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大全初中英语

发布时间:2024-07-07 05:15:06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大全初中英语

积极参加学校等组织的教学评比活动。重视比赛过程,找到自己的短处就找到了成长点。自觉反思: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样能把教师从一个台阶带向新的台阶。教学前反思前瞻性如何?教学中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调控,教学后反思是批判性地去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克服被动和盲目,提升教学水平。 123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个方面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意见》提出的这一要求,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强调的德育“三结合”问题。对此,我主观认为,至今在相当多的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仍然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基于此,本文欲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不戍熟的想法。一、“6+1=0”的基本原因近多年,?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流行一句评价民谣,即现在德育是“6+1=0”。为此,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向,不在于评价其科学性如何,而在于认真探究其间奥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学校教育的主导性,但短期教育(周时)因强化不力,使学生的某种品种或行为还未达到“定型”水平,此恰巧为学生的可塑性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与基础,因为学校教育的“主导性”,学生心理的“可塑性”与德育过程的“反复性”,都是德育规律研究与构成的重要因素,其若能优化正态组合,既可成为学生品德、行为健康发展的动力杠杆,又可获得惊人的育人效果;反之,若其组合失常,形成错位,既会导致功能淡化,动力减弱,甚至会出现深层次的内耗效应。?上述现象则属于后者。?学校教育的“短期”弱点,本应通过“三结合”功能之强化,使其向成熟水平发展。但受到的却是消极刺激,于是乎,学生的品德与行为必产生“倒退”现象。其次,学生辨别是非能力、抵制外界诱惑能力和对社会复杂性认识能力之低下,是造成其品德、行为可塑多变的主观原因,学生有限的知识水平与前多年学校德育的不佳现实,必导致他们的明辨是非能力低下,而低下的明辨是非能力再加上缺乏实际社会锻炼与脆弱的意志力,又必使其抵制外界诱惑与认识复杂社会能力的培养发生困难。在这种心理条件下,若恰逢社会消极干扰、影响,学生怎能不无所适从、盲目随从、行为多变呢?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矗”再次,社会与部分家庭存在的具有力度的消极影响与诱惑,的确是引发学生品德、行为多变的重要因素。九十年代以来,尽管反腐败的号角越吹越响,尽管打击社会各种恶势力的专项战役接连不断,尽管扫黄与取缔社会丑恶现象日益深入,但社会与部分家庭存在的消极、腐改、丑恶现象仍然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成长。青少年的出走、犯罪等现象,也仍然是司空见惯之事。综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在教育时间、空间领域之差与相互之间教育力度、影响水平与监控措施的不协调性,实际上给德育工作造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背景,其中教育的时、空差在此背景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此背景下,幼稚的、可塑性强的一部分学生则形成了口头上的朝向性(嘴上说得好),书面上的欺骗性(写检查,编好了写作文等),行为上的多变性(校内外、家内外不一致)。此“三性”最终导致了学校德育的低效性与艰巨性。这大概就是“6+1=0”的基本原因所在。二、3个整体“1”的功能差异既然“三者”错位组合造成了德育效果的低效状态,那末,我们就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三者”功能上的共性与个别差异,以便实现它们最优化的组合与互补。首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既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又有无法互代的个性优势功能。从目标上讲,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其个性表现为:学校--好学生,家庭--好孩子,社会--好公民。从优势功能看,学校教育具有理论系统性、群体竞争性、科学艺术性与形式规范性四大特征。它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决定、意见、大纲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层次、有序列进行教育的。同时,它是通过规范化、多样化、情趣化的方式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集体还是个别教育,它常常是以竞争为动力,推动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则表现为亲切感人,及时具体与持久面广。这主要是由于家庭的血缘继承性和社会细胞的小空间、小结构等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血缘,它可在亲切感人的情境气氛中进行。尤其是血缘的传宗接代,可使家教长时间,乃至跨时代地延续。由于小空间与小结构,家教又在思想、技术、生活、待人、游乐等方面随时、随地、随事、随人具体实施。社会教育的优势体现了空间广阔、形式多样、人际广涉与贴近实际的特点。其既可在家乡小社会接受教育,又可在全国乃至更广阔天地实施;既可通过调查、参观、游览、夏令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又可通过榜样报告、基地专访、远足锻炼进行;既不受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的限制,又不受区域、行业、事件、善恶的约束;特别是它的“实践性”,更是学校,家庭所不备不及的。其次,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功能又存在鲜明的劣势差异。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是视野有限,易脱离社会实际,其主要是在有限制的时间、空间、内容、形式内进行;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使活动与效益混淆了具体性。至于家庭教育的劣势也有三点:其一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其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尤其在广大偏僻山区与农村,此问题更加突出;其三是家教目标的不集中与时、空的有限性,也是其劣势的一个显著特点,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且消极影响的腐蚀力、诱惑力之大,则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劣势。此对认识水平、明辨是非力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教育的难题。同时,教育责任落不实,教育的名目之多,部门之多,形式之多,但实际上是教育的“大锅饭”。总之,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延伸,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各自独立的有机系统。从目前现状看,家庭与社会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保证。若其一偏废,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必会出现危机。三、“1+1+1>3”的有关设想人常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0亮。实际上,这句话的科学性在于它直观而形象地揭示了系统功能的原理,即“1+1+1>3”。按照这个原理,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最佳优化组合,进而实现改“6+1=0”为“1+1+1>3”的最佳功能呢?1、根据中央《意见》与中宣部《纲要》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当前,首先要在认真学习、领会实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突出教育重点,尤其要依据青少年的年龄、心理特点,遵照中央具体要求,抓住全社会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这个大好机遇,采取富有情趣和教育实效的方法,把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其次,要结合经常的思想教育实际和行为规范训练要求,认真搞好“言行一致教育”。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言行一致是人的道德品质的核心,”“当口头上说的是一套而行动上是另一套的时侯,这就会毒害年幼的心灵……使他们养成不诚实、两面派、假正经的坏品质”。再次,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强化培养学生的明辨力、抗诱力和意志力。2、把家庭、社会教育法制化、国策化,努力提高国民的教育素质。对此,在进一步加大惩治腐败、打击犯罪、净化文化市场力度的前提下,我大胆提出这样两个设想:一是把社会教育法制化、国策化。国家可制定简明而有力度的法律条文,要求全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依法监控、教育青少年成长。使青少年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机会。这套法规必须像计划生育那样,家喻户晓,人人执行。二是以法制手段强化家教,提高家长教育素质。设想可由教育部门与有关社会组织创办专门的家长学校,凡婚龄青年必须先依法接受较系统的家教培训,经考核合格再发给结婚证书。对婚后家教,由子女所在学校负责连续性的素质培训。使未来的家长基本成为合格的“家庭教师”。3、扬长补短,整体互补,进一步优化“三结合”教育的系统功能。①针对学校教育“易脱离实际”问题,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节 日感染、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改进课堂教法,丰富学生社会知识。②针对学校教育“不利个别教育”问题,可通过家、校联系,社、校沟通,补其之短。特别应建立典型后进生的教育计划或“联教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③针对家教存在的诸问题,主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报”、“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实现家庭内部教育的合力效应。④针对社会存在的消极影响与职责不明不实的问题,主要应通过法制手段与政府行为,强制完善之、优化之。4.全面提高广大教师进行德育的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工作大军。根据中央《意见》精神,在德育队伍建设上必须做到“两为主一加强”,即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教育上,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要自觉发挥主导性功能。在队伍结构及动力上,要以教师为主。教师要依法履行教书育人天职。在德育队伍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及各方面德育业务素质的培训。尤其要引导广大教师遵循改革开放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规律、原则、方法和青少年年龄、心理的新特点,科学地、自觉地、创造性地搞好德育工作。这是当前与今后优化教育队伍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务必面向未来,抓紧落实。

文化意识、自身发展意识和合作意识是一个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教师可以借助词汇教学、语言习惯、节日习俗、风土人情等向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文化渗透,使学生具备相关的文化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如教师可以结合数字教学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国家数字禁忌;结合颜色教学了解西方国家姓氏文化;结合Cood Howare you? Thank you! Sony!等表示问候、礼貌的日常用语的教学和使用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在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一些典型性的西方节日里组织文化游艺活动,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了解各国节日风情和文化习俗。

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大全初中英语

理想是崇高的,有了理想就不会为钱财和其他私利去奋斗。 “获得”的是高尚的精神(或奋斗的幸福感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与严相辅相成,都是教育的条件、手段和动力。公正原则要求: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 第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如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和长进程度给予恰当评价,历来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根据教育劳动的特点,教育公正不仅仅限于在“分数”面前“一律平等”的“外表公正”,而是更注重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实质公正”。恰当地处理好“外表公正”与“实质公正”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当前“高分=重点学校=名牌大学=好工作=高收入”的背景一时难以改变的情的情况下,教师坚持做到在试卷,规则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抱成见,不循私情,规范准确,也是体现教育公正要求的重要方面。 第四,对学生“赏罚”要公平合理。 “信赏必罚”,原本是政治家们的用人之术。如今“赏罚”的运用已成为教师教育、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的经常性措施。教育公正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赏罚”,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必须在实施中做到“赏罚”有据、“赏罚”有度、“赏罚”公平。 所谓“赏罚”有据,是指“赏罚”必须有事实和规章的依据。 “赏”,一定要给予有立功表现的学生;“罚”,一定要给予主观上有过错的学生。并且要依据(符合教育行政法规的)规定行事,不能“政出多门”,更不能随心所欲。 所谓“赏罚”有度,一是指“赏”的面不宜太宽,搞平均主义;也不能太狭,而被少数“冒尖”的学生“垄断”;二是 “赏”不宜太厚。现在有的教师也崇尚社会上那套作法,动辄对 “好”学生予以重奖,其后患无穷。一方面,学校的财力有限,即便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一个阶段奖励过高,会给后阶段奖励形成压力,甚至无奖可赏;另一方面,也给得奖者造成赏一定要厚,不厚就刺激不起积极性的心态,滋长他们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不健康思想。再一方面,因为奖赏过高,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反而使多数人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三是“赏”一定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因为靠物质刺激是很难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觉悟的“四有”新人的。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发过这样的议论:“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君之爵禄为恩者也;友之能信者,必其不以友之车裘为恩者也”。旨望以物质利益来刺激积极性,连“孝子”、“忠臣”、“挚友”都培养不出,何谈培养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孔子曾说:“不教而诛,非也,”说明“教”是教育的最高原则。“罚”,一定要有足够的惩戒性质,否则是不可取的。 所谓赏罚公平,是指教师在赏罚学生的问题上,决不能为个人的爱憎亲疏所干扰,要做到“有功虽仇亦赏,有过虽亲必罚”;不管是赏是罚都要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不能个人说了算,同时要让学生明了因故,这样才称得上赏罚公平。 第五,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 公正原则要求教师在处理涉及学生的矛盾的时候,必须主持公道。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寻求相称的解决办法,妥善处理。要做到“公平如秤”,不偏袒一方,责难一方。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社会公正向理想境界的逼近,教育公正的内容和要求将不断得到充实。 三、教育公正与学生人格的培养 公正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社会愈是进步,人们对公正的内在需求愈是强烈。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决不会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物质财富绝对量的增加。人们会越来越强烈地渴求社会关系中的公平公正,公正是人格尊严,人的价值的不可或缺的前提。 实践教育公正,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是教师高尚人格和美好品质的生动体现,也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成长的健康心理的基础。 第二,学校并不都重视教育公正。 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第三者要对教师的偏私与不公正作出准确评判往往有一定难度,教育公正或许也因此而成为人人皆知的“模糊问题”。有的学校从不重视对教师进行公正观念的教育;有的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不公行为不加约束,甚至不闻不问,以致在一些地方,教师侮辱、体罚学生,随意罚没学生钱物,或考试送分、试卷泄秘、集体作弊等从教不公、从教不廉的严重事件时有发生。而遭遇此类不公的学生,多数不愿张扬,但却积怨于心。据笔者了解,学生或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品质缺陷,最不能原谅或结怨最多的是教师的偏私与不公正。 第三,社会不良风气干扰教育公正。 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这是由教师肩负的神圣职责决定的。但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个职业群体,其实际的道德水准离不开现实的社会存在,并始终受到整个社会职业道德环境的影响或制约。当前社会出现的多元的价值导向,人们公正观念的淡薄,特别是干扰社会公正的社风、行风,是影响教师公正从教的外因。 直面现实,笔者以为,应果断采取以下对策: 重视把教育公正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要让所有教师了解教育公正,重视教育公正,确立教育公正的价值信念,增强履行教育公正的道德责任感,正义感、使命感,坚定道德意志,全面实践教育公正。 鼓励教师潜心研究和掌握教育和教学规律,选择公正合理的态度、方法教育学生。要力求做到内心公正与外在行为公正的统一、动机公正与效果公正的统一。 大力纠正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尤其是关系风,人情风和“一切向钱看”的腐败风。要建立制度制止从教不廉和不公的行为。如从最常见的亲友托情“帮忙”、学生家长平白馈赠,到公开以考分、名额、文凭、学位换取或变相换取金钱等等。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和教育,对个别品行恶劣,严重违背公正原则并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公开揭露,予以重罚,直至开除公职,以纯洁教师队伍。 最后,综合治理教育环境,尤其是教师职业环境。要加大对《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全社会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依法从教的意识和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经通过完善教育立法,倡导社会教育关系的公平公正,要规范教育“市场”,消除教育行业的“假冒伪劣”和无序“竞争”。类学校,要集中精力抓好教育,少一点“在教言商”,要通过依法治校,强化管理,保证公平公正原则在学校招生、收费、教育、毕业生推荐就业等各个环节都得到具体落实。 笔者设想,如果全社会能向重视国家司法机关司法公正和干部廉洁从政那样,关注教育公正和廉洁从教问题,教育公正的实现便有了切实的保证。师德论文 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组成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只有教师寓德于教,为人师表,才能使这个有机整体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一、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于程和王茂宇同学是两个听力有严重障碍的聋童,他们戴上助听器后的听力也不及正常儿童的十分之一。这给他们的学习和交往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也给老师传授知识带来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着两个聪明可爱,渴求新知的孩子,我的心灵感到了强烈的震憾。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让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让他们享受到其他孩子能够享受到的一切权利。课堂上,为了让他们听懂我说的一句话,我经常口对口地为他们俩单独说上五、六遍。下课了,为了使他们读准一个字母,我几十遍地和他们一起重复那些单调的发音;为了和他们扫除交流障碍,课下我刻苦学习聋童心理学,仔细揣摩他们的独特个性;为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更是抓住一切机会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和其他正常同学一样参加唱歌、跳舞等集体活动;面对他们的调皮和恶作剧,我一次次苦口婆心地与他们进行谈心交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于程和王茂宇同学在听、说、读、写、算、唱、跳、动手实践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正常儿童的水平。在第一学年的期末考试中,他俩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于程同学还被评上了三好学生。二、 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我定期把学校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等情况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发给家长,然后,请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反馈意见。每次的《致家长一封信》都是我利用双休日的休息时间完成的。信中要对全班的各项工作做全面总结,并要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列出在最近时期各个方面表现较好同学的名单。 这一做法,使家长对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很关心。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给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在实际工作中,我把学生在校的表现以《学校行为录》的行式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家长能够详细地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纪律、学习、劳动等各方面的表现,再请家长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以《家庭品德表》的行式及时反馈给我。这一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我通过《家庭品德表》,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在家的各种表现,为我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我长期坚持这种信息交换,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优化育人环境。我将自己这一做法,撰写成德育论文《小公民自我教育行为录》获得了中央教科所举办的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三、 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网络小班教学是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新型教学形式。为了制作出一个适合网络小班学生使用的识字课件,我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夜,不会的就翻书,感觉不理想再重做。一遍又一遍的尝试,终于成功了。第二天,在课堂上展示这个课件,同学们欢欣鼓舞,非常喜欢,为激励他们多识字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指导同学们写好起步作文,我利用课余时间,从全班同学的暑假日记中选取了三十多篇优秀日记加以修改,又在每一篇日记后面加上了详细的批语,在自家的电脑上打印了25页。接着,我又自己花钱到外面的复印店给每个同学复印了一本。当同学们看到自己幼稚的日记被打印成铅字时,每一张小脸上都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他练习写日记的劲头更足了。不断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寻找科学的育人规律,是勤业乐教的重要体现。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尊重�6�1宽容�6�1平等据说,从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得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突出品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对学生个体生命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培养适应社会进步的具有主体人格的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的课程体系的目标取向。因此,在学生成长历程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一、尊重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有爱心爱心,是燃烧的火,会让绝望的心灵重新点燃。作为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热爱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应事事注意,时时留心,缌观察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学习中失去信心时,教师应给予慈母般的温暖和帮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体验到你的爱心,他们就会直视困难,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二、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要宽容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权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就存在。所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教师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赋,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绩差,或者犯了错误的学生,用同情心去唤醒儿童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清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当遇到学生"顶牛""越轨"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三思而后行,尤其需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和精神,也许学生的"顶牛""越轨"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萌发,作为教师要小心呵护,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尊重学生最根本的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应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能硬性地按照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价要求每个学生。这种差异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分层施教,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取发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歧视学生的现象,也才能让优生"吃饱",培养出更多有创新能力的尖子生,让"优、中、差"都取得更大的进步。现代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们放下你的架子,弯下你的腰,学生就会向你微笑。让美丽的人生从感动中走来 教育是门艺术,我认为掌握这门艺术并不在教龄的长短,与各位相比,我多的只是教龄,而对这艺术我只是个叩门者,倒是这七八年来品尝了一些教育的苦乐酸甜,我感谢大家给我这个诉说的机会,为了使说话不至于漫无目的还是确定一个话题吧:让美丽的人生从感动中走来。老师们聚在一起常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打不得,骂不得,批不得不用说,还冷漠挑剔。上届我班有一位性情孤傲、同学关系紧张,认为所有老师都不够优秀的女生。我想,以诚心与人便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更何况以之待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呢,相信自己会用真诚赢得她的信赖,于是时不时就找她谈心。但没料到她在班里向同学扬言:“哼,她没什么可怕的,欺软怕硬,根本不敢把我怎么样!”还有一个男生不但学习习惯不好,迟到、上课说话更是屡教不改,一次我请来家长交流情况,最后我让他当着家长的面对今后的行为表个态,他说:“以后好好做”我又追问了一句,他却说:“我敢不好好做吗,我怕你报复我。”自己的诚心付出得到的是学生的冷漠的拒绝,着实很痛心。我思考,学生的冷漠从家庭的角度来看,父母对子女的有求必应,过多的安全教育,让孩子不能正常的与人相处,甚至怀疑一切;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上对个性的张扬使得稚嫩的心把标新立异与叛逆当成了个性来追求,这就难免使教学在一部分学生中成为了老师的一相情愿。然而,我认为冷漠是一种人性的缺失,是学业、事业路上的绊脚石。身为教师,育人为本,我们有责任让学生走出冷漠,在阳光下绽放花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要创造出让自己感动的人。遵循这一理念,我尝试了一些做法,收获还是颇丰的。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冷漠也是缺乏对生活的感动,这并非是身边缺少感动的人和事,只是常常视而不见。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我曾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每人用一周时间去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或发生在同学间感人的事,然后我开了一次“可爱的同学”的主题班会,让同学在班会上交流发现,在第一位同学羞涩的讲述后,发言的同学此起彼伏,一个个可爱动人的形象被描画了出来,再看那发言的听讲的一个个漾开了笑脸。之后的周记本上就有了“名人某某”、“淘气大王”、“同桌的她”,更有了“可爱的校园我的家”等生动鲜活的精彩纷呈的文章了。不仅如此,同学间互帮互助的场景也时时感动着我。同学间能互帮互助,互关互爱是形成良好班风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班风除了同学间互帮互助,还应亲师信道,班主任是搭建学生与任课老师间的桥梁,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自己的老师,使任课老师不会因与学生课下交流少而给学生的印象只限于课堂上讲授知识时蹙额锁眉的那一面,我又开了一次“我们的老师”的主题班会。在学生谈了自己眼中的老师后,我把不为学生所知的各位老师的为人做了补充介绍。例如,英语老师的勤奋好学,不苟言笑;物理老师文理兼通,办公室里常常妙语连珠,睿智非凡等等。我从学生脸上读到了“感动”“景仰”,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依然要求我再讲些老师们的佳话。这使我感到只有学生觉得老师可爱可敬,我们的教育才不会是赶鸭子上架。身边有可爱的同学,有可亲的师长,怎能不使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呢,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必定会拥有一个美丽的人生的。再者,用诚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生活的美丽不是用几句话或一堂课就能催生出来的,老师往讲台上一站,在学生中间一走都具有指示性,你到底是不是可亲,时间会证明一切。庄子有言曰:“真者精诚所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要创造让自己感动的人,首先老师自身就不该是一个冷漠的人,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该拿出百分之百的诚心。一次课上,体育生刘斌不停的在滚脚下的球,我边讲课边有眼神制止他的行为,但毫无效果。我觉得他漠视了我的存在,于是让学生自己看书时,我就走到他面前,发现他连语文课本都没带,我厉声道:“没带书就不知道跟同桌合看吗?”他说:“我不知道是语文课。”这叫什么话,我冷问道:“哦!你要知道是语文课就会带书啦?”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说:“我要知道是语文课就不来了!”当时气愤的以为这孩子无可救药,也觉得自己颜面扫地,便向他的班主任告了状。过后我又思考:你想教育学生就别给学生来阴的,否则你收获的只有伤心。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前面我提到的那个学生吴淑萍,虽然她在班里的扬言传到了我耳朵里,但我一直装不知道,从未改变对她的关心爱护,我的真诚终于收获了感动:临毕业前她亲自交给我一封信,信上说:“三年,您教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本分----真诚,请相信我不会让你失望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要的只是时间和耐心。另外,不漠视学生的细微举动。我们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只有三年,而这三年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又是至关重要的,懂得感动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情感态度。让人感动并不需要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美丽人生是由无数个感人细节构成的。我们老师应善于捕捉住学生细微的情感表现,孩子的成长更多的是须要感性的呵护,而不是理性的说教。我班王晓谕课下跟我说话总是用乡音,我问她:“怎么,还没学会普通话?”她说:“老师,我觉得跟你亲才说老家话哩!”于是课上我时不时的模仿一两句同学们的乡音,并告诉学生课堂上咱们说普通话,课下可以用家乡话交流,我爱听。上届我班有位叫芦苇的女生,有一次我上完课,她追我到楼道说:“老师,你头上有根白头发,我不想看见你长白头发,让我给你拔了吧。”我便揽着她的肩一起来到了办公室,我坐下让她给我拔。我没有说谢谢,但我想我的配合举动是远远超出谢谢的分量的。自从有了电话电脑,我几乎遗忘了写信收信的那份快乐了,但那一年元旦我却得到了一份久违的欣喜,学生路路给我寄来了一封信。信还没展开就有两行娟秀的字映入眼帘:“每当我接到好友来信,我都欣喜不已,我想您也有过同感,所以近在咫尺,我要让您再度欣喜,就算学生给您的新年贺礼吧。”我如获至宝,迫不及待的展开信品读,信的结尾写道:“我也许不是您最喜爱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最敬爱的老师。”我不能缄默这份感动,元旦联欢会给予了我这个表达的机会。主持人宣布“最后一个节目是传蜡烛表心声,蜡烛传到谁的手上谁就说一句此时最想说的话。”最后蜡烛传到我的手上,我说:“同学们,和你们在一起我倍感充实和快乐,是你们让我觉得没有比老师这个职业更叫我心动的了,是你们诠释了我人生的意义,谢谢大家!在此我还想对一位同学说,不要怀疑我对你的爱,就象你认为我是你最敬爱的老师一样,你也是我最喜欢的学生之一,你们都是我的好学生。”我觉得对于学生可爱的小举动我们必须给予回应,粗心大意对稚嫩的心灵的漠视,其后果怕是导致他们对人世的冷漠。教师的爱,就像火种,它能点燃学生的爱。学生得到教师的爱,才会把这种爱“反射”给老师、同学,以至上升对生活、对学习、对祖国的爱上去。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说:“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有爱心的人必定是一个懂得感动的人,感动是与人相处的润滑剂,感动于他人的帮助,感动于他人的忏悔,感动于他人的真诚,感动于他人的美丽;感动是与生命的对白,感动于小草破土而出,感动于夏日的一缕清风,感动于落叶魂归大地的壮烈,感动于第一片雪花消融在脸颊……懂得感动才是健康的人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我们的美誉,同时也是在告之我们的责任。那就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人性创造让我们感动的人吧。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个方面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意见》提出的这一要求,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强调的德育“三结合”问题。对此,我主观认为,至今在相当多的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仍然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基于此,本文欲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不戍熟的想法。一、“6+1=0”的基本原因近多年,?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流行一句评价民谣,即现在德育是“6+1=0”。为此,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向,不在于评价其科学性如何,而在于认真探究其间奥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学校教育的主导性,但短期教育(周时)因强化不力,使学生的某种品种或行为还未达到“定型”水平,此恰巧为学生的可塑性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与基础,因为学校教育的“主导性”,学生心理的“可塑性”与德育过程的“反复性”,都是德育规律研究与构成的重要因素,其若能优化正态组合,既可成为学生品德、行为健康发展的动力杠杆,又可获得惊人的育人效果;反之,若其组合失常,形成错位,既会导致功能淡化,动力减弱,甚至会出现深层次的内耗效应。?上述现象则属于后者。?学校教育的“短期”弱点,本应通过“三结合”功能之强化,使其向成熟水平发展。但受到的却是消极刺激,于是乎,学生的品德与行为必产生“倒退”现象。其次,学生辨别是非能力、抵制外界诱惑能力和对社会复杂性认识能力之低下,是造成其品德、行为可塑多变的主观原因,学生有限的知识水平与前多年学校德育的不佳现实,必导致他们的明辨是非能力低下,而低下的明辨是非能力再加上缺乏实际社会锻炼与脆弱的意志力,又必使其抵制外界诱惑与认识复杂社会能力的培养发生困难。在这种心理条件下,若恰逢社会消极干扰、影响,学生怎能不无所适从、盲目随从、行为多变呢?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矗”再次,社会与部分家庭存在的具有力度的消极影响与诱惑,的确是引发学生品德、行为多变的重要因素。九十年代以来,尽管反腐败的号角越吹越响,尽管打击社会各种恶势力的专项战役接连不断,尽管扫黄与取缔社会丑恶现象日益深入,但社会与部分家庭存在的消极、腐改、丑恶现象仍然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成长。青少年的出走、犯罪等现象,也仍然是司空见惯之事。综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在教育时间、空间领域之差与相互之间教育力度、影响水平与监控措施的不协调性,实际上给德育工作造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背景,其中教育的时、空差在此背景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此背景下,幼稚的、可塑性强的一部分学生则形成了口头上的朝向性(嘴上说得好),书面上的欺骗性(写检查,编好了写作文等),行为上的多变性(校内外、家内外不一致)。此“三性”最终导致了学校德育的低效性与艰巨性。这大概就是“6+1=0”的基本原因所在。二、3个整体“1”的功能差异既然“三者”错位组合造成了德育效果的低效状态,那末,我们就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三者”功能上的共性与个别差异,以便实现它们最优化的组合与互补。首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既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又有无法互代的个性优势功能。从目标上讲,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其个性表现为:学校--好学生,家庭--好孩子,社会--好公民。从优势功能看,学校教育具有理论系统性、群体竞争性、科学艺术性与形式规范性四大特征。它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决定、意见、大纲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层次、有序列进行教育的。同时,它是通过规范化、多样化、情趣化的方式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集体还是个别教育,它常常是以竞争为动力,推动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则表现为亲切感人,及时具体与持久面广。这主要是由于家庭的血缘继承性和社会细胞的小空间、小结构等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血缘,它可在亲切感人的情境气氛中进行。尤其是血缘的传宗接代,可使家教长时间,乃至跨时代地延续。由于小空间与小结构,家教又在思想、技术、生活、待人、游乐等方面随时、随地、随事、随人具体实施。社会教育的优势体现了空间广阔、形式多样、人际广涉与贴近实际的特点。其既可在家乡小社会接受教育,又可在全国乃至更广阔天地实施;既可通过调查、参观、游览、夏令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又可通过榜样报告、基地专访、远足锻炼进行;既不受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的限制,又不受区域、行业、事件、善恶的约束;特别是它的“实践性”,更是学校,家庭所不备不及的。其次,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功能又存在鲜明的劣势差异。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是视野有限,易脱离社会实际,其主要是在有限制的时间、空间、内容、形式内进行;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使活动与效益混淆了具体性。至于家庭教育的劣势也有三点:其一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其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尤其在广大偏僻山区与农村,此问题更加突出;其三是家教目标的不集中与时、空的有限性,也是其劣势的一个显著特点,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且消极影响的腐蚀力、诱惑力之大,则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劣势。此对认识水平、明辨是非力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教育的难题。同时,教育责任落不实,教育的名目之多,部门之多,形式之多,但实际上是教育的“大锅饭”。总之,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延伸,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各自独立的有机系统。从目前现状看,家庭与社会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保证。若其一偏废,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必会出现危机。三、“1+1+1>3”的有关设想人常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0亮。实际上,这句话的科学性在于它直观而形象地揭示了系统功能的原理,即“1+1+1>3”。按照这个原理,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最佳优化组合,进而实现改“6+1=0”为“1+1+1>3”的最佳功能呢?1、根据中央《意见》与中宣部《纲要》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当前,首先要在认真学习、领会实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突出教育重点,尤其要依据青少年的年龄、心理特点,遵照中央具体要求,抓住全社会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这个大好机遇,采取富有情趣和教育实效的方法,把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其次,要结合经常的思想教育实际和行为规范训练要求,认真搞好“言行一致教育”。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言行一致是人的道德品质的核心,”“当口头上说的是一套而行动上是另一套的时侯,这就会毒害年幼的心灵……使他们养成不诚实、两面派、假正经的坏品质”。再次,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强化培养学生的明辨力、抗诱力和意志力。2、把家庭、社会教育法制化、国策化,努力提高国民的教育素质。对此,在进一步加大惩治腐败、打击犯罪、净化文化市场力度的前提下,我大胆提出这样两个设想:一是把社会教育法制化、国策化。国家可制定简明而有力度的法律条文,要求全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依法监控、教育青少年成长。使青少年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机会。这套法规必须像计划生育那样,家喻户晓,人人执行。二是以法制手段强化家教,提高家长教育素质。设想可由教育部门与有关社会组织创办专门的家长学校,凡婚龄青年必须先依法接受较系统的家教培训,经考核合格再发给结婚证书。对婚后家教,由子女所在学校负责连续性的素质培训。使未来的家长基本成为合格的“家庭教师”。3、扬长补短,整体互补,进一步优化“三结合”教育的系统功能。①针对学校教育“易脱离实际”问题,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节 日感染、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改进课堂教法,丰富学生社会知识。②针对学校教育“不利个别教育”问题,可通过家、校联系,社、校沟通,补其之短。特别应建立典型后进生的教育计划或“联教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③针对家教存在的诸问题,主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报”、“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实现家庭内部教育的合力效应。④针对社会存在的消极影响与职责不明不实的问题,主要应通过法制手段与政府行为,强制完善之、优化之。4.全面提高广大教师进行德育的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工作大军。根据中央《意见》精神,在德育队伍建设上必须做到“两为主一加强”,即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教育上,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要自觉发挥主导性功能。在队伍结构及动力上,要以教师为主。教师要依法履行教书育人天职。在德育队伍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及各方面德育业务素质的培训。尤其要引导广大教师遵循改革开放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规律、原则、方法和青少年年龄、心理的新特点,科学地、自觉地、创造性地搞好德育工作。这是当前与今后优化教育队伍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务必面向未来,抓紧落实。

现在是素质教育时代,它通常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核心,德育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渗透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具有很特别的作用,因为英语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英语教师的工作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传授英语知识,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力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  教师在注意并利用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正面影响的同时,必须在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自觉地克服环境因素对英语学习造成的影响,努力学习好英语。教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弘扬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高度责任感。英语作为基础学科更加要重视德育教育,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达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 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言传身教,进行养成教育  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往往从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着手,注重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并能把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教育内容自然渗透在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很强,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要具备较强的道德品质。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大全初中语文

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如何抓住机遇,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结合章丘市教育系统开展的“学习年”活动,在师生中展开了“老师学”,“我也学”的活动。以“学习年”活动为东风,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  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低年级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如学校开展的“六项竞赛”,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低年级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五、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六、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低年级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正面讲清道理 ,坚持以表扬为主 ,启发诱导 ,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 ,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 ,不给他们增添痛苦 ,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七、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如带领学生参观民兵营,让他们在跟军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  八、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个方面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意见》提出的这一要求,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强调的德育“三结合”问题。对此,我主观认为,至今在相当多的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仍然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基于此,本文欲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不戍熟的想法。一、“6+1=0”的基本原因近多年,?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流行一句评价民谣,即现在德育是“6+1=0”。为此,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向,不在于评价其科学性如何,而在于认真探究其间奥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学校教育的主导性,但短期教育(周时)因强化不力,使学生的某种品种或行为还未达到“定型”水平,此恰巧为学生的可塑性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与基础,因为学校教育的“主导性”,学生心理的“可塑性”与德育过程的“反复性”,都是德育规律研究与构成的重要因素,其若能优化正态组合,既可成为学生品德、行为健康发展的动力杠杆,又可获得惊人的育人效果;反之,若其组合失常,形成错位,既会导致功能淡化,动力减弱,甚至会出现深层次的内耗效应。?上述现象则属于后者。?学校教育的“短期”弱点,本应通过“三结合”功能之强化,使其向成熟水平发展。但受到的却是消极刺激,于是乎,学生的品德与行为必产生“倒退”现象。其次,学生辨别是非能力、抵制外界诱惑能力和对社会复杂性认识能力之低下,是造成其品德、行为可塑多变的主观原因,学生有限的知识水平与前多年学校德育的不佳现实,必导致他们的明辨是非能力低下,而低下的明辨是非能力再加上缺乏实际社会锻炼与脆弱的意志力,又必使其抵制外界诱惑与认识复杂社会能力的培养发生困难。在这种心理条件下,若恰逢社会消极干扰、影响,学生怎能不无所适从、盲目随从、行为多变呢?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矗”再次,社会与部分家庭存在的具有力度的消极影响与诱惑,的确是引发学生品德、行为多变的重要因素。九十年代以来,尽管反腐败的号角越吹越响,尽管打击社会各种恶势力的专项战役接连不断,尽管扫黄与取缔社会丑恶现象日益深入,但社会与部分家庭存在的消极、腐改、丑恶现象仍然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成长。青少年的出走、犯罪等现象,也仍然是司空见惯之事。综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在教育时间、空间领域之差与相互之间教育力度、影响水平与监控措施的不协调性,实际上给德育工作造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背景,其中教育的时、空差在此背景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此背景下,幼稚的、可塑性强的一部分学生则形成了口头上的朝向性(嘴上说得好),书面上的欺骗性(写检查,编好了写作文等),行为上的多变性(校内外、家内外不一致)。此“三性”最终导致了学校德育的低效性与艰巨性。这大概就是“6+1=0”的基本原因所在。二、3个整体“1”的功能差异既然“三者”错位组合造成了德育效果的低效状态,那末,我们就有必要认真研究一下“三者”功能上的共性与个别差异,以便实现它们最优化的组合与互补。首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既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又有无法互代的个性优势功能。从目标上讲,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其个性表现为:学校--好学生,家庭--好孩子,社会--好公民。从优势功能看,学校教育具有理论系统性、群体竞争性、科学艺术性与形式规范性四大特征。它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决定、意见、大纲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层次、有序列进行教育的。同时,它是通过规范化、多样化、情趣化的方式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集体还是个别教育,它常常是以竞争为动力,推动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则表现为亲切感人,及时具体与持久面广。这主要是由于家庭的血缘继承性和社会细胞的小空间、小结构等特点所决定的。因为血缘,它可在亲切感人的情境气氛中进行。尤其是血缘的传宗接代,可使家教长时间,乃至跨时代地延续。由于小空间与小结构,家教又在思想、技术、生活、待人、游乐等方面随时、随地、随事、随人具体实施。社会教育的优势体现了空间广阔、形式多样、人际广涉与贴近实际的特点。其既可在家乡小社会接受教育,又可在全国乃至更广阔天地实施;既可通过调查、参观、游览、夏令营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又可通过榜样报告、基地专访、远足锻炼进行;既不受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的限制,又不受区域、行业、事件、善恶的约束;特别是它的“实践性”,更是学校,家庭所不备不及的。其次,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功能又存在鲜明的劣势差异。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是视野有限,易脱离社会实际,其主要是在有限制的时间、空间、内容、形式内进行;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使活动与效益混淆了具体性。至于家庭教育的劣势也有三点:其一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其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尤其在广大偏僻山区与农村,此问题更加突出;其三是家教目标的不集中与时、空的有限性,也是其劣势的一个显著特点,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且消极影响的腐蚀力、诱惑力之大,则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劣势。此对认识水平、明辨是非力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教育的难题。同时,教育责任落不实,教育的名目之多,部门之多,形式之多,但实际上是教育的“大锅饭”。总之,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延伸,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各自独立的有机系统。从目前现状看,家庭与社会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保证。若其一偏废,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必会出现危机。三、“1+1+1>3”的有关设想人常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0亮。实际上,这句话的科学性在于它直观而形象地揭示了系统功能的原理,即“1+1+1>3”。按照这个原理,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最佳优化组合,进而实现改“6+1=0”为“1+1+1>3”的最佳功能呢?1、根据中央《意见》与中宣部《纲要》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当前,首先要在认真学习、领会实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突出教育重点,尤其要依据青少年的年龄、心理特点,遵照中央具体要求,抓住全社会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这个大好机遇,采取富有情趣和教育实效的方法,把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其次,要结合经常的思想教育实际和行为规范训练要求,认真搞好“言行一致教育”。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言行一致是人的道德品质的核心,”“当口头上说的是一套而行动上是另一套的时侯,这就会毒害年幼的心灵……使他们养成不诚实、两面派、假正经的坏品质”。再次,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当前形势下,特别要强化培养学生的明辨力、抗诱力和意志力。2、把家庭、社会教育法制化、国策化,努力提高国民的教育素质。对此,在进一步加大惩治腐败、打击犯罪、净化文化市场力度的前提下,我大胆提出这样两个设想:一是把社会教育法制化、国策化。国家可制定简明而有力度的法律条文,要求全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依法监控、教育青少年成长。使青少年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机会。这套法规必须像计划生育那样,家喻户晓,人人执行。二是以法制手段强化家教,提高家长教育素质。设想可由教育部门与有关社会组织创办专门的家长学校,凡婚龄青年必须先依法接受较系统的家教培训,经考核合格再发给结婚证书。对婚后家教,由子女所在学校负责连续性的素质培训。使未来的家长基本成为合格的“家庭教师”。3、扬长补短,整体互补,进一步优化“三结合”教育的系统功能。①针对学校教育“易脱离实际”问题,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节 日感染、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改进课堂教法,丰富学生社会知识。②针对学校教育“不利个别教育”问题,可通过家、校联系,社、校沟通,补其之短。特别应建立典型后进生的教育计划或“联教档案”,实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③针对家教存在的诸问题,主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报”、“家长委员会”等方式,集中指导家教方法,实现家庭内部教育的合力效应。④针对社会存在的消极影响与职责不明不实的问题,主要应通过法制手段与政府行为,强制完善之、优化之。4.全面提高广大教师进行德育的业务素质,努力建设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工作大军。根据中央《意见》精神,在德育队伍建设上必须做到“两为主一加强”,即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教育上,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要自觉发挥主导性功能。在队伍结构及动力上,要以教师为主。教师要依法履行教书育人天职。在德育队伍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及各方面德育业务素质的培训。尤其要引导广大教师遵循改革开放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规律、原则、方法和青少年年龄、心理的新特点,科学地、自觉地、创造性地搞好德育工作。这是当前与今后优化教育队伍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务必面向未来,抓紧落实。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大全高中英语

这个我只能告诉你怎么些!写我们娱乐希望与老师共快乐!==

德育论文——浅谈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 小学教育学当中说:小学阶段形成的思想品德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尤其是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起来的。在小学阶段养成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的行为习惯,就为他们今后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则将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发展。 由上可知,在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认为锻炼学生的德育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可以说有许多学生不乏道德认识,知道要怎样做而不应该怎样做,但往往禁不住某些事情的诱惑而人为地犯错误,或情绪被激化时而犯错误,如明明知道打人骂人不对,但当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便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这些同学所缺乏的就是道德意志力和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学当中对道德意志的解释是: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确定的目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通过这个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意志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具有这种能力的小学生,可以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道德认识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道德情感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可以说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形成的催化剂。而对道德行为的解释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高低、道德品质完善程度的主要标志。上面的话里也已经说过,由于学生道德意志的薄弱,即使有正确的道德认识、良好的道德情感,但行为上确是另一回事。由此,又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锻炼好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好学生的道德行为呢?“小学儿童的品德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既如此,“压”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说“压”有些不太合适,要说严格要求更为妥当。人都有自觉能动性,但人的自觉能动性往往具有一定的范围,并不是每一项纪律都能自觉的遵守,每一项任务都能自觉的履行,每一件事情都能自觉的完成,也就是说人还有一些不自觉性。对小学生而言由其如此,表现在道德品质上,自觉能动性越强的学生道德品质九越高,反之亦反之。对于“反之”的同学,就需要我们的严格要求,使之养成习惯,形成为自觉能动性。当然,严格要求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的。 其次,反复实践道德行为。人们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加深道德认识、巩固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也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自觉性,完善和稳定道德品质,以便在以后指导其行为。拿一件小事来说,教师如果常常带领学生做一些“帮一帮”、“扶一扶”、“扫一扫”的好人好事,久而久之,等学生养成习惯了,即使是没有教师的带领,他们见到这些事情也会自觉的去做。因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反复的实践。 再次,还要注意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同样,不良的行为习惯受到良好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影响学生品质的德育环境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在社会,网吧、游戏厅、公共场所、人际关系、社会风气;在家庭,父母的言行、家中的一些书刊及物品;在学校,教师的举止、同学间的交往、校园文化、学校风气,着一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良好的班集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周边环境、良好的校风都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施加着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道德认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行为。所以,德育环境的建设不容忽视。

什么主题都可以吗?这里给你几篇作为参考吧,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城市生活与市郊生活  It is really hard to say which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 city life or rural life, because each has its merits and   Living in a city, people have certain First, people enjoy various entertainments, both foreign and Second, there are more cultural activities in a Third, city dwellers gain access to better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educational However, problems The overcrowded population, traffic jam, housing problem, industrial pollution and other issues may result in depression, nervousness and laving in the country, people can enjoy living in pure They lead a simple and trouble free But rural life may not be that People usually lack cultural They are relatively ill informed Things go fairly slowly And people miss some golden opportunities of making a The chances of their children being admitted to colleges are   Obviously, whatever life they lead, people can never feel perfectly satisfied, for conveniences and inconveniences always People wish that they could enjoy the pleasures of both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nowadays city dwellers can relax themselves in the country during vacation; and country people have chance to experience city lifestyle when they come to   Life in the city is very different from life in the villages and on the People in large cities are much more careful to respect the privacy of the Sometimes this feeling seems to be one of indifference, but it is a convention of city life to curb one's curiosity about the personal affairs of Villagers and farmers are likely to show a great deal of interest in all their Opportunities for bright young people are greater in the cities and there has been a steady stream of hopeful jobseekers from the villages and farms to the large metropolitan    As students, we always have a lot of exams/tests every Tests are used nowadays to check/examine/measure how well /effectively students Exams are a very useful and important educational tool of   However, exams have some side effects of their First, some exams can’t reflect the real progress students Second, too difficult or too many exams force students to cheat in Too many exams force students to study for the sake of exams only, to name just a   In my opinion, advantages of exams far outweigh their Despite their side effects, exams can on the whole check and show how well students study scientifically and At least so far there has been not any method that take their place in Besides, exams seem to be fair to all students as they are objective and everyone is equal before test   To conclude, exams may continue to exist in our education for a long time before they are replaced by some better measurement   How to Develop Urban Tourist Industry  Tourist is developing very fas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our People are popular with travelling at weekend or especially in their long holidy such 7-day National day,May Day or New years Day In order to meet the increasing need of people's tracelling, We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 to develop the Urban tourist In my opinion, we ough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i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ile speeding up the tourist   First, research is to be done to lear about the people's What kind of scene people prefer to go? Do the present places of interest meet the need of the most people?Are the service done well enough?  Second, careful plans are to be made make ful use of the natural While developing the tourist,emphsis should be laid on 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ment from being   In all, we should't take no notice of the others while emphasising tourist We have to take them as a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   结论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man is now in an age of information and In such an ag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and all people have to communicate with   Why i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o important? First, it helps people understand each other Second, it helps people get more information and Third, without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ur life would become a desert of emotion and Last but not the least,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makes our life lively, interesting and   In a word, humans, as social animals, hav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e importance of which can never be   Why i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o important?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s just like a bridge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For example, it helps students to learn more effectively if one can communicate more with his teachers and In a family, communication makes the family members understand each other better and get In the workpla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employer and the employed creates a friendly and helpful working   How to Study Effectively  As students, we have to study almost every However, how can we study effectively? Probably not everybody Have a look at the following graph and we may know better about   This graph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ount of study efficiency and the hours spent in studying in a From it, we can see that more hours of study do not necessarily result in better or higher study In the graph, the best amount of efficiency or the optimum of efficiency comes when one has studied for about 5 However, the efficiency begins to drop as he studies longer than By the time when one has studied for 10 hours in a day, his efficiency of study may become nothing or   In conclusion, there is always a maximum of efficiency and time for study in a More time spent in study doesn’t always mean better This may tell us how we can study   如果你觉得满意的话,我希望你能给我一点悬赏分哦~~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范文大全初中

德育论文——浅谈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 小学教育学当中说:小学阶段形成的思想品德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尤其是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起来的。在小学阶段养成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的行为习惯,就为他们今后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则将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发展。 由上可知,在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认为锻炼学生的德育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可以说有许多学生不乏道德认识,知道要怎样做而不应该怎样做,但往往禁不住某些事情的诱惑而人为地犯错误,或情绪被激化时而犯错误,如明明知道打人骂人不对,但当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便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这些同学所缺乏的就是道德意志力和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学当中对道德意志的解释是: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确定的目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通过这个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意志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具有这种能力的小学生,可以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道德认识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道德情感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可以说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形成的催化剂。而对道德行为的解释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高低、道德品质完善程度的主要标志。上面的话里也已经说过,由于学生道德意志的薄弱,即使有正确的道德认识、良好的道德情感,但行为上确是另一回事。由此,又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锻炼好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好学生的道德行为呢?“小学儿童的品德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既如此,“压”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说“压”有些不太合适,要说严格要求更为妥当。人都有自觉能动性,但人的自觉能动性往往具有一定的范围,并不是每一项纪律都能自觉的遵守,每一项任务都能自觉的履行,每一件事情都能自觉的完成,也就是说人还有一些不自觉性。对小学生而言由其如此,表现在道德品质上,自觉能动性越强的学生道德品质九越高,反之亦反之。对于“反之”的同学,就需要我们的严格要求,使之养成习惯,形成为自觉能动性。当然,严格要求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的。 其次,反复实践道德行为。人们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加深道德认识、巩固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也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自觉性,完善和稳定道德品质,以便在以后指导其行为。拿一件小事来说,教师如果常常带领学生做一些“帮一帮”、“扶一扶”、“扫一扫”的好人好事,久而久之,等学生养成习惯了,即使是没有教师的带领,他们见到这些事情也会自觉的去做。因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反复的实践。 再次,还要注意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同样,不良的行为习惯受到良好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影响学生品质的德育环境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在社会,网吧、游戏厅、公共场所、人际关系、社会风气;在家庭,父母的言行、家中的一些书刊及物品;在学校,教师的举止、同学间的交往、校园文化、学校风气,着一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良好的班集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周边环境、良好的校风都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施加着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道德认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行为。所以,德育环境的建设不容忽视。

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如何抓住机遇,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结合章丘市教育系统开展的“学习年”活动,在师生中展开了“老师学”,“我也学”的活动。以“学习年”活动为东风,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  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低年级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如学校开展的“六项竞赛”,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低年级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五、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六、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低年级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正面讲清道理 ,坚持以表扬为主 ,启发诱导 ,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 ,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 ,不给他们增添痛苦 ,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七、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如带领学生参观民兵营,让他们在跟军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  八、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如何写出一篇具有较高水平的德育论文,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在德育工作中如只重视感性认识而不注重总结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用以指导实践,那德育工作将停滞不前,如不对德育工作中产生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那也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德育论文。所以作为德育工作重要队伍——班主任应既努力做好各项工作,重实践,但也要重视对德育工作的总结。一、 基本功的准备工作,是撰写德育论文的前提1、理论准备。我们应经常学习教育学、德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学,尤其是要注意最新的德育研究成果。2、实践准备。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断探索、创新,善于积累,班级管理上要想点子、出主意,善于学习他人长处以及各种先进经验。总之一句话,在工作中要做有心人。3、写作能力。有人肚子中有货,但总是倒不出。这说明没有一定的文学表达水平以及不能掌握写作论文的一些基本常识和格式,终究不可能写出一篇好的德育论文。4、研究态度。我们有人认为写德育论文就是写一篇德育工作总结,只要想写就能写出来。其实做学问先学做人,要谦虚谨慎,不狂不骄,踏踏实实,不浮不躁,不急功近利,虚心学习。写德育论文不同于写总结,工作总结无需创造性,而论文是研究成果的文字描述,任何闭门造车或绞尽脑汁的“造文章”,只会浪费时间。作为反映研究成果的论文,应该体现创造性、现实性、前瞻性、科学性等特征。我校现已举办了两次德育论文评比,少数同志为应付评比,全部“借鉴”他人文章或“借鉴”内容过多,没有自己的思想、内容。二、掌握德育基本理论,是写好德育论文的基础首先,对德育范畴的认识。它包括道德、思想、政治、心理、法制、国防等。其次,对德育本质的把握。德育究竟是什么?所以准确地可以表述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多种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再次,认识德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等。三、论文的选题、审题、拟定提纲、编排结构是写好德育论文的关键1、选题。有思想火花,就有论文主题,不要走别人的路,要把握朝代脉搏,以小见大,枯树发新芽,选题要有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且切实可写。在我国加入WTO后,我们许多德育工作者抓住时机,对德育工作的思考和探索。选好题后要搜集相关资料,研究各种德育资料。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一种是浏览捕捉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德育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但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另一种是追溯验证法,这是一种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这种选题方法必须先有一定想法,即根据自己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题目或选题范围,这种主观拟想绝不是“凭空想象”,必须以客观事实、客观需要作依据。2、审题。一要把握题目的中心。如“自主教育——个体发展的最佳选择”题目的中心应是自主教育,所以应围绕自主教育内涵、目的、内容、方式方法来写。二要把握题目深度和宽度,如有的人以“素质教育与班主任工作”为题来撰写德育论文,那么就难以把握其深度和宽度。前两次德育论文评比中,王小敏以“宽容的艺术”为题写的一篇文章,其对题目的深度和宽度把握得很好。这篇文章既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又容易动笔,不容易走题。3、拟定提纲。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并按照各部分的要求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下面简单说明编写德育论文提纲的方法:①先拟标题;②写出总论点;③考虑全篇总的安排;④再考虑每个项目的下项论点直到段一级;⑤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在写提纲时可使用标题式写法或句子式写法,当然写好后还要推敲和修改。4、结构。要注意避免如下毛病:①结构不完整、不平衡。如头重脚轻、无头无尾等;②结构松散、缺乏条理。如有的老师写论文时只有两大点;③论证不得力,缺少逻辑性。如使用“由此可见”、“大量事实证明”等语句,而不作深入分析,犯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错误;④结论不深刻,论证方法单调。如有的论文总是千篇一律,走“三部曲”即现状、原因、对策。所以要学会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反驳法、归缪法等方法。四、根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认真撰写和修改德育论文,形成文字成果。写作德育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密切关注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要掌握德育理论,认识德育规律。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首先要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科学性如何。在写作中所用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文字表达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忌啰嗦,不能主观或极端,特别是标题要严谨,精炼。文章初稿出稿后要认真进行修改。文章写好后要虚心征求别人意见,通过朗读,锤炼字句。在修改时可用热改法与冷改法交替使用,并要养成修改文章良好习惯。热改法是指写好后立即修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记忆清晰、印象鲜明,改动及时,避免遗忘。缺点:需要修改的不易看出,难以割舍。所谓冷改法:初稿完成后,放一段时间再修改。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热改法不够冷静、清醒的缺点。当重读初稿时,就容易摆脱原来固有的思路的束缚。五、论文类型及投稿事宜1、论文类型。论文类型分一事一得、多事一得,数据统计、分析报告、课题研究报告、理论探索等。2、投稿事宜。要根据所投对象来确定,如报纸以1000字左右为宜,杂志以1500字或3000字左右为宜,并且要分清刊物的类别和级别,是普通刊物还是学术刊物,是省级还是国家级的,为了确保成功率还要看所写论文质量、栏目要求、编辑喜好、稿件数量多少等。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