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学前教育论文投稿网站排名优化方案

发布时间:2024-07-07 09:12:54

学前教育论文投稿网站排名优化方案

��确定亲社会行为的操作定义和所要观察的行为 ��根据学前儿童的行为特点,我们认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是指儿童在其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具体地讲,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助人:儿童在他人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如帮小朋友扣纽扣、扶起摔倒的小朋友等;�(2)分享:儿童与同伴分玩玩具、分吃食物等;(3�)合作:儿童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如合作游戏等;(4�)安慰:在他人遭受心理或生理的伤害时,儿童给予安慰;(5�)公德行为:该类行为无明确的行为对象,是有利于集体、社会的良好行为,如关紧龙头、清扫拉圾等。 ��确定亲社会行为的观察记录维度,编制观察记录表 ��在本观察研究中,我们对每一亲社会行为做4�维度的观察记录:(1)行为者的姓名、性别;(2)行为对象的姓名、性别;(3�)亲社会行为的形式或类型与过程:亲社会行为大致包括助人、分享、合作、安慰和公德行为5种类型,�亲社会行为的过程是指行为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观察者通过观察记录亲社会行为的整个过程,研究者则据此确定亲社会行为的类型;(4�)亲社会行为的反馈信息:是指亲社会行为对象在接受该行为后所做出的积极、消极或中性反应。 ��制定观察细则,培训主试 ��研究者制定出详细、科学、可行的观察细则。选用发展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为该研究的观察记录者,依据观察细则进行为期一天的集中培训。 ��预备观察 ��主试对所选取的幼儿园儿童进行为期1�周的预备观察(每一主试观察一个班),以训练主试的观察、记录能力。 ��正式观察 ��预备观察后,立即进入正式观察阶段。正式观察为期2�周(有效观察时间为10天)。每天观察时间是从上午8:00到下午儿童离园时,�观察范围是儿童在园的全部活动中的亲社会行为。 ��观察者信度 ��正式观察结束后,随机抽取2�名主试对该研究的一个幼儿园小班进行一天的观察,获得有共同记录的15件亲社会行为。两位主试的观察一致性为:行为者的性别100%;行为对象的性别100%;亲社会行为类型5%;对行为的反应7%。 ��数据统计处理 ��采用spss+01软件包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一)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性别比较 ��3个年龄组男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情况见表1。对男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次数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X[2]=21,df=1,P>05)。对3个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进行的3×2((年级×性别)列联表X[2]检验表明,男女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3个年龄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41,df=2,P>05)。 ��表1�男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分布 ��性别��年龄组 ��小班��中班��大班 ��男��97��128��253 ��女��82��105��277 ��表2�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的分布情况 ��年龄组��同伴��教师��无明确对象 ��小班��154��12��13 ��中班��184��35��14 ��大班��498��14��18 ��(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的比较 ��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可能指向同伴、教师或无明确行为对象(如拣起地上的废纸)。各年龄组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的分布情况见表2。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不同指向对象X[2]检验,结果表明,�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指向对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08,df�=2,P<0001)。进一步对小、中、�大班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分别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小、中、大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X[2]=72,X[2]=21,X[2]=74,df�=2,P<0001)。 ��(三)亲社会行为者与行为对象之间的性别关系 ��942件有效事件样本中,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亲社会行为事件为836件。小、中、大班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同伴和异性同伴的次数分布情况见表3。对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次数进行2×2�(亲社会行为者的性别×行为对象的性别)列联表的X[2]检验,结果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11,df=1,P<0001)。进一步对3�个年龄组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分布进行X[2]检验的结果表明,小班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和异性伙伴的次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05,df=1,P>05),中班和大班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次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57,X[2]=72,df=1,�P<001)。 ��表3�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次数分布 ��亲社会行为者��行为对象 ��男��女��男女 ��小班��男��46��31��4 ��女��28��38��7 ��中班��男��75��15��4 ��女��21��66��3 ��大班��男��175��41��22 ��女��40��214��6 ��(四)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类型比较 ��3个年龄组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型的分布见表4。对儿童5�种亲社会行为类型进行的X[2]检验结果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23,df=4,P<0001)。�为了考察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类型分布是否因年龄而变化,又对表3中的数据进行了3×5�(年龄组×亲社会行为类型)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3�个年龄组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X[2]=76,df=8,P<0001)。 ��表4�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型分布 ��年龄组��助人��分享��合作��安慰��公德行为 ��小班��52��33��67��14��13 ��中班��71��47��91��11��13 ��大班��50��107��343��13��17 ��表5�同伴、教师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反应 ��行为对象的反应 ��行为对象��积极反应��消极反应��中性反应 ��同伴��524��11��301 ��教师��35��0��26 ��(五)亲社会行为对象的不同反应 ��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伴和教师的事件中,同伴和教师对儿童亲社会行为所做出的不同反应情况见表5。对表5中的数据进行2×3(行为对象×对亲社会行为的不同反应)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同伴和教师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反应之间不存在差异(X[2]=03,df=2,P>05)。�为了考察亲社会行为类型与亲社会行为的不同反应之间的关系,下面又对同伴之间的4种亲社会行为及行为对象的反应(见表6)进行4×3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亲社会行为的类型不同,行为对象所做反应也不同(X[2]=51,df=6,P<0001)。进一步的X[2]�检验表明,同伴对儿童的帮助行为、分享行为、安慰行为所做的中性反应显著多于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X[2]=05,X[2]=58,X[�2]=14,df=2,P<001)。�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所做的积极反应显著多于消极反应和中性反应(X[2]=87,df=2,P<�001)。儿童指向教师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及教师的不同反应情况见表6。�对教师对儿童的帮助、分享行为(另2种行为太少,�不作进一步检验)的不同反应分别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教师对儿童的帮助行为所做的积极反应和中性反应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10,df=1,P>�05),�对儿童的分享行为所做的积极反应显著高于中性反应(X[2]=33,df=1,P<01)。 ��表6�同伴、教师对儿童4种亲社会行为的不同反应 ��行为对象的反应 ��行为对象��行为类型��积极反应��消极反应��中性反应 ��助人行为��26��4��99 ��同��分享行为��41��2��132 ��伴��合作行为��452��5��38 ��安慰行为��5��0��32 ��助人行为��22��0��20 ��教��分享行为��11��0��1 ��师��合作行为��1��0��2 ��安慰行为��3��0��4 ��四、讨论 ��本研究发现,不论小班、中班和大班儿童在园亲社会行为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我国一些通过家长、教师的评定来研究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得的结论不一致。这些研究认为,女孩的亲社会行为要多于男孩。其实,这一结论与人们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的社会文化期待女孩更富有同情心、更敏感,因此应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教师、家长在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做出评定时难免受性别角色期待的影响。现实中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要小。 ��学前儿童在园的亲社会行为中7%是指向同伴,指向教师和无明确指向对象的亲社会行为较少,仅5%、8%。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发生在自由活动时间。在自由活动时,儿童的交往对象基本上是同伴,而且同伴之间地位平等、能力接近、兴趣一致,因此他们有机会、有能力做出指向同伴的亲社会行为。儿童与教师之间是服从与权威、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关系。在儿童与教师的交往中,儿童一般是处于接受教育的地位,更多是表现出遵从行为,而较少有机会做出亲社会行为。因此,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教师的也较少。 ��在学前儿童所做出的指向同伴的亲社会行为中,既有指向同性伙伴的亲社会行为,也有指向异性伙伴的亲社会行为。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幼儿园小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人次之间不存在差异,而在中班和大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人次显著多于指向异性伙伴的亲社会行为。我们认为,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这一年龄特点与其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柯尔伯格、斯拉贝(Slaby,�1975)[6]关于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发展的研究发现:4—5岁以前,�儿童仅对自己的性别进行自认,处于“基本性别同一性”阶段;5岁—7岁,儿童不仅能稳定、准确认识自己的性别,而且能正确识别他人的性别,其性别认知达到“稳定性阶段”。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水平影响他们的性别角色行为。斯麦特纳(Smetana,1984)[6]研究发现,获得性别稳定性的女孩比获得性别同一性的女孩更多地选择同性别儿童作为玩耍伙伴。在本研究中,小班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处于同一性阶段,他们并不严格地根据性别来选择交往对象,因此他们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别伙伴和异性别伙伴的人次之间也就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从中班起,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已相当稳定,他们开始更多地选择同性别儿童作为交往对象,因此他们的亲社会行为自然也就更多指向同性伙伴。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包括多种类型,国外的有关研究(Iannotti�,1985;�Eisenberg�&�Lennon,1980等)[3][4]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合作行为,而其它类型的亲社会行为发生的频率相当低。本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学前儿童的各种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合作行为发生的频率最高,占亲社会行为的2%,其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分布占8%和4%,公德行为和安慰行为很少,仅占�0%和6%。大、中、�小班儿童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分布存在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为大班儿童的合作行为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班和小班。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儿童的合作行为多为儿童间自发的合作性规则游戏,儿童的合作行为的增多与主要在于他们之间的合作性规则游戏增多。儿童间合作性规则游戏的开展和顺利进行有赖于他们的一定水平的合作意识、自制能力等。研究表明[7],�由于受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小班儿童的合作意识、自制能力较差,游戏多为无共同目的玩耍,合作性的规则游戏较少;中班儿童的合作意识、自制能力有一定发展,但还不稳定,他们之间的合作游戏有所增多;从大班起,随着儿童合作意识的不断提高、自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儿童之间的合作游戏迅速增多。据此,我们可以说随着学前儿童合作意识和自制力的不断发展,儿童之间的合作游戏不断增多,他们之间的合作行为也不断增多并在亲社会行为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儿童进入幼儿园后,教师、同伴对其社会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和同伴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做出何种反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Eisenberg(1981)[8]等人的研究发现,教师仅对学前儿童的一少部分亲社会行为做出积极反应;同伴对儿童的近一半亲社会行为做中性反应,再次为积极反应,而消极反应极少。因此,她认为儿童做出亲社会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受到积极强化。��本研究与Eisenberg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我们的研究发现,�教师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积极反应和中性反应接近。同伴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做的反应因行为类型不同而变化。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基本上是做出积极反应,即回报以积极的社会互动—合作游戏,对儿童的助人行为、分享行为和安慰行为大部分是做出中性反应,一少部分做出积极反应,在极少情况下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做出错误解释时则做出消极反应。因此,从本观察所获得的数据分析看,除合作行为外,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大部分并未获得及时的积极强化,如感谢、赞许、积极的社会互动等。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做出助人、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受到及时的积极强化。 ��四、结论 ��本观察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亲社会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一)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 ��(二)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多数是指向同伴,指向教师或无明确行为对象的公德行为较少。 ��(三)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分布存在年龄差异,小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和异性伙伴的次数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长,中、大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增多,指向异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减少。 ��(四)儿童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发生次数存在显著差异,合作行为最常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多,助人、分享行为次之,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最为少见。 ��(五)教师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做的积极反应和中性反应接近。同伴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做反应因行为类型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基本是做出积极反应,对助人、分享、安慰行为一般是做出中性反应。除合作行为外,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并未得到及时的积极强化。积极强化并不是儿童做出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这个不多,因为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就不是属于热门专业,所以这类论文毕竟少,你看能否要的往届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如果要不到,你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也有很多论文范文可以看下

学前教育论文,一般省级、国家级刊物,正规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可查,点 击 头 像联系

学前教育论文投稿网站排名优化

提供给你一些教育类期刊,都是正规的,针对你从事的领域选择某一期刊,到网上查一下他们的网站,都会有投稿方式的:  教育综合类   教育评论 ISSN: 1004-1109   教育理论与实践 ISSN: 1004-633X   教育研究与实验 ISSN: 1003-160X   外国教育研究 ISSN: 1006-7469   教育与经济 ISSN: 1003-4870   全球教育展望 ISSN: 1009-9670   中国教育学刊 ISSN: 1002-4808   上海教育科研 ISSN: 1007-2020   人民教育 ISSN: 0448-9365   教育科学 ISSN: 1002-8064   当代教育科学 ISSN: 1672-2221   现代教育论丛 CN: 44-1361/G4   教育探索 ISSN: 1002-0845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ISSN: 1671-9468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ISSN: 1672-4038   教育科学研究 ISSN: 1009-718X   课程•教材•教法 ISSN: 1000-0186  学前教育类   学前教育研究 ISSN: 1007-8169   学前教育 ISSN: 1000-4130   早期教育 ISSN: 1005-6017  初等、中等教育类   普教研究 (停刊)   教育学报 ISSN: 1673-1298   上海教育 ISSN: 1006-2068   北京教育 ISSN: 1000-7997   天津教育 ISSN: 0493-2099   中小学管理 ISSN: 1002-2384   班主任 ISSN: 1002-560X   中学语文教学 ISSN: 1002-5154   语文教学通讯 ISSN: 1004-6097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ISSN: 1006-4036   物理教学 ISSN: 1002-0748   化学教学 ISSN: 1005-6629   历史教学 ISSN: 0457-6241   思想政治课教学 ISSN: 1002-588X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ISSN: 1002-2163   外国中小学教育 ISSN: 1007-8495  高等教育类   中国大学教学 ISSN: 1005-0450   思想教育研究 ISSN: 1002-5707   现代教育管理 ISSN: 1674-5485   教师教育研究 ISSN: 1672-5905   高等理科教育 ISSN: 1000-4076   江苏高教 ISSN: 1003-8418   高校理论战线 ISSN: 1002-4409   高教探索 ISSN: 1673-9760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ISSN: 1000-5560   黑龙江高教研究 ISSN: 1003-2614   现代教育科学(原名吉林教育科学) ISSN: 1005-5843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ISSN: 1002-1701   高等农业教育 ISSN: 1002-1981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ISSN: 1001-4519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内刊)   现代大学教育 ISSN: 1671-1610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ISSN: 1009-2528   复旦教育论坛 ISSN: 1672-0059   教育与现代化 ISSN: 1007-3051   高教发展与评估 ISSN:1672-8742  其他教育类   中国成人教育 ISSN: 1004-6577   中国电化教育 ISSN: 1006-9860   现代远距离教育 ISSN: 1001-8700   教育与职业 ISSN: 1004-3985   成才与就业 ISSN: 1009-8127   职业技术教育 ISSN: 1008-3219   中国远程教育 ISSN: 1009-458X   农村成人教育 (停刊)   中国特殊教育 ISSN: 1007-3728   开放教育研究 ISSN: 1007-2179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ISSN: 1004-9290   远程教育杂志 ISSN: 1672-0008   现代教育技术 ISSN: 1009-8097   成人教育 ISSN: 1001-8794

��确定亲社会行为的操作定义和所要观察的行为 ��根据学前儿童的行为特点,我们认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是指儿童在其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具体地讲,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助人:儿童在他人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如帮小朋友扣纽扣、扶起摔倒的小朋友等;�(2)分享:儿童与同伴分玩玩具、分吃食物等;(3�)合作:儿童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如合作游戏等;(4�)安慰:在他人遭受心理或生理的伤害时,儿童给予安慰;(5�)公德行为:该类行为无明确的行为对象,是有利于集体、社会的良好行为,如关紧龙头、清扫拉圾等。 ��确定亲社会行为的观察记录维度,编制观察记录表 ��在本观察研究中,我们对每一亲社会行为做4�维度的观察记录:(1)行为者的姓名、性别;(2)行为对象的姓名、性别;(3�)亲社会行为的形式或类型与过程:亲社会行为大致包括助人、分享、合作、安慰和公德行为5种类型,�亲社会行为的过程是指行为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观察者通过观察记录亲社会行为的整个过程,研究者则据此确定亲社会行为的类型;(4�)亲社会行为的反馈信息:是指亲社会行为对象在接受该行为后所做出的积极、消极或中性反应。 ��制定观察细则,培训主试 ��研究者制定出详细、科学、可行的观察细则。选用发展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为该研究的观察记录者,依据观察细则进行为期一天的集中培训。 ��预备观察 ��主试对所选取的幼儿园儿童进行为期1�周的预备观察(每一主试观察一个班),以训练主试的观察、记录能力。 ��正式观察 ��预备观察后,立即进入正式观察阶段。正式观察为期2�周(有效观察时间为10天)。每天观察时间是从上午8:00到下午儿童离园时,�观察范围是儿童在园的全部活动中的亲社会行为。 ��观察者信度 ��正式观察结束后,随机抽取2�名主试对该研究的一个幼儿园小班进行一天的观察,获得有共同记录的15件亲社会行为。两位主试的观察一致性为:行为者的性别100%;行为对象的性别100%;亲社会行为类型5%;对行为的反应7%。 ��数据统计处理 ��采用spss+01软件包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一)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性别比较 ��3个年龄组男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情况见表1。对男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次数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X[2]=21,df=1,P>05)。对3个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进行的3×2((年级×性别)列联表X[2]检验表明,男女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在3个年龄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41,df=2,P>05)。 ��表1�男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分布 ��性别��年龄组 ��小班��中班��大班 ��男��97��128��253 ��女��82��105��277 ��表2�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的分布情况 ��年龄组��同伴��教师��无明确对象 ��小班��154��12��13 ��中班��184��35��14 ��大班��498��14��18 ��(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的比较 ��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可能指向同伴、教师或无明确行为对象(如拣起地上的废纸)。各年龄组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的分布情况见表2。对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不同指向对象X[2]检验,结果表明,�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指向对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08,df�=2,P<0001)。进一步对小、中、�大班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分别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小、中、大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对象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X[2]=72,X[2]=21,X[2]=74,df�=2,P<0001)。 ��(三)亲社会行为者与行为对象之间的性别关系 ��942件有效事件样本中,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亲社会行为事件为836件。小、中、大班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同伴和异性同伴的次数分布情况见表3。对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次数进行2×2�(亲社会行为者的性别×行为对象的性别)列联表的X[2]检验,结果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11,df=1,P<0001)。进一步对3�个年龄组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分布进行X[2]检验的结果表明,小班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和异性伙伴的次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05,df=1,P>05),中班和大班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次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57,X[2]=72,df=1,�P<001)。 ��表3�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次数分布 ��亲社会行为者��行为对象 ��男��女��男女 ��小班��男��46��31��4 ��女��28��38��7 ��中班��男��75��15��4 ��女��21��66��3 ��大班��男��175��41��22 ��女��40��214��6 ��(四)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类型比较 ��3个年龄组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型的分布见表4。对儿童5�种亲社会行为类型进行的X[2]检验结果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23,df=4,P<0001)。�为了考察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类型分布是否因年龄而变化,又对表3中的数据进行了3×5�(年龄组×亲社会行为类型)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3�个年龄组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X[2]=76,df=8,P<0001)。 ��表4�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类型分布 ��年龄组��助人��分享��合作��安慰��公德行为 ��小班��52��33��67��14��13 ��中班��71��47��91��11��13 ��大班��50��107��343��13��17 ��表5�同伴、教师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反应 ��行为对象的反应 ��行为对象��积极反应��消极反应��中性反应 ��同伴��524��11��301 ��教师��35��0��26 ��(五)亲社会行为对象的不同反应 ��儿童亲社会行为指向同伴和教师的事件中,同伴和教师对儿童亲社会行为所做出的不同反应情况见表5。对表5中的数据进行2×3(行为对象×对亲社会行为的不同反应)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同伴和教师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反应之间不存在差异(X[2]=03,df=2,P>05)。�为了考察亲社会行为类型与亲社会行为的不同反应之间的关系,下面又对同伴之间的4种亲社会行为及行为对象的反应(见表6)进行4×3列联表X[2]检验,结果表明,亲社会行为的类型不同,行为对象所做反应也不同(X[2]=51,df=6,P<0001)。进一步的X[2]�检验表明,同伴对儿童的帮助行为、分享行为、安慰行为所做的中性反应显著多于积极反应和消极反应(X[2]=05,X[2]=58,X[�2]=14,df=2,P<001)。�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所做的积极反应显著多于消极反应和中性反应(X[2]=87,df=2,P<�001)。儿童指向教师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及教师的不同反应情况见表6。�对教师对儿童的帮助、分享行为(另2种行为太少,�不作进一步检验)的不同反应分别进行X[2]检验,结果表明,教师对儿童的帮助行为所做的积极反应和中性反应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X[2]=10,df=1,P>�05),�对儿童的分享行为所做的积极反应显著高于中性反应(X[2]=33,df=1,P<01)。 ��表6�同伴、教师对儿童4种亲社会行为的不同反应 ��行为对象的反应 ��行为对象��行为类型��积极反应��消极反应��中性反应 ��助人行为��26��4��99 ��同��分享行为��41��2��132 ��伴��合作行为��452��5��38 ��安慰行为��5��0��32 ��助人行为��22��0��20 ��教��分享行为��11��0��1 ��师��合作行为��1��0��2 ��安慰行为��3��0��4 ��四、讨论 ��本研究发现,不论小班、中班和大班儿童在园亲社会行为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我国一些通过家长、教师的评定来研究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得的结论不一致。这些研究认为,女孩的亲社会行为要多于男孩。其实,这一结论与人们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有密切的关系:一般的社会文化期待女孩更富有同情心、更敏感,因此应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教师、家长在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做出评定时难免受性别角色期待的影响。现实中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可能比人们想象的要小。 ��学前儿童在园的亲社会行为中7%是指向同伴,指向教师和无明确指向对象的亲社会行为较少,仅5%、8%。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发生在自由活动时间。在自由活动时,儿童的交往对象基本上是同伴,而且同伴之间地位平等、能力接近、兴趣一致,因此他们有机会、有能力做出指向同伴的亲社会行为。儿童与教师之间是服从与权威、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关系。在儿童与教师的交往中,儿童一般是处于接受教育的地位,更多是表现出遵从行为,而较少有机会做出亲社会行为。因此,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教师的也较少。 ��在学前儿童所做出的指向同伴的亲社会行为中,既有指向同性伙伴的亲社会行为,也有指向异性伙伴的亲社会行为。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幼儿园小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异性伙伴的人次之间不存在差异,而在中班和大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人次显著多于指向异性伙伴的亲社会行为。我们认为,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这一年龄特点与其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柯尔伯格、斯拉贝(Slaby,�1975)[6]关于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发展的研究发现:4—5岁以前,�儿童仅对自己的性别进行自认,处于“基本性别同一性”阶段;5岁—7岁,儿童不仅能稳定、准确认识自己的性别,而且能正确识别他人的性别,其性别认知达到“稳定性阶段”。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水平影响他们的性别角色行为。斯麦特纳(Smetana,1984)[6]研究发现,获得性别稳定性的女孩比获得性别同一性的女孩更多地选择同性别儿童作为玩耍伙伴。在本研究中,小班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处于同一性阶段,他们并不严格地根据性别来选择交往对象,因此他们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别伙伴和异性别伙伴的人次之间也就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从中班起,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已相当稳定,他们开始更多地选择同性别儿童作为交往对象,因此他们的亲社会行为自然也就更多指向同性伙伴。 ��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包括多种类型,国外的有关研究(Iannotti�,1985;�Eisenberg�&�Lennon,1980等)[3][4]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合作行为,而其它类型的亲社会行为发生的频率相当低。本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学前儿童的各种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合作行为发生的频率最高,占亲社会行为的2%,其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分布占8%和4%,公德行为和安慰行为很少,仅占�0%和6%。大、中、�小班儿童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分布存在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为大班儿童的合作行为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班和小班。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儿童的合作行为多为儿童间自发的合作性规则游戏,儿童的合作行为的增多与主要在于他们之间的合作性规则游戏增多。儿童间合作性规则游戏的开展和顺利进行有赖于他们的一定水平的合作意识、自制能力等。研究表明[7],�由于受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小班儿童的合作意识、自制能力较差,游戏多为无共同目的玩耍,合作性的规则游戏较少;中班儿童的合作意识、自制能力有一定发展,但还不稳定,他们之间的合作游戏有所增多;从大班起,随着儿童合作意识的不断提高、自制能力的不断增强,儿童之间的合作游戏迅速增多。据此,我们可以说随着学前儿童合作意识和自制力的不断发展,儿童之间的合作游戏不断增多,他们之间的合作行为也不断增多并在亲社会行为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 ��儿童进入幼儿园后,教师、同伴对其社会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和同伴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做出何种反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Eisenberg(1981)[8]等人的研究发现,教师仅对学前儿童的一少部分亲社会行为做出积极反应;同伴对儿童的近一半亲社会行为做中性反应,再次为积极反应,而消极反应极少。因此,她认为儿童做出亲社会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受到积极强化。��本研究与Eisenberg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我们的研究发现,�教师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积极反应和中性反应接近。同伴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做的反应因行为类型不同而变化。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基本上是做出积极反应,即回报以积极的社会互动—合作游戏,对儿童的助人行为、分享行为和安慰行为大部分是做出中性反应,一少部分做出积极反应,在极少情况下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做出错误解释时则做出消极反应。因此,从本观察所获得的数据分析看,除合作行为外,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大部分并未获得及时的积极强化,如感谢、赞许、积极的社会互动等。因此,我们可以说儿童做出助人、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并不是因为他们受到及时的积极强化。 ��四、结论 ��本观察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亲社会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一)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 ��(二)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多数是指向同伴,指向教师或无明确行为对象的公德行为较少。 ��(三)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和异性伙伴的次数分布存在年龄差异,小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和异性伙伴的次数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长,中、大班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指向同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增多,指向异性伙伴的次数不断减少。 ��(四)儿童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发生次数存在显著差异,合作行为最常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多,助人、分享行为次之,安慰行为和公德行为最为少见。 ��(五)教师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做的积极反应和中性反应接近。同伴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所做反应因行为类型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基本是做出积极反应,对助人、分享、安慰行为一般是做出中性反应。除合作行为外,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并未得到及时的积极强化。积极强化并不是儿童做出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

学前教育论文,一般省级、国家级刊物,正规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可查,点 击 头 像联系

学前教育论文网站排名优化方案

网站优化思路一、企业网站优化的基本思路和优化方案目前,国内网站seo经过优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难做。 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企业网站的SEO优化方案和技术,看看网站如何更有效地在搜索引擎上获得好的排名,引起企业网站SEO员工的关注。1、内部优化内部优化主要包括关键词优化、URL优化、代码优化、web布局优化、网站布局优化等主要方面的优化。关键词优化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内部优化,让更多的用户找到合适的关键字,决定网站目标关键字是否能在搜索引擎上获得更好的排名。网站优化思路2、关注用户关心的问题对企业网站来说,构建的主要目的是让用户找到所需的信息,从而产生用户开放量,提高网站的关注度。网站从构建初期开始,就在域名选择、网站布局、web风格、代码编写等方面实现了简化和清晰化。请勿在网页中使用大量动画效果或影响打开速度的元素。 这样,用户就可以轻松打开网页,并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3、长尾关键词布局关键词的选择决定了网站在搜索引擎中获得好名次的首要任务,因此对于专业的SEO研究人员来说,研究关键词是用户能够找到自己网站的重要指示灯,能够显着提高网站的接通量和名次但是,用户的搜索习惯在不断变化,例如通过百度搜索引擎的下拉框、相关搜索、关键字规划器等工具和方法,用户使用的搜索词会受到当前社会热点、新闻时效性等的影响因此,相对于网站上的关键字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关注点而扩展关键字。4,站外的优化网站外部的优化主要指链接的优化,主要是在网站上合理添加有效的具有权重的外部链接,根据平台的不同,可以拥有链接。外部链接在整个网站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在发送外部链的地方变少了,对排名的作用也不明显了,很多人放弃了外部链。 更换友情链接目前这种方式很好,所以可以多更换友情链接。 这相当于可靠的投票。提高排名5、外部投稿原始内容不仅可以发布在自己的网站上,还可以发布在本产业的权威网站上,并添加本站地址。 有些权重高的网站在通过原始内容得知并信任后,会给其网站单方面的链接,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seo的总结网站优化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持续操作网站,并向网站添加新的内容和链。 为了取得好的名次,外链的构建必须稳定持续。 每天持续制造10条外侧链条,有助于网站后期的优化。

网站诊断从网站定位出发,对网站结构、网页设计、标签设计等各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评测诊断,给出综合评价报告。关键词分析根据网站主题,选择出最佳关键词,整站将围绕关键词进行重点优化,获取排名。资料收集收集网站主题相关的、整个优化过程所需的资料。网站优化从网站的结构、设计等多方面入手,针对首页、主栏目页、分栏目页、专题及内容网页等提供一个整站优化方案。网站无漏测试和网页内容对网站的整体进行优化之前,对网站测试无漏链很关键。另外,网页的原创性,也是决定网站整体排名的关键因素。网站优化的具体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几步骤。第一,根据网站主营的业务确定要优化的主关键词和拓展关键词。第二,对网站的目录结构、链接结构和各页面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诊断,作出详细的诊断报告,这样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优化工作。第三,根据确定的关键词和诊断报告,制定出合理的优化方案。第四,按照优化方案对各网页的页面结构(对网页各标签进行优化)和链接结构、网站的整体目录结构进行优化。第五,为网站作有价值的资源链接,使网站活跃起来。第六,经常更新网站的内容,使网站看起来具有活力,以便更好地留住目标客户。1、页面关键字与关键字密度优化很多搜索引擎都是通过页面的关键词密度来决定该页面对关键字的关联度,关联度越高,该页面的相关性就越高,所以应确保关键字在整个网页中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分布。具体做法有:充分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因素,但不要过分重复或简单排列关键字;应遵循必要的语法规则,形成自然流畅的语句,使网页不失吸引力;从页面因素的优化角度出发,可考虑将关键字分布在网页标题元、网页描述/关键字元、正文标题、正文内容、文本链接、ALT标志当中。2、框架优化所谓框架型网页就是一个网页的某一边导航菜单是固定的,而页面另一边的信息可以上下移动。框架中的内容是无法在后台代码中体现的,而对于那些主要为搜索引掌的搜索程序来说,其设计思路都是完全忽略某些HTML代码,转而直接锁定网页上的实际内容进行索引。这样,搜索引擎在那些一般性的框架网页上根本找不到要搜索的内容。3、动态页面优化所谓动态网页指的是采用ASP、PHP、JSP、CGI等程序动态生成的页面。此类网页中的大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站相连的数据库,在网络空间中并不存在实际的页面,只有在接到用户的访问要求,即当用户在变量区中输入相应值以后,才自动生成。而搜索引擎只是一个搜索程序,它无法像真实的用户一样选择变量并输入数值。4、建立网站地图网站地图包括主要网页的内容链接或者栏目链接。根据网站的大小、页面数量的多少,它可以链接部分主要的或者所有的栏目页面。这样,搜索引擎程序得到了网站地图页面,就可以迅速地访问整个站点上的所有网页及栏目。为了使网站地图吸引搜索引擎与真实访问者,一定要在链接后写上一定的描述性短句,对与此链接相关的关键词进行简单描述,但是不能过度使用关键词。作为网站地图,不仅是为搜索引擎设计的,也是为真实的访问者设计的,如果访问者能感觉到地图好用,搜索引擎也同样能正确地理解地图的意义。

站内优化和站外推广站内优化:设置标题关键词描述 关键词分布和密度 内联 原创文章 好的用户体验站外推广:写博客 软文 发帖顶贴 论坛推广 等等

优化的话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注意,优化是分为站内优化与站外优化的:站内优化:代码优化:最重要的就是去除冗余代码,这是必须要做的;标签优化:标签有很多,比如h标签,有h1-h6,这个需要布局在关键词当中结合来使用;内容优化:网站最重要的就是内容了,需要不断的保持更新;网站地图:制作网站sitemap有利于蜘蛛的抓取;导航优化:这个有底部导航、顶部导航,以及面包屑导航,这些最好都要有;301跳转和404页面的设置;站外优化友情链接其他外链,这个可以在博客和论坛里面去布局了;

幼儿教育论文投稿网站排名优化方案

现在投期刊社还是挺费时的,去早发表网发表你的期刊论文,这样快而且也不会一波三折的糟心。

没有什么速成的方法,需要买慢慢来维护的~常见的有以下一些方法1、优化网站标题和描述的写法;2、写出有价值的内容,一般就是原创内容;3、网站内链系统布局;4、网站做外链和推广;5、空间一定要稳定。

我觉的论文部落很不错,论文部落大多数是和杂志社主编合作,拥有一锤定音的权利,文章不走外审程序,极大地缩短了审稿时间,提升了文章审稿的通过率,据了解按照他们的指导写作通过率100%。

学前教育论文投稿网站排名优化软件

学前教育论文,一般省级、国家级刊物,正规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可查,点 击 头 像联系

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学前智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教育是就业率排名最高的专业之一,几乎是供不应求,很多幼儿园都需要提前下“定单”。因为社会不是缺少幼儿教师,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这样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还要拥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识物察人的智慧,以及敏锐的科研意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幼儿时期是形成性格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学前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都市家教》可以帮您投稿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