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汉语音韵学论文集名称是什么意思啊

发布时间:2024-08-08 12:33:27

汉语音韵学论文集名称是什么意思啊

顺口才能溜。所谓顺口,就是有韵。溜就是不费力。有韵的语言,容易记。儿歌都是有韵的。所以到老不忘。《静夜思》谁都能背。不识字,而能唱京戏,就靠十三辙,这是最粗最宽的韵。康熙皇帝定的《佩文诗韵》就比较细比较窄。普通话规定的35个韵母比较适中。13辙和普通话归纳韵母数都比较少,只能做唱戏的戏文和白话诗,所以不好记,而唐诗诗韵的韵目复杂,要求严格所以就很好记。你问的题目太大,先讲这一点点,你听的满意,再往下讲。

回答 音韵学,是一门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它包括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等学科,是广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提问 音韵学里的唇舌牙齿喉 怎么解释 材料一;《广韵》东韵的小韵反切。 东,德红切;同,徒红切;中,陟弓切;虫,直弓切 终,职戎切;忡,敕中切:崇,锄弓切:嵩,息弓切 戎,如融切;弓,居戎切;融,以戎切:雄,羽弓切 瞢,莫中切:弯,去弓切:穷,果弓切:冯,房戎切 风,方戎切:丰,敷空切;充,昌终切;隆,力中切 空,苦红切;公,古红切;蒙,奠红切;笼,庐红切 洪,户公切:丛,徂红切;翁,乌红切;忽,仓红切 通,他红切;夔,子红切;蓬,薄红切;烘,呼东切 皖,五东切;槽,苏公切 材料二:《韵镜》内转第一开。 严格运用系联法,对材料- 一的反切进行系联,能得到几个的类? 将材料一的被切字与(前镜》的第-图进行比较,完全致吗? 如果不一致表现在什么地方?上述系联结果与《韵镜》第-图有何联系7 (10分) 东韵系有几个前母?为什么(10 分) 回答 这,,, 这种注音方法是反切法。;“东”是被切字;“德”是反切上字;“红”是反切下字 提问 请能详细说吗? 回答 这是那几个名词解释 我尽力了,你要是说让我解释解释名词解释还好,要是做题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解释,我不是专门做音韵学的,只是略有了解,请见谅 提问 韵镜》分“四等”的内在音理是什么? 没事,麻烦再帮我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可以吗 回答 稍等我看一下 看第一行一东,本来一东应当是只有一三等的,但是韵图上却在齿音二等排列有“崇”、四等排列有嵩。这就是所谓的假二等与假四等。这两个字本来都是三等字,可是因为韵图排列的问题,不得不列于二等与四等。原来,齿音一共包含了三套声母,即精组的精清从心邪、照二组(即庄组)的庄初崇生俟(俟母存在与否略有争议,一般都承认)、照三组(即章组)的章昌船书常(船母与常母的位置有争议)。精组有一三四等的字,庄组有二三等的字,章组一般只有三等字。但是这三套声母都有摆在齿音的这四个等的格子里面,于是三等地位上三套声母就起了冲突。大家都有三等的字,谁的应该摆在三等位置上呢?于是韵图的做法是,把只有三等的章组摆在了三等上。而把有二等的庄组通通摆在二等上,哪怕那些字本来应该是庄组三等,而被放在了二等的位置上——这就是假二等。另外,又把有一四等的精组摆在一四等上,一等精组就呆在一等位置,而三四等精组则通通摆在四等上——于是假四等 提问 谢谢啦!幸苦了! 回答 嗯嗯 您客气了 不辛苦 更多29条 

现代音韵学是从瑞典学者高本汉开始的,以他的1915-1926《中国音韵学研究》为起点,我以为

台湾现在好像还叫“中国声韵学”、“汉语声韵学”,董同龢在此前于60年代就使用“音韵学”开课,其《汉语音韵学》开篇就建议大学课程使用“音韵学”这个名称。

汉语音韵学论文集名称是什么意思

音韵学,是一门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它包括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等学科,是广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传统上,音韵学是不研究近现代汉语语音的。它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元朝以前的汉语声、韵、调的系统。音韵学包括三个分支,分别是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这个是清儒的分法。 所谓今音学,其实并不是指清朝当代的语音,而是指以切韵系统为代表的唐宋音系,唐宋格律诗又称近体诗,大概两者多少有些联系吧。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但也有很大区别。汉语音韵学是一门很令外人搞不清楚东西南北的学科。如果按照现代的解释,音韵学是研究一门语言具体声韵系统(汉语还要包括调)的学科,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研究现代汉语的人是在研究“音韵学”,不过,音韵学一般不指这方面的意思,因为它有一个传统的诠释。音韵,文字,训诂,这三门学科在中国古代合称为“小学”,正好分别研究汉字的音,形,义。称之为“小学”,自然是因为它们较之研究经传的“大学”,比较的不登大雅之堂而已。现代社会还有对音韵方面有爱好的除了考研之类的也就兴趣爱好,大多数人都对这方面没有兴趣和爱好,不巧我也是音韵这方面的爱好者之一寻找音韵学方面的书不得不说 古籍阁  这也算是我发现并找到音韵方面最多的地方这些来的我也收集了不少音韵方面的资料,你可以参考一下推荐一些音韵学方面的书籍资料供你参考学习音韵,目录如下:《皇祐新乐图记研究》《黄帝内经灵枢-音韵研究》《说文解字》的谐声关系与上古音研究》《东亚汉文音乐》《敦煌变文音韵研究》《敦煌曲子词用韵研究》《汉语方言见系二等文白读的几种类型_张光宇》《基于方言地理学的魏晋南北朝韵部发展研究》《基于通假字的上古声母研究》《近代汉语声调的分化研究》《两汉诗人用韵的数理统计分析_魏鸿钧》《六朝道教典籍(上清、灵宝经)用韵研究》《论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明代官话语音演变研究》《明清官话语音专题研究》《南北朝诗歌用韵研究》《清至民国山东方志所录方言资料的方音研究》《日传悉昙文献与汉语中古音研究》《日语上代、中古音韵与汉语中古音的比较研究》《斯塔罗斯金与郑张尚芳上古音系统比较研究》《唐五代敦煌语音研究》《唐五代佛典音义音系研究》《湘潭方言入声研究》谚译《老朴》与近代汉语语音系统研究——《翻译老朴》声母系统》《元明北方汉语入声研究》《元散曲体格研究》《元杂剧用韵研究》《粤语吟诵的自然发声方法探索研究——以珠三角地区的粤语吟诵为例》《中古道书语言研究pdf《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中古入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研究》《中古以来的开合口研究》《中古音韵对现代方言声韵母对应规律性程度的测度》《中国昆曲腔词格律及应用》《中上古汉朝语研究》《中州全韵啸馀谱十卷明程明善撰明万历四十七年刊本黑白版》《北魏音乐研究》《从唐代墓志铭看初唐洛阳音的韵母系统》《高本汉_汉文典_上古音研究_谢建娘》《古乐筌蹄_乐器图考_的音乐文献学研究》《古书中词语的特殊读音研究》《关中方言词汇研究》《论高本汉的中古音研究》《日语拗_长_拨_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诗经_押韵及相关问题研究》《说文解字_的谐声关系与上古音研究》《元代汉语音系研究》《战国文字谐声系统与古音研究》《中古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研究》

介绍几本知道的书(点击书名可以在线阅读):汉语音韵学史路中上古汉语音韵纲要近代汉语音韵研究汉语现代音韵学汉语音韵学论文集书单推荐:古代汉语(点击跳转)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但也有很大区别。韵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这种书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 属于音韵学材料的范围。同时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辞书、字典的作用。到了六朝,四声的现象被人发现,引起了文人的注意,文学创作特别讲究声律。这都为韵书的产生、盛行准备了条件。但是魏晋六朝的韵书大都依据方音编写,直至隋代统一南北朝以后,才出现了适应当时政治统一形势需要,便利各地人士应用的《切韵》。此后,唐宋明清各有“官韵”。目的在于为全国各地的士子读书写诗规定一种标准的字音。回答的图中有个红色的斑块,应该算是古今最全的音韵书籍音韵书籍目录:《中原音韵与洪武正韵比较研究》《乐府杂录校注》《六十种曲》用韵研究》《切韵的音韵格局》《别雅训诂研究》《北词广正谱》《华严音义》《南曲全谱》《原本广韵》《古今韵会举要小补》《唐五代韵书集存俗字研究》《广韵入声韵同义又音字入声消失的研究》《洪武正韵》及相关韵书研究》《玄应音义》《王韵广韵训释比较研究》《琵琶记》曲体研究》《等韵精要》《类篇与集韵玉篇比较研究》《董解元西厢记曲谱格律研究与曲乐文献辑录》《钦定清汉对音字式中“平声读”和“入声读”及相关问题研究》《集韵与类篇综合研究》《集韵》及其词汇研究》《音韵日月灯》《韵学集成》《韵镜》考论》《元代汉语音系研究——以中原音韵音系为中心》《唐音统签_研究》《宋元韵图五种用字研究》《慧琳《一切经音义》语音研究》《早期韵图研究》《玄应音义反切考》《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整理与研究》《从上古到北京音汉语阴声韵韵腹的演变研究》《切韵_系韵书所见语音及对其认识的演变》《切韵指掌图_研究》《唐五代_切韵_系韵书演变研究》《曾运乾音韵学研究》《横切五声图_音系研究》《集韵_广韵_比较研究》《韵府群玉_研究》

汉语音韵学论文集名称是啥意思

顺口才能溜。所谓顺口,就是有韵。溜就是不费力。有韵的语言,容易记。儿歌都是有韵的。所以到老不忘。《静夜思》谁都能背。不识字,而能唱京戏,就靠十三辙,这是最粗最宽的韵。康熙皇帝定的《佩文诗韵》就比较细比较窄。普通话规定的35个韵母比较适中。13辙和普通话归纳韵母数都比较少,只能做唱戏的戏文和白话诗,所以不好记,而唐诗诗韵的韵目复杂,要求严格所以就很好记。你问的题目太大,先讲这一点点,你听的满意,再往下讲。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但也有很大区别。韵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这种书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 属于音韵学材料的范围。同时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辞书、字典的作用。到了六朝,四声的现象被人发现,引起了文人的注意,文学创作特别讲究声律。这都为韵书的产生、盛行准备了条件。但是魏晋六朝的韵书大都依据方音编写,直至隋代统一南北朝以后,才出现了适应当时政治统一形势需要,便利各地人士应用的《切韵》。此后,唐宋明清各有“官韵”。目的在于为全国各地的士子读书写诗规定一种标准的字音。回答的图中有个红色的斑块,应该算是古今最全的音韵书籍音韵书籍目录:《中原音韵与洪武正韵比较研究》《乐府杂录校注》《六十种曲》用韵研究》《切韵的音韵格局》《别雅训诂研究》《北词广正谱》《华严音义》《南曲全谱》《原本广韵》《古今韵会举要小补》《唐五代韵书集存俗字研究》《广韵入声韵同义又音字入声消失的研究》《洪武正韵》及相关韵书研究》《玄应音义》《王韵广韵训释比较研究》《琵琶记》曲体研究》《等韵精要》《类篇与集韵玉篇比较研究》《董解元西厢记曲谱格律研究与曲乐文献辑录》《钦定清汉对音字式中“平声读”和“入声读”及相关问题研究》《集韵与类篇综合研究》《集韵》及其词汇研究》《音韵日月灯》《韵学集成》《韵镜》考论》《元代汉语音系研究——以中原音韵音系为中心》《唐音统签_研究》《宋元韵图五种用字研究》《慧琳《一切经音义》语音研究》《早期韵图研究》《玄应音义反切考》《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整理与研究》《从上古到北京音汉语阴声韵韵腹的演变研究》《切韵_系韵书所见语音及对其认识的演变》《切韵指掌图_研究》《唐五代_切韵_系韵书演变研究》《曾运乾音韵学研究》《横切五声图_音系研究》《集韵_广韵_比较研究》《韵府群玉_研究》

介绍几本知道的书(点击书名可以在线阅读):汉语音韵学史路中上古汉语音韵纲要近代汉语音韵研究汉语现代音韵学汉语音韵学论文集书单推荐:古代汉语(点击跳转)

音韵学,是一门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它包括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等学科,是广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传统上,音韵学是不研究近现代汉语语音的。它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元朝以前的汉语声、韵、调的系统。音韵学包括三个分支,分别是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这个是清儒的分法。 所谓今音学,其实并不是指清朝当代的语音,而是指以切韵系统为代表的唐宋音系,唐宋格律诗又称近体诗,大概两者多少有些联系吧。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但也有很大区别。汉语音韵学是一门很令外人搞不清楚东西南北的学科。如果按照现代的解释,音韵学是研究一门语言具体声韵系统(汉语还要包括调)的学科,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研究现代汉语的人是在研究“音韵学”,不过,音韵学一般不指这方面的意思,因为它有一个传统的诠释。音韵,文字,训诂,这三门学科在中国古代合称为“小学”,正好分别研究汉字的音,形,义。称之为“小学”,自然是因为它们较之研究经传的“大学”,比较的不登大雅之堂而已。现代社会还有对音韵方面有爱好的除了考研之类的也就兴趣爱好,大多数人都对这方面没有兴趣和爱好,不巧我也是音韵这方面的爱好者之一寻找音韵学方面的书不得不说 古籍阁  这也算是我发现并找到音韵方面最多的地方这些来的我也收集了不少音韵方面的资料,你可以参考一下推荐一些音韵学方面的书籍资料供你参考学习音韵,目录如下:《皇祐新乐图记研究》《黄帝内经灵枢-音韵研究》《说文解字》的谐声关系与上古音研究》《东亚汉文音乐》《敦煌变文音韵研究》《敦煌曲子词用韵研究》《汉语方言见系二等文白读的几种类型_张光宇》《基于方言地理学的魏晋南北朝韵部发展研究》《基于通假字的上古声母研究》《近代汉语声调的分化研究》《两汉诗人用韵的数理统计分析_魏鸿钧》《六朝道教典籍(上清、灵宝经)用韵研究》《论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明代官话语音演变研究》《明清官话语音专题研究》《南北朝诗歌用韵研究》《清至民国山东方志所录方言资料的方音研究》《日传悉昙文献与汉语中古音研究》《日语上代、中古音韵与汉语中古音的比较研究》《斯塔罗斯金与郑张尚芳上古音系统比较研究》《唐五代敦煌语音研究》《唐五代佛典音义音系研究》《湘潭方言入声研究》谚译《老朴》与近代汉语语音系统研究——《翻译老朴》声母系统》《元明北方汉语入声研究》《元散曲体格研究》《元杂剧用韵研究》《粤语吟诵的自然发声方法探索研究——以珠三角地区的粤语吟诵为例》《中古道书语言研究pdf《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中古入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研究》《中古以来的开合口研究》《中古音韵对现代方言声韵母对应规律性程度的测度》《中国昆曲腔词格律及应用》《中上古汉朝语研究》《中州全韵啸馀谱十卷明程明善撰明万历四十七年刊本黑白版》《北魏音乐研究》《从唐代墓志铭看初唐洛阳音的韵母系统》《高本汉_汉文典_上古音研究_谢建娘》《古乐筌蹄_乐器图考_的音乐文献学研究》《古书中词语的特殊读音研究》《关中方言词汇研究》《论高本汉的中古音研究》《日语拗_长_拨_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诗经_押韵及相关问题研究》《说文解字_的谐声关系与上古音研究》《元代汉语音系研究》《战国文字谐声系统与古音研究》《中古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研究》

汉语音韵学论文集名称是啥啊

音韵学,是一门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它包括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等学科,是广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传统上,音韵学是不研究近现代汉语语音的。它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元朝以前的汉语声、韵、调的系统。音韵学包括三个分支,分别是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这个是清儒的分法。 所谓今音学,其实并不是指清朝当代的语音,而是指以切韵系统为代表的唐宋音系,唐宋格律诗又称近体诗,大概两者多少有些联系吧。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但也有很大区别。汉语音韵学是一门很令外人搞不清楚东西南北的学科。如果按照现代的解释,音韵学是研究一门语言具体声韵系统(汉语还要包括调)的学科,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研究现代汉语的人是在研究“音韵学”,不过,音韵学一般不指这方面的意思,因为它有一个传统的诠释。音韵,文字,训诂,这三门学科在中国古代合称为“小学”,正好分别研究汉字的音,形,义。称之为“小学”,自然是因为它们较之研究经传的“大学”,比较的不登大雅之堂而已。现代社会还有对音韵方面有爱好的除了考研之类的也就兴趣爱好,大多数人都对这方面没有兴趣和爱好,不巧我也是音韵这方面的爱好者之一寻找音韵学方面的书不得不说 古籍阁  这也算是我发现并找到音韵方面最多的地方这些来的我也收集了不少音韵方面的资料,你可以参考一下推荐一些音韵学方面的书籍资料供你参考学习音韵,目录如下:《皇祐新乐图记研究》《黄帝内经灵枢-音韵研究》《说文解字》的谐声关系与上古音研究》《东亚汉文音乐》《敦煌变文音韵研究》《敦煌曲子词用韵研究》《汉语方言见系二等文白读的几种类型_张光宇》《基于方言地理学的魏晋南北朝韵部发展研究》《基于通假字的上古声母研究》《近代汉语声调的分化研究》《两汉诗人用韵的数理统计分析_魏鸿钧》《六朝道教典籍(上清、灵宝经)用韵研究》《论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明代官话语音演变研究》《明清官话语音专题研究》《南北朝诗歌用韵研究》《清至民国山东方志所录方言资料的方音研究》《日传悉昙文献与汉语中古音研究》《日语上代、中古音韵与汉语中古音的比较研究》《斯塔罗斯金与郑张尚芳上古音系统比较研究》《唐五代敦煌语音研究》《唐五代佛典音义音系研究》《湘潭方言入声研究》谚译《老朴》与近代汉语语音系统研究——《翻译老朴》声母系统》《元明北方汉语入声研究》《元散曲体格研究》《元杂剧用韵研究》《粤语吟诵的自然发声方法探索研究——以珠三角地区的粤语吟诵为例》《中古道书语言研究pdf《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中古入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研究》《中古以来的开合口研究》《中古音韵对现代方言声韵母对应规律性程度的测度》《中国昆曲腔词格律及应用》《中上古汉朝语研究》《中州全韵啸馀谱十卷明程明善撰明万历四十七年刊本黑白版》《北魏音乐研究》《从唐代墓志铭看初唐洛阳音的韵母系统》《高本汉_汉文典_上古音研究_谢建娘》《古乐筌蹄_乐器图考_的音乐文献学研究》《古书中词语的特殊读音研究》《关中方言词汇研究》《论高本汉的中古音研究》《日语拗_长_拨_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诗经_押韵及相关问题研究》《说文解字_的谐声关系与上古音研究》《元代汉语音系研究》《战国文字谐声系统与古音研究》《中古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研究》

(1)Mechanisms underlying syntactic and semantic processing of Chinese simple sentences,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年09月(2)周梦蝶诗歌中“雪”的物质想象研究,《台湾诗学学刊》,2010年10月(3)语言符号意义的生成与建构,台湾学生书局,2010年10月(4)现代汉语位移结构的范畴化及其认知解释,《国际汉语学报》,2010年09月(5)猫族隐喻与都市生态,《南国人文学刊》,2010年08月(6)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与展望,《厦门大学学报》,2010年08月(7)语言认知的认知特性与教材编写策略 《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3期(8) “法”的词缀功能与相关动词语义结构,香港大学《中西文化》,2009年11月(9)汉语句法的认知加工及其脑区机制,《阅江学刊》,2009年10月(10)大脑枕叶语言功能的研究进展,《中国康复与理论研究》,2008年12月(11) 从名词小句看汉语动词不定式结构,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08年10月(12) An event-related neuronimaging study of prepositions processing in Chinese: Is N280 a specific component for closed-class words?,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8年09月(13) 余光中诗歌的一种社会心理解读,《韩中言语文化研究》,2008年09月(14) V法结构的演变及其动因,《中国语言学报》,2008年07月(15) 从名词小句看汉语动词不定式结构,《汉语学报》,2008年06月(16) 现代语法理论下的汉语被动句研究的走向,《理论月刊》,2008年03月(17) 非谓谓语句的空主语的句法语义特征,《语言科学》,2008年03月(18) The State of “Prepositions” in Modern Chinese: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Neuroscience Bulletin,2007年10月(19) 犁青诗歌诗意风格的心理语义分析,台湾大安出版社,2007年08月(20) 可靠的改良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7月(21) “X了”的词化、虚化及其机制,《汉语学习》,2007年06月(22) 言语障碍的语义加工的神经机制,《中国康复》,2007年06月(23) 操汉语失语症患者动词配价的神经语言学研究,《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2007年05月(24) 痖弦诗歌的语义风格解析,《痖弦诗歌神性与魔性》,2007年05月(25) 论知识管理框架下的知识创新与人的认知因素,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月(26) 解释学视野下的今古文经学之争,《先秦两汉学术》(台湾),2007年03月(27) 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概观,《语言文字学》,2007年02月(28) 语言机制与脑区功能的动态结构分布关系述论,《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论集》,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年01月(29) 中国语言学2005年研究概况,《中国学术年鉴》,2006年12月(30) 空主语的性质、分类及其相关问题,《外语研究》,2006年11月(31) 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概观,《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0月(32) On the Studies of the Cerebellum and Its Linguistic Function,Trends in Neurosciences,2006年07月(33) 清代江淮官话与《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韵母系统,《音韵论集》,中华书局,2005年10月(34) 《小脑与认知》述评,《当代语言学》,2005年10月(35) 试论“完了”的虚化过程,《语言科学》,2005年07月(36)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声母系统的几个问题,《语言研究》,2005年06月(37) 依人写史,开启后学,《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4月(38) 神经语用学及其相关问题,《语言科学》,2003年01月(39) 论诗歌语言对普通语言的性质与意义之超越,《异端与开拓:中国语文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12月(40) 《中原音韵》研究述评,《汉语史研究集刊》,巴蜀书社,2002年11月(41) 论诗歌语言的建构及其对语法意义的消解,《国文学报》(台湾),2002年11月(42) 民族对音比较法与汉语音韵学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年04月(43) 透视分离法与近代汉语语音研究,《古汉语研究》,2002年03月(44) 论《史记》中“VP之NP”结构的句法语义功能,《纪实与浪漫——史记国际研讨会论文》,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03月(45) 《尔雅》与汉语语源学研究方法,《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月(46) 论《尔雅》的语源训释条例及其方法论价值,《语言研究》,2001年12月(47) 《尔雅》成书时代新论,《辞书研究》,2001年12月(48) 20世纪大陆《中原音韵》研究的历史回顾,《汉字文化》,2001年09月(49)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音研究的历史分期,《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0年08月(50)国语运动与汉语语音研究,文史杂志,2000年08月(51) 1870:十九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分期论说,《外语学刊》,1999年09月(52)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体例与性质,《辞书研究》,1999年02月(53) 论《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反切特点,《中国学研究》,1998年10月(54) “什么”语源的方言补正,《中国语文》,1998年06月(55) 论《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音系性质及其语音史地位,《古汉语研究》,1998年06月(56)词库与句法关系的新视野——平行构架理论的词汇及语义倾向性分析,(同高明乐合作)《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57) 隐喻的终极——论诗歌文本的“彼岸”想象,台湾尔雅出版公司,2011年06月(58) 隐地诗歌的“时间词”隐喻,台湾尔雅出版公司,2011年06月(59) 萧萧诗歌的“白色”想像,《简约书写与空白美学》,台湾万卷楼出版公司,2011年04月(60) 身世同构及其文化隐喻,《中语中文学》(韩国)总第48期,2011年04月(61)18-19世纪欧洲汉语教学研究:《汉语手册》前言(1863),《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第1期(62) 十九世纪汉语的传播与流变:《汉语手册》绪论(1863),《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第3期(63) 从言意之辨到语义解构——对钱钟书“字名论”的阐释,《东亚汉学研究》(日本),2012年05月(64) 汉语“V双+N单”结构歧义的认知研究,《中文学术前沿》(第三辑),2012年04月 (65) 汉语“V上/下”动趋构式的语义类型及其范畴化,《槿山安秉均荣休纪念文集》韩国首尔,2012年01月(66) “X以”的成词过程——以“加以”为例,《古汉语研究》,2011年11月(67) On the Infinitive Structure in Chinese from the Noun Small Clause,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2年06月(68) 十九世纪英国汉学中的上海方言的音类与词类(译文),《国际汉语学报》,2012年06月(69) 十九世纪英国汉学中的汉语与汉字特征述论(译文),《海外华文教育》,2012年06月 (70) Cognitive analysis on the syntactic property of preposition in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汉语二语习得中介词的词类属性及其认知机制),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CASLAR,NEW YORK),2012年06月(71)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构建,《阅读白灵》,台湾秀葳出版公司,2012年06月(72)汉语特征研究的三个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报【报纸日期】2012-11-26 (73)语言艺术学科构建的历史观照——《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述评 方环海; 张洁琳; 林馨 国际汉语学报 2013-01-31   (74) 西方汉学中汉语词类研究的特征意识,《东亚汉学研究》(日本),2013年09月   (75) 认知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海外华文教育》,2013年06月 (76) The Nature,Distribution and Relevant Questions on Null Subject in Chinese,Quar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3年06月 (77) 中国语言艺术学科的历史观照,《国际汉语学报》,2013年01月 (78) 17-18世纪西方汉学中的汉语词类观,《东亚人文学》(韩国),2013年01月

介绍一份音韵学书单(电子书可下载):音韵学书单推荐 有基础入门,论文集,讲义,纲要等等,可以在线试读

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但也有很大区别。韵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书。这种书主要是为分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 属于音韵学材料的范围。同时它有字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辞书、字典的作用。到了六朝,四声的现象被人发现,引起了文人的注意,文学创作特别讲究声律。这都为韵书的产生、盛行准备了条件。但是魏晋六朝的韵书大都依据方音编写,直至隋代统一南北朝以后,才出现了适应当时政治统一形势需要,便利各地人士应用的《切韵》。此后,唐宋明清各有“官韵”。目的在于为全国各地的士子读书写诗规定一种标准的字音。回答的图中有个红色的斑块,应该算是古今最全的音韵书籍音韵书籍目录:《中原音韵与洪武正韵比较研究》《乐府杂录校注》《六十种曲》用韵研究》《切韵的音韵格局》《别雅训诂研究》《北词广正谱》《华严音义》《南曲全谱》《原本广韵》《古今韵会举要小补》《唐五代韵书集存俗字研究》《广韵入声韵同义又音字入声消失的研究》《洪武正韵》及相关韵书研究》《玄应音义》《王韵广韵训释比较研究》《琵琶记》曲体研究》《等韵精要》《类篇与集韵玉篇比较研究》《董解元西厢记曲谱格律研究与曲乐文献辑录》《钦定清汉对音字式中“平声读”和“入声读”及相关问题研究》《集韵与类篇综合研究》《集韵》及其词汇研究》《音韵日月灯》《韵学集成》《韵镜》考论》《元代汉语音系研究——以中原音韵音系为中心》《唐音统签_研究》《宋元韵图五种用字研究》《慧琳《一切经音义》语音研究》《早期韵图研究》《玄应音义反切考》《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整理与研究》《从上古到北京音汉语阴声韵韵腹的演变研究》《切韵_系韵书所见语音及对其认识的演变》《切韵指掌图_研究》《唐五代_切韵_系韵书演变研究》《曾运乾音韵学研究》《横切五声图_音系研究》《集韵_广韵_比较研究》《韵府群玉_研究》

汉语音韵学论文集名称

(1)Mechanisms underlying syntactic and semantic processing of Chinese simple sentences,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年09月(2)周梦蝶诗歌中“雪”的物质想象研究,《台湾诗学学刊》,2010年10月(3)语言符号意义的生成与建构,台湾学生书局,2010年10月(4)现代汉语位移结构的范畴化及其认知解释,《国际汉语学报》,2010年09月(5)猫族隐喻与都市生态,《南国人文学刊》,2010年08月(6)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与展望,《厦门大学学报》,2010年08月(7)语言认知的认知特性与教材编写策略 《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3期(8) “法”的词缀功能与相关动词语义结构,香港大学《中西文化》,2009年11月(9)汉语句法的认知加工及其脑区机制,《阅江学刊》,2009年10月(10)大脑枕叶语言功能的研究进展,《中国康复与理论研究》,2008年12月(11) 从名词小句看汉语动词不定式结构,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08年10月(12) An event-related neuronimaging study of prepositions processing in Chinese: Is N280 a specific component for closed-class words?,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8年09月(13) 余光中诗歌的一种社会心理解读,《韩中言语文化研究》,2008年09月(14) V法结构的演变及其动因,《中国语言学报》,2008年07月(15) 从名词小句看汉语动词不定式结构,《汉语学报》,2008年06月(16) 现代语法理论下的汉语被动句研究的走向,《理论月刊》,2008年03月(17) 非谓谓语句的空主语的句法语义特征,《语言科学》,2008年03月(18) The State of “Prepositions” in Modern Chinese: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Neuroscience Bulletin,2007年10月(19) 犁青诗歌诗意风格的心理语义分析,台湾大安出版社,2007年08月(20) 可靠的改良主义,《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7月(21) “X了”的词化、虚化及其机制,《汉语学习》,2007年06月(22) 言语障碍的语义加工的神经机制,《中国康复》,2007年06月(23) 操汉语失语症患者动词配价的神经语言学研究,《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2007年05月(24) 痖弦诗歌的语义风格解析,《痖弦诗歌神性与魔性》,2007年05月(25) 论知识管理框架下的知识创新与人的认知因素,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月(26) 解释学视野下的今古文经学之争,《先秦两汉学术》(台湾),2007年03月(27) 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概观,《语言文字学》,2007年02月(28) 语言机制与脑区功能的动态结构分布关系述论,《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论集》,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年01月(29) 中国语言学2005年研究概况,《中国学术年鉴》,2006年12月(30) 空主语的性质、分类及其相关问题,《外语研究》,2006年11月(31) 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概观,《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0月(32) On the Studies of the Cerebellum and Its Linguistic Function,Trends in Neurosciences,2006年07月(33) 清代江淮官话与《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韵母系统,《音韵论集》,中华书局,2005年10月(34) 《小脑与认知》述评,《当代语言学》,2005年10月(35) 试论“完了”的虚化过程,《语言科学》,2005年07月(36)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声母系统的几个问题,《语言研究》,2005年06月(37) 依人写史,开启后学,《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4月(38) 神经语用学及其相关问题,《语言科学》,2003年01月(39) 论诗歌语言对普通语言的性质与意义之超越,《异端与开拓:中国语文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12月(40) 《中原音韵》研究述评,《汉语史研究集刊》,巴蜀书社,2002年11月(41) 论诗歌语言的建构及其对语法意义的消解,《国文学报》(台湾),2002年11月(42) 民族对音比较法与汉语音韵学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年04月(43) 透视分离法与近代汉语语音研究,《古汉语研究》,2002年03月(44) 论《史记》中“VP之NP”结构的句法语义功能,《纪实与浪漫——史记国际研讨会论文》,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03月(45) 《尔雅》与汉语语源学研究方法,《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月(46) 论《尔雅》的语源训释条例及其方法论价值,《语言研究》,2001年12月(47) 《尔雅》成书时代新论,《辞书研究》,2001年12月(48) 20世纪大陆《中原音韵》研究的历史回顾,《汉字文化》,2001年09月(49)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音研究的历史分期,《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2000年08月(50)国语运动与汉语语音研究,文史杂志,2000年08月(51) 1870:十九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分期论说,《外语学刊》,1999年09月(52) 《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体例与性质,《辞书研究》,1999年02月(53) 论《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反切特点,《中国学研究》,1998年10月(54) “什么”语源的方言补正,《中国语文》,1998年06月(55) 论《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音系性质及其语音史地位,《古汉语研究》,1998年06月(56)词库与句法关系的新视野——平行构架理论的词汇及语义倾向性分析,(同高明乐合作)《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57) 隐喻的终极——论诗歌文本的“彼岸”想象,台湾尔雅出版公司,2011年06月(58) 隐地诗歌的“时间词”隐喻,台湾尔雅出版公司,2011年06月(59) 萧萧诗歌的“白色”想像,《简约书写与空白美学》,台湾万卷楼出版公司,2011年04月(60) 身世同构及其文化隐喻,《中语中文学》(韩国)总第48期,2011年04月(61)18-19世纪欧洲汉语教学研究:《汉语手册》前言(1863),《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第1期(62) 十九世纪汉语的传播与流变:《汉语手册》绪论(1863),《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第3期(63) 从言意之辨到语义解构——对钱钟书“字名论”的阐释,《东亚汉学研究》(日本),2012年05月(64) 汉语“V双+N单”结构歧义的认知研究,《中文学术前沿》(第三辑),2012年04月 (65) 汉语“V上/下”动趋构式的语义类型及其范畴化,《槿山安秉均荣休纪念文集》韩国首尔,2012年01月(66) “X以”的成词过程——以“加以”为例,《古汉语研究》,2011年11月(67) On the Infinitive Structure in Chinese from the Noun Small Clause,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2年06月(68) 十九世纪英国汉学中的上海方言的音类与词类(译文),《国际汉语学报》,2012年06月(69) 十九世纪英国汉学中的汉语与汉字特征述论(译文),《海外华文教育》,2012年06月 (70) Cognitive analysis on the syntactic property of preposition in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汉语二语习得中介词的词类属性及其认知机制),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CASLAR,NEW YORK),2012年06月(71)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构建,《阅读白灵》,台湾秀葳出版公司,2012年06月(72)汉语特征研究的三个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报【报纸日期】2012-11-26 (73)语言艺术学科构建的历史观照——《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述评 方环海; 张洁琳; 林馨 国际汉语学报 2013-01-31   (74) 西方汉学中汉语词类研究的特征意识,《东亚汉学研究》(日本),2013年09月   (75) 认知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海外华文教育》,2013年06月 (76) The Nature,Distribution and Relevant Questions on Null Subject in Chinese,Quar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2013年06月 (77) 中国语言艺术学科的历史观照,《国际汉语学报》,2013年01月 (78) 17-18世纪西方汉学中的汉语词类观,《东亚人文学》(韩国),2013年01月

先后在海内外出版各类著作10余部,主编10余部;在国家级权威刊物和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一)音韵、方言学类研究著作1《杜甫古诗韵读》(中国展望出版社1985年12月)。2《漳州方言研究》(香港纵横出版社1994年10月)。3《汉语音韵学论稿》(四川巴蜀书社1998年4月)。4《中国语言学年鉴·汉语音韵学部分》(语文出版社2002年)。5《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6《清代漳州三种十五音韵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7《中国语言学年鉴·汉语音韵学部分》(商务印书馆2006年10月)。8《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9《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二) 其他语言学著作10《中学古汉语修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年9月)。11《古汉语翻译述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12《尔雅漫谈》(台湾顶渊出版社1997年11月)。13《尔雅开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三)古代文化及古代文学著作14《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趣谈》(香港启明书局1989年6月)。15《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趣谈》(香港导师出版社1992年6月)。16《中国古代风俗文化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17《中国文学史述要》(香港导师出版社1996年7月)。18《孟子漫谈》(台湾顶渊出版社1997年11月)。19《孟子开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 《语言研究和应用》(第二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十三经漫谈》(第二主编,台湾顶渊出版社1997年11月)。《汉语言文字学论丛》(主编,《古汉语研究》1998年)。《艺文述林·语言卷》(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福建人学习普通话指南》(主编,语文出版社2001年10月)。《世界巨人传记丛书·中国文学家卷》(主编,海天出版社1999年2月)。《编辑与语言》(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25万字)。《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提要集》(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11月)。《福建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提要集》(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11月)。《十三经开讲》(第二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海峡两岸语言及辞书学研究》(第一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 1 《诗经》行露 新台 的语言结构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81年第2期2 从杜甫诗用韵看浊上变去问题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3 白居易诗用韵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1期4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管见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5 评袁梅《诗经译注》中之“叶音”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南平师专学报1987年第1期6 杜甫古诗用韵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南平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7 合叙释例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文1988年第5期8 代称格例释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9 文言层递辞格浅论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文1989年第4期10 合叙浅谈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修辞学习1989年第5期11 颜师古《汉书注》中的“合韵音”浅论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1期12 韩愈古诗用韵考-兼与白居易古诗用韵比较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1期13 颜师古《汉书注》反切考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14 清代吴人南曲分部考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言研究》1991年增刊《汉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5 古音阴入对转疏证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16 《类篇》中的同字重韵初探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17 漳州方言同音字汇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方言1993年第3期18 试论上古音歌部的辅音韵尾问题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3期19 《类篇》方言考-兼评张慎仪《方言别录》所辑唐宋方言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言研究1993年第一期20 闽南漳州方言中的反切语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21 《起数诀》与《广韵》《集韵》比较研究-《皇极经世解起数诀》研究之一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言研究1994年增刊,《汉语音韵学第三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2 漳州方言重叠式动词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言研究1995年第一期23 漳州方言的重叠式形容词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中国语文1995年第2期24 《南音三籁》曲韵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25 漳州方言的文白异读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论坛1996年第4期26 《起数诀》与《韵镜》《七音略》比较研究-《皇极经世解起数决》研究之二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语言研究》1996年增刊,《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7 《切韵》系韵书韵目分类检字法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书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组编的《现代汉语研究专题》,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28 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九次学术年会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中国语文》1996年第6期29 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会议述评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社科界1996年第4期30 《广韵》韵系与漳州方言韵系比较研究(一)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31 《广韵》韵系与漳州方言韵系比较研究(二)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32 福建方言研究概况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期刊】《福建论坛》1997年第4期33 《广韵》声母系统与漳州方言声母系统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中文系 【书刊】著名音韵学家唐作藩先生七秩华诞纪念论文集《语苑撷英》,1998年1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34 福建语言文字研究概述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论坛》1998年第2期35 明末上海凇江韵母系统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36 《泉州方言文化》序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书刊】林华东著《泉州方言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大学出版社出版37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韵部系统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语言研究》1998年增刊《汉语音韵学第五次国际学崐术研讨会论文集》38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声母系统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古汉语研究》1998年增刊39 《汉语语法学论稿》序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书刊】刘永耕《汉语语法学论稿》,巴蜀书社1999年4月版40 1994-1997年汉语音韵学研究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论坛》1999年第5期41 闽南方言“la-mi式”和“ma-sa式” 秘密语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书刊】商务印书馆《中国语言学报》1999年第5期42 世界巨人传记丛书·中国文学家卷·总序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书刊】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年出版43 元代小令阴声韵部研究—《元代小令集》用韵研究之二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电大学报 1999-11-1544 元代小令阳声韵部研究—《元代小令集》用韵研究之一 马重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电大学报 1999-08-1545 《闽腔快字》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4-2046 中国语言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国际中国语文研讨会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中国语文》1999年第4期47 中国语言学:回顾与展望——中国语言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国际中国语文研讨会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10-2048 《增补汇音》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书刊】《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8月49 福建福安方言韵书《安腔八音》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福州 【期刊】方言 2001-02-2550 方言与文化的立体观照──序林华东的《泉州方言文化》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期刊】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02-2851 《渡江书十五音》音系性质研究--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书刊】中国语言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国际中国语文研讨会宣读的论文《中国语言学报》 第十期,商务印书馆2001年出版52 《广韵》韵系与漳州方言韵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书刊】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5月林继中主编《闽南方言· 漳州话研究》53 闽南漳州方言的la-mi式和ma-sa式音秘密语研究——与福州廋语、嘴前话和切脚词比较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书刊】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5月林继中主编《闽南方言· 漳州话研究》54 台湾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55 闽台闽南话与普通话韵母系统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8-3056 福建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57 清代漳州韵书方言本字考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7-2858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文白异读系统研究(一)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州 【期刊】方言 2004-05-2459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文白异读系统研究(二)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州 【期刊】方言 2004-08-2460 闽人迁徙入台史略及闽南、客家诸方言在台湾的传播和发展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1 1998-2003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下篇)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12-3062 1998-2003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上篇)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邮编: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11-3063 《宋代古音学与吴棫<诗补音>研究·专家评审意见》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书刊】张民权著《宋代古音学与吴棫<诗补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1月版64 移民与方言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 【书刊】《福建移民史》下编第三章“移民与方言”,方志出版社2005年1月版65 闽人南迁与闽方言的传播和发展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7-2866《潮声十五音》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2-1567 《击木知音》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福州 【书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语苑撷英》(庆祝唐作藩教授八十华诞学术论文集)P107-118,2007年12月68 姚弗如《潮声十七音》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11-2869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比较考源(二) 马重奇; 张凡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浙江大学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10-1570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比较考源(一) 马重奇; 张凡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浙江大学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9-1571 闽台闽南方言诸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福州 【期刊】《闽台文化交流》2008年第4期72 闽台闽南方言诸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福州 【期刊】《中国语言学》2008年创刊号73 粤东潮汕五种闽南方言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7-2874 一部弘扬闽南方言文化的力作——读林华东新著《泉州方言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福州 【期刊】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05-2575 《潮声十五音》与《潮语十五音》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福建福州 【期刊】古汉语研究 2008-03-1576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比较考源(四) 马重奇; 张凡 福建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12-1577 闽台闽南方言词汇比较考源(三) 马重奇; 张凡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11-1578 《击木知音》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方言 2009-05-2479 《潮语十五音》音系研究 陈伟达;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学院 【期刊】东南学术 2009-05-0180 明闽北韵书手抄本《六音字典》音系性质及其声韵调配合表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1-2881 十九世纪初叶福建闽南方言词汇研究(二)——英·麦都思《福建方言字典》词汇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2-1582 十九世纪初叶福建闽南方言词汇研究(一)——英·麦都思《福建方言字典》词汇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1-1583 十九世纪初叶闽南三种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期刊】古汉语研究 2009-12-1584 十九世纪末福建兼漳泉二腔韵书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书刊】台湾核心THCI期刊《政大中文学报》第12期,2009年12月刊85 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书刊】《吕叔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2010年2月版86 十九世纪初叶闽南三种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第6期2010年6月刊87 新发现闽北方言韵书《六音字典》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 【期刊】中国语文 2010-09-1088 闽台闽南方言韵书、辞典的源与流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1-2889 2004—2008年中国音韵学研究情况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2-1590 《林海权<古汉语研究论集>》序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语文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91 20世纪初叶粤东澄海方言音系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书刊】《汉语的历史探讨》“杨耐思八十华诞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11年1月版92 二十年来闽方言研究综述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东南学术 2011年第1期93 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去声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古汉语研究》2011年第3期94 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入声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 福建论坛2011年第11期95 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上声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96 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平声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方言2011年第4期97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阳声韵的历史层次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汉语学报2012年第4期98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土音”研究》(一)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古汉语研究2012年第4期99 五百年来福建闽北政和方言去声调演变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100 清光绪本《六音字典》“土音”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论坛2012年第11期101《戚林八音福安地方方言版》残卷与《安腔八音》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东南学术2012年第1期,第二作者102 明本“出推阔乃后述古”字母与清本“肥赔簸犁楼驴炉”字母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增刊103 明本“交合克百化果直”字母与清本“劳罗栗粒花布勒”字母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增刊104 明本“备结射舌有条嘹”字母与清本“梨篱阅彪表聊”字母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增刊105 明本“声音坦横班先”字母与清本“坪林蓝蓝铃连”字母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增刊106 明本“穿本风通顺朗唱”字母与清本“挛论阑黄笼龙郎凉”字母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增刊107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十五音”的历史层次研究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东南学术2013年第一期108 新发现的明清时期两种福建闽北方言韵书手抄本音系比较研究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13年第2期108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土音”研究》(二)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古汉语研究2013年第1期109 闽台漳州腔四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闽台文化研究2013年第1期110 英国传教士戴尔(RSamuel Dyer)《福建漳州方言词汇》研究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期刊】古汉语研究2013年第4期111 明清以来福建闽北政和方言平声调演变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黄典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0112 19世纪初叶西方传教士漳州方言文献音系考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113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入声韵历史层次研究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期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