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关于录播系统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7 12:45:56

关于录播系统的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参考文献在我们写论文的时候是经常用到的,参考文献的最末一项一般为页码,指引文所在的位置编码。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参考文献要卸载那个位置,今天就和我一起来学习一下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

参考文献标注在文档结尾。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1、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 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2、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

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3、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 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3) 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4) 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5) 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 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所以这里作重点绍。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影视后期技术”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在“影视后期技术”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关于鸿蒙系统的论文参考文献

文/黄海峰

6月2日晚,华为举行“鸿蒙操作系统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并正式发布且推送鸿蒙HarmonyOS 手机系统。

仔细看了发布,华为对鸿蒙分布式技术带来的场景功能介绍很多,鸿蒙系统的确是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

我一直关心鸿蒙系统相比安卓和苹果iOS的差异点,除了多终端协作,其中实现更流程、更省电、更安全,让我印象深刻。比如鸿蒙手机更省电,打 游戏 比苹果手机时间长,这个相信很吸引消费者。而鸿蒙系统更安全这个属性,意义非凡,会很契合中国的党政军手机市场。

比较遗憾的是,华为没能给出更多关于鸿蒙系统面向手机厂商的生态发展策略或者说承诺。

在发布会开始时,“创造不可能”这几个字格外吸引笔者。不论是华为在智能手机拍摄上发力,让手机拥有接近单反拍照效果,在芯片设计领域打造出麒麟系列,还是在PC领域让PC拥有更多玩法,亦或是在操作系统领域打造的鸿蒙,构建全场景智能生态,都在践行华为的“创造不可能”。

对于鸿蒙系统,正如余承东所讲:“5G时代消费者面临生态碎片化难题,华为鸿蒙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底层系统,实现市场上各类硬件终端彼此连接。”华为鸿蒙系统到底到底是什么?笔者做一下简单归纳,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鸿蒙系统。

鸿蒙为何是万物互联时代最强操作系统?

对于许多人认为华为鸿蒙就是安卓系统的改良版问题,笔者觉得需要为大家简单普及一下。鸿蒙系统是华为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微内核、耗时多年、4000多名研发人员投入开发、面向5G物联网 、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也许很多人并不清楚何为微内核,其是提供操作系统核心功能的内核的精简版本,它设计成在很小的内存空间内增加移植性,提供模块化设计,以使用户安装不同接口。

可以说微内核结构由一个非常简单的硬件抽象层和一组比较关键的原语或系统调用组成。这些原语,仅仅包括了建立一个系统必需的几个部分,如线程管理、地址空间和进程间通信等。

由此可见,鸿蒙系统并非安卓系统的演化版本,而是华为基于微内核设计的独立操作系统。

鸿蒙系统能给消费者带来哪些体验呢?从王成录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以下几点,我再总结下我感兴趣的。

第一,全新的操作语言。微软在电脑操作系统能够成为领导者,最大的原因是为计算机提供图形用户界面和多任务环境。

在笔者看来,鸿蒙系统推出的全新卡片语言,让手机操作变的更直观。比如,消费者想让APP内容更直观的显示,只需轻轻向上一滑就可展示出APP主要功能。

更重要的是,卡片可以让消费者做到所见即所连。比如在智能时代,消费者想要连接智能设备,只需要找到手机中对应的卡片,便可轻松实现智能设备联网。

第二,让手机更流畅。苹果手机最大的优势便是操作系统带来的流畅性。

在发布会上,王成录介绍到,大约20%的用户,在手机使用36个月后,ROM存储空间几乎达到极限,华为鸿蒙系统则可以在手机内存满时,也能保持手机流畅的操作体验。

第三,带来更长的续航能力。王成录给出这样一组数据:在重度 游戏 测试中,苹果手机可以连续玩个小时,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手机,则可以连续玩个小时。

第四,连续的操作体验。华为鸿蒙多任务中心,可实现消费者在回到此前打开的应用时,总能保持推出时的浏览界面,保持操作的流畅性。

操作系统自主之路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操作系统成为许多厂商竞争的主战场。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黑莓的BlackBerry 系统,微软的windows phone系统等系统都已淹没在硝烟中。同时,安卓系统则是用开源的模式让其传遍了天下,而iOS是依靠着苹果手机强大的销量自成一体。目前看,谷歌的安卓系统和苹果的iOS系统成为霸主。

依靠其建立的霸主地位,苹果早在几年前就宣布将开发者APPStore获取的收入中抽成30%,几年下来,苹果靠着果粉庞大的购买力,凭着这30%的抽成早已获得了上千亿元的收入,而这个费用就被开发者们称之为“苹果税”。

去年,谷歌也宣布要求安卓系统应用开发者使用谷歌的应用内支付系统,而且谷歌还会从用户的付费当中抽成30%,生效时间在2021年9月30日。

其实我国从未放弃在操作系统上实现突破的努力。1983年,中国第一款PC机操作系统CCDOS诞生于中国电子,缔造了PC时代中文单机操作系统的辉煌;1999年,冲浪、红旗、蓝点Linux纷纷发布;2012年,国家设立重大专项,麒麟、深度、普华、中科方德等重量级产品出现。这一年,华为开始规划自有操作系统“鸿蒙”。

2019年,华为在东莞举行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操作系统鸿蒙OS。从当时发布会的介绍来看,华为鸿蒙系统是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创造一个超级虚拟终端互联的世界,将人、设备、场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用最合适的设备提供最佳的场景体验。

此后,华为鸿蒙系统经历了多次升级。2020年9月,华为鸿蒙系统升级至华为鸿蒙系统版本;2020年12月,华为正式发布HarmonyOS 手机开发者Beta版本。

华为鸿蒙胜算几何?

重所周知,操作系统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生态的搭建。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鸿蒙系统发布之初就表示:“在操作系统方面,不一定是我们的技术比人家差,而是在生态系统的建设上更加难一些。因为发达国家先入为主,已经在市场中建立了完备的一个生态系统,而新的生态系统必须通过市场的良性循环才能建立起来,这是很不容易的。”

事实确实如此,面对安卓及苹果iOS系统的霸主地位,作为后来者的华为鸿蒙系统如何才能挑战成功呢?

在笔者看来,鸿蒙系统在这次战斗中最大的优势就是庞大的中国市场。如果中国所有 科技 企业能够全力支持鸿蒙系统,那么在操作系统生态方面,华为鸿蒙将很快确立三足鼎立格局。

我们看到,华为在鸿蒙系统生态构建上也在不断发力。比如,2020年12月,华为发布的HarmonyOS 手机开发者Beta版本,就是为了快速扩展生态系统。

在当时的发布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表示,2020年已有美的、九阳、老板电器、海雀 科技 搭载鸿蒙 OS,2021年的目标是覆盖40+主流品牌1亿台以上设备。

2021年3月,王成录再次表示,2021年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物联网设备(手机、Pad、手表、智慧屏、音箱等智慧物联产品)有望达到3亿台,其中手机将超过2亿台,将力争让鸿蒙生态的市场份额达到16%。

华为鸿蒙正在依靠系统开源,以及华为自身的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快速成长。2021年5月,魅族 科技 在微博上发出一张全新海报,成为首家宣布接入鸿蒙系统的手机厂商,当然实际如何,是在蹭流量,还是真的要用,还有待观察。

自6月2日起,华为将有超过百款手机、平板和智慧屏设备升级到HarmonyOS 2,为超过两亿多的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对于鸿蒙未来的发展,我还是看好的。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

2021年6月2日,对于华为和很多关心华为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千呼万唤的华为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正式发布,虽迟但到。就像HDC 2019上鸿蒙初次发布那样,准随着它的争议从未消失,且更随着手机鸿蒙系统的推出在即,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HDC 2019之后,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华为鸿蒙系统的那些事儿》的文章,此时此刻,我觉得是时候再说说华为鸿蒙系统那些事儿了——虽然我知道,在这个当口,写这样一篇文章很可能给我自己挖一个大坑……

不搞懂Android,你就看不懂鸿蒙

关于鸿蒙的最大争议点无非就是:“HarmonyOS是不是套壳Android?”要说不是,不服气的人肯定大把,要说是,那也一样不得了,那就一层层地说清楚。首先,让我们看看Google手中的Android操作系统是怎么回事。

回顾一下Android操作系统的起源。它是由知名IT人Andy Rubin于2003年10月成立的Android公司推出的产品,其本身是基于Linux内核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2005年8月,Google收购了Android公司;2007年11月,Android操作系统首次亮相,同时Google宣布以Apache免费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Android的源代码,Google牵头的OHA也正式创立(OHA,Open Handset Alliance,该组织最初由34家手机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电信运营商以及芯片制造商共同组成);2008年9月,Android 版本正式推出,首款Android智能手机G1发布,宣告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启。现在,Android操作系统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大操作系统,也广泛使用在智能手机之外的很多设备上。

Android的起源和开源两个字分不开。是的,Android系统底层所使用的Linux内核,是必须遵照GPL协议进行开源传播的(GPL协议,General Public License,简称GPL,通用性公开许可证)。这个协议中的一项原则就是:确保软件自始至终都以开放源代码形式发布,保护开发成果不被窃取用作商业发售。

因此,采用Linux内核的Android操作系统,也不能违反这个协议, 前边提到的Android免费开源许可证授权,就是指Google要向使用该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厂商提供开放的源代码,即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但这部分源代码并不代表“Android”操作系统的全部。

Google当初看上Android,可不是想要将这个开源系统作为一个免费的“慈善”项目来推动,而是在意Android这个平台的商业化潜力。于是,在收购了Android系统之后,Google就按自己的设想打造Android系统,即在开源代码的部分之外,基于自家在移动互联网上强大的控制力,把Gmail、Maps、Google Play、YouTube、Chrome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应用服务整合为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服务包植入,从而形成了这个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简单理解Android系统的本质,就是AOSP+GMS的合体。

换句话说,智能手机厂商可以自由使用AOSP提供的免费源代码进行自家操作系统的开发,但想要卖得好,拥有更多的用户,却离不开GMS包含的应用,在Android的商业模式中,Google有一套严格的机制在免费开源与付费授权之间取得平衡的。

之前有数据显示,从2008年~2016年间,Android操作系统为Google供贡献了高达310亿美元的营收,而利润更是高达220亿美元,也就是说,数以亿计的搭载Android操作系列和GMS服务包的智能硬件们,都成为了Google帝国的现金奶牛。

只是,Google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却总有不能企及的地方——中国大陆。早年因为不愿意服从法律监管,Google几乎将整个互联网服务都移出了中国大陆市场,但是Android操作系统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在中国市场壮大。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因为Google不能在中国提供服务,中国的智能手机厂商们,早就习惯了自主开发没有GMS,但又包含完整本地化服务的自主UI,但因为要面向全球市场,所以又会在自主UI中保留Google GMS框架,这样就可以在海外市场很方便地接入GMS并激活一系列的服务。

因为GMS服务不能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手机厂商们会在这个基础上接入很多自己的服务,比如应用商店、主题商店、内容、支付、推送等,可是没有Google Play的应用审核机制,国内的软件生态是啥样大家都看到的,到最后手机厂商自己都受不了了,才有了“统一推送联盟”、“软件绿色联盟”之类的组织,且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强,现在已经好多了。

随着Android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Google也开始做一些小动作——毕竟这家公司的口号在2015年就从“Do not be evil”变成了“Do the right thing”。如将一些关键特性和重要代码的更新放入GMS包的版本迭代中,比如部分组件、驱动等,有意拉开Android与AOSP的代数差距,从而凸显自己的地位,进一步强化对Android生态的控制力。所以,为了能让自家的UI能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智能手机厂商们对Android的魔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回到华为。2019年5月16日,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被视为美国对华为终极打压的开始,首当其冲的就是销往全球的华为新款手机不能再使用Android系统。

是的,华为的确是不能使用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了,但更具体的描述应该是: “华为不能在自家手机新品中内置GMS服务,但AOSP源代码的使用丝毫不受影响”, 而非那段时间盛传的华为手机从此变砖。但是,无法内置GMS,对于华为手机在全球市场的销售影响是实实在在的,但好在对于系统本身进化影响并不大——现在让我们来到第二个话题:“华为掏空Android。”

华为真的掏空了Android?

华为是否掏空了安卓?这应该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拉出来遛一圈儿的问题。其实在我看来, 答案:是也不是。为什么说不是?因为AOSP还在呢,华为从来没有说过要排斥这个开源项目的,毕竟在这个软件生态上运行着数以百万计的应用,真要把这个掏了,难不成华为要自己做一个全新的软件生态,脑子抽了还差不多。为什么说是?因为华为对Android操作系统的改变也是真实的,很多谷歌做的东西,很多都被华为自己的东西替代了。

这个涉及一个主角, 即EMUI,华为自主开发的UI,或者说两个主角也行,EMUI+HMS。 在这其中,现任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王博带领的EMUI团队显得尤其重要,从他2016年加入这个团队之后,EMUI的根本性改变就发生了,用他的话说:“EMUI不仅仅是一个UI,而是一个平台。”EMUI是如何从UI变为平台的呢?简单梳理一下:

-EMUI 时代,主要的变化还只是TEE OS(即用于指纹的TustZone)以及SensorHub这样基于硬件功能的模块上;

-EMUI 时代,这是一个战略级别的关键版本。解耦Android底层组件,精简各子模块。虚拟机在这个版本也得到了优化,特别涉及了垃圾回收机制(GC)、AOT(运行前编译)、数据库优化(IO并行)等。在这个版本,新的文件系统F2FS(针对闪存推出,大幅度减少文件碎片),还有UltraMemory(即4GB运存达到友商6GB运存效果)的推出,通过对各个Android底层技术模块的深度开发,让EMUI团队敢于将“十八月不卡顿”放到了公众面前,没记错这就是EMUI第一个大争议点出现;

-EMUI 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加入系统,iAware借着算力,整个系统的后台管理模式更合理,图形引擎得到升级,即半路加入的GPU Turbo,这是EMUI对Android系统全栈图形模块修改的开始,EROFS超级文件系统也在此期间亮相开源社区;

-EMUI 时代,也是“Turbo”的时代,GPU Turbo 、CPU Turbo、LinkTurbo都是在这一代出现的,系统性能继续优化,EROFS正式加入,连接能力得到强化。2019年MWC上,华为“1+8+N”智慧全场景战略首次浮出水面,在这背后,鸿蒙的研发其实已经悄悄进行了不短的时间了;

-EMUI 时代,分布式技术、软总线、超级终端这一系列的概念出现了,它在HDC 2019上推出,伴随着它一起发布的就是鸿蒙,其时还是一个半成品,只能叫操作系统内核。只是因为2019年5月16日的事件,它不得不作为战略产品提前亮相,在推出的时候,鸿蒙就直接宣布将会开源;

-EMUI 时代,鸿蒙来到了版本,但HDC 2020的主角是HMS和AppGallery,不但前边提到的一系列系统底层的能力变化全部被涵盖其中,连Google最引以自傲的营收来源GMS服务、Google Play也被替代了。

看完上边这个简单的梳理,你是不是对本章节开头的那个问题概念更明晰了? 如果说华为掏空了Android,没错,华为EMUI团队觉得Google做得不好的地方,要么魔改,要么就干脆换掉,比如底层连接协议。 特别是在2019年5月16日之后,即EMUI10和11两代,这样的动作愈加突出,幅度也越来越大。

要说华为没有掏空Android,也没错, 因为现在华为完全自主运营的AppGallery应用商店,里边的应用都是基于AOSP规范开发,但又置入了HMS服务的华为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应用在没有GMS支持下的消费者体验问题。 毕竟在全球范围内,华为已经积累了7亿多终端用户,在他们换机或是华为解决手机硬件产品问题之前,用户还是要继续使用这些华为手机和软件服务的。

到这里,为什么会有鸿蒙这个东西了应该也有答案了。 “低情商”的说法,它有点像是华为在EMUI进化过程中,用来解决多设备连接协作问题中的“副产品”;“高情商”的说法,它是包涵底层互联协议、芯片能力调用、多设备协同过程中交互界面等全方位解决方案的集合体,高效率的连接(HiLink)、低时延(HiLink)以及微内核(比如LiteOS)是它的三大特点,所以,从软硬件一体化的整体度来说,鸿蒙肯定就是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

因为华为的工程师认为,当前物联网的连接协议太过碎片化,从业厂商开发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所以最后出来的产品也就五花八门,这样的情况,将会严重影响华为“1+8+N”战略的推进效果,“1+8”都是华为自己的好说,“N”怎么办呢?那就交给鸿蒙来解决吧。

这是发布会后宣布的消息:2020年和2021年,华为按计划分两次把HarmonyOS的核心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整合其他参与者的贡献,形成 OpenHarmony 开源项目——这和AOSP是不是差不多?这就是为了能让其他有兴趣加入华为“1+8+N”战略的设备制造和服务提供商能更好的理解这个生态系统。在2021年5月18日上海的华为HarmonyOS Connect伙伴峰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还提到了鸿蒙的商业模式,包括免费认证服务这些内容,我有整理专访,大家有兴趣也可以了解一下。

在2019年发布鸿蒙的时候,华为的确是没有那么快的计划将它放在智能手机上。HDC 2019之后对余承东的专访中,他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确认谷歌不再为华为提供操作系统,那么,我们可以在一夜之间通过升级,将所有的华为手机操作系统的内核更换为鸿蒙,但是我们现在并不打算这么做,因为我们还是希望可以让合作伙伴(主要是指美国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但同时,他也说了三个“Ready”,意即华为是可以随时这么做,而在6月2日的发布会上,华为手机的鸿蒙升级计划是何等规模大家也看到了。同样的问题王博早些时候的回答也是:“做操作系统并没有难度,关键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时间来到2020年5月16日,美国针对华为的终极制裁到来,手机SoC芯片断供,蓬勃发展的华为手机业务随时面临停摆的问题。虽然现在看,华为还可以通过购买第三方公司的芯片,在全球继续推出4G手机产品,但GMS同样不能使用,出货量也会从过去的亿级下降到千万级,决定华为消费者业务未来的“1+8+N”也随之面临巨大的挑战。两年前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瞬间就变成生死存亡的关键,HarmonyOS变得意义更加重大,不得不发。

并肩前行的OpenHarmony和HarmonyOS

我相信有了前边两个部分的铺垫,再进入第三个部分,很多人的困惑应该会少很多。华为目前对鸿蒙这个操作系统的定义是: “HarmonyOS是新一代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了统一的语言” ,它与我们使用的Android这种宏内核系统在思路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宏内核操作系统我们用得很多,电脑上的Windows、手机上Android都是,它最大的特点是设备要装载这个操作系统,就得所有的系统组件全部加包一起装载,不管用不用得着,同时在运行时,系统也会依据内存大小,自动加载组件,响应速度是提升了,但会消耗极大的系统资源。

到2021年我们已经能见到最高达18GB RAM的安卓手机了,而在当前主流的Android 11系统描述中写到:“设备最小运行内存为512MB”。如果设备的运行内存小于512MB,要到不能用最新版本的Android系统,要么就只能用老版本——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有些车机还在跑Android 版本……

但是鸿蒙的设想就恰恰是反过来,它从架构设计上就进行了全栈解耦,将庞大的操作系统打散,拆解成很小的颗粒,不同能力的设备只需要按自己的要求来选择相应的模块能力加载即可, 比如鸿蒙系统的前身LiteOS,它最小的体积只有10KB,你能相信它是操作系统么?可它就是!华为认为这是未来物联网时代和必然趋势,巧的是Google也同样这样认为,所以,足足被其孕育了5年的微内核操作系统Fuchsia,刚刚于近日才正式推送,它的目标就是替代Android和ChromeOS,从而更好地适应物联网时代的多样终端和生态。

为了更好地让合作伙伴与开发者适配设备与系统的能力,华为将采用鸿蒙系统的设备从L0~L5做了6个分级,其中从L0~L2这三个级别的设备,要么没有交互界面,要么交互和功能都非常简单,家电、手环就算这种设备,运行内存也非常小,甚至低到KB级,其被定义为瘦终端,它们采用的鸿蒙系统,代码百分之百来自华为,不包含AOSP的任何部分;而L3~L5这三个级别的设备,有交互界面,可应用扩展,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车机、VR/AR等这些设备就属于富终端的类别,它们采用的鸿蒙系统,就会引用AOSP的部分代码。在这其中,手机无疑是功能最复杂的核心设备,会跑最多的应用,它引用AOSP顺理成章。

所以,这次发布的HarmonyOS是何物就好解释了。 华为软件团队开发出的OpenHarmony开源项目用来构建“1+8+N”生态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华为手机终端团队加入HMS服务包,提供全套华为服务和连接能力,包括嵌入HMS服务的华为版应用,再加上部分AOSP开源代码,支持Android广泛的应用生态,保证消费者可以继续无障碍地使用已有的应用 ,这就是今天发布的HarmonyOS。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人感觉眼熟?

没错,苹果现在M1平台的MacBook就差不多是类似的情况,它既可以运行macOS应用,又可以运行iOS应用,而HarmonyOS呢,既可以运行原来的Android(APK)应用,又可以运行鸿蒙平台开发的应用(APK)。所以,6月2日发布会王博演讲的最后一个环节的话不晓得各位注意到没有: “HarmonyOS是基于OpenHarmony的第一个公开发行版” ,也算是把两者的关系做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了。

关于鸿蒙系统是否是完全自主开发,要是没记错,华为自己是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之类的话倒是看到过不少, 这个巨人放在HarmonyOS上,就是AOSP。至于有人说到的鸿蒙上使用的代码老旧,经过前边两个章节的介绍你应该明白,这对现在的华为和EMUI来说并不太重要,因为Android操作系统最核心的模块,华为早就已经是脱离谷歌自己在做更新,包括HMS加入后,连应用验证都自己在做,依赖度已经非常低了。

所以,现在EMUI 11还只基于Android 10版本的AOSP代码,但其对比采用Android 11版本的友商系统体验如何,相信大家心里是有数的。只是因为环境的关系, 本来应该“慢工出细活”的事情,全部被按下了快进键,很多还没来得做的事情,也都因为时间不够没有完成,比如代码替换等,相信今年的HDC 2021上华为软工团队会有更多新消息放出。

选择在现在推出HarmonyOS,对于华为也是有风险的,早年阿里YunOS与Android商业生态的冲突让我们第一次理解到了Google对“开放”的态度。现在,HarmonyOS可能面临的情况也差不多,但好在华为有HMS和初具规模的AppGallery可以进行一些对冲。

但对比这样的风险,真正的风险还是时间。从2020年5月16日算起,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消费者的换机周期是28个月左右,留给华为以手机产品为中心推进“1+8+N”战略的时间并不多,在余下的短短1~2年时间里,华为除了继续保留尽可能多的存量用户,还需要完成去手机中心化的“1+8+N”战略,还需要团结尽可能多的手机厂商来形成新的中心,从之前与杨海松的对话来看,新战略中的“1”,很有可能就是App了。

但另一方面,杨海松也说过: “华为擅长做产品而不擅长做生态”,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以前华为做产品,秉持的是“进入一个行业,就一定要做到世界第一”的“霸道”原则,现在做生态,华为应该想的是如何交到更多朋友,合作共赢,姿态非常重要……

写在最后

“华为推出HarmonyOS,中国骄傲”,发布会之后,以此为主题,各种各样的鸡血文章、小视频又出现在各大内容平台上,好一场流量盛宴。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一年前,在他们口中,似乎华为能以一己之力,一夜之间厘清中国整个芯片产业的 历史 欠账。华为人并非没有看到这些,但现在的他们,哪里有功夫去理会这些论调,有太多事要做了。虽然这篇长文,也许看到的人和看完的人有限,但我觉得能把那些关于HarmonyOS的事儿解释清楚,足矣。

关于监控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天网监控建设工程论文参考文献可以写综合治理系统资料。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参考文献是论文的参考资料,天网监控建设工程论文是根据综合治理系统资料写出,因此参考文献可以写综合治理系统资料。天网监控建设工程是对指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信息采集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电子信息工程的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分享的电子信息工程的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

1. 谢自美等 电子电路设计、实验、测试。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XX年7月。 二版

2.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XX.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XX年1月。 一版

3. 孙继平等 900mhz dds|pll在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煤炭科学技术 XX年10期

4. 张肃文等 高频电子线路。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4月。 三版

5. 王正谋 protel电路设计实用教程。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XX年6月。 一版

6. 郭勇等 protel 99 se 印刷电路板设计教程。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XX年6月。 一版

7. 许自图 电子电路彷真平台与教程。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XX年1月。 一版

8.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94-99.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XX年1月。 一版

9. 曾兴雯等 高频电子线路。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XX年1月。 一版

10. 肖玲妮等 protel 99 se 印刷电路板设计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XX年8月。 一版

11. 刘庆泉 任波 刘寅生 跳频通信中变通带锁相环路(pll)的研究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XX年02期

12. 彭烨等 一种应用于fsk调制器的数字可编程振荡器 四川理工学院报 XX年01期

13. 王中亚 补家武 锁相环调频发射机的`研制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XX年01期

14. 汤万刚等 应用matlab通信工具箱的频率合成器系统分析与彷真 中国测试技术 XX年01期

15. 王彦 田丹丹 曹学科 基于fpga的小功率立体声发射机的设计 南华大学学报 XX年01期

[1](美)BruceMolay着,杨宗源,黄海涛译.Unix/Linux编程实践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姜毅,王兆青,曹丽.基于HTTP的实时信息传输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10)

[3]崔文婧.数字娱乐产业中流行文化对于电子游戏的影响[D].北京服装学院2010

[4]刘晓晖.SAP系统中不同物料分类的创建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1

[5]封炜.基于GPS/GIS/GSM的物流信息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

[6]赵胤.基于SAP的离散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

[7]李长斌.驼峰空压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8]闵国石.铁路工务作业安全控制系统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9]龚俊.基于Javamail技术的企业Email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0]朱骁勇.基于SCCM的软件分发管理与软件封装模板助手[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1]彭诚.基于GPS的物流车辆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2]苏政华.离散制造型企业的SAP系统FICO模块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3]周昕毅.Linux集群运维平台用户权限管理及日志审计系统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4]徐朱平.SDP-21框架下项目管理在对日软件外包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5]刘进学.DeltaVDCS系统在丙烯均相聚合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6]李立平.基于数据挖掘的勘探随钻分析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7]王平.半自动闭塞控制信息数字化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8]潘忠锐.铁路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9]黄怡君.银行业的存储虚拟化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20]孙英.浅谈Flash与XML之间的通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5)

关于公共广播系统的研究论文

公共广播作为一个系统问题,在系统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上述问题。在选择性能良的电声设备基础上,通过周密的系统设计,仔细的系统调试和良好的建声条件上,达致电声悦耳、自然的音响效果。

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以英国为典型代表,是一种介于完全的商业化和完全的政府控制之间的模式。公共广播电视系统按公用事业进行组织,建立自治而由社会负责的广播主管机构。英国的公共事业模式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公共广播电视模式。以英国广播公司(BBC)为代表的这一模式对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建立过程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大多数西欧国家以及北美的加拿大和亚洲日本都建立了与之大同小异的广播电视体制。在对待传媒的态度上,尤其是对待广播电视上,这些国家认为“先是广播,后是电视和有线电视等,应该肩负公益服务与使命”①,首先将广播电视视为教育和政策传播的工具。在现在的社会当中,公共广播电视不仅仅是只有这一种作用,它还发挥着更为广泛、更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公共广播电视已经出现了衰退的趋势,威胁到了这一性质的机构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作用,然而,笔者认为公共广播电视并不会就此一蹶不振。下文将分三部分进行透析。第一部分:公共广播电视的作用第一,公共广播电视的核心使命是促进公民社会、民主社会的发展,避免为专制政权或商业集团所左右。“人类为社群或政治的动物,唯有通过参与城邦事务,才能具现所有人类生活的层面与性格的潜能,②”这是亚里士德曾经指出的。在大众媒介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仅向公众提供高质量的节目,同时还希望公众能提出具体的视听需求,进一步参与节目制作,从而民众使媒介为自己服务,提高民众的媒介素养。第二,公共广播电视的节目以教育类、文化类节目为主,公共广播电视的强势也在于教育类和文化类节目,虽然不如那些娱乐类节目吸引受众,但是质量较高。公共广播电视肩负着教育全体公民、培养公民的高尚情操的神圣使命。第三,公共广播电视的节目既要反映本土文化特征,保护本土文化,又要兼顾人群与文化的多元化和少数族群,平衡舆论,而不是一味迎合受众的口味,不是把收视率放在公共利益和社会影响之上。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用“文化输出”、“文化侵略”等词语形容的现象也出现了,某些发达国家依仗经济强势,与其他国家进行着不对等的、甚至是相差悬殊的文化“对流”,使得那些本土文化受到冲击或腐蚀的国家不得不考虑保护本土文化的策略。而商业台往往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他们考虑的不外是如何迎合受众的口味,如何提高收视率,如何吸引更多、更有价值的广告客户。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广播电视就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维护本土文化、发展本土文化的高尚使命。商业台为了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往往定位在消费能力较强的受众,现在甚至发展成为先分析广告上的需要与广告产品的对象,而后再策划节目吸引这部分受众的怪现象。但是,公共广播电视的节目不会厌弃某些受众,也不会努力去讨好某些受众,他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公民,包括少数族群、弱势群体以及消费能力小的各种各样的公民。“卡内基委员会的调查报告认为,公共广播电视应该向人们提供一个一体化而富于多样性的美国社会,并成为美国社会表达不同思想和见地的‘论坛’,可以听见来自边缘群体的呼声。③”第四,为受众提供客观平衡的新闻,忠诚的进行舆论监督,因此往往引起了政府或政党的不满甚至于恶意攻击。商业台往往受某政党或商业台所有者的政治倾向的影响,为了维护自己所维护的政党的利益,从而使节目的观点带上了色彩。而公共广播电台往往是报到严肃新闻,体现在文化结构和社会思潮变迁中的各种力量的冲突。它不会为了某种私利去给政府或政党溜须拍马,奉承迎合,而是站在公众的利益上去客观地揭示内幕、报道新闻,提供尽量公平公正的观点。但是,纵观20世纪80 年代和90年代,世界传播也经历了一场重大的、前所未有的变革。特别是从信息电子化到网络全球化的相互交织的新发展,促使传播行业的重构。这些新的发展从而也改变了电视广播业的全景,因此不可避免地为公共广播电视塑造了一个新的环境。在这样的一种新的生存环境中,公共广播电视出现了一系列不适的“症状”。下面将分别观察一下这些症状的表现。第二部分: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症状首先,费用征收出现危机。这是公共广播电视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在公共广播的领军者也难以幸免。如:在英国,BBC每年强行向所有电视设备的所有人征收执照费,这个被制度越来越多的观众所反感。面对琳琅满目的节目和灵活自由的收费形式,观众越来越感觉到BBC这种自以为是理所应当的制度难以得到认同。在日本,公共广播电视遭遇了同样的困境,受众不愿意义务性的缴纳收视费,尤其是今年7月份当日本广播协会NHK爆出贪污丑闻后,立即激起了民众的极大愤慨,有的表示“有了新的调查结果必须公布,否则将拒绝缴纳收视费”,有些人甚至对NHK公共广播电视体制提出了疑问。20世纪90年代,日本曾经遭遇拒缴收视费运动,“新一代公众之所以拒缴收视费,主要是无法了解公共电视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不明白何以不能由广告费代替收视费,以减少收费手续的繁琐④”。其次,频道和广播资源不再稀缺。英国BBC于1922年成立,在那个年代,无线电广播成为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在英国,无线频道和广播资源被保守的英国绅士视为一项稀缺的国家资源,所以理应为国家所控制。但是,传播科技的发展,调频广播、调幅广播、数字广播、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数字电视相继涌现;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广播和电视的传播和接收技术,频道数量激增,只要你有内容,就可以不受没有频道的制约,此外,广播电视现今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快捷的信息传播渠道了,这样就使之前的公共广播电视“唯我独尊”的地位与权威大打折扣。日本NHK遭遇拒缴收视费的另一个原因是“民众对于公共电视存在的理由及NHK的经营性质不完全了解,尤其随着新频道的增多,公众不再如以前珍视公共广播体的存在。⑤”第三,相关法规日渐放宽,商业广播电视之间的竞争以及商业广播电视与公共广播电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全球日趋放宽对广播电视的管理,使其在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上都日趋多样化,公共广播电视需要面对更激烈的竞争。例如,“20世纪50年代早期,英国公众与政界对广播电视的需求日益增长。于1952年由保守党政府拟定的《广播第一白皮书》提出,当新闻来源越来越多的时候,在日益发展的广电行业里,某些方面的竞争被视为正当。随后,在1954年3月又通过了一项电视法令,允许建立由私人公司拥有的商业电视台,但是他们必须接受新组建的英国独立电视管理委员会(the Broadcaster’s Audience Research Board, BARB)的监督。⑥”从20世纪80年代,“国际传媒大王罗伯特·默多克,一个撒切尔的狂热支持者,开始进军有线和卫星电视业。为了默多克的利益,英国政府从1985年开始取消某些限制,例如掌握卫星公共天线电视(SMATV)技术已不是必需,而在这BBC和上述财团则是必需的。而且,对媒体所有者的跨媒体经营所有权和国际的要求也为了默多克而放松了”⑦。第四,政府提供的公共资金日益减少。典型代表为加拿大广播公司(CBC)。 1995-1996从年财政年度起的三年内,议会给CBC的拨款减少了亿加元。预算的削减对CBC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使它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裁员700名,地区电视台只能制作新闻和时事节目,而不得不放弃党的观众喜爱的综艺节目。而且,公共机构发展至今,规模日益庞大,开支巨大;更重要的在于市场饱和,电视收看执照费的增长停滞,而节目增加、频道扩增都使有限的经费不足。近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公共广播电视都面临着资金匮乏的难题。第五,受众细分趋势日益明显,“大众化节目”难以满足“小众需求”。电视频道的大量增加,付费电视、卫星直接入户电视等的出现,使频道专业化日益适合受众的不同需要;而受众在愈来愈多的选择面前也日趋“小众化”,使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原有的听众、观众不断流失。“1990年以前欧洲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仍占据了主要市场。但到了1996年,它们的市场占有率已被私营机构赶上。⑧”部分国家公共广播电视占有率情况表国家 公营机构市场占有率(%)加拿大(英语) 加拿大(法语) 德国 英国 资料来源:张小茸编:《数字化时代供应电视台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载《世界广播电视参考》,1998(7),24页。⑨第六,商业台的竞争。公共广播电视不播出广告,靠收取收视费和他人的赞助来生存,它不能单纯的追求收视率和商业利润,而是更多地考虑节目的品位与质量,从而在与商业台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公共广播电视提供了许多不考虑商业利益的社会教育节目,报道了大量严肃性新闻,体现了在文化结构与社会思潮变迁中的各种力量冲突。当然仅靠知识性和教育性节目难以获得高的收视率和收听率。公共广播电视在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中,它的社会作用变得越来越显著,越重要。与此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它的生存状况也越来越恶劣。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BBC所谓的“生存危机”和“BBC保卫战”。那么在今后的日子里,公共广播电视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保持就成了需要迫切讨论的课题。第三部分,公共广播电视的发展对策第一,在不伤害公共广播电视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制作、播出高收视率的节目。这里仍以英国为例。“据统计,英国人对肥皂剧、综艺和意志游戏类节目特别钟爱”;一项名为《英国电视的变化趋势:电视剧和时事节目实例研究》的调查指出;“在过去20年里,电视单剧本减少一半,而肥皂剧则增加了五倍。商业电视台讲政治、外交和经济领域的报道让给了英国广播公司。”传统上,肥皂剧与公共广播公司的理念有所出入。20世纪80年代初,BBC晚间黄金时段的收视率只有独立电视台(ITV)的一半。当时BBC的总经理Michael Grade认为,ITV晚间播出的肥皂剧吸引了观众的眼球,BBC应当直播与此类似的节目进行竞争,这一主张在当时引起的较大的争论。随后,BBC直播了“东城故事”,这一剧本各个方面都是在研究测试目标观众之后,依观众的喜好所设定的。结果在不再公共电视理念与市场需要之间取得良好平衡的肥皂剧上演了几十年,而且屡获大奖,成功的挽救了当时BBC的晚间收视率。目前公共广播电视系统开始开发节目质量调查,以和收视率构成节目双重评估体系,全面衡量公共电视的节目价值。第二,开发低成本的但适宜公共广播电视的节目。受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最大需求之一就是获取新闻信息,并且以新闻节目来提高威望是各大媒体公用的手段,因此美国三大电视网以及CNN都不遗余力的对新闻节目进行高投入,然而,限于公共台的资金力量薄弱,显然不可能如此。美国某公共台总裁“认为在美国这样一个新闻过剩的国家,公共电视网无力夜无意于商业电视网正轰动性新闻。而为了表现公共电视网不同于商业电视网的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对新闻报道高水准的理解,《新闻小时》最终被酝酿出炉。⑩”(《新闻小时》,全称《麦克尼尔和莱尔新闻小时》,长久以来被认为是谈话类节目的典范,最适合于表达对公共事务的关注。)《新闻小时》主要是对当天新闻进行分析。前半小时进行新闻报道,新闻取材更加精炼,事件报道更加深入,但每条新闻时间较长。后半小时进行演播室现场讨论,集纳对当前热点问题的不同观点,加深对新闻事件的认识。总之,公共广播电视更要专注于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与剖析。第三,继续保持自己独特的特色。在信息社会中,公共广播电视机构一方面可以提供公共论坛,发挥民主作用;另一方面保证高质量的节目和对文化的促进。公共台一味向商业台看齐是没有出路的。盲目迎合观众口味,在节目上与商业台趋同,失去自己的特色,最终必然丧失自己的生存空间。因为如果公共台提供的节目与商业台没有区别的话,纳税人就没有必要来维持这些公共机构了。因此,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在新的业内生态条件下,必须重新定位,定长期目标,提高队伍素质,以高水准、高质量的节目来吸引受众,重新显示出非商业台所能替代的自身价值来。公共广播电视“不是一种受政府补助的商业活动,也不是半商业半公益的结合”,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公益服务。 收视费是英国广播公司坚持高质量节目与独立公共服务目标的根本。长期以来,BBC凭借优秀的节目质量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即使在经费捉襟见肘的时期,BBC也从未降低对节目的要求,而是开始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扩展生存空间,以商业活动的收入补充对节目的投入。第四,精简机构,削减不必要的开支。近年来,英国广播公司实行开源节流,大力精简机构,降低管理成本,加大节目投入。公共广播电视本身不拨出广告,而是靠收取有限的收视费或政府的补贴进行运转,因此经济实力远不如商业台雄厚,因此,应该“精兵简政”,将资金最大限度的用于制作高质量的节目,确保获得更多的收益和更高的社会威望。结论:公共广播电视要生存下去在目前的商业台的包围当中,公共广播电视的确处于一个“全球性式微”的境地,但是他又存在的必要和可能,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处于危险境地的并不是公共电视,而是民主本身⑾”。“当市场已经脱离了社会发展进程,围绕着公共电视的争论实际上更多的是关注我们整个生活,我们的行为准则、价值观以及道德体系⑿”。我们的社会进程就是一个民主发展的进程,因此 公共广播电视将会成为有创造力、最值得信赖的广播电视台和节目制作者。BBC在进行改革和调整后又重新焕发青春已经为公共广播电视的发展做出了榜样,同时这一例子也证明了公共广播电视的生存的空间是仍然存在的。但是,公共广播电视的确需要进行反思与改革。

为了保证中国社会和经济能够继续高速发展,我国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和“平安城市”的总体要求,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公共广播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因此,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认为有必要与国内、外各公共广播知名的制造厂商、集成商共同编制一本供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和施工中作为工具书使用的《专业音响与公共广播系统设计及安装图集》以下简称“公共广播图集”。通过本“公共广播图集”的学习,对建设单位而言,是对选用什么样的公共广播系统,做到心中有数;对厂商而言,是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宣传;对集成商而言是将最新的解决方案向世人展示的机会;对设计院而言,是一本有指导和借鉴的作用的工具书。本“公共广播图集”的适用对象以民用建筑为主,适用于办公楼、高级宾馆、饭店、机场、影剧院、体育场(馆)、火车/地铁站、银行、百货商店、金融中心、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项目的数字公共广播系统设计和施工。本书既融合了多位奋战在设计一线专家的宝贵经验,也得到了多家著名厂商对该系统产品具体应用的技术支持,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设计实用图集。本图集的编写得到了三基音响企业集团、提讴艾(上海)电器有限公司、博世(珠海)安保系统有限公司、博世(上海)安保系统有限公司、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知名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并对协助本图集出版工作的王建、楚锦辉等人员表示感谢。由于时间、水平有限,本图集若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关于传播学的论文参考文献

论传播学理论在教育过程中的有效应用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论传播学理论在教育过程中的有效应用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关键词]效果传播技巧有效传播

[论文摘要] 本身是一种传播过程。教师作为一个传播者,应该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树立教师自身的“品牌”,同时遵循传播规律,运用一定的传播技巧,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才能使传播取得更好的成效。

所谓传播,即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由于教育本身也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传播对象,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传播学理论开展教育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效应用传播学理论呢?这首先涉及到一个传播效果问题。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传播效果这个概念有双重含义:第一,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态度和行为的变化,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第二,是指传播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根据传播学理论,为了求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教师应该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树立自身的“品牌”,同时遵循传播规律,运用一定的传播技巧,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

一、树立威信,形成“品牌”

传播者在传播的过程中居于最优越的地位,传播者决定着信息的内容,但即便是同一内容的信息,如果出于不同的传播者,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人们首先要根据传播者本身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作出判断。可信性包含两个要素,第一是传播者的信誉,包括是否诚实、客观、公正等品格条件;第二是专业权威性,即传播者对特定问题是否具有发言权和发言资格。这两者构成了可信性的基础。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对传播者来说,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

教师作为一个传播者,首先应树立的就是自己的威信。“人无信而不立”,能获得学生的信任,是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信任自己,最重要的是应该从人品上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树立信誉。“身正为范”、“行为世范”,说的都是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树立个人信誉,成为学生做人的“模范”。这包括诚实守信、客观公正。教师应该诚实守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行动果断。另外,教师要做到客观公正,对学生一视同仁,奖惩分明。正确的就表扬,错误的就批评,绝不心存偏袒,在班里树立正风正气。这样,教师的信誉树立了,学生也才会按照教师的各项要求去做。

另外,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传播者,教师一定要在专业上多学习、多思考,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塑造一个专业权威者的形象。学生只有在知识上信任教师的权威,才能尊重教师,认真学习。而一个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教师,在教学中则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失误,或者有时甚至无法应对学生提出的突发性问题,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对教师信任,从而有损教师的自身形象,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塑造好自己的专业权威者形象。

二、运用一定的传播技巧

传播技巧指的是在说服性传播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传播技巧包括内容提示法、说理法和诉求法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运用一定的传播技巧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1。“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因人而异

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之际,通常会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仅向说服对象提示自己一方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称为“一面提示”;另一种是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称为“两面提示”。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一般来说,“一面提示”能够对己方观点做集中阐述,论旨明快,简洁易懂,但同时也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印象,使说服对象产生心理抵抗。另一方面,“两面提示”由于给对立观点以发言机会,给人一种“公平”感,可以消除说服对象的心理反感,但由于同时提示双方的观点,论旨变得比较复杂,理解的难度增加。

两种方法的有效性依传播对象的属性不同而有明显区别,“一面提示”对文化水平低者说服效果较佳,而“两面提示”对文化水平较高者效果较佳,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文化水平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传播方法。

2。“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之中”相结合

一方面,“明示结论”可使观点鲜明,让对象易于把握者的立场,但同时也使显得过于强硬;另一方面,不示以明确结论,寓结论于判断材料之中的“启发引导”式做法则给人以“结论得自于自己”的感觉,使对象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说服者的影响,但容易使主旨变得隐晦,有时不易贯彻传播者的意图。关于是否明确提示结论,可以肯定的是:在论题和论旨比较复杂的场合,明示结论比不下结论效果要好;在说服对象的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的场合,应该明示结论;让说服对象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用于论题简单,论旨明确或对象文化水平较高、有能力充分理解论旨的场合,因为在这种场合,如果再明确提示结论则会有画蛇添足之嫌,容易引起对象的烦躁或反感而对说服对象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过程中应将“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相结合。一方面,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明示结论”,讲清道理,但不是强加,而应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过去那种教师说什么就听什么的“听话机器”了,教师要想让学生接受教育,就必须以理服人,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真正让学生心服口服。大声地“布道”或呵斥,只会招来学生的逆反。教师可以平心静气地先提出一个问题,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听听学生的心声,然后用共同讨论的方式进行隐性引导,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也可提供一篇引导性的判断材料,“寓观点于材料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

3。“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性”相结合

在开展说服性传播活动之际,以什么方式“打动”对象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人们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通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的力量来达到说服的目的;另一种是主要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

教育应该将“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性”相结合,有时用理性去分析、说服,有时则用感情去感染学生。因为,两种方法的有效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有些问题只能靠“诉诸理性”的方法来解决,有些问题采取靠“诉诸感性”方法更有效,而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则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采用“警钟效果”

“敲警钟”具有双重功效: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最大化地唤起说服对象的注意,促进他们对有关信息的接触;同时,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行动。

教育中可以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紧张,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比如,教师可以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他们学业的重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他们对学习的注意,并促使他们迅速采取对应的学习行动。当然,因为“敲警钟”基本上是通过刺激学生的恐惧心来追求特定效果,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所以教师应注意把握好分寸,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三、注意学生的个性

作为传播对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有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或劝说,有的学生则固执己见,我行我素。这种“容易”或“难以”接受他人劝说的个性倾向,称为个人的“可说服性”,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与特定主题相关的可说服性——说服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一个学生在某些话题上可能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而在另一些话题上则可能容易产生拒绝或排斥态度;(2)与特定议论或诉求形式相关的可说服性——如有的学生容易接受道理说服,而有的学生则容易接受场面或氛围的感染,有的学生对“强加式”说服表现出自发反感,而对“诱导式”说服则很容易接受等等;(3)一般可说服性——与主题或说服形式无直接关系,受个人性格和个性所规定的、对他人意见容易接受或排斥的倾向。

自信心的强弱和可说服性的高低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自信心越强,可说服性越低;自信心越弱,可说服性越高。另外,与可说服性相关的因素还有个人信息行为的特性。信息行为指的是个人寻求、接触和处理信息的各种行为。

由于每个学生个人的自信心、求知欲、性格、习惯、家庭等的不同,他们的信息行为也各具特点,这些特点也对教育的传播效果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影响。因此,教师就应当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以期产生最佳传播效果。

总之,在教育这种传播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传播者,要想更好、更有效地传播知识、教育学生,就应该结合教育实际,自觉运用传播学理论,遵循一定的传播规律。

参考文献:

[1]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2]方汉奇主编.中国传播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给你点参考资料吧:1. 技术创新与媒介变革 被引次数:2次 崔保国 文献来自:当代传播 1999年 第06期媒介变革的历史表明,技术创新是媒介变革的根本动力。日本学者北原安定提出,人类至今已经历了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次形成了语言 ... 2. 媒介变革与语言诗意危机 被引次数:3次 马大康 文献来自: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 第06期越过这一中第6期马大康媒介变革与语言诗意危机介,直接地诉诸人的感性。 语言的建构与人类理性发展是同步的,两者常常如影随形,纠缠在一起。文学作品离不开语言,也就难以摆脱理性概念,即便是表现人的情感,表现无意识流动,也总是借助语言概念的 ... 3. 媒介变革的冲击 被引次数:3次 崔保国 文献来自: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9年 第04期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媒介变革,变革主要表现为:信息科技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媒介的融合与裂变,新媒介层出不穷,进而媒介产业出现兼并与融合。媒介变革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有的甚至是大众传播学自身难以解释的问题。本文要探讨的是“媒介变革”的本质 ... 4. 农村的变革与大众媒介发展的互动关系——江苏农村受众调查的启示 被引次数:6次 方晓红 文献来自:新闻知识 2003年 第01期为r解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江苏南部农村与大众传播媒介在接触、使用过程·11的变化及其村I互作用,小文作秆丰持}1叶挺并获伞同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I拳口项批准,进行.r“苏南农村与媒介关系”的课题研究。 为此,我们分别进行丁四次调查活动:一、以苏南农村受众为主要对象进行的?... 5. 网络媒介与文学变革 张红广 导师:张继升 李衍柱 文献来自:山东师范大学 2002年 硕士论文—— kd,htik#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网络媒介与文学变革 学科专业名称 文艺学 申请人姓名 张红广 导 师 姓 名 张继升教授 李衍柱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02 年 4 月 28 日 .... 6. 产业变革中的媒介社会化 孔德明 文献来自:传媒 2004年 第03期媒介社会化的产业变革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传媒业经过多年积极而审慎的调整,开始进入全面的发展与变革时期。 从广播影视业来看,政策调整与变革的标志性事件是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全面数字化时间表的确定;有线电视台、网分离和有线、无线电视台的合并;国家网络公司?... 7. 农村变革呼唤新的媒介动力 被引次数:1次 刘建明 文献来自:传媒观察 2003年 第02期一中一国农村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尹的制度性革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隔绝、对立、分离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局面。发动和完成这场希l度性变革;需要新闻界解放思想一,一战胜僵化的伶统理论的束缚犷开辟新的认识领域,为彻底解放农民、一投资农一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 8. 90年代欧洲媒介变革分析框架 被引次数:1次 孙五三 文献来自: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4年 第04期观众中也存在着要求媒介变革的呼声。媒介消费按特殊要求或普通大众媒介内容把观众分化成小群的和大众的 ... 9. 网络媒介带来新闻表现形式的变革 高红玲 文献来自:新闻爱好者 2001年 第03期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历程中,新闻表现形式发生过两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在80年代中期,经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巨浪,新闻媒介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经济改革鼓与呼的责任,但长期以来习惯了的传统新闻思维定势和写作模式已难以完整地、充分地反映当时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巨?... 10. 网络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变革之关系 柴毅 导师:韩向东 文献来自:吉林大学 2007年 硕士论文★ 本文试图从网络媒介的特点入手,利用引证法、理论演绎法、 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分析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的差异,从而探讨网 络媒介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 ★本文首先从网络媒介的“磁性”着眼,通过和传统大众媒介的 对比,对网络的特点加以详细论述。并?... 11. 浅析我国媒介产业发展变革的影响因素 王姗姗 文献来自:当代经济(下半月) 2007年 第04期一、引言“在约束条件下争取最大的利益”,我想用这一句话来形容现时我国的媒介产业似乎很是恰当。政府权威与追逐资本利益的博弈使得我国的媒介业发展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而其独特的产业属性,亦使分析政府政策行为与资本因素的相互影响成为研究我国媒介产业深入发展的焦点所在?... 12. 媒介市场如何迎接大变革和大发展 曹鹏!博士 文献来自:新闻记者 2001年 第09期从7月1日开始 ,北京有线电视台并入北京电视台 ,这是国家广电主管部门宏观政策的具体落实。与此同时 ,各地都把同层次、同级别的有线电视台与无线电视台合并。耐人寻味的是 ,这一合并的同时 ,中国电信业务分拆却呼之欲出。显然 ,作为与电信这一强大的市场对手竞争的策略 ,广电系.... 13. 传播技术变革对媒介公共性的限制 王满满 文献来自:新闻记者 2004年 第04期对媒介公共性的思考来源于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的概念,公共领域是相对国家并独立其外的社会生活领域,存在于涉及国家的公共权威和市民社会的私人领域之间。公共领域的目的就是让民众有能力对公共领域本身和国家诸项实践进行批判性的思考。①媒介公共性的含义至少包括以下.... 14. 产业变革中广播电视媒介的调整与完善 被引次数:1次 孔德明 文献来自: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4年 第10期形势和政策对媒介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努力适应形势发展和政策要求进行自我改革、调整和完善是媒介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力图对一个时期以来国家广播电视政策的变革和调整进行解读就产业变革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的调整与完善进行探讨。 进入新世纪以来,根据党和政府的总体精?... 15. IPTV:开启“形态融合”的媒介生态变革 杨书卷 文献来自:新闻与写作 2006年 第12期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宽带网络、流媒体、编解码、信息加密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基于IP协议的网络电视业务开始步入商业运营阶段。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主席迈克尔·鲍威尔表示:“几乎所有美国大电信公司,都在致力于开发网络电视服务。”网络电视,为“IPTV”的中文翻译,是互联网?... 16. 媒介技术的发展与宋代出版传播方式的变革 清飏 文献来自: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05期宋代是书籍传播由写本向印本全面转化的时期。隋末唐初,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命,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不仅改变了文字媒介的生产方式,使书籍得以大量生产,文字媒介得以更快、更迅疾地进入传播渠道,宋代的邸报、书籍等的大量复制成为可能,还使得纸质媒.... 17. 规制变革:媒介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世界多国媒介管理现状的比较与思考 蔡雯 黄金 文献来自:国际新闻界 2007年 第03期随着网站越来越多地融入多媒体内容,我国政府的监管工作出现了新的问题。如网络电视兼容了电信网络和广电内容,其发展受来自电信、广电、文化部三部委的共同监管,当电信运营商进入广电领域,行业之间的利益纷争便成为这一新媒体发展的绊脚石。而正是这种媒介规制的分立与交错,导?... 18. 多媒体时代高校学报的发展趋势(上)——学报出版媒介和制作技术的变革 司徒琳莉 文献来自: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01期从狼烟报信到通讯卫星,其原理是一样的:延伸人的声音,就好像工具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里一样。这些传播手段能放大人的喉的功能,使远距离语言传输成为可能.通过电脑进行远距离的交流,收发数字编码的信息,己经成为最流行的传播的方式,数据化的数据库,可以在空间实现完美的传输,在时间....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