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海洋地质学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4 00:50:20

海洋地质学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许多学科的领域,具有极大的综合性,而且与技术方法的研究,特别是测深技术、地球物理、海洋钻探、海底观测和取样技术的研究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海底的地貌景观及其空间分布和成因,是海洋地质学的经典内容之一。海底有三个最主要的地形单元,即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大陆边缘是大陆和海洋的过渡部位,是海陆影响兼而有之的一部分海底;大洋盆地以深海平原和深海丘陵为主体,其上分布着长条状海岭和孤峰状的海山;大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山系,多位于大洋中部,是洋壳裂开,深部物质上涌的场所。海底地形的基本格架受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控制。内力作用对地形,尤其是深海地形的发育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深海底的大地形主要是构造地形和火山地形,外力作用也有影响,但与陆地相比要弱得多。海底地形的调查主要靠海底测深及侧扫声呐。应用现代高精度的声波测深技术和定位技术,已能查明海底的微地形。海底地形是研究海底构造的钥匙,对航海、军事及海底工程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形成作用时空分布和大洋演化历史也是海洋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海底的大部分都覆盖着沉积物。主要来源有陆源碎屑、海洋生物骨骸及海水本身的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的产物,也有来自火山和宇宙的组分。海底沉积物的年代是研究沉积史的基础。常用的测年方法有相对年代学方法和绝对年代学方法,前者有古生物法、古地磁法、稳定同位素地层学法,后者有各种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现今已经建立起海底沉积物的地层系统,研究海底沉积地层的划分、对比,是大洋地层学的任务。 洋壳岩石主要是地幔岩浆活动的产物,也是许多海底矿产的物源,与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记录了洋壳形成和演化的历史,是当前深海钻探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研究领域。 海底矿产资源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在滨岸带,由陆源有用矿物富集形成的砂矿床,已被广泛利用。在近岸浅水区,砂和卵石作为建筑材料,也已大力开发。在大陆架,丰富的油气资源已进入大规模工业开发阶段,产量已达全球石油总产量的1/4,大陆坡和大陆隆是潜在的油气资源基地。深海锰结核储量很大,富含锰、铁、铜、镍、钻、铅等多种有用元素,在诸大洋均有分布,尤以太平洋为最多。多金属泥及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研究正在深入。其他如磷酸盐、海绿石等也有经济价值。海底资源的调查和开发试验将加紧进行。海底石油在人类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继续增加。一个综合开发海底资源的时代已为期不远。成矿作用的研究将出现一个勃兴的局面。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将进一步促进海洋地质学的高速发展。

夏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510760)作者简介:夏真(1963年—),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地质与海洋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工作。联系:020-82250771,E-mail:xia-zhen@ 。摘要 随着科技发展,资源的短缺,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展,海洋已成为各国关注争夺的焦点,海洋局势日益紧张。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海岸与海底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和海底矿产资源等多方面。因此,海洋地质学对海域疆界的划定具有指导意义,其复杂的海底地质地理环境,在航海、军事及海底工程中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甚至可以成为海洋环境武器加以利用。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军事 海洋资源 环境1 概述山川河流、峡谷平原及森林草丛等地理环境在军事战略上意义非凡,历来是战争的客观基础,是关系战争胜败的重要条件。分析战争态势、确定战略战术、行军布阵、运输补给,以及组织指挥作战等均须对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必须对军事行动区进行地形地貌等相关的地理环境勘测,分析研究并改造运用地理条件,达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克敌制胜的效果。《战争论》的作者——世界著名的普鲁士战略学家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地理环境同军事行动本身有着十分密切而永远存在的关系,它不论对战争过程本身,还是对战斗的准备和运用,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即使是现代战争,地理环境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1]。现代战争和军事活动的范围已扩展到了地球四大层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各个方面,甚至延伸到部分外层空间,海、陆、空全方位的战争不仅需要分析陆地的地理环境,还应对海洋环境进行多方面的了解、研究,天文气象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当今人类面临着四大危机人口剧增、资源减少、能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而缓解这些危机的重要途径就是向海洋进军。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世界大势变迁,国力盛衰强弱,常在于海而不在于陆,其海上权力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近代海权论的奠基人、美国海军军官马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必须首先控制海洋,控制海洋就控制了世界财富,进而统治世界。此理论改变了美国,更改变了世界。历史证明:没有海洋方向上的安全,就不会有国家的安全;局限于大陆战备的国家,必然被动挨打。近代中国的有海无防造成了百余年的国耻族难,当今的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能认识到海洋和海军的重要。目前,世界上已兴起一门边缘学科——军事海洋学,它在海洋科学与军事科学结合的基础上迅速发展,用于研究和利用海洋自然规律,为国防建设、海上军事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施海洋保障。其研究范围从海面、水体到海底,包括了海洋气象、海洋水文、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声学、海洋生物和海洋地质等诸多学科,对军队作战、训练、武备试验、舰船设计制造和维修保养等方面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趋利避害,发挥优势,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其中,海洋地质学可以帮助认识海洋地形地貌特征、海底沉积物运移规律、海底构造特点及海底矿产资源等地质因素,为海洋划界、军事部署、战略战术及军事行动提供科学依据[2]。21世纪是海洋新世纪,世界各国对海洋权益的争夺日趋激烈。中国有300多万km2的海洋国土,沿海地区集中了全国40%以上的人口,大中城市占全国的50%以上,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70%以上,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可见,海洋国防及海洋战略对中国尤为重要[3]。2 海洋地质学的军事意义1 海洋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它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又与海洋学有密切联系,是地质学与海洋学的边缘科学[4]。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许多学科的领域,具有极大的综合性,包括海岸与海底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海底矿产资源,以及海洋地球物理和海洋地质调查技术等多方面。海洋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和地质科学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是探讨地球发生、发展、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的重要领域。海底地形、地貌景观及其空间分布和成因,是海洋地质学的经典内容之一,其基本格架主要受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控制。从大陆和海洋过渡部位的大陆边缘,至以深海平原和深海丘陵为主体的大洋盆地,以及位于大洋中部洋壳裂开的大洋中脊,海底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斜坡平原、沟谷深壑、海岭海山等,陆地的地形变化特征同样表现在海洋。海底地形的调查主要依靠海底测深(单波束和多波束)及旁侧声纳技术,结合高精度定位技术,可以查明海底微地形特征。海底地形是研究海底构造的钥匙,对航海、军事及海底工程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海底沉积主要研究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形成作用、时空分布和大洋演化历史。在海底不同部位,影响沉积作用的主要因素不一。濒临陆地,陆源沉积作用居主导地位,受波浪、潮汐、海流的影响,其分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向深部,总的趋势是粒度变细,来自上覆水层的细粒悬浮物和生物骨骸的垂向沉落,即远洋沉积作用居主导地位。但海洋环流和微地貌对沉积物的分布有很大控制作用,浊流和其他偶发事件也有影响。气候和纬度带对沉积作用的影响十分显著。与陆相沉积物相比,海洋沉积物在时间上多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因此保存了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及海洋环流演变的较完整的记录。海底构造研究海洋地壳的结构,海底主要构造单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海底岩石圈的演化历史。海底主要构造单位包括大洋板块和板块边缘,洋底构造的研究对解决地壳起源、演化等地质学根本问题关系极大,与海底成矿作用也有密切关系。洋底岩石研究洋底岩石的组成、产状、分布和成因。洋壳岩石主要是地幔岩浆活动的产物,也是许多海底矿产的物源,与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记录了洋壳形成和演化的历史。海底矿产资源研究各种海底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经济意义。海底矿产资源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在滨岸带,由陆源有用矿物富集形成的砂矿床,已被广泛利用;在近岸浅水区,砂和卵石作为建筑材料,也已大力开发;大陆架丰富的油气资源已进入大规模工业开发阶段,产量已达全球石油总产量的1/4,大陆坡和大陆隆是潜在的油气资源基地;深海锰结核储量极大,富含锰、铁、铜、镍、钴、铅等多种有用元素,多金属泥及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研究正在深入。海底矿产资源的用途不仅仅在于国民经济建设,而且对发展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科技产业也有极大的价值,历来是各国关注的重点。近年来,许多国家从地球物理、构造地质、地貌、地层及沉积学、地球化学等方面,采用航磁、海洋重磁、遥感、深潜、深海钻探、深海电视和照相、水声、激光及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开展海洋调查及研究工作。我国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为港口建设、水下工程设置、国防、航海、渔业以及海底矿产资源调查等,提供了大量资料,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 海洋地质学的军事意义1 海洋划界海洋国家必须明确自己的海洋权益,考虑海洋军事战略布局,亦即要考虑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政治态势、历史渊源、民族文化、经贸往来及疆界权益等。其中,海洋疆界的划分必须运用海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按照国际法规则,依据公平原则确定[5、6]。《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第1款明确指出: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这说明自然延伸原则是沿海国大陆架主权权利的法律基础,这种权利是从国家主权原则中引申出来的,是国家领土主权的一种表现。1969年2月,国际法院在判决北海大陆架案时,对“大陆架是沿海国陆地领土在海下延伸的自然事实”这一原则又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并将其作为整个大陆架法律制度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指导原则。据此,地理特征对海域疆界的划定具有指导意义,影响划界的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大陆架的自然延伸、海岸形状、海岸线的长度、岛屿的位置与性质、地形变化、地质体的特性、沉积物来源及矿床的统一性等。划界不仅体现了国家的海洋主权,如海洋国土面积及海事活动范围等海洋空间,这关系到海上运输、海洋装备、海上牧场、海上机场、海上建筑、海底管线及海底公园等广阔的活动天地;而且涉及到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游览资源等。其中,海洋矿产资源包括大陆架油、气;含钛铁、磁铁、钨、锡、铜、金、锆、铍、石英、金红石等的滨海砂矿;深海海底的锰结核、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金属软泥等。海洋化学资源包括80多种化学元素,可以用来制盐、海水淡化、制造各种化工原料、肥料、耐火材料、建筑材料、提取工业原料和贵重物质。海洋动力资源包括潮汐、温差、波浪、海流等发电能源。海洋生物资源包括各种经济鱼类、经济无脊椎动物、各种海藻等;近年来发现的深海热泉区生物基因有特殊价值,已引起国际高度重视。海洋资源意味着生存和发展,海洋权益之争实际上即是争夺资源和生存空间。可见,确定海洋疆界,需要对上述地理因素进行精密勘测,并深入研究,以寻找最有利的划界依据,争取最大的海洋权益。这些影响因素,均是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因此,在完成海洋地质勘查及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海洋划界原则,开展军事战略部署,以保护合法的海洋权益。2 海洋军事地理海洋地理环境对海上军事行动的影响极大。正确掌握海洋地理诸要素的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军事行动,有利于掌握海上军事行动的主动权[7]。海岸线是大陆的天然防线。海洋国家均在海岸地带设立军事基地,防止海上的入侵。因此,正确利用海岸地形条件,是重要的作战要素。如海岸线上的高山峻岭会影响空中作战,复杂的地形可修筑各类防御工事,靠近海岸航行可使舰艇获得一定的依托和掩护。海湾是兵家必争之地。海湾三面环陆,一面向海,既易固守,又易被封锁或突入。因此,如何多兵种,海、陆、空全方位作战,是海洋军事家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二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对美国珍珠港进行了成功偷袭,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几乎全军覆灭。海峡是海上战略要道。由于水道较窄,若在战争中重兵封锁,舰船将无法通行。如此重要的经济、军事价值,使海峡战事数不胜数。因此,为了充分利用海峡的自然环境条件,各海洋国家都非常注重在海峡建造军港,以保护航道安全,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海岛是不沉的航空母舰,其军事作用历来受各国国防战略家的重视。海岛是海洋军事控制的基地,是陆基向海洋纵深的延伸,可扩展海洋控制范围,甚至可以控制整个海域,它不仅是陆地国土,还体现了海洋主权。控制海洋,最重要的是控制海洋岛屿,远离大陆的大洋岛屿作为跨洋交通、通信中继站,在战时则成为运送兵力、作战物资的中间站和军事通信要地。同时,以岛设防是保卫海疆的第一道防线,能起到扩大海防纵深,加宽海防战线,增加备战时间,争取海防斗争胜利的巨大作用。岛屿往往拥有优良的港湾资源,非常适于修建港口,甚至建设飞机场。岛屿新价值的形成,归属之争已成为国际政治、军事斗争的热点。因此,围绕岛屿进行、或是在岛屿上展开的战役、战斗不胜枚举。由于资源、战略等方面的意义,海湾、海岛及海峡往往是战争的焦点,它们不仅在战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战争双方争夺的要地,而且也可直接诱发战争。例如苏伊士运河所临的西奈半岛,曾使埃及和以色列发生多次战争。直布罗陀海峡、红海的曼德海峡及马六甲海峡等,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其地理位置都十分重要。地形是军事行动的客观基础。“地无兵不险,兵无地不强”。任何军事行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实施,都要受地形的影响和制约。无论是部队的行军、隐蔽,还是观察、射击,甚至技术兵器的使用等等,都离不开地形条件,地形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重视。利用海底地形同样重要。海底的岩礁、海山、槽沟等地形因素在海战中均有实际意义,现代潜艇、智能鱼雷依靠“地形匹配”这种先进的制导技术,可以利用海底复杂的地形地貌,成功地隐蔽自身、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海底沉积物不仅可用以分析海洋动力环境,不同的沉积物,其锚固力大小也不同。军舰的进港、停泊,需要了解海底沉积物的类型,计算锚固力,以抗风抵流,稳定舰船。另外,潜艇坐底也与海底底质相关。海洋重力场对远程攻击武器的命中精度有很大影响。远程运载火箭的大部分飞行轨道是在海洋上空,尽管运载火箭应用了卫星制导、星光制导等先进的制导技术,但如果忽略了重力异常的影响,命中精度将大打折扣。科学研究指出,1毫伽的垂线偏差,就会给远程打击武器造成1海里的命中误差。在现代海洋战场上,磁力要素的运用更是各海洋强国发展的热门。磁场变化影响舰艇的磁目标特性,星载、机载和舰载的探测、通信设备,都与电磁波在海空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和品质相关,海杂波、云雨杂波影响雷达探测和导弹精确制导。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美国海军就致力于国家领海的磁力测量,通过精确的科学计算,将准确的磁力分布数据延拓到空中。直升机通过“磁力差分反潜技术”,发现磁力分布异常后,可以测量出潜艇的位置、深度和吨位,经过敌我识别,确定为敌方目标后,反潜直升机即发射反潜导弹。3 海洋环境因素及其军事应用海战在海上展开,作战环境可以是军事活动的障碍和敌人,也可以是威力巨大的推动力。军事家们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海战中巧妙利用战场环境,达到了出奇制胜的目的。而现代海洋战争中,尖端智能武器的神奇威力,也只有依赖战场环境的支持才能充分发挥出来[8]。作为战场空间的海洋环境,对于军事行动和装备的适应性,以及技术、后勤保障等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海上作战能力受海洋环境,如海洋气温压、风、浪、日光辐射、潮汐、海洋跃层、电导和海洋地质、地貌、磁场等三维、多种类海洋要素或人为现象的影响。由于军事技术的日益综合和交叉,海洋环境因素已经成为提高海上战斗力,并使武器装备保持优势的关键所在。就海上作战而言,掌握海洋环境参数及其变化与掌握敌情态势同等重要,是在作战准备和对抗行动中取得主动权所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有准确了解战区水面、水下和海空的敌情及环境态势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才能作为制订作战方案的依据,从而部署对空、对海、对港或对岸战斗,对威胁目标迅速跟踪、识别瞄准并提高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海洋气象要素历来受到军事家们的重视。从日本偷袭珍珠港到盟军登陆诺曼底,历史上许多军事壮举都是靠气象条件的支持而获得成功的。现代战争的主要兵器如飞机、军舰、坦克、导弹,以及军事技术手段如无线通信、电子对抗等,其军事效益都要受到气象条件的限制。在军事对抗中,谁掌握的气象资料更准确、广泛、长久,谁就能获得较大的军事优势。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气象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气象除了人们熟悉的风、温、雨、浪之外,还有诸如临近海面不同高度的风速、风向、气压、气温、相对湿度、海水皮温和少数离子等新的气象元素,均会对海军作战产生重大影响。如低空风影响炮弹和导弹的弹道;大气品质和云雾对光传输影响很大;形成波导传播的大气层可以使电磁波实现超视距传播,也会引起电磁盲区、导致雷达杂波。海洋水文要素主要包括温度、盐度、深度三大静态要素,以及海流、海浪、潮汐三大动态要素,它们与舰艇关系最密切,对其影响也最大,对水下发射导弹、导弹出水和鱼雷入水的声学因素起重要作用。温度是海水声速的决定因素,会影响声呐的作战效果;盐度密度是潜艇下潜和定深航行的首要参数,海洋跃变层对潜艇活动有重大影响;深度是舰艇航行安全性的重要标志;海浪和海流时刻影响着舰艇的航迹;潮汐的变化决定着登陆和抗登陆的成败,中国明代将领郑成功率兵船利用鹿儿门高潮,顺利登陆台湾岛,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在现代的海洋战争中,海洋水文要素的军事运用不仅停留在宏观效果上,而且发展到更精细、更准确的程度。例如,核潜艇水下隐蔽航行范围大,可以潜航到全球海区,是各大国实施核反击战略的主力。在战时,卫星定位系统可能遭受打击而失效,核潜艇主要依靠自身的惯性导航系统进行定位。这种方法的最大误差源就是海流作用于核潜艇产生的偏差,必须进行精确的海流改正,以便在海洋中远距离隐蔽航行,准确到达作战海域。水声技术是水下一切军事活动的前导,决定着探潜反潜、潜艇隐蔽航行、鱼雷制导、水雷布放、扫雷、水声侦察、水声通讯、水声导航等军事活动的成败。水声匹配场监视技术可使小型作战平台具有合成相当数百米基阵的探测能力,用于侦察监视、远程高精度测向及高分辨声成像。主要的海洋声学作战环境要素有海洋声速分布特性、海洋背景噪声、水声信号传播特性、水声信号海底反射特性和海洋混响等[9]。监测并掌握作战海区的海洋环境要素,就有可能使舰艇的武器系统和探测设备的设计达到最优化。海洋环境要素的测量是一项长期、艰苦的浩大工程。例如,美国海军的海战战场环境要素测量的实力最强,由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国防制图局和海军气象海洋指挥中心等单位负责,有多艘新型的高技术综合测量船。尽管如此,仅海洋磁力填图测量一项任务就进行了多年。因此海洋环境要素的测量必须提前部署,未雨绸缪,充分利用和平时期完成战场准备,以免措手不及。3 海洋环境武器海洋环境武器是利用海洋、岛屿和海岸的相互关系,借助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从海洋环境某些不稳定的因素中诱发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人工水文、气象现象,如化学雨、海啸、巨浪、海水幕等,以达到保护自己和使敌方军舰、飞机及岸上军事设施丧失效能的目的。自古以来,海洋灾害令无数人葬身大海,而利用飓风、巨浪、海啸充当战争武器的也不在少数[10、11]。气象武器是用人工手段影响局部天气,以保护己方袭击对方或阻碍对方军事行动的方法,主要使用飞机、火箭向云中喷撒化学催化剂,造成暴雨、水灾,阻扰敌军行动;或消除大气中的水汽,造成干早;或引导台风,影响太阳辐射等,在战争中将获得难以想象的效果[12]。美国的气候实验室已有近50年的历史,能制造风雨雷雹、酷热和严寒,并开始为部队进行适应性训练提供逼真环境。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大西洋上曾经成功进行过三次人工引导飓风实验。随着人工引导技术及人工制造飓风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飓风将成为一种具有强大威力的新式武器。巨大的海浪常常导致舰毁人亡、军事设施被破坏。可以使用武器诱发海底滑坡,也可利用风能或海洋内部聚合能,使洋面表层与深层产生海浪和潜潮,从而造成敌水面舰船、水下潜艇,以及其他军事设施的倾覆和人员的死亡;巨浪武器还可用于封锁海岸,达到扼制敌军舰出海之目的。海啸力量之大,足以倾覆万吨巨轮。如果人们能够引导甚至制造出海啸,并将其作为武器的话,那么它造成的损害将是难以想象的。1954年夏,美国在比基尼岛进行核试验,在距离爆心500m的海域内骤然掀起了一圈60m高的海浪,奔出1500m之后,高度仍在15m以上。由此激发了军事科学家们研究海啸武器的浓厚兴趣,一旦这种武器步入战场,将能冲垮敌海岸设施或使其舰毁人亡。化学雨武器是从早先的气象武器中演变过来的一种新型武器,在海战中的作战效能尤为明显,它主要由碘化银、干冰、食盐等能使云体形成水滴、造成连续降雨、影响人员或使武器装备加速老化的化学物质组成,如酸雨等。吸氧武器是一种能吸收局部氧气,并能造成人员死亡和使一些需要氧气的机器停止转动的武器。用于海洋战场,会使人无声无息的死亡,舰船莫名其妙地停止转动,飞机令人恐怖地坠入深海。这种武器是在普通弹药中掺入大量吸收氧气的化学药物,已开始走出实验室,将很快运用战场。地球物理武器是人们利用大自然中地球物理现象(如雷、雨、风暴、地震、火山等),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通过投掷某种武器,迅速地诱发这些现象的再现,人为地造成“自然灾害”,杀伤敌方人员,毁坏敌方设施的武器。地震战是用热核武器爆炸的方式,诱发蓄存在大断裂带中的巨大能量,促使地壳构造板块移动,引发地震,从而假手自然,制造一个灾难。地震不是立刻到来,而是在核爆炸后两天、一周或几周之后发生,难以成为精确的武器。莫斯科地质学家证明,哈萨克斯坦的核试验以及另一地区的类似试验就曾引发了地震。由此看来,海洋环境武器的使用主要包括大气、海水和海底地质三个方面。其中,海洋地质的调查研究非常重要。一方面,应调查了解海底的地形特征,熟悉地形,才能利用有利地形,隐蔽自己,打击敌人;另一方面,应查清海底潜在地质灾害因素的分布类型,尤其是滑坡、断裂及地震活动带等可能被用为环境武器的因素,既可用以消灭敌人,又可预防敌方使用。总之,海洋环境武器就是使用现代科技,诱发自然灾害,改变区域环境,以达到消灭敌人,保护自己的目的。3 结论海洋既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和活动空间,又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海洋军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海洋国土,维护海洋权益,保卫国家和平。海洋环境对海洋军事的影响巨大,认识了解海洋,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在海洋军事活动中占据主动。海洋地质学不仅可为国家海洋划界、维护权益提供科学依据,海底复杂的地质地理环境,加以利用,可以在海洋军事中起到非凡的作用。参考文献[1]段存成21世纪中国海洋战略布局国际展望,2001,424(8):52~55[2]俞慕耕浅议军事海洋学海洋测绘,1999,3:55~58[3]尤子平深化海洋强国战略的研究与实践——纪念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舰船科学技术,2005,27(1):5~10[4]左书华现代海洋地质学及其发展海洋地质动态,2004,20(12):14~18[5]崔茂常,朱海军事海洋学浅谈海洋科学,2000,24(9):23~25[6]高健军从国际法角度看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环球法律评论,2006,6:748~754[7]刘旭,陈君海洋地理环境与人类军事行为现代军事,2001,1:54~55[8]李广建海洋测量——搭建未来海战的舞台现代军事,2006,6,16~19[9]张凌海海洋技术为海军“添翼”当代海军,2002,9:41~42[10]刘振中环境战露出狰狞面目大科技,2001,1:32~35[11]曾道红环境武器呼之欲出海洋世界,2002,10:46[12]刘建学海洋环境武器青少年科技博览,2004,9:26~27The Significance of Marine Geology in Military StrategyXia Zhen(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Abstract:Because of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lack of resources,and expansion of hum an activity,the ocean has been getting the focus in the The situation on the sea is increasingly Marine geology can provide references to maritime borders as its research includes coast& submarine topography,sediments,rocks,tectonics,geological history and mineral The geography and marine environment have the effect on navigation,military operation and engineering in practice,and even can be using as marine environmental Key words:Marine Geology,Military,Marine Resources,Environment

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详细的你自己添加吧!~态。实在觉得难,我帮你

海洋地质学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怎么写

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许多学科的领域,具有极大的综合性,而且与技术方法的研究,特别是测深技术、地球物理、海洋钻探、海底观测和取样技术的研究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海底的地貌景观及其空间分布和成因,是海洋地质学的经典内容之一。海底有三个最主要的地形单元,即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大陆边缘是大陆和海洋的过渡部位,是海陆影响兼而有之的一部分海底;大洋盆地以深海平原和深海丘陵为主体,其上分布着长条状海岭和孤峰状的海山;大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山系,多位于大洋中部,是洋壳裂开,深部物质上涌的场所。海底地形的基本格架受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控制。内力作用对地形,尤其是深海地形的发育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深海底的大地形主要是构造地形和火山地形,外力作用也有影响,但与陆地相比要弱得多。海底地形的调查主要靠海底测深及侧扫声呐。应用现代高精度的声波测深技术和定位技术,已能查明海底的微地形。海底地形是研究海底构造的钥匙,对航海、军事及海底工程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形成作用时空分布和大洋演化历史也是海洋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海底的大部分都覆盖着沉积物。主要来源有陆源碎屑、海洋生物骨骸及海水本身的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的产物,也有来自火山和宇宙的组分。海底沉积物的年代是研究沉积史的基础。常用的测年方法有相对年代学方法和绝对年代学方法,前者有古生物法、古地磁法、稳定同位素地层学法,后者有各种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现今已经建立起海底沉积物的地层系统,研究海底沉积地层的划分、对比,是大洋地层学的任务。 洋壳岩石主要是地幔岩浆活动的产物,也是许多海底矿产的物源,与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记录了洋壳形成和演化的历史,是当前深海钻探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研究领域。 海底矿产资源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在滨岸带,由陆源有用矿物富集形成的砂矿床,已被广泛利用。在近岸浅水区,砂和卵石作为建筑材料,也已大力开发。在大陆架,丰富的油气资源已进入大规模工业开发阶段,产量已达全球石油总产量的1/4,大陆坡和大陆隆是潜在的油气资源基地。深海锰结核储量很大,富含锰、铁、铜、镍、钻、铅等多种有用元素,在诸大洋均有分布,尤以太平洋为最多。多金属泥及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研究正在深入。其他如磷酸盐、海绿石等也有经济价值。海底资源的调查和开发试验将加紧进行。海底石油在人类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继续增加。一个综合开发海底资源的时代已为期不远。成矿作用的研究将出现一个勃兴的局面。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将进一步促进海洋地质学的高速发展。

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海岸与海底的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和海底矿产资源。它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又与海洋学有密切联系,是地质学与海洋学的边缘科学。海洋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是全球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沉积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重要资源基地。海洋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海洋地质调查还是海港建设、海底工程和海底资源开发的基础。因此,海洋地质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海洋地质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

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是对近年来世界地质工作的总结。它既可反映目前地质工作现状,也可分析出当前各地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研究内容。海洋科学作为大会16个综合讨论会的重点议题之一,分多个学科进行分组讨论。一、海洋环境科学方面的分类和主题在主题为气候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会议上,澳大利亚Peter Barrett教授利用δ18O等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全球古气候的变化,并对未来气候进行了预测。德国Hubertus Fischer教授利用取自75°06′S,123°23′E的冰心进行了δD、SO4、CH4等成分的测试,分析和论述了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除安排在主题会议等交流的成果外,与海洋环境科学方面有关的学科专题研讨会的主题和交流成果统计如下:在冰期与气候议题中,涉及海洋环境科学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内容:气候变化特征、芬诺斯堪迪亚隆起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基于微体化石的古气候重建、冰期—间冰期植被带动力学、峡湾—气候与环境变化等。在海洋科学议题中,涉及海洋环境科学方面有:海洋地质和古海洋学、海洋地球物理最新进展、边缘海和海岛海底沉积物运移、平积岩沉积物、白垩纪地质环境变化、海洋的过去和现在等。其中,在海洋地质和古海洋学领域有26篇论文,9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在海洋地球物理领域有12篇论文,10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在边缘海和海岛海底运移领域有30篇论文,20位代表在会议上发言;在平积岩、白垩纪海洋地质环境变化、海洋的过去和现在领域分别有15篇、14篇和11篇论文。二、海洋环境科学方面的几个重要议题边缘海和海岛海底沉积物运移问题,目前已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如挪威和巴西地质学家利用海底地质取样、地球物理(浅地层剖面测量)、海洋工程地质(测定海底沉积物的密度、孔隙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等综合调查手段开展工作,利用数学物理模型进行海岸带海底斜坡的稳定性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法国地质学家Nabil Sultan在最近20年内,基于产、学、研的联合攻关,在海底滑坡及工程稳定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定量观测和描述来多学科进行海底滑坡及工程稳定性地质灾害评估,对几内亚海湾和地中海地区沉积物变形进行对比,通过现场测量和在线监测、因子分析、数值模拟以及非确定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手段对海底气体化合物以及高强度地震等进行综合研究。美国科学家Derek Sawyer通过地震—钻孔剖面综合分析来说明墨西哥湾北部Ursa沉积盆地中表层沉积物运移主要受控于沉积物孔隙度而不是沉积物的地层岩性。在海洋地球科学和古海洋学研究领域,Haflidi Haflidason等研究者总结了最近20年来利用先进手段和方法,结合先进的二维和三维地震数据来解译海洋地球科学和古海洋学中地质作用过程。由于峡湾沉积作为陆地和海洋物质输送的源汇交叉点,研究峡湾沉积物的沉积运移过程和沉积环境变化意义重大。峡湾沉积学作为海洋地质学的一部分,在本次大会上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展示和发言。其中,来自挪威的Matthias Paetzel教授通过海湾沉积物来揭示局地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研究发现海湾中水的营养盐主要来自于陆地矿源物质,而海洋对海湾中水的营养盐影响较小,沉积序列可以直接用来解释小冰期全球环境变化,峡湾盆地沉积物受局地系统环境影响显著,而现代峡湾盆地沉积物更是研究陆源侏罗纪黑色油页岩的理想场所。Suzanne Mac Lachlant等学者研究发现在高纬度地区运用内陆向海洋输送沉积物的过程来研究冰川沉积物运移机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研究人员利用最新的峡湾水深测量数据来表征末次冰期以来峡湾沉积物的地理及环境变化状况。而Kongsfjordeng峡湾的近海水深测量结果显示,近海的水下地形地貌主要受控于冰川的运动。三、结语有特色高水平的国际地质考察对于了解和认识特殊地质作用过程乃至于提高科学的认知水平都显得十分重要。地质研究没有国界。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和国外的同行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建立联系,能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对于我们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水平的提高影响深远。(高茂生执笔)

海洋沉积物及其土力学性质的研究可为海底电缆和输油管道的铺设、石油钻井平台的设计和施工等海洋开发前期工程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海底沉积物的形成环境的研究,可为石油等海底沉积矿产的生成和储集条件提供重要资料,有关现代三角洲和碳酸盐沉积相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海底沉积物是地质历史的良好记录,运用“将今论古”原则对它加以研究,对认识海洋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时间2月2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众所周知,深海拖网捕鱼作业对于海洋生态环境能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在科学家们最近公布的卫星照片中,人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拖网捕鱼激起的海洋沉积物,其中一条沉积物痕迹长达27公里,由此可见拖网捕鱼产生的严重生态破坏。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最近在波士顿举行年会,夏威夷大学动物学家瓦特林在会上公布了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卫星照片。瓦特林称,海底拖网捕鱼作业指的是拖着装有重型渔具的大网,横扫过海底捕捉深海鱼类,目前在全球各地均有使用。这种捕鱼作业使得大量的近岸鱼类被过度捕捞一光。大量研究显示,底拖网捕鱼作业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灾难性伤害,珊瑚、海绵、鱼类和其它动物都受到捕杀。最新发布的卫星图像表明,大量的海洋沉积物都被海底拖网捕鱼作业激起,同时,一个海底视频也揭示了拖网作业对水下世界的干扰。使用拖网在深海捕鱼的大型船队引擎庞大,能够在海上补充燃料,在船上加工捕获的鱼类并冷藏,同时还有先进的电子导航、海底地质结构及动植物地图及鱼群搜寻技术。这些船上挂着的拖网从海底拖过,不分青红皂白将那里的生物一网打尽。  瓦特林说:“海底拖网捕鱼作业是人类海洋作业中破坏性最大的一种行为。10年前,我就曾与海洋保护生物学研究所的艾略特-诺斯一起计算过,每年,全球底拖网捕鱼作业激起的海域就相当于美国下48个州面积的两倍。由于绝大部分底拖网作业都是在深海区进行的,因而我们无法看见。但是,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卫星观察海底羽状沉积物,清楚地看到底拖网作业对海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由于大网要从海底拖曳而过,拖动海底的大石头,因此珊瑚礁就会被碾碎,原本不打算抓捕的鱼类和动物也会被网住。所有这些活动都会激起海底的沉积物,因而捕鱼船后总是会尾随一道道羽状沉积物。瓦特林及其同事表示,从卫星图像上来看,这些羽状沉积物像是“冰山一角”,因为海域中绝大部分拖网作业都非常深,所以沉积物常常会掩藏在水面下。  另外一位参与此项研究的科学家约翰-阿莫斯说:“海底拖网捕鱼作业不断地干扰着海洋中大面积的海底世界。” 科学研究表明,鉴于海底拖网捕鱼作业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这一作业方式进行了限制。2005年,地中海渔业总会禁止对1000米深以下海域进行拖网作业。2006年,美国明令在阿拉斯加大范围深海海域,全面禁止这种捕捞作业。同年,许多南太平洋国家也纷纷颁布禁令,禁止海底拖网捕鱼作业,同时,联合国也开始考虑禁止在公海进行这种捕捞方式。尽管如此,在墨西哥湾、拉丁美洲国家沿岸、非洲西岸、中国海域和北海中,仍有成千上万条拖捞船在不断地作业。  科学家们还警告说,深海捕鱼正在破坏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海山,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科学家们表示,海底火山拥有大量的深海珊瑚,同时也是数千种海洋生物的家园。大部分海山都处于无人管控的地区。由于一些国家对鳕鱼等传统鱼类的过度捕捞使得它们的数量骤减,而如今捕鱼船队又将罪恶之手伸向橙连鳍鲑、金眼鲷、长尾鳕鱼等栖息在深海的鱼类,这不仅使这些鱼类的数量减少,还破坏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易受捕鱼影响的地区生物多样性和海山。由英国科学家领导的此项研究报告将呈递联合国,联合国正在讨论一项禁止在无人管控地区进行深海海底捕鱼的计划。该项研究还揭示了海山以及在其上面繁衍的生物的许多新发现。全球大型海山的准确数量目前还是个未知数,科学家估计有10万座左右,但仅对其中40座有较为完善的科学信息。  联合国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深海海底进行拖网捕鱼的捕获量每年占全球渔业捕获量的不到5%,但这种捕鱼作业对深海宝贵的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却是巨大而不可逆转的。联合国组织科学家们利用对海山的珊瑚记录、有关环境因素的全球数据及电脑模型,描绘出海山及特别容易受到深海捕捞影响地区的多石珊瑚在全世界的潜在分布情况。调查显示,捕鱼船在南印度洋中东部、南大西洋和太平洋中南部一些地区对橙连鳍鲑、金眼鲷的大规模商业捕捞有可能对海山生态系统造成无法估量的消极影响。调查还显示,11个国家应对全球95%的深海海底拖网捕鱼负责。其中拥有世界上最多捕鱼船的西班牙在深海海底进行拖网捕鱼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葡萄牙、爱沙尼亚、挪威等。

海洋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是全球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沉积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重要资源基地。海洋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海洋地质调查还是海港建设、海底工程和海底资源开发的基础。因此,海洋地质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海洋地质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怎么写

开题报告一般要总结意图,主要运用什么理论,要达到的目的。 说明主题选择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介绍应该简短而简洁,围绕主题。说明调查的原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过程和方法以及工作人员的构成,从中引出核心问题或基本结果。 明确调查目标的时代背景、总体发展趋势、实际情况、关键考试成绩、突出情况等基本情况,明确提出核心问题或主要意见;直接总结调查结果,如肯定实践、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解释中心内容等。序言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应简洁总结,直接切割主题。 论文主题选择的关键取决于澄清论文主题选择对理论基础研究的贡献,或对实践活动的帮助和具体指导。简要描述问题的起源和未来的发展,然后显示主题应该处理什么问题,即讨论的范围。最后,对您的主题选择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估,以显示本文对基础理论的基本促进作用和具体指导的意义。

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同时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对于创作上的问题可以来职称驿站网看看。

决定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提前对文章做出估计。1、决定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选题不仅仅是给文章定个题目和简单地规定个范围,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过程,就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作者多方思索、互相比较、反复推敲、精心策划的一番努力。题目一经选定,也就表明作者头脑里已经大致形成了论文的轮廓。2、确定题目之前,先大量地接触、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选择中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直到定下题目。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客观事物或资料中所反映的对象与作者的思维运动不断发生冲撞,产生共鸣。

选题意义和目的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建议可以从这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不要生搬硬套: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总之,意义和目的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据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海洋地质学论文选题意义和价值如何写

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许多学科的领域,具有极大的综合性,而且与技术方法的研究,特别是测深技术、地球物理、海洋钻探、海底观测和取样技术的研究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海底的地貌景观及其空间分布和成因,是海洋地质学的经典内容之一。海底有三个最主要的地形单元,即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大陆边缘是大陆和海洋的过渡部位,是海陆影响兼而有之的一部分海底;大洋盆地以深海平原和深海丘陵为主体,其上分布着长条状海岭和孤峰状的海山;大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山系,多位于大洋中部,是洋壳裂开,深部物质上涌的场所。海底地形的基本格架受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控制。内力作用对地形,尤其是深海地形的发育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深海底的大地形主要是构造地形和火山地形,外力作用也有影响,但与陆地相比要弱得多。海底地形的调查主要靠海底测深及侧扫声呐。应用现代高精度的声波测深技术和定位技术,已能查明海底的微地形。海底地形是研究海底构造的钥匙,对航海、军事及海底工程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形成作用时空分布和大洋演化历史也是海洋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海底的大部分都覆盖着沉积物。主要来源有陆源碎屑、海洋生物骨骸及海水本身的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的产物,也有来自火山和宇宙的组分。海底沉积物的年代是研究沉积史的基础。常用的测年方法有相对年代学方法和绝对年代学方法,前者有古生物法、古地磁法、稳定同位素地层学法,后者有各种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现今已经建立起海底沉积物的地层系统,研究海底沉积地层的划分、对比,是大洋地层学的任务。 洋壳岩石主要是地幔岩浆活动的产物,也是许多海底矿产的物源,与成矿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记录了洋壳形成和演化的历史,是当前深海钻探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研究领域。 海底矿产资源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在滨岸带,由陆源有用矿物富集形成的砂矿床,已被广泛利用。在近岸浅水区,砂和卵石作为建筑材料,也已大力开发。在大陆架,丰富的油气资源已进入大规模工业开发阶段,产量已达全球石油总产量的1/4,大陆坡和大陆隆是潜在的油气资源基地。深海锰结核储量很大,富含锰、铁、铜、镍、钻、铅等多种有用元素,在诸大洋均有分布,尤以太平洋为最多。多金属泥及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研究正在深入。其他如磷酸盐、海绿石等也有经济价值。海底资源的调查和开发试验将加紧进行。海底石油在人类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继续增加。一个综合开发海底资源的时代已为期不远。成矿作用的研究将出现一个勃兴的局面。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将进一步促进海洋地质学的高速发展。

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海岸与海底的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和海底矿产资源。它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又与海洋学有密切联系,是地质学与海洋学的边缘科学。海洋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是全球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沉积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重要资源基地。海洋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海洋地质调查还是海港建设、海底工程和海底资源开发的基础。因此,海洋地质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