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数学小论文400字左右六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24-07-04 14:16:37

数学小论文400字左右六年级上册

今天下午,老师照例发了一张试卷。其中有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挫折和名人从古到今,挫折与出名就是一家,没有经受挫折,就不可能出名,自然也成不了名人。 挫折分三重境界,其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虽此重只求知,却也少不了挫折,因为人出生入死,不受挫折的人,你能说出几个?其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此重者非历尽千辛万苦不可,却也不最好的;其三:学以至真,行以至善,上参国家大事,下能把持家务,左能建设国家,右能造福人民,只求一真一善者方为俊杰。能为此重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越王勾践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为夫之弼马翁,却毫不怨言,身处异乡三年,尝尽人间之耻,后终博得吴王信任,加之,文种等人送礼于吴太宰帮勾践说美言之,吴王终放勾践家之回国也,勾践家之回国后,卧薪藏胆二十年,并听从文种、范蠡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策,并连施计谋,终有一日,大破吴王也,抱了前仇,还成为一代英杰。 诸葛孔明儿时家中贫穷,后父母双亡,只得投奔于叔父家中,在隆中苦读诗文,叔父去世后,他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他在出山前乃为一介农夫,他出山后也不忘清贫,为刘备省下资金,招兵买马,直到他临死前,官已升为宰相,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境界。成了一代俊杰,可家中却只有五亩地,近百棵果树和两间草舍,仅此而已。甚至他的儿子和妻子,还在家中过着农夫的生活。这正体现了诸葛孔明的教子有方,诸葛孔明真不愧为聪明的花身。 挫折虽是人皆有之,但是,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所遇的挫折可真是少了有少,许多大的挫折都让大人们代承担之,一点点小小的挫折,都会哭上一阵子。而那些学习上的挫折,就无法承担,以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而后,却又无法弥补,终会成为无用之人。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向那些古代英才们学习。 战胜挫折,让我们成为博学广闻之人。 战胜挫折,让我们成为志趣高雅之人。 战胜挫折,让我们成为怀有赤子之心的新时代的有用之才。 让我们携手共进,战胜这些挫折,让我们成为英才,成为名人1 题目就用 我能行2:正文可以记叙一件事,本来你认为自己不能做到,后来通过努力做到了:或是你认为一定做不到但是你周围的其他人通过努力做到了。3:总结部分: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遇到困难首先要去想怎么解决,而不是告诉自己你不行。希望对你有帮助!

挫折和名人从古到今,挫折与出名就是一家,没有经受挫折,就不可能出名,自然也成不了名人。 挫折分三重境界,其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虽此重只求知,却也少不了挫折,因为人出生入死,不受挫折的人,你能说出几个?其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此重者非历尽千辛万苦不可,却也不最好的;其三:学以至真,行以至善,上参国家大事,下能把持家务,左能建设国家,右能造福人民,只求一真一善者方为俊杰。能为此重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越王勾践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为夫之弼马翁,却毫不怨言,身处异乡三年,尝尽人间之耻,后终博得吴王信任,加之,文种等人送礼于吴太宰帮勾践说美言之,吴王终放勾践家之回国也,勾践家之回国后,卧薪藏胆二十年,并听从文种、范蠡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策,并连施计谋,终有一日,大破吴王也,抱了前仇,还成为一代英杰。 诸葛孔明儿时家中贫穷,后父母双亡,只得投奔于叔父家中,在隆中苦读诗文,叔父去世后,他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他在出山前乃为一介农夫,他出山后也不忘清贫,为刘备省下资金,招兵买马,直到他临死前,官已升为宰相,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境界。成了一代俊杰,可家中却只有五亩地,近百棵果树和两间草舍,仅此而已。甚至他的儿子和妻子,还在家中过着农夫的生活。这正体现了诸葛孔明的教子有方,诸葛孔明真不愧为聪明的花身。 挫折虽是人皆有之,但是,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所遇的挫折可真是少了有少,许多大的挫折都让大人们代承担之,一点点小小的挫折,都会哭上一阵子。而那些学习上的挫折,就无法承担,以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而后,却又无法弥补,终会成为无用之人。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向那些古代英才们学习。 战胜挫折,让我们成为博学广闻之人。 战胜挫折,让我们成为志趣高雅之人。 战胜挫折,让我们成为怀有赤子之心的新时代的有用之才。 让我们携手共进,战胜这些挫折,让我们成为英才,成为名人。

六年级上册数学小论文400字左右

:《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 例如,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通过实验和研究,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再来看正四边形,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正五边形呢?它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54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 六边形,它可以分成4个三角形,内角和是72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2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3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七边形,它可以分成5个三角形,内角和是90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0/7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 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 我们不但可以用一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我们还可以用两种、三种等更多的图形组合起来铺满地面。 例如: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正三角形和六方形、正方形和正八边形、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实际上,有许多图案往往是用不规则的基本图形拼成的。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 例如,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通过实验和研究,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再来看正四边形,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正五边形呢?它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54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 六边形,它可以分成4个三角形,内角和是72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2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3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 七边形,它可以分成5个三角形,内角和是90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0/7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 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 我们不但可以用一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我们还可以用两种、三种等更多的图形组合起来铺满地面。 例如: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正三角形和六方形、正方形和正八边形、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实际上,有许多图案往往是用不规则的基本图形拼成的。 参考资料:

挫折和名人从古到今,挫折与出名就是一家,没有经受挫折,就不可能出名,自然也成不了名人。 挫折分三重境界,其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虽此重只求知,却也少不了挫折,因为人出生入死,不受挫折的人,你能说出几个?其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此重者非历尽千辛万苦不可,却也不最好的;其三:学以至真,行以至善,上参国家大事,下能把持家务,左能建设国家,右能造福人民,只求一真一善者方为俊杰。能为此重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越王勾践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为夫之弼马翁,却毫不怨言,身处异乡三年,尝尽人间之耻,后终博得吴王信任,加之,文种等人送礼于吴太宰帮勾践说美言之,吴王终放勾践家之回国也,勾践家之回国后,卧薪藏胆二十年,并听从文种、范蠡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策,并连施计谋,终有一日,大破吴王也,抱了前仇,还成为一代英杰。 诸葛孔明儿时家中贫穷,后父母双亡,只得投奔于叔父家中,在隆中苦读诗文,叔父去世后,他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他在出山前乃为一介农夫,他出山后也不忘清贫,为刘备省下资金,招兵买马,直到他临死前,官已升为宰相,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境界。成了一代俊杰,可家中却只有五亩地,近百棵果树和两间草舍,仅此而已。甚至他的儿子和妻子,还在家中过着农夫的生活。这正体现了诸葛孔明的教子有方,诸葛孔明真不愧为聪明的花身。 挫折虽是人皆有之,但是,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所遇的挫折可真是少了有少,许多大的挫折都让大人们代承担之,一点点小小的挫折,都会哭上一阵子。而那些学习上的挫折,就无法承担,以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而后,却又无法弥补,终会成为无用之人。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向那些古代英才们学习。 战胜挫折,让我们成为博学广闻之人。 战胜挫折,让我们成为志趣高雅之人。 战胜挫折,让我们成为怀有赤子之心的新时代的有用之才。 让我们携手共进,战胜这些挫折,让我们成为英才,成为名人。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今天下午,老师照例发了一张试卷。其中有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科学小论文400字左右六年级上册

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 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 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 参考资料:/question/html

我知道,下雨是由天气干旱,蒸气往上飘而形成的。 今天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一个小实验《造雨》,并详细地讲解了如何造雨。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做实验了。我先从冰箱里拿出几块冰,把冰放进一个玻璃杯里,在玻璃杯口上放一个玻璃罩,把玻璃杯放到阳台上。可我等了好一会儿,还不见雨滴,真有点恼火,我拿起话筒,打给我的同学黄秋阳,问他实验有没有成功?他回答没成功。我又打给了其他几位同学,实验成功了没有?同样,他们也没有成功。我不信,又埋起头来,看起科学书。一看书,我才知道,实验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傍晚的太阳光太弱啦!水蒸气没法增加。怎么办呢?我思来想去,很快就找到了增加水蒸气的办法,请妈妈帮助在煤气灶上加热。这样,玻璃杯里就起雾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雾很快就变成了小水点儿,聚集在玻璃罩下面,不一会儿,雨就“滴答滴答”地下起来了。我高兴地直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妈妈看了,也很高兴,直夸我肯动脑筋。 经过这件事,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要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多学习,多想办法,敢于实践,就能获得成功。 不 倒 翁 与 重 心 亲爱的同学,你听说过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吗?哥伦布将鸡蛋打碎才能竖起来,其实,不用打碎也能竖起来,但是大约要花五分钟的时间,真是太麻烦了。因为重心在三角形的正上方时,鸡蛋才能竖起来。重心不在三角形上方时,鸡蛋就倒下了。所谓重心,是指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个物体,它不但能够站起来,而且怎么推也推不倒。不用我说,聪明的你肯定会想到,那就是不倒翁。有趣的不倒翁,无论你怎么使劲推它都不会倒,甚至你把它横过来放,倔强的它又会站在你的面前。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下来呢? 哦!一方面,是因为它上轻下重,底部有一个较重的铁块,所以重心很低;另一方面,不倒翁的下半部,都是做成滑滑的球状,当它受力向一边倾斜时,它的重心被提高了,而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它向稳定平衡状态的位置运动。由天惯性,它要来回几次摆动后,最终又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 啊!原来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一定要多做科学实验,多学科学知识,好好学习,才能造福人类。

可能考虑俊男靓女【开工vhi

写些《地球被撬起来了》、《假如可以用海水转换为可饮用的淡水》。。。之类的,我临时想的,没构思好作文

数学小论文400字左右六年级下册

今天下午,老师照例发了一张试卷。其中有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1 题目就用 我能行2:正文可以记叙一件事,本来你认为自己不能做到,后来通过努力做到了:或是你认为一定做不到但是你周围的其他人通过努力做到了。3:总结部分: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遇到困难首先要去想怎么解决,而不是告诉自己你不行。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学是一们基础学科,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到它。现在我们已经步入高中,由于高中数学对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要求更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不适应这种变化,数学成绩总是不如人意。甚至产生这样的困惑:“我在初中时数学成绩很好,可现在怎么了?”其实,学习是一个不断接收新知识的过程。正是由于你在进入高中后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的影响,才会造成学得累死而成绩不好的后果。那么,究竟该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呢?以下我谈谈我的高中数学学习心得。一、 认清学习的能力状态。1、 心理素质。由于我们在初中特定环境下具有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能否带到高中学习当中,就取决于我们是否具有面对挫折、冷静分析问题的办法。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不应产生畏惧感,面对失败时不应灰心丧气,而要勇于正视自己,及时作出总结教训,改变学习方法。2、 学习方式、习惯的反思与认识。(1) 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在进入高中以后,不能还像初中时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订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而忽略了真正的听课,顾此失彼,被动学习。(2) 学习的条理性。我们在每学习一课内容时,要学会将知识有条理地分为若干类,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重点难点要突出。不要忙于记笔记,而对要点没有听清楚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摞,问题也有一大堆。如果还不能及时巩固、总结,而忙于套着题型赶作业,对概念、定理、公式不能理解而死记硬背,则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3) 忽视基础。在我身边,常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能牢牢地抓住课本,而是偏重于对难题的攻解,好高骛远,重“量”而轻“质”,陷入题海,往往在考试中不是演算错误就是中途“卡壳”。(4) 不良习惯。主要有对答案,卷面书写不工整,格式不规范,不相信自己的结论,缺乏对问题解决的信心和决心,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养成一种依赖于老师解说的心理,做作业不讲究效率,心思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二、 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1、 抓要点提高学习效率。(1) 抓教材处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中”。要知道,教材始终是我们学习的根本依据。教学是活的,思维也是活的,学习能力是随着知识的积累而同时形成的。我们要通过老师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并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把握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性。(2) 抓问题暴露。对于那些典型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而不能把问题遗留下来,而要对遗留的问题及时、有针对地起来,注重实效。(3) 抓解题指导。要合理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要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运算过程,抓住问题的关键突破口,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 抓思维训练。数学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重一个思维的过程,学习能力是在不断运用中才能培养出来的。(5) 抓45分钟课堂效率。我们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如果不能很好地抓住课堂时间,而寄希望于课下去补,则会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2、 加强平时的训练强度。因为有些知识只有在解题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它的真正含义。因此,在平时要保持一定的训练度,适量地做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题目,弄懂吃透。3、 及时的巩固、复习。在每学完一课内容时,可抽出5-10分钟在课后回忆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细划分类,抓住概念及其注释,串联前后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最后,还想提出几点注意:1、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是一个秩序渐进的过程,要防止急躁心理,贪多求快,囫囵吞枣。2、学习知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华罗庚提倡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加强对应用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从长远出发,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有所收获,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挫折和名人从古到今,挫折与出名就是一家,没有经受挫折,就不可能出名,自然也成不了名人。 挫折分三重境界,其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虽此重只求知,却也少不了挫折,因为人出生入死,不受挫折的人,你能说出几个?其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此重者非历尽千辛万苦不可,却也不最好的;其三:学以至真,行以至善,上参国家大事,下能把持家务,左能建设国家,右能造福人民,只求一真一善者方为俊杰。能为此重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越王勾践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为夫之弼马翁,却毫不怨言,身处异乡三年,尝尽人间之耻,后终博得吴王信任,加之,文种等人送礼于吴太宰帮勾践说美言之,吴王终放勾践家之回国也,勾践家之回国后,卧薪藏胆二十年,并听从文种、范蠡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策,并连施计谋,终有一日,大破吴王也,抱了前仇,还成为一代英杰。 诸葛孔明儿时家中贫穷,后父母双亡,只得投奔于叔父家中,在隆中苦读诗文,叔父去世后,他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他在出山前乃为一介农夫,他出山后也不忘清贫,为刘备省下资金,招兵买马,直到他临死前,官已升为宰相,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境界。成了一代俊杰,可家中却只有五亩地,近百棵果树和两间草舍,仅此而已。甚至他的儿子和妻子,还在家中过着农夫的生活。这正体现了诸葛孔明的教子有方,诸葛孔明真不愧为聪明的花身。 挫折虽是人皆有之,但是,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所遇的挫折可真是少了有少,许多大的挫折都让大人们代承担之,一点点小小的挫折,都会哭上一阵子。而那些学习上的挫折,就无法承担,以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而后,却又无法弥补,终会成为无用之人。所以,我个人认为,应该向那些古代英才们学习。 战胜挫折,让我们成为博学广闻之人。 战胜挫折,让我们成为志趣高雅之人。 战胜挫折,让我们成为怀有赤子之心的新时代的有用之才。 让我们携手共进,战胜这些挫折,让我们成为英才,成为名人。

科普小论文400字左右六年级上册

我知道,下雨是由天气干旱,蒸气往上飘而形成的。 今天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一个小实验《造雨》,并详细地讲解了如何造雨。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做实验了。我先从冰箱里拿出几块冰,把冰放进一个玻璃杯里,在玻璃杯口上放一个玻璃罩,把玻璃杯放到阳台上。可我等了好一会儿,还不见雨滴,真有点恼火,我拿起话筒,打给我的同学黄秋阳,问他实验有没有成功?他回答没成功。我又打给了其他几位同学,实验成功了没有?同样,他们也没有成功。我不信,又埋起头来,看起科学书。一看书,我才知道,实验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傍晚的太阳光太弱啦!水蒸气没法增加。怎么办呢?我思来想去,很快就找到了增加水蒸气的办法,请妈妈帮助在煤气灶上加热。这样,玻璃杯里就起雾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雾很快就变成了小水点儿,聚集在玻璃罩下面,不一会儿,雨就“滴答滴答”地下起来了。我高兴地直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妈妈看了,也很高兴,直夸我肯动脑筋。 经过这件事,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要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多学习,多想办法,敢于实践,就能获得成功。 不 倒 翁 与 重 心 亲爱的同学,你听说过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吗?哥伦布将鸡蛋打碎才能竖起来,其实,不用打碎也能竖起来,但是大约要花五分钟的时间,真是太麻烦了。因为重心在三角形的正上方时,鸡蛋才能竖起来。重心不在三角形上方时,鸡蛋就倒下了。所谓重心,是指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个物体,它不但能够站起来,而且怎么推也推不倒。不用我说,聪明的你肯定会想到,那就是不倒翁。有趣的不倒翁,无论你怎么使劲推它都不会倒,甚至你把它横过来放,倔强的它又会站在你的面前。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下来呢? 哦!一方面,是因为它上轻下重,底部有一个较重的铁块,所以重心很低;另一方面,不倒翁的下半部,都是做成滑滑的球状,当它受力向一边倾斜时,它的重心被提高了,而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它向稳定平衡状态的位置运动。由天惯性,它要来回几次摆动后,最终又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 啊!原来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一定要多做科学实验,多学科学知识,好好学习,才能造福人类。

篇一:科学真科学能造福人类,伪科学会贻祸一方。我们学科学,是为了促进人类的进步,所以要抱有一颗善良的和谐的心,保持一份淡然的平和心态去面对科学,善待科学,用好科学。最后,希望所有人都能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只要我们勤奋学习,永不言弃就会得到真科学。一个个奇思妙想让“不可能”变成了现实,这就是人类对科学知识的聪明利用。所有的科学家都是从小发明走想大发现的,科学的大门永远向爱探索的孩子们敞开。同学们,你也试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走进科学,科学界中有许多妙不可言的事情,观察气象,收集标本,科学实验,科普活动,生活发现等都是探索科学的一种,人类因科学而进步,科学因人类而创新,人类离不开科学,科学也离不开人类。篇二:科普小论文我们的地球也应该叫做水球,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有71%的表面积被水占着。地球是个非常璀璨的蓝色星球,它拥有的水量非常之巨大,总量为86亿立方千米。其中,5%在海洋里;76%在冰川、冻土、雪盖中,是固体状态;7%在地下;余下的,分散在湖泊、江河、大气和生物体中。因此可以说,从天空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到处都是水的世界。水在阳光的照耀下,不断蒸发弥漫在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变成水滴、变成云朵、变成雨或者雪降落到地面上。地球上的水,虽然说数量很大,但是淡水却少得可怜,可以给人类使用的水也没有多少。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淡水也只占总水量的6%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被冻结在远离人类的南北两级和冻土中,无法利用,只有不到1%的淡水,它们散布在湖泊里、江河中和地底下。与全世界总水体比较起来,淡水量真如九牛一毛。篇三:过河不拆桥每个人的肚子上都长着一个凹进去的小坑,由于它长的像眼睛,人们就称它为“肚脐眼”,你注意过这个小小的肚脐眼吗?你嫌弃过这个小坑难看过吗?我曾嫌弃过它,不过今天我了解它的历史,我再也不望恩负义了。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们便已经有了这个肚脐眼了,不过当时还多一根脐带,这根脐带就是帮我们输送“食物”的,我们就像监狱里的犯人,等着狱卒送东西,而这个狱卒就是脐带,虽然我们那时都已经长有嘴巴,但是却不能够吃饭,那时如果真的不进食我们也同样会“饿死”,而我们现在称的“肚脐眼”就帮了我们,因为我们的脐带是和妈妈连在一起的,它就帮助我们把营养送进我们的肚子,那根脐带就像草的茎,把营养输进了我们的肚子,让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成长。可我们现在的脐带怎么没有了呢?只留下一个光秃秃的肚脐眼坑,原来我们一出生后就被医生给剪掉了,因为他已经没用了,如果不剪掉,你也就出不来了。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嫌肚脐眼长得丑了。

模 拟 下 雨我知道,下雨是由天气干旱,蒸气往上飘而形成的。今天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一个小实验《造雨》,并详细地讲解了如何造雨。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做实验了。我先从冰箱里拿出几块冰,把冰放进一个玻璃杯里,在玻璃杯口上放一个玻璃罩,把玻璃杯放到阳台上。可我等了好一会儿,还不见雨滴,真有点恼火,我拿起话筒,打给我的同学黄秋阳,问他实验有没有成功?他回答没成功。我又打给了其他几位同学,实验成功了没有?同样,他们也没有成功。我不信,又埋起头来,看起科学书。一看书,我才知道,实验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傍晚的太阳光太弱啦!水蒸气没法增加。怎么办呢?我思来想去,很快就找到了增加水蒸气的办法,请妈妈帮助在煤气灶上加热。这样,玻璃杯里就起雾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雾很快就变成了小水点儿,聚集在玻璃罩下面,不一会儿,雨就“滴答滴答”地下起来了。我高兴地直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妈妈看了,也很高兴,直夸我肯动脑筋。经过这件事,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要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多学习,多想办法,敢于实践,就能获得成功。我自己写的采纳我

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 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 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 参考资料:/question/html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