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5 17:19:33

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论文2000字

所有的贫穷、疾病和灾难都来源于落后而贫穷的教育。我想过为什么有战争?争夺土地、能源等自然资源,除此之外,还有民族尊严,政治家等领导人的因素等等。时间已经告诉我们,战争是世界最残忍而无聊的游戏,越来越多人讨厌战争发起人和参与的人。信息战的特点:不以人的生命牺牲为目的和结果,是一种脑力竞技游戏。以生命牺牲为代价的战争和以别人输为赢的竞赛都会日益离开人类社会。

现代信息化战争是什么样的?听听专家怎么说,涨知识了

一、信息化战争的认识1、信息化战争的含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军事学术界普遍认为,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作战为主要的作战行动和作战样式,在全维空间内进行的一种新型战争形态。2、信息化战争的本质:信息化战争没有改变战争的政治本质;政治动机仍然是判定战争正义性的主要标准;战争与和平的界限没有消失;信息化战争没有改变战争的暴力本质。3、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信息化作战平台将成为战场支撑,智能化武器装备将大量涌现 ;军队将向小型化、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信息化战争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二、对应措施1、加强信息化战争理论研究 加强信息化战争的研究,应建立信息化战争理论研究的专门机构。在不断提高对研究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针对未来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及战争指导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攻关,及时为领导决策和部队建设提供咨询。加强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研究,根本的是要对局部战争进行客观的、整体的、系统的研究。要运用马列主义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讨局部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对海湾战争后出现的新的重大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提出相应的对策。 2、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国防人才 信息技术的竞争,关键是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人才的科学文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物力资源的开发同智力资源的开发相结合,注重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调整国防人才结构,更新现有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还要抓好国防高科技人才的智力投资,调整军事院校体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体系,培养多方面的国防高科技人才。

1、信息化战争的定义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中,以信息为基础,大量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工具的和作战手段,以信息控制为主导,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任何空间内作战的战争。 2、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全新、全面发挥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战争,是新军事变革的结果。有别于机械化战争、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等传统战争。 (1)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战争的主体力量 可以这样说,这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也是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根本区别。(2)战争空间不断扩大,阀盖全维空间 在非信息化战争中,战争的空间基本都是局限于海、陆、空三者,但是到了信息化战争的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的空间在不断扩大,已经不再是局限于三维空间,而是到了一个全维空间的程度,不仅涵盖了海、陆、空等这些有形的空间,而且还涵盖了无形的空间,这两个空间合成一个战争空间整体,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一个空间(3)作战的信息化、智能化、体系化、精确化 随着C4ISR系统、精确制导武器、信息战装备和各种高技术作战平台的应用。使得各种武器的能够精确的打击敌方的阵营,也使的作战部队能够准确的计划和掌握情报,对作战计划做出准确的调整,对己方部队实施准确保障,对打击效果进行准确性评估。作战精度大大的提高能够提升作战的效果。

信息化战争的认识论文1500字

一、信息化战争的认识1、信息化战争的含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军事学术界普遍认为,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作战为主要的作战行动和作战样式,在全维空间内进行的一种新型战争形态。2、信息化战争的本质:信息化战争没有改变战争的政治本质;政治动机仍然是判定战争正义性的主要标准;战争与和平的界限没有消失;信息化战争没有改变战争的暴力本质。3、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信息化作战平台将成为战场支撑,智能化武器装备将大量涌现 ;军队将向小型化、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信息化战争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二、对应措施1、加强信息化战争理论研究 加强信息化战争的研究,应建立信息化战争理论研究的专门机构。在不断提高对研究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针对未来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及战争指导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攻关,及时为领导决策和部队建设提供咨询。加强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研究,根本的是要对局部战争进行客观的、整体的、系统的研究。要运用马列主义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讨局部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对海湾战争后出现的新的重大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提出相应的对策。 2、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国防人才 信息技术的竞争,关键是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人才的科学文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物力资源的开发同智力资源的开发相结合,注重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调整国防人才结构,更新现有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还要抓好国防高科技人才的智力投资,调整军事院校体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体系,培养多方面的国防高科技人才。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回顾世纪之交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含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人们不难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军事战斗力。20世纪70年代后一大批高新技术的迅速涌现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一方面直接催生出各类高技术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又间接从理论报道实践对军事领域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当然,在军事高技术中,人始终是决定性因素,先进的武装、装备是重要因素。  一、军事高技术概念  (一)定义  “高技术”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包含的内容特别丰富,目前还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  1、高技术的定义  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2、军事高技术的定义  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军事高技术的三层含义:  ——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  ——具有前沿性  ——主要目的是推进武器装备的发展  (二)分类  1、按照高技术分类:分为六大技术群  信息技术——军事信息技术  新材料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  新能源技术——军用新能源技术  生物技术——军用生物技术  海洋开发技术——军用海洋开发技术  航天技术——军用航天技术  2、从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侦察监视技术,比如:太空——侦察卫星、空中——侦察飞机、地面——雷达、水下——声纳  (2)伪装与隐身技术:比如B-2轰炸机  (3)夜视技术,比如:红外探测器、微光夜视仪  (4)军事激光技术,比如,天莹激光器  (5)电子战技术  (6)军事航天技术  (7)精确制导技术  (8)指挥自动化技术  (9)核武器、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技术  二、军事高技术主要特征  (一)综合性。军用高技术是由多种技术组成的一个技术群体。  (二)渗透性。军用高技术的应用不仅遍及整个军事领域,同时还会迅速转为民用。  (三)创新性。军用高技术的创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周期短、创新快的特点,同时它还可在军事领域中支援各种创新活动。  (四)增效性。军用高技术能使武器装备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队的战斗能力增强。  (五)时效性。军用高技术发展很快,其阶段性成果只有及时应用与推广,才能发挥巨大的军事效益。  (六)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七)竞争性。各国军队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竞相发展军用高技术。  (八)风险性。军用高技术是前沿技术,要进行超前性研究,其结果难以预料。  (九)知识性。军用高技术是以各种科技知识为基础的,其发展更离不开掌握各种知识的高科技人才。  (十)战略性。发展军用高技术是国家的战略决策 ,它直接关系到一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三、军事高技术对现代军事的重大影响  (一)新军事变革  军事变革就是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学说或军事理论和部队编成及时、正确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战争样式的深刻变化和作战效能的极大提高。先进的军事技术与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学说和部队编成是军事变革的三要素,要发生军事变革,三者缺一不可。  (二)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1、高技术武器装备将明显改变现代战场与作战行动。  2、高技术武器装备将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三)军事高技术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1、军队的规模将缩小。  2、军队结构将不断优化,可能出现新的作战部队。  3、军队人员构成和素质将大幅度改善。  4、建立快速反映部队。  5、提高侦察监视系统的生存能力。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大量地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信息化战争简介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但战争指导者必须考虑到战争的结局和后果,在战略指导上首先追求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那种以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为代价的传统战争必将受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是指一切与敌我双方军队、武器和作战有关的事实、过程、状态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被特定系统所接收和理解的内容。就对信息(数量和质量)的依赖程度而言,过去的任何战争都不及信息化战争。在传统战争中,双方更注重在物质力量基础上的综合信息化战争较量。如机械化战争,主要表现为钢铁的较量,是整个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能力的全面竞赛。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物质力量的较量,但更主要的是知识的较量,是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的竞赛。知识将成为战争毁灭力的主要来源,“计算机中一盎司硅产生的效应也许比一吨铀还大”。火力、机动、信息,是构成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内容,而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作战能力高低的首要标志。信息能力,表现在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利用和对抗等方面,通过信息优势的争夺和控制加以体现。信息优势,实质就是在了解敌方的同时阻止敌方了解己方情况,是一种动态对抗过程。它已成为争夺制空权、制海权、陆地控制权的前提,直接影响着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当然,人永远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宰者。战争的筹划和组织指挥已从完全以人为主发展到日益依赖技术手段的人机结合,对军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从信息优势的争夺到最终转化为决策优势,更多的是知识和智慧的竞争。

信息战,既以控制 争夺战场信息权。以快捷 安全 通畅的战场信息指挥己方部队,瘫痪 夺取 干扰敌方战场信息,使之无法有效控制部队,下达正确作战命令。

信息化战争的认识论文1500字怎么写

1、信息化战争的定义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中,以信息为基础,大量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工具的和作战手段,以信息控制为主导,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任何空间内作战的战争。 2、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全新、全面发挥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战争,是新军事变革的结果。有别于机械化战争、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等传统战争。 (1)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战争的主体力量 可以这样说,这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也是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根本区别。(2)战争空间不断扩大,阀盖全维空间 在非信息化战争中,战争的空间基本都是局限于海、陆、空三者,但是到了信息化战争的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的空间在不断扩大,已经不再是局限于三维空间,而是到了一个全维空间的程度,不仅涵盖了海、陆、空等这些有形的空间,而且还涵盖了无形的空间,这两个空间合成一个战争空间整体,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一个空间(3)作战的信息化、智能化、体系化、精确化 随着C4ISR系统、精确制导武器、信息战装备和各种高技术作战平台的应用。使得各种武器的能够精确的打击敌方的阵营,也使的作战部队能够准确的计划和掌握情报,对作战计划做出准确的调整,对己方部队实施准确保障,对打击效果进行准确性评估。作战精度大大的提高能够提升作战的效果。

信息战,既以控制 争夺战场信息权。以快捷 安全 通畅的战场信息指挥己方部队,瘫痪 夺取 干扰敌方战场信息,使之无法有效控制部队,下达正确作战命令。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回顾世纪之交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含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人们不难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军事战斗力。20世纪70年代后一大批高新技术的迅速涌现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一方面直接催生出各类高技术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又间接从理论报道实践对军事领域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当然,在军事高技术中,人始终是决定性因素,先进的武装、装备是重要因素。  一、军事高技术概念  (一)定义  “高技术”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包含的内容特别丰富,目前还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  1、高技术的定义  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2、军事高技术的定义  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军事高技术的三层含义:  ——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  ——具有前沿性  ——主要目的是推进武器装备的发展  (二)分类  1、按照高技术分类:分为六大技术群  信息技术——军事信息技术  新材料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  新能源技术——军用新能源技术  生物技术——军用生物技术  海洋开发技术——军用海洋开发技术  航天技术——军用航天技术  2、从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侦察监视技术,比如:太空——侦察卫星、空中——侦察飞机、地面——雷达、水下——声纳  (2)伪装与隐身技术:比如B-2轰炸机  (3)夜视技术,比如:红外探测器、微光夜视仪  (4)军事激光技术,比如,天莹激光器  (5)电子战技术  (6)军事航天技术  (7)精确制导技术  (8)指挥自动化技术  (9)核武器、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技术  二、军事高技术主要特征  (一)综合性。军用高技术是由多种技术组成的一个技术群体。  (二)渗透性。军用高技术的应用不仅遍及整个军事领域,同时还会迅速转为民用。  (三)创新性。军用高技术的创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周期短、创新快的特点,同时它还可在军事领域中支援各种创新活动。  (四)增效性。军用高技术能使武器装备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队的战斗能力增强。  (五)时效性。军用高技术发展很快,其阶段性成果只有及时应用与推广,才能发挥巨大的军事效益。  (六)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七)竞争性。各国军队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竞相发展军用高技术。  (八)风险性。军用高技术是前沿技术,要进行超前性研究,其结果难以预料。  (九)知识性。军用高技术是以各种科技知识为基础的,其发展更离不开掌握各种知识的高科技人才。  (十)战略性。发展军用高技术是国家的战略决策 ,它直接关系到一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三、军事高技术对现代军事的重大影响  (一)新军事变革  军事变革就是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学说或军事理论和部队编成及时、正确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战争样式的深刻变化和作战效能的极大提高。先进的军事技术与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学说和部队编成是军事变革的三要素,要发生军事变革,三者缺一不可。  (二)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1、高技术武器装备将明显改变现代战场与作战行动。  2、高技术武器装备将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三)军事高技术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1、军队的规模将缩小。  2、军队结构将不断优化,可能出现新的作战部队。  3、军队人员构成和素质将大幅度改善。  4、建立快速反映部队。  5、提高侦察监视系统的生存能力。

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2000字论文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有着自身的优点,但是同时也有着自身的弊病。中小企业灵活、创新能力强,而且工作效率高,同时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通常来讲规模小行业面广但是业务单一,同时由于资金、业务面方面的原因使得它的组织制度、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本文针对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化问题给予了探讨,目前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主要是基础工作做得不好、核算主题不清、建账不规范、制度以及人员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主要从国家制度、会计制度建立(主要是集中在建立合理的内部会计制度方面)和外部监督力度这三个方面来谈。本文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探讨能够对广大中小企业中存在的会计问题有一定帮助,这也正是本文的初衷。 关键字:中小企业 会计 核算 规范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一)灵活,有创新能力,工作效率高 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反应快。“机制“的本意是物理学上的概念,后来被生物学和医学借用过来,类比成生物体内各个生理组织结构之间的化学或物理学关系及其生命机能。医学上对机制的研究,历来被认为是对生命本质的研究,是弄清生命障碍和疾病的重要一环。机制引中到经济学和管理学上,其具有以下特点:(1)原始动力性。“机制”是企业生命的机能,是企业生命最本质、最核心的动力源,企业机制决定企业的生命状态及其活力。(2)组织的互动性。机制是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是企业生命运动有机联系和互相作用的生物链。(3)功能导向性。企业机制具有对企业功能的导向作用,继之决定功能的性质与状态。(4)企业机制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也显而易见:a、企业机制决定企业内部人、财、物、事的合理配置;b、企业机制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成长性;c、企业机制决定企自身品质和市场价位。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它的运做是相当灵活的,与大型企业相比它有着以下灵活的特点: (1)创业过程中难度较小,起步快 (2)运行过程中机制灵活,资金运行也快 (3)人员的更替比大型企业要快 (4)破产兼并中存在难度较小 中小民营企业由于机制灵活、适应性强,且几乎在每个行业中,都存在着被大企业忽略或没有提供有效服务的市场空白,中小民营企业凭自己灵活快速的优势,一举进入,努力获胜,这是中小民营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科技信息时代,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再靠统一质量标准,而在于质量保证基础上的不同特色。因此,科技创新基础上的个性化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规模小,行业涉及面广,业务单一 中小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由于市场需求小,生产能力有限,难以承担高额的负债成本,为了避免过度负债经营,主要依靠内部融资来满足其发展需要。如美国,中小企业创业资金 60%来自个人积累,9%来自亲戚朋友,法国、意大利等国中小企业自筹资金比重都在 50%左右。在国内中小民营企业内部融资比重更高,据相关调查研究,国内私营企业创业资金来源中,1%来自个人劳动所得,6%来自家人或亲戚,而从银行或信用社贷款只有 5%。随着企业的发展,当内部融资不能满足需要时,企业会选择外部融资。然而,在中小民营企业进行外部融资时,却遇到极大的困难。主要困难来自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和难以获得间接融资。 在这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一般规模都比较小。但是虽然资金不足,中小企业涉及的面却非常广,原因主要是:第一,作为企业领导者,总是希望能做大做强,所以他们无止境地向外不段投资,希望能通过广泛的投资得到更高的回报,当然,一般失败者为多数。 第二,作为中小企业,在经营妥善的情况下,或多或少的能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所以政府和相关部门同样希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并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他们的发展。第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受到时间、地域、价格波动等条件的影响,中小企业也必须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为自己找到一条生路。 但是涉及的面广却无法掩盖中小企业业务的单一性,正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导致了中小企业无法有自己全面的总体的运行模式,所以中小企业的业务范围广阔,但具体到业务上却显得非常单一。 (三)组织结构简单,组织制度缺失,人员十分有限 许多中小企业是由个体户在用自己积攒数年资金的情况下创立的,所以他们对于制度结构、组织制度了解不多,同时他们往往也会忽略这方面的制度建立。 缺乏人才,是影响中小民营企业成长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对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种种误解和偏见,所以人才一般不愿意到“小企业就业:就算是在中小民营企业工作,一般也不安心,没打算长久干。实际上,中小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相当普遍而频繁,对企业成长影响很大。人才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民营企业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倒闭率高,工作不稳定;企业家族领导,外人很难凭本事升迁;中小民营企业福利差;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生活枯燥等。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企业缺乏凝聚力,团队精神不强。 (四)管理水平不高 与国际著名企业相比,中国中小企业历史短,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的实践时间更短,经营管理经验不足不奇怪。金焕民(麦肯锡企业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认为,20多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完成了市场化,并没有完全实现专业化。客观上说,许多中国中小企业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而企业的职能则是营销和创新。单就创新而言,大多数中国中小企业既不具备这方面的意识,更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中国很多中小企业正在用成功的经验走向失败。从实际情况看,过去20多年,中国中小企业只是在做销售,而非做营销。只要对提升销售量有用,什么“招”都使。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小企业销售规模做到最大的时候,往往是各种矛盾最终爆发的时候。销售是市场的产物,中小企业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市场而非销量。中国中小企业重视资本积累而忽视市场积累,资本就只能建立在沙滩上。没有市场的资本只能逐步贬值,并充满风险。按照外国一些企业管理专家的看法,中国中小企业存在着企业文化、管理技能、团队、战略和薪酬体系等5个方面的危机,“而这5个方面恰恰是中小企业从创业阶段向更高阶段转型,由热情型、干劲型和经验型,向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转型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逃避纳税,逃废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要强烈 税收资金等优惠政策倒向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一般都由国家或实力雄厚的集团做后盾,享受多种优惠的扶持政策。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对大企业优待多,对中小民营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不公平。税务政策规定个体工商户没有一般纳税人资格,不能领取增值税发票,增值税无法抵扣;即使建立财务会计制度、账册凭证健全的大量 中小私营企业,达不到规定的生产性企业100万元产值,流通性企业180万元销售额,也不能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导致实际税负增加。而且,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个体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改组时不可能享受到类似优惠条件;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民营企业无此厚遇。国企脱困3年中,国家剥离了上万亿元的国企债务,每年减少了上千亿元的利息负担,仅2000年又有1400多亿元的资金入了股市,其中95%以上都进了国营企业。 在面临自身资金不足,同时税收资金等优惠政策无法实现的情况下。许多中小企业为了能取得更大利润,不得不铤而走险,所以会出现逃避纳税等情况。 二、中小企业会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小企业的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曾经有一小企业老总,随着经营规模扩大,非常希望企业的财会制度健全、规范,但是对聘请的财会大专毕业生不放心,老总自己兼任出纳,随意从公司账上支出现金,甚至从自己个人的存款账上直接发放工资,进货取现金,很多购买的存货及费用开支无正规发票,账务处理难度很大。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 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会计,这些人员有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等,一般定期来做账。有的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同程度较底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 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不依法定规范建账,有些企业根本不设账, 即使设账也是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据有关问卷调查资料反映,我国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5%,这表明我国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会计核算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 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等,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 专业知识较低, 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 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三)、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付出成本大,或者难以获得 小企业的原始凭证不规范,甚至业务发生而不能取得原始凭证。因为取得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企业在购买商品物资时要不要发票存在着不同的价格,若要发票,供应商会加价,商品物资价格较高;不要发票商品物资价格较低,两者的差价是税款,小企业往往希望以较低的价格成交,因此无法取得记账所需的合法凭证。还有的企业发生费用后无法取得合法的发票, 只能取得不合规的收据。因此造成企业记账失去真实的原始依据,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不规范。 (四)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制度缺乏,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中小企业管理着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往往无法建立健全,这些给企业带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里企业的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等,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五)会计人员流动性大 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其企业会计通常是非常不规范的,可能就是自己的亲戚或者朋友,也可能是正规的有水平的会计师。但总体来说,会计的更换频率比较快,这其中可能是企业的原因也可能是会计师自身的原因。

漫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摘 要: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如何,是关系到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能否贯彻执行,经济秩序能否维护,经济发展能否促进的大问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本文结合实际,围绕会计人员的"十德",论述了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和要求。 关键词:会计职业;职业道德;十德建设 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会计道德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职业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和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如何,是关系到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能否贯彻执行,经济秩序能否维护,经济发展能否促进的大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是多元利益主体的中心,肩负着客观、公正地处理各方利益的艰巨任务。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追求企业财富、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常常失去理性,明示或暗示会计人员造假。在这种情况下,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屈从于管理者的意愿做帐,假帐就很容易发生。另外,也有部分会计人员信念动摇,责任心差,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权谋私,违法违纪,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十个方面来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一、坚定理想信念以立德 理想信念是立身做人之本,也是道德建设之魂。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直接关系到能否用科学的眼光认识社会,用健康的态度对待人生,用正确的准则规范行为。会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用科学的理论统一思想、武装思想、解放思想,把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会计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敬业爱岗,树立会计职业理想,倡导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既要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来鞭策自己,又要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处理好日常的会计事务,坚持原则,不为他人所左右,公平地对待利益各方,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把好财务关。 二、牢记会计准则以守德 “"诚信为本,操守为主,遵循准则,不做假帐”这是朱镕基总理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会计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一个"真"字,要求会计数据真实、可靠、可信,绝不可弄虚作假。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必然造成决策失误,经济秩序混乱。被誉为我国现代会计之父的潘序伦先生倡导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立信会计精神。他认为,"立信"是做人的重要准则,同时也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的最根本的职业道德。他把信用看成是会计事业的生命线,"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如果一个人失去信用,就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至身败名裂,更为严重的是会危害他人,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身为会计人员应当始终如一地使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信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决不为一己之利、眼前之利而丧失道德操守,要守信如节,守身如玉,并在会计实践中,加深理解"德"的内涵,深刻领会"德"的要求,切实履行"德"的规范,不断沉淀"德"的力量,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既有精深会计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会计人。 三、加强学习教育以明德 学习教育是会计人员的终身课题,也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加强学习,对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很有帮助,对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做到依法核算、依法理财很有益处。会计人员加强学习,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学识,增强本领,而且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加强了,思想境界提高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就会想得透、看得淡、摆得正,不会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会去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事实也表明,会计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注重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满脑子渴望金钱享受、吃喝玩乐、利益金钱至上、自私自利至极,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对此,我们应该引以为戒,自觉把学习教育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孜孜以求,学而不怠。为此,一方面要不断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切实加强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政治防线,不断增强贯彻党的财经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其次,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针对会计专业的在校学生来说,不仅要向学生讲授会计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还必须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塑造职业道德品质、陶冶职业情操,特别是抓好敬业、乐业、爱业、勤业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在职会计人员,要加强以会计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把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培训作为必修课程,计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学分。只有这样不断的进行教育引导,才能培养会计人员的内在信念,并有效地影响会计人的内在素质,从而逐渐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四、正确运用权力以行德 做好会计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理财,为人民群众服务。如果会计人员违背会计道德,不能忠于职守、廉洁奉公,而是利用职权,索贿受贿、用权利经商、搞钱权交易,那么,生产要素就不会按价值规律运行,资源和资金就不会朝最佳方向流动,市场经济中就难以形成平等的竞争机会,而势必向"权力"、"金钱"、"人情"、"吃喝"、"关系"倾斜。因此会计人员特别是会计负责人,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牢记手中的权力说到底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运用这个权力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把权力看成是责任和义务。职务越高,责任越大;权力越大,义务越多。要正确地使用自己的会计权利,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会计义务,自觉接受党和人民对自己行使权力的监督,绝不能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满足利欲的工具。只有这样,会计人员才能自觉地维护财经会计制度,遵守财经会计纪律,做到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搞特殊化。 五、注重克己自律以养德 克己自律是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也是会计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人的一生,贵在立德,难在养德。一个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会计道德修养的自觉程度。会计从业人员经常单独承担某些工作任务,而且总是同钱物打交道,更应慎独自律,洁身自好,不断净化灵魂,提升道德水准。只有做到处处明于自察,时时自觉追求,事事严于律己,才能始终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为此,会计人员应该自觉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恪守职业道德。自重,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名誉,塑好自己的形象。自省,就是要经常"三省吾身",问问自己的所言所行是否符合财经法规制度的要求,是否遵循了会计准则。自警,就是要管住小节,警钟长鸣,时时以党纪国法告诫自己,用会计准则要求自己,同时汲取反面典型的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特别是财权在握或名利诱惑时,更应谨慎用权,经受考验,绷紧道德之弦。自励,就是要用高尚的精神激励自己,以精益求精的精神鞭策自己,奋发进取,争创一流。 六、完善法律规范以律德 法律规范是准绳,也是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通过法律形式来对职业道德建设做出规范也是出于对市场经济的维护和对当前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一种补救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会计职业道德如果只依赖"良心"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在物质利益的诱惑面前,支配人们行为的主要因素往往是欲望,而不是道德。所以,在条件成熟时,及时将某些职业道德的内容通过"制度规范"的形式来加以明确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如今会计人员回归企业,作为企业雇员的会计人员由于物质利益和诸方面受企业制约,在其从业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的需要,对于大众和社会的利益通常是置于第二位的,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道德品质和意识来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是不理智和不现实的,必须通过某种"法律规范"的形式给予保证。在这方面,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已作出了明确规定。另外还必须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地在"完善法律规范以律德"上出新招、出实招,使广大会计从业人员真正将法制规范融为道德理念,化为从业德行。 七、强化监督管理以严德 监督管理是加强会计队伍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环节。许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至违法犯罪的案例,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管理监督乏力的问题。首先,各单位应按照《会计法》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从制度上对本单位内部各项经济活动和会计工作做出规定,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制度监督支持,保证经营管理决策的顺利实施,为会计人员依法核算、依法理财提供重要依据,这从客观上有利于遏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其次,各监督部门要紧紧抓住影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对《会计法》等法规的贯彻力度,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进行惩处,并记入单位和个人的诚信档案,供社会查阅,将会计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这样可以对会计人员产生外在的压力。财政部门要通过严格的上岗资格考试制度提高专业知识和道德知识的门槛,通过后续教育来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会计技能和道德素养,注重事前监督和过程监督,把会计职业道德引向深入。 八、把握用人导向以崇德 用人导向是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的关键环节。只有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标准,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才能形成正确的导向,实现"得贤则治",避免"失贤则乱","枉法毁德"。《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在公司治理结构日趋健全,委托代理关系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承担第一责任的单位负责人不可能事事、时时亲身亲为,因此,如何把政治思想好、道德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任职资格的人员安排在财会岗位上,至关重要。任用财会人员要坚持政治标准,把"德"放在首位,特别注意选拔任用政治清醒、信念坚定、求真务实、坚持原则、弘扬正气的人。为此《会计法》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都把"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放在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基本条件的首位,其目的就是督促各单位任用德才兼备的合格的会计人员。 九、营造舆论氛围以扬德 舆论氛围是一种导向,也是影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外部条件。大众传媒、文化艺术与舆论宣传工具,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感召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意志、情感和价值取向,能给会计人员以某种荣誉感和耻辱感。会计人员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受到社会舆论的赞誉时,会感到喜悦和自豪,这种情感体验,会使会计人员的言行得到激励,社会舆论正是通过这种褒扬来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人员的行为不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时,会感到内疚和羞耻,这种情感体验,会使会计人员的言行受到抑制,社会舆论从另一个侧面来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因此,作为会计主管部门的财政部门可以采用举办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大赛,评选会计先进工作者,举办"争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等活动,促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各单位和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应善于发现和培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先进典型,把握社会舆论导向,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使先进典型的好做法、好道德、好思想成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旗帜和动力。通过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惩戒违法者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使会计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与各项会计工作紧密结合,营造浓烈的社会舆论氛围,最大限度地给会计人员以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与行为的影响,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十、坚持常抓不懈以重德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工作相伴,是一项根本性建设、长远性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必须常抓不懈。会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负责人,要在思想上重德,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建设和财会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选好载体,推进建设,切实担负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财会队伍整体素质的重任。在考核或任用财会人员上,必须始终坚持"先看本色、再看本事",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要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切实体现到会计制度建设和对财会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考察、评价、激励等各个环节中去,使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遵循会计工作的内在规律,注重研究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经验,揭示会计发展规律,使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进行得更丰富、更生动、更深刻、更富有成效。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己成为做好会计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坚信,只要各方努力,持之以恒,会计诚信的春天一定会到来,道德之花一定会绽放。

信息化战争的论文2000字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大量地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信息化战争简介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但战争指导者必须考虑到战争的结局和后果,在战略指导上首先追求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那种以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为代价的传统战争必将受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是指一切与敌我双方军队、武器和作战有关的事实、过程、状态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被特定系统所接收和理解的内容。就对信息(数量和质量)的依赖程度而言,过去的任何战争都不及信息化战争。在传统战争中,双方更注重在物质力量基础上的综合信息化战争较量。如机械化战争,主要表现为钢铁的较量,是整个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能力的全面竞赛。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物质力量的较量,但更主要的是知识的较量,是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的竞赛。知识将成为战争毁灭力的主要来源,“计算机中一盎司硅产生的效应也许比一吨铀还大”。火力、机动、信息,是构成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内容,而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作战能力高低的首要标志。信息能力,表现在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利用和对抗等方面,通过信息优势的争夺和控制加以体现。信息优势,实质就是在了解敌方的同时阻止敌方了解己方情况,是一种动态对抗过程。它已成为争夺制空权、制海权、陆地控制权的前提,直接影响着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当然,人永远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宰者。战争的筹划和组织指挥已从完全以人为主发展到日益依赖技术手段的人机结合,对军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从信息优势的争夺到最终转化为决策优势,更多的是知识和智慧的竞争。

一、以新的防御战略指导思想为核心 中央军委从国家利益出发,适时调整和完善了我军军事战略方针,根据我国的国情,必需坚持和发展积极防御战略指导思想,这是我国信息化战争的核心指导思想。积极防御这一战略方针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赋予它新的

打赢信息化战争 现代战争 是高科技的战争,是信息化的战争。建设一支能打赢未来的 信息化战争 的部队已经成为我军刻不容缓的事情!有人说,我们要打赢未来的 高科技战争 ,那就要多投入军费,多研制、多装备高新武器。能这样那当然好,可问题是,我们的经费能承担得起吗?既然我们钱不如人家多,底子又没人家厚,那走有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就成为我们的选择了! 一、下定决心走信息化道路! 打赢信息化战争 是靠打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只有下定了决心,部队建设才有方向,做事情才有干劲! 二、以外国为师,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战略。目前, 信息化建设最好的就是美国,我们可以以美国为师,看他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什么经验,得到什么教训,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以信息化技术改造现有装备,使之能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如通过 数据链 把卫星、飞机、 导弹系统 、战舰、雷达……链接起来,整合到G4ISR系统中去,使各军兵种间、上下级间达到信息共享, 互联互通 !将普通弹药进行升级,加装制导装置,使这些“笨弹”变得聪明,提高命中率!加强官兵军事、文化素质培养,再好的武器,也需要人来掌握! 四、改革部队编制体制,应该裁撤的就裁撤,应该加强的就加强!优先发展海空军、远程打击力量,组建电脑网络部队和 天军 ,压缩陆军编制,提高特种部队 规模,使其能适应信息化作战需要; 五、改革部队指挥体制。建立网络化、平面化的指挥体制!给予中下级指挥人员更大的自主权。以美军为例,美国的四星上将可以直接指挥到前线的单兵,而前线的士兵也可以直接找国防部 、 参谋长联席会议汇报战况,这种指挥方式省去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了效率!有什么事,该谁管,直接找谁就成了,没必要逐级上报,逐级传达。 六、加强官兵军事理论的培养,让他们能适应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如果官兵不懂得什么是信息化,什么是信息化战争,那就会发生“装备信息化,作战骡马化”这样荒唐的事情! 七,整合民间力量,使之能适应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如建设高速公路,就要考虑到将来在公路起降战机的问题,建飞机、舰船,就要考虑到将来能将其快速改装成军事装备的问题,委托民间高校,培养我军需要的各种高科技人才,也可以从民间直招高技术、高理论人才入伍;移军于民,军民一体! 八,改变武器研发思路,吸引民间企业、科研单位、 外资企业 等更多的参与 武器系统 的研究开发,这样可以达到 集思广益 、投资少,见效快,效率高,将武器系统的研发风险降到最低! 九、积极探索新时期如何发挥人民战争思想的优势。即使在高科技的条件下,人民战争依然没有过时,但它的作战方法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有人说,现代的战争是高科技、高成本的战争,咱老百姓打得起吗?的确,玩电子对抗 ,发射导弹是高科技高成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发电子邮件,如果我们向敌人的电子邮箱不断的发送电子邮件,就会造成敌人网络线路的堵塞,也可以瘫痪敌人的指挥系统。

浅谈军事高技术及信息化对现代战争的影响的论文,既然浅谈不用1500吧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