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中国交通发展的变化论文10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7 22:01:10

中国交通发展的变化论文1000字

以鸦片战争为转折点,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1840年,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谋求打开中国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蓄意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据此,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等一系列主权遭到破坏。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商品侵略和资本侵略,西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也随之传入我国。最早认识到中国落后状况的有识之士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随后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先后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使国人进一步了解西方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社会生活也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变化更为明显。从“衣”的方面来说。人们的衣着服饰基本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审美价值取向。首先,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逐渐进入城市居民生活。其次,辛亥革命期间,青年学生率先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经过改制的中山装受到维新人士的欢迎。第三,20世纪20、30年代,服饰有了更大变化。在服装变化中,穿洋装是一大时尚,这不能简单地归于崇洋的倾向。民主制的确立激励了人们对西方民主社会的向往,人们醉心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由这种思想建立的生活方式代表社会的前进方向,洋装是文明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喜爱。社会实践的结果是,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中国服装,而是促进了中国服装的改良。中山装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以西服为模本,改大翻领为立领,四个贴口袋,五个扣。女性服装一改宽大直筒式的满装,依照西方的人体曲线美加以剪裁,演变成今日的旗袍。这都是沿用西式服装的审美和价值观念,结合中国传统的某些形制而创作的新服饰,可谓西体中用最成功之作。穿什么,不穿什么是个人行为,一些先进的思想家们把个人安排生活的自由视为个体自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力。个性解放的呼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生活欲望,在穿着打扮上追新求异,西装革履,长袍马褂,真正开始了服装自由穿着的时代。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服装的变化得风气之先,敏感地表现了文化气候的走向。

第47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第48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中国交通发展的变化论文1000字内容

现代(1949年后)交通工具发展的特点:发展快,多层次,范围广,不平衡⑴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⑵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铁路方面,大秦铁路和京九铁路的修成通车,火车经过三次大提速,加强了全国各地的来联系,同时方便了人民的出行;高速公路方面,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现在的中国已经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但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

话说咱昨天刚弄了一个有关交通方式变迁的文章,我给你发过去了(126那个)。希望能管点用。by:你应该知道我是谁

首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主要以地铁同时发展铁路或者说高速公路协同发展,但是现在中国的铁路发展方面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因为高铁的技术的发展,中国现在已经是全世界高铁底层最高的国家之一,没有第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线路总长度、各种运输工具数量都有很大增长,交通干线不断向内地和边疆伸展,运网不断扩大,运输能力逐步提高,客、货运输总量的增长相当迅速。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交通运输业仍是经济发展中一个较为突出的薄弱环节。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已经把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交通大致可以分为陆运、海运和空运。陆运陆运是指以行走在地上交通工具的运输,如汽车、火车等。由于陆运成本较低,所以大部份地区的主要短距离运输均为陆运。海运海运是指以行走在海上的交通工具的运输,如轮船、双体船等。由于可作远洋航行,而且成本较空运低,可运送大宗物件,海运通常用作运送货物至另一个国家。空运空运是指以在空中的交通工具的运输,如飞机、直升机等。由于速度较快,所以通常用作洲际航行。

中国交通发展的变化论文1000字怎么写

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是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展开,在不断更新设计理念,采用高新技术的过程中发展。我们已经走过了取得巨大成绩的历程,我们还将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支撑城市化进程的道路建设我国一位特大城市的副市长曾经在讨论该城市住房问题时指出,“不是房子少了,而是道路少了,在高密度开发的中心城区是不可能解决百姓的住房问题的,为促进住宅向地价相对便宜的郊区发展,就必须解决便利的交通。”这可以说是决策者对城市道路建设认识的一个具体写照。城市道路如同城市的骨架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其建设水平与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解放以来我国的道路建设正是在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进行的。解放以后,新中国对城市进行了新的建设和改造,原有破烂不堪的道路得到了整治,城市开始建立起较为合理的道路骨架系统,适应了我国当时的工业化改造进程。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实行严格限制农业人口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政策,限制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1952年至1978年期间,年平均仅提高21%,期间十多年期间城市化水平几乎停滞在17%。1978年至1995年期间,我国城市化水平约为改革开放以前的3倍,达到年平均提高65%。按照现行的户籍制度统计,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0%左右。而根据专家分析,如果修正统计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局限,1997年初我国实际在城镇生活的人口约为5亿2千万,已经占总人口的45%左右。这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成为新一轮城市道路建设的推动力。这种情况反映到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的进程中,出现了50年间两头发展较快,中间发展缓慢的变化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线路总长度、各种运输工具数量都有很大增长,交通干线不断向内地和边疆伸展,运网不断扩大,运输能力逐步提高,客、货运输总量的增长相当迅速。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交通运输业仍是经济发展中一个较为突出的薄弱环节。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已经把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交通大致可以分为陆运、海运和空运。陆运陆运是指以行走在地上交通工具的运输,如汽车、火车等。由于陆运成本较低,所以大部份地区的主要短距离运输均为陆运。海运海运是指以行走在海上的交通工具的运输,如轮船、双体船等。由于可作远洋航行,而且成本较空运低,可运送大宗物件,海运通常用作运送货物至另一个国家。空运空运是指以在空中的交通工具的运输,如飞机、直升机等。由于速度较快,所以通常用作洲际航行。

说明:以下文稿是本人从历史书上总结的,希望符合楼主的需求。一、铁路和公路1、铁路交通:(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 ⑵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⑶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4)民国以后,进展缓慢;(5)新中国建立后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 “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6)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 (7)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铁路的延伸,而且还表现在火车机车和火车运行速度。火车机车的变化较大,我国现在基本告别了蒸汽机车,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2、公路交通: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民国时期,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公路网、公路大桥)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 “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首次超过200万辆。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二、水运和航空1、水路交通:(1)中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16世纪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渐渐落后于西方。清朝雍正年间(1723一1735)蓝鼎和《鹿洲初集》云:"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 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2、航空运输:(1)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2)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3)1949年有52条民航线。(4)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促使交通便利、快捷,运输量大2、推动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3、促进信息的传播4、开阔了人们的眼界5、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电报在中国(1)19世纪70年代,丹麦在上海建立一个电报机房(2)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3)20世纪初,上海建立无线电报局。2、电话在中国时间 成就1875 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19世纪80年代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局。20世纪初 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电话局。新中国成立后 电讯事业快速发展,手机、电话、传真机、互联网已经被 人 们广泛的利用。小结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更新对人民、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方面,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越变越小了;另一方面,也有力地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正是它们使得人们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

话说咱昨天刚弄了一个有关交通方式变迁的文章,我给你发过去了(126那个)。希望能管点用。by:你应该知道我是谁

中国交通发展的变化论文

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是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展开,在不断更新设计理念,采用高新技术的过程中发展。我们已经走过了取得巨大成绩的历程,我们还将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支撑城市化进程的道路建设我国一位特大城市的副市长曾经在讨论该城市住房问题时指出,“不是房子少了,而是道路少了,在高密度开发的中心城区是不可能解决百姓的住房问题的,为促进住宅向地价相对便宜的郊区发展,就必须解决便利的交通。”这可以说是决策者对城市道路建设认识的一个具体写照。城市道路如同城市的骨架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其建设水平与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解放以来我国的道路建设正是在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进行的。解放以后,新中国对城市进行了新的建设和改造,原有破烂不堪的道路得到了整治,城市开始建立起较为合理的道路骨架系统,适应了我国当时的工业化改造进程。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实行严格限制农业人口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政策,限制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1952年至1978年期间,年平均仅提高21%,期间十多年期间城市化水平几乎停滞在17%。1978年至1995年期间,我国城市化水平约为改革开放以前的3倍,达到年平均提高65%。按照现行的户籍制度统计,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0%左右。而根据专家分析,如果修正统计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局限,1997年初我国实际在城镇生活的人口约为5亿2千万,已经占总人口的45%左右。这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成为新一轮城市道路建设的推动力。这种情况反映到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的进程中,出现了50年间两头发展较快,中间发展缓慢的变化特征。

首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主要以地铁同时发展铁路或者说高速公路协同发展,但是现在中国的铁路发展方面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因为高铁的技术的发展,中国现在已经是全世界高铁底层最高的国家之一,没有第二。

以鸦片战争为转折点,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1840年,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谋求打开中国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蓄意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据此,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等一系列主权遭到破坏。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商品侵略和资本侵略,西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也随之传入我国。最早认识到中国落后状况的有识之士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随后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先后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使国人进一步了解西方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社会生活也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变化更为明显。从“衣”的方面来说。人们的衣着服饰基本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审美价值取向。首先,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逐渐进入城市居民生活。其次,辛亥革命期间,青年学生率先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经过改制的中山装受到维新人士的欢迎。第三,20世纪20、30年代,服饰有了更大变化。在服装变化中,穿洋装是一大时尚,这不能简单地归于崇洋的倾向。民主制的确立激励了人们对西方民主社会的向往,人们醉心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由这种思想建立的生活方式代表社会的前进方向,洋装是文明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喜爱。社会实践的结果是,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中国服装,而是促进了中国服装的改良。中山装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以西服为模本,改大翻领为立领,四个贴口袋,五个扣。女性服装一改宽大直筒式的满装,依照西方的人体曲线美加以剪裁,演变成今日的旗袍。这都是沿用西式服装的审美和价值观念,结合中国传统的某些形制而创作的新服饰,可谓西体中用最成功之作。穿什么,不穿什么是个人行为,一些先进的思想家们把个人安排生活的自由视为个体自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力。个性解放的呼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生活欲望,在穿着打扮上追新求异,西装革履,长袍马褂,真正开始了服装自由穿着的时代。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服装的变化得风气之先,敏感地表现了文化气候的走向。

中国交通发展的变化论文摘要

首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交通主要以地铁同时发展铁路或者说高速公路协同发展,但是现在中国的铁路发展方面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因为高铁的技术的发展,中国现在已经是全世界高铁底层最高的国家之一,没有第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线路总长度、各种运输工具数量都有很大增长,交通干线不断向内地和边疆伸展,运网不断扩大,运输能力逐步提高,客、货运输总量的增长相当迅速。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交通运输业仍是经济发展中一个较为突出的薄弱环节。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已经把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交通大致可以分为陆运、海运和空运。陆运陆运是指以行走在地上交通工具的运输,如汽车、火车等。由于陆运成本较低,所以大部份地区的主要短距离运输均为陆运。海运海运是指以行走在海上的交通工具的运输,如轮船、双体船等。由于可作远洋航行,而且成本较空运低,可运送大宗物件,海运通常用作运送货物至另一个国家。空运空运是指以在空中的交通工具的运输,如飞机、直升机等。由于速度较快,所以通常用作洲际航行。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内容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解决措施。【关键词】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对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的激增,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等造成了越来越巨大的时间浪费、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交通问题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资料显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同时,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为了缓解经济发展给交通运输带来的压力,使现有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力度。智能交通是将信息、通信、控制、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有效地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是目前世界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改善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空气污染等的最佳途径。可以预见,智能交通系统将成为21世纪现代化地面交通运输体系的模式和发展方向,是交通运输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1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情况1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情况为了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推广应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确定了包括杭州、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在内的国内10个示范城市,而在这些城市中北京和广州走在我国前列。(1)北京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建成4大类ITS系统:道路交通控制、公共交通指挥与调度、高速公路管理、紧急事件管理,约30个子系统分散在各交通管理和运营部门。在北京市已颁布的《北京交通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初步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的近期目标,并将建立以智能交通系统为技术支持的“新北京交通体系”作为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长远目标。“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将投资2000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智能交通在交通总投资中占有5%的比例。(2)广州作为全国首批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之一的广州,智能交通系统构建包括广州市交通信息共用主平台、物流信息平台、静态交通管理系统等智能交通系统的主框架。其中共用信息平台已初具规模。十五期间,广州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和环境的约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将很难满足交通运输增长的需求。目前,广州市对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一方面是满足广州市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满足2010年亚运交通的要求。2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情况目前,公路智能交通技术主要应用在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等,已经开发生产了车辆检测器、可变情报板、可变限速标志、紧急电话、分车型检测仪、监控地图板等多种专用设备,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另外,各省的交通主管部门和测绘部门也在陆续完善公路管理电子地图。安徽省建立了公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侧重于沿线设施的管理养护机构等相关数据;甘肃省依靠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GPS为主的空间信息技术,建立甘肃省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分别建立了甘肃省1:100000和兰州市1:5000的交通电子地图。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是在我国公路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又一项智能交通新技术。2001年,广东省采用组合式ETC技术在广韶公路、虎门大桥完成ETC示范工程并使组合式ETC技术进入了真正的可操作阶段;2003年,长沙机场高速路开通了当时最先进的路桥不停车收费系统;2005年,北京机场高速公路收费站“升级版”的不停车收费系统投入运行,新系统增加了抓拍取证、违章稽查等功能。2007年底,北京市11条高速公路的56条车道实现了不停车收费,其余223个收费站的1006条车道安装了一卡通读卡机,实现刷卡电子付费。上海市虹桥国际机场组合式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于2007年7月10日在上海试验开通。2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情况我国在ITS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范围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兴起,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明显加快了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步伐。国家科技部于1999年11月批准成立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部在“九五”期间指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阶段地开展交通控制系统、驾驶员信息系统等5个领域的研究开发、工程化和系统集成。在此基础上,使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可供实用的技术和产品,该工程研究中心也将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智能公路运输系统产业化基地。”国家建设部与欧洲的ITS组织ERTICO联合建立了EU-China计划;国家科委于1998年11月在北京举办了我国首届ITS应用研讨会;国家计委在1999年4月的科技立项会议中将ITS列为100个重点科研领域之一。国家科技部于2000年3月组织全国交通运输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起草了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目前,我国已取得了包括智能导航技术、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等成果在内的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技术新成果。3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存在不足与对策经过10余年发展,我国交通科研和建设部门已经在智能交通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时间短,技术基础薄弱以及受到发展阶段的局限等原因,我国的智能交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经对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和研究情况分析并结合我省开展相关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存在的不足(1)缺乏统一部署,各省和地区内单兵作战,自成体系,缺乏应有的衔接和配合。例如,各省或地区内建设的网络一卡通或不停车收费系统,没有统一指导和标准,这种情况下一旦全国联网,必将导致重大损失和浪费。(2)受制于固有的科研和生产模式,一些先进的智能交通新技术得不到及时的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力和物质资源的浪费现象。(3)智能交通系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还没有被传统的交通行业广泛接受,目前主要行业和城市在进行规划时还没有将智能交通系统作为规划的一部分,相当多的城市和行业只是将其列入科技发展的内容之一。这对促进智能交通技术的推广应用是相当不利的。(4)严重缺乏智能交通人才。智能交通技术本质上来说,是传统的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智能交通人才应该是即懂交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十分缺乏这种人才,这对继续深入开展智能交通研究是不利的。2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对策目前,我国智能交通技术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有效保障畅通和安全,增强行车的舒适性,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因此,世界各国都必将更加重视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并把它作为未来交通建设与发展的优先领域予以重点支持,通过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全面迅速发展,最终建立起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现代交通管理的新体系。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政府必将更加积极主动的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建设,这是符合世界新技术发展方向的,也是建立以人为本、和谐交通的具体要求。但我国目前尚处于智能交通发展的起步阶段,应对智能交通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积极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建设进程,为这一新技术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1)建立全国统一的智能交通建设领导机构,建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有效整合行业资源。目前世界范围内智能交通技术发展较好的国家都设有国家级的智能交通领导组织,例如美国的ITS America,日本的VERTIS及欧洲的ERTICO组织等,这些组织担任统一制定国家ITS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和标准等,并实现ITS技术和保障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减少局部利益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我国目前尚无这样的组织,而且由于我国交通运输体制仍属条块分割状况,铁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设等部门分头管理,这也人为的造成了技术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战的状况,十分不利于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因此,应建立国家级的智能交通技术领导机构,整合行业资源,促进全国智能交通技术的协调发展。(2)大力培养和吸纳优秀的智能交通技术人才,满足智能交通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交通运输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为此应加强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交通运输领域与国外的交流合作,将最新的智能交通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研之中,积极培养和吸纳优秀的智能交通技术专业人才,满足智能交通技术对人才的需求。(3)积极推动智能交通新技术产业化应大力加强智能交通新技术的产业化,将一些已经成熟的、具有良好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尽快转变成经济和社会效益;逐步健全针对智能交通新技术的成果推广转化机制,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平台。4结论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标准体系,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并通过示范城市开展试验示范。但由于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观念束缚,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缺乏统一部署和应有衔接、成果转化效率低、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应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大力整合行业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和提供成果转化平台等对现行机制加以完善。目前,我国智能交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若干年内,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必将更加重视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并把它作为未来交通建设与发展的优先领域予以重点支持。我国应发挥后发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模式,为交通运输业在智能交通这一新技术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是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展开,在不断更新设计理念,采用高新技术的过程中发展。我们已经走过了取得巨大成绩的历程,我们还将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支撑城市化进程的道路建设我国一位特大城市的副市长曾经在讨论该城市住房问题时指出,“不是房子少了,而是道路少了,在高密度开发的中心城区是不可能解决百姓的住房问题的,为促进住宅向地价相对便宜的郊区发展,就必须解决便利的交通。”这可以说是决策者对城市道路建设认识的一个具体写照。城市道路如同城市的骨架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其建设水平与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解放以来我国的道路建设正是在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进行的。解放以后,新中国对城市进行了新的建设和改造,原有破烂不堪的道路得到了整治,城市开始建立起较为合理的道路骨架系统,适应了我国当时的工业化改造进程。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实行严格限制农业人口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政策,限制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1952年至1978年期间,年平均仅提高21%,期间十多年期间城市化水平几乎停滞在17%。1978年至1995年期间,我国城市化水平约为改革开放以前的3倍,达到年平均提高65%。按照现行的户籍制度统计,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0%左右。而根据专家分析,如果修正统计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局限,1997年初我国实际在城镇生活的人口约为5亿2千万,已经占总人口的45%左右。这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成为新一轮城市道路建设的推动力。这种情况反映到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的进程中,出现了50年间两头发展较快,中间发展缓慢的变化特征。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