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历史类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24-07-03 17:13:31

历史类论文发表

在中学历史教材上发表一篇论文至少得400块钱左右,看你的版面和篇幅的大小和字数多少

可以在《国家人文历史》《历史研究4102》《看历史》等期刊发表。发表论文前期挑选期刊可以打开知网输入自己研究方向的关键词,点击“期刊”,点击搜索用出来还多篇文献,找到期刊名称。(多找几个,列下来这个领域的期刊名称,也可以换个关键词继续搜)。《国家人文历史》—2113—探讨人类的5261终极关怀和价值诉求。《历史研究4102》—全1653国历史类期刊中居首位的核心期刊。《看历史》—成长最快的社会性人文历史类杂志。

权威一点的对文章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得是业界翘楚或者非常杰出的新秀才可以发,比如《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这样的。对于硕士生,能发个一般的北大中文核心、CSSCI就不错了,或者在学报上发也不错。

不管是国内刊还是国外刊,总的来说级别就是普刊和核心的区别,一般普通期刊的费用比较低,大概在几百到几千左右,就是在800-3000之间。省级刊物的版面费一般为一个版面800元。一个版面也就能刊登2000字符左右,还不算图片、表格之类的。国家级的刊物和这个相差不大,普刊方面的话需要注意收录的问题,版面越多价格越高,以这个问题和字数、等级、收录都有关系。核心期刊的版面费自己投稿一般也就在2000-4000之间,当然也有很多核心不收取版面费,如果通过中介,基本上就是妥妥的上万了,今年的核心审核都非常严重,即使是中介,退稿率也达到了85%以上,所以建议要投核心的话,至少提前一年准备,万一撤稿后也有充裕时间转投。

军事历史研究发表

出版专著11部:《太平天国地理志》、《中国空军百年史》、《话说中国·血肉长城》、《章太炎大传》、《东北王张作霖》、《戴震》、《吃亏是福》、《高力士》、《故事本中国通史》、《古代典章礼仪百问》、《革命大儒章太炎》等。其中,代表作《太平天国地理志》1996年获第二届国家图书提名奖、中南五省优秀图书奖。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一级研究员罗尔纲先生、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谭其骧教授对此书作出高度评价。代表作《章太炎大传》出版后获学界好评,南京大学历史教授茅家琪撰文评价说:“这部著作的特点是对章太炎作出了明确的历史定位。我非常赞同华东师范大学谢俊美教授在这本书的‘序二’中所写的一段话:‘通读全稿,内容极为丰富,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提出了许多新见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第十章末‘大家评说’博采众多政界及学人的观点,‘结语’阐述著者自己的观点,尤为精彩夺目。’”主编、参编著作、教材32部:《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太平天国大辞典》、《太平天国历史与地理》、《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天国寻踪》、《中日关系辞典》、《社会科学争鸣大系·历史卷》、《奔腾的历史长河》、《中国人民解放军心理战史》、《东南民众运动与上海小刀会》、《罗尔纲先生传》、《名人与佛》、《千古之谜》、《世界文化1000疑案》甲编/乙编、《中外文化之谜》、《历史之谜》、《中国文化之谜》、《世界文化之谜》、《中国近代史》、《简明中国近代史》、《简明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基本问题》、《中国革命史新编》、《新编中共党史教程》、《毛泽东思想概论》、《嘉定钱大昕全集》(点校)、《共和国开国将军们》、《一场奇特的战争》、《吴富善回忆录》、《志愿军人物志》、《中国古代军事三百题》。其中《奔腾的历史长河》1996年获全军图书提名奖,《社会科学争鸣大系》1995年获上海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特等奖,《千古之谜》获全国图书金钥匙一等奖,《嘉定钱大昕全集》1999年获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合作完成多媒体3部:《毛泽东思想概论》、《坚定理想信念》、《壮丽的事业》。其中,《毛泽东思想概论》(多媒体教学课件)2001年获全军科研一等奖。《壮丽的事业》(电视政论片),2002年获总参优秀电视教材二等奖。发表论文270余篇。代表作《太平天国政区地名考》4万余字,1987年发表于中华书局《太平天国学刊》第4辑、代表作《人民空军50年述论》,发表于1999年《军事历史研究》第3期、代表作《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轨迹》,发表于《开放时代》2001年 第1期、代表作《太平天国研究90年述评》,发表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代表作《近代中国农民起义的点滴思考》,发表于《光明日报》2005年3月1日、代表作《二战时期日军“慰安”制度的国际化倾向》,发表于《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2期、代表作《武昌起义后章太炎消弭党建思想辨析》,发表于《探索与争鸣》2011年 第11期、代表作《韩国独立运动与国共两党互动关系略论》及《韩国独立运动中爱国组织考察》被翻译成韩文,由韩国眼光一声出版社出版。代表作《党在新世纪的行动纲领》,刊《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2年第6期。其中,《党在新世纪的行动纲领》获中国科学发展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中国当代优秀人才创新学术成果一等奖。2000年7月,应上海市委宣传部和《解放日报》之请,担任中央电视台《太平天国》电视剧评论专家,在《解放日报·网络版》发表评论146篇。此外,应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合肥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等,担任专家访谈。人民画报社《中国与世界》2004年第3期刊登专访“在军事历史的王国里遨游—访太平天国史专家华强教授”。《光明日报》2004年4月20日刊登专家介绍:“情系太平天国史研究”。《解放日报》2004年6月10日刊登“让人生留下脚印”,介绍华强教授。此外,《解放军报》、《文汇报》、《空军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均报道过华强的事迹。新闻媒体报道,华强与太平天国研究的缘分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那时他还是中学的一名学生,学校里组织的一场关于李秀成的大讨论,把他的脚步引向了太平天国这段历史。从此,他一直跟踪这段历史,并注重积累与这段历史有关的所有资料。1977年,华强跨入扬州师范学院(今扬州大学)学习中文。1981年,攻读中国近现代史硕士学位。学习期间,他利用种种机会,沿着当年太平天国的足迹考察,先后遍及广西、广东、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尤其是江苏苏南县城乡镇多系徒步考察,拍摄了大量有关太平天国遗址遗迹的珍贵照片。在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华强埋头于那些尘封已久泛黄的手抄本,整整3个多月每天以干粮开水为食,潜心研究,细细揣摩。在北京柏林寺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留下了他孜孜苦读的背影。期间,他先后浏览了2亿多字的资料,向壁3年,终于完成了20多万字的《太平天国政区地名考》。书稿既成,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一级研究员罗尔纲先生、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谭其骧教授的高度赞扬。罗尔纲先生为其逐章逐句地提出意见,鼓励他在此基础上撰写《太平天国地理志》,还为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在众多前辈的鼓励下,华强完成了30余万字的《太平天国地理志》付梓出版。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太平天国地名学研究的空白。罗尔纲评价此书说:“华强同志是一位饱有凌云壮志的青年,他突破困难、克服困难,终于使他这部大著既是一部崭新的专著,同时又是一部工具书”,“远远超越前人在此方面所发表的成果。”谭骐骧教授评价说:“有功史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守常、苏州大学教授段本洛、南京大学教授方之光教授评价说:“这是为太平天国地名学填补空白的新作,为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作出了有用的贡献。”

倪乐雄教授掩盖无耻剽窃把水搅浑 作家赵勤轩指出构成剽窃抄袭一般需要三个条件:1、要有剽窃被剽窃书刊实物作为比照,空口无凭;2、出版时间在后者剽窃出版时间在前者,时序不能颠倒;3、标题、内容对比有相同之处,捉贼捉赃。 例如,上海政法学院倪乐雄教授2002年11月25日发表的学术论文《从“施里芬计划”到马恩河会战》(约8000字),抄袭剽窃赵勤轩2001年4月出版的《梦断长河-马恩河战役》(军事科学出版社,110千字)达20处5000字之多,有公开发表的书刊白纸黑字对比为证。完全符合上列剽窃抄袭三条标准。倪乐雄教授怎么赖也是赖不掉的。 再如,自称“军事专家”倪乐雄教授的成名作《帷幄与决胜——第二次世界大战决定性战役述评》(20万字1995年出版),与军事科学院编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决定性战役》(20万字1982年出版)书名、字数一样,出版时间晚了13年,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剽窃。其他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新探》(张含英,《阴山学刊》1989年01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再思考》(倪乐雄,《军事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学术》(张海麟,国防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学术背景》(倪乐雄,2004年发表),都属于这种情况。学术著作文题相符,标题的一致决定内容的相似。看来剽窃是长期的、大量的、一贯的,“军事专家”大概也是剽窃来的。 倪乐雄教授在事实面前理屈词穷,黔驴技穷,惯于倒打一耙的倪教授使出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卑劣无耻伎俩,编造他有“未出版的书稿”,造谣《中国作协赵勤轩《梦断长河》系抄袭军事专家倪乐雄教授未出版原稿》,把揭露他抄袭的对比段落时序颠倒过来,制造作家赵勤轩抄袭他“未出版原稿”的假象,真可谓颠倒黑白了!请问厚颜无耻的倪教授:你的未出版的原稿在哪里?你未出版怎么抄?倪乐雄还装摸作样问“你自己回答呀?既然一模一样是抄袭,你是怎么窃取到广东人民出版社老子原稿的?”倪乐雄教授你自己回答,你的“未出版原稿”在哪里?在你开裆裤里?造谣大师的新谣言而已。倪乐雄觉得“未出版书稿”造假太明显,又改口说11万字的《梦断长河》抄袭他的17万字《世界大通史》。查国家图书馆藏书目录也没有《世界大通史》。倪教授何时何地出版的?是倪教授的开裆裤里“失禁大桶屎”吧?可笑不可笑?一头蠢驴! 蠢驴总是把自己的愚蠢加在对方头上。作家赵勤轩指出构成剽窃抄袭一般需要三个条件;倪乐雄歪曲为只看“时间推定”一条,后完成的作品一定抄袭前面完成的作品。倪乐雄就是只抓住一条时间推定,不管标题内容有没有相同,造谣诬陷《碧血黄花》抄袭剽窃。倪乐雄举证如下:《辛亥革命研究及其它》、《辛亥革命史论文集》、《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辛亥革命与四川社会》、《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武昌文史 第7辑 武昌首义 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专辑》、《辛亥革命中的台州著名人物》、《河南辛亥革命史事长编 (上卷)》、 《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辛亥革命与华桥》、《 辛亥革命在湖北》、《辛亥革命的故事》、《贵州辛亥革命》、《华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资料类编》、《辛亥革命诗词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编之一一 辛亥革命史料》《 辛亥革命前后 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一》、《辛亥革命后帝制复辞和反复辟斗争》、《辛亥革命史料》。 倪乐雄好歹也是个教授,自称“研究近代史”,造谣也要沾点边,有点学术味儿。不论姓什么比你早生二十年就是你爷?举证的书名和《碧血黄花》有相同之处吗?不仅没有《碧血黄花》四字联用,连碧、血、黄、花四个字单独出现都没有!一点不沾边剽窃你娘的屁?《碧血黄花》副题“黄花岗起义纪实”,发生在广州,是辛亥革命前奏;体裁是纪实文学历史小说,不是学术研究。自称“研究近代史”(尽带屎?)的倪叫兽连这个都不懂,把武昌首义、四川、台州、贵州等无关资料都列进来。用倪教授自己的评价,“表明他是一头无知的蠢驴!一个十足低能儿!又蠢又毒的恶棍!” 要求倪乐雄教授符合实际是不实际的,他就是在造谣诬陷,目的是败坏作家赵勤轩声誉。倪教授死乞白赖要和赵教授比军事专家的真伪,按照倪教授“严格限定在军事学科范围”说法,军事学术论文赵20篇,倪6篇;军事著作赵7部,倪0部(内容与论文重复的不计)。倪教授无视事实,津津乐道他自己自吹自慰裤裆里打擂5480,捂死把圈。倪乐雄为证明自己的谎言,竟荒唐无赖到这种地步,用倪乐雄自己的话说“十足的汉奸、内贼、人渣、蠢货!废物、阉货!王八蛋!”岂有他哉!

确实不多,只有几篇我给你书名。1、《宋朝军事通信》发表于《国学》2、《由宋朝军事体制的弊端探寻宋朝外战弱势的根源》发表于《南方论刊》3、《透过更戍法看宋朝的军事法律制度缺失》发表于《法制与社会》4、《论张永德的军事才能及对宋朝建立的贡献》发表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宋朝军事“积弱”因素浅析》发表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略论宋朝军事法律思想》发表于《军事历史研究》7、《宋朝大名府军事地位研究》发表于《河北大学》

中学历史教学发表

1、中学历史教学

刊名: 中学历史教学

主办: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

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

ISSN 1009-3435

CN 44-1142/G4

邮发代号 46-79

2、《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月刊

全年零售价66元/年每期零售价元/

期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编辑出版

中学生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2198国内统一刊号CN61-1062/G4

3、历史教学.中学版

《历史教学》中学版主要栏目有:专题讨论、教法探讨、讲经说法、听课随笔、资源共享、案例分析、备课笔记、关注高考、质疑教材、进修资料、新书评介等。

在注重中等历史教育研究的同时,密切配合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是广大教师最得力的帮手。

天津历史教学社

PS:其实这方面的杂志还是很多的

论文发表的价格,跟您的要求是有很大关系的,要求越多质量越高,价格也就越高,反之亦然……省级论文一般几百块钱,或者1000左右,好点的过千。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 教育 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更加强调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在中学历史的课堂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提要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社会美教育,一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是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三是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四是挖 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应充分运用 现代化视听手段,调动学生发现美、探索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确立为人类理想社会奋斗终生的观念,从而实现社 会美教育的根本目的。

* * *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斗争的记录。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美育的 教科书。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原则,既是从学科特点出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 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

人的社会活动领域无限广阔,社会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到处充满着可供审美的对象。美,从形态上看,通 常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型。本文着重就历史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问题,谈点看法。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现象。马克思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实践的。”社会美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历史学科的社会美往往是以历史人物 为中心,并且通过历史人物的 言行举止 所显示出来的美。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常常和德育结合在一起,表 现为美德教育。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多如繁星的民族精英,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璀灿思想和精神风貌,是 我们进行社会美教育的极好教材。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历史教科书中所包含的社会美教育的内容 ,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

一、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人的美包括人体美和心灵美,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心灵美。爱国,这是心灵美的最重要的表现,也是社会 美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 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

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 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 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豪壮;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 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__在狱中怀着满腔热血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成为 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这些爱国者和革命者,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 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致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种不畏强暴、不甘屈服、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才没有 在历次面临的严重危机中亡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也 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成为我们今天实现腾飞,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精神支柱。

同样,在世界史上,无数英雄人物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不息。从被法国人民誉为“奥尔良姑娘” 的抗英英雄贞德,到出生入死,帮助黑人奴隶获得自由的塔布曼,从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杰佛逊及其所起 草的《独立宣言》,到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党人制定的《国民公约》 ,无不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都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其表现可以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也可以是默默无闻的奉 献。在今天和平建设环境中,作为一名中学生就是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 的统一,刻苦学习科学 文化 知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聪明才智。

二、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人本身的美是社会美的重要表现。人的美和理想是紧密相联的。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或者说是对未来 的憧憬、向往和追求。陶铸同志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指出:“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一个人的 理想,是为多数人的利益,为社会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 规律,就是伟大的理想。”

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时期。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 特别重要。毋庸置疑,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担负着这一任务。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无数史实雄辩地说明,古往今来,一切有作为的人都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人。马克思在中 学 毕业 论文《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立志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决心“为中华的崛起”而学习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他们理想的 共同点都是为民族、为人类谋幸福,这是多么崇高的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无数先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他们的 光辉业绩,永远载入史册,激励后人。

利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理想教育的内容,对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要帮助他们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 强调自我,另一种是胸无大志,缺乏远大的理想。要教育他们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 关系。历史教学要通过大量的史实,引导学生从优秀历史人物身上吸取营养,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 的理想。要使青少年逐步懂得: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总是受社会制约的。因此,个人的理想、 抱负是以国家、社会的需要为基础的,个人只有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才能得到社会和国家的承认 ,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自我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三、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调整人们之间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俄国著名 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由此可知,美和道德密切相关。

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历来强调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优秀的思想成果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儒家历来重视修身养性,孔子主张 “温、良、恭、俭、让”,“克己”;孟子强调“善养浩然之气”;诸葛亮重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刘 备则主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他们莫不认为注重道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中国古代有许 多清官,廉洁奉公、忧国忧民,受到历代人民的敬仰。明朝兵部尚书于谦两袖清风,为官清廉;诸葛亮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岳飞强 调“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等等,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平凡小事,如赡养父母、尊师敬友、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等等,一旦表现出高尚的情感和情操来,就极为 感人。正是雷锋、朱伯儒、孔繁森等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行为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感和情操,汇成了 时代的新风尚。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我们可知,社会主义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高尚、最美好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提倡的集体主义,它与封建社会的道 德规范“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与资本主义的道德规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 国,集体主义的原则要求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历史教科书中道德教育内 容的深入挖掘,必定有利于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以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为自己的行为 准则,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四、挖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般认为,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要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实际 上,社会科学领域也同样如此。

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促进了人类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历来受到人们的尊 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历史教学中努力挖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主要体现 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热爱科学、刻苦求知的敬业精神。马克思将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他从研究商品 入手,解剖资本主义社会,写下了《资本论》这部巨著,为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司马迁踏遍祖国各地,历尽艰辛,虽受腐刑之辱却矢志不渝,写成了史学巨著《史记》;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 ,呕心沥血27年,三易其稿,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古罗马科学家普林尼为了实地考察维苏威火山而 献出了生命;近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考察,创立了科学进化论;居里及其夫人在极其艰苦 的条件下,依靠简陋的实验设备,经过长期的辛勤劳动,终于发现了镭,开辟了科学世界的新领域。

许许多多 的史实告诉我们,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只有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孜孜以求,乃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才能有 所建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需要科学,需要人才,青少年一代,从小就应该立志献身科学,献身祖国的四个现代化。

第二,敢于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无畏精神。坚持真理、捍卫真理,需要勇气,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 价。历史上许多思想家、科学家为了坚持真理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刽子手的屠刀英 勇就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思想家和科学家布鲁诺坚守“日心说”,虽 被宗教裁判所监禁7年而毫不动摇,最后被教会处以火刑,临刑前他在火堆上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 纪会知道我的价值。”这是何等刚烈!在探求科学奥秘、寻找真理的道路上,需要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社会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美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方面的。历史教科书中所包含的社会美教育的内容 也不限于以上几方面。深入挖掘内容,进行社会美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长期任务。

实施历史教学中的社会美教育,在 方法 上除了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优化教学过程外,根据历史学科 的特点,应着重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利用图片、幻灯、音响等现代化视听手段。历史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具体性和多样性。这些特 点决定了现代化视听手段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教科书中社会美的 因素,并借助于历史图片、幻灯、录音等形象化的载体,再现历史场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如讲述红军长 征时,播放一曲《过雪山草地》,激发学生对红军长征艰难历程的联想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也可编制简 易幻灯片,再现某一历史画面,“化虚为实”、“化远为近”,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

二是引导学生从具体史实中认识历史规律,以实施社会美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 的,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如此。古人强调“以史为镜”、“读史明智”,就是指认识和驾驭历史规律,指导社 会实践。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具体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知识中去认识规律,深层 次地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预测未来,指导现实。如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其基本动因是物质资料的生 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日本明治 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以及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究其终极原因,是这些国家当时的经济生活内部的矛盾冲 突。其共同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学生懂得这一规律,对资产阶级 革命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对资本主义制度最终代替封建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样,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 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为新的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社会美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人本身的素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 诸多史实的归纳,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在今后的实践中自觉地遵循和利用历史规律改造世界,创造未 来,从而实现社会美教育的根本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性教学;实践

论文摘要: 文章 将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力图把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实践做一个完整的呈现,从而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反思性教学自产生之日起,无论是作为一种思潮,还是作为一种运动,都一路高歌,势不可挡。主要是因为它给当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具体来说,反思性教学启发人们反思操作性教学的局限,不断探究教学中的新问题,在探索中把自己锻炼成学者型教师,从而改变凭 经验 教学或简单重复教学的现象。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课程实践方式,为此“教师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反思性教学理论传入我国,无疑是为广大教师理解新课改提供了新的视角,这对他们创造性地实现新课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将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现结合中学历史教材,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以求教于方家。

所谓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实践,就是在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借助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历史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历史的规律,历史教学的方法、手段以及经验认识,以发展自我职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

一、教学实践前的反思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前提。教师备课时,应对即将实施的教学目标、过程设计、采取 措施 、使用方法、时间安排等的合理性进行思考、预期和修正。例如:我在备《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Ⅱ)第4课]一课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反思。

课标的内容是“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按课标要求“资本主义萌芽”必须讲授,而人民版教材却没有相关内容,这是教材编者的疏漏,还是课标制定者的失误?究竟如何处理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才更合理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学者都否认中国存在所谓“资本主义萌芽”。

著名历史学家萧功秦说:“实际上这种所谓萌芽的东西可能根本就长不大!在封建制度主张定于一尊,在这种‘求定息争、防争氓乱’为基本文化精神的社会里,哪怕长出来也是没有意义的。它总是会被扼杀掉,根本用不着西方势力动手。比如雇工制度,在宋朝就有了,可它永远是这个东西,几百年的时间里也没有长成资本主义的大树。因此,我认为称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是一个误导的概念,改称为永远长不大的‘资本主义死胎’,可能更接近事实一些。”另一位学者任爽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似乎已经可以依稀找到‘资本主义萌芽’,而在明清时期,似乎还可以发现大量的‘奴隶制’的残余。

这些现象给我的感觉是,在中国,社会形态的演进似乎不可能被严格而明确地或者说是硬性地加以区分。因为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现同样的因素,或者说相同的因素往往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长期延续”。从上述学者的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已遭到了学术界普遍质疑。虽然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但不能因为有争议就一字不提,况且课标中也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学中不讲不行,关键是如何讲的问题。

如果讲得太深学生难以理解,若是给学生一个定论更有悖于科学性原则。鉴于上述情况,我在备课时一方面补充了有关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知识,同时也简单介绍了学术界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这样一来,既贯彻了课标要求,也弥补人民版教材的不足。

二、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对教学情境、进程、态度、内容、方法及时反思,以便验证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同时还要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调控。

例如:我在讲授《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Ⅰ)专题二第1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主要介绍了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讲述的是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而其他版本的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都是将列强侵华史与中国军民抗争史同时介绍的。人民版之所以另辟蹊径,把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单独拉出来,专门设置一课,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落实突出课程标准关于“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主题。我在备课时基本沿袭了教材的这一思路,而没有把两课内容按时间顺序进行整合。

在讲授第一课时,学生都能按时间顺序掌握列强侵华的重大事件。而在上第二课时,我却惊奇地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中法战争”(第1课中的内容)发生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第2课中的内容)之前。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没有到位,学生连最起码的时间概念都没有。怎么办?如果仍然按原来的教学设计授课,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当时我立即调整了教学进度,先给学生补习初中历史,等他们形成必要的时间概念后,再按原来的设计进行教学。虽然这一节课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但由于及时调控却使得课堂教学更趋合理。三、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课后反思也是反思性历史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实践结果的归因、 总结 评价、寻找差距,以便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指导现今、未来的教学活动。承前所述,上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课后,我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效果进行了反思:1.如何解决教学进度与课时不足的矛盾。高中历史课每周只有两节,如果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还要补习初中的教学内容,肯定无法完成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增加课时显然不可能,怎么办?能不能挖掘隐性课时呢?如果能设计一份预习提纲,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事先解决上课时的“拦路虎”,到授课时的进度自然就加快了;同时,预习题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而且这也是反思性教学目的——两个“学会”的具体体现。这样看来,设计一份既科学又经济的预习提纲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经过一番思考,我设计了如下提纲:

(1)按时间顺序列举列强侵华的事件及其后果?

(2)针对列强入侵,中国军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结果如何?

(3)将列强侵华事件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一一对应起来。(4)在课本中找出中国军民反抗斗争的典型事件。这份预习提纲能否奏效,还有待于下一节课的验证。

2.如何完成情感教育目标。我在授课过程中侧重史实讲解,忽视了情感渗透,这堂课本应该上得生动感人,结果却变成了简单史实的罗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查阅了有关情感教育的文章,其次还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最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拟定了如下措施:

(1)采取情景式教学。激活学生情感世界,不是靠教师简单的灌输,而是要学生亲身体验。上课时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感人场面,让学生从中体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教材选取的中国军民奋起抗争的事例都是具有其特有含义的。“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颂扬了政府官兵为收复国家失地而作的积极努力;“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表现了政府官兵、人民群众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义和团反帝运动”,则谱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壮丽诗篇。上课应选择典型事件,从“中华民族”的视野来讲授。面对着列强的入侵,无论政府官兵,还是民众百姓,尽管他们形式不同,手段不一,或自发,或有组织,但他们都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抵抗外来侵略。

(3)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情感教育自然离不开学生的全程参与,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直接影响到情感教育的效果。在讲授中国军民抗争时,可启发学生进行讨论,谈谈各自的感想,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验中国人民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从而把本节课的情感教育推向高潮。我将教学反思后形成的改进方案用于另一个班级的教学。相比之下,这节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又涌现出一些新的问题。由于部分学生预习不充分,再加上学生讨论持续时间过长,教学进度再次被延误。这些问题又将成为反思性教学新的起点,反思性教学就是在这种不断循环中推动教学日趋合理的。

历史学科就是让人通过认识过去来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超越自我。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但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都是现代的人,我们所教所学的历史,实际是今人对前人的理解学、解释学,由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不同,人们对历史的解释与认识也就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历史教师应当自觉树立反思意识,与时俱进,引领学生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培养学生富有时代意义的历史思维。综上所述,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反思性教学必将成为中国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海教育科研,2002.

[2]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

[3]萧功秦.思想者是幸福的[J].历史教学,2001.

[4]任爽.鉴空衡平[J].历史教学,2005.

[5]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J].上海教育科研,2002.

[6]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 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2. 初中历史教学整合思考 技术论文

3. 浅谈高中历史教育论文

4. 有关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论文

5. 初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浅谈

6. 高中历史教育论文

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被国家认定为全国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是可以被收录进三大网站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创刊于1972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历史教育教学类期刊。

历史权威期刊发表论文

可以在《国家人文历史》《历史研究4102》《看历史》等期刊发表。发表论文前期挑选期刊可以打开知网输入自己研究方向的关键词,点击“期刊”,点击搜索用出来还多篇文献,找到期刊名称。(多找几个,列下来这个领域的期刊名称,也可以换个关键词继续搜)。《国家人文历史》—2113—探讨人类的5261终极关怀和价值诉求。《历史研究4102》—全1653国历史类期刊中居首位的核心期刊。《看历史》—成长最快的社会性人文历史类杂志。

目前我们说的核心一般是指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cssci。前者是北大图书馆编制的核心期刊名录,4年颁布一次,现在是08年版的截止到2012年,据说新的已在制定中以后要3年一次;后者刊物稍少些,两年审定一次,在学术界的权威性也稍好。 两者都算核心期刊,如果单 位有明确规定就得听单位的。北大0 8版的专门 历史类期刊包括: 等25种,其他综合类的也有历史文章刊发。 ————老是提示有不合适的词,你自己查查吧,输入北大核心 08版查看就好了

文史类的刊物,市场上也有,但是并不是很多,诸如《资治文摘》《时代报告》等,都是可以发历史类稿件,专业的《黑龙江史志》也可以找找,不过这个刊物最近似乎是没有运行

历史学论文发表期刊数量

选择专业很重要,本人对地理专业比较了解(其他不敢妄言)回答如下:1、先从兴趣爱好考虑:地理学专业方向分为三支: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有水文、地貌、气候、生物、泥炭等)、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有城市规划、区域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有地图、遥感、GIS等)。楼主是学经济学的,初步建议考虑人文地理学,当然其他二支也绝对可以学。具体考试科目不同招考学校也不同,建议进一步咨询,有的放矢。2、再从从就业方面考虑:1、中学教师(初中、高中地理教师)2、大学教师(城乡规划、旅游方向,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2、城乡规划研究院(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3、国土资源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城市规划等)4、公司(例如大名鼎鼎的北京超图信息公司等,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5、水文水利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等)6、环境保护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为综合地然地理等)7、气象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为气候学等)8、研究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各专业均需求)9、其他就业方向(本人尚未了解到的)3、考研该怎样选择学校?从考不考高等数学考虑:据我了解东北师大三专业都考高数(二),不考高数的我知道两所学校: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当然到相关网站查询各校的招生简章才是关键。4、考福建师大的人文地理学研究生难吗?个人认为相对自然地理专业要难一点,不过能考上研究生总是有实力的,建议加强个人修为,坚持到最后!希望对你有帮助!个人宣言:我是hk——honestking——诚实的国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缩写,切记切记……

云铭、韩振华等诸先生先后任教于此,积淀了厚重的人文科学传统。历世纪风雨陶铸,经数代师生努力,沐改革开放春风,浴海西建设大潮,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筚路蓝缕,迈着坚实的脚步一路走来,逐渐发展壮大。自20世纪80年代起,又相继增设图书馆学、档案学、社会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个本科专业。2003年进一步升格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现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八个博士点(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考古与博物馆学)、十一个硕士点(世界史、宗教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图书馆学、人类学、历史地理、文献学、档案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7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6人,省级1名,校级4名。目前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相当的影响力,还有不少教授担任国家一级学会和省市学会重要职务。学院现有学生1261余人,其中本科生961多人,博士生、硕士生近300人。 学院十分重视建设资料信息库,努力打造特色科研支撑平台。 学院建立档案复制与保护实验室,社会工作专业个案、小组实验室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局域网实验室,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验室也在学校实现共享。经过多年积累,学院已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省内拥有19个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学院课程改革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收获:获得4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获校级优质课程24门。 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状况,并依此考虑学科调整、专业建设、招生规模等有关工作。近几年来,我院学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左右。 (一)历史学专业为我校本科品牌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历史学科教学、科学研究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及其它社会工作者。 课程结构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考古学通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历史地理、史学概论、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历史文献目录学、自然科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福建地方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中国社会生活史。 专业特点 1.历史悠久。该专业历史可以追溯至1907年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开设的史地选科,迄今已逾百年。1952年,由华南文理女子学院历史学系、福建协和大学历史学系和福建师范学院(乌山)历史学系合并组成。学者董作宾、卢兆荫、傅衣凌、刘蕙孙、陈矩孙、徐宗元、蔡维藩、王文杰、熊德基、金云铭、韩振华等诸先生先后任教于此,积淀了厚重的人文科学传统。 2.实力雄厚。本专业2004年被评为福建师范大学品牌专业。2008年被评为福建省省级特色专业。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专业基础课程均为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现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 3.走学术精品之路。近几年来,专业教师每年都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美国研究》等国家重点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多部。目前,教师承担有1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2个省部级项目、5项中外合作项目以及其他横向课题多项。 4.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目前,本专业与英国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院汉学系、日本冲绳国际大学、熊本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亚洲系等都有合作项目,初步实现了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对接。 5.重视建设资料信息库。经过若干年的持续投入,已经建立起闽台区域研究资料中心、宗教与中外关系史文献中心、美洲史文献资料中心等独具特色的三大文献资料库。 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6人。高级职称占该专业教师的。博士学位占该专业教师的。目前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相当的影响力,还有不少教授担任国家一级学会和省市学会重要职务。 就业趋势 近年来,本专业基于自身强势学术实力,同时根据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和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适时进行了调整,本着“新理念、厚基础、重技能、促研究”人才培养思路,优化课程结构,强调学科间的交融、渗透,实行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制,建立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遍布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学府。福建省中学历史教育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和教育硕士大多出自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本专业是我省培养中学历史教师最主要的教育基地。 (二)图书馆学专业本专业创办于1981年,是全省的图书馆学本科点,同时也是全省的图书馆学硕士点的教学单位。作为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批创办图书馆专业的院系,本专业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全校4个入选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单位之一。师资全部毕业于国内重点院校,学术水平高,职称均在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占该专业教师100%。学术成果丰硕,近5年来教师在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为:50多篇。在教学改革方面,有4位教师参加教育部“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图书馆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数字图书馆原理及运用》获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毕业生就业方向以高校图书馆、大中城市公共图书馆为主。 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图书馆作为维护社会公众平等获取信息、缩小信息鸿沟的重要机构和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事业的一类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与政府公务员相同。工作环境舒适、拥有稳定的职业收入。 目前,全国只有20多所院校办图书馆学专业,每年本科毕业生只有800多人,相对与有30多万从业人员的我国图书馆事业而言,毕业生供不应求。图书馆学专业虽是冷门专业,但与某些热门专业不容乐观的就业压力相比,图书馆学专业具有就业方面的优势。我院图书馆学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已连续多年名列全校非师范类专业第一名。欢迎同学们报考我院图书馆学专业,让我们做信息时代的信息导航者,在信息和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主要课程:图书馆学基础、目录学、信息组织、信息描述、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实践、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管理基础、知识产权法、FOXPRO、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三)档案学专业档案学专业是目前我省高校中设置有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专业创办于1985年,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并于2006年设立了档案学硕士点。专业创办以来为本省输送了大量具有较高档案信息管理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二十多年来通过我院专业教师的辛勤耕耘,打下了深厚的专业学科基础。本专业拥有一支学术研究能力较强、师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师资队伍,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70%以上,近年还吸收了多位毕业的研究生充实本专业师资队伍,使本专业教学队伍充满活力。专业教师每年都在《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等CSSCI国家一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并有不少论文获得国家档案学会、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评比的优秀论文等各类奖项。 本专业立足于培养具有档案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的技能与方法,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能适合在党、政机关团体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等办公室、信息管理部门、文件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等从事档案信息管理、政务信息系统的设计、维护、信息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历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每年学生就业率均达到100%,其中许多毕业生就业于国家机关、省直机关及档案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还有不少学生就业于省电力公司、烟草公司、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这几年本专业学生也有不少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由于档案学是一门应用性社会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别是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档案规范化管理要求逐步提高,因此社会对档案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培养适合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档案现代化管理人才,以满足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有关档案管理的需要是本专业的建设发展方向。为此本专业非常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目前设有档案文献保护技术实验室、档案缩微复制技术实验室、电子文件管理和档案信息化实验室等。通过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目前最新的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C、信息管理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C++语言、办公自动化、网络技术、档案学基础、档案信息管理、科技文件材料学、企业档案管理、档案文献编纂、档案法规学、文书学、公文写作、秘书学、档案信息检索、电子文件管理、档案文献保护技术、文献复制技术、档案管理自动化、数字档案馆原理与应用等。 (四)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属于面向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前景极其看好,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已正式开始在各个部门设置社会工作岗位。我院社会工作专业结合当前和谐社会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了完备的教学计划和详尽的培养方案,还配备了先进的社会工作实验室,专业学制四年,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经考核合格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法学学士学位证书。 专业特色:1、开放式办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与国内外院校或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赴港澳台等高等院校或社工机构进行探访并保送进入重点大学攻读研究生。2、办学水平高。本专业在全国162所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的院校中列居前20位,专业为A类专业;3、学生素质高,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广、协调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社会信誉较好,我院社工班荣获“全国十佳先进班级”等称号,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培养目标:学生通过四年学习,养成健全的人格、爱心和团队精神,通晓政治理论、外语和计算机知识,熟练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方法,成为具有复合型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培养方向:为党政机关培养社会事务和社区规划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团体培养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国家机关和社会福利机构培养社会福利事业的管理人才。 就业方向:1、各级政府中有关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社区规划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的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2、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社会福利与公益机构从事社会工作的部门及其管理岗位;3、司法机关、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涉及社会工作的部门和岗位;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管理等岗位。 主要课程: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部分组成。专业主干课为:社会学概论、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人际沟通技巧、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保障概论、社会福利思想、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社会工作实务等。 (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管理与计算机相互结合的实用型专业,具有复合性、宽口径的特点。主要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知识与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该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文理兼收,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学位为管理学学士。相近专业为管理科学、电子商务。 福建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办于2001年,8年来培养本科生800多人,毕业生中许多人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管理骨干,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理论知识和扎实的计算机技能,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有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维护与应用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信息组织管理、分析研究、开发与利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特色:1、本专业具有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管理及信息管理三大知识系列有机融和的特色。2、重视知识教学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紧密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能力。3、专业适应面广,可在多个领域就业。4、专业具有较强时代性,适应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 主要课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体包括: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生产与运作管理、运筹学、应用数理统计、电子商务、会计学、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资源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C++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实验设备和实习基地:学校设有适用于本专业的计算机综合实验室,信息管理与技术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等,可使学生接受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了满足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职前培训、课外科技活动等校外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了校内外实习基地数十个,其中签约实习基地14个,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就业方向:就业领域包括: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信息机构、大专院校等部门。从事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也可在信息产业部门或大中专院校从事信息资源的管理、组织、开发与利用,信息分析与评价,竞争情报及其智能系统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以及在各种社会中介咨询服务机构从事相关工作。主要是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工作,及信息管理和组织的工作。

云铭、韩振华等诸先生先后任教于此,积淀了厚重的人文科学传统。历世纪风雨陶铸,经数代师生努力,沐改革开放春风,浴海西建设大潮,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筚路蓝缕,迈着坚实的脚步一路走来,逐渐发展壮大。自20世纪80年代起,又相继增设图书馆学、档案学、社会工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个本科专业。2003年进一步升格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现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八个博士点(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考古与博物馆学)、十一个硕士点(世界史、宗教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图书馆学、人类学、历史地理、文献学、档案学、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7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6人,省级名师1名,校级名师4名。目前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相当的影响力,还有不少教授担任国家一级学会和省市学会重要职务。学院现有学生1261余人,其中本科生961多人,博士生、硕士生近300人。学院十分重视建设资料信息库,努力打造特色科研支撑平台。学院建立档案复制与保护实验室,社会工作专业个案、小组实验室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局域网实验室,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验室也在学校实现共享。经过多年积累,学院已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省内拥有19个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学院课程改革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收获:获得4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获校级优质课程24门。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状况,并依此考虑学科调整、专业建设、招生规模等有关工作。近几年来,我院学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左右。(一)历史学专业为我校本科品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历史学科教学、科学研究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及其它社会工作者。课程结构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历史文选、考古学通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历史地理、史学概论、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历史文献目录学、自然科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福建地方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中国社会生活史。专业特点1.历史悠久。该专业历史可以追溯至1907年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开设的史地选科,迄今已逾百年。1952年,由华南文理女子学院历史学系、福建协和大学历史学系和福建师范学院(乌山)历史学系合并组成。著名学者董作宾、卢兆荫、傅衣凌、刘蕙孙、陈矩孙、徐宗元、蔡维藩、王文杰、熊德基、金云铭、韩振华等诸先生先后任教于此,积淀了厚重的人文科学传统。2.实力雄厚。本专业2004年被评为福建师范大学品牌专业。2008年被评为福建省省级特色专业。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专业基础课程均为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现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3.走学术精品之路。近几年来,专业教师每年都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美国研究》等国家重点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多部。目前,教师承担有1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12个省部级项目、5项中外合作项目以及其他横向课题多项。4.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目前,本专业与英国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院汉学系、日本冲绳国际大学、熊本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亚洲系等都有合作项目,初步实现了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对接。5.重视建设资料信息库。经过若干年的持续投入,已经建立起闽台区域研究资料中心、宗教与中外关系史文献中心、美洲史文献资料中心等独具特色的三大文献资料库。师资队伍本专业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6人。高级职称占该专业教师的。博士学位占该专业教师的。目前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相当的影响力,还有不少教授担任国家一级学会和省市学会重要职务。就业趋势近年来,本专业基于自身强势学术实力,同时根据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和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适时进行了调整,本着“新理念、厚基础、重技能、促研究”人才培养思路,优化课程结构,强调学学科间的交融、渗透,实行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制,建立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遍布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学府。福建省中学历史教育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和教育硕士大多出自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本专业是我省培养中学历史教师最主要的教育基地。(二)图书馆学专业本专业创办于1981年,是全省唯一的图书馆学本科点,同时也是全省唯一的图书馆学硕士点的教学单位。作为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批创办图书馆专业的院系,本专业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全校4个入选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单位之一。师资全部毕业于国内重点院校,学术水平高,职称均在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占该专业教师100%。学术成果丰硕,近5年来教师在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为:50多篇。在教学改革方面,有4位教师参加教育部“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图书馆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数字图书馆原理及运用》获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毕业生就业方向以高校图书馆、大中城市公共图书馆为主。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图书馆作为维护社会公众平等获取信息、缩小信息鸿沟的重要机构和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事业的一类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与政府公务员相同。工作环境舒适、拥有稳定的职业收入。目前,全国只有20多所院校办图书馆学专业,每年本科毕业生只有800多人,相对与有30多万从业人员的我国图书馆事业而言,毕业生供不应求。图书馆学专业虽是冷门专业,但与某些热门专业不容乐观的就业压力相比,图书馆学专业具有就业方面的优势。我院图书馆学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已连续多年名列全校非师范类专业第一名。欢迎同学们报考我院图书馆学专业,让我们做信息时代的信息导航者,在信息和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主要课程:图书馆学基础、目录学、信息组织、信息描述、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原理及实践、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管理基础、知识产权法、FOXPRO、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三)档案学专业档案学专业是目前我省高校中唯一设置有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专业创办于1985年,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并于2006年设立了档案学硕士点。专业创办以来为本省输送了大量具有较高档案信息管理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二十多年来通过我院专业教师的辛勤耕耘,打下了深厚的专业学科基础。本专业拥有一支学术研究能力较强、师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师资队伍,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70%以上,近年还吸收了多位名校毕业的研究生充实本专业师资队伍,使本专业教学队伍充满活力。专业教师每年都在《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等CSSCI国家一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并有不少论文获得国家档案学会、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评比的优秀论文等各类奖项。本专业立足于培养具有档案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的技能与方法,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能适合在党、政机关团体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等办公室、信息管理部门、文件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等从事档案信息管理、政务信息系统的设计、维护、信息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历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每年学生就业率均达到100%,其中许多毕业生就业于国家机关、省直机关及档案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还有不少学生就业于省电力公司、烟草公司、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这几年本专业学生也有不少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由于档案学是一门应用性社会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别是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档案规范化管理要求逐步提高,因此社会对档案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培养适合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档案现代化管理人才,以满足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有关档案管理的需要是本专业的建设发展方向。为此本专业非常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目前设有档案文献保护技术实验室、档案缩微复制技术实验室、电子文件管理和档案信息化实验室等。通过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目前最新的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主要课程:高等数学C、信息管理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C++语言、办公自动化、网络技术、档案学基础、档案信息管理、科技文件材料学、企业档案管理、档案文献编纂、档案法规学、文书学、公文写作、秘书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