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中西医的比较与结合论文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11 15:05:32

中西医的比较与结合论文题目有哪些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  40多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不仅成为我国医药科学和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是中国在20世纪对人类医学发展的一大创举和贡献,而且给人类医学特别是各国各民族传统医学发展带来了深刻启示及深远影响。“结合医学”(有称“综合医学”或“第三医学”)已为人们普遍接受,成为20世纪人类医学的新概念。  理论层面有:中西医比较研究及发展史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对象;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目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学科职能;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内部结构及学科族结构;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特征;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知识构成;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探索;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实践层面有:中西医结合医疗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保健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科研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管理体系研究。  方法论层面有:中西医结合临床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科研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研究;中西医结合技术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管理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思维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领域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研究;哲学与中西医结合研究;数理统计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学术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所以,90年代制定的“中西医并重”卫生工作方针,其根本是中医与西医两个医学理论体系应当并重。不可重西轻中,更不可以西代中。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而言,科学是技术的理论依据,技术是科学的实践应用,所以,讲“中西医并重”,核心是中医与西医各自的科学、理论部分必须并重,既不能以技术代替科学,更不能在科学、理论上以西非中。因此在东西方文化与科学多元共存的今天,科学地理解“中西医并重”的战略方针,同样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当前,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管理上的突出难题是两个“西化”,即学术与管理上的“中医西医化”。这两个西化是上述悖论困扰的结果,至今仍是中医面临的首要难题。用西医生理、病理的观念与方法解释中医的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用西药药理、药物化学的观念与方法代替中药、方剂理论,几乎占据了中医科研课题的主导地位。而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中医科学学、软科学研究却仍然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些人的头脑里,“中医西医化”就是“中医现代化”;有的部门甚至“寺院当教堂,神父管和尚”。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从两者的观念、方法到概念、范畴,各不相同,不可通约。因此,中医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必须符合中医的理论与临床特点。人们常说:有为才能有位。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医,绝非无可作为,关键是“如何为”的问题。若以西代中,则中医错位。如此而为,则为必无为,为更无位。从这个角度看,当前,中医必须彻底摆脱从属于西医的地位,并牢牢站稳自己的科学位置,有位才会有大作为。因此,全面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战略方针,首先要彻底走出“西化”的误区.  面对21世纪,必须使全国上下清楚地认识到:中医正处于一个千载难逢的全面振兴的前夜,这是人类科学发展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惠顾,必须抓住机遇,不可彷徨、蹉跎。  其一:20世纪里,在西医飞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暴露出西医无法克服的自身观念、理论的局限性;西药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2/3以上的内科疾病缺少特异性治疗的现实,迫使西医不得不“回归自然”,希望从传统医学中求得互补与自救。而在世界的传统医学领域,形成相对完整理论体系者,唯独只有中医。其它各国的传统医学,在理论上尚处于粗浅的萌芽水平,实际上只是经验性的传统治疗方法与技术而已。当今,西医向传统医学求得互补,其视野已经集中在中医上了,所以“中西医并重”很可能发展为21世纪人类医学的大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药要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就是要把国外没有的地地道道、原原本本的中医,传播到世界各国去。尽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计划、分步骤进行,但决不是把中医西化以后再送到国外去。  其二:中国是中医的故乡,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中药材生产大国。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并逐步走向世界,那么中医就很可能发展为我国最大的知识经济产业。比如,全世界每年用在医疗卫生上的总投入大约 5万亿美元,我们12亿人口的大国仅占其中的6%左右。如果中医在不断振兴的同时逐步走向世界,那么,我们在医学传播、药品输出、医疗服务等方面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从全世界医疗卫生总投入中取得10%的份额,并非天方夜谭。果能如此,每年将会拿回2,500亿美元的外汇。到那时,中医就自然成为我国独有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巨大的经济增长点,并造福于全人类。对于中医来说,这就是我们的大政治。所以,中医不但不能“西化”、“不能丢”,而且必须振兴和发展。(详见《关于中医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思考》一文——《中国科技导报》,1999年第7期)  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将沿着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的“促进中西医结合”方向和目标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在中国已形成的中西医结合(含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认识,必将深化发展。实践将进一步证明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必然性、优越性、规律性和创新性,展示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科学家、医学家、药学家,乃至医药企业等将投入到中西结合研究中,使中西医结合研究朝着多学科、多层次、高层次、综合性研究方向发展,从而吸纳多学科知识成分,提炼出新医学认识,形成新的医学范畴,产生新的医学成果和医学技术,编织新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新概念框架之网,构建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促进中西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融汇贯通。  (三)紧紧围绕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及常见病开展防治研究,以及新药物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等,仍是21世纪中西医结合研究主要方向。中西医药结合必将成为“综合防治”人类疾病的重要途径。  (四)中西医结合医学(包括临床与基础)学科建设将逐步完善,形成中西医结合学科体系。保证我国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居国际领先地位。  (五)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必将迅速发展,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以满足社会发展及医学发展的需求。如中国的“全科医师”必将是中西医结合的全科医师。  (六)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医疗机构建设将迅速发展,愈加显示出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康复、保健、护理、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方法及研究成果,将在各种类型医疗机构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七)中西医结合医学知识将更加普及,进一步形成“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的社会共识。  (八)中西医结合医学将与现代医学、中医药学并驾齐驱,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促进和实现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和远大目标,是我国医药卫生工作者以及科技工作者共同承担的历史使命。  21世纪必将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也是全人类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  你准备给我加多少分啊

1、 药剂学实验 2、药品生产研究 3、药品经营研究 4、医院药学研究 5、药事管理研究

这个我没问题的 可以帮你

从龙胆草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看龙胆草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摘 要目的:运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及不同生长方式的龙胆草中龙胆苦苷的含量,为龙胆草的人工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毛细管区带电泳(CZE);运行电解质为含25%甲醇的20mmol·L-1硼砂缓冲液(pH=32);工作电压30KV;柱温25℃;检测波长275nm。结果:测得龙胆苦苷的回归方程为A=0932C-0517,R=99981;平均回收率为64%,RSD=11%。结论:通过对10个不同样品的测定可以看出,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野生龙胆草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有较大差异;栽培品不同生长年限龙胆苦苷的含量与生长年限成正相关,即龙胆苦苷的含量3年生>2年生>1年生。【关键词】:毛细管区带电泳;龙胆草;龙胆苦苷。AbstractGoal: Utilizes the hpce determination different habitat, the different recovery time and in different growth way gentiopicroside’s of Radix Gentianar’s content, provides the technical basis for the Long Dancao manual Method: Free solution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were carried out in a buffer solution of 20 mmol·L -1 borax solution containing 25% methanol(pH =32) ;running voltage was 30 kV;column temperature was 25℃;the detective wavelength was 275 Results: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entiopicroside was A=0932-0517(r=99981)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6% ;RSD=1%(n=6)Conclusion: Through determinations 10 different samples we could know that the different habitat, in different recovery time wild gentiopicroside’s of Radix Gentianar’s content has a bigger difference; so gentiopicroside’s content 3 years lives> 2 years to live > 1 year to 【Key words】: Free solution capillary zone eiectrophoresis; Radix Gentianar; 目 录摘要……………………………………………………………………1一、 前言……………………………………………………………3二、 实验部分………………………………………………………41、 仪器与试药……………………………………………………42、 方法与结果……………………………………………………43、 讨论……………………………………………………………74、 结论……………………………………………………………8三、 综述部分………………………………………………………101、 来源及植物形态………………………………………………102、 栽培技术………………………………………………………103、 化学成分………………………………………………………124、 药理作用………………………………………………………135、 临床应用………………………………………………………14四、 致谢……………………………………………………………15五、 参考文献………………………………………………………16

中西医的比较论文题目有哪些

我给你个论题,自己好好研究吧!《无头的苍蝇能找到屎》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条中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亲 需要发表论文吗?

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中医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 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PBL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医学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 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 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来源:学术堂)

中西医结合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  40多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不仅成为我国医药科学和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是中国在20世纪对人类医学发展的一大创举和贡献,而且给人类医学特别是各国各民族传统医学发展带来了深刻启示及深远影响。“结合医学”(有称“综合医学”或“第三医学”)已为人们普遍接受,成为20世纪人类医学的新概念。  理论层面有:中西医比较研究及发展史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对象;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目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学科职能;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内部结构及学科族结构;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特征;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知识构成;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探索;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实践层面有:中西医结合医疗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保健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科研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管理体系研究。  方法论层面有:中西医结合临床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科研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研究;中西医结合技术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管理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思维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领域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研究;哲学与中西医结合研究;数理统计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学术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所以,90年代制定的“中西医并重”卫生工作方针,其根本是中医与西医两个医学理论体系应当并重。不可重西轻中,更不可以西代中。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而言,科学是技术的理论依据,技术是科学的实践应用,所以,讲“中西医并重”,核心是中医与西医各自的科学、理论部分必须并重,既不能以技术代替科学,更不能在科学、理论上以西非中。因此在东西方文化与科学多元共存的今天,科学地理解“中西医并重”的战略方针,同样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当前,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管理上的突出难题是两个“西化”,即学术与管理上的“中医西医化”。这两个西化是上述悖论困扰的结果,至今仍是中医面临的首要难题。用西医生理、病理的观念与方法解释中医的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用西药药理、药物化学的观念与方法代替中药、方剂理论,几乎占据了中医科研课题的主导地位。而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中医科学学、软科学研究却仍然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些人的头脑里,“中医西医化”就是“中医现代化”;有的部门甚至“寺院当教堂,神父管和尚”。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从两者的观念、方法到概念、范畴,各不相同,不可通约。因此,中医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必须符合中医的理论与临床特点。人们常说:有为才能有位。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医,绝非无可作为,关键是“如何为”的问题。若以西代中,则中医错位。如此而为,则为必无为,为更无位。从这个角度看,当前,中医必须彻底摆脱从属于西医的地位,并牢牢站稳自己的科学位置,有位才会有大作为。因此,全面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战略方针,首先要彻底走出“西化”的误区.  面对21世纪,必须使全国上下清楚地认识到:中医正处于一个千载难逢的全面振兴的前夜,这是人类科学发展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惠顾,必须抓住机遇,不可彷徨、蹉跎。  其一:20世纪里,在西医飞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暴露出西医无法克服的自身观念、理论的局限性;西药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2/3以上的内科疾病缺少特异性治疗的现实,迫使西医不得不“回归自然”,希望从传统医学中求得互补与自救。而在世界的传统医学领域,形成相对完整理论体系者,唯独只有中医。其它各国的传统医学,在理论上尚处于粗浅的萌芽水平,实际上只是经验性的传统治疗方法与技术而已。当今,西医向传统医学求得互补,其视野已经集中在中医上了,所以“中西医并重”很可能发展为21世纪人类医学的大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药要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就是要把国外没有的地地道道、原原本本的中医,传播到世界各国去。尽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计划、分步骤进行,但决不是把中医西化以后再送到国外去。  其二:中国是中医的故乡,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中药材生产大国。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并逐步走向世界,那么中医就很可能发展为我国最大的知识经济产业。比如,全世界每年用在医疗卫生上的总投入大约 5万亿美元,我们12亿人口的大国仅占其中的6%左右。如果中医在不断振兴的同时逐步走向世界,那么,我们在医学传播、药品输出、医疗服务等方面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从全世界医疗卫生总投入中取得10%的份额,并非天方夜谭。果能如此,每年将会拿回2,500亿美元的外汇。到那时,中医就自然成为我国独有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巨大的经济增长点,并造福于全人类。对于中医来说,这就是我们的大政治。所以,中医不但不能“西化”、“不能丢”,而且必须振兴和发展。(详见《关于中医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思考》一文——《中国科技导报》,1999年第7期)  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将沿着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的“促进中西医结合”方向和目标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在中国已形成的中西医结合(含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认识,必将深化发展。实践将进一步证明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必然性、优越性、规律性和创新性,展示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科学家、医学家、药学家,乃至医药企业等将投入到中西结合研究中,使中西医结合研究朝着多学科、多层次、高层次、综合性研究方向发展,从而吸纳多学科知识成分,提炼出新医学认识,形成新的医学范畴,产生新的医学成果和医学技术,编织新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新概念框架之网,构建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促进中西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融汇贯通。  (三)紧紧围绕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及常见病开展防治研究,以及新药物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等,仍是21世纪中西医结合研究主要方向。中西医药结合必将成为“综合防治”人类疾病的重要途径。  (四)中西医结合医学(包括临床与基础)学科建设将逐步完善,形成中西医结合学科体系。保证我国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居国际领先地位。  (五)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必将迅速发展,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以满足社会发展及医学发展的需求。如中国的“全科医师”必将是中西医结合的全科医师。  (六)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医疗机构建设将迅速发展,愈加显示出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康复、保健、护理、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方法及研究成果,将在各种类型医疗机构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七)中西医结合医学知识将更加普及,进一步形成“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的社会共识。  (八)中西医结合医学将与现代医学、中医药学并驾齐驱,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促进和实现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和远大目标,是我国医药卫生工作者以及科技工作者共同承担的历史使命。  21世纪必将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也是全人类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  你准备给我加多少分啊

我给你个论题,自己好好研究吧!《无头的苍蝇能找到屎》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中西医比较与结合3000字论文题目怎么写

老大,用100百度分,你就想要一篇论文,这论文也太不值钱了吧。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医学导论论文基本结构怎么写一、论文标题论文标题的文字需要概括精练,一般不可以超过15-20个字,论文标题要居中(单行),论文标题上行比下行题目长(双行);英文论文的标题要求不超过12个词或100个字符;论文标题不能使用缩写词或简化词;尽量不用标点符号。二、内容摘要论文摘要也成为提要、文摘,是论文重要的组成部分,论文摘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三、关键词关键词又叫做主题词,它是在论文的标题、摘要以及论文正文中挑选出来的,可以反映论文主要概念,论文关键词的质量直接影响了论文的收录与利用,关键词有利于对全文的检索。四、引言论文的开端就是引言,交代了论文中研究成果的来龙去脉,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课题?目的是为了什么?使读者对论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引起读者的兴趣。五、正文引言之后就是正文了、它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提出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结果以及讨论都需要在正文内容中进行发表展现。六、结论(结语、结束语)论文的结论要体现其在研究、预测和评价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的基础上的价值,明确展示研究的成果和观点,并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前景和设想。七、致谢正文内容完结时,因对整个研究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特别是那些参与部分研究工作的人。八、 附录附录是不列入在论文正文中。它包括实验部分的详细数据、图表等内容,有的是在论文中写的,有的是一些新发现,这些信息需要补充,所以需要列入到附录之中。附录中列出的材料可以按论文的顺序排列。九、参考文献凡是作者引用的其他人论文、报告中的观点、材料、数据、研究成果等信息、都需要根据在论文的引用顺序标出引用的参考文献的作者名称。每个参考文献都按标题、作者和来源进行排列。

关于中西医结合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我给你个论题,自己好好研究吧!《无头的苍蝇能找到屎》

从龙胆草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看龙胆草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摘 要目的:运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及不同生长方式的龙胆草中龙胆苦苷的含量,为龙胆草的人工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毛细管区带电泳(CZE);运行电解质为含25%甲醇的20mmol·L-1硼砂缓冲液(pH=32);工作电压30KV;柱温25℃;检测波长275nm。结果:测得龙胆苦苷的回归方程为A=0932C-0517,R=99981;平均回收率为64%,RSD=11%。结论:通过对10个不同样品的测定可以看出,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野生龙胆草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有较大差异;栽培品不同生长年限龙胆苦苷的含量与生长年限成正相关,即龙胆苦苷的含量3年生>2年生>1年生。【关键词】:毛细管区带电泳;龙胆草;龙胆苦苷。AbstractGoal: Utilizes the hpce determination different habitat, the different recovery time and in different growth way gentiopicroside’s of Radix Gentianar’s content, provides the technical basis for the Long Dancao manual Method: Free solution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were carried out in a buffer solution of 20 mmol·L -1 borax solution containing 25% methanol(pH =32) ;running voltage was 30 kV;column temperature was 25℃;the detective wavelength was 275 Results: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entiopicroside was A=0932-0517(r=99981)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6% ;RSD=1%(n=6)Conclusion: Through determinations 10 different samples we could know that the different habitat, in different recovery time wild gentiopicroside’s of Radix Gentianar’s content has a bigger difference; so gentiopicroside’s content 3 years lives> 2 years to live > 1 year to 【Key words】: Free solution capillary zone eiectrophoresis; Radix Gentianar; 目 录摘要……………………………………………………………………1一、 前言……………………………………………………………3二、 实验部分………………………………………………………41、 仪器与试药……………………………………………………42、 方法与结果……………………………………………………43、 讨论……………………………………………………………74、 结论……………………………………………………………8三、 综述部分………………………………………………………101、 来源及植物形态………………………………………………102、 栽培技术………………………………………………………103、 化学成分………………………………………………………124、 药理作用………………………………………………………135、 临床应用………………………………………………………14四、 致谢……………………………………………………………15五、 参考文献………………………………………………………16

这里在10万篇免费医学范文,而且有各种分类,非常详细,值得参考。一般来说,先一口气读20篇,然后再动笔,自然顺了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  40多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不仅成为我国医药科学和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是中国在20世纪对人类医学发展的一大创举和贡献,而且给人类医学特别是各国各民族传统医学发展带来了深刻启示及深远影响。“结合医学”(有称“综合医学”或“第三医学”)已为人们普遍接受,成为20世纪人类医学的新概念。  理论层面有:中西医比较研究及发展史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对象;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目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学科职能;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内部结构及学科族结构;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特征;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知识构成;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探索;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实践层面有:中西医结合医疗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预防医学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保健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科研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研究;中西医结合管理体系研究。  方法论层面有:中西医结合临床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科研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研究;中西医结合技术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管理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思维方法研究;中西医结合领域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研究;哲学与中西医结合研究;数理统计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学术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所以,90年代制定的“中西医并重”卫生工作方针,其根本是中医与西医两个医学理论体系应当并重。不可重西轻中,更不可以西代中。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而言,科学是技术的理论依据,技术是科学的实践应用,所以,讲“中西医并重”,核心是中医与西医各自的科学、理论部分必须并重,既不能以技术代替科学,更不能在科学、理论上以西非中。因此在东西方文化与科学多元共存的今天,科学地理解“中西医并重”的战略方针,同样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当前,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管理上的突出难题是两个“西化”,即学术与管理上的“中医西医化”。这两个西化是上述悖论困扰的结果,至今仍是中医面临的首要难题。用西医生理、病理的观念与方法解释中医的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用西药药理、药物化学的观念与方法代替中药、方剂理论,几乎占据了中医科研课题的主导地位。而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中医科学学、软科学研究却仍然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些人的头脑里,“中医西医化”就是“中医现代化”;有的部门甚至“寺院当教堂,神父管和尚”。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从两者的观念、方法到概念、范畴,各不相同,不可通约。因此,中医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必须符合中医的理论与临床特点。人们常说:有为才能有位。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医,绝非无可作为,关键是“如何为”的问题。若以西代中,则中医错位。如此而为,则为必无为,为更无位。从这个角度看,当前,中医必须彻底摆脱从属于西医的地位,并牢牢站稳自己的科学位置,有位才会有大作为。因此,全面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战略方针,首先要彻底走出“西化”的误区.  面对21世纪,必须使全国上下清楚地认识到:中医正处于一个千载难逢的全面振兴的前夜,这是人类科学发展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惠顾,必须抓住机遇,不可彷徨、蹉跎。  其一:20世纪里,在西医飞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暴露出西医无法克服的自身观念、理论的局限性;西药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2/3以上的内科疾病缺少特异性治疗的现实,迫使西医不得不“回归自然”,希望从传统医学中求得互补与自救。而在世界的传统医学领域,形成相对完整理论体系者,唯独只有中医。其它各国的传统医学,在理论上尚处于粗浅的萌芽水平,实际上只是经验性的传统治疗方法与技术而已。当今,西医向传统医学求得互补,其视野已经集中在中医上了,所以“中西医并重”很可能发展为21世纪人类医学的大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药要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就是要把国外没有的地地道道、原原本本的中医,传播到世界各国去。尽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计划、分步骤进行,但决不是把中医西化以后再送到国外去。  其二:中国是中医的故乡,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中药材生产大国。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并逐步走向世界,那么中医就很可能发展为我国最大的知识经济产业。比如,全世界每年用在医疗卫生上的总投入大约 5万亿美元,我们12亿人口的大国仅占其中的6%左右。如果中医在不断振兴的同时逐步走向世界,那么,我们在医学传播、药品输出、医疗服务等方面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从全世界医疗卫生总投入中取得10%的份额,并非天方夜谭。果能如此,每年将会拿回2,500亿美元的外汇。到那时,中医就自然成为我国独有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巨大的经济增长点,并造福于全人类。对于中医来说,这就是我们的大政治。所以,中医不但不能“西化”、“不能丢”,而且必须振兴和发展。(详见《关于中医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思考》一文——《中国科技导报》,1999年第7期)  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将沿着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的“促进中西医结合”方向和目标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在中国已形成的中西医结合(含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认识,必将深化发展。实践将进一步证明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必然性、优越性、规律性和创新性,展示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科学家、医学家、药学家,乃至医药企业等将投入到中西结合研究中,使中西医结合研究朝着多学科、多层次、高层次、综合性研究方向发展,从而吸纳多学科知识成分,提炼出新医学认识,形成新的医学范畴,产生新的医学成果和医学技术,编织新的中西医结合医学新概念框架之网,构建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促进中西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融汇贯通。  (三)紧紧围绕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及常见病开展防治研究,以及新药物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等,仍是21世纪中西医结合研究主要方向。中西医药结合必将成为“综合防治”人类疾病的重要途径。  (四)中西医结合医学(包括临床与基础)学科建设将逐步完善,形成中西医结合学科体系。保证我国的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居国际领先地位。  (五)中西医结合医学教育必将迅速发展,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以满足社会发展及医学发展的需求。如中国的“全科医师”必将是中西医结合的全科医师。  (六)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医疗机构建设将迅速发展,愈加显示出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康复、保健、护理、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方法及研究成果,将在各种类型医疗机构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七)中西医结合医学知识将更加普及,进一步形成“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的社会共识。  (八)中西医结合医学将与现代医学、中医药学并驾齐驱,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促进和实现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和远大目标,是我国医药卫生工作者以及科技工作者共同承担的历史使命。  21世纪必将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也是全人类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  你准备给我加多少分啊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