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学前儿童心理学论文600字怎么读

发布时间:2024-09-09 16:48:52

学前儿童心理学论文600字怎么读

学习心理学的收获 这学期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其实内容挺丰富的,所以学到的东西也有许多,这本教材共包括九个主题。它们是:适应—从心理健康开始,自信—从认识自我开始,发展—从学会学习开始,和谐—从人际交往开始,快乐—从管理情绪开始,关爱—从理解家庭开始,幸福—从学会恋爱开始,成长—从应对压力开始,人生—从珍爱生命开始。 这九个专题的内容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大学生成长发展中经常遇到的心里适应,自我认识,学习,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恋爱,家庭困扰,压力应对,生命与死亡等成长课题,从理论到实践方面进行论述,让大学生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理论,运用心里调节的方法,促进自身心里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而是指在身体,心里,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都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心里健康是健康成长的前提,快乐生活的基础,幸福人生的保障、面对新生活的挑战,大学生都会产生适应和发展的种种困惑。健康从“心”开始,学习心里健康知识,在实践历练中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 自我是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独特方式,是每个人心里活动的核心,自我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大学阶段是最重要的人生课题就是开始真正认识自己,重新评价自己,进而不断的发展自己。懂得理解自我,学会关爱自我,善于规划自我,勇于挑战子自我,才能自信地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 “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每个人都依赖他人而生存和发展。你了解人际交往的过程吗?你知道自己是哪一种人际交往的类型吗?在人际交往中你有过孤独,困惑和烦恼吗?学习了人际交流的技巧,就会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享受到幸福快乐的人生。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人的酸甜苦辣咸,体验过情绪的喜怒哀乐,当成功时会喜悦,失败而沮丧,考试而焦虑,离别而惆怅。情绪是我们的朋友,它时时相伴在我们作右;但有时情绪又会是我们的敌人,它伤害我们的身心,让我们失去理智,行为失控。压力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将你压垮,也可以促进你的生长,学会压力管理,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学习了心理学,加深了我对于自身的了解。可以了解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这什么样的心里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行为等特征是如何形成的等等。所以学习心里学不仅了解自己,了解心里特点,也让我们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对待事情。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不同: (1)服务对象的不同 服务对象的称呼,来源,程度 (2)二者关系的不同: 预防 Vs 矫治 (3)过程的不同第七章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特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论文600字

这个职业面対的都是小宝宝,当然要有一定的心理常识才行。

《学前心理学》它丰富的知识和“内涵”,既注重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又注重提示根据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得出教育教学方法和结论,让我们在阅读它的时候,感触和启示,屡读屡新。《学前心理学》中提到,“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他们是先做再想而不会想好了再做”。而这些心理发展特征,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每日离园前,孩子们最爱玩的是塑料拼搭积木。刚接触这类玩具时,孩子们不大会玩,即使是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他们拼搭出的也是构造简单的造型。随着玩的次数的增多,他们的拼搭能力也在渐渐增强。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拼搭出各种各样、造型各异且结构复杂的物体和造型。但是,在我对孩子们拼搭玩具的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孩子们的拼搭能力在一日日地提高,但他们对自己所拼搭的物体和造型的认识和了解却很欠缺。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拼搭的过程中,无法说出他在拼搭的是什么,而只有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在搭好造型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的高兴地说出:“哇,看,我搭的是桥。”可见,幼儿具有这样的发展现象,一方面在于幼儿生活经验较缺乏,所认识、知道的事物较少,另一方面在于他们具有“知觉行动思维,先做再想”的这样的心理发展特征。在学习第八章中的《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想象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记忆和想象过程都是运用表象的过程。记忆是头脑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现,即表象恢复活动的过程。想象是以记忆表象为基本材料,对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想象活动与表征活动密切联系,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所以说,想象在幼儿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幼儿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比如,吃着饼干,忽然想象它是小船,洗着手,想象“下雨了”。幼儿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一幕幕的表象如同电影似的在头脑中活跃起来。正是想象活动,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与故事情节。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讲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充,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也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没有很明显写出结局的,如《狼和小羊》,故事中最后只写到狼向小羊扑去,根本就没有明显的把结果写出来,故意留下给孩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合理地去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这样充分地让幼儿去想象,自己去填充完故事的结果,这样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还可以充分利用外界丰富的条件,加深想象。1、让儿童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因为儿童的脑细胞十分娇嫩,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2、当讲到的故事中的情景现实生活中有的,应该带小孩到你所讲的情景中去,让他自己感觉其实的感觉,加深想象力。 不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时间不邂地努力我们要敢于去尝试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异想天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要认为他们是在胡思乱想,或是想得太多了,而去阻止让幼儿继续想下去,这样只能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从那么多看来,童话故事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影响的,有相关联的,不要再去认为不就是一个故事什么的。在你说这话的时候,要想到这是可以影响到幼儿想象力的培养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这也是有注意事项的。一般来说,幼儿都十分喜爱童话故事。因为在听故事时,其中的人物、情景、情节均能很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幼稚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同情心,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激发智慧的火花。尤其是3-6岁的幼儿,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已经能根据故事中的角色,情节线索进行有意识地想象。在听故事活动中,幼儿的思维被激活了,想象被催发了,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让幼儿多看多听,使幼儿获得一些能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而听故事想象就是一种符合幼儿想象特点的、能有效促进幼儿想象发展的形式。选择适宜孩子想象的童话故事,运用多种方法,让孩子在优美的童话故事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多而大胆想象。要让孩子在听故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时采取对故事结尾作进一步的推理想象,有时对故事情节变化做出新的编排,有时还可以对故事中的角色关系作不同的设想等,使孩子在故事提供的海洋中遨游,从而成为一个爱想象,富有创意的人。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学前心理学》很有必要。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充分了解孩子的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中,适时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正确了解孩子的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家园携手形成合力。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 生活范围扩大。(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2 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二 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认识依靠行动。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实只要你站在旁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创作,他会很激动地跟你说:“你看,我做的飞机,我做的汽车……”此阶段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是自己讲述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的动作。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多运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具体化。这样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和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如在幼儿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他们的手里拿着别的东西,或是随便放,眼睛看着别处,注意力就很容易离开老师的讲述,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在上课之前总是会让幼儿将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老师的原因。三 此阶段的幼儿情绪作用大。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孩子因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来而大哭,还有小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枕头而哭,还有小孩子因为别人跟他说你妈妈不来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动,还会浑身颤抖。幼儿就是容易激动,这时如果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这时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抚慰的语调说话,让他感觉到亲切,情绪上不再对立,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了才能说理。还有,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情绪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过表象去理解事物,他会通过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来判断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如,老师表扬他没表扬我,老师抱她没抱我等现象,来判断老师不喜欢他,这样也会影响到他来园的情绪,听课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儿园,突然哭着不愿意来了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应该自身检讨,想一想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关心不够多。在这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这样你会发现一天下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扬,也许你已经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关注。除此以外,还可以抽时间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跃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们也好。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四 此阶段的幼儿爱模仿。此阶段的幼儿往往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动时,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见别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会要玩,看见别人摆高楼自己也摆。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同样的玩具要有足够的数量。模仿也是此年龄段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他们会模仿老师模仿父母,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对于别人特别是他们所亲近的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没有批判性的,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往往都是通过成人的表现来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的。如,老师在吃胡萝卜的时候皱眉头,他们就会觉得那是很不好的东西,就不吃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许自己做了一个不经意的不好的举动,自己都不知道,却已经被孩子学会,并慢慢地养成习惯了。

学前儿童心理学论文600字怎么写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高职学生因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等与其他院校不同而出现个别性特点。近年有关高职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研究表明,高职生的心理问题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明显偏多,且呈现逐步上升趋势[1]。高职院校学生受到社会环境因素、不良行为习惯及心理障碍等的影响,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及行为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通过探索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在人的健康概念中作用显著,因为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并制约生理健康,直接影响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通过心理影响生理,必然会造成身体生理功能损害。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因为心理导向偏差,也会严重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是人类对健康认识和理解的深化。因此,心理健康指个体既能适当地评价和接受自我,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既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又能不断完善与保持自身的人格特征;具有良好的自我节制与调控能力,在认知功能、情绪反应活动与意志行为方面都能处于积极状态。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第一,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容。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它使教育内容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形成与发展完整的人格。第二,有利于塑造大学生优良思想品德。一个心理健康者更易接受教育,内化信念,外化行为。没有健康性格就谈不上优良思想品德。第三,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智力发展。一个大学生朝气蓬勃、心情愉快,自然就会调动其智力活动的积极性。那些被感情、人际关系等影响的学生,往往做事消极,甚至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冲动而违法违纪。第四,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提高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完善心理的调节机制,发展人的健康心态,开发人的潜能,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心理充分发展。第五,促进大学生社会化。从社会化的角度看,首先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其社会化进程与程度;其次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程度又折射出其心理素质的高低。2 高职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自我适应和控制能力较差,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2]。1 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较中学生更广泛与深刻,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对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过高造成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不满。很多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原则,难以与他人愉悦的相处,可引起自卑、苦闷、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3]。2 自我认知问题 高职生中大部分学生作为高考中的“失意”者,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会产生强烈的充实自我、发展自我的需求。盲目的追求、没有适时的引导,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自我认知偏颇可产生的消极、逆反的心理[4]。3 就业问题 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长,使得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高职毕业生学历较低,就业更为困难。部分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同存在着某些偏见,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高职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进而产生焦虑、恐惧、退缩心理[5]。3 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的探讨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院校以及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积极探索提高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对策,构建良好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1 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深化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全面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真正起到的理论指导性作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初级的阶段,常常是被动地解决已出现严重恶化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上,而不能仅停留在对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认识上。把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完善心理学课程的设置,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设各类心理健康课和专题讲座等,帮助学生提高对心理健康及自我身心特点的认识。通过举办各种心理健康宣传月、现场心理辅导等活动,增强学生自我的调适及正确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设立心理健康咨询门诊,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并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己,让学生明确高职的地位、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做心理定位的调整,帮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上来[6]。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产生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和创新意识。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可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7]。3 创造良好环境 学校的文化建设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风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保持,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化活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或学术活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健康向上、宽松理解的氛围[8]。

儿童时期是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其思维、个性、道德观念的形成,感觉、知觉、注意、想象、记忆、情 感、意志的发展,无不需要教师的密切注视和科学的教养。因此,教师应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卫生特点, 做好幼儿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 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 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态度、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 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智力方面予以较多关注。在道德品质 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价值观念、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及判断的差异而不同。这就要求家长在 对待儿童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要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 地健康成长。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吵闹不 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心理和攻击性甚至违纪行 为。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凡事不闻不问,只忙于自己进修、提职,或忙于发财 、享乐,甚至为图省事,从小就将孩子交给“电视机”,让孩子在“电视机”旁长大。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交流 少,语言能力较低,亲子关系疏远,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易形成情绪上的障碍,出现恐惧、胆小 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 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其次,幼儿园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幼儿教育从功能上来说是一种环境的教育,而形成 幼儿园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教师和幼儿群体。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 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教 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 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 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幼儿园中,集体生活对幼儿形成教育和影响是其最大的特点和优越性。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 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对待集体和他人的态度上往往表现出自私和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 通过群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坚持“着眼高”(即从小培养幼儿爱祖国爱人民、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起点低”(即教育从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入手)、“方法活”(即创设幼儿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教育教学 内容)等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及道德品质。
例如,针对部分家长一味的溺爱和包办,忽视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这一现象,可设计“看谁穿得快”、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有趣活动,给幼儿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参 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捡落叶、拔草,到社会实践中去接触,了解一粒麦、一颗螺丝钉、一文钱、一张纸 的来之不易,使之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果实等良好品质。
再次,大众传播媒介对幼儿道德品质培养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幼儿期的儿童社会生活范围较狭窄,大众传 播媒介对于他们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影视片、广播、广告、音像制品和部分报刊杂志。如果这些传媒内容健康, 会对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起积极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幼儿喜爱模仿的心理 特征,决定了他们会去模仿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人物及其言行举止。而内容不健康的传播,则会从反面为幼儿树 立某种学习样板,使幼儿出现品行障碍。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引导,使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影响幼儿 道德品质和行为发展的积极因素。

《学前心理学》它丰富的知识和“内涵”,既注重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又注重提示根据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得出教育教学方法和结论,让我们在阅读它的时候,感触和启示,屡读屡新。《学前心理学》中提到,“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他们是先做再想而不会想好了再做”。而这些心理发展特征,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每日离园前,孩子们最爱玩的是塑料拼搭积木。刚接触这类玩具时,孩子们不大会玩,即使是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他们拼搭出的也是构造简单的造型。随着玩的次数的增多,他们的拼搭能力也在渐渐增强。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拼搭出各种各样、造型各异且结构复杂的物体和造型。但是,在我对孩子们拼搭玩具的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孩子们的拼搭能力在一日日地提高,但他们对自己所拼搭的物体和造型的认识和了解却很欠缺。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拼搭的过程中,无法说出他在拼搭的是什么,而只有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在搭好造型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的高兴地说出:“哇,看,我搭的是桥。”可见,幼儿具有这样的发展现象,一方面在于幼儿生活经验较缺乏,所认识、知道的事物较少,另一方面在于他们具有“知觉行动思维,先做再想”的这样的心理发展特征。在学习第八章中的《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想象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记忆和想象过程都是运用表象的过程。记忆是头脑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现,即表象恢复活动的过程。想象是以记忆表象为基本材料,对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想象活动与表征活动密切联系,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所以说,想象在幼儿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幼儿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比如,吃着饼干,忽然想象它是小船,洗着手,想象“下雨了”。幼儿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一幕幕的表象如同电影似的在头脑中活跃起来。正是想象活动,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与故事情节。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讲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充,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也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没有很明显写出结局的,如《狼和小羊》,故事中最后只写到狼向小羊扑去,根本就没有明显的把结果写出来,故意留下给孩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合理地去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这样充分地让幼儿去想象,自己去填充完故事的结果,这样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还可以充分利用外界丰富的条件,加深想象。1、让儿童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因为儿童的脑细胞十分娇嫩,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2、当讲到的故事中的情景现实生活中有的,应该带小孩到你所讲的情景中去,让他自己感觉其实的感觉,加深想象力。 不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时间不邂地努力我们要敢于去尝试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异想天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要认为他们是在胡思乱想,或是想得太多了,而去阻止让幼儿继续想下去,这样只能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从那么多看来,童话故事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影响的,有相关联的,不要再去认为不就是一个故事什么的。在你说这话的时候,要想到这是可以影响到幼儿想象力的培养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这也是有注意事项的。一般来说,幼儿都十分喜爱童话故事。因为在听故事时,其中的人物、情景、情节均能很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幼稚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同情心,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激发智慧的火花。尤其是3-6岁的幼儿,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已经能根据故事中的角色,情节线索进行有意识地想象。在听故事活动中,幼儿的思维被激活了,想象被催发了,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让幼儿多看多听,使幼儿获得一些能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而听故事想象就是一种符合幼儿想象特点的、能有效促进幼儿想象发展的形式。选择适宜孩子想象的童话故事,运用多种方法,让孩子在优美的童话故事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多而大胆想象。要让孩子在听故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时采取对故事结尾作进一步的推理想象,有时对故事情节变化做出新的编排,有时还可以对故事中的角色关系作不同的设想等,使孩子在故事提供的海洋中遨游,从而成为一个爱想象,富有创意的人。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学前心理学》很有必要。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充分了解孩子的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中,适时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正确了解孩子的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家园携手形成合力。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 生活范围扩大。(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2 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二 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认识依靠行动。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实只要你站在旁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创作,他会很激动地跟你说:“你看,我做的飞机,我做的汽车……”此阶段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是自己讲述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的动作。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多运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具体化。这样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和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如在幼儿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他们的手里拿着别的东西,或是随便放,眼睛看着别处,注意力就很容易离开老师的讲述,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在上课之前总是会让幼儿将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老师的原因。三 此阶段的幼儿情绪作用大。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孩子因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来而大哭,还有小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枕头而哭,还有小孩子因为别人跟他说你妈妈不来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动,还会浑身颤抖。幼儿就是容易激动,这时如果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这时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抚慰的语调说话,让他感觉到亲切,情绪上不再对立,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了才能说理。还有,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情绪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过表象去理解事物,他会通过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来判断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如,老师表扬他没表扬我,老师抱她没抱我等现象,来判断老师不喜欢他,这样也会影响到他来园的情绪,听课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儿园,突然哭着不愿意来了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应该自身检讨,想一想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关心不够多。在这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这样你会发现一天下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扬,也许你已经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关注。除此以外,还可以抽时间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跃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们也好。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四 此阶段的幼儿爱模仿。此阶段的幼儿往往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动时,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见别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会要玩,看见别人摆高楼自己也摆。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同样的玩具要有足够的数量。模仿也是此年龄段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他们会模仿老师模仿父母,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对于别人特别是他们所亲近的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没有批判性的,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往往都是通过成人的表现来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的。如,老师在吃胡萝卜的时候皱眉头,他们就会觉得那是很不好的东西,就不吃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许自己做了一个不经意的不好的举动,自己都不知道,却已经被孩子学会,并慢慢地养成习惯了。

学前儿童心理学论文800字左右怎么读

这个职业面対的都是小宝宝,当然要有一定的心理常识才行。

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和心智的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心理学的解释:认为游戏是调节外部输入的信息和机体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使机体与外界保持平衡。游戏的动机来源是情感的需要;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它本身;游戏的结果不是物质性的东西;游戏的对象是玩具;游戏的手段是虚构性的,即想象性行为。从游戏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的区别来看,游戏具有下列特点:①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②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③和工作比较,游戏是一种非功利性的活动,它更重过程而不重结果。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是直接创造财富。④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儿童时期是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其思维、个性、道德观念的形成,感觉、知觉、注意、想象、记忆、情 感、意志的发展,无不需要教师的密切注视和科学的教养。因此,教师应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卫生特点, 做好幼儿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 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 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态度、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 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智力方面予以较多关注。在道德品质 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价值观念、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及判断的差异而不同。这就要求家长在 对待儿童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要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 地健康成长。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吵闹不 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心理和攻击性甚至违纪行 为。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凡事不闻不问,只忙于自己进修、提职,或忙于发财 、享乐,甚至为图省事,从小就将孩子交给“电视机”,让孩子在“电视机”旁长大。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交流 少,语言能力较低,亲子关系疏远,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易形成情绪上的障碍,出现恐惧、胆小 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 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其次,幼儿园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幼儿教育从功能上来说是一种环境的教育,而形成 幼儿园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教师和幼儿群体。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 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教 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 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 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幼儿园中,集体生活对幼儿形成教育和影响是其最大的特点和优越性。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 中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对待集体和他人的态度上往往表现出自私和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 通过群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坚持“着眼高”(即从小培养幼儿爱祖国爱人民、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起点低”(即教育从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入手)、“方法活”(即创设幼儿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教育教学 内容)等原则,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及道德品质。
例如,针对部分家长一味的溺爱和包办,忽视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这一现象,可设计“看谁穿得快”、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有趣活动,给幼儿创造一些条件和机会,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参 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捡落叶、拔草,到社会实践中去接触,了解一粒麦、一颗螺丝钉、一文钱、一张纸 的来之不易,使之从小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果实等良好品质。
再次,大众传播媒介对幼儿道德品质培养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幼儿期的儿童社会生活范围较狭窄,大众传 播媒介对于他们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影视片、广播、广告、音像制品和部分报刊杂志。如果这些传媒内容健康, 会对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起积极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幼儿喜爱模仿的心理 特征,决定了他们会去模仿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人物及其言行举止。而内容不健康的传播,则会从反面为幼儿树 立某种学习样板,使幼儿出现品行障碍。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引导,使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影响幼儿 道德品质和行为发展的积极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学论文2000字

学习心理学的收获 这学期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其实内容挺丰富的,所以学到的东西也有许多,这本教材共包括九个主题。它们是:适应—从心理健康开始,自信—从认识自我开始,发展—从学会学习开始,和谐—从人际交往开始,快乐—从管理情绪开始,关爱—从理解家庭开始,幸福—从学会恋爱开始,成长—从应对压力开始,人生—从珍爱生命开始。 这九个专题的内容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大学生成长发展中经常遇到的心里适应,自我认识,学习,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恋爱,家庭困扰,压力应对,生命与死亡等成长课题,从理论到实践方面进行论述,让大学生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理论,运用心里调节的方法,促进自身心里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而是指在身体,心里,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都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心里健康是健康成长的前提,快乐生活的基础,幸福人生的保障、面对新生活的挑战,大学生都会产生适应和发展的种种困惑。健康从“心”开始,学习心里健康知识,在实践历练中培养良好的心里素质。 自我是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独特方式,是每个人心里活动的核心,自我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大学阶段是最重要的人生课题就是开始真正认识自己,重新评价自己,进而不断的发展自己。懂得理解自我,学会关爱自我,善于规划自我,勇于挑战子自我,才能自信地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 “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每个人都依赖他人而生存和发展。你了解人际交往的过程吗?你知道自己是哪一种人际交往的类型吗?在人际交往中你有过孤独,困惑和烦恼吗?学习了人际交流的技巧,就会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享受到幸福快乐的人生。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人的酸甜苦辣咸,体验过情绪的喜怒哀乐,当成功时会喜悦,失败而沮丧,考试而焦虑,离别而惆怅。情绪是我们的朋友,它时时相伴在我们作右;但有时情绪又会是我们的敌人,它伤害我们的身心,让我们失去理智,行为失控。压力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将你压垮,也可以促进你的生长,学会压力管理,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学习了心理学,加深了我对于自身的了解。可以了解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这什么样的心里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行为等特征是如何形成的等等。所以学习心里学不仅了解自己,了解心里特点,也让我们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对待事情。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早期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幼儿在这5-6年里在不断的学习,他学会了说话、走路;认识了各种事物;懂得了各种道理;还学会了不少技能。幼儿在这段时期,求知欲特别强,学习能力也特别好,而且印象特别深。在这段时期里,品德、性格、习惯、爱好在逐渐形成,是最容易接受各种思想观念的时候,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如果放弃对幼儿的教育,那就白白浪费了大好时机,以后化加倍的精力和时间也不一定能赶的上来,而且一旦形成一些不好的品德和习惯,以后要想纠正就比较困难了。而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则更有害,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造成的伤害,将影响他的一生。

《学前心理学》它丰富的知识和“内涵”,既注重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又注重提示根据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得出教育教学方法和结论,让我们在阅读它的时候,感触和启示,屡读屡新。《学前心理学》中提到,“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他们是先做再想而不会想好了再做”。而这些心理发展特征,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每日离园前,孩子们最爱玩的是塑料拼搭积木。刚接触这类玩具时,孩子们不大会玩,即使是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他们拼搭出的也是构造简单的造型。随着玩的次数的增多,他们的拼搭能力也在渐渐增强。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拼搭出各种各样、造型各异且结构复杂的物体和造型。但是,在我对孩子们拼搭玩具的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孩子们的拼搭能力在一日日地提高,但他们对自己所拼搭的物体和造型的认识和了解却很欠缺。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拼搭的过程中,无法说出他在拼搭的是什么,而只有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在搭好造型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的高兴地说出:“哇,看,我搭的是桥。”可见,幼儿具有这样的发展现象,一方面在于幼儿生活经验较缺乏,所认识、知道的事物较少,另一方面在于他们具有“知觉行动思维,先做再想”的这样的心理发展特征。在学习第八章中的《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想象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记忆和想象过程都是运用表象的过程。记忆是头脑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现,即表象恢复活动的过程。想象是以记忆表象为基本材料,对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想象活动与表征活动密切联系,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所以说,想象在幼儿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幼儿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比如,吃着饼干,忽然想象它是小船,洗着手,想象“下雨了”。幼儿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一幕幕的表象如同电影似的在头脑中活跃起来。正是想象活动,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与故事情节。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讲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充,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也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没有很明显写出结局的,如《狼和小羊》,故事中最后只写到狼向小羊扑去,根本就没有明显的把结果写出来,故意留下给孩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合理地去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这样充分地让幼儿去想象,自己去填充完故事的结果,这样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还可以充分利用外界丰富的条件,加深想象。1、让儿童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因为儿童的脑细胞十分娇嫩,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2、当讲到的故事中的情景现实生活中有的,应该带小孩到你所讲的情景中去,让他自己感觉其实的感觉,加深想象力。 不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时间不邂地努力我们要敢于去尝试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异想天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要认为他们是在胡思乱想,或是想得太多了,而去阻止让幼儿继续想下去,这样只能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从那么多看来,童话故事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影响的,有相关联的,不要再去认为不就是一个故事什么的。在你说这话的时候,要想到这是可以影响到幼儿想象力的培养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这也是有注意事项的。一般来说,幼儿都十分喜爱童话故事。因为在听故事时,其中的人物、情景、情节均能很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幼稚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同情心,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激发智慧的火花。尤其是3-6岁的幼儿,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已经能根据故事中的角色,情节线索进行有意识地想象。在听故事活动中,幼儿的思维被激活了,想象被催发了,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让幼儿多看多听,使幼儿获得一些能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而听故事想象就是一种符合幼儿想象特点的、能有效促进幼儿想象发展的形式。选择适宜孩子想象的童话故事,运用多种方法,让孩子在优美的童话故事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多而大胆想象。要让孩子在听故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时采取对故事结尾作进一步的推理想象,有时对故事情节变化做出新的编排,有时还可以对故事中的角色关系作不同的设想等,使孩子在故事提供的海洋中遨游,从而成为一个爱想象,富有创意的人。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学前心理学》很有必要。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充分了解孩子的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中,适时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正确了解孩子的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家园携手形成合力。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 生活范围扩大。(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2 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二 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认识依靠行动。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实只要你站在旁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创作,他会很激动地跟你说:“你看,我做的飞机,我做的汽车……”此阶段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是自己讲述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的动作。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多运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具体化。这样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和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如在幼儿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他们的手里拿着别的东西,或是随便放,眼睛看着别处,注意力就很容易离开老师的讲述,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在上课之前总是会让幼儿将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老师的原因。三 此阶段的幼儿情绪作用大。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孩子因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来而大哭,还有小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枕头而哭,还有小孩子因为别人跟他说你妈妈不来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动,还会浑身颤抖。幼儿就是容易激动,这时如果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这时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抚慰的语调说话,让他感觉到亲切,情绪上不再对立,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了才能说理。还有,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情绪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过表象去理解事物,他会通过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来判断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如,老师表扬他没表扬我,老师抱她没抱我等现象,来判断老师不喜欢他,这样也会影响到他来园的情绪,听课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儿园,突然哭着不愿意来了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应该自身检讨,想一想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关心不够多。在这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这样你会发现一天下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扬,也许你已经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关注。除此以外,还可以抽时间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跃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们也好。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四 此阶段的幼儿爱模仿。此阶段的幼儿往往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动时,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见别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会要玩,看见别人摆高楼自己也摆。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同样的玩具要有足够的数量。模仿也是此年龄段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他们会模仿老师模仿父母,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对于别人特别是他们所亲近的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没有批判性的,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往往都是通过成人的表现来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的。如,老师在吃胡萝卜的时候皱眉头,他们就会觉得那是很不好的东西,就不吃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许自己做了一个不经意的不好的举动,自己都不知道,却已经被孩子学会,并慢慢地养成习惯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