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心电图最新论文题目大全高中生物科学

发布时间:2024-08-01 14:42:44

心电图最新论文题目大全高中生物科学

心肌细胞膜是半透膜,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一定数量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膜内排列相同数量带负电荷的阴离子,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称为极化状态。静息状态下,由于心脏各部位心肌细胞都处于极化状态,没有电位差,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平直,即为体表心电图的等电位线。心肌细胞在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大量阳离子短时间内涌入膜内,使膜内电位由负变正,这个过程称为除极。对整体心脏来说,心肌细胞从心内膜向心外膜顺序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由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称为除极波,即体表心电图上心房的p波和心室的qrs波。细胞除极完成后,细胞膜又排出大量阳离子,使膜内电位由正变负,恢复到原来的极化状态,此过程由心外膜向心内膜进行,称为复极。同样心肌细胞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由电流记录仪描记出称为复极波。由于复极过程相对缓慢,复极波较除极波低。心房的复极波低、且埋于心室的除极波中,体表心电图不易辨认。心室的复极波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t波。整个心肌细胞全部复极后,再次恢复极化状态,各部位心肌细胞间没有电位差,体表心电图记录到等电位线

题目大多带有图,不便于直送。

心 电 图Electrocardiogram(ECG)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心电图产生原理 静息状态 外正内负 除极(depolarization)状态 外负内正 电源前 电穴后 电极对向电源-向上波形 复极(repolarization) 电源后 电穴前 电极对向电源-向下波形 复极方向与除极方向相反 心外膜向心内膜 心电向量(vector) 具有强度和方向性的电位幅度 与心肌细胞数量呈正比 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距离呈反比 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夹角呈反比 心电综合向量原则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P波:心房的除极过程 P-R段(P-Q段):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QRS波群及命名:心室除极 ST段和T波:心室缓慢和快速复极 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 心电图导联体系 肢体导联(limb lead) Einthoven三角 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 I II III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L aVR aVF 额面六轴系统 胸导联(Chest lead) 单极导联V1-V6 肢体导联三个电极各串一5kW电阻,将三者连接起来,构成无干电极,为负极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心电图测量 走纸速度25mm/s时,纵线1mm=04s 标准电压1mV=10mm时,横线1mm=1mV 心率的测量:60/R-R或P-P间期的秒数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QRS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上缘到波顶,下缘到波底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2导同步心电图 P波、QRS波、Q-T间期从最早起点至最晚终点 P-R间期从最早P起点至最早QRS起点 单导心电图 P波、QRS波:最宽的P波、QRS波 P-R间期:最宽大P波且有Q波 Q-T间期最长 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平均心电轴: 概念:平均QRS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的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是额面电轴 测定方法:I、III;目测;代数和 临床意义 - 30° ~ +90° 正常范围 +90° ~+180° 右偏 右心室肥大 左后分支阻滞 - 30° ~ - 90° 左偏 左心室肥大 左前分支阻滞 - 90° ~- 180° 极度右偏 心脏循长轴转位 心尖?心底 顺钟向转位 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 左心室肥大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P波 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圆形 偶有切迹 综合向量:左、前、下 I、II、AVF、V4-V6向上;AVR向下 时间:< 12S 振幅:肢导 < 25mV;胸导 < 2mV P-R间期 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正常范围:12~20s 心动过速时缩短,心动过缓时延长 £ 22s QRS波群 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间:06 ~11s 波形和振幅 V3 R/S=1 V1< 1mV V5、V6 < 5mV AVR < 5mV AVL < 2mV AVF < 0mV I、II、III主波向上 肢体导联<5mV或胸前导联<8mV为低电压 Q波:振幅<同导联1/4R,时间<04S J点:自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点 ST段:自QRS波群终点与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下移<05mV;抬高 V1、V2 <3mV;V3 <5mV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方向:与主波一致 ;振幅:> 同导联R波的1/10 Q-T间期:从QRS波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正常范围:32-44s 校正Q-Tc= Q-T/ R-R U波:T波后02~04s的振幅很小的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心房肥大 右房肥大(right atrial enlargement) P波高尖,振幅25mV,II、III、AVF显著又称“肺性P波” 左房肥大(left atrial enlargement) P波增宽12s,I、II、R、L; 呈双峰,两峰间距04s,又称“二尖瓣型P波” P波终末电势(Ptf):V1负向P波时间乘以负向波振幅£s 双心房肥大:P波增宽12s,振幅25mV 心室肥大 左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Rv5/v6 >5mV Rv5+Sv1>0mV(男) >5mV(女) RI >5mV, RaVL >2mV, RaVF >0mV RI+SIII>5mV 额面电轴左偏 QRS时间10~11s 左室肥大劳损:QRS波群增高伴ST-T改变 右室肥大(right ventricular) V1 R/S 31,V5 R/S£1, 重度肥厚V1呈qR型 Rv1+Sv5>05mV 电轴右偏 ST-T改变 双侧心室肥大(biventricular hypertrophy) 正常或一侧肥大表现 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 缺血型心电图改变 由心外膜→心内膜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T波高尖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T波倒置 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ST-T:从正常心肌→损伤心肌 心内膜下ST段压低 心外膜下ST段抬高 机制: 轻度缺血:钾离子进入细胞?过度极化?损伤电流?缺血导联ST压低 严重缺血:钾离子溢出细胞?极化不足?损伤电流?缺血导联ST抬高图6-5 临床意义 ST压低/T波倒置:典型心绞痛/慢性冠不全 ST抬高/T波高尖:变异型心绞痛/心肌梗死 其它:心肌病 心包炎 药物 继发改变 第五节 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基本图形及机制 缺血型改变 (T波) 心肌复极时间延长 3位相延长 QT延长 升支与降支对称 顶端呈尖耸的箭头状 由直立变倒置 损伤电流学说 Prinzmetal 测得损伤区细胞膜4时相极化程度低 正常心肌电流流向损伤心肌-舒张期损伤电流 向量方向与损伤电流方向相反 背离探查电极 心内膜下ST段压低 心外膜下ST段抬高 除极波受阻学说 正常心肌除极后呈负电位 损伤心肌不除极呈正电位 产生电位差 ST向量由正常心肌指向损伤心肌 面向损伤区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 损伤型改变(ST段) 超急性ST段抬高 损伤期单向曲线 机制 损伤电流学说 除极受阻学说 坏死型改变 异常Q波 宽度04,深度1/4R Q波镜面相 正常q波消失 QRS波正常顺序的改变 机制 坏死组织不产生心电向量,正常组织照常除极,产生与梗塞部位相反的综合向量 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早期(超急性期) 数小时 急性损伤性传导阻滞:QRS高/宽 ST斜型抬高(下壁),T波高耸 急性期 数小时-数周 QS/QR波 ST段单向曲线,T波倒置加深 亚急性期 数周-数月 ST段恢复至基线,T波变浅 陈旧期(愈合期) 3-6月后 QS ST-T恒定,可出现r/R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前间壁: V1、V2 前 壁: V3、V4 前侧壁: V5、V6、aVL 广泛前壁:V1-V6 高侧壁: I、aVL 下 壁: II、III、aVL 正后壁: V7、V8、V9 右 室: V3R、V4R、V5R 心肌梗死的不典型图形改变 非Q波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局灶心肌梗死 鉴别诊断 ST段抬高:早期复极综合征、急性心包炎、变异型心绞痛、Brugada综合征 V1、V2:心脏转位、左室肥厚、LBBB、高度肺气肿,qRs/qrS波多为陈旧前间壁心肌梗死 I、aVL、V5、V6:心肌病、正常心电图 II、III、aVF:心脏横位、预激综合征 第六节 心律失常(arrhythmia) 概述 窦性心律失常 起源异常 被动性:逸搏与逸搏心律(房性、室性、房室交界) 异位心律 期前收缩 (房性、室性、房室交界) 主动性 心动过速(房性、室性、房室交界) 扑动与颤动(心房、心室) 生理性传导障碍:干扰与脱节(包括心脏的各个部分) 心律失常 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传导异常 病理性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阻滞 意外传导 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心律失常心肌电生理 自律性:心肌在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下能自动地、规律地产生兴奋及发放冲动的特性。 静息状态下,4位相自动缓慢除 心房肌、心室肌无起搏功能 窦房结、冠状窦区、心房传导组织、房室交界区、希氏束、束支、蒲肯野纤维 窦房结60-100次/分 房室交界区40-60次/分 希氏束以下25-40次/分 兴奋性:心肌细胞对受到的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能力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200ms; 任何刺激不能引起反应。 其后10ms强刺激科引起局部兴奋产生新的不应期,但不能扩布称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相对不应期:50~100ms动作电位-60~-80mV,除极速度振幅低,传导慢,不应期短 总不应期:250~400ms;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易损期:心电图T波顶峰前约30ms处;R on T 超常期:动作电位-80~-90mV,低于阈值的刺激也激发动作电位的产生 传导性:心肌激动能自动向周围扩布;蒲肯野纤维及束支传导速度400mm/s;房室结20~200mm/s 影响因素:动作电位幅度和0相除极速度 收缩性 第六节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s) 心律失常概述 冲动形成异常 )有正常自律性:窦结、结间束、冠状窦口附近、房室结远端、希)氏束-蒲肯野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或内在病变。 )无自律性心肌细胞:心房和心室肌细胞由于缺血、药物等→异常自律性。 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 窦房结(Sinus node):位于右心房与上腔静脉交接处,。主要由P细胞(起搏细胞)、过渡细胞、心房肌细胞组成。 结间束: (1)前结间束:发自窦房结前方分为两束,一束到左心房,一束进入房间隔。 (2)中结间束:起自窦房结后部到房间隔后上部。 (3)后结间束:起自窦房结后部到房室结 (James′fiber-预激综合征) 房室结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1)冲动形成异常 有正常自律性:窦结、结间束、冠状窦口附近、房室结远端、希)氏束-蒲肯野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或内在病变。 无自律性心肌细胞:心房和心室肌细胞由于缺血、 药物等→异常自律性。 (2)触发活动:指局部出现儿茶酚胺浓度增高、低血钾、高血钙与洋地黄中毒时,心房、心室与希氏束-蒲肯野组织在动作电位后产生除极活动,被称为后除极。若后除极的振幅增高并抵达阈电位便可引发触发活动。 (3)冲动传导异常 传导速度延缓—与细胞的膜反应性有关。 动作电位[0]相的振幅。 dv/dt值(除极速度) 递减传导—膜电位有关 膜的静止电位在-90mv传导最快 膜的静止电位在-55mv传导阻滞 膜的静止电位在-65mv —-70mv可传但速度慢动作电位[0]相的振幅及dv/dt逐渐减少→发生传导阻滞→递减传导。 单向阻滞:心肌细胞正常都是双向的。 超常期传导:在心动周期的某个时候,若心脏某部分的传导得到暂时的意外改善称为超常期传导。最常见的部位在房室连接区,其次是室内传导,其表现是一个激动到达这些部位时本应受阻,但意外下传或传导时间本来延长,而这时缩短。 折返现象(图2-11P19) 当一激动从心脏某处发生后,经过向下传导又回到原处再次引起激动,这种现象叫折返现象。三个条件(1)有一个环行通道使激动可以循环运行。(2)环行通道的一部分出现单向传导阻滞。(3)传导速度减慢。

心电图的原理是指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在体表的反应,但是心电图并非是单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反应,而是绝大多数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除极、复极的综合反应。由于整个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的除极或复极过程都是在瞬间完成,因此在体表的心电图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图有着对应的关系。比如以心室肌为例,0相及其在心室内扩布的过程相当于心电图的R波,1相相当于心电图的J点或者J波,2相相当于心电图的ST段,3相相当于心电图的T波,4相则相当于心电图的基线,整个心时动作电位时程相当于心电图的QT间期。

心电图最新论文题目大全高中生物

基因工程药物网址: 题目好取,关键看你要写哪个方面的,推荐你写一下现今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情况,看看这篇文章:

银杏,还可以写些那些濒危植物,跟当今的气候、污染等联系。也可写沙漠里的植物是怎么生存的,热带雨林里的奇怪植物等。

猪流感病毒的致病原理、传播途径以及如何防控

蚊子为什么喜欢吸血?蚊子可以传播的疾病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心电图最新论文题目大全高中生物选修三

那个,我有网址给你看吧,很详细,虽然不是我写的,但还是希望你采纳,谢谢。

是这个吗?人教版的。

这一部分的计算还是关于DNA复制一个DNA分子用P标记作为模板进行PCR,经N次复制,原材料不标记。问:被标记的DNA分子有多少个? 被标记的DNA占多少?标记的单链占多少?

心电图最新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高中生

解铃还须系铃人,有问题可以问我!

心电图的面试问题,有很多,只要是涉及心电图表现都可以作为面试的题目比如说房早的心电图特征实早的心电图特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动态演变等等。或者是时尚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要点很多很多很多等等。

谈习惯所谓习惯就是一再重复而适应,是长期反复,通过经验学习形成的稳定的思维和行为特点。外延更广的风俗习惯不仅是一个地区的特点,甚至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点。 习惯好坏的标准,在于对社会和公众是否有利,有利为健康,反之则为不良。人养成好习惯,对促进自身发展和保证生活质量都有利,自然对社会也有益,而不良习惯,轻则毁人健康,重则扭曲人的品性,置人于不利的社会地位,所以人应该远离恶习。可以说,人之所以各不相同,就在于养成了不同的习惯。习惯不是本性,却有着本性一样的固执,“习以为性”正是指的这种特点。培根说:“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蒙田举例:柏拉图曾训斥一个玩骰子的孩子,那孩子不满意:“你为这点小事就训我!”柏拉图反驳:“习惯可不是小事”为例,认为“习惯无所不做,无所不能。据说品达罗斯称习惯为世界的王后和皇后,我看不无道理。”习惯一旦形成,就“积习难改”,会深入人的意识,浸透人的行为。这特性利弊参半,全视习惯性质而定,健康习惯不易改变自然好,恶习顽固就不妙。 人的习惯,不论好坏都是后天养成,习惯成自然,一日三餐、日作夜息的生理习惯是这样,爱学习讲道德的品行习惯更是这样。没人降生就道德高尚,也没人胎里就品质恶劣,品行来自习惯。恶行可以成为习惯,高尚品德也是习惯养成。心理学认为,道德习惯是一个人不需要监督和意志努力就可以自动实践的道德行为,它使道德行为经常化、巩固化和自动化,因此是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标志,是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道德习惯养成靠反复实践,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过:“德性则是由于先做一个一个简单行为,而后形成的。这和技艺的获得一样。当我们学习过了一种技艺时,我们愿意去做这种技艺,于是去做。就由于这样去做,而学成了一种技艺。我们由于从事建筑而变成建筑师,由于奏竖琴而变成竖琴演奏者。同样,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而变为勇敢的人。”只要持之以恒地实践道德要求,必能养成习惯,成为好人,所以,“日行一善”的方法对培养品德是有益的。虽然有些行为看似不是习惯使然,像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壮举,谁也不会有很多机会实施这种行为,直接养成习惯。其实这种行为不会出于偶然,不是一时激动,它以良好思想道德为基础,这种基础仍属习惯范畴。 养成习惯的因素既有客观环境,也有主观努力。环境对习惯的养成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于是孟子说:“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为提高人的素质,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十分重要,其中制度规范舆论风气都至为关键。虽然习惯的养成与环境密切相连,但是人又有着主观能动性,可以在理性的指引下,有意识地培养习惯,客观环境和主观努力相辅相成。习惯养成在主观上避不开情与理,脱离理智引导任由情感诱使难成正果,但理智不能转化为情感,也不成其为习惯。就说廉洁行为,如放任情感,就只能免谈,但仅诉诸理智,透着勉强不说还不保险,唯有公私分明养成习惯,会享受廉洁的心理愉悦,境界才是上品,也才可靠。 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在于有明善恶辨是非知荣辱的智慧优势,应把智慧用来养成良好习惯。古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所以不能图轻松稀里糊涂地放任自流,否则久入鲍鱼之肆不觉其臭,不经意间就会被恶习俘虏,失去美好的人生体验。有些习惯需要艰辛磨炼,会经历痛苦,但习惯既成,感觉会随之改变,如卢梭所说:“艰苦的生活一经变成了习惯,就会使愉快的感觉大为增加。”培养习惯好像锻炼身体,起始自然是“舒服不如倒着”,但为了强身健体,不管他腰酸腿疼、浑身疲累,咬紧牙关练去,终会由不适应到适应,由感觉痛苦到享受快乐,逐渐形成习惯,习惯后不锻炼倒难受。 既然生而为人,既然总要与习惯相伴,那就没有理由放弃对良好习惯的选择和培养,人人都养成良好习惯,内心就可和谐,与社会就可和谐,和谐的社会生活就会实现。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新颖的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女性心理学思潮述评  2、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潮述评  3、后现代心理学思潮述评  4、超个人心理学思潮述评  5、某一心理学大师的人格与学术贡献述评  6、用质的方法(如心理传记法、叙事法、访谈法等)研究一个心理问题或一种心理现象  7、中国思想史上的人性论对心理学的价值  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9、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的渊源与背景  10、论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

心电图最新论文题目怎么写高中生物

心电图的原理是指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在体表的反应,但是心电图并非是单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反应,而是绝大多数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除极、复极的综合反应。由于整个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的除极或复极过程都是在瞬间完成,因此在体表的心电图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图有着对应的关系。比如以心室肌为例,0相及其在心室内扩布的过程相当于心电图的R波,1相相当于心电图的J点或者J波,2相相当于心电图的ST段,3相相当于心电图的T波,4相则相当于心电图的基线,整个心时动作电位时程相当于心电图的QT间期。

心电图介绍: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心电图正常值:(1)心电图纸上的每个小方格,横格为04s,纵格为lmV。(2)心率:窦性心律,正常为60~100bpm*之间,超过100bpm的为窦性心动过速,低于60bpm的为窦性心动过缓。在一定范围内低于或高于正常频率的,以及轻度的窦性心律不齐,都属于正常范围的心律。(3)心律:健康人绝大多数时间为正常窦性心律,偶有早搏等(见第十二章)也非异常。(4)P波:在肢体导联中除aVR为倒置外,余导联多为直立,或较低平。在胸壁导联V1-6多不够明显直立。(5)PR间期:自P波开始至QRS波群开始的时间。正常范围为12~o20s。(6)QRS波群:为一狭窄,形态多样的(qR,R,Rs,rS,或qRs)波群,时间在006~010s的狭窄范围内。(7)ST段:是自QRS渡群终了的J点开始至_r波开始的一段。正常形态是随T波的直立而浅浅的上飘。sT段平行的压低或斜向F的压低不正常,轻度抬高可见于正常人,应与临床情况结合判断正常与否。(8)T波;除在aVR导联是倒置外,余在R波高于05mV时均应直立。(如在I,Ⅱ导联应直立,aVR中应倒置,胸前导联自V4-6均直立)。(9)U渡T波后的小渡,在V2-3中易见,正常应直立,其它导联可不明显。(10)Q-T间期:自qRS波开始至T波终了的间期。Q-T间期随心率而略有长短之别,但Q-T间期与心率不符合的延长有较重要意义。异常缩短多为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影响。正常心电图参考:心电图临床意义: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激动的电学活动,因此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的诊断分析具有肯定价值。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实用方法。心肌受损,供血不足、药物和电解质紊乱都可引起一定的心电图变化,有助诊断。心电图对冠心病其诊断有重大意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其心电图特点为T波倒置,S-T段下降大于05毫伏有时在心前区疼痛发作时ST段抬高大于1毫伏,称变异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突然阻塞而造成心肌坏死,心电图特点如下:缺血型改变:T波倒置。损伤性改变:ST段抬高与直立的T波形成单方向的曲线。坏死改变:出现病理性Q波。

心脏本身的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反映到身体表面上来,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都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活动。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就是目前临床上常规记录的心电图(用ECG表示)。正常心电图上的每个心动周期中出现的波形曲线改变是有规律的,国际上规定把这些波形分别称为P波、QRS波、T波,有时在T波后,还出现一个小的U波。此外,一个正常的心电图还包括PR间期 (或PQ间期)、QT间期、PR段和ST段。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波,QRS波代表心室的除极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波。PR间期代表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由心房、房室交界和房室束到达心室,并引起心室开始兴奋所需的时间,QT间期反映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总的时间,也代表心脏的电收缩时间,ST段代表心室各部分已全部进入去极化状态,心室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在,曲线又恢复到基线水平。当心脏因缺血受损或坏死时,心电活动的变化能正确及时地反映在心电图上,表现在各个波形的异常变化和进行性演变过程,为医生提供诊断心律失常、心室肥厚、急性缺血、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的可靠依据。

体表心电经电极、导联线送至心电图机,心电图机主体从原理上可分为输入回路、导联选择、放大电路、描笔驱动和走纸部分,现代心电图机通常还有程控部分。输入回路应有较高的输入阻抗,一般都在10M以上,通常采用射极跟随的缓冲放大器。此外还应有过电压、过电流的保护电路,有右腿驱动电路或屏蔽驱动电路以减少50Hz干扰等措施。 导联选择通常是由一个选择开关和一个电阻网络(威尔逊网络)组成,通过选择开关选择不同的电阻组合来选择不同的导联,导联选择可以是手动选择或程控选择。放大器可分为前置放大器、后级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前置放大器一般由差分放大器组成,以获得较高的共模抑制比,选择的元件必须是低噪声的,从电安全角度考虑又往往是做成电气隔离(浮地)的,1mv定标电路也连在前置放大器上。后级放大器主要是进行电路放大,以及对信号进行滤波以获得特定的频率响应特性,这包括阻容耦合电路、闭锁电路、增益选择、截止频率和50Hz陷波等。功率放大和记录器通常连在一起组成负反馈系统,以提高描笔的频率响应并提供足够的功率以推动描笔。描笔可以有墨水笔、热笔等,在一些数字式系统中则采用热元阵列。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