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5-04 04:11:40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论文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是要在24集里看我上面发表才可以的

如果你想要经济的参考文献的话,那么你可以去京东或者是淘宝上面去搜索,一般的京东或者淘宝上面都有这类的,参考文献你也可以去选择的去购买。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1] 卢孔标,李亚培. 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2] 刘华,王仁祥.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J]. 特区经济. 2007年04期[3]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4]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5] 曹伟. 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 海南金融. 2005年09期[1] 林娟娟,王勋铭.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消费导刊. 2007年08期[2] 张庆君.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1期[3] 吴锦峰. 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年03期[4] 戴德锋. 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5] 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价格月刊. 2007年02期[6] 张冰,金戈.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02期[7] 王正儒. 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04期[8] 张洪峰.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06年05期[9] 张玉明,聂艳华. 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3期[10] 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 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 2006年12期[1] 唐海燕.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2] 周帅,于淼,杨宜勇. 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 中国物价. 2008年09期[3] 沈学桢,黄帅. 美国经济下行变动对我国港口(对美)净出口的影响[J]. 港口科技. 2008年07期[4] 陈丹丹,任保平. 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 当代财经. 2008年06期[5] 林剑平. 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 世界经济情况. 2008年06期[6]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7] 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 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2期[8] 薛迎春. 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基于1994年~2004年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年10期[9] 程国平,方苏立.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 商业时代. 2007年26期[10] 魏杰. 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J]. 中国金融. 2007年17期[11] 熊仁宇. 成本推动型通胀考验央行调控智慧[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 (013)[1] 唐海燕著. 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2] 吴莹等著. 中国进出口贸易预测与分析[M]. 科学出版社, 2005[3] (美)杰弗里·萨克斯(),(美)费利普·拉雷恩()著,费方域等译.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 上海三联书店, 2004[4] 范从来等著. 通货紧缩国际传导机制研究[M]. 人民出版社, 2003[5] 李杰等编著.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6] 程祖伟,韩玉军编著. 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7] 唐海燕编著. 国际贸易学[M].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8] 李晓西著. 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1] 乐平. 2008年中国汇率大观[J]. 中国自行车. 2008年04期[2] 党明灿. 人民币币值高估或低估的标准分析[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05期[3] 叶莉,郭继鸣. 利率平价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3年02期[4] 宋磊. 浅析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J]. 硅谷. 2008年16期[5] 周义,李梦玄. 我国汇市和股市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 科技与管理. 2009年01期[6] 任兆璋,宁忠忠.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ARCH效应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12期[7] 王颖.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5年03期[8] 焦桂梅.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J]. 硅谷. 2009年08期[9] 张根能,张栓兴,扈文秀.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向美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9年04期[10] 叶雪梅. 通货膨胀与我国的银行信贷管理[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1995年Z1期[1] 毛海棠.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分析[J].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9年02期[2] 吴春明.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03期[3]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4] 林德峰,闫波.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对策[J]. 山西科技. 2007年01期[5]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6] 刘华,卢孔标. 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 金融与经济. 2007年10期[7]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8] 吴昊明.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16期[9] 温浩,朱建勋. 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年08期

代码 名称 中间价 钞买价 汇买价 钞/汇卖价 涨跌额 涨跌幅↓ 日期 AUD 澳大利亚元 2010-12-31 CAD 加拿大元 2010-12-31 CHF 瑞士法郎 2010-12-31 DKK 丹麦克朗 2010-12-31 EUR 欧元 2010-12-31 GBP 英镑 2010-12-31 HKD 港币 2010-12-31 JPY 日元 2010-12-31 KRW 韩国元 2010-12-31 MOP 澳门元 2010-12-31 NOK 挪威克朗 NZD 新西兰元 2010-12-31 PHP 菲律宾比索 2010-12-31 SEK 瑞典克朗 2010-12-31 SGD 新加坡元 2010-12-31 THB 泰国铢 2010-12-31 USD 美元 2010-12-31

人民币汇率升值参考文献期刊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各国自身的交易制度与国际交易制度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基本功能是推动国际分工规模的增加、国际合作关系的扩大。国际贸易的好处主要来源于比较优势的发挥。一个国家及地区能否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或者说利用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对于该国家、地区的经济福利增长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进行国际贸易也可以说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得以发挥比较优势的基本通道和引擎。更进一步的是推动一个国家制度的全面发展。众多研究表明,更为开放的国家要比相对封闭的国家具有更好的经济福利增长。不言而喻,对外开放可推动分工规模扩大,贸易量的增加,将推动生产要素流动性的加快,有利于一个国家按照自己的资源优势及要素禀赋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技术结构及资源结构,以比较优势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发挥贸易对经济福利增长的引擎作用。 然而,能否发挥国际贸易对经济福利的增长作用,不仅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管理战略选择,更取决于经济管理者对交易制度理论的认识。从目前国际贸易理论上,只能得出如何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争取一个外向型模式,诸如增加科技产品出口、提高企业效率等等。但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模式,诸如经济发展战略管理、汇率管理等等,则是模糊的。可以从这次人民币升值的大讨论中看得出来。 人民币汇率问题被吵得沸沸扬扬,可以说狼烟四起,不仅有日本的发难,更有美国的通牒。令人担心的是我们国内的经济理论家普遍认为人民币值被低估。使用的理论:一是购买力平价理论,二是外汇平衡理论,三是银行对汇率的管理。这都是事实,毕竟是美元在我国购买价要比在美国购买价低得多。在汇率的形成中,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操作对人民币汇率有决定性作用。持上述理论的经济学家忽视了一个基本现实,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产生的。在固定汇率制度中,汇率的变动是一种总处在边际价格的调整上,就是说国际贸易产品只能是商品价值的交易。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原有的理论已经失去存在的基础,现在还用它作为理论指导就不能不发人深思了。①国际货币多元化流通中,各国之间消费品价格的变动与汇率的变动是不相关联的,源于汇率价格变动轨迹与国内消费品市场价格变动轨迹无论如何说也联系不到一块。硬把两者放在一起只能说明对不同的劳动价值形成中价格运行轨迹的无知。②国际货币多元化流通中,对外不平衡是相对的,是内部不平衡的表现。立脚点应该调整国内宏观经济管理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水平,推动、促使对外平衡。③中央银行外汇市场的操作无可非议,关键是如何看待。为实现经济福利的不丢失,对外汇市场的操作不仅必要,而且必须。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忽视了交易制度的功能。科技进步能提高经济体收益是不错,但这一收益必须有了价格才能成为现实,然而收益实现的同时也有一部分外溢。源于货币有这种分配功能。应当记得,科技进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投入成本。对一个生产单位来说收益是增加了,相对货币流通的一个经济体来说,还是经济收益等于经济成本。在两两交易中,对一方是收益外溢,对另一方就是(经济)福利增加。在国际贸易中,当货币和金挂钩时,实行固定汇率制,各贸易国不存在经济福利丢失问题。经济福利外溢有着明显性,即金的丢失。从理论上讲,交易对象是商品价值形态,RHP=V+LI+G/M。出口国际需求量大的产品就有经济福利增加。目前不但货币和金脱离,而且货币是多元化浮动汇率,是交易制度性质的变化。交易对象是市场品价值形态,RHP=(V+LI)R/C,而非商品价值形态。所以汇率价格的运行已经不是边际价格调整而是效应价格运行,呈S型,就是说升值压力表现为加速度形式。所有后起东亚国家都经历过,而且都是在S型的加速期出现了经济危机。 在市场品价值形态交易制度中,人均货币收入与生产率的比等于总消费与总积累的比。RHP/C+LI=R/C。当保持一定的积累增长率时,相应提高了生产率增长,相伴随地是消费增长及RHP的增长。通过出口贸易弥补了国内消费增长的不足,只能通过提高RHP增长来平衡。当出口进一步增长相对RHP不增长时,就会有大量的剩余货币出现,表现为国际贸易顺差增加。一旦本币出现升值预期热钱就会滚滚流入,推动国内经济泡沫产生。这是国际货币多元化交易的基本功能。 在这一功能机制作用下,汇率变动与国内要素流动性增加成正比,与国内要素流动性减少成反比。这说明在一定国际贸易依存度的基础上,其币值代表着该国劳动能力的价值。就是说,币值的上升实质是劳动力价值的升值。这一现象构成国际经济福利的初次分配。当一个国家贸易顺差大量增加必然引出各种各样的争端与摩擦,进一步的是经济问题政治化。妥协的途径有二:一是本币升值,二是输出资本。前者称作经济福利丢失,后者称作经济福利外溢,这样一来,使所有参加贸易国都得到好处。这一现象构成国际经济福利的再次分配。而提高国内要素的流动性来增加外汇资金的吸收能力,通过减少外汇储备来实现经济福利增长构成国际经济福利的最终分配。 问题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看不到这一点,才有了人民币值被低估的普遍性认识。这种认识必须改正,否则不可能认识到人民币5%的升值丢失了我国二年以上的国际经济福利。更使人忧虑的是这样下去,使我国经济发展赶超战略毫无希望。一,如此下去,25年人民币有可能升值100%,RHP增长40年赶不上日本,赶上美国就只能是一种理想。二,在国际贸易中,小国可以从一项国际分工中获得经济福利的高增长。中国是一个大国无法创造出国际单项分工的现实。三,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由于对交易制度理论的无知,也就不可能认识到落后国赶超先进国家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已经形成国际分工的先进国家在要素流动性增加推动经济福利增长方面已经没有多余的潜力可挖,相对落后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大国,50年的时间里无论经济改革有多快,都不存在要素流动性增加的制约。落后国家有着要素流动性增加的大空间是缩小与先进国家差距的唯一根本性条件。 (二)国际贸易均衡理论 (1)给出一个平衡公式: A(R/C…ZGY/W…P/V+LI)/B(R/C…ZGY/W…P/V+LI) 公式的含义是两个国家币值的比较。币值相比较取决于三大变量:消费与积累的比率、商品价值量(Z表示人均持有货币增长,G表示基础货币,Y表示货币发行量增长,)、人均货币收入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比率。假设上面参数相同时,AB二个国家贸易的发生是源于行业产业结构的不一样。这种国际贸易完全是相对优势的发挥、资源共享,导致收入均等化趋势。经济福利的增加取决于贸易量的增加。这可有相对开发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封闭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得到证明。但是这个假设是建立在金(银)等实物货币之上的假设。 目前国际贸易已经不存在实物货币交易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转变为纸币交易制度。这个制度的变迁有二个决定条件:一是货币完全与金脱钩,二是国际上多元化货币的存在,并自由兑换。在1980年以前只能说是准纸币交易制度。没有交易制度经济学知识的学者不可能认识到交易制度的改变就改变了产品的劳动价值形态。 国际交易制度的改变几乎使全部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失去存在的基础。但是社会认识有着“路径依赖”,落后于事物发展进程。这就是中国经济理论家死抱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不放的根源。 (2)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说明内外经济失衡的公式; S-I=EX-IM……(1) 公式的左边表示储蓄和投资的差额,右边是出口和进口的差额。投资大于储蓄,进口大于出口成为双缺口;反之成为双剩余。通过统计可知,1994年为界前15年表现为双缺口,但可以说缺口不大,可称得上基本平衡。 BP=(EX-IM)+(IF-OF)……(2) 这是在经常账户的基础上引入资本账户。BP表示为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入之和。统计可知,1995年后我国保持着双顺差。2005年突破2000亿美元。 张曙光通过上面二个公式的应用指出“在坚持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下,正是双顺差的持续,才产生了汇率升值的压力。”可见传统平衡理论忽视了引起双顺差的的根本原因是国内经济的不平衡即消费积累的不平衡与劳动生产率和人均货币收入增长率的不平衡。把它看成固定汇率的结果是以偏盖全。 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国为什么采取人民币不贬值战略?并且实行固定汇率制?这些经济学家不知道是为了与美国寻求合作。 为什么要合作?1可以学到许多现代化的金融管理知识。2可以模仿学习美国的国内经济运行平衡管理方针。3减轻中国应对金融突发事件压力。 所以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中国与美国的双向依赖。中国搞生产,美国发货币;中国人制造商品由美国人消费;中国经济增长虽快却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美国发行货币虽多却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之忧;中国有着双储备(外汇和储蓄)屡创新高没有经济滑坡,美国双赤字累创新高 经济运行安然无恙。但这种贸易格局使中国成为财富创造者,美国成为参与财富的分配者。导致中国的净福利流出,美国净福利流入年2000亿美元以上。 现在我国顶住美元要获利了,中国经济学家又建议人民币升值让经济福利继续丢失。其根源在于国际交易制度理论知识的欠缺。 那么,中国的经济学家错在那里呢? (3)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比较是复杂的,单纯劳动生产率的比较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好几个:有商品价格;消费增长率;积累增长率;相对的还有人均货币收入增长率;货币发行量增长等等。这读者不难理解,比如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量多时照样出现商品价格的上升。 可见我国的大腕经济学家都是假定上述的因素不存在。他们的思维方法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引出商品量的增加相对美国价格偏低从而导致商品向美国流动量的增加,才出现了我国巨额的顺差。 在我看来,根据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美国就说“实际汇率”已经升值,“名义汇率”也必须升值的思想是极其愚蠢的。因为这种思想忽视了在汇率调整、降低外汇储备中的多种选择,而是把人民币升值看成唯一的方法。例如,1提高工人工资待遇,取消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2采购外国商品,对冲外汇储备,补贴国内用户。3增发货币量,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4增发货币量,对教育、医疗、住房的个人提高补助额。总之,国家无论使用那一个方法都可以提高我国的商品价格,来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 看来经济学家们甚至忽视了1994年以前我国是如何形成双缺口的及其主要因素是什么。 (4)从外汇市场上看,人民币确实存在着升值的压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民币遭遇如此大的升值压力?我们的基本结论;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实体因素与货币因素。 在国际上,世界基础货币增长速度比我国快着一倍。1997年以来全球基础货币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每年高于10%,甚至达到25%,相对经济增长只有2—5%,二者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美国一直保持低利率,无节制的大量发行美元。同时现行的国际货币储备格局使各国银行,特别是亚洲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市场的干预支持美国的巨额“双赤字”,导致世界基础货币增长迅猛。根据IMF国际游资统计,20世纪80年代国际短期资本为3万亿美元,1997年增加到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生产总值的20%。仅对冲基金已达8000多只,有1万亿美元资产。 而中国的基础货币发行量正好相反,比1997年下降近90%。 在国内由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及国家平衡经济运行的不信任预期下个人与企业对经济行为进行调整:一是海外资金回流近500亿美元。二是我国在海外的企业与个人的收入的转移支付2000年只有几万亿,部门转移也不大,2004年却增长2倍。三是外资企业收益汇出减少。四是外贸部门在中国结汇增加。这四个方面就组成“游资”,是国家无法管制的。它和我国的经济学家对人民币走势的分析判断密切相关。 在实体性经济因素上,我国经济运行平衡管理能力差。1)我国这几年消费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而与先进国相反。这说明在个人收入方面,诸如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上没有基础货币的支援,和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差距太大。2)在虚拟经济制度上差距更大。因为我国在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的建立上指导思想的错误,到目前也没有走向正轨。只要企业经营不和股票付息相联系,期货经营不和实物商品交割相联系,证券市场就永远不可能走向正轨。这样一来,也就不能有吸纳外资投资的功能,才有外资充裕的表现。3)作为经济管理体的国家,一般地说,增加基础货币的发行只要用在对国民社会保障的提高上是可以得到支持的。中国政府没有这种理念的操作从而破坏了消费与积累的平衡增长。4)在先进国家,是各类企业在发展权利的平等。而我国对企业的管理是等级制度,这就造成低价的竞争机制格局。导致科技期货市场的低迷,仅此一项就少着上千亿美元的吸纳。(数据来源于夏斌,陈道富2006,2)。 (5)同一商品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价格?比如麦当劳的汉堡包在全世界质量是一样的。2004年1月,在中国是美元;在美国是美元;在欧洲是美元。这种现象给购买力平价理论一个很大的打击,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蓝子货币”来计算都有个被质疑的问题。由此而来也成为给劳动生产率决定价格理论定性为“伪理论”的依据。就是说在劳动率上全世界的汉堡包是一样的,在生产率上的表现上却有着不一样。由此也说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已经升值是来源于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完全是个“伪理论”。 从理论上讲,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多种,P=(V+LI)…R/C…Q/M。相对国际商品交易其价格不仅只有劳动生产率因素还要加上需求与供应的比率和消费与积累的比率。尽管不同国家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与生产要素流动速度有不同,但在一个国家内部总有一个平均率存在着,因为商品交易行为有这种功能。换言之人均货币收入增长率的不同使同一商品有着不同的价格表现。与我们观察到的是人均货币收入增长率与同一商品的不同价格相关联是一致的。 同一商品在人均货币收入增长率高的国家价格也高,相对在人均货币收入增长率低的国家其价格也低。二者的比率相等。 所以我们说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变中、美两国的购买力平价的比率。但是在短期内对进出口却有着很大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并不能改变中国外汇储备上升的趋势,而是改变了(缩小)外汇储备的名义价值。从另一方面看相对中国而言既然想改变这种出口大于进口的现象,为什么不能取消对出口企业的补贴,给予国民待遇呢?为什么只能用人民币升值的手段来调整出口大于进口这个事情呢? (6)为什么所有的国家都对出口产品进行不同程度上的补贴呢? 显然推行出口补贴是推动人均收入均等化的首选手段。比如美国对粮食进行高额补贴,其原因是不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那么粮食生产就有可能被淘汰。在工业发达国家农民收入没有别的方法来实现与工业收入的相等,只有对粮食进行补贴才能实现这种相等。 在中国对工业产品进行出口补贴就有问题了,有着追求经济增长、提高政绩的质疑。在加上这种努力带来人民币的升值,经济福利的丢失,更让国民怀疑追求经济增长目标的纯洁性。众所周知对出口进行补贴,增加出口产品的生产能提高就业来推动国民收入的增长。问题在于,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使用人民币贬值的手段来推动出口的增长,进一步增加就业,增加国民的收入呢? (7)最近,从报刊杂志上发出一种声音,说“美元发行不受约束”,“这将导致世界资产泡沫产生”,“超美元供给将破坏储备货币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平衡”,等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中国经济学家标准的官僚主义思想意识在作怪: 1, 美国从发行货币上,年获得不下于6000亿美元的货币收益用来补贴国内个人社会保障支出。我们喊喊,是不是美国人民就听我们的?反过来说这种喊叫,在美国人心中完全是一个白痴。美国人民是不允许美国政府如中国政府那样只顾官僚阶层的收益而不管一般劳动大众的社会保障的。人民币升值以来,汇兑损失几百亿人民币,却没有一个部门的官员为其负责本身在西方国家就是一个怪事情,在美国人民心目中这是不允许的。 2, 作为一个国家的政府为自己的国民谋福利收入是无可非议的。相反非议别国政府为国民谋福利正好说明自己缺乏为国民谋福利的思想意识。中国是一个大国,在货币经济上应该向美国学习。而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与美元棞在一起。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唯一正确的发展战略。如果政府在这一点上讲信用的话,人民币就可以很快成为国际货币从而分享美元年数千亿的货币收益。我们只所以做不到,根源在君主制官僚体制上重大决策让一两个精英说了算。在东南亚经济危机时人民币应该贬值来减少损失,我们却盯住了美元就是为了受损失。目前我们应该盯住美元才能获利政府却要人民币升值,也是为了受损失。我真不知道中国政府中了那门子邪。 3, 就短期抑制外汇储备上升过快来说,政府完全可以由经贸部牵头组建商品对冲集团服务企业。从美国进口我们不能生产的民用产品,销售不出去时通过增加基础货币对这些产品补贴来纠正进出口的不平衡,从而增加国民经济福利。有人说“发票子”将导致物价上升、人民币贬值。是的,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如果用发票子的方法能把外国的东西买回来并卖给劳动人民的话,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4, 美元利率的不稳定必然造就世界上某个国家的金融不稳定。根源一是经济体小与放开外汇管制相关联;二是国际贸易的竞争引出各种自然资源价格的不平衡总要出现资源供给断裂的时候,进行强力的调整来打击金融资产泡沫。这种现象应引起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今年夏初我国房地产、股市已经出现这种苗头。其根源就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引起的。如果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得不到遏制那么中国将步入上个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后尘。这一点就是我坚决反对人民币升值的由来。 外贸平衡商品对冲企业的建立,它的伟大作用有以下几点:1作为外贸部门直接领导的企业,可以有选择的进口我国短缺商品,平衡进出口贸易可提高经济福利。2这种商品对冲服务能化解我国出口贸易的磨擦。为对我国的所谓“低价倾销”案找到一个新的化解途径。同时起到为我国密集型劳动产品扩充国际市场的作用。3只要是对我国呈现逆差的贸易国,商品对冲企业就可参加向该国推销产品的谈判,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就业。4用商品对冲外汇储备能使经济福利增长,相对用货币来对冲高外汇储备的操作必须支付正向成本时,用商品来对冲高外汇储备的操作总是处在负成本中。 (三)小结与建议 小结:汇率的比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说相对众多的比较方法而言,我们面临着一个优先秩序的选择:1)购买力平价的比较实质上是一个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的比较即相对一个国家总有一个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化问题。所以同一质量商品价格的差别实质上是一个平均化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差别。由此而来两国之间汇率的变动与均等化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变动没有直接的联系。2)购买力平价的比较也可以说是两国之间商品价值的比较。决定商品价值的因素很多,把诸因素都进行均等化的计算是办不到的。所以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看作“实际汇率”的提高在统计上就没有可信度。例如从人均产值上看,我国虽然有着10%增长率但在人均产值增长上并没有美国高,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于美国必然是拿我国部分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与和美国接近均等化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相比较,从而失去科学性。3)由此看来,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其基本根据就是中国经常项目长期顺差的存在。但是他们忽视了中国与日本、韩国、东盟长期逆差的存在。我们认为说人民币被低估无非是希望用货币来对冲贸易的不平衡而已,看不见用购买商品照样可以对冲贸易的不平衡。4)主张人民币升值的观点,无非是认为长期的高外汇储备引出人民币升值预期将恶化国内资源配置。(我们的观点与此相反,长期的高外汇储备正是国内资源配置长期恶化的结果)这种思维方法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对待高外汇储备上看作人民币汇率的扭曲从而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一是把两国商品贸易的不平衡拉向两国货币币值不平衡的比较上;进一步的是拉向商品价值的比较与两国之间劳动力价值的比较上。在这个问题上就世界经济学理论也没有一个共识的标准,使之成为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反之用我们的观点可以清楚的看到高外汇储备来源于决策当局的“奖出”“限入”的错误政策;只着重积累投资的增长、忽视消费产出的增长是政府无法逃脱的系统性责任。这样一来,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观点实质上开拓了政府的责任而且阻碍了迅速扭转高外汇储备的手段的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 李扬等:《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回归有管理的浮动》《经济研究》2005,8。 夏斌等:《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经济研究》2006,2 张曙光:《人民币汇率问题:升值及其成本---收益分析》《经济研究》2005,5 王海钰:《交易制度理论探讨》《理论前沿》2005,12 王海钰:《中国:应走人民币贬值之战略》本网。

其实这要从影响汇率的因素考虑了,所谓的RMB升值其实就是汇率在变动。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所有外汇交易均涉及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在任一时候,实际的汇率将主要由相应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记住对于某种货币的需求意味着另一种货币的供给,同样,当你提供某种货币时也意味着对于另一种货币的需求。有如下因素影响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一、货币政策当央行认为对于外汇市场的干预是有效的且干预结果将与政府的货币政策一致时,央行在外汇市场的参与将影响汇率。央行的参与通常是通过买入或卖出本币以将本币稳定在一个被认为是真实和理想的水平。市场的其他参与者对于政府货币政策对于汇率影响的判断以及对于将来政策的预期同样会对汇率产生影响。二、政治形势如果全球形势趋于紧张,则会导致外汇市场的不稳定,一些货币的非正常流入或流出将发生,最后可能的结果是汇率的大幅波动。政治形势的稳定与否关系着货币的稳定与否,通常意义上,一国的政治形势越稳定,则该国的货币越稳定。政治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加以说明。1987年底,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为了维持美元汇率的基本稳定,1987年12月23日西方七国财长和中央银行总裁发表联合声明,并于1988年1月4日开始在外汇市场实施大规模的联合干预行动,大量抛售日元和德国马克,购进美元,从而使美元汇率回升,维持了美元汇率德基本稳定。例二,如果你关注欧元,你一定注意到了在科索沃战争期间,连续三个月,欧元兑美元的汇率累计下跌了10%,原因之一便是科索沃战局对欧元形成下浮压力。三、国际收支状况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将导致其本币汇率的波动。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的一切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的总结。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着该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也影响着该国的宏观与微观经济的运行。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外汇的供求关系对汇率的影响。由某项经济交易(如出口)或资本交易(如外国人对本国的投资)引起了外汇的收入。由于外汇通常不能自由在本国市场上流通,所以需要把外币兑换成本国货币才能投入国内流通。这就形成了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给。而由于某项经济交易(如进口)或资本交易(到国外投资)则引起了外汇支出。因要以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方能满足各自的经济需要,在外汇市场上便产生了对外汇的需要。把这些交易综合起来,全部记入国际收支统计表中,便构成了一国的外汇收支状况。如果外汇收入大于支出,则外汇的供应量增大;如果外汇支出大于收入,则对外汇的需求量增大。外汇供应量增大,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促使外汇的价格下降,本币的价值就相应的上升;当外汇需求量增大时,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促使外汇的价格上涨,本币的价值就相应的下跌。四、利率当一国的主导利率相对于另一国的利率上升或下降时,为追求更高的资金回报,低利率的货币将被卖出,而高利率的货币将被买入。由于相对高利率货币的需求增加,故该货币对其他货币将升值。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以解释利率如何影响汇率的:假设有两国A和B,两国都不实行外汇管制,资金可在两国间自由流动。作为A国货币政策的一部分,该国利率被上调了1%。同时B国的利率水平不变。市场上存在着数额庞大的短期游资,这部分游资总在国与国之间流动以寻找最优惠的利率。当其他条件不变而A国的主导利率上调,巨额的短期游资就会流入A国以追求更高的利率。当游资从B国流出时,巨额的B国货币将被卖出以兑换A国货币。这样对于A国货币的需求上升,其结果是A国货币相对B国货币走强。以上例子是对于两国间的情况,实际上,在市场国际化的今天,它同样实用于全球范围。多年来,资金的自由流动和外汇管制的消除是大势所趋。这种趋势为国际短期游资(有时称为“热钱”)的自由流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当投资者认为汇率的变动不会抵消高利率带来的回报后,才会将资金调往高利率的区域或国家。五、市场判断外汇市场并不总是遵循某一合乎逻辑的变动模式。难以明了的因素,诸如个人感觉、判断、以及对于各种全球政治、经济事件的分析、理解均对汇率产生影响。市场上的操作人员必须正确理解所公布的各种报道或数据,如外汇收支数据、通胀指标、经济增长率等。但实际上,在上述报道或数据向市场公开以前,市场上已经会存在一种对于报道或数据所反映的实质的预期或判断。这种预期或判断将先于报道或数据公开前反映在价格中。一旦出现真实的报道或数据与人们的预期或判断大相径庭,就会导致汇率的大幅波动。仅能正确理解各种经济指标和数据对于一个外汇交易员是不够的。他必须明了市场究竟会对未公布的指标和数据作出何种预期和判断。六、投机行为市场主要操作者的投机行为同样是影响汇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外汇市场上直接与国际贸易相关联的交易相对来说所占比例是不高的。大多数交易从实质上讲是投机行为,这种投机行为将导致不同货币的流动,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当人们分析了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后得出某种货币汇率将上涨,竞相抢购,遂把该币上涨变为现实。反之,当人们预期某货币将下跌,就会竞相抛售,从而使汇率下滑。例如,二战后一段时间,由于美国的政治稳定,经济运行良好,通货膨胀率低,而经济增长在60年代初达年均5%,当时世界各国都愿以美元作为支付手段,储存财富,使美元汇率持续上涨。但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越南战争、水门事件、严重的通货膨胀及税收负担加重、贸易赤字、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使美元的价值大幅下跌。对照影响因素在看看中国情况,你就了解了,如果你还想了解一些关于外汇的知识,我们可以进一步交流一下。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8 条[1]李石凯. 美国贸易逆差:增长惯性与可持续性[J]. 当代财经, 2004,(10) . [2]刘柏,张艾莲. 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整机制[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 . [3]杨涤. 汇率分析范式转换与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 2004,(07) . [4]王浩倩. 从国际收支双顺差看人民币汇率调整[J]. 生产力研究, 2009,(05) . [5]施伟. 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8,(14) . [6]叶炜,王瑛. 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思考与汇率制度的对策选择[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3) . [7]李石凯. 美国贸易逆差:增长惯性与可持续性[J].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4,(05) . [8]黄丽娟. 人民币升值对安徽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9,(23)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俞开江. 人民币“双率”调整与我国贸易收支平衡调控研究:理论与实证研究[D]. 浙江大学, 2009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0 条[1]王燕燕.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分析[D]. 安徽大学, 2004 . [2]王海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的影响[D]. 武汉大学, 2005 . [3]楼云. 股市财富效应对美国经常账户逆差的影响研究[D]. 浙江工商大学, 2006 . [4]王英华.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D]. 苏州大学, 2006 . [5]徐建波. 人民币汇率与江苏进出口额变动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D]. 南京农业大学, 2006 . [6]盛爱辉.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 [7]聂娜. 人民币汇率变动态势研究[D]. 郑州大学, 2007 . [8]冯冲. 人民币升值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D].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 [9]林斐婷. 中美贸易不平衡成因分析[D]. 厦门大学, 2007 . [10]周晓舟. 美国经常账户逆差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 吉林大学, 2008 . [1] 冯焱. 浅谈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9,(11) . [2] 曾美艳.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 [3] 马玉立.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与对策[J]. 经营管理者, 2009,(10) . [4] 邵杰.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探析[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03) . [5] 黄青.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8,(05) . [6] 周忠英.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 中国物价, 2009,(04) . [7] 刘晓辉.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12) . [8] 邓水兰,温诒忠.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J]. 国际贸易, 2008,(09) . [9] 林远. 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进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 华北金融, 2009,(03) . [10] 陈丽娟.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7)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 条[1]李石凯,谢端纯. 货币贬值的国际收支效应失灵分析[J]. 财经科学, 2003,(02) . [2]李银珠. 汇率变动效应与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J]. 金融与经济, 2004,(03) .

21世纪》:近日,美国国会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此起彼伏,不断敦促美国政府立即采取行动,解决中国“操纵汇率”问题。在全球经济刚刚走出危机的时刻,中美两国在人民币汇率上再度交锋的背景是什么?美国经济的内外部风险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张明: 这次中美之间人民币汇率的争端有两方面背景:一是经济层面的,目前全球经济已从危机中复苏,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复苏速度快于美国。美国的消费和投资的增长都比较微弱。制约美国消费增长的关键是失业率太高,达到10%左右。消费不足,就抑制了美国制造业的投资。同时美国商业银行仍然惜贷,消费融资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融资都比较紧。因此,美国在低速增长的背景下,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试图通过出口的增长来拉动经济增长。奥巴马提出在未来五年把出口翻一番的目标,中国作为对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人民币升值诉求就凸现出来。 二是政治层面,今年以来奥巴马政府的支持率不断的下滑,今年10月国会将面临中期选举。历届美国政府已经形成一个规律,高失业率加上中期选举,总会引发贸易保护主义。为了提高民众对于政府的支持率,美国需要一个外部的替罪羊来转移选民的愤怒,这是美国政府反复使用的策略,中国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首要攻击目标。 《 21 世纪》: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2008 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窄幅波动。如何评价人民币重新盯住美元的政策作用?人民币升值对于美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明: 从2008年下半年之间,人民币的汇率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3月,当时几乎所有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都显著的贬值。中国的出口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如果中国跟随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贬值,会加剧当时世界经济的下滑,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恢复。所以,中国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在当时对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很大贡献。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9年3月至今,美元对欧元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发生显著贬值,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导致了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发生贬值。这也是目前很多国家批评中国操纵汇率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人民币在未来升值并不会显著削减美国的贸易赤字,只会改变美国对于不同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赤字构成。所以,目前要求人民币升值意愿最强烈的,恐怕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其他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新兴市场国家。 综合来看,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对于全球经济并没有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现在危机已经过去,我国出口开始恢复,经济高速增长,物价从通缩区间走向通胀区间,之前被金融危机打断的人民币汇率调整进程应该重启。但是,由于美国方面把人民币汇率政治化,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使得人民币汇率前景变得扑朔迷离。 《 21 世纪》:数据显示我国外贸正在企稳向好, 2 月出口总值同比增加 ,进口同比增加 。人民币的汇率对于出口企业的未来走向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工资、土地等其他要素成本的上升,正在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如何缓解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造成的冲击? 张明: 首先,初步研究表明,中国出口行业的价格弹性要远低于收入弹性。这意味着决定出口的关键因素是外需的变动,而非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这也解释了在2005年到2008年间,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21%,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长。如果外需依然在恢复,并且人民币升值的幅度是可控的,那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应该是比较有限的。 其次,中国现在出口有一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人民币升值的确使加工贸易企业产品的出口价格卖的更贵,同时也使这些企业的进口成本变得更低。这就意味这加工贸易企业对于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是大于一般贸易企业的。而我国的一般贸易企业,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强,受人民币升值的冲击比较小。像服装鞋帽类的企业,在2005-2008年人民币升值期间,在北美的市场份额也保持上升。 最后,我们之所以要保出口,关键是想保就业。出口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有效的缓解人民币升值对于就业的冲击,就要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对民间资本的开放,通过服务业的发展来吸收出口不景气所释放出来的劳动力。今年春节后出现大规模的“民工荒”,意味着劳动力供给偏紧,和前一个阶段相比,出口增速下降对就业的冲击可能会更加削弱。 《 21 世纪》:上一轮人民币升值过程,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现阶段重启升值进程,资产价格泡沫是否会重演?为打破人民币升值的单边预期,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和速度应该如何把握?“渐进式”、“一步到位”等方式应当如何选择? 张明: 未来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是增强弹性,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手段,将浮动保持在一个可控区间内。如果全球经济继续恢复,中国经济保持增长,人民币可以对其他主要货币升值。反之,如果全球经济二次探底,中国经济增长较弱,人民币可以贬值。改革的关键是汇率的浮动,而不是单向的调整。增强弹性意味着要逐渐减轻央行对汇率市场的干预,让人民币的汇率波动起来。在初期的时候必然有一个单向升值的过程,之后随着市场对人民币均衡水平估值的分化,人民币汇率自然会走向波动。 要彻底人民币升值单边预期,一次性大幅升值最有效。但是,这种方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不会成为政策的选择。而小幅渐进的升值策略,则会导致持续的升值预期,在此驱动下,如果国内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将会导致热钱的大量流入。这就必须先做好防范工作,一是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尤其是违规资本进出管制。二是将资产价格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一方面要控制信贷投放,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增加供给的方法来平抑资产价格的上涨。 《 21 世纪》: 2010 年全球经济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作为后危机时代高速增长的经济体,中国该如何制定发展战略,以应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政治化”倾向、重建多赢的全球经济贸易格局? 张明: 现在全球处于低速增长的阶段,中国的人口红利尽管即将到达拐点,但是还有三到五年的时间,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时间窗口,应该把握时机进行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降低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加快服务业部门的发展、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当中的比重。同时要防范两方面风险:一是短期内资产价格上涨风险。二是中期风险,即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和基础设施投资低利用率的风险。 回到汇率政策,人民币汇率机制变不变,怎么变?政府应本着本国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进行制定。人民币汇率的动向和外国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两者要完全分开。既不要美国压我们升值就升值,也不要因为美国压我们升值就不升值。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策略和节奏。

人民币汇率毕业论文

人民币浮动汇率对中小企业出口的影响分析[摘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我国长久以来适应了固定汇率制度的中小企业来说,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首先是基于人民币对美元相对价值的变化,对进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造成的影响;其次,浮动汇率制度给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更多的风险,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过程中不断提高抵御汇率风险的能力、完善出口交易的方式。为此,本文从以上两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及建议。[关键词]浮动汇率制度价格竞争力汇率风险中小企业出口影响一、概述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出不断地走强趋势(见图)。这对我国长久以来适应了相对固定汇率制度的中小出口企业来说,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首先,是基于人民币对美元相对价值的变化,由替代效应、互补效应等综合作用引起的,进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变化对企业出口本身造成的影响;其次,浮动汇率制度对中小企业在进行外贸交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抵御汇率风险能力、完善出口交易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汇率对中小企业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影响汇率是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当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本币的数额增多,表示外币汇率上升;一定单位的本币折合外币的数额增多,表示本币汇率上升。通常情况下,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有:货币流通状况、国际收支差额、实际经济增长、资金市场供求与利率、政府干预、心理预期等。在这些因素作用于汇率的同时,汇率的变动也反作用于经济增长,其最直接表现是:汇率上升会鼓励进口,促使国内物价下降,抑制出口,使大量商品由出口转为内销,增加国内市场商品供应,从而压低国内物价,具有减少国内生产和国民收入并加大失业率。2005年底,我国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吸纳了75%左右的城镇就业人员,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货物出口额占左右,上缴税收占,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就业扩大的生力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产品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自主定价权小,主要涉足市场准入壁垒较低的传统制造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的大多是居民日用消费品、纺织工艺品、小五金、小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简单,国内企业基本上都借助于传统的薄利多销、低价竞争的营销策略进军国际市场,近年来,这些产品的出口出现了趋向单纯数量扩张、出口额增幅大大低于出口量增幅、出口效益下降的现象。人民币升值后这些产品的价格优势会进一步得到削弱,在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的作用下,其出口必将受阻,这会对我国的整体进出口局势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为我国处在国际分工的下游,出口产品大都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标准化了的产品,市场需求弹性较大,替代品较多。从中小企业出口竞争战略看,似乎形成这样一种路径依赖,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发挥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通过降低价格,占领市场。但应看到,这种价格竞争的路径依赖,不仅会使出口方形成一味强调价格和成本竞争的惯性思维,还会使进口方也形成中国的出口商品可以不断压价的预期,使得出口企业的价格越压越低,利润十分微薄,很多企业依靠出口退税和有关优惠政策才能维持出口。如果单纯依靠价格竞争,汇率风险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必须从依靠成本价格优势的出口竞争战略向依靠产品差异竞争优势的战略调整。构建差异性优势的关键在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比重,使商品从低档次、低价位向中高档、中高价位提升,这样在面对汇率风险时,可以采取降价让利等手段从容应对,又可以凭借较强的产品品牌、品种等非价格竞争力,有效避免或减少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中小企业必须转换思路,加大结构调整,使商品竞争从传统的价格竞争向以品牌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转变,靠品牌、靠质量来争夺市场。通过对企业自身特点和企业所处产业价值链的分析,确定企业的定位和发展战略,明确企业的竞争力,在技术、产品、组织管理、营销渠道和网络、品牌、资源等方面着力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构筑企业在全球化的经营和竞争中持续发展壮大的基础和动力。在生产方式上坚持最低成本,最快反应,走信息化之路;在创新上,要千方百计加强培训与交流,共享公共技能。另外还要特别注重利用国际互联网提供信息和交流信息,在进口产品中加大高科技产品的进口比例,依靠科技优势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且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企业进口原材料和设备,特别是产能扩张要求高的企业,要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的空间,进口国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优化产业结构,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汇率风险对中小企业外贸交易形式的要求近十年来,人民币汇率一直盯住美元基本不动,我国中小企业为了便于计算成本、核算收益,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一直主要以美元进行结算,而不愿用汇率变化频繁的欧元、日元结算,一些出口市场主要在欧洲的中小企业也争取用美元进行结算,这致使企业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过分依赖美元。2005年上半年贸易收入中,中小企业以美元结算的笔数和金额均占到98%以上。因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我国中小企业必然要面对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和损失,导致出口产品的人民币收入相应下降。此外,我国中小企业习惯于在固定汇率制下经营,在汇率相对固定的环境下进行商业谈判和成本测算,对汇率变化和风险缺乏考虑和关注,尽管各外汇指定银行近年来积极宣传远期结售汇、货币掉期等金融工具,但大多数企业并未广泛使用,在定价时只计算利率成本,根本没有考虑到汇率风险,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较为缺乏。经过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我国人民币汇率将更加具有灵活性,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动方向和幅度将更有弹性。我国中小企业将不得不面临汇率风险,为了减少汇率风险对中小企业出口的不利影响,对企业的短期业务和长期业务可分别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1.针对企业的短期业务(1)早日收汇。人民币升值是近一年的趋势,出口企业早日收汇就意味着日后损失的减少。出口企业应尽量将收汇期限定得短些,以减少由于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造成收益的下降。如企业可以采用现金折扣的方法,对提前付款的客户给予一定比例的现金折扣,以吸引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客户提前付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而且还可以防范商业风险,还可以减少应收账款的损失。(2)加强企业与外商联系,减少中间环节。中小企业很多出口业绩突出的企业,其产品都是经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出口过程的中间环节较多,企业出口成本较高,人民币升值对这部分企业的影响最大。人民币升值后,虽然出口产品成本提高,但海外并购和扩张的成本却降低了不少。如果企业能够直接与外商联系或在国外设立销售公司,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来提高企业利润,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影响。(3)采用灵活的出口报价策略。为减轻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中小企业可以采用渐进式报价策略,即每月将报价做适应性调整,逐步提高价格,这样人民币升值时,结汇的损失就可以减至最小。如企业可以在报价中加入这样一项条款:报价有效期一个月,10日内接受报价价格为8美元,以后每隔10天,价格增加1%。这不仅使企业达到减轻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损失,还可以促使外商尽快接受报价,达成交易。(4)正确选择计价货币。由于人民币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管理调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不代表人民币对篮子内其他货币也必然升值。因此,在出口贸易中,企业应尽量采取不同货币进行结算。如对欧出口中采用欧元,对日出口则采用日元,以减轻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影响。(5)采用“福费庭”交易方式。即出口企业将经过进口方承兑过的远期汇票,向出口企业所在地的金融机构贴现,提前取得人民币。由于此种票据是无追索权的,故出口企业一旦将手中的远期票据卖断给金融机构,同时也就卖断了一切风险,免除了人民币升值的后顾之忧。通过“福费庭”方式,还可以为国外买方提供延期付款的条件,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出口企业只需支付一定的贴现费用就可将延期付款变成现金交易,变远期票据为即期收汇,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避免由于人民币币值的不确定性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此外,我国中小企业还可以采取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等方式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2.针对企业长期业务(1)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远期结售汇业务,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币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外汇收入或支出发生时,按照该远期结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期限汇率办理结汇或售汇。(2)外汇期权。外汇期权,是一种选择性契约,期权购买方享有在契约届期或之前,以规定的汇率买入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货币的权利;而期权卖方收取期权费,银行作为期权的卖方有义务在买方要求执行时,卖出(或买进)期权买方买进(或卖出)的该种货币。利用外汇期权进行保值,买方可根据汇率的实际变化情况,灵活地决定是否执行该合约,即在期权合约到期日之前或到期日,届时外汇市场的即时汇率和约定的远期汇率比较,如果和买方的市场预期相反,则可选择放弃执行合约,损失期权费,所需的货币可在外汇市场按即时汇率价购买。但若汇率变动,正如买方所预期的结果,就按契约所约定的货币汇率和数量进行货币交换,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外汇期权不仅使企业可以避免较大的汇率风险损失,而且还可以获得汇率有利变化所带来的较大收益机会。(3)掉期业务。掉期业务即客户委托银行买入A货币,卖出B货币,确定将来另一工作日反向操作,卖出同等金额A货币,买入B货币。客户需做远期外汇买卖后,因故需要提前交割,或者由于资金不到位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期交割,需要展期时,都可以通过叙做外汇掉期买卖对原交易的交割时间进行调整。在掉期外汇买卖中,客户和银行按约定的汇率水平将一种货币转换为另一种货币,在第一个起息日进行资金的交割,并按另一项约定的汇率将上述两种货币进行方向相反的转换,在第二个起息日进行资金的交割。最常见的掉期交易是把一笔即期交易与一笔远期交易合在一起,等同于在即期卖出甲货币买进乙货币的同时,反方向地买进远期甲货币、卖出远期乙货币的外汇买卖交易。(4)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防范汇率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准确的预测汇率变化趋势是避免外汇风险的前提条件。经济的全球化,投资自由化的发展,汇率波动的复杂性增加,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精通会计、审计的理论与方法,还应通晓国际金融知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了更好地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企业必须拥有精通金融工程理论与实践操作的专业金融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不仅缺乏精通会计、审计、金融的综合性人才,更缺乏国际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企业防范汇率风险极为不利。所以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强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不断充实外汇风险管理方面的人员,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研究工作,从而能够熟练使用外汇期权、远期、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为企业避险套利。四、结论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我国长久以来适应了相对固定汇率制度的中小出口企业来说,主要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基于人民币对美元相对价值的变化,由替代效应、互补效应等综合作用引起的,进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变化对企业出口本身造成的影响;二是浮动汇率制度对企业不断提高抵御汇率风险能力、完善出口交易方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使企业进出口尽可能小的受到以上冲击,企业自身除了需要转换思路,加大结构调整,使商品竞争从传统的价格竞争向以品牌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转变,靠品牌、靠质量来争夺市场外,还需要不断关注汇率变化,积极运用远期结售汇、货币掉期等金融工具,改善外汇支付方式,从而提高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参考文献:[1]中小企业简报: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J],2006(14)[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情况调查[J].2006-03[3]赵建设:国际结算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中国工商银行网站[5][美]约翰.丁.斯蒂芬斯著徐杰译:金融衍生工具管理货币风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龙江李桂芳:企业运用外汇掉期问题分析.金融经济发展研究[J][7]中国国际商务网站

论文代做,毕业设计代做,计算机。韩语,英语,管理,金融,法律等专业论文,q我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摘要: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严峻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必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了解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原因及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而探寻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及措施,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地发展。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易;贸易结构一、人民币升值概述(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自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已连续五年维持10%以上的高增长,如此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尤其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使中国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可以说,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同时,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本币有升值压力。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对美国来说,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每次美元大幅贬值都能使美国债务减少1/3,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其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然而,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2006中美贸易顺差达到1 亿美元,2007年中美贸易顺差1 亿美元,中美巨额贸易顺差屡创新高,使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深深感到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于是,美国便以中国工人抢去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巨额贸易顺差造成其损失为理由,对中国进行经济“敲诈”,妄图使人民币升值。实际上造成美国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比如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以及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垂涎等等,还有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美国的公司把厂开到中国,再向美国输出成品,表面上是美国吃了亏,但实际上真正赚走大部分利润的还是美国的公司。不难看出,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我们知道,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复杂的国际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国家更是附和美国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当然他们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有的则是为了争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过低,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加入WTO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指责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近年来,关于“亚元”问题的讨论已越来越热,谁能成为未来亚元的主导,已变成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日本由于其经济十年来的萎靡不振,日元充当亚洲货币主导的可能性在变小。而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币的价值日趋明显,在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人民币地带”,导致日本对此忧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对华出现50亿美元顺差的背景下,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将全球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声浪推至顶峰,目的就在于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为了确保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的发展,缓解中国对外经济摩擦日益加剧的局面,营造和谐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人民币升值的步伐逐步加快。(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2005年7月21日,迫于美国的强大压力,也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政府终于做出了人民币升值的决定。1美元兑人民币从先后突破了、、关口,2005年升值幅度达3%。进入2006年,人民币更是一路“高歌猛进”。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起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按照12月29日的汇率中间价计算,人民币在这一年中升值了2 615个基点。2006年1月4日的报价与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完全相同。从这一天开始,询价交易这一国际主流交易机制被引进中国,揭示了外汇交易方式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大改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被赋予了更为市场化的形成方式。人民币汇率注定在这一年里以更富弹性的方式运行。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1美元对8元人民币。在此后的2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始终围绕着这个重要关口上下波动。7月2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次“破8”后一路向下,从此告别了这个关键的位置。8月30日破,9月28日破,10月30日人民币汇率突破。此后的一个月间,人民币汇率相继突破、、,11月29日突破关口,12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破关口,以再创汇改以来新高。12月14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举行的当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了关口。第二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又以再创汇改后的新高。按照当日的数据计算,汇改之后人民币已累计升值超过。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关口达到。而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06年人民币的月平均汇率已从1月份的升值至11月份的。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经济引擎明显减速,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增强,令国际汇市美元全面走软,从而引发了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高。另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10月份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而前10个月的贸易顺差累计已达到1 336亿美元,这些都成为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推动因素。2007年伊始,市场比较一致的预期是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5%左右。实际上,截至12月20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到。从1月4日年初首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的,到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6月29日的,半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7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关口,次日整数关口告破。11月22日至27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连续4个交易日创出汇改以来新高。12月11日至13日,受美联储降息和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突破、和关口,升值速度明显加快。经济专家们认为,2007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贸易顺差持续加大和外商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进一步加快,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08年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为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创出新高。以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比价计算,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也就是说,同样兑换1美元,如今可以少花元人民币。未来的趋势怎么样,谁都不敢说,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人民币在一段时间内还是有一定的升值空间的。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1.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人民币升值,国外的能源、原料与生产资料价格都相对便宜了,这就降低了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很多重要战略物资的购买成本,增强了购买力。在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航空、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增强相关行业部门的盈利能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工贸易总额超过一般贸易额,加工贸易顺差已成为我国外贸顺差的最重要来源。加工贸易中产品复出口成本中其进口成本比例一般都在50% ~100%之间,在短期内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比较敏感。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降低,这样导致加工贸易的生产成本降低,自然以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降,因此,这部分依赖进口原料的复出口商品仍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可见,人民币升值会促进进口的增加,并以进口带动出口,其关联性得到加强。2.有利于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实行的是以“重出口,轻进口”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导向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对出口的依存度过高,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而且也产生了企业过度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价格优势出口,单方面的贸易顺差引起其他国家反倾销诉讼频繁;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的低成本、低市场准入引起的投资过度供给所导致的企业低价恶性竞争;以及只重视价格,不重视国际市场需求而引起的出口贸易和就业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可见,这种长期依赖于出口单一增长的对外贸易结构很不合理。而人民币的升值,必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这样就能够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均衡的局面。在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主要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中间投入品等生产要素要从国外进口,导致经济效益低下。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人民币升值将使一部分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被挤出市场。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这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发展方向。同时,人民币升值会引起行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激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可见,人民币升值对于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发国内企业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200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 622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较2006年的1 亿美元增长了,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则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达到21 738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其中出口为12 18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进口9 55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的对外贸易总值比2001年总值增长了倍。然而,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倍。外贸顺差增长过快,加剧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及美国的贸易摩擦。欧盟在2007年已多次表态希望中国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以减少中欧之间的贸易顺差;美国国会则在2007年提出了50多项对华贸易保护议案,尽管这些议案大都由于美国政府的反对而未能变为法律,但仍增加了两国贸易关系的紧张气氛。人民币升值可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从而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的数值。通过人民币升值,适当提升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有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的低价倾销诉讼。低价竞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国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人民币的适当升值,有助于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4.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国际经济学中,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同等数量的商品出口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国虽然每年的贸易顺差很大,但由于出口商品价格不断下降而导致贸易条件持续恶化,需要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才能换回少量的国外高科技产品或稀缺资源。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就可以用较少的出口产品换回本国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出口利润不断增加,就可以改善我国目前的贸易条件。同时,人民币升值也将会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特别是原材料和高科技设备的价格。企业将会加速技术引进,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品动态比较升级。同时,由于进口产品绝大部分用于复出口,故随着企业生产率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有助于我国企业从产品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5.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以前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投资设厂,从事跨国经营。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所以说,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那些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其全球发展的战略,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消极影响1.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后,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的利润,必须提高商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价格,而这样做的后果势必会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尤其是我国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一旦提高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将造成这些低端产品低价格优势的丧失,极易被一些东南亚国家所取代,从而影响到出口规模的扩大。然而,假如保持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变,则势必要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出口利润的减少又将严重打击国内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出口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但是,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它还受到一些其他外在因素的制约,如国内外经济形势、出口商品结构以及贸易方式等。2.严重冲击科技含量较低、以低价格取胜的出口行业显然,对出口贸易依存过大、出口价格弹性较低和科技含量较低的出口行业,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甚至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我国的纺织、服装、家电、化工、电子机械制造业等主要出口型行业都属于这一类型,其中纺织服装业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高达50%,附加值和出口价格弹性都很小,因此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最大。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和。以服装行业为例,目前绝大多数外贸服装订单的毛利在元人民币,即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在元人民币。如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2%,则意味着外贸企业每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将损失元人民币。可见,加速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3.国外商品的进口增加,竞争加剧,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将降低,国内消费者用同样的货币可以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这将严重影响到国内相关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企业,甚至有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短期内不利于国内企业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但从长期看竞争对国内企业的长足发展不无裨益。4.加大我国国内就业压力目前,由于我国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导致可以吸纳众多劳动力的加工型出口企业利润下降,这些企业投资转向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后,必然会使许多素质较低的就业者面临失业危机。并且当前我国很大部分的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是由出口和外贸企业提供的,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带来一定的冲击。在目前的中国,劳动力资源尚未转化为人力资源, 具有优势的仅仅是熟练工人。所以,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依靠我国劳动力优势发展加工贸易仍将是我国长期的经济内容。三、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及措施鉴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强化和扩大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发展的积极影响,缓解和减少其消极影响。(一)要有步骤地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前,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导致国内外商品价格的扭曲,出口商品价格低廉,进口商品价格高昂,致使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出口额不断攀升,贸易赢余不断增加,连年持续出现巨额贸易顺差,引起了与贸易伙伴之间的频频贸易摩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我们应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逐步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使人民币汇率浮动更具弹性,汇率波动能够更加显著地反映出市场供求的变动,并要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充分发挥汇率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以适应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总之,人民币汇率改革应该从我国的经济需求面出发,考虑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往来与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双赢。(二)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外贸出口依赖在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人民币汇率的相对低估,导致出口强劲增长,我国外贸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很多企业对出口贸易趋之若鹜,致使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大量涌入出口部门,社会资源不能根据市场实现优化配置,从而造成我国经济内需不足却过分依赖外贸出口的局面,这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国有13亿人口,庞大的人口背后隐藏的是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要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尽快实现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以内需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同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各种配套改革,积极培育、扩大国内消费市场,鼓励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重点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三)优化升级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长期以来,在我国出口产品中,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我国的出口企业大多从事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贸易,工人亦多从事重复、熟练劳动,盈利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出口企业很难再以单纯依靠低廉劳动力和国家制定的低汇率政策开拓海外市场。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必须调整对外贸易结构,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我国外贸结构优化升级。有资料显示,许多欧美跨国公司都已经把技术创新和研发融入其企业发展战略,并且有自己完备的研发中心,且投入大量研发资金。而在中国很多企业甚至连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意识还没有。他们所谓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可以说,汇率机制的改革和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有一些压力, 作为出口企业,应该积极调整经营理念和出口战略,加大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力度,应以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为目的,进行产品概念创新、产品功能创新、产品形态创新、产品包装创新、产品运用创新等,以人民币升值为契机,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出口产品档次, 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 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从而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人民币的升值,在对外贸易中赢得主动。同时,出口企业应重视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进口新设备,加快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再创新的步伐,减少高科技新产品,如光学、医疗、精密仪器和设备等对国外的依赖,通过在进出口两方面的努力来调整我国贸易结构,减轻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不利影响。(四)政府应加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在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应该在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遏制对外贸易顺差过快增长,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有所作为。主要体现在政策上对进出口企业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扶持。例如,政府在2007年采取的一系列调整措施,包括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加征出口关税及降低出口退税,降低暂定进口关税税率、取消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等方式鼓励进口等;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一定的出口补贴,主要包括鼓励研发的补贴、支持落后地区的补贴和环保项目的补贴;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比如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担保和出口信用保险等出口的公共支持;还可设立专门机构为国内出口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和咨询服务,包括国际市场行情、市场调查、潜在贸易对象及投资环境等,帮助国内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学习和运用, 防止外国高污染、低质量产品进入国内冲击我国同类产品。参考资料:升值后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由于以美元表示的国民财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产达到高潮,一些“泡沫”进一步膨胀或造就新的“泡沫”,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例如:美国许多散户投资者纷纷在当地开立人民币储蓄帐户,希冀有朝一日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化会让他们受益。当然,这些散户帐户并非是真正的人民币帐户,因为依照中国不可自由兑换的汇率体制,在海外开立人民币帐户是非法的。他们开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储蓄帐户,帐户内的存款是美元,但基于人民币的现货汇率,这些帐户将因人民币兑美元现货汇率的波动而升值或贬值。 Everbank首席执行长Frank Trotter称,公司此举在一些客户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自一年多以前人民币汇率开始显示失衡迹象以来,这些客户一直在要求开立人民币计价帐户。Everbank于7月1日推出了此类新帐户,并在随后的几周内将逾650万美元投入该类帐户。此外,人民币升值之不利多多: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物价肯定会降下来,因为进口品的价格会下降。人民币升值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外商投资企业对吸引国内劳动力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现在的情况更是如此,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如此时人民币升值则会是使目前这种状况更加恶化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人民币汇率论文模板

这是2010年6月发表的一篇论文,够新了吧,紧跟时代:-----------------------正文内容-----------------------《金融危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一、 金融危机不会加剧外部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责难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显现。美国财政部长盖纳在候任期间曾指责我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这与布什政府拒绝认定我国为汇率操纵国的态度显著不同。但美国当前的主要目的,是要迅速走出金融危机、摆脱经济衰退,而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总体上有助于美国达到这一目的,起码不悖于这一目的。因此,新一届美国政府在危机中应不会对人民币汇率制度采取实质性的对抗行动,从摆脱实体经济衰退的角度看,人民币大幅升值对美国缩小贸易逆差不会产生实质影响。当前以中美贸易差额为代表的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根源于美国有较大的储蓄缺口(储蓄不足),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则有较大的投资缺口(储蓄过剩)。从全球经济平衡的角度来看,拥有较高储蓄率的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是集体性地被迫与储蓄率较低的美国保持贸易差额关系。显然,这种失衡根源于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即使人民币大幅升值至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大幅下降的程度。鉴于美国的储蓄率在短期内难以提高, 其贸易逆差将依然存在,只不过转变为对其他国家的逆差而已。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一直存在且愈演愈烈,只是其贸易顺差对手国顺次由日本转变为“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然后转变为我国而已。从摆脱金融危机的角度看,人民币大幅升值并非美国解决金融危机的出路。近期,西方学术界流传着一种“祸水东引”的谬论,即将人民币汇率制度与美国次贷危机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是我国对美贸易顺差的主要成因,我国将积累的大量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国债,这压低了美国长期利率,进而低利率刺激了美国金融创新并使其金融机构过度承担风险,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大量事实表明,金融发展和风险认知之间的不匹配才是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不断深入,尽管金融风险认知在同一时期也有进步,但明显滞后于实践的需要。金融发展和风险认知的不匹配大大降低了原有金融稳定安排的效力,金融机构内控、市场纪律和金融监管的效率下降与此均有密切关联。从这一视角看,次贷危机爆发具有必然性,它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没有必然联系。事实上,维持现有包括人民币汇率制度在内的中美经济模式,对美国化解金融危机是有利的。当前,美国政府在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同时展开行动来化解危机。在实体经济领域,美国主要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在金融领域,美国主要通过金融机构救助、收购金融机构有毒资产、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三种方式来稳定金融系统。美国的危机化解方案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这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大量发行国债。在美国国债投资需求中,外国投资者的地位举足轻重。2008年,美国政府净发行国债万亿美元,其中外国投资者就购买了7720亿美元。中美之间的经济交往模式以人民币“软”钉住美元、我国对美保持大量贸易顺差和我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为主要特征,这一模式有助于美国筹集资金、稳定国债市场。应当说,危机加强了中美经济模式的“捆绑性”,即我国需要美国市场实现劳动力就业,美国则需要我国的资金来稳定其金融系统。破坏这一模式的稳定性,对中美双方都没有好处。二、 金融危机不会根本威胁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次贷危机爆发后,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问题引起国人广泛关注。部分国内学者认为,美联储向金融体系不断注入流动性,使得美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通货膨胀威胁,我国外汇储备也极有可能因此遭受重大损失,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加速弹性化改革。为应对危机,美国货币当局不断放松其货币政策。美联储的最初反应是,通过更积极的储备管理使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与目标水平一致。随后,为缓解定期货币市场和回购市场的压力,美联储延长了银行再融资期限,扩展了合格抵押品和交易对手的范围,扩大了证券融资范围。鉴于金融市场混乱还在继续且实体经济出现衰退,美联储迅速调整了其货币政策立场,将联邦基金利率在短期内由下调至。在缺乏利率下调空间的情况下,美联储开始实施所谓“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即货币政策直接关注货币投放数量而非利率。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看,以上货币政策操作并无特别之处,所有操作都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当面临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出售其当前购买的国债和其他类型金融资产以收缩流动性。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美国这样一个贫富较为悬殊而又实行议会民主的国家,美联储不可能为了损伤我国外汇储备价值而故意推动通货膨胀。主要是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和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刺激了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流动性膨胀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全球在次贷危机中投放的大量流动性在危机后大部分不会直接进入实体经济,它们中的绝大部分极有可能是从谨慎状态转为投机状态,这为全球收缩流动性提供充裕的反应时间。我国没必要进行大的储备币种结构调整。反而,由于我国在美外汇储备数量较大,任何急切的币种结构调整很可能会因交易成本过高和外汇市场的博弈性反应而损害我国外汇储备的价值。例如,如果我国迅速将美元国债储备转换成欧元储备,则大量抛售很有可能会使美元国债收益率迅速上升,这将导致我国继续持有的美元储备的贴现值下降。更何况,在当前全球主要储备货币中,美元的安全性仍然居于首位。三、 不宜采用人民币大幅贬值来摆脱当前经济紧缩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理论界存在很大争议。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应该有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从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看,人民币应该大幅升值。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根本目标,包括人民币汇率政策在内的一切宏观调控政策都须以此为最基本的出发点。换言之,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水平应该首先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的总目标,其次才能考虑平衡国际收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剧烈下滑,对外出口和投资的增长率同比皆有大幅下滑。由于投资下滑主要是由出口下滑导致的,此轮我国经济紧缩可以归为外部需求冲击型的经济紧缩。为保持经济增长,我国政府及时有力地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汇率政策领域,我国迄今为止尚未采取大的举措。我国是否应当采用人民币大幅贬值来摆脱当前经济紧缩,这也是我国汇率政策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表明:全球真实GDP增长率从2007年的下滑为2008年的,其中,除了中东的真实GDP增长率上升了,北美洲、中南美洲、欧洲、独联体、非洲和亚 洲的真实GDP增长率分别下滑了、、、、、和;全球真实商品贸易增长率从2007年的6%下滑为2008年的2%,其中,北美洲、中南美洲、欧洲、独联体、非洲、中东和亚洲的真实商品出口增长率分别下滑了、、、、、和。全球真实GDP和真实商品出口的全面萎缩表明,在所有导致我国出口紧缩的原因中,贸易对象收入的全面下降肯定居于首位。在人民币“软”钉住美元的汇率安排下,美元2008年对日元和欧元大幅升值,间接推升了中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可以讲,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在危机期间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中国当前具有人民币贬值的潜在动力。尽管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对于我国出口的稳定可能有不利影响,我国当前仍然不宜采用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办法来摆脱经济紧缩。根本原因在于,在全球经济下滑、贸易对象收入萎缩的情况下,人民币贬值是否一定产生足够的刺激效应,我们并无把握。相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危机中世界各国“以邻为壑”式的贬值,从来就没有给任何国家带来过好处。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在全面权衡之后,作出了人民币不贬值的决策。这一决策在事后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它不仅制止了亚洲各国竞争性贬值的浪潮,而且使得我国国内生产获得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并据以率先走出了危机的阴影。也正是在此决策的推动下,我国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从此确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毋庸讳言,亚洲危机中我国作出的不贬值的决策,使得我国成为那次危机中最大的赢家。在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同时,我国要格外关注出口行业是否在危机中出现转移。我们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我国,以使用中间产品生产最终出口产品为核心特征的垂直化专业分工贸易模式正在加速形成,外资企业在这一贸易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我国在这一贸易模式中主要是获得低端的劳动要素收入。垂直化专业分工主导我国的贸易模式,意味着我国对外贸易可能存在临界状态,一旦外部竞争环境达到抵消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程度,大量外资主导的垂直化分工贸易企业很可能突然集体性地从我国退出。相比于出口下降,危机导致我国外贸转移的威胁更需警惕,因为直接投资决策因沉淀成本巨大而不会轻易改变,出口行业的国际转移会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长久性的根本损伤。

根据自己国家的制度来定的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摘要: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严峻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必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了解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原因及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而探寻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及措施,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地发展。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易;贸易结构一、人民币升值概述(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自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已连续五年维持10%以上的高增长,如此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尤其中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使中国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可以说,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同时,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本币有升值压力。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对美国来说,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每次美元大幅贬值都能使美国债务减少1/3,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其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然而,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2006中美贸易顺差达到1 亿美元,2007年中美贸易顺差1 亿美元,中美巨额贸易顺差屡创新高,使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深深感到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于是,美国便以中国工人抢去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巨额贸易顺差造成其损失为理由,对中国进行经济“敲诈”,妄图使人民币升值。实际上造成美国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比如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以及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垂涎等等,还有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例如,美国的公司把厂开到中国,再向美国输出成品,表面上是美国吃了亏,但实际上真正赚走大部分利润的还是美国的公司。不难看出,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我们知道,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复杂的国际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国家更是附和美国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当然他们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有的则是为了争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过低,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加入WTO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指责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近年来,关于“亚元”问题的讨论已越来越热,谁能成为未来亚元的主导,已变成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日本由于其经济十年来的萎靡不振,日元充当亚洲货币主导的可能性在变小。而中国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因此,人民币的价值日趋明显,在中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形成一个“人民币地带”,导致日本对此忧心忡忡。在2002年日本对华出现50亿美元顺差的背景下,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将全球压制人民币升值的声浪推至顶峰,目的就在于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打垮人民币对日元的挑战,确保日元的未来主导地位。为了确保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的发展,缓解中国对外经济摩擦日益加剧的局面,营造和谐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人民币升值的步伐逐步加快。(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2005年7月21日,迫于美国的强大压力,也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政府终于做出了人民币升值的决定。1美元兑人民币从先后突破了、、关口,2005年升值幅度达3%。进入2006年,人民币更是一路“高歌猛进”。2006年1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起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缓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过程。按照12月29日的汇率中间价计算,人民币在这一年中升值了2 615个基点。2006年1月4日的报价与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完全相同。从这一天开始,询价交易这一国际主流交易机制被引进中国,揭示了外汇交易方式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大改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被赋予了更为市场化的形成方式。人民币汇率注定在这一年里以更富弹性的方式运行。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1美元对8元人民币。在此后的2个月内,人民币汇率始终围绕着这个重要关口上下波动。7月2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次“破8”后一路向下,从此告别了这个关键的位置。8月30日破,9月28日破,10月30日人民币汇率突破。此后的一个月间,人民币汇率相继突破、、,11月29日突破关口,12月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破关口,以再创汇改以来新高。12月14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举行的当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突破了关口。第二天,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又以再创汇改后的新高。按照当日的数据计算,汇改之后人民币已累计升值超过。12月29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并首次突破关口达到。而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06年人民币的月平均汇率已从1月份的升值至11月份的。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经济引擎明显减速,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增强,令国际汇市美元全面走软,从而引发了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高。另一方面,中国外汇储备10月份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而前10个月的贸易顺差累计已达到1 336亿美元,这些都成为人民币升值的重要推动因素。2007年伊始,市场比较一致的预期是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5%左右。实际上,截至12月20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达到。从1月4日年初首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的,到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6月29日的,半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7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关口,次日整数关口告破。11月22日至27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连续4个交易日创出汇改以来新高。12月11日至13日,受美联储降息和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突破、和关口,升值速度明显加快。经济专家们认为,2007年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贸易顺差持续加大和外商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进一步加快,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2008年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为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创出新高。以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比价计算,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也就是说,同样兑换1美元,如今可以少花元人民币。未来的趋势怎么样,谁都不敢说,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人民币在一段时间内还是有一定的升值空间的。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影响1.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人民币升值,国外的能源、原料与生产资料价格都相对便宜了,这就降低了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很多重要战略物资的购买成本,增强了购买力。在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航空、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增强相关行业部门的盈利能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工贸易总额超过一般贸易额,加工贸易顺差已成为我国外贸顺差的最重要来源。加工贸易中产品复出口成本中其进口成本比例一般都在50% ~100%之间,在短期内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比较敏感。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降低,这样导致加工贸易的生产成本降低,自然以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降,因此,这部分依赖进口原料的复出口商品仍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可见,人民币升值会促进进口的增加,并以进口带动出口,其关联性得到加强。2.有利于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实行的是以“重出口,轻进口”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导向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对出口的依存度过高,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而且也产生了企业过度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价格优势出口,单方面的贸易顺差引起其他国家反倾销诉讼频繁;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的低成本、低市场准入引起的投资过度供给所导致的企业低价恶性竞争;以及只重视价格,不重视国际市场需求而引起的出口贸易和就业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可见,这种长期依赖于出口单一增长的对外贸易结构很不合理。而人民币的升值,必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这样就能够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均衡的局面。在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主要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中间投入品等生产要素要从国外进口,导致经济效益低下。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人民币升值将使一部分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被挤出市场。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这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发展方向。同时,人民币升值会引起行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激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可见,人民币升值对于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发国内企业自主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200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 622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较2006年的1 亿美元增长了,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则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达到21 738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其中出口为12 18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进口9 55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的对外贸易总值比2001年总值增长了倍。然而,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倍。外贸顺差增长过快,加剧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如欧盟及美国的贸易摩擦。欧盟在2007年已多次表态希望中国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步伐,以减少中欧之间的贸易顺差;美国国会则在2007年提出了50多项对华贸易保护议案,尽管这些议案大都由于美国政府的反对而未能变为法律,但仍增加了两国贸易关系的紧张气氛。人民币升值可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从而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的数值。通过人民币升值,适当提升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有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的低价倾销诉讼。低价竞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对我国进行保护主义贸易攻击的借口。人民币的适当升值,有助于缓和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创造和保持更加平稳的贸易环境。4.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国际经济学中,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同等数量的商品出口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我国虽然每年的贸易顺差很大,但由于出口商品价格不断下降而导致贸易条件持续恶化,需要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才能换回少量的国外高科技产品或稀缺资源。人民币升值以后,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提高,就可以用较少的出口产品换回本国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出口利润不断增加,就可以改善我国目前的贸易条件。同时,人民币升值也将会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特别是原材料和高科技设备的价格。企业将会加速技术引进,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品动态比较升级。同时,由于进口产品绝大部分用于复出口,故随着企业生产率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有助于我国企业从产品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5.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成本相对来说比以前下降,这使得他们能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投资设厂,从事跨国经营。根据投资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所以说,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那些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其全球发展的战略,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消极影响1.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后,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的利润,必须提高商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价格,而这样做的后果势必会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尤其是我国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一旦提高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将造成这些低端产品低价格优势的丧失,极易被一些东南亚国家所取代,从而影响到出口规模的扩大。然而,假如保持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变,则势必要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出口利润的减少又将严重打击国内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从而造成出口数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但是,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它还受到一些其他外在因素的制约,如国内外经济形势、出口商品结构以及贸易方式等。2.严重冲击科技含量较低、以低价格取胜的出口行业显然,对出口贸易依存过大、出口价格弹性较低和科技含量较低的出口行业,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甚至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我国的纺织、服装、家电、化工、电子机械制造业等主要出口型行业都属于这一类型,其中纺织服装业对出口贸易的依存度高达50%,附加值和出口价格弹性都很小,因此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最大。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和。以服装行业为例,目前绝大多数外贸服装订单的毛利在元人民币,即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在元人民币。如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2%,则意味着外贸企业每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将损失元人民币。可见,加速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3.国外商品的进口增加,竞争加剧,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将降低,国内消费者用同样的货币可以购买更多的进口商品。这将严重影响到国内相关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企业,甚至有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短期内不利于国内企业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但从长期看竞争对国内企业的长足发展不无裨益。4.加大我国国内就业压力目前,由于我国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导致可以吸纳众多劳动力的加工型出口企业利润下降,这些企业投资转向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业后,必然会使许多素质较低的就业者面临失业危机。并且当前我国很大部分的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是由出口和外贸企业提供的,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带来一定的冲击。在目前的中国,劳动力资源尚未转化为人力资源, 具有优势的仅仅是熟练工人。所以,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依靠我国劳动力优势发展加工贸易仍将是我国长期的经济内容。三、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及措施鉴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强化和扩大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发展的积极影响,缓解和减少其消极影响。(一)要有步骤地推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前,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导致国内外商品价格的扭曲,出口商品价格低廉,进口商品价格高昂,致使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出口额不断攀升,贸易赢余不断增加,连年持续出现巨额贸易顺差,引起了与贸易伙伴之间的频频贸易摩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我们应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逐步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使人民币汇率浮动更具弹性,汇率波动能够更加显著地反映出市场供求的变动,并要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充分发挥汇率在平衡国际收支、抵御国际资本流动冲击方面的作用,以适应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总之,人民币汇率改革应该从我国的经济需求面出发,考虑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往来与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双赢。(二)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外贸出口依赖在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人民币汇率的相对低估,导致出口强劲增长,我国外贸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很多企业对出口贸易趋之若鹜,致使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大量涌入出口部门,社会资源不能根据市场实现优化配置,从而造成我国经济内需不足却过分依赖外贸出口的局面,这对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国有13亿人口,庞大的人口背后隐藏的是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要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减少对外贸出口的依赖,尽快实现由“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以内需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同时,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各种配套改革,积极培育、扩大国内消费市场,鼓励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重点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三)优化升级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长期以来,在我国出口产品中,附加值较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我国的出口企业大多从事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贸易,工人亦多从事重复、熟练劳动,盈利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出口企业很难再以单纯依靠低廉劳动力和国家制定的低汇率政策开拓海外市场。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必须调整对外贸易结构,通过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我国外贸结构优化升级。有资料显示,许多欧美跨国公司都已经把技术创新和研发融入其企业发展战略,并且有自己完备的研发中心,且投入大量研发资金。而在中国很多企业甚至连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意识还没有。他们所谓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可以说,汇率机制的改革和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有一些压力, 作为出口企业,应该积极调整经营理念和出口战略,加大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力度,应以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为目的,进行产品概念创新、产品功能创新、产品形态创新、产品包装创新、产品运用创新等,以人民币升值为契机,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出口产品档次, 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 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从而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以积极的姿态应对人民币的升值,在对外贸易中赢得主动。同时,出口企业应重视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进口新设备,加快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再创新的步伐,减少高科技新产品,如光学、医疗、精密仪器和设备等对国外的依赖,通过在进出口两方面的努力来调整我国贸易结构,减轻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不利影响。(四)政府应加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在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应该在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遏制对外贸易顺差过快增长,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有所作为。主要体现在政策上对进出口企业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扶持。例如,政府在2007年采取的一系列调整措施,包括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加征出口关税及降低出口退税,降低暂定进口关税税率、取消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等方式鼓励进口等;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一定的出口补贴,主要包括鼓励研发的补贴、支持落后地区的补贴和环保项目的补贴;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比如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担保和出口信用保险等出口的公共支持;还可设立专门机构为国内出口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和咨询服务,包括国际市场行情、市场调查、潜在贸易对象及投资环境等,帮助国内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学习和运用, 防止外国高污染、低质量产品进入国内冲击我国同类产品。参考资料:升值后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由于以美元表示的国民财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产达到高潮,一些“泡沫”进一步膨胀或造就新的“泡沫”,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例如:美国许多散户投资者纷纷在当地开立人民币储蓄帐户,希冀有朝一日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化会让他们受益。当然,这些散户帐户并非是真正的人民币帐户,因为依照中国不可自由兑换的汇率体制,在海外开立人民币帐户是非法的。他们开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储蓄帐户,帐户内的存款是美元,但基于人民币的现货汇率,这些帐户将因人民币兑美元现货汇率的波动而升值或贬值。 Everbank首席执行长Frank Trotter称,公司此举在一些客户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自一年多以前人民币汇率开始显示失衡迹象以来,这些客户一直在要求开立人民币计价帐户。Everbank于7月1日推出了此类新帐户,并在随后的几周内将逾650万美元投入该类帐户。此外,人民币升值之不利多多: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物价肯定会降下来,因为进口品的价格会下降。人民币升值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外商投资企业对吸引国内劳动力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现在的情况更是如此,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如此时人民币升值则会是使目前这种状况更加恶化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中国汇率问题研究 摘要: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事关我国进出口形势、国内优势产业的生死存亡等,中国必须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国际法要求的范围内对待人民币升值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应争取遵循国际法途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争端机制内解决问题。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原因 国际法 解决途径 “人民币升值论”最早由日本政府提出,随后,以美国为首的其他西方国家不断对人民币汇率提出指控。2009 年来,西方国家压迫人民币升值的陈年旧调再次喧嚣尘上。西方国家不厌其烦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何在? 一、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1.美国。长期以来,美国以美中间存在巨额贸易逆差为由力促人民币升值,尽管美国明知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明显改善其国际贸易状况,但仍然不遗余力地促压人民币升值,原因在于:一是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自己潜在的强大竞争对手,千方百计打击中国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削弱中国同美国的议价能力;二是通过促压人民币大幅升值,将全球热钱引入中国,吹大中国国内资产泡沫,并在泡沫顶峰时反手做空,使中国成为历史上的第二个日本。 2.欧盟。相对于美国而言,欧盟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一直持相对温和的态度。但自2007 年初开始,欧盟的态度一度超越美国变得异常强硬。欧盟之所以突然关注人民币汇率问题,在于人民币虽然兑美元升值,但相对于美元兑欧元的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兑欧元同样是贬值的。这一方面增加了欧盟成员国对华出口的难度,另一方面却使得中国的商品进入欧洲市场比进入美国更容易,其结果是欧中之间贸易逆差的迅速扩大。为减少贸易逆差,欧盟选择联手美国共同压迫人民币升值。 3.日本。与美国、欧盟不同,日本在中日贸易中一直处于顺差地位。以2008 年商务部统计为例,截至2008 年10 月,日本一直居于中国前10 大贸易逆差来源地第3 名,仅次于我国台湾和韩国。因此日本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不在于贸易差额问题,而是争夺亚洲领导权以及未来"亚元"主导权的战略举措。 可见,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合力压迫人民币升值并乐此不彼,归根结底就是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人民币大幅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西方国家给了我们巨大的升值压力,但如果我们贸然屈服、匆忙大幅度调整人民币汇率,必将给我国经济各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第一,人民币大幅升值会抑制出口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增加出口企业成本,在世界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对外出口一度萎缩,此时提高人民币汇率无疑是对出口的又一沉重打击。 第二,人民币大幅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在目前的国际分工格局中,相对于发达国家以研究开发(R&D)和服务业为主来讲,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其优势企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含量低,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极易受到汇率水平变动的影响。 第三,人民币大幅升值会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目前,世界经济整体环境依然并不乐观,这对活跃在资本市场上的国际游资而言,具有升值预期以及进入相对安全的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四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国际游资由于具有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的特点,会对金融市场造成潜的在冲击。况且,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健全、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滞后,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会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直接产生影响。三、人民币汇率自主性的国际法依据 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定,国家主权具有国内最高和对外独立与平等的特性,而国家货币主权就是国家主权在处理国内外一切与货币事务相关领域的体现。传统上,主权国家可独立自主地应用本国的货币主权,原则上他国不得干涉与反对。但随着国家之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逐渐加深,各国之间在行使本国货币主权时不仅要综合考虑本国的各种因素,还要考虑到对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因此,货币基金组织(IMF)应运而生。 IMF作为限制和协调各国对外行使货币主权的专业国际组织,它规定:凡是加入IMF 的成员国就意味着该国同意授权IMF 行使原只属于各国的部分货币主权,从而使各国原有的货币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即要接受IMF 宗旨和章程的约束,承担IMF协定中相应的义务,比如在外汇安排、汇兑措施、国际收支和划拨等方面的义务。表面上看,这种让渡会使国家的货币主权遭到一定的削弱,但同时,国家在让渡自身部分货币主权的同时却又能对等地享有、获得来自他国相应的货币主权的补充。也就是说,只要这种让渡是以平等互利为前提和基础,就意味着国家不会丧失本国货币主权的自主性。对我国而言,由于我国的承诺是保证履行IMF 协定第8 条款项下的义务,即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而这一早已完全兑现。因此,当前我国所实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是在已经履行了IMF 协定义务的基础上,遵照其要求进行的,西方国家根本没有理由对之加以指责和干涉。这也从根本上赋予了我国自主运用汇率制度的权利。 四、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法律化解决途径 针对西方国家无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明确IMF 为人民币汇率争端解决的主要机制。近年来,西方国家因为IMF 执行措施的力度没有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强硬,试图舍弃IMF 而寻求WTO 的争端解决机制。但是,汇率义务本该由IMF 来衡量,不能因IMF 执行规则的力度不够,就该另起炉灶。因此,西方国家的这种打算是避轻就重,试图滥用WTO 多边争端解决机制。对此,我国政府应该表明西方国家援用WTO 的有关协议来挑战我国汇率政策的做法,是置IMF协定的规定及其管辖权于不顾,既有违于IMF 和WTO 在现有国际经济格局下的分工,也不符合WTO 本身的规定。 第二,详细研究IMF 有关货币汇率的争端解决机制。IMF 成员国关于汇率争端的磋商程序一般包括:争议成员国将投诉或争议提交IMF 理事会或IMF 执行董事会审议;成员国对IMF 或成员国之间对《IMF》条文解释产生争议,则提交IMF 执行董事会裁决;如果执行董事会所审议或裁决的投诉和争议与某一无权单独指派执行董事的成员国有关,该成员国可以派代表列席会议,执行董事会也可以对该成员国提出此种要求;与《IMF 协定》解释争议有关的成员国对于执行董事会的裁决如有不服的,可以在该裁决作出后的3 个月内要求将该争议再提交IMF 理事会作最后裁决。这些磋商程序看似简单,然而应用起来却无比复杂,因此,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详细研究,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把握人民币汇率争端的主动权,增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杨松.国际法与国际货币新秩序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温建东.从IMF 和WTO 规定看人民币汇率[J]. 金融研究,2004, (6) . [3] 陈斌彬. 从国际法的视角看我国当前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合法性[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5). [4]方蕾.对西方关于人民币汇率指控的国际法解读[J],经济研究导刊,2006(6). [5]郑玲丽.人民币汇率的国际法思考[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8,(4).

人民币汇率走势毕业论文

说明我国经济上升了。其他的与以上所说一样,全部言明了

摘要:人民币汇率成为近几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和原因作了初步阐述,然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究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汇率 人民币升值 美元贬值 0 引言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汇率走势格外引人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8年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波幅将进一步加大。2007年底人民币快速上涨,2008年更是一路“破关”,4月10日早间,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举突破具有象征意义的七点零关口,为元人民币对1美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创出新高,自此迈入“六时代”。与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比价比1计算,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也就是说,同样兑换1美元,如今可以少花元人民币。本文就从不同方面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 人民币升值原因 央行专家说人民币升值主要源于我国经济运转中出现的结构偏差,来源于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而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则主要来源于国内国有企业贸易赢余的增加。具体而言:来源于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以及外来压力的影响。而内部动力有三:基础货币增长过快、投资过热、美元贬值。 从货币市场供求关系来讲,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为了不让基础货币迅速增长,央行现在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发行央行票据,以抵消外汇增长对于基础货币增长的作用,这样一来,人民币的供应就必然收紧。 中国目前处于投资过热的情况,中国投资在GDP中的比例是,这可能是世界第一,而且还在不断上升。但投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GDP增长速度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必须要执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前一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够紧,流动性过剩,这样就支持了投资过热。” 美元兑其他货币贬值,而中国使用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政策。在人民币汇率参照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故人民币兑美元应会升值。2007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持续走软。包括人民币在内,欧元、日元等货币均面临升值压力。而美联储近期的连续降息也使中美利差进一步“倒挂”,加大了人民币对美元的上行压力。汇改两年多来,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事实上也促进了汇率水平的加速调整。自2007年5月21日起,央行决定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这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一个重要举措,也被视为我国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所取得的显着效果。同时,其外来压力有,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有的则是为了争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西方国家简单地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其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强迫人民币升值.施压人民币升值与美国对华反倾销政策一起,构成了布什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调整的新内容。 2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贸易影响 一般来讲,汇率变动将直接传导给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从而影响进出口数量。但决定一国进出口因素包括,贸易对象、经济前景、市场供需、金融等情况以及退税、配额等政策调整。此外,还存在供需弹性、汇率变动时滞、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成本等因素。因此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不会“一对一”。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1美元换得人民币的数量越来越少,那么对于出口商而言,同样出口1美元的商品,换回人民币的数量就会因汇率变动而减少。从而使出口商的利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进口商角度看,同样购买1美元的国外商品需要付出的人民币却在减少,即进口成本在下降,盈利就在增加。所以会产生出口间或下降进口间或上升。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会压制出口企业的利润。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高之际,人们越发关注由此给国内出口企业带来的压力。这表现在,当人民币对某一货币明显升值时,中国与该货币发行国(区)的出口增速就明显下降,而进口增速明显上升,这主要发生在美国和香港方面。而对日本和欧盟,由于人民币对日元和欧元汇率变化不大,中国与日本的进口和出口增速都缓慢上升。这主要是由中国工业化加速、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所决定的。因此,我国贸易顺差快速增长的趋势难以延续。这主要基于上面分析到的理由:首先,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中国对美国和香港出口增速将继续下降,对日本和欧盟的出口增速即使上升也较为缓慢;其次,中国从美国和香港的进口增速将继续快速上升,从欧盟和日本的进口也将不会下降;最后,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日益加深,外部需求下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总之,就人民币汇率升值对进出口行业的总体影响而言,升值将对我国传统出口优势行业如纺织、鞋帽、家电和已实现国际化定价的行业产生负面冲击。但是,生产中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均来自国外,产品也大部分销往国外,属于大进大出型的企业,人民币升值对其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大致可相互抵消,所受影响不大。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抑制国内物价上涨、刺激消费、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对外投资、减少贸易摩擦与和谐国际关系的建构。人民币汇率升值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其长远影响一定是利大于弊的。 人民币升值对就业影响 人民币升值导致的我国进出口的变化对我国经济、进而对就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和复杂的,它主要通过三个传递渠道产生影响:一是汇率的变化直接影响进出口贸易;二是汇率变化对国内商品的价格指数产生影响,国内商品价格的重新调整直接促使各产业部门的此消彼长;三是汇率的变化对外资进入的影响。以上三个方面的经济变量,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就业产生影响。那些负面影响较严重的行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和就业容量大的行业。如果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劳动密集且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主要行业受影响较大。其中,负面影响较大的行业主要有纺织服装、制鞋、玩具、摩托车、家具、照明器具、自行车等行业和农业行业。而,负面影响较小的行业主要是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包括许多细分行业和产品,主要包括计算机类、电子元器件类、电子仪器及设备类、家用视听类、通信类、广播设备类等行业和产品。电子信息行业的出口比重高,从业人数多,利润低。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我国资本市场中拥有大量的热钱,人民币升值以后,热钱会继续大量涌进,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对金融市场中银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首先,从人民币加快升值以后,对进出口行业会有影响,银行的一些客户特别是做出口业务的客户,其收益将会产生影响,对客户的影响也将间接的影响到银行。但是面对这个影响,关键看银行如何去选择客户,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避免的。其次,对银行的自身财务状况也有影响。银行有外币窗口,人民币升值以后,持有的境外资产特别是美元资产,其价值在下降,将产生一定的汇率损益。最后,是对银行资产负债方面的影响,在人民币相对升值的时期,从存款方面看,持有外币的人不会存款,外币储蓄和外币存款的压力比较大。这一点的影响,这几年比较明显。汇率无论是“到六”还是“到七”,人民币的升值对外汇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从贷款方面看,贷款者都愿意接受外汇贷款,银行外汇存款下降和外汇贷款上升的矛盾就比较突出。这样,外汇的资金来源就会受影响,资金需求就会变大,银行的外汇资金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增大,这也导致了同业拆借市场外汇拆借利率急剧上升,从这一点来说对银行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 总之,由于国内的银行以人民币业务为主,以上三点还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对商业银行造成逆转性的影响,但对未来升值的趋势要有一个很好的掌握,尽可能减少汇率变化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 彭智,秦毅.失衡中的人民币汇率改革[h].商业研究.2007(03):116-118. 曾庆久.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与改革路径——基于升值压力务件下的分析[A].财经分析.2007(5):38-41.

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研究的论文,这个简单的很,

人民币浮动汇率对中小企业出口的影响分析[摘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我国长久以来适应了固定汇率制度的中小企业来说,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首先是基于人民币对美元相对价值的变化,对进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造成的影响;其次,浮动汇率制度给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更多的风险,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过程中不断提高抵御汇率风险的能力、完善出口交易的方式。为此,本文从以上两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及建议。[关键词]浮动汇率制度价格竞争力汇率风险中小企业出口影响一、概述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出不断地走强趋势(见图)。这对我国长久以来适应了相对固定汇率制度的中小出口企业来说,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首先,是基于人民币对美元相对价值的变化,由替代效应、互补效应等综合作用引起的,进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变化对企业出口本身造成的影响;其次,浮动汇率制度对中小企业在进行外贸交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抵御汇率风险能力、完善出口交易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汇率对中小企业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影响汇率是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当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本币的数额增多,表示外币汇率上升;一定单位的本币折合外币的数额增多,表示本币汇率上升。通常情况下,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有:货币流通状况、国际收支差额、实际经济增长、资金市场供求与利率、政府干预、心理预期等。在这些因素作用于汇率的同时,汇率的变动也反作用于经济增长,其最直接表现是:汇率上升会鼓励进口,促使国内物价下降,抑制出口,使大量商品由出口转为内销,增加国内市场商品供应,从而压低国内物价,具有减少国内生产和国民收入并加大失业率。2005年底,我国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吸纳了75%左右的城镇就业人员,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货物出口额占左右,上缴税收占,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就业扩大的生力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产品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自主定价权小,主要涉足市场准入壁垒较低的传统制造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的大多是居民日用消费品、纺织工艺品、小五金、小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简单,国内企业基本上都借助于传统的薄利多销、低价竞争的营销策略进军国际市场,近年来,这些产品的出口出现了趋向单纯数量扩张、出口额增幅大大低于出口量增幅、出口效益下降的现象。人民币升值后这些产品的价格优势会进一步得到削弱,在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的作用下,其出口必将受阻,这会对我国的整体进出口局势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为我国处在国际分工的下游,出口产品大都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标准化了的产品,市场需求弹性较大,替代品较多。从中小企业出口竞争战略看,似乎形成这样一种路径依赖,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发挥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通过降低价格,占领市场。但应看到,这种价格竞争的路径依赖,不仅会使出口方形成一味强调价格和成本竞争的惯性思维,还会使进口方也形成中国的出口商品可以不断压价的预期,使得出口企业的价格越压越低,利润十分微薄,很多企业依靠出口退税和有关优惠政策才能维持出口。如果单纯依靠价格竞争,汇率风险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必须从依靠成本价格优势的出口竞争战略向依靠产品差异竞争优势的战略调整。构建差异性优势的关键在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比重,使商品从低档次、低价位向中高档、中高价位提升,这样在面对汇率风险时,可以采取降价让利等手段从容应对,又可以凭借较强的产品品牌、品种等非价格竞争力,有效避免或减少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中小企业必须转换思路,加大结构调整,使商品竞争从传统的价格竞争向以品牌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转变,靠品牌、靠质量来争夺市场。通过对企业自身特点和企业所处产业价值链的分析,确定企业的定位和发展战略,明确企业的竞争力,在技术、产品、组织管理、营销渠道和网络、品牌、资源等方面着力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构筑企业在全球化的经营和竞争中持续发展壮大的基础和动力。在生产方式上坚持最低成本,最快反应,走信息化之路;在创新上,要千方百计加强培训与交流,共享公共技能。另外还要特别注重利用国际互联网提供信息和交流信息,在进口产品中加大高科技产品的进口比例,依靠科技优势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且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企业进口原材料和设备,特别是产能扩张要求高的企业,要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的空间,进口国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优化产业结构,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汇率风险对中小企业外贸交易形式的要求近十年来,人民币汇率一直盯住美元基本不动,我国中小企业为了便于计算成本、核算收益,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一直主要以美元进行结算,而不愿用汇率变化频繁的欧元、日元结算,一些出口市场主要在欧洲的中小企业也争取用美元进行结算,这致使企业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过分依赖美元。2005年上半年贸易收入中,中小企业以美元结算的笔数和金额均占到98%以上。因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我国中小企业必然要面对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和损失,导致出口产品的人民币收入相应下降。此外,我国中小企业习惯于在固定汇率制下经营,在汇率相对固定的环境下进行商业谈判和成本测算,对汇率变化和风险缺乏考虑和关注,尽管各外汇指定银行近年来积极宣传远期结售汇、货币掉期等金融工具,但大多数企业并未广泛使用,在定价时只计算利率成本,根本没有考虑到汇率风险,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较为缺乏。经过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我国人民币汇率将更加具有灵活性,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变动方向和幅度将更有弹性。我国中小企业将不得不面临汇率风险,为了减少汇率风险对中小企业出口的不利影响,对企业的短期业务和长期业务可分别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1.针对企业的短期业务(1)早日收汇。人民币升值是近一年的趋势,出口企业早日收汇就意味着日后损失的减少。出口企业应尽量将收汇期限定得短些,以减少由于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造成收益的下降。如企业可以采用现金折扣的方法,对提前付款的客户给予一定比例的现金折扣,以吸引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客户提前付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而且还可以防范商业风险,还可以减少应收账款的损失。(2)加强企业与外商联系,减少中间环节。中小企业很多出口业绩突出的企业,其产品都是经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出口过程的中间环节较多,企业出口成本较高,人民币升值对这部分企业的影响最大。人民币升值后,虽然出口产品成本提高,但海外并购和扩张的成本却降低了不少。如果企业能够直接与外商联系或在国外设立销售公司,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来提高企业利润,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影响。(3)采用灵活的出口报价策略。为减轻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中小企业可以采用渐进式报价策略,即每月将报价做适应性调整,逐步提高价格,这样人民币升值时,结汇的损失就可以减至最小。如企业可以在报价中加入这样一项条款:报价有效期一个月,10日内接受报价价格为8美元,以后每隔10天,价格增加1%。这不仅使企业达到减轻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损失,还可以促使外商尽快接受报价,达成交易。(4)正确选择计价货币。由于人民币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管理调节,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不代表人民币对篮子内其他货币也必然升值。因此,在出口贸易中,企业应尽量采取不同货币进行结算。如对欧出口中采用欧元,对日出口则采用日元,以减轻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影响。(5)采用“福费庭”交易方式。即出口企业将经过进口方承兑过的远期汇票,向出口企业所在地的金融机构贴现,提前取得人民币。由于此种票据是无追索权的,故出口企业一旦将手中的远期票据卖断给金融机构,同时也就卖断了一切风险,免除了人民币升值的后顾之忧。通过“福费庭”方式,还可以为国外买方提供延期付款的条件,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出口企业只需支付一定的贴现费用就可将延期付款变成现金交易,变远期票据为即期收汇,提高资金的使用率,避免由于人民币币值的不确定性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此外,我国中小企业还可以采取打包贷款、出口押汇等方式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2.针对企业长期业务(1)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远期结售汇业务,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币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外汇收入或支出发生时,按照该远期结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期限汇率办理结汇或售汇。(2)外汇期权。外汇期权,是一种选择性契约,期权购买方享有在契约届期或之前,以规定的汇率买入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货币的权利;而期权卖方收取期权费,银行作为期权的卖方有义务在买方要求执行时,卖出(或买进)期权买方买进(或卖出)的该种货币。利用外汇期权进行保值,买方可根据汇率的实际变化情况,灵活地决定是否执行该合约,即在期权合约到期日之前或到期日,届时外汇市场的即时汇率和约定的远期汇率比较,如果和买方的市场预期相反,则可选择放弃执行合约,损失期权费,所需的货币可在外汇市场按即时汇率价购买。但若汇率变动,正如买方所预期的结果,就按契约所约定的货币汇率和数量进行货币交换,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外汇期权不仅使企业可以避免较大的汇率风险损失,而且还可以获得汇率有利变化所带来的较大收益机会。(3)掉期业务。掉期业务即客户委托银行买入A货币,卖出B货币,确定将来另一工作日反向操作,卖出同等金额A货币,买入B货币。客户需做远期外汇买卖后,因故需要提前交割,或者由于资金不到位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期交割,需要展期时,都可以通过叙做外汇掉期买卖对原交易的交割时间进行调整。在掉期外汇买卖中,客户和银行按约定的汇率水平将一种货币转换为另一种货币,在第一个起息日进行资金的交割,并按另一项约定的汇率将上述两种货币进行方向相反的转换,在第二个起息日进行资金的交割。最常见的掉期交易是把一笔即期交易与一笔远期交易合在一起,等同于在即期卖出甲货币买进乙货币的同时,反方向地买进远期甲货币、卖出远期乙货币的外汇买卖交易。(4)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防范汇率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准确的预测汇率变化趋势是避免外汇风险的前提条件。经济的全球化,投资自由化的发展,汇率波动的复杂性增加,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精通会计、审计的理论与方法,还应通晓国际金融知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了更好地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企业必须拥有精通金融工程理论与实践操作的专业金融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不仅缺乏精通会计、审计、金融的综合性人才,更缺乏国际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企业防范汇率风险极为不利。所以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强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不断充实外汇风险管理方面的人员,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研究工作,从而能够熟练使用外汇期权、远期、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为企业避险套利。四、结论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对我国长久以来适应了相对固定汇率制度的中小出口企业来说,主要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基于人民币对美元相对价值的变化,由替代效应、互补效应等综合作用引起的,进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变化对企业出口本身造成的影响;二是浮动汇率制度对企业不断提高抵御汇率风险能力、完善出口交易方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使企业进出口尽可能小的受到以上冲击,企业自身除了需要转换思路,加大结构调整,使商品竞争从传统的价格竞争向以品牌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转变,靠品牌、靠质量来争夺市场外,还需要不断关注汇率变化,积极运用远期结售汇、货币掉期等金融工具,改善外汇支付方式,从而提高规避汇率风险的能力。参考文献:[1]中小企业简报: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J],2006(14)[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情况调查[J].2006-03[3]赵建设:国际结算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中国工商银行网站[5][美]约翰.丁.斯蒂芬斯著徐杰译:金融衍生工具管理货币风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龙江李桂芳:企业运用外汇掉期问题分析.金融经济发展研究[J][7]中国国际商务网站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