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乡村社会实践论文30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5 20:17:07

乡村社会实践论文3000字怎么写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论文很简单的啊,我保证完成任务!!要求以毕业论文为例,现说明论文正文版面格式:①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②汉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正文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12号,标题汉语采用四号黑体,标题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25倍行距;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汉语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 5号;图表编号要连续,如图1、图2等,表1、表2等;图的编号放在图的下方,表的编号放在表的上方,表的左右两边不能有边;⑥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1500(按老师要求);⑦学年论文引用的观点、数据等要注明出处,一律采用尾注。格式要求[1]文稿用word文件(页面A4),统一用宋体排版。页面设置纸型:A4标准纸 方向:纵向页边距:左3cm 右8cm;上,下边距为默认值:上54cm 下54cm页眉5cm,页脚75cm格式正文行距:(多倍行距)25倍字号中英文题目:三号字中英文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五号字图表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弧线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符合制图标准插图和表格均需有编号和标题,图标题为五号字,表标题为小四号

提纲如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案例分析-以某城市为例(需要反馈过程)城乡融合发展的结果分析(需要分析问题)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

弘扬国之文化,做自强不息之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 -------题记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已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这也就意味着再等到新学期开始我们可就是学长学姐了,让我们不得不感慨时间飞逝。是啊,去年这个时候我们都还是刚刚高中毕业的高中生而已,计划着怎么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把高中三年的压抑释放出来,然而现在我们我们走进大学校园已经一年多了,退去了“新生”的外衣,颇有一种“老生”的滋味。这一切仿佛都在一夜之间变老,而急着证明自己能力的我们,却仍不知道从哪出发。 上帝在为我们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总会给我们留下一扇窗。今年暑假就是证明我们能力的时候了。在放假前夕,学校下发了一个通知:我院今年暑假将继续组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大学这一年的所学所感,在大学第一个暑假结束的时候证明自己的能力。 有了计划就要马上实施,不然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于是,我们的最炫民族风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成立了,经过大家的商讨,最终我们决定回家做此次活动,主题定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我们将对家乡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使大家深刻体会到家乡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申请的过程很顺利,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为活动做好一切准备,证明我们的能力。 在我们的家乡有很多文化遗产,也有很多非文化遗产,我们挑选出几个比较有代表的地方,作为此次活动的地点,行程尽量安排的紧凑,合理,不但让大家了解到我们的家乡文化,也要激发大家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按照计划,在活动第一天,我们去了家乡最著名的华夏民间收藏馆,此展馆分为历史博物馆、民俗风情馆、科技馆、陶瓷收藏陈列馆、书画收藏馆、中国自行车博物馆等六个展馆,但最著名影响最大的还是位于四楼的中国自行车博物馆。我们找到馆长说明此次来意之后,馆长给我们派了一名解说员,带我们来到了最具特色的中国自行车博物馆。该馆被国务院批准命名为中国自行车博物馆,于2008年10月初开馆,是霸州华夏民间收藏的三大主要展馆之一,也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的唯一的自行车博物馆。布展面积4000平米,收藏了北京收藏家王明玺收藏的全世界最具代表性自行车300余辆。其中有英国的“白金人”、日本的“普利司通”、英国的“三枪”、德国的“哈雷”以及印度、荷兰等国不同年代制造的精品自行车,还有中国台湾制造的“捷安特、金拜克”,以及我们熟悉的内地四大品牌――红旗、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被称为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是1910年英国产的“白金人”。这辆车通体镀银,造型简洁流畅,看上去锃光瓦亮,光可鉴人。据说这种车当年只生产了100辆,大约在1920年前后销到中国10辆。前些年曾有英国人出10万美元甚至一辆“劳斯莱斯”换此车,都被王明玺婉拒。这样一个自行车博物馆的建造,不仅可以见证自行车发展史,也为这门收藏艺术提供了参考。”这样一个集自行车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博物馆,对促进中国自行车工业的发展、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及推动当代自行车运动的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第一天我们了解了自行车文化,第二天我们要来提高一下自身的戏曲素养了。我们来到了位于市区繁华地段的“李少春大剧院”,李少春大剧院由广场和主体建筑两部分构成,剧院主体内部功能完备、格调素雅别致。地上一层为大厅、大剧院,大剧院内设1452个座位,其中池座961个,楼座491个,楼上两侧并设有包厢;二层为大剧院看台;三层为李少春纪念馆;四层为小剧场,内设花梨木仿古戏楼,观众席分为上下两层,设有仿古实木太师椅、八仙桌,楼下103席、楼上28席,两侧绕以花梨围廊;五层为剧院办公区。我们此行主要是来参观李少春纪念馆的,展厅分为六个部分:序厅、第一展厅粉墨传奇、第二展厅英雄史诗、第三展厅花团锦簇、第四展厅春韵流芳、音像厅。每个展厅都有自己的特色,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了解了这位京剧大师的一生。序厅介绍了大师的父亲并充分挖掘展示了李氏父子与“燕赵梨园”这块沃土之间的渊源,第一展厅综合展示了李少春先生从坐科达子楼直至罹难“文革”这一短暂、辉煌而富悲剧色彩的传奇人生,有近300件珍贵实物和大量丰富而翔实的照片、文字资料,第二展厅名为“英雄史诗”,是李少春所演剧目的主旋律,本展厅选取了他十部代表作的精彩剧照,让我们看到了舞台上的李少春大师,第三展厅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中国京剧院汇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以李少春等人为代表的、具有雄厚实力的演出与创作群体,第四展厅集中展示了李少春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及其独特魅力和广泛的世界影响。借用纪念馆的一句话来总结此行给我的感受:作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李少春的意义超越了京剧界;作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李少春的价值影响了地球村。 按照计划在活动的第四天我们会去信安的龙泉古寺还有武术社,可是由于时间紧,第三天我们只去了龙泉寺,武术社定为第四天的活动地点。此次的信安龙泉古寺之行让我感受颇深,通过对寺院住持慧广法师的采访,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寺院传承千百年背后的故事。寺院不但坚持爱国爱教,努力使佛协工作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自身建设,夯实佛协工作基础,加强友好往来,团结信教群众,发扬慈悲精神,促进社会和谐,而且为社会做了好多贡献,比如整顿道风,团结信众,树立正信,协助当地政府妥善处理文物与宗教活动场所的历史遗留问题;2003年应当地信众要求,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四方化缘,先后筹集资金六百多万元,重建古寺钟鼓二楼,念佛堂等,使一座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龙泉禅寺再现辉煌,非典期间,以廊坊市佛教协会名义,倡导全寺所有宗教活动场所及佛教信众,积极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8万元,配合政府控制疫情;从2002年开始对霸州市信安镇30多户贫困家庭资助300元到500元不等;2003年春节又筹集3万多元为信安镇爱国街安装路灯;在对本地特困家庭、敬老院定期资助关怀的同时,建立档案,资助涞源、涞水、四川、石家庄等地多名贫困大学生。此类的善举还有很多,慧广师傅只是列举了一小部分,但足以让我们看到寺院对周边地区的贡献很大。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用心传承,将佛教精神发扬光大。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四天我们才来到位于杨芬港的风云武术社。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只为了能充分利用时间,了解更多的武术文化。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之后,我们来到了位于廊坊与天津交界的杨芬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九位正在闲谈的老人,同学告诉我们这几位是武术社的老师傅们,功夫都很厉害。通过与老人们交谈我们了解到杨芬港风云武术社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杨芬港风云武术会,武伯达为创始人,到目前该会以传到了第十五代弟子,共传授弟子4000多人。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街道和路灯等设施的改善,每年春节期间,杨芬港风云武术会就会有表演,上午踩街,下午耍会,晚上还有夜会,除在本地表演外,还应邀去静海、独流、杨柳青、杨村、滩里等周边地区去演出。每逢演出,会员们起大早到会所扮妆,一般拌梁山好汉前36个主要角色,最多时扮60多个角色。扮好妆后一字排开,队伍面前由四面会旗带领,队伍前后各一面大鼓,在鼓乐中缓缓行进。扮妆的会员根据扮演的角色,边走边表演,再现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在此次杨芬港之行的尾声,我们有幸看到了武术社的老师傅还有弟子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表演,十分精彩。活动结束我们与老师傅们拍照留念,用照片记录下这珍贵的一刻。 时代滚滚向前,通过本次实践,我们了解到,到了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语境与以前大不相同。如何在今天让传统文化生根发芽乃至枝繁叶茂?老先生们早就有了答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形式结合,才能更好地发展,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现代意义。事实上,一方面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很多地方开始容光焕发,另一方面其中的糟粕也在很多地方沉渣泛起。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现实困境。所以,需要更多引导的人出现,媒体也可以大有作为。比如,现在很多地方电视台的不少频道就在做一些事情,扩大家乡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再者,事实上如今民间文化的传统文化很多都濒于灭绝,更无法谈论什么巨大的精神、商业意义了。如何扩大它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如何挖掘、发现它们的现代价值?这是摆在全社会人面前的课题、难题,也是以后我们要继续着力的方向吧。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下,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担当起保护的重任,从身边着手,从小问题出发,用实际行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对其录音、录像、访谈,使霸州以文档的形式能够永久的保存下来,让这颗璀璨的明珠留下它存在过的痕迹,让后人更加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光辉,就如同我们今日去找寻古人的智慧,我们现在做的便是为那些热爱家乡文化、热爱民间文化的人们,留下最原始、最真实的资料。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感悟很深。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承受风雨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的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投身到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走进农村,关注民生  寒假社会实践是我们大学生充分利用寒假的时间,以各种方式深入社会之中展开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积极的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能够促进我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要,是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升华思想的有效途径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群众,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道路,是青年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发挥聪明才智,积极为社会作贡献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做先进青年!  寒假社会实践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在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将为我们以后走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走进农村,关注民生”,是我此次参加社会实践的主要原因,我想这是改变学习方式,拓宽发展空间的机会,更能增进生存体验,主动走进农村,就会形成社会意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农村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同时更为注重我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我唯有用汗水换来收获来总结我的实践之旅。  2011年1月20日我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地点在北仑区小港街道方前村,在为期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我们在方前村进行了一系列的服务活动。如为社区拔杂草,除牛皮癣,给农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为农村居民送茶水,进行有关于中国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农村家电小维修等等。炎炎夏日,烈日当头,条件艰苦,可我们依然热情洋溢。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农村,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虽然只有7 天的时间,但我也从中体验到这里面的劳累和辛苦,烈日的沐浴更是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这使我对真实的社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使大家多了一份生活体验,社会实践经验和组织活动能力。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将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这几天的社会实践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一路艰辛与微笑,虽有所收获,然所学是开始,这次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将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过渡作用,将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我明白新的考验和抉择要奋斗不息、砺前行,才不会让我们年轻的时光留下太多遗憾!  转眼间,此次实践已经结束,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有那种超乎平常的感觉。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培养了青年学生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了大家团结友爱,互助互让,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让广大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作出了贡献。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院社会实践工作仍然有许多困难与不足,为今后我们今后进一步拓宽渠道,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努力使我院的社会实践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提供了依据。感谢实践,我们获益匪浅。

乡村社会实践论文3000字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文字材料3000左右的范文

回答 您好,我是宗元三农,很高兴为您服务。您的问题已收到,正在整理回答,约5分钟内回答您,请稍后哦~如有追问,必回答! 提问 关于玉米收的实践报告2000字 回答 关于玉米收的实践报告2000字,这个数字比较多。这里只是一个问答题,我给你简单的介绍一下提纲。 提问 好的 回答 你是不是一个大学生,需要这种社会实践报告? 提问 那1000字吧 对 回答 确定要的是玉米方面的收割报告,还是收购报告。 提问 我们只收玉米,没有种植,所以,不知道也怎么写 回答 好的。 提问 嗯嗯 回答 收购玉米,首先要了解你所收购玉米的辖区的市场行情以及玉米的用途。主要是当地你事件的那部分区域,种了多少玉米,产量如何玉米的管理模式,以及简单的介绍一下玉米的栽培技术。其次要介绍一下当地农民种玉米的基本收入状况,目前的市场行情以及种植成本。三是根据你收玉米能够获得的利润。这是一个辛苦的行业,从你的切身的经验当中,找出收购玉米的艰辛以及老百姓的不容易,从这方面产生共鸣。4是玉米的出售时间,有的农民种植比较少,在采收以后含水量比较高的情况下直接卖掉了。这个时候玉米价格是比较低的,毕竟大量上市,但处于储存成本的原因,这时候农民也可以是获得比较好的收入。对于种植大户而言,建议要抓住好的行情,储存一段时间玉米价格就会上涨。这个时间点一般是在每年的元旦前后至第2年的7月份以前。分析一下目前的玉米价格行情,现在玉米价格还是不错的,平均每吨达到了近3000元。我国是玉米的种植大国,但也是玉米的消费大国,每年的玉米消费量已经达到了6亿吨。但是国产玉米不能够支撑国内的消费,所以我国近些年来始终在加大玉米的进口量。预计今年进口玉米量将超过1,000万吨。主要玉米的用途是饲料行业,其次就是玉米深加工有玉米乙醇这方面。尤其今年石油价格比较高,造成了玉米化工企业使用量增加,所以使得玉米价格开始上涨。 不知道这样说你是否理解? 这不是网上搜来的答案,是我个人自己理解的。 如果能对你有所帮助,那就最好不过了,祝你你学业有成。看来你也是一个学农的,我就是学农学的,工作已经20余年。 更多13条 

寒假农村社会实践报告(一)   1月24日至1 月31日,我随广西玉林仁东寒假志愿团仁东分团来到玉林仁东镇大棚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就比较娇生惯养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9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大棚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50万,村民每年平均收入 12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甘村长自00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大蒜田,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潮菜收益可达每亩1000元左右,而大蒜更是达到了每亩2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罐头厂,在村里投入生 产,但不到3年,罐头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村民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9天,参加队员有20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面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   一、“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 主题班会。   在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上,我们组主持的专题叫“关爱花朵,精彩大棚”,做这个活动我们的初衷是想借我们的行动展示给这些缺乏关爱的山村孩子们的父母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礼都是村委出钱资助给我们活动的。我们这个活动是在这期志愿活动里的一部分。当我们给孩子们送去一些糖果和书本文具时,孩子们那种渴望爱的眼神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缺爱、纯真、努力、上进是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泪水的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们一起的几个小时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一个小孩子代表给我们佩带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带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唱着《春天在哪里》时,我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我们社会对留守孩子的关爱是重要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我感觉到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这次活动能增强他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我们的这个活动就算是成功了!   我们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村委、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走访农民,寻找科技带头人。   为了尽快了解大棚村,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的地点就在村委会,形式很简单,但内容却很充实。   村干部介绍说:“大棚村共一万三千亩耕地,种植的主要作物是水稻,其他还种一些蔬菜,象大蒜,潮菜什么的。养殖业也不算发达,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什么规模,主要品种比较单一,就猪、鸭、鸡等传统品种,特种养殖还没有。”   我们组有个成员是农学院学机械的学生,这次下乡的目的有一个就是调查一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机械。但当我们问到这个问题时,村干部很干脆的回答:“我们村根本不存在农业机械化,一切农活全部由农民手工去做,完全是原始的东西,不存在什么机械化。”当时我真的很惊讶,问他们为什么不用一些机械代替人来做这些重复性很强有很繁重的工作时,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如果都机械化了,那不就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了?”我想农民他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许他们就是这么认识的,我们的任务是来调查的,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思想,就没有在往下追问。   于是我们就转换话题,说:“在现在的这种耕作过程中,有没有哪种工作是农民认为比较繁重的,希望由机械代替的?”村干部想了想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水稻田被收割后,翻地再种主要由人力和畜力来完成,又费时又费力。希望有一种耕田的机器代劳。”  我个人认为,市场上应当有这种机器,只不过当地的信息不是很丰富。打算回来在网上或者从别的渠道帮农民们找找。   其他的队员也就他们自己的专业问了些问题,例如,学法律的就比较关心农业的法规政策等问题,像税费改革什么的;学化肥的就问的是作物的一些疾病。在他们问的时候,我就仔细地听,然后认真地作笔记,我想虽然这些跟我的专业不相关,但是多知道一些总没有坏处。   座谈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我们对旧堡的总体情况有了个整体的认识,但光听村干部讲,是绝对不能完全了解的,所以我们决定下午亲自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一家养鸡的专业户,它是全村开始养鸡较早的一家,直到今年已经5年了。我们去的那天是下午,正好她丈夫赶着鸡场去看看了,家中只有女主人和3岁的小女儿在,15岁的大女儿今年开学上初二,放假去学校补课了。   她家养鸡的数目是全村最多的,现在有500只呢;总共有4亩半地,除了一亩地种的是粮食,其余种的都是青菜,每年收获的大米和水稻有一般是用来喂鸡,但据她所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定量的饲料。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制定了十六字的访问过程,即“赠送资料、说明来意、了解情况、记录问题”。有了明确的过程,我们访问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三、建立“农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与当地进行长期合作。   建立这个服务站的目的或者说是初衷就是使农大的学生与农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在他们的学习当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侧重,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这样,他们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了;   同时,农民也能得到真正的实惠,首先,他们所提供的资料、信息都是免费的,没有经济利益在其中,也就不存在什么欺骗,不像有些种子公司卖假种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却不顾辛苦一年而颗粒无收的农民,他们不会;其次,是长期合作,农民可以随时把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通过服务站告诉农学院,要是他们能解决、有把握的东西,会毫无保留的告诉农民,如果他们解决不了,或者把握不大,他们也会负责的告诉农民,让他们先等等,他们会替他们去请教学校里专家、教授们。  这次建站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管理制度的暂行办法;   2、经过走访农户,对农民进行了解,确定农业科技服务站站长以及旧堡村科技带头人;   3、 向农业科技服务站捐赠图书、光盘等资料,其中部分留在服务站作为保存本;   4、由于怕耽误农民的时间,我们决定为农民送书到家,加强对服务站的宣传。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四、农事实习。说起来是很简单的活,就是给大蒜地锄草。   虽说这不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干这种活。但一开始乱锄一气,草没锄掉几棵,手上倒磨出了几个泡,后来慢慢的掌握技巧了,也锄的快多了,不一会我就把一垄锄完了。大蒜地里风很大,我这才亲身体会到了农民们的不容易,作为农大的学生应该给农民办点实事,更坚定了我们把农业科技服务站建下去的决心。   以上是我对主要活动进行的简要介绍,其中穿插了一些感想,下面我要对整个活动谈一些感受:   1、“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当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不会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处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大家相互的逐渐了解,分歧会慢慢减少,工作开展也会越来越顺利。只有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能顺利出色的完成。   2、宣传工作和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都被人说烂了,可只有经历以后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你要开展一项活动,如果宣传工作做的不到位,没有人来参加,活动怎么能开展下去呢?即使你准备的再充分再也白搭,给谁看呢?如果你前期准备的不够充分,观众或者说参与者一多,你准备的不够充分,肯定就会手忙脚乱,更别提发挥水平了。 从这次活动中,我充分认识到准备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3、我觉得做一件事情只要你努力了,用心去做了,不管结果怎样都是成功的!   这次的社会实践我的收获很大,感受也很多,以上只是一部分,请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XXXX年X月X日至X月X日,我随XXX三下乡队伍来到XX市XXX镇XX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XX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X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X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XX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XX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XX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XX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XX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望采纳。

乡村社会实践论文3000字内容

2008年11月12日至16日,由省农村信用联社、市委政研室、固始县政府、固始县农村合作银行等单位组成探索建立农村土地银行学习考察组,先后赴宁夏平罗县、贵州湄潭县考察学习农村土地流转及农地金融经验,两地做法迥异,但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平罗县土地信用合作社情况 (一)土地信用合作社的缘起 平罗县位于银川平原北部,该县人少地多,全县近30万人,耕地面积18万亩,可利用荒地5万亩。农民非农就业比例高,2006年,全县6万农村劳动力中非农就业比例达6%。平罗县土地信用合作社发源于姚伏镇小店子村,该村1560人,耕地面积6200多亩,由于人少地多,加上多数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很多农民把耕地租给亲戚或乡邻代耕。有的收取少许租金,有的干脆分文不收。由于多是口头合同,土地纠纷时常发生。 2006年6月,小店子村年轻的村支书叶立国联合村内52个拥有农机具的农户,成立了小店子村“农机化合作社”,主要目的是把全村有农业机械的农户联合起来,提供“代耕代种”服务。为此,叶立国自己拿出10多万元购置了东方红拖拉机。此时,时任平罗县委书记张作理正在思考如何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盘活农村集体土地资产。看到小店子村的尝试后,张作理决定在该村试点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其后,平罗县委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带队到该村调研,经咨询农业、国土、民政、工商等部门意见,由小店子村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并以社团法人在平罗县民政局申请注册登记。 2006年5月18日,“小店子土地信用合作社”宣告诞生。当时平罗县领导层提出了三种经营思路:一是耕地入社,前提是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农民自愿存贷;二是村集体荒地可入社,用来发展种植、养殖等;三是乡镇政府所有的河滩地,可委托土地信用社有偿托管,相关收益在乡镇、村集体、农民之间分配。目前,“小店子土地信用合作社”集中了本村两个小组共1700亩耕地,然后把这些地“贷”给该村村支书兼合作社理事长叶立国,由叶立国统一经营。入社的农民每亩每年可得480元“存地费”,叶立国作为承包人,每年每亩要支付农民490元的“贷地费”。按照合作社章程,存贷之间的每亩10元的差价,主要用于本村集体公益事业。叶立国承包这1700亩耕地后,全部用机械化耕作,并与宁夏泽丰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用于水稻制种。 2006年,平罗县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建设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每个乡镇都要选择一至二个村,搞土地信用合作社试点。《通知》提出,农村土地合作社可分为“集体所有制”、“股份制”、“社团法人制”三种,可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也可以村级为单位成立;但首先要经过县政府批复,然后才能到工商部门或民政部门注册。业务主管部门是平罗县农牧局农经站。在诸多试点中,平罗县南边的姚伏镇成立了全县惟一的镇级土地合作社。该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6月9日,由姚伏镇政府及其所辖姚伏村、高荣村、上桥村发起成立,其中镇政府以所有荒地5亩作价出资,占注册资本的7%。姚伏村等四个村都分别以集体荒地出资。该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包括存贷土地、旅游开发、生态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发展镇村企业等。据该镇农经站站长傅顺军介绍,目前该镇土地合作社已把1500多亩“贷出去”种芦苇,还有数百亩建为旅游度假村。 截止目前,全县共成立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39个,存贷土地面积集中连片达到1000亩以上的20个,乡镇级1个,村级38个,存贷土地8万亩,存贷耕地2万亩,存贷集体荒地6万亩,实现存地收入6万元,累计为村集体创收3万元,转移劳动力633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051万元。 (二)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1)试点先行,稳步推进。2006年年初,经自治区工商局批准,平罗县选择条件成熟的乡镇和村进行试点,总结了一套合理合法的运作程序。就是成立土地信用社,先由村委会向所在乡镇申请,乡镇报县主管部门审核,认为具备成立条件,由县农牧、工商、土地等部门共同对申请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的村进行全面详细的考察调研,聘请具备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入社的土地和村集体资产进行评估确认,出具验资报告,乡镇再以正式文件向县人民政府申报审批,并依据县人民政府的批复文件到工商或民政部门注册,然后挂牌成立土地信用社。农户存地和贷地人(企业、经济组织)贷地,都要经过村委会审查,再发生存贷关系,三方签订合同,由土地信用社发放存贷地证书,确保三方利益。 (2)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土地信用合作社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为使其能真正成为一种产权明晰、综合经营、民主管理、效益明显的新型组织,把民主管理制度建设贯穿土地信用合作社组建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民主选举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议事制度以及财务公示制等规章制度。采取征求村民代表意见、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的形式,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为土地信用合作社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组织保证。理事会的重要决定和实施、财务运行等重大事项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以保证党的基层政权的稳定。 (3)政策扶持,考核奖励。在试点阶段,工商、税务对土地信用合作社实行免税优惠政策,乡(镇)和村成立一个土地信用合作社,县政府给予3-5万元启动资金扶持,由县农经站代表县政府入股,村土地信用合作社赢利后退出或转让给村集体,村集体通过红利增加收入。把土地信用合作社试点工作纳入到乡镇N+XY目标管理考核,设立单项奖,对运作规范、存贷土地规模大、发展高效农业成效明显的土地信用合作社,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的奖励,鼓励土地信用合作社根据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土地流转,培育地方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规模化经营。 (三)土地信用合作社的成效 (1)促进土地流转和集约规模经营。如黄渠桥镇万家营子土地信用合作社将360亩土地贷给禾盛园花卉园林实业发展公司,公司投资1000万元发展花卉产业,培育松柏、云杉、丁香、碧桃、月季等28个品种、3700多万株花卉苗木,为村里引进了花卉产业,培训了一批懂技术的农民,形成了该村的品牌。全村1400多村民,目前有600多人从事这项产业,人均年增加收入1万元左右,村集体实现收入2万元。城关镇小兴墩土地信用合作社吸存耕地584亩,以600元/亩贷给双惠蔬菜协会建设千座节能日光温室园区。目前已建成节能日光温室500座,全部对外承包。2008年计划再建设500座,对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2)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信用合作社的推行,改变了部分农民“亦工亦农、亦商亦农”的兼业化状态,解除了土地对这些农民的束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有了存地收入和打工酬劳等多方面的收入,收入总量明显增加。姚伏镇小店子村土地信用合作社成立后,将全村1700亩稻田吸存到土地信用合作社,解放出110个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一年挣回收入25万多元,留守的妇女、老人在土地信用合作社打工,挣得工资11万多元。 (3)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黄渠桥镇候家梁村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后,将集体所有的3300亩荒地贷给江苏一客商发展水产养殖,每年为集体增加收入4万元。截止目前,全县29个村级土地信用合作社增加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平均达6万元。 二、湄潭县土地银行建立及运行情况 (一)建立湄潭县土地银行的背景。湄潭县地处贵州省北部,是经中央1987年5号文件由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首批农村改革试点县。湄潭农村改革实验区的试验主题是土地制度建设和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1987年全县非耕地资源面积为6万多亩,占县域总面积的3%。非耕地资源中,可以直接开发利用的有7万多亩,占县域总面积的9%。非耕地资源开发需要投入的的资金数量极其庞大。对湄潭这样的西部贫困县来讲,仅靠当时政府的财力是难以承担的。因此,成立一个专业性的土地金融机构以专门支持县域非耕地资源开发的改革试验思路便应运而生。 1988年2月,由省委农工部副部长、试验区领导小组副组长李菁和遵义行暑副专员、试验区领导小组副组长杨春时主持,召开了一次试验区工作座谈会,论证筹建湄潭县土地银行。旨在为当时湄潭县推行的非耕地资源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融资。同时,土地银行的筹建也有利于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土地流转与集中,建设土地信用制度。当时,建立土地银行需要制度条件、资金条件和人员条件等基本具备。①制度条件主要包括:第一,以土地使用权作担保的农业中长期信贷投资,已在湄潭县实施过。该县联合乡核桃坝村以90亩优质茶园作抵押,通过县财政局作担保,已从农业银行获得20万元中长期贷款,新开茶园1100亩,果园500亩。永兴乡果树专业户陶鸿飞以现有的15亩柑桔园作抵押,从农行贷款6000元,新开果园46亩,并保证3年还清贷款。第二,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前提下,建立土地使用权抵押制度,促进土地合法流转与适度集中,当时国家政策允许。第三,根据中央允许试验区可以突破某些现行政策的规定,可以放宽对组建土地银行的限制。②注册资金来源:一是乡村收取的土地承包费、土地租赁费以及耕地占用费;二是中央和省下拨到县的农业中长期建设投资款;三是县财政周转金;四是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开发公司借贷的世界银行贷款。各条渠道筹措的资金可达2000万元以上。③人员配备:三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988年8月,考虑到建立土地很行要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加之在短期内难以筹措到巨额资本金,试验区领导小组决定分两部到位,先办湄潭县土地金融公司,再促成土地银行诞生。8月12日,人行贵州分行批复同意建立湄潭县土地金融公司。明确为非盈利性质的合作金融组织。其基本职能是:通过土地和其他资产的抵押发放农业中长期投资信贷,主要用于土地的整治、开发和流动集中,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主要业务范围是:通过集股方式扩大资金备储备;通过土地使用权抵押发放土地整治与开发的中长期贷款,并受政府委托办理贴息贷款;对抵押后无力赎回的土地进行使用权的招标发包、出租或拍卖;协助政府与乡村连片整治开发土地资源。运作两年来,湄潭县土地金融公司有力地支持了该县非耕地资源的有计划开发,全县人均增加了两分地。但土地金融公司生不逢时,1990年全国清理整顿金融性公司,要求金融性公司自有资本要达到5000万元,而湄潭县土地金融公司自有资本金仅300万元,经过再三争取,人总行同意湄潭县土地金融公司重新登记注册为湄潭土地开发投资公司。到1997年,由于各方面金融政策的变化和自身经营不善,经协商进行改制,将土地开发投资公司并入湄潭县农村信用社,从此结束土地银行的历史使命。 (二)建立湄潭县土地金融公司的得失。第一,宏观政策环境不宽松是湄潭县土地银行试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们查阅1990年前后围绕保留湄潭土地金融公司的有关文件和领导通话记录发现,当前正值全国清理整顿金融性公司,尽管试验区领导小组设想的注册资金来源很多,但实际上自有资本金并未落实。原规划的资金来源中:①地方财政每年拨付的长期支农资金,在拨改贷以后,这部分出资没有得到;②土地使用费没有收齐,因此,这部分资金也未落实;③土地占用税本是财政收入,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没有足额取齐。这部分资金作为财政出资也未落实到位;④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的投资或借款不属自有资本金。原设想的2000万元注册资本金根本无法落实,甚至论证会重新规划的500万元资本金也没有达到,最终是省、地、县三级财政各出资100万元,形成了土地金融公司的300万元注册资本金。资本金不足直接促使土地金融公司被重新注册为土地投资开发公司。 第二,作为官办金融机构给政府及自身带来较大经营风险。以地方政府来推动制度建设,优点是地方政府依其威信及影响力,可以使制度构建成本得以降低,并以政府信用化解了一部分农地金融风险。不利的一面是,这种制度安排使土地抵押信贷风险过度集中于土地金融公司,又无法通过社会化的风险分摊机制化解。 第三,向非耕地资源开发发放贷款降低了土地流转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发展中国家农地往往是农民的一种安全性资产,中国也不例外。家庭承包经营下的耕地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功能,农户与耕地的关系十分紧密。非耕地资源则基本上不具备保障功能,而以发展功能为主,这就降低土地流转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 三、考察体会与建议 (一)平罗县土地信用合作社的考察体会。1、土地信用合作社是土地银行的低级形式,或者说只是土地银行的形象说法,因此是加引号的土地银行。土地银行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有其特定的内涵,国内已有土地银行的统一定义,例如,《土地科学词典》(陈洪博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定义为“以土地为抵押的办理长期放款业务的银行”;《土地大辞典》(马克伟主编,长春出版社,1991)的定义为:“土地银行是一种办理土地金融业务的信用机构……业务主要是发行土地债券或出售土地抵押债券,并付还本付息的责任”。我们通常理解的土地金融,是指“以任何一块有利用价值的土地作为信用的基础,为借款作抵押而获得资金融通。” 2、土地信用合作社没有突破现成政策和制度框架。平罗土地信用合作社实际上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与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经营者之间的中介组织。农民“存入”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的行为实质上是“出租”行为,得到的“存地费”实质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租金。其优点是农民没有失去土地的后顾之忧,还可以把自己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这与重庆“股田制”本质上截然不同,“股田制”是农民以土地入股,一旦股田制公司倒闭,农民入股土地作为公司破产资产进入清偿程序,农民就会彻底失去土地。因此,土地信用合作社是符合《土地承包法》的制度安排。 3、土地信用合作社是比较有效率的组织创新形式。它顺应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需要,能够实现存地农民,贷地经营者和土地信用合作社(通常是村集体组织)之间“三赢”局面,推行起来,阻力小,政策风险、社会稳定风险较小。其对现阶段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调优农业结构有重要作用。 4、土地信用合作社创新能力有限。尽管信用社章程中提出“存地证”可以用作质押物,但这有待于土地主管部门的认可及贷款者接受。不过土地信用合作社章程如此规定仍有很大意义。 (二)湄潭县土地银行(土地金融公司)的考察体会 1、湄潭县土地银行是比较接近真正意义的土地银行。尽管它成立时被定名为土地金融公司,但从设立宗旨和职能来看,它是以土地使用权抵押发放农业中长期信贷,符合土地银行的基本特征,是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创新的方向。 2、湄潭县土地银行受大的政策环境影响,失败并不说明没有存在价值和生存空间。尽管它是在湄潭作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土地制度建设的产物,由于直接触及土地使用权抵押这一敏感问题(尽管政府再加了一层政府担保的保险),而当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空白,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具有较强的社会保障功能,以土地使用权抵押可能产生失地农民问题必然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湄潭土地银行生不逢时,成立不到两年就遭遇全国范围内的金融整顿,区区300万元的资本金使其不能自保,从有关资料了解,尽管是试验区,各级银行和上级政府并没有施以援手,最后被迫重新注册为土地开发投资公司。 3、湄潭土地银行有很多制度创新。一是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的土地银行,是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最早实践者。二是探索以土地使用权抵押发放农村中长期投资信贷,是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的突破。三是重点开发非耕地资源,没有大量触及农民的安全性资产耕地,其带来社会稳定负面作用相对较小。 (三)建议 从操作层面看,有两套方案可以选择: 1、组建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这是稳妥可行但创新意义较小的方案。借鉴平罗土地信用合作社经验,选择我市土地流转需求比较强烈的县先行试点,比如固始县。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土地信用合作社,乡镇设联社,县农业局业务指导,工商、民政注册登记,农村信用社对贷地经营者资金扶持。 2、组建与农村信用社合署办公的农村土地银行。这种方案创新意义较大,组织运行成本较低,对解决农村资金问题作用很大。可争取中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成立农村土地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合署办公,一个单位,两个牌子,同时,赋予农村信用社开展农地金融业务,农信社设立农地抵押信贷部,农民可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其它物权向土地银行申请农业生产贷款,农信社大力支持土地经营大户扩大再生产。土地银行不直接经营土地“存贷”业务,而由乡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具体经营土地“存贷”业务。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标准,普及农村养老保险,开展农业保险。

我们通过对当地村干部、村民及大学生村官本人的调查,从多个视角(工资,工作环境及状态,影响,生活水平,婚姻家庭等)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以及他的家庭、朋友等对他毕业后选择村官这职务的看法和想法及态度,村民及其他村干部对他工作的评价等,得出大学生村官的基本生活状态。  2.了解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基本作用  通过走访村民,采访村干部及大学生村官本人等方法,了解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作出的政绩和工作状况,从而看出大学生当村官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给社会主义农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发面的建设。还要通过大学生村官任职后所采取的措施和原村官措施进行对比,看大学生村官是否给农村带去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致富手段。并了解其工作环境及工作状态,一了解国家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政策及待遇。  3.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状况  通过调查参加大学生村官的动机,来首先了解大学生村官的理想与价值观以及当初择业的目的,然后在通过与大学生村官交流了解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的工作态度以及生活态度,另外要了解到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思想与刚开始时是否有变化,是否还有足够的热情与干劲来投身到服务人民的事业中去。同时,还要通过调查得知大学生村官们在任职期满后的想法及以后出路。了解村官一经历对其思想有何改变。

农村消费水平调查。农村环境改造。农村垃圾处理等等。新农村建设。相关方面都可以。百度上面都有很多的。

乡村社会实践论文怎么写

要是认真的话,就认真的去做,然后真实的写下来要是为了应付作业的话,去网上搜,很多

XXXX年X月X日至X月X日,我随XXX三下乡队伍来到XX市XXX镇XX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XX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X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X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XX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XX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XX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XX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XX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望采纳。

调研报告的一般格式一. 调研背景二. 调研目标三. 调研方法和时间四. 抽样分析1. 样本(调查对象)2. 样本规模3. 回收率五. 调研结果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1. 调查内容的陈述(问卷或访问的相关内容)2. 调研数据的整理3. 调研结果的综述(图表)六. 调研的局限性(实际调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七. 调研结论和建议(对调研结果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八. 结束语九. 附件(调研结果统计和分析里没有涉及但对整个调研起着一定作用的资料,比如:一些现场的照片,参考文献等)注:报告标题文字统一采用二号、宋体、粗体; 正文文字统一采用小四、宋体。

乡村社会实践论文怎么写好

XXXX年X月X日至X月X日,我随XXX三下乡队伍来到XX市XXX镇XX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XX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X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X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XX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从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仅从每天上完课孩子们必须将自己的凳子搬回家来说,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几乎想要我们在5天之内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识都教给他们。 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但当我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许是还是小学生的他们尚未明白我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是一直以来伴随他们左右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没有一个孩子表示自己将回到自己的家乡。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来源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爷的聊天当中,老人告诉我们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都考学去了城市,在谈到孙子时,老人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大孙子刚在一所省重点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后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我问老人想没想过让孙子回家乡支援家乡建设,老人说:村子里太苦,能到外面去,干嘛回来。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点好日子! 以XX村的生活水平来说,村子应属富裕的行列。XX村的村民都不想让孩子回来,可想而知其他贫困村的情况。 XX村之所以富裕,关键在于和韩国合作的200亩高效田,其实这对村里既是一笔客观的收入,又是一种劳动力的利用。韩国人出种子,出技术,村里出劳力,出土地,收获后,韩国人回收所有果实和种子,付给村里的报酬只是收益中极少的一部分。而且还规定村里不得留果留种,否则将受重罚。这完全是一种劳动力的欺骗,可是以我们的知识就是无法掌握其中的技术关键。而我们为了这笔可观的收入,还必须甘受韩国人的这种技术欺骗,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试想如果村里有这么一批农业知识相当丰富的人才,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韩国人的技术,从而为我们自己所用,那时所有的收益都将归我们自己所有。村里将远比现在要富裕!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XX村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望采纳。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报告 字体大小:小中大××村为文殊镇下辖行政村,紧靠兰新铁路复线,嘉-祁县级公路横贯境内,村域位于镇区西北部,与嘉峪关市双泉农业综合开发区相连,距离市区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文殊镇总体规划的中心村之一。 一、××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人口与收入。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455户,1692人。现有劳动力1169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170人,初中程度470人,小学程度529人。现从事第一产业713人,第二、三产业456人。2005年人均纯收入4809元,其中:种植业1551元,养殖业1130元,林业75元,第二、三产业2053元。1996年嘉峪关市政府对三镇农民住宅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截止2005年,全村小康住宅砖混结构住房达67%,砖木结构住宅25%,户均32平方米。 2、农业生产。全村现有耕地43公顷,人均84亩。2005年粮、经、饲结构达到10:81:9,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07亩,经济作物3146亩(以蔬菜、瓜果为主),饲草地341亩。××村因水资源较丰富,农业灌溉条件较好,是嘉峪关市主要的精细蔬菜供应基地,主要特色农产品有蔬菜、瓜果、大葱、优质马铃薯等。全村现有日光温室1000座。 3、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全村现有道路25公里,“u”型衬砌渠道22公里,人畜供水管线14公里。农村供电网改造已完成,可满足10~15年之需。村内电话入户率46%,有线电视入户率87%。现有个体商店9家,从业人员9人。有小学1所,校舍面积92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村内有公共汽车站1个。村委会现有办公用房420平方米,村组干部共13人,其中党员9人。村集体收入3万元。该村西端是双泉农业开发区,现有各类企业138个,企业产品达20余种,从业人员达386人;从事商贸、娱乐等服务业的个体工商户达39户,从业人员达70余人;村域内双泉水库东侧的××渡假村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区从2000年开始兴建,现已初具规模,现有经营户数12户。2005年全村参加社会保险的户数为85户。 4、林业与生态环境。现有农田林网1314亩,覆盖率9%;村庄绿化面积475亩,村庄林木覆盖率9%;河、沟、渠植树66亩。 二、××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条件 1、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村地处嘉峪关市城乡连接地带,距离嘉峪关市区仅有8公里,距离嘉峪关火车站6公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嘉-祁县级公路贯穿全村,是城市化的优势辐射区,随着嘉峪关市南区的开发,××村即将与城市连接为一体。 2、充足的水资源条件。××村地处双泉水源地,地下水年溢出量近3000万方,为发展淡季蔬菜生产、高寒淡水养鱼及旅游观光提供了较好水资源条件。 3、较好的产业开发条件。××村与双泉农业综合开发区相连。开发区规划面积133公顷,建设分区6个,区内电力、通讯、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备,现有各类养殖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有大地肉羊养殖场、广哲獭兔养殖场,兆兴猪场和2004年开工建设的万头肉牛养殖场。农产品加工企业有金汇3000吨脱水蔬菜厂和2000吨果蔬气调库、1000吨棉籽油加工厂、年屠宰加工10000万头牛和5000万只羊的中昌肉食品加工厂及100吨文殊食用菌厂。双泉农业开发区的建设,为××村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为产业化建设,提高就业安置能力奠定了基础。 4、稳固的农户经济发展基础。××村是嘉峪关市精细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为本村的优势产业,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全村现有日光温室1000多座,占地面积1380亩,户均2座以上,每年向城市提供淡季蔬菜2500吨,大田蔬菜4000吨左右,农民仅从淡季蔬菜中获得的收入达3500元。近年来,随着双泉农业开发区的建设,农户养殖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公司 农户的养殖产业化运营机制正在形成。 5、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近年来,××村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两品一游”的思路,充分利用双泉水资源条件和自然植被条件,规划建设了××渡假村,总面积40公顷。现已建成少数民族风情园12家,累积投资达20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40余人,已逐步成为本市城市居民的休闲度假区,为该村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增加集体经济积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省、市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定,确定××村建设思路为: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一村两业”建设(即一个优势种植产业和一个特色养殖产业)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田园风光、现代生活”为主线,以“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为目标,全面实施“12-1”工程(即一组一个生态公园、一组一条样板路、一组一个文化活动室、一组一条葡萄长廊、一组一个商业网点、一组一座公共浴池、一组一处垃圾收集点、一户一座卫生厕所、一户一个沼气池、一户一个暖棚圈舍、一户一座日光温室、一户一个太阳灶),加快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项目建设,努力把××村建成为“村美、户富、风气好、班子强”的新型小康村。 (二)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农田水利、基本农田、乡村道路、农村供水、农村通信等重点,以村庄整治为核心,实施以下项目:一是加快××村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使该村的水资源利用率由现在的65%提高到85%以上。二是按照“双千元田”建设目标,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人均达到2-3亩高标准农田。三是完成居民点道路亮化工程、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和村组“绿色通道”工程。四是利用电信光纤入镇的条件,建设××村信息平台,以村小学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和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为主,积极鼓励宽带入户,切实解决农业信息到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产业开发突出抓好“一村两业”建设(即,一个优势种植产业和一个特色养殖产业)。重点搞好食用菌产业化生产基地、花草苗木生产基地、精细蔬菜生产基地、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开发建设、××村民俗渡假村、农贸市场、商业网点及养殖服务设施建设、示范村农民技术培训,通过以上七项工程的建设,大副度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户均有一个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的奋斗目标。 3、社会事业重点建设文化先进、卫生完善、教育发达、社会保障的小康村。一是完善村组文化活动室,保证村文化、科技、体育等各项公共活动需要。二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建设要求,完善村小学教育设施,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加快村医疗所及计划生育辅导站建设,全面提高村级医疗设施及服务水平。 4、生态环境建设按照生态环境优美、居住环境卫生标准化的要求,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四旁植树等生态林业工程,提高村民住宅的设施水平,建设沼气池、暖棚圈舍,实现农村居家环境清洁、整齐、优美、标准。 5、社会保障重点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农民参保意识,积极动员农民群众参加医疗保险,努力实现参保率达到85%以上。 6、加强村级政权建设,充分引导和发挥好村级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带头作用,在完善村级阵地建设的基础上,抓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 通过以上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开发、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及“三个文明”六个方面的建设,把××村建设成为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和谐、自然风光优美、社会各项事业发达的新型小康村。

寒假农村社会实践报告(一)   1月24日至1 月31日,我随广西玉林仁东寒假志愿团仁东分团来到玉林仁东镇大棚村社会实践。对于从小就比较娇生惯养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9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大棚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50万,村民每年平均收入 12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甘村长自00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周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   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大蒜田,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周家村给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潮菜收益可达每亩1000元左右,而大蒜更是达到了每亩2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罐头厂,在村里投入生 产,但不到3年,罐头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后几天给村民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烙印日渐加深。   下乡过程中所见所闻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育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这次社会实践的时间为9天,参加队员有20名。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较大的活动,下面我就简要的进行一下汇报。   一、“放飞孩子的梦想,托起明天的太阳” 主题班会。   在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上,我们组主持的专题叫“关爱花朵,精彩大棚”,做这个活动我们的初衷是想借我们的行动展示给这些缺乏关爱的山村孩子们的父母一个感性的认识,那些礼都是村委出钱资助给我们活动的。我们这个活动是在这期志愿活动里的一部分。当我们给孩子们送去一些糖果和书本文具时,孩子们那种渴望爱的眼神深深的打动着我、震撼着我,缺爱、纯真、努力、上进是在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备的,从他们那双充满求泪水的眼睛里,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们一起的几个小时里,我过得快乐而充实,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一个小孩子代表给我们佩带红领巾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激动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带红领巾的时候差;当孩子们用洪亮的声音唱着《春天在哪里》时,我不知为什么,也许是一种冲动。我的眼睛开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们感动了,被他们的纯真、活泼、朴实感动了。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我们社会对留守孩子的关爱是重要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我感觉到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这次活动能增强他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那我们的这个活动就算是成功了!   我们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当地领导、村委、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走访农民,寻找科技带头人。   为了尽快了解大棚村,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干部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的地点就在村委会,形式很简单,但内容却很充实。   村干部介绍说:“大棚村共一万三千亩耕地,种植的主要作物是水稻,其他还种一些蔬菜,象大蒜,潮菜什么的。养殖业也不算发达,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什么规模,主要品种比较单一,就猪、鸭、鸡等传统品种,特种养殖还没有。”   我们组有个成员是农学院学机械的学生,这次下乡的目的有一个就是调查一下农业机械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机械。但当我们问到这个问题时,村干部很干脆的回答:“我们村根本不存在农业机械化,一切农活全部由农民手工去做,完全是原始的东西,不存在什么机械化。”当时我真的很惊讶,问他们为什么不用一些机械代替人来做这些重复性很强有很繁重的工作时,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如果都机械化了,那不就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了?”我想农民他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许他们就是这么认识的,我们的任务是来调查的,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们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思想,就没有在往下追问。   于是我们就转换话题,说:“在现在的这种耕作过程中,有没有哪种工作是农民认为比较繁重的,希望由机械代替的?”村干部想了想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水稻田被收割后,翻地再种主要由人力和畜力来完成,又费时又费力。希望有一种耕田的机器代劳。”  我个人认为,市场上应当有这种机器,只不过当地的信息不是很丰富。打算回来在网上或者从别的渠道帮农民们找找。   其他的队员也就他们自己的专业问了些问题,例如,学法律的就比较关心农业的法规政策等问题,像税费改革什么的;学化肥的就问的是作物的一些疾病。在他们问的时候,我就仔细地听,然后认真地作笔记,我想虽然这些跟我的专业不相关,但是多知道一些总没有坏处。   座谈大概持续了两个小时,我们对旧堡的总体情况有了个整体的认识,但光听村干部讲,是绝对不能完全了解的,所以我们决定下午亲自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一家养鸡的专业户,它是全村开始养鸡较早的一家,直到今年已经5年了。我们去的那天是下午,正好她丈夫赶着鸡场去看看了,家中只有女主人和3岁的小女儿在,15岁的大女儿今年开学上初二,放假去学校补课了。   她家养鸡的数目是全村最多的,现在有500只呢;总共有4亩半地,除了一亩地种的是粮食,其余种的都是青菜,每年收获的大米和水稻有一般是用来喂鸡,但据她所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定量的饲料。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制定了十六字的访问过程,即“赠送资料、说明来意、了解情况、记录问题”。有了明确的过程,我们访问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三、建立“农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与当地进行长期合作。   建立这个服务站的目的或者说是初衷就是使农大的学生与农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在他们的学习当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侧重,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这样,他们学习起来就更有动力了;   同时,农民也能得到真正的实惠,首先,他们所提供的资料、信息都是免费的,没有经济利益在其中,也就不存在什么欺骗,不像有些种子公司卖假种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却不顾辛苦一年而颗粒无收的农民,他们不会;其次,是长期合作,农民可以随时把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通过服务站告诉农学院,要是他们能解决、有把握的东西,会毫无保留的告诉农民,如果他们解决不了,或者把握不大,他们也会负责的告诉农民,让他们先等等,他们会替他们去请教学校里专家、教授们。  这次建站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旧堡农业科技服务站”管理制度的暂行办法;   2、经过走访农户,对农民进行了解,确定农业科技服务站站长以及旧堡村科技带头人;   3、 向农业科技服务站捐赠图书、光盘等资料,其中部分留在服务站作为保存本;   4、由于怕耽误农民的时间,我们决定为农民送书到家,加强对服务站的宣传。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   四、农事实习。说起来是很简单的活,就是给大蒜地锄草。   虽说这不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干这种活。但一开始乱锄一气,草没锄掉几棵,手上倒磨出了几个泡,后来慢慢的掌握技巧了,也锄的快多了,不一会我就把一垄锄完了。大蒜地里风很大,我这才亲身体会到了农民们的不容易,作为农大的学生应该给农民办点实事,更坚定了我们把农业科技服务站建下去的决心。   以上是我对主要活动进行的简要介绍,其中穿插了一些感想,下面我要对整个活动谈一些感受:   1、“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当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不会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处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大家相互的逐渐了解,分歧会慢慢减少,工作开展也会越来越顺利。只有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能顺利出色的完成。   2、宣传工作和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都被人说烂了,可只有经历以后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你要开展一项活动,如果宣传工作做的不到位,没有人来参加,活动怎么能开展下去呢?即使你准备的再充分再也白搭,给谁看呢?如果你前期准备的不够充分,观众或者说参与者一多,你准备的不够充分,肯定就会手忙脚乱,更别提发挥水平了。 从这次活动中,我充分认识到准备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3、我觉得做一件事情只要你努力了,用心去做了,不管结果怎样都是成功的!   这次的社会实践我的收获很大,感受也很多,以上只是一部分,请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