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重庆日报副总编辑

发布时间:2024-07-03 06:47:21

重庆日报副总编辑

需要分什么媒体了,如果是公关公司那就是处理外界的施压,维护公司的形象,渡过这段问题期。如果是报社这类的媒体就是挖掘人们平常不知道的相关信息并暴露出来质疑该问题公司。希望游泳楼主

陈然:《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陈然(1923-1949),原名陈崇德,河北省香河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重庆地下党主办的《挺进报》特别支部书记,并负责《挺进报》的秘密印刷工作。 948年 4月被捕,后在狱中坚持斗争,写下了不朽的《我的自白书》诗篇。1949年10月28日壮烈牺牲,年仅 26岁。

卜少夫(1909年6月21日—2000年11月4日),原名宝源,笔名邵芙、庞舞阳等。原籍山东滕州。江苏镇江人。1929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学习,一学期后转入上海中央艺术大学。1930年就读于日本明治大学新闻科。1937年毕业回国。曾任南京《扶轮日报》、《新京日报》采访主任,香港《立报》编辑,重庆《中央日报》副总编辑,南京《中央日报》总编辑。1945年在重庆创办《新闻天地》杂志。后任上海《申报》副总编辑。1949年到香港,任新闻天地杂志社社长。著有《日本军阀专政史》等。

革命诗歌《我的自白书》欣赏 《我的自白书》,一直以陈然烈士遗作而被收进《革命烈士诗抄》(肖三编)中,实际上是杨本泉根据罗广斌提供的《我的自白书》诗稿,以罗广斌在狱中的表现为模特经过大幅修改而成的,仅保留了原作中的“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二句。 杨本泉,1947年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曾在多家报纸任记者、编辑。1956年,以《重庆日报》副刊编辑的身份,担任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三人革命回忆录《锢禁的世界》的创作辅导,在此期间,修改创作了《我的自白书》。1957年被戴上“极右派”的荆冠,遣送去云南。1962年,他结束劳动教养回到重庆日报社从事体力劳动,才知道《烈火中永生》和小说《红岩》已经出版,也才知道《我的自白书》已被视为陈然烈士的遗作。 杨本泉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他至今也没有萌生过取回《我的自白书》创作权的想法,他说:“我不仅是以他(指罗广斌)的诗稿作(修改)对象,而且保留了他的两个原句;我所奉献的,不过是他还不成熟的诗的形式罢了。” 《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刑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重庆商报副总编辑

传媒职业经理人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被定义为一般意义上的媒介管理者,也可以称为媒介经理人,其内涵指媒介组织中专业化、职业化的经理阶层,是组织中包括占据着上至总经理,中至各部门主管,下至行政、经营部门的业务骨干等特定职位,以及其他承担贡献部分高水准专业人员在内的所有成员。 从传媒职业经理人的角度来说,谭军波、何力、李善友无疑是三个符号。 谭的八年始终在报界辗转“流浪”,日前终究尘埃落定,回归体制之内;何则在报纸、电视、新媒体及期刊之间均有涉猎,算是在传媒业中的“杂家”;而李善友算是新媒体的忠实粉丝,从搜狐功成身退之后,自己创办了“酷6网”…… 三个人,三个符号,三种经历…… 即使是从事不同形态的媒体工作,三个人的过程同样显出巨大的差别,其共性的背后同样折射出目前我国传统媒体、混合媒体与新媒体三者不同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三个人,更真实的目的,其实就是关注其所在的媒体形态背后的体制与机制。我们试图找出媒体发展的脉络与现时代下传媒职业经理人的生存法则,所以,本期,我们开始学会讲故事,三个人的故事。 当我们同三位故事的主人公的命运一起跌宕起伏时,他们每一次经历发生的背景也许会让我们收获更多…… 谭军波:尘埃落定 谭军波的八年轨迹 2001年3月~2004年6月任《京华时报》副总经理; 2004年6月~2005年10月任《重庆商报》副总裁; 2005年10月~2006年6月任《上海证券报》副总编; 2006年6月~2007年1月任《广东工报》社长; 2007年1月~2007年10月任《三湘都市报》副总编辑; 2008年1月至今任东莞日报社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 2008年5月31日,由东莞日报社承办的中国地市报发展高峰论坛在东莞举行。然而让许多业内人士没想到的是,这次高规格论坛背后的实际操盘手,就是曾在中国报业显赫一时的职业发行人——谭军波。 2008年1月28日,中共东莞市委组织部正式下发《关于谭军波等同志任职的通知》,谭军波被正式任命为东莞日报社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至此,在经历了八年的游侠生活后,浪迹传媒江湖的谭军波终究又回到了体制之内。 “感觉自己特别像宋江,原先在体制内,后来走八年江湖,最后又被招安了。”在《东莞日报》的就职演说中,谭军波这样介绍了自己。 ·出道京华· 2001年3月2日,谭军波从南方日报社人事处办公室走出来,手里拿着盖了9个章的辞职信,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有一些轻松也有一些茫然。再过7天就将进京创办《京华时报》,前方的路到底顺不顺,未来的命运如何?心里确实没底。 去《京华时报》,源于吴海民社长偶然的一次召唤。谭军波与他并不熟。只是在1994年1995年间,谭与吴有过一面之交。 当时,谭军波在南方日报社的南方报刊发行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同时兼任《南方都市报》副总编。由于《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自办发行的创业期已过,用谭的话说,当时工作上处于最郁闷的时候,公司进入一种按部就班的状态。日子虽然轻松舒服,但不是谭军波想要的生活。谭曾经主动提出去创办一份新报纸,但由于报社高层没有统一意见。谭心情不爽,度日如年。此时,来自北京的风一吹,自然心旌摇曳,随风而去。当然,谭军波到北京实地考察后,认定当时其市场竞争程度、办报水平、营销管理都比广州落后5年以上。而且,他自认为北京传媒人普遍自我感觉良好,这才使谭军波及他的几个铁杆粉丝信心爆棚,敢于北伐。 事实证明。《京华时报》确如谭军波所愿旗开得胜,并一路狂突进。 然而事后回想,谭军波认为《京华时报》的成功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创刊初期,因为有业外资金进入的报纸鲜有成功的案例,而且由于观念、体制和人的问题,使合作双方总是貌合神离,矛盾不断,大部分与企业合作的媒体境况不佳。因此当初业内外人士并不太看好《京华时报》的发展。 2001年前后的确是中国传媒最热闹的时代,甚至有人认为那时是中国传媒市场化步伐最激进的岁月,“媒体是最后的暴利行业”的论断甚嚣尘上、业外资金纷纷向媒体靠拢的年代。如北大文化曾涉足《京华时报》、《中国青年报》、《山西青年报》、《青年报》,上海复星集团曾涉足《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环球报道》、《现代快报》、《现代金报》、《武汉晨报》等等,白马集团曾涉足《南方体育》、《体育参考》等,南京斯威特曾涉足《东方新报》、《南京晨报》等,广厦集团涉足《青年时报》,华w控股集团涉足《证券时报》、《江南时报》,阳光传媒涉足《财经时报》,重庆私营企业老板尹明善参与投资了《广西商报》、《天津青年报》、《重庆青年报》,福建业外资本参与了《东南快报》、《生活新报》的发展等。正是一批具有业外资金背景的媒体,强化市场化的运作,以高薪为诱饵,吸引一批在体制内工作的不甘寂寞的报人开始跳槽,成为职业传媒人。当年,《华西都市报》以席文举及其弟子柳祖源、向先跃、彭忠、张永才为代表的一批报人与《华商报》、《成都商报》整体向外扩张的西部力量很活跃;而在广东,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所属子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职业报人代表;在北京,则出现了以崔恩卿、何力、许知远为代表的首都力量。粤派报人多在北京、上海这些中心城市打拼,如《京华时报》、《新京报》、《第一财经日报》、《体育报》等;而西部的职业报人多出现在一些省会城市,如《潇湘晨报》(长沙)、《东南快报》(福州)、《生活新报》(昆明)、《重庆时报》(重庆)、《辽宁经济日报》、《华商晨报》(沈阳)、《文化报》(长春)等等;首都职业报人则基本只在家门口的活动,成功案例少。因此,客观地来说,前者影响更大。谭军波算是其中的先行者。甚至某种意义上说,谭军波算是南派职业报人的一个符号。 由于有时代的催生,《京华时报》的成功看上去是偶然,实则是必然。而谭军波“下海”后的第一个基点《京华时报》的发展为谭提供了非常好的施展平台,谭在该报的创业期,同样竭尽心力,全力以赴。两年多的时间,谭军波造就了《京华时报》的发行神话,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京华时报》发行模式。再后来平台开始造就与反哺,谭军波随之也在业界声名鹊起。 而事实的发展往往是跌宕起伏,充满着变数。在谭看来,《京华时报》由于发展太快,成功病开始显现。整个团队氛围开始让谭军波不太适应。谭军波感到当时的新任领导对自己并没有足够的信任,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不愿意在缺乏信任的环境里生存。自然,就开始盟生退意。当时,有几家报社找上门。如秦朔请谭军波去《第一财经日报》,谭军波到上海甚至谈好了价码;又如北京筹备创刊的《竞报》也找谭军波,等等。最终,谭还是选择了重庆。

《新民晚报》200041上海威海路755号 朱全弟 贺小钢52921234-631059 52921813(传真) 天 津

重庆商报:西南大学大二学生入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初二开始发表文章,迄今已在全国各类刊物发表50余万字,获奖80多次,被称为“全国十大纯情诗人”、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大二学生李金福日前再获殊荣:入围百名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名单,并将冲击本月底揭晓的十佳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据悉,他是重庆地区数十万大学生中唯一的获奖者。高中时,李金福就成为了贵州全省闻名的文学才子,陆续发表了数十万字的诗歌和小说,2003年被中国北方诗人协会授予“全国十大纯情诗人”等多项称号。由于在文学创作上花费了太多精力,高二下学期李金福开始出现偏科,数学和英语成绩尤其差,2005年高考时满分150分的数学他只考了60分,英语45分,虽然语文成绩很好依然没使他考上心仪的高校。李金福补学一年,考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预科班。2007年,他升入育才学院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班。迄今李金福的诗歌作品获得各类大奖80多次,成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理事、齐鲁国际诗歌网首席诗人,是全国有名的校园才子,但英语不好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李金福说,他目前正在抓紧学习英语。凭借在文学上的深厚造诣和辉煌成绩,李金福代表重庆数十万在校大学生参加了由教育部、团中央等主办的“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日前,名单公布,李金福入围百名年度人物奖,是重庆地区大学生中唯一的获奖者。本月底,从百名入围者中产生的十佳大学生年度人物将揭晓,评选方式是在官方网站人民网教育频道进行投票。李金福说,他有信心冲击这项分量最重的荣誉。“草根作家”李金福的荔波“中国梦” 2013/6/20 8:55:41 来源:中国报道贵州新闻王礼堂人生如梦,往事如烟,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认识苗族青年作家李金福已经好几年了。好几年在记忆里就像一个梦,这个梦就像他的诗歌一样值得回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李金福就出生于贵州雷山县一个苗族乡村。雷山这个美丽的地方造就了他勤奋好学的性格,第一次认识他,从他的学识和谈吐里,让我感觉到他的不凡。后来慢慢的了解他,在一路走来,他曾经荣获教育部“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共青团中央“中国大学生年度自强之星”,“全国十佳校园作家”,“重庆科学学术创新标兵”,“重庆市巴蜀青年文学奖”等很多荣誉,他写的书广受读者热爱和好评,对于这一切,他淡然的表示:“荣誉是荣誉的,但它只代表过去,自己更需要的,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去发掘更多的东西来给大家分享。”在众多的评价中,很多评论家都认为李金福是一个“田园诗人”,他自己也很喜欢这个称呼。但金福认为,自己还不算一个诗人,自己只是在不断向到达诗人的高度而努力着。自己心中的诗人应该是像李白那样,敢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作品顺其自然的流芳百世。而作为诗歌本身,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它是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延伸人类的生命,是一种黄金钻石买不到的珍贵的神圣之物,在写诗的过程中更要沉得住气。李金福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黔东南作家协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理事,重庆市首届青年作家班学员,担任了多家杂志主编、编委会等多个社会职务,曾经出版有《东方神女》、《飞鸟带来的种子》等,但他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除了工作他一直都在努力学习写作。他向笔者谈到:“在现在的工作里,除了工作写作就是他的业余,如果有一天不写作他的心里就会发慌。对于他自己所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文学创作是很相关的,课程中对文学的作品的学习与分析,给自己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而二者的关系就好比体育锻炼前的热身运动,是一种铺垫。”所以,在大学时候有些人认为李金福是实用型人才,但他自己表示还不算成功,实用型人才,不是只看学习成绩。作为当代年青人,不仅要学习,而且应该在自己的某一方面有所突破,不要每样都只会一点点,尽量做到精专,能给自己带来生存的帮助。由于李金福的成绩突出,在大学毕业时候有很多单位向他开了“绿色通道”,天津电视台以特殊人才招聘他做编导,在上天津电视台《非你莫属》求职栏目时候被四家企业看上,但是他的心一直牵挂着家里,牵挂着贵州所以他放弃外面的工作,选择回贵州来工作,回来时候有些人讽刺性说,天才都在外面工作庸才成回来,听到这些他只能淡淡的一笑而过。他告诉笔者,我就像一只孤单的小船,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上,由于航向不同,没有遇到与我同行的船只,不过在我的航线上,却遇到有着不同资源的岛屿,可以在那里泊船休整,放松心情,小岛给我提供给养,补充能量。十几年来,李金福在火热的劳动中创作,观察的视野不断改变。待人真诚,保持新时代本色,这样必然会影响到自己的作品,并形成独特的文风。诗文的多样化,微妙的处理,让多层次的读者都能接受和喜爱。2013年4月份李金福作为紧缺人才,被特招到荔波县工作,文学给李金福带来了荣誉也给他带来了人生,他说把文学爱好坚持许多年是不容易的,文学不要拘泥于规格,要自由的发展,重要的是讴歌生活,弘扬真善,更能够快乐自我。因为喜欢就要励志去做,因为坚持才能超越。一首好的诗歌是可以让人赏心悦目,一壶美酒能让人红光满面后异想天开,一段舞蹈可以展示无限的风采。文学可以让人勇敢地面对未来,在荔波这样美丽的地方,希望自己能够把根深深扎入这里,让自己身躯稳稳的长向蓝天,只有不断地学习历练,去笔吐豪情字生艳,去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李金福:文字破土,在铁树上开了花毛翊君/文 李家全/图开学第一周,一段视频接连在我院同学的腾讯空间里被分享。这是天津卫视2月20日的一期《非你莫属》求职节目,我院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李金福一身西装出现在现场。节目最后,四家企业为李金福留灯,李金福选择了上海一嗨租车的旅游体验师,最终应聘成功。即便这样,李金福还是把自己这次的表现评价为“面试最失败的一次”。他在博客里记录,“在这个台上我没有什么语言了,突然间感觉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嘴巴里的语言没有经过大脑,一切失去了平衡,所以感觉自己很狼狈,虽然找到了工作但是自己的表现基本上是不及格。”而这份月薪4000、提供合住宿舍、一边旅游一边写诗的新兴职业也并没有成为李金福的驻脚点,一个月后,李金福被天津电视台以特殊人才引进了天津电视台,从此他扛起了摄像机追求自己的梦想。一嗨租车和天津电视台,发展空间的博弈2月底,李金福每天早上9点来到天津电视台国际频道一档名为《泊客中国》的中英文人物情景纪录片栏目组。节目用镜头语言讲述生活或工作在中国的老外们的真实故事,而李金福的主要工作就是为这档节目做拍摄和文字编辑。李金福的第一期节目跟着老师一起完成,边看边做边学。除此之外,他还要参与节目策划以及片子后期的剪辑等等,有时晚上八九点仍在加班审节目。这期节目,处于试用期的李金福是跟老师分开同时做。如果最终效果达到老师成品的基本要求,他三个月之后即可独立处理节目。在这个每周一期的节目里,可以接触一些不需要翻译的中国通,甚至会有出国采访的机会。单位虽然没有提供住宿,每天要坐车往返,但李金福很满意目前的状态,“现在的工资也足够支付租房的费用。”因为之前觉得在待遇上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当初李金福报名了《非你莫属》。而这个被他认为自己很不给力的面试,却为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节目之后,有全国五百强的国有企业、杂志社和民营企业等多家单位来找他,包括天津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的待遇比去上海做旅游体验师的要高很多。”因此他最终放弃了旅游体验师,没有去上海。“一个人有能力了就应该得到他所需要的。”那期《非你莫属》的第二环节中,百合网副总裁慕岩询问李金福对做其网站编辑的意愿,李金福回答,“如果是为了生活我可以考虑,但是为了事业,我估计大材小用了。”在紧张中脱口而出的话透露了他的挣扎。原先,他在《非你莫属》的第一要求是文字工作,第二是销售经理,节目后来他表示其他工作都可以,不会的也愿意从头来,“为了工作必须妥协的。”节目最后他跟优胜教育集团董事长吴昊说自己想挑战,“挑战就是想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情。”相比之下,旅游体验师的新兴之处更符合这一点,而与天津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对比,挑战意义除去需要使用他最薄弱的英语外,各方面都更不在话下。面子挣来了从天而降的机遇大二时,李金福在《贵州民族报》实习,去年毕业,贵州有两三家报纸找过他,但因那里的条件并不合适,都没能让李金福留下。他上智联招聘,在网上四处投出简历后,先是来到重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一个月后就转了正,但是第三个月便离开了。最后,李金福来到北京,去了《中国文化报》,同样以三个月的实习告终。期间,《消费日报》一位专刊主编将他介绍到《光明日报》副刊部,但他都匆匆当了过客。很多人在大学的时候满怀各种憧憬,走到毕业季却不得不在现实前低头,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李金福对此深有同感,“因为现实就是很现实的”。工作里复杂微妙而难以掌控的人事是步入社会的必修课。去报名《非你莫属》时,有10多人一起面试,第一轮由天津电视台内部进行筛选,挑出的人才能进行VCR的拍摄。而拿到自己的VCR上节目和最终实际的播出也并不是对等的,因此这次出境对于李金福是一个机会的筹码。更幸运的事情却还在后面。正值节目播出之际,同台国际频道《泊客中国》栏目在招一名节目工作者,主持人尹畅看完这期《非你莫属》便向该节目组要走了李金福的信息。尹畅联系上李金福,告知他此番意图,并询问了学历和各类技能证书情况,李金福不敢相信,“三本,没有双学位,没读研究生,英语也不行,我这样的情况你们要吗?”尹畅只是让他把详细资料寄去,然后在北京等通知。半个月后,李金福接到允许他到天津电视台国际频道的消息。因为特殊的文学经历,电视台破格招收了他。术业有专攻,生活却不能只在一棵树上这一路并不是没有重创。外语是李金福一直难以突破的瓶颈。大三的选修,李金福学的是日语,然而最后的毕业证却差点儿因为日语差几分而没有拿到。第二年,他在实习中从北京忙碌地往学校两地跑,最终通过严格的补考才弥补了这个缺憾。而那时报考的西大少数民族骨干班也同样因英语的2分之差失利。辅导员秦兆秀老师表示,这些对是他很重的打击。李金福和秦老师的感情犹如母子,生活中和学习工作上的事情他都会跟他的“秦妈妈”分享与诉说。他的挣扎与失意更是看在秦老师眼里,“李金福知道自己外语底子弱,所以当时一直是非常用功的,因为日语是选修,有时教室里就剩几个人听课,李金福却是一直都坚持下来的。”这样的努力也不仅仅是在自己的弱项上。学校里,师生都把他定位在“诗人”这个角色上,其实,李金福在很多方面都有涉猎。在学校时,李金福经常和同学拍散文视频,还参加过影视学院广告比赛,做的是鹊桥咖啡。后来他自己玩起来,用自己的DV或是从影视学院借的专业设备来创作。因为那次比赛,他在影视学院交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除了自学,这些朋友也会与他交流各自的技巧,大家一起学习。假期里,李金福也会选择媒体方面的实习,这也是他能上手电视台文字和摄像工作的原因。在现实中需要生活,这些都是对工作的准备,“我出来没有想过要文字为我争取什么,诗歌只是我生活的一小部分。”他微博里有一句话,“我想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他认为,这个时代需要有自己专业知识能力的人。而要发挥能力,首先要能勇敢尝试,“不要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背井离乡,最担心的是自己李金福的文学梦开始在童年。小时候家人给他讲故事,他便想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于是开始写作,从此不知不觉喜欢上文字,后来散文、诗歌和小说都去尝试写。然而,沉痛的悲伤也在童年滋生。6岁的时候,李金福家里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火灾,这是他迄今为止是最大的打击。此后他生了一场大病,让他甚至产生放弃生命的想法。外公不断鼓励他,“病会治好的”。走出这个阴霾是为他坚韧的成长埋下的伏笔,“我很感谢我童年的痛苦,这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后来我坚强了很多,一直相信困难的事情总会解决,只要想办法就可以。”12岁那年,他第一次发表散文《放飞自己》,在《青少年文学》杂志上,很有成就感,给了自己更多的创作勇气。但是,他的梦想却和父亲的期望不相符。父亲一直希望他考公务员,所以2005年获得“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的时候他还是自己偷偷去南京领的。“爸爸的想法我觉得很对,但是我还有自己的想法。”如今面对沉重的社会工作压力,家人还是赞同李金福自己的决定,只要有工作父亲也都绝对支持。而在李金福的记忆里,最喜爱的是爷爷,“爷爷很爱我,始终支持我的文学创作,是我坚持学习的力量。”现在到离家这么远的天津工作,李金福时常很想家。但是,他的负担是怎么养活自己,“家里人很好,他们不需要我担心,我只能担心自己。”家人从来不会放心李金福,小时候他们希望他长大,现在他长大成熟了,他们怕他从树上掉下来。“谁不担心自己呢?目前来说,有钱就可以照顾家了。”荣誉只是过去,未来的路李金福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所以他一直没有迷失方向。“社会让我们过得很累,但只有不断去发现去学习去争取。”人往高处走,李金福一直在准备着等待和寻找机会,只是有时候感觉自己身不由己。虽然相比自然,天津这样的城市比较繁华,但《泊客中国》的工作经常让他出差去很多乡村做节目,所以与他追求自然的生活没有很大反差,也没有束缚了他的创作。“我毕业到现在都是做媒体工作的,习惯了。”闲暇之余,他还是会提笔写写文字,怀念故乡。

重庆日报总编辑邵

北京市 叶用才 北京日报社摄影部主任 石秀冬(女)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制作中心编辑 马国颖(女) 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要闻部副科长 邵延枫 北京青年报社文化版组副主任 天津市 宋子明 天津日报社摄影部记者 王 栋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李秀英(女) 天津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 张虹红(女) 今晚报社重要新闻部主任助理 河北省 王 宁 河北日报社新闻出版中心编委 赵晓蔚(女) 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评论部首席主持 乔喜瑞 河北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李 芳(女) 河北工人报社工会权益部主任 山西省 席殿晋 山西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主任 尹长虹 山西晚报社副总编辑 孙海军 山西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编辑部主任 宋沈平(女) 黄河电视台国内台《黄河全记录》栏目制片人 内蒙古自治区 张泊寒 北方新报社首席记者 张 萍(女) 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副主任 宋国英 内蒙古电视台节目制作中心副主任 布仁图(蒙古族) 锡林郭勒日报社主编 辽宁省 张小龙 辽宁日报社评论部主任 关 金(满族) 沈阳人民广播电台都市广播总监 王 瑄 辽宁电视台对外新闻部主任 赵振江 大连晚报社采编中心编委、主任 吉林省 李文彪 吉林日报社编务中心主任 赵宝玲(女,满族)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总监 王艳春 长春日报社副总编辑 李 荣(朝鲜族) 延边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黑龙江省 王敏学 黑龙江日报社新闻评论中心副主任 任季玮(女) 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编辑 何 璇(女) 黑龙江电视台总编室主任助理 左晓东 哈尔滨广播电视局交通广播频率总监 上海市 郭泉真 解放日报社机动记者部副主任 简光洲 东方早报社中国新闻部首席记者 任 荃(女) 文汇报社科技部首席记者 王 勇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新闻中心采访一部记者 江苏省 汪晓霞(女) 新华日报社城市生活部记者 王卫刚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传媒中心新闻广播事业部主任助理 史 燕(女) 常州日报社社会新闻部主任 浙江省 李 杲 钱江晚报社社委会委员、总编辑 陈立波 浙江广电集团电视民生休闲频道总监 陈庆港 杭州日报社专刊中心首席摄影记者 田 勇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中国宁波网总编辑 安徽省 陆列嘉 安徽日报社经济新闻中心首席记者 李揽月(女,回族)安徽日报社政治新闻中心记者 纪 斌 安徽人民广播电台蚌埠记者站站长 钱文武 安徽电视台经济中心制片人 福建省 庄 研 福建日报社要闻编辑部副主任 唐征宇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广播都市生活频率科长 杨国昕 泉州晚报社社长 陈育进 闽北日报社总编辑 江西省 桂 榕 江西日报社经济部新闻总监 龙和南 江西日报社大江网总编辑 温艳霞(女)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民生频率台长助理、总监 曾 佳(女) 江西电视台新闻部记者 山东省 陈中华 大众日报社特派记者组记者 初化臣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总监 辛 梅(女)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高文举 聊城日报社总编辑 河南省 平 萍(女) 河南日报社政文新闻采访部副主任 卢慎勇 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部副主任 高安宁 安阳日报社副主任 刘 红(女) 开封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播音员 中央新闻单位 龚永泉 人民日报社江苏分社社长 官建文 人民日报社网络中心(人民网)副主任 贾立政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 汪大昭 人民日报社体育部记者 钟 嘉(女) 人民日报社海外版编辑 吴 兢(女) 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主编 杨 涌 人民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陈 雁(女) 新华社参考新闻编辑部清样室副主任 王 丽(女) 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 孙承斌 新华社国内部政文采访室主任 陈万军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海军支社社长 李 岳 新华社摄影部体育采编室主任 顾钱江 新华社对外部国内新闻采编室副主任 罗骁兵 新华社新疆分社记者 李卫星 解放军报社理论宣传部副主任 季桂林 解放军报社互联网络宣传部网络部主任 谭道博 解放军报社军事工作宣传部编辑 付小悦(女) 光明日报社文艺部编辑 叶 辉 光明日报社浙江记者站站长 张玉玲(女) 光明日报社经济部记者 王 瑟 光明日报社新疆记者站站长 陈建辉(女) 经济日报社政科文新闻部副主任 李 力(女) 经济日报社产经新闻部副主任 武 力 经济日报社总编室常务副主任 钟华林(土家族) 经济日报社四川记者站站长 王 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记者 德庆白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西藏记者站记者 (女,藏族) 梁永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采访部主任 任 捷(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副主任 罗 京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员 毛财旺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军事节目部制片人 任永蔚(女)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制片人 张泉灵(女)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记者、主持人 李武军 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部记者 王茫茫(女) 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英语频道记者 庄元元(女)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制片人 江爱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中心国际报道部副主任 夏勇敏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亚非中心土耳其语广播部主任 苑听雷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东中心俄语广播部副主任 张雯雯(女)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二亚中心副主任 黄向阳 中国日报社发稿部副主任 邢志刚 中国日报社新闻中心副主任 刘百家 中国日报社北京新闻编辑部主编 陈 磊(女) 科技日报社新闻中心记者 孙明河 科技日报社山东记者站站长 杨祝夫 工人日报社编委、中工网常务副总编辑 刘文宁(女) 工人日报社新闻评论部主任 冯雪梅(女) 中国青年报社评论部主任 曹 竞(女) 中国青年报社体育新闻部主任 王长路 中国妇女报社总编室记者 韩晓红(女) 中国妇女报社山西记者站站长 周 铮(女) 农民日报社科教部主任 沈建华 农民日报社江苏记者站站长 张金茹 中国纪检监察报社要闻部编委、部主任 史文杰 中国纪检监察报社记者部主任 邓新建 法制日报社广东记者站站长 张大强 法制日报社编委 李德华 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社长 秦 朗 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 刘小渡(女) 第二炮兵火箭兵报社政工处记者 侯保和 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报社编辑 陈建平 南京军区政治部人民前线报社处长 李通斌(苗族) 成都军区政治部战旗报编辑三室主任 魏文利(女)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编辑部主任 何立新 武警新疆总队政治部新闻电视工作站站长 姜书范 中国铁道建筑报社记者 吴峥岚(女)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报编辑部主编 赵屾 中国航天报社编辑部总编助理、部主任 殷敖佗 中国建设报社住房编辑部主任 李洪明 中国电力报社江西记者站副站长 李 仑 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煤炭报社山西记者站站长 张民生 边防警察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陈金国 中国石油报社经济部主任(马铁护 广西电视台新闻)湖北省 胡祥修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黄冈记者站站长 梁 延(女) 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广播新闻采访部主任 喻 敏 武汉晚报社扶助行动工作室主任 李海昌 荆州电视台台长 湖南省 文热心 湖南日报社编辑部编委 朱皓峰 湖南经济电视台都市节目中心主任 张冬萍(女) 潇湘晨报社经济新闻中心首席财经记者 廖 岚(女) 岳阳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 广东省 郎国华 南方日报社要闻编辑中心副主任 郜国欣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主任助理 林 丹(女) 羊城晚报社珠海记者站站长 陈 洁(女)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新闻频率执行监制 海南省 谭丽琳(女,回族)海南日报社政文部首席记者 赵宇瑛(女)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主持人 彭 桐 海口晚报社经济部记者 华 斌 琼海市广播电视台台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周仕兴 广西日报社科教部记者 江柳明(女)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教育生活广播心子工作室制片人 马铁护 广西电视台新闻中心时政报道科科长 王 庆 广西新闻网总编辑 重庆市 曾晓云 重庆日报社编辑出版中心常务副主任 穆黎一 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电视新闻中心采编部记者 邵 华(女) 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广播新闻频率采访部副主任 周 立(女) 重庆晚报社记者 四川省 青兴海 华西都市报社地方新闻部记者 雷小雪(女) 四川电视台第四频道主播 范潇涵(女) 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总制片人 李 涛 绵阳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贵州省 孙雁鹰(女) 贵州都市报社总编辑 魏和平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安顺记者站站长 孙凤岐 贵阳日报社社长 王先宁 黔南电视台台长 云南省 陈敏锐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网网络中心副总监 牛 燕(女) 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办公室主任 孔维华 云南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 戴振华 春城晚报社州市新闻中心西双版纳记者站站长 西藏自治区 索 朗(藏族) 西藏日报社藏文编辑部编译 边巴次仁(藏族)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藏语新闻综合频率总监 次仁多吉(藏族) 西藏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 刘 斌 拉萨晚报社总编辑 陕西省 李佑民 陕西日报社农业新闻部记者 刘晓兵(女)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总监 邱 陆 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采访部副主任 胡国庆 华商报社新闻摄影部首席记者 陈若星(女) 文化艺术报社总编辑 甘肃省 蹇勇德 甘肃日报社出版部主任 左玉丽(女) 甘肃日报社时政部副主任 刘永兰(女) 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新闻综合广播总监 周尚业 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电视新闻中心副主任 青海省 韩国宁 青海日报社出版部总编辑助理、部主任 张 玲(女,藏族)青海电视台新闻中心编辑部主任 邢玉春 西宁晚报社政文部摄影记者 施建华(女) 黄南州报社编辑部副主任 宁夏回族自治区 高 鹏(女) 宁夏日报社时政新闻部主任 胡 毅 宁夏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主任 于小龙 银川晚报社社长、总编辑 张心译(女,满族)银川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总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买买提·艾力 新疆日报社维文编报部编译 (维吾尔族) 阿米娜·热合曼 新疆电视台新闻中心哈编部副主任 (女,哈萨克族) 杜宗阳 新疆经济报社第一编辑部总编辑助理、部主任 阎旭光 喀什日报社总编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吴国平 兵团日报社专刊编辑部主任 蒋 革 准噶尔时报社社长、总编辑 曾 治 兵团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

找法院,别找市长,可以到法院起诉。纵横法律网 宋晔明律师

找当时所在事故现场的交警部门处理,如果责任明确了的话,地方不履行责任的话,你可以向人民法院依法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从事新闻工作多年,业绩突出。 1987年9月至1989年7月,在新华社辽宁分社任农村记者期间,深入基层,写出了大量带有浓郁泥土气息的报道。1989年8月至1991年2月奉派到西藏分社。在藏期间他采写了《是谁在西藏践踏人权?》《三次进藏阅尽风云》等大量真实、生动的报道。援藏结束后,继续在新华社辽宁分社工作,他采写的《“钓鱼”钓来三角债》、《欲清三角债当除大锅饭》等大量报道,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的肯定,并被评为新华社好稿。牟丰京同志的调查研究能力很强,在十几年的记者生涯中写出了很多有重大影响的调研稿件,其内参稿件,被中央领导批示的就有30多件。 1992年,通过对辽宁省10个亏损大户一个多月的调查,写出了一组三篇内参,引起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其中“技改失误使企业倾家荡产”、“管理混乱是企业亏损的巨大黑洞”、“谁为国企亏损负责”等观点在新闻界第一次明确提出,振聋发聩。朱镕基同志亲派调查组,与记者一起对这十个企业详尽调查,所形成的调查报告,对全国的国企扭亏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此稿荣获当年的新华社十佳调研奖。他还执笔采写了内参《辽宁水灾后统计表明水利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产业之一》,水利部运用这一观点及时向中央作了专门汇报,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随后的国家“十五”规划中,水利第一次被列为我国四大基础产业的首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称赞说:小记者起了大作用。这一稿件再次荣获新华社十佳调研奖。1997年,新华社受中央委托,对“设立重庆直辖市的战略意义”进行调研,为设立重庆直辖市做好舆论准备。其执笔采写的一组调研稿,在当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参阅文件下发,对统一人大代表思想,顺利通过重庆直辖这一重大决议起了较大参考作用。在担任新华社重庆分社总编辑的三年间,他带领分社全体记者,围绕重庆直辖、三峡库区移民、老工业基地改造等重大题材,写出了大量稿件,使这个新组建的分社一直在新华社业务考核中名列前茅。 到重庆日报主持工作后,围绕中央交办给重庆直辖市的“四大任务”,带领全体记者编辑,组织、策划了大量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些年来,《重庆日报》刊发的关于国企改革、农民增收、三峡移民、农村扶贫、发展民营经济、“五个重庆”建设、当前经济形势分析等方面的大量报道,多次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的表扬。在行政事务繁忙的情况下,他每年都要抽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领记者写出700多篇稿子。而且坚持常年审改重要稿件,常年审看《重庆日报》头版。他带领记者采写了《面向新世纪的重大转变》、《发展体制环境的重大变革》、《正气、正义、天理》、《生死时速》等多篇稿件,在市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他写的《报业集团如何提高新闻资源利用率》荣获2004年中国新闻奖论文类三等奖;评论《青年中国说》荣获2009年中国新闻奖评论类二等奖;编辑的通讯《为官要守大义拘小节慎用权力》获2010年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三等奖。另有采写和编辑的三十余篇稿子获得重庆新闻奖一等奖。他担任重庆日报总编辑期间,正值重庆日报由过去的单列市党报向省级党报转型的关键时期。他带领编委会一班人,多次到全国的先进党报学习,对报纸的定位、作用和优势进行了全新梳理,提出了“权威政经大报,出色主流新闻”、“高度服务决策,深度参与生活”的新的办报理念。他还在“三贴近”的基础上,针对党报多年的痼疾,提出了党报要“提供更加贴近读者阅读需求的内容,采用更加贴近读者阅读习惯的话语体系,运用更加贴近时代特点的版式语言”的“小三贴近”。他提出党报要善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这一办报思路。 2004年,在渝考察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给予充分肯定。在重庆市委的汇报会上,云山部长说,重庆日报的办报经验很好,他们提出的十六个字我很赞成,我给他们改了一下,可以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现在“两个服务”已成为全国新闻宣传的重要指针,也成为重庆日报多年来坚持的办报方向。在他的主持下,重庆日报经过了六次重大改版,实现了由单列市党报向全国一流党报的转型。改版后的重庆日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中心工作的报道,创新了党报话语体系,报道内容更加鲜活,语言更加通俗易懂,得到广大党政干部和普通读者的好评。2010年,重庆日报被评为“中国十大省级党报”。去年就任集团党委书记后,牟丰京同志更加重视新闻队伍建设。去年3月底,集团在所有媒体中组织开展了“千名记者编辑‘三进三同’”大型采访活动,到农村、到社区、到厂矿,与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既很好地锻炼了记者队伍,又采写出大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体验式报道和调研性报道,受到中宣部领导充分肯定和广大读者欢迎。在随后在全国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他也亲自组织集团各媒体积极参与集团的活动,多次被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表扬。

合肥日报副总编辑

说出事实的人,总是被反对,但是确实在这个位置,说出来必然很多人不能接受。但是个人认为,就日报本身的内容而言,没有什么可以值得骂的,接受这种事实,最后去改变。

《合肥日报》坚持关注读者的需求,立足合肥实践,坚持改革创新,力求在深度报道、经济报道、时事评论、报网互动等方面形成特色。表达上,力求及时准确,鲜明生动,将阅读变为“悦读”;内容上,精采细编,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

介绍

《合肥日报》创刊于2009年11月8日,是中国省会城市中最年轻的日报,也是新的中共合肥市委机关报。

2009年7月27日,安徽省合肥市市委常委会对此进行专题研究部署。10月30日和11月4日,相继获得省新闻出版局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随着《合肥日报》的创刊,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即将成立。

在滨湖沁园系义城街道南段。三榜公示制度其中第一榜公示不少于7天,第二榜公示不少于5天,第三榜公示为长期公示内容要包括:户主姓名、家庭成员人数及姓名、家庭年人均收入、拟定保障类别、补差金额等、各级举报电话公示张贴到每个村民小组,公示内容必须经上一级低保员的签字确认哦

《合肥日报》创刊于2009年11月8日,是中国省会城市中最年轻的日报,也是新的中共合肥市委机关报。2009年7月27日,安徽省合肥市市委常委会对此进行专题研究部署。10月30日和11月4日,相继获得省新闻出版局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随着《合肥日报》的创刊,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即将成立。2012年3月12日起,《合肥日报》采用由吴邦国委员长题写报名的新报头。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

中文名:梁衡

外文名:Liang he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西 霍州

出生日期:1946年

逝世日期:----

职业:《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信仰:无

主要成就:新闻理论、哲学

代表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他担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务梁衡简介,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人人皆可为国王》、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壶口瀑布》《梁衡理科文集》《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有《晋祠》《夏》《武侯祠,一千七百年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纤纤(芊芊)细草渐渐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花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梁衡简介,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

“无论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季羡林

1、梁衡,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散文家、学者、新闻理论家、政论家和科普作家。曾任《内蒙古日报》《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2、代表作有《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栏杆拍遍》等60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大、中、小学教材。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2018年12月,荣获第六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 3、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