸针不能戴,脚琏不能戴。这在礼仪的层面叫做有所不为。礼仪是一种形式美,形式美当然需要一种展示,那么我们戴二件或二种以上的首饰,比较专业的戴法是怎样的?专业戴法是"同质同色"。不能形成远看向圣诞树,近看向杂货铺。再举一例,女士穿职业裙装需注意什么,需注意五不准:一、黑色皮群,在正是场合绝对不能穿,这是国际惯例,给人们的感觉是不正经;二、正式的高级的场合不能光腿,为什么?不好看,脚上再有一点毛病;三、不能出现残破。远看头,近看脚,不远不近看中腰。四、鞋袜不配套,穿套裙不能穿便鞋,与袜子更要配套,穿凉鞋不穿袜子,穿正装时可以穿前不露脚趾后不露脚跟的凉鞋。五、三节腿。 一般要求,女人看头,男人看腰,头指的是发型,发色。头发不能过长,不能随意披散开来,头发长可以盘起来,束起来,不要染色。腰的是指,腰上在正式场合时不能挂东西。 商务交往中,自尊很重要,尊重别人更重要。有三点主要事项,一、对交往对象要进行准确定位,就是你要知道他是何方神圣。然后才能决定怎样对待他。国际交往中礼品包装的价值,不得低于礼品的1/3,接受外国人的礼物时,要当面把包装打开,而且要端详一会,并要赞扬一下。和外国人一起就餐,有三不准,一不能当众修饰自己;二不能为对方劝酒夹菜,不能强迫别人吃;三是进餐不能发出声音。这是尊重别人,另外要讲规矩,比如接受名片,接受名片时如何做才是尊重别人,专业要求是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要是没有也要比较委婉地回答,可以告诉对方,没带或用完了。商务交往中有时是需要一种"善意的欺骗"。 商务交往与公共关系之二--善于表达。商务礼仪是一种形式美,交换的内容与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形式表达一定的内容,内容借助于形式来表现。对人家好,不善于表达或表达不好都不行,表达要注意环境、氛围、历史文化等因素。 双排座轿车那个座位是上座。标准答案上座不止一个,专业说法是客人坐在哪,哪里就是上座。吃饭、乘车都是这样。社交场合不同上座位置不同,主人亲自开车时附驾驶位子是上座;二人同时座车,关系密切的坐在前面;专职司机或出租车时,附驾驶的位置的后面座位是上座,这时付驾驶位置是随员座,要人座vip,安保座,司机后面的座。 管理三段论法:一是把你想到的写下来。二是按照你写下来的去做;三是把做过的事情记下来。 你对人家好要让人家知道,这是商务交往中的一个要求, 下面和同志们讨论一下男士西装的问题,穿西装怎样体现身份,从商务礼仪讲是一个高端的问题。穿西装专业的问题,从专业上讲"三个三":即三个要点,三色原则,含义是全身的的颜色限制在三种颜色之内,三种颜色指的是三大色系;三一定律,是讲身上三个部位:鞋子、腰带和公文包。这三个地方要是一个颜色,一般以黑色为主;三大禁忌,穿西装不要出洋相,第一个禁忌是商标必须要拆掉,第二个禁忌袜子的问题,袜子色彩、质地,正式场合不穿尼龙丝袜,不穿白色的袜子,袜子的颜色要以与鞋子的颜色一致或其他深色的袜子为佳,第三个禁忌领带打法出现问题,主要是质地和颜色的要求。穿非职业装和短袖装不打领带,穿夹克不打领带。领带的时尚打法:一是有个窝,这叫"男人的酒窝"。第二种打法打领带不用领带夹,用领带夹的一是vlp或者是穿职业装,因为在他们的领带加上有职业标识,一看就知道他是哪方神圣,男人不打领带夹,风一吹是很酷的。第三种打法是领带的长度,领带的箭头以在皮带扣的上沿为宜。 商务礼仪与公共关系之三--形式规范。第一、讲不讲规矩,是企业员工素质的体现;第二、是企业管理是否完善的标志;有了规矩不讲规矩,说明企业没有规矩,比如作为一个企业,在办公时间不能大声讲话,不能穿带有铁掌的皮鞋,打电话也不能旁若无人。讲形式规范就是要提高员工素质和提升企业形象。商务场合通电话时谁先挂断电话?地位高者先挂。客户先挂。上级机关先挂。同等的主叫者先挂。 职场着装六不准,第一过分杂乱,制服不是制服,便装不象便装,非得穿出点毛病来。第二过分鲜艳(三色要求),第三不能过分暴露,女同志不能超低空,影响办公秩序;第四过分透视,里面穿的东西别人一目了然,这不是时尚,是没有修养;第五过分短小;第六过分紧身,女同志较多,公司在交往中尤其不允许。讲不讲规矩就是企业的形象问题。 在商务交往种,对人的称呼有四个不能用的称呼,第一个不能用的是无称呼,比如在大街上问路,上去就"哎";第二个不能用就是替代性称呼,不叫人叫号,第三个不能用的称呼不适当的地方性称呼,在某一范围内用地方形称呼是可以的,但是在跨地区、跨国家不能滥用;第四种不能用的称呼是称兄道弟,哥们,张姐。到了一个企业一进门,你说这是张姐,那是李哥,这不是公司,是跑单帮的。所以商务交往一定要讲规矩。 以上是商务交往中的三个基本理念,这三个理念相互融合的,有礼貌不规范不行,在商务交往中怎样才能做到礼貌,礼貌不是口号,是有实际内容的,那就是要把尊重融入其中。就是要把尊重、礼貌、热情用恰到好处的形式,规范地表达出来。专业讲法是要注意三个要点。我们一般称之为文明礼貌三要素: 第一"接待三声":既有三句话要讲,一是来有迎声,就是要主动打招呼;不认识不理你;二是问有答声,一方面人家有问题你要回答,另一方面你也不要没话找话,有一些话怎么说在一些窗口位置,如办公室、总机、电话要有预案,就是要事先想好,遇到不同情况怎么办。比如,外部打来电话,打错了,找的不是他要找的单位,我们怎么回答,有素质的要说:先生对不起,这里不是你要找的公司,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帮助你查一查,这是宣传自己的一个绝好机会。会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第三声去有送声,如商店的服务员对顾客。 第二、文明五句。城市的文明用语与我们企业的文明用语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应有更高的要求,什么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骂人,这起点都很低。第一句话问候语"你好";第二请求语,一个"请"字;第三句是感谢语"谢谢"。我们要学会感谢人家。尤其是对我们的衣食父母。第四句是抱歉语"对不起"。有冲突时,先说有好处,不吃亏。第五道别语"再见"。 第三、热情三到。我们讲礼仪目的是为了与人沟通,沟通是要形成一座桥而不是一堵墙,只讲礼仪没有热情是不行的。 "眼到"。眼看眼,不然的话,你的礼貌别人是感觉不到的,注视别人要友善,要会看,注视部位是有讲究的,一般是看头部,强调要点时要看双眼,中间通常不能看,下面尤其不能看,不论男女,对长辈、对客户,不能居高临下的俯视,应该采取平视,必要时仰视。注视对方的时间有要求,专业的讲法是当你和对方沟通和交流时注视对方的时间,应该是对方和你相处时间的,总的时间长度的1/3左右,问候时要看,引证对方观点是要看,告别再见时要看、慰问致意时要看,其他时间可看可不看。 "口到",一是讲普通话,是文明程度的体现,是员工受教育程度的体现。讲不好也要讲。方便沟通,方便交际。二是要明白因人而异,区分对象。讲话是有规矩的,(比如男士有急事,找同事的的女同事,电话怎么打?)。看对象,比如你去交罚款,对方说"欢迎"你下次再来,你高兴吗?外地人和本地人问路表达有所不同吗,男同志和女同志问路,表达有所不同吗,女同志不得不承认,女同志辨别方向能力不强,女同志问路你要讲前后左右,不要讲东西南北,讲东西南北是对她们的折磨。讲了白讲,(会不来了) "意到",就是意思要到。把友善、热情表现出来,不能没有表情,冷若冰霜。表情要互动,(医院里就不能时刻"微笑服务")。再有就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女孩子在别人面前笑),怎么样才算讲过世面?露6颗牙齿。 在商务交往中如何体现沟通技巧,达到最好的交际效果。沟通是相互理解,是双向的。要讲三个点。第一个点,自我定位准确,就是干什么向什么;第二就是为他人定位准确。第三,遵守惯例,(比如跳舞,交往中跳舞是联络,国际惯例是异性相请)。男士请女士,女士可以选择,女士请男人男人不可以选择,不会可以走开。 商务交往中有六种话题不得涉及,1、不能非议国家和政府;2、不能涉及国家和行业秘密;3、不能够对对方内部的事情涉及;4、不能在背后议论领导、同事、同行的坏话(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5、不能够谈论格调不高的问题,我们都是现代的人,要有修养。6、不涉及私人问题,关心人要有度,关心过度是一种伤害。专业讲法,私人问题五不问:第一不问收入;第二不问年龄;第三不问婚姻家庭;第四个不问健康问题;第五不问经历。比如婚姻家庭问题,因为家家都有难念的径;两种人不问年龄,一是将近退休的人,白领丽人的年龄不问。商务人员不谈健康,老板得了癌症谁给我贷款?经历不能问,英雄不问出处,重在现在,你是大学,人家不一定是大学。为什么不讨论收入?收入和个人能力和企业效益有关,谈论就要比较,痛苦来自比较之中。朋友可以问,外人不可以问。 商务人员的形象设计。商务人员的个人形象很重要,因为商务人员的个人形象,代表企业形象、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在跨地区跨文化交往中代表民族形象、地方形象和国家形象。首先,我们要知道何谓形象,形象就是外界对我们的印象和评价。 形象由二部分构成,。一是知名度。二是美誉度。有名不一定有美誉度。形象的重要,一是说形象就是宣传,另外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服务。形象好人家才能接受你的服务。形象就是生命,形象重于一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个人形象?一般而论,最重要的还是个人定位的问题,你扮演什么形象问题,不同环境,要有不同的身份,干什么象什么,这在心理学上讲叫"首轮效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首轮效应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重,尤其是在初次交往中,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往往影响双边关系,这里有二个点要特别注意,一个点是准确的角色定位问题;二是自己的初次亮相。 具体而论,有六个方面的问题,即个人形象六要素。 1、仪表。即外观也。重点是头和手,其他的我们看不到,头部和手部很重要,鼻毛不能过长,不能有发屑,一般要先梳理后穿衣服,身上不能有怪味。男人的头发也有要求,不要太长。 2、表情。是人的第二语言,表情要配合语言。表情自然、不要假模假样;表情要友善、不要有敌意;友善是一种自信,也是有教养。表情要良性互动。要双方平等沟通。 3、举止动作。要有风度,风度就是优雅的举止,就是优美的举止。优雅的举止,实际上是在充满了自信的、有良好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的一种习惯的自然的举止动作。举止要文明,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前,我们必须要树立个体代表集体这样一个理念。比如不能够当众随意整理我们的服饰,不能当众处理我们的废物,举止简言之是教养。进而言之,举止要优雅规范。所谓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手不要乱放,脚步要乱蹬。 4、服饰。服饰也代表个人修养。所以在商务交往中,服饰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选择搭配到位。首先要适合你的身份,适合你的地位。其次要把不同的服装搭配在一起,要给人和谐的美感。 5、谈吐。就是语言,要讲普通话。第一要压低声量,打电话和谈话能声音过大,声音过大显的没有修养。受教育程度不高。说话的声音低一点有二个好处,一是符合规范,二是比较悦耳动听。第二、慎选内容,言为心声。你所讨论的问题,首先是你的所思所想,要知道该谈什么不该谈什么。第三、在商务交往中谈吐时礼貌用语的使用也是很重要的,前面已经说了。 6、待人接物。有三个基本事项,事关你的形象。时关你的企业生命。第一诚信为本;第二遵法守纪(给外国人买机票);第三"遵时守约"。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益,商务交往中必须要遵守时间,这关系到三点:一、是对人尊重不尊重的表现,二、你尊重不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自己讲不讲信誉;三、你有没有现代意识,不遵守时间就是没有现代意识的表现。 女士化妆应注意哪些问题? 淡妆上岗,这是基本要求。白领丽人,上岗应该化妆,化妆是自尊自爱表现,是企业管理完善的一个标志,注意事项是有的:1、化妆要自然,妆成有却无,没有明显的痕迹,给别人的感觉,我长的就是这样漂亮,给人一种天然的感觉,有人认为我化妆就是要给人看的,这是不对的,局部化妆要与周围融合在一起。2、化妆要美化,不能过分和前卫。美化要符合大众审美标准。3、化妆要避人,不能当面化妆,有当众表演之嫌。 商务礼仪的基本特征有三 一、规范性。规范者标准也。是标准化要求。商务礼仪的规范是一个舆论约束,与法律约束不同,法律约束具有强制性。(吃自助餐--多次少取,几次都可以)。(喝咖啡时调匙的使用)。替别人介绍的先后顺序,不分男女,不分老少。工作中是平等的,先介绍主人,后介绍客人。理论上讲叫做客人有优先了解权,这是客人致上的体现。 二、区分对象,因人而异。就是对象性,跟什么人说什么话,(引导者和客人的顺序,客人认识路时,领导和客人走在前面,不认识路时你要在左前方引导)。宴请客人时优先考虑的问题是什么?便宴优先考虑的应该是菜肴的安排。要问对方不吃什么,有什么忌讳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习惯,我们必须尊重民族习惯。西方人有六不吃,1、不吃动物内脏;2、不吃动物的头和脚;3、不吃宠物,尤其是猫和狗;4、不能吃珍稀动物;5、不吃淡水鱼,淡水鱼有土腥味;6、不吃无磷无鳍的鱼;蛇、膳等。除了民族禁忌之外,还要注意宗教禁忌,比如穆斯林禁忌动物的血。佛教禁忌荤腥,韭菜等。不同的对象要安排不同的内容,洋的要安排土的,土的要安排洋的。商务上讲叫吃特色、吃文化、吃环境。 三、技巧性。如何问客人喝饮料。要问封闭式的问题。总经理和董事长在台上的标准位置怎样排列?三项基本原则,前面的人高于后排,中央高于两侧,左右的确定是有技巧的,左侧高于右侧,是官方活动和政务礼仪是这样的,左右的确定,是当事人之间的位置来讲的,与别人没有关系。是传统做法。涉外交往和商务交往是讲国际惯例的,国际惯例正好相反,右高左低。 商务礼仪在应用操作中的分寸和层次。商务礼仪的层次,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是高标准,是高端要求,比如着装的三色原则,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不是很容易,唇彩合指甲的颜色应是一致的,唇彩要和衬衫的颜色一致,化妆品的品牌也要一致,香型也要一致。有所不为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比如前面讲的"几不" 商务礼仪的适用范围,从理论的层面上讲,一是初次交往要讲究商务礼仪。到一个企业看企业的管理要看三个要点。三个要点:一没有噪音;二着装规范与否;自己都整不利索,怎么能把公司整利索?三是距离有度,尤其是男女之间不能太近,商务礼仪告诉我们,人际交往常规距离有四:1、私人距离,小于半米;2、常规距离,(交际距离)半米---到一米半之间;3、礼仪距离(尊重的距离),对长辈,对领导,一米半到三米之间,拉开距离维护尊严,4、公共距离(叫有距离的距离)3米半或3米半以上的距离。 二是公务交往,就是代表公司,代表企业时,是要讲礼仪的,公务交往讲礼仪作用有二,1、和交往对象划清界限,保持适当的距离。就是同学、朋友也要称呼李总,王经理等,以便划清利害关系;2、维护企业形象。个体代表企业,下列场合商务礼仪最值得注意,1、庆典;2、仪式;3、商务会议,记者招待会,发布会、博览会,4、商务活动,商务谈判,第一要讲着装,第二谈判策略,报价的时机,第三讲座次;5、迎送。 三是涉外交往。比如握手,商务上讲握手只拥右手。赠送礼品,菊花不可以送给国人,尤其是欧美人。总之要尊重对象的风俗习惯。 这三种场合要讲商务礼仪,除此之外没必要讲究。 商务礼仪的3A原则,是商务礼仪的立足资本,是美国学者布吉尼教授提出来的。3A原则实际上是强调在商务交往中处理人际关系最重要的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3A原则告诉我们在商务交往中不能只见到物而忘掉人。强调人的重要性,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不然就会影响商务交往的效果。3A原则是讲对交往对象尊重的三大途径。第一接受对方,宽一待人,不要难为对方,让对方难看,客人永远是对的。比如在交谈时有"三不准",1、不要打断别人,2、不要轻易的补充对方,3、不要随意更正对方,因为事物的答案有时不止一个。不是原则的话,接受对方。第二重视对方。欣赏对方。要看到对方的优点,不要专找对方的缺点。更不能当众指正。重视对方的技巧:一是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使用尊称,称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凡尊称。二是记住对方,比如接过名片要看,记不住时不要张冠李戴。第三赞美对方。对交往对象应该给予的一种赞美和肯定,懂得欣赏别人的人实际上是在欣赏自己,赞美对方也有技巧:一是实事求是,不能太夸张,二是适应对方,要夸到点子上。 商务礼仪的作用。一言以蔽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第一个作用就是提高我们商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市场竞争最终是人员素质的竞争,对商务人员来说,商务人员的素质就是商务人员个人的修养和个人的表现。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所谓个人素质就是在商务交往中待人接物的基本表现,比如吸烟,一般有教养的人在外人面前是不吸烟的;有教养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是不高声讲话的;在商务交往中着装中的首饰佩戴,佩戴首饰要讲以下四个原则:戴首饰总的要求要符合身份,以少为佳。1、数量原则,下限为零,上限不多于三种,不多于两件。第二个原则叫搭配原则,服饰的和谐美是重要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一个白领小姐,去参加晚宴,穿旗袍带着高筒薄沙手套,戒指是戴在手套的里面,还是外面;一个少女,穿高筒袜,脚链是戴在里面还是外面。第三个原则是质色原则,就是质地和色彩要和谐,和谐产生美。第四个原则习俗原则,中国传统习俗是男戴观音、女戴佛。待戒指,一般拇指不戴,食指戴戒指是想找对象,求爱;中指戴戒指已经有对象了;无名指表示已经结婚了;小拇指戴戒指表示是单身主义者。 第二个作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中不懂礼貌,不懂规矩有时会把事情搞砸。(比如接电话)。拜访要预约,预约要准时。 第三个作用维护形象。个人、企业和国家形象。商务礼仪就是要维护企业形象。减灾效应,经济学概念。少出问题,少影响人际关系。有时不知怎么做时,有一个保底的做法--紧跟或者模仿,吃西餐一般要看女主人的动作,女主人坐下,你才能坐下,女主人拿起刀叉,你再动刀叉,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意思是宴会结束。所以不知道不要紧,跟着别人学,别认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要错大家一起错,大家全错不算错。了解这一点的话,你就会应对自如,落落大方。 商务人员的着装要求和规范。个人着装是个人修养的标志,是审美情趣的体现,是企业规范的一种形象的体现。规范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商业人士要穿西装,热也要穿;二、要扬长避短,重在避短,六指就不能戴戒指,圆脸的女孩就不能戴圆的耳环。戴项链,项链的长度和粗细应该和脖子的粗细成反比。三、遵守惯例。不能讲各有所好,比如,商务人员一般穿西装不带领带夹,如果用,要有讲究,黄金分割点,0。618,上2/3下1/3,衬衫4~5粒扣子之间。四、区分场合。不同的场合着装要有所区别,现在我们有些人正相反,该穿西装时不穿,不该穿时穿,比如逛街时就不应该穿西装。 商务交往中我们会遇到哪些场合,这些场合又应如何着装?在商务交往中,遇到着装的场合主要有三种。1、公务场合,上班的时候,公共场合商务人员着装四个字:庄重保守。三类服装:第一类制服,它具有企业识别功能,企业形象可是别系统有三个要素构成,第一个企业理念识别;第二个企业行为识别,就是它做了那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们的事,就是做了那些好事、大事。第三个系统是企业视觉可识别系统,广告、商标、员工着装等。第二类是套装,男士首选西装套装,女士首选西装套裙,天气很热怎么办?很热的话允许有第三个选择,男士可以选长裤配长袖衬衫,女士可以穿长裙配其他服装。商务交往中最不能穿的就是时装和便装。不允许的。2、社交场合。狭义的社交,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对商务人员来说社交场合,主要是以下几种场合。第一,宴会,商务人员,参加宴会,吃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以酒会友;第二,舞会,舞会的第一支曲子要请你带来的朋友,但是第二支曲子,就要换舞伴,舞会上不能总与一个人跳,不然的话,别人会以为关系不正常,是一见钟情,坠入情网。第三、音乐会。商界人士比较讲档次,一般经常去听音乐会。第四、聚会。第五、拜会。串门。五会是商务人员上档次的社交场合。那么?切┓�胺�弦�螅?、时装,时装者此时此刻流行也,时装是不断变化的;2、礼服,礼仪场合穿的服装。在隆重而正规的庆典仪式上选?/div>

商务礼仪知识共享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现素质 ,愿以下社交礼仪知识能帮助你提高自身修养。 一、仪表礼仪 一 选择适当的化妆品和与自己气质、脸型、年龄等特点相符的化妆方法,选择适当的发型来增添自己的魅力。二、举止礼仪 (1)要塑造良好的交际形象,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举止礼仪是自我心诚的表现,一个人的外在举止行动可直接表明他的态度。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 (2)到顾客办公室或家中访问,进门之前先按门铃或轻轻敲门,然后站在门口等候。按门铃或敲门的时间不要过长,无人或未经主人允许,不要擅自进入室内。 (3)在顾客面前的行为举止☆ 当看见顾客时,应该点头微笑致礼,如无事先预约应先向顾客表示歉意,然后再说明来意。同时要主动向在场人都表示问候或点头示意。 ☆ 在顾客家中,未经邀请,不能参观住房,即使较为熟悉的,也不要任意抚摸划玩弄顾客桌上的东西,更不能玩顾客名片,不要触动室内的书籍、花草及其它陈设物品。 ☆ 在别人(主人)未坐定之前,不易先坐下,坐姿要端正,身体微往前倾,不要跷“二郎腿”。☆ 要用积极的态度和温和的语气与顾客谈话,顾客谈话时,要认真听,回答时,以“是”为先。眼睛看着对方,不断注意对方的神情。 ☆ 站立时,上身要稳定,双手安放两侧,不要背卑鄙,也不要双手抱在胸前,身子不要侧歪在一边。当主人起身或离席时,应同时起立示意,当与顾客初次见面或告辞时,要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举止得体,有礼有节。 ☆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克服各种不雅举止。不要当着顾客的面,擤鼻涕、掏耳朵、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咳嗽、打喷嚏,实在忍不住,要用手拍捂住口鼻,面朝一旁,尽量不要发出在场,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这虽然是一些细节,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顾客对你的总印象。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人前化妆是男士们最讨厌的女性习惯。关于这一点,惯例放宽了。女性在餐馆就餐后,让人见到补口红,轻轻补粉,谁也不再大惊小怪。不过,也只能就这么一点,不能太过分。需要梳头,磨指甲,涂口红和化妆时,或者用毛刷涂口红时,请到化妆室,或盥洗室进行。在人前修容,是女性使男性最气恼的一个习惯。同样,在人前整理头发,衣服,照镜子等行为应该尽量节制。 三、谈吐礼仪 (一)交际用语初次见面应说:幸会 看望别人应说:拜访等候别人应说:恭候请人勿送应用:留步对方来信应称:惠书麻烦别人应说:打扰请人帮忙应说:烦请求给方便应说:借光托人办事应说:拜托请人指教应说:请教他人指点应称:赐教请人解答应用:请问赞人见解应用:高见归还原物应说:奉还求人原谅应说:包涵欢迎顾客应叫:光顾老人年龄应叫:高寿好久不见应说:久违客人来到应用:光临中途先走应说:失陪与人分别应说:告辞赠送作用应用:雅正在交际中令人讨厌的八种行为① 经常向人诉苦,包括个人经济、健康、工作情况,但对别人的问题却不予关心,从不感兴趣; ② 唠唠叨叨,只谈论鸡毛小事,或不断重复一些肤浅的话题,及一无是的见解; ③ 态度过分严肃,不苟言笑; ④ 言语单调,喜怒不形于色,情绪呆滞; ⑤ 缺乏投入感,悄然独立; ⑥ 反应过敏,语气浮夸粗俗; ⑦ 以自我为中心; ⑧ 过分热衷于取得别人好感。 交际中损害个人魅力的26条错误 ◎ 不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经常以不悦而且对立的语气说话 ◎ 应该保持沉默的时候偏偏爱说话 ◎ 打断别人的话 ◎ 滥用人称代词,以至在每个句子中都有“我”这个字 ◎ 以傲慢的态度提出问题,给人一种只有他最重要的印象 ◎ 在谈话中插入一些和自己有亲密关系,但却会使别人感到不好意思的话题 ◎ 不请自来 ◎ 自吹自擂 ◎ 嘲笑社会上的穿着规范 ◎ 在不适当时刻打电话 ◎ 在电话中谈一些别人不想听的无聊话 ◎ 对不熟悉的人写一封内容过分亲密的信 ◎ 不管自己了不了解,而任意对任何事情发表意见 ◎ 公然质问他人意见的可靠性 ◎ 以傲慢的态度拒绝他人的要求 ◎ 在别人的朋友面前说一些瞧不起他的话 ◎ 指责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 评论别人的无能力 ◎ 当着他人的面,指正部属和同事的错误 ◎ 请求别人帮忙被拒绝后心生抱怨 ◎ 利用友谊请求帮助 ◎ 措词不当或具有攻击性 ◎ 当场表示不喜欢 ◎ 老是想着不幸或痛苦的事情 ◎ 对政治或宗教发出抱怨 ◎ 表现过于亲密的行为 社交"十不要" ◎ 不要到忙于事业的人家去串门,即便有事必须去,也应在办妥后及早告退;也不要失约或做不速之客。 ◎ 不要为办事才给人送礼。礼品与关心亲疏应成正比,但无论如何,礼品应讲究实惠,切不可送人“等外”、“处理”之类的东西。 ◎ 不要故意引人注目,喧宾夺主,也不要畏畏缩缩,自卑自贱。 ◎ 不要对别人的事过分好奇,再三打听,刨根问底;更不要去触犯别人的忌讳。 ◎ 不要拨弄是非,传播流言蜚语。 ◎ 不能要求旁人都合自己的脾气,须知你的脾气也并不合于每一个人,应学人宽容。 ◎ 不要服饰不整,肮脏,身上有难闻的气味。反之,服饰过于华丽、轻佻也会惹得旁人不快。 ◎ 不要毫不掩饰地咳嗽、打嗝、吐痰等,也不要当众修饰自己的容貌。 ◎ 不要长幼无序,礼节应有度。 ◎ 不要不辞而别,离开时,应向主人告辞,表示谢意。 (二)推销的语言推销语言的基本原则 ⑴ 以顾客为中心原则 ⑵ “说三分,听七分”的原则 ⑶ 避免使用导致商谈失败语言的原则 ⑷ “低褒感微”原则 ⑸ 通俗易懂,不犯禁忌原则 推销语言的主要形式 ⑴ 叙述性语言 ①语言要准确易懂; ②提出的数字要确切, ③强调要点。 ⑵ 发问式语言(或提问式) ①一般性提问。 ②直接性提问。 ③诱导性提问, ④选择性提问。 ⑤征询式提问法。 ⑥启发式提问。 ⑶ 劝说式语言(或说服式)打动顾客的四条原则。 ①人们从他们所信赖的推销员那里购买; ②人们从他们所敬重的推销员那里购买; ③人们希望由自己来做决定; ④人们从理解他们需求及问题的推销员那里购买。 3、推销语言的表示技巧 ⑴ 叙述性语言的表示技巧 ①对比介绍法。 ②描述说明法。 ③结果、原因、对策法。 ④起承转合法。 ⑤特征、优点、利益、证据推销员在叙述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 ①要先说铁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讲座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 ②如果有多个消息告诉用户,应先介绍令客户喜悦的好消息,再说其它。 ③谈话内容太长时,为了引起客户格外注意,应把关键内容在放在结尾,或放在开头。 ④最好用顾客的语言和思维顺序来介绍产品,安排说话顺序,不要将自己准备的好的话一股脑说下去,要注意顾客的表情,灵活调整。 ⑤保持商量的口吻,避免用命令或乞求语气,尽量用顾客为中心的词句。 ⑵ 发问式语言的表示技巧提出问题发现顾客需要,是诱导顾客购买的重要手段,有人说,推销是一门正确提问的艺术,颇有道理。技巧:A 根据谈话目的选择提问形式。B 巧用选择性问句,可增加销售量。C 用肯定性诱导发问法,会使对方易于接受。D 运用假设问句,会使推销效果倍增。 ⑶ 劝说式语言的表示技巧 运用以顾客为中心的句式、词汇。 用假设句式会产生较强的说服效果。 强调顾客可以获得的利益比强调价格更重要。 面对顾客拒绝,不要气馁。面对拒绝,有经验的推销员往往分析拒绝的原因,揣摩顾客的心理,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说服。 介绍几种说服方法:①询问法。②转折法。③附和法。④自我否定法。 ⑤列举法。⑥直接说明法。 ⑷推销语言的运用艺术 ① 推销语言艺术的运用,必须以满足推销对象的需求为前提 ② 推销语言艺术的运用必须能准确传递推销信息 ③ 推销语言艺术的运用必须能引起推销对象的兴趣 (三)体语艺术。 在人际交往中,语言是一种交流方式,大量的却是非语言,即体语。 在交际活动中,恳切、坦然、友好、坚定、宽容的眼神,会给人亲近、信任、受尊敬的感觉,而轻佻、游离、茫然、阴沉、轻蔑的眼神会使人感到失望,有不受重视的感觉。 在交际中善于运用空间距离。人们所在空间分为4个层次: ①亲密空间15-46cm,这是最亲的人,如父母、恋人、爱人; ②个人空间460cm-2m,一般亲朋好友之间,促膝谈心,拉家常; ③社交空间2m-6m,社交场合与人接触,上下级之间保持距离,保持距离,会产生威严感,庄重感; ④公众空间>6m,社交场合与人接触,上下级之间保持距离。 交际中自我表现与分寸把握 交谈中不善于打开话题,怎么办 找话题的方法是:① 中心开花法。② 即兴引入法。③ 投石问路法。④ 循趣入题法。 交际中不善于提问怎么办 怎样做到“善问”呢? ① 由此及彼地问。② 因人而异地问。③ 胸有成竹地问。 ④ 适可而止的问。⑤ 彬彬有礼的问。 四、介绍的礼仪 当主人向自己介绍别人 自我介绍态度 为他人作介绍 一连介绍几个朋友在相识自己很想认识某一个人,可又不便直接作自我介绍 介绍姓名时 五、称呼礼仪 六、握手礼仪 七、通信礼仪 书写规范、整洁 态度要诚怒热情 文字要简炼、得体 内容要真实、确切八、电话礼仪 1、电话预约基本要领。 ① 力求谈话简洁,抓住要点; ② 考虑到交谈对方的立场; ③ 使对方感到有被尊重的感觉; ④ 没有强迫对方的意思。 打电话、接电话的基本礼仪。 ① 打电话 ②接电话 ③ 挂电话 九、赴宴礼仪 (一)接到对方请柬 严守时间 致祝酒辞,一般是主人和主宾先碰杯。 进餐, 喝酒 喝茶或咖啡 散席 (2)招待宴请的礼仪。 准备招待客人时较正式的宴请要提前一周左右发请柬,已经口头约好的活动,仍应外送请柬。 作为主人在客人到达之前,要安排好座位以便客人来了入座。 ① 按国际习惯 ② 我国习惯 ③ 外国习惯 英国式的坐位顺序:主人坐在桌子两端,原则上是男女交叉坐。 法国式的坐位顺序:法国式的坐法是,主人相对坐在桌子中央。 (3)招待客人进餐,要注意仪表 ① 穿正式的服装,整洁大方; ② 要做适当化妆,显得隆重、重视、有气氛; ③ 头发要梳理整齐; ④ 夏天穿凉鞋时要穿袜子; ⑤ 宴会开始之前,主人应在门口迎接来宾。 (4)菜一上来,主人应注意招呼客人进餐十、名片使用礼仪 (1)初次见到顾客,首先要以亲切态度打招呼,并报上自己的公司名称,然后将名片递给对方,名片夹应放在西装的内袋里,不应从裤子口袋里掏出。 ① 递接名片时最好用左手,名片的正方应对着对方、名字向着顾客,最好拿名片的下端,让顾客易于接受。 ②如果是事先约好才去的,顾客已对你有一定了解,或有人介绍,就可以在打招呼后直接面谈,在面谈过程中或临别时,再拿出名处递给对方。以加深印象,并表示保持联络的诚意。 ③异地推销,名片上留下所住旅馆名称、电话,对方递给名片时,应该用左手接。但是右手立刻伸出来,两手一起拿着名片。 ④ 接过后要点头致谢,不要立即收起来,也不应随意玩弄和摆放,而是认真读一遍,要注意对方的姓名、职务、职称,并轻读不出声,以示敬重。对没有把握念对的姓名,可以请教一下对方,然后将名片放入自己口袋或手提包、名片夹中。 (2)名片除在面谈时使用外,还有其它一些妙用。 ① 去拜访顾客时,对方不在,可将名片留下,顾客来后看到名片,就知道你来过了; ② 把注有时间、地点的名片装入信封发出,可以代表正规请柬,又比口头或电话邀请显得正式; ③ 向顾客赠送小礼物,如让人转交,则随带名片一张,附几句恭贺之词,无形中关系又深了一层; ④ 熟悉的顾客家中发生了大事,不便当面致意,寄出名片一张,省时省事,又不失礼。摘自脚印论文网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