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有关电视发展的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

发布时间:2024-08-05 05:36:27

有关电视发展的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

给你推荐一个网站,那里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及博硕士毕业论文,你上去搜搜,参考一下就有了中国知网你上去输入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搜索一下就有了 容器与火把——创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回顾吴保和 文献来自: 戏剧艺术 1999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我们凭什么和这两所学校竞争而兴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呢?我们认为,我们的优势,就是上海戏剧学院50年艺术教育的经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视和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传统。另外,由于艺术院校特有的艺术氛围熏陶,我院培养的学生在新闻的敏锐性方面也许不如北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广播电视文艺沉思录周华斌 文献来自: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2000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电影也划归广播电视系统。1986年1月,广播电视部改为广播电影电视部。——90年代,国家教委正式确认并新增“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设学士、硕士、博士生专业。同样在80—90年代,正当广播电视系统提出“自己走路”和“扬独家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对我国广播电视集团核心竞争力的思考樊士德,张春华 文献来自: 声屏世界 2004年 第11期 CAJ下载 PDF下载在国外传媒大鳄纷纷抢滩中国、国内广播电视体制改革迅速推进、市场化步伐日渐加快的今天,国内广播电视集团面临的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笔者认为,广电集团之间的竞争已经由传统的节目竞争、广告竞争转变为核心竞争力的较量。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面对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广播电视评论工作的新起点——新型广播电视评论探析罗弘道 文献来自: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95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就是对广播电视评论如何搞,对于运用广播电视手段,真正发挥广播电视自身传播特点,这样的思路没有打开。因此,广播电视评论作者们的精力仍然集中投放在撰写的套路中。这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包括评论)历届评选中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论新世纪广播电视发展的战略魏文彬 文献来自: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99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在广播电视国际化的过程中,让内陆大省的广播电视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出贡献,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作为广播电视节目已经上星的内陆大省的广播电视工作者,必须立足本省实际,冷静面对这种急剧变化的格局,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社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略谈广播电视编导演播和语言修养——纪念老舍先生辞世三十周年路宝君 文献来自: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1996年 第08期 CAJ下载 PDF下载略谈广播电视编导演播和语言修养——纪念老舍先生辞世三十周年路宝君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编采人员、曲艺编演、电视剧编导和演员、专题节目编导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话语信息的传播者,并且大多是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人,按理说 被引用次数: 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类型化——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林晖 文献来自: 新闻记者 2001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外国广播电视受众调查的趋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第9期 被引用次数: 6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影响力付程 文献来自: 现代传播 2003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社会使命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 ,语言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作为一种语言职业的广播电视 ,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语 广播电视在传播语言的同时 ,也在传播语言规范。广播电视语言本身就是在传播语言的各种规范?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广播电视要面向农村黄工华 文献来自: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1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广播电视节目是为城里人办的,我们看不顺眼也听不进耳。” 广播电视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全国农村人口就有10亿之多,这是广播电视最大的受众群体。农民文化素质较城市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精神文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广播电视受众短信参与的危机与出路张晓岩 文献来自: 新闻记者 2005年 第10期 CAJ下载 PDF下载还详细规定了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的有奖竞猜类广播电视节目的范围和竞猜内容的播出次数等,这些条款有助于规范短信对广播电视的参与活动。巧妙利用广播、电视的媒介特点。短信的运用,归根结底是为了广播、电视节目获得更多效益,所以必须尊重广播、电视的媒介特征和节目的 被引用次数: 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查广播电视 的定义搜广播电视 的学术趋势翻译 广播电视编导搜索相关数字中国新闻广播节目制作时间中国专题广播节目制作时间中国文艺广播节目制作时间

知道 各种信息 坏处 辐射啦

好处: 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坏处:身体眼睛。还有沉迷

选题一:移动直播 参考方向:移动直播技术升级、秀场直播模式分析、移动直播内容产业分析、传统媒体移动直播试水 2016是视频直播的元年,看看各大互联网公司、媒体在布局直播时的力度就知道了。直播实在是个太大的主题,虽然不能方方面面都进行研究,但你至少可以将关注点聚焦在某一具体领域。 选题二:VR虚拟现实+内容 参考方向:数字媒体VR报道实践、VR纪录片的生产与分发、国内媒体VR新闻创新案例与应用前景 当今科技界聊的最多的话题,大概不是直播就是VR。VR真是一盘超大的棋,各个巨头纷纷入局,不管是VR硬件设备,还是VR内容生产似乎总有无穷的潜力等待挖掘,Facebook的小扎更是全力“押宝”VR。 那你能研究些啥呢?数字化媒体如何运用VR进行多元化新闻报道呈现形式?VR内容生产的现状、前景与忧虑?更酷的同学是不是还可以学习美国大学生做个VR毕设?期待你们的脑洞! 选题三:资讯短视频 参考方向:国内短视频创业综述、青年用户短视频消费习惯调查、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特征 有没有发现一夜之间,短视频火了,网红、垂直行业、社交巨头入局者甚多。媒体人转型投身短视频内容创业,更让大家对短视频领域充满好奇。短视频为什么这么火?为什么这么多媒体人将创业目标置于此?短视频是如何带来大规模流量的?互联网、媒体巨头又是如何布局短视频大棋的?……多看看相关研究,你或许会有更多灵感。 选题四:突发新闻报道 参考方向:外媒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报道突发、直播在突发报道中的作用、突发报道中的社交信源核实方法论 近几个月国际国内突发新闻不断,面对这样的突发新闻,媒体作何反应?如何报道?运用什么先进工具来提高报道效率?社交媒体如何聚合消息?发挥何种作用?成为“报道主力”后又对这个传播版图有着怎样的影响?……当下全新的传播环境中,这些都是值得走心研究的好问题。 选题五:IP价值 天机器人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全球机器人写作发展综述 诸多媒体似乎一直在致力于新闻编辑室的工具改革,无论是《纽约时报》的数据分析系统Stela,英国智能内容服务软件Echobox,还是具有写稿、聊天功能的机器人,它们都在尝试提高编辑室的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传播效率的最大化。深入研究一下国内外媒体的编辑室工具改革,新闻业务小能手说不定就是你! 选题七:数据新闻 参考方向:媒体数字报道创新(以里约奥运报道为例)、社交传播环境下数据新闻的创新范式 数字新闻仍是当前新闻报道的一个热门方向,从刚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中便可看出端倪。 选题八:粉丝经济 参考方向:SNH48的粉丝经济模式研究、社交媒体在粉丝经济中的作用、粉丝研究:新型粉丝关系下的粉丝权力 随着现在以TFBOYS、SNH48为代表的各类男团、女团的崛起,粉丝经济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粉丝权力如何将偶像团体推向名利的高点?偶像团体又怎样运用“粉丝经济”来稳固自己的根基?……这些或许都是值得你研究的问题。 选题九:网络综艺 参考方向: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的对比分析、网络综艺的营销之道(以《奇葩说》为例)、传统电视综艺节目的互联网+模式创新 近年来传播环境的改变催生各种传播内容、传播形态的转变,网综作为当下的一支娱乐力量借助移动互联网大势迅速崛起。

有关电视发展的论文题目怎么写

选题一:移动直播 参考方向:移动直播技术升级、秀场直播模式分析、移动直播内容产业分析、传统媒体移动直播试水 2016是视频直播的元年,看看各大互联网公司、媒体在布局直播时的力度就知道了。直播实在是个太大的主题,虽然不能方方面面都进行研究,但你至少可以将关注点聚焦在某一具体领域。 选题二:VR虚拟现实+内容 参考方向:数字媒体VR报道实践、VR纪录片的生产与分发、国内媒体VR新闻创新案例与应用前景 当今科技界聊的最多的话题,大概不是直播就是VR。VR真是一盘超大的棋,各个巨头纷纷入局,不管是VR硬件设备,还是VR内容生产似乎总有无穷的潜力等待挖掘,Facebook的小扎更是全力“押宝”VR。 那你能研究些啥呢?数字化媒体如何运用VR进行多元化新闻报道呈现形式?VR内容生产的现状、前景与忧虑?更酷的同学是不是还可以学习美国大学生做个VR毕设?期待你们的脑洞! 选题三:资讯短视频 参考方向:国内短视频创业综述、青年用户短视频消费习惯调查、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特征 有没有发现一夜之间,短视频火了,网红、垂直行业、社交巨头入局者甚多。媒体人转型投身短视频内容创业,更让大家对短视频领域充满好奇。短视频为什么这么火?为什么这么多媒体人将创业目标置于此?短视频是如何带来大规模流量的?互联网、媒体巨头又是如何布局短视频大棋的?……多看看相关研究,你或许会有更多灵感。 选题四:突发新闻报道 参考方向:外媒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报道突发、直播在突发报道中的作用、突发报道中的社交信源核实方法论 近几个月国际国内突发新闻不断,面对这样的突发新闻,媒体作何反应?如何报道?运用什么先进工具来提高报道效率?社交媒体如何聚合消息?发挥何种作用?成为“报道主力”后又对这个传播版图有着怎样的影响?……当下全新的传播环境中,这些都是值得走心研究的好问题。

你好的!⑴ 首先就不要有马上毕业,最后一次花点钱就得了的想法⑵ 只有自己写论文,做设计才能顺利的毕业⑶ 在这里我给出方法,以及相关资料寻找的网址,请认真阅读⑷ 否则,真的可能导致预想不到的后果!==================================================================== ❶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大量的原创论文! ❷ 并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费的接口! ❸ 如果真没有免费的接口,那就百度知道悬赏求助下载吧! ❹ 要是要外文的论文准备翻译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谷歌学术】 ❺ 需要什么语言的论文直接就用相应的语言搜索!100% 能找到类似的! ❻ 至于翻译,可以直接谷歌翻一下,弄完在自己弄通顺就可以了!【友情提示】==================论文写作方法===========================❶ 其实,原创的论文网上没有免费为你代谢的!谁愿意花时间给你写这个呢?难道你在空闲的时间原以为别人提供这种毫无意义的服务么?所以:还不如自己写。主要是网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❷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这个很可能老师已经给你确定了】,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❸ 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看看别人都从哪些方面写这个东西!❹ 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接着要将提纲给你们老师看看,再修改。等老师同意你这个提纲之后,你就可以补充内容!❺ 也可以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❻ 最后,到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测【这里便宜啊,每一万字才1块钱】,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❼ 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有关电视发展的论文题目大全高中

基于PGC(专业生产内容)的自媒体发展趋势探析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媒体/网络新闻发展趋势探析分析谍战题材电视剧的艺术手法-以《解密》为例基于个人画像的推送新闻研究基于网络表情包的新闻传播符号研究基于问答模式的互动新闻研究基于用户主播模式的在线直播研究企业媒体矩阵的(价值、效果)研究——以某一具体企业媒体为例

简单,电大的我可以给你发几份例文。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

几十年来,中国的电视批评伴随着电视实践和电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自觉阶段。电视批评每一个时期的进步都是同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历史条件紧密相关的。同时,每一个进步都为下一时期的进步留下经验与教训,并推进着中国电视理论的建设。一、电视批评的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后期是中国电视批评的萌芽时期。1958年5月1日晚上7时,一幅以中央广播大楼为背景,映衬着“北京电视台”台名的画面展现在电视屏幕上,新华社电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已在5月1日开始试验广播。”这天晚上播出的节目有先进生产者和农业社主任的谈话,新闻纪录影片《到农村去》、科教片《电视》以及诗朗诵和舞蹈。第一次节目播出后,没有引起人们对节目的更多评论,大家都沉浸在播出成功的喜悦中。同年9月2日转为正式播出后,每周播出4次,每次2~3小时。电视台每次坚持开播前会和播后会,对播出的节目进行分析、评论。当时党中央提出:“电视台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担负起宣传政治、传播知识和充实群众文化生活的任务。尽可能反映当前国家和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的成就,宣传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介绍各种优秀剧目和艺术影片,并为少年儿童准备一定数量的节目。”①这是当时的电视台的工作方针,也是评价电视节目的指导思想。播出一年后,中央广播事业局编委会讨论北京电视台的工作,认为“一年来,电视台已摸索到一些电视宣传经验,但节目花色不多,内容单调,编、导、演、摄、播、装饰工作粗糙,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低,经常出错”。②1961年8月3日,当时的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笑的晚会》,内容全都是相声,播出后收到了100多封来信,对这个节目进行评价,表示支持,并希望以后再办。1962年1月20日,举办第二次《笑的晚会》,同样受到观众的欢迎。1962年国庆节前夕,举办了第三次《笑的晚会》,这次晚会引起了一定的争议,晚会改变以往国庆晚会的习惯做法,标新立异,着重表演,减少说唱。这次节目播出后,一位署名为“对你们的节目表示愤怒的一位观众”来信说:“国庆前夕《笑的晚会》中,大部分节目是多年来在机关、团体内部举办的小型晚会上司空见惯的、不登大雅之堂的非艺术性的、迫不得已在朋友面前耍耍活宝,以博得谅解的一笑洋相,想不到居然在国庆前夕,在参加庆典的外宾如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电视节目中播出,简直难以想象。这纯粹是以廉价的方式向小市民趣味讨好。”③这封来信反映了一些观众对电视节目相当郑重的看法。这时期,观众来信成为电视批评的一种最直观的形式。此时,一些带有对电视节目研究和探讨性质的文章在刊物上发表,使处于萌芽状态的电视批评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1955年10月创刊的全国性理论刊物《广播业务》到1964年底,共出版85期,先后发表了研究广播电视理论的业务文章和有关材料1456篇,其中有261篇是研究电视的文章。如《足球和足球比赛中的实况转播》、④《电视广播宣传中的几种方式方法》、⑤《电视报道的人物选择和刻画》、⑥《电视经济新闻的出路》、⑦《电视新闻不能表现过去怎么办?》、⑧《电视剧可否采用象征性的背景》、⑨《试评诗朗诵<海誓>的电视播出》、⑩《电视节目<告别山城>观后》⑾等。也有一些著名文化人参与了此时的电视批评。1959年反映青年参加建设人民大会堂等首都十大建筑的电视剧的《新的一代》在工程竣工时播出,著名剧作家田汉在《人民日报》上著文称“电视剧是文艺战线的轻骑兵”。⑿这一期间,裴玉章、康荫、许欢子、李子先等一批广播电视人针对当时的电视实践,写出了不少评介文章,可以说,他们是中国电视批评的奠基人。总的看来,萌芽阶段的电视批评还比较稚嫩,这有多方面原因。其一,电视影响太小。真正能看到电视的只是少数人,社会影响不大,因而也没有引起理论批评界的重视。其二,电视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特征,因而对文艺批评的借鉴也无从谈起。其三,电视尚未出现典范节目。没有产生震撼人心达到较高审美层次能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作品,因而这一时期也就没有给理论界提供更为典型的对象。加之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电视台一度中断播出,以后恢复播出后,整个电视也就是为“文化大革命”服务,电视批评工作也就几乎中断。二、电视批评的起步阶段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是中国电视批评的起步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电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电视节目的内容形式、数量与质量等诸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丰富的电视实践为电视批评提供了研究对象,中国电视批评开始步入起步阶段,其显著标志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刊物、批评文章大大增加1978年以来,研究刊物逐渐增加,公开发行的有《北京广播学院学报》、《新闻广播电视研究》;广播电视部《广播电视战线》;电视艺术委员会《电视文艺》;天津《广播电视杂志》;浙江《大众电视》;湖北《电视月刊》;北京《电视文艺》;福建《中外电视》等。到1984年底,全国已有地方性广播电视研究刊物54种,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新闻期刊也分别辟有电视专栏。中央电视台1984年8月开始筹划《电视业务》刊物。1985年初正式创刊。这些刊物的涌现,为电视批评提供了发表阵地,使电视理论的研究成果有了载体。比如:《<丝绸之路>为中日友谊锦上添花》,⒀ 《电视新闻纪录片杂谈》、⒁ 《电视报道的可信性与权威性》、⒂《电视新闻要讲可视性》、⒃ 《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⒄ 《一篇受欢迎的电视评论》、⒅ 《试论电视片创作中的情感问题》、⒆ 《谈议电视专题节目的解说词》、⒇《论童国平的电视片创作》、(21)《电视评论写作技巧》、(22)《论陈汉元的解说词创作》、(23)《用镜头说话》�(24)等等,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准的电视批评著述相继问世。这些刊物或就电视基础理论进行研究,或就新闻、社教、文艺、服务类节目进行探讨,表明人们对电视理性的思考进入了深层次领域,电视批评开始透露出理性的光影。如中央电视台1980年7月创办的第一个评论性专栏《观察与思考》的播出,引起理论批评界的关注,《电视作为一种审美文化》的文章认为:“《观察与思考》、《热门话题》,还有一些电视片,只要抓住了群众利益攸关的敏感话题,就惹人注目。这些片子的成功之外足以说明,社会学规律是怎样支配着观念对电视文化的需要,因此,电视节目的制作者应当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律,把最充分地发挥它的社会政治影响作为它的社会审美功能。”�(25)这一时期的电视批评表现了中国电视丰富的实践,可供研究的对象多起来了,对扩大电视对观众的影响,推动电视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对奠定中国电视基础理论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各种研讨活动的开展这一时期,我国电视各类研讨得到了全面展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台、电视学术组织,积极组织各种选题开展学术研讨活动。特别是1983年召开的全国第11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较为系统地总结了30多年广播电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概括了广播电视的理论和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直到2000年的奋斗目标。这次会议提出了“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广播电视宣传的全面改革”。这一时期,全国召开的一些有影响的电视研讨活动如:1981年2月,全国电视剧编导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对《凡人小事》等一批优秀电视剧的创作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对观众加以引导的重要意义。1981年4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会议针对《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进行了研讨。1981年5月,全国电视“文化生活”专题座谈会在昆明举行,与会人员就文化生活节目的题材范围、表现形式等进行了研究。1982年2月,全国电视台部分专题节目讨论会在广西阳朔召开,与会代表讨论了办好政治性专题性节目以及加强电视评论的重要意义。1983年1月,全国电视剧导演艺术理论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加强电视剧的研究和评介工作。1983年8月,全国电视对外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就对外电视宣传节目提高思想性和针对性等进行了讨论。1984年5月,全国电视文艺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就如何办好电视文艺节目进行了讨论。1984年12月,全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座谈会在西安召开,会议围绕节目改革的内容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讨。1985年3月,全国电视农村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主要讨论如何搞好农村电视报道。1985年10月,全国提高电视剧质量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就电视新闻的基本规律、真实性等问题展开了研究。此外还有一些具有一定影响的区域性电视研讨活动。这些活动都针对电视节目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研讨,每次研讨会后,都有一批较强理论性、学术性的电视批评文章问世,这对于推动电视批评的开展和电视理论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电视节目的评奖活动逐步开展起来1981年,开始举行全国性的电视节目评奖活动。少儿节目从1992年起单独评选,命名为“金童奖”,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中央电视台承办。电视剧“飞天奖”始于1981年,电视文艺“星光奖”始于1987年,1988年纳入政府奖范畴,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和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组织。对外报道电视节目奖1992年作为国家级政府奖,由中央外宣办和原广播电视部合办。每次电视评奖活动既是对节目的评价,也是一次认真的经验总结,更是一次理论的提升。评奖本身就是一次电视文化价值的判断评价和选择的过程。评奖以后,就会有一批针对电视节目评奖的评论文章问世。在评奖过程中,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了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性价值和艺术性价值,肯定作品成绩的一面,指出作品存在的问题。各类电视节目评奖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电视批评多种形式的发展。这一时期,我国电视刊物增多,理论性文章的不断问世,各种研讨活动和评奖活动纷纷开展起来。可以看出,电视界开始重视电视理论研究、电视批评的重要作用。三、电视批评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是中国电视批评的发展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整个电视事业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得到了很有成效的发展。全国各省、地(市)级电视台纷纷建立,部分县(市)也建立了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到1986年时已开办了3套电视节目,丰富的电视实践急切需要电视理论、批评给予指导。电视实践的需要使电视批评得到了较好发展。其标志主要为:批评队伍扩大,学术交流活动增强电视研究机构的建立,为电视批评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为了适应电视事业的发展,1986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成立,电视批评有了机构与组织的保障。各级电视媒体、电视教育部门都成立学会分支机构,因而由此派生出电视运行中各环节的分支机构,全国性电视评奖和学术研讨活动进入常规化状态。除在电视台系统有专门研究机构以外,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机构及院校也建立了相应的电视研究机构。各类电视研究机构的建立,团结了一大批有志于从事电视批评的理论工作者,使电视批评队伍迅速扩大。电视批评队伍不仅有科研部门和各类高校中的研究人员,还有来自社会学、文化学、艺术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学等众多专家学者;不仅有电视宣传的管理者,而且还有电视实践的从业人员。据有关方面统计,这一时期经常以报刊为载体,开展电视批评的专兼职批评家近百人,其他还有大量不固定对电视节目进行分析研究的人员。他们以各自的视角关注、审视、读解电视,取得一批电视批评的可喜成果。电视批评者不仅包括职业批评家,还包括兼职批评家;不仅包括一般的观众,而且还包括一些特殊观众——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关心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重视电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李铁映观看了中央电视台1992年奥运会转播的节目后,评价说:“转播很成功,很精彩,前方后方都搞得不错。我从电视转播中了解了很多情况并及时与前方取得联系,如提醒获金牌的运动员在升国旗、奏国歌中注意表情等。《奥运沙龙》换了一些新面孔,很好,开始一段不太熟练,后来也就好。奥运报道中的好经验可以运用到其他节目中去,如文艺、文化、体育、经济节目。”(26)《光明日报》还刊登陈俊生关于电视剧《一村之长》的评论文章,文章说:“《一村之长》从3个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敢于反映现实,触及矛盾,解决矛盾;以充分事实说明,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艺术的趣味性和深刻的思想性紧密结合。希望电视台多放一些像《一村之长》这样的好电视剧,以推动农村工作。”(27)1992年中央电视台开办了《经济信息联播》,邓小平几乎是一天不漏地观看节目。他说:“《经济信息联播》的时间虽不长,只有30分钟,但每期内容丰富,节奏明快,信息量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将会起到积极作用。”邓小平还说:“播音员的播音速度太快,能否适当慢一点,以利于收看。”(28)

有关电视发展的论文标题怎么写

社会公益事业是非营利事业,其目的不是为了谋求市场经济利益,而是为了造福于社会,是从文化、精神、体质、社会、环境诸方面开发人的潜能,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各种基本条件、基本价值的事业。社会公益事业是一种社会性事业,需要社会全体成员参加,它在开展和运作过程之中同样离不开信息的传播和交换,特别需要公益事业的主体向社会成员传播信息的媒介和渠道,这就导致了公益广告的产生和发展。因此,社会公益事业的存在和发展是公益广告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公益和营利之间的区别,既是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营利事业之间的区别,也是公益广告 和商业广告之间的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动机、内容、结果等各个方面。制作广告的动机,一个是为了公益,一个是为了盈利;作为广告的内容,一个是传播公益信息,一个是传播商业信息;作为广告的结果,一个是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且不带来利润,一个是推动营利事业的发展且带来利润。我们研究和讨论公益广告,首先要准确地把握公益广告的本质特征并将它和商业广告区别开来。当然,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存在着共性,它们能不能在一定条件下结合起来,可不可以互有利益?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为了提高公益广告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公益广告的作用,就必须阐明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因为搞清楚了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以及公益广告社会功能的内在规律,也就找到了提高公益广告质量的途径。  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传播功能 公益广告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同样适合于公益广告的基本思想。我们的公益广告只有传播了科学理论、正确舆论、高尚精神的信息;只有传播了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等信息;只有传播了有利于团结和调动全国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息,才能成为真正的公益广告。反之,如果传播了有害于人民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信息,即使不带任何商业性质的广告也仍然不是公益广告。  2.价值导向和教化功能 公益广告在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每一个公益广告,不管它有没有文字说明,都在表达某种思想、观念,体现某种价值评判和价值追求,人们接受公益广告的过程就是对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解读过程。公益广告所能蕴含和表达的思想观念可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它既可以表达人们的实践观念,也可以表达深层次的哲理观念。由于公益广告的价值导向和教化功能是在人们“欣赏”广告时不由自主地接受的情况下产生的,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它比较容易渗透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这对公益广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仅仅是公益广告的价值导向正确,如果它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它也不可能发挥什么作用。  3.审美功能 如果公益广告通过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雕塑、音乐、歌舞等具有艺术魅力的艺术作品来表现,它就具有了一定的审美功能。人们把接受公益广告的过程当做欣赏一种艺术作品的过程;这时,人们除了思想意识得到了熏陶之外,还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艺术性越强就越具有感染力,就越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就越能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我们在认识广告的审美功能时,不能只把它当做思想教育的手段,还应该用它来进行美育教育,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  4.视听调节功能 广告信息既可以通过听觉信号,也可以通过视觉信号,还可以通过视听混合信号进行传播,这就会对人们的视觉、听觉产生不同的影响。和谐的空间结构会通过视觉和听觉使人产生愉悦的感觉。然而,噪声则会使人产生坏的心理精神状态,这就是现在人们通常说的听觉视觉污染的问题。有的专家指出,视听污染常常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不良反应,如焦虑、烦闷、压抑、恐惧、紧张、孤独等等。如此这般消极方面的影响并不是广告不可避免的地方,而是由于广告的不适当制作和不适当传播带来的,广告并不是非要使用具有污染效果的声画来传播。只要设计、使用适当,完全可以积极地发挥其对人们视听的调节功能。公益广告在这方而的作用更应该是“公益”而不应是“公害”。  5.对商业广告的制约功能 商业广告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商业广告的发展程度、商业广告的文明和规范程度、商业广告的文化含量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广告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着,这是值得称道的好事,商业广告迅速形成一种产业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正如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建立过程一样,我国的商业广告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规范和解决的问题,如欺骗性、虚假性、不规范、不科学等等。而公益广告的存在和发展则使人们沐浴了一股现代文明之风。公益广告的公益动机和效果同某些利用广告进行的商业欺诈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诚然,内容健康、形式高雅的商业广告也可以体现出现代市场文明、商业文明。但是要它传播超越市场局限的某些价值观念则是不现实的。公益广告由于其动机、内容、效果的非功利性质,便有效地帮助人们超越个人的、局部的、暂时的、物质的价值追求,帮助人们认识人类发展中最根本的、社会整体上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上长期需要的价值。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公益广告有助于人们克服和超越市场经济存在的局限性。  提高公益广告的制作和传播质量,使它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不断丰富和提高,扩大其制作规模,使其从广告海洋中的几个小岛,壮大为片片绿洲。这既需要从事公益广告事业的专业工作者付出辛勤劳动,也需要政府、社会团体乃至全社会成员的积极支持、热心扶持和参与;只有诸多方面的积极配合,千方百计地解决公益广告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资金、媒介载体等一系列的具体问题,我国的公益广告事业才能健康迅速地发展起来。

课题来源: 现今的传媒时代,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传媒时代。想要竞争就要拥有自己的竞争手段。那么电视栏目的品牌化无疑成为了频道收视率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这也就是我们电视传媒相关专业的学生所要关注电视栏目品牌化的重要原因。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人想通过较科学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方法,综合出国内电视栏目品牌化之路的发展趋势,从一个大学生的视角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来探讨电视栏目品牌化究竟是否能够给电视传播带来更好的效益。 伴随着国内电视产业化步伐的日益加快,电视产业革新的逐步深入,电视频道的数目越来越多,竞争也日益激烈而且复杂。如何构建和经营电视媒体的品牌,已经是摆在中国电视人面前至关重要的紧迫课题,也是电视传媒相关专业学生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 因此,对现今电视栏目品牌化的研究意义深远。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历史毫不犹豫地把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传媒带进了品牌时代。尽管这个时代才刚刚开始,但品牌意识已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了中国传媒业变革的先行者之中。毫无疑问,当今中国的传媒业正在酝酿着新一轮的变革,而在新的变革中,有理由相信,品牌意识乃至品牌将成为推动新的变革的力量。 纵观当代中国传媒、尤其是当代中国新兴主流媒体近几年发展的历史,没有哪一个时期品牌意识对媒体发展的影响有着象今天这么大的作用。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本次对“电视栏目的品牌化”课题的研究首先就是要研究什么是“品牌化”,以及“品牌化”对电视栏目竞争中带来了哪些的影响。 通过对具体的电视栏目,如对CCTV等电视台品牌栏目的了解,最终完成本次调研。 但是,现今中国的品牌电视栏目尚处于初级阶段,且并未形成完整的、具有普适性的科学理论体系,因此,对于此课题的思考应该说是十分具有挑战性和研究价值的。 本选题旨在通过资料收集、统计分析等研究手段,配合条件允许范围内的实地考察,充分的应用新闻传播学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在导师的指导与支持下,独立自主地思考,对此课题提出具有理论科学性和实践价值性的分析。

这个还真不是一两句能说的清楚的,而复制粘贴也不是我想表达的

电视技术的发展论文题目怎么写的高中

现在“创新”作为一个提倡的概念,变得流行了,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看,它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是具有推进意义的,因为我国处于进入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许多思想观念需要创新。如果说新闻学和传播学也要创新,那主要应表现在总体观念的更新和研究的深化上,要防止将“创新”解释为添加几个新名词、添加几个“新闻××学或××新闻学”、“传播××学或××传播学”,这种庸俗化的现象现在有所抬头,我们不能为此捧常 现在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中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原有范畴的研究发展很缓慢,而许多边缘领域却在不断地扩张,如果能够研究出扎实的成果也好,但真正有创新的不多。凡是打着“最新”、“高级”、“核心”名义的论著,几乎都是不新也不高级的东西,无法读下去。这种风气研究生中也有所表现,本来有一点思想火花,但一炒作就成了完全的泡沫。最近几年关于网络的研究,一轰而起,虽然有所成绩,但泡沫也太多了,惊人的预见、过分完美的想象、IT产业的广告宣传替代了严肃的研究,普及知识被抬高到学术研究的份上。鉴于这种情形,我认为深化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就是我们学科的创新。创新就在于深化研究,而不在于统计又增添了几个“学”和几个新名词。 就新闻学而言,原来理论研究的基本范畴,例如新闻、新闻价值、客观性、新闻真实、新闻媒介的职能、新闻法、新闻职业道德等等,虽然还有些论文谈到,但这方面的文章逐年减少,好象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即使是世纪之交出版的新的新闻理论的教材,虽然努力想加些新东西,但新的毕竟不多。原因在于我们对传统新闻理论的系统研究跟不上。有些新的研究领域确实取得了成绩,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这方面的“研究”,能否成立都成问题,但是“新就是好”的观念(这个话并没有说出来)走红,管它呢!结果,出来的东西不过就是把新闻学常识重新组装一遍。 深化新闻学,除了要研究新问题和新现象外,对基本范畴的研究应该重新赋予较重要的地位,近年虽然这方面的文章减少了,但是从已发表的看,多数是有深度的,由于文章较为分散,发表的时间也不集中,尚没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如果一个一个地做全面的考察,能够提出许多深入的思考。例如新闻真实,业界把它概括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样一句比喻,现在它几乎成了套话。如果学界也停留在用比喻做学问的水平上,那是不能原谅的。如果学界将新闻真实停留在“报道人物、事件、思想观点,不仅言语和细节上要准确可靠,而且发生事实的原因和对事实的解释也必须以事实为准绳”等等这样的要求上,这不是研究。新闻真实与时效相关,与记者的认识能力和个人观点相关,与媒体制度和新闻运作模式相关,与即时的政治氛围和文化氛围、民族传统、宗教信仰、意识形态都有一定的联系,与新闻源和受众接受时的误读也有关,对真假的判断与价值判断、利益关系也紧密相关,这些绝不是使用一二个比喻,例如正面的“生命”比喻或负面的“妖魔化”比喻就能说清楚的。如果每个新闻学的基本范畴都能有几本确实深入研究的专著,那么我们的新闻理论教材在“新闻真实”的章节上,才能真地说出几条让人看了感到若有所悟的认识。 我们现在是把新闻理论的地犁了多遍,但缺少的是在地里的一个点上挖下去,掘一口井,涌出水来,然后再向四面扩散。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这是学科进步的一个标志。 把我们司空见惯的新闻现象看透,这才是创新。例如新闻为什么同质化、礼仪化,研究一下不断变化的新闻内容和基本不变的报道模式,仔细想想,原来它给予人们的主要不是新鲜的东西,其实质是不断加固我们对世界和生活的既定看法。这是现代新闻生产组织的标准化造成的。而这种标准化在不同的国家和意识形态下,表现方式又是千差万别的。这方面,只有个别文章谈到,深化研究也没提上日程。 《文汇报》去年7月18日发表一篇文章《“势利眼新闻”》(张金铃),从尊重人权的角度,批评媒体只用几十个字报道一堵墙倒下砸死三个民工,而却用半个版报道一个海归博士在深圳遭毒打。8月24日该报另一篇文章《新闻眼并非势利眼》(周靖竹),则用新闻价值的基本理念为媒体的正常报道作了辩护。其实,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深化新闻价值研究的一个起点。 关于传播学研究的深化,除了及时引进最新的研究成果外,重点也在于研究已有的传播学基本范畴。有两方面我觉得应该深化: 第一,深化研究人家能够得出这论那论、这模式或那模式的方法和视角。我们太不看重研究过程,这方面的译著也很少,倒是教材性的书出了一大堆。这种书当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一种意料外的不好的后果,这就是人们接触到的全是结论,如何得出的结论不清楚,当然也就会看轻研究过程了,大学生知道结论就够了,但仅仅知道结论不利于研究生养成理论思维的习惯。现在正在组织翻译一批传播学经典著作,我想,这对于改变人们重结论轻过程,可能会产生作用。 第二,侧重研究已经被西方传播学界的多数承认的各种假设,何种程度上能运用到我国的环境中。真理多迈出一步就是谬误,何况各种传播学的“模式”和“论”均是理论假设,谈不上真理不真理的。我们现在的文章,相当多的结构是:传播学的某“论”说了什么,然后就作为依据论述中国大众传播方面有一个怎样的问题和应该怎样,较少考虑这这些理论假设提出的环境、时代背景与中国的差异。 例如我们常用的“议程设置论”,其环境背景是各种新闻媒体可以自由报道任何话题,自行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选择所报道的事实,因而媒体的议程设置是一种客观的结果,公众也有较多的横向信息的比较。如果媒体的议程设置很大程度上是非自然的,公众只能看到某一类信息源而另一类信息源被封锁,那么根据人家在那种环境下得出的某些论点,分析这种情况下的媒体议程设置,就要对结论作出许多条件的限制。如果一种客观的观察媒体活动特点的假设,被用于主观的宣传目的,颇有些悲剧的意味。 再如“沉默的螺旋理论”,它确实说明了某种大众传播中的舆论现象,依据这一理论进行研究,用于什么目的,存在着自由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宣传观的差别。提出这一理论的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参加过纳粹党的活动,她的理论带有对纳粹经验总结的成份。作者的这一背景被揭露后,曾引起传播学界的很大震动。应当承认,她对传播学-舆论学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也要指出她的理论中含有驱逐少数人意见的成份。对于有过纳粹宣传经验的德国和有过“文革”宣传经验的中国,需要特别提醒人们警惕,防止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对人民进行戈培尔式的宣传。引导舆论存在着引导伦理问题,愚弄舆论最终是要受到惩罚的。 就眼前要做的事情而言,我感到较新的传播学研究成果需要尽快普及,在普及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在我国的环境中借鉴,例如“第三人传播效果理论”、“议程融合论”等等。 就具体的研究课题而言,诸如“健康传播”,在我国刚刚起步,目前我只看到一篇文章,希望能够成为新形势下传播学的一个多少被人关注的课题。健康传播、大众传播与儿童、大众传播与性别等等研究课题,具有全球的共通性,现在后两个课题在我国有已有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但是并没有得到传播学界的普遍关注。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中国的传播学研究要走向世界,这些课题的研究对人类的贡献可能很大,得到世界关注的可能性也很大。而基础理论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尚无法与别人在世界上竞争。鉴于这种情况,传播学研究我想得分为两个活动空间,一个是加强国内的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这是提高我们总体研究水平的基础;一个是加强能够与世界对话的具体课题的研究,诸如刚才提到的几个全球共同关心的课题。 传播学研究在中国能否研究出几个“论”或“模式”,这是人们很早就企盼的。但是学术研究不是生产工业产品,研究需要一定的相对纯粹的实验环境,而我们缺乏这种环境,因而可能总结出一些尽可能尊重新闻工作特点的传播经验,可以通过具体的量化调查得出某些我国体制下的媒体发展趋势和受众特点,但研究出多少带有普遍性的传播现象的理论假设是较为困难的。 现在我国传播学研究中批判学派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这是可喜的事情。我只是提醒一下,欧美批判学派深刻思考的对象,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得过于成熟而面临的问题;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处于起步阶段,他们的思考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但不宜直接用来批判这批判那。我国大众媒介的发展,总体上不是市场经济成份太多了,而是还很不够。立足于大众传播业的市场化建设(包括法治和职业道德建设),辅以批判,侧重点不要发生偏差。但是,批判学派的哲学的、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的、文化的研究方法,现在对我国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来说是缺乏的,我们现在简单的逻辑推理式的文章较多,给人以深刻思想的东西较少。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文以载道、经世致用的思维现在很有市场,我们确实需要一些这方面的分析性文章,但不能都是这些东西。特别在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需要多一些批判学派的思维方法加以平衡。

网络数字音频公共广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我的题目。研究了多种网络数字音频公共广播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低延迟的网络音频数据传输方案、先进的网络数字音频公共广播传输协议、高性能的数字音频压缩方案、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冗余备份等,提出了一种基于音质控制的自适应抖动缓冲控制算法。  开始也不会的,还是同事给的莫文网,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很快就发我了

学术堂整理了一些新颖并好写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网络大电影的题材类型研究  2、手机媒体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3、自媒体如何避免虚假新闻  4、VR技术为传统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5、传统媒体客户端“失连”重接和盈利解困  6、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文化的传播  7、电视社交互动:发展脉络与演进特征  8、自媒体品牌构建的传播策略  9、社交媒体时代“长尾”自媒体的营销  10、基于SNA的北京政务微博信息共享分析  11、从CIS视角看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  12、智能推荐:传媒大数据应用的突破点  13、农业信息的移动网络出版现状与策略  14、纯网综艺兴起原因探析  15、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大电影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