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新生代员工管理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6 14:09:14

新生代员工管理研究论文

新生代员工的个性化及职业世界全新的变化,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因为员工对职业的兴趣不够、能力不行、价值观不同、意义感不强等原因,自然会出现相应的职业倦怠,导致员工的流失率增加。如何帮助员工应对职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情绪,帮助他们进行调适? 6月11日,《江西培训师之家》第五场《企业人才培养之道》沙龙走进江西宜春,与当地众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探讨人才培养的那些事。 主题沙龙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由我分享《新生态员工管理三板斧》,程咬金有他的三板斧,面对90后新生代员工的管理,管理者也有管理者的三板斧。 首先我抛出一个问题:在管理新生代员工的过程中,现在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以及困惑是什么? 有人说:“员工上班不准时,干活挑三捡四,总嫌待遇不好;公司长年处理招聘状态,很难招到符合公司要求的人。” 有人说:“新生态员工的责任心太差,做事情不靠谱,总也达不到岗位要求;这些员工职业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离职率非常高,留人难。”这些是典型的企业面临的新生代员工的管理问题。那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给大家展示了一系列的调查数据。 *对自己的兴趣、特长、个性了解的员工占20% *计划在一个公司工作2年以上的员工占27% *最喜欢的上司的是善解人意的,占 *最喜欢的管理方式是平等式交流,占 *阻碍工作效率的最大的难题是能力不足,占 *新生代员择业的二个因素是务实(向前看)和务虚(兴趣导向) *裸辞的原因是逃避和没有理由 对于老一代员工来说,90后具备更强的职业安全感,因为年轻父母逐渐觉醒的认可意识,使90后在成长过程中获得肯定的时候多,培养其独立自主的个性,干预较少。且物质相对丰富,有更多接触不同事物的机会。造就90后独特的个性。 员工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也要跟着变化,用老一套的管理无法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希望更为公平、公开、轻松、善意的工作环境,追求价值观的认同。 新生代员工的个性化及职业世界全新的变化,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因为员工对职业的兴趣不够、能力不行、价值观不同、意义感不强等原因,自然会出现相应的职业倦怠,导致员工的流失率增加,如何应对帮助员工应对职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情绪,帮助他们进行调适? 为此,我引入一个调适工作—神奇的职场三叶草,帮助管理者从三个方面来了解并获得员工情绪调适的方法,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进行系统学习。三叶草因有三片叶子而得名,把它引入到职场中来,分别给这三片叶子命名: 一份完美的工作当然是:有兴趣去做,也能够做好,并且还能够拿到满意的回馈。三片叶子全齐了,就是一棵完整的职场三叶草。 但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如何完美,人与职业之间始终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而任何一片叶子的缺乏都会导致出现不同的职业情绪。 首先我为大家分析了为什么职业会出现这样的倦怠情绪,原因是什么? 兴趣叶缺失:因为休息的时候较少,工作没有什么变化和新意,自主性相对较差,自我发挥空间不大,工作按部就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能力叶缺失:目标感不清晰,不知道自己干成怎样才算干好,能力欠缺,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较大;精专感少。 价值叶缺失:组织给予个人的使命感不强,工作的价值及意义不大,长期得不到领导的认可,自我怀疑。它们又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出现呢? 兴趣叶缺失:导致厌倦,上班如上坟,工作没有新鲜快乐感,这类人群多见为国企及外企的高管;厌倦情绪不调适改善,继而表现为抑郁,记忆力下降、反应变化慢、注意力涣散。 能力叶缺失:导致焦虑,搞不定工作,工作没有成就掌控感,这类人群多见为职场新人、换岗或业务端口;焦虑情绪不调适改善,继而表现为失眠,易怒、脾气爆燥、声音变快。 价值叶缺失:导致失落,工作没有意义,得不到老板认可,就像得不到父母关注的小孩,工作没有幸福满足感;失落的情绪不调适改善,继而表现为自卑,常常唉声叹气、情绪不稳定。 职业情绪具有严重的互相传染性,假如长期缺乏兴趣,觉得工作无聊,就会勉强应付,工作成绩慢慢越来越小,能力无法跟上公司发展中对岗位的要求,慢慢的看着别人在快速成长,内心就会焦虑感,不自觉的爆燥,工作做不好,自然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可,价值感就无法体现了,然后又变得失落,与团队离的越来越远,甚至边缘化,主动的封闭自己,成了局外人。 从厌倦发展成焦虑,继而又变的失落自卑,这便是职业情绪的传染性。 原因清楚了,症状也清楚了,接下来亮出我们的管理三板斧,帮助员工解决相应的职业倦怠,帮助他们走出职业困境。第一板斧:兴趣叶缺失导致的厌倦策略 1、员工个人层面自我调适 (1)提升职业兴趣:员工可以去访谈同职业的高手,问问他们是怎样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有趣的。就像游戏过关一样,激发兴趣是一直在升级。 (2)在工作中找变化,提升兴趣,比如一个银行柜员可以利用接触钞票机会多的条件,练习如何用手辨别钞票真伪。 2、组织层面调适:给员工休假或者调岗,让员工放松,调岗增加兴趣。第二板斧:能力叶缺失导致的焦虑策略 1、员工个人层面自我调适 (1)降低要求:所有工作做到完美无缺是一个非合理信念,我们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学习成长,找到当下最合适的目标。目标太大一下难以完成,学习将目标拆分几个容易做到的小目标。 (2)提升能力:阶段性提升,思考当下岗位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我与要求之间的差距有哪些,通过什么的方式能够集中提升这部分能力,达到岗位要求。 (3)发挥优势:工作中出现焦虑主要还是事儿太多,分清主次会让人更加焦虑,学会先行处理重要的事情,用优势去工作,对不是自己优势的事情可以选择与人合作。 2、组织层面调适:做培训或找员工谈话,帮助员工提升能力,清晰状态。第三板斧:价值叶缺失导致的失落策略 1、员工个人层面自我调适 (1)清晰职业价值观:钱多?事少?离家近?轻松的人际关系?稳定性?成长空间?他人认可?一份工作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的职业价值; (2)链接价值:比如你看重的是工作中的际关系,那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如何与领导沟通、与同事交流,并努力跨行,否则这部分价值难以实现。 2、组织层面调适:做团建,做企业文化宣贯,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及工作意义。

试谈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和管理策略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试谈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和管理策略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近年来,新生代员工已经逐步进入职场,并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潜力股,成为职场上新的较具影响力的成员。由于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自然使得他们具备不同于以往员工的特点,如何更好的引进和培养新生代员工,使其在组织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企业传统的人才管理模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在系统分析新生代员工职场特质的基础上,深刻剖析新生代员工管理中出现的理由,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探讨了新生代员工的管理之道。

【关键词】 新生代员工、特点、管理策略

新生代员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他们因与传统社会的理念、意识和个性不同,而被称为新生代。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个性自我、张扬、不安于目前状况是他们的标签。如今他们已经不可逆转的登上了职业的舞台,成为中国各个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已经或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怎样更好地实现新生代员工与企业的匹配,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一、新生代员工的特点

(1)价值观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现代社会逐渐由精神导向演变成物质导向,强调功利,看重眼前利益,追求物质享受。在这种环境上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更加注重实际,而对理想、信念不太看重。他们的价值取向在思维策略、感情表达和心理需求等方面呈多元化的特点。调查显示,新生代员工仅有以挣钱为主要目的,他们在追求金钱满足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权益、工作环境,乃至个人心情的满足。

(2)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新生代员工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缺乏合作意识的培养。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及他人认可意识强。新生代多数受到很好的教育,学历较高,比较自信,一进单位就想身居要职,施展才华;但他们不能很好地了解社会,对自己走入社会的情况估计过于乐观,造成他们自信有时却又表现为自大、夸夸其谈,给人一种眼高手低的印象。

(3)抗压能力差。新生代在成长期间基本没遇过什么挫折,因而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值比现实要高出很多。批评新生代员工,通常会有两种后果:一种新生代员工从此情绪低落,没有工作热情,工作绩效越来越差;另一种是新生代员工直接辞职。

(4)缺乏责任意识。从成长环境来看,新生代员工从小到大都是父母为他们负责到底,他们还没有接受过为自己负责的训练,因而新生代员工普遍缺乏责任感。

二、新生代员工与传统管理之间的矛盾

(1)认为自身与企业之间是纯粹的雇佣关系。他们注重的是工作是否能帮助自我成长,是否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新生代员工注重自我目标的实现,不愿意为了企业目标牺牲自身利益。

(2)缺乏团队意识,影响组织的绩效。在与他人合作时,常认为责任在于集体而非个人,遇到理由不愿主动承担责任、互相推诿,结果导致整体工作进度受到影响。不能和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合作和协调,这些现象的出现势必增加了团队管理的难度,降低了组织绩效。

三、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机制建设

(1)管理要“量体裁衣”。传统的僵化式的管理模式俨然已不适应如今多变的社会和思维方式更加活跃的新生代员工。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必须从强调威权的家长式管理向强调真诚的兄长式领导转变,“要领导不要管理”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找到真正适合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方式,首先要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并且有一颗包容理解的心。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其次让员工参与管理,体会到管理的乐趣,并且搭建无障碍沟通平台。对新生代员工不要通过规章制度进行强制约束,而是要找准企业和员工价值观的契合点,利用企业文化这种“粘合剂”把员工紧紧的团结在一起。

(2)完善培训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好的培训计划可以帮助新生代员工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流程,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企业文化与组织目标,是新生代员工快速学习和成长的平台。与此同时,通过培训企业管理者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员工到底与哪些职位匹配,从而对员工更好的进行职业生涯的指导。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新生代员工设定更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明确人生的奋斗方向与发展策略,也让他们认识到未来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3)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刚刚踏入职场的新生代员工面对或轻或重的经济压力,他们有着用金钱来证明自己能力与社会地位的强烈心理愿景。因此,一个良好的、与绩效挂钩的具有吸引力的合理薪酬体系对于他们无疑具有很强的鞭策作用,物质激励的公平性能有效的提高新生代员工的积极性。

(4)组织文化激励。新生代员工跳槽频繁、忠诚度不高,除关注自身权益和工作环境等物质激励外,组织文化激励更符合他们的口味。因此“家庭式”的管理文化更能打动与激励他们。在管理中,应该融合儒家的“仁”,即让新生代员工在公司当中找到自尊。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隐私,留给他们犯错的空间。这种温情式的文化激励可以让员工与企业坚守原则,共进共赢。

(5)建立多样化的再学习培训体系。现代培训理念表明,工作同时也是继续学习的过程,是个人提高自己的市场价值而进行的人力资本的投资。员工不仅重视工作的完成,而且更加注重在工作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为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公司的再学习培训机制对于新生代员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吸引力。

四、总结

新生代员工这一职场新生力量给予管理者的是“惊喜”与“惊叹”并存。他们正在逐步成长,成为职场的重要力量。企业除了适应,别无选择。因此,对新生代员工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宽容、支持和信任。从他们多样化的需求出发,给出相应的管理和激励策略,善用其长,而避其短,最终实现组织与新生代员工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师帅.新生代员工管理缺失[J].人力资本管理,2010,(5).

[2]新生代员工的特点与管理策略.人力资源开发,2012,(2).

摘要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出生在上世纪80后的新生代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作为企业新生代员工管理已成为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引起众多企业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 :新生代;员工;管理;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外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内部矛盾层出不穷,企业经营管理的挑战和困难应接不暇。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中,企业新生代员工管理已成为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有效进行解决引起众多企业的高度关注。本文就此作一剖析和探讨。

1.新生代员工的特征

新生代员工是特指出生在上世纪80后的劳动者,他们是改革开放后年轻一代有知识、有活力、有想法、有拚劲的企业员工群体。一方面,他们年纪轻轻就在企业安全生产、科技攻关、经营管理中崭露头角、建功立业,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不凡的业绩,展示了自身的价值,正在或已经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安于现状,不愿长期固守一个组织,受不了企业现有条条框框的约束,随时准备鲤鱼一跃,另谋高就,企业不得不承担人员接替的风险,特别是部分核心员工。分析起来,新生代员工有以下特点:

价值取向多元化.

新生代员工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见多识广,价值取向多元,加上教育环境的优越性、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使得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善于学习新知识,勇于接受新事物,积极进取,敢想敢干,“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水就泛滥”;二是在价值追求上,除了象“50后”、“60后”和“70后”关注个人成长和经济利益外,“80后”还关注发展机会、发展空间、发展环境、生涯规划、对外交流、家庭生活等因素;三是在福利待遇上,明确要求高薪酬、高福利,同时不忽视工作氛围、旅游休闲、健美健身、文化娱乐,更加喜爱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双丰收。

思维方式自我化

新生代员工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出生在红旗下,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幸福时代,衣食无忧,住行不愁。从小到大一切都是父母包办、父母负责,加上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疼爱,他们自己很少有生活的压力,也不懂得、更不可能考虑为自己负责。唯一养成的理念,就是以我为中心,以我的意愿为半径来画圆。高兴时豪情万丈,不高兴时一落千丈;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不懂得相处相容,不善于沟通合作;顺境春风得意,逆境郁郁寡欢。这也是近年来,年轻员工较多出现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甚至自杀的重要原因。

职业生涯随机化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的情况下,各个企业纷纷改变传统的组织机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与员工实行双向选择,企业不再承诺对员工的铁饭碗和终身雇佣,员工也不需要从一而终,贡献一生。员工可以跨越不同组织的边界,在不同岗位、职务或专业领域实现迁移和流动,因此,员工的职业生涯随时随地充满变数,职业成功的标准由传统的强调薪酬、晋升等客观因素,转化为自我实现、自我陶醉的主观感知来衡量;对职业生涯的管理责任由企业向员工个体转化,个体具有更多的主动性;传统的由企业承担的员工培训逐步被社会培训和自我学习所取代;员工所具备的技能不是单一的、专属于某一特定企业的,而是可以转移的、在不同企业和不同职业中均可适用的。

兴趣爱好广泛化

新生代员工特殊的成长背景造就了鲜明的群体特征:学历普遍较高、创新能力强、求知欲望强、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接受新挑战,而且从小受到多方面文艺、体育培训和熏陶,兴趣爱好广泛,并具有一定的基础,“吹拉弹唱”无一不能,“琴棋书画”样样在行,电脑、通讯、网络等高科技了如指掌,从而形成了灵活多变的性格特征和爱好广泛的兴趣取向。

2.新生代员工管理的挑战

80后员工面临着十分沉重的压力,如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生活条件、收入问题、住房问题等等,致使其职业定位不清晰、价值取向多元、个性突出、跳槽频繁、团队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给新生代员工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忠诚度降低。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由传统的长期稳定的契约转化为短期的动态弹性契约,其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承诺关系,企业不会终身雇佣员工,而工作的不稳定性也难以换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依靠。员工不再长期受雇于一个企业,而是拥有了到不同企业工作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势必会降低对企业的忠诚度,使企业面临员工随时离职的状况,特别是核心员工的流失,更是问题突出。

自主性增强。新生代的员工大多是独生子女,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特别是随着雇佣双方在职业生涯管理中角色和定位的变化,管理重心由企业向个人发生转移,员工需要设计更多的职业生涯管理,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途径,为职业发展承担更大的责任。个人要主动分析自身的现状,确定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业发展路径,在职业发展和规划中拥有主导地位。企业不仅重要性在下降,而且还要承担员工离职造成的风险。

承受力弱化。新生代员工大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工作条件比较优越,听惯了表扬、肯定和掌声,听不得批评、指责和训斥,听到几句批评声就受不了,要么消极怠工,要么大吵大闹,甚至于不辞而别,这是他们心理素质不强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心理承受力差、责任心欠缺的特质。

功利心突出。有人说,新生代员工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突出表现在:愿意工作,希望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积极工作,但不让工作成为生活的全部;关心企业,但不把一切都投入和依靠一个企业。也有人说新生代员工是最没有理想、没有信仰一代,表现在对什么都不在乎、不热乎、不理乎,任你讲得头头是道,他照样我行我素,似乎理想、信仰都是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是无用的说教,只有金钱、职位、权力、房子、车子等才是实的,现实功利心理极强,如就业前先讲待遇,干活前先说报酬,加班前先提条件,等等。

3.企业责任和管理对策

新生代员工是一批优点、缺点鲜明的企业生力军,尽管他们的工作态度、吃苦精神、团队意识、工作绩效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不足,给企业管理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研究他们的需要和特点,实施正确的策略和方法,使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职业生涯双赢的目标。

建立学习团队。新生代员工是渴望提升自己的一代,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因此企业应针对他们的特点,在培训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系统地完善全员教育和培训机制,建立一个开放的培训平台,让其与企业共同成长。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努力建成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从人的尊重需要、发展需要、成就需要、价值实现等为出发点,全方位考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大力营造学习氛围,促进知识的生成与分享;建立共同愿景,实现自我超越;推行系统思考,改进心智模式;强化团队合力,共享学习成果。

规划职业生涯。新生代员工更关注的是发展机会,希望能够看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企业的发展平台受限,他们很容易寻找并按的发展空间。为此,企业要帮助员工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明晰愿景、在职培训、实践锻炼、岗位轮换、团队工作、晋级晋职创造条件,使他们在适合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得到长足发展。一是帮助他们做好自我定位。在分析研究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和优缺点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职业起点;二是进行机会评估。可运用SWOT分析法,确定每名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三是制定发展规划和措施,从而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进步。

提供感情支持。针对新生代员工的性格特点和压力现状,企业应采取人性化、个性化的管理机制,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消除职场压力源。一是建立和完善压力评估和消除机制。由于新生代员工从小养尊处优,应对压力的承受力差,企业应建立一套压力调查、测试、评估、诊断、预警和消除机制,尽早发现和消除压力源及消极影响。同时建立配套的心理咨询机制、情感疏导机制、健康管理机制和家庭人文关怀机制,减轻精神压力;二是开展压力释放与心理平衡活动。针对尊重代员工解决压力不理性、生活不规律、身体素质差、个性比较强的特点,倡导和鼓励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平衡饮食结构,培养业余爱好,改变不良习惯,积极应对压力,学会释放压力,平衡自我,变压力为动力,增加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价值。也可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成功的经验,如建立“出气屋”、“发泄室”等,帮助员工宣泄和释放压力机;三是营造和谐宽松的企业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硬环境是指:办公场所、学习场所、休闲场所、设施设备、工具材料、安全设施、空间布局、照明、噪音、温度、湿度等等,主要在于工作便利与感官感受。软环境指工作氛围、人际关系、员工情绪、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主要在于员工的心理感受。研究表明: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幸福感和积极性,因此,企业在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真诚的关怀、尊重、信任他们,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和积极性,并在工作中感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构筑激励机制。由于他们具有个性张扬、重视公平、突出自我、灵活善变的特点,必须构筑有效的激励机制。要以组织目标为导向,以他们个体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公平性、差异性的原则,从尊重信任、薪酬福利、内部晋升、职业培训、适度授权、团队管理、带薪假期、荣誉疗养、企业文化等方面,调整与完善激励机制,全面激发正能量。

塑造企业文化。大力塑造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落实到员工的精神层面和言行举止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员工的精神追求与企业文化相适应,努力创造和谐的环境,培养员工社会责任感、企业使命感和忠诚心。同时,企业还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尽可能提高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不断优化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深层次了解和掌握职工内心需求,倾听职工呼声,加强平等交流沟通,多关心职工方方面面的困难,时时处处体现对新生代员工的尊重、关怀和信任,从而提高他们对企业的积极性和贡献度。

中国知网论文新生代员工的管理

多查一些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书比较有帮助

人性化的用心管理是管理好新生代员工的重点,下面摘自中国培训网的内容介绍几点:第一:融入团队9、0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相对来说会容易对陌生的团队产生孤独感。因此,对90后员工管理的一个重点就是,尽快地让这些小伙伴适应班组工作,及适应这里的:人、工作及环境,如何实现这一点呢?Tips:通过入职介绍,认识老乡及师傅、通过一对一工作指导,快速熟悉岗位、通过工作反馈让90后快速知道工作的要求及标准第二:建立互信管理员工的最大难题是来自沟通的障碍,其实在本职上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缺乏互信的工作关系。在建立互信的所有方式中,真诚地关心员工是其中最简洁与高效的方式,那么如何才能让员工收到这种关怀呢?这体现在管理者每一次与员工对话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新员工入职的前三个月这一点尤为重要,要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一线管理者必须熟练地掌握以下三个关键要素的谈话技巧:Tips:What: 工作、生活、情感When:非正式沟通How:关怀谈话五步法简单说来便是,谈话前期了解清楚目标对象的期待诉求,创造彼此志趣相投的话题,给予充分的理解,后续提供实际的支持措施,来稳住对方的需求,并很好的解决他们面临的忧虑。对一个新晋员工至于付出如此礼遇吗?你可以否定这一建议,就像员工可以轻易否定你一样。第三:压力处理由于体力劳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第45天左右将是90后员工的离职高峰期,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90后员工不能承受工作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下四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较好地缓解90后员工入职反应综合症,以降低前三个月的离职率。Tips:户外拓展集体玩|唱K集体看励志电影运用压力谈话技巧压力大的唯一解决办法肯定就是适当的减压,顺便可以促进团队间的融洽度就最好不过,集体的活动能舒适身心的同时,也让新晋90后知道他们不是孤军作战,当然,如果活动时间不占据休假时间效果会更好。第四:表扬员工90后特别需要表扬和安慰,但这个重要的环节在会议上经常会被管理者忽略。事实上表扬员工并不是简单的说一下:你做得很好,继续加油。而是需要能够将员工克服的困难、对工作的的贡献等要素描述出来。

有。在体制内有编制身份,且被纳入机构编制部门管理的只有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前者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即公务员,分干部和工勤两种身份,中国知网员工有编制。中国知网是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核心的数据库。收录资源包括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等学术与专业资料。

试谈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和管理策略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试谈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和管理策略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近年来,新生代员工已经逐步进入职场,并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潜力股,成为职场上新的较具影响力的成员。由于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自然使得他们具备不同于以往员工的特点,如何更好的引进和培养新生代员工,使其在组织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企业传统的人才管理模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在系统分析新生代员工职场特质的基础上,深刻剖析新生代员工管理中出现的理由,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探讨了新生代员工的管理之道。

【关键词】 新生代员工、特点、管理策略

新生代员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他们因与传统社会的理念、意识和个性不同,而被称为新生代。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个性自我、张扬、不安于目前状况是他们的标签。如今他们已经不可逆转的登上了职业的舞台,成为中国各个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已经或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怎样更好地实现新生代员工与企业的匹配,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一、新生代员工的特点

(1)价值观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现代社会逐渐由精神导向演变成物质导向,强调功利,看重眼前利益,追求物质享受。在这种环境上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更加注重实际,而对理想、信念不太看重。他们的价值取向在思维策略、感情表达和心理需求等方面呈多元化的特点。调查显示,新生代员工仅有以挣钱为主要目的,他们在追求金钱满足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权益、工作环境,乃至个人心情的满足。

(2)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新生代员工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缺乏合作意识的培养。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及他人认可意识强。新生代多数受到很好的教育,学历较高,比较自信,一进单位就想身居要职,施展才华;但他们不能很好地了解社会,对自己走入社会的情况估计过于乐观,造成他们自信有时却又表现为自大、夸夸其谈,给人一种眼高手低的印象。

(3)抗压能力差。新生代在成长期间基本没遇过什么挫折,因而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值比现实要高出很多。批评新生代员工,通常会有两种后果:一种新生代员工从此情绪低落,没有工作热情,工作绩效越来越差;另一种是新生代员工直接辞职。

(4)缺乏责任意识。从成长环境来看,新生代员工从小到大都是父母为他们负责到底,他们还没有接受过为自己负责的训练,因而新生代员工普遍缺乏责任感。

二、新生代员工与传统管理之间的矛盾

(1)认为自身与企业之间是纯粹的雇佣关系。他们注重的是工作是否能帮助自我成长,是否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新生代员工注重自我目标的实现,不愿意为了企业目标牺牲自身利益。

(2)缺乏团队意识,影响组织的绩效。在与他人合作时,常认为责任在于集体而非个人,遇到理由不愿主动承担责任、互相推诿,结果导致整体工作进度受到影响。不能和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合作和协调,这些现象的出现势必增加了团队管理的难度,降低了组织绩效。

三、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机制建设

(1)管理要“量体裁衣”。传统的僵化式的管理模式俨然已不适应如今多变的社会和思维方式更加活跃的新生代员工。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必须从强调威权的家长式管理向强调真诚的兄长式领导转变,“要领导不要管理”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找到真正适合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方式,首先要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并且有一颗包容理解的心。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其次让员工参与管理,体会到管理的乐趣,并且搭建无障碍沟通平台。对新生代员工不要通过规章制度进行强制约束,而是要找准企业和员工价值观的契合点,利用企业文化这种“粘合剂”把员工紧紧的团结在一起。

(2)完善培训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好的培训计划可以帮助新生代员工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流程,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企业文化与组织目标,是新生代员工快速学习和成长的平台。与此同时,通过培训企业管理者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员工到底与哪些职位匹配,从而对员工更好的进行职业生涯的指导。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新生代员工设定更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明确人生的奋斗方向与发展策略,也让他们认识到未来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3)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刚刚踏入职场的新生代员工面对或轻或重的经济压力,他们有着用金钱来证明自己能力与社会地位的强烈心理愿景。因此,一个良好的、与绩效挂钩的具有吸引力的合理薪酬体系对于他们无疑具有很强的鞭策作用,物质激励的公平性能有效的提高新生代员工的积极性。

(4)组织文化激励。新生代员工跳槽频繁、忠诚度不高,除关注自身权益和工作环境等物质激励外,组织文化激励更符合他们的口味。因此“家庭式”的管理文化更能打动与激励他们。在管理中,应该融合儒家的“仁”,即让新生代员工在公司当中找到自尊。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隐私,留给他们犯错的空间。这种温情式的文化激励可以让员工与企业坚守原则,共进共赢。

(5)建立多样化的再学习培训体系。现代培训理念表明,工作同时也是继续学习的过程,是个人提高自己的市场价值而进行的人力资本的投资。员工不仅重视工作的完成,而且更加注重在工作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为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公司的再学习培训机制对于新生代员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吸引力。

四、总结

新生代员工这一职场新生力量给予管理者的是“惊喜”与“惊叹”并存。他们正在逐步成长,成为职场的重要力量。企业除了适应,别无选择。因此,对新生代员工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宽容、支持和信任。从他们多样化的需求出发,给出相应的管理和激励策略,善用其长,而避其短,最终实现组织与新生代员工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师帅.新生代员工管理缺失[J].人力资本管理,2010,(5).

[2]新生代员工的特点与管理策略.人力资源开发,2012,(2).

摘要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出生在上世纪80后的新生代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作为企业新生代员工管理已成为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引起众多企业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 :新生代;员工;管理;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外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内部矛盾层出不穷,企业经营管理的挑战和困难应接不暇。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中,企业新生代员工管理已成为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有效进行解决引起众多企业的高度关注。本文就此作一剖析和探讨。

1.新生代员工的特征

新生代员工是特指出生在上世纪80后的劳动者,他们是改革开放后年轻一代有知识、有活力、有想法、有拚劲的企业员工群体。一方面,他们年纪轻轻就在企业安全生产、科技攻关、经营管理中崭露头角、建功立业,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不凡的业绩,展示了自身的价值,正在或已经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安于现状,不愿长期固守一个组织,受不了企业现有条条框框的约束,随时准备鲤鱼一跃,另谋高就,企业不得不承担人员接替的风险,特别是部分核心员工。分析起来,新生代员工有以下特点:

价值取向多元化.

新生代员工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见多识广,价值取向多元,加上教育环境的优越性、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使得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善于学习新知识,勇于接受新事物,积极进取,敢想敢干,“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水就泛滥”;二是在价值追求上,除了象“50后”、“60后”和“70后”关注个人成长和经济利益外,“80后”还关注发展机会、发展空间、发展环境、生涯规划、对外交流、家庭生活等因素;三是在福利待遇上,明确要求高薪酬、高福利,同时不忽视工作氛围、旅游休闲、健美健身、文化娱乐,更加喜爱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双丰收。

思维方式自我化

新生代员工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出生在红旗下,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幸福时代,衣食无忧,住行不愁。从小到大一切都是父母包办、父母负责,加上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疼爱,他们自己很少有生活的压力,也不懂得、更不可能考虑为自己负责。唯一养成的理念,就是以我为中心,以我的意愿为半径来画圆。高兴时豪情万丈,不高兴时一落千丈;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不懂得相处相容,不善于沟通合作;顺境春风得意,逆境郁郁寡欢。这也是近年来,年轻员工较多出现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甚至自杀的重要原因。

职业生涯随机化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的情况下,各个企业纷纷改变传统的组织机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与员工实行双向选择,企业不再承诺对员工的铁饭碗和终身雇佣,员工也不需要从一而终,贡献一生。员工可以跨越不同组织的边界,在不同岗位、职务或专业领域实现迁移和流动,因此,员工的职业生涯随时随地充满变数,职业成功的标准由传统的强调薪酬、晋升等客观因素,转化为自我实现、自我陶醉的主观感知来衡量;对职业生涯的管理责任由企业向员工个体转化,个体具有更多的主动性;传统的由企业承担的员工培训逐步被社会培训和自我学习所取代;员工所具备的技能不是单一的、专属于某一特定企业的,而是可以转移的、在不同企业和不同职业中均可适用的。

兴趣爱好广泛化

新生代员工特殊的成长背景造就了鲜明的群体特征:学历普遍较高、创新能力强、求知欲望强、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接受新挑战,而且从小受到多方面文艺、体育培训和熏陶,兴趣爱好广泛,并具有一定的基础,“吹拉弹唱”无一不能,“琴棋书画”样样在行,电脑、通讯、网络等高科技了如指掌,从而形成了灵活多变的性格特征和爱好广泛的兴趣取向。

2.新生代员工管理的挑战

80后员工面临着十分沉重的压力,如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生活条件、收入问题、住房问题等等,致使其职业定位不清晰、价值取向多元、个性突出、跳槽频繁、团队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给新生代员工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忠诚度降低。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由传统的长期稳定的契约转化为短期的动态弹性契约,其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承诺关系,企业不会终身雇佣员工,而工作的不稳定性也难以换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依靠。员工不再长期受雇于一个企业,而是拥有了到不同企业工作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势必会降低对企业的忠诚度,使企业面临员工随时离职的状况,特别是核心员工的流失,更是问题突出。

自主性增强。新生代的员工大多是独生子女,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特别是随着雇佣双方在职业生涯管理中角色和定位的变化,管理重心由企业向个人发生转移,员工需要设计更多的职业生涯管理,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途径,为职业发展承担更大的责任。个人要主动分析自身的现状,确定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业发展路径,在职业发展和规划中拥有主导地位。企业不仅重要性在下降,而且还要承担员工离职造成的风险。

承受力弱化。新生代员工大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工作条件比较优越,听惯了表扬、肯定和掌声,听不得批评、指责和训斥,听到几句批评声就受不了,要么消极怠工,要么大吵大闹,甚至于不辞而别,这是他们心理素质不强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心理承受力差、责任心欠缺的特质。

功利心突出。有人说,新生代员工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突出表现在:愿意工作,希望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积极工作,但不让工作成为生活的全部;关心企业,但不把一切都投入和依靠一个企业。也有人说新生代员工是最没有理想、没有信仰一代,表现在对什么都不在乎、不热乎、不理乎,任你讲得头头是道,他照样我行我素,似乎理想、信仰都是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是无用的说教,只有金钱、职位、权力、房子、车子等才是实的,现实功利心理极强,如就业前先讲待遇,干活前先说报酬,加班前先提条件,等等。

3.企业责任和管理对策

新生代员工是一批优点、缺点鲜明的企业生力军,尽管他们的工作态度、吃苦精神、团队意识、工作绩效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不足,给企业管理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研究他们的需要和特点,实施正确的策略和方法,使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职业生涯双赢的目标。

建立学习团队。新生代员工是渴望提升自己的一代,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因此企业应针对他们的特点,在培训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系统地完善全员教育和培训机制,建立一个开放的培训平台,让其与企业共同成长。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努力建成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从人的尊重需要、发展需要、成就需要、价值实现等为出发点,全方位考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大力营造学习氛围,促进知识的生成与分享;建立共同愿景,实现自我超越;推行系统思考,改进心智模式;强化团队合力,共享学习成果。

规划职业生涯。新生代员工更关注的是发展机会,希望能够看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企业的发展平台受限,他们很容易寻找并按的发展空间。为此,企业要帮助员工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明晰愿景、在职培训、实践锻炼、岗位轮换、团队工作、晋级晋职创造条件,使他们在适合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得到长足发展。一是帮助他们做好自我定位。在分析研究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和优缺点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职业起点;二是进行机会评估。可运用SWOT分析法,确定每名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三是制定发展规划和措施,从而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进步。

提供感情支持。针对新生代员工的性格特点和压力现状,企业应采取人性化、个性化的管理机制,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消除职场压力源。一是建立和完善压力评估和消除机制。由于新生代员工从小养尊处优,应对压力的承受力差,企业应建立一套压力调查、测试、评估、诊断、预警和消除机制,尽早发现和消除压力源及消极影响。同时建立配套的心理咨询机制、情感疏导机制、健康管理机制和家庭人文关怀机制,减轻精神压力;二是开展压力释放与心理平衡活动。针对尊重代员工解决压力不理性、生活不规律、身体素质差、个性比较强的特点,倡导和鼓励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平衡饮食结构,培养业余爱好,改变不良习惯,积极应对压力,学会释放压力,平衡自我,变压力为动力,增加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价值。也可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成功的经验,如建立“出气屋”、“发泄室”等,帮助员工宣泄和释放压力机;三是营造和谐宽松的企业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硬环境是指:办公场所、学习场所、休闲场所、设施设备、工具材料、安全设施、空间布局、照明、噪音、温度、湿度等等,主要在于工作便利与感官感受。软环境指工作氛围、人际关系、员工情绪、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主要在于员工的心理感受。研究表明: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幸福感和积极性,因此,企业在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真诚的关怀、尊重、信任他们,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和积极性,并在工作中感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构筑激励机制。由于他们具有个性张扬、重视公平、突出自我、灵活善变的特点,必须构筑有效的激励机制。要以组织目标为导向,以他们个体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公平性、差异性的原则,从尊重信任、薪酬福利、内部晋升、职业培训、适度授权、团队管理、带薪假期、荣誉疗养、企业文化等方面,调整与完善激励机制,全面激发正能量。

塑造企业文化。大力塑造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落实到员工的精神层面和言行举止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员工的精神追求与企业文化相适应,努力创造和谐的环境,培养员工社会责任感、企业使命感和忠诚心。同时,企业还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尽可能提高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不断优化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深层次了解和掌握职工内心需求,倾听职工呼声,加强平等交流沟通,多关心职工方方面面的困难,时时处处体现对新生代员工的尊重、关怀和信任,从而提高他们对企业的积极性和贡献度。

日本对新员工管理研究论文

【摘 要】及时、规范、全面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有一部分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实践中,存在培训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培训内容简单及培训效果缺乏反馈和评估等误区。现代企业可通过树立以战略为导向的培训理念、加强新员工入职培训过程管理、确定针对性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新员工培训形式和建立完善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反馈及评估体系等措施来提高培训的效果。【关键词】新员工入职培训 误区 策略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企业为新进员工所专门设计并实施的培训,它在为企业塑造合格员工、传承企业文化、建设成功团队、赢得竞争优势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和独特的作用。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一个企业录用的员工从局外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过程,是员工从一个团体融入到另一个团体的过程,是员工逐渐熟悉、适应企业环境并开始初步规划职业生涯、定位自己的角色、开始发挥才能的过程。及时、规范、全面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入社教育”,联想集团的“入模子培训”,无不体现了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视。研究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误区及改进策略,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新员工入职培训中存在的误区德隆商务咨询公司一项针对企业培训状况的调查显示在我国12个行业的百家企业中,有32%的企业根本不提供任何员工培训,有15%的企业只为员工提供最简单的入职培训。而在员工培训的满意度调查中,员工对入职培训的不满意高达67%。另据有统计表明,国内有近78%的企业没有对新进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往往把新员工入职培训当作一个简单“行政步骤”。很多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存在一些误区。1.新员工入职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主要表现为:(1)很多企业在培训的时间安排上,随意性很大。如由于企业营业的需要,有些企业以工作忙,人手不足为借口,马上分配新招到的员工到相关部门开始工作,而不顾及对新员工的培训,只等有时间了再派新员工参加培训。这种无序的培训给培训部门带来了不必要的协调工作量,增加了培训的次数与时间成本,并且新员工没参加培训既增加了企业用人的风险性,又不利于新员工角色的迅速转换;(2)企业缺乏规范性的培训文本或讲义。为了维护企业培训水平,企业都应有自己的培训资料,对新员工入职培训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都必须设定目标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使培训工作有持续性,并且能避免企业的后续培训的内容重叠和资源的浪费把新员工培训变成新员工欢迎典礼。许多企业在培训形式上,主要是领导发言、代表致辞、体检聚餐。2.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简单很多企业把新员工入职培训当作一个简单“行政步骤”,认为新员工培训只要了解一些企业基本情况则可,所谓的培训也就是安排一天或两天时间,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参观企业、讲解员工手册与企业的一些基本规章制度等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有些企业的入职培训非常丰富,有企业文化的介绍、生产注意事项的讲解,有团队协作,沟通技巧的指导,可是员工就是不满意。究其原因,在于缺乏针对性。有些企业在进行培训时,只把口号式的观念给员工一念,大家根本不了解这些内容对自己今后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性,也无法理解这些观念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即使有真正的文化培训,也是局限在行为、制度的约束上,重点突出的是不准干什么,为对企业文化的真正的核心部分进行重点展示。3.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缺乏反馈和评估很多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过程中,缺乏培训的互动与反馈,没有反馈,就不知道将来培训工作如何改进。另外,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培训体系,培训结束后,缺乏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继续跟踪,或者虽然对培训效果有评估,但测评的方法单一,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后的一个简单考试,事后不再做跟踪调查。这样一来,并不能起到考评培训效果的作用,在员工培训上的巨大投入并没收到预期的回报。二、企业完善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策略松下曾有一句培训格言:“培训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没有培训所付出的代价却远远大于要培训所付出的代价!新员工的培训是最好做的,也是最难做的。”现代企业如何做好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工作呢?1.树立以战略为导向的培训理念一个科学的运作良好的培训体系应该是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是为推动员工、部门和企业的绩效服务的。基于以上理念,科学的培训发展体系应该是以绩效为导向、以能力为驱动的。首先,培训的内容应该根据企业的战略和业务发展的动态变化而确定,使企业的员工培训不仅是作为战略沟通和贯彻的工具,更是针对企业的核心能力的需要,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次,企业应该引入“能力”的概念,将员工培训与员工的实际工作要求,员工的绩效和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让新员工从被动的“要我学”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学”,让员工能真正尝到培训带给他们的好处。使员工通过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提升他们的绩效,同时也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对工作的满意度。这时,员工才会根据工作的需要,积极主动的提出培训需求,要求参加培训并非常认真的学习。2.加强新员工入职培训过程管理首先,对培训要有全面计划和系统安排。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培训的内容、方法、培训师、教材、参加人员、经费和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其次,要选择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较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培训技巧的培训讲师。专业知识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培训的内容,培训技巧和实践经验的丰富与否会影响培训的效果。国内外很多知名的企业,对培训讲师都是从这三个方面要求的。再次,要为培训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确保培训环境舒适的相关要求有:教室空间合适、培训地点方便、设备齐全、桌椅舒适、茶点供应、温度适中等等。最后,要在培训活动实施前对培训所涉及到的物品进行总体检查,确保培训能正常进行。3.确定针对性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新员工入职培训是员工进入企业后接触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新员工只有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和文化,才能明确自身角色定位,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以联想为例,联想在新员工4天的入职培训中,共设5个讲座,这些讲座清楚明白地介绍联想集团是怎样创立发展、现有的规模建制、未来的发展目标;规定了作为一个联想人应有的姿态与精神风貌。这些讲座内涵丰富,寓意深刻,针对性强,大到联想目标、集团结构,小到穿衣戴帽、言谈举止。所有的讲座都体现出联想与市场的关联,在学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因此,企业必须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的培训内容。具体包括:(1)公司基本情况及相关规章制度;(2)员工日常基本礼仪与工作职责等基础知识;(3)岗位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新员工岗位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使其达到“上岗”的基本要求。这部分培训可以由新员工所在部门实施,必要时部分内容可以外包培训。(4)企业文化的培训。通过对新员工企业文化的培训,能防止新员工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冲突。在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过程中,企业应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主动促成新员工与企业其他老员工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改变新员工与企业文化不相适应的个人作风、态度和价值观。4.选择灵活多样的新员工培训形式新员工入职培训培训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包括角色演练、现场辅导、拓展训练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个人、不同的问题,产生的效果、花费的成本也各不相同。例如新员工进入IBM,首先要进行为期4个月的集中培训,培训采用课堂授课和实地练习两种形式,联想公司对于新员工的培训也采用“多层级”培训。总的来说,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必须结合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等因素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1)对于企业基本情况的介绍可采用现场参观、讲解、亲身体验等形式;(2)新员工职业基本素质培训可以由企业内部领导、老员工与新员工座谈,采取现身说法或演讲的形式。海尔公司在新员工入职后通常做的第一件事是举办新老“毕业生”见面会,通过师兄师姐的亲身感受理解海尔。新人也可以通过面对面与集团最高领导沟通的机会,了解公司的升迁机制、职业发展等问题;(3)团队与沟通的培训,可以采用游戏、户外拓展等方式,让每一个参与的人能够有切身感受;(4)融洽新老员工的气氛,可以采用文娱、体育等多种形式;(5)对于岗位工作职责的培训,部门负责人可以采用讲解、演示、示范操作等形式进行。新员工加入联想后,公司为每一个新员工指定一名指导人,一般是直线经理或部门资深员工,为新员工提供个性化指导。5.建立完善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反馈及评估体系培训重要的就是应用,如何应用、应用效果怎样,这些都需要加强对培训的追踪评估。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培训效果的评价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学员的反应、学员的学习成效、学员的行为有没有明显的变化、企业的绩效有没有提高。对于新员工整个培训效果评价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合适进行评定,可以组织受训者进行讨论,从中了解受训者对课程的反映;第二阶段,主要评价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可以采用考试的形式进行;第三阶段,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受训者的工作表现来评价培训的效果。这时,可以找受训者的上级主管了解受训者的工作表现,从而对培训工作的效果加以评定。参考文献:[1]张伟强.新员工培训的有效实施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6):49-55.[2]罗晚文.建立科学的培训发展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J].中国培训,2008,(3):72—73.[3]黄渊明.组织培训困境分析[J].人才开发,2008,(5):40—41.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骨干力量,而员工关系是企业的生命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 中小民营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 》

摘要:企业的员工关系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本文对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的员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通过强化公司高层领导认知,培育良好劳资关系,建立健全企业福利保障体系等手段来营造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氛围,为企业稳定和谐发展打造坚实基础。

摘要:中小民营企业;员工关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01

在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下,企业间竞争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上的竞争,但这些核心技术、竞争力归根到底存在于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上。而作为提升企业人才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员工关系管理,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都处在初创期和成长期,其相应的员工关系管理大多比较粗放、简单,不够系统和规范。笔者认为,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单纯的模仿世界500强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模式无疑是不现实的。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灵活处理,找到适合企业自上特点的员工关系模式。

一、国内中小民营企业员工关系中突出的问题

1.员工关系价值得不到企业负责人的足够重视

员工关系的改善关系到团队的和谐,是一项全局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内最琐碎而不易呈现价值的部分。员工关系管理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内大多没有得到企业负责人足够的重视和价值认同。我国许多中小民营企业负责人认为企业与员工只是一种各取其利得金钱雇佣关系,以为员工拿到了应该拿的钱,别的事就不用管了。据调查,大部分员工 离职 与钱的关系并不大,反而是不和谐的工作环境成为离职的主要原因。

2. 企业 文化 建设不明显。中小民营企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或者有企业文化但是没有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 教育 ,使得员工的行为偏离企业发展方向,企业就难以和员工达成一种共同发展的愿望。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形”上,很难真正把员工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去,往往就是办公室的人员贴贴文字,拍些照片,写写文章,没有更多的实际活动来支撑文化建设。企业的大部分员工都不知道企业的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更不用提文化核心了。

3.激励沟通机制不健全。中小民营企业中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意识淡薄,不管上下级之间,还是横向部门之间都有沟通滞后的表现,从而直接影响着各部门以及部门之间工作的开展。当出现矛盾时,大多数员工不会主动选择沟通,而多采取回避、拖延、或是相互推诿的态度,致使简单的事情严重化,直到成为企业运作的绊脚石,问题性质扩大化后才开始真正面对。

4.员工满意度低,核心员工流失率高。由于复杂的工作环境以及相关福利保障 措施 的不健全,还有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迷惘,导致中小民营企业的在职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都不高,核心员工在离职率高,导致本就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不够的企业雪上加霜。

二、建立良好员工管理管理体系的基本途径

1.深化企业高层的认知观念,教育引导员工认同企业愿景。员工关系首先应该得到企业负责人的足够认识,只有高层领导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员工关系的重要性,才能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开展中把员工关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笔者所在的民营企业,因企业所在的地理位置偏僻,为了加强企业的凝聚力,留住企业员工,企业高层深刻的认识到了员工关系的重要性,并且都亲自参与各项活动的规划,在员工关系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在此后的三年里,公司员工离职率大幅度下降,企业的外在口碑也得到的大大的提升。

2.培育良好的劳资关系,提供员工“安居乐业”保障措施。企业既要让员工在工作中“乐业”,也要让员工生活中“安居”。“乐业”要求企业提供员工好的工作办公环境、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和员工提升平台。 为使员工能够更好的进行角色转变,由原来的“打工”心理转变为“主人翁”的心理,企业应该把在工作中有潜力的员工进行重点培训,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中能够有更多的提升,让年轻的员工感觉到有提升的空间,真正的把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安居”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多的物质和财力保证。因为仅仅是“乐业”还是不够的,虽然“心”是想留在企业,但还得有物质支撑,还必须让职工们“安居”才能真正的留下他们。这中间又涉及到很多的福利保障措施,比如外地员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员工上下班的交通问题,外地员工及其家庭的住宿问题,员工医疗保障问题等等。人文关怀是企业温暖的动力,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灵魂与血液。企业要多层面多角度关注职工民生,设身处地的为企业员工解决实际困难。

3.积极构造员工主题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企业应该紧紧抓住员工心理,打造适合自己企业员工的主题文化,让企业文化这一隐性工具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以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例,公司大力推行“心乐、行乐、意乐”的企业“乐”文化建设,让员工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我工作,我快乐;我学习,我快乐;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快乐;我敬业,我快乐; 我享受,我快乐”。企业通过每年固定的活动: 元旦 联谊会、职工趣味运动会、劳动者之歌、“讲文明树新风”演讲比赛、球类比赛活动月等大型的活动,让全体员工都有机会能参与企业的活动,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份子,深入其中,体会到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的快乐和归属感,员工才能在企业里找到满足感和自豪感!

4.深化企业的激励与沟通,打造员工自我肯定的平台。无论是一线员工,还是科研人员,都需要以诚相待、以情感人。企业需要建立一种好的激励沟通机制,让员工有机会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企业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大会、 年终 总结 大会以及表彰大会等,多方面给员工建立沟通表达的正式沟通 渠道 ,同时也要引导非正式渠道,让员工的心声有处可诉,让激励模式深入人心。优化和员工个体利益切实相关的流程和制度,从事前意见征询、事中管理研讨、事后决策表决三个角度确保员工对管理举措的理解和决策参与。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一方面是员工代表表达意见的过程,同时也是员工理解接受管理方案的过程,参与不是员工一切说了算,不是员工的盲目抵制,是“我们”兼顾各方利益共同决策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让员工加深了对员工自我的肯定,更重要的是促进企业员工关系和谐。

企业员工关系建设是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员工关系,企业发展很可能会走向衰败。中小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但是,这样的企业员工关系建设也就可以更加灵活,不拘于大公司的条条框框。中小民营企业可结合自身的特点,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建立“共同发展,共同提升”的价值观,企业发展必然会走向稳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吕欣欣.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文化,2010(11).

[2]张晋龙.员工关系管理的途径和 方法 [J].发展,2009(11).

[3]冯常生.浅析企业员工关系管理[J].企业活力,2012(4):40-43.

《 略论企业成熟期员工关系管理 》

摘要: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成熟期是企业的黄金期,但在此阶段存在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在因素,如:员工队伍存在分层,一线员工的稳定性降低等,从而要求企业加强员工关系维护,通过建立与完善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建立企业承诺机制,实行企业文化管理创新等措施,稳定员工队伍,增强其凝聚力、战斗力。

关键词:企业成熟期员工关系大企业病承诺机制

1 企业成熟期员工关系特征

成熟期是企业生命周期的黄金期,企业在这一时期,组织机构健全,企业领导方式多实行分权制,内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得已实现,经过创建期、成长期的企业文化培育,已有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员工队伍趋于成熟,企业产品与服务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这意昧着企业在成熟期的员工关系具有不同于创建期、成长期的特征。

企业员工队伍分层现象明显

受组织机构设置的影响,以及员工所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在成熟期的企业中,高层、中层、基层等各员工群体出现明显的分层、分群现象,在同一层或同一群体内,员工多具有同质性,即工作性质相近、管理方式相近、分配制度设计相近等,上下级之间地位存在一定的差别,成熟期的企业,因管理规范化、程序化,使得为人处事的原则性强、灵活性不足,存在工作层层请示,决策效率低,造成企业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不足,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以致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与创造性的发挥。

一线员工队伍存在不稳定性因素

在成熟期的企业当中,因工作性质决定了一线员工的劳动具有自身特点,即劳动具有单调性、重复性、呆板性和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性,从而影响了员工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成熟性企业的一线员工的稳定性差,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易出现一线员工大量流失现象,特别是有强烈心理期待的员工,由于组织机构成熟,发展通道有限,一线员工进一步升迁的空间不足,企业中的“天花板”效应,造成成熟期企业的一线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明显低于成长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非正式组织的影响明显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中一些群体成员由于工作性质相近、社会地位相当、对一些事物的基本认识一致、观点基本相同,或是性格相似、兴趣相似,共同形成的一些被其成员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使得原来松散且随机形成的群体渐渐地趋向固定的非正式组织形式[1]。在成熟期企业中,由于人们的兴趣、 爱好 相近等原因,诱导非正式组织大量产生,而非正式组织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员工的价值观念与正式组织往往产生冲突,不利于企业的指令信息上传下达,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 兴趣爱好 ,只要管理方式科学,能够充分利用非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强的优点,将会给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企业激励制度设计上的差别导致员工行为分化

企业进入成熟期后, 企业管理 层对核人才高度关注,各种吸引与激励高层次人才的政策竞相出台,这对于企业保护与吸引关键人才是必须的,但由于人的职业能力差别的客观存在,必然导致劳动效率的差别,在现有分配制度模式下,企业所采取的差别化激励制度,必然因激励制度设计的差别带来员工行为的差别,使得非企业核心员工对企业工作失去信心,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在成熟期中将表现更加突出,实行对核心人才的保护,同时兼顾对普通员工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满足,将是成熟期企业实施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大企业病”的出现,直接影响员工劳动效率

所谓“大企业病”,是指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在企业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等方面,不知不觉地产生阻滞企业继续发展的种种危机,使企业逐步走向衰退的一种漫性综合病症[2]。当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复杂,机构会设置越来越多,出现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权力争斗、相互猜忌、利益争夺、责任推诿等非正常现象,从而为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带来一定困难,特别是政出多门,使下属不知所从,企业凝聚力降低,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2 企业成长期的员工关系维护

人是企业发展之本,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是成熟期企业的重要任务,除需要建立差别化的利益激励机制,对员工实行分类管理,科学构建有效沟通渠道,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对核心人才的挖掘与培养,积极构建员工关系管理机制,搭建学习型企业平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途径外,还应针对成熟期企业的特点,在员工关系的维护上,采取如下措施:

建立与完善职工代表会议制度

党的十六大已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应在企业中建立与完善职工代表会议制度,这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也是企业依靠员工谋发展的重要方略。关心企业发展,保护自身权益是企业员工的心理诉求。为此,处于成熟期企业,因面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影响企业发展的“大企业病”会逐渐显现与漫延,各种不利于企业和谐的员工行为将有所表现,同时,企业决策层需要听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建议,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建立与完善企业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对企业、对员工、对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重企业工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挥

企业工会是职工自己的组织,对于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地位是法律所赋予,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加强企业工会建设是法律的要求、员工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工会要接受党的领导,但企业工会不是党组织本身,也不是党的一个工作部门,它不是行政的附属,更不是一个科室,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它必须独立负责的开展工作[3]。企业在成熟期需要突出工会的地位与作用,其功能不仅体现在维护职工的利益,还在于企业工会其具体工作中,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能够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弘扬先进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破解企业成熟期所面临的员工关系管理中的各种难题。

建立企业承诺机制

所谓承诺是指对某事物答应照办[4]。Meyer & Allen(1991)认为组织承诺是个体体现出的一种对组织的感情倾向,以及对离开组织造成的损失的认知和对组织应负的道德责任。并将组织承诺划分为三个维度:情感承诺(Affective Commitment)、规范承诺(NormativeCommitment)、连续承诺(Continuance Commitment)[5]。企业承诺机制体现出了企业与员工在相互信任前提下的双方依赖关系,体现在为对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建立与推行承诺机制并能有效履行,员工对企业会心存感激,有利于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并愿意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尽心尽力,增强其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反过来,员工对企业的承诺并履行,将企业提供较稳定的人力资源支撑,最终形成一种企业与员工双赢的局面。

企业文化管理创新

企业进入成熟期,意昧着企业文化相对成熟,企业所弘扬的价值观念已为多数员工所接受。但这并能表明企业文化建设已达最终结果。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不断变化,人们的观念也会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员工思想上的波动,原有的工作热情、创新精神有可能减退甚至消失。因此,企业在成熟阶段,有必要适时变革企业文化,始终保持企业文化的时代性与创新性,紧紧围绕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及员工发展的新需求,在巩固企业文化建设已有成果的同时,汲取 其它 企业的文化建设 经验 ,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内涵,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员工关系管理中的影响力,使企业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刘烨,秦丽娜,彭建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辩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2):101.

[2]黄云杰,张晓梅,刘卉,段晓洁.浅议“大企业病”的产生和防治对策.云南科技管理[J].2011(2):22.

[3]窦坤泉,刘兴才.试论工会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经济信息[J],2010(18):46.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38.

[5]解志恒,李全生.员工组织承诺动态管理:基于信任的角度.现代管理科学[J].2008(10):102.

《 从员工流失看电信企业员工关系管理 》

摘 要:某地市级国有电信企业近年来新员工流失现象严重,本文针对此现象分析了该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现状。特别针对新员工的个性特点,着重分析新员工的员工关系管理,从激励计划、心理契约、员工帮助计划等方面提出该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员工流失;员工关系;新员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一、员工流失现状

电信企业,是国内通信技术的领先者和先进通信网络的缔造者,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网络时代,所以,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很高,从人才的进入渠道上,只选择重点院校的大学 毕业 生,基本上,校园招聘是该公司选择人员的唯一方式。

2009年-2012年,该公司每年新进大学毕业生人员流失率[1]平均为59%。从该公司人员流失现状看,主动离职的大部分是2006年以来招聘的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

该公司通过离职面谈和针对性的满意度调查,发现了大学生离职的几个主要原因:(1)薪酬水平在同行业缺乏竞争力;(2)工作压力大,薪酬待遇与自己所付出的劳动和价值不匹配;(3)家庭原因,主要指男女朋友分居两地;(4)工作地点不理想,主要指在所属县分公司工作的员工,希望到城市就业;(5)工作状态、收入现实与期望值落差较大,心理无法接受。

从该公司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显示,如果这类员工的外部条件允许,可能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离开。而离职原因分析显示的现状,也给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在对待这类员工关系管理上,必须尽快改进和完善,否则,该公司长远的人力资源战略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整体竞争力。

二、该公司大学生离职所呈现的员工关系管理问题及改进方向

从以上员工关系管理职能和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员工关系管理问题,结合该公司目前大学生离职现状分析和离职人员的共性特点,我认为该公司员工关系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员工关系管理人员现状不容乐观;(2)激励计划有待进一步完善;(3)应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

(一)配置员工关系管理人员

从员工关系管理岗位设置比例1000:1的要求,该公司做为拥有1000人以上员工的公司,应该设置独立的员工关系管理岗位,而实际上,该公司却没有这样做,这表明,该公司对员工关系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合理的认知。就更加谈不上员工关系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

(二)激励计划

心理契约是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来构建而成的,并且这四个方面有着理性的决定关系。新员工在初次就业时,对企业有着较高的期望,对自己的前途有美好的憧憬,事实上,他与公司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契约。而该公司作为老牌国有通信企业,吸引就业者的一个方面就是他的薪酬水平。而当现实的薪资收入摆在新员工面前时,这种心理契约的失衡,就导致了员工的不满。

离职员工对目前的薪酬水平不满意,认为在同行业缺乏竞争力。而事实上,作为通信行业的老牌国企,该公司员工的整体收入水平还是很有竞争力的,社会地位也不错,该公司的员工收入水平在当地应该在中等偏上。随着物价上涨,该公司也在逐年提升员工的工资水平。员工在拿着并不低的薪酬抱怨收入低,只能说明两个问题:1、员工的薪酬的感知不高;2、员工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

第一个问题反映的是该公司的薪酬分配模式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从调查看,该公司员工新员工每月的工资性现金可支配收入(扣除 保险 、公积金、个人所得税后)在1300元-2000元之间,非工资性可支配收入在1200-2000元(含住房公积金、福利等)。从该公司为员工的月人工成本支出结构显示,年轻的员工的月收入感知确实不理想,因为除了工资性可支配收入,其他都是隐形且暂不可用的。而年轻员工刚参加工作不久,基础生活资料的配置、孝敬父母家人、恋爱、结婚、买房、成家,都需要大量现金,而不是公积金。该公司应该根据年轻员工对薪酬的需求,设置合理的人工成本支出结构。

第二个问题反映的是员工心理契约失衡导致的归属感缺失。该公司正处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的企业竞争环境激烈,相应近几年员工的工作压力也骤增,经常加班加点。员工感觉在工作上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也确实情有可原。但是,为什么选择离职的是新近几年的新员工,而老员工却丝毫没有影响呢?这说明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

(三)员工帮助计划

员工帮助计划(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又称员工关怀,是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其主要关注点是帮助员工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目的在于疏导员工工作压力,为员工提供预防性的咨询服务,以帮助其解决困难,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员工满意度与归属感。

在该企业中,员工帮助计划并没有实施,更谈不上系统性、计划性、针对性。仅有的一些员工关怀项目基本集中在健康检查、工会组织的一些娱乐活动、团组织开展的极少数的联谊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传统性的,没有针对新时期、新员工、新问题,有针对性、系统性、计划性引入新的项目。比如,在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员工的压力大,所滋生的心理问题、情绪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式方法;新员工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法妥善处理时,没有可以寻求帮助的渠道;员工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企业不能及时发现并有效提供帮助;不能为员工提供方便、均等享受的减压和娱乐方式等等。

对于该企业在面对新员工流失率较高的当前特殊时期,应当针对新员工,成立专门的新员工帮扶团队,设立专项的帮扶资金,通过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了解新员工的现存困难和需求,每年制订不同的员工帮助计划,一对一帮扶和解决实际问题。员工帮助计划要能让新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给予的关怀,为新员工创造和谐、积极、平等、自由的工作氛围,让他们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对企业产生信任和依赖,从而真正培养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敬亚楠.浅析企业中的员工关系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0).

有关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相关论文推荐:

1.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2. 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3. 员工关系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4. 有关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

5. 高校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6. 2016创业型公司如何管理好员工

7. 企业员工工资管理系统论文

新生代员工离职问题的研究论文

企业员工离职原因的调查报告

引导语:在企业中,员工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数量的的根本保障,但企业员工的离职现象现在较为普遍。下面是我整理的企业员工离职原因的调查报告,欢迎参考!

一、制造型企业一线员工离职现状和特点

据相关报道,自2004年第一次出现“劳工荒”到2011年的农民工“返乡潮”,从沿海到内地多个城镇的制造型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尤其是生产一线操作员工。生产一线操作工人主要选择每年的年底和次年的年初阶段离职,已经积累一定工作经验的熟练工人希望在新年找到一份综合条件更高的工作,也有部分工人选择本地就业,源于本地就业的低流动成本。

以九阳有限公司为例,现在制造型企业一线员工年龄组成以“90后”为主,人们冠之以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认同、个性特征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

“90后”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比以往的一线操作工人高,多数为中专和高中水平。因为是单身状态,当“90后”一线员工对目前的工作感到厌倦并认为没有发展前途的时候,和女性员工不同,他们较少考虑工作的稳定性而果断的选择离职。而很多的“80后”一线员工多处于已婚状态,考虑到家庭等因素,不会轻易做出离职的选择。

在文化认同方面,很多“90后”虽然来自农村,但受到传媒等影响,对家乡认同感随着在外时间的增长而逐渐淡薄,而对外部生活特别是对城市文化和城市充满向往。很多的“90后”一线员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城市性,他们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等以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在生活方式上,他们对生活的期望较高,对生活的满意度较低,个人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接受和学习能力较强,主要表现在空闲时间的安排、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等方面。“90后”消费以休闲和享受为主,存在攀比心理。他们热衷休闲生活,如旅游、购物,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有离职经历的员工坦

言原企业的工作强度较大、工时过长是他们离职的主要原因。

在个性特征方面,“90后”表现出很大的自我和随性,选择工作的初衷不仅仅满足于存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更高的生活品质。在调查中发现,“90后”都有强烈的创业意愿,选择企业的前提是员工能够感知到企业提供的各方面条件是有助于创业规划的。很多员工离职是因为他们觉得企业不能更好的提供创业资源,或者是员工感觉到企业提供的发展空间小。其中因为这个原因离职的占。

二、制造型企业一线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1.企业管理及组织约束过强

像九阳这样的制造型企业,一般采用两班倒的时间安排,通常每天工作12到14小时,其中4到6小时属强制性加班。长时间的单调操作消耗了一线员工大量的体力,员工感到压力很大,怠工、离职等现象时常发生。

制造型企业对一线的规章制度和奖惩体系十分严格,每月按时上下班和加班才能获得全勤奖100元,期间有一次就要扣除全勤奖,很大企业规定员工请事假将被扣除当月工资的10%,很多员工对此项制度很反感。

区别于其他层次的员工,一线员工绩效评估贯穿于产品生产、出厂到售出的整个过程。一旦出厂前的质检或者经销商将消费者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反馈给企业,企业会对生产该产品部件的员工进行严厉的惩罚措施,如扣除月薪的1/3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不合理的奖惩体系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缺乏人性化的管理,进而选择离职。大约有44%的离职员工是受此因素影响的而产生离职的念头。

2.角色模糊和工作意义不明

企业往往为了填补因离职产生的职位空缺,要求一线员工从事某一条生产线或两条不同的生产线上的两份工作。在调查中发现,38%的员工曾遇到过此工作安排。对企业而言,可以节省人员招聘成本,但对员工而言,这样单调乏味、技能单一、缺乏挑战性的工作安排,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也没有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不利于个人的求职发展。

3.管理层缺乏对一线员工的情感和工作支持

情感支持表现为企业的领导、同事对员工的关心和帮助,工作支持表现为企业愿意为员工提供技能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支持员工对工作流程的建议等。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一线员工属于异地就业,在工作和生活中迫切需要领导、同事的关心和支持。在对同一条生产线或者一个车间员工的员工,情感支持表现为团结互助的工作伙伴关系,可以缓解一个的工作压力,使员工产生一种对集体的归属感。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随着企业采纳工作建议和意见、为员工提供工作技能培训而不断提高。此部分数据占据45%.

4.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满意度

工作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因素,体现在生产车间的噪音、辐射、气味、消防措施等,生活环境指的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食宿环境。在调查中发现,该类型员工普遍反映原来所在的车间噪音大,刺激性气味严重,辐射强,长期工作对身体伤害大。60%被调查的员工反应他们的工作环境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环境对身体的安全隐患。还有部分员工()反映原来离职的企业提供的住宿条件不理想,伙食差,在当今大家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更多的求职者选择能提供更好的环境的企业而选择离开原来企业。

三、建议与对策

1.根据员工具体的工作经历调整薪酬和福利待遇,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

如果员工具有同行业的工作经历,管理者可以根据员工以往的薪酬待遇和工作成果以及现在工作的短期效果提升薪酬和福利待遇,根据员工的.年龄和以往工龄,如针对24岁左右、工龄为2到3年的员工,企业可以提供条件较高的员工宿舍和增加餐费补助等,提高其组织承诺水平。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管理者通过建立学习工作小组,安排具有工作经历的一线员工带动初次工作的员工,实现学习互助,提升工作业绩。具有工作经历的一线员工,其薪酬和绩效与小组工作成果挂钩,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如物质奖励和员工大会表彰优秀员工和小组等,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并增强员工的工作竞争意识,提升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和责任感,促进团队合作。

2.制定清晰的岗位说明,提升晋升制度

根据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成果,企业需要对其工作的职责、任务和目标等做出清晰的解释。对员工的工作成果进行阶段性考核,根据绩效和自身发展需求调整工作岗位,如晋升,借此激励员工。

3.增加工作内容的挑战性和复杂性,丰富工作的内容

具有同行业工作经历的员工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较为熟悉,能够很快熟悉现在企业的工作流程和程序,若长期从事某一项和多项无关的工作任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到显著影响,对企业的承诺水平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企业管理者需要在特定工作阶段根据员工的工作技术改进计划安排工作任务,安排员工更为重要和更具挑战性的工作等,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也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信任。

4.重视员工的工作成果,积极听取员工的工作改进建议并给予相应的

支持,在企业内部进行分享交流

具有工作经历的员工可以介绍原先企业中值得学习的内容,包括人性化管理制度、员工工作安排和工作内容等,管理者根据本企业发展需要吸取改进。

工作中,员工发现可能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的工作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管理者需要及时对改进建议做出评价,试运用成果较好的建议将被推广到整个生产过程中。管理者需要重视每一位员工提出的改进建议,根据改进的可操作性和试运行成果对相关员工进行表彰,并在企业内部开展相对应的分享学习活动,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反映出企业对员工的重视和支持。

四、结语

制造型企业的一线员工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群体特征,我们通过调查他们离职的原因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企业能稳定生产秩序、提高生产效率提供建议和意见,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制造型一线员工的权益,提高他们就业生活的质量。希望此调查能对双方都有些许帮助,让我们一起为创造和谐的就业创业环境而共同努力。

中小企业离职的因素包括福利待遇,企业文化和发展前景。改进的方式很简单,提高福利待遇,将企业的发展使命灌输给员工,同时让员工看到希望。

试谈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和管理策略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试谈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和管理策略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近年来,新生代员工已经逐步进入职场,并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潜力股,成为职场上新的较具影响力的成员。由于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自然使得他们具备不同于以往员工的特点,如何更好的引进和培养新生代员工,使其在组织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企业传统的人才管理模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在系统分析新生代员工职场特质的基础上,深刻剖析新生代员工管理中出现的理由,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探讨了新生代员工的管理之道。

【关键词】 新生代员工、特点、管理策略

新生代员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他们因与传统社会的理念、意识和个性不同,而被称为新生代。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个性自我、张扬、不安于目前状况是他们的标签。如今他们已经不可逆转的登上了职业的舞台,成为中国各个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已经或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怎样更好地实现新生代员工与企业的匹配,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一、新生代员工的特点

(1)价值观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现代社会逐渐由精神导向演变成物质导向,强调功利,看重眼前利益,追求物质享受。在这种环境上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更加注重实际,而对理想、信念不太看重。他们的价值取向在思维策略、感情表达和心理需求等方面呈多元化的特点。调查显示,新生代员工仅有以挣钱为主要目的,他们在追求金钱满足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权益、工作环境,乃至个人心情的满足。

(2)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新生代员工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缺乏合作意识的培养。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及他人认可意识强。新生代多数受到很好的教育,学历较高,比较自信,一进单位就想身居要职,施展才华;但他们不能很好地了解社会,对自己走入社会的情况估计过于乐观,造成他们自信有时却又表现为自大、夸夸其谈,给人一种眼高手低的印象。

(3)抗压能力差。新生代在成长期间基本没遇过什么挫折,因而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值比现实要高出很多。批评新生代员工,通常会有两种后果:一种新生代员工从此情绪低落,没有工作热情,工作绩效越来越差;另一种是新生代员工直接辞职。

(4)缺乏责任意识。从成长环境来看,新生代员工从小到大都是父母为他们负责到底,他们还没有接受过为自己负责的训练,因而新生代员工普遍缺乏责任感。

二、新生代员工与传统管理之间的矛盾

(1)认为自身与企业之间是纯粹的雇佣关系。他们注重的是工作是否能帮助自我成长,是否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新生代员工注重自我目标的实现,不愿意为了企业目标牺牲自身利益。

(2)缺乏团队意识,影响组织的绩效。在与他人合作时,常认为责任在于集体而非个人,遇到理由不愿主动承担责任、互相推诿,结果导致整体工作进度受到影响。不能和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合作和协调,这些现象的出现势必增加了团队管理的难度,降低了组织绩效。

三、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机制建设

(1)管理要“量体裁衣”。传统的僵化式的管理模式俨然已不适应如今多变的社会和思维方式更加活跃的新生代员工。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必须从强调威权的家长式管理向强调真诚的兄长式领导转变,“要领导不要管理”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找到真正适合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方式,首先要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并且有一颗包容理解的心。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其次让员工参与管理,体会到管理的乐趣,并且搭建无障碍沟通平台。对新生代员工不要通过规章制度进行强制约束,而是要找准企业和员工价值观的契合点,利用企业文化这种“粘合剂”把员工紧紧的团结在一起。

(2)完善培训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好的培训计划可以帮助新生代员工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流程,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企业文化与组织目标,是新生代员工快速学习和成长的平台。与此同时,通过培训企业管理者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员工到底与哪些职位匹配,从而对员工更好的进行职业生涯的指导。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新生代员工设定更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明确人生的奋斗方向与发展策略,也让他们认识到未来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3)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刚刚踏入职场的新生代员工面对或轻或重的经济压力,他们有着用金钱来证明自己能力与社会地位的强烈心理愿景。因此,一个良好的、与绩效挂钩的具有吸引力的合理薪酬体系对于他们无疑具有很强的鞭策作用,物质激励的公平性能有效的提高新生代员工的积极性。

(4)组织文化激励。新生代员工跳槽频繁、忠诚度不高,除关注自身权益和工作环境等物质激励外,组织文化激励更符合他们的口味。因此“家庭式”的管理文化更能打动与激励他们。在管理中,应该融合儒家的“仁”,即让新生代员工在公司当中找到自尊。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隐私,留给他们犯错的空间。这种温情式的文化激励可以让员工与企业坚守原则,共进共赢。

(5)建立多样化的再学习培训体系。现代培训理念表明,工作同时也是继续学习的过程,是个人提高自己的市场价值而进行的人力资本的投资。员工不仅重视工作的完成,而且更加注重在工作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为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公司的再学习培训机制对于新生代员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吸引力。

四、总结

新生代员工这一职场新生力量给予管理者的是“惊喜”与“惊叹”并存。他们正在逐步成长,成为职场的重要力量。企业除了适应,别无选择。因此,对新生代员工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宽容、支持和信任。从他们多样化的需求出发,给出相应的管理和激励策略,善用其长,而避其短,最终实现组织与新生代员工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师帅.新生代员工管理缺失[J].人力资本管理,2010,(5).

[2]新生代员工的特点与管理策略.人力资源开发,2012,(2).

摘要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出生在上世纪80后的新生代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作为企业新生代员工管理已成为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引起众多企业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 :新生代;员工;管理;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外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内部矛盾层出不穷,企业经营管理的挑战和困难应接不暇。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中,企业新生代员工管理已成为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有效进行解决引起众多企业的高度关注。本文就此作一剖析和探讨。

1.新生代员工的特征

新生代员工是特指出生在上世纪80后的劳动者,他们是改革开放后年轻一代有知识、有活力、有想法、有拚劲的企业员工群体。一方面,他们年纪轻轻就在企业安全生产、科技攻关、经营管理中崭露头角、建功立业,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不凡的业绩,展示了自身的价值,正在或已经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安于现状,不愿长期固守一个组织,受不了企业现有条条框框的约束,随时准备鲤鱼一跃,另谋高就,企业不得不承担人员接替的风险,特别是部分核心员工。分析起来,新生代员工有以下特点:

价值取向多元化.

新生代员工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见多识广,价值取向多元,加上教育环境的优越性、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使得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善于学习新知识,勇于接受新事物,积极进取,敢想敢干,“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水就泛滥”;二是在价值追求上,除了象“50后”、“60后”和“70后”关注个人成长和经济利益外,“80后”还关注发展机会、发展空间、发展环境、生涯规划、对外交流、家庭生活等因素;三是在福利待遇上,明确要求高薪酬、高福利,同时不忽视工作氛围、旅游休闲、健美健身、文化娱乐,更加喜爱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双丰收。

思维方式自我化

新生代员工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出生在红旗下,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幸福时代,衣食无忧,住行不愁。从小到大一切都是父母包办、父母负责,加上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疼爱,他们自己很少有生活的压力,也不懂得、更不可能考虑为自己负责。唯一养成的理念,就是以我为中心,以我的意愿为半径来画圆。高兴时豪情万丈,不高兴时一落千丈;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不懂得相处相容,不善于沟通合作;顺境春风得意,逆境郁郁寡欢。这也是近年来,年轻员工较多出现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甚至自杀的重要原因。

职业生涯随机化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的情况下,各个企业纷纷改变传统的组织机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与员工实行双向选择,企业不再承诺对员工的铁饭碗和终身雇佣,员工也不需要从一而终,贡献一生。员工可以跨越不同组织的边界,在不同岗位、职务或专业领域实现迁移和流动,因此,员工的职业生涯随时随地充满变数,职业成功的标准由传统的强调薪酬、晋升等客观因素,转化为自我实现、自我陶醉的主观感知来衡量;对职业生涯的管理责任由企业向员工个体转化,个体具有更多的主动性;传统的由企业承担的员工培训逐步被社会培训和自我学习所取代;员工所具备的技能不是单一的、专属于某一特定企业的,而是可以转移的、在不同企业和不同职业中均可适用的。

兴趣爱好广泛化

新生代员工特殊的成长背景造就了鲜明的群体特征:学历普遍较高、创新能力强、求知欲望强、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接受新挑战,而且从小受到多方面文艺、体育培训和熏陶,兴趣爱好广泛,并具有一定的基础,“吹拉弹唱”无一不能,“琴棋书画”样样在行,电脑、通讯、网络等高科技了如指掌,从而形成了灵活多变的性格特征和爱好广泛的兴趣取向。

2.新生代员工管理的挑战

80后员工面临着十分沉重的压力,如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生活条件、收入问题、住房问题等等,致使其职业定位不清晰、价值取向多元、个性突出、跳槽频繁、团队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给新生代员工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忠诚度降低。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由传统的长期稳定的契约转化为短期的动态弹性契约,其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承诺关系,企业不会终身雇佣员工,而工作的不稳定性也难以换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依靠。员工不再长期受雇于一个企业,而是拥有了到不同企业工作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势必会降低对企业的忠诚度,使企业面临员工随时离职的状况,特别是核心员工的流失,更是问题突出。

自主性增强。新生代的员工大多是独生子女,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特别是随着雇佣双方在职业生涯管理中角色和定位的变化,管理重心由企业向个人发生转移,员工需要设计更多的职业生涯管理,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途径,为职业发展承担更大的责任。个人要主动分析自身的现状,确定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业发展路径,在职业发展和规划中拥有主导地位。企业不仅重要性在下降,而且还要承担员工离职造成的风险。

承受力弱化。新生代员工大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工作条件比较优越,听惯了表扬、肯定和掌声,听不得批评、指责和训斥,听到几句批评声就受不了,要么消极怠工,要么大吵大闹,甚至于不辞而别,这是他们心理素质不强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心理承受力差、责任心欠缺的特质。

功利心突出。有人说,新生代员工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突出表现在:愿意工作,希望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积极工作,但不让工作成为生活的全部;关心企业,但不把一切都投入和依靠一个企业。也有人说新生代员工是最没有理想、没有信仰一代,表现在对什么都不在乎、不热乎、不理乎,任你讲得头头是道,他照样我行我素,似乎理想、信仰都是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是无用的说教,只有金钱、职位、权力、房子、车子等才是实的,现实功利心理极强,如就业前先讲待遇,干活前先说报酬,加班前先提条件,等等。

3.企业责任和管理对策

新生代员工是一批优点、缺点鲜明的企业生力军,尽管他们的工作态度、吃苦精神、团队意识、工作绩效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不足,给企业管理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研究他们的需要和特点,实施正确的策略和方法,使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职业生涯双赢的目标。

建立学习团队。新生代员工是渴望提升自己的一代,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因此企业应针对他们的特点,在培训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系统地完善全员教育和培训机制,建立一个开放的培训平台,让其与企业共同成长。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努力建成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从人的尊重需要、发展需要、成就需要、价值实现等为出发点,全方位考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大力营造学习氛围,促进知识的生成与分享;建立共同愿景,实现自我超越;推行系统思考,改进心智模式;强化团队合力,共享学习成果。

规划职业生涯。新生代员工更关注的是发展机会,希望能够看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企业的发展平台受限,他们很容易寻找并按的发展空间。为此,企业要帮助员工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明晰愿景、在职培训、实践锻炼、岗位轮换、团队工作、晋级晋职创造条件,使他们在适合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得到长足发展。一是帮助他们做好自我定位。在分析研究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和优缺点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职业起点;二是进行机会评估。可运用SWOT分析法,确定每名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三是制定发展规划和措施,从而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进步。

提供感情支持。针对新生代员工的性格特点和压力现状,企业应采取人性化、个性化的管理机制,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消除职场压力源。一是建立和完善压力评估和消除机制。由于新生代员工从小养尊处优,应对压力的承受力差,企业应建立一套压力调查、测试、评估、诊断、预警和消除机制,尽早发现和消除压力源及消极影响。同时建立配套的心理咨询机制、情感疏导机制、健康管理机制和家庭人文关怀机制,减轻精神压力;二是开展压力释放与心理平衡活动。针对尊重代员工解决压力不理性、生活不规律、身体素质差、个性比较强的特点,倡导和鼓励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平衡饮食结构,培养业余爱好,改变不良习惯,积极应对压力,学会释放压力,平衡自我,变压力为动力,增加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价值。也可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成功的经验,如建立“出气屋”、“发泄室”等,帮助员工宣泄和释放压力机;三是营造和谐宽松的企业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硬环境是指:办公场所、学习场所、休闲场所、设施设备、工具材料、安全设施、空间布局、照明、噪音、温度、湿度等等,主要在于工作便利与感官感受。软环境指工作氛围、人际关系、员工情绪、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主要在于员工的心理感受。研究表明: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幸福感和积极性,因此,企业在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真诚的关怀、尊重、信任他们,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和积极性,并在工作中感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构筑激励机制。由于他们具有个性张扬、重视公平、突出自我、灵活善变的特点,必须构筑有效的激励机制。要以组织目标为导向,以他们个体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公平性、差异性的原则,从尊重信任、薪酬福利、内部晋升、职业培训、适度授权、团队管理、带薪假期、荣誉疗养、企业文化等方面,调整与完善激励机制,全面激发正能量。

塑造企业文化。大力塑造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落实到员工的精神层面和言行举止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员工的精神追求与企业文化相适应,努力创造和谐的环境,培养员工社会责任感、企业使命感和忠诚心。同时,企业还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尽可能提高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不断优化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深层次了解和掌握职工内心需求,倾听职工呼声,加强平等交流沟通,多关心职工方方面面的困难,时时处处体现对新生代员工的尊重、关怀和信任,从而提高他们对企业的积极性和贡献度。

离职的因素要么就是五险一金的不完善,要么就是薪资待遇,三年5年都是一个公司组织架构。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作为企业千万不要小气,该奖励的时候一定要奖励,千万不要天天给员工画大饼

毕业论文新生代员工需求

试谈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和管理策略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试谈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和管理策略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近年来,新生代员工已经逐步进入职场,并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潜力股,成为职场上新的较具影响力的成员。由于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自然使得他们具备不同于以往员工的特点,如何更好的引进和培养新生代员工,使其在组织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企业传统的人才管理模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在系统分析新生代员工职场特质的基础上,深刻剖析新生代员工管理中出现的理由,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探讨了新生代员工的管理之道。

【关键词】 新生代员工、特点、管理策略

新生代员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他们因与传统社会的理念、意识和个性不同,而被称为新生代。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个性自我、张扬、不安于目前状况是他们的标签。如今他们已经不可逆转的登上了职业的舞台,成为中国各个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已经或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怎样更好地实现新生代员工与企业的匹配,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一、新生代员工的特点

(1)价值观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现代社会逐渐由精神导向演变成物质导向,强调功利,看重眼前利益,追求物质享受。在这种环境上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更加注重实际,而对理想、信念不太看重。他们的价值取向在思维策略、感情表达和心理需求等方面呈多元化的特点。调查显示,新生代员工仅有以挣钱为主要目的,他们在追求金钱满足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权益、工作环境,乃至个人心情的满足。

(2)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新生代员工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缺乏合作意识的培养。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及他人认可意识强。新生代多数受到很好的教育,学历较高,比较自信,一进单位就想身居要职,施展才华;但他们不能很好地了解社会,对自己走入社会的情况估计过于乐观,造成他们自信有时却又表现为自大、夸夸其谈,给人一种眼高手低的印象。

(3)抗压能力差。新生代在成长期间基本没遇过什么挫折,因而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值比现实要高出很多。批评新生代员工,通常会有两种后果:一种新生代员工从此情绪低落,没有工作热情,工作绩效越来越差;另一种是新生代员工直接辞职。

(4)缺乏责任意识。从成长环境来看,新生代员工从小到大都是父母为他们负责到底,他们还没有接受过为自己负责的训练,因而新生代员工普遍缺乏责任感。

二、新生代员工与传统管理之间的矛盾

(1)认为自身与企业之间是纯粹的雇佣关系。他们注重的是工作是否能帮助自我成长,是否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新生代员工注重自我目标的实现,不愿意为了企业目标牺牲自身利益。

(2)缺乏团队意识,影响组织的绩效。在与他人合作时,常认为责任在于集体而非个人,遇到理由不愿主动承担责任、互相推诿,结果导致整体工作进度受到影响。不能和团队中的其他成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合作和协调,这些现象的出现势必增加了团队管理的难度,降低了组织绩效。

三、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机制建设

(1)管理要“量体裁衣”。传统的僵化式的管理模式俨然已不适应如今多变的社会和思维方式更加活跃的新生代员工。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必须从强调威权的家长式管理向强调真诚的兄长式领导转变,“要领导不要管理”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找到真正适合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方式,首先要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并且有一颗包容理解的心。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其次让员工参与管理,体会到管理的乐趣,并且搭建无障碍沟通平台。对新生代员工不要通过规章制度进行强制约束,而是要找准企业和员工价值观的契合点,利用企业文化这种“粘合剂”把员工紧紧的团结在一起。

(2)完善培训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好的培训计划可以帮助新生代员工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流程,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企业文化与组织目标,是新生代员工快速学习和成长的平台。与此同时,通过培训企业管理者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员工到底与哪些职位匹配,从而对员工更好的进行职业生涯的指导。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新生代员工设定更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明确人生的奋斗方向与发展策略,也让他们认识到未来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

(3)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刚刚踏入职场的新生代员工面对或轻或重的经济压力,他们有着用金钱来证明自己能力与社会地位的强烈心理愿景。因此,一个良好的、与绩效挂钩的具有吸引力的合理薪酬体系对于他们无疑具有很强的鞭策作用,物质激励的公平性能有效的提高新生代员工的积极性。

(4)组织文化激励。新生代员工跳槽频繁、忠诚度不高,除关注自身权益和工作环境等物质激励外,组织文化激励更符合他们的口味。因此“家庭式”的管理文化更能打动与激励他们。在管理中,应该融合儒家的“仁”,即让新生代员工在公司当中找到自尊。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隐私,留给他们犯错的空间。这种温情式的文化激励可以让员工与企业坚守原则,共进共赢。

(5)建立多样化的再学习培训体系。现代培训理念表明,工作同时也是继续学习的过程,是个人提高自己的市场价值而进行的人力资本的投资。员工不仅重视工作的完成,而且更加注重在工作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为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公司的再学习培训机制对于新生代员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吸引力。

四、总结

新生代员工这一职场新生力量给予管理者的是“惊喜”与“惊叹”并存。他们正在逐步成长,成为职场的重要力量。企业除了适应,别无选择。因此,对新生代员工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宽容、支持和信任。从他们多样化的需求出发,给出相应的管理和激励策略,善用其长,而避其短,最终实现组织与新生代员工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师帅.新生代员工管理缺失[J].人力资本管理,2010,(5).

[2]新生代员工的特点与管理策略.人力资源开发,2012,(2).

摘要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出生在上世纪80后的新生代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作为企业新生代员工管理已成为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有效解决引起众多企业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 :新生代;员工;管理;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外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内部矛盾层出不穷,企业经营管理的挑战和困难应接不暇。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中,企业新生代员工管理已成为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有效进行解决引起众多企业的高度关注。本文就此作一剖析和探讨。

1.新生代员工的特征

新生代员工是特指出生在上世纪80后的劳动者,他们是改革开放后年轻一代有知识、有活力、有想法、有拚劲的企业员工群体。一方面,他们年纪轻轻就在企业安全生产、科技攻关、经营管理中崭露头角、建功立业,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做出了不凡的业绩,展示了自身的价值,正在或已经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安于现状,不愿长期固守一个组织,受不了企业现有条条框框的约束,随时准备鲤鱼一跃,另谋高就,企业不得不承担人员接替的风险,特别是部分核心员工。分析起来,新生代员工有以下特点:

价值取向多元化.

新生代员工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见多识广,价值取向多元,加上教育环境的优越性、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使得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善于学习新知识,勇于接受新事物,积极进取,敢想敢干,“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水就泛滥”;二是在价值追求上,除了象“50后”、“60后”和“70后”关注个人成长和经济利益外,“80后”还关注发展机会、发展空间、发展环境、生涯规划、对外交流、家庭生活等因素;三是在福利待遇上,明确要求高薪酬、高福利,同时不忽视工作氛围、旅游休闲、健美健身、文化娱乐,更加喜爱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双丰收。

思维方式自我化

新生代员工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出生在红旗下,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幸福时代,衣食无忧,住行不愁。从小到大一切都是父母包办、父母负责,加上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疼爱,他们自己很少有生活的压力,也不懂得、更不可能考虑为自己负责。唯一养成的理念,就是以我为中心,以我的意愿为半径来画圆。高兴时豪情万丈,不高兴时一落千丈;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不懂得相处相容,不善于沟通合作;顺境春风得意,逆境郁郁寡欢。这也是近年来,年轻员工较多出现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甚至自杀的重要原因。

职业生涯随机化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的情况下,各个企业纷纷改变传统的组织机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与员工实行双向选择,企业不再承诺对员工的铁饭碗和终身雇佣,员工也不需要从一而终,贡献一生。员工可以跨越不同组织的边界,在不同岗位、职务或专业领域实现迁移和流动,因此,员工的职业生涯随时随地充满变数,职业成功的标准由传统的强调薪酬、晋升等客观因素,转化为自我实现、自我陶醉的主观感知来衡量;对职业生涯的管理责任由企业向员工个体转化,个体具有更多的主动性;传统的由企业承担的员工培训逐步被社会培训和自我学习所取代;员工所具备的技能不是单一的、专属于某一特定企业的,而是可以转移的、在不同企业和不同职业中均可适用的。

兴趣爱好广泛化

新生代员工特殊的成长背景造就了鲜明的群体特征:学历普遍较高、创新能力强、求知欲望强、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接受新挑战,而且从小受到多方面文艺、体育培训和熏陶,兴趣爱好广泛,并具有一定的基础,“吹拉弹唱”无一不能,“琴棋书画”样样在行,电脑、通讯、网络等高科技了如指掌,从而形成了灵活多变的性格特征和爱好广泛的兴趣取向。

2.新生代员工管理的挑战

80后员工面临着十分沉重的压力,如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生活条件、收入问题、住房问题等等,致使其职业定位不清晰、价值取向多元、个性突出、跳槽频繁、团队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给新生代员工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忠诚度降低。在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由传统的长期稳定的契约转化为短期的动态弹性契约,其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承诺关系,企业不会终身雇佣员工,而工作的不稳定性也难以换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依靠。员工不再长期受雇于一个企业,而是拥有了到不同企业工作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势必会降低对企业的忠诚度,使企业面临员工随时离职的状况,特别是核心员工的流失,更是问题突出。

自主性增强。新生代的员工大多是独生子女,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特别是随着雇佣双方在职业生涯管理中角色和定位的变化,管理重心由企业向个人发生转移,员工需要设计更多的职业生涯管理,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途径,为职业发展承担更大的责任。个人要主动分析自身的现状,确定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业发展路径,在职业发展和规划中拥有主导地位。企业不仅重要性在下降,而且还要承担员工离职造成的风险。

承受力弱化。新生代员工大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工作条件比较优越,听惯了表扬、肯定和掌声,听不得批评、指责和训斥,听到几句批评声就受不了,要么消极怠工,要么大吵大闹,甚至于不辞而别,这是他们心理素质不强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心理承受力差、责任心欠缺的特质。

功利心突出。有人说,新生代员工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突出表现在:愿意工作,希望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积极工作,但不让工作成为生活的全部;关心企业,但不把一切都投入和依靠一个企业。也有人说新生代员工是最没有理想、没有信仰一代,表现在对什么都不在乎、不热乎、不理乎,任你讲得头头是道,他照样我行我素,似乎理想、信仰都是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是无用的说教,只有金钱、职位、权力、房子、车子等才是实的,现实功利心理极强,如就业前先讲待遇,干活前先说报酬,加班前先提条件,等等。

3.企业责任和管理对策

新生代员工是一批优点、缺点鲜明的企业生力军,尽管他们的工作态度、吃苦精神、团队意识、工作绩效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不足,给企业管理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研究他们的需要和特点,实施正确的策略和方法,使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职业生涯双赢的目标。

建立学习团队。新生代员工是渴望提升自己的一代,他们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因此企业应针对他们的特点,在培训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系统地完善全员教育和培训机制,建立一个开放的培训平台,让其与企业共同成长。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努力建成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从人的尊重需要、发展需要、成就需要、价值实现等为出发点,全方位考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大力营造学习氛围,促进知识的生成与分享;建立共同愿景,实现自我超越;推行系统思考,改进心智模式;强化团队合力,共享学习成果。

规划职业生涯。新生代员工更关注的是发展机会,希望能够看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企业的发展平台受限,他们很容易寻找并按的发展空间。为此,企业要帮助员工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明晰愿景、在职培训、实践锻炼、岗位轮换、团队工作、晋级晋职创造条件,使他们在适合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得到长足发展。一是帮助他们做好自我定位。在分析研究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和优缺点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职业起点;二是进行机会评估。可运用SWOT分析法,确定每名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三是制定发展规划和措施,从而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进步。

提供感情支持。针对新生代员工的性格特点和压力现状,企业应采取人性化、个性化的管理机制,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消除职场压力源。一是建立和完善压力评估和消除机制。由于新生代员工从小养尊处优,应对压力的承受力差,企业应建立一套压力调查、测试、评估、诊断、预警和消除机制,尽早发现和消除压力源及消极影响。同时建立配套的心理咨询机制、情感疏导机制、健康管理机制和家庭人文关怀机制,减轻精神压力;二是开展压力释放与心理平衡活动。针对尊重代员工解决压力不理性、生活不规律、身体素质差、个性比较强的特点,倡导和鼓励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平衡饮食结构,培养业余爱好,改变不良习惯,积极应对压力,学会释放压力,平衡自我,变压力为动力,增加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价值。也可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成功的经验,如建立“出气屋”、“发泄室”等,帮助员工宣泄和释放压力机;三是营造和谐宽松的企业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硬环境是指:办公场所、学习场所、休闲场所、设施设备、工具材料、安全设施、空间布局、照明、噪音、温度、湿度等等,主要在于工作便利与感官感受。软环境指工作氛围、人际关系、员工情绪、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主要在于员工的心理感受。研究表明: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幸福感和积极性,因此,企业在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真诚的关怀、尊重、信任他们,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和积极性,并在工作中感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构筑激励机制。由于他们具有个性张扬、重视公平、突出自我、灵活善变的特点,必须构筑有效的激励机制。要以组织目标为导向,以他们个体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公平性、差异性的原则,从尊重信任、薪酬福利、内部晋升、职业培训、适度授权、团队管理、带薪假期、荣誉疗养、企业文化等方面,调整与完善激励机制,全面激发正能量。

塑造企业文化。大力塑造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落实到员工的精神层面和言行举止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员工的精神追求与企业文化相适应,努力创造和谐的环境,培养员工社会责任感、企业使命感和忠诚心。同时,企业还要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尽可能提高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不断优化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深层次了解和掌握职工内心需求,倾听职工呼声,加强平等交流沟通,多关心职工方方面面的困难,时时处处体现对新生代员工的尊重、关怀和信任,从而提高他们对企业的积极性和贡献度。

海底捞是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和激励制度的。为此海底捞更是投入巨资建立了海底捞大学。海底捞大学为只为培训大堂经理和店长,员工需要脱产培训,大堂经理5—7天,店长2周,这是每个从基层员工到管理层的必经之路。

另外,海底捞对基层员工都有一条明确的晋升路线,让你知道应该往哪发展,怎么发展,当员工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干起活来才会更有劲。

海底捞跟大多互联网初创企业一样,采用的是扁平化管理,门店拥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连服务员都有自主权,可以自己决定对哪位消费者免单。这样分工能够调动门店的积极性,更好地为顾客服务。

另外,海底捞信奉“双手改变命运”,对于店长薪酬的方案完整的呈现了企业的价值观。

一名店员在海底捞升级为店长的平均年限仅为4年。海底捞的员工流失率低于10%,低于行业一般水平。另外,海底捞的一线城市员工普遍工资为6000元,高于市场10%左右,春节期间还将门店营业额的50%分给员工。

海底捞一家店员工人数在150人左右,光员工住宿成本,一家店一年就高达50万。而一般一家1000平米的火锅店,员工人数只有三五十人。

财报显示,海底捞的房租成本只占4%。一般行业共识的合理房租成本占比在20%以内。我们拿餐饮巨头麦当劳对比,一家300平米门店对应的年营收在900万元左右,也就是3万元/平方米,租金应该占到7—8%之间。

扩展资料:

餐饮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消费者体验至关重要。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非常重视顾客满意度,而顾客满意度是由员工来保证和实现的。所以,我们确立了“双手改变命运”的核心理念来凝聚员工。想借此传达的是,只要我们遵循勤奋、敬业、诚信的信条,我们的双手是可以改变一些东西的。员工接受这个理念,就是认可我们的企业,就会发自内心地对顾客付出。我们在服务上的创新都是员工自己想出来的,因为他们深受“双手改变命运”这个核心理念的鼓舞。

这个价值观一旦确立,我们的制度体系就会围绕这个理念来设计。比如,我们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其实就是建立在这个理念基础上的。海底捞一般不从外部聘请管理人员,并不是说外面的管理人员不好,而是从外面聘人,把好的职位都留给外面的人,我们说的和做的就不一样了。我们告诉大家双手改变命运,实际上却把大家的路给堵死。所以,我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一定是从基层一级一级往上走,不能坏了规矩。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海底捞“”:年赚165亿,靠的不是服务!

当前,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20岁-30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是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主体,数量达1亿人左右。他们有着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今天面对新形势,他们在城市面临着不少新的困境,比如:迫切的婚姻问题、身份认同问题等,因此亟须对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这些困境予以关注。想当城市人 无奈门槛多(一)婚姻:难以走进“围城”根据2008年2月21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公报显示,2006年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以下占;21岁-30岁占,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岁。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婚恋的黄金年龄,但受限制,处于难以走进“围城”的困境。受职业限制找不到爱情。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占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80%。尤其在建筑业、加工制造业方面几乎都是新生代男性农民工的就业首选。这些工作脏、累、苦,工资待遇不高,风险大,很难获得女孩的青睐,也难以获得与女孩相处的机会。同样,在一些玩具加工业、电子产品组装服务业、纺织制衣业等厂子里则是新生代女农民工成群结队,同样苦于“恋爱无人”。这些单位新生代女农民工占绝大多数,加上她们在恋爱上一般比较矜持,不好意思主动和厂外的男性接触,所以她们的婚恋也成了老大难 问题。此时,职业搭起的围墙正束缚着这些青春萌动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偏低影响爱情发展。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6年调查,从收入水平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总体不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在1501元-2000元之间的占,1001元-1500元的占,701元-1000元的占,501元-700元的占。其中能准时或基本准时拿到工资的占,偶尔拖欠的占,经常被拖欠的占。经济是一切的基础,新生代农民工的爱情与婚姻,同样需要经济条件为基础,爱情尤其是婚姻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这也影响到新生代男性农民工未来的择偶。(二)身份:非城非乡从职业上讲,新生代农民工已是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根据统计,目前农民工数量上已远远超过原有城镇户籍的公有制二、三产业的职工,达到我国工人总数的2/3以上,作为生产主体支撑着国家的工业化,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全国总工会2007年组织开展的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的分布占。从行业来看,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职工的,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和。而城镇职工中在制造业中就业的比重只有。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当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基于江苏省苏南、苏北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抽样 调查》显示,7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属于工人群体,定位为产业工人,仅有8%的人认为自己是农民。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强,多数企业都还没有把他们当作稳定的产业工人;另一方面,他们承担着城市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他们与城市产业工人相比,享受不到应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福利待遇,不能同工同酬同权,处于城市里的社会底层。从地域上讲,新生代农民工常年生活、工作在城市,是市民。新生代农民工熟悉城市生活,向往城市生活。与老一代农民工“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的单调灰暗生活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要寻找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泡网吧、下迪厅、染头发、穿时髦服装,对攒钱并不十分看重。他们讲究的是“心随我动率性(彰显)自我”。新生代农民工通常也会在春节时回家一趟,但那仅仅是“礼节性的仪式”,对家乡的乡土认同更多的是包含着对亲人的感情,对农业活动则缺乏浓厚的感情和兴趣。他们更倾向于改变现状,想在城里有喜欢的工作,买房子,娶妻生子,真正融入城市。2007年发布的《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有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务工城市买房成新“客家”;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干得好,愿意待下去”;“再干几年回家”或“想尽快回家”的加起来只有不到2成《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城市生活,有的女性、的男性选择“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他们手机的拥有比例高达,绝大多数人的通讯方式都很现代化。但城市显然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依然是“经济接纳、社会拒入”。从法定身份上讲,新生代农民工仍然是农民。当前受户籍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定身份仍然是农民。新生代农民工一部分是在城市里出生长大,一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他们没种过地,不会种地,更不愿意种地,普遍存在着农民不爱地,农民不爱农,农民不识农,“轻农、厌农、弃农”意识严重。虽然户口在农村,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城市人,压根儿就没准备再回农村,出来长见识的同时,希望能够和城市人一样“体面地活着”。(三)职业:高不成低不就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父辈,就业期望甚高,但仍面临困境。就业期望高与敬业精神差。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岗位比较挑剔,怕吃苦,常常不能踏实工作。一项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敬业精神差,且职业流动率是最高的,平均每人每年换工作次,而50年代出生的老一代农民工仅为次,其跳槽频率是其父兄辈的近6倍,即使能够做到“敬业”,也很难做到真心“爱岗”。这其中,近一半的人是因为“生活、生产环境和闲暇时间不足”而跳槽,17%的人提出,“自己不喜欢那个工作”或者只是“想换个环境”。并且新生代农民工在获得工作的同时还要求享受生活,得到尊重,在文化、娱乐、健身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从小就被父母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这种期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不切实际的就业意愿,即只希望找那些社会地位高、条件好、工资高的工作。加之有父母做其强大后盾,生活压力小了很多,所以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跳槽,主动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环境。就业期望高与职业技能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农民工的素质需求也发生着变化。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初中文化程度占,高中文化程度占,比以前高出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仍然较低,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了解工业生产或现代化服务业的基本规范,同现代非农行业对劳动者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仅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占,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8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参加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帮助,但是仍有六成外出农民工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有高达的新生代农民工未来有做老板的打算“有自己的事业”是他们中不少人的最高理想。他们不愿像上一代农民工那样承担城市里低端的重体力活,又无法胜任复杂的技能型和知识型工作,难以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定位,基本上只能从事体力运输、建筑小工、工业加工以及低层次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重体力、低报酬行业。同时过于频繁跳槽,使得他们对每个行业、岗位只能作蜻蜓点水式的了解,每一项职业技能也只能停留在“学徒期”的水平。如此周而复始,也形成恶性循环。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他们很难融入城市,并且体面地生存。(四)落户“三壁垒”根据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长期居住的愿望强烈,但高门槛限制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经济壁垒。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发布后,经调查,许多省会城市都将农民工购房在60平方米之上作为落户条件之一。目前房价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对于收入微薄却喜欢大手大脚花钱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能够实现的积累非常有限,这种以货币构筑的以经济壁垒取代身份壁垒的新门槛对普通农民来说仍然是难以逾越的,这也是他们融入城市的一大经济障碍。素质壁垒。目前不少省会城市落户要求农民工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少地方仍然要求达到大专文化程度。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公报显示,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 程度占。这对以初中为主要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也是进城落户的一大障碍。并且不少地方对农民工进城落户实行二元待遇。比如重庆市2006年8月1日实行了《关于解决进城农民工户籍问题的意见》,重庆公安局就指出,“本市农民工在主城落户的条件实际上大大降低,而在重庆务工的其他省市的农民工要落户重庆主城区,文凭“门槛”没变:仍需大专以上学历。且购买的住房人均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并实际居住。社会福利壁垒。我国各地社会福利系统不兼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主要是以省级为改革单元,以城市为中心展开的。一些省份已在省内实行城乡户籍统一,但省际之间人口自由迁徙障碍依然较大。各地社会福利系统的不兼容是制约人口省际迁移的重要因素。解决矛盾还须深化城市改革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快速转型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社会优化与社会问题兼生,社会进步和社会代价共存。一亿多人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正处在适龄期,目前他们首要面临的大问题就是婚姻问题。《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虽较上一代农民工有所进步,但仍然得不到维护。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虽然职业期望高,受职业技能低的限制,即使有心摆脱卖苦力的低级打工状态,也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只能从事城市人不愿干的脏、苦、累、风险大等边缘职业,就业环境差,劳动时间长,工作量大,劳动报酬低,基本权益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享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马克思曾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新生代农民工一旦进入城市新环境,乡村社会规范所具有的凝聚力失散,原有的道德行为失范(即自律性丧失),这样,新生代农民工农村不愿意回去,城市又不能融入,他们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低于父辈,在城市陷入生活困境时,在职业技能低、经济收入差、无住房、受歧视、讨不到老婆等的连锁反应下,贫穷和光棍的结合,对城市社会的冲击将是巨大的。另一方面,受户籍限制,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定位为城里人,但城市仍未作好接纳他们的准备。相反既有经济门槛,又有素质门槛和福利门槛,即使这样,他们仍不愿回到农村。它意味着,农村 不是退路。也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必须依赖于城市的工作和生活,那种将农村作为“蓄水池”的政策概念完全过时了。这样,新生代农民工只能集中居住在房租低廉、流动人口集中的城市边缘区、老城区,交往的对象多为老乡,社会结构呈现单一化、封闭性的特点,形成一个自我隔离的孤岛。在那里,弱信息、弱发展机会、弱资源的再生性以及弱劳动力联系,贫困和孤岛的经济效应往往意味着缺乏发展的机会,与主流社会脱 节。他们处于非城非乡、进退失据的境地,面临着双重边缘化的状态和贫困化不断加剧的境况中。由于没有户籍,他们就业受限制,《劳动法》第3条规定的“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很难从纸上权利转化为现实权利。入城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了工作,往往要付出比市民更高的代价。大多数农民工只能进入次级劳动力市场,寻找一些城市人的“剩余”工作。很难获得一种地位资源的积累,更不用说实现一种地位向上的流动。生活来源决定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无业便无依,将使这一部分人处于游动不定的状态,具有游民的特征,成为随时可能妨碍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隐患。杭州市2008年的案宗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比例占70%以上,最近刚发布的广东三大监狱大规模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罪犯九成在26岁以下。并且由于信息网络媒 介的发展,他们也更容易被组织起来共同发出声音,社会矛盾更容易被扩大和激化。如果继续将他们排斥在体制外,将他们边缘化,漠视他们的物质、精神文化和民主政治需求,他们更容易产生怨恨心理,不利于社会治安和稳定。这值得我们警惕!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是社会矛盾能够逐渐消弭并得到妥善解决的社会。“要求改善自己的物质境遇是有思想的人们的内在本能,这种欲求是消灭不了的,它是一切人类行为的推动力,人通过扩大满足需求的活动走向幸福的社会,要是封锁了这条路,人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压制并掠夺别人使自己致富而使他人变穷”(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的种种差异及面临的困境,对当下的城市管理政策提出了挑战。并且,这种挑战将日益变得清晰、紧迫。 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六条建议一是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当前,必须加强严格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推动各类企业同新生代农民工按照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严格实行《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带薪休假制度,保障外来民工休息休假权利,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经营生活,交友恋爱。要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要依法保障农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二是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要转变管理理念,转变由过去主要面向和管理户籍人口,转变到同时面向和管理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让农民工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来,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度。农民工流入地政府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对进城农民工“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政策要求,完善对农民工保护的相关法规,出台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专门规定,加大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改革劳动就业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要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就业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将城市和农村劳动力视为一个整体,纳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政策框架下,采取一体化的就业政策和管理体制,让农民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公开、公平的开展就业竞争。要创新农民培训转移机制,大力加强对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转移就业能力。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提供就业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四是按照以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当前要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户口管理结构,打破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身份限制,尽快改变目前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实行以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人在哪里工作、生活,就在那里登记,就纳入当地的管理范畴,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为基础的户口登记制度,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实现户籍管理由静态化向动态化的转变。五是要更多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切实改进服务形式,让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真正走进农民工中间;文化设施要向农民工开放;要积极扶持打工者文化团体,不要“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了空话。六是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区生活要依托集中居住中心、居(村)综合活动室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公德、法制宣传、市民素质等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和吸纳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社区自治组织和各类学习型、服务型、文体型、公益志愿型等居民互助性的社区民间组织,使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融入社区生活和社区管理,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加速融入城市的大熔炉。

收费的要不要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