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石油地质论文选题背景怎么写初中生

发布时间:2024-07-04 04:48:59

石油地质论文选题背景怎么写初中生

一、自然地理概况(一)交通位置东营市于1983年10月1日建市,是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石油开采业为区内经济主导产业,带动了机械加工、餐饮及其他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农业仍然以传统种植业为主,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已发展成为以石油开采、加工为主导,原盐及盐化加工、机电、轻纺、建材、电子等多元化工业体系,拟将建成重要的能源、化工、农牧、渔业基地和现代化石油港口城市。张(店)-东(营)铁路直通胶济线,并与京沪铁路相连,规划中的黄(骅)-东(营)铁路即将开工建设;东营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区内省道及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东营港已建成1个5000t级和5个3000t级泊位,开通了东营到大连的滚装客运船;东营机场于2001年通航,开通了至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哈尔滨等航线。东营市具有傍河傍海的区位优势,已具陆海空三维空间架构雏形,迎来了难得的机遇,进入了大开发、大发展时期。研究区位于东营市中部黄河与小清河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5'~119°15',北纬37°07'~37°46',行政范围包括东营市东营区、垦利县全部和广饶县部分区域,总面积为3800km2。(二)地形地貌本区处于黄河三角洲中南部,北靠黄河、南为小清河、东临渤海莱州湾,处在黄河冲积平原与鲁中山前冲洪积平原交结部。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呈扇状向渤海微倾,地势低平,近海一带地面标高小于2m,地面坡降一般在1∶10000左右。根据地貌成因类型可分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平原。山前冲洪积平原分布于小清河以南的广饶县花官以南地段,面积125km2,占研究区面积的3%。由发源于鲁中山地的淄河携带大量物质堆积,形成了以冲洪积扇为主要次级地貌单元的微倾斜平原,倾向北北东,海拔高程25~10m,地面坡降1/1000~1/2000,东西向受淄河主流带展布制约,地面微有起伏。黄河三角洲平原受河流和海洋共同影响,形成河流冲积物覆盖海相层的二元相结构。在黄河泛滥、鲁中山前冲洪积和海洋沉积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高、坡、洼相间的地貌景观。根据其地貌形态特征,可划分为高地、坡地、低洼地及潮间带四种微地貌类型。(三)气象水文本区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变化明显,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秋季气温骤降,雨量锐减,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一年中形成了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气候特点。全年平均气温3℃,极端最高气温9℃,极端最低气温-3℃,历年平均无霜期6d,土壤封冻期80d,最大冻土深度60cm。区内历年平均降水量2mm,历年平均蒸发量1135mm。由气象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主要有风灾、雹灾、涝灾、旱灾和风暴潮。风灾主要是大风、干热风和龙卷风。大风是主要灾害之一,易造成作物倒伏,建筑毁坏等,沿海地区的东北大风常引起海水倒灌,形成风暴潮灾。从地域分布看,北部较多,自北向南逐步递减。冬、春季,沿海出现大风多于、重于内陆;夏季,内陆出现雷雨大风多于、重于沿海。干热风则多为西南风,发生在5,6月中旬,主要危害小麦灌浆。境内时有小范围龙卷风发生。雹灾发生在4~11月,其中以5~7月较为集中。轻雹灾几乎年年发生,重雹灾平均7年一遇。冰雹多发生在北部和东北部,自北向南逐步递减。区内旱、涝灾害发生频繁。1800~1995年间,出现旱灾96年,平均05年一次。出现涝灾84年,平均33年一次,而且一年之内旱涝灾害往往交错发生。本区是风暴潮重灾区。风暴潮多发生在4,5月份和8,9月份,是天文大潮与气象大潮在本地特定地理条件下耦合所形成。近百年来,发生接近或高于5m(黄海基面)的风暴潮7次,其中以1964年4月5日的潮灾最为严重,当时淹及范围一般距海岸线22~27km,侵淹至黄海平均海水面5~5m以上。区内水系主要为黄河、淮河水系。其中淮河水系包括永丰河、广利河、支脉河和小清河。引黄水库随处可见,其中大型水库一座,中型水库17座,小型水库若干。引黄灌区包括胜利灌区、曹店灌区、麻湾灌区和浅海灌区。(四)植被自然植被东营市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区内无地带性植被类型,植被的分布主要受水分、土壤含盐量、潜水水位、矿化度、地貌类型的制约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植被以草本为主,木本植被很少,主体为草甸景观,植物种类共40多个科、110多个属、160多个种,以禾本科、菊科草本植物最多。在草本植物中,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尤以各种盐生植物占显著地位。自然植被与区内成土年限和土壤含盐量关系极大,按土壤含盐量的多少,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群落。在天然植被中,以滨海盐生植被为主,占天然植被的5%,沼生和水生植被占天然植被的21%,灌木柽柳等占天然植被的21%,阔叶林仅占天然植被的5%左右。农田植被主要分布于潮土和盐化潮土中的轻度、中度盐化地域内。主要栽培作物有冬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等,牧草主要为苜蓿等。栽培树种中乔木有刺槐、国槐、旱柳、垂柳、毛白杨、白榆、桑等;灌木类中有紫穗槐、杞柳、柽柳等。经济树种主要有枣、桃、苹果等。观赏树种有冬青、黄杨、橘子、紫荆、月季、蔷薇、茉莉等。农田杂草有狗尾草、稗、马唐、小画眉草、牛筋草、马齿苋、芦苇、白茅、苦卖菜、罗布麻、蒲公英、车前、草木樨等。(五)土壤盐碱化盐碱土分类根据其化学成分的不同,盐碱土可分为三类:盐土、碱土和盐碱土。盐土:指土壤中所含可溶性盐类足以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土壤,可溶性盐类主要由阳离子Na+、Ca2+、Mg2+和阴离子Cl-、SO2-4、HCO-3组成。碱土:指作物因交换性钠的存在而受到影响的土壤。这种土壤中含有浓度较高的HCO-3(包括CO2-3),与土壤中的Na+结合形成重碳酸钠,使土壤的pH值较高,是一种比盐土对作物更有危害的土壤。盐碱土指土壤中同时含有过量的可溶性盐类和过量的交换性钠的土壤。盐碱土既具有盐害,同时又具有碱害,所以也可称为盐性碱土。根据区内土壤易溶盐成分及含量,土壤以盐土为主,占84%,碱土占10%,既具有盐害又具有碱害的盐碱土占6%。土壤盐碱化的等级划分标准(《黄河三角洲水工环地质综合勘察报告》)如下:非盐碱化土全盐量<2g/100g土;轻盐碱化土全盐量=2~4g/100g土;中盐碱化土全盐量=4~6g/100g土;重盐碱化土全盐量>6g/100g土。盐碱土分布区内盐碱土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有较密切的关系。从海岸线向内陆,其盐碱化程度有渐轻的趋势。(1)重度盐碱化土主要沿海岸带分布于滨海低地,沙营—广北农场一线东部以及沿滨海带9~15km的范围。面积1100km2,占29%。(2)中等盐碱化土主要分布于低平地重度盐碱化土分布区外围,东城北部宽度10km左右的范围,以及西宋南部、垦南、董集—郝家之间等局部地带。面积800km2,占21%。(3)轻微盐碱化土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西部低平地、缓平坡地和低洼地带。面积875km2,占23%。(4)非盐碱化土分布于黄河影响带高地、南部冲洪积平原前缘高地以及中西部缓平坡地。面积1025km2,占27%。盐碱化土的成因盐碱化土的形成主要受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土壤颗粒组成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区属暖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蒸发量几倍于降雨量,大量的水分蒸发,使水中的盐分残存于地表土壤中,长期处于一个盐分累积的过程,易于发生土壤盐碱化。另外,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地表和地下径流不畅,使地下水位抬高,是引起土壤积盐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而地处滨海地带,海水直接浸渍、风暴潮淹没,则是滨海地带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因素。二、地质背景条件东营地区以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为基底,其上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新生界最大厚度约7000余米,沉积层主要为古近系和新近系。地表出露的地层全为第四系(Qp):下更新统(Qp1):层底埋深252~420m,冲积、海积及湖积。以粉质粘土为主,夹粉土及1~6层细砂或粉细砂。单砂层厚度5~10m,颜色多为棕黄、棕红、灰绿、灰褐色等。含钙质淀积层及钙核,具灰绿色斑、网纹及锈斑。结构致密,压裂面发育。中更新统(Qp2):层底埋深157~200m,冲积海相沉积。以灰黄、棕黄色粉质粘土为主,夹粉土、粉砂及粉细砂。砂层自西向东逐渐增多,可见1~4层,垦利县最多达8层,层厚一般为1~10m,最厚达22m。含钙核、铁锰结核,具灰绿色斑及网纹,局部见灰白色钙质淀积物和压裂面。上更新统(Qp3):层底埋深79~101m,主要为冲积、海相沉积。岩性主要为灰黄、土黄色的粉土、粉质粘土夹砂层,东部地区多见有淤泥。砂层为细砂,粉细砂,具灰绿色网纹,含钙核,结构较松散。全新统(Qh):厚度一般在26m左右,主要是第三次海侵(全新世海侵)后形成的海相层和黄河三角洲沉积层,仅底部2m左右为海侵前的陆相河流和湖泊相沉积;其沉积序列自下而上为陆相层、潮坪沉积、浅海沉积及三角洲沉积。全新统可分为如下3组:垦利组:是全新世早期的河流、湖泊沉积物,由细砂、极细砂、粉砂和粘土质粉砂组成。五号桩组:为广义的海相沉积物,主要由粉砂和粘土质粉砂组成。第一段为海岸盐沼及潮间带沉积物,前者为含碳粉砂,后者为粉砂和粘土质粉砂互层,具透镜状层理、脉状层理。底部的14C年龄为8835~8870年。第二段包括全新世早期海侵至受三角洲沉积物之前形成的浅海沉积物,为粉砂、粘土质粉砂。第三段为1855年以来形成的水下三角洲及潮坪沉积物,由粉砂、粘土质粉砂组成。钓口组:为上三角洲平原沉积,厚度随高程而变化,由黄色粉砂和褐色粘土质粉砂组成。三、区域水文地质概况黄河三角洲地下水资源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及新近系孔隙含水层中,各含水层的形成与分布受控于地质构造、古地理及古气候等因素。在不同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地壳的升降影响到古地理、古气候条件也随之发生演变迁移,致使区内不同地质时代、不同成因类型、不同物质来源的地层在空间上叠置交替,其间各含水层的分布也就较复杂。总的来看,随着地质历史的推进、地壳不断下降,区内冲洪积物及其含水层自南而北逐渐退缩,直至尖灭。早更新世—晚更新世的冲洪积扇(群),一直延伸到史口—六户—广饶盐场一线,而晚更新世—全新世则局限于小清河以南。因此,冲洪积物在垂向上,自上而下含水层颗粒由粗变细,水平方向上自南而北变细、厚度渐薄。冲洪积地层是黄河三角洲淡水的主要赋存体,随着冲洪积地层由南而北减少,表现为地下淡水体减少,咸水体增加。由广饶县南部石村—颜徐—稻庄一线以南的全淡水区过渡到上咸下淡的二层结构区,以及利津—东营—六户一线以北的全咸水区。根据地下水水力性质及埋藏深度,区内含水层可划分为浅层潜水—微承压水、中层承压水(60~200m)和深层承压水(>200m)3个含水层组。本次主要研究浅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赋存条件浅层潜水—微承压水是指埋藏在60m深度以内的地下水,按其矿化度可分为淡水、微咸水、半咸水、咸水、盐水及卤水(图13-1)。浅层淡水主要埋藏分布于黄河现行河内滩区。含水层岩性以粉砂为主,局部有细砂,顶板埋深5~10m,淡水底界面埋深15~30m,砂层厚度5~10m,单井涌水量200~500m3/d。浅层微咸水主要分布于垦东以西黄河影响带3~5km的范围,董集—牛庄以西区域,陈官庄以南区域,以及丁庄以南地段。含水层岩性以粉砂为主,顶板埋深0~10m,淡水底界面埋深10~20m,砂层厚度5~10m,单井涌水量<200m3/d。与浅层淡水和浅层咸水均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浅层咸水和盐水广泛分布于微咸水区东部,调查区中部永安—胜利镇—广北农场以西区域,以及下镇东部沿海和沿黄区域。地层成因为三角洲相沉积及海相沉积,含水层岩性以粉砂为主,局部有粉细砂,含水层厚度5~20m,顶板埋深5~10m,单井涌水量240~720m3/d。边界区域与浅层微咸水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浅层卤水分布于军马二连—下镇—永丰河入海口以南、广北农场—胜利镇—永安以东的东部沿海区域,海相地层,含卤层位粉砂和粉土,卤水层厚度10~20m,单井涌水量50~240m3/d。浅层卤水与上下盐水层之间分布着一定的隔水层,水利联系较弱,但与外围的盐水层有着较密切的水力联系。浅层地下水补径排条件降水入渗补给是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由于不同季节、不同年份降水变化较大,入渗补给在时间分配上悬殊,并有滞后现象。一般年份,往往是7~10月份接受降水入渗补给,其他月份时段入渗补给很少或没有。降水入渗补给受多种因素影响,与降水强度、降水在时间上的分布、雨前土壤含水量、微地形地貌、包气带岩性结构、地下水位埋深及植被覆盖等因素有关。其中降水特征、包气带岩性、地下水埋深是主要影响因素。灌溉回渗在中西部引黄灌区是浅层地下水资源的重要补给项量。灌溉回渗与灌溉方式、灌溉定额、灌溉次数等有关,不同的灌溉方式和灌溉定额灌溉回渗强度不同。本区以大水漫灌为主要灌溉方式,大水漫灌灌溉方式的定额一般为60~100m3/亩·次。河流侧渗补给主要发生在沿黄地带。引黄干支渠属于季节性饮水,其他河流属雨源型泄洪河道,行水时间短,对地下水补给甚小。在沿黄地带,黄河侧渗补给仅次于降水入渗补给。根据相关研究成果(黄河中下游(山东段)主要地质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成果报告,2002年12月),黄河三角洲沿黄河侧渗补给地下水宽度为3km。地下水径流主要受控于地形地貌和地表水文,地下水径流方向由西向东、由黄河向东南(在黄河影响带)运动。水力坡度5/1000~5/1000。地下水位埋深一般<2m,滨海地带<1m,西南部边界地带2~3m,只有在垦利以上黄河滩区(包括内滩和外滩)>3m。由西向东、由西北向东南地下水位埋深逐渐较小。本区浅层地下水主要排泄途径为潜水蒸发。除西南部、西部边界区域,以及宁海黄河上游沿黄地段浅层地下淡水、微咸水作为部分农村生活用水补充水源外,基本上未开发利用。图13-1 浅层地下水环境条件背景图四、油气资源分布与开采东营市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广泛,是胜利油田的重要含油气区,集中了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石油产量。到目前为止,已探明含油面积1km2,石油地质储量几十亿吨。区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工作始于1955年,1960年首次在华7井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中发现生油层,1961年在华八井下第三系东营组中获日产1t的工业油流,从而揭开了华北油气勘探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t油流,为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从1964年开展大规模的石油勘探会战以来,胜利油田已建成了国内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到目前为止,黄河三角洲地区已开发油田达42个,主要涉及本区3个采油厂12个油田,石油井总数4727口,石油年产量1045万t(表13-1)。表13-1 石油开采现状一览表油气资源的开发往往会导致水土石油污染。其污染源主要为落地原油污染、石油钻探中钻井岩屑及泥浆的污染、开采过程中油井附近石油原油抛撒、采集原油的储油罐抛撒、输油管线泄漏等点线污染源,石油化工企业等废水排放造成的河流污染现状等(照片13-1至13-8)。钻井废弃泥浆、钻井污水处理沉淀下来的污泥含有很多石油原油,石油类含量变化范围为244~57540mg/kg(干泥浆),平均值为2mg/kg(干泥浆);此外,废弃泥浆中含有大量重金属铬,总铬含量变化范围为28~0mg/kg(干泥浆),平均值为54mg/kg(干泥浆);钻井固体废弃物大都集中堆放于泥浆池中,完钻后平整井场,泥浆池便被填埋,对附近土壤污染较严重。作业废弃泥浆石油含量变化范围为915~37960mg/kg(干重),平均值为5855mg/kg(干重);总铬含量变化范围为11~0mg/kg(干重),平均值为86mg/kg(干重);作业废弃泥浆中的石油类主要来源于油井内部。在油田的接转站、联合站的油罐、沉降罐、污水罐、隔油池的底泥、炼厂清除出来的油砂、油泥,其石油类变化范围为161500~900800mg/kg(干重),平均值为360162mg/kg(干重);含油污泥一般堆放在站周围,由当地群众回收。区内主要污染企业及其排放的污染物量见表13-2。表13-2 主要石油类污染物排放单位及污染物排放量 单位:t

是我们的作业吗 。。

一、区域地质背景西加拿大盆地是一个NW-SE走向的古生代克拉通边缘盆地,东边以加拿大地盾为界,西边以加拿大西部造山带为界,北部延伸到西北特区进入北极圈,南面直达美国蒙大拿州与威利斯顿盆地汇合(图6-2)。西加拿大盆地的地层分布反映了其构造发育的两个重要阶段:①中泥盆世-中侏罗世的裂谷-漂移阶段;②晚侏罗世-始新世的前陆盆地发育时期。盆地的基底为元古宙火成岩和变质岩以及下古生界残余沉积物。下古生界地层在艾伯塔不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但在威利斯顿盆地由于地层发育较全而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早-中泥盆世的拉张事件形成了西加拿大盆地的雏形,即NE—SW向的板内裂谷体系(Elk Point Rift),具有特征的裂陷期、以陆相红层和蒸发岩为主、分布范围有限的地层层系。盆地基底隆起如西艾伯塔洋脊(West Alberta Ridge)、塔斯里纳隆起(TathlinaHigh)、和平河穹隆(Peace River Arch)以及规模巨大的碳酸盐岩生物障壁礁复合体(Presquile Barrier),形成相对封闭的沉积体系,仅在西北部有点礁发育(图6-2)。在经历了区域性不整合之后,盆地中的地层发育经历了四个完整的碳酸盐岩/泥岩沉积旋回,即形成了Beaverhill Lake、Woodbend、Winterburn和Wabamun群(图6-3)。在这个裂谷充填阶段,盆地基底隆起逐渐被超覆,进而演化为被动大陆边缘的开阔海相环境。在经历泥盆纪末期沉积间断之后,密西西比亚纪早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侵,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形成一系列向西推进的碳酸盐岩堤坝。在晚密西西比世—二叠纪时期,和平河穹隆古隆起瓦解,在碳酸盐岩为主的大陆边缘形成了一系列碎屑岩沉积。三叠系—侏罗系地层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并且存在剥蚀性不整合接触。上侏罗统及其上覆地层主要为前陆盆地沉积。由于西加拿大造山带的形成,沉积物主要分布在一个NW—SE向的海槽之中,西北部与海相通。伴随着哥伦比亚和拉拉米运动,盆地中形成了五套粗碎屑岩沉积。盆地在始新世达到最大埋藏后抬升回返,海退方向为西北部北极圈的麦肯齐三角洲—碧福海。图6-2 早-中泥盆世岩相古地理图展示西加拿大盆地的雏形(据《西加盆地图册》,内部资料)在上述区域地质背景条件下,西加拿大盆地的油气生储盖组合主要分布在中泥盆统-上白垩统地层(图6-3,图6-4)。二、艾伯塔油砂矿形成的石油地质条件图6-4是艾伯塔油砂矿地区古生界以上的地层柱状图。白垩系地层明显与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从早古生代到侏罗纪,本区沉积物以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泥盆系礁体和蒸发岩为主。而在侏罗纪末期,哥伦比亚科迪勒拉造山带的形成使本区隆升,开始在英属哥伦比亚省东南部和艾伯塔省接受上侏罗统顶部和下白垩统陆相沉积。造山运动的主要区域逐渐由南向北迁移,从而在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沉积了数套煤系地层,形成一个NW-SE走向、深而窄的前陆盆地。早白垩世时期沉积基准面的显著降低导致上侏罗统-泥盆系地层的大面积缺失,从而在不整合面之上沉积了下白垩统Cadomin/Gething/Mannville组砂岩和砾岩地层。这些高渗透层成为盆地深部流体向上运移的重要通道。Mannville组沉积以三角洲、河流相和沼泽相为主,而下伏古生界碳酸盐岩高地控制了当时的地表水系分布和沼泽植物生长。图6-3 西加拿大盆地泥盆系地层分布(据加拿大联邦地质调查局内部资料)图6-4 艾伯塔油砂矿地区古生界以上的地层柱状图(据Gant,1989)下白垩统沉积时碎屑的物源分别来自西边的科迪勒拉造山带和东边的前寒武纪加拿大地盾。如图6-5所示,在上、下Mannville组非海相沉积物形成时,有浅海相半咸水沉积物分隔(Cant,1989)。其中,古生代高地之一的和平河后来形成了重油圈闭。科迪勒拉造山带的多期抬升为快速下沉的前陆盆地提供了丰富的陆源碎屑。图6-5 Mannville组沉积时的岩相古地理图(据Cant,1989)在Mannville组非海相沉积之后,在北冰洋和墨西哥湾之间形成了一个海槽,在现今艾伯塔地区广布浅水陆表海沉积。晚白垩世和古近-新近纪时期科迪勒拉构造运动(拉拉米运动)继续向前陆盆地提供丰富的陆源碎屑,并随后遭受剥蚀。拉拉米运动中逆掩断层带的形成为前陆盆地提供了巨大的沉积物负荷,构造挤压同时也为盆地中的流体向东运移提供了动力。大部分稠油资源分布在Athabasca-Wabasca,ColdLake和PeaceRiver等三个油砂矿(图6-6),覆盖大约75000km2。另外,在Lloydminster等重油油田还含有丰富的重油资源。根据艾伯塔省能源委员会(AEUB,1998)的估算,艾伯塔油砂沥青的原始储量为2698×108m3(16980亿桶)。其中有近4500亿桶在下伏古生界碳酸盐岩中(碳酸盐“三角地带”)。这些古生界碳酸盐岩中的沥青与下白垩统Mannville组砂岩中的沥青化学组成相同,加上二者之间的接触关系(图6-7,图6-8),表明二者可能具有相同的成因(Proctor等,1984;Gallup,1974)。艾伯塔省能源委员会(AEUB,1998)认为艾伯塔常规油探明储量为9×108m3,而重油探明储量为2698×108m3,说明常规油只占重油储量1%左右。需要指出的是,加上在这些油砂和重油形成过程中通过地层剥蚀和生物降解氧化所消耗掉的油气,艾伯塔油砂矿的原始油气资源量应该更加壮观。图6-6 艾伯塔油砂矿分布示意图(据Proctor等,1983)图6-7 沥青储集于下白垩统松散砂岩和古生界碳酸盐岩中(据Proctor等,1983)图6-8 艾伯塔油砂矿区域性地下水动力分布和盐层垮塌关系(据Page,1974)艾伯塔油砂沥青的API重度较低,一般在6~18之间,往往与储层埋深和地层水矿化度有关(Jardine,1974)。油砂本身基本没有成岩,具有很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在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上砂体的分布主要受河流-三角洲展布和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形影响(图6-4)。下伏泥盆系盐层溶解可以导致上覆油砂层局部增厚(图6-5~图6-7)。图6-9展示下白垩统Mannville组油砂与下伏角度不整合以下侏罗—泥盆系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图6-9 艾伯塔油砂矿下白垩统地层对比关系图(据Jardine,1974)Saskatchewan省在相同层位也含有大量重油(API<19度)。原始原油储量为37×106m3(White,1974)。它们与艾伯塔油砂沥青在地质层位分布和化学组成上的相似性,说明它们很可能来源于相同的源岩。根据加拿大联邦地调局多年的工作(Fowler和Brooks,1987;Brooks等,1988;Creaney等,1992;Fowler,1999,2000),这些油气最有可能来源于泥盆系—密西西比亚系的Exshaw组(图6-10)。图6-10 落基山前Juri溪泥盆系最顶部至密西西比亚系Exshaw组烃源岩标准剖面

浅谈煤田地质勘探前沿发展趋势摘要:本文根据中国煤炭生产方针、煤田地质特点及世界先进技术发展现状,讨论了中国煤田地质勘探前沿问题,从提高勘探精度,开展动态地质研究等方面加以论述。并且展望了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的趋势。关键词:地质勘探勘探技术发展趋势0引言20世纪,煤炭在世界能源中占主要地位,进入21世纪,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中仍将占主要地位,在我国尤其如此。在我国,1500m左右的煤炭总资源量约4万亿吨,已探明保有储量达1万亿吨。而石油、天然气,由于资源赋存条件与勘探、开发困难等原因,一个时期内难于大幅度增产。但是,随着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煤炭要有竟争力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经济、安全、高效采煤就成为煤炭工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世界上所有采煤国家都需要继续开展煤田地质勘探工作,而且,煤田勘探技术要迅速发展才能满足生产要求。1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前沿问题从我国煤田地质特点及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前沿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从完善矿井水防治与保水采煤研究方面来看我国东部一些矿井,随着采深增大,突水事故经常出现,突水量也日益增大。由于这些煤田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加之采深不断增大,浅部矿井水治理获得的一些认识往往不适应深部矿井水动力条件。因此,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深入研究矿区深部岩溶水形成与运移特征,深部矿井底板岩溶水突出机理,开发突水预测预报技术;开发适应现代机械化开采的采掘区无水险水害防治技术。2从开展动态地质研究方面来看常见的岩煤突出、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突水、井筒破裂等井下灾害,实际上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这些现象均与岩体应力场有关。主要起因于岩煤采掘后,原有自然条件下各种地质因素之间的平衡遭受破坏,岩体应力再分配,从而引发或诱发出这类灾害性地质现象。通过研究这些现象形成的地质机理,事先测定出采掘阶段岩体应力随时空的动态变化,就有可能预测上述动力地质现象是否会形成,确定并采取消除或减弱这些灾害的措施。3从加强环境地质勘查与灾害地质防治方面来看由于矿区在天然条件下以及因开发而使地质体系遭受破坏,从而可能形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耕地破坏、水源污染、沙化,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等以及更具破坏性的灾害地质现象,如地裂、地表塌陷、滑坡乃至诱发地震。由于历史原因及煤矿不断开发,旧帐未清,新帐纷至,所产生的问题相当严重,煤矿环境问题是制约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今后矿区环境评价与治理将成为开发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4从提高勘探精度来看连续作业是煤炭工业现代化或采掘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这要求开发前查明所采煤层的细微变化,如煤层厚度、结构和灰分的局部细小变化。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局部变化等。但是,世界各国的煤炭证实储量及我国的探明储量均只主要说明煤炭的原地埋藏数量,并未充分甚至没有提供满足现代开采技术要求的开采地质信息,为适应现代机械化开采,普遍需要补充勘探。5从攻克煤层气开发难关来看近年来许多国家正在把煤层气作为一种能源进行研究,已有20多个国家开展了煤层气研究、勘探和开发活动。在煤层气试验开发中,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是:多数井煤层气产率低、衰减快,钻井冲洗液污染煤层,完井后坍塌堵孔,水力压裂效果不明显,裂缝短,所占比例低,完井后采气效果差等。显然,研究我国煤层渗透率低的原因、渗透率变化规律、煤层气富集和高产因素、煤层力学稳定性和破坏规律,开发适于我国低渗率煤层的钻井、完井、采气和增产实用技术,探索我国煤层气开发有利区段的评价选择模式就成为技术攻关的重点。2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用发展眼光看,近年来钻探仍将成为获取“第一性”地质资料的重要手段。物探仪器日新月异,性能改进与更新迅速,向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精确度、遥控、计算机实时控制、处理、数据分析和三维图形显示方向发展;物探方法向多维、多参数测量、多方法组合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将普及到地质勘探的各个专业、各个作业单元,乃至管理整个勘探系统。近年来,值得注意的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如下。1开发井下勘探技术根据国内外资料,落差小于5m、长度小于150m的小断层及小型褶曲,近期不可能用地面勘探方法查明。因此,国内外普遍认为,应在采区开采前,在井下开展采区勘探或工作面勘探,其方法包括矿井物探和沿煤层钻进。基于煤层密度比上下围岩小,煤层是一个明显的低速槽,国外在70年代末首先采用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在井下探测煤层构造。近年来,探地雷达技术发展迅速。最近南非开发出一种Rock雷达系统,能定量研究岩体,准确确定断裂带深度、巷道周围裂隙带特征。显然,煤矿井下物探技术将大有作为,是一重要发展方向。2发展水平钻进技术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先进的采煤国家愈来愈重视采用水平钻进方法沿煤层钻进,并采用与之相配合的随钻测斜技术。水平钻进技术是由受控定向钻进发展而来的。近年来,这种钻进技术发展迅速,不仅能在井下沿煤层钻进,还能在地面沿垂直一圆弧一水平线轨迹进入煤层钻进。地面水平钻进,在煤炭部门是80年代后期才从石油部门引进的。3加强综合勘探据有关材料说明,英国煤矿区尽管用三维地震勘探曾解释出小至煤厚落差的断层,但英国深部煤矿公司仍然重视钻孔研究。近年来,他们在已经评价的赋存经济可采储量的井田,按400一500m网度布无心孔,用组合测井方法勘探。他们开发了一种岩层显微扫描仪,通过人机联作能解释几十厘米落差的断层、裂隙、沉积和构造特征,以及应力方向。借助专用软件,用组合测井可确定出岩石类型、岩石强度、孔隙度或渗透率、倾角、孔径、分析水和烃等。据说,通过这一综合勘探方法,“可提供一份详细、实用的构造及应力场图”“,从而使矿山设计切实可行”,可提供最佳施工方向和合理地选定开采方法。这表明,选用合适手段、采用多手段综合勘探,是深部煤矿勘探的发展方向。4研究动态地质勘探技术如前所述,危害矿井安全的动力地质现象由采掘活动诱发而形成。它们具有动态特性。因此,预测动力地质现象的形成及其强度,不能简单地只凭反映原始地质条件的静止数据,而应主要分析基于岩煤层应力或其物性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资料。高产高效采煤推进速度快,进行动态勘探,即在采掘期间连续多次勘探采区的应力或物性随时间变化很有必要。5加快发展信息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现已在煤田地质勘探各个专业推广应用,发展较快。由于引入了许多高新技术,如并行分布式处理、大容量存储、工作站、多媒体、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技术等,目前已能用人机对话方式处理、分析、解释和显示地质勘探数据,一些物探仪器自动化程度高,能在现场作预处理,控制各项操作和质量,选择有关参数。3结语根据相关资料分析表明,除少数几个发展中国家外,各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量自80年代以来均明显减少,但用于开发勘探、工作面勘探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却明显增多,勘探精度大大提高。从煤炭现代化生产要求角度看,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把握时机,加快我国煤田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才能满足我国高产高效采煤的需求。参考文献:[1]储绍良矿井物探应用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李夫忠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46~

石油地质论文选题背景怎么写初中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包括选题简介、个人想法、选题意义。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所写内容为:1、选题简介:所选题目的现今研究的相关情况,如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先论述行业环境情况,然后引用行业数据报告作支撑。2、个人想法:你对选题的特别看法,以及选此题的原因,你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的想法,以及前人的研究有哪些不足,你选择的研究放向的切入点。要体现你对这个题目的思考以及闪光点,要讲明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将要做的探讨是什么,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3、选题意义: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一个研究成立的基础就是它要有意义,最好能投入实际生产。意义又包括历史性意义、理论性意义和实践意义。毕业论文写作注意事项:1、写毕业论文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所以里面的一些用词要特别注意,要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述,避免过于口语化。2、写毕业论文不仅要有亮点,这一亮点还要突出。突出的亮点,能让你的论文更生动、更传神,所以写毕业论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这一点做得好的话,能进一步升华我们的论文。

论文选题背景可以按照模板来写,包括这三大内容即可:论文研究背景,选题的意义与价值,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一、论文研究背景论文研究背景的写作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社会大环境如何【可利用国家数据网站发布的数据做支撑】行业环境如何【可以利用行业报告做支撑】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论述】二、选题的意义与价值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写作要点在于论文为何写作本论文,告知写作的原因和意图。也就是论述论文的意义和价值,一般明确下面两个写作要点会使得写作难度降低,如下:理论方面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就哲学的高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2)就专业或学科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3)就某个理论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实践方面主要包括:(1)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2)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3)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改进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三、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确定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要讲明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将要做的探讨是什么?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

选题的背景和价值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民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长,结构也不断的优化。互联网作为网民权利、利益表达的新渠道,致使网络事件风起云涌,但是我们的政府在态度和机制上表现不足。在政府建立的各种网络民意通道也存在着各种现实的问题,致使网络民意向政府表达的内部通道不畅。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网络民意和公共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就有了理论和现实的价值。2互联网发展迅速从1986年高能物理所ALEPH组从北京给斯坦伯格(JackSteinberger)发出的第一份电子邮件到1994年中国被允许加入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可谓迅速。截至2012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3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为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88亿,网民数量全球第一。在IP地址方面,也仅仅次于美国和巴西。①同时,以用户参与为本质的W0,以其开放性、真实性、自组织性、聚合性等特性也为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互联网正以蓬勃的发展之势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互联网的时代己然到来。3网民结构优化除了网民数量在逐渐扩大以外,网民的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网民的年龄结构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转移,网民意见的理性表达有了提升;网民的高学历结构渐趋稳ice`,大专及以下学历稳占网民比例的l/5以上,网民意见的知识性得到了保障;网民的职业结构方面,学生群体呈现连年下降的趋势,变得更加丰富、合理;城乡结构方面,农村网民的规模逐渐上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这一比例一也将进一步的改善。总之,网民结构的优化,为网民V"见的真实性、了一眨表性私!独立性的表达奠定了基础。

开题报告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主要运用何种理论,要达到的目的。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石油地质学论文选题背景怎么写初中

论是在开始你的论文研究方向之前,总结出国内或国际上这方向的研究成果。注意只要记住不是介绍你的论文,而是介绍别人的研究情况就行了。 当然也包括研究背景什么的了,可能会和开题报告有所重复,但是情况就这样

研究背景是否清晰有趣,是否令人感觉值得深入细读; 研究方向是否从背景中自然引出,且此探索方向引人入胜;是否简要回顾相关研究轨迹和学术基础,为引出本文观点提供足够准备;是否对相关现有研究进行简要评估和批判,以引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和缺陷;是否从审视当前研究现状中实现认知飞跃,以突出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否通过前述内容和观点评估提供一种立论基础,引出本文观点的创新性和突破性;

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选题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状况,而你又对选题有何特别看法,为何会选此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有何异议或者是有何更深入的观点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发表论文审核时间  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石油地质论文选题背景怎么写

一、区域地质背景西加拿大盆地是一个NW-SE走向的古生代克拉通边缘盆地,东边以加拿大地盾为界,西边以加拿大西部造山带为界,北部延伸到西北特区进入北极圈,南面直达美国蒙大拿州与威利斯顿盆地汇合(图6-2)。西加拿大盆地的地层分布反映了其构造发育的两个重要阶段:①中泥盆世-中侏罗世的裂谷-漂移阶段;②晚侏罗世-始新世的前陆盆地发育时期。盆地的基底为元古宙火成岩和变质岩以及下古生界残余沉积物。下古生界地层在艾伯塔不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但在威利斯顿盆地由于地层发育较全而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早-中泥盆世的拉张事件形成了西加拿大盆地的雏形,即NE—SW向的板内裂谷体系(Elk Point Rift),具有特征的裂陷期、以陆相红层和蒸发岩为主、分布范围有限的地层层系。盆地基底隆起如西艾伯塔洋脊(West Alberta Ridge)、塔斯里纳隆起(TathlinaHigh)、和平河穹隆(Peace River Arch)以及规模巨大的碳酸盐岩生物障壁礁复合体(Presquile Barrier),形成相对封闭的沉积体系,仅在西北部有点礁发育(图6-2)。在经历了区域性不整合之后,盆地中的地层发育经历了四个完整的碳酸盐岩/泥岩沉积旋回,即形成了Beaverhill Lake、Woodbend、Winterburn和Wabamun群(图6-3)。在这个裂谷充填阶段,盆地基底隆起逐渐被超覆,进而演化为被动大陆边缘的开阔海相环境。在经历泥盆纪末期沉积间断之后,密西西比亚纪早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海侵,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形成一系列向西推进的碳酸盐岩堤坝。在晚密西西比世—二叠纪时期,和平河穹隆古隆起瓦解,在碳酸盐岩为主的大陆边缘形成了一系列碎屑岩沉积。三叠系—侏罗系地层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并且存在剥蚀性不整合接触。上侏罗统及其上覆地层主要为前陆盆地沉积。由于西加拿大造山带的形成,沉积物主要分布在一个NW—SE向的海槽之中,西北部与海相通。伴随着哥伦比亚和拉拉米运动,盆地中形成了五套粗碎屑岩沉积。盆地在始新世达到最大埋藏后抬升回返,海退方向为西北部北极圈的麦肯齐三角洲—碧福海。图6-2 早-中泥盆世岩相古地理图展示西加拿大盆地的雏形(据《西加盆地图册》,内部资料)在上述区域地质背景条件下,西加拿大盆地的油气生储盖组合主要分布在中泥盆统-上白垩统地层(图6-3,图6-4)。二、艾伯塔油砂矿形成的石油地质条件图6-4是艾伯塔油砂矿地区古生界以上的地层柱状图。白垩系地层明显与老地层呈角度不整合。从早古生代到侏罗纪,本区沉积物以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泥盆系礁体和蒸发岩为主。而在侏罗纪末期,哥伦比亚科迪勒拉造山带的形成使本区隆升,开始在英属哥伦比亚省东南部和艾伯塔省接受上侏罗统顶部和下白垩统陆相沉积。造山运动的主要区域逐渐由南向北迁移,从而在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沉积了数套煤系地层,形成一个NW-SE走向、深而窄的前陆盆地。早白垩世时期沉积基准面的显著降低导致上侏罗统-泥盆系地层的大面积缺失,从而在不整合面之上沉积了下白垩统Cadomin/Gething/Mannville组砂岩和砾岩地层。这些高渗透层成为盆地深部流体向上运移的重要通道。Mannville组沉积以三角洲、河流相和沼泽相为主,而下伏古生界碳酸盐岩高地控制了当时的地表水系分布和沼泽植物生长。图6-3 西加拿大盆地泥盆系地层分布(据加拿大联邦地质调查局内部资料)图6-4 艾伯塔油砂矿地区古生界以上的地层柱状图(据Gant,1989)下白垩统沉积时碎屑的物源分别来自西边的科迪勒拉造山带和东边的前寒武纪加拿大地盾。如图6-5所示,在上、下Mannville组非海相沉积物形成时,有浅海相半咸水沉积物分隔(Cant,1989)。其中,古生代高地之一的和平河后来形成了重油圈闭。科迪勒拉造山带的多期抬升为快速下沉的前陆盆地提供了丰富的陆源碎屑。图6-5 Mannville组沉积时的岩相古地理图(据Cant,1989)在Mannville组非海相沉积之后,在北冰洋和墨西哥湾之间形成了一个海槽,在现今艾伯塔地区广布浅水陆表海沉积。晚白垩世和古近-新近纪时期科迪勒拉构造运动(拉拉米运动)继续向前陆盆地提供丰富的陆源碎屑,并随后遭受剥蚀。拉拉米运动中逆掩断层带的形成为前陆盆地提供了巨大的沉积物负荷,构造挤压同时也为盆地中的流体向东运移提供了动力。大部分稠油资源分布在Athabasca-Wabasca,ColdLake和PeaceRiver等三个油砂矿(图6-6),覆盖大约75000km2。另外,在Lloydminster等重油油田还含有丰富的重油资源。根据艾伯塔省能源委员会(AEUB,1998)的估算,艾伯塔油砂沥青的原始储量为2698×108m3(16980亿桶)。其中有近4500亿桶在下伏古生界碳酸盐岩中(碳酸盐“三角地带”)。这些古生界碳酸盐岩中的沥青与下白垩统Mannville组砂岩中的沥青化学组成相同,加上二者之间的接触关系(图6-7,图6-8),表明二者可能具有相同的成因(Proctor等,1984;Gallup,1974)。艾伯塔省能源委员会(AEUB,1998)认为艾伯塔常规油探明储量为9×108m3,而重油探明储量为2698×108m3,说明常规油只占重油储量1%左右。需要指出的是,加上在这些油砂和重油形成过程中通过地层剥蚀和生物降解氧化所消耗掉的油气,艾伯塔油砂矿的原始油气资源量应该更加壮观。图6-6 艾伯塔油砂矿分布示意图(据Proctor等,1983)图6-7 沥青储集于下白垩统松散砂岩和古生界碳酸盐岩中(据Proctor等,1983)图6-8 艾伯塔油砂矿区域性地下水动力分布和盐层垮塌关系(据Page,1974)艾伯塔油砂沥青的API重度较低,一般在6~18之间,往往与储层埋深和地层水矿化度有关(Jardine,1974)。油砂本身基本没有成岩,具有很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在白垩系底部不整合面上砂体的分布主要受河流-三角洲展布和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形影响(图6-4)。下伏泥盆系盐层溶解可以导致上覆油砂层局部增厚(图6-5~图6-7)。图6-9展示下白垩统Mannville组油砂与下伏角度不整合以下侏罗—泥盆系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图6-9 艾伯塔油砂矿下白垩统地层对比关系图(据Jardine,1974)Saskatchewan省在相同层位也含有大量重油(API<19度)。原始原油储量为37×106m3(White,1974)。它们与艾伯塔油砂沥青在地质层位分布和化学组成上的相似性,说明它们很可能来源于相同的源岩。根据加拿大联邦地调局多年的工作(Fowler和Brooks,1987;Brooks等,1988;Creaney等,1992;Fowler,1999,2000),这些油气最有可能来源于泥盆系—密西西比亚系的Exshaw组(图6-10)。图6-10 落基山前Juri溪泥盆系最顶部至密西西比亚系Exshaw组烃源岩标准剖面

论文选题背景可以按照模板来写,包括这三大内容即可:论文研究背景,选题的意义与价值,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一、论文研究背景论文研究背景的写作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社会大环境如何【可利用国家数据网站发布的数据做支撑】行业环境如何【可以利用行业报告做支撑】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论述】二、选题的意义与价值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写作要点在于论文为何写作本论文,告知写作的原因和意图。也就是论述论文的意义和价值,一般明确下面两个写作要点会使得写作难度降低,如下:理论方面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就哲学的高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2)就专业或学科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3)就某个理论角度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实践方面主要包括:(1)就实际的工作实践活动未来发展趋势、前景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2)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3)就实际的现在工作的实践活动改进而言,需要研究的价值意义三、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确定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要讲明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自己将要做的探讨是什么?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

背景:2014年以来,我国原油产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2015年,我国原油产量为2万吨,为近年最大值。2015-2018年,我国原油产量持续下滑,但下降速度逐渐减小,2018年全国原油产量为6万吨,同比下降3%。2019年全年原油产量终于止跌,扭转下跌势头,达到91亿吨。虽然我国其他能源发展近些年取得了可观的发展,但整体来看,石油依旧是我国主要能源供给,提高石油产能产量降低进口规模是现阶段发展的关键。意义: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奋斗,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过程的意义在于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发表论文审核时间  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石油地质学论文选题背景怎么写

说地质偏文科纯粹是胡扯。本人就是地质学出身。地质是绝对的理科。学地质要学一点地理的东西,比方到野外定个位啊什么的,但具体的里面要学好多理学东西,有的东西还很高深。我在学地质的时候,学过基础物理,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结构理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结晶学,矿物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等等。够你喝一壶的。

广义的石油(油田)勘探,包含石油和天然气;分陆地和海洋。陆地绝大多数是在广袤的平原区部门,沙漠、沼泽等各类型盆地,局部为低山丘陵区,基本没有在高山区的。海洋油气主要产在近海沉积盆地、陆坡、大陆架的沉积覆盖区。大体上分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近年又发展了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就业分专业技术工种和辅助工种。技术工种要求有专业学历和专业技术,一般是油田地质、地球物理、石油化工、石油探矿工程等大学毕业生和专科生。辅助工种就很广泛,机械、化工、财会、建筑、运输驾驶等等。我国石油行业就业前景广阔,特别是大西北(新疆青海甘肃)、东北,华东华南(与海洋石油有关)的野外工作每年都需要招收大量的年轻大专毕业生,由于条件相对艰苦,有些大学生不愿去。可油田野外工作工资几乎是城市就业的2-3倍,假期固定而且较长,因此还是有很大优势的。年轻人只要不怕吃苦,干这行大有前(钱)途。再说这些年石油地质野外工作的条件已经大大改善,是所有各类野外勘探行业中条件最舒服的。没有什么数控比例一说,全石油行业每年需求量都达数万人。

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石油大学的地质主要是石油地质类,一级学科属于地质学,主要学习地质学基础、矿物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你说的地理属于地貌学。石油大学的地质学是为寻找地下油气提供理论支持的。

油气地质勘探技术_专业简介本专业始建于1956年,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教学团队积极探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改革,目前专业已形成了具备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得到学生、家长、教师、企业的一致好评,专业毕业生多数从事了企业生产一线管理技术岗位,为新疆油气勘探开发行业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力量。油气地质勘探技术专业_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油气勘探和开发基本知识,具备对油气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应用能力,能从事油田勘探开发相关地质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油气地质勘探技术专业_主要课程普通地质认识、岩矿识别与鉴定、沉积岩和沉积相分析、构造地质分析、油藏地质分析与应用、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油气地质录井技术、钻井作业、修井作业、油气田开发地质技术。油气地质勘探技术专业_就业方向主要面向油气田的地质勘探、开发部门,在油田地质录井、油藏地质岗位群,从事岩矿识别、构造分析、油藏地质资料采集、油藏静动态分析、地震、测井、试油施工及资料解释等工作。油气地质勘探技术专业_开设院校西南石油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庆职业学院、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胜利职业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渤海石油职业学院、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内蒙古能源职业学院、河北地质职工大学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