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关于唐玄宗的历史论文2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8-02 00:10:12

关于唐玄宗的历史论文200字

“开元盛世”被很多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最巅峰的时期,这主要得益于唐玄宗的统治。唐玄宗对之前的弊政加以整改,又慧眼识珠地把许多贤臣提拔了上去。他精简了官僚部队,把真的有用的人留了下来。唐玄宗仍然尊崇唐太宗的节俭风尚,大力提倡节俭。他还大量收复失地,降服了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为社会提供了和平稳定的环境。在唐朝繁荣富强了不久后便开始走了下坡路,统治者因为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丧失了向前发展的斗志。公元755年,安禄山在唐朝局势混乱的时候发动叛乱攻入洛阳,唐玄宗逃离到了成都,这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李隆基英俊多艺,仪表堂堂,从小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唐玄宗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唐玄宗眼光精准,能够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贤才。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开元初年,国家需要拨乱反正,走上正轨,玄宗看中了多谋善断的姚崇。在渭川见面时,玄宗提出他当宰相, 姚崇向唐玄宗提出了“十事要说”,玄宗一一应允,他这才同意。“十事要说”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姚崇上任后, 帮助玄宗贬逐功臣、杜绝斜封官、整治外戚等。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国家渐入正轨后,玄宗要以法治国。这时,打击政敌、招权纳贿、搞小集团的姚崇便下台了。玄宗又看中了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为政期间,他直言上谏、不数私恩、严于律己,并把要继续实行姚崇时期好的制度。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予以照顾,弄个好官儿做做。结果被宋璟得知后,不但没有给他说情,反而特地关照吏部不给他官做。最后,宋璟因工作失误以及过于守旧被罢相。宋璟罢相后,张嘉贞接替了他的位置。不久,文武双全的张说又取代了他。张说上任后,军事上,裁减了20万边防军,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政治上,改革宰相机构,把“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增加了中书省的权力:文治上,任丽正书院领导(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在张说的辅佐下,开元盛世发展到了极点。开元十三年,在张说的主持下,唐玄宗在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张说后的几位宰相,都因为不和而被罢免。开元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最善于揣测唐玄宗的意思。在公元736年,唐玄宗想从洛阳回京长安,但宰相张九龄等人说秋收还没有结束,这样上路会骚扰百姓,影响生产。李林甫在张九龄走后却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开元二十五(737年),玄宗因所宠武惠妃谗言,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改立三子忠王李玙为太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寝食不安,后宫虽多美人,但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听人说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不顾什么礼节,就将她招进宫里,杨玉环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很得玄宗欢心。天宝四载(745年)八月,册杨玉环为贵妃。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可谓费尽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李隆基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为了让她吃上喜欢的荔枝,玄宗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京城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因为荔枝摘下后五天内会变味儿。而杨贵妃生在南方,喜欢吃这种东西。有了杨贵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大臣、贵族、宗室为了巴结皇帝,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贵族巴结逢迎,争献美味佳肴、珍异珠宝。在堂妹的关系影响以及他本人财政能力出色的情况下,杨国忠也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实惠,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杨国忠的权势无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辉煌时期也为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可以说,唐朝的转向衰落固然有唐玄宗的过失,但杨氏兄妹特别是杨国忠这个哥哥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他的为非作歹,也没有给妹妹带来好运,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归路。美丽并不是罪过,但美丽却是一个起因。在杨国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政混乱。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

关于唐玄宗的历史论文200字怎么写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李隆基英俊多艺,仪表堂堂,从小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唐玄宗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唐玄宗眼光精准,能够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贤才。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开元初年,国家需要拨乱反正,走上正轨,玄宗看中了多谋善断的姚崇。在渭川见面时,玄宗提出他当宰相, 姚崇向唐玄宗提出了“十事要说”,玄宗一一应允,他这才同意。“十事要说”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姚崇上任后, 帮助玄宗贬逐功臣、杜绝斜封官、整治外戚等。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国家渐入正轨后,玄宗要以法治国。这时,打击政敌、招权纳贿、搞小集团的姚崇便下台了。玄宗又看中了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为政期间,他直言上谏、不数私恩、严于律己,并把要继续实行姚崇时期好的制度。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予以照顾,弄个好官儿做做。结果被宋璟得知后,不但没有给他说情,反而特地关照吏部不给他官做。最后,宋璟因工作失误以及过于守旧被罢相。宋璟罢相后,张嘉贞接替了他的位置。不久,文武双全的张说又取代了他。张说上任后,军事上,裁减了20万边防军,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政治上,改革宰相机构,把“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增加了中书省的权力:文治上,任丽正书院领导(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在张说的辅佐下,开元盛世发展到了极点。开元十三年,在张说的主持下,唐玄宗在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张说后的几位宰相,都因为不和而被罢免。开元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最善于揣测唐玄宗的意思。在公元736年,唐玄宗想从洛阳回京长安,但宰相张九龄等人说秋收还没有结束,这样上路会骚扰百姓,影响生产。李林甫在张九龄走后却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开元二十五(737年),玄宗因所宠武惠妃谗言,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改立三子忠王李玙为太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寝食不安,后宫虽多美人,但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听人说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不顾什么礼节,就将她招进宫里,杨玉环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很得玄宗欢心。天宝四载(745年)八月,册杨玉环为贵妃。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可谓费尽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李隆基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为了让她吃上喜欢的荔枝,玄宗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京城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因为荔枝摘下后五天内会变味儿。而杨贵妃生在南方,喜欢吃这种东西。有了杨贵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大臣、贵族、宗室为了巴结皇帝,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贵族巴结逢迎,争献美味佳肴、珍异珠宝。在堂妹的关系影响以及他本人财政能力出色的情况下,杨国忠也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实惠,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杨国忠的权势无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辉煌时期也为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可以说,唐朝的转向衰落固然有唐玄宗的过失,但杨氏兄妹特别是杨国忠这个哥哥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他的为非作歹,也没有给妹妹带来好运,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归路。美丽并不是罪过,但美丽却是一个起因。在杨国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政混乱。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

唐玄宗李隆基 少年英豪 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公元685-762年),姓李,名隆基,因为谥号突出一个“明”字,又称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他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但从他开始唐朝也走上了下坡路,即从安史之乱开始,唐朝逐渐衰落下去。 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小时候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 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小孙子备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处处果断得帝位 在奶奶武则天死后,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崇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在公元710年,中宗终于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但父亲李旦也和中宗一样是个软弱的皇帝,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而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权。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 到公元712年,睿宗厌烦了做皇帝的生活,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但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睿宗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开元盛世流芳百世 善用宰相 唐玄宗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唐玄宗还是有伯乐眼光的。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著名大臣。 姚崇办事果断,他因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条建议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十条建议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对于皇亲国戚,姚崇也不进行照顾。当时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姚崇奏请玄宗批准后,惩办了王仙童。 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蝗虫飞起来遮天蔽日,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姚崇之后是宋璟,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予以照顾,弄个好官儿做做。结果被宋璟得知后,不但没有给他说情,反而特地关照吏部不给他官做。 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 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 革新吏治 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 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武功也显赫 唐玄宗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 早在唐玄宗即位之前,北方边境已是危机四伏。在武则天做皇帝的初期,即公元686年(万岁通天元年),契丹的李尽忠利用当时的民族矛盾,煽动部下反叛唐朝,而且攻占了营州。武则天派兵反击,结果失败。此后,在公元703年,安西地区的碎叶镇也被突厥攻占,致使丝绸之路最后断绝,严重影响了唐朝的声誉和外贸经济。 北方的领土在唐朝初年曾经统一,而且设置了单于、安北都护府,分别管辖长城内外到贝加尔湖的广阔地区。到了武则天主政以及做皇帝时期,突厥人经常骚扰边境,还攻占了蔚州(现在河北的蔚县)和定州(现在河北定县),迫使唐朝将安北都护府南迁。 兵制改革 为了重新统一北方,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为收复北方领土做准备。这主要是对于兵制进行了改革。原来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致使农民逃亡,影响了军队的兵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对于军事不太重视,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时,士兵逃跑现象极为严重,军队战斗力也很低,无法和强悍的突厥军队抗衡。 在公元723年,即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建立雇佣兵。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做"长征健儿",这次改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了全国。这种制度使原来的府兵轮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恢复北、西疆域 除了对兵制进行改革之外,唐玄宗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这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提高了战斗力。另外,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玄宗又命令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加粮食产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西域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碎叶镇,第二阶段是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检田括户繁荣经济 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当时的豪强霸占了农民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自己的"私属",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 公元712到725年之间,唐玄宗的检田括户运动收到了实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一年增加的客户钱就高达几百万之多。 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经济又步入正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为经济抑制佛教 佛教在唐朝初年虽然没有被查禁,但发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制,特别是对道教的提倡,使得佛教的发展没有取得至尊的地位。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从宗教上来打击李姓,武则天对佛教采取了纵容态度,这使得佛教发展迅速。在全国的各个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僧侣们不仅在国家的包庇纵容下兼并土地,还极力逃避国家税收。和尚数目的大量增加,使国家承担赋税和徭役的人数减少,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在开元二年,唐玄宗下令削减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最后使全国还俗的僧尼达到一万二千人之多。然后,玄宗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庙,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对于官员和僧尼的交往也进行禁止,这使佛教在玄宗时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新的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满足或的倒退 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病死后,又是杨国忠掌权,致使政治更加黑暗。 口蜜腹剑李林甫 这个李林甫最善于揣测唐玄宗的意思,在公元736年,唐玄宗想从洛阳回长安,但宰相张九龄等人说秋收还没有结束,这样上路会骚扰百姓,影响生产。李林甫在张九龄走后却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 玄宗很高兴,照计而行。后来,李林甫就找机会诬陷张九龄等人,终于使唐玄宗将这些敢于直言的宰相罢官,由他把持了朝政。李林甫掌权之后,凡是不听从他、不和他站在一起的人都要想方设法地陷害。李林甫嫉妒贤能之人,嘴里说的话很好听,但心里却阴险毒辣。所以,人们背地里说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夺儿媳宠贵妃 公元736年,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寝食不安。听人说他和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氏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不顾什么礼节,就将他招进宫里,杨妃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很得玄宗欢心。 为了掩盖自己夺儿媳的丑恶行径,唐玄宗让杨妃自己请求进宫做女官,住进南宫,又赐号太真。为了安慰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个妃子作为补偿。 这个时期的封建伦理观念还没有南宋末年朱熹理学出来之后那么严格,男女观念虽然是不平等,但对于女性的贞操观念和改嫁等方面还是比较宽容的,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压制是元朝之后的明朝和清朝。武则天之所以能做女皇,和这时的这种宽容的社会心理有关,所以,到了清朝末年,同样掌握国家政权的慈禧太后就不敢称女皇了,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后来,唐玄宗封杨妃为贵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但这时候没有皇后,所以杨贵妃实际上就是唐玄宗的皇后了。玄宗对她恩宠备至,还称赞她是自己的"解语之花"。爱屋及乌,有了杨贵妃的关系,杨氏一族开始飞黄腾达。所以,当时民间竟有了生小孩希望生女孩,将来入宫做妃子荣耀家族的观念。 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可谓费劲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为了让她吃上喜欢的荔枝,玄宗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因为荔枝摘下后五天内会变味儿。而杨贵妃生在南方,喜欢吃这种东西。 有了杨贵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大臣、贵族、宗室为了巴结皇帝,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贵族巴结逢迎,争献美味佳肴、珍异珠宝。 杨国忠专权乱国 在妹妹的关系影响下,哥哥杨国忠也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实惠: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二姐封为虢国夫人,三姐封为秦国夫人。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杨国忠的权势无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辉煌时期也为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可以说,唐朝的转向衰落固然有唐玄宗的过失,但杨氏兄妹特别是杨国忠这个哥哥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他的为非作歹,也没有给妹妹带来好运,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归路。美丽并不是罪过,但美丽却是一个起因。 在杨国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政混乱。在暴雨造成灾害时,玄宗询问灾情,杨国忠却拿着大个的粟穗子给玄宗看,说雨大但没有影响收成。下边有的官员报告灾情,请求救助,他大发雷霆,命令司法机关进行严惩。杨国忠能力不高,但喜欢胡乱处理朝政,正事做不好,坏事却很在行,接受贿赂、拉帮结派等等应用自如。 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均田制在这个时期瓦解,税收急剧减少,但朝廷的花费却因为玄宗和杨贵妃的奢侈而逐渐增多,国库入不敷出。政治的腐败还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无赖之徒。这些人在后来玄宗发动的战争中不但没有夺得胜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 玄宗好战边疆再乱 玄宗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政治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的贪功求官的欲望。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玄宗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气。 一是西边和吐蕃的关系恶化,开战后互有伤亡,损害了历来的和睦有好关系。二是西南的南诏国。由于边境将领的骄横跋扈,致使本该平息的冲突日益升级,结果唐朝征兵和南诏开战。先后战死、病死的唐朝兵达二十万之多。

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1)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官的选拔,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称职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 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改革军事制度,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4)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持续8年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使唐朝由盛转衰,从此唐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关于唐玄宗的历史论文200字内容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李隆基英俊多艺,仪表堂堂,从小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唐玄宗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唐玄宗眼光精准,能够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贤才。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开元初年,国家需要拨乱反正,走上正轨,玄宗看中了多谋善断的姚崇。在渭川见面时,玄宗提出他当宰相, 姚崇向唐玄宗提出了“十事要说”,玄宗一一应允,他这才同意。“十事要说”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姚崇上任后, 帮助玄宗贬逐功臣、杜绝斜封官、整治外戚等。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国家渐入正轨后,玄宗要以法治国。这时,打击政敌、招权纳贿、搞小集团的姚崇便下台了。玄宗又看中了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为政期间,他直言上谏、不数私恩、严于律己,并把要继续实行姚崇时期好的制度。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予以照顾,弄个好官儿做做。结果被宋璟得知后,不但没有给他说情,反而特地关照吏部不给他官做。最后,宋璟因工作失误以及过于守旧被罢相。宋璟罢相后,张嘉贞接替了他的位置。不久,文武双全的张说又取代了他。张说上任后,军事上,裁减了20万边防军,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政治上,改革宰相机构,把“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增加了中书省的权力:文治上,任丽正书院领导(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在张说的辅佐下,开元盛世发展到了极点。开元十三年,在张说的主持下,唐玄宗在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张说后的几位宰相,都因为不和而被罢免。开元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最善于揣测唐玄宗的意思。在公元736年,唐玄宗想从洛阳回京长安,但宰相张九龄等人说秋收还没有结束,这样上路会骚扰百姓,影响生产。李林甫在张九龄走后却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开元二十五(737年),玄宗因所宠武惠妃谗言,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改立三子忠王李玙为太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寝食不安,后宫虽多美人,但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听人说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不顾什么礼节,就将她招进宫里,杨玉环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很得玄宗欢心。天宝四载(745年)八月,册杨玉环为贵妃。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可谓费尽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李隆基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为了让她吃上喜欢的荔枝,玄宗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京城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因为荔枝摘下后五天内会变味儿。而杨贵妃生在南方,喜欢吃这种东西。有了杨贵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大臣、贵族、宗室为了巴结皇帝,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贵族巴结逢迎,争献美味佳肴、珍异珠宝。在堂妹的关系影响以及他本人财政能力出色的情况下,杨国忠也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实惠,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杨国忠的权势无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辉煌时期也为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可以说,唐朝的转向衰落固然有唐玄宗的过失,但杨氏兄妹特别是杨国忠这个哥哥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他的为非作歹,也没有给妹妹带来好运,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归路。美丽并不是罪过,但美丽却是一个起因。在杨国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政混乱。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

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1)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官的选拔,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称职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 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改革军事制度,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4)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持续8年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使唐朝由盛转衰,从此唐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唐玄宗李隆基 少年英豪 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公元685-762年),姓李,名隆基,因为谥号突出一个“明”字,又称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他开创了唐朝的鼎盛时期,但从他开始唐朝也走上了下坡路,即从安史之乱开始,唐朝逐渐衰落下去。 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时候,所以他小时候就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宫廷变故,这也许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坚定的性格。他小时候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 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小孙子备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处处果断得帝位 在奶奶武则天死后,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崇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在公元710年,中宗终于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 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但父亲李旦也和中宗一样是个软弱的皇帝,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忍让。而太平公主则认为是自己给了他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权。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便是太子李隆基,开始她没把他放在眼里,觉得他还年轻,但后来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断之后,就开始防范他。她制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没资格做太子,更不能继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废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为自己以后做女皇帝开路。 到公元712年,睿宗厌烦了做皇帝的生活,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但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睿宗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开元盛世流芳百世 善用宰相 唐玄宗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唐玄宗还是有伯乐眼光的。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著名大臣。 姚崇办事果断,他因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条建议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十条建议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对于皇亲国戚,姚崇也不进行照顾。当时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姚崇奏请玄宗批准后,惩办了王仙童。 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蝗虫飞起来遮天蔽日,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姚崇之后是宋璟,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予以照顾,弄个好官儿做做。结果被宋璟得知后,不但没有给他说情,反而特地关照吏部不给他官做。 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 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 革新吏治 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 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武功也显赫 唐玄宗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 早在唐玄宗即位之前,北方边境已是危机四伏。在武则天做皇帝的初期,即公元686年(万岁通天元年),契丹的李尽忠利用当时的民族矛盾,煽动部下反叛唐朝,而且攻占了营州。武则天派兵反击,结果失败。此后,在公元703年,安西地区的碎叶镇也被突厥攻占,致使丝绸之路最后断绝,严重影响了唐朝的声誉和外贸经济。 北方的领土在唐朝初年曾经统一,而且设置了单于、安北都护府,分别管辖长城内外到贝加尔湖的广阔地区。到了武则天主政以及做皇帝时期,突厥人经常骚扰边境,还攻占了蔚州(现在河北的蔚县)和定州(现在河北定县),迫使唐朝将安北都护府南迁。 兵制改革 为了重新统一北方,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为收复北方领土做准备。这主要是对于兵制进行了改革。原来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致使农民逃亡,影响了军队的兵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对于军事不太重视,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时,士兵逃跑现象极为严重,军队战斗力也很低,无法和强悍的突厥军队抗衡。 在公元723年,即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建立雇佣兵。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做"长征健儿",这次改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了全国。这种制度使原来的府兵轮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恢复北、西疆域 除了对兵制进行改革之外,唐玄宗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这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提高了战斗力。另外,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玄宗又命令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加粮食产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西域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碎叶镇,第二阶段是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检田括户繁荣经济 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当时的豪强霸占了农民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自己的"私属",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 公元712到725年之间,唐玄宗的检田括户运动收到了实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一年增加的客户钱就高达几百万之多。 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经济又步入正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为经济抑制佛教 佛教在唐朝初年虽然没有被查禁,但发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制,特别是对道教的提倡,使得佛教的发展没有取得至尊的地位。但是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从宗教上来打击李姓,武则天对佛教采取了纵容态度,这使得佛教发展迅速。在全国的各个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僧侣们不仅在国家的包庇纵容下兼并土地,还极力逃避国家税收。和尚数目的大量增加,使国家承担赋税和徭役的人数减少,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在开元二年,唐玄宗下令削减全国的僧人和尼姑数量,最后使全国还俗的僧尼达到一万二千人之多。然后,玄宗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庙,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对于官员和僧尼的交往也进行禁止,这使佛教在玄宗时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新的发展,超过了他的先祖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强盛繁荣、流芳百世的"开元盛世"。 满足或的倒退 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病死后,又是杨国忠掌权,致使政治更加黑暗。 口蜜腹剑李林甫 这个李林甫最善于揣测唐玄宗的意思,在公元736年,唐玄宗想从洛阳回长安,但宰相张九龄等人说秋收还没有结束,这样上路会骚扰百姓,影响生产。李林甫在张九龄走后却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 玄宗很高兴,照计而行。后来,李林甫就找机会诬陷张九龄等人,终于使唐玄宗将这些敢于直言的宰相罢官,由他把持了朝政。李林甫掌权之后,凡是不听从他、不和他站在一起的人都要想方设法地陷害。李林甫嫉妒贤能之人,嘴里说的话很好听,但心里却阴险毒辣。所以,人们背地里说他是"口有蜜,腹有剑"。 夺儿媳宠贵妃 公元736年,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寝食不安。听人说他和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氏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不顾什么礼节,就将他招进宫里,杨妃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很得玄宗欢心。 为了掩盖自己夺儿媳的丑恶行径,唐玄宗让杨妃自己请求进宫做女官,住进南宫,又赐号太真。为了安慰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个妃子作为补偿。 这个时期的封建伦理观念还没有南宋末年朱熹理学出来之后那么严格,男女观念虽然是不平等,但对于女性的贞操观念和改嫁等方面还是比较宽容的,封建社会对于妇女的压制是元朝之后的明朝和清朝。武则天之所以能做女皇,和这时的这种宽容的社会心理有关,所以,到了清朝末年,同样掌握国家政权的慈禧太后就不敢称女皇了,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后来,唐玄宗封杨妃为贵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但这时候没有皇后,所以杨贵妃实际上就是唐玄宗的皇后了。玄宗对她恩宠备至,还称赞她是自己的"解语之花"。爱屋及乌,有了杨贵妃的关系,杨氏一族开始飞黄腾达。所以,当时民间竟有了生小孩希望生女孩,将来入宫做妃子荣耀家族的观念。 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可谓费劲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为了让她吃上喜欢的荔枝,玄宗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因为荔枝摘下后五天内会变味儿。而杨贵妃生在南方,喜欢吃这种东西。 有了杨贵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大臣、贵族、宗室为了巴结皇帝,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贵族巴结逢迎,争献美味佳肴、珍异珠宝。 杨国忠专权乱国 在妹妹的关系影响下,哥哥杨国忠也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实惠: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二姐封为虢国夫人,三姐封为秦国夫人。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杨国忠的权势无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辉煌时期也为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可以说,唐朝的转向衰落固然有唐玄宗的过失,但杨氏兄妹特别是杨国忠这个哥哥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他的为非作歹,也没有给妹妹带来好运,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归路。美丽并不是罪过,但美丽却是一个起因。 在杨国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政混乱。在暴雨造成灾害时,玄宗询问灾情,杨国忠却拿着大个的粟穗子给玄宗看,说雨大但没有影响收成。下边有的官员报告灾情,请求救助,他大发雷霆,命令司法机关进行严惩。杨国忠能力不高,但喜欢胡乱处理朝政,正事做不好,坏事却很在行,接受贿赂、拉帮结派等等应用自如。 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均田制在这个时期瓦解,税收急剧减少,但朝廷的花费却因为玄宗和杨贵妃的奢侈而逐渐增多,国库入不敷出。政治的腐败还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无赖之徒。这些人在后来玄宗发动的战争中不但没有夺得胜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 玄宗好战边疆再乱 玄宗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政治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的贪功求官的欲望。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玄宗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气。 一是西边和吐蕃的关系恶化,开战后互有伤亡,损害了历来的和睦有好关系。二是西南的南诏国。由于边境将领的骄横跋扈,致使本该平息的冲突日益升级,结果唐朝征兵和南诏开战。先后战死、病死的唐朝兵达二十万之多。

关于唐玄宗的历史论文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李隆基英俊多艺,仪表堂堂,从小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唐玄宗虽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彻底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不容乐观: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在这方面,唐玄宗眼光精准,能够根据时代需求来选拔贤才。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开元初年,国家需要拨乱反正,走上正轨,玄宗看中了多谋善断的姚崇。在渭川见面时,玄宗提出他当宰相, 姚崇向唐玄宗提出了“十事要说”,玄宗一一应允,他这才同意。“十事要说”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姚崇上任后, 帮助玄宗贬逐功臣、杜绝斜封官、整治外戚等。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国家渐入正轨后,玄宗要以法治国。这时,打击政敌、招权纳贿、搞小集团的姚崇便下台了。玄宗又看中了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为政期间,他直言上谏、不数私恩、严于律己,并把要继续实行姚崇时期好的制度。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予以照顾,弄个好官儿做做。结果被宋璟得知后,不但没有给他说情,反而特地关照吏部不给他官做。最后,宋璟因工作失误以及过于守旧被罢相。宋璟罢相后,张嘉贞接替了他的位置。不久,文武双全的张说又取代了他。张说上任后,军事上,裁减了20万边防军,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政治上,改革宰相机构,把“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增加了中书省的权力:文治上,任丽正书院领导(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在张说的辅佐下,开元盛世发展到了极点。开元十三年,在张说的主持下,唐玄宗在泰山举行了封禅大典。张说后的几位宰相,都因为不和而被罢免。开元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唐玄宗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一种制度,让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到了武则天主政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开,因此将这种制度也就废除了。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所以,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开创了盛世之后,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最善于揣测唐玄宗的意思。在公元736年,唐玄宗想从洛阳回京长安,但宰相张九龄等人说秋收还没有结束,这样上路会骚扰百姓,影响生产。李林甫在张九龄走后却对唐玄宗说,长安和洛阳是陛下的东宫和西宫,陛下愿意什么时候来往就什么时候来往,不必再等以后,至于妨碍了农民秋收,免了他们的税收也就行了。开元二十五(737年),玄宗因所宠武惠妃谗言,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改立三子忠王李玙为太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寝食不安,后宫虽多美人,但没有一个能使他满意。听人说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不顾什么礼节,就将她招进宫里,杨玉环懂音律,也很聪明,还擅长歌舞,很得玄宗欢心。天宝四载(745年)八月,册杨玉环为贵妃。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可谓费尽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李隆基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为了让她吃上喜欢的荔枝,玄宗还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京城长安的几千里贡道,以便荔枝能及时地用快马快速运到长安,因为荔枝摘下后五天内会变味儿。而杨贵妃生在南方,喜欢吃这种东西。有了杨贵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大臣、贵族、宗室为了巴结皇帝,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贵族巴结逢迎,争献美味佳肴、珍异珠宝。在堂妹的关系影响以及他本人财政能力出色的情况下,杨国忠也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实惠,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杨国忠的权势无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辉煌时期也为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可以说,唐朝的转向衰落固然有唐玄宗的过失,但杨氏兄妹特别是杨国忠这个哥哥没有起到正面的作用,他的为非作歹,也没有给妹妹带来好运,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归路。美丽并不是罪过,但美丽却是一个起因。在杨国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政混乱。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

题目:贞观之治的形成原因(下文共419字)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 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 630年,击败东突厥,被突厥各部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公元649年,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7月病死于长安含风殿。葬于今陕西礼泉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唐太宗善于听从大臣的批评和见解,魏征直谏200多次直陈他的过失。 唐太宗还精擅书法,以行书写碑,为后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等。死后更以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为陪葬品。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与后来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并肩而立。

论武则天之功过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千百年来,历代英豪无不是为了争夺这壮丽山河,从而使人间战火连绵。但一时的太平盛世也使人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千百位帝王,有功有过。有的略输文采,有的治理不当,有的大智若愚,有的国法严明。 现代人都将一部部以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展现在人们面前。如《大明宫辞》就讲述了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的一生。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当时与现在自然有许多对于她的争议。 武则天乃是唐高宗的皇后,因唐高宗生性懦弱,从而武则天逐渐掌管实权,在晚年称帝,并改国号为周。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发展了农业,选拔优秀的贤才,推行唐太宗的政策,进一步的促进了经济发展,加强管理,增强国力。老百姓们安居乐业,并没有因为是女流之辈的统治而显得兵荒马乱。这也被人们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戏述唐玄宗-------潮起潮落 唐朝年间,有许多人叱咤风云。然而我却对唐玄宗是情有独钟,他那精湛的统治能力,巧妙的用人。唐玄宗为广纳贤人,不惜委屈自己,这都让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贪图享乐而自作自受。 当年的开元时期,可谓是繁荣富庶,毫无疑问,乃唐玄宗的统治优良也。选用姚崇作相,给繁荣又加上了一层必然。黄金搭档在一起当然把唐朝的繁荣体现得栩栩尽致。唐朝诗赋让人醉生梦死,都是因为唐玄宗把诗赋加进了进士科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唐朝农业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唐玄宗任君期间,共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引的水稻也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手工业日益发达,丝绸品渐渐出炉,技术高超。它的陶瓷业也不甘落后,奋勇直追,推出至今有名的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在陶瓷业独领风骚。 数千古风云人物,还看唐朝。 人无非此一时,彼一时。唐玄宗也无例外。也许是当时的硕大成就让他过分自信,他如同井底之蛙,在井里是一片繁荣景象,以为这儿已经是世界的边缘,但未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日益的贪图享乐的心理油然而生,杨贵妃又闯入他的视线,无疑这时的朝政如同一本长篇的乏味文章,而眼前杨贵妃却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小说。当然他选择了“小说”。“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至理名言,在唐玄宗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仰慕唐朝那时的风光,敬仰唐玄宗的能力,但是叹息却成为文章的末尾插曲。 放眼尽观“清朝统治史” 从三皇五帝至如今,中国历经无数荣辱兴衰,中国人民也饱受身心的煎熬。 不论是唐、宋、元,中国的经济、科学都位于当时世界的前列。可自从明中到清末中国一蹶不振。可见明、清二朝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起着位高权重的作用。其中清朝政府的统治,对于中国的落后有一种不可推卸责任。 首先明清朝的科举制度对于人才的开发起着较大的阻力。“八股文”对于清朝文人学士起着较大的阻力。“八股文”对于明清朝文人学士的思想起了一定的阻碍。它像一个牢笼,将文人的思想拘束于一个范围内,将原本胸怀大志,可以成龙的学子们,套上了链索,使他们的文学才华不可展现的淋漓尽致发挥出来。其次,“文字狱”也为中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失,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事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另外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刚开始时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可是,当时西方国家发展速度飞快,逐渐超过中国,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的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使中国走向落后趋势。 清朝从刚开始,“只留头,不留发”的统治到了最后的灭亡,这是值得他们反思的。当年,清朝刚入关时十分英勇。骑、射、打、猎都是他们的强项,可到后来他们一味的不务正业,奢移成性,最终酿成了清政府的衰亡,毁灭。 从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到亡国之皇溥仪,中国历经了无数的荣辱兴衰,什么割地赔款,火烧圆明园,这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耻辱,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永不褪色的阴影。

推荐:王玉笙 高永平的《从唐太宗自观国史论唐初某些史料的真伪》谌旭彬《贞观之治:一场形式主义的乌托邦》王炎平《论唐太宗失政不自晚年始》王万盈《在历史的表象后面_李世民与魏征关系新探》涂绪谋的《唐太宗贞观之失述评》

唐玄宗历史小论文200字数量

唐玄宗,这个名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他曾开辟了中国史上一个繁盛的局面——开元盛世。但是,也正是这位伟大的人物,使唐朝面临一个由盛转衰的局面——安史之乱。如今,我们又该怎样评价他呢?(开头提出问题)他对中国的繁荣和发展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他继位以后,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为宰相,“励精为治”。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并崇尚节俭,使他的统治被称为“开元之治”。后来他逐渐完善,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得到了繁荣。他还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在农业技术上有很大的发展,南方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大大增加了产量。在生产工具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在陶瓷上,也已有了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而且还使唐都长安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他还完善了中国史上一项重大制度——科举制。他尤其注重诗赋,使唐诗得到了繁荣,也使诗赋成为当时进士科的重要内容。回看历史,唐玄宗的确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和赞赏的东西,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他曾带给中国的痛。安史之乱始终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踪迹。在唐玄宗统治后期,由于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并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以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安史之乱,这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后来唐朝日趋衰落,在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了唐末农民大起义,唐朝瓦解。907年,唐朝灭亡。

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生於垂拱元年(六八五年),卒於代宗宝应元年(七六二年)。太极元年至天宝十五年(七一二 ~ 七五六年)在位。 李隆基是高宗李治的孙子,睿宗李旦的三儿子。他二十岁以前是在武则天执政时代度过的。嗣圣元年(六八四年)正月,武则天临朝称制之后,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进而爬上皇帝的宝座,她广开告密门,大用酷吏,不断大批屠杀政敌。到永昌元年(六九零年)九月称帝以前,她把李唐宗室、关陇(今山西、陕西)军事贵族集团以及依附他们的官僚、贵族几乎消灭乾净。她称帝之后,幸存的李唐宗室仍然动辄得咎, 随时都有丧生的危险。例如大足元年(七零一年)九月,李隆基的亲堂兄、邵王李重润仅仅与其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廷基私下议论张易之、张昌宗权势太大,就被武则天逼令自杀。所以说李隆基二十岁前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 景龙四年(七一零年)六年,韦后梦想当武则天,与散骑常侍马秦客、光禄少卿杨均密谋毒死了中宗。 中宗死后,韦后搬出幼稚无知的李重茂上台当傀儡皇帝(殇帝),自己临朝摄政。她还想爬上皇帝的宝座,准备对李旦下毒手。正在这个关键时刻,有胆有识的李隆基毅然决定发动宫廷政变。 唐隆元年(七一零年)六月,李隆基和刘幽求、钟绍京、薜祟简(太平公主子)等人率领万骑(皇帝卫队)和总监丁夫(皇宫仆人),突入长安玄武门,冲到了太极殿。韦后被这突如其来的事变吓得惊慌失措,仓皇逃进殿前飞骑(皇宫卫队)营,她和安乐公主及其丈夫武廷秀都被乱兵杀死。李隆基分派万骑把韦武集团成员消灭乾净,终於报了仇,雪了耻。至此,李唐宗室又开始掌握了政权。 韦武集团被铲除后,李隆基、太平公主出面,叫殇帝让位给李旦(即睿宗)。李隆基被立为太子。 睿宗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他即位的第一年,主要听李隆基的话,以姚祟、宋璟第人为相,做了一些好事,如重用忠良,眨斥奸臣,大裁冗员,昭雪冤案,政治比较清明,颇有新兴气象。因此当时有人说∶「姚、宋为相,邪不如正。」然而,太平公主却常叫人散布流言蜚语,在李隆基周围布置密探,不断向睿宗打小报告,组织宗派小集团第卑鄙手段,使她在睿宗面前逐步占了上风。所以睿宗即位的第二、三年,大多听太平公主的话,并以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为相,做了不少坏事,政治 日益腐败。因此当时人说∶「太平用事,正不如邪。」

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1)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官的选拔,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称职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 的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封回纥的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改革军事制度,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4)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还重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政治十分腐败,以致酿成安史之乱持续8年的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使唐朝由盛转衰,从此唐朝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