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与落日的挽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4 12:15:28

与落日的挽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文学史及文化史上,有两类现象比较值得注意:一是归隐,一是流亡。它们常常被人同“精神”“自由”“抗争”一类的词联系在一起,同时又往往呈竹篱月箫、风沙渺茫的诗意世界。而这两者背后的许多“不得已”与痛苦辛酸多是被遮蔽了的。本文试就“隐逸诗人之宗”(1)陶渊明来浅谈一下“被诗化了的归隐”。 陶渊明的归隐之路不仅不是诗化的、浪漫的,而且是“不得已的”。这就要探究陶的政治理想与思想基础。陶是名将陶侃之后,深受着儒家思想的影响。逯钦立说,“从陶的诗文看,他是喜爱六经深受封建教养的”(2), “陶渊明少年时代的主导思想来自当时的儒家经学,者决定了他的从政理想和事业心,乃至决定了他的一生的伦理道德观点”(3)。 这里摘录陶的部分诗文,以为佐证: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不敢至”(《荣木》)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饮酒二十首》) 从陶的时代及生活的环境来看,他所可能受的影响是庞杂的。但对于一生地位地下、生活艰难的陶渊明来说,他的体验是切身的、坚实的,所以佛家、道家等思想不大可能影响到他的骨子里去,甚至他的归隐也不是如其他一些士人那样主要来源于佛、道的影响,而是主要受儒家的“君子安贫乐道”的影响。 我之所以反感诗化归隐的行为,一部分是因为这种思维方式忽视或弱化了经济、政治等“物”的因素对人的影响。以陶渊明的出仕问题为例,陶在《归去来辞》的序中说“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可见陶是为了生活而求官的。逯钦立在分析陶仕于恒玄的原因时也说他“企图以禄代耕”(4),但同时,逯更指出,陶是一个“深受封建教养怀有政治理想愿望在政治上有所成就的人”(5),他后来仕于刘裕,东下附“义”,也是出于“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这与前面提到的陶的思想基础显然是一个自然的逻辑过程,所以,陶在最后决定终身隐居的时候,他的心情实际上是复杂和矛盾的。“一方面,他摆脱了封建统治罗网,感到极大庆幸与愉快”,“另一方面,归隐就要终身放弃政治理想,就要遭受饥寒痛苦”(6)。 如此看来,归隐并不是陶的“心甘情愿”,而是“不得已”,“陶之所以成为一个隐士,决定于他的思想见解和道德品质,更是决定于他生活的历史时代和社会风气”(7)。也正是由于如此,鲁迅先生说,“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十一个人”,又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8)。 那么,为什么在后世这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归隐被渲染抬高,成为一种卓绝的姿态、士大夫的归宿乃至精神堡垒了呢?在分析之前,笔者欲先解决一个逻辑问题:即“陶的归隐,并不是使他成为伟大诗人的充分条件或因素”(9)。陶是在归隐生活中体现了他的伟大,而不是“因为归隐所以伟大”,并恰恰因为他并不是一上来就选择归隐,而是有过艰难的探索才显出伟大的。而且,“诗人本身并没有把隐居看的了不起,他说‘褴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10)。 笔者认为,后世抬高归隐是由于陶所经历的“时代与社会黑暗”的现象反复出现,而归隐显然是一条极佳的解脱之路。即它更具现实操作性,并且在入世/出世之间保留了后路。抬高、诗化归隐又可以抬高士人的面子与傲气。实际上后世许多人就依靠这种姿态被视为“高人”、“贤人”、“真人”,甚至又由此走上仕途。 与佛、道的与世隔绝相比,归隐生活仍然是现实的、不排斥许多俗世的幸福。与阮籍的“大人先生”式的“遗俗而独往”相比,归隐生活又是“一个穷苦到至于乞食的庶族士人面对现实所能寻求到的自我安慰”(11)。“它既没有玄学的‘大人先生’式的理想那样高不可攀,也没有佛学那样的神秘虚幻,而能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实现一种审美的超越”(12)。自由、平静、安乐,受到后世赞赏也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而要考察归隐后的陶渊明,便不能不提《桃花源记》。可以说,这是“一篇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13),“是同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审美理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其主要意义不在提出一种社会或政治理想”(14),长期的农耕劳动和生活斗争,使陶渊明逐步接近农民、了解农民,并由此设想一个理想的社会:人人劳动、天下平等。熟悉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可以很轻巧地看出这里的问题,但陶的价值在于虽然他的政治理想是空无的、反历史的、倒退的,但他从劳动人民那里获得了坚实的基础,拥有对人生艰难的深刻体验以及在这种体验之后仍然不失去对人生的亲切爱恋的感情,这使得他在人性的建设上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甚至对政治也还奇妙地发生了一点良性作用。笔者在这里无意于对其局限做出另一种诗化掩蔽,而是感慨:只要一个人足够“真”,能够抓住生活的内在矛盾,能够不完全脱离现实,即使走错了一些路,也还是能获得好的价值的。列宁说过,聪明的唯心主义要比愚蠢的唯物主义强,便是这道理。 笔者认为,陶渊明的这种“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的热爱;一是对人生的哀伤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15)。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笔者试撷几例于下: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归田园居五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同上》)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同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二十首》)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而在对人生的哀伤上,陶渊明是深情的,毫无矫揉做作的,如“家为逆旅社,我如当去客;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杂诗八首》)又如“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挽歌诗三首》)这种大彻大悟的哀伤总让我想起德国伟大诗人里尔克,为避免偏题,此处略过不谈。 再回到鲁迅先生的话,“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我们不能不为先生的深刻而折服。我们应该认识到过分诗化归隐既是对陶的歪曲(忽视了他艰难的探索),也是对后学的误导(弱化了在现实中寻求进步的热情),尤其是如果不批判陶的及时行乐的思想(虽然这也是他“解除内心痛苦和全身避祸的方式”),那么,这极可能成为后人退缩消沉的一个借口,而没有比这更是对陶的侮辱了。要知道后来的“公安三袁”虽深信李贽的思想,却好之而不行之,放不下花天酒地的快乐。人的“惰性”(犹指思想意义上的)是客观的、顽固的,而任何一点借口都足以让这惰性抓住不放。 洋洋洒洒写下来,还是没有论清“归隐为什么被诗化了”,这可能还要朝文士的心理等诸方面去探寻,但我想关于“归隐为什么不该被诗化”还是做出了一些拙陋的解答。若是如此也算一点进步了,记为自勉! 注释: (1)出自钟嵘《诗品》 (2)(3)(4)(5)(6)(7)(9)(10)(13)分别出自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P248、P252、P267、P267、P274、P272、P274、P275、P288。 (8)《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七,转引自李泽厚、刘纲纪主编《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7。 (11)(12)(14)出自《中国美学史》第二卷,P389、P389、P391。 (15)转引自逯钦立《汉魏六朝文学论集》 2003,4,26作 陶渊明,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然而当我们陶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妙氛围中时,不禁会发出疑问——陶渊明为何会归隐田园?他的隐居生活究竟怎样?对此,历来世说纷纭,本文结合陶渊明的诗歌试对此作出探讨。 一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少年时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到他三十九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自己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日就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返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 自四十一岁归隐田园之后,陶渊明确确实实享受了一段“遥遥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乐趣。然而书香门第出来的陶渊明毕竟不是稼穑的好手,“开荒南野际”的辛勤也未必能使他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义熙四年在陶渊明四十四岁时,一场灾祸更使得他全家一贫如洗。这年夏天,诗人笔下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被一场无情的大火烧光了,全家只好寄居在船上,靠亲朋好友的接济过活。 永初三年(422年)陶渊明五十八岁时生活以近绝境,其情状反映在《有会而作》一诗中,“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元嘉四年(427年),诗人贫病交加,在其《挽歌诗》中第二首自挽诗中,诗人对死后可以“鼓腹无所思”的幻想读来让人心酸:“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觚。春醪生蜉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元嘉四年(427年)十一月,六十三岁的陶渊明黯然瞑目。 二 关于陶渊明的出仕与隐退,人们习惯于从社会大环境崇尚隐逸之风和他内儒外道的思想去解释。其实,抓住陶渊明五次仕宦经历,历史地具体地去分析他为何隐退守拙的原因,可以得出一些新的认识。笔者认为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使然。 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陶渊明处于一个崇尚自由、玄风扇炽的时代,政治上的篡夺和杀伐使一意寻求避祸全身的士人极易形成隐逸的品格。陶渊明隐逸性情的形成,应当说与东晋士族文人这种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尚不无关系。就是这种崇尚自然、悠然洒脱的天然禀赋,使他不堪“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最终挂官归田。他写了《归去来辞》,在诗中他十分坦诚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超然的性格使他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了。在《归田园居》中,诗人歌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身恋归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短短几句,对仕途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因“质性自然”“本爱山丘”,视仕宦之途为樊笼的陶渊明,终辞职归隐,抛离尘杂,返归自然。 陶渊明归隐田园不仅要与他率真的个性结合考虑,更要从广阔的政治背景以及他的仕宦生涯去体察,他的入世与出世可以说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陶渊明虽最终解职归田,但他少壮时,却是有一番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思想的。在《饮酒》、《杂诗》等诗歌中,他曾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表明了他并非一开始就有出世的想法。他出生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所处的东晋末年时局动荡: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感。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减。另外,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使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二十九岁的陶渊明第一次出来做官,到四十二岁挂冠归田共十三年。这期间,陶渊明一直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斗争中,这在他的诗中多有体现。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等诗中,他叹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诗中蕴籍着诗人太多的失望和悲慨,可以看出诗人也曾为是否归田有过痛苦的徘徊和犹豫,但终究“爱丘山”的夙愿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他终于找到了他最终的路——归隐田园。所以说,他的归隐是社会现实使然,是他的思想与社会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三 从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来看,陶渊明的归隐不同于东晋时借归隐买名邀誉的其他隐士,他是真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是一种“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厌恶。且看陶渊明一生大致经历:始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仕职于桓玄、刘裕、刘敬宣的幕下,最后任职彭泽令八十余日,因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毅然辞职归耕田园。后有人劝他再度出仕为刘宋王朝服务,他宁愿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也不愿再涉官场。可以说,陶渊明归隐得真守拙得真。在《归园田居》、《饮酒》等诗中,诗人对自己归隐后的生活作了描写,“白日掩柴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里人,披草共往来。相见天杂言,但道桑麻长。”“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别人都瞧不上眼的乡村、平凡的事物、乡间生活,在诗人笔下却是那样的优美、宁静,显得格外亲切。归隐后的陶渊明还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这使得他的田园诗更具劳动生活气息。《癸卯岁始春怀左田舍》、《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都描写了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在昔闻南苗,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癸“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在早出晚归的辛勤耕作中,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关系更为密切,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更为真挚:“且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于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觚远见候,疑我与时乘。”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归隐。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并非完全的出世,他隐居的本身就是对于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的一种反抗,这和逃避现实不一样。诗人在农村长期参与田间劳作,感情上越来越贴近劳动人民,更了解人民疾苦,在他的诗中对劳动人民的贫寒生活以及仕途的黑暗虚伪多有反映。他在诗中写到:“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重华去我久,贫上世相寻”。虽然归隐田园,但诗人心中并不平静,他不愿也不可能完全抛却社会现实,他将自己未尽的政治理想寄寓诗中。在《桃花园记》里,诗人描述了一个心中的理想社会:“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重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人人都“怡然自乐”。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大家过着富庶和平的生活。这个“世外桃源”反映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它和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它是诗人归田后对农村生活实践的结晶,是诗人思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也足以证明,归隐后的陶渊明并未完全脱离现实。 从陶渊明的归隐和他归隐后的生活可以看出,陶渊明向往的社会是和平与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无身外之求的人生;喜爱的人生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之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大多数的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但其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身感无所感的焦虑。所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3] Sheridan,S.,Schuster,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4] and Childhood Programs. . 1989[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8]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15]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16]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二)[1] 亢晓梅. 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04) .[2]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3]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4] 伊文婷. 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5]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 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4) .[6] 林正范,徐丽华. 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2) .[7]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8] 任淑萍. 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9] 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11] 石中英. 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06,(01) .[12] 肖川.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 辽宁教育, 2007,(Z1) .[13] 刘莉,杨艳芳.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2) .[14] 黄乾玉.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15] 吕国光,王嘉毅.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3) .[16] 姜美玲. 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5,(20) .[17] 王永跃. 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18] 康武. 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 数学教育学报, 2003,(02) .[19] 林智中,张爽. 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8) .[20] 任永泽. 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 现代教育论丛, 2010,(04) .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a.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c.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识符号: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01-12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1998》文献标识码(WM) Document code 置分类号之后。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与日落仇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医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医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引用习惯对中文期刊零被引率的影响分析——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0年载文为例.《科技与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6期.孔朝霞.陈璐.[2].《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10年发表中国医学科研论文分析与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5期.李晶.[4].应当慎重对待零被引论文.《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3期.孔朝霞.陈璐.[7].互联网+医学教育开启“人卫开放大学”之门中国医学数字教材与慕课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6期.王运平.[8].中国医学、法医学与解剖学关系之探析.《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23期.陈琦.[9].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在京成立.《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年9期.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员部.[10].中国医学中的信息、系统和复杂性思想.《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4期.邬焜.二、中国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基于LibQUAL+®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被引次数:1作者:周琴.情报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2013(学位年度)[2].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对策研究.作者:魏民.情报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2010(学位年度)[3].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卷方剂学数据库建立的研究.作者:陈桂卿.中西医结合基础内蒙古民族大学2012(学位年度)[4].近代日本汉洋医学之争探析——兼论日本岛国文化的特点.作者:邹小凤.世界历史四川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5].德贞与中国医学早期现代化.被引次数:2作者:高晞.专门史复旦大学2008(学位年度)[6].中国医学作者撰写的英文研究性论文前言部分的体裁分析.被引次数:4作者:梁少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第四军医大学2005(学位年度)[7].《中国医学文化史·中医观念中的人文世界》英译实践及译后总结.作者:楼佳伊.英语笔译浙江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8].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干细胞移植中心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次数:1作者:宋阿霞.内科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2010(学位年度)[9].五行学说与《黄帝内经》——论五行学说是怎样与古代中国医学合流的.被引次数:2作者:罗曼.中国哲学上海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10].当代中国医学 精神的模式构建及其实践意义.作者:许启彬. 学东南大学2008(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医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Scientometr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forAllQuantitativeAspectsoftheScienceofScience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2]Adynamicmultiplereactionmonitoringmethodforthemultiplecomponentsquantificationofcomplex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s:.《Journalofchromatography,A:Includingelectrophoresisandotherseparationmethod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3]Identificationofrawcuscutaesemenanditsprocessedproductsby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iodearraydetection/.《Journalofliquidchromatographyandrelatedtechnologi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4]Quickdetec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tractylodisMacrocephalaeRhizoma'《LaserPhys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devotedtoTheoreticalandExperimentalLaserResearchandAppli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5].《TrAC: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6]《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rmophys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7].《Journalofthermalanalysisandcalorimetr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8]Determinationofxanthatinbyultra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coupledwithtriplequadrupolemassspectrometry:《Journalofchromatograph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9]Acombinationofpharmacophoremodeling,.《Biomedic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10]《Journalofappliedstatistic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四、中国医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医学大成》研究.曹丽娟,2011中国庆阳2011歧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2]《中国医学文摘中医》2011年度摘录基金文章统计.魏民.王梓宁.李琳.庞玉萍,201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2011年学术年会[3]曹炳章与《中国医学大成》.曹丽娟,2010“医家传记研究的继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4]中文医学影像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以《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为例.杜艳霞.史晓娟.孙超.赵娜,2015第十三届(2015)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5]从文献计量角度聚焦中国医学科技发展现状——中国医学科技国际论文计量分析.王敏.张玢.李海存.刘晓婷.许培扬,2009第九届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6]曹炳章与《中国医学大成》.曹丽娟,2010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第十三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7]《中图法》四版“中国医学”类目设置质疑.任书俊,2009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文献信息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8]中

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三强.动画纪录片--一种值得关注的纪录片类型[J].中国电视,2009(07).

[2]聂欣如.动画可以成为纪录片吗?[J].中国电视,2010(02).

[3][美]比尔?尼可尔斯.纪录片导论[M].陈犀禾,刘宇清,郑洁,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4]朱思晔.当代法国喜剧电影中的'法式幽默[J].世界电影.2012(6):188.

[5]张同道.《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4月.

[6]谢勤亮.《影像如何记忆--年鉴学派视野下的中国纪录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二:

[1]石裕东,邢起龙.微文化内涵初探[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6):77-79.

[2]焦道利.微纪录片的叙事美学--以《故宫100》为例[J].中国电视,2015(1):82-85.

[3]李汶羲.短篇幅纪录片之美--以《故宫100》为例[J].新闻世界,2013(2):100-102.

[4]刘烨.微纪录片的特征与叙事策略--以《故宫100》为例[J].新闻世界,2013(7):273-274.

[5]宁一中.从“经典”到“后经典”: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解读之一[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3(1):70-78,90.

纪录片论文参考文献三:

[1]李莉.纪录片中的动画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姜浩.纪录片中的动画与动画纪录片[J].中国电视,2014,01:86-90.

[3]臧飞.后现代语境下动画纪录片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

[4]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1-03-31.

[5]清史研究--清光绪帝砒霜中毒类型及日期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万彬彬.科学纪录片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7]钟里满.清史研究--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李思蓓.《电视人文纪录片的怀旧趣味》[J].《浙江传媒学报》,2012年2月.

参考文献格式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8)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朋友们好,你们想从我提供的网站上找几篇参考论文,真心希望你们有。如果你不满意我给你的一些网站,你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祝你好运!中文免费论文地址集1,综合类1,蓝韵论文,范畴比较完整。2、学生大论文中心3、蜜蜂往无忧论文网,范畴很完整。图4。纸张下载中心,全方位。5.征文帝国

与离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西厢记.长亭送别》借景抒情艺术赏析[摘要]本文从《长亭送别》的景物描写入手,以文本细读的鉴赏方式,深入细致的探讨了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总结了中国古典戏曲中借景写情的成功经验。[关键词]借景抒情 情境交辉 乐景写哀 化腐朽为神奇 过渡、引起情节引子 借景抒情或曰借景写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然而在中国古典戏曲中借景抒情也十分常见。以《西厢记》为例,曲词中就有景物描写的唱词。虽然不多,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具体探讨《长亭送别》中几处写景的作用。《西厢记》是古典戏曲中情境交辉的最好的典范,尤以《长亭送别》为最。写情而能“沁人心脾”方为最佳。情因景生、境因情现,二者不能割裂。其写景虽少,却对表“情”起着重要的作用。总体看来,这出戏中的景物主要是造境,它把莺莺的离愁别情放在四种不同的环境(即下文谈到的景一、景二、景三、景四)中作了境异情殊的描写,为角色的喜怒哀乐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这种环境的确立主要作用是使情与境融合,避免了刻意写情产生的浮泛。从而使人物具有生活的具体性和真实感。《长亭送别》总是在情节转折之处,用秋景显现环境。景一:这是赴长亭前之景。这样就把莺莺在途中的离情别绪,包笼在一径秋光之境中了,形成了情与境的交融。景二:这里写得是秋郊长亭的离筵。不是小庭深院的团聚,所以首先渲染出暮秋凄苦之情,把整个离筵用秋的萧条气氛笼罩起来,使秋境和离情统一,愈显悲苦。景三:这一景语,把上面全部形象都包容在苍山落照的秋境之中了。金圣叹评之为“笔力雄大”。景四:此又一境,又一情。景随人远,情随恨长,情境关合,丝丝入扣。《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的离歌,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凄艳动人。景一:十里长亭路,相思慢慢行[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支曲词是历来公认的写景名句。相传王实甫写完此句后,思虑殚尽,扑地而死(晕厥)。曲子写的是秋景,传统观点一般认为是通过萧瑟的景物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这值得商榷。我认为这幅秋景的基调不是悲凉萧瑟的,此曲所本的范仲淹的《苏幕遮》词为“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的美丽画面。最能代表秋之萧瑟的“黄叶”在范仲淹的笔下尚且不悲,何况是色彩更加绚丽的“黄花”呢?因此,“碧云天,黄花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再加上漫山的红叶,真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一幅由蓝、黄、红构成的立体感极强的绚烂秋光图。那么,怎样理解此处景物在表现人物心情方面的作用呢?其实,范仲淹的词上阕的景物虽然色彩斑斓,但还是为了表现的悲凉的思绪,这是以乐景写哀情。此手法在古典诗歌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抒发了伤感的思乡之情,而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端正好”曲词用的也是这种手法。曲词中的一个“晓”字告诉我们,长亭送别是从早晨开始的。“碧云天,黄花地,雁南飞,霜林醉”正是刚走出家门的崔莺莺去长亭的路上看到的景色。坐在车里,看到这大好的秋光,莺莺无限惆怅。自然的美景和人生的美景从此都不会属于她。“北雁南飞”,那南飞的大雁,是要回到自己温暖的家的,而她崔莺莺的家呢,那是一个没有自由、讲求门第、热衷功名的深宅府第。况且此时她是客居途中,丧父的悲伤尚在。和张生“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的温存稍稍使自己的心情得到些许宽慰,没想到……她甚至更会想到,假如张生此时不是上京赶考,而是与她去郊外游玩,那该是何等的惬意和幸福啊!没想到母亲却对张生说:“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母亲啊,你为什么要逼张生求取功名,世人啊,你们为什么重利轻情?”这是此时此刻崔莺莺在心里的呐喊。由此,在她的眼中,那枫林自然就洒满了离人的红泪。这幅画面,色彩热烈。热烈的色彩下,一对儿恋人踯躅于即将分手的路上。自然景境与人物心境形成强大的反差,这是以美的意境营造悲的气氛。正因为他们的“马儿迍迍的行”,因此,快到长亭时,已是“疏林挂着斜晖”了。“端正好”和“滚绣球”这两支曲子一个早上,一个晚上,时间跨度如此之大,作者用心良苦。十里长亭路,这对儿小夫妻从早晨走到了晚上,足见难舍之情。当然这里面包含了夸张的成分。景二:短暂饯行宴,有言难表白[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这是第二幅画面:西风,黄叶,寒烟,衰草。夕阳西下,西风渐紧,“黄叶纷飞”,叶子落得又多又急,不是“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的温柔状态,而是肃杀的,是秋风扫落叶,一股冷嗖嗖的感觉袭上身来。再笼以寒烟、缀以衰草,一动一静,愈觉凄冷。饯行之宴就在这样一个冷风冷色的场景中开始了。这是通过莺莺眼看到的秋景。这是一场沉默的晚餐,除了几个人物应酬性的对话外。在即将分别的筵席上,二人有多少知心宽慰的话要向对方表白啊,可是一切都是沉默,只剩下两个人的叹息声。这沉默和叹息埋藏着莺莺心中无限的“怨”。目睹眼前瑟瑟的西风、黄叶、寒烟和衰草,莺莺的怨情滚滚涌出。“幺篇”曲词怨张生“轻别离”“情薄”,甚至不希望他进京赶考。“满庭芳”曲词怨母亲“供食太急”,在本已很短暂的饯行宴上居然还不肯回避,弄得莺莺和张生不能温存话别,只能“暗送秋波”。“朝天子”曲词中莺莺痛斥世人追逐名利的心态,充分表现了她珍视爱情、鄙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极目是黄叶纷飞,眼前老夫人面沉似水。西风瑟瑟之中一片沉寂。“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这恰恰是莺莺怨极产生的幻觉。“霎时间”言筵席时间很短,可是读者却同曲中二人一样感到这场沉默的饯行宴是那样地漫长。而他们在赴长亭的路上,走了一天却显得时间那么短,这也许就是情人心中的时间辨证法。景三:把酒相告别,情殷意切切[四边静]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四煞]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宴席结束,余人散去,唯有一对恋人和红娘。“两意徘徊”言二人依恋难舍,但“落日山横翠”,又不得不分手了。看到眼前的横山,又心里不禁一沉,因为没有山的阻挡,分手之后,还能以目相送片刻,使思念之情得到慰藉。莺莺再也无法沉默了,刚才筵席上被压抑的情感此时一下子释放了出来——用泪。莺莺“把酒”向张生告别。她有太多的话想说,却又不能在这即将分别的瞬间全部倾吐出来,一时语塞的莺莺有的就是泪。一个“哭”字确实胜过千言万语。“哭”中甚至有些绝望的成分,“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莺莺觉得自己剩下的只有梦,她寄希望在梦中与张生相见。果然,下一折戏(第四折)就写了莺莺做梦追张生到草桥店要与其一起上京的情节。然而,一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对即将远行的丈夫,确实是不能“一个'哭'字了得”,如此岂不太“低俗”了。所以当莺莺心情平静下来时便有殷殷的嘱托。尤其“五煞”曲词的嘱托,说得多么一往情深!情意切切,让人不忍卒读。此时的莺莺,她是那么地软弱、孤独、无助、温柔又伤感,让人挥之不去。而当她莺莺连梦也没有的时候,或曰梦也不能圆她见张生一面的时候,她就只有望眼欲穿了。于是便有了“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的描写。这个场景说不上新颖别致,在古典诗词中很常见。可用在这里却化腐朽为神奇,十分真切地表现了莺莺的孤独思念之情,这是莺莺的大痛苦和大悲凉,也是中国古代妇女的大痛苦和大悲凉。一个女子,西楼独倚,怅望古道衰柳,心上人迟迟不归。这个形象很使人想起古代的弃妇。从而自然带出“二煞”曲词中莺莺对张生些许的请求,或曰乞求。莺莺害怕自己倾心的爱全部付出后被玩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身名门的崔莺莺未必不懂得这个道理,张崔的“两情”,在莺莺看来,就怕不是“久长时”,那么她就更要在乎朝朝暮暮。中国古代妇女的命运悲剧可见一斑。景四:独自长徘徊,心愁车难载[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这是后两只曲子。这个场景写莺莺送别张生后,迟迟不肯归去,怅然若失、徘徊反侧的情景。精彩之处是情景交融,细腻地刻画了莺莺几起几伏的思念之情。“青山”三句写莺莺刚刚送走张生后,始终目送他渐行渐远。直到张生转过一片山,山、树和暮蔼淹没了张生。此时莺莺转过眼睛,西风之下,她看到的是夕阳古道,只剩自己孤独地站着。“无人语”有二说,一是古道无人,寂静荒凉;一说张生已去,再无人与莺莺知心相谈。总之,这句是写莺莺思念的心情开始渐渐平缓下去了,就要回家了。可就在这时,她却突然听到了一声“马嘶”。这马嘶无疑告诉莺莺她的心上人此时就在路上,这使她已经平静了的心骤然又涌动起离别的悲苦之情。她又不忍心马上回家了,这才有了“懒上车儿”的想法。这是“一伏一起”。随着马嘶声的渐渐远去,莺莺的心情又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再加上红娘在一旁的催促,莺莺要动身走了。当她就要抬脚登上车子时,下意识地再一次环顾四周,也许她在寻找什么,而她看到的只是四面暮蔼沉沉的青山。她也下意识地望了一下张生离去的远方,那里是一轮如血的残阳即将没入山巅。而突然间,“一鞭残照里”,这是莺莺万万想不到的。残阳的余晖中瞬间出现了一个黑色的起马人的剪影。他正跃马扬鞭,他是谁?是张生。莺莺两度平静下去的心情再一次空前地激荡不已。这是“再伏再起”。本已相思之极的她此时真是“遍人间烦恼填胸臆”,眼前的车子是如何也载不起的了。关于“一鞭残照里”,也有二解。一说写实,即如上文所言;一说写虚,即莺莺幻觉。二说均可,幻觉亦表明莺莺的思念之切。或许,被莺莺误看成的残照中的“一鞭”,就是一头暮归的牛呢!结论:以景造境,情境交辉《长亭送别》中的景物描写不是零散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这就是秋景。从时间上说是从“晓来”之晨到“疏林挂着斜晖”,再到“落日”,最后至“残照”;就空间而言是起于“长亭路”,继而是长亭外的近景,然后是亭外远山、古道、田野,最后终于“残照”的天边。正因为景物之间具有纵的和横的关联,所以既独立又作为整体一部分的几幅清秋图便构成了秋的整体意境,又兼过渡、引起情节的作用。《长亭送别》中的景物描写,又围绕着一个“情”字展开,以景造境,情境交辉,反复烘托渲染人物心理,十分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崔张二人尤其是莺莺依恋、哀伤、悲苦、关切、忧虑、孤独等复杂的心理。这折戏把男女之情写到了极致,崔张二人就是在长亭这样的意境时空下“话别”,从而演绎了一曲“两情若是久长时,也在朝朝暮暮”的情爱恋歌

关爱,就是关心爱护,它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爱,生活上也少不了关爱,别人给予我们关爱,那我们更应该去关心爱护他人,这样世界上才会充满——爱! 关爱他人可以从小事做起,譬如你帮助一个同学辅导功课,一个好老师的一句诤言或几句鼓励的话,往往能给学生带来不懈的动力,还比如你扶一个盲人过马路,陪老人谈心……这都是关爱他人的表现,如果你给予了别人关爱,那你自己心里都是美滋滋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老师对我们有关爱,她的爱是无私的!父母给予了我们关爱,他们的爱是伟大的!我们自己也要学会关爱,关爱别人,关爱自己! 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组织去养老院探望老人,在那里,我们帮忙打扫卫生,端茶给他们喝,又陪老人们聊天,还表演节目给他们看,他们不知有多开心,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了,看着他们灿烂的笑容,我想哭,他们已经老了,剩下的时日不多了,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多给他们点关心,多点爱护,让他们老有所乐吗?!我想他们心里一定暖洋洋的! 还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华强北买东西,妈妈让我和爸爸在下面等她,她到女人世界上面去买衣服,我和爸爸坐在下面等,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她长得蛮漂亮的,还穿着旧校服,但她没有胳膊,靠双脚写字来乞讨,她面前摆着墨、纸还有一个装钱的小红桶,脚趾间夹着一支毛笔,沾了沾墨水,开始写字,她在纸上写了四个大字:鸡年快乐。字还很不错哦!我觉得她好可怜啊!我毫不犹豫地就走过去在那个小红桶里投了五元钱,随后路过的人都纷纷献出了爱心,可让人气愤的是总有一些抱着孩子的父母看了一眼就走了,没有一点爱心,这让那些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了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培养爱心。这个小女孩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更没有快乐地在学校读书,她多么需要我们的一颗颗爱心、和一双双温暖的双手啊! 在此我真诚呼唤全世界的朋友们,关爱别人,关爱自己!让自己和身边所有的人都充满爱!让人间充满爱!让世界充满爱!

青春是短暂的,同时也是最美好的。我们也应为此而更加明白青春的珍贵,珍惜我们的大好年华。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中关于青春的 议论文 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关于青春的议论文800字1

青春永远朝气,青春拥有一切,青春一生的怀恋。我拥有青春,所以我快乐。

青春年华美好时光,我拥有;

斗志昂扬无所畏惧,我喜欢。

青春的我何所惧,有路就走,有事情就去做,有困难就踏过去,有泪水就让它做为永远的足迹。青春中的我动力实足,这个时代属于我。曾有一段时间,我想留住过去,不愿去展现未来,我的一双眼睛以外永远是一扇门,把自己内心世界与外面的大世界隔绝开来,于是心中总是蕴酿着孩提时代的那种清纯,于是眼睛就总是贪婪地向门外张望。一切的一切让我纵情的去想,去做,因为我年轻。

时间飞快,青春如水似流,青春并不是长久,并不是永远,并不是一切。顿然,我明白了,门的另一边也会让人陶醉……

我虽然还是少年,但也走过了一些路,领略了其中的一些酸甜苦辣。自己都说不清是怎么回事:一本本旧的连环画早就翻烂了;一首催人入梦的 童谣 ,早就唱厌了;一段关于公主与巫婆的 故事 早就听腻了,一切都好像是往事,是过去了。但现在想想也许是成熟了吧。

青春拥有一切,自然也包括无忧无虑,青春的我最幸福,不需要去考虑一些事情,认真读书,快乐的生活就是全部。青春代表活力,代表希望,挑战无处不在,一切皆有可能。

有一天,我发现我对生活好像留意了很多,开始关注身边的一些事,一些情趣,一些风景,学会了陶醉于其中,品味青春带给我的快乐。突然,我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一番这一切,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经没有了归途。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

我看到那阳光明媚金色羽毛升起的地方,矗立在歌吟里,掩映在诗词中的青春的大门。我拥有青春,没有什么不可能……

高中关于青春的议论文800字2

曾经在梦中跌倒了又爬起,曾经在梦中失声恸哭后又开怀大笑,曾经在梦中走过了一段艰难困苦的道路,之后却又因为这段路而感到幸福。时间一点一点的从眼前流逝,迎着青春的脚步,我迈向了16岁的花季,再回头看美留下的脚印,一滴滴的回忆又涌入了脑海之中。

五年前的我们,才刚刚踏入期盼以久的学校,还都是一群天真的孩子,认为所有的事都如想像中那般简单,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21世纪人才需要付出这么多的眼泪和汗水。

我们一天天在汗水和泪水中长大,随着青春的步伐,我们也渐渐的在泪水中懂得,在汗水中明白,成长是需要付出的,而成功则一定需要代价。

我的青春是缤纷多色的,一路走来,有同学的鼓励,朋友的陪伴,老师的关怀和亲人的呵护,他们为我的青春增添了不少的色彩,让我从中得到了不少的欢乐,所以我是幸运的。

青春是我们最真实的资本,永远无法忘却的是美丽的心情,永远不会放弃的是成长的意义,没有任何的感伤,只有如期而至的平静与欣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自已怕天地,在这片天地之中,我们不一定会有显赫的身世和绝世的美貌,甚至没有人曾注意过自已,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已,青春的舞台是属于自已的,每个人都在台上跳着那支属于自已的舞蹈,就算跳的不好,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可是总有一天,我可以看到挥舞的荧光棒。

虽然说青春故然美丽,但也有着无数个飘雨的日子,常常被一些真挚的情意感动而流泪,喜欢在黑夜里,孤灯下遥望着天边的星座,倾听那美妙的钢琴曲,在那些被伤害的日子里也学会了去思考,去面对,去言语,去原谅。

但时间还是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它是无情的,它赋予了我们同样的身心和智慧,给了不一样的旅程和归宿,让我们行走于天地间,只是在一味地走,但不论成败怎样,结果如何,时间只是在鉴证青春留下的脚步。

虽然是在措手不及间踏上这样一条未知的路,但青春是美丽,多彩的,可它是容易逝去的,而在每一个朝阳和夕阳的交替中让人感悟,不管曾经是怎样的灿烂过,最终又要如何地默然和孤寂,又该以一种怎样的心境才能挽留住这份美丽的回忆。

我想这也许就是青春留下的脚印吧,无论是痛苦,还是开心,都会觉得幸福,这种幸福会永远映入我们的生命,有了这种幸福,我们不会畏惧青春的离别,会永远幸福,因为我们曾经拥有过,所以永远也不会后悔。

青春犹如一场梦,而岁月就是像一首歌,一切就好像被计划好的一样,为着明天而奋斗,向目标而奋进,而现在的我们将踏着青春的步伐,飒爽地迈向新世纪的明天!

高中关于青春的议论文800字3

六月里,栀子花香驱逐着炎热的空气,六月,一场考试,六份试卷,一次离别,有人说这只是用三年的青春赌一个未来。对于我来说这一次考试并不会是我的全部,更不会决定我以后的人生,所以我并没有想过拿三年的青春赌一个未来。

毕业 那年我以为我会痛苦,因为逝去的青春也因为即将别离的朋友。我以为我们会疯狂的把试卷课本复习资料漫天飘洒。然而这一切都消逝在了我的幻想里。因为一切都平常得出奇,我们一如既往地收拾好书包,和关系要好的人打招呼,随之道别,各奔东西。

回到家,再也忍不住扑到床上痛哭。原来最长情的离歌不是我向你深情的道别,而是明明舍不得还要装作无所谓的与你笑颜。

时间像一条小河,无休无止的奔流,它并不会仅仅因为你的怀念而停,注入生活的大海。不过,就算那样,思念也会越过那条长河,永远的驻足在我的心里,安眠。照片里,我们一起站在不同层次的蓝色大阶梯上,姿势各异。有的人比这所谓很土的剪刀手,有的人在阳光下笑开了花,还有的人眼眶盛满了盈盈的泪水……咔嚓一声,画面在那一刹那间定格,尘封。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这个陌生的学校,带着不同的腔调,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眼神怯怯地到了这个不曾接触的世界。一年时间的过去,随着现在时间一秒一秒的流逝。不禁在心中感慨着:高考又近了,未来似乎也在眼前看到了一抹光影。

时针在生命之轮上不停息的旋转,不经意间便在指隙间溜走,永远不可恢复,取消。着残酷的游戏便叫做成长。成长意味着还有更长的路要走,生命的长久时不可预知的,被动的我们只有马不停蹄的向前走去,把成长路上的一切困难化作为人生中一道绚丽的彩虹。人生路上的劳累迫使我们也要在某个角落处休息,千奇百怪的问题在脑海中疑惑,让我们也开始为人生思考,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的目标是什么?

我选的路正确吗?从前懦弱的自己面对问题是总是逃避,用伪装去面对心中的想法,可是,一切都逃的过吗?只有卸下伪装面对,我们长大了,不可以逃避,面前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去面对!

高中关于青春的议论文800字4

一个失落的男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梦中情人成为了别人的新娘,在巨大的懊恼和不甘情绪支配下,于是他穿越时代,回到过去的校园,发誓要追回自己心爱的女孩。可能你以为这是夏洛特烦恼,不是,说的是日剧《《求婚大作战》》。

这世上有很多遗憾都可以弥补,唯有青春的遗憾,错过了,就错过了,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少年易老的道理,少年人永远不会懂得。对当时的他们来说,很多事可以等到下一次再做,很多话,可以等到下一次再说。等到下一次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再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身在青春的童话里,总觉得青春无限长,等到暮然回首的那一天,才会突然醒悟,青春怎么如此短暂,自己还剩下太多遗憾。如果自己当时再努力一点,会不会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重回青春的幻想,恐怕每个人都有过。在电影,里帮助主人公实现了这个幻想,这里面并不存在谁抄袭谁的问题,关键是看同样的类型,能讲出怎样的故事情节。

从这个角度看,这两部电影有截然不同点。里男主角并没有怨恨过别人,他只怪自己当初为何如此粗心,自以为是。

他的穿越没有改变历史,却让现在的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男主角发现能帮他赢得幸福的机会,不再过去,而在未来。

很多时候,人们抱怨说,如果当初我如何如何,现在就如何如何。实际上,他们也在犯着和过去一样的错误,然后留到将来继续懊悔。即使重来一次,他们依旧过不好自己的人生。因为一个人,现在的失败,绝对不是过去某一件事,或者某几件事造成的,而是错误的性格和错误的习惯。

就如里,无论男主角穿越多少回,依旧不能改变女主角嫁给别人的事实。只有他把心底话勇敢说出口的时候,幸福才不期而至。

在这部电影里,观众可以看到很多青春片的经典元素,在操场挥舞球棒,一起看日出,黑板上写作业,然而,最让人难以忘记的应该是:“奔跑吧”。

当看到男主角挥洒着汗水,努力追寻着自己的幸福时,相信每一个观众都会在内心受到鼓舞。幸福不是停留在过去,而是藏身于未来。只有像男主角一样,奔跑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这或许是青春片打动人的地方。

当然,青春并不是永远阳光和热血,正是青春的残酷,往往是人走向成熟的标志。正如陈凯歌在里写下的那句话:”当我们相信自己,对这个世界相当重要的时候,其实这个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我们的幼稚。”

人不可能永远待在父母保护的完美世界里,总有一天,我们都要直面世界的残酷。没有谁的青春,不经历伤痕,但难道你就要因此而放弃奔跑吗?

虽然我们不知道,最终可能走向何方,虽然我们会在奔跑过程中跌撞地头破血流,奔跑,并不一定能获得幸福,但不奔跑,就一定连获得幸福的机会都没有了。

高中关于青春的议论文800字5

青春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黄金时期。

郎蔓罗曾说过:“青春多么美丽,它发光发热,充满了彩色与梦幻,青春是书的第一章,是永无终结的故事!”青春是美好的,美在热血沸腾,美在壮怀激烈。正当新时代的我们应该谱写出美丽的青春之歌。如果有人要问什么样的青春最美好,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奋斗的青春最美好。的确,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因追求而美好。奋斗是一个考验人意志的过程,有的人跌倒了,便放弃了,于是他与途中的美景失之交臂;有的人跌倒了,却又站起来,虽然他暂时受到了挫折,但他永不放弃,依然追上去。虽然一时错过了美景,但与美景越来越近。

青春的是战胜懦弱的勇气,是努力奋斗的信心,更是不甘平庸的心灵!人生短暂,稍纵即逝,唯有拼搏,方能创造辉煌!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而不懈奋斗,勇往直前,屡败屡战,愈挫愈勇。他的奋斗没有白费,武昌起义的一声炮响终于点燃了革命的火焰,辛亥革命的胜利彻底- 了我国两千多年的的封建统治,虽然最后被小人窃取了胜利果实,但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他最后留下的经典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更是他一生不屈奋斗的写照。一个垂危的老人尚且如此,身处青春时代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加努力奋斗吗?拜伦曾说:“人生价值所在就看你是否努力奋斗”。无论你是成功还是失败了,你已享受了过程。2008年北京奥运会蛙咏冠军,澳大利亚选手琼斯说:“金牌只是 蛋糕 顶上的樱桃,即使没有吃到樱桃,蛋糕也是很美味的。”由此我想到了前一个月举行的校 乒乓球 赛,我光荣地被选中,在比赛前一个星期我加紧训练,汗水浸湿了衣服,手腕也肿了,但是在预赛中就被淘汰了,我仍微笑着离开了赛场。

我已享受了过程,已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得不得冠军又有什么必要!奋斗了,你就能无怨无悔!可是,现在有些青年人不好好去珍惜青春,努力奋斗创造人生价值,却一味地沉湎于吃喝玩乐,在网络游戏中寻求刺激。这样的人最终只会荒费青春,碌碌无为。如果错过了生命的春天,怎能播种希望的种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青春的时光犹如金子一样宝贵,所以我劝这些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利用有限的青春,千万不要让美好的岁月成蹉跎,给自己留下终身的悔恨!其实,不用豪言壮语,不用激情澎湃,只要看看我们自己年轻的面庞,旺盛的精力,强健的体魄,再看看那些身体孱弱的老者,那些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的残疾人,你就会发现,拥有青春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难得的一笔财富,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一件事情!

所以,让我们在这难得的青春岁月中,努力拼搏,最终迈上成功的高峰吧!

高中关于青春的议论文800字相关 文章 :

★ 关于青春800字高中作文

★ 关于青春奋斗高中作文800字5篇

★ 高中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 青春奋斗800字的高中生议论文欣赏

★ 高中生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 青春奋斗高中生800字的议论文作文欣赏

★ 关于青春的高中作文800字(3)

★ 高二学生青春无悔的议论文800字5篇精选

★ 高中青春800字作文

★ 高中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

【热门】毕业演讲稿范文汇编三篇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演讲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那么你有了解过演讲稿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演讲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眨眼间,又一批熟悉的面孔将带着大学四年的回忆离开校园。四年时光匆匆,大一的青涩懵懂,大二的奋起拼搏,大三的勤学苦练似乎都还在眼前,还未好好享受,却要轻轻挥手,告别哭过、笑过、闹过的兄弟姐妹,告别迷惘过、奋斗过的校园青春。

大学里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也许是坚持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许是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也许是结识到了知己。有无悔,也有遗憾。比赛的失力,考试的挂科,同学间的小摩擦等等,也在调剂着大学这碗五味杂陈的汤。当然,还会有不少感悟。新闻学院大四的邹佼向记者畅谈道:“我认为大一到大四都要坚持努力学习,劳逸结合,学和玩都不能少。大一做到适应大学生活,学会独立,多阅读、多交朋友,打下优良基础。大二思考一下自己想做什么,确定大体的方向,并做初步准备。大三可以根据之前所学去实践一下,并为自己选择的道路做最后的冲刺。在大四,一方面要淡定地等待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可以去做自己以前没时间做的事情。”这些感悟都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了优良的参考,促进他们主动向上,创造一个多彩无悔的大学生活。

我始终相信,告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见。步入竞争激烈的社会,才真正的见识到拥挤的招聘大厅,或是切实地感受到考研的重重压力,遇到了以前从未碰到的难题,拉开了另一个生活场景的帷幕。据了解,这一年全国毕业生数量达到XX万人,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与此同时,在收入等严峻的实际问题驱使之下,众多大学生竟相信花X万就能进银行、国企或事业单位等,不仅打碎了“铁饭碗”梦,也将自己推入更深的渊谷。这其中虽然有许多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但仔细想想许多大学生的观念更是亟须纠正,走后门、托关系的投机取巧心理是万万不可行的,既危害个人,又败坏社会风气。

要想出人头地,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嫌弃职位的高低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脚踏实地,做好手头工作,多积累经验,终有出头日。

又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了,可是再见是为了再一次的相见。等到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之后,等到大家都接受了社会和生活的磨炼,等到每个人都变得成熟优秀,等到各自都有了全新的生活,再次相见,微微一笑,大家仍然是朋友,仍然有拥抱的理由,因为友谊地久天长,因为青春值得我们去追忆。

毕业离歌渐响,还未离开,却已开始怀念。青春终究是会逝去的,不必伤感,不必慌张,它将永刻在岁月里,化成一股温暖的力量,让前行的路因回忆而充满无限阳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关于内容:

1、一般概括性内容:课题标题、答辩人、课题执行时间、课题指导教师、课题的归属、致谢等。

2、课题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方案设计(流程图)、运行过程、研究结果、创新性、应用价值、有关课题延续的新看法等。

3、PPT要图文并茂,突出重点,让答辩老师明白哪些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页数不要太多,30页左右足够,不要出现太多文字,老师对文字和公式都不怎么感兴趣;

4、凡是贴在PPT上的图和公式,要能够自圆其说,没有把握的坚决不要往上面贴。

5、每页下面记得标页码,这样比较方便评委老师提问的时候review

关于模板:

1、不要用太华丽的企业商务模板,学术ppt最好低调简洁一些;

2、推荐底色白底(黑字、红字和蓝字)、蓝底(白字或黄字)、黑底(白字和黄字),这三种配色方式可保证幻灯质量。我个人觉得学术ppt还是白底好;

3、动手能力强的大牛可以自己做附和课题主题的模板,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喜欢的图在“幻灯片母版”模式下插入就行了。

关于文字:

1、首先就是:不要太多!!!图优于表,表优于文字,答辩的时候照着ppt念的人最逊了;

2、字体大小最好选ppt默认的,标题用44号或40号,正文用32号,一般不要小于20号。标题推荐黑体,正文推荐宋体,如果一定要用少见字体,记得答辩的时候一起copy到答辩电脑上,不然会显示不出来;

3、正文内的文字排列,一般一行字数在20~25个左右,不要超过6~7行。更不要超过10行。行与行之间、段与段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标题之间的距离(段间距)要大于行间距;

关于图片:

1、图片在ppt里的位置最好统一,整个ppt里的版式安排不要超过3种。图片最好统一格式,一方面很精制,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图片的外周,有时候加上阴影或外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关于格式,tif格式主要用于印刷,它的高质量在ppt上体现不出来,照片选用jpg就可以了,示意图我推荐bmp格式,直接在windows画笔里按照需要的大小画,不要缩放,出来的都是矢量效果,比较pro,相关的箭头元素可以直接从word里copy过来;

3、流程图,用viso画就可以了,这个地球人都知道;

4、ppt里出现图片的动画方式最好简洁到2种以下,还是那句话,低调朴素为主;

5、动手能力允许的话,学习一下photoshop里的基本操作,一些照片类的图片,在ps里做一下曲线和对比度的基本调整,质量会好很多。windos画笔+ps,基本可以搞定一切学术图片。

关于提问环节:

评委老师一般提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他本人的研究方向及其擅长的领域;

2。可能来自课题的.问题:是确实切合本研究涉及到的学术问题(包括选题意义、重要观点及概念、课题新意、课题细节、课题薄弱环节、建议可行性以及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

3。来自论文的问题:论文书写的规范性,数据来源,对论文提到的重要参考文献以及有争议的某些观察标准等;

4。来自幻灯的问题:某些图片或图表,要求进一步解释;

5。不大容易估计到的问题:和课题完全不相干的问题。似乎相干,但是答辩者根本未做过,也不是课题涉及的问题。答辩者没有做的,但是评委想到了的东西,答辩者进一步打算怎么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毕业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级全体同学感谢我们的母校和老师,感谢你们这四年来的悉心教导和精心栽培!

现在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也非常忐忑。作为即将离开武汉大学的年轻一员,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新一代武大人,在社会浪潮中该如何传承我们的文化,又该如何在此基础上有所超越?

孔子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武大给我们的最大财富,不是权威的理论,不是枯燥的课本,而是一种对真善美的执着信仰和由衷热爱。当白发苍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们给我们如数家珍般地诠释深奥的学术概念的时候,我们领悟到了什么是大师的睿智;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中青年学者挥洒自如地展现他们恢弘的风采的时候,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专家的敏锐。在武大,每一次讲授都是一次教育,每一堂讨论都是一次提高,每一次体验都是一次升华。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武大,用对理性的思辨和对人文的关注教出了一群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理论和实践同样出色的学生。弱者权利保护中心里的知行合一;辩论赛场上的理性与睿智;支援西部建设无私奉献;风云学子的成长舞台;学术科研,你我争占鳌头;综合竞赛,人人欲领风骚。这一切,是我作为xx级毕业生的普通一员,对自己成长在武大的总结,更是每一位从武大走出的学子丰富的四年生活,多彩成长足迹的缩影。因为这里自由的氛围,好学的风气,悠久的传承,厚重的积淀,已经在我们身上深深烙下了印记。每一位武大人拥有的三分信仰,三分思辩,三分历练,还有一分兼容并包,让我们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时刻秉承自强的品性,弘毅的精神,求是的理念和拓新的勇气。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请母校放心: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谨记母校的教诲,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晨钟催醒巍巍江城,东方朝日在此升腾,长江汉水春潮滚滚,扬起新的武大精神。让时间作证,承载着领导的殷殷期盼和老师的深情嘱托,我们xx级所有的毕业生,一定会做拥有智慧并富有激情的人,做胸怀大智并脚踏实地的人,做富有责任并敢于勇挑重担的人,不畏艰险、追求卓越,用我们的热血铸造起武大之魂,用我们的脊梁托起一个新的乾坤,不辱武汉大学学生的称号。

最后,我代表xx级所有的毕业生,衷心祝福所有的师长万事顺意,每一位学弟学妹鹏程万里,祝愿我们的武汉大学永远年轻美丽。

与落花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诗歌鉴赏]咏落花,托幽怨

——李商隐《落花》赏析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①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②。

[注解]

①芳心:花心,亦指看花人之心,有双关意。②沾衣:双关。既指花零落飘飞沾人衣,又指惜花人观落花伤感而泪落沾衣。

[鉴赏]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诗歌鉴赏]咏落花,托幽怨 ——李商隐《落花》赏析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①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②。 [注解] ①芳心:花心,亦指看花人之心,有双关意。

②沾衣:双关。既指花零落飘飞沾人衣,又指惜花人观落花伤感而泪落沾衣。

[鉴赏]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和执着。

尾联语意双关。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落得个凋残、沾衣的结局;而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际遇。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出自《登总持寺浮屠》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一首诗作,通过从高塔上看到的长安的景色,感悟到成佛须经的过程和内心对佛的喜爱。

原文:

半空跻宝塔,晴望尽京华。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四门开帝宅,阡陌俯人家。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坐觉诸天近,空香送落花。

赏析:

本诗前六句,通过诗人登塔所见,描写了长安景色。渭河两岸,翠竹依绕,山水明快。上苑绵延逶迤,直接远山。京郊到处耸立着帝王公侯的华贵豪宅;阡陌纵横的田园上,农夫田舍也自然的散落。在身处半空的诗人看来,这一切都是大地上的平等点缀,如同杂色香花盛开。由此引发了进一步的感悟。佛教讲究从初地至喜欢地修至七地远行地,须经一大阿僧祗劫,从八地不动地至成佛,还须经一大阿僧祗劫。故曰:“累劫从初地。”而“为童忆聚沙”则是由《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化出。此处既说童子聚沙亦远种佛因,也进一步说明成佛须经无量努力。更巧妙的是此二句皆与塔有联系:童子聚沙自不必说了,而”初地“一句则可引申到再高的塔也从初地上累土而成。”一窥公德见,弥益道心加“,讲述初地菩萨初窥心性功德现前,进而更加精进,以期圆满成佛果。最后再次切题,既是因身在高塔而”坐觉诸天近“,同时也因为心系佛法,能感悟诸天欢喜,自觉相近。末句暗用散花典故,更加凸显自己心合佛法,并使全诗结束于幻美的气氛。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柳永 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

--白居易 落花坛上拂,流水洞中闻。--李易 无限春愁莫相问,落花流水洞房深。

--赵嘏 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刘长卿 黄卷清琴总为累,落花流水共添悲。

--李嘉祜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钱起 远山芳草外,流水落花中。

--司空曙 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欧阳修 酒到强寻欢日路,坐来谁为温存。

落花流水不堪论。--李之仪 钱塘江上客归迟,落花流水青春暮。

--向滈 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沙月静边尘。--王质 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

--黄裳 忆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旧。

--王雱 醉归来、恰似出桃源,但目送、落花流水。--黄庭坚 门外落花流水。

日暖杜鹃声碎。--谢逸 落花流水两关情。

恨无凭。梦难成。

--张继先 暮雨朝云相见少,落花流水别离多。--赵鼎 欢心未已。

流水落花愁又起。--向子諲 玉楼依旧暗垂杨。

楼下落花流水、自斜阳。--邓肃 歌声里。

落花流水。明日人千里。

--冯时行 一瞬光阴,霎时蜂蝶,还付落花流水。--史浩 问伊今夜在谁行。

遗恨落花流水、误刘郎。--赵善 括烟雨楼台,晓来独上无滋味。

落花流水。--陈亮 此情苦,问落花流水,何时重见。

--高观国 流水落花去路,画象棠阴陈迹,霄观傍楼台。--魏了翁 记年年、曾来几度,落花流水。

--陈以庄 流水落花芳草渡。明年好记归时落。

--陈德武 流水落花,夕阳芳草,此恨年年相触。--周端臣 碧草烟淡,落花流水,不堪回伫。

--赵以夫 宿粉残香随梦冷,落花流水和天远。--汤恢 恍出山、红尘吹断,落花流水。

--刘辰翁 斜阳落花流水,吹紫宇、澹成林。--赵文 夕阳芳草,落花流水,依然南浦。

--詹玉 春来春去。人在落花流水处。

--吕岩 流水断桥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牟融 利及生人无更为,落花流水旧城池。

--熊孺登 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李群玉 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

--高骈 百年流水尽,万事落花空。--韦庄 流水物情谙世态,落花春梦厌尘劳。

--谭用之 古岩寒柏对,流水落花随。--修睦 落花徒绕枝,流水无返期。

落花-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①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②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③。 【注释】 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简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

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

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

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咏落花,托幽怨 ——李商隐《落花》赏析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①向春尽,所得是沾衣②。 [注解] ①芳心:花心,亦指看花人之心,有双关意。

②沾衣:双关。既指花零落飘飞沾人衣,又指惜花人观落花伤感而泪落沾衣。

[鉴赏]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写落花。上句叙事,下句写景。

落花虽早有,客在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诗人孤寂惆怅之情顿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心生同病相怜的情思,用语巧妙。 颔联从不同角度写落花的具体情状。

上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接曲陌;下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对“斜晖”的点染,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的伤感和悲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即柳絮,是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作者写他人对杨花的态度,表达的仍是自己对杨花命运的关注,看似无情,实则有心。

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情景交融。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赞之“煞拍画龙点睛”。

这个不知道算不算 唐寅的落花诗为和作。

明弘治十七年(一五O 四)春,沈周撰写落花诗七律十首,除唐寅外。文徵明、徐祯卿等皆有和诗。

史载唐寅的和作为七律三十首,各种唐寅诗文集的刻本都有收录,周道振、张月尊所辑校的《唐伯虎全集》将其收入原集部分。但根据唐寅每次书写的墨迹,有很多落花诗句与原集中所收的并不相同,显然经过修改。

据统计大异者有十七首,《唐伯虎全集》将它们编入补遗。②因而落花诗实际上总共有四十七首。

和诗『柔情绰态,如泣如诉』,③在当时广为传颂。有人认为落花诗的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感物伤怀的颓废情绪,因而不足取。

其实,这样的理解完全曲解了唐寅诗中的深意。 唐寅性颖利,聪明殊凡,童髫中科第,二十九岁时乡试中第一名解元。

三十岁入京会试时,却因徐经科场受贿案被累下狱而废。此后.他不但功名无望,且生计日薄,与妻子反目仳离,不久又与弟申异炊.可以说落魄之极。

唐寅作落花诗那年三十五岁,离科场被黜之事不过五年,刚刚经历过人生的低谷,『其胸中块垒郁勃之气,无由自泄,假诸风云月露以泄之』。④因此,落花诗看似伤春,实则自摅其才情。

把它们理解为浮薄伤雅的风流之作,可以说完全没有读懂它。 诗中多处表达了对光阴易逝、年华易老的感慨,是其年轻时《白发诗》的余韵。

唐寅二十五岁时发现自己『玄首有华丝』,不禁『怆然百感兴』,并鼓励自己『功名须壮时』。那时他尚年轻气盛,前途也是一片光明;如今境遇大改,虽同是感叹白发生,却更添了几分英雄落寞的暮气。

同时,诗中也充满了郁闷不得志的情绪,多处暗示了自己痛苦的遭遇。『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无疑是其经历的写照;而『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等句则借『落花』之意象。

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 以唐寅之才气,遭遇如此不幸,确实是可悲可叹的。

了解这样的背景,才能明白其惜花怜花叹花的万千感慨绝非士大夫闲来无事的无病呻吟,更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其中自有慷慨激烈的悲愤之情。但值得一提的是,落花诗并不仅仅是伤情之作,特别是修改后的诗句,多次透露出唐寅罹祸后对功名富贵的全新理解,开始对人生无常心中了了,为其日后皈依佛氏之先兆。

也正因为诗中所含的超脱旷达之意,使唐寅即使在晚年心境平和之后仍然偏爱自己当年的这些诗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花谢花飞随波逝,情动情伤几时休.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花乱落如红雨。"这是唐代诗人李贺咏落花的名句,“红雨”因此成为落花的同义词,毛泽东同志的“红雨随心翻作浪”中的“红雨”即来源于此。 杨万里的落花诗"懊恼春光欲断肠,来时长缓去时忙。落红满路无人惜,踏作花泥透脚香。”“红紫成泥泥作尘,颠风不管惜花人。落花辞树虽无语,别情黄鹏告诉春。”落花诗唐寅杏瓣桃丝扫作堆,青春白发感衰颓!蛤蜊上市惊新味,鶗鴂(tijue)催人再洗杯。忍唱骊歌送春去,悔将羯(jie)鼓彻明催。烂开赚我平添老,知到来年可烂开?唐寅(公元1470年—1523年),明画家、文学家,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等,吴县(今属江苏)人,善书画、诗文,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与沈周、祝枝山、文征明有“明四家”之称。早期作诗多秾丽,后期不拘一格,尤其是题画诗。著有《六如居士全集》。此诗是《落花诗》中其中一首。在别的“落话诗”中,作者有一片“惜花心性”,对花有一种真挚、深切的情感和期望。此诗的意义中心也在“惜花”,作者从惜落花而转到自惜,自然也会再转到惜他人。诗的首联是说落花成堆,令人想到青春与落花一样,韶华逝去。第三句“蛤蜊上市惊新味”是说时光过得惊人,蛤蜊的味道怎么变新奇了?接下一句“鶗鴂(杜鹃)催人再洗杯”也说明时间飞快,刚刚喝完酒,杜鹃又叫再摆席赏花。第三联一个“忍”字和一个“悔”字,表现得非常深刻:春要去了,留也留不得;花要落了,何必彻夜催开?最后一联,上下两句皆有“烂开”二字,上句“烂开赚我平添老”说花的“灿烂开放”是多么诱人,使人青春逝去;下句则感叹明年又是否“灿烂开放”?一个“平”字、一个“可”字,把惜花深意归拢在“烂开”这两个关键字眼上,显得生动、活泼。此诗表面似有消极哀叹,其实境界高远,富有积极意义,虽说是青春难再,但谁不希望有未来的美好呢?落花(诗五首)——情1.落花 乍暖还寒 她在水波里开花鹦哥掠过斑斓的月光一些枝叶舒展 她浮着香 那时我赤脚 不解风语春很深这么多姹紫嫣红她的水袖总也舞不到天明 悬在空中她照着清清浅浅的流光梳妆有些寂静 开始往返明灭不定的星芒 泪水比露珠还要纯净当我感觉到时夜阑已沾满了薄薄的落花有一枚果实 像红色月亮2.乡愁 青芜沿明灭不定的光 生长 这颠连的路上 我的脚印 终于在一场雨里踉不成行 带不了果实回家 仓促的节气 总遗我残红飞花 手扶几线晴光 遥对空中嘘叹的春华 帆 已经落下 我不得不顺水漂零 两岸灯火璀然 我黯淡的眸 无处停放 将泪渍轻附风中 北去 吹过苦楝林清香的草叶 山坡上是我的母亲 风呵 请不要惊动她 3.短章 那么 是过往的风吧低语谁的叹息 短短长长夏华已经随几叶枫红渐行渐远 箫在你的手心正垂下绯色相思坠等候千年朱唇轻启仍是子夜歌 夜色如水如水的女子在孤孤单单的季节开得很美 青蒙的明月没有瑶琴翩若惊鸿老去的 也不是光阴…… 4.路过的风,你且停留轻缓些吹 路过的风不要惊动她甜美的睡眠这静谧的青草地里烂漫的小野花正为她抹着清香 且片刻停留 在向晚的霞光中请拂平她眼角细密的沧桑象吹开娇艳的花儿那样让美丽的青春结个圆满——为这 我用生命去祈求 路过的风 不要多迟疑快唤来寒露和冰霜让你化成岁月最无情的锋刃在我胭红的心叶上刺出飞溅的鲜血——滋润着为我受苦的 爱人 5.野菊花 野菊在风中数潮水的泡沫夏枯了菊攀附月色 开朵紫红的静挂季节的末端 拎短鞭的放牛郎在山坡眺望你曾住过的地方有夜莺轻唱 芦絮的梦儿在山岚的云绒里飞扬 是谁用一方精致的花樊安菊在浊流之上那些炽的光 蛰伏于蕊香遗灰尘子在黄昏后打扫落芒 此后 沧桑沿菊的茎络生长叶儿松散 你偎着花缸 取瓢绵软的水在白露里疏玫瑰的妆

与雪落焉支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a.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c.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识符号: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01-12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1998》文献标识码(WM) Document code 置分类号之后。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建议看看诗经,因为上面的爱情诗有很多种,我也写国类似的小论文,把那些诗总结起来,比较一下,一定会有启示的哦

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悲剧<<梁祝>>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算得上是悲剧中的悲剧,也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 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在朝廷做宰相的上虞名人谢安听说这一奇事,就奏请皇帝,敕封为义妇冢 <<白蛇传>>家喻户晓<<白蛇传>>,著名民间传说。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节在杭州游西湖时遇雨。青年许仙以伞相借。后来白娘子以送伞为名,向许仙剖白爱情,定下姻缘,二人迁往镇江开设药店为生。金山寺法海和尚见了许仙,说他面有妖气,叫他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显形,吓死许仙。白娘与小青盗仙草救活许仙,但法海又将许仙至金山寺,使夫妻分离。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与许仙断桥相遇,和好团圆。法海再度前去破坏,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造成贾、林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具体地说,贾、林的爱情、婚姻不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由以贾母为代表的荣府当权派们决定,而贾母又以封建的阶级利益做点为基点,她对林黛玉的“疼”,仅仅是从“骨血”关系出发,并不喜爱她不符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和“小性儿”;而对薛宝钗的“爱”,则是以她“端方”的封建品格为基点,尤其是适应封建道德要求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由此终于选中了薛宝钗而弃置了林黛玉。其结果是,同时酿成3个人的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提终生的凄凉孤苦。她和林黛玉,只不过是同一条封建毒草藤上两颗属性不同的苦瓜而已。 这条主线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也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制度的礼教的叛逆精神。<<牛郎与织女>>传说牛郎是天上的牵牛星,与织女星互相爱慕,他们感到天上不自由,相约到人间去生活。不料被王母知晓,认为牵牛星犯了天规,要加重罪。金牛星上殿说情,王母怪他多事,罚他与牵牛星一同下凡去耕地种田。织女舍不得与牵牛星分开,要求一同下凡,但王母硬要拆散他们,就把织女锁在天宫云房里,不许她外出一步。牵牛星降到人间一个姓牛的家里,他长大成人后每天下地种田,非常勤劳,人家都叫他牛郎。他有一头老牛,很懂人意,原来他就是金牛星的化身。牛郎的哥哥牛兄是个木匠,为人忠厚,但牛嫂十分凶狠刻薄。牛兄想为牛郎娶亲成家,牛嫂不答应,反吵吵闹闹要与牛郎分家。牛郎不愿哥哥为难,同意各立门户,他不争田地和家产,只要了那头老牛。牛郎牵着老牛离开哥哥家,在山脚下搭了一间茅草房安居下来。在天宫云房里的织女,时刻都在思念着牵牛星。这一天,她趁王母到西方出巡的机会,在灵芝仙子等姐妹的帮助下,偷偷下凡来找牵牛星。织女和姐妹们离开天宫时,天空闪出了刺眼的彩云。牛郎大为惊奇,躺在他身旁的老牛忽然变成了一个会说话的人。牛郎更为惊奇,但又异常欢喜,因为与老牛有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倒不见外,亲热地称他为牛大哥。老牛知道织女已经下凡,有意成全他们在人间做夫妻,便领了牛郎来到碧莲池。这时织女正同灵芝仙子等九姐妹在池中戏水。牛郎暗中偷看美丽的织女,并在老牛的鼓励下与织女见了面。织女一眼就认出牛郎是她日夜思念的牵牛星,对他倾吐了别离之情,可是牛郎已不知道他与织女有过的姻缘,但他深深地爱上了织女。老牛乃做了他们的媒人,织女从此留在人间,与牛郎做了恩爱夫妻,他们男耕女织,勤俭持家,生活过得十分愉快。第二年,织女一胎生了两个儿女,人人都羡慕他们的幸福。他们还教会了人们耕种和纺织的好方法,使田地提高了产量,姑娘们都成了巧手。又过了一年,到了尝新节。人们把新谷做的米粑、刚收获的西瓜评给劳动最好的牛郎和巧手能干的织女先尝。牛郎的哥哥看到人人敬爱弟弟和弟媳,脸上亦觉生光,看看身旁好吃懒做的妻子,只有摇头叹气。织女和牛郎凭着勤劳的双手,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是,王母从西方出巡归来,发现织女已私逃凡间,盛怒之下,派了天将把织女捉回天宫。牛郎从田间回到家中不见了织女,老牛告诉他织女已被天将捉去,牛郎仰天高呼,满腔悲愤。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遂触断头上的牛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登上牛角船,腾云追去。牛郎不住地叫着织女的名字,织女听到叫声,知道牛郎在云海辨不出方向,便抛出手中的金梭,金梭拖出一根发光的银丝,引导牛郎进了南天门,他又冲开天将的阻挡,夫妻见了面,宁死也不肯分开。残忍的王母,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一划,发出一声巨响,只见牛郎与织女的脚下,裂出一条波浪滚滚的天河,硬把牛郎和织女隔开了。王母以为牛郎与织女从此只能一在河东,一在河西,无法相见。可是,牛郎与织女的坚贞爱情,感动了喜鹊,一时飞来无数的喜鹊,用身上五彩的羽毛,化成一架跨越天河的彩桥。织女含着兴奋的热泪,奔上鹊桥,牛郎也挑着儿女到了桥上,一家子终于又团聚在一起了。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