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乡愁议论文素材

发布时间:2024-07-05 09:46:15

乡愁议论文素材

1、这个城市繁华空旷,膨胀着虚浮的快乐,而我,满目荒芜,找寻陌生的熟悉。你的手伸过来的时候,我隐忍着的疼痛与柔弱,层层蕴开。你说,该回家了。这里虽繁盛喧嚣,却始终不属于我们。乡音袅袅,生生扯落我眼底的泪。2、在一个停满了船舶的码头上,一座绿色的小岛正酣甜地睡去。路灯在黑夜里无声地战栗着。车站里开走了最后的一班车,夜归的人静静地走过乡间的小路。3、乡愁是一杯茶,这是一个平庸的比喻,但我却很喜欢。我不愿把乡愁说成酒,因为乡愁没酒那么浓烈,乡愁只能是在无人的暗夜的一缕清香,将远离喧嚣世界的我们一点一点溶解。乡愁是茶,总在苦涩中带着那么一点甘甜;乡愁是茶,但却不会愈冲而愈淡。4、有一些事情,经过了,留下痕迹,成了岁月,成了回忆。虽然有一点疼痛,钝钝的落在心里,会偶尔忽略,但决不会忘记。有一些情感,像少年简单的心事,经历过如一场劫数过后的思念,便会透出淡淡的蓝。5、有一段心事曾简单晴朗,透着淡淡的蓝。有一段纯净的快乐,支撑着日复一日的疲惫。也许我们长大,一切都已经改变,如见多了离合,心便被包裹成了坚硬如铁。只是,在黑暗里,沉静着,一寸一寸,剥落的都是想念的尸身。6、一条白色的铁轨拉长冬天的痕迹。淡紫色的炊烟,清晰又杂乱,缭绕着候鸟的优美踪迹。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沉浮于无边的雪野之上,刻骨铭心的记忆渐渐模糊了。7、夜夜那是一条梦中的彩虹,连接着心与故乡的距离。日日,那是一腔滚烫的江河,默默流淌着心灵的乡情。那是谁,在黄河边,声浑厚的豫腔,又将我迁回那片中原厚土;那是谁,在嵩山上,一句思乡的诗句,又将我带回心灵的故园。8、在那一缕缕的思乡,时光把我带向远方,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她那无忧的快乐和青春,在记忆里,它变得渐行渐近,又变得渐行渐远。刻下了留恋的目光,让我永久收藏。9、思乡的人啊!思乡是以无法抚平的伤痛。对于远离家乡的人,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家乡就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家乡是一副永恒的画;家乡是一种浓浓的味道。我美丽的家乡啊!倾注了我无尽的思念。我也不知哪一年,哪一时,哪一刻才能回到家乡。然而那群山的树木会依旧在吗?一切都会有所改变吗?是的!岁月的消逝中一切都有可能改变,然而我的思乡之情却永远不会改变。10、乡愁更是记忆,记忆捉摸不定,乡愁也就咂摸不够。在他乡流浪十几年几十年,记忆中的故乡却永远不会变,我们会很准确得说出每一个细节,但却在回到故土时发现已然发生太大的变化。我们宁愿看到一个记忆中的村庄,不愿时光对其无情地篡改。但当我们失望地离开了,乡愁又开始积聚,开始发酵,于是我们又努力在记忆中抚摩故乡的门环。

以乡愁为话题的作文素材5篇

古往今来,春夏秋冬,无数喧闹与繁华,静谧与阑珊,无论是都市的中心,还是乡间的田野,美食独特的气息总弥漫在夜里,与四季的风混杂,勾起不尽的回味,忆起独特的乡愁。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以乡愁为话题的作文素材,希望大家喜欢!

忘不了,无论何时,身在何处,永远忘不了我的家乡,忘不了那做梦都能使我笑醒的泥土房!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村子。清晨,这里是最有韵味的。掩映在茂密繁盛的古树中的泥土房,伴随着山间缭绕的雾气和白云,流露出安静温婉的魅力。因为偏僻,这里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似乎都与外界无关,只顾倾吐着大自然的各种心情。

从山坡上走下来,放眼看去,一排排整齐的泥土房,一间紧挨着一间。虽说是泥土房,但是在泥土造的外墙壁中还是会掺入些石头。每间泥土房都会有几根木头做的柱子,柱子下还有一个石墩。每间每户都会有阁楼,在阁楼上,推开窗户,往下看还有瓦片有序地摆放着,以便下雨时,不会积水。进入泥土屋里,还得跨过门槛,可小时候腿短跨不过,因此总是踩在门槛上,再跳入屋内。有时候被阿婆阿公看到还会挨骂,说不能踩在门槛上,要长不高,也不够尊重祖宗。走进里面一看,方桌,大木橱。再往里走,土柴灶里两个大锅,烧饭烧菜都得用柴。还有木头做的楼梯,直达阁楼,那木楼梯又陡又窄,所以小时候我从不敢一个人走。

还记得儿时,在泥土房前的院子里,和小朋友嬉戏时,总能听到野猫安详地坐在瓦片上,像婴儿一般发出叫声,有时东窜西窜。这一秒还在大伯家的阁楼窗户上,下一秒就已经跑到了阿公家的瓦片上。

泥土房里的空气,夏天凉快潮润。昏暗的堂前,阿婆坐在小椅子上纺线,一只手摇着手柄,一只手舒展开来,手臂不够长了,线还在拉长。泥土房给我的感觉,冬天温暖稳重,黄昏的蜡烛,将漫长的冬夜点亮。我趴在阿公的腿上,听着屋顶瓦片上雪花簌簌落下的声音,眯上眼,一不小心就香香地睡着了。

泥土房是农村文化的载体,遗憾的是,它们正在渐渐地消逝中。人们住进了砖瓦盖的新房,泥土房也因无人居住而相继倒下,我不知道以后,我该如何和下一代叙说儿时的故事。泥土房,承载的是无处安放的缕缕乡愁,在有着相似成长经历的人眼里,它并不象征贫穷、没落,而意味着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童年,如手如足的兄弟之情,人情味浓的乡里乡情。泥土房是乡人幸福的最初根源。故土沧桑巨变,我们欢喜出发,何时能够重新抵达?

我希望为许多这样充满回忆的老屋和老村呐喊。在这农业文明日益萎缩的当下,这里的一草一木,也许可以还原过去的乡村图景和诗意的生活,让我们缓下脚步,等一等我们的记忆。

那一方乡土,何时崛起?那一思乡愁,何时放下?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认为“愁”是“乡愁”,“春水”是“春运的客流”。在春节来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丝万缕的乡愁纷纷进入了我的视线,让我陷入回忆。

那年寒假,我到父母的工作地点游玩,谁知没过几天,父母就告诉我要准备回家过年了,我很不理解,为什么春节要回家呢?他们又告诉我,春节的意义在于一家人团团圆圆。我不在意的点点头,又摇摇头。

我牵着父母的手,夹在他们之间。到了车站,面前的情景让我目瞪口呆,虽然人山人海,但井然有序。几经波折,我们终于挤进了候车室,妈妈安排我坐下,并嘱咐我不许乱跑。我照办了。我坐在冰冷的椅子上,无所事事,东张西望,越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看见远处的一名农民工。他穿着一身朴素的工装,裤管上沾满了泥土,都已经风干了,与周围的光鲜靓丽形成鲜明对比。一时间,我对他充满了好奇,既然在外打工这么辛苦,为何还要在春节花费一笔钱财回家呢?

我忘记了母亲的嘱咐,慢慢地走了过去。他黝黑的爬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幸福,显得憨厚老实,回家这件事似乎让他很开心。我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打了个招呼:“大叔。”他没有听见。“大叔?”我又加重了声音。他顿了顿,回过头,一看是我一个小姑娘,就露出一抹淳朴的笑容。我大胆表达心中的疑问:“在外面辛辛苦苦一整年,您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回家呢?”他挠了挠脑袋,说道:“在外打工,一打就是一年,怎么能不想家啊!家里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年幼的女儿,想起他们的脸,我就特别想回家。就像喝着浓烈的酒,一杯又一杯,直至喝醉。等你长大了,就会理解,思乡,人人都会。”他说这段话时,看向前方的眼神变得深邃而又坚定,那是家的方向吧!

“薇薇,要走了!”母亲一边指责我,一边牵着我跟着人群去检票。他也慢慢涌入人海,消失在我的视野中,人群如水般流去。

一江春水的方向是东流,而春运客流的方向是四面八方,那是家的方向。乡愁进入了我的视线,更融进了我的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每每吟起这些诗句之际,鼻子总会有一阵莫名的酸楚感,因为,我想家了。想起这些时,我的眼眶中又不自觉的泛起了阵阵泪光,它们凝成一滴泪,随我的思绪一同滑落脸颊,滑落我的心中。

今天,是中秋,我收敛了思乡的泪水,与父母高兴地回家了。

汽车飞驰在久违的高速路上,窗外闪过的树木,是愁;下了高速之后,那坑坑洼洼的小路,是愁;推开车门看到的熟悉又陌生的池塘、小路、田地,是愁,与家人拥抱的那刻,那夺眶而出的泪水,打破了这死寂夜晚的凄寒,不再是愁,已为喜。

在门外已嗅到了饭菜的香味,吃上一口家常便饭,顿时唤醒了我被所谓的“山珍海味”光顾的味蕾,小炒肉的香味已无法忘怀,这一刻,朴实胜过了华丽。

随着胃被填满,我走到门外,赏着这一“白玉盘”,突然,耳边响起了久违的鞭炮的声音,在空气中炸裂、蔓延开来……这也绝不是在城市中能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

我继续与家人赏月,在城市中往往是“残缺”的月亮,在这时竟被补得那么圆润!

看着天空中那一金黄色的“玉盘”,我仿佛看到我在思乡深切时的热泪盈眶,在汽车上的焦急等待,以及与家人团聚的喜悦。这时,一阵寒风袭来,我抱紧了弟弟,走进了屋里,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无话不谈。

中秋,怎么能少得了月饼呢?一个个月饼摆在盘子上,弟弟施展他“熟练”的刀法,将月饼四分五裂,我们口中吃着这残缺的月饼,心中却是满满的幸福。

我走到门外,看着天上的月亮,嘴里吃的是幸福的味道,心想:“愿您保佑那些远在他乡的游子,让他们不再孤单寂寞。”

月色如梦,独酌月光,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是故乡的蛙鸣吧,唯有声声蛙鸣才能使人追忆朦胧,唯有故乡遥远的呼唤,才能使人恍若听见了清脆入谷的神音。

故乡的呼唤,乡愁的情愫,似乎总是看不见,但却又能看得见。淡淡的乡愁是李白笔下床前的清晖,是余光中笔下不可跨越的海峡,是席慕容笔下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的树。

秋天的冷雨将蛙鸣彻底赶走了,这钢筋水泥铸成的墙壁内侧,彻底断了我和故乡的联系。

故乡的歌是蝉和蛙的交鸣,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相识,恍若在雾里相见,雨中别离。小时候在爷爷奶奶的身边,妈妈也常坐在一侧为我摇竹椅,一起静听蛙鸣。山野包围的农田里,夏夜永远是热闹的。蝉的声音永远是基调,风拂麦浪发出规律的声响,不知谁家的鸡梦见黄鼠狼,一下子惊醒,吓得狗也跟着狂吠,在这样的舞台上,蛙的歌喉并不吃香,却又一枝独秀,仿佛夜空中的北极星,我浸泡在一浪又一浪的声音里,逐渐睡着了。

今夜风带来了丝丝寂寞和点点乡愁,这里太过寂静了,稀稀落落传来几声鸣笛,几句聊天,简直是一堆五彩缤纷的垃圾,哪能和故乡的蛙鸣比肩?面对记忆中遥远的故乡,我默默祈祷能常回去看看,就像我那信奉佛教的奶奶一样祈祷。说到奶奶,她的“思蛙病”比我要重得多,她对自己面朝黄土的半生有着刻骨铭心的依恋。她极少进城,就算是过节来看看,也最多三四天,简直是一分钟都不愿意多留,我理解她那种离开故乡的忧郁。

于是类似的乡愁,成了许多人心中的主题,我曾养过一只青蛙,而它没几日就走了,或许它也有自己的乡愁吧!

故乡,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他们客居异乡,心却永远在亲切的故乡的怀抱。每到夜晚,游子们就会倚在窗前,对月怀乡,希望善解人意的月亮,帮他们传递深深的思念······

(一)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一轮皎洁的月亮高挂天际,挥洒银白的月光,为黑夜添加了色彩。一位诗人独自漂泊异乡,举目无亲,他只有对月抒怀,诉说心中的苦闷。明亮的月光照进小屋,陪伴诗人。诗人望着月亮,思念着家乡,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月光照进了诗人的心里,为诗人传送着浓浓的乡思······

(二)

风萧萧,雨凄凄,点点滴滴,包含着万般不舍,滴进诗人的心里。诗人就要离开家乡,到遥远的边疆去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骑上骏马,扬鞭启程。回头向东边的故园望去,已经相隔很远了,一股别离愁恨涌上心头。诗人不禁热泪盈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行了数里,一位旧识之人迎面而来,诗人大喜,与之寒喧几句,托他给家人捎个口信,说自己很平安。

(三)

岭外传来的家书突然中断了,苦等了几个春秋,也毫无音讯。诗人心中的乡愁日渐增强,于是他回到故乡。可是越临近家乡,他却反而产生了恐惧,怕别人不认识自己,也怕有人问起他的情况。多年未回故乡,怀乡心切的诗人,如今回到故乡,却产生恐惧,这是人之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乡愁是一首诗,抒发着诗人深深的情感,乡愁是一幅画,画出了人间美好的情怀;乡愁是一场雨,点点滴滴,情感无限,滴进人们心里滋润孤独的心灵。月是故乡明,有月光照耀的地方,总有诗人们孤独的身影。对着月亮,他们作出了感人的乡愁诗词,抒发着对家乡点点滴滴的思念情怀。

一双手一双手这是一双手,普普通通的,与别人没什么两样。但这却是一双令人敬畏的手。这双手的主人是个老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他的手又黑又瘦,已经成了皮包骨头。这双手粗糙,坚硬。可以看出是岁月对他的考验。可是,这双手那辉煌的过去,却鲜为人知。曾经的他,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一日,他走在护城河边,见一女子在河里挣扎。他全然不顾自己水性不好,想也没想就跳了下去。零下二十多度的河水,冻得他直打哆嗦。他想打退堂鼓,但见那女子瘦弱的身躯,他想没多想,一把抓住女子的手往岸上拉。因为体力不支,他们晕倒在岸边,好心人将他们送进医院。他醒来了,她去没醒。接着,电台记者,各种荣誉蜂拥而至,他却羞涩的说:‘没,没什么,反正人也没救活!之后,他回到了老家,把10万元奖金全部用于建设学校。学校建好了,孩子们有学上了,却没有老师。年轻的他毅然决定:留下来,给孩子们当老师!从此,大山中,人们总会见到他领着一群孩子采野花。课堂上,他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串又一串问题,当孩子们答对了,他便用粗大的手摸摸孩子的脑袋。夜深了,他的灯还亮着。他手握钢笔在备课、钻研。十五年时间里。他自学了中医。后来,他老了,便回家种地,有时还给村里的人看看病。他看病时认真,并且从不收钱,赢得了大家的好评。他的这双有中医味道的手,不知医好了多少人,给人们减少了多少疼痛、、、、一日在耕地时,他翻出了一堆瓶瓶罐罐。有人劝他去鉴定一下,他去了没想到竟是商朝的器皿,极为珍贵。人们都祝福他说。真是好人有好报啊!他摇摇头,写下了一封信。信中说将这些器皿全部捐给当地的博物馆、、、然后呢,他去做了守林人。如今他已植了近千棵树。在树林中,他过着幸福的生活。摊开手,那一道道明显的皱纹,是历史的见证。我们不会忘记他-他的那双手、、、、、葫芦岛市实验中学7年19班王小予

小时候,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偏爱梅于花,钟情于梅花,它不如茉莉清香、不如菊花美丽、也不如桃花艳丽。可当我参加完红梅公园的梅花节后,我明白了…… 星期六,我和同学约好去红梅公园赏梅,我们刚走进公园,一阵阵香味就扑面而来,我们迎着香味前进,不一会儿一棵棵高大的梅树映入眼帘,梅花的花朵不大,但已经开了不少了。瞧!树杆上,树枝多而不乱,各色的梅花在树枝上竞相开放,它们姿态不一:有的独个儿站在那;有的和别的花靠在一起,好像还没睡醒;有的簇拥在一起,好像在说:“伙伴们,天气太冷了,我们快聚在一起取暖呀!”;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好像一只只蝴蝶正要展翅飞翔;还有的含笑怒放,好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我看着看着,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美丽的梅花,在枝头和同伴们一起快乐地嬉戏。枝头变成了我的“摇篮”,只要有风吹过,枝头就会轻轻地随风飘动。晚上,只要有风吹过,树叶就轻轻地摇晃,还不停发出“沙沙”的响声,给我演奏摇篮曲,伴我进入梦乡。忽然间吹来的一阵寒风将我从美梦中惊醒,我才记起我不是梅花,我是在看梅花呢! 梅花把美留给了洁白无瑕的天地,点缀那白茫茫的世界,有了梅花的红色,世界的一切就..

关于乡愁的议论文素材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泊船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席慕容《乡愁》故乡的歌是支清远的笛,总在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在岁月里 永不老去。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丰子恺<山中避雨>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等等。。。这些有的在“知道”找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1、余光中——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现代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  、“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全诗语言浅白真率,情感深切。

《乡愁》曾被选入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科书 。

2、杜甫——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译: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3、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出自唐代宋之问的《渡汉江》。

译: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这是诗人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意在写思乡情切,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和游子远归家乡时激动、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

前两句主要写追叙久居岭外的情况,后两句抒写接近家乡时矛盾的心情。全诗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扩展资料:

《乡愁》不仅有着结构和韵律上的艺术之美,更因其对故乡恋恋不舍的情怀和对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期待而有着情感之美。《乡愁》有四小段,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2011年12月11日余光中在华南理工大学讲学时,曾在千余学生面前亲自朗读了自己为《乡愁》续写的第五段:

而未来,

乡愁是一道长长的桥梁,

你来这头,

我去那头!

这一段描绘出了乡愁化作往来的桥梁,将海峡两岸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繁荣发展的图景,余光中对两岸统一的信心,在这一段之中得到了表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是故乡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渡汉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乡愁

小时候,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偏爱梅于花,钟情于梅花,它不如茉莉清香、不如菊花美丽、也不如桃花艳丽。可当我参加完红梅公园的梅花节后,我明白了…… 星期六,我和同学约好去红梅公园赏梅,我们刚走进公园,一阵阵香味就扑面而来,我们迎着香味前进,不一会儿一棵棵高大的梅树映入眼帘,梅花的花朵不大,但已经开了不少了。瞧!树杆上,树枝多而不乱,各色的梅花在树枝上竞相开放,它们姿态不一:有的独个儿站在那;有的和别的花靠在一起,好像还没睡醒;有的簇拥在一起,好像在说:“伙伴们,天气太冷了,我们快聚在一起取暖呀!”;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好像一只只蝴蝶正要展翅飞翔;还有的含笑怒放,好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我看着看着,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美丽的梅花,在枝头和同伴们一起快乐地嬉戏。枝头变成了我的“摇篮”,只要有风吹过,枝头就会轻轻地随风飘动。晚上,只要有风吹过,树叶就轻轻地摇晃,还不停发出“沙沙”的响声,给我演奏摇篮曲,伴我进入梦乡。忽然间吹来的一阵寒风将我从美梦中惊醒,我才记起我不是梅花,我是在看梅花呢! 梅花把美留给了洁白无瑕的天地,点缀那白茫茫的世界,有了梅花的红色,世界的一切就..

乡愁议论文素材名人例子

李白在《静夜思》谈到了乡愁 ,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提到了乡愁。

余光中的乡愁,李白的静夜思

1、李白的乡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物我两忘,物我相融。而对亲人、爱人、友人乃至家国的热爱,魂牵梦绕,或壮怀激烈,或晓风残月,直抒胸臆,使美丽旖旎的乡愁,更沁人心田,动人心弦。

悠悠乡愁系于遥远故乡的至爱亲朋,深深思念缘于挚爱的父母妻儿。

思亲是乡愁的根,滋生出茂盛葱茏的情感枝叶,使咏叹乡愁的诗句,由于增加了人的因素,一枝一叶,一事一物都充满了浓浓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使得对乡愁的咏叹更直接,更动人,更永恒。

2、鲁迅思乡:

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在我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3、“乡愁诗人”余光中

“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 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如是说。母亲从江苏到泉州永春,与余光中的父亲结缘。幼年时余光中曾回到永春洋上村的老家小住半年。

时光流转,在余光中阔别大陆母亲第66年,他的家乡永春余光中文学馆完工。该馆今后将展示永春民俗,排演交响诗剧《乡愁》,打造成集“闻香品茶、游园看戏、赏花练拳”为一体的“乡愁文化”观光和体验园。

作为“无永不开市”的庞大的永春侨眷群体,还有奔走异国他乡的游子们,乡愁不再“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有了栖身之所。

扩展资料:

《乡愁》:

现代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怀念。

余光中被称为“以乡愁之诗撼动亿万华裔”的诗人,“乡愁”是其众多诗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题。

余光中本人曾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

诗歌在语言上纯净、清淡,浅白真率而又意味隽永。

在艺术风格上,追求陌生化效果以作惊人之语,在晦涩中求深奥的特点,转而追求恬淡、圆融的美学风格。以简代繁,以淡取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看山看水思乡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鲁迅为何对故乡绍兴又爱又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乡愁故里”永春:让游子获得思乡慰藉 让乡愁拥有栖

事例!!!!!!!!!!!!!!!!!!!!!

故乡议论文作文素材

一声鸡鸣划破了沉寂之网,一缕炊烟,点缀了东方的红晕。新的一天将从这里开始,这里就是我的故乡——聊城! 清晨,那湿润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使人的精神倍感焕发。漫步于大街之上,空气中夹着邻家的菜香,让你不觉间便有了几分食欲。这时如果恰逢邻家主人打扫院子,便会笑盈盈地迎上来,“吃了吗?”倘若你是说没吃,那邻家主人便会邀请你去做客,我想说成硬拉似乎更为恰当,因为那种邀请是发于内心的,所以让人难以拒绝。 小时候,不明白家乡人为何要硬留人家做客。渐渐地,长大了就明白了其中含义。好客的聊城人是以有客造访为荣的!客人来了,哪有让人空着肚子回去的道理?位于齐鲁大地上的聊城曾是孔孟的故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想想也不难得出,儒家文化对其有着极大的影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聊城人正以他们的“儒家之道”诠释着聊城人的待客之道! 贯穿聊城的京杭大运河则宛如一条彩带,沟通了聊城与外界的文化交流,而黄河在其东部咆哮百余里。除此之外,还有马颊河、徒骇河等纵横交错,东昌湖、鱼丘湖相互辉映。众多的河流,美丽的湖泊使聊城形成了“湖水相连,城湖相依,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独特水城风貌。因此聊城被誉为江北水城,中国的威尼斯!是水孕育了生命,也造就了文明! 聊城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人文资源独具特色,其中明代建成的光岳楼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位于聊城旧城区中央的光岳楼是聊城象征,流畅的线条,华丽的装饰,斗拱飞檐、回廊相通、气势宏伟。最爱登上光岳楼,傍晚临近,落日孤鸾,当夕阳的余辉铺洒在这古建筑之上显得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城市的喧嚣随着落日的逝去而沉寂,倚在金柱旁,极目远眺,享受这一刻的安逸! 一缕炊烟再次升起,袅袅炊烟,若隐若现,忽远忽近,似一条巨龙,直冲九天霄外!真想拥抱一下美丽的故乡呀——我可爱的聊城! 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永远守护着我的故乡!

鲁迅在《故乡》这篇小说里纪念他的故乡,但其实那故乡没有什么可纪念,结果是过去的梦幻为现实的阳光所冲破,只剩下了悲哀。但此外也有希望,希望后辈有他们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原文结末云:“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很好的格言,也说得很好,没有尼采式的那么深刻,但是深远得多了。这里前后有两个故乡,其一是过去,其二是现在的。过去的故乡以闰土为中心,借了这个年青的农民,写出小时候所神往的境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现在先从闰土说起。这闰土本名章运水,小说里把土代替了水字,闰运是同音的,也替换了,在国音里闰读如润,便有点隔离了,他的父亲名叫章福庆,是城东北道墟乡杜浦村人,那里是海边,他种着沙地,却是一个手艺工人,能制竹器,在周家做“忙月”,意思即是帮忙的,因为他并非长年,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晒谷的时候来做工罢了。他有时来取稻草灰,也带了运水来过,但是有一年因为值祭,新年神像前的祭器需要人看守,那时便找运水来担任,新年照例至正月十八为止,所以他那一次的住在城内是相当长久的。

乡土文化的议论文素材

【摘 要】本文探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纵深分析原因,就如何开发和利用农村作文资源寻找有效途径,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结合农村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挖掘农村素材,发挥农村优势,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笔者根据长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力图使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得以突破。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资源开发 策略方法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然而,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农村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很多教师都为之头痛困惑,认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的视野窄见识少、信息贫乏,所写起来的文章题材单一、语言贫乏。事实上,农村有浓浓的乡土气息、优美的自然风光、淳厚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的人文底蕴,这些都是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这些丰富的本土资源为农村学校的初中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该如何发挥利用本土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让习作之花在农村希望的田野上盛开呢?根据农村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及新课程特征,笔者认为立足农村拓展素材,对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这块土地,将会是一场“及时雨”。一、亲近自然活动,在泥土草香中活跃思维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农村孩子的摇篮:田垄、菜畦、野花、杂草、稻场、炊烟、竹林、果园、篱笆、石路、小溪、板桥、池塘、水库、蛙噪、犬吠、鸟啼、虫鸣等皆可如诗如画般结成文字,读来赏心悦目。现在农村学生的课外活动也越来越少了,因安全问题不敢或不肯多开展课外活动,“因溺而不泳,因噎而废食”了。但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下,应当敢于放开手脚,多开展课外活动,多组织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这样,以活动导趣,又以活动诱写,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乐趣也学会了写作,受益匪浅。二、参加多彩农活,在劳动实践中体验甘苦“农活”是我们农村学校特有的教育资源,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平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探究、好奇的目光去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独特的农村事物,搜集写作素材,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春暖花开之时,让学生跟随父母在田间锄草;麦收季节,组织学生在地里拾麦穗;金秋季节,摘棉花、刨花生、收葵花;双休日,喂牲口、养家禽、种蔬菜……事后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写简短的叙事、状物文章。因为写作素材与学生密切相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情可发,有味可感,既学会了农技知识,培养了劳动热情,又扩大了写作的范围。三、体验纯美乡情,在社会活动中了解民俗农村有着流传已久的乡土文化、约定俗成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如除夕的烟花烂漫、春节的拜年走亲、清明节扫墓拜坟、端午节的粽子飘香、中秋节的一家团圆、公期祭祖、男婚女嫁、移风易俗……带给学生们许多欢乐。“远亲不如近邻”的和睦相处之情、勤俭节约之风、吃苦耐劳之德……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像我们汉中洋县,一年一度的春节、万家团圆的中秋节、古朴厚重的蔡伦文化节,万亩飘香的梨花节……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题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借助生动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乡情、亲情、师生情,秉承美德,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亲身体验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习作指导便迎刃而解。这何尝不是一种习作教学的创新?四、感受先辈精神,在参与中学习优良传统洋县的华阳镇是革命老区,这里传诵着许多关于革命先辈们的事迹,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展示出一幅幅昂扬奋发、坚贞不屈的精神画卷。这些既是作文的好素材,也是德育的好教材。让学生采访当地老人、了解烈士的英雄事迹、拜访目睹革命前辈、参观烈士陵园、查阅资料、听老红军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种种感人的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继而产生了强烈的习作欲望。此时,进行习作练习,学生语言慷慨激昂,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习作的过程再次升华了同学们的感情,净化了同学们的心灵。五、目睹家乡发展变化,在亲历中抒发振奋之情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经济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农村的各种产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已经为我们打造了一个个最美的小镇、小康村、工业区、生态村、旅游点等,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让学生参观养殖、种植场,参观社区建设等,通过了解家乡的过去,目睹家乡的现在,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接着,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这条“路”的更新说起……“我手写我口”。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带着梦想飞向未来,这时提出作文的要求,就会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激发爱乡之情,受到情感和道德的熏陶。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是个大天地,这里的世界是朴素的,但也是丰富的,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学中,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体验感悟,并不断积累,延伸触角,也能让农村学生的作文色彩斑斓、异样精彩。涓涓细流只需老师轻轻点拨就会激起文思波澜,点点花蕾只要有生活之泉的滋润,必能使农村初中习作芬芳满园、繁花似锦。

冬日飘来小雪花,轻柔妩媚漫天撒。银装素裹普田地,景象繁荣农舍家。 我们东北进入冬腊月,最繁荣的景象那是在乡下了。从春到秋,从种到收,忙活了一年,辛苦了一年,冬季才是他们最轻松,最快乐的季节。家家户户开始忙了,杀鸡宰羊,包冻饺子,包粘豆包,准备着冬天吃的东西和储存年货。因为年货多,所以选择冬月零下二十几度,这个天然大冰箱,有多少东西都能放得下。 在农家小院,袅袅炊烟在空中盘旋,一口大锅在烧着开水,准备杀猪退猪,来帮忙的左领右舍的男士们,七手八脚的忙活着。屋里几个来帮忙的年轻小媳妇在张罗做饭,有的摘菜,有的扒葱扒蒜。几位长辈坐在炕头上,喝着茶水,抽着香烟,东拉西扯,等着吃饭。主人是屋里屋外,忙前忙后来回打转,时常为了找东西被人召唤。脸上露着笑,手里擦着汗,这个场面城市是少见。 猪圈里的那口大肥猪,还在哼哼唧唧要食吃呢,那知道自己的那身肥膘,马上就是人类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曾记得母亲每次杀鸡时,地上放一碗清水,左腋下夹着鸡,右手拿着菜刀,一边摘着鸡脖子上毛,嘴里一边念叨:“小鸡小鸡你别见怪,你是阳间一道菜,今年去了,明年再回来。”妈妈是个善良的人,也是舍不得杀它,才念叨自编自演的这套嗑,为了心里有个安慰吧!我想猪也是阳间一道菜,它也不会责怪的。 不一会肥猪就杀完了,屠夫把猪收拾的干净利索,卸下来几大块五花三层的肉和猪肝放进饭锅里烀,还要煮些瘦肉和才骨肉,因为有的客人不能吃肥肉,主人说:“都是肥肉会让客人笑话咱们小气,以为不舍得让人吃呢。”几句憨厚朴实的话语,是那么的真诚,那么的贴心。剩下的猪肉卸成小块冻起来,留着过年吃,留着外出打工的儿女们回来吃。 灶坑的柴火在燃烧他的能量,炙热的火苗烘烤着锅底,锅里的水遇热翻着浪花,猪肉在开水里上下打着滚,逐渐进入熟的状态。这边肉的香味一点点溢出,那边的师傅已经把血肠灌好,把猪肉捞出,然后酸菜下锅,煮血肠。你可别小瞧煮血肠这活,也需要技术的,看着师傅拿着牙签,一边煮一边试探熟没熟,血肠不能煮的时间过长,血凝固了就好。肉汤烩酸菜那才是最好吃的呢,因为咱东北冬天气温低,所以腌制的大白菜不会烂,又脆又酸。特别是煮过血肠后烩的酸菜更好吃。现在的生活富裕了,平时一日三餐都有肉,所以人们对肉的欲望不像以前那么强烈了,杀猪吃肉是图个气氛,图个热闹,一般人来吃肉都是冲着血肠和酸菜来的,城里人也是爱好这一口,因为乡下自家养的猪,不喂料精,只喂玉米面,是纯绿色食品,猪肉的颜色新鲜,口感好,特别的香。你说这肉汤里的酸菜,能不馋人吗,酸菜汤能不好喝吗。在这零下二十几度的寒冬,喝上一碗热乎乎的酸菜汤,再加一勺辣椒酱,那真是口爽心暖那。 女主人扎着围裙,手端着大马勺,在灶上翻炒着新鲜蔬菜,一边炒,一边热情地招呼客人快进屋吃饭,一会肉就凉了。顺便喊着男主人,快去看看东院的大哥来没来,再去前院把三婶请来。农村的风俗就是,杀年猪,不仅邀请亲属来吃肉,乡里乡亲的都要请来吃肉。今天你家杀猪,明天他家杀猪,相互轮着吃猪肉,如果今天谁家有事没来,等晚上或者明天在请,有的人家连吃好几天那,这就体现出农民的诚实厚道,和谐友善。体现出东北人的特点,热情好客。看着他们围坐在饭桌前,互相问候,互相谦让着,吃着肉,喝着酒,唠着家常,谈论今年的收入如何,谈论国家的.好政策,给予他们今天的富裕的生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几杯酒下肚,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有的男士好逗乐子,用醉意的眼神看着来添菜的大嫂,拽着衣襟开着玩笑,也有几句粗话蹦跶出来,是话糙理不糙。泼辣的大嫂也不示弱,照样奉还,你有兵来,我是将挡,你有水来,我用土屯,他们在表演者嘴皮子战术,惹得大家是开怀大笑,那笑声里带着甘甜,脸上洋溢着幸福,忘记了寒冷,忘记烦恼。窗外的寒风瑟瑟,冷气拂面,屋里确是暖意融融。 他们这种团结高尚的精神,和谐的场面,萦绕在我的脑海,久久挥之不去。现代农民的思想境界在提高,观念在改变,精神面貌已是今非昔比了,希望他们的生活像朝霞一样,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