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与于坚诗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1 17:54:38

与于坚诗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于坚的诗歌作品有《怒 江》、《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等。

《怒 江》

大怒江在帝国的月光边遁去,

披着豹皮,

黑暗之步避开了道路,

它在高原上张望之后,

选择了边地、外省、小国和毒蝇。

它从那些大河的旁边擦身而过,

隔着高山,

它听见它们在那儿被称为父亲。

它远离那些隐喻,

远离它们的深厚与辽阔。

这条陌生的河流,

在我们的诗歌之外,

在水中,

干着把石块打磨成沙粒的活计,

在遥远的西部高原,

它进入了土层或者树根。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节选)

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

我们一起穿过太阳烤红的山地,

来到大怒江边,

这道乌黑的光在高山下吼。

她背着我那夜在茅草堆上带给她的种子,

一个黑屁股的男孩,

怒江的涛声使人想犯罪。

想爱、想哭,

想树一样地勃起,

男人渴望表现,

女人需要依偎。

于坚简介:

于坚出生于昆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是著名当代诗人,他们诗群代表诗人之一。在80年代成名,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1994年长诗《O档案》被誉为当代汉语诗歌的一座里程碑,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得2002年度诗人奖。

出版作品包括《于坚集》《于坚文集》《于坚诗集》等著作50多种。曾获鲁迅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吕梁文学奖等。作品《只有大海苍茫如幕》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联合报》十四届诗歌奖、人民文学诗歌奖、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高中写景状物类散文教学内容确定初探

【摘要】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已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从教材选文的数量来看,苏教版高中的教材选文,尤其是现代散文,几乎占据语文教材选文的半壁江山。在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当今的中学语文课堂上有不少教师仍然不知所以。笔者从黄厚江《葡萄月令》教学内容的确定受到启发,试着从立足文本、关注学情、文章体式、编者意图等方面来反思写景状物类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写景状物散文 教学内容 确定

现代散文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尤以描写生动、语言灵动、情感动人的写景状物类散文备受师生喜爱。现代散文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但目前的现代散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有血有肉,丰富生动的现代散文被教师仅用形散神不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名词术语所概括或肢解。为提高现代散文的教学效果,笔者就写景状物类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做了专题研究。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写景状物类散文及其学习重点

1.必修教材中的写景状物类散文

苏教版必修教材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有刘白羽《长江三峡》、雅·伊瓦什凯维奇《肖邦故园》、郁达夫《江南的冬景》、高建群《西地平线上》、朱自清《荷塘月色》、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史铁生《我与地坛》等。此类文本的学习重点应放在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上,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进行赏析;鉴赏散文意境美;学习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法。写景状物散文还要能掌握景物描写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使客观之景能成为主观心中之景,并能把握写景方法,善于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2.选修教材中的写景状物类散文

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遴选的写景散文有矛盾《雷雨前》、于坚《云南冬天的树林》、庞培《森林与河流》、钟敬文《西湖的雪景》、德富芦花《晚秋初冬》。状物散文有汪曾祺《葡萄月令》、金曾豪《家里的灶头》、王振忠《老房子》、张爱玲《更衣记》、法布尔《意大利蟋蟀》等。其学习重点应是: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境,提高鉴赏水平;理解自然美的涵义,初步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及其丰富的审美意蕴;思考保护环境、生态建设的意义;理解状物散文的一般特点,区别其与科学说明文的区别,提高赏析水平;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手法,明白根据表达需要对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

二、黄厚江《葡萄月令》教学内容的确定

1.黄厚江《葡萄月令》教学实录

在这里因篇幅有限不再赘述,读者需要时可循参考文献自主查阅。

2.黄厚江《葡萄月令》教学内容

黄厚江确定的《葡萄月令》教学内容主要有:①诵读文本,读出“汪氏语体”的特点。②鉴赏语言,引导学生找出语言的几个多。③赏析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多还是间接抒情多?④了解修辞手法,整篇文章用比喻的句子多还是不用的多?不用比喻的'语言是什么语言呢?⑤理解编者选文意图,辨别说明文和散文,让学生将文章缩写成一篇短文,题目自加,比较缩写文字和原文的特点,学生由此加深了说明文和散文的特点,掌握了“汪曾祺散文”的审美特征。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在课文生成部分引领学生体悟作家创作的风格,即“散文中的散文,散文中的极品”.

三、写景状物类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笔者认为,应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审美情趣为落脚点,并结合教材编者编写意图、现代散文文体特征、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等因素来确定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教学内容。

1.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首先应立足于文本

韩雪屏教授认为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首应先立足于文本本身,至于学生的学情和教师自身状况,仍在对最后预设和生成教学内容起着决定性作用。

汪曾祺的《葡萄月令》是一篇写景状物散文。全篇以十二月份为基本框架、以葡萄的生长来组织文字。在介绍葡萄的种植、培育、采摘、贮藏等有关的“月令知识”的背后沉潜着别样的情趣与情调。汪曾祺曾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 “我的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散,这倒是有意为之的。我不喜欢布局严谨的小说,主张信马由缰,为文无法。”他在小说中采用的散文化创作形式,()而在散文创作中更体现了他的信马由缰,为文无法的特点。《葡萄月令》中的描写语言口语化,朴实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现灵动、诗化、清逸的风格。因此,写景状物的方法,描写、记叙、说明及修辞手法,对物的态度、感情都应是教学内容。

2.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关注学情

语文教学中最应该关注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积累和生活实践体验,以便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对现代散文学习的知识背景。教师在确定现代散文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备学生”,要事先调查分析学情。

通过必修教材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散文的结构特征,基本能够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体会文章的意蕴。因此黄厚江老师首先进行学情调查,在得知学生并没预习的情况下,就从诵读入手,让学生揣摩汪氏语体的特点。在这一鉴赏语言的环节,黄老师并没有立即给出结论,而是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理解本文的特点。黄老师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营造一种宽松、包容、愉悦、发人深省的学习氛围;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来调查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以任务为驱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互动、探究问题。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现代散文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还需要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维特点,洞察他们潜在的发展能力,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确定现代散文的教学内容。

3.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从文章体式、编者意图入手

写景状物散文主要特征就是情景交融,写景的方法(描写),语言(修辞),作者抒发的人生感悟,这些都应该成为教学内容。

写景状物散文重在欣赏语言。黄老师《葡萄月令》的教学启示我们,散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鉴赏语言。从让学生去寻找本文语言的几个多,到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诵读读出汪氏语体,黄老师始终都在引导学生去鉴赏文本语言,发现本文句子抒情的特点和修辞特点。因为语言不仅是散文的载体,也是散文的本体。全部语言所传达的是散文的精神韵致,也是散文美学形式的表现。创作者对语言的不懈追求,既表达了新异的审美情趣,又创造出独特的散文艺术风景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欣赏散文重在欣赏语言。

散文教学必须着意于语言的品味和感悟,打通语言的症结之后再循序渐进寻幽探微,体悟作品的感情,体察作者的情思。黄老师首先从语言入手,揣摩文本内容。他首先请同学选择课文中的段落通过诵读表达对文章语言风格的感受和理解,接着由具体的语句人手,循循善诱,步步引导,引导学生发现汪曾祺的语言风格特点。只有对语言的深刻把握才能水到渠成的去“窥人、品人”,才能去触摸作者的灵魂深处那些在字面上无法看到的东西,才能在语言的褶皱中重新看到作者的别样情怀。正如王荣生老师认为的,散文教学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教学内容:一是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二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三是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这也正如黄厚江老师所说“从语言入手,走近作者的心中”.

在本模块的“教学建议”中编者强调: “状物散文中,描写与说明是主要的写作方法……这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区别。”.黄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紧扣编者意图,他让学生将文章缩成一篇短文,再自加题目,让学生比较缩写文和原文的不同,通过改写学生加深了说明文和散文特点的印象,也掌握了“汪曾祺散文”“说明文的内容、散文的意境、诗的语言”的审美特征。因此,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还要准确领会编者编写意图及教学建议。

由此可见,写景状物抒情散文的教学内容确定应该从立足文本、关注学情、文章体式、编者意图入手,从这几方面来让学生学会阅读,让散文教学返璞归真。初中散文教学六法论文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散文教学不可忽视的“关注点”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a.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c.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识符号: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01-12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1998》文献标识码(WM) Document code 置分类号之后。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论文书籍参考文献格式有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

标准:

分别规定了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在五种著录格式中,凡是标注“供选择”字样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选择项目,其余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主要项目。可以按标准第6章的规定或根据文献自身的特征取舍选择项目。

著录项目主要责任者:

书名文献类型标识供选择其他责任者供选择版本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数量供选择丛编项供选择附注项供选择文献标准编号供选择。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

参考文献介绍: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与柏桦诗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没给具体内容

读者诸君五月好。此时的人大校园绿荫匝地,群芳竞绽,百鸟喧腾,声彻云天,士女往来,络绎不绝,真是一幅令人一扫心中积郁的好春景。倘若读书累了,不妨闭眼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或许能给您增添一些动力。今日写这篇经验贴的同学,襟怀超迈,性情阔朗,是位有大才具的人物。此君在2021年4月联系到我,再给他做了复习规划后9月才开始上课。暑假两个月还去了实习,工作时间长,少有时间复习;往后每天复习时间也不过四五小时,能考出这样的成绩,足见才干优长,效率极高。下面是此君的经验贴,提醒读者:经验者,“甲之良药,乙之砒霜”。一定要学会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吸收,并无定法。

我考的成绩虽然勉强够看,但绝不算高,考研复习的很多地方我也没琢磨清楚,所以就把自己从决定报考到复习期间的经历原原本本地写下来,再就事论事,总结一些自己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者说欠缺之处,供同学们参考。

我本科是某985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原本一直打算报考本校政治学理论专业。但是一来听说本专业今年可能要缩招不少,担心自己的实力有限,二来我的阅读兴趣主要还是在政治哲学多一点,对本校的总体方向(政府过程)兴趣不大,所以还是放弃了本校的报考。大三下学期,杨光斌教授来我校开讲座,题目是“政治思潮与世界政治变革”,当时听的我是醍醐灌顶,对这一套理论好感倍增。再加上人大政治哲学实力雄厚,所以大概在暑假的时候,综合考虑了这几方面的因素,最终决定报考人大的政治学理论专业。

我考研政治的复习是最早开始的,在八月中上旬。当时是参加了微博上一个博主的刷题班,要求每天做一章陆寓丰团队的《30天70分》,我就跟着这个班,每天自行阅读一章节肖秀荣的讲义,然后在第二天做对应的《30天70分》来巩固,每天用时接近2小时。

这样大概做了三个礼拜,到了九月初,算是把政治过了一遍,在头脑中建立了简单的知识框架。之后紧跟着开始二轮,每天做一些肖秀荣《1000题》到十月份。

陆寓丰《背诵手册》发货后,就每天看一点《背诵手册》,之后哪套模拟题发货就做哪套,没有什么系统性可言。以上的复习都是针对选择题,到考前四五天,我开始准备大题,跟陆寓丰老师押题班的资料背了一些规范性表述(但背的不怎么样,考场上一大半是自己现场发挥的)。

我考研英语复习得很清晰:背单词+刷一遍15年真题+用5年真题模考,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干。从八月末开始到大概政治一轮结束的时间点,在墨墨上快速过了一遍考研单词(没指望记住,只是混个脸熟,留个印象),大概每天三个小时吧。之后就开始刷真题了,除了作文外,把2002-2016的真题按照题型分类每天做两道,保证原文所有不理解的地方全都弄明白,每天一个小时左右。到十月末,作文之外的各个题型基本都熟悉了,就暂停了一阵,整个11月基本没碰过英语,12月开始隔几天做一套2017-2021的作文外真题,类似模考。考前的最后一晚,背下了周黑鸭最后一课整理出的作文模板,算是完成了全部的英语复习。

专业课的学习和政治英语太不一样,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专业课的内容,在范围上毫无边际,在深度上深不见底,所以我没有分出“一轮”“二轮”,而是第一轮“永远在路上”。人大的专业课虽然说是“理论”与“综合”两门,但毕竟都是政治学的知识,两门科目彼此交融,不好区分,所以我复习的时候只是大概分成了思想史和非思想史两部分。

非思想史的复习,我完全是以杨光斌《政治学导论》为框架展开的。一整个九月,我以两天一章的速度通读了《导论》,同时整理每个章节的思维导图,大致是第一天阅读+整理,第二天跟着导图回忆知识点。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往十几章的框架中填补知识的日子,这些知识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杨光斌教授的论文及专著、经典教材(主要是人大出版社的那些教材,如张鸣、柏桦、景跃进等)、《导论》给出的参考文献、本科期间各相关课程的PPT、自己因感兴趣和有困惑而阅读过的文献等等。在复习过程中,除了往框架中填补知识这一个方法外,我还根据真题、教材里的题目和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总结出了几十个考试类型的题,自己按照这些问题搜集资料并整理答案。总的来说一句话:以教材为框架、以问题为方法、以自己接触到的一切资料为内容,一直复习到考前最后一天。

思想史的部分复习就很容易了,因为它的考试范围很清晰很稳定,不出那几个人。中国方面包括孔孟荀韩老庄、贾董朱陈叶、黄顾王这几个人,西方就更少了,包括柏、亚、霍布斯洛克卢梭密尔等等,所以我用力并不多,基本上是两天解决一位思想家。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的第一大参考书自然是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虽然具体阐述不能尽信,但知识的覆盖面大体上是足够的。如果仔细对照真题的话,很容易发现不少题目都有萧著的影子。我复习的具体方法是,对于主要考察的思想家,读过萧著后,结合学长的授课内容、本科老师的PPT和刘泽华学派的三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

自行手写一篇介绍该思想家政治思想及意义的文章,做到各个知识点及其间的逻辑自己能复述清楚。这些文章既是知识也是框架,在日常的专业阅读中,遇到哪些相关的理论或知识就记得填补进去。在考试前一个礼拜,根据学长的建议,把考察频率不高但说不准会考的一些思想家,比如《白虎通》、张之洞等等在萧著和刘泽华三卷本里简单看了一些,确保有东西可写。

至于西方思想史的复习,我是完全通过阅读进行的,没留下什么总结性文字,也没有系统性可言。《理想国》

《法律篇》

《政治学》

《政治家》

《君主论》

《论李维》

《利维坦》

《政府论》

《社会契约论》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自由》

等等,我都在复习期间通读了全部或部分重要章节。然后通读了像人大出版社的《西方政治哲学史》,还有徐大同、陈伟、唐士其等等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再就是研究各思想家的经典论文和专著。经典专著不出施特劳斯学派和剑桥学派,了解他们著名的观点就行(今年一道考霍布斯洛克人性论的题,我就是按照施特劳斯现代性的第一次浪潮展开的)。但文章是看不过来的,我本人是找师大学派诸师的文章较多,按照其他标准找文献来阅读当然也可以。至于当代政治哲学,我自认有一点点基础,像当代的一些作者,伯林、阿伦特、施特劳斯、波普尔、罗尔斯、诺齐克、桑德尔、泰勒等等的作品都有一点了解,所以用力就更少,只是简单读了读马德普版的《现代西方政治思潮》和人大出版社的《史》敷衍了事。

这些就是我考研复习的全部经历了,下面谈谈我的想法,主要是我觉得不行、后悔的地方。

首先是英语的作文,我完全没有留出充足的时间。其实严格来说英语作文不需要太多时间,但是考前自己独立完成几篇,预演一下总是必须的,只可惜我太懒了,没有做到。这直接导致我在考场上手忙脚乱:我足足留给作文70分钟的时间,最后居然没写完。我的客观题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只扣了6分,但总分只有75,说明翻译+作文以供扣了一半的分数,是个大败笔。所以绝对不可轻视作文!!!

其次是政治,我现在觉得《1000题》用处不大,完全可以不做,一本《30天70分》足矣。事实上,确保自己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情况下(比如高中是个合格的文科生),模拟题之前的复习完全不用太较真,因为每年的考察范围都是很容易被押中的,并不需要全盘学习各知识点,当时不了解,耗费了不少不必要的时间。

然后就是专业课复习时只注重内容和材料,忽略了真题。只注重知识漫无目的的积累,不注重知识被应用的可能性。用一段时间建立知识框架之后,我的复习就变得散漫了起来,基本上是想到什么就读什么,读到什么就记什么。复习没有固定时间也没有固定的内容(当然一部分原因也是我作为本专业学生,对专业内某些特定话题有一点兴趣,导致复习过程中总是“溜号”到本不需要复习的地方)。这肯定是不可取的。正确做法是先熟读熟记真题,了解真题的考法和考察内容,再围绕着对真题的理解下手去复习。

最后,忽略了知识输出能力的培养。专业课复习虽然要以知识为重,但考场上一共就几张纸、六个小时,你学再多的知识也不可能展现得出来,这时候答题的输出能力而非内容也变得关键了起来。这个能力大概包括两方面,一是答案组织能力,二是具体表述上的一些小技巧。答案组织能力说到底就是个思维方式,思维不开阔,积累再多的知识也不一定用得上。具体来说就是按照什么逻辑写,比如结构-过程-影响、历史-现状-展望、正面描述-类似举例-反面举例等等。复习的时候,如果不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就会很容易产生自己已经复习好了的错觉:看到真题后立刻想到这个知识点我明白,但其实真下笔写最多只能写不成体系的几行。这个能力的培养,还是要靠多总结各个学者的文章写作思路。至于具体表述的小技巧,如果经常读特定学者的文章时,就会发现这个学者总会有一些经常使用的表述和例子,这个东西第一次看会让人觉得该学者学识渊博,但看多了就会发现这只是他的行文习惯,到处使用。具体例子不可言说,大家自己体悟。以上这两方面能力的重要性,越到复习后期我感悟越深,也就越后悔没早早练习,希望同学们不要步我后尘。

当然了,每个人的备考条件都是不一样的,需要学的东西也就不一样。大体而言,我个人觉得知识鉴赏能力决定了备考所需要的努力程度,所以“认清你自己”才是关键,别人的经验不足为据。谢谢!

背景:1,清政府经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之后,内政外交经济几乎都被列强控制。2,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高涨,阶级矛盾尖锐。面对统治危机,地主阶级集团内部输完洋务派掀起了一系列的自救活动。而创办新式海军则是其具体体现。史实: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我国台湾,清政府兴起海防之议 1875年,清政府任命沈葆桢,李鸿章分别督办南阳洋,北洋海防事宜。 到19世纪90年代,分别建立:北洋,南洋,福建,广州4支新式海军,其中以北洋水是师为清政府海军主力。后来由于经费不足,最终成长起来就只有北洋水师。结局:由于这些军事工业完全有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造出的武器不少质量低劣,加之与顽固派的多方阻挠,在威海卫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不仅标志清政府海防的失败,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清代海军简议【摘要】中国近代化海军开始于晚清。在列强“船坚炮利”的打击下,清政府筹建北洋海军、南洋水师、福建水师等同时还建造各种类型的学堂。港口、船坞厂等,以期防御日益丧失的海域。但是由于清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得海军最后走向衰亡。【关键词】北洋海军;南洋水师;福建水师;海军学堂。中国近代化海军开始于晚清,清代以前,中国只有水师,没有海军。魏晋南北朝至宋金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夺在长江一带进行,在这客观上促进水军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水军有艨艟、楼船、飞云、盖海、青龙、赤龙等名号众多、规制不一的战船,大者可载八九百人,不仅用于内海流域,而且还游弋于辽阔的海域。隋唐时期,中国有了一支包括艨艟、斗舰、走轲、海鹘等各型战舰的庞大海军,并在公元663 年的白江口海战中大败日本海军,取得了辉煌胜利。南宋为防止金军南下,大力发展水军,创制了大车船,船高两三层楼高,长90余米,两侧装有脚踏轮作为推动器,行驶快速,可载七八百人,称之为“轮船”,装备管型火器,以“火炮之法”和“火箭环射”等战术配合轮船作战,在当时起到了重要作用。元代曾数次组织大规模船队远征日本和爪哇。明代也有郑和下西洋的大船队出海贸易扬威,是中国水师建设的顶峰,此时的中国“海军”无论是舰船吨位或是战斗力都远远超在世界各国之前。明代中叶以后,对倭寇采取消极防御,清代也长期施行海禁,水师主要用于内海、内河,平时只负责巡查治安。舟船之制,主要兵船的装载量仅限于百余人,武器装备也仅限于小口径线燃前膛炮,航程和杀伤力都有限,已经不适应大规模海战的需要,更谈不上抵御外侮。自从鸦片战争起,清政府内部一些有识之士陆续提出了一些海防策略。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再遭惨败,使得清统治集团中更多人主张创建强大的海军以抵御外侮。清政府从同治元年(1862年)开始筹建海军,由南北洋大臣分管海军,到光绪元年(1875年),海军初步建成,北洋军舰有14艘,南洋军舰17艘,福建军舰11艘。总的来说,这三支海军舰船质量差、吨位小、行动慢、又却少铁甲舰。尤其是三洋各成派系,互不统属,无法形成统一整体,容易被各个击破。光绪十一年(1885年),总理海军衙门成立,仅将北洋海军建立成军,南洋、闽粤方面因舰船缺少,未能成军。北洋海军在山东威海建立提督衙门,而在中日甲午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此后陆续拼凑了巡洋舰对(有15艘战舰)、长江舰队(有17艘战舰),其最大吨位的巡洋舰3400吨,最小吨位的鱼雷舰62吨,分别是德、日、英制造的,国产的也有8艘,则是木质或铁木结合。清朝灭亡前,海军已有了舰队、港口、船坞厂及各种类型的学堂,形成了独立的体系。(一)三支海军北洋海军 1874年(同治十三年)清政府筹划海防,北洋大臣李鸿章主张在北洋建立水师。随后开办北洋水师学堂,订购铁甲战舰,修筑旅顺(今并入旅大市)和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军港,配置数百门德国克虏伯大炮。1885年(光绪十一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1888年编成北洋舰队,共二十二艘,其中铁甲舰九艘。丁汝昌任海军提督,军事训练由英国、德国人操纵。总吨位超过4万吨,官兵4千余人,是当时一支实力较强的近代海军。但从1888年之后,为再添任何新式军舰,1891年后,因海防经费被挪用修筑颐和园,连枪炮弹药也停止购买。1894年9月黄海海战中,中日舰队互有伤亡。1895年初在威海卫被围,2月北洋舰队全部覆没。1编成 铁甲船铁甲舰:定远、镇远 (都为7000吨级)。快船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防护巡洋舰:济远、致远、靖远 。碰撞巡洋舰:扬威、超勇 。蚊炮船炮舰:镇边、镇中、镇东、镇西、镇南、镇北。 鱼雷艇: 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福龙、 定一、定二、镇一、镇二 。练船练习舰:康济、威远、敏捷 。辅助舰艇2编制 官制 :提督、总兵(分左、右翼)、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 ,舰长称为管带 。海军军衔等级 :正都统、副都统、协都统、 正参领、副参领、协参领、 正军校、副军校、协军校。 人员 :北洋舰队各主要战舰舰长及高级军官几乎全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并多曾到英国海军学院留学实习。中层军官内多有为原留美幼童,被召回国后到福建水师学堂学习海军后服役。舰队内一直亦有外国人担任军官作技术专家及指导。北洋舰队的军官多能操英语,内部指挥命令亦是以英语发号。 北洋水师主要将领有:丁汝昌——水师提督刘步蟾——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林泰曾——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邓世昌——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叶祖圭——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方伯谦——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林永升——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邱宝仁——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黄建勋——左翼右营副将,超远号管带林履中——右翼右营副将,杨威号管带杨用霖——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林泰曾自尽后接任管带南洋水师 1888年(光绪十四年)清政府编成北洋海军时,将广东、福建、台湾、上海的军舰划归南洋大臣统辖,称南洋水师。仅有镜清、南琛等中小型舰船17艘。这是清末海军部署在东海北部区域的舰队,防卫江浙海域,主要基地设在上海吴淞,在南京设有南洋水师学堂。南洋水师的舰船大多有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造,其中开济、镜清、寰泰三艘巡洋舰和购自德国的南琛、南瑞两艘巡洋舰,排水量均为两千余吨,他们构成南洋水师的主力。另外有千吨级炮舰三艘,其总体实力不及北洋海军,但超过福建水师。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在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覆没后,南洋水师分编为长江舰队和远洋舰队。福建水师 1885年(光绪十一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后的三大舰队之一,防卫闽粤海域,归闽浙总督节制。以福建的马尾作为军港,兵力分布于台湾、厦门等地,舰队拥有20余艘军舰,主要由福州船政局建造,部分从西欧进口,排水量一般在1000到1500吨之间。旗舰扬武号排水量1560吨,250马力,装备13门舰炮,相当于当时的中型巡洋舰。福建水师平时很少训练,战斗力很弱。1884年7月,中法战争中,法舰开进马尾军港,并向福建水师突然袭击,福建水师仓猝应战,兵舰11艘、商船19艘,全部被击沉,福建水师全部覆没。(二)海军教育中国近代海军学堂有马尾船政学堂、黄埔水师学堂、天津总医院西医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昆明湖水师学堂、威海水师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北洋水师学堂等。清政府在定购国外军舰的同时向外派出了大批留学生(如刘步蟾、严复、詹天佑等)。1888年清廷又正式确定了海军教育的科目、要求“其考选海军官学生也,一、英国语言文字,二、地舆图说,三、算学至开平方诸方,四、几何原本前六卷,五、代数至造对数表法,六、平弧三角法,七、驾驶诸法,八、测量天象推算经纬度诸法,九、重学,十、化学格致。肄业期四年,学成录用。其考选练勇也,招沿海渔户年壮者充之。在练船练习帆绳荡桨泅水及轮炮之操法,洋枪刀剑之操法。由三等递升至一等,以备充补水手。水手以上各级,核其才艺劳绩,以次递擢”。由此奠定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体系的基础,由这套教育系统培养出的海军人才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的中坚力量。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开始购买一些外国铁甲舰船来装备水师,并且成立造船厂,期望用来防御日益丧失的海域,但在中法、中日战争中,水师屡遭败绩,大部分舰船沉没于海底。1896年, 清政府决定重建海军。自甲午战争后到宣统初年,清政府从英、德等西方国家订购一批各种规格的军舰,南北洋海军总计有舰船50余艘,但其中老式船居半,能出海作战的仅四艘巡洋舰和十余艘炮舰而已。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备新海军,1910年成立了海军部,设军职、军政、军学等7司及主计处,分辖23科,讲水师学堂和造船厂等拨归海军部统辖,到那没有什么起色,清王朝便灭亡了。附表 英国皇家海军学院中国留学生初期的一份课程表 礼拜一 礼拜二 礼拜三 礼拜四 礼拜五 礼拜六上 午每日6点开始听讲 重学 算学 重学 重学 重学 论铁甲船 化学 格致 论德法战争俄土战争 化学 论德法战争俄土战争 下 午 画炮台图 画海道图 自习 画炮台图 自习 自习毫不吝啬的把我的小论文给你了,期待第一笔悬赏~~~参考文献 ⑴雷颐:《北洋海军:体制决定胜败》,《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第47期 。⑵史记功:《北洋水师》,《当代海军》,2004年第12期。⑶李斌:《北洋水师学堂简论》,《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5期。⑷屈春海:《晚清海军留学英法述析》,《历史档案》,2004年第3期。⑸王家俭:《戚其章著<晚清海军兴衰史>》,《历史研究》,1999年第2期。⑹吴长春:《从装备上看北洋水师覆亡的原因及几点启示》,《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⑺周金明:《晚清海军建设始末》,《文史春秋》,2002年第5期。⑻戚其章:《晚清海军兴衰的历史启示》,《清史研究》,1997年第4期。⑼李喜所;李来容:《留学生与晚清海军建设》,《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⑽陆儒德;刘绍志:《论晚清海军教育的成功之处》,《航海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⑾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100到142页。⑿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第410到417页。

与诗两首陈志坚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古诗词可以不用古文传记要备注

与关于闻捷谈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闻捷善于抓住富于地方色彩和生活情趣的画面,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的叙述、热烈的抒情、鲜明的形象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构成了他清新高雅、含蓄幽默的艺术风格。

《天山牧歌》因表现了边疆少数民族青年人的美好爱情和愉快的劳动生活,而广为人们称道,闻捷的诗也因此被誉为“劳动和爱情的赞歌”。在《天山牧歌》中最受好评的是两组爱情诗,《吐鲁番情歌》和《果子沟山谣》。

闻捷借助少数民族的生活景象,把爱情写得真挚, 在闻捷的爱情诗中优秀的诗篇还很多,如《河边》《追求》等等。这在当时确实并不多见。闻捷这样热烈的爱情诗与在此之前对于爱情作模糊而胆怯描写的爱情诗,是很有些不同了,但是,它们与五十年代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诗人力扬当时说闻捷的爱情诗歌唱的是解放了的劳动人民的爱情,是和劳动紧紧结合着的爱情,是服从劳动的爱情,是以劳动为最高选择标准的爱情,是有着崇高道德原则的爱情。这就是说,闻捷的爱情诗表现了爱情生活中的新的生活内容和时代气息,把爱情与创造新生活的劳动联系起来。

在艺术表现上,这些诗大都有简单的人物和情节,通过对生活画面的描述来抒情。闻捷所注意的是那些蕴蓄着浓烈情感因素的生活现象,诗的情节很单纯,这都使他的诗感情充沛。当然闻捷的诗也不单是爱情诗,也有其他不少的诗篇。

扩展资料

50年代后期,随着政治斗争愈演愈烈,闻捷的诗歌也变得更为耸动。一九五九年后诗人所发表的作品内容如何,由其标题已可见一斑,如《我们遍插红旗》《复仇的火焰》《动荡的年代》《叛乱的草原》等。因为这些诗作,闻捷被誉为“大跃进运动的战鼓”。

与此同时,闻捷因为个性使然,逐步卷入权力斗争。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闻捷因为与上海文化沙皇张春桥素有嫌隙,沦为第一批被整肃的对象。

一九六八年,闻捷被下放“牛棚”,接受隔离审查。其时他的妻子已跳楼自杀,三个女儿有两个“志愿”到东北落户,诗人待排的手稿《万里长江行》被查抄并永远丢失。而最可怕的命运还没有来。

一九六八年三月,时为作协上海分会革委会第四把手的戴厚英,被指派为闻捷调查组组长,而闻捷正因反党反国家的罪名遭受隔离审查。然而,随着调查工作的继续,戴越来越同情这位待罪的诗人。戴比闻捷小十五岁,年轻时候就读过闻捷的爱国诗篇;她无法理解为何这样的诗人也会沦为叛徒。

就在此时,闻捷的妻子自杀、三个女儿被赶出家门,而戴奉命告诉闻捷此事。一九六八年是中国现代史最荒谬的时刻之一,闻捷与戴厚英的遭遇其实无足为奇。他们两人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狂热的坠入情网。

一九七○年,戴与闻同被下放干校。二人地位相当,相互了解更形深入。同年十月,二人已公然在“五七战士”眼皮底下用餐散步,谈情说爱了。

闻捷与戴厚英完全低估了党政机器的胁迫力。两人按规定申请结婚、等待批准,却被粗暴驳回;与此同时,戴厚英得知已被重新分配到东北吉林,接受再教育。面对与日俱增的谣言、奚落及压力,闻、戴上诉,却注定劳而无功。

张春桥甚至公开发话,称这是“阶级斗争新动向”,工宣队亦强行拆散这对恋人。闻捷终于意识到这段感情的无望无助,于是与戴厚英断绝关系,走上了戴曾警告他不要走的路。一九七一年一月十日,闻捷吞吸煤气自了余生,恰值他与戴厚英相爱一百天。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54.徐志摩诗作研究。

当代文学

1.论莫言的小说

2.论韩少功的 ” 寻根 ” 之作

3.对新时期 ” 女性文学 ” 的思考

4.论琼瑶的小说

5.论贾平凹散文的美学追求

6.论老舍的戏剧观

7.论张贤亮的小说

8.论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9.贺敬之与郭小川诗歌创作比较

10.舒婷的诗歌创作

11.杨朔与刘白羽的散文创作特色

12.李准的小说创作

13.秦牧的散文特色

14.论蒋子龙的 ” 开拓者家族 ”

15.闻捷诗歌研究

16.论《钟鼓楼》

17.论《北方的河》

18.论王安忆的小说

19.论高行健的探索剧

20.论新诗潮

21.论北岛的诗

22.论新时期通俗文学现象

23.论王蒙的小说

24.论新时期的小说艺术

25.论黄宗英的报告文学

26.论柯岩的创作

27.论新时期的知青文学

28.论新时期的军事文学

29.论刘绍棠的小说

30.论刘索拉的小说

31.论新时期的改革文学

32.周梅森小说论

33.方方小说论

34.新生代诗歌研究

35. 金庸小说论

36.席慕蓉现象研究

37.论谌容的小说

外国文学

1.论哈代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流变

2.于连与拉斯蒂涅形象比较研究

3.从《喧哗与骚动》看意识流小说的创作特征

4.论卡夫卡的变形人物

5.论托尔斯泰的创作思想(兼与陀斯妥耶夫斯基比较)

6.论象征主义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

7.论果戈理笔下的“小人物”(兼与鲁迅小说比较)

8.拜伦与普希金比较研究

9.论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形象

10.论《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11.评《简爱》的爱情主题

12.《呼啸山庄》主题研究

13.浅析中西创世神话的异同点

14.试析古希腊文学蕴涵的人本意识

15.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复调”艺术

16. 理性与信仰的矛盾: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体现的“惩罚观”

17. 论托尔斯泰人道主义精神中的空想成份和宗教色彩

18. 浅析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

19. 试析现代派文学体现的“丑”与“审丑”取向

20.浅论《荷马史诗》的战争观和妇女观

21.比较古希腊文学与古罗马文学在审美倾向上的异同

22.试析俄国文学中“多余人”到“新人”的转变

23. 论现代派文学的反英雄色彩

24.试论《神曲》中两希文化的对立与融合

25.浅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26.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试论《堂吉诃德》

27.试论《堂吉诃德》与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关系

28.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丑角形象

29.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30.《麦克白》与《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比较研究

31.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的形象比较研究

32.试论莫里哀喜剧人物的类型化特征

33.“浮士德精神”的现代阐释

34.浅论《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35.“拜伦式英雄”的现代阐释

36.论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与独创性

37.试析俄国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

38.从《叶甫盖尼 奥涅金》看俄国文学“多余人”的精神失落

语文 教学论

1.当代诠释学观照下的中学 语文 阅读教学

2.感悟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3.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 语文 教学模式研究

4.论 语文 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5.新课程理念下初中 语文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6. 语文 整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7.元认知与 语文 写作教学

8.中学 语文 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

9.对 语文 教学中的网络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0.高中 语文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11.新课程中 语文 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12.论 语文 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13.中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4.“对话”理念指导下的新课程阅读教学研究

15.在 语文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6. 语文 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7.诗歌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策略研究

18.小学 语文 中口语交际教学与以往听说训练的比较研究

19. 语文 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新探

20. 语文 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策略研究

21.新课程中小学 语文 识字写字教学优化探索

22.浅论中学 语文 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实施

23.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分析及改进措施

24.以发展思维为前提的小学 语文 教学设计

25.苏教版与人教版中学(小学) 语文 教材比较研究

文学概论

1、当代商业社会中文学消费问题的思考

2、 文化研究对文学研究的挑战

3、“语不惊人死不休”—— 试论形式探求的积极意义

4、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理论的反思

《天山牧歌》因表现了边疆少数民族青年人的美好爱情和愉快的劳动生活,而广为人们称道,闻捷的诗也因此被誉为“劳动和爱情的赞歌”。

与炯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下面借助古籍诗画,分而述之。[编辑本段]一、襦裙服 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影响下,取其神而保留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与此相近的衫,却长至胯或更长。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元稹诗句“藕丝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从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襦的领口常有变化,襦衫领型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盛唐时代有袒领,即领口开得很低,早期只在宫廷嫔妃、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连豪门贵妇也予以垂青,从唐墓门石刻画和大量陶制女俑来看,袒领流行开来,或许已经遍及黎庶,因而当时艺术形象中出现的袒领女装形象为数实在不少。裙,唐代妇女下裳为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形式。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如周昉《簪花仕女图》,以及周濆“惯束罗衫半露胸”等诗、画即描绘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一种,足以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程度。唐代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如唐诗中所涉及的诸多裙式有:“上仙初着翠霞裙”,“荷叶罗裙一色裁”、“两人抬起隐花裙”、“竹叶裙”、“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等。唐代裙色多彩,可以尽如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青绿。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时间最长。李白有“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万楚五有“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其流行范围之广,从《燕京五月歌》中可见,“石榴花开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上衣下裙的“唐装”,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编辑本段]二、女着男装 女着男装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礼记 内则》曾规定,“男女不通衣服。”尽管事实上不可能这么绝对,但是女子着男装,常会被认为是不守妇道。唐以前虽然在汉魏时也有男女服式差异较小的现象,但那不属于女着男装,只有在气氛非常宽松的唐代,女着男装才有可能蔚然成风,即使这样,还应将一部分起因归于游牧民族的影响。当时影响中原的外来服饰,绝大多数都是马上民族的服饰。那些粗犷的身架、英武的装束,以及矫健的马匹,对唐女着装意识产生一种渗透式的影响,同时创造出一种适合女着男装的气氛。《旧唐书 舆服志》载,“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已明确记录下女着男装的情景。《新唐书 五行志》记,“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 帝与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虽说这太平公主此举有些恃宠撒娇,但也说明了唐初已经出现女着男装的倾向。女着男装的风气尤在大唐开元、天宝年间盛行。《中华古今注》记,“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内外一体也。”《新唐书 李石传》记,“吾闻禁中有金鸟锦袍二,昔玄宗幸温泉与杨贵妃衣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女子仿制男装,穿着男装相当普遍。[编辑本段]三、胡服 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回鹘与中原交往甚多,加之丝绸之路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对唐代服饰影响极大。所谓胡人,是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一种贬称,我们这里讲史,权且保留当时的称呼。随胡人而来的文化,特别是胡服---这种包含印度、波斯等很多民族成分在内的民族装束,令唐代妇女耳目一新。于是,一阵狂风般胡服热席卷中原诸城,其中尤以长安及洛阳等地为盛,其饰品也最具异邦色彩。元稹诗:“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地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唐玄宗酷爱胡舞胡乐,杨贵妃、安禄山均为胡舞能手,白居易《长恨歌》中的“霓裳羽衣舞”即是胡舞的一种。另有浑脱舞,枯枝舞,胡旋舞等对汉族音乐、舞蹈、服饰等艺术门类都有较大影响。所记当时“臣妾人人学团转”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也是可以想象到的。姚汝能《安禄山事迹》记,“天宝初,贵游士庶好衣胡帽,妇人则簪步摇,衣服之制度衿袖窄小。”关于女子着胡服的形象或见于石刻线画等古迹。较典型者,即为上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下着长裤,足登高腰靴。《舆服志》云,“中宗后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当为此种装束。[编辑本段]四、冠服制度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唐统一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这个时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并融入我国文化之中,从壁画、石刻、雕刻、书、画、绢绣、陶俑及服饰之中,充分体现出来。 时至隋唐,中国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短襦长裙的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丝”。“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街上流行红裙子,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 也许是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杨贵妃最喜欢着黄裙,那是地位的象征。 “慢束罗裙半露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开放的程度。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影响社会风尚、衣冠服饰的一个重要因素。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的晴雨表。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古城西安,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华岳仙掌、碑林石刻仿佛还萦绕着袅袅的盛唐之音。和唐朝政府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曾经有三百多个。灿烂的中国文化,通过他们传到世界各地。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久。外国的友好使者云集长安,也把他们的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八百里秦川。唐朝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艺术都吸引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由于唐朝采取开放政策,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收并蓄,因而“浑脱帽”、“时世妆”得以流行。这就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与前两次服饰大变革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服饰大交流是由南北走向向东西方向流动。 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则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王遗制,故称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宫廷日常服装称为常服,常服具有时代的特征。唐高祖李渊(公元618年至 636年)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服装的律令,计有天子之服十四、皇后之服三、皇太子之服六、太子妃之服三、群臣之服二十二、命妇之服六。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皇太子的六种服装有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弁服、平巾帻。群臣的22种服装有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平冕、爵冕、武弁、弁服、进贤冠、远游冠、法冠(獬豸冠)、高山冠(侧注冠)、委貌冠(与皮弁同制)、却非冠、平巾帻、黑介帻、介帻、平巾绿帻、具服(朝服)、从省服(公服)、婚服;皇后的三种服装有袆衣、鞠衣、钿钗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种服装有褕翟、鞠衣、钿钗礼衣。命妇的六种服装有翟衣、钿钗礼衣、礼衣、公服、半袖裙襦、花钗礼衣。以上各类服装的配套方式和服用者对象及服用场合,《唐书·车服志》都有详细说明。凡是从祭的祭服和参加重大政事活动的朝服(又称具服)、制度与隋朝基本相同,而形式上比隋朝更富丽华美。一般场合所穿的公服(又称从省服)和平时燕居的生活服装常服(又称燕服),则吸收了南北朝以来在华夏地区已经流行的胡服、特别是西北鲜卑民族服装以及中亚地区国家服装的某些成分,使之与华夏传统服装相结合,创制了具有唐代特色的服装新形式。其中像缺胯袍、〓裆、半臂、〓衣、大口裤等都是例子。缺胯袍就是直裾,左右开衩式的长袍,又称四〓(音撰,衣缘也)衫,它可以和幞头、革带、长靿靴配套,成为唐代男子的主要服装形式。唐代官服发展了古代深衣制的传统形式,于领座、袖口、衣裾边缘加贴边,衣服前后身都是直裁的,在前后襟下缘各用一整幅布横接成横襕,腰部用革带紧束,衣袖分直袖式和宽袖式两种,窄紧直袖的称为〓衣,《释名》说它“言袖夹直,形如沟也。”这种款式便于活动。宽袖大裾的款式则可表现潇洒华贵的风度,称圆领衫、袍,上自帝皇、下至厮役都可以穿。幞头、圆领、革带、长靿靴配套的服式,一直流传到明代。 唐代冠服制度在武德令推行之后,也在不断修改完善,它上承周汉传统,从服装配套、服装质料、纹饰色彩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系列,对后世冠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以前,黄色上下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黄。唐代认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把赭黄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唐高宗李治(公元650年至683年)初时,流外官和庶人可以穿一般的黄(如色光偏冷的柠檬黄等),至唐高宗中期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恐黄色与赭黄相混,官民一律禁止穿黄。从此黄色就一直成为帝皇的象征。 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玉带钩。五品以上用朱色小科(小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草金钩。六品用黄色(柠檬黄)双钏(几何纹)绫制作,腰带用犀钩。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均为几何纹)绫制作,带为银銙(环扣)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绫制作,腰带用瑜石带钩。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年至649年)时期,四方平定,国家昌盛,他提出偃武修文,提倡文治,赐大臣们进德冠,对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细的规定。据《新唐书·车服志》所记,三品以上袍衫紫色,束金玉带,十三銙(装于带上的悬挂鞢〓带的带具,兼装饰作用)。四品袍深绯,金带十一銙。五品袍浅绯,金带十銙。六品袍深绿,银带九銙。七品袍浅绿,银带九銙。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瑜石带八銙。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黄色,铜铁带七銙(总章元年又禁止流外官及庶人服黄,已见上述)。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因怕八品袍服深青乱紫(古代用蓝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红色光,故怕与紫色相混),改成碧绿。自春秋时期齐桓公(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穿紫袍始,才确定了以紫为上品的服装色彩格局,至宋元一直未变。到明朝才被大红色所取代。《新唐书· 车服志》记载文官官服花式,有鸾衔长绶、鹤衔灵芝、鹊衔瑞草、雁衔威仪、俊鹘衔花、地黄交枝等名目。 唐代政府规定的服装色彩制度,在实际生活中其实是无法彻底执行的。唐高宗咸亨五年(即上元元年、公元674年)五月,因在外官人百姓于袍衫之内,穿朱、紫、青、绿等色短衫袄,或在乡间公开穿这些颜色的袍衫,故又颁布过禁令。 唐代武官的服制花色,规定武三品以上、左右武威卫饰对虎,左右豹韬卫饰豹,左右鹰扬卫饰鹰,左右玉钤卫饰对鹘,左右金吾卫饰对豸。又诸王饰盘龙及鹿,宰相饰凤池,尚书饰对雁。后又规定千牛卫饰瑞牛,左右卫饰瑞马,骁卫饰虎,武卫饰鹰,威卫饰豹,领军卫饰白泽,金吾卫饰辟邪,监门卫饰狮子。唐太和六年又许三品以上服鹘衔瑞草、雁衔绶带及对孔雀绫袄。这类纹饰均以刺绣,按唐代服装款式,一般应绣于胸背或肩袖部位。 唐代在战场上驰骋的都是人披马甲不具装的轻骑,步兵甲占步兵人数60%,《唐六典》记唐甲有13种,即明光甲、光西甲、细鳞甲、山文甲、乌锤甲、白布甲、皂绢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锁子甲、马甲。 锁子甲即曹植表中所说的环锁铠,《晋书·吕光传》记载前秦吕光在进攻龟兹城时见西域诸军甲如连锁,射不可入,隋唐时西域康国向中原朝廷进贡过此种铠甲。唐代将此种铠甲分成大中小三种型号,按体型高矮分给战士使用。《唐六典》武库令中记载着弓、刀、甲的种类,盾则改名彭排,计6种,即藤排、团排、漆排、木排、联木排、皮排。据注明,藤、团、漆、木都是古制。[编辑本段]五、唐代大袖衫 唐朝还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装。腰带形式也深受胡服影响。在此以前,人们的腰饰是以金银铜铁,这时候流行系"蹀躞带",带上有金饰,并扣有短而小的小带以作系物之用。这种腰带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后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 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唐高宗以后,以紫色为三品官的服色;浅绯色为五品官服色,深绿色为六品官服色,浅绿色为七品官服色,深青色为八品官服色,浅青色为九品官服色,黄色为宫外之人及庶民服色。 唐装还对邻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日本和服从色彩上大大吸取了唐装的精华,朝鲜服也从形式上承继了唐装的长处。唐装襦裙线条柔长,十分优美自如,用料主要是丝织品,因此它的衣物以"软"和"飘柔"著称。唐装本身品类多,善变化,从外形到装饰均大胆吸收外来服饰特点,多以中亚、印度、伊朗、波斯及北方和西域外族服饰为参考,充实唐代服饰文化,使得唐代服饰丰富多彩富丽堂皇,风格独特奇异多姿,成为中国历史服饰中的一朵奇葩,世人瞩目。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是画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保留下来的珍贵形象的资料。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编辑本段]六、小结 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统治年代随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文献中记隋炀帝“盛冠服以饰其奸”,他不仅使臣下嫔妃着华丽衣冠,甚至连出游运河时大船纤绳均传为丝绸所制,两岸树木以绿丝饰其柳,以彩丝绸扎其花,足以见丝绸产量之惊人。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加之与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唐代服饰,特别是女子装束,不光为当时人们所崇尚,甚至于今日人们观赏唐代服饰,亦觉兴奋异常。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服饰。其色彩也非浓艳不取,各种鲜丽的颜色争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银杂之,愈显炫人眼目。其装饰图案,无不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真可谓一派大唐盛景。

关于唐朝服饰我没有专门的资料,你可以去看《旧唐书》的舆服志,舆服志里对唐代百官、命妇服饰有详尽描述。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a. 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献作者等)。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b. 文献题名;c.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d. 其他责任者(译者);e.版本(初版省略);f.  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g.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h. 文献起止页码(论文需要标明在该期刊的起止页码,著作等不用标注,文中的引文注释需要标明该段话摘自期刊或著作的页码);2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2.1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会议论文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汇编档案古籍参考工具文献类型标识MCNJDRSPGBOK2.2 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2.3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CPEB2.4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如:[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参考文献-文献阅读-万方数据送您学霸级论文技巧攻略!是否在为高效阅读-参考文献-论文格式-论文技巧-文献阅读技巧-烦恼?限时免费领取攻略,万方数据为您的学术道路保驾护航点击立即咨询,了解更多详情咨询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 广告[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做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3. 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条参考文献只与一个序号相对应,当文献题名等内容相同而仅页码不同时,可将页码注在正文中的指示序号后。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末尾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 普通图书(包括专著、教材等)、会议论文集、资料汇编、学位论文、报告(包括科研报告、技术报告、调查报告、考察报告等)、参考工具书(包括手册、百科全书、字典、图集等)[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上(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2] 昂温.P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3]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4]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 吕启祥,林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7] 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G].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8] 公安部交管局.49~99五十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G].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9] 张永录.唐代长安词典[K].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10] 张加铨,关景时,程  鹏.常用药物手册[K].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期刊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11]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12]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13] 闵周植.‘东方美学的前景’笔谈:全球化时代东方美学的角色[J].文史哲,2001,(1):.报纸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4]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d.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规范、法规等)[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15]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e.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出版日期.[1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档案[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原件日期[B].收藏地:收藏单位(收藏编号):起止页码.[17] 叶剑英委员关于安平事件调查结果的声明:1946-09-09[B].中央档案馆.[18] 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的报告:1958-12-11[B].呼和浩特: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全宗252,目录1,卷宗57):.古籍(1911年以前出版、无现代版本但有据可查的善本)[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19] 沈  括.梦溪笔谈[O].元大德九年茶陵刊本.北京图书馆珍藏.[20] 杨  炯.杨盈川集[O].民国8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刊刻本.[21] 纪  昀.纪文达公遗集卷十六[O].清嘉庆年间刻本.[22]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O].明抄说集本.朱文钧藏.h.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i.析出文献[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23]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24] 王家益.1995年湖南省交通肇事逃逸案件[G]//公安部交管局.49~99五十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北京:群众出版社,.电子文献对于载体为“DK”、“MT”和“CD”等的文献,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识]换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包括[DB/MT]和[CP/DK]等);对于载体为“OL”的文献,除了将对应的印刷版的[文献类型标识]换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以外,尚需在对应的印刷版著录项目后加上发表或更新日期(加圆括号)、引用日期(加方括号)和电子文献的网址.[25] 刘  江.假如陈景润被量化考核[N/OL].新华每日电讯,2004-03-12(7)[2004-04-04]. encode=gb & display=Chinese.[26] 萧  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27] 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英文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中国,[P/OL].(2002-03-06)[2002-05-28]. recid= leixin=0.[29] 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2000-01-18]..对网上文献的引用,在网上可以省略作者和题名等信息,但印刷在纸张载体上的应作完整著录。4. 外文文献的引用格式各类外文文献的文后参考文献格式与中文示例相同,其中题名的首字母及各个实词的首字母应大写,期刊的刊名可用全称或按ISO 4规定的缩写格式,为了减少外文刊名引用不规范所造成的引文统计及链接误差,建议以(SXXXX-XXXX)格式在刊名后加ISSN号。例:[30] JONES R M. Mechanics of Composite Materials[M].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75.[31] Marcel Merle. Sociologie des Relations Internationales[M].4th ed. Paris:  Dalloz,1988.[32] 加古舜治.园芸植物の器官と组织の培养[M].东京:诚文堂新光社,1978(昭和53年).237-239.搜索继续阅读本文档VIP免费下载下一篇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相关推荐查看全部 专业PPT定制-七天内免费修改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论文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写论文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猜你想看查看全部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论文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融对杨炯自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评论,《旧唐书·裴行俭传》说他们“并以文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朝野佥载》卷六记“世称王杨卢骆”后,即论杨炯、骆宾王之“文”为“点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证为一文一诗,则四杰齐名亦兼指诗文。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代表作品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杨炯 《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 〈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从唐高宗到武后初年,中国诗坛上出现了四颗光辉闪耀的新星------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类似的人生经历,杰出的创作才华,功力近似的诗文创作,令四位新星的名字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被人称做“四杰”或者“四才子”,文学史上称他们为“初唐四杰”。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