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力学中的实验论文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发布时间:2024-07-04 08:41:42

力学中的实验论文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回答 (一)物理实验的作用为发展物理规律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检验物理理论假说的正确性。开拓物理应用的新领域。(二)、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和定理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仪器的优良品质。(三)、中学物理实验方式演示实验 边教边实验(课堂实验) 分组实验 课外实验与制作演示实验(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指课堂上主要有教师操作表演的实验,有时也可以请学生充当助手或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操作演示实验作用1)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更好的理解、掌握规律。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有关物理现象或过程生动、深刻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提问 物理实验对教学有什么巩固作用 回答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一个理论的推广,都是要经受住无数次实验的考验才能够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我们习以为常的物理定律、定理,都是经过人们无数次辛勤的实验检验了其正确性才得以推广及使用。因此物理实验应该得到大家的重视,但在中国中学教育中却非如此!由于高考风向标的指引,理论计算的比例明显高于实验。在升学率的压力以及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师将大多数时间花在了理论的学习上面[1],即便有实验,为了应付考试,众多老师让学生盲目背诵实验,让实验变成纸上谈兵。另外,客观条件也给实验的进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例如,在很多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完整,更不用谈实验所需的一切仪器[2]。这也使得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无法开展实验教学。还需引起注意的是,学生对于实验基本规范的无知也会促使实验无法顺利进行[3]。例如很多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常识还是一片空白,给老师开展实验课带来更多的负担;学生进入实验室,分组实验变成了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提问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如何提高效率 回答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提问 如何提高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 回答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提问 纸上谈兵 回答 在教学中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要以生动、鲜明、新奇的趣味性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兴趣。如热现象中的“纸锅烧水”、“烧不坏的手帕”、“人造小雪景”等;力现象中的“水火箭实验”、“吹不落的乒乓球”,光现象中的“用冰透镜点燃纸张”、“自制简易望远镜”、“自制照相机”等,声现象中的 “土电话传声”、“自制啤酒瓶风铃”等,这一类实验,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二、通过画图、识图来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课本中各种各样的图像,都是从画图、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也就是靠想象来认识物理规律,然后靠作图来进行分析、判断的,如“磁感线”的画法、“光路图”的画法、“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的画法等等。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 三、做好演示实验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问题,或创设必要条件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思考总结,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结论。如,在测定物质的密度这个实验中,学生第一次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测量小金属块的体积,因此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应先给学生演示如何使用量筒、如何正确读数。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四、通过物理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来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这话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就要培 四、通过物理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来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这话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必须保证分组实验的开出率。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做、都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分组实验中,发现不少同学动手能力差,主要原因是分组实验少,学生动手少,并且有的小组在实验时并不是没个同学都动手。因此,老师在分组实验时应强调:实验时,每次以一人为主,其他为辅,轮流做主,使大家的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如果有条件的话,要尽量把一些重要的演示实验转换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去做。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那么实验能力也就会增强。 五、引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做好“小制作”、“小发明”, 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的“利用回声测教学大楼与你的距离”、“用自制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的色散” 、“纸盒烧开水”、“小风轮”、 “电铃”、“自制水果电池”、“用注射器自制潜水艇模型并演示其沉浮过程”、 “自制密度计测盐水密度”等小实验、小制作,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比,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这类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促进了一系列附带内容的学习 六、通过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生知识的储备进一步系统化,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初中教材中有关实验的内容,各章节基本上无必然的联系,学生所掌握的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次序打乱,重新归类为如下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分组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配合学生的学习的,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达到增强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更多25条 

你不觉得自己想出来的才有意义么!

大概分三类 一、理论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方程推导演算来分析流体的运动过程,但是N-S方程求解很困难,应该说暂时解不出来,通过构建各种流体模型方程组来求解。 二、实验流体力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具体实验来描叙流体的运动状况,主要是根据相似理论,用具有代表性的流动情况来近似代表一般流动。 三、数值方法。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也比较热门的领域,通过计算机来模拟流动状况,一般代表性的软件有fluent,phoenics等。

力学中的实验论文有哪些特点和作用答案

大概分三类 一、理论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方程推导演算来分析流体的运动过程,但是N-S方程求解很困难,应该说暂时解不出来,通过构建各种流体模型方程组来求解。 二、实验流体力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具体实验来描叙流体的运动状况,主要是根据相似理论,用具有代表性的流动情况来近似代表一般流动。 三、数值方法。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也比较热门的领域,通过计算机来模拟流动状况,一般代表性的软件有fluent,phoenics等。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一是学术性:学术性是科技论文的主要特征,它以学术成果为表述对象,以学术见解为论文核心,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前提下阐述学术成果和学术见解,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探索科技领域中的客观真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术性是否强是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标准。   二是创新性:科技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研究的,并在科学理论、方法或实践上获得的新的进展或突破,应体现与前人不同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以提高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引文率。   三是科学性:论文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定性和定量准确,不允许丝毫虚假,要经得起他人的重复和实践检验;论文的表达形式也要具有科学性,论述应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语言准确、规范。

大学三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1、理论力学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力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般力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力学通常分为三个部分: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静力学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的简化理论及力系平衡条件;运动学只从几何角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特性而不涉及物体的受力;动力学则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与受力的关系。动力学是理论力学的核心内容。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是从一些由经验或实验归纳出的反映客观规律的基本公理或定律出发,经过数学演绎得出物体机械运动在一般情况下的规律及具体问题中的特征。理论力学中的物体主要指质点、刚体及刚体系,当物体的变形不能忽略时,则成为变形体力学(如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的讨论对象。静力学与动力学是工程力学的主要部分。理论力学建立科学抽象的力学模型(如质点、刚体等)。静力学和动力学都联系运动的物理原因——力,合称为动理学。有些文献把kinetics和dynamics看成同义词而混用,两者都可译为动力学,或把其中之一译为运动力学。此外,把运动学和动力学合并起来,将理论力学分成静力学和动力学两部分。理论力学依据一些基本概念和反映理想物体运动基本规律的公理、定律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例如,静力学可由五条静力学公理演绎而成;动力学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为研究基础的。理论力学的另一特点是广泛采用数学工具,进行数学演绎,从而导出各种以数学形式表达的普遍定理和结论。2、材料力学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应力、强度、刚度、稳定和导致各种材料破坏的极限。一般是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以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学习材料力学一般要求学生先修高等数学和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与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并称三大力学。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棒状材料,如杆、梁、轴等。对于桁架结构的问题在结构力学中讨论,板壳结构的问题在弹性力学中讨论。3、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工程结构受力和传力的规律,以及如何进行结构优化的学科,它是土木工程专业和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学科。结构力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结构的组成规则,结构在各种效应(外力,温度效应,施工误差及支座变形等)作用下的响应,包括内力(轴力,剪力,弯矩,扭矩)的计算,位移(线位移,角位移)计算,以及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自振周期,振型)的计算等。结构力学通常有三种分析的方法:能量法,力法,位移法,由位移法衍生出的矩阵位移法后来发展出有限元法,成为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计算的理论基础。

力学中的实验论文有哪些特点和优点

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它有如下的特点和优点:  实验者总是带着特定目的去进行实验的。  实验者设置的实验安排为他的观察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实验者设定了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就可以重复实验,对他的结果进行独立的检验。  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只改变某一条件,看实验结果是否就是这个条件引起的。  简单地说:实验方法可以“产生”新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不到的。  实验方法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

你好,关于动力学实验, 作者:刘礼华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7页数:236定价:00元装帧:简装本ISBN:9787307050587分享内容介绍本书讨论动力学实验的目的、方法、原理及数据的分析处理,包括简谐振动频率、相位、体系的质量、刚度、固有频率、阻尼、主振型及体系的动力响应等测试的十个动力学基础实验等。希望能帮到你

大概分三类 一、理论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方程推导演算来分析流体的运动过程,但是N-S方程求解很困难,应该说暂时解不出来,通过构建各种流体模型方程组来求解。 二、实验流体力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具体实验来描叙流体的运动状况,主要是根据相似理论,用具有代表性的流动情况来近似代表一般流动。 三、数值方法。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也比较热门的领域,通过计算机来模拟流动状况,一般代表性的软件有fluent,phoenics等。

力学中的实验论文有哪些特点和优点和缺点

分子力学是采用了经典的牛顿力学模式,所以只能描述核运动,却不能反映电子运动。而量子力学,是可以用波函数描述体系的电子运动状态。我想量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的优缺点,也是在于它们之间的区别吧。

你好,关于动力学实验, 作者:刘礼华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7页数:236定价:00元装帧:简装本ISBN:9787307050587分享内容介绍本书讨论动力学实验的目的、方法、原理及数据的分析处理,包括简谐振动频率、相位、体系的质量、刚度、固有频率、阻尼、主振型及体系的动力响应等测试的十个动力学基础实验等。希望能帮到你

优点:直剪仪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缺点:①剪切面限定在上下盒之间的平面,而不是沿土样最薄弱面剪切破坏。②剪切面上剪应力分布不均匀,土样剪切破坏先从边缘开始,在边缘发生应力集中现象。③剪切过程中,土样剪切面逐渐缩小,而计算抗剪强度时却按土样的原截面积计算的。 ④试验时不能严格控制排水条件,不能测量孔隙水压力。

力学中的实验论文有哪些特点和不足点

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经典与时代的批判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摘要:论述经典力学的成就,批判经典力学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引力本质、质量不变等观点,说明其应用范围及其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 关键词:空间 时间 引力的本质 质量 速度 能量 矛盾 一、经典力学的成就 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是以牛顿运动三定律为基础的。牛顿系统地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和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于 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数学原理》。这是牛顿的一部代表作,也是力学的一部经典著作。牛顿在这部书中,从力学的基本概念(质量、动量、惯性、力等)和基本定律(运动三定律)出发,运用他所发明的微积分这一锐利的数学工具,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而严密的体系,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物体的力学统一起来,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的综合。所以,牛顿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这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后代科学家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牛顿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并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 二、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创造历史的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历史的制约,牛顿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入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等基本概念。按照牛顿的说法,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绝对运动是一个物体从某一绝对的处所向另一绝对的处所的移动。 莱布尼兹、贝克莱、马赫等先后都对绝对空间、时间观念提出过有价值的异议,指出过,没有证据能表明牛顿绝对空间的存在。爱因斯坦推广了上述的相对性原理,提出狭义相对论。在狭义相对论中,长度和时间间隔也变成相对量,运动的尺相对于静止的尺变短,运动的钟相对于静止的钟变慢。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的性质不是与物体运动无关的:一方面,物体运动的性质要决定于用怎样的空间时间参照系来描写它另一方面时空的性质也决定于物体及其运动本身。 量子论的发展,对时间概念提出了更根本的问题。量子论的结论之一就是:对于一个体系在过去可能存在于什么状态的判断结果,要决定于在现今的测量中做怎样的选择。这种现在与过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与因果顺序概念十分不同的,暗含于时间概念中的因果序列要求过去的存在应是不依赖现在的。 因此,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可能并不总是合用的。空间与时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但并不一定是最基本的次序,它可能是更基本的次序的一种近似。 第二,牛顿虽然对引力的本质持审慎态度,但最终还是对它作了抽象的、纯粹数学形式的概括,把它实际看作是一种直接的、即时传递的超距作用力。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万有引力做出一种解释,就是时空本身是有弹性的,可以弯曲、伸展。当一个有质量的物体置于某一空间时,空间就会弯曲变形,质量越大,空间弯曲变形就越严重。那么,空间为什么会在有质量的物体周围弯曲呢?爱因斯坦也没能给出答案。所以,爱因斯坦的弯曲空间理论也没有说明引力的本质是什么。量子力学关于电荷间的电磁力和强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力的传递原理的解释也没有说明引力的本质是什么。认为引力是通过引力场或引力子来传递的观点也未得到肯定,因为,至今科学家也没有找到传递万有引力作用的引力子。 第三、 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恒定不变的,它与物体的速度或能量无关。 在相对论中质量这一概念的外延就被大大地扩展了。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使到原来在经典力学中彼此独立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起来,成了统一的“质能守恒定律”,它充分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质能方程说明,质量和能量是不可分割而联系着的一方面,任何物质系统既可用质量m来标志它的数量,也可用能量E来标志它的数量;另一方面,一个系统的能量减少时,其质量也相应减少,另一个系统接受而增加了能量时,其质量也相应地增加 爱因斯坦从力学的观点出发,考虑两个球体的弹性碰撞,利用动量守恒定理和相对论速度相加定理能够导出著名的质速度公式 该式说明,物体的质量不再是与其运动状态无关的量,它依赖于物体的运动速度。运动物体速度为v时的质量为 ,式中m0为物体的静质量,当物体的速度趋于光速时,物体的质量趋于无穷大。 第四,经典力学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世界,对于可与光速相比的高速情况和微观世界的适用问题,当时没有涉及也不可能涉及。 第五,经典物理学与经典力学的潜在矛盾 在经典物理学中,最难使人满意之处恐怕莫过于对光的描述了。如果微粒说是正确的,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当光被吸收的时候,组成光的粒子变成了什么呢?而且为了既表示可称量物质又表示光,必须在讨论中引入不同的实体,这无论如何也不能使人心安理得。 同样,纳入力学框架中的光的波动论也难以自圆其说。按照波动论,光被解释为充满宇宙空间的以太的振动。由于光是横波,因此以太必须具有承受切应力而不承受压应力的能力,又由于以太对可称量物质并不产生可观察到的阻力,它又必须具有极小的密度。为此,人们绞尽脑汁,臆想出种种以太模型。这种无所不能、无奇不有的以太反倒使人如堕五里雾中。 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热力学中也遇到了一些麻烦。1865年,克劳修斯确立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该定律揭示出与热现象有关的物理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在经典力学中,从来也未发现类似的情况,力学过程的可逆性是由普遍的力学原理做保证的。可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是普遍成立的,因此,这个矛盾是无法用力学的基本观念予以解释的。 三、总结 牛顿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建起了一座科学丰碑,他的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它在宏观物理学的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是极其广泛和辉煌的。然而创造历史的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历史的制约,牛顿当然也不例外。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牛顿在否定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错误论述和含糊概念、创立牛顿力学的同时,也在其中隐含了自我否定的潜在因素。诚如恩格斯所说的:“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的;因而按其本性来说已经是不合理的,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由于牛顿尽力把他的体系表现为由经验必然性所决定的,特别是由于经典力学在实践上的巨大成就,足以阻碍后人去思考那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先验特征,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论谁也没有想到,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可能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造。事实上,物理学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它自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继后的时期人们又往往夸大它们的作用,不适当地把它们误用到其所能及的范围之外。为了消除这种误用,每—个历史时期都需要一种新的启蒙,正是这种永不止息的启蒙精神,才使科学不致变为僵化的教条。 参考文献: [1]经典场论 张启仁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量子力学 井孝功著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空间:从相对论到M理论的历史 关洪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时间 保罗�6�1贝内特著;苏福忠译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5]狭义相对论 G司蒂文逊;CW凯尔密司特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 [6]相对论导引 赵展岳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热力学 王竹溪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物理学史 郭奕玲,沈慧君编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9]大学物理.下 钟江帆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