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发布时间:2024-07-02 03:33:51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现为CSSCl来源期刊,全国综合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主要反映该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学校现有7个校区,占地2700余亩,建筑面积119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学校设有24个学院,3个教学部,开设89个本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

学校拥有发育生物学、伦理学等6个“十二五”国家重点学科、理论物理、数学中的分析基础研究及应用、英语语言文学比较与研究、化学和哲学等22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和哲学、生物学、物理学等3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是一份很好的期刊。《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现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综合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就是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湘西索水上游武陵山腹地的砂岩地貌景观,以觚角成棱、兀立巍峙、分离兢颖、丛聚如林的岩峰石柱群体的充分表露为主要特色。这类地貌,乃是处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范畴,使其形成演化现今又正居时、空两者最佳组合的节上, 从而出现罕见的奇观。根据这类地貌发生发展的成因联系,及其所处特定的构造、古地形位置和水系结构的连锁性,邓美林建议命名为“索(溹)溪地貌”。 张家界地区最具特色的无疑是砂岩地貌。如何对这一特殊造型的地貌命名?有提索溪峪地貌(偏于慈利一侧,仍属景区范围,但砂岩地貌发育进入壮年后期),有拟称云台兀峰或云台地貌(按地层命名地的湖北长阳云台观一带有台无峰).也有复称张家界索溪峪地貌或金鞭索溪地貌,似嫌折衷与累赘。于是有人直称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武陵源地貌或张家界地貌,但前者失之过粗,后者失之过泛。上述情况既表明胜景招名,也透露立名难榷。周学军(2003)在多番调查研究基础上,取多重而简明的命名法,谓之“金鞭溪地貌”。

就是一个学校的学报,不是核心期刊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是一份很好的期刊。《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现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综合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类

《湖南农业科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曾经是核心期刊,现在不是了。《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分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社会科学版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按刊物的级别来说,《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农业科学》>《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56年创刊,系美国CA、俄罗斯AJ、英国CABI、日本JST、中国CSCD、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维普”等全文上网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1995年以来,在国家和省部级评奖活动中共获得各种奖励16项。其中两次荣获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两次荣获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连续5次被评为湖南省一级期刊,2006年被评为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于1999年创刊,系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维普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AJ ——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先后在全国“首届农林高校社科优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优秀期刊,在教育部社科司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第三 届全 国社科学 报评比”中被评为全国优秀 社科学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七届编辑委员会 学术顾问:袁隆平方智远 主任:周清明副 主 任:官春云 卢向阳刘仲华萧浪涛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王国梁 方 逵 邓子牛 卢向阳 刘 强 刘仲华刘灿明 孙志良 孙松林 李宗军 肖调义 邹冬生余兴龙 张杨珠 陈 斌 陈立云 杨仁斌 易自力官春云 周清明 周集中 周冀衡 侯德兴 段建南饶力群 贺建华 姚帮松 夏延斌 高必达 唐启源黄 璜 萧浪涛 彭克勤 揭雨成 雷新根 谭济才廖桂平 熊兴耀 薛立群 戴良英

所谓的一级、二级、三级(有些地方成为A、B、C类)这种分法,是各单位自己,结合省里的文件,根据自己单位研究的重点学科方向(比如文科和理工科的学校,重点学科肯定是不一样的),从国际核心期刊、国内核心和部分非核心的刊物、报纸里面筛选,制定的一个属于自己的核心刊物目录这里面既有大家公认的核心刊物,比如EI、cscd、cssci等等里面的全部或者部分刊物,也有没被任何核心数据库收录的,比如很多地方都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划归为自己的核心目录里面所以要弄清楚那些刊物属于一级、二级,只有到你们单位人事处,要一份相关的核心刊物目录,就可以了。其他地方的一级、二级刊物,对你们来说没有参考意义

据2020年2月16日维普网显示,《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引量为25543次,H指数为53,影响因子。

海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求导的方式是可以,不过比较繁琐。你想想,我们求导首先得到的是方程曲线的最低点或者最高点,而不是曲线与X轴的交点(解),还需还进行转换。我有一个VB做的程序你自己做来看看。在VB中建立text1,text2,text3,text4和text5五个文本框和command1命令按钮。text1,text2,text3,text4为对应的a、b、c、d系数输入框,text5为方程解的输出框,command1按钮为操作按钮(先输入系数再计算)。在代码窗口中输入以下代码: Private Function cubic(ByVal a As Double, ByVal b As Double, ByVal c As Double, ByVal d As Double) As StringDim x1r As Double, x1i As Double, x2r As Double, x2i As Double, x3r As Double, x3i As DoubleDim ret As StringDim J1 As String, J2 As String, J3 As String, J As Stringhh = Chr(13) + Chr(10)ret = CubicEquation(a, b, c, d, x1r, x1i, x2r, x2i, x3r, x3i)If x1i = 0 ThenJ1 = "X1=" & Format$(x1r, "#") & ";" + hhEnd IfIf x1i > 0 ThenJ1 = "X1=" & Format$(x1r, "#") & " + " & Format$(x1i, "#") & " i" & ";" + hhEnd IfIf x1i < 0 ThenJ1 = "X1=" & Format$(x1r, "#") & Format$(x1i, "#") & " i" & ";" + hhEnd IfIf x2i = 0 ThenJ2 = "X2=" & Format$(x2r, "#") & ";" + hhEnd IfIf x2i > 0 ThenJ2 = "X2=" & Format$(x2r, "#") & " + " & Format$(x2i, "#") & " i" & ";" + hhEnd IfIf x2i < 0 ThenJ2 = "X2=" & Format$(x2r, "#") & Format$(x2i, "#") & " i" & ";" + hhEnd IfIf x3i = 0 ThenJ3 = "X3=" & Format$(x3r, "#") & ";" + hhEnd IfIf x3i > 0 ThenJ3 = "X3=" & Format$(x3r, "#") & " + " & Format$(x3i, "#") & " i" & ";" + hhEnd IfIf x3i < 0 ThenJ3 = "X3=" & Format$(x3r, "#") & Format$(x3i, "#") & " i" & ";" + hhEnd IfJ = J1 + J2 + J3cubic = JEnd FunctionPrivate Function CubicEquation _(ByVal a As Double, ByVal b As Double, ByVal c As Double, ByVal d As Double, _ x1r As Double, x1i As Double, x2r As Double, x2i As Double, x3r As Double, x3i As Double) As StringDim e As Double, f As Double, g As Double, h As Double, delta As DoubleDim r As Double, sita As Double, pi As Double, rr As Double, ri As DoubleIf a = 0 Then CubicEquation = "Not a cubic equation: a = 0" Exit FunctionEnd If'pi = = 4 * Atn(1)b = b / a 'simplify to a=1: x^3+bx^2+cx+d=0c = c / ad = d / ae = -b ^ 2 / 3 + c 'substitute x=y-b/3: y^3+ey+f=0f = (2 * b ^ 2 - 9 * c) * b / 27 + dIf e = 0 And f = 0 Then x1r = -b / 3 x2r = x1r x3r = x1r CubicEquation = "3 same real roots:"ElseIf e = 0 Then 'need to deal with e = 0, or it will cause z = 0 later. r = -f 'y^3+f=0, y^3=-f r = Cur(r) x1r = r - b / 3 'a real root If r > 0 Then 'r never = 0 since g=f/2, f never = 0 there sita = 2 * pi / 3 x2r = r * Cos(sita) - b / 3 x2i = r * Sin(sita) Else sita = pi / 3 x2r = -r * Cos(sita) - b / 3 x2i = -r * Sin(sita) End If x3r = x2r x3i = -x2i CubicEquation = "1 real root and 2 image roots:"Else 'substitute y=z-e/3/z: (z^3)^2+fz^3-(e/3)^3=0, z^3=-g+sqr(delta) g = f / 2 '-q-sqr(delta) is ignored h = e / 3 delta = g ^ 2 + h ^ 3 If delta < 0 Then r = Sqr(g ^ 2 - delta) sita = Argument(-g, Sqr(-delta)) 'z^3=r(con(sita)+isin(sita)) r = Cur(r) rr = r - h / r sita = sita / 3 'z1=r(cos(sita)+isin(sita)) x1r = rr * Cos(sita) - b / 3 'y1=(r-h/r)cos(sita)+i(r+h/r)sin(sita), x1=y1-b/3 sita = sita + 2 * pi / 3 'no image part since r+h/r = 0 x2r = rr * Cos(sita) - b / 3 sita = sita + 2 * pi / 3 x3r = rr * Cos(sita) - b / 3 CubicEquation = "3 real roots:" Else 'delta >= 0 r = -g + Sqr(delta) r = Cur(r) rr = r - h / r ri = r + h / r If ri = 0 Then CubicEquation = "3 real roots:" Else CubicEquation = "1 real root and 2 image roots:" End If x1r = rr - b / 3 'a real root If r > 0 Then 'r never = 0 since g=f/2, f never = 0 there sita = 2 * pi / 3 x2r = rr * Cos(sita) - b / 3 x2i = ri * Sin(sita) Else 'r < 0 sita = pi / 3 x2r = -rr * Cos(sita) - b / 3 x2i = -ri * Sin(sita) End If x3r = x2r x3i = -x2i End IfEnd IfEnd FunctionPrivate Function Cur(v As Double) As DoubleIf v < 0 Then Cur = -(-v) ^ (1 / 3)Else Cur = v ^ (1 / 3)End IfEnd FunctionPrivate Function Argument(a As Double, b As Double) As DoubleDim sita As Double, pi As Double'pi = = 4 * Atn(1)If a = 0 Then If b >= 0 Then Argument = pi / 2 Else Argument = -pi / 2 End IfElse sita = Atn(Abs(b / a)) If a > 0 Then If b >= 0 Then Argument = sita Else Argument = -sita End If ElseIf a < 0 Then If b >= 0 Then Argument = pi - sita Else Argument = pi + sita End If End IfEnd IfEnd Function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a As Double, b As Double, c As Double, d As DoubleDim J As String, J1 As String, J2 As String, P As DoubleDim xr As Double, xi As Doublehh = Chr(13) + Chr(10)a = Val()b = Val()c = Val()d = Val()If a <> 0 = cubic(a, b, c, d)End IfIf a = 0 And b <> 0 ThenP = c ^ 2 - 4 * b * dxr = -c / (2 * b)Select Case PCase Is = 0x = xrJ = "X=" & Format$(x, "#") = JCase Is > 0xi = Sqr(Abs(P)) / (2 * b)J1 = xr + Sqr(Abs(P)) / (2 * b)J2 = xr - Sqr(Abs(P)) / (2 * b)J = "X1=" & Format$(J1, "#") & hh & "X2=" & Format$(J2, "#") = JCase Is < 0xi = Sqr(Abs(P)) / (2 * b)J1 = "X1=" & Format$(xr, "#") & "+" & Format$(xi, "#") & "i;" + hhJ2 = "X2=" & Format$(xr, "#") & "-" & Format$(xi, "#") & "i;"J = J1 + = JEnd SelectEnd IfIf a = 0 And b = 0 And c <> 0 Thenx = d / cJ = "X=" & Format$(x, "#") = JEnd IfIf a = 0 And b = 0 And c = 0 ThenMsgBox "方程无意义,请重新输入!", , "温馨提示"End IfEnd Sub

标准型 形如aX^3+bX^2+cX+d=0,(a,b,c,d∈R,且a≠0)的方程是一元三次方程的标准型。编辑本段公式解法1.卡尔丹公式法 (卡尔达诺公式法) 特殊型一元三次方程X^3+pX+q=0 (p、q∈R) 判别式Δ=(q/2)^2+(p/3)^3 【卡尔丹公式】 X1=(Y1)^(1/3)+(Y2)^(1/3); X2= (Y1)^(1/3)ω+(Y2)^(1/3)ω^2; 标准型方程中卡尔丹公式的一个实根 X3=(Y1)^(1/3)ω^2+(Y2)^(1/3)ω, 其中ω=(-1+i3^(1/2))/2; Y(1,2)=-(q/2)±((q/2)^2+(p/3)^3)^(1/2)。 标准型一元三次方程aX ^3+bX ^2+cX+d=0 令X=Y—b/(3a)代入上式, 可化为适合卡尔丹公式直接求解的特殊型一元三次方程Y^3+pY+q=0。 【卡尔丹判别法】 当Δ=(q/2)^2+(p/3)^3>0时,方程有一个实根和一对共轭虚根; 当Δ=(q/2)^2+(p/3)^3=0时,方程有三个实根,其中有一个两重根; 当Δ=(q/2)^2+(p/3)^3<0时,方程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根。2.盛金公式法 三次方程应用广泛。用根号解一元三次方程,虽然有著名的卡尔丹公式,并有相应的判别法,但使用卡尔丹公式解题比较复杂,缺乏直观性。范盛金推导出一套直接用a、b、c、d表达的较简明形式的一元三次方程的一般式新求根公式,并建立了新判别法。 【盛金公式】 一元三次方程aX^3+bX^2+cX+d=0,(a,b,c,d∈R,且a≠0)。 重根判别式:A=b^2-3ac;B=bc-9ad;C=c^2-3bd, 总判别式:Δ=B^2-4AC。 当A=B=0时,盛金公式①: X⑴=X⑵=X⑶=-b/(3a)=-c/b=-3d/c。 当Δ=B^2-4AC>0时,盛金公式②: X⑴=(-b-Y⑴^(1/3)-Y⑵^(1/3))/(3a); X(2,3)=(-2b+Y⑴^(1/3)+Y⑵^(1/3))/(6a)±i3^(1/2)(Y⑴^(1/3)-Y⑵^(1/3))/(6a); 其中Y(1,2)=Ab+3a(-B±(B^2-4AC)^(1/2))/2,i^2=-1。 当Δ=B^2-4AC=0时,盛金公式③: X⑴=-b/a+K;X⑵=X3=-K/2, 其中K=B/A,(A≠0)。 当Δ=B^2-4AC<0时,盛金公式④: X⑴=(-b-2A^(1/2)cos(θ/3))/(3a); X(2,3)=(-b+A^(1/2)(cos(θ/3)±3^(1/2)sin(θ/3)))/(3a); 其中θ=arccosT,T=(2Ab-3aB)/(2A^(3/2)),(A>0,-10时,方程有一个实根和一对共轭虚根; ③:当Δ=B^2-4AC=0时,方程有三个实根,其中有一个两重根; ④:当Δ=B^2-4AC<0时,方程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根。 【盛金定理】 当b=0,c=0时,盛金公式①无意义;当A=0时,盛金公式③无意义;当A≤0时,盛金公式④无意义;当T<-1或T>1时,盛金公式④无意义。 当b=0,c=0时,盛金公式①是否成立?盛金公式③与盛金公式④是否存在A≤0的值?盛金公式④是否存在T<-1或T>1的值?盛金定理给出如下回答: 盛金定理1:当A=B=0时,若b=0,则必定有c=d=0(此时,方程有一个三重实根0,盛金公式①仍成立)。 盛金定理2:当A=B=0时,若b≠0,则必定有c≠0(此时,适用盛金公式①解题)。 盛金定理3:当A=B=0时,则必定有C=0(此时,适用盛金公式①解题)。 盛金定理4:当A=0时,若B≠0,则必定有Δ>0(此时,适用盛金公式②解题)。 盛金定理5:当A<0时,则必定有Δ>0(此时,适用盛金公式②解题)。 盛金定理6:当Δ=0时,若B=0,则必定有A=0(此时,适用盛金公式①解题)。 盛金定理7:当Δ=0时,若B≠0,盛金公式③一定不存在A≤0的值(此时,适用盛金公式③解题)。 盛金定理8:当Δ<0时,盛金公式④一定不存在A≤0的值。(此时,适用盛金公式④解题)。 盛金定理9:当Δ<0时,盛金公式④一定不存在T≤-1或T≥1的值,即T出现的值必定是-1<T<1。 显然,当A≤0时,都有相应的盛金公式解题。 注意:盛金定理逆之不一定成立。如:当Δ>0时,不一定有A<0。 盛金定理表明:盛金公式始终保持有意义。任意实系数的一元三次方程都可以运用盛金公式直观求解。 当Δ=0(d≠0)时,使用卡尔丹公式解题仍存在开立方。与卡尔丹公式相比较,盛金公式的表达形式较简明,使用盛金公式解题较直观、效率较高;盛金判别法判别方程的解较直观。重根判别式A=b^2-3ac;B=bc-9ad;C=c^2-3bd是最简明的式子,由A、B、C构成的总判别式Δ=B^2-4AC也是最简明的式子(是非常美妙的式子),其形状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相同;盛金公式②中的式子(-B±(B^2-4AC)^(1/2))/2具有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形式,这些表达形式体现了数学的有序、对称、和谐与简洁美。 盛金公式解法的以上结论,发表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卷,第2期;1989年12月,中国海南。国内统一刊号:CN46-1014),第91—98页。范盛金,一元三次方程的新求根公式与新判别法。(NATURAL SCIENCE JOURNAL OF HAINAN TEACHERES COLLEGE , Hainan Province, China. Vol. 2, No. 2;Dec,1989), A new extracting formula and a new distinguishing means on the one variable cubic equation., Fan Shengjin. PP·91—98

没有,我一般不怎么看那个东西

《加油中国体育杂志》 RefuelChina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985工程”学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高等教育建设工程。目的是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985大学学报的含金量也是很高的,那么有哪些容易发表的985大学学报呢?这里为大家推荐的几本: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985大学学报可咨询网站在线客服。《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发表校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55年7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5年,双月刊,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出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57年,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办。本刊为综合性工业技术刊物。主要发表该校科研成果,包括航空航天、热能工程、电子工程论文。《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30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由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985工程”学报期刊投稿一般难度较大,作者可亲自投稿,也可以联系咨询本平台在线客服提供相应的论文发表指导。

长沙理工大学2003年9月成立建筑系,2006年5月更名为长沙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院前身为长沙交通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于1995年创建,学制四年;1997年,学制改为五年。2000年成立建筑系,同年开始挂靠结构工程专业,招收建筑学硕士研究生;2001年,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学制四年(2003年划入设计艺术学院);2002年增设城市规划专业,学制四年。2001年,长沙交通学院管理系设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03年该专业划入建筑系。2003年9月成立长沙理工大学建筑系,下设建筑学、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三个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目前共有在读本科生804人,专职教师3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16人,教师平均年龄31岁左右,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73%,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层次合理,综合素质过硬,作风严谨务实,能力强、年轻化的师资队伍。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有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建筑美术、城市规划5个教研室和建筑设计研究所、建筑技术研究所、城乡发展规划研究所3个研究所,以及学院实验中心。学院实验中心包括图形图像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画室、地理与资源环境综合实验室、城市规划与景观综合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实验教学用房面积达800平方米,拥有各类教学科研仪器134台,总值达122万元,设备管理规范,有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近年来,我院科研工作有较大进步,科研项目立项达20多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6项,湖南省科技厅一般项目2项,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立项3项,其他纵、横向项目5项,2005年全院科研经费达到100万。全院公开发表科研和教研教改论文年均70余篇;出版专著3本。教研教改项目立项10项,其中校级重点教研教改项目2项,获校级教研教改项目一等奖1项,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获奖项目3项,获校级教学优秀奖2项。2006年严钧副教授获第十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1项。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教学为主的方针,始终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放在第一位。本着为学生、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我们切实加大教学投入,努力加强教学教改力度,苦心孤诣地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在高校大规模扩招的教育环境下,我们的学生素质在激烈的竞争中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2003年开始,广州加拿大筑原设计事务所在我院设立了“筑原建筑设计奖学金”。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性学习竞赛中捷报频传、高歌猛进,2002~2005年在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优秀作业评选活动中,我院连续4年有9项作业获奖;2006年获“U+L”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大学生设计竞赛三等奖1项;2人获湖南省三好学生称号;2003~2005年先后有6人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三等奖;2人次获国家奖学金一、二等奖,以及其他各项学习竞赛等。这些奖励为我校赢得巨大荣誉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另外,我们以活跃校园文化为宗旨,以拓展学生素质为目的,以多姿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发掘自我潜力、展示自我风采、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团学工作有声有色,第二课堂活动五彩斑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怀着对明天的美好憧憬,对未来的无限希望,我们将坚忍不拔、排除万难、负重前行,用无怨无悔的青春和汗水谱写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加辉煌的篇章!专业介绍: 建筑学专业 学制五年。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建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土建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独立进行项目的策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意图表达和多设计工种间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才型、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等,以及相关的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是国家根据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和城乡建设与规划的实际情况及社会需要于1998年起新设置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学制四年,2001年长沙交通学院设立该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企事业单位、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及学校从事资源开发利用、城乡规划、区域规划、环境监控与保护、土地管理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科研及教学工作。城市规划专业 学制四年。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工程规划设计与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项目策划、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主要在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建筑等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 沈阳建筑大学曾隶属于国家建设部, 2000 年划归辽宁省管理,实行省部共建。建校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成立的东北兵工专门学校。学校是以建筑土木学科为优势,集工、管、理、文、农、法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总占地面积 亩,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位于沈阳浑南新区的主校区占地面积 亩,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主校区规划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规划布局合理,建筑形式现代、质朴、简练,功能设施齐全。教学区为网格式、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庭院组合,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一座长达 756 米的亚洲第一长廊将教学区、图书馆、 实验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学校拥有开放式图书馆、国内首座建筑博物馆、多功能体育中心(包括:游泳馆、篮排球馆、乒乓球馆、体操馆、文娱馆)、方便快捷的校园网和有线电视网。 学校设有15 个学院,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7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407人、硕士及以上学位459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11人,硕士生导师350人。学校目前有各类在校生23000人,其中本科生15800人、研究生1500人。 学校为教育部批准的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有1个联合培养博士点,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0个硕士点,学校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在建筑与土木工程等 6个工程领域招收工程硕士生。本科教育包括六大学科门类的35个专业,建筑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分别通过了国家级的专业评估,均为辽宁省省级示范专业。学校招生范围覆盖31个省区,其中在11个省区进入一批次录取,在辽宁省有13个专业进入一批次录取。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单位之一。 学校2002-2006年的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5年在辽宁省高校名列前茅。 “十五”期间,学校获得科技总经费万元,累计科研立项 1000 余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近 400 项, 115 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并于2005年被美国工程索引(EI)确定为核心刊源。2004、2005两年学生申请专利176项,列辽宁省高校之首。学校有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与20多个国家的4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或科研、合作办学关系,是国家教育部选定的招收国内访问学者单位,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可以招收外国留学生学校。学校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十五”以来,学校承担教改立项国家级8项,省部级69项。“十五”期间编写并出版教材、著作144部,教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56项。 2005 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医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长江之滨的武汉市。武汉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到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1958年,学校开始设置本科。1995年5月,经原国家教委,冶金工业部批准,由三所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9年4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武汉冶金科技大学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3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80多万册。设有17个学院,设置44个本科专业。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有3个博士学位点、25个硕士学位点及1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1个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并建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及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各类在校学生3万余人。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湖北省属重点多科性大学,其前身是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于1984年合并组建的湖北工学院。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湖北工学院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是湖北省“七五”、“八五”、“九五”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十五”计划骨干建设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武汉市绿化红旗单位。 湖北工业大学座落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校本部位于武昌南湖,艺术设计学院位于武昌马房山,机电研究设计院位于武昌石牌岭。校园占地面积160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8000万元。图书馆藏书资料106万册,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后勤服务体系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18人,其中教授104人,副教授319人,硕士生导师107人,受聘于重点院校的博士生导师7人,聘请校外兼职教授74人。有楚天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27人分别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湖北省“111”人才工程、湖北省高校新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24人获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7人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劳动模范和湖北名师荣誉称号,3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花园式的校园里,一座座现代化建筑风格的教学大楼、科技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体育馆矗立其间,楼宇间绿草如茵,树影婆娑,环境幽静宜人,是育人、成才和科技创新的理想园地。 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管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商贸学院、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体育部及机电研究设计院等16个院(部)级教学单位及科研机构。同时,学校还设有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中。英湖北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湖北省高等学校工程实训中心、湖北省产品质量检验基地、湖北省城市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学校设有37个本科专业, 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10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和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参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5所重点大学若干学科的博士生培养工作。各类在校学生20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800余人。 学校重视开展科研和对外交流活动。近几年来共承担包括国家“火炬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级重点攻关计划等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836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和社会科学奖104项。学校先后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派出并接受留学生。 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包装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学校。1996 年通过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2003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坐落在南方工业重镇湖南省株洲市,校园环境幽雅,交通十分便利。一、历史沿革 ??湖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株洲工学院。株洲工学院建校于1979年,经历了株洲大学、中国包装工程学院(筹)、株洲工学院的变迁,原隶属于中国包装总公司,2000年高校体制改革后,实行以湖南省和中国包装总公司、中国包装联合会共建的新体制,是我国目前唯一以包装为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素有“中国包装教育的旗帜”、“中国包装人才的摇篮”、“中国包装科研的基地”之称。 ??2003年7月17日,省长办公会议决定以株洲工学院为基础,整合株洲的高等教育资源,筹建湖南工业大学,为湖南工业化、包装的现代化和株洲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服务。2004年8月18日,教育部批准筹建湖南工业大学。依靠省、市政府以及中国包装总公司的大力支持,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观,办学实力大幅提升。2005年11月17日,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派出9人专家组来校对湖南工大筹建情况进行评估,一致同意提交教育部会议表决; 12月29日,教育部组织50名专家在南京投票表决,会议全票通过株洲工学院更名为湖南工业大学;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发文,同意株洲工学院更名为湖南工业大学。二、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3700亩,分为东、西两校区;现有校舍面积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94万册;拥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体育场馆。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8822人(其中新校区7000人),教职工2100人,其中专任教师1450人,具备正高职称的158人,副高职称的621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479人,在读博、硕士402人,聘有4名院士、20余名教授为兼职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6 人;湖南省“ 121 人才工程”、“百人工程”及学科带头人 15 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和培养对象 21 人。另外,有硕士生导师 47 人,兼职博士生导师 8 人。 ??学校现有硕士点19个,其中一级学科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0个,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学科覆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等7大学科门类;现有4个省级重点专业,46个本科专业,其中7个教育部确立的“国家管理专业”、14个湖南省确立的“热门专业”;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 三、办学特色 ??学校十分重视本科教学,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是包装教育特色。基本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包装专业体系,设立了包装工程等4个包装类专业和包装设计等12个专业方向,编写了3套34本全国包装类通用教材,建立了11个包装类实验室,对包装学科体系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以包装特色学科为龙头,环境、材料、机械、自控、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同时学校在全国包装教育中也起着龙头和核心作用,教育部全国高校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均设在学校,学校均为主任单位,学校还是我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学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在加强包装学科建设、完善包装教育体系的同时,学校注重包装科学研究,承担了大量的包装科研项目,取得了大批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为推动我国包装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二是实践教学特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推动全程化、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在校内建设了6个生产实习基地和开放型、创新型实验室;在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广东中山建立了由60余家企业组成的实践教学基地——中山包装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实践和课外创新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获2002年度全国大学生CCTV英语比赛团体一等奖,获2003年全国机器人大赛亚军,获2004年韩国釜山举行的第九届国际机器人赛亚军,获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二等奖。由于学校注重办学特色,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生源状况和学生就业历年来都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 ??三是贫困助学特色。为了支持并鼓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克服生活困难,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学校设立了湖南工业大学特困生助学基金会。目前有20多家企业加入了基金会,筹措资金达100万元。每年都有一批特困学生得到资助。 四、人才培养 ??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8822人。学校下设 16 个二级学院(系)(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包装与印刷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传播系、电气工程系、法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科技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部、土木工程系、外语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中山包装学院、财会学院),现有本科专业 46 个(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 ( 引导 ) 、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 引导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英语、新闻学、广告学、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等,分布在工学、人文学科、管理学、理学、社会学科等 5 大学科门类和 17 个一级学科之中,其中包装工程、印刷工程、艺术设计、自动化 4 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艺术设计、包装工程、印刷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广告学 7 个专业为国管专业。设有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企业管理、材料学、设计艺术学等 19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机械设计与理论、材料学、设计艺术学被批准为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初步建成了以包装类专业为主体、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和优势学科群。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以教育创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一批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了“ 3+1 ”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与中山张家边企业集团、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等单位共同创建的“中山包装学院”,为包装类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开放式平台,是工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模式。学校注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得到优化,“现代包装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14 项,其中一等奖 2 项。在全国和湖南省大学生各类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获得了上百项荣誉。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 95% , 2003 年名列湖南省高校第一,其中包装设计、印刷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学校新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得到教育部、湖南省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0 年 11 月教育部在三峡召开的 “全国大学生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会议”上我校作了大会典型发言; 2001 年 7 月,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率本省高校领导 120 人考察了中山包装学院并推广其经验; 2001 年 10 月湖南省教育厅在我校召开了全省高校教学工作现场会;全国先后有 30 余所高校的领导、专家来我校考察、交流;《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将我校誉为“中国包装教育的旗帜”、“中国包装人才的摇篮”、“中国包装科研的基地”。 五、科学研究??学校实施了“科技创新工程”,科研投入与奖励力度逐年增大,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学校建立了“中国包装设计专业中心”、“湖南省包装经济研究基地”、“湖南省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基地”三个具有包装特色的科研基地和“包装工程设计研究院”、“现代水射流技术研究所”、“环境保护研究所”等 33 个研究院所。2001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4项,省部级项目46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76项、国家专利44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32部,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843篇,2003年以来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312篇;主持“包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其中“智能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其在工业系统中的应用”、“决策应用软件开发平台 Smart Decision ”、“交流传动系统及其高性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成了7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别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高压水射流湍流应用技术及设备实验室、中国包装总公司重点实验室、包装新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六、对外合作??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重视和外界的联系,与中南大学等 10 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与德国斯图加特媒体大学、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和法国兰斯大学等 4 所海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聘请美、德、日、澳等 10 多个国家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并与德、美、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36 家包装、印刷企业开展厂校协作办学。 ??学校还长期与地方大中型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联合攻关,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目前,学校依托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新校区的优势,正在积极探索高校校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新模式。

您说的这几种都在。数学类:1.数学学报 2.数学年刊.A辑 3.应用数学学报 4.计算数学 5.数学进展 6.数学研究与评论 7.系统科学与数学 8.数学物理学报 9.应用概率统计 10.工程数学学报 11.应用数学 12.数学杂志 13.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14.模糊系统与数学 15.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6.数学季刊 17.工科数学(改名为:大学数学) 18.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20.运筹学学报 21.数学教育学报自然科学综合类:1.科学通报 2.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3.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9.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0.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11.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12.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3.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4.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名为:天津大学学报) 1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4.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8.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自然科学进展 30.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31.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33.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3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37.高技术通讯 3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9.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应用科学学报 43.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46.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47.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名为: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0.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52.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54.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57.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61.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2.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6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6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6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70.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9.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0.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82.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83.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85.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86.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88.桂林工学院学报

长沙理工大学2003年9月成立建筑系,2006年5月更名为长沙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院前身为长沙交通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于1995年创建,学制四年;1997年,学制改为五年。2000年成立建筑系,同年开始挂靠结构工程专业,招收建筑学硕士研究生;2001年,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学制四年(2003年划入设计艺术学院);2002年增设城市规划专业,学制四年。2001年,长沙交通学院管理系设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03年该专业划入建筑系。2003年9月成立长沙理工大学建筑系,下设建筑学、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三个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目前共有在读本科生804人,专职教师3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16人,教师平均年龄31岁左右,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73%,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层次合理,综合素质过硬,作风严谨务实,能力强、年轻化的师资队伍。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有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建筑美术、城市规划5个教研室和建筑设计研究所、建筑技术研究所、城乡发展规划研究所3个研究所,以及学院实验中心。学院实验中心包括图形图像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画室、地理与资源环境综合实验室、城市规划与景观综合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实验教学用房面积达800平方米,拥有各类教学科研仪器134台,总值达122万元,设备管理规范,有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近年来,我院科研工作有较大进步,科研项目立项达20多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6项,湖南省科技厅一般项目2项,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立项3项,其他纵、横向项目5项,2005年全院科研经费达到100万。全院公开发表科研和教研教改论文年均70余篇;出版专著3本。教研教改项目立项10项,其中校级重点教研教改项目2项,获校级教研教改项目一等奖1项,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获奖项目3项,获校级教学优秀奖2项。2006年严钧副教授获第十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1项。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教学为主的方针,始终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放在第一位。本着为学生、为社会负责的态度,我们切实加大教学投入,努力加强教学教改力度,苦心孤诣地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在高校大规模扩招的教育环境下,我们的学生素质在激烈的竞争中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2003年开始,广州加拿大筑原设计事务所在我院设立了“筑原建筑设计奖学金”。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性学习竞赛中捷报频传、高歌猛进,2002~2005年在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优秀作业评选活动中,我院连续4年有9项作业获奖;2006年获“U+L”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大学生设计竞赛三等奖1项;2人获湖南省三好学生称号;2003~2005年先后有6人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三等奖;2人次获国家奖学金一、二等奖,以及其他各项学习竞赛等。这些奖励为我校赢得巨大荣誉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另外,我们以活跃校园文化为宗旨,以拓展学生素质为目的,以多姿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发掘自我潜力、展示自我风采、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团学工作有声有色,第二课堂活动五彩斑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怀着对明天的美好憧憬,对未来的无限希望,我们将坚忍不拔、排除万难、负重前行,用无怨无悔的青春和汗水谱写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加辉煌的篇章!专业介绍: 建筑学专业 学制五年。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建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土建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独立进行项目的策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意图表达和多设计工种间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才型、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等,以及相关的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是国家根据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和城乡建设与规划的实际情况及社会需要于1998年起新设置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学制四年,2001年长沙交通学院设立该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企事业单位、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及学校从事资源开发利用、城乡规划、区域规划、环境监控与保护、土地管理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科研及教学工作。城市规划专业 学制四年。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工程规划设计与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项目策划、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主要在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建筑等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 沈阳建筑大学曾隶属于国家建设部, 2000 年划归辽宁省管理,实行省部共建。建校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成立的东北兵工专门学校。学校是以建筑土木学科为优势,集工、管、理、文、农、法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总占地面积 亩,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位于沈阳浑南新区的主校区占地面积 亩,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主校区规划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规划布局合理,建筑形式现代、质朴、简练,功能设施齐全。教学区为网格式、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庭院组合,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一座长达 756 米的亚洲第一长廊将教学区、图书馆、 实验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学校拥有开放式图书馆、国内首座建筑博物馆、多功能体育中心(包括:游泳馆、篮排球馆、乒乓球馆、体操馆、文娱馆)、方便快捷的校园网和有线电视网。 学校设有15 个学院,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7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407人、硕士及以上学位459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11人,硕士生导师350人。学校目前有各类在校生23000人,其中本科生15800人、研究生1500人。 学校为教育部批准的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有1个联合培养博士点,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0个硕士点,学校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在建筑与土木工程等 6个工程领域招收工程硕士生。本科教育包括六大学科门类的35个专业,建筑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分别通过了国家级的专业评估,均为辽宁省省级示范专业。学校招生范围覆盖31个省区,其中在11个省区进入一批次录取,在辽宁省有13个专业进入一批次录取。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单位之一。 学校2002-2006年的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5年在辽宁省高校名列前茅。 “十五”期间,学校获得科技总经费万元,累计科研立项 1000 余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近 400 项, 115 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并于2005年被美国工程索引(EI)确定为核心刊源。2004、2005两年学生申请专利176项,列辽宁省高校之首。学校有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校与20多个国家的4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或科研、合作办学关系,是国家教育部选定的招收国内访问学者单位,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可以招收外国留学生学校。学校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十五”以来,学校承担教改立项国家级8项,省部级69项。“十五”期间编写并出版教材、著作144部,教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56项。 2005 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医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长江之滨的武汉市。武汉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到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1958年,学校开始设置本科。1995年5月,经原国家教委,冶金工业部批准,由三所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9年4月28日,经国家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武汉冶金科技大学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3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80多万册。设有17个学院,设置44个本科专业。学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有3个博士学位点、25个硕士学位点及1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1个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并建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及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各类在校学生3万余人。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湖北省属重点多科性大学,其前身是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于1984年合并组建的湖北工学院。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湖北工学院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是湖北省“七五”、“八五”、“九五”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十五”计划骨干建设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武汉市绿化红旗单位。 湖北工业大学座落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校本部位于武昌南湖,艺术设计学院位于武昌马房山,机电研究设计院位于武昌石牌岭。校园占地面积160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8000万元。图书馆藏书资料106万册,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后勤服务体系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18人,其中教授104人,副教授319人,硕士生导师107人,受聘于重点院校的博士生导师7人,聘请校外兼职教授74人。有楚天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27人分别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湖北省“111”人才工程、湖北省高校新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24人获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7人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劳动模范和湖北名师荣誉称号,3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花园式的校园里,一座座现代化建筑风格的教学大楼、科技大楼、实验大楼、图书馆、体育馆矗立其间,楼宇间绿草如茵,树影婆娑,环境幽静宜人,是育人、成才和科技创新的理想园地。 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管理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商贸学院、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体育部及机电研究设计院等16个院(部)级教学单位及科研机构。同时,学校还设有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中。英湖北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湖北省高等学校工程实训中心、湖北省产品质量检验基地、湖北省城市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学校设有37个本科专业, 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10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和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参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全国5所重点大学若干学科的博士生培养工作。各类在校学生20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800余人。 学校重视开展科研和对外交流活动。近几年来共承担包括国家“火炬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级重点攻关计划等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836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和社会科学奖104项。学校先后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派出并接受留学生。 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包装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学校。1996 年通过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2003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坐落在南方工业重镇湖南省株洲市,校园环境幽雅,交通十分便利。一、历史沿革 湖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株洲工学院。株洲工学院建校于1979年,经历了株洲大学、中国包装工程学院(筹)、株洲工学院的变迁,原隶属于中国包装总公司,2000年高校体制改革后,实行以湖南省和中国包装总公司、中国包装联合会共建的新体制,是我国目前唯一以包装为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素有“中国包装教育的旗帜”、“中国包装人才的摇篮”、“中国包装科研的基地”之称。 2003年7月17日,省长办公会议决定以株洲工学院为基础,整合株洲的高等教育资源,筹建湖南工业大学,为湖南工业化、包装的现代化和株洲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服务。2004年8月18日,教育部批准筹建湖南工业大学。依靠省、市政府以及中国包装总公司的大力支持,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观,办学实力大幅提升。2005年11月17日,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派出9人专家组来校对湖南工大筹建情况进行评估,一致同意提交教育部会议表决; 12月29日,教育部组织50名专家在南京投票表决,会议全票通过株洲工学院更名为湖南工业大学;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发文,同意株洲工学院更名为湖南工业大学。二、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3700亩,分为东、西两校区;现有校舍面积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94万册;拥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体育场馆。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8822人(其中新校区7000人),教职工2100人,其中专任教师1450人,具备正高职称的158人,副高职称的621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479人,在读博、硕士402人,聘有4名院士、20余名教授为兼职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6 人;湖南省“ 121 人才工程”、“百人工程”及学科带头人 15 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和培养对象 21 人。另外,有硕士生导师 47 人,兼职博士生导师 8 人。 学校现有硕士点19个,其中一级学科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0个,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学科覆盖工学、文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等7大学科门类;现有4个省级重点专业,46个本科专业,其中7个教育部确立的“国家管理专业”、14个湖南省确立的“热门专业”;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 三、办学特色 学校十分重视本科教学,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是包装教育特色。基本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包装专业体系,设立了包装工程等4个包装类专业和包装设计等12个专业方向,编写了3套34本全国包装类通用教材,建立了11个包装类实验室,对包装学科体系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以包装特色学科为龙头,环境、材料、机械、自控、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同时学校在全国包装教育中也起着龙头和核心作用,教育部全国高校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均设在学校,学校均为主任单位,学校还是我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学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在加强包装学科建设、完善包装教育体系的同时,学校注重包装科学研究,承担了大量的包装科研项目,取得了大批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为推动我国包装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二是实践教学特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推动全程化、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在校内建设了6个生产实习基地和开放型、创新型实验室;在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广东中山建立了由60余家企业组成的实践教学基地——中山包装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实践和课外创新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获2002年度全国大学生CCTV英语比赛团体一等奖,获2003年全国机器人大赛亚军,获2004年韩国釜山举行的第九届国际机器人赛亚军,获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二等奖。由于学校注重办学特色,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生源状况和学生就业历年来都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 三是贫困助学特色。为了支持并鼓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克服生活困难,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学校设立了湖南工业大学特困生助学基金会。目前有20多家企业加入了基金会,筹措资金达100万元。每年都有一批特困学生得到资助。 四、人才培养 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8822人。学校下设 16 个二级学院(系)(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包装与印刷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传播系、电气工程系、法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科技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部、土木工程系、外语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中山包装学院、财会学院),现有本科专业 46 个(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 ( 引导 ) 、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 ( 引导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英语、新闻学、广告学、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等,分布在工学、人文学科、管理学、理学、社会学科等 5 大学科门类和 17 个一级学科之中,其中包装工程、印刷工程、艺术设计、自动化 4 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艺术设计、包装工程、印刷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广告学 7 个专业为国管专业。设有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企业管理、材料学、设计艺术学等 19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机械设计与理论、材料学、设计艺术学被批准为湖南省“十五”重点建设学科。初步建成了以包装类专业为主体、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和优势学科群。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以教育创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一批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了“ 3+1 ”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与中山张家边企业集团、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等单位共同创建的“中山包装学院”,为包装类专业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开放式平台,是工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模式。学校注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得到优化,“现代包装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14 项,其中一等奖 2 项。在全国和湖南省大学生各类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获得了上百项荣誉。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 95% , 2003 年名列湖南省高校第一,其中包装设计、印刷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学校新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得到教育部、湖南省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0 年 11 月教育部在三峡召开的 “全国大学生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会议”上我校作了大会典型发言; 2001 年 7 月,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率本省高校领导 120 人考察了中山包装学院并推广其经验; 2001 年 10 月湖南省教育厅在我校召开了全省高校教学工作现场会;全国先后有 30 余所高校的领导、专家来我校考察、交流;《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将我校誉为“中国包装教育的旗帜”、“中国包装人才的摇篮”、“中国包装科研的基地”。 五、科学研究学校实施了“科技创新工程”,科研投入与奖励力度逐年增大,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学校建立了“中国包装设计专业中心”、“湖南省包装经济研究基地”、“湖南省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基地”三个具有包装特色的科研基地和“包装工程设计研究院”、“现代水射流技术研究所”、“环境保护研究所”等 33 个研究院所。2001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4项,省部级项目46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76项、国家专利44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32部,在国内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843篇,2003年以来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312篇;主持“包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其中“智能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其在工业系统中的应用”、“决策应用软件开发平台 Smart Decision ”、“交流传动系统及其高性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成了7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别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高压水射流湍流应用技术及设备实验室、中国包装总公司重点实验室、包装新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六、对外合作学校实行开放式办学,重视和外界的联系,与中南大学等 10 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与德国斯图加特媒体大学、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和法国兰斯大学等 4 所海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聘请美、德、日、澳等 10 多个国家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并与德、美、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36 家包装、印刷企业开展厂校协作办学。 学校还长期与地方大中型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联合攻关,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目前,学校依托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新校区的优势,正在积极探索高校校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新模式。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