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关于版画的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3 23:17:46

关于版画的论文文献

美术学版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美术学版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与收藏。

[1]周芜:《徽派版画史论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

[2]郭味蕖:《中国版画史略》,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年.

[3]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

[4]徐小蛮、王福康:《中国古代插图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周亮:《周芜全集》,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年.

[6]杨柳:《晚明文化的“雅”与“谑”——明刻版画名品〈青楼韵语〉》,《西泠印社2015年秋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2015年.

[7]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年.

[8]周芜:《中国古代版画展览图录——美术资料选辑(三)》,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家通讯》编辑组,中国古代版画研究会筹备会展出组,1984年.

[9][日]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中国古代版画展》,町田: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1988年.

[10]曹凯.记录与实验:DV影像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4-35.

[11]徐渭.南词叙录[G]//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三.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240.

[12]李小彬.明万历间汪氏玩虎轩刻本《琵琶记》版画及其制作[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7:6.

[13]俞为民.南戏琵琶记版本及其流变考述[J].文学遗产,1994(6):84-95.

[14]徐宏图.南戏《琵琶记》遗存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1):36-52.

[15]郑国强,刘露,杨小竹.新媒体技术给广告带来的巨大影响.艺术科技,2013(11).

[16]屠隆.考盘余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7:115.

[17]朱彝尊.明诗综[EB/OL].[2020-02-12].

[18]蒋炜.从高石山房刻本《目连救母》看万历初期徽州版画和金陵版画的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2(5):36-39.

[19]蒋炜.晚明徽州版画风格的演变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J].艺术探索,2014(4):19-24.

[20]罗文茜.浅析版画艺术的设计形式.工业设计,2018(8).

[21]刘世德.古本小说丛刊:第2辑[M].北京:中华书局,1991:1.

[22]王秋桂.善本戏曲丛刊:第5辑[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16.

[23]李娜.晚明的出版风尚与作为艺术品的书籍[J].江苏社会科学,2013(2):192-197.

[24]何卫平.中国当代美术二十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32.

[25]杨劲松.重叠肌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71-78.

[26]殷双喜.影像与图像[J].美苑,2001(2):87-91.

[27]邱志杰.摄影之后的摄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9-40.

[28]段世昌.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版画艺术设计方法研究.现代电子技术,2019(13).

[29]罗博.徽派版画艺术形式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广东蚕业,2019(1).

[30]张东东.论当代版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美与时代(中),2018(12).

版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的提出

1、版画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现代社会科技日益狂深,人们对民间的艺术尤其的关注,作为现代的中小学生更有这个责任去了解一些文化现象,有责任去把这样的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2、综观现代的儿童艺术作品,儿童美术作品应该是反映自身生活的主体性表现活动,是一种本能也是孩子强烈表现自我生活欲望的一种活动,而现代社会的儿童艺术作品有很多不是出于自己本能的需要,是老师的需要,是比赛的需要,是大人的需要,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束缚了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内容、现象的认识和研究。缺乏学生对其中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以往的"兴趣小组活动"更多地定位于学生的模仿操作能力上,很少有创作性的作品。模仿固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比如说版画可以木版上刻,也可以用丝网制版,也可以用卡纸制版。特别是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尤其是这样。但是学生的学习如果总是停留在临摹阶段的话,就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便成了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地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获得严密地展开理论思维与明智行为的能力;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总目标:借助传统的版画艺术的特点,包括:刻版的刀法、刻画内容的抽象艺术形象、刻制时的人物表现的内在品质等,通过学校的美术课堂来展示版画的优势、挖掘版画的艺术精神、开拓学生在绘画领域的表现,结合工艺的效果来研制、尝试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和效果。从而研究学校美术课堂的上的绘画辅导。

2、子目标:

学生发展目标

1、学生掌握传统版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2、通过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发展目标

1、教师在进行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自主意识。

2、教师形成良好的课程意识以及掌握扎上实的课程理论。

3、教师掌握传统工艺和现代课程开发的知识、技术并形成相应的实际能力。

课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课题目标的实现以教师的发展为保障,以传统的版画课题的开发为基本手段。三位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的整体,同时还要达到以下的几点分类目标,了解传统的版画艺术的特点和特色,在日常的美术课堂中开发、研制新的版画形式。

共同发展目标

1、通过在尝试新的版画的过程中我们要将版画的艺术特色发挥出来,让版画在学生的绘画领域运用并有所创新。

2、借助版画的刻、印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的品质,从而更好的发挥版画的艺术特点为学生美术学习服务。

3、发展新的版画艺术形式,表现美术学习的多元性质。

4、通过传统版画的研究达到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以版画为通道,开发新的美术学习形式和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任务和内容

1、该课题时以传统的版画艺术为出发和起使点,作为课题的研究的平台和基础,研究各式各样的版画形式和作品特色,让学生在造型、设计、表现领域有所创新,得到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和表现样式,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绘画表现层次、厚度,从而让学生在宽松的领域认识美术、学习美术、表现美术、研究美术。

2、研究出新的版画作品效果、版画的上课案例、课堂教学实录,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表现效果,改变传统的绘画辅导方式,使其得到更加多样的表现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周期

1、实验以学校3、4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奇数班、偶数班对照分析的效果。

2、实验的'周期是1年内(20xx年2月-----20xx年2月)

五、课题的假设

1、传统的版画艺术在造型、设计领域的学习方式,及课堂教学等综合因素的作用。

2、自变量:在传统的版画形式下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

3、因变量:传统版画形式、效果和现在的新的课程改革中的造型、设计、表现的结合,研究系列的传统和现代的有效结合的美术表现形式。

六.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组织结构:

1、教研员引领由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负责人和美术教研员参与课题研究,在专业理论方面起到了引领、指导作用。

xxxx——小学美术教研员,小学高级美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主持过课题试验,成果卓著。曾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2、专家引领

xxxx——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少年儿童版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3、课题成员

xxxx——小学高级教师及专业主管,个人荣获20多次国际及国内奖项,指导学生获得教育部及各类奖项若干,在全国核心刊物有论文发表及个人专著获奖

xxxx——小学美术教师兼大队辅导员,小学高级美术教师,曾参加过西安市、陕西省、全国的赛教课,分别荣获了一、二等奖。

xxxx——小学美术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性强,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的少儿书画大赛,成绩显著。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专门成立了该课题领导小组,由小学美术学科教研员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相关部门领导和一线的学科骨干教师,课题小组实行统一管理,协调工作。

2、本课题由三所学校共同参与研究,学校有先进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为研究课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3、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提供了经费保障。

4、课题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有敢于创新的精神。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活动课程理论

“活动”是活动课程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活动课程”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主动活动,侧重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的习得,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不仅在思想实质上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而且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深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由于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和主体力量的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因此,美育界提出了以活动中心的美育方法论原则,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的版画教学同样具有多种活动要素。因此,其培养学生创新和审美品质的教育价值可以也只有以活动为载体才能发挥出来。

2、美育理论

美育是普通教育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为目标的教育都不可缺少审美教育这种特殊的过程和行为。美育有较为充分和直接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它把促进个体的平衡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能,以人格和情感的塑造为目的,并力图使人的各种潜能得到协调而和谐的发展,进而使这种作用自觉地渗透到不同的教育行为之中。美育的这种功能是一种系统的开放结构,它直接作用于个体的情感生活和人格模式。美育是青少年成长期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营养,也是教育行为及基础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感性教育与人生教育的有效途径。美育过程主要以意向和情感的激发与交流为基础,因此美育活动首先依赖一种特殊的学习方法及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反映,需要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能力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协同作用。因此美育界提出了以活动为中心的美育方法论原则。因为活动无疑是增进学生审美体验的有效方式。

3、现代课程改革理论

现代的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自己的课程目标,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的有机体即:学生在造型、设计、表现、综合探索的综合运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因此作为一种传统的版画工艺更能很好的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以传统民间版画艺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版画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版画创作活动体系。通过剪版画创作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才能发挥课程改革的精神。

九、课题组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课题立项准备,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1、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该研究课题内容的认识,对传统版画创作、传统工艺等进行客观分析。组织成员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和版画创作教学的理论。

2、撰写“小学版画创作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方案。

3、制定子课题计划并讨论交流,挖掘研究的难点重点。

(二)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

1、各子课题按计划实施研究工作,认真做好各类活动、个案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进行学生版画创作。

3、编写版画创作活动课程指导思想和意义,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

4、在版画创作教学的实践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系列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

(三)具体的工作重点和要求:

1、20xx年2月-20xx年4月

了解版画创作艺术的内涵、特点,感受版画艺术作品的特色。如:构图新颖化、机理多样化、色彩厚重化;深刻的思想内涵等。以欣赏版画作品、了解版画创作方法为主要的课堂任务。

在这个阶段有主要的版画创作作品欣赏教案和课堂教学照片为准。

2、20xx年5月-20xx年10月

研究制版形式的多样表现内容,学习木刻版画、水印版画等。重点是把握版画创作的工艺和形式、效果。

该阶段的以作品展览、教师的上课、学生的作品为主要的依据手段。

(三)、结题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

1、整理、汇编活动案例及优秀版画创作作品。

2、撰写研究报告。

十、成果预设

1、以一种综合艺术的形式来展示版画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形成著作或论文。

2、相关的展览、作品集。

美术教育版画论文范文

【摘 要】与知识相比,想象力具有独特的特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在少儿版画美术教育中,随着孩子们的想象力的不断地拓展,其想象力的奇特,构思的大胆,手法的自由,尽情宣泄的色彩不受任何束缚,让孩子们画出来最动人、最精彩的个性之作。版画有其它美术绘画的共律,也有着艺术的自律,在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实践中,共律、个律的艺术素质通过不断积累,将孕育出更多的艺术内涵和技艺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版画;教育;意义;作用

一、绪论

美术教育在少儿教育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培养一个孩子全面发展成为祖国栋梁的一个重要开端,同时也是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随着国家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以及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不断发展,美术教育课程不断改革创新,少儿的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

二、少儿版画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版画制作中的随机应变是培养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随着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向我们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社会各领域急需的是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少儿在版画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技巧,且还学习了观察、认识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学会了用头脑思考,学会了创新,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如何上好少儿版画课,提高孩子们的版画知识艺术素质

1、动员孩子们主动动脑思考,观察分析,注重启迪少儿对版画艺术的求知欲望

要上好少儿版画课,教师就要全身心的投入,注重启迪少儿对版画艺术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少儿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视觉器官感知事物,用脑思考并进行比较。例如:版画活动《北大荒的土地》中,教师引导少儿观看版画《北大荒的土地》,画面非常简单,就是宽阔的农田,让孩子们通过版画连想以往看到的一望无边的农田原野,引导少儿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用图形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版画活动,让少儿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创造性地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土地田野,在贯彻了审美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中充满了童真。

2、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因材施教,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引导少儿对版画艺术产生形象思维

教师的讲解演示,是实际示范操作与语言解释相配合,通过把事物的发展变化显示出来,使少儿了解与掌握版画的形状、颜色、结构、特征以及绘制步骤。教师讲解时,语言要清晰生动,精练准确,富有启发性,演示时要熟练,清楚而恰到好处。同时把技能技巧告诉少儿。

例如结合实物讲解版画《葵花》。老师在讲解版画《葵花》时,重点讲解葵花的形状,葵花的高低、前后、疏密,并运用实物照片演示前后关系,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挡住的部分怎么画?几句话少儿很快就明白和理解了什么是重叠,掌握和了解了重叠的构图的表现方法。例如版画《蝴蝶》。通过观看图片,丰富少儿的感性经验。运用范画向幼儿讲解蝴蝶的对称。再通过教具演示来讲解化解难点。最后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具体讲解指导。讲解与演示相配合,讲解的过程也是观察的过程。

3、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寓教于乐,激发少儿对版画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爱好

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就是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以娱乐或玩的方式进行,使少儿饶有兴致地反复学习和操作的方法。

由于少儿的年龄小,身体发育不完善,要掌握一种知识和技能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形成,游戏练习法就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无思想负担的情境下进行美术活动,使之维持长久的兴趣,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可以运用涂色游戏,由教师画出轮廓,幼儿涂色进行。也可以通过添画游戏,由教师画出主要形象,幼儿添画相关的线条、形象。还可以通过情景游戏,由教师设计、创设游戏情节(或情景),让幼儿在玩玩耍耍中学习、掌握绘画方法。

4、加强教学的延续性,因势利导,逐步巩固少儿版画知识基本功底的艺术基础

教学中应该重视教材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像写作文一样要注意承前启后,因势利导,逐步巩固少儿版画知识基本功底的艺术基础。

教学时还要注意材料中剪贴彩纸画向剪贴纸版画底板过度,拓印向单色再向套色的过度,做到循序渐进。要突出版画特点及教材中各课的特殊性进行教学。要用范画中可让学生认识到黑白木刻版画的特点,简洁、黑白对比强烈、单纯和鲜明等特点,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对“版味”“纸味”有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特点的不同,教学中也要注重针对性。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要因人而教,深化教学。

四、结论

在学习版画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技巧,而且还学会了观察、认识世界,学会了用头脑思考,学会了创新,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应该吸取发达国家认识和发展版画教学的先进经验,注重我国版画美术教育工作,特别应该注重我国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工作,通过因势利导,给予孩子们及时培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寓教于乐,把学习与技法的机械性与游戏联系起来。这样,让孩子们从小就就能够积累更多的美术语言表达、评论、欣赏及表现创造等多种能力,努力促进我国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龚雪桦,熊炳燕,扈鸿燕,等.《幼儿园版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R/OL].

[2]张广慧.木版画工作室[M].湖北美术出版杜,1999.

[3]美术文献[M].湖北美术出版社.

[4]隋丞.材料与技法丛书:版画[M].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

[5]《国家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6]《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

版画艺术形式招贴设计论文

一、版画招贴的概述

1、版画的诞生

版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于远古原始社会。最早的形式便是原始人类以手拓色印于岩洞的类似游戏的活动,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出现了一种以在陶体印压几何装饰纹样而得名的几何印文陶。陶体上的几何形纹样,是在陶坯未干前,用印模摁印上去,然后烧制。这些属于新石器时期先民的“印刷”尝试。中国古代的封泥、图章以及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可以说是雕版印刷的重要历程,尤以画像石、画像砖最为典型,艺术成就也最为突出。其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社会风俗和社会生活的场面,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的则描绘了神话故事,但最主要的是宣扬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忠臣孝子、节妇烈女和古代圣贤的典故,如闵子骞芦衣顺母画像石,展现闵子骞以德报怨,孝顺后母的故事,可以理解为当时的“公益招贴”了。随着墨、纸等印刷材料依次出现(商代已经出现人造墨,周代,墨已经被广泛使用,秦时期固体墨开始使用,公元六世纪墨已经应用于印刷,并推动印刷术的发展;西汉时出现草纸,品质低劣,上流社会不认可,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即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中国古代雕版版画的出现,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版画起源于印刷,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版画起源国,迄今为止发现世界上最早的且保存完好的版画作品为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扉页画》早于西方至少五百年。早期版画的复制性已经成为艺术界公认的事实,然而中国传统版画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一种版画形式,而是蕴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技法。中国的传统版画如同一棵参天大树,其深埋地下的根系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印刷术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伴随着中华文化的诞生而萌芽,随中华文化发展而成熟,是一门一刻也没有离开文化熏染的古老艺术。

2、招贴与版画的溯源

正如德国思想家沃尔特.本雅明所说,艺术品的社会影响力,往往更多的是取决于复制传播,而不是技术本身。招贴和版画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注定了相互依存。造纸术的发明,是雕版印刷极为重要的一环,东晋桓玄帝曾令废简用纸,纸的应用日益普及,自此,中国人就开始用纸这一媒介传播信息。这种传播的媒体被称之为“告示”,这便是中国古代的招贴。在这些招贴中有些是直接手书或手绘完成的,随告示张贴数量及范围的不断升级,直接手书绘制已经无法满足招贴量的需求,于是推动了雕版间接转印招贴的发展。北宋庆历年间,山东济南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招贴印刷实物———刘家针铺的铜版广告,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铜版上雕刻着“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标题及白兔捣药的图案,图案两侧注有“认门前白兔儿为记”,招贴下方甚至附有较为完整广告文案。招贴构图工整图文并茂,既有象征店铺标志的捣药白兔,又有宣传产品质量和售卖方法的广告语。这副铜版画招贴比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印刷广告———1473年英国的第一个出版商威廉凯克斯顿为宣传宗教书籍而印刷的广告还早四百年。明清时期,由于手工业的发展,文化领域的繁荣活跃,对于出版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成就了版画的鼎盛时期。明代的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所涉及的内容题材非常广泛,各地形成了各具刻印风格的刻书中心,如安徽徽州、江苏苏州、南京、福建建阳刻书中心等。也可能源于竞争,各地书商特别注重利用精美的版画吸引读者。明万历年间书籍版画出现了群采纷呈的局面,众多优秀刻工、画家投入到书籍版画的创作中。这些繁花似锦风格各异的版画作品以小说、戏曲插图的形式深受社会欢迎,对于当时文学作品的传播、普及以及加强对读者的吸引力感染力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广告作用。其中以元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明代施耐庵所著《水浒传》最具代表。雕版印刷术在我国宋代逐渐兴盛,也奠定了另一种招贴艺术———木版年画。比较著名的有苏州桃花坞年画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此外还有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陕西凤翔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广东佛山年画等。这些传统年画都具有招贴的艺术功能。因为木版年画除了满足美的欣赏外,也是传达民间文化生活“辟邪纳福”、“欢乐吉庆”一种招贴设计(《平面招贴设计艺术》作者:季阳)。直至今日,年画仍然在招贴设计中刮起阵阵“中国风”,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1866年,法国画家、设计师朱尔斯.谢雷特在其印刷厂设计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石版招贴,而被誉为“现代招贴之父”。这张石招贴作品的问世象征着现代招贴的诞生。20世纪初期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对招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来自于画家为自己的画展制作的木刻风格的招贴作品,这些作品以强烈的黑白对比、错综的线条以及具有表现力的刀法运用来诉说创作主题。这些夸张的表现形式无疑深深触动了人们感官。在设计领域,表现主义招贴风格的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二、招贴中的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1、招贴中的凸版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凸版画是最古老的印刷术之一,原理也较为简单,就是将不需要印刷的地方用刀刻去,并将油墨上于刻制后平板上凸起处,并转印到纸张上即可。其中,手工雕刻的木刻版画是最为常见的凸版。这项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技艺通过伊斯兰传遍欧亚,并随着十五世纪造纸的工业化发展,使得雕版印刷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成像语言,承载着传达各种信息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凸版版画常会选择有肌理表面的材质进行印刷,如衣服、地砖或其他具有特殊纹理的表面。这种创新也是招贴设计的本质要求,肌理效果是招贴设计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视觉艺术语言。肌理效果作为美的要素之一,本身就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性,这一点在版画和招贴创作设计中被高度重视,也成为两种艺术形式的重要纽带。版画招贴的制作主要因其创意主题及风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种类的木板,实际上,除了木板板材之外,几乎所有不同性质的媒介都会为设计师带来创作的灵感,如橡胶、塑料、复合材料,甚至包括人的`指纹,这些材质具有光滑、柔软以及特有的肌理等特性而更加利于即兴创意。

2、制版与招贴风格

首先从现代招贴的发展与制作来看,与版画的历史是有重叠的一段经历,20世纪20年代招贴作品多以绘画为主,这一阶段的招贴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的转变,这个时期很多的招贴设计工作都是由版画艺术家来完成。版画家将自己对艺术的感悟体现在招贴作品当中,在国内外出现了一大批经典的黑白版画招贴作品,这些作品既展现了版画的艺术魅力又承载了招贴的传达功能及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

(1) 以黑白块面表现的版画招贴艺术语言作为版画招贴,在版面的刻制上以两种方式比较多见,一是阴刻,在黑底上刻白纹;一是阳刻,在白底上留黑线。一般来说,刻制白线较为简单便利,所以这种方法刻制的招贴版画比较多见。黑白作为最单纯的色系,具有宽容的特点而荣登极度色彩境界。黑白对比色本是木版画表达大千物象常用的视觉语言,渐渐受到众多平面设计师的青睐。黑白块面的静谧、简洁、单纯也是招贴设计大师冈特兰堡极力主张的设计创作理念。他的招贴作品多以块面表现为设计基调,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2) 以线条表现的版画招贴艺术语言表现“黑线”要更困难一些,在制版的时候既要考虑造型又要模仿手绘的效果,这就要小心谨慎地对待线条两边的刀法处理,并且要将线条外侧的区域铲平。具有代表性的版画招贴作品《怒吼吧,中国》,是20世纪30年代反帝救亡热潮中的经典力作。作品采用阳刻技法,表现一个被蒙住耳目,紧紧捆绑受尽屈辱的男人躯体,招贴运用犀利的刀法把因奋起挣脱枷锁,而扭曲的肌肉和躯体的线条展现得淋漓尽致,传达出作品所具有的强烈视觉冲击力。不同质感的线条表达,在人们的情感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性格特征。版画招贴通过线条的处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强烈的视觉反差对招贴的主题给予直白而又微妙的诠释,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招贴艺术,这也许就是设计师一直钟情于它的原因吧。

3、印刷与招贴特色

印刷可以看成制版的衍生,尤其作为具有招贴功能的版画,印刷更是展现其最终效果的重要形式。在彩色凸版印刷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减版套色法,前后版色彩叠印,形成混合色的方法;另一种是多版套色技术。上世纪初的套色版画招贴对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波普”艺术产生较大的影响。设计师在社会变革,流行文化当道的背景下,更加关注视觉语言的活力。采用最常见的视觉形象作为创作元素。下图为波普艺术家创作的招贴作品《新的希望》采用多套色制作的招贴。

4、招贴中的凹版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凹版是通过雕刻或腐蚀的方法制作金属溯到旧石器时代的阴线雕刻、石刻、骨刻。最初的金属版画是金银工匠们通过拓印的方式来进行金属上的图案设计。随着化学的进步,设计师开始尝试用腐蚀的方法进行雕刻,这种雕刻作品的线条更加细腻流畅,可以表现更为丰富的招贴艺术作品。凹版的制作更加注重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能将创意和构思通过蚀刻的方式表现出来,需要熟悉材料的特征和熟练地掌握工具。刻针和画线刀能表现精致细密的平面设计作品,在招贴作品的表现中,一些电动工具、钢丝绒、砂纸可以营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这种艺术创作的微观形式在招贴设计中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在审美还是视觉传达的功能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当代的很多平面设计作品经常会使用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非酸蚀制版技术,其中生肖邮票的设计制作就是采取了凹版线雕的传统方式刻出,由于线条精细,传统纹样的细节均能完美表现。除了邮票以外,各种纸币的平面设计也是属于线雕图像。

三、结语

版画招贴的创作过程本身就蕴含着极大的创意,会牵涉到色彩的选择、图形的处理以及文案的推敲与设计。招贴创作的终极目的就是在人的心灵深处印下让人难以磨灭的印迹,那么,不同的印版在创作制版的过程中就是在讲述一个个慑人的故事,这些制作招贴的材料、技术无不具有生命力,它们都包含了特定的时空信息。版画除了技艺本身可以为招贴带来灵感,在观念艺术传承中,版画也一直将文化关怀作为创作的动力,强调对社会的干预。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版画一度将招贴的功能推向高潮。招贴是大众的艺术,而版画又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版画融合了传统美学和大众媒体,具有多样性的特质。版画可以运用不同的印刷方法来制作、传播各种信息。任何形式的海报、公告、招贴等大众传播的印刷通讯,都可以通过版画来进行全新的诠释。虽然这些作品可能具有时效性,但是它又以一种独特的完全不同的方式存在。在大众的眼里版画招贴是招贴中的艺术品,而在艺术家眼里,招贴又是版画实现社会功能的平台,展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作者:王晓玮 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

关于版画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版画论文范文

摘要: 在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社会认知能力非常重要。而美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有重要作用,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版画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之一,对于提升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文章探析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版画

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在此阶段开始对世界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慢慢寻找到自己的兴趣,开始对事物产生好奇的求知心理。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美学素养的重要时期。美术作为美学的艺术存在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美学素养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版画是结合手工、绘画的美学艺术形式,是美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产物。版画体现出精妙的绘画功力和奇妙的构思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一、美术版画教学概述

版画是结合绘画图案和空间想象力的美术创作,既有平面图形效果,又有立体空间效果,是一种包含抽象内涵和简单形式的艺术,集合了许多美术元素,通过具体的版面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寓意。美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因此美术教学也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版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构思和绘画方法方面都具有创新性,体现了自然艺术和社会人文的统一,是综合性和融合性都很强的艺术类型。运用版画进行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版画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构思能力。

二、版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美术教学很少利用版画,一些教师对版画没有全面的认识,认为版画只是用来观赏和娱乐的物品,他们没有认识到版画对学生的作用,不重视版画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些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对版画的正确认识,认为没有必要将其列入教学计划,这样的情况不利于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发展。一些学生对版画的兴趣不高,没有学习版画的热情,对于版画的课堂学习只是草率应付,得过且过,没有真正花费心思感受版画。另外,部分学校不够重视美术教育,忽视美术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也就忽视了美术课程教学,这些都阻碍了版画教学在小学的发展。

三、有效运用版画教学的策略

1.改变固有的美术教育理念,注重创新

固有的`美术教学注重让学生学会参照样本画出作品,鼓励作品与样本的相似度越高越好,这样机械化的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没有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尽管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手把手教学,往往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转变教学方法,运用多姿多彩的综合版画进行美术教学,让学生注意观察版画的结构和色彩,从综合的角度学习版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教学木板版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些小木块,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些精彩的模板版画,让学生欣赏版画内部的构成、比例、色彩和形状等,对版画形成初步的认识和客观的感知。然后,让学生脱离模板,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构思版画的形状,用专门的作画工具在木板上进行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调动了观察力、思维能力,还可以感受版画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版画的兴趣。

2.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每一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对特点不同的学生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可以按照年级的不同特点来教学。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年纪比较小,对新鲜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版画,配上动感的音乐,让小学生对版画产生好奇心,在轻松活泼的环境氛围中积极学习版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寓意的版画,给学生讲解版画的历史,提高学生对版画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再教学生绘制版画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年级层次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版画的积极性。

3.近距离感受版画

版画是一种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民间文化艺术,最传统、精致的版画往往来源于民间艺人。学校在进行版画教学时,可以适当邀请一些传统民间艺术家来校现场展示版画的创作过程。通过展示艺术家的版画创作手法和优秀作品,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更加热衷于版画学习。

四、结语

版画教学是一种新的美术教学形式,版画本身存在严密的结构性、层次性,有助于学生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空间学习能力。目前,版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采用有效的版画教学方式成为美术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学校和教师要更加重视版画教学的作用,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提高版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佳赫.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版画艺术形式招贴设计论文

一、版画招贴的概述

1、版画的诞生

版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于远古原始社会。最早的形式便是原始人类以手拓色印于岩洞的类似游戏的活动,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出现了一种以在陶体印压几何装饰纹样而得名的几何印文陶。陶体上的几何形纹样,是在陶坯未干前,用印模摁印上去,然后烧制。这些属于新石器时期先民的“印刷”尝试。中国古代的封泥、图章以及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可以说是雕版印刷的重要历程,尤以画像石、画像砖最为典型,艺术成就也最为突出。其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社会风俗和社会生活的场面,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的则描绘了神话故事,但最主要的是宣扬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忠臣孝子、节妇烈女和古代圣贤的典故,如闵子骞芦衣顺母画像石,展现闵子骞以德报怨,孝顺后母的故事,可以理解为当时的“公益招贴”了。随着墨、纸等印刷材料依次出现(商代已经出现人造墨,周代,墨已经被广泛使用,秦时期固体墨开始使用,公元六世纪墨已经应用于印刷,并推动印刷术的发展;西汉时出现草纸,品质低劣,上流社会不认可,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即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中国古代雕版版画的出现,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版画起源于印刷,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版画起源国,迄今为止发现世界上最早的且保存完好的版画作品为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扉页画》早于西方至少五百年。早期版画的复制性已经成为艺术界公认的事实,然而中国传统版画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一种版画形式,而是蕴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技法。中国的传统版画如同一棵参天大树,其深埋地下的根系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印刷术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伴随着中华文化的诞生而萌芽,随中华文化发展而成熟,是一门一刻也没有离开文化熏染的古老艺术。

2、招贴与版画的溯源

正如德国思想家沃尔特.本雅明所说,艺术品的社会影响力,往往更多的是取决于复制传播,而不是技术本身。招贴和版画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注定了相互依存。造纸术的发明,是雕版印刷极为重要的一环,东晋桓玄帝曾令废简用纸,纸的应用日益普及,自此,中国人就开始用纸这一媒介传播信息。这种传播的媒体被称之为“告示”,这便是中国古代的招贴。在这些招贴中有些是直接手书或手绘完成的,随告示张贴数量及范围的不断升级,直接手书绘制已经无法满足招贴量的需求,于是推动了雕版间接转印招贴的发展。北宋庆历年间,山东济南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招贴印刷实物———刘家针铺的铜版广告,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铜版上雕刻着“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标题及白兔捣药的图案,图案两侧注有“认门前白兔儿为记”,招贴下方甚至附有较为完整广告文案。招贴构图工整图文并茂,既有象征店铺标志的捣药白兔,又有宣传产品质量和售卖方法的广告语。这副铜版画招贴比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印刷广告———1473年英国的第一个出版商威廉凯克斯顿为宣传宗教书籍而印刷的广告还早四百年。明清时期,由于手工业的发展,文化领域的繁荣活跃,对于出版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成就了版画的鼎盛时期。明代的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所涉及的内容题材非常广泛,各地形成了各具刻印风格的刻书中心,如安徽徽州、江苏苏州、南京、福建建阳刻书中心等。也可能源于竞争,各地书商特别注重利用精美的版画吸引读者。明万历年间书籍版画出现了群采纷呈的局面,众多优秀刻工、画家投入到书籍版画的创作中。这些繁花似锦风格各异的版画作品以小说、戏曲插图的形式深受社会欢迎,对于当时文学作品的传播、普及以及加强对读者的吸引力感染力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广告作用。其中以元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明代施耐庵所著《水浒传》最具代表。雕版印刷术在我国宋代逐渐兴盛,也奠定了另一种招贴艺术———木版年画。比较著名的有苏州桃花坞年画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此外还有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陕西凤翔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广东佛山年画等。这些传统年画都具有招贴的艺术功能。因为木版年画除了满足美的欣赏外,也是传达民间文化生活“辟邪纳福”、“欢乐吉庆”一种招贴设计(《平面招贴设计艺术》作者:季阳)。直至今日,年画仍然在招贴设计中刮起阵阵“中国风”,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1866年,法国画家、设计师朱尔斯.谢雷特在其印刷厂设计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石版招贴,而被誉为“现代招贴之父”。这张石招贴作品的问世象征着现代招贴的诞生。20世纪初期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对招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来自于画家为自己的画展制作的木刻风格的招贴作品,这些作品以强烈的黑白对比、错综的线条以及具有表现力的刀法运用来诉说创作主题。这些夸张的表现形式无疑深深触动了人们感官。在设计领域,表现主义招贴风格的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二、招贴中的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1、招贴中的凸版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凸版画是最古老的印刷术之一,原理也较为简单,就是将不需要印刷的地方用刀刻去,并将油墨上于刻制后平板上凸起处,并转印到纸张上即可。其中,手工雕刻的木刻版画是最为常见的凸版。这项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技艺通过伊斯兰传遍欧亚,并随着十五世纪造纸的工业化发展,使得雕版印刷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成像语言,承载着传达各种信息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凸版版画常会选择有肌理表面的材质进行印刷,如衣服、地砖或其他具有特殊纹理的表面。这种创新也是招贴设计的本质要求,肌理效果是招贴设计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视觉艺术语言。肌理效果作为美的要素之一,本身就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性,这一点在版画和招贴创作设计中被高度重视,也成为两种艺术形式的重要纽带。版画招贴的制作主要因其创意主题及风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种类的木板,实际上,除了木板板材之外,几乎所有不同性质的媒介都会为设计师带来创作的灵感,如橡胶、塑料、复合材料,甚至包括人的`指纹,这些材质具有光滑、柔软以及特有的肌理等特性而更加利于即兴创意。

2、制版与招贴风格

首先从现代招贴的发展与制作来看,与版画的历史是有重叠的一段经历,20世纪20年代招贴作品多以绘画为主,这一阶段的招贴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的转变,这个时期很多的招贴设计工作都是由版画艺术家来完成。版画家将自己对艺术的感悟体现在招贴作品当中,在国内外出现了一大批经典的黑白版画招贴作品,这些作品既展现了版画的艺术魅力又承载了招贴的传达功能及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

(1) 以黑白块面表现的版画招贴艺术语言作为版画招贴,在版面的刻制上以两种方式比较多见,一是阴刻,在黑底上刻白纹;一是阳刻,在白底上留黑线。一般来说,刻制白线较为简单便利,所以这种方法刻制的招贴版画比较多见。黑白作为最单纯的色系,具有宽容的特点而荣登极度色彩境界。黑白对比色本是木版画表达大千物象常用的视觉语言,渐渐受到众多平面设计师的青睐。黑白块面的静谧、简洁、单纯也是招贴设计大师冈特兰堡极力主张的设计创作理念。他的招贴作品多以块面表现为设计基调,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2) 以线条表现的版画招贴艺术语言表现“黑线”要更困难一些,在制版的时候既要考虑造型又要模仿手绘的效果,这就要小心谨慎地对待线条两边的刀法处理,并且要将线条外侧的区域铲平。具有代表性的版画招贴作品《怒吼吧,中国》,是20世纪30年代反帝救亡热潮中的经典力作。作品采用阳刻技法,表现一个被蒙住耳目,紧紧捆绑受尽屈辱的男人躯体,招贴运用犀利的刀法把因奋起挣脱枷锁,而扭曲的肌肉和躯体的线条展现得淋漓尽致,传达出作品所具有的强烈视觉冲击力。不同质感的线条表达,在人们的情感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性格特征。版画招贴通过线条的处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强烈的视觉反差对招贴的主题给予直白而又微妙的诠释,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招贴艺术,这也许就是设计师一直钟情于它的原因吧。

3、印刷与招贴特色

印刷可以看成制版的衍生,尤其作为具有招贴功能的版画,印刷更是展现其最终效果的重要形式。在彩色凸版印刷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减版套色法,前后版色彩叠印,形成混合色的方法;另一种是多版套色技术。上世纪初的套色版画招贴对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波普”艺术产生较大的影响。设计师在社会变革,流行文化当道的背景下,更加关注视觉语言的活力。采用最常见的视觉形象作为创作元素。下图为波普艺术家创作的招贴作品《新的希望》采用多套色制作的招贴。

4、招贴中的凹版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凹版是通过雕刻或腐蚀的方法制作金属溯到旧石器时代的阴线雕刻、石刻、骨刻。最初的金属版画是金银工匠们通过拓印的方式来进行金属上的图案设计。随着化学的进步,设计师开始尝试用腐蚀的方法进行雕刻,这种雕刻作品的线条更加细腻流畅,可以表现更为丰富的招贴艺术作品。凹版的制作更加注重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能将创意和构思通过蚀刻的方式表现出来,需要熟悉材料的特征和熟练地掌握工具。刻针和画线刀能表现精致细密的平面设计作品,在招贴作品的表现中,一些电动工具、钢丝绒、砂纸可以营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这种艺术创作的微观形式在招贴设计中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在审美还是视觉传达的功能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当代的很多平面设计作品经常会使用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非酸蚀制版技术,其中生肖邮票的设计制作就是采取了凹版线雕的传统方式刻出,由于线条精细,传统纹样的细节均能完美表现。除了邮票以外,各种纸币的平面设计也是属于线雕图像。

三、结语

版画招贴的创作过程本身就蕴含着极大的创意,会牵涉到色彩的选择、图形的处理以及文案的推敲与设计。招贴创作的终极目的就是在人的心灵深处印下让人难以磨灭的印迹,那么,不同的印版在创作制版的过程中就是在讲述一个个慑人的故事,这些制作招贴的材料、技术无不具有生命力,它们都包含了特定的时空信息。版画除了技艺本身可以为招贴带来灵感,在观念艺术传承中,版画也一直将文化关怀作为创作的动力,强调对社会的干预。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版画一度将招贴的功能推向高潮。招贴是大众的艺术,而版画又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版画融合了传统美学和大众媒体,具有多样性的特质。版画可以运用不同的印刷方法来制作、传播各种信息。任何形式的海报、公告、招贴等大众传播的印刷通讯,都可以通过版画来进行全新的诠释。虽然这些作品可能具有时效性,但是它又以一种独特的完全不同的方式存在。在大众的眼里版画招贴是招贴中的艺术品,而在艺术家眼里,招贴又是版画实现社会功能的平台,展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作者:王晓玮 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

关于丝网版画的论文素材

其实是因为这幅画在国内没有碰到一个专业的专家,所有的人都认为它是假的。

浅谈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课是给学生介绍美术知识、剖 析美术作品、揭示美术规律、指导美术欣赏 的课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技巧,提 高他们辨别、分析、反省、判断的能力并开 阔知识视野,陶冶情操。笔者从以下几个角 度来探讨如何上好美术鉴赏课。 一、让学生多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 正如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艺理论家刘 勰所说的:“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 识器。”只有学生多看、多思考,对一些艺术 语言(如点、线、面、体、空间、光、色、材 质、肌理)和艺术流派(如现代中国的岭南 派、西方的印象派)等美术知识才能逐步由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可通过欣赏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 的《步辇图》、韩滉的《五牛图》、徐渭的《杂 花图卷》、蒋兆和的《流民图》等众多名家的 作品体会中国画融诗词、歌赋、书法、绘画、 印章于一炉,诗、书、画、印相映生辉,这 也是任何绘画艺术都没有的独特艺术形式。 另外中国画的墨色变化和以线条为主的勾、 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 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多种表现手法, 具有高度的提炼概括技巧,充分体现了民族 的精神,因而成为光辉灿烂的民族绘画艺 术。中国画线条的美感是油画所没有的。 二、多给学生介绍美术的类别及基本知识 给学生介绍美术基本知识,特别是有关 美术的分类和各类美术的主要特点,以及美 术的主要艺术语言以及作用的知识。只有这 样,才能根据各类美术的特点和美术的主要 艺术语言,去理解各类美术作品,真正领会 各类美术作品各自不同的艺术魅力。 例如,从大的方面讲,美术包括绘画、雕 塑、工艺美术和设计美术以及建筑和园林艺 术等四大类。也可将书艺(书法、篆刻等)和 摄影艺术归入美术的范围共六大类。绘画艺 术,从绘画的社会功能和表现形式来分,绘 画可分为招贴画、年画、连环画、漫画、组 画、插图等。从绘画的题材来分,绘画可分 为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风景画、静物 画等。从绘画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来分, 绘画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粉 画、版画、壁画、素描等画种。其中一些画 种根据使用的材料和工具的不同,又可分为 更细的艺术样式。如版画又可分成木刻、铜 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胶版画等。其中 木刻又可分成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套 色木刻等。 三、多介绍艺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给学生介绍美术作品时,多介绍一些 美术作品的作者及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让学生来理解和体会作者特定 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 例如,罗中立的《父亲》是1980年根据 画家在大巴山生活的体验以及与农民结下的 深情,创作了这幅超级写实主义作品。 《父亲》中的艺术形象来源于一位淘粪 的农民“。20世纪70年代农民进城主要是淘 粪,把粪作肥料。为了这个肥料,生产队、 公社之间经常发生争斗,就是为了这个肥 料,画家附近的厕所里都有农民住在里面, 那时候城里面每一个厕所都有农民住在里 面。农民过年的时候也守在那个地方,年三 十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团圆,那个农民家 就住在那个厕所,一年四季都住在那个地 方,吃饭烧火都在那个地方!所以他的那个 神态和姿势引起我很大的震动,这个农民一 年四季都没有回家。”画家罗中立回忆说: “我的一生跟农民肯定是分不开的。《父亲》 这幅画创作出来的时候,我没有想到它会引 起社会上这样大的反响,《父亲》这幅画实 际上是宣告一个神的时代结束,一个人的时 代开始……《父亲》画了近30年了,它的 主题概括了我们民族的历史、沧桑,绘画语 言和表现手法上首次借用了西方超级写实主 义(照相写实)手法,所以当时会引起那么 多关注。但它持续引起关注许多年,我想是 因为那件作品内含的主题,它已是一个时期 的文化符号。” 只有让学生了解《父亲》的创作背景,才 能更深刻地了解长期的艰辛岁月造成父亲这 一形象的一条条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 缺牙的嘴巴,为什么会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 反响。为什么能代表中国一代人的形象。 四、多讲解美术史方面的知识 我国新兴木刻运动的产生,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需要,其作品具有极强的革命性和 明确的倾向性。在当时物质条件非常艰苦情 况下,鲁迅先生介绍欧洲版画,组织木刻青 年和提倡新兴木刻运动,其目的是将木刻作 为有力的武器向敌人发动进攻。用刻刀和生 命坚持其主张,为了精神和理想,这些木刻 家们不仅仅是艺术家,更主要的是革命的斗 士。他们用自己手中的刻刀直接介入到政治 斗争中去,以至于被查封展览,或是被捕

版画大家都知道,就是用刀或者化学用品等在可以雕刻的多种材质的版面上创作出来的图案,一般来说主要是在木头或者石头上进行雕刻。版画在明清两代达到了巅峰,随着现代印刷技术和3D打印等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走向平淡,专注于版画的人也更加的稀少,相对于国内的市场而言,竞争力明显比字画小得多。丝网版画正式引进中国不到百年,处于一个成长摸索期,这也是一个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收藏艺术品的一个大好时机,通常几千到几万就可以买到一张丝网版画。

张桂林

丝网版画

丝网版画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丝网、网框、胶刮这些极为简单的设备在多种材质上进行印刷,它非常讲究颜色的搭配,制作方法有些像工业上面花布的印刷方法,颜料被刮压以后由网孔漏下去到了承接的物体上面,也可以被叫作丝漏版画。作为世界版画的主流也是版画中的另类品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桂林深知丝网版画的重要,自1977年至今他一直致力于中国丝网版画的革新,可以说他在中国发展网版画的道路上面功不可没,是国内的丝网版画的开拓者和先行者。

张桂林马系列之十六

在2019年的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有一场关于丝网版画的展览,讲述的就是张桂林与丝网版画的情缘,展览包含了40年间张桂林几十件作品,这些作品色彩搭配特别舒适,内容风格多变,有的色彩对撞浓烈,作品充满了浓烈的个人色彩,它产生的艺术作品并不亚于平常的水墨画。作为中国丝网版画第一人,张桂林的创作道路依然在不断地成长当中,他表示作品来源于生活所以回馈于大众也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他的作品中篇幅较小的比较正针对于普通群众收藏。

青花 丝网版 45×67cm 张桂林 2005年

国内外价格悬殊

相对于国内丝网版画价格的亲民,国外的完全是丝网版画发展的温床,一幅艺术价值超高的丝网版画甚至于可以拍卖出上亿的价格。《水牛II》作为劳森伯格丝网版画中创作的最大的作品,在1964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大放异彩,也让劳森伯格一炮而红,更是在几十年后的拍卖会上一经拍卖就拍出了亿元人民币的高价,而对比国内丝网版画的价格,简直让人大跌眼镜。劳森伯格作为推动了波普艺术发展的艺术家在打破常规这块特别有天赋,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劳森伯格《水牛II》

如果说中国的丝网版画艺术还在萌芽成长期,那么国外的已经非常成熟,通过作品对比可以看到,张桂林的丝网版画与劳森伯格创作的《水牛II》风格明显不一样,东方特色和西方风格清晰明了。《水牛II》将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汇聚在一起相互拼接形成了一张非常著名的画作,融入的多种元素非常具有现代感。作为起步较晚的中国,在丝网版画上的最早实践者,张桂林让丝网版画焕发了全新的生命。

古老中国系列之角楼 丝网版 43×66cm

丝网版画简便易学非常受到年轻人的喜欢,但是目前市场对于版画还是存在有一定的误解,中国的版画市场并没有国外那么热潮,这也导致于版画在中国并没有被受到重视,事实上,版画空间巨大,原创空间广阔,艺术性文化性丝毫不亚于其他艺术品。这种综合类艺术创作较为自由更能展现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在各大拍卖场的标价也并给有被炒起来,目前是收藏的较好机会,以后升值的空间巨大。

关于版画的徐冰的毕业论文

-《天书》1984年徐冰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此期间读了很多书。他说:“到了80年代,我读了很多书,参加了大量的文化讨论,觉得不舒服,就像一个饥饿的人吃了太多,这时对所谓文化就有一种厌恶。文化讨论好像是一个游戏机,上去了以后就没有办法停下来。到最后把本来清楚的事情也给搞乱了,这个叫‘文化’的东西和我们总有一种不合适的关系。当时就觉得要做一本自己的书来表达这种感觉。”1987年,徐冰开始在中央美院1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以特有的耐心和技艺刻制了4000多个自己创造出来的字。这些字没有一个是可释读的,也就是说全部都是没有意义的。当这些字通过雕版印刷出来并装帧成线装书的时候,就呈现出它的当代性——严肃、庄重的形式下却没有任何意义,这些特别像样的“伪文字”完全没有交流的功能。这就是徐冰的成名作《析世鉴——天书》。这部作品自1988年首次展出后就一直是热烈讨论的对象。据说有位商务印书馆的老先生看了,却没有一个字能辨认,“这让他很恼火”。对现代艺术有经验的读者则说:“这部作品是对他的文化依赖的警告。”徐冰自己评价《天书》说:“这是一本在吸引你阅读的同时又拒绝你进入的书,它具有最完备的书的外表,它的完备是因为它什么都没说,就像一个人用了几年的时间严肃、认真地做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天书》充满矛盾。”试着把三维的实物转到二维的平面上,让版画不再受到制版或尺寸的限制-《鬼打墙》徐冰这样描述这部以长城为基础的作品:“我是学版画出身,一直就想试着把三维的实物转到二维的平面上,以获得一种新的转换概念,这样版画就不再受到制版或尺寸的限制。1990年3月我和一些学生、朋友以及金山岭的农民十几人在长城上辛苦了近一个月。完成了这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手工版画的室外拓印工作(当然尺寸的大小不是艺术的关键)。折腾了一把也算过了瘾。满满一卡车的拓片从山上运回了美院。1990年7月我去了美国,为了筹备一个展览,这堆半成品也被运到那边。在一个大的工作间里,我与几位助手工作了半年多,把它们拼接、装裱起来。首展是在美国的艾维姆博物馆。这东西的出现,把保守的美国版画界吓了一跳,这么大、这么特别的版画,没见过。”从图形标识入手,寻找普天同文的理想-《地书》与《天书》相反,《地书》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书。徐冰说:“这两本看上去截然不同的书,又有共同之处,不管你讲什么语言,也不管你是否受过教育,它们平等地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天书》表达了我对现存文字的遗憾;而《地书》则表达了我一直在寻找的普天同文的理想。”《地书》的灵感来自于机场和飞机机舱。徐冰注意到,机场的标识和航空公司的安全说明书的设计都以非常简洁的图形为主,基本上不用语言就能把复杂的内容传达给操着不同语言的乘客,相当于一个“国际读本”。从1999年开始,徐冰开始收集、整理世界各地的各种标识,很快就收集了上万个图形标识。徐冰希望《地书》是一个开放的作品,他计划为《地书》建立一个网站,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加入自己发现的图形文字。但他也认为文字是已经约定俗成的:“我做的只是收集整理,我不想自己编造一套文字。”道德、利害关系的判断太强,就看不到材料的真实和价值-《烟草计划》《烟草计划》始于2000年杜克家族所在地美国Durham城,延续到2004年的中国上海,由一系列与烟有联系的制作所构成。比如:一本用烟叶印制的大书,在展示中任由烟叶虫把它吃成一堆碎屑;一只十米长的香烟在展开的《清明上河图》上缓慢地燃烧,在长卷上留下一条痕迹;在黄浦江码头的旧烟草货栈,用霓虹灯和云雾制作了大型装置;由无数只香烟插成的一张巨大的虎皮地毯散发着浓重的烟草味道……整个计划构成了一个层层深入的对人与烟草复杂关系的追问,以及以烟草为线索引发的有关历史与现实、国际资本、文化渗透及劳力市场等话题。徐冰说:“把烟看成一个无属性的材料,思维的触角才可以无限展开,才能发现难得的东西。如果总带着很强的道德、利害关系的判断,就看不到这些材料的真实和价值。艺术作品与社会内容的相关性其实是不需要艺术家去担心的,何况是烟草这种材料,它自己就把这种关系搞定了。”尘埃与9·11事件的警示-《何处惹尘埃》这件作品首展是2004年在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徐冰将在9·11事件中收集到的灰尘吹到展览中,经过24小时,在展厅地面上由灰尘显示出六祖慧能的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展厅入口处有一组照片,叙述了作者将这些粉尘从纽约带到威尔士的过程。展厅被霜一样的灰白色粉尘覆盖着,有宁静、肃穆之美,但给人一种很深的刺痛和紧张脆弱之感,哪怕一阵轻风都能将现状改变。徐冰说:“尘埃是一种最基本,最恒定的物质状态,不能再改变什么了。为什么世贸大厦一旦失衡,顷刻化为平地,回到物质的原始形态?因为在它之上聚集了太多本不应该的人为意志。这类事件的起因往往是由于政治关系的失衡,但本源却是对自然形态的违背。所以说9·11是对人类本质性的警示。”要打破艺术的边界,只从艺术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没出息的-《木·林·森》计划2005年,美国圣地亚哥当代美术馆等三家机构共同发起、策划了一项提高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意识的项目,作为受邀的8位艺术家之一,徐冰选择了非洲东部的肯尼亚,并为肯尼亚集资恢复森林绿化设计了一套计划。即请肯尼亚的少年儿童,根据徐冰为此计划编写的教材中的方法,用人类祖先发明的文字符号,创作、组合成有关“树”的图画,然后经过网络以及在美术馆的展出,以每幅30美元的价格在网上拍卖购藏,并把所得的资金用于肯尼亚植树造林。两美元在美国只能买一张地铁票,在肯尼亚却可以种下10棵树。同时,参与到计划中的人则各有收获。在徐冰看来,这是《木·林·森》能够长期循环、持续进行下去的理由。2008年,结束第二次肯尼亚之行后,他把孩子们画的树临摹、组合成大幅的森林风景画。《木·林·森》计划无法用装置、绘画、雕塑或是行为等任何一种艺术方式简单定义,有人说这是一件“消失”的作品,变成一个大众参与的项目,艺术的边界被打破。也有人把它看做一个集合了环保、教育、艺术等诸多内容的社会项目。徐冰说:“如果艺术家只是从艺术的角度切入考虑问题,我觉得他肯定不是一个有出息的艺术家。”

《凤凰》:低碳也好,环保也罢,它终究无法脱离“破烂”的本质世博会开幕前,徐冰亲赴上海,完成了《凤凰》在世博园内最后的吊装。历时两年多才创作完成的《凤凰》声名远扬,今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艺术广场首次亮相,而在世博园露面之前,俨然成为这里的一个传说。早先,法国密特朗基金会想把《凤凰》这件他们认为最能体现中国智慧的世博公共艺术品设立在世博轴上,但可惜没有能让《凤凰》飞起来的吊点。之后,《凤凰》几经辗转,它12吨的体重和一身看上去摇摇欲坠的“羽毛”——其实是建筑工地上的垃圾——必须受到前所未有的防雨保护,这造成了《凤凰》历经主题馆、中国馆等场地的数次转移。最终,它出现在世博园“宝钢大舞台”室内——这里既有原来废旧钢铁厂建筑的遗迹,充满了流水线以及钢架结构强硬又有张力的线条。《凤凰》莅临,相对于周边环境既独立又和谐统一,它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前世”和出生的地方。在中国的建筑工地,《凤凰》曾经是一堆堆任人践踏的垃圾。旅美18年,徐冰回国后第一次踏进北京CBD的工地时,就被这些建筑废料的原始粗陋的美感,被高楼大厦背后的真相深深吸引。他同意了委托方的邀请,决定用这些建筑废料制作艺术品,最终的形态将是中国人熟悉并喜爱的吉祥图腾——凤凰。他迷上这些垃圾。于是,塑料安全帽、屡见不鲜的红蓝彩条布、铁锹、钢管等等统统成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徐冰说:“我希望它很浪漫,很美,同时又很凶猛,带有神性,怪异同时又非常现实。它用一种非常低廉的材料来打扮自己,让自己变得很有尊严,又带着伤痕累累的感觉,这就是《凤凰》的感人之处。”按照计划,《凤凰》将被放置在北京CBD某栋新建的大厦之中,据“楼书”描述,这座建筑采用透明玻璃为主体,按照钻石的形状建造,而《凤凰》将被放在辉煌的大堂中。可以想像它那粗糙带有原始气息的样子,将与现代化建筑的精致科学,以及资本被炫耀的光芒形成强烈的反差,而这种对比恰恰可以将人们的思考带入繁荣背后的现实之中。然而《凤凰》的诞生却历经磨难,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委托方资金的匮乏,几乎断绝了它出生的可能。《凤凰》的难产,又为这件艺术作品增加了看不见的内容。现在看来,这些艰难的过程都成就了它生命中的趣味。《凤凰》经历两年多的曲折后,在今日美术馆甫一亮相,就引来媒体关注,比如将它与当前流行的“环保”、“低碳”这些概念扯上关系,这无非是《凤凰》给大家制造的话题或者说一种假象而已。实际上,《凤凰》无法脱离它“破烂”的本质。用徐冰本人的话来描述,“它既凶又美,用这些破的材料弄出这么个大鸟来,感觉凤凰自己在制造一种伪装。好像凤凰为本身的生理做驱动,它就要梳理羽毛,让自己变得好看起来。就像穷人没有好的化妆品一样,最后用什么东西给自己乱抹一通,这也是民间艺术大红大绿的来源。”就是这只经过认真“乱抹”的大鸟,以其富于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在民俗的、当代的、艺术的、社会的这些概念中自由游走,从北京的CBD到上海的世博园,成为非常令人瞩目的中国艺术作品。风格:“美”或“丑”并不重要,风格、流派也没有那么重要《凤凰》诞生后,最有意思的是它“嫁鸡随鸡”的性格——放在北京CBD,它散发着一种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隐喻和思考;放在上海世博会,又增添了对历史绵延的追溯;而最终它也许会被台湾收藏家带往宝岛,或者会成为那里的人们熟悉又陌生的图腾。伴随着《凤凰》的争论也纷至沓来。根据调查,路过《凤凰》现场的老百姓,包括一部分高级知识分子对它都非常喜欢,疑问来自艺术圈本身。比如,有人认为它的造型太柔美,特别是晚上点燃灯光的时候。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觉得它看上去十分丑陋。还有批评的声音指出,这个作品太笨了,太“费劲”了——徐冰过去的作品都是四两拨千斤的,但这个变成“千斤拨四两”,因此太不“徐冰”了……在采访中,徐冰并不回避《凤凰》带来的这些争议话题。他一笑说,在他看来“美”或“丑”并不重要,那不是他做艺术的出发点,甚至所谓风格也没有那么重要。“没必要认定这是徐冰的还是谁的。之所以有些艺术家被认定为某种流派不敢移动半步,是因为在视觉过剩的当下,任何一种所谓的风格都是很难被确认的,收藏家从收藏层面也需要这种确认。这样由于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艺术家一辈子都在做一种风格的东西。但这不是我考虑的事情。我从不把保持、建立、完善自己风格作为追求,从来不从材料、风格、流派入手考虑艺术。我希望人们从中获得的满足是一种有关看待事物的态度,思维能得到启发。就像《凤凰》的创作,我感到高兴和满意的是它的唯一性——它的这种感觉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不可能获得,也不可能诞生。”。观念:一辈子的艺术理念,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似乎很陈旧的话的确,徐冰的每一件作品都令人出其不意,带给人的感觉是充满回味的惊诧。正如意大利批评家Russo所说的,《凤凰》是他“唯一看到的使用中国人的态度来制作的艺术”。而以《凤凰》为代表的,徐冰构筑的艺术世界,或者说他进行创作的“中国人的态度”究竟是什么?艺术家给我们的回答既简单又朴素,甚至有些“过时”——那竟然是一句“艺术来源于生活”。有过上山下乡插队的知青经历,艰苦的生活,对一个艺术家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于,如何用最原始、最便宜、最方便的材料,就地取材完成创作。以“low”的预算完成“high”的艺术,不仅成为贯穿徐冰创作的看不见的线索,更演化为一种灵活的思维方式。无论是早期的《天书》、《鬼打墙》、还是后来的《地书》、《烟草计划》、《尘埃》、《木·林·森》计划,徐冰的艺术完全无法归类,却又在各种语境中自由转换,并因其完全另类的方式而被评论为“前卫”。但是徐冰在接受采访时却对“前卫”一词保持着谨慎的距离。他说:“我对传统那么尊重,有这么多学院训练的背景,一个习惯以学生的谦虚之心接人待物的人,怎么就成了一个现代艺术家,跑到‘前卫’的地方去了?我后来的作品被认为是现代艺术,实际上是我老老实实面对艺术探索和生活的结果。实际上,我一辈子从事艺术的理念,就是最初的、被说得已毫无感觉的这句话,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真正有效地帮我走到了现在。”话题从《凤凰》说起,就这样延伸到了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徐冰说:“你的工作必须要与时代发生关系,但显然这个时代与艺术相比走得太快了。艺术则显得是太古典的,太个人的方式。我没别的本事,既然相信艺术来源于生活,别管谁说的,也别管它多古老多陈旧,这个艺术观代表了我看艺术问题的核心,也是我们这些艺术家最早建立的艺术观。一旦建立,就一直以这种方式从事创作。”艺术让徐冰描述得如此简单。“简单到这个社会进入现代,我就是现代艺术家;进入当代,我就是当代艺术家;给我甩到国外,我就是国际艺术家;回到中国,中国是最具实用性的地方,我就应该是最具实用性的中国艺术家。”说着说着,徐冰忽然从兜里掏出两块黑色小石子,郑重其事地向记者展示一番。这两块小石头显然被他把玩已久,洁净光亮得似乎脱离了石头原初的样貌。他配上的解说词是:你看,这两块石头是我带女儿去爬山捡到的。这一块,像用过的橡皮,另一块,像新的橡皮。“这似乎能代表我这样的中国人对物的态度——珍惜物质,对旧的时尚比较有兴趣。”徐冰的目光透过“哈利·波特”的眼镜,久久停留在这两块没人会注意到的小石子上。忽然间,你会感到作为艺术家的徐冰,或许真的能和哈利·波特扯上些关联——他们都是魔法师,将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物质赋予神性。或者让它原有的属性消失,让一个新作品在瞬间诞生。80年代,对所谓文化、文化讨论有一种厌恶,做一本自己的书来表达这种感觉

《凤凰》:低碳也好,环保也罢,它终究无法脱离“破烂”的本质。在中国的建筑工地,《凤凰》曾经是一堆堆任人践踏的垃圾。旅美18年,徐冰回国后第一次踏进北京CBD的工地时,就被这些建筑废料的原始粗陋的美感,被高楼大厦背后的真相深深吸引。

他同意了委托方的邀请,决定用这些建筑废料制作艺术品,最终的形态将是中国人熟悉并喜爱的吉祥图腾——凤凰。这只经过认真“乱抹”的大鸟,以其富于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在民俗的、当代的、艺术的、社会的这些概念中自由游走,从北京的CBD到上海的世博园,成为非常令人瞩目的中国艺术作品。

风格:“美”或“丑”并不重要,风格、流派也没有那么重要。《凤凰》诞生后,最有意思的是它“嫁鸡随鸡”的性格——放在北京CBD,它散发着一种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隐喻和思考;放在上海世博会,又增添了对历史绵延的追溯;而最终它也许会被台湾收藏家带往宝岛,或者会成为那里的人们熟悉又陌生的图腾。

观念:一辈子的艺术理念,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似乎很陈旧的话。徐冰的每一件作品都令人出其不意,带给人的感觉是充满回味的惊诧。正如意大利批评家Russo所说的,《凤凰》是他“唯一看到的使用中国人的态度来制作的艺术”。而以《凤凰》为代表的,徐冰构筑的艺术世界,或者说他进行创作的“中国人的态度”究竟是什么?艺术家给我们的回答既简单又朴素,甚至有些“过时”——那竟然是一句“艺术来源于生活”。

扩展资料

作品理性克制,这种感受主要体现在创作方法和技艺上。它们不像八九十年代外来西方文哲思潮下的直接产物,并不足够激进;也不像继承儒道释文人传统,并不写意,没有含混性。徐冰的作品更像北宋的科学发明,暗合了西方现代科学精神,追求具体、准确,清晰的指征,这可能也是西方人更容易理解他作品的原因。

徐冰知识分子家庭背景与长期的版画专业训练影响了他观看世界的方式。持续关注“社会在场”,艺术之外的事情是作品的“思想”来源,跨文化的经历促成他重点关注中西方的文化与历史交集,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成为他分析梳理的对象。

但“社会在场”不满足于此,徐冰甚至参与了公益项目《木林森》,具体的艺术行动介入“社会在场”。这种持续关注的力度确实是受到社会主义背景的深刻影响。当我们说徐冰是观念艺术家时,更亲近西方的左翼观念艺术家,而不是消费景观下的个人主义。

参考资料:徐冰 (著名版画家、独立艺术家)-百度百科

关于木刻版画毕业论文

网上有类似的论文,你可以看看的。创作过程可以写的。关于格式,你们应该有论文指导老师吧

木板作为版材,是人类最早用来制作版画的媒介之一。有着一千余年历史的中国古代版画,几乎全为木版 画的天下。木版画尽管在现代西方己失去了往昔的光彩,但有着丰厚木版画传统的中国,木刻仍保持着优势。 这除了民众的喜好习惯外,它较之铜、石版等, 目前还是因它易于普及的缘故。

木版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视它为凸版的典型,但木板,特别是现代,已不仅仅是凸版的最佳版材,而且也是凹版、综合版、空压版的实惠和良好版材。目前国内不少版画作者应用的“彩拓”实际就是木版凸面与凹面的综合运用:木纹水印也是凸凹结合的例子(木纹的凹陷处积墨多,纹面积墨少,因而呈现木纹)。现时,人们利用各种涂料(如清漆、蜡克、塑料等), 刷在木面上, 使走刀自由,消除术纹的阻挡,兼有金属凹版的 效果:也利用木版(各种胶合板) 的平整和廉价而用作综合版、剪贴版的底版等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的不断探索, 木板作为版材还一定会有更宽广的前景。

本节就木板作为版材的一般用途, 分述如下。

1 . 工具与材料

木版画的工具与材料, 也和纸版等别的版种一样,由版材、刻 具和印刷具三部分组成。

A. 版材:

凡表面平整,可以入刀的木板均可采用。特别是现代木刻,更无什么讲究,不同质地和肌理的板材,会有各异的艺术效果,重要在于用得恰到好处。一般根据所表现的内容是粗矿或细致,来选择板材的质地。如果木类【白桃、李木、银杏(白果树) 等等】因其木质紧、细, 都可用来刻作细腻的版画。北方的锻木,南方的 樟木、枫木也都是木刻的好版材。但现在由于这些木板越来越不易搞到(除木材产地的一些作者外), 因而人们就设法寻找别的板材和它的代用品,来制作木版画。市上到处可买到的三夹、五夹板,以及锯屑板等等,己为多数木版画作者所采用。流行于国外的麻胶版(Iinocut)、塑料版、石膏版等等,实质也都是木版的代用品。

B. 刻具:

艺用木刻雕刀一盒(图161,162)。盒装的木刻雕刀现在市上有几种,对初学者来说,八把装的己足够用 了。在美术用品商店选购木刻刀时,以那种盒内有大平口和大圆口刀的为好。若无,可到市上出售铁制品 的店铺或小摊上买一把中号的平凿(刀头以扁薄为上), 以备刻大幅版画和铲底之用, 木刻刀通常有三 菱(角) 刀、圆口刀、平口刀、斜口刀、方口刀等。 现将各种刀的特性和使用简述如下:

刻刀的各部名称分: 刀刃、刀面、刀干和刀柄。(见图163)

正确的握刀方法是: 右手握刀,左手中指和食指抵刀干, 以控制刀的走向和快慢, 且不易伤及手指。(图164)

三菱刀, 以刀刃角尖入木, 用力前推, 刻线用: 也可以刀刃一边入木,当平口刀使用:还可作波动状 铲推刻,入刀处与出刀处呈两头尖的短线,或凿刻,即刀入木后, 退刀剔木屑, 刻三角形白点。(图165)

圆口刀,以刻大块面为主。一般刻法有四一是铲, 入刀与出刀处呈圆弧形;二是掘,刀入木后即停,将木屑用刀剔掉,或退刀后用手将木屑拨掉。此刀形两头为 一方一圆;三是横刀刻线,握刀时,不前推,而是以左手中指和食指抵刀干时用力推刀往右侧运行,同时握刀的右手, 压刃于木面, 则可刻出柔和的线条;四是摇刀,将刀柄略竖, 左右摇刀前进, 刻出的线条如绳索状。 (图165、166一1 )

平口刀 (也称平刀):此刀如木工的平凿, 但木工用的平凿刀干粗厚, 适于铁锤击进, 而木刻平刀其刀干较薄,适合手力进刀。现时不少木刻家在用木工的平凿刻版时,常以木槌击之,其刀触较古拙。刻法一般有五: 一是铲, 刀触呈方形;二是掘, 平推入木后,退刀剔木屑;三是以一刀尖刻线,如犁田状, 然后用刃面贴木面, 将”犁” 起的木屑削去, 或在刻线的另二侧以同法再补进一刀, 此二刀一夹,如同三菱刀一刀,将木屑挖去: 四是切, 以刀略竖, 用力直入木面, 依次将线条和外形刻出, 犹如刻章凿石, 若手力不足, 则可用术槌捶之。 此时应改左手以拳握刀, 右手执槌敲之(见图166 - 4); 五是凿线,垂直入刀, 以挺直的刃痕连成长线, 如 “折尺骨” 、“屋漏痕” (图165、166-3 )

斜口刀 (也称斜刀):一般以刻线为主, 或作其他刀的补刀切割用。刻线有两法:一是以前刀尖, 略竖刀 拉线;二是用后刀角平推刻线, 如犁田, 与平口刀同。不同的是斜刀较平口进刀易于控制。

方口刀 (也称方刀):是近期的新产品, 它集三菱刀、圆刀、平刀于一身, 若使用得法, 十分便利。

刻刀的运用大体如此,但在具体刻作时,还会因人而异,根据作者的不同偏爱, 用刀有所侧重。有的木刻家, 以圆刀为主, 有的则习惯于使用平刀和斜刀;也有的以三菱刀为主, 刻作十分工细。一般, 一幅木刻用刀不宜太杂,一下三菱、一下圆口, 过一会又是平口, 这样刀触会显得零乱, 不协调。一首乐曲有主旋律, 一幅 绘画要有主调, 一幅木刻同样需要主刀。木刻曾被称作雕刀的艺术, 就是这个意思。

除上述各刻刀外, 还可备些铁钉、小刀、砂皮、锯子、剪刀、电烙铁等等, 以为制作版面各种肌理之用。 (图161、162)

关于磨刀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刻刀用久了会变钝,钝了就要磨刀, 不磨反会误工误事,影响刻作情绪。磨具有:油石、金刚砂及磨石砖等。平口与斜口比较易磨, 磨时注意刃面的平正即可。三菱与圆口刀 较难磨。三菱刀两刃面分别磨时,用力和次数需平均。圆口刃面需在磨石上左右来回滚磨,或在磨砖上挖圆槽,前后来回平磨。各刀刃锐利与否,需看刀刃上有无一条亮线反光, 若无便己表明刀刃磨利。

刀具的保存 :刀具用毕后, 若暂时不用, 为防生锈, 可在刀头上抹点机油或菜油等。

C.印刷具

木刻的印刷有水印和油印之分, 两者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也略有不同。现列表比较之:

油印

印纸 一一 一般市上能买到的白纸或有色纸均可,但以结实面光为宜,如画纸、制图纸、卡纸和铜版纸为上。也有用宣纸或吸水纸来油印, 印后版画无反光。

擦具 一一 最简便的是木刻刀柄和一般的金属汤匙,但大面积的套印, 需配合马连(见制作法)。取块硬木自制有各个不同磨面的擦具, 十分可取,也很有意思。(见图161)

施墨工具 一一 ①橡皮小滚筒大小各若干。版画专用小滚筒市上较难买到,照相器材商店有上光用滚筒还可用, 但嫌质硬。最好还是在文具商店买只誉印滚筒,剖成大、中、小三段,自制滚筒,很理想。②调油墨的铲刀大小各一把。③一块或几小块玻璃板, 调墨用。

颜料 一一 以印刷用的黑、白色胶版油墨为主,再配备各色油画颜料。但油画颜料在使用前,必须将颜料里 的调色油用毛边纸(或别的粗纸) 吸掉,方可与印刷用的胶版白油墨或印刷厂用的调色油(维力油或白脱油) 调合使用。如果直接用油画颜料,因为缺乏粘性,不易上纸面,而且印后有浓重的油迹渗出形体外,影响版画 效果。

其他 一一 L形定位角尺(用木条自制)。

水印

印纸 一一 宣纸,以夹宣为宜(多次掀拉不易损纸,且易于控制水分),其他具吸水性能好的纸如过滤纸等。

擦具 一一 马连或棕耙。(制作法见后)

施墨工具 一一 ①刷笔、底纹笔、毛笔、水粉或油画笔大小各若干。②调色合和白色小瓷碟若干。

颜料 一一 水彩、水粉和国画颜料均可。

其他 一一 喷水壶、镇纸(用铁块、瓷棒或硬木块等均可)。

马连制作法 :它由笋皮、绳盘和圆木板组成。

将干笋皮泡水变软, 摊平抹去水, 按图剪成 十 一一把三夹板剪锯成圆形(其大小随笋皮而定),一一 用结实的棉绳或棕绳(绳粗在3-4毫米左右) 盘紧成圆形,大小正好与圆三夹板吻合,为怕绳盘松散,可先 用透明胶带以十字封住(见图),接着将圆板与绳盘用白胶粘牢。待干后,撕去胶带,表面抹遍黄蜡,置于笋皮之中(注意:笋皮外皮有细毛,朝里, 内皮光滑在外),按图将绳盘木板包紧,最后将笋皮两端连接用绳子密密扎紧,以作手把。马连就做成了(见图167)。注:当代美术史论家史岩先生于四十年代考证,马连实由中国经朝鲜而传入日本,后稍加改进,逐成现代马连。日人称“八”“匕”【baren】与我国的“马鬣”(先前所使 用的木版画擦具“马鬣” 就是用马鬃毛做的擦子。古时也有用棕皮做的)谐音。因此, 马连实系源于中国。

棕耙是我国传统擦具的现在面貌,它是由棕片和方木条组成。 取长约一手,4-5厘米厚的方木一条(以硬木为上),用圆凿在脊部居中控一条凹槽一将棕片顺棕丝叠成木条宽度,然后用牛皮纸(或其他结实的纸)包紧,并将棕卷两端修齐扎紧( 长度正好还能包住木条两端), 压在木条下,同时将两端绳子系紧在木背凹槽中一最后撕去棕卷外的牛皮纸,这样棕祀就做成了。(图168)

滚筒的制作 :按1/2、1/3、1/ 6比例将誉印用滚筒一截二,木心两边钻孔后,配上连柄铁丝架便成。( 见图107)

美术学版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美术学版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与收藏。

[1]周芜:《徽派版画史论集》,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

[2]郭味蕖:《中国版画史略》,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年.

[3]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

[4]徐小蛮、王福康:《中国古代插图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周亮:《周芜全集》,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年.

[6]杨柳:《晚明文化的“雅”与“谑”——明刻版画名品〈青楼韵语〉》,《西泠印社2015年秋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2015年.

[7]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年.

[8]周芜:《中国古代版画展览图录——美术资料选辑(三)》,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家通讯》编辑组,中国古代版画研究会筹备会展出组,1984年.

[9][日]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中国古代版画展》,町田: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1988年.

[10]曹凯.记录与实验:DV影像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4-35.

[11]徐渭.南词叙录[G]//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三.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240.

[12]李小彬.明万历间汪氏玩虎轩刻本《琵琶记》版画及其制作[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7:6.

[13]俞为民.南戏琵琶记版本及其流变考述[J].文学遗产,1994(6):84-95.

[14]徐宏图.南戏《琵琶记》遗存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5(1):36-52.

[15]郑国强,刘露,杨小竹.新媒体技术给广告带来的巨大影响.艺术科技,2013(11).

[16]屠隆.考盘余事[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7:115.

[17]朱彝尊.明诗综[EB/OL].[2020-02-12].

[18]蒋炜.从高石山房刻本《目连救母》看万历初期徽州版画和金陵版画的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2(5):36-39.

[19]蒋炜.晚明徽州版画风格的演变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J].艺术探索,2014(4):19-24.

[20]罗文茜.浅析版画艺术的设计形式.工业设计,2018(8).

[21]刘世德.古本小说丛刊:第2辑[M].北京:中华书局,1991:1.

[22]王秋桂.善本戏曲丛刊:第5辑[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16.

[23]李娜.晚明的出版风尚与作为艺术品的书籍[J].江苏社会科学,2013(2):192-197.

[24]何卫平.中国当代美术二十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32.

[25]杨劲松.重叠肌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71-78.

[26]殷双喜.影像与图像[J].美苑,2001(2):87-91.

[27]邱志杰.摄影之后的摄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9-40.

[28]段世昌.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版画艺术设计方法研究.现代电子技术,2019(13).

[29]罗博.徽派版画艺术形式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广东蚕业,2019(1).

[30]张东东.论当代版画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美与时代(中),2018(12).

版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的提出

1、版画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现代社会科技日益狂深,人们对民间的艺术尤其的关注,作为现代的中小学生更有这个责任去了解一些文化现象,有责任去把这样的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2、综观现代的儿童艺术作品,儿童美术作品应该是反映自身生活的主体性表现活动,是一种本能也是孩子强烈表现自我生活欲望的一种活动,而现代社会的儿童艺术作品有很多不是出于自己本能的需要,是老师的需要,是比赛的需要,是大人的需要,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束缚了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内容、现象的认识和研究。缺乏学生对其中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以往的"兴趣小组活动"更多地定位于学生的模仿操作能力上,很少有创作性的作品。模仿固然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比如说版画可以木版上刻,也可以用丝网制版,也可以用卡纸制版。特别是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尤其是这样。但是学生的学习如果总是停留在临摹阶段的话,就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如何进一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便成了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地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获得严密地展开理论思维与明智行为的能力;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总目标:借助传统的版画艺术的特点,包括:刻版的刀法、刻画内容的抽象艺术形象、刻制时的人物表现的内在品质等,通过学校的美术课堂来展示版画的优势、挖掘版画的艺术精神、开拓学生在绘画领域的表现,结合工艺的效果来研制、尝试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和效果。从而研究学校美术课堂的上的绘画辅导。

2、子目标:

学生发展目标

1、学生掌握传统版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2、通过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发展目标

1、教师在进行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自主意识。

2、教师形成良好的课程意识以及掌握扎上实的课程理论。

3、教师掌握传统工艺和现代课程开发的知识、技术并形成相应的实际能力。

课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课题目标的实现以教师的发展为保障,以传统的版画课题的开发为基本手段。三位一体,共同构成课程的整体,同时还要达到以下的几点分类目标,了解传统的版画艺术的特点和特色,在日常的美术课堂中开发、研制新的版画形式。

共同发展目标

1、通过在尝试新的版画的过程中我们要将版画的艺术特色发挥出来,让版画在学生的绘画领域运用并有所创新。

2、借助版画的刻、印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的品质,从而更好的发挥版画的艺术特点为学生美术学习服务。

3、发展新的版画艺术形式,表现美术学习的多元性质。

4、通过传统版画的研究达到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以版画为通道,开发新的美术学习形式和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任务和内容

1、该课题时以传统的版画艺术为出发和起使点,作为课题的研究的平台和基础,研究各式各样的版画形式和作品特色,让学生在造型、设计、表现领域有所创新,得到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和表现样式,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绘画表现层次、厚度,从而让学生在宽松的领域认识美术、学习美术、表现美术、研究美术。

2、研究出新的版画作品效果、版画的上课案例、课堂教学实录,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表现效果,改变传统的绘画辅导方式,使其得到更加多样的表现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周期

1、实验以学校3、4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奇数班、偶数班对照分析的效果。

2、实验的'周期是1年内(20xx年2月-----20xx年2月)

五、课题的假设

1、传统的版画艺术在造型、设计领域的学习方式,及课堂教学等综合因素的作用。

2、自变量:在传统的版画形式下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

3、因变量:传统版画形式、效果和现在的新的课程改革中的造型、设计、表现的结合,研究系列的传统和现代的有效结合的美术表现形式。

六.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组织结构:

1、教研员引领由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负责人和美术教研员参与课题研究,在专业理论方面起到了引领、指导作用。

xxxx——小学美术教研员,小学高级美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主持过课题试验,成果卓著。曾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2、专家引领

xxxx——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少年儿童版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

3、课题成员

xxxx——小学高级教师及专业主管,个人荣获20多次国际及国内奖项,指导学生获得教育部及各类奖项若干,在全国核心刊物有论文发表及个人专著获奖

xxxx——小学美术教师兼大队辅导员,小学高级美术教师,曾参加过西安市、陕西省、全国的赛教课,分别荣获了一、二等奖。

xxxx——小学美术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性强,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的少儿书画大赛,成绩显著。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专门成立了该课题领导小组,由小学美术学科教研员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相关部门领导和一线的学科骨干教师,课题小组实行统一管理,协调工作。

2、本课题由三所学校共同参与研究,学校有先进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为研究课题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3、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工作,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提供了经费保障。

4、课题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有敢于创新的精神。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活动课程理论

“活动”是活动课程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活动课程”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主动活动,侧重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的习得,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形态。活动课程不仅在思想实质上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而且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深化提供了可行的途径。由于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和主体力量的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因此,美育界提出了以活动中心的美育方法论原则,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的版画教学同样具有多种活动要素。因此,其培养学生创新和审美品质的教育价值可以也只有以活动为载体才能发挥出来。

2、美育理论

美育是普通教育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为目标的教育都不可缺少审美教育这种特殊的过程和行为。美育有较为充分和直接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它把促进个体的平衡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能,以人格和情感的塑造为目的,并力图使人的各种潜能得到协调而和谐的发展,进而使这种作用自觉地渗透到不同的教育行为之中。美育的这种功能是一种系统的开放结构,它直接作用于个体的情感生活和人格模式。美育是青少年成长期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营养,也是教育行为及基础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感性教育与人生教育的有效途径。美育过程主要以意向和情感的激发与交流为基础,因此美育活动首先依赖一种特殊的学习方法及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反映,需要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能力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协同作用。因此美育界提出了以活动为中心的美育方法论原则。因为活动无疑是增进学生审美体验的有效方式。

3、现代课程改革理论

现代的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自己的课程目标,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的有机体即:学生在造型、设计、表现、综合探索的综合运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因此作为一种传统的版画工艺更能很好的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以传统民间版画艺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版画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版画创作活动体系。通过剪版画创作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传统和现代的结合才能发挥课程改革的精神。

九、课题组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课题立项准备,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1、开展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家长对该研究课题内容的认识,对传统版画创作、传统工艺等进行客观分析。组织成员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和版画创作教学的理论。

2、撰写“小学版画创作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方案。

3、制定子课题计划并讨论交流,挖掘研究的难点重点。

(二)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0月)

1、各子课题按计划实施研究工作,认真做好各类活动、个案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进行学生版画创作。

3、编写版画创作活动课程指导思想和意义,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

4、在版画创作教学的实践中,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系列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

(三)具体的工作重点和要求:

1、20xx年2月-20xx年4月

了解版画创作艺术的内涵、特点,感受版画艺术作品的特色。如:构图新颖化、机理多样化、色彩厚重化;深刻的思想内涵等。以欣赏版画作品、了解版画创作方法为主要的课堂任务。

在这个阶段有主要的版画创作作品欣赏教案和课堂教学照片为准。

2、20xx年5月-20xx年10月

研究制版形式的多样表现内容,学习木刻版画、水印版画等。重点是把握版画创作的工艺和形式、效果。

该阶段的以作品展览、教师的上课、学生的作品为主要的依据手段。

(三)、结题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

1、整理、汇编活动案例及优秀版画创作作品。

2、撰写研究报告。

十、成果预设

1、以一种综合艺术的形式来展示版画创作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形成著作或论文。

2、相关的展览、作品集。

美术教育版画论文范文

【摘 要】与知识相比,想象力具有独特的特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在少儿版画美术教育中,随着孩子们的想象力的不断地拓展,其想象力的奇特,构思的大胆,手法的自由,尽情宣泄的色彩不受任何束缚,让孩子们画出来最动人、最精彩的个性之作。版画有其它美术绘画的共律,也有着艺术的自律,在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实践中,共律、个律的艺术素质通过不断积累,将孕育出更多的艺术内涵和技艺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版画;教育;意义;作用

一、绪论

美术教育在少儿教育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培养一个孩子全面发展成为祖国栋梁的一个重要开端,同时也是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随着国家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以及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不断发展,美术教育课程不断改革创新,少儿的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

二、少儿版画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版画制作中的随机应变是培养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随着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向我们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社会各领域急需的是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少儿在版画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技巧,且还学习了观察、认识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学会了用头脑思考,学会了创新,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如何上好少儿版画课,提高孩子们的版画知识艺术素质

1、动员孩子们主动动脑思考,观察分析,注重启迪少儿对版画艺术的求知欲望

要上好少儿版画课,教师就要全身心的投入,注重启迪少儿对版画艺术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少儿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视觉器官感知事物,用脑思考并进行比较。例如:版画活动《北大荒的土地》中,教师引导少儿观看版画《北大荒的土地》,画面非常简单,就是宽阔的农田,让孩子们通过版画连想以往看到的一望无边的农田原野,引导少儿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用图形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版画活动,让少儿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创造性地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土地田野,在贯彻了审美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中充满了童真。

2、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因材施教,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引导少儿对版画艺术产生形象思维

教师的讲解演示,是实际示范操作与语言解释相配合,通过把事物的发展变化显示出来,使少儿了解与掌握版画的形状、颜色、结构、特征以及绘制步骤。教师讲解时,语言要清晰生动,精练准确,富有启发性,演示时要熟练,清楚而恰到好处。同时把技能技巧告诉少儿。

例如结合实物讲解版画《葵花》。老师在讲解版画《葵花》时,重点讲解葵花的形状,葵花的高低、前后、疏密,并运用实物照片演示前后关系,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挡住的部分怎么画?几句话少儿很快就明白和理解了什么是重叠,掌握和了解了重叠的构图的表现方法。例如版画《蝴蝶》。通过观看图片,丰富少儿的感性经验。运用范画向幼儿讲解蝴蝶的对称。再通过教具演示来讲解化解难点。最后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具体讲解指导。讲解与演示相配合,讲解的过程也是观察的过程。

3、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寓教于乐,激发少儿对版画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爱好

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就是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以娱乐或玩的方式进行,使少儿饶有兴致地反复学习和操作的方法。

由于少儿的年龄小,身体发育不完善,要掌握一种知识和技能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形成,游戏练习法就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无思想负担的情境下进行美术活动,使之维持长久的兴趣,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可以运用涂色游戏,由教师画出轮廓,幼儿涂色进行。也可以通过添画游戏,由教师画出主要形象,幼儿添画相关的线条、形象。还可以通过情景游戏,由教师设计、创设游戏情节(或情景),让幼儿在玩玩耍耍中学习、掌握绘画方法。

4、加强教学的延续性,因势利导,逐步巩固少儿版画知识基本功底的艺术基础

教学中应该重视教材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像写作文一样要注意承前启后,因势利导,逐步巩固少儿版画知识基本功底的艺术基础。

教学时还要注意材料中剪贴彩纸画向剪贴纸版画底板过度,拓印向单色再向套色的过度,做到循序渐进。要突出版画特点及教材中各课的特殊性进行教学。要用范画中可让学生认识到黑白木刻版画的特点,简洁、黑白对比强烈、单纯和鲜明等特点,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对“版味”“纸味”有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特点的不同,教学中也要注重针对性。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要因人而教,深化教学。

四、结论

在学习版画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技巧,而且还学会了观察、认识世界,学会了用头脑思考,学会了创新,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应该吸取发达国家认识和发展版画教学的先进经验,注重我国版画美术教育工作,特别应该注重我国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工作,通过因势利导,给予孩子们及时培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寓教于乐,把学习与技法的机械性与游戏联系起来。这样,让孩子们从小就就能够积累更多的美术语言表达、评论、欣赏及表现创造等多种能力,努力促进我国少儿版画美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龚雪桦,熊炳燕,扈鸿燕,等.《幼儿园版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R/OL].

[2]张广慧.木版画工作室[M].湖北美术出版杜,1999.

[3]美术文献[M].湖北美术出版社.

[4]隋丞.材料与技法丛书:版画[M].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

[5]《国家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6]《国家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