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与雁飞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6 16:39:14

与雁飞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 关于雁南飞诗句 关于雁南飞诗句 1. 与雁南飞有关的诗词 与雁南飞有关的诗词包括: 1、唐代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原文: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2、唐代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原文: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译文: 十月份南飞的大雁,听说到这就往回飞。我的行程远没停止,不知何时还能回来? 江面平静潮水刚落,山林昏暗瘴气不开。明晨登高望乡之处,应见岭头初绽红梅。 3、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冬十月》 原文: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初冬十月,北风呼呼地吹着,气氛肃杀,天气寒冷,寒霜又厚又密。 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熊也都入洞安眠了。 农民放下了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 我能到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高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 4、宋代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原文: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译文: 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5、唐代温庭筠《酒泉子·楚女不归》 原文: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译文: 她回南方去了,现在还没有踏上归途。我独居的小楼枕卧溪畔,夜夜愁听那春水汩汩。明月也无伴,像我一样孤独。春风吹杏花稀疏零落,更使我愁伤春暮。 玉钗在你的头上,斜斜地簪住云髻雾鬟。你裙上绣金的凤凰,仿佛栖息在我心间。真盼这春天又变秋天,请南飞的鸿雁,带去我的书信,带去我千里的思念。 6、北宋晏几道《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原文: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译文: 新月就好像眉弯一样。谁又让思人在月下吹笛。独倚高楼,暮云中初见大雁南飞。却只能徒然等待行人在大雁之后归来。 只想在梦中相见,只是在梦中,却不知道路在何方。只有等待短信来消解离恨,猜想书信会迟来。依旧是孤枕难眠。 2. 与雁南飞有关的诗词 与雁南飞有关的诗词包括: 1、唐代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原文: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2、唐代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原文: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译文: 十月份南飞的大雁,听说到这就往回飞。 我的行程远没停止,不知何时还能回来? 江面平静潮水刚落,山林昏暗瘴气不开。明晨登高望乡之处,应见岭头初绽红梅。 3、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冬十月》 原文: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初冬十月,北风呼呼地吹着,气氛肃杀,天气寒冷,寒霜又厚又密。 鹍鸡鸟在清晨鸣叫着,大雁向南方远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迹起来,就连熊也都入洞安眠了。 农民放下了农具不再劳作,收获的庄稼堆满了谷场,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来往的客商住宿。 我能到这里是多么的幸运啊,高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 4、宋代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原文: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译文: 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 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 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5、唐代温庭筠《酒泉子·楚女不归》 原文: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 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译文: 她回南方去了,现在还没有踏上归途。 我独居的小楼枕卧溪畔,夜夜愁听那春水汩汩。明月也无伴,像我一样孤独。 春风吹杏花稀疏零落,更使我愁伤春暮。 玉钗在你的头上,斜斜地簪住云髻雾鬟。 你裙上绣金的凤凰,仿佛栖息在我心间。真盼这春天又变秋天,请南飞的鸿雁,带去我的书信,带去我千里的思念。 6、北宋晏几道《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原文: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 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 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译文: 新月就好像眉弯一样。谁又让思人在月下吹笛。 独倚高楼,暮云中初见大雁南飞。却只能徒然等待行人在大雁之后归来。 只想在梦中相见,只是在梦中,却不知道路在何方。只有等待短信来消解离恨,猜想书信会迟来。 依旧是孤枕难眠。 3. 关于描写鸿雁南飞的诗句有哪些 一、《闺怨》【唐代】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注释】 闺怨:少妇的幽怨。闺,女子卧室,借指女子。一般指少女或少妇。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以此题材写的诗称“闺怨诗”。 伏波营:指后汉伏波将军马援,他南征交趾,有功,封侯。唐诗中多用“伏波营”指代征人所在军营。 二、《瑶瑟怨》【唐代】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释】 瑶瑟:玉镶的华美的瑟。 冰簟(diàn):清凉的竹席。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碧天:青天;蓝色的天空。 远:一作“还”。过:一作“向”。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此代指楚地。 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三、《霜月》【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释】 征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无蝉:雁南飞时。已听不见蝉鸣。 楼南:一作“楼台”。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素娥:即嫦娥。 斗:比赛的意思。婵娟:美好,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四、《长安秋望》【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释】 秋望:在秋天远望。 倚:靠着,倚立。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外:之外。指楼比“霜树”高。 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无一毫:没有一丝云彩。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秋色:晴高气爽的天空。 气势:气概。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五、《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客路:行客前进的路。 青山:指北固山。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风正;风顺。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生:升起。残夜:夜将尽之时。 入:到。 乡书:家信。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4. 鸿雁南飞的诗句 1、鸿雁南飞 魏晋 曹操 《步出夏门行 冬十月》 2、鸿雁南飞早晚回 唐 窦牟 《洛下闲居夜晴观雪寄四远诸兄弟》 3、鸿雁欲南飞 宋 朱熹 《水调歌头 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4、最无情、鸿雁自南飞 宋 汪元量 《满江红·一霎浮云》 5、鸿雁南飞出蓟门 唐 李德裕 《雨后净望河西连山怆然成咏》 6、鸿雁南飞一两行 唐 姚合 《欲别》 7、南宾鸿雁飞 宋 方回 《同张文焕过吴式贤二十六韵》 8、鸿雁南飞百草黄 宋 顾禧 《小春词》 9、南飞有鸿雁 明 韩邦靖 《中秋同何大复望月》 10、鸿雁独南飞 明 屈氏 《述怀(是岁弟之燕,妹归商,亲在华下,余居》 11、南飞有鸿雁 明 杨基 《秋斋杂赋(五首)》 5. 描写"秋天雁南飞"的诗词有哪些 1. 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 唐代:张九龄 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 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2. 秋思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宋代:晏几道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3. 杂诗七首·其一 魏晋: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4. 酒泉子·楚女不归 唐代:温庭筠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5. 送杨於陵归宋汴州别业 唐代:刘长卿 半山溪雨带斜晖,向水残花映客衣。旅食嗟余当岁晚, 能文似汝少年稀。新河柳色千株暗,故国云帆万里归。 离乱要知君到处,寄书须及雁南飞。 6. 孤雁南飞的诗词 最初出自范仲淹的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而西厢是长亭送别”中写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苏幕遮①【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上诗解释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 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西厢记》里的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7. 描写秋天大雁南飞的诗词有哪些 1.《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 年代: 唐 作者: 张九龄 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 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2.《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年代: 宋 作者: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3.《雁南飞》 年代: 宋 作者: 戴表元 雁南飞,飞且鸣。 我不爱尔绝汉排云之健翼,爱尔秋来意气各有适, 江湖万里同风声,风声万里秋萧索, 山乡田荒水乡薄。不应专为稻梁来, 得饱自住今亦乐。群飞潦唳奈尔何, 青天茫茫无网罗。谁知世有苦心者, 夜半闻声悲转多。 雁南飞, 劝尔飞时莫近征妇舍,手触边衣添泪下。 更莫飞近贫士屋,弦绝樽空怨凄独。 雁南飞,飞且止, 世事惊人例如此。我昔扁舟五湖水, 年年见尔秋风裹。如今未断少年情, 一度雁来心一惊。今年雁来明年去, 明年去去江南路。欲将书寄去边人, 明年认作书回处。 4.《秋思》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日落江城闻捣衣,长空杳杳雁南飞。 桑枝空后醅初熟,豆荚成时兔正肥。 徂岁背人常冉冉,老怀感物倍依依。 平生许国今何有,且拟梁鸿赋五噫。 5.《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 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 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 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 还是凉生玉枕时。 8. 雁南飞的古诗词 雁南飞 【年代:宋朝\代】 【诗文】: 雁南飞,飞且鸣。 我不爱尔绝汉排云之健翼,爱尔秋来意气各有适, 江湖万里同风声,风声万里秋萧索, 山乡田荒水乡薄。不应专为稻梁来, 得饱自住今亦乐。群飞潦唳奈尔何, 青天茫茫无网罗。谁知世有苦心者, 夜半闻声悲转多。雁南飞, 劝尔飞时莫近征妇舍,手触边衣添泪下。 更莫飞近贫士屋,弦绝樽空怨凄独。 雁南飞,飞且止, 世事惊人例如此。我昔扁舟五湖水, 年年见尔秋风裹。如今未断少年情, 一度雁来心一惊。今年雁来明年去, 明年去去江南路。欲将书寄去边人, 明年认作书回处。 9. 秋天雁南飞的诗词 古人自古就有“伤春悲秋”的情结,早在《诗经》中就已经有体现,如《小雅·四月》中:“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当年苏轼在广东惠州做官时,一日与朝云闲坐,当时正值秋天,落木萧萧,芳草凋枯,苏轼睹此,凄然伤神,不禁有悲秋之思。朝云在一旁唱苏轼昔年所作《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 谁知朝云刚刚唱到“绿水绕人家”时,就已泪满衣襟,声音哽咽,再也唱不出来了。苏轼问其缘故,朝云答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太过令人伤心,所以唱不下去。”苏轼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不久朝云去世,苏轼再也没有听过这首《蝶恋花》词。 时至秋季,天地肃杀,对于农民来说,秋天代表着收获的喜悦,而对于内心纤细敏感的文人来说,看到落叶归根,北雁南飞便从心中产生一种由盛转衰的悲凉之感,这种悲凉之感郁结于心,便只能通过吟诗造句来进行排遣。 也有像刘禹锡那样豁达开放的胸襟,他对于秋的喜爱之极,也不吝通过诗句来表达:“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不过刘禹锡这样的毕竟是少数,多数诗人还是将秋与愁苦紧紧联系在一起,如屈原的《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此诗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来写,通过一系列的景色描写来表达思而不至的哀怨之情。 另有杜甫暮年所写《秋兴八首》其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感物伤怀,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联系杜甫生平际遇,令人不忍卒读。 欧阳修《秋声赋》便是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此时欧阳修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遂将满腔愤懑投注与诗文当中。 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古时犯人行刑多在秋天,所谓“秋后问斩”是也,所以秋天也代表着肃杀。 春生秋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古人亦有“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之说,所以盛极而衰便是欧阳修忧心之事。 也有不少偏爱写秋季独特美景的诗人,他们往往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景,季节轮转对于他们来说并不能改变感受美的心情,其诗往往空灵蕴藉,妙不可言,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

年代: 唐 作者: 张九龄

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

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2.《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年代: 宋 作者: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3.《雁南飞》

年代: 宋 作者: 戴表元

雁南飞,飞且鸣。

我不爱尔绝汉排云之健翼,爱尔秋来意气各有适,

江湖万里同风声,风声万里秋萧索,

山乡田荒水乡薄。不应专为稻梁来,

得饱自住今亦乐。群飞潦唳奈尔何,

青天茫茫无网罗。谁知世有苦心者,

夜半闻声悲转多。

雁南飞,

劝尔飞时莫近征妇舍,手触边衣添泪下。

更莫飞近贫士屋,弦绝樽空怨凄独。

雁南飞,飞且止,

世事惊人例如此。我昔扁舟五湖水,

年年见尔秋风裹。如今未断少年情,

一度雁来心一惊。今年雁来明年去,

明年去去江南路。欲将书寄去边人,

明年认作书回处。

4.《秋思》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日落江城闻捣衣,长空杳杳雁南飞。

桑枝空后醅初熟,豆荚成时兔正肥。

徂岁背人常冉冉,老怀感物倍依依。

平生许国今何有,且拟梁鸿赋五噫。

5.《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年代:宋 作者:晏几道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

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

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

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

还是凉生玉枕时。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李益《春夜闻笛》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有关大雁南飞诗句: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月黑雁高飞,单于夜遁逃。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雁声远过潇湘去,碧天如水夜云轻。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鸿雁高飞暗指游子的思乡之情,想化作鸿雁飞回故乡。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闺怨》 【唐代】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古典君:这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丈夫戍守南疆,妻子独处空闺,想象着凭借雁足给丈夫传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绪。

《瑶瑟怨》 【唐代】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古典君: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霜月》 【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古典君:秋深了,树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

《长安秋望》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古典君: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古典君: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

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一股淡淡的乡思愁绪扑面而来。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古典君: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了。 《赠秀才入军·息徒兰圃》 【魏晋】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翁,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古典君: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

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无拘无束地纵心于自然。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代】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古典君: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古典君: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

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古典君: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

-------陆游《幽居》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夜归》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代高适《别董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唐代贺朝《从军行》

十月边塞寒,四山江阴积。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唐代崔湜《塞垣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唐代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唐代李益《春夜闻笛》

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

-----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有关“雁”的诗句或诗有:

1.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杜甫《孤雁》

2.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3.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 —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4.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5. 雁帖寒云次第,向南犹自怨归迟。— —纳兰性德《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6.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 —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1、杜甫《孤雁》

7. 原诗如下: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8. 译文:

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

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着天际孤雁?

放眼望尽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鸣响震山谷,好像听到同伴的声音。

野鸦不解孤雁心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

2、韦应物《闻雁》

9. 原诗如下: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0. 译文: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3、朱敦儒《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11. 原诗如下: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12. 译文:

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4、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原诗如下: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译文 :

我被流放到万里之外、土地荒芜的南方,路途中看到三春时的大雁正朝北飞去。不知道到哪年哪月,我才能与你们一道回到北方?

5、纳兰性德《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原诗如下:

雁帖寒云次第,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译文:

秋风正浓,大雁迫不及待,匆促南飞,惟恐落后。而自己有家难回,犹白骑着瘦马,一年又一年,迤逦在古道之上,让西风扑面而来。

离人杳无踪迹,佳人愁思依依,再无心情寻芳弄草,整日待在深闺中,任凭月落乌啼。无聊之极,随手闲拂窗前月光,想起这月光也正落在离人身上。

6、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13. 原诗如下: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14. 译文:

人离去后西楼就变得空空如也,鸿雁也早已经飞往远方而渺无踪影。与旧日朋友畅叙别离之情也只能在那虚幻的梦境。我和你站立在河桥上,倾述着分别以后的彼此的相思与深情。话还没有说完,却被窗外鸟儿的啼声惊醒了。只见外面云淡星稀,天才刚刚拂晓,楚山迷蒙不清。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夹杂着蟋蟀的哀鸣,仿佛织布机梭在来往穿行,织出了我那如同繁星般的满头白发。这种凄清艰苦的境况,即使我告诉伊人,恐怕也难以体会到我现在的心情。我遥望京师,独自一人对着一盏荧荧秋灯,怎能不百愁俱生,那丝丝白发,怎能不再添几茎?

与会飞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重点工程是指对国家或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骨干工程。重点工程投资大,工期长,要求高,涉及面广,参与建设的单位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重点工程档案是指在重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形成的与建设工程各项活动有关的、对国家、社会和单位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重点工程档案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重点工程档案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一般的重点工程包含若干个单项工程,工程庞大,因而形成的档案数量大、种类多。而重点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往往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及周密的组织管理,使得档案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它不仅对工程现阶段及将来的管理和利用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他地区兴建相同类型的工程,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二是重点工程档案形成及保管时间长。重点工程建设周期长,因而重点工程档案形成的周期也长。众所周知,重点工程是百年大计工程,重点工程档案需长期保管,这些档案是重点工程今后使用阶段和再建设阶段维修、管理的重要依据。据统计,温州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1985~2004 年总数量已达 1 082 个,尤其近几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增长很快,与此相对应,重点工程的档案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重点工程档案的特点,直接参与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确保重点工程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归档,做好重点工程档案的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1 做好重点工程准备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1)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应及时了解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计划、规模、性质、进度等,并且经常与工程资料员保持联系,使得档案的跟踪收集工作从工程立项开始就与工程同步进行。例如,我馆在工程档案的跟踪指导、监督、检查方面,采取责任到人的措施,对 1988~2004 年 5 099 个登记工程(包括重点工程)按照承诺书编号分号制度全部落实到每位业务指导人员的头上,每位业务指导人员有针对性地介入各自负责的工程。(2)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与业务知识的培训是确保重点工程档案质量的有利措施。参与重点工程建设的工程管理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对工程档案的重要性认识及其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加强对重点工程建设各阶段档案工作的有序管理,保证归档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档案部门在工程项目开始阶段就必须加强档案意识的宣传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用规范化、标准化来严格要求重点工程档案资料。我馆就十分注重对有关人员档案意识及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2003-09 举办了 150 人参加的建设工程档案知识讲座大型培训班,邀请北京的档案专家专题讲座建设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2004-06 举办了浙江省城建资料档案管理岗位培训班,来自本市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指挥部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有关人员共 203 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建设工程竣工图编制、城建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土建工程技术资料、市政工程技术资料、档案保护技术、安装工程技术资料、城建档案管理、建设法规、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资料。通过培训,工程管理人员和资料员在增强档案意识的同时也增加了档案业务知识,为保证竣工档案的案卷质量,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2 做好重点工程建设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1)重点工程档案收集工作与工程进度保持同步进行,做好对重点工程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我馆档案业务指导人员深入基层第一线,每个人有针对性地对各自负责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跟踪服务,耐心讲解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要求,对施工中档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业务指导。例如:要求工程文件原件归档;工程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与工程实际相符合;工程文件应采用耐久性强的书写材料,不得使用易褪色的书写材料;工程文件应字迹清楚,图样清晰,图表整洁;竣工图应完整、准确、清晰、规范、修改到位,与施工图设计、设计变更、洽商、材料变更、施工及质检记录相符合,做到文、图、物相符等。从而提高了重点工程档案报送的质量,以及成套性和完整性。(2)做好重点工程档案执法检查工作。2000-06 我馆配合市档案局、市重点办等单位对全市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档案执法检查,共检查了 20 个重点项目。2002-05 对全市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档案执法检查,共检查了 25 个重点建设项目。为了加强我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意见》,切实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和《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我馆配合市档案局和市重点办联合组织了对 2000~2003 年全市被列入省 A 类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执法检查活动。2004-09对温州珊溪供水配套工程、104 国道瑞安飞云江三桥及接线工程、金丽温高速公路永嘉、鹿城段等 12 个省 A 类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执法检查的主要意义在于:① 通过执法检查进一步宣传了档案法律法规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重要性,使重点建设项目单位进一步认识到,档案既是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真实历史记录,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今后工程使用(投产)和维护的重要依据,从而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为什么要做到齐全完整、准确可靠有了更深的认识。② 通过执法检查使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对档案业务建设的具体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检查之前,虽然重点工程有关单位都已经开展了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日常提供利用等工作,但许多做法不符合国家的规范要求,通过执法检查及时提供了直接的业务指导和咨询服务。③ 通过执法检查获得了第一手材料,为进一步研究和规范重点工程档案打下了基础。3 做好重点工程专项验收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重点工程竣工档案专项验收是档案管理部门依法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对工程档案进行的专项检查、验收,包括新建、扩建、改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竣工档案验收。《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第 26 条规定,重点建设项目中涉及的消防、环保、人防、档案、水上保持等专项验收,由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进行。第 28 条规定,重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当有消防、环保、人防、档案、水土保持等行政主管部门签署的专项验收合格文件。档案部门在进行重点工程档案验收时,应重点验收以下内容:工程档案齐全、系统、完整;工程档案真实、准确地反映工程建设活动和工程实际状况;工程档案已整理立卷,立卷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竣工图绘制方法、图式及规格等符合专业技术要求,盖有竣工图章;文件的形成、来源符合实际,要求单位或个人签章的文件,其签章手续完备;文件材质、幅面、书写、绘图、用墨和托裱等符合要求。保证重点工程档案达到规范化、标准化。4 做好重点工程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1)根据《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第 8 条第 2 款规定,在大中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重要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以后,建设单位应在 6 个月内向城市建设档案接收单位报送与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有关的项目档案。档案部门在接收重点工程归档文件时应按照国家标准 GB/ T 50328—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要求,严格保证重点工程竣工档案的归档质量。(2)重点工程档案保管工作,就是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指导下科学地维护重点工程档案的完整与安全,采取有效的保护技术和管理方法,限制和消除一切损坏重点工程档案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延长重点工程档案寿命的工作。只有做好重点工程档案的保管工作,才能使集中起来的重点工程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得到可靠的保证,才能满足各方面利用的需要,因而要切实做好重点工程档案的保管工作。(3)重点工程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使重点工程档案中储存的信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它从保管状态变为利用状态,发挥出它的技术效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工作。重点工程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是整个重点工程档案工作的目的,要尽力做好重点工程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重点工程档案的依据和查考作用,为社会服务。重点工程档案除传统的借阅服务利用外,档案管理部门还应通过各种方式,主动提供以下多种类型的开发利用。① 网络型开发利用。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计算机系统已成为分享数据、传播信息、共享信息资源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网络型开发利用可分为局域和广域两种形式。例如,我馆建立了全馆局域网和城建档案管理系统,并于 2001-10 在 Internet 设立了城建档案馆网站(),实行网上直接查询服务。“办事指南”、“法律法规”、“库藏检索”、“科普园地”、“学术论坛”、“相关文献”、“走进温州”、“表格下载”、“城档动态”等成为便民服务的“窗口”。各类档案信息(包括重点工程档案信息)源源不断地汇集到馆内,经过整理、编研等运作,跨越时空的制约,准确、便捷地向社会各界提供各有所需的档案信息服务,将丰富的馆藏档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档案事业不断向前发展。② 编研型开发利用。我馆编研的《历史温州、山水温州、现代温州》和《温州市重点工程简介》曾获浙江省档案编研成果三等奖。《温州市桥梁专集》、《温州市 2003 年道路现状》、《温州珊溪水利枢纽供水工程》、《江滨路》、《温州城市建设新姿》、《人民路改建工程》、《温州强镇》(系列)等包括重点工程在内的 20 部专题片,在社会上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③ 展览型开发利用。我馆举办包括重点工程在内的大型城市建设展览多次,参观人数多达数万人。于 2004-03 委托一心商务传播有限公司,采用航空拍摄的方式,在温州市区范围内对住宅群(新、旧)、公用设施(包括标志性建筑)、道路、河流及名胜古迹等建筑物进行了拍照和录像,形成照片 278 幅、录像素材 1h。在这基础上与市规划局、温州生态园管委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空中看温州”航拍大型摄影展,摄影展受到了市有关领导的重视和广大市民的喜爱。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认真学习档案法律法规及相关各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档案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以科学发展观驾驭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参考文献:[1] 王传宇.科技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 赵嘉庆.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1.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关于《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特征分析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水浒传》中武松的形象特征分析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内容摘要 :《水浒传》中武松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景阳岗打虎,为兄报仇,表现出他勇猛胆大争强好胜的性格。为兄报仇又显露出他兄弟情深、精细果断的一面。发生在他身上的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事件表明他是一位知恩图报、讲究义气、抱打不平、重情重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铁骨铮铮的梁山好汉。在招安一事上他头脑清晰、主见独特。随着一系列的事件的发生使他的形象特征在不断变化。也使他正直豪迈、光明磊落的梁山好汉形象栩栩如生。武松的形象也有着深刻的意义,他畅行江湖、我行我素在生活中可以尽显豪爽气概,可以报朋友之恩,可以血仇人之恨,武松这个人物深受人们喜爱。

关键词 :武松:《水浒传》形象特征武松义气主见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造反的小说,为此类小说开创先河。《水浒传》的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宣和年间,早在《水浒传》成书以前的南宋时代,有关武松的故事就在人民群众中流传。随着《水浒传》的流行,武松故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武松成了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武松虽然出身微贱,但他却受到几乎所有读者和听众的同倩、喜爱和赞美,成为人们向困难作英勇斗争时的学习榜样。武松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水浒传》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对这个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所有评述《水浒传》思想内容的文章,几乎无不举武松作为立论的依据。《水浒传》流传几百年来,武松的形象深入人心。武松是封建社会普通平民中的一个强者。他英勇无畏,敢做敢为,他做过很多事,每件事都表现为在任何邪恶势力面前也不低头,只凭自己的力量去报仇雪恨,不惜一切地达到自己的目的,申张了正义。这是一种英雄的品格。这种品格是封建社会中平民百姓特别景仰并且宝贵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武松这一形象。

一、勇猛胆大争强好胜

“武松打虎”是《水浒传》中浓彩重笔书写的章节,武松喝十八碗酒,吃三五斤牛肉,醉卧山石,避开老虎一扑一掀一剪,用铁锤般的拳头斗杀吊睛白额大虫,富于传奇与浪漫。这段惊人的赤手空拳打死斑斓猛虎的情节本身就让人惊叹,体现出作者在刻画人物神勇形象的取材与表现方式上的匠心独运和奇思妙想,景阳冈打虎,集中渲染的就是武松的力和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伤害了二三十条大汉性命的老虎,这显然是作者作了艺术的夸张,是理想化的。但细读整个关于打虎的描写,却又发现并未脱离生活,而且写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首先作者运用大量的篇幅写武松在酒店里喝酒,而喝酒本身就包含了现实和理想两种成分。那种一般人喝两三碗就要醉倒的“透瓶香”,武松却连喝了十八碗都没有醉,还吃了四斤熟牛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就是作者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武松的英雄本色。使读者不禁自然的就会想到:有如此酒量和食量的好汉是有可能打死老虎的。这是在为后面写打虎做铺垫。这种描写显然是理想化的。但是另一方面却又有它现实的依据。因为酒确实可以壮胆。一个人在喝了足量的酒以后,可以变得更加的勇猛和大胆。

当店家告诉他山上有虎,劝他在店里住下时,他反倒说人家要谋财害命。这里面既有武松长期江湖生活的经验,也包含着暴躁,不讲理,强烈的个人主义性格。说是不怕老虎,其实含有吹牛的成分。但是武松谈虎而不色变,敢于上景阳冈,毕竟还是胆气不凡。但当他看到官府榜文时,却胆怯犹豫了。此时,作者对武松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描写非常的出色。武松争强好胜,很爱面子,虚荣心极强,他把丢面子看得比丢性命还重要,明知上山有危险,但还是硬着头皮上去,这就是他一面心中胆怯,为自己壮胆,一面硬挺着走向景阳岗,这种矛盾心理充分体现出了武松的性格特征。这是武松的缺点,也是他的英雄本色。如果写武松知道山上有老虎却丝毫没有害怕和胆怯,人物就会因为缺乏生活依据而变得让人难以相信。再看老虎出场之后,作者是如何写武松的:“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化作冷汗出了。”看见了老虎真的来了,还是害怕。这样写效果如何呢?不但不损害英雄形象,反而更好的,更真实的表现了英雄。不怕,不惊,就不是人了,那是神。先写老虎攻击,武松防守。老虎是一扑,一掀,一剪,武松是一躲,一闪,再闪。虽然也是害怕和吃惊,但并未被吓得瘫软无力,而是表现得那么机敏和雄健,那干净利落的一躲两闪,就已经显现出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来。老虎“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没了一半。”这种描写也是符合生活常情的。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武松才有机会转入反攻。施耐庵有意写武松打折了哨棒,好让他赤手空拳打虎,以便更加突出武松的威武有力。接下来写武松干脆丢了半截哨棒,用两只手按住老虎,如果是一只手按住,另一只手打虎,那就不合情理了。等到“老虎将身底下扒起两堆黄土,做了一个土坑”,武松将老虎的嘴按进坑里,这才“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只顾打。”“打五七十拳”,将老虎打得动弹不得,但尚未断气,这时武松又回到树林,找回打折了的半截哨棒,这才将老虎打死。这写得很真实,因为此时的武松已经没有了力气,只有用哨棒才能把老虎打死,又因为此时老虎已经无法动弹了,所以武松才能抽身去找哨棒。到此,作者已经将武松那超人的神威和武艺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二、兄弟情深精细果断

武松发现武大死得不明不白之后,对潘金莲仔细的盘间;向何九叔和郸哥作了周密的调查,迅速取得了武大被人谋害的人证、物证,表现了他胆大心细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社会斗争经验。杀嫂祭兄,在武松故事中最为曲折和复杂,对武松性格的展示也最为充分,历来为人们所乐道。武松之兄武大郎是一个平庸而懦弱的卖炊饼的小商贩,只能算作宋代坊郭中的下户。低下的社会地位,使他不仅对封建官府的统治逆来顺受,即使对一般奸诈的浮浪子弟的欺负,也不敢抗争,受老婆的辱骂,也只是忍气吞声。他处处躲让,但灾祸却随时紧逼,最后终于被害身死。武大是封建社会中被压在底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形象,读者对武大的深切同情斌予了武松后来报仇行为的正义性质。

武松报仇行为的复杂性来自于对手们的庞大和他们计谋的周密。西门庆是一个破落户财主,“近来暴发迹,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事过钱,排诌官吏。”他先用钱物买通王婆,勾引上潘金莲。毒死武大以后,又买嘱团头何九叔。武松告状以后,西门庆又送银两给县官贿赂赂。这样,西门庆就在武松面前布置了一个内外串连、上下勾结的严密的网,使武松搜寻人证物证,企图用合法手段报仇的努力归于失败。潘金莲是这一事件的中心人物。她因为勾引武松遭到严辞拒绝而对武松怀恨在心。害死武大以后,她对西门庆说:武大今日已死,我只靠着你做主。”死心踏地和西门庆结成一伙对付武松。她对付武松的主要策略是可以否认武松的“直系亲属权利”。她说:“我当初嫁武大时,曾不听得说有什么阿叔,那里走得来!”武松想要通过到官府告状的形式达到报仇的目的.潘金莲的作伪和狡辩将是一个不可克服的阻碍。在武松的对手中,王婆也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王婆开着茶坊,和社会上各种各类的人都有接触,养成她善于揣摩别人心理,不择手段地投机取巧的性格。她富有社会经验,老奸巨猾,很会出谋划策。不用说潘金莲中了她的计策,就是西门庆也完全落入她的圈套之中。她设计的对付武松的策略,可以说周密得无懈可击。她搞的是“斩草除根、萌芽不发”之计,相当狠毒。她要把武大毒死,焚尸扬灰,毁灭罪证?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为了应付武松可能的追究,她引证封建礼法来保护罪犯:“自古道,‘嫂叔不通问。’‘初嫁从亲,再嫁由身。’阿叔如何管得?”使非法的行为合法化。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应该说,王婆的这套办法是有可能行得通的。在王婆的设想下,离家两个多月以后回来的武松将处在一个家破人亡、灰飞烟灭,即使明知有冤屈,却既无证据,又无口供,无诉无告,眼睁睁看着潘金莲一伙“谐老同欢”的可怜境地。实际上,武松回家之初遇见的正是这种情形。

作者是把武松作为一个非凡的好汉来塑造的,所以也斌予他以非凡的性格.他的勇力、刚强又精细的特点,在这一事件中得到全面的展现。潘金莲对他的勾引,不仅引起他强烈的反感,立即给予潘金莲以义正词严的驳斥和斩钉截铁的警告;而且由此使他看出懦弱的哥哥“里”不壮,“篱”不牢,处境是危险的。他临别时的嘱咐,说的就是这个担心。这时,他已经是武大的保护人。他不仅能够预见危险,而且有充分信心承担起保护的责任,有能力去解决任何麻烦。所以,当他从东京回来,听说哥哥已经死去时,他没有悲痛,而是发出一连串疑问:“我哥哥几时死了?得甚么症候?吃谁的药?”听了潘金莲和王婆的回答以后,他也不争辩,回到住处去拿了“一把尖长柄短背厚刃薄的解腕刀”,就开始了他的报仇行动。如果武松的报仇行动象普通人一样要通过“合法”的打官司途径去进行的话,那么,他的勇猛将打不破西门庆的关系网,他的威武将胜不了王婆的好计,他的刚强将抵不住播金莲的狡辩。得到的只能是失败的结局。小说表现武松特出的地方是,当第一次告状失败后,他立即丢掉对封建官府的`幻想,不哀告任何人,只是说:“既然相公不准所告,且却又理会。”马上开始他独立自主的报仇行动一一他要自己调查案情,审判罪犯,并且执行判决。这是一个多么果敢大胆的行动,他不惧伯任何敌人,他准备排除一切障碍。正是他这种不顾一切为兄报仇的正义行为,才赢得了无数读者的衷心赞佩。

口舌争辩不是武松的特长。当堂对质要看官府是否公正一—武松已经发现官府不公正。武松所有的只是他那神奇的勇力。于是,他就充分施展他那有震摄威力的本领,快刀斩乱麻,出其不意地使王婆的好计,潘金莲的狡辫都一败涂地,西门庆的关系网也无能为为,三名罪犯全部偿命,胜利地为兄报了仇。

三、知恩图报讲究义气

武松杀了奸夫之后,虽犯了杀人罪,但受知县庇护,被从轻发落到孟州牢城,而在此间受到施恩点水之恩,便以涌泉相报。武松起初蔑视那一百杀威棒,但对于替自己说情的人却感记于心,加之施恩又以酒肉相待,武松最初虽不明就里,但知道其意后,却执意要替施恩出气。这里边不免使人产生了知恩图报的想法。(这在当时牢中其余犯人对杀威棒所描述的种种情景的对比下,武松将这一百杀威棒的免除看作是恩惠也是情有所缘的了。)既然武松全然没有将那一百杀威棒放在眼里,那么施恩的说情也只能算作点水之恩了。但武松将这滴水之恩看得很重。听到施恩有许多冤屈,施恩原有一座快活林,但被蒋门神霸占去了,还吃了蒋门神一顿拳脚,使得施恩两个月起不得床。武松本爱打抱不平,又是侠义心肠,得知消息之后,顾不得身体状况,当即要去找蒋门神,到了快活林,先是找茬,而后将蒋门神老婆扔进酒缸,再将一个酒保也往酒缸里一丢,另一个酒保,也受到了同样的“恩赐”,蒋门神来了之后,武松说时迟,那时快,武松两只大拳在蒋门神面前虚影一下,惹怒他,然后飞脚踢去,直至小腹,然后双手将其按将下去,又飞起右脚,直奔蒋门神额角,随后那厮即倒,武松逼入一步,踩住胸脯,抡起大拳,往蒋门神头上一落,可谓痛快淋漓。

武松为施恩打蒋门神,夺回了酒店,这表现了他的知恩图报,看重交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施恩对武松以礼相待,每日款待,武松把这份交情记在心中,有事相托,自会全力以赴;而所要打的正是一恶人,这如武松所说“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当施恩求武松去打蒋门神时,武松的话语、举动,如“拣紧要的话直说来,要去便去,等甚么今日明日!要去便走,怕他准备”等话,表现了他的直爽、性急。勇猛自不必分析,武松在快活林酒店的所做所为也说明他是有谋略。有谋略主要是指武松的粗中有细。如出发前“讨了一个小膏药,贴了脸上金印”,以免暴露囚犯的身份;如他的“假醉佯颠”;再如料定“这个大汉一定是蒋门神”时,先不去理睬他,而是先奔酒店等。所有这些,都表明了武松的谋略。

其后是血溅鸳鸯楼,在飞云浦时,武松知道是张都监设下圈套,害得他入狱,差点丢了性命,此时武松“怒火冲天,提着朴刀径自回到孟州城,为了洗尽心中的不平,他逢人便杀,杀马夫,杀张都监,杀张团练,杀蒋门神,杀张都监夫人,杀张都监儿女,杀张都监养媳……月光烛影中,刀光霍霍,杀、杀、杀。走出中堂,拴了前门,返将回来,再寻着了两三个,全部毙命,虽然他杀得有点过火,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武松嫉恶如仇、正直豪迈、铁骨铮铮的英雄形象,因此诸多读者就忽略武松杀人过火,而更多地去赞赏他的梁山英雄形象。

四、头脑清晰主见独特

宋江对武松既是义气上的大哥,又是精神上的导师。武松跟随宋江,并且跟随宋江招安。《水浒传》中的确是武松最先提出招安主张,但武松和宋江的招安想法虽同,目的却炯然有异。武松心中只有和“义兄”宋江的情义,所以首先想到的是招安遇赦后来找宋江,其义之重,其情之真,昭然可见;宋江想的却是仕途,是在尽忠报国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留名青史。

武松有招安的思想是正常的,招安的思想来自于武松所处的环境和社会现实。但是,上梁山后,在同官军的一次次抗争中,武松逐渐认清了现实,变得坚定和成熟起来,他已经放弃了招安的初衷。武松跟随宋江南征北战,在此过程当中,武松对宋江也有了不同的认识,并且对他的那种信任也逐渐地消失二人之间的感情产生了裂痕,宋江想招安,但以前想招安的武松现在却不想招安了,最终,武松以在六和寺出家的方式与宋江分道扬镳,彻底决裂。武松与宋江两人关系的完全决裂的重要原因是武松对招安一事有了自己个人的独特见解,那他想干什么呢?“武松不解公明意,直要纵横振羽翰。”这句诗给了解答,武松不愿招安不愿受束缚,他要纵横四海,展翅高飞。在菊花会上,宋江作了《满江红》词,乐和还没唱完,“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们的心!”面对一片“望天王降诏,早招安”的论调,武松鹤立鸡群,他并未让

义气蒙住双眼,不顾及“义兄”宋江的态度,第一个跳出来,明确地反对招安。这份孤傲与不屈,即便是自己敬慕的宋公明哥哥也难动摇,至为可贵。诚然,招安的是是非非不是三言二语能说清的,但从招安后很多梁山好汉失去了昔日的丰采,特别是平方腊后,死的死,伤的伤,以至多人选择放弃随宋江回朝封官进爵,可以证明武松的见识是深刻的。武松这样的选择,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明智的。他与宋江两人最后不同的结局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水浒传》中的武松,侠肝义胆、气盖云天,他和广大的市井细民一样,有爱也有恨,他的性格既为人们所熟悉,也为人们所羡慕,为人们所喜爱。武松“集中了人民的英雄的美的理想”。他是一个高大完美的“天人”形象。他是那样的快意恩仇,畅行江湖,我行我素,就可以尽显豪爽气概,可以报朋友之恩,可以雪仇人之恨,可以做“痞性”的无赖,可以大碗喝酒,也可以杀人、放火。虽然,武松身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光彩的地方,但人们都能给予谅解,人们欣赏的仍旧是他闪光的一面,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深深地爱着们我们心目中的梁山英雄。

参考文献:

①拙文《再论吴读本(水浒传>》,《文学遗产》1988年第三期

②李希凡:《文章名》《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上海文艺出版1980年

③陈辽:《关于<水浒)评价中的几个问题》,《文学评论》1978年第6期

与炯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下面借助古籍诗画,分而述之。[编辑本段]一、襦裙服 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影响下,取其神而保留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与此相近的衫,却长至胯或更长。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元稹诗句“藕丝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从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襦的领口常有变化,襦衫领型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盛唐时代有袒领,即领口开得很低,早期只在宫廷嫔妃、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连豪门贵妇也予以垂青,从唐墓门石刻画和大量陶制女俑来看,袒领流行开来,或许已经遍及黎庶,因而当时艺术形象中出现的袒领女装形象为数实在不少。裙,唐代妇女下裳为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形式。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如周昉《簪花仕女图》,以及周濆“惯束罗衫半露胸”等诗、画即描绘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一种,足以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程度。唐代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如唐诗中所涉及的诸多裙式有:“上仙初着翠霞裙”,“荷叶罗裙一色裁”、“两人抬起隐花裙”、“竹叶裙”、“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等。唐代裙色多彩,可以尽如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青绿。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时间最长。李白有“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万楚五有“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其流行范围之广,从《燕京五月歌》中可见,“石榴花开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上衣下裙的“唐装”,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编辑本段]二、女着男装 女着男装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礼记 内则》曾规定,“男女不通衣服。”尽管事实上不可能这么绝对,但是女子着男装,常会被认为是不守妇道。唐以前虽然在汉魏时也有男女服式差异较小的现象,但那不属于女着男装,只有在气氛非常宽松的唐代,女着男装才有可能蔚然成风,即使这样,还应将一部分起因归于游牧民族的影响。当时影响中原的外来服饰,绝大多数都是马上民族的服饰。那些粗犷的身架、英武的装束,以及矫健的马匹,对唐女着装意识产生一种渗透式的影响,同时创造出一种适合女着男装的气氛。《旧唐书 舆服志》载,“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已明确记录下女着男装的情景。《新唐书 五行志》记,“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 帝与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虽说这太平公主此举有些恃宠撒娇,但也说明了唐初已经出现女着男装的倾向。女着男装的风气尤在大唐开元、天宝年间盛行。《中华古今注》记,“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内外一体也。”《新唐书 李石传》记,“吾闻禁中有金鸟锦袍二,昔玄宗幸温泉与杨贵妃衣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女子仿制男装,穿着男装相当普遍。[编辑本段]三、胡服 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回鹘与中原交往甚多,加之丝绸之路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对唐代服饰影响极大。所谓胡人,是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一种贬称,我们这里讲史,权且保留当时的称呼。随胡人而来的文化,特别是胡服---这种包含印度、波斯等很多民族成分在内的民族装束,令唐代妇女耳目一新。于是,一阵狂风般胡服热席卷中原诸城,其中尤以长安及洛阳等地为盛,其饰品也最具异邦色彩。元稹诗:“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地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唐玄宗酷爱胡舞胡乐,杨贵妃、安禄山均为胡舞能手,白居易《长恨歌》中的“霓裳羽衣舞”即是胡舞的一种。另有浑脱舞,枯枝舞,胡旋舞等对汉族音乐、舞蹈、服饰等艺术门类都有较大影响。所记当时“臣妾人人学团转”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也是可以想象到的。姚汝能《安禄山事迹》记,“天宝初,贵游士庶好衣胡帽,妇人则簪步摇,衣服之制度衿袖窄小。”关于女子着胡服的形象或见于石刻线画等古迹。较典型者,即为上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下着长裤,足登高腰靴。《舆服志》云,“中宗后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当为此种装束。[编辑本段]四、冠服制度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唐统一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这个时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并融入我国文化之中,从壁画、石刻、雕刻、书、画、绢绣、陶俑及服饰之中,充分体现出来。 时至隋唐,中国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短襦长裙的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丝”。“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街上流行红裙子,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也许是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杨贵妃最喜欢着黄裙,那是地位的象征。 “慢束罗裙半露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开放的程度。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影响社会风尚、衣冠服饰的一个重要因素。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的晴雨表。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古城西安,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华岳仙掌、碑林石刻仿佛还萦绕着袅袅的盛唐之音。和唐朝政府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曾经有三百多个。灿烂的中国文化,通过他们传到世界各地。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久。外国的友好使者云集长安,也把他们的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八百里秦川。唐朝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艺术都吸引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由于唐朝采取开放政策,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收并蓄,因而“浑脱帽”、“时世妆”得以流行。这就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与前两次服饰大变革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服饰大交流是由南北走向向东西方向流动。 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则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王遗制,故称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宫廷日常服装称为常服,常服具有时代的特征。唐高祖李渊(公元618年至 636年)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服装的律令,计有天子之服十四、皇后之服三、皇太子之服六、太子妃之服三、群臣之服二十二、命妇之服六。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皇太子的六种服装有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弁服、平巾帻。群臣的22种服装有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平冕、爵冕、武弁、弁服、进贤冠、远游冠、法冠(獬豸冠)、高山冠(侧注冠)、委貌冠(与皮弁同制)、却非冠、平巾帻、黑介帻、介帻、平巾绿帻、具服(朝服)、从省服(公服)、婚服;皇后的三种服装有袆衣、鞠衣、钿钗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种服装有褕翟、鞠衣、钿钗礼衣。命妇的六种服装有翟衣、钿钗礼衣、礼衣、公服、半袖裙襦、花钗礼衣。以上各类服装的配套方式和服用者对象及服用场合,《唐书·车服志》都有详细说明。凡是从祭的祭服和参加重大政事活动的朝服(又称具服)、制度与隋朝基本相同,而形式上比隋朝更富丽华美。一般场合所穿的公服(又称从省服)和平时燕居的生活服装常服(又称燕服),则吸收了南北朝以来在华夏地区已经流行的胡服、特别是西北鲜卑民族服装以及中亚地区国家服装的某些成分,使之与华夏传统服装相结合,创制了具有唐代特色的服装新形式。其中像缺胯袍、〓裆、半臂、〓衣、大口裤等都是例子。缺胯袍就是直裾,左右开衩式的长袍,又称四〓(音撰,衣缘也)衫,它可以和幞头、革带、长靿靴配套,成为唐代男子的主要服装形式。唐代官服发展了古代深衣制的传统形式,于领座、袖口、衣裾边缘加贴边,衣服前后身都是直裁的,在前后襟下缘各用一整幅布横接成横襕,腰部用革带紧束,衣袖分直袖式和宽袖式两种,窄紧直袖的称为〓衣,《释名》说它“言袖夹直,形如沟也。”这种款式便于活动。宽袖大裾的款式则可表现潇洒华贵的风度,称圆领衫、袍,上自帝皇、下至厮役都可以穿。幞头、圆领、革带、长靿靴配套的服式,一直流传到明代。 唐代冠服制度在武德令推行之后,也在不断修改完善,它上承周汉传统,从服装配套、服装质料、纹饰色彩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系列,对后世冠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以前,黄色上下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黄。唐代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把赭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唐高宗李治(公元650年至683年)初时,流外官和庶人可以穿一般的黄(如色光偏冷的柠檬黄等),至唐高宗中期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恐黄色与赭黄相混,官民一律禁止穿黄。从此黄色就一直成为帝皇的象征。 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玉带钩。五品以上用朱色小科(小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草金钩。六品用黄色(柠檬黄)双钏(几何纹)绫制作,腰带用犀钩。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均为几何纹)绫制作,带为银銙(环扣)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绫制作,腰带用瑜石带钩。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年至649年)时期,四方平定,国家昌盛,他提出偃武修文,提倡文治,赐大臣们进德冠,对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细的规定。据《新唐书·车服志》所记,三品以上袍衫紫色,束金玉带,十三銙(装于带上的悬挂鞢〓带的带具,兼装饰作用)。四品袍深绯,金带十一銙。五品袍浅绯,金带十銙。六品袍深绿,银带九銙。七品袍浅绿,银带九銙。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瑜石带八銙。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黄色,铜铁带七銙(总章元年又禁止流外官及庶人服黄,已见上述)。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因怕八品袍服深青乱紫(古代用蓝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红色光,故怕与紫色相混),改成碧绿。自春秋时期齐桓公(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穿紫袍始,才确定了以紫为上品的服装色彩格局,至宋元一直未变。到明朝才被大红色所取代。《新唐书· 车服志》记载文官官服花式,有鸾衔长绶、鹤衔灵芝、鹊衔瑞草、雁衔威仪、俊鹘衔花、地黄交枝等名目。 唐代政府规定的服装色彩制度,在实际生活中其实是无法彻底执行的。唐高宗咸亨五年(即上元元年、公元674年)五月,因在外官人百姓于袍衫之内,穿朱、紫、青、绿等色短衫袄,或在乡间公开穿这些颜色的袍衫,故又颁布过禁令。 唐代武官的服制花色,规定武三品以上、左右武威卫饰对虎,左右豹韬卫饰豹,左右鹰扬卫饰鹰,左右玉钤卫饰对鹘,左右金吾卫饰对豸。又诸王饰盘龙及鹿,宰相饰凤池,尚书饰对雁。后又规定千牛卫饰瑞牛,左右卫饰瑞马,骁卫饰虎,武卫饰鹰,威卫饰豹,领军卫饰白泽,金吾卫饰辟邪,监门卫饰狮子。唐太和六年又许三品以上服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对孔雀绫袄。这类纹饰均以刺绣,按唐代服装款式,一般应绣于胸背或肩袖部位。 唐代在战场上驰骋的都是人披马甲不具装的轻骑,步兵甲占步兵人数60%,《唐六典》记唐甲有13种,即明光甲、光西甲、细鳞甲、山文甲、乌锤甲、白布甲、皂绢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锁子甲、马甲。 锁子甲即曹植表中所说的环锁铠,《晋书·吕光传》记载前秦吕光在进攻龟兹城时见西域诸军甲如连锁,射不可入,隋唐时西域康国向中原朝廷进贡过此种铠甲。唐代将此种铠甲分成大中小三种型号,按体型高矮分给战士使用。《唐六典》武库令中记载着弓、刀、甲的种类,盾则改名彭排,计6种,即藤排、团排、漆排、木排、联木排、皮排。据注明,藤、团、漆、木都是古制。[编辑本段]五、唐代大袖衫 唐朝还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装。腰带形式也深受胡服影响。在此以前,人们的腰饰是以金银铜铁,这时候流行系"蹀躞带",带上有金饰,并扣有短而小的小带以作系物之用。这种腰带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后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 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唐高宗以后,以紫色为三品官的服色;浅绯色为五品官服色,深绿色为六品官服色,浅绿色为七品官服色,深青色为八品官服色,浅青色为九品官服色,黄色为宫外之人及庶民服色。 唐装还对邻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日本和服从色彩上大大吸取了唐装的精华,朝鲜服也从形式上承继了唐装的长处。唐装襦裙线条柔长,十分优美自如,用料主要是丝织品,因此它的衣物以"软"和"飘柔"著称。唐装本身品类多,善变化,从外形到装饰均大胆吸收外来服饰特点,多以中亚、印度、伊朗、波斯及北方和西域外族服饰为参考,充实唐代服饰文化,使得唐代服饰丰富多彩富丽堂皇,风格独特奇异多姿,成为中国历史服饰中的一朵奇葩,世人瞩目。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是画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保留下来的珍贵形象的资料。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编辑本段]六、小结 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统治年代随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文献中记隋炀帝“盛冠服以饰其奸”,他不仅使臣下嫔妃着华丽衣冠,甚至连出游运河时大船纤绳均传为丝绸所制,两岸树木以绿丝饰其柳,以彩丝绸扎其花,足以见丝绸产量之惊人。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加之与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唐代服饰,特别是女子装束,不光为当时人们所崇尚,甚至于今日人们观赏唐代服饰,亦觉兴奋异常。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服饰。其色彩也非浓艳不取,各种鲜丽的颜色争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银杂之,愈显炫人眼目。其装饰图案,无不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真可谓一派大唐盛景。

关于唐朝服饰我没有专门的资料,你可以去看《旧唐书》的舆服志,舆服志里对唐代百官、命妇服饰有详尽描述。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 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献作者等)。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b. 文献题名;c.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d. 其他责任者(译者);e.版本(初版省略);f.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g.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h. 文献起止页码(论文需要标明在该期刊的起止页码,著作等不用标注,文中的引文注释需要标明该段话摘自期刊或著作的页码);2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2.1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会议论文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汇编档案古籍参考工具文献类型标识MCNJDRSPGBOK2.2 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2.3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CPEB2.4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如:[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参考文献-文献阅读-万方数据送您学霸级论文技巧攻略!是否在为高效阅读-参考文献-论文格式-论文技巧-文献阅读技巧-烦恼?限时免费领取攻略,万方数据为您的学术道路保驾护航点击立即咨询,了解更多详情咨询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 广告[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做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3. 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条参考文献只与一个序号相对应,当文献题名等内容相同而仅页码不同时,可将页码注在正文中的指示序号后。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末尾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 普通图书(包括专著、教材等)、会议论文集、资料汇编、学位论文、报告(包括科研报告、技术报告、调查报告、考察报告等)、参考工具书(包括手册、百科全书、字典、图集等)[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上(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2] 昂温.P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3]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4]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 吕启祥,林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7] 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G].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8] 公安部交管局.49~99五十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G].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9] 张永录.唐代长安词典[K].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10] 张加铨,关景时,程  鹏.常用药物手册[K].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期刊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11]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12]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13] 闵周植.‘东方美学的前景’笔谈:全球化时代东方美学的角色[J].文史哲,2001,(1):.报纸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4]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d.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规范、法规等)[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15]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e.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出版日期.[1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档案[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原件日期[B].收藏地:收藏单位(收藏编号):起止页码.[17] 叶剑英委员关于安平事件调查结果的声明:1946-09-09[B].中央档案馆.[18] 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的报告:1958-12-11[B].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全宗252,目录1,卷宗57):.古籍(1911年以前出版、无现代版本但有据可查的善本)[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19] 沈  括.梦溪笔谈[O].元大德九年茶陵刊本.北京图书馆珍藏.[20] 杨  炯.杨盈川集[O].民国8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刊刻本.[21] 纪  昀.纪文达公遗集卷十六[O].清嘉庆年间刻本.[22]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O].明抄说集本.朱文钧藏.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i.析出文献[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23]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24] 王家益.1995年湖南省交通肇事逃逸案件[G]//公安部交管局.49~99五十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北京:群众出版社,.电子文献对于载体为“DK”、“MT”和“CD”等的文献,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识]换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包括[DB/MT]和[CP/DK]等);对于载体为“OL”的文献,除了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识]换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以外,尚需在对应的印刷版著录项目后加上发表或更新日期(加圆括号)、引用日期(加方括号)和电子文献的网址.[25] 刘  江.假如陈景润被量化考核[N/OL].新华每日电讯,2004-03-12(7)[2004-04-04]. encode=gb & display=Chinese.[26] 萧  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27] 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英文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中国,[P/OL].(2002-03-06)[2002-05-28]. recid= leixin=0.[29] 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2000-01-18]..对网上文献的引用,在网上可以省略作者和题名等信息,但印刷在纸张载体上的应作完整著录。4. 外文文献的引用格式各类外文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格式与中文示例相同,其中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期刊的刊名可用全称或按ISO 4规定的缩写格式,为了减少外文刊名引用不规范所造成的引文统计及链接误差,建议以(SXXXX-XXXX)格式在刊名后加ISSN号。例:[30] JONES R M. Mechanics of Composite Materials[M].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75.[31] Marcel Merle. Sociologie d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M].4th ed. Paris:  Dalloz,1988.[32] 加古舜治.园芸植物の器官と组织の培养[M].东京:诚文堂新光社,1978(昭和53年).237-239.搜索继续阅读本文档VIP免费下载下一篇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相关推荐查看全部 专业PPT定制-七天内免费修改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论文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写论文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猜你想看查看全部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论文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融对杨炯自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评论,《旧唐书·裴行俭传》说他们“并以文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朝野佥载》卷六记“世称王杨卢骆”后,即论杨炯、骆宾王之“文”为“点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证为一文一诗,则四杰齐名亦兼指诗文。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代表作品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杨炯 《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 〈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从唐高宗到武后初年,中国诗坛上出现了四颗光辉闪耀的新星------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类似的人生经历,杰出的创作才华,功力近似的诗文创作,令四位新星的名字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被人称做“四杰”或者“四才子”,文学史上称他们为“初唐四杰”。

与男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现代诗歌的创作特点之我见,2.现代诗歌的浪漫主义倾向浅析,3.现代诗歌的中的主观意向剖析,4.现代诗歌的....等等,这一类的论文题目可以分别进行选择,以上四个仅供参考,只是抛砖引玉,只有找一些现代诗歌的作品,举例论述就可以了,不要拘泥于观点,可以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论点,论据,加以论证就可以了。并不难,注意论文不要太大,具体才好写。

艾青著作还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新文艺论集》、《艾青谈诗》、《艾青论创作》。艾青的完整诗观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质观的延伸和深化,同时又内在的呼应了西方完整观。艾青将诗形和诗质富有辩证色彩的融合在一起,诗质和诗形互为表里,互为依存,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论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二是弄清论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古诗词可以不用古文传记要备注

与朱剑诗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南京大屠杀》

作者:朱剑

墙上,密密麻麻写满,

成千上万,死难者的名字;

我看了一眼,只看了一眼,

就决定离开,头也不回的离开;

因为我看到了,一位朋友的名字,

当然我知道,只是重名;

几乎可以确定,只要再看第二眼,

我就会看见,自己的名字。

作者简介

朱剑,男,1975年出生,湖南益阳沅江人。诗人,学者。担任某大型文化刊物主编。著有诗集《陀螺》、《磷火》。长安诗歌节现任秘书长。

扩展资料

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沦陷后。

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其他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诗歌:

南京大屠杀

作者: 卧雪小生

那一年,紫金山前,

初升的太阳的小脸红扑扑的,看起来心情不错。

心情愉快,面带微笑。

那一年,踞着的虎盘着的龙咯血,

流血不止。所有的河流都漂荡着腥味,

河面染成红红的色彩。

那一年,医生被从地狱中冒出来的恶鬼缴了械,

兽医被恶鬼吓得像野兽一样奔跑。

没有人看病,青龙白虎快死了。

人们因为伤痛泪如雨下,奔走呼号。

那一年,月亮很白,很大。

月亮越来越白,越来越大。

无数的月光像飞舞的白幡一样,变形的明月最终变成了一个花圈。

那一年,兽倒在血泊中,

人也倒在血泊中,花圈不知该祭奠谁。

那一年,土地很肥沃,

刺刀很锋利,掘地三尺,

务必要消灭永恒与记忆。

那一年,值得牢记,

在国家公祭日到来的时候,该把这个重要的日子在泰山勒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杀

朱剑 (1949~)江苏东台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东台市廉贻中学。1968年从军,1983年转业到江苏盐城,历任部队政治部宣传干事,盐阜大众报社、记者,海霞杂志社部主任,江苏盐城文联专业作家。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青石堡》、《儿女三部曲》、《酒红酒白》,长篇系列《人间烟火》(《太平庄白话》、《唐山人家》、《集仙巷纪实》),长篇纪实文……[详细]

朱金晨

朱金晨 (1947~)笔名陈墨砚。江苏阜宁人。大专毕业。历任上海崇明东风农场工人,上海人民出版社,《解放日报》文艺部,《文学报》副刊部主任、,上海作协理事、诗歌委员会副主任、《诗人报》副主编。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建设者的脚印》、《山高水长》、《红红白白》、《茫茫海》,报告文学集《东去的大江》(合作)、《西线有战事》(合作)、《海上画坛》,长篇纪实文学《胡鸿……[详细]

周桥 (1969~)江苏东台人。1990年后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外学生文萃》文编,《学生计算机世界》执行主编。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综合读物《新说文解字》(合作)、《文徵明》,长篇小说《似曾相识燕归来》、《单挑谁怕谁》、《QQ总动员》、《海盗船14班》、《恋恋薰衣草》、《嗷嗷喜欢你》。合作的长篇小说有《点名册上的黑三角》、《QQ宝贝》、《爱上QQ》、《QQ情缘》,《爱上QQ》获上……[详细]

周天 (1933~)原名周五绂。江苏东台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市格致中学。历任上海《新民晚报》记者,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干事,上海文艺出版社、组长,编审。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西厢记〉分析》、《小谈〈创业史〉第一部》、《〈长恨歌〉笺说稿》、《中国前小说性格描绘史稿》、《论〈创业史〉的艺术构思》,散文《蜜蜂王国见闻》,历史研究《文人的悲哀》、《皇帝读书考》、《廉……[详细]

周锋 (1932~)笔名云泥。江苏阜宁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圣谊中学。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23军政治部文工团演员,志愿军450部队文工团演出分队长、创作员,志愿军赴首都汇报演出队副领队,志愿军23军文工团(又称志政歌舞三团)编剧,《清明》杂志小说、组长、副主任、常务副主编,编审。安徽省文联第三届委员、省作协理事、省散文学会理事。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剧本《……[详细]

郑晓钢

郑晓钢 (1945~)笔名晓钢。女。江苏阜宁人。1967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历任《北方文学》诗歌,《光明日报》记者,《诗刊》,副编审。曾参与创办《当代电影》、《婚姻与家庭》杂志,并出席曼谷、开罗、伊斯坦布尔、伦敦、莫斯科、圣彼得堡及香港、台湾召开的国际性诗人会议并进行学术交流。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诗《铜像》,诗集《维纳斯》、《散落的花瓣》、《柠檬杯·红玫……[详细]

张晓惠

张晓惠 (1958~)笔名晓晓、海梦。女。江苏盐城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江苏电视大学党政管理专业,199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班。197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盐城市歌舞团、市教育局、市妇联工作,现任市妇联副主席、党总支书记,盐城市作协副主席,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市第六届政协常委,江苏省青联委员。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详细]

翟奎曾

翟奎曾 (1934~)笔名奎曾。江苏东台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北京大学教师,内蒙古大学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委宣传部文艺处干事,内蒙古文化局副处长、文联理论室主任,研究员。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大学春秋》(合作),论著《奎曾文学评论选》、《文化工作概著》(合作)等。《大学春秋》获内蒙古自治区首届索龙嘎荣誉奖。……[详细]

袁梅 (1962~)笔名梅园、老梅。女。江苏东台人。1983年毕业于常州工业技术学院中文系。历任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编导(借调),北京其欣然广告艺术公司干部。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个人问题》,诗集《风车城堡》,中短篇小说《玛俐》、《情歌不好唱》、《沙氏义井》、《流年》,散文《洗掉的和洗不掉的》、《秋天的脚步》、《神刻手徐小斌》、《都是凡人》、《第一次写碑文……[详细]

裔兆宏

裔兆宏 (1960~)笔名金陵栖、照泓。江苏射阳人。先后做过中学教师、机关办公室秘书、副主任、秘书科长、杂志社总编助理等,现为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所属报纸记者。江苏省杂文学会副秘书长。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杂文集《为青春祈祷》(“江苏杂文十家”系列丛书之一),电视连续剧剧本《月缺月又圆》,长篇报告文学《青春无悔》,长篇纪实文学《爱情青春痘》,报告文学集《洒下一片真情》……[详细]

杨守松

杨守松 (1943~)江苏盐城人。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江苏昆山县(市)文联主席,江苏省作协理事,苏州市文联、作协副主席,江苏省第七届人大代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报告文学集《铁琴铜剑楼传奇》、《特区万花筒》、《苏州“老乡”》等,散文《一个眼睛看美国》、《佛的困惑》、《醉人小语》、《人到无求品自高》,长篇小说《迷楼》、《淘江湖》、《追日》等……[详细]

颜煦之

颜煦之 (1942~)笔名冰君、严密。江苏建湖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67年分配至江苏无锡市任中学语文教师。1980年调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历任《儿童故事画报》、《少年文艺》、《未来》等杂志主编。曾担任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负责人。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优秀出版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儿童文学作品300余篇。著有儿童故事……[详细]

杨本儒

杨本儒 (1936~)笔名荣峰。江苏建湖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55年参加工作。历任盐城县文教肃反办公室专案组长,县杂技团政治指导员及团长,县文教系统政治清理办公室指导员,葛武公社体委主任、宣传文教助理,盐城县城东中学、民主中学副校长,盐城市七二一工人大学副校长,第一人民医院办公室主任、院工会秘书,四川文艺出版社《长河丛书》编委、,四川、湖北、江苏、上海三省一市《长河》记者站站长,中国民间文艺……[详细]

杨德昌

杨德昌 (1946~)笔名梦飞。江苏东台人。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1963年入伍,历任海军东海舰队文学创作员,《光明日报》驻海军记者、政治研究室主任,海军博物馆馆长。197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冷海》、《热海》、《又见沧海》,长篇纪实文学《炮殇》、《蓝盾》、《卢浮宫》,中短篇小说集《司令与海》,报告文学集《从绿水驶向蓝水》,戏剧集《上弦……[详细]

薛德华

薛德华 (1954~)笔名雪原。江苏东台人。中共党员。1972年应征入伍。曾任空军潜江干校文书,空军第六总队后勤部文书、政治部干事。1985年起历任东台市政府办公室秘书,市国土局组织部主任,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共东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作协主席。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过去的月亮》、《萧影流韵》,系列短篇小说《快车》、《星期七》等杨守松简介,军旅系列散文《过去的月……[详细]

徐采石 (1941~2001)

徐采石 (1941~2001)江苏建湖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学语文教师,江苏省新沂县委宣传部报道组、创作组负责人,《江苏青年》文学、文艺组组长,《江海学刊》文学、文史版主任,江苏省社科规划办公室主任,省社科院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二、三届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四届常务理事。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详细]

徐汉山

徐汉山 (1932~)笔名川水、洪流。江苏射阳人。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北京中国语言与逻辑函授大学。1945年参加革命,历任江苏省射阳县潭北区队战士,特庸区宣传干事,大码头小学教员,县供销社秘书科科员,县干训班辅导员,县四明、长荡公社团委书记,《盐阜大众报》、记者,县政协文史科长、副编审,《湖海文艺社》秘书长,县诗词楹联协会会长,《鹤鸣诗刊》主编。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详细]

徐俊西

徐俊西 (1935~)笔名竣东。江苏建湖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党总支书记,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所长、研究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会委员及第六、七届名誉委员,上海文联委员,《上海文化》杂志主编。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合……[详细]

肖元生

肖元生 (1949~)江苏东台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70年起在工厂做工,1974年在县生产指挥部做秘书工作。1982年大学毕业后,历任东台县中学教师、县文化局创作员、县政府办公室秘书,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1980年开始发表小说。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坤母》,中短篇小说集《梨花雨》、《平原的尽头》,散文集《走笔古甪直》(合著)杨守松简介,参与编写《江苏省……[详细]

武佩珧

武佩珧 (1955~)笔名中午。江苏盐城人。中共党员。1999年上海华师大中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班课程进修结业。1976年由上海奉贤五四农场调至上海纺物公司工作,历任第一、二、三仓库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上海纺物仓储有限公司总经理。1983年发表处女作组诗《冬天》。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诗集《明岛》、《放马大青山》、《边》,散文集《灵魂与文字的对白》。《母爱》获1992年《广州……[详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