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现代企业文化论文3000字怎么写的

发布时间:2024-08-10 01:20:46

现代企业文化论文3000字怎么写的

看来真的好多人都在写这个题目啊。。。我还是自己写吧 楼主也加油吧。。。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新理念  摘要: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与微观的反映,企业成 长的精神转化为企业成熟期的完备的企业文化要依赖于管理环境。着眼具体 企业自身,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紧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三 个和谐关节。突出企业特性文化,有效将战略与制度融而为一,重点启动和 激活企业内在源动力。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要素有机融合而共同创造的全部财富 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物质化和非物质文化。企业资本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资本、 科技资本、劳动力资本,其中人是创造企业文化的主体和最终本源。和谐的 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企业与外界各方面的和谐, 而关键在于内部的和谐。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 主要生产基地,没有企业的和谐文化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着眼具体 企业自身,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紧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三 个和谐关节。 和谐文化的理性涵义是公平、正义,感性含义是合情合理,即各方面的 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和平衡。和谐文化不是惰性文化,不是自足文化,是 一种在和谐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进取文化。 一、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 和谐理念是一种价值观。从哲学上讲,和谐原本就是一种文化。和谐 文化既体现在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也体现在社会的精神道德 思想观念中。通过和谐理念的培育,可以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和道德的支撑。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文化,这对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特 别是位居优势的企业资本拥有者和管理者来说,应当努力把和谐理念中蕴含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第一,推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 转化矛盾的持续过程。第二,对员工的人文个性特点不仅要尊重和包容,还 要有理、有利、有节地培养和张扬。强化包容意识,关键是要在企业中努力 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通过包容促进相互融合,通过尊重促进多样共生,通 过和谐机制保障和谐诉求,达到企业文化诸要素和谐共荣的目的。第三,企 业文化的和谐是动态发展中的和谐。和谐环境文化的打造,不是以减少经济 文化之间竞争去追求静止状态的和表面的和谐,而是要把共同利益作为竞争 的前提,把不同经济文化共生共赢作为合作的支点,努力在竞争中追求更高 层次的和谐。和谐文化不是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抹杀劳动者个体文化之间质 与量、过程与结果的差别,损害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人 类社会的进步。第四,和谐是人的心理感受和主观判断,离开了人去谈和谐 就像抛开太阳去区分昼夜一样荒唐。和谐企业文化始终围绕着人这个本原。 人本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不是一般的思想方法,而是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最 高价值理念,是培育和谐精神的总开关。 二、构建企业文化两重性,体现和谐利益 企业文化具有两重性:第一层是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它具有差异性与易 变性。第二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必须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员工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的宗旨和战 略规划是相统一的,企业费者看到或感觉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可 以是多样的,比如说可以是以产品形式、服务形式、广告形式、也可以通过 公益活动来体现。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是向所有的人传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人们能不能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看它有没有生命力。当人们能够认可与 赞同时,就说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生命力。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是以 它的经济性来支撑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要能给企业所接触的内外所有消费者 带来经济性的满足。作为企业领导要把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统 一管理起来,这个统一是指在认同企业价值观的前提下保持员工个人价值观 的活力,使二者协调起来,而不是相互对立。当员工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 核心价值观存在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以企业的核心价值为首位。在企业文 化的引导作用下,员工会有一种忠诚意识,与企业共度难关。企业高速发展 时,员工能够保持应有谨慎,不会出现浮躁的行为。因此我们的企业在考虑 兼并对象时不仅要仔细分析对方的产品、设备、人员与设计能力这些硬件, 还要周密考虑企业文化这个软件。 两个基本重点就是战略与制度。这两个基本点是企业文化的两个车轮, 只有这两个车轮协调并不断地向前运动才能保持企业文化这驾马车不断前 行。企业文化的这两个基本点要不断给企业文化补充新的组成部分,以保持 旺盛的生命力。 三、和谐的管理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企业成长期的某种精神能否转化为企业成熟期的完备的企业文化依赖 于管理环境。管理环境是企业各种制度与由制度所产生的约束力的总和。良 好的管理制度具有适度超前性,它引导人们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管理制度有 没有生命力就看它能不能得到落实并取得员工的一致认可。职工认可一种制 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过长,说明我们的管理制度不具有可行性或者说员 工的素质有待提高。在推行新制度时,员工同新的管理制度可能会出现磨擦。 为此,作为管理者要尽量寻求支持变革的动力,减少阻力,形成有效的合力。 管理制度是有形的管理环境。无形的管理环境是员工基于对制度的理解所产 生的一种对自己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可以弥补硬性制度的不足与空缺。这 种约束力是员工基于对企业负责所产生的一种行为。 和谐的管理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第一,和谐管理文化 机制是实现公平与效益相统一的必要手段。从企业范围来说,建设局部与整 体、微观与宏观、企业与社会相协调融和的文化机体,树立推行和谐管理文 化,发挥管理杠杆在微观经济领域里的作用,努力协调好企业内部各要素之 间的利益关系,是实现企业自身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和谐管理 文化引导人们平和、有序、良性地公开文化个性,防止对企业整体和他人产 生破坏力。第二,和谐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人本文化。和谐管理文化准确把握 人本管理的科学内涵,挖掘和释放人的智慧和潜能,让人在劳动中创造幸福, 在创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追求发展,在发展中奉献快乐。和谐管理文化 氛围中企业目标文化与员工需求文化互动,管理者综合运用沟通、协商、激 励、引导、感化、魅力影响等手段对员工进行企业理念和文化的渗透,使矛 盾双方达成一致的工作目标和意愿,是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构建企业和谐的 人际关系、工作氛围,使员工的工作更富创意和激情,达到企业各层面人员 “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企业效益最大化,社会责任最强化。第 三,和谐管理文化一要解决企业文化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促进员工个体与个 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关系的和谐。维系企业文化正常运作有三条命 脉,即资金文化流、物资文化流、人力流。其中最根本的是人力流,它可以 影响甚至决定资金文化和物资文化,资金文化、物资文化以及二者之间的转 化都离不开人力流。以平等、公信、友爱、互助为主要标志的和谐人际关系, 有利于强化团队精神和全局意识;有利于激励斗志,激发工作热情,调动人 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确保资金流、物资流以及资金流与物资流之间的相 互转化的永续、良性和高效。二要解决劳动关系文化的和谐。员工的价值观、 利益与企业的价值观、利益,员工的价值观、利益与“老板”或资本的价值 观、利益是对立双方的辩证统一。以和谐为指向的现代管理文化则从企业利 益、资本利益、老板利益与劳动力利益互利互赢的基点出发,通过资本与劳 动的相互渗和,老板与员工的相互沟通,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和 情感激励,建立起资本拥有者与劳动拥有者人格上平等、利益上均得,各尽 其能、各得其所的双向动力保障机制,将企业和资本的追求与员工即劳动者 的追求统一到共同的目标上,达到企业利益员工化、员工价值企业化。 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和谐利益是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 根本基础;和谐管理文化是建设企业和谐文化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与社会 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社会和谐以企业和谐为基础和前提,企业和谐又 离不开社会和谐,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努力打造和谐企业 文化,用企业文化和谐促进社会文化和谐,是我国企业责无旁贷的神圣历史 使命。

企业文化。。。不如说一说保险行业文化道德建设吧争议很大,也有的写

关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论文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沉淀在企业员工心目中的一种价值理念,它是一种文化哲学。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探讨了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背景,并提出了现代企业深层次文化建设的三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理念 管理 行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企业经营哲学,是指导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动准则。在当今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背景下,企业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企业的整体实力,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体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适应激烈竞争而生存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文化的力量将愈显示出它的功能。综合国力的竞争是这样,企业实力的竞争同样也是这样。1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哲学,文化哲学的研究产生了许多的理论成果,而且中西方许多学者对文化哲学的研究成果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中国著名学者霍桂桓曾对文化哲学定义:“文化哲学就是‘通过从哲学所具有的总体性立场和理论高度出发,运用融抽象分析和具体综合为一体的、个体主义生成论、方法论视角,对文化的生成、发展和变迁规律、文化的本质、以及文化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的互动过程加以研究,构建而成的哲学理论体系’”。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企业文化的本质有过很多的表述,如美国的威廉·大内认为:“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这种公司文化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他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雇员。这些仪式给那些原本就稀少而又抽象的概念添上血肉,赋予它们以生命”。我国也有学者把企业文化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企业文化。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企业文化就是指企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其内容有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目标以及企业文化载体等。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或者正在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改变着市场的游戏规则。在企业发展的诸多生产要素中,知识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因素。企业的知识创新将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一系列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引导员工的自我管理。这种企业文化是一种结合时代背景,体现实际需要的创新性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体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以物质和精神为载体的经济文化。2 现代企业文化实践建设 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知名企业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成型的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理念。但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如何更加深入?企业如何建设一种更本色而更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了新世纪企业经营管理者值得思索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思想渗入了现代管理经营的过程之中,对形成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中国企业管理中起核心作用的主要是儒家管理思想,其思想精髓是讲求“中庸”之道,强调管理伦理与道德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人的创造性。因此,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又要学习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管理,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之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1世纪的企业面临着一个竞争加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企业要具有领先一步的优势,更应该在深层次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我们认为,加强企业文化的深层次建设应着重以下三个方面: (1)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理念。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理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能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创新潜能。理念是指企业价值理念系统的确立和共识, 企业文化中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密不可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可形成一套自身的经营哲学,它体现在企业的制度、产品、人力资源和创新上。企业经营哲学是经营企业的最高精神和指导思想,正如一个人的人生哲学一样,是指他对这个世界的基本看法。企业的经营哲学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之所在,在于它的切合企业实际、凸现企业个性、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理念力。这种理念力可在企业的管理干部与员工中形成一种统一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一种提升、一种动力。在形成企业的产品特色、优质的企业品质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是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就必须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建立学习型组织相结合。通过在企业员工之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锻炼员工的品质与能力,培育员工的敬业与献身精神。 (2)优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管理。 企业文化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包括建立有形的和无形的企业文化实质内容。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人的参与,而人的活动需要制度的规范与管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与实践,其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纯”理念性的东西,它应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之中。现代化的管理应该是一种文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所形成的应是一种管理文化或制度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以管理为重中之重。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理念、开放的管理模式和柔性的管理手段。而管理是一种理念的灌输,是一种价值的导向,是把企业提出的价值转化为全体成员的价值共识,转化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企业的管理人员应首先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以身作则地将价值理念体现在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之中。一定要把提出的价值观,通过有效的制度准则贯彻下去,做不到这一点,就是与企业文化的“本源”相背离。 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管理效应。现代企业应优化其管理机制,以企业文化为引导、鼓励员工自我管理,自主管理,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效率和效益。 (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行动,也就是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是复杂的社会存在,人性也是复杂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人。运用理念、加强管理、落实制度,归根到底是要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对象是全部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员工,企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文化管理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行动准则所强调的就是企业每一层面的员工都能接受企业的价值理念,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在自己的岗位上严格遵守,忠实履行,创造性地搞好自己的工作,自觉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行文化管理的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灵魂、情感、需求、潜能和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协调。而人的行动是一种自主行为,是一种自主实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行为。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主体作用,不仅是指理念形成过程中的出谋划策,积极参与,而且更应该是他们凭借其丰富知识、能力和优良品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迸发出的能力与优势。行动力的建设,不仅有目标管理的方式,还应形成一套创新激励机制。如海尔的“创新文化”,就在于创新已渗透到了每位员工的行动中,在于每天有两项专利的发明创造。宝钢的“用户满意工程”,就在于通过推行“用户满意管理”,形成“我的下一道工序就是我的用户”的共同认识和运行机制。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追求。 总之,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跟随时代的潮流,融入传统文化的精华,突出企业的特色,建设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具备强大凝聚力的核心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论文3000字怎么写好

看来真的好多人都在写这个题目啊。。。我还是自己写吧 楼主也加油吧。。。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新理念  摘要: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与微观的反映,企业成 长的精神转化为企业成熟期的完备的企业文化要依赖于管理环境。着眼具体 企业自身,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紧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三 个和谐关节。突出企业特性文化,有效将战略与制度融而为一,重点启动和 激活企业内在源动力。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要素有机融合而共同创造的全部财富 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物质化和非物质文化。企业资本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资本、 科技资本、劳动力资本,其中人是创造企业文化的主体和最终本源。和谐的 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企业与外界各方面的和谐, 而关键在于内部的和谐。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 主要生产基地,没有企业的和谐文化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着眼具体 企业自身,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紧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三 个和谐关节。 和谐文化的理性涵义是公平、正义,感性含义是合情合理,即各方面的 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和平衡。和谐文化不是惰性文化,不是自足文化,是 一种在和谐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进取文化。 一、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 和谐理念是一种价值观。从哲学上讲,和谐原本就是一种文化。和谐 文化既体现在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也体现在社会的精神道德 思想观念中。通过和谐理念的培育,可以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和道德的支撑。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文化,这对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特 别是位居优势的企业资本拥有者和管理者来说,应当努力把和谐理念中蕴含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第一,推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 转化矛盾的持续过程。第二,对员工的人文个性特点不仅要尊重和包容,还 要有理、有利、有节地培养和张扬。强化包容意识,关键是要在企业中努力 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通过包容促进相互融合,通过尊重促进多样共生,通 过和谐机制保障和谐诉求,达到企业文化诸要素和谐共荣的目的。第三,企 业文化的和谐是动态发展中的和谐。和谐环境文化的打造,不是以减少经济 文化之间竞争去追求静止状态的和表面的和谐,而是要把共同利益作为竞争 的前提,把不同经济文化共生共赢作为合作的支点,努力在竞争中追求更高 层次的和谐。和谐文化不是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抹杀劳动者个体文化之间质 与量、过程与结果的差别,损害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人 类社会的进步。第四,和谐是人的心理感受和主观判断,离开了人去谈和谐 就像抛开太阳去区分昼夜一样荒唐。和谐企业文化始终围绕着人这个本原。 人本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不是一般的思想方法,而是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最 高价值理念,是培育和谐精神的总开关。 二、构建企业文化两重性,体现和谐利益 企业文化具有两重性:第一层是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它具有差异性与易 变性。第二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必须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员工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的宗旨和战 略规划是相统一的,企业费者看到或感觉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可 以是多样的,比如说可以是以产品形式、服务形式、广告形式、也可以通过 公益活动来体现。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是向所有的人传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人们能不能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看它有没有生命力。当人们能够认可与 赞同时,就说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生命力。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是以 它的经济性来支撑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要能给企业所接触的内外所有消费者 带来经济性的满足。作为企业领导要把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统 一管理起来,这个统一是指在认同企业价值观的前提下保持员工个人价值观 的活力,使二者协调起来,而不是相互对立。当员工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 核心价值观存在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以企业的核心价值为首位。在企业文 化的引导作用下,员工会有一种忠诚意识,与企业共度难关。企业高速发展 时,员工能够保持应有谨慎,不会出现浮躁的行为。因此我们的企业在考虑 兼并对象时不仅要仔细分析对方的产品、设备、人员与设计能力这些硬件, 还要周密考虑企业文化这个软件。 两个基本重点就是战略与制度。这两个基本点是企业文化的两个车轮, 只有这两个车轮协调并不断地向前运动才能保持企业文化这驾马车不断前 行。企业文化的这两个基本点要不断给企业文化补充新的组成部分,以保持 旺盛的生命力。 三、和谐的管理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企业成长期的某种精神能否转化为企业成熟期的完备的企业文化依赖 于管理环境。管理环境是企业各种制度与由制度所产生的约束力的总和。良 好的管理制度具有适度超前性,它引导人们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管理制度有 没有生命力就看它能不能得到落实并取得员工的一致认可。职工认可一种制 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过长,说明我们的管理制度不具有可行性或者说员 工的素质有待提高。在推行新制度时,员工同新的管理制度可能会出现磨擦。 为此,作为管理者要尽量寻求支持变革的动力,减少阻力,形成有效的合力。 管理制度是有形的管理环境。无形的管理环境是员工基于对制度的理解所产 生的一种对自己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可以弥补硬性制度的不足与空缺。这 种约束力是员工基于对企业负责所产生的一种行为。 和谐的管理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第一,和谐管理文化 机制是实现公平与效益相统一的必要手段。从企业范围来说,建设局部与整 体、微观与宏观、企业与社会相协调融和的文化机体,树立推行和谐管理文 化,发挥管理杠杆在微观经济领域里的作用,努力协调好企业内部各要素之 间的利益关系,是实现企业自身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和谐管理 文化引导人们平和、有序、良性地公开文化个性,防止对企业整体和他人产 生破坏力。第二,和谐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人本文化。和谐管理文化准确把握 人本管理的科学内涵,挖掘和释放人的智慧和潜能,让人在劳动中创造幸福, 在创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追求发展,在发展中奉献快乐。和谐管理文化 氛围中企业目标文化与员工需求文化互动,管理者综合运用沟通、协商、激 励、引导、感化、魅力影响等手段对员工进行企业理念和文化的渗透,使矛 盾双方达成一致的工作目标和意愿,是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构建企业和谐的 人际关系、工作氛围,使员工的工作更富创意和激情,达到企业各层面人员 “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企业效益最大化,社会责任最强化。第 三,和谐管理文化一要解决企业文化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促进员工个体与个 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关系的和谐。维系企业文化正常运作有三条命 脉,即资金文化流、物资文化流、人力流。其中最根本的是人力流,它可以 影响甚至决定资金文化和物资文化,资金文化、物资文化以及二者之间的转 化都离不开人力流。以平等、公信、友爱、互助为主要标志的和谐人际关系, 有利于强化团队精神和全局意识;有利于激励斗志,激发工作热情,调动人 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确保资金流、物资流以及资金流与物资流之间的相 互转化的永续、良性和高效。二要解决劳动关系文化的和谐。员工的价值观、 利益与企业的价值观、利益,员工的价值观、利益与“老板”或资本的价值 观、利益是对立双方的辩证统一。以和谐为指向的现代管理文化则从企业利 益、资本利益、老板利益与劳动力利益互利互赢的基点出发,通过资本与劳 动的相互渗和,老板与员工的相互沟通,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和 情感激励,建立起资本拥有者与劳动拥有者人格上平等、利益上均得,各尽 其能、各得其所的双向动力保障机制,将企业和资本的追求与员工即劳动者 的追求统一到共同的目标上,达到企业利益员工化、员工价值企业化。 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和谐利益是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 根本基础;和谐管理文化是建设企业和谐文化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与社会 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社会和谐以企业和谐为基础和前提,企业和谐又 离不开社会和谐,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努力打造和谐企业 文化,用企业文化和谐促进社会文化和谐,是我国企业责无旁贷的神圣历史 使命。

企业文化。。。不如说一说保险行业文化道德建设吧争议很大,也有的写

关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论文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沉淀在企业员工心目中的一种价值理念,它是一种文化哲学。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探讨了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背景,并提出了现代企业深层次文化建设的三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理念 管理 行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企业经营哲学,是指导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动准则。在当今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背景下,企业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企业的整体实力,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体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适应激烈竞争而生存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文化的力量将愈显示出它的功能。综合国力的竞争是这样,企业实力的竞争同样也是这样。1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哲学,文化哲学的研究产生了许多的理论成果,而且中西方许多学者对文化哲学的研究成果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中国著名学者霍桂桓曾对文化哲学定义:“文化哲学就是‘通过从哲学所具有的总体性立场和理论高度出发,运用融抽象分析和具体综合为一体的、个体主义生成论、方法论视角,对文化的生成、发展和变迁规律、文化的本质、以及文化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的互动过程加以研究,构建而成的哲学理论体系’”。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企业文化的本质有过很多的表述,如美国的威廉·大内认为:“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这种公司文化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他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雇员。这些仪式给那些原本就稀少而又抽象的概念添上血肉,赋予它们以生命”。我国也有学者把企业文化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企业文化。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企业文化就是指企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其内容有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目标以及企业文化载体等。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或者正在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改变着市场的游戏规则。在企业发展的诸多生产要素中,知识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因素。企业的知识创新将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一系列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引导员工的自我管理。这种企业文化是一种结合时代背景,体现实际需要的创新性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体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以物质和精神为载体的经济文化。2 现代企业文化实践建设 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知名企业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成型的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理念。但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如何更加深入?企业如何建设一种更本色而更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了新世纪企业经营管理者值得思索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思想渗入了现代管理经营的过程之中,对形成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中国企业管理中起核心作用的主要是儒家管理思想,其思想精髓是讲求“中庸”之道,强调管理伦理与道德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人的创造性。因此,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又要学习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管理,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之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1世纪的企业面临着一个竞争加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企业要具有领先一步的优势,更应该在深层次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我们认为,加强企业文化的深层次建设应着重以下三个方面: (1)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理念。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理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能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创新潜能。理念是指企业价值理念系统的确立和共识, 企业文化中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密不可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可形成一套自身的经营哲学,它体现在企业的制度、产品、人力资源和创新上。企业经营哲学是经营企业的最高精神和指导思想,正如一个人的人生哲学一样,是指他对这个世界的基本看法。企业的经营哲学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之所在,在于它的切合企业实际、凸现企业个性、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理念力。这种理念力可在企业的管理干部与员工中形成一种统一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一种提升、一种动力。在形成企业的产品特色、优质的企业品质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是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就必须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建立学习型组织相结合。通过在企业员工之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锻炼员工的品质与能力,培育员工的敬业与献身精神。 (2)优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管理。 企业文化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包括建立有形的和无形的企业文化实质内容。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人的参与,而人的活动需要制度的规范与管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与实践,其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纯”理念性的东西,它应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之中。现代化的管理应该是一种文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所形成的应是一种管理文化或制度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以管理为重中之重。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理念、开放的管理模式和柔性的管理手段。而管理是一种理念的灌输,是一种价值的导向,是把企业提出的价值转化为全体成员的价值共识,转化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企业的管理人员应首先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以身作则地将价值理念体现在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之中。一定要把提出的价值观,通过有效的制度准则贯彻下去,做不到这一点,就是与企业文化的“本源”相背离。 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管理效应。现代企业应优化其管理机制,以企业文化为引导、鼓励员工自我管理,自主管理,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效率和效益。 (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行动,也就是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是复杂的社会存在,人性也是复杂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人。运用理念、加强管理、落实制度,归根到底是要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对象是全部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员工,企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文化管理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行动准则所强调的就是企业每一层面的员工都能接受企业的价值理念,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在自己的岗位上严格遵守,忠实履行,创造性地搞好自己的工作,自觉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行文化管理的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灵魂、情感、需求、潜能和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协调。而人的行动是一种自主行为,是一种自主实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行为。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主体作用,不仅是指理念形成过程中的出谋划策,积极参与,而且更应该是他们凭借其丰富知识、能力和优良品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迸发出的能力与优势。行动力的建设,不仅有目标管理的方式,还应形成一套创新激励机制。如海尔的“创新文化”,就在于创新已渗透到了每位员工的行动中,在于每天有两项专利的发明创造。宝钢的“用户满意工程”,就在于通过推行“用户满意管理”,形成“我的下一道工序就是我的用户”的共同认识和运行机制。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追求。 总之,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跟随时代的潮流,融入传统文化的精华,突出企业的特色,建设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具备强大凝聚力的核心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论文3000字怎么写的好看

回答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1、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文秘部落。其核心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2、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竞争,实质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企业应不失时机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行动规划和实施步骤,虚心学习优秀企业文化的经验,努力开拓创新。3、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为此,应从建立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制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哦

关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论文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沉淀在企业员工心目中的一种价值理念,它是一种文化哲学。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探讨了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背景,并提出了现代企业深层次文化建设的三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 企业文化 理念 管理 行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企业经营哲学,是指导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动准则。在当今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背景下,企业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企业的整体实力,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体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适应激烈竞争而生存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文化的力量将愈显示出它的功能。综合国力的竞争是这样,企业实力的竞争同样也是这样。1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哲学,文化哲学的研究产生了许多的理论成果,而且中西方许多学者对文化哲学的研究成果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中国著名学者霍桂桓曾对文化哲学定义:“文化哲学就是‘通过从哲学所具有的总体性立场和理论高度出发,运用融抽象分析和具体综合为一体的、个体主义生成论、方法论视角,对文化的生成、发展和变迁规律、文化的本质、以及文化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的互动过程加以研究,构建而成的哲学理论体系’”。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企业文化的本质有过很多的表述,如美国的威廉·大内认为:“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这种公司文化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他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雇员。这些仪式给那些原本就稀少而又抽象的概念添上血肉,赋予它们以生命”。我国也有学者把企业文化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企业文化。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企业文化就是指企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其内容有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目标以及企业文化载体等。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或者正在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改变着市场的游戏规则。在企业发展的诸多生产要素中,知识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因素。企业的知识创新将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一系列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引导员工的自我管理。这种企业文化是一种结合时代背景,体现实际需要的创新性文化。现代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体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以物质和精神为载体的经济文化。2 现代企业文化实践建设 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知名企业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成型的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理念。但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深层次的企业文化建设如何更加深入?企业如何建设一种更本色而更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成了新世纪企业经营管理者值得思索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思想渗入了现代管理经营的过程之中,对形成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建设优秀企业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在中国企业管理中起核心作用的主要是儒家管理思想,其思想精髓是讲求“中庸”之道,强调管理伦理与道德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人的创造性。因此,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又要学习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管理,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之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1世纪的企业面临着一个竞争加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企业要具有领先一步的优势,更应该在深层次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我们认为,加强企业文化的深层次建设应着重以下三个方面: (1)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理念。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理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能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创新潜能。理念是指企业价值理念系统的确立和共识, 企业文化中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密不可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可形成一套自身的经营哲学,它体现在企业的制度、产品、人力资源和创新上。企业经营哲学是经营企业的最高精神和指导思想,正如一个人的人生哲学一样,是指他对这个世界的基本看法。企业的经营哲学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之所在,在于它的切合企业实际、凸现企业个性、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理念力。这种理念力可在企业的管理干部与员工中形成一种统一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一种提升、一种动力。在形成企业的产品特色、优质的企业品质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是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就必须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建立学习型组织相结合。通过在企业员工之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锻炼员工的品质与能力,培育员工的敬业与献身精神。 (2)优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管理。 企业文化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包括建立有形的和无形的企业文化实质内容。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人的参与,而人的活动需要制度的规范与管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与实践,其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纯”理念性的东西,它应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之中。现代化的管理应该是一种文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所形成的应是一种管理文化或制度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以管理为重中之重。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理念、开放的管理模式和柔性的管理手段。而管理是一种理念的灌输,是一种价值的导向,是把企业提出的价值转化为全体成员的价值共识,转化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企业的管理人员应首先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以身作则地将价值理念体现在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之中。一定要把提出的价值观,通过有效的制度准则贯彻下去,做不到这一点,就是与企业文化的“本源”相背离。 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管理效应。现代企业应优化其管理机制,以企业文化为引导、鼓励员工自我管理,自主管理,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效率和效益。 (3)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行动,也就是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是复杂的社会存在,人性也是复杂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还是在于人。运用理念、加强管理、落实制度,归根到底是要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对象是全部具有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员工,企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文化管理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行动准则所强调的就是企业每一层面的员工都能接受企业的价值理念,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在自己的岗位上严格遵守,忠实履行,创造性地搞好自己的工作,自觉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行文化管理的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灵魂、情感、需求、潜能和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协调。而人的行动是一种自主行为,是一种自主实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行为。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主体作用,不仅是指理念形成过程中的出谋划策,积极参与,而且更应该是他们凭借其丰富知识、能力和优良品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迸发出的能力与优势。行动力的建设,不仅有目标管理的方式,还应形成一套创新激励机制。如海尔的“创新文化”,就在于创新已渗透到了每位员工的行动中,在于每天有两项专利的发明创造。宝钢的“用户满意工程”,就在于通过推行“用户满意管理”,形成“我的下一道工序就是我的用户”的共同认识和运行机制。这就是企业文化的魅力,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追求。 总之,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跟随时代的潮流,融入传统文化的精华,突出企业的特色,建设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具备强大凝聚力的核心企业文化。

浅谈企业文化与社会变革的融合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社会的变革,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愈加深刻。当今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本文从企业文化的概念特点要素作用以及与社会变革的现状结合进行分析,指明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找出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文化 企业文化 社会变革 融合 一、企业文化解析 (一)企业文化基本概念 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是指“以文教化”和“以文化成”,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文化应是一个动词,无论是“化成”还是“教化”都体现了一个行为过程。它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信仰、规范、知识、道德、法律和行为标准,具体表现为一个社会群体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社会群体可观察的特色。而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特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通过其长期的经营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企业员工所公认和遵循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换句话说,企业文化是特定企业组织在应对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所发现、发明的或形成的关于企业使命、责任和员工行为的基本假说和规范。这些基本假说和规范常常被视为员工观察、思考和感受有关问题的正确方式。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概括说:“企业文化,就其形式来讲,它是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指人的价值理念;但就其内容而言,则是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在人的理念上的反映,是从内在上约束和激励人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独特子集,它内在地体现着一个企业独有的经营风格和精神气质,常常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企业战略变革和制度设计的可能性空间。是企业员工共同分享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包括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习惯等,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战略变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杠杆之一,也是优秀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动力源。(二)企业文化特征独特性: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在同一社会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虽然可以学习和借鉴,但却无法简单的仿效和克隆。时代性: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在一定的时代中创办和发展的,因此总会反映这一时代的精神。继承性:现有的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企业过去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之上,因此其具有相对的继承性。共享性: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文化是一种团体文化,是获得大多数员工认同的、共享的文化,具有共享性。隐蔽性:从存在形式上看,价值观、信念、经营哲学等都是隐性的,它存在于员工和经营者内心,存在于员工的无意识领域,其形成方式和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具有隐蔽性。强制性:即是针对企业文化的“软约束”而言的,它所形成的企业环境氛围、风俗、习惯等,对不融入这种氛围、风俗习惯的任何员工和行为的软约束往往会比硬性的强制力更有力。系统性:企业文化是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多方面构成的一个系统,由多种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具有系统性。人文性:强调人是管理的主体与归宿,强调在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和以符合人性规律的方式来对员工进行管理,而不是单纯的用物质刺激和制度关卡来管理。民族性:任何一个企业文化都深深地打上了本民族文化的烙印,都是以本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离开了本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民族性特征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管理性:即具有管理学特征或管理学属性,使之区别于政治文化与艺术文化。(三)企业文化基本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不仅强化了管理方式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方式不能完全替代的功能。凝聚功能:企业文化体现着强烈的“群体意识”,可以改变原来那种从个人角度建立价值观念的一盘散沙状态,使每个员工产生浓厚的归属感、荣誉感和目标服从感。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企业价值观对企业主体行为,即企业领导者对和广大员工行为的引导上。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经常对照企业价值观进行检查,纠正偏差,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力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企业目标的要求。激励功能: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关注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约束功能:对员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把以尊重个人感情为基础的无形的外部控制和以群体目标为己任的内在自我控制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协调功能:有利于增加交流和沟通,减少各种摩擦和矛盾,使企业上下左右的关系较为密切和谐。维系功能:它具有维系企业内部力量统一、企业与社会良好关系的功能,是保持企业持久繁荣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优化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无形力量,对企业经营管理起到一种优化作用。辐射作用:它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企业的基本宗旨、经营哲学和行为准则,是一项巨大的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高美誉度和高生产力。(四)企业文化影响因素 企业文化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民族文化: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作为企业文化主体的企业员工在创办或进入企业之前,已经长期受到社会民族文化的熏陶,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建设有本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企业管理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制度文化:包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所有企业都必须充分重视制度因素的影响,建设有自己国家制度特色的企业文化。外来文化: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其他地区、其他行业、其他企业引进的文化对于特定企业而言都是外来文化,它们都会给该企业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传统: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企业传统的发育过程,企业传统对形成、更新、和发展当前的企业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个人文化:即是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直接制约着企业文化的层次和水平。行业文化:不同行业文化的特点不同,各个行业在管理模式和要求上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文化也必然有差异。企业发展阶段: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它的不同特点,进而影响到企业文化。地域文化因素:地域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国家与国家,还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正是由于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和人文环境,才产生了相应的文化差异。二、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及解决方案(一)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学科,它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既有人本管理的共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的特性。企业管理侧重的是规范,是靠契约、规章来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一般而言,企业管理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的假设上。如我们企业制定的各种规章、标准、程序等制度措施都隐含着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这个假设。企业文化侧重的是伦理、信念、价值观等方面,这些又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程度。在电力行业,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远远滞后于企业管理工作,还有一些企业将企业管理停留在传统的管理上,不能以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形式——企业文化来审视、指导、升华管理工作。社会实践证明,契约与规范、制度与措施不可能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所有问题,特别是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形成与释放。因此,必须在实施必要的管理制度的同时,采取文化渗透的形式,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来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诸多障碍及误区。企业经营目标的两元化一方面市场竞争和企业自身生存发展需要以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接受行政命令的指挥,市场与计划双轨制的管理机制使企业很难形成企业文化建设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使一些企业的厂长经理整天忙于日常事务,形成了两个和尚都得拜,两个寺庙都烧香的尴尬情况。企业管理思想的模糊化目前,多数企业在管理方法上还是把员工当作“经济人”,在激励手段上还是把员工当作“政治人”、“伦理人”,这些管理思想上的模糊认识也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障碍。建立起现代企业公开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以及淘汰机制已成为体制改革后促进企业发展和公平竞争的首要一环。 员工集体意识的淡化这个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模糊而形成的。尽管在法律上的规定是明确的,但由于体制的原因,员工对自己的收入和应尽的义务、应负的责任还是模糊的,最终制约了企业员工这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主体作用的发挥。改变这种情况的出路在改革,在于大胆地根据本行业、本企业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循序渐进地扬弃原有体制不适合客观发展规律的成分。企业文化活动的简单化这一障碍主要是人们对企业文化的误解造成的,他们认为企业文化等于文化活动,企业文化只是形式的宣传。形成了许多企业群体活动轰轰烈烈,总结、提炼、升华其内涵者寥寥的局面。企业文化理论的贫乏这一障碍主要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滞后于企业发展的实践,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改革开放与社会精神生活的相对滞后的矛盾。 (三)解决误区的方法及对策 对本企业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审视找准切八点,瞄准体制改革后企业发展的空间,制定近期及中长期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塑造文化环境,营造文化氛围,改善员工心智模式,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中建立起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使企业成为员工前程的设计者,充分发挥员工“文化人”的作用,使企业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服务,还将成为大力生产和传播先进企业文化的学习实体。 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为基础,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员工素质,强化员工信念,启迪员工智慧,重视员工价值,开发员工潜能。 坚持企业史化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相适应企业文化战略是应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而产生的,又是促进企业完成各项经营发展战略的内在动力。确保企业文化战略与经营战略相统一,就可以更有效地完成两大战略的整合,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获利能力。 三、企业文化与社会变革的融合 当今时代社会的巨大变革,新时代具有信息共享、知识爆炸、技术革新等鲜明的特征,日益竞争的新经济环境要求现代企业必须更新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几何膨胀,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与社会变革的融合要以企业自身的环境为基础,把握好阶段文化的变迁。 信息共享、技术创新、知识爆炸的新经济时代,使得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的管理模式要求企业文化必须赋予新的内涵,才可能发挥其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要具有“包容”性 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传统的企业文化往往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由企业管理者们提炼而成,但是新时代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要主动地确定企业文化,并以此引导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借鉴先进企业的文化精髓并结合其自身的特点,确定既具经典又有新意的“包容性”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要具有“学习”性 在新经济时代到来之前,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许多企业会定期为员工开展培训和再教育,以此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发展。但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决定了仅仅靠企业提供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远远不够,大量的知识需要企业员工们主动地、持续地去吸收消化。因此企业文化要引导企业成为“学习型”团队,引导员工成为“学习型”人才,变企业被动培训为主动学习。 (三)企业文化要具有“人本”性 由于早期的企业文化主要服从于企业管理者,它具有典型的“经济”性,并以企业发展速度和获取利润量作为衡量其好坏的标准,这样的企业文化往往会导致员工产生人是“赚钱工具”的想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人作为知识的载体,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必须正确理解人的重要性,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确定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等各种社会变革的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日益重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每个企业都面对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企业只要能把握住文化的深刻内涵,切实地利用文化为自己服务,发掘优良的民族传统,借鉴外国先进的经验,坚持不懈地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发展,走上成功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栾永斌,张岩松企业文化案例精选精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朱成全企业文化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企业文化。。。不如说一说保险行业文化道德建设吧争议很大,也有的写

现代企业文化论文3000字怎么写的正确

企业文化。。。不如说一说保险行业文化道德建设吧争议很大,也有的写

看来真的好多人都在写这个题目啊。。。我还是自己写吧 楼主也加油吧。。。

浅谈企业文化与社会变革的融合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社会的变革,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愈加深刻。当今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本文从企业文化的概念特点要素作用以及与社会变革的现状结合进行分析,指明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找出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文化 企业文化 社会变革 融合 一、企业文化解析 (一)企业文化基本概念 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是指“以文教化”和“以文化成”,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文化应是一个动词,无论是“化成”还是“教化”都体现了一个行为过程。它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信仰、规范、知识、道德、法律和行为标准,具体表现为一个社会群体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社会群体可观察的特色。而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特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通过其长期的经营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企业员工所公认和遵循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换句话说,企业文化是特定企业组织在应对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所发现、发明的或形成的关于企业使命、责任和员工行为的基本假说和规范。这些基本假说和规范常常被视为员工观察、思考和感受有关问题的正确方式。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概括说:“企业文化,就其形式来讲,它是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指人的价值理念;但就其内容而言,则是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在人的理念上的反映,是从内在上约束和激励人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独特子集,它内在地体现着一个企业独有的经营风格和精神气质,常常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企业战略变革和制度设计的可能性空间。是企业员工共同分享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包括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习惯等,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战略变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杠杆之一,也是优秀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动力源。(二)企业文化特征独特性: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在同一社会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虽然可以学习和借鉴,但却无法简单的仿效和克隆。时代性: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在一定的时代中创办和发展的,因此总会反映这一时代的精神。继承性:现有的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企业过去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之上,因此其具有相对的继承性。共享性: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文化是一种团体文化,是获得大多数员工认同的、共享的文化,具有共享性。隐蔽性:从存在形式上看,价值观、信念、经营哲学等都是隐性的,它存在于员工和经营者内心,存在于员工的无意识领域,其形成方式和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具有隐蔽性。强制性:即是针对企业文化的“软约束”而言的,它所形成的企业环境氛围、风俗、习惯等,对不融入这种氛围、风俗习惯的任何员工和行为的软约束往往会比硬性的强制力更有力。系统性:企业文化是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多方面构成的一个系统,由多种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具有系统性。人文性:强调人是管理的主体与归宿,强调在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和以符合人性规律的方式来对员工进行管理,而不是单纯的用物质刺激和制度关卡来管理。民族性:任何一个企业文化都深深地打上了本民族文化的烙印,都是以本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离开了本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民族性特征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管理性:即具有管理学特征或管理学属性,使之区别于政治文化与艺术文化。(三)企业文化基本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不仅强化了管理方式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方式不能完全替代的功能。凝聚功能:企业文化体现着强烈的“群体意识”,可以改变原来那种从个人角度建立价值观念的一盘散沙状态,使每个员工产生浓厚的归属感、荣誉感和目标服从感。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企业价值观对企业主体行为,即企业领导者对和广大员工行为的引导上。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经常对照企业价值观进行检查,纠正偏差,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力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企业目标的要求。激励功能: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关注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约束功能:对员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把以尊重个人感情为基础的无形的外部控制和以群体目标为己任的内在自我控制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协调功能:有利于增加交流和沟通,减少各种摩擦和矛盾,使企业上下左右的关系较为密切和谐。维系功能:它具有维系企业内部力量统一、企业与社会良好关系的功能,是保持企业持久繁荣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优化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无形力量,对企业经营管理起到一种优化作用。辐射作用:它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企业的基本宗旨、经营哲学和行为准则,是一项巨大的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高美誉度和高生产力。(四)企业文化影响因素 企业文化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民族文化: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作为企业文化主体的企业员工在创办或进入企业之前,已经长期受到社会民族文化的熏陶,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建设有本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企业管理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制度文化:包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所有企业都必须充分重视制度因素的影响,建设有自己国家制度特色的企业文化。外来文化: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其他地区、其他行业、其他企业引进的文化对于特定企业而言都是外来文化,它们都会给该企业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传统: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企业传统的发育过程,企业传统对形成、更新、和发展当前的企业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个人文化:即是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直接制约着企业文化的层次和水平。行业文化:不同行业文化的特点不同,各个行业在管理模式和要求上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文化也必然有差异。企业发展阶段: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它的不同特点,进而影响到企业文化。地域文化因素:地域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国家与国家,还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正是由于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和人文环境,才产生了相应的文化差异。二、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及解决方案(一)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学科,它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既有人本管理的共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的特性。企业管理侧重的是规范,是靠契约、规章来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一般而言,企业管理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的假设上。如我们企业制定的各种规章、标准、程序等制度措施都隐含着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这个假设。企业文化侧重的是伦理、信念、价值观等方面,这些又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程度。在电力行业,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远远滞后于企业管理工作,还有一些企业将企业管理停留在传统的管理上,不能以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形式——企业文化来审视、指导、升华管理工作。社会实践证明,契约与规范、制度与措施不可能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所有问题,特别是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形成与释放。因此,必须在实施必要的管理制度的同时,采取文化渗透的形式,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来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诸多障碍及误区。企业经营目标的两元化一方面市场竞争和企业自身生存发展需要以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接受行政命令的指挥,市场与计划双轨制的管理机制使企业很难形成企业文化建设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使一些企业的厂长经理整天忙于日常事务,形成了两个和尚都得拜,两个寺庙都烧香的尴尬情况。企业管理思想的模糊化目前,多数企业在管理方法上还是把员工当作“经济人”,在激励手段上还是把员工当作“政治人”、“伦理人”,这些管理思想上的模糊认识也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障碍。建立起现代企业公开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以及淘汰机制已成为体制改革后促进企业发展和公平竞争的首要一环。 员工集体意识的淡化这个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模糊而形成的。尽管在法律上的规定是明确的,但由于体制的原因,员工对自己的收入和应尽的义务、应负的责任还是模糊的,最终制约了企业员工这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主体作用的发挥。改变这种情况的出路在改革,在于大胆地根据本行业、本企业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循序渐进地扬弃原有体制不适合客观发展规律的成分。企业文化活动的简单化这一障碍主要是人们对企业文化的误解造成的,他们认为企业文化等于文化活动,企业文化只是形式的宣传。形成了许多企业群体活动轰轰烈烈,总结、提炼、升华其内涵者寥寥的局面。企业文化理论的贫乏这一障碍主要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滞后于企业发展的实践,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改革开放与社会精神生活的相对滞后的矛盾。 (三)解决误区的方法及对策 对本企业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审视找准切八点,瞄准体制改革后企业发展的空间,制定近期及中长期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塑造文化环境,营造文化氛围,改善员工心智模式,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中建立起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使企业成为员工前程的设计者,充分发挥员工“文化人”的作用,使企业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服务,还将成为大力生产和传播先进企业文化的学习实体。 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为基础,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员工素质,强化员工信念,启迪员工智慧,重视员工价值,开发员工潜能。 坚持企业史化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相适应企业文化战略是应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而产生的,又是促进企业完成各项经营发展战略的内在动力。确保企业文化战略与经营战略相统一,就可以更有效地完成两大战略的整合,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获利能力。 三、企业文化与社会变革的融合 当今时代社会的巨大变革,新时代具有信息共享、知识爆炸、技术革新等鲜明的特征,日益竞争的新经济环境要求现代企业必须更新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几何膨胀,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与社会变革的融合要以企业自身的环境为基础,把握好阶段文化的变迁。 信息共享、技术创新、知识爆炸的新经济时代,使得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的管理模式要求企业文化必须赋予新的内涵,才可能发挥其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要具有“包容”性 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传统的企业文化往往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由企业管理者们提炼而成,但是新时代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要主动地确定企业文化,并以此引导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借鉴先进企业的文化精髓并结合其自身的特点,确定既具经典又有新意的“包容性”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要具有“学习”性 在新经济时代到来之前,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许多企业会定期为员工开展培训和再教育,以此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发展。但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决定了仅仅靠企业提供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远远不够,大量的知识需要企业员工们主动地、持续地去吸收消化。因此企业文化要引导企业成为“学习型”团队,引导员工成为“学习型”人才,变企业被动培训为主动学习。 (三)企业文化要具有“人本”性 由于早期的企业文化主要服从于企业管理者,它具有典型的“经济”性,并以企业发展速度和获取利润量作为衡量其好坏的标准,这样的企业文化往往会导致员工产生人是“赚钱工具”的想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人作为知识的载体,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必须正确理解人的重要性,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确定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等各种社会变革的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日益重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每个企业都面对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企业只要能把握住文化的深刻内涵,切实地利用文化为自己服务,发掘优良的民族传统,借鉴外国先进的经验,坚持不懈地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发展,走上成功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栾永斌,张岩松企业文化案例精选精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朱成全企业文化概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因为企业文化有以下功能,所以要培养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功能 (一)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 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为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寻求优势》一书中指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并认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则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企业目标的指引 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二)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 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 道德规范的约束 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行为。如果人们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舆论的遣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同仁堂药店“济世养生、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纪律。 (三)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 (四)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五)调适功能 调适就是调整和适应。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规范使经营者和普通员工能科学地处理这些矛盾,自觉地约束自己。完美的企业形象就是进行这些调节的结果。调适功能实际也是企业能动作用的一种表现。 (六)辐射功能 文化力不止在企业起作用,它也能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文化力辐射的渠道很多,主要包括传播媒体,公共关系活动等。

现代企业文化管理论文3000字体怎么写

浅议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构建[摘要]信息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在网络经济时代,一个企业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将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现代化,也就没有企业对市场的敏捷应变能力。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时代所需、企业发展所需。本文通过对信息化建设的自身体验,提出了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管理构建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化管理;构建途径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一场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正步入信息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一个企业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将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企业只有迅速掌握好网络技术、利用好网络技术,按现代管理方法管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才能全面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当今大势所趋,国内外许多企业集团都纷纷争相上马,极力把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融入企业为其谋利。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也是时代所需、企业发展所需,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现代化,也就没有企业对市场的敏捷应变能力。但企业管理网络信息化的实施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它本身是一项企业管理的全身运动,是一项向传统管理模式挑战的变革,需要决策层、管理层、技术层、应用层等各个层次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其次,它要以一定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管理基础、人员素质为基础,要求企业要具有很强的内部控制能力,能准确地将企业决策实施到位。笔者通过参加本公司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过程,借鉴其他一些成功实施信息化管理企业的经验,认为中小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构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统一思想,领导重视、决策与参与,明明白白建设信息化 企业管理信息化不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一项向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挑战的管理革命,是对企业原有旧的经营方式、管理机制、组织形式、业务流程的大变革。要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问题。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对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公司组织形式的重组、管理方式的变革、业务流程的再造、部门职能及利益的再分配等等,势必要与一些习惯势力产生摩擦,如果没有领导坚定的支持,并身体力行,这些变革是很难推动的。同时,信息化在初始化阶段,要把许多基础数据录入电脑,并要随时应对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工作量是巨大的,过程是枯燥的,成绩却不是怎么明显,人们持观望的态度用疑惑的眼光审视着每一个关系到自已的各个细节,这时领导的支持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选择了信息化,就是选择了变革,各级领导应做好充分准备:(1)首先应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化是一场“革命”,要做好与一切旧的管理恶习作“斗争”的准备;(2)要加强对信息化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要从心灵深处认识到信息化是时代所需,是加强企业管理、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不能盲从,同时也应看到实施信息化的困难和阻力;(3)直接参与关键环节和重大事项的讨论和计划制订工作,只是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还远远不够,要身体力行,亲自决策;(4)给予技术人员和实施人员以强大的支持,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时给予激励。所以,许多已成功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企业都说,信息化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把手工程”,没有各级领导的支持,实施信息化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发动群众,全员参与,增强全员信息化意识,使全体员工自觉成为信息化实施的推动者而不是“绊脚石” 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一项综合性的全身运动,几乎涉及企业所有业务领域,需要企业各层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明确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从而设计出科学、实用、符合企业战略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方案;况且信息化的应用,使用得最多的是各流程和各终端的各个用户,用户对业务流程最熟悉,系统的使用效果直接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他们提出的建议也最具有针对性,所以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部门或是几个少数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员工的素质、应用水平、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系统运行的好坏。因此,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好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1)有计划、分层次地对职工进行信息化管理理念、计算机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使职工逐步了解和熟悉信息化,明白信息化能给自已、给企业带来的实惠,使广大员工自觉参与信息化管理的实施;(2)强化系统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将培训贯穿于系统运行全过程;(3)有计划地组织各流程业务骨干到信息化管理优秀企业参观学习“洗脑”,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建章建制,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为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信息化的基础是标准化和规范化,基础管理工作完备与否是信息化管理能否可靠运行的基石,基础工作没做好,将极大地影响信息化运行,而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和惨重的。因为信息化的实施,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处理系统,将一张张单据、一个个信息输入电脑,用人脑来控制电脑,用电脑来控制流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流程控制、客户关系、供应链衔接等环节的科学管理,就必须夯实企业基础管理,做到数据标准化、流程规范化,否则,计算机将拒绝执行操作指令。因此,在决定信息化之时,应完善各项基础管理:(1)建立、健全各项适应信息化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实行标准的定额、计量、统计、物料及产品编码、名称的规范统一。因为一样货物的名称、一种产品的规格型号或许只是一字之差,在手工处理条件下并不产生什么问题,但一旦进入系统,要不就是被拒绝,要不就是录入后给今后工作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因此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的基础。(2)建立票据即日录入制度,做到业务日清日结,以保证数据录入的及时性。(3)建立严密的内部审核制度,以保证初始数据录入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减少数据录入的差错率,因为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必定是垃圾,这样不但不会给管理带来效益,同时还会误导企业的经营决策,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4)健全科学的分工和各流程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整个系统的规范透明运行。 四、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把握整体思路,找准信息化实施的切入点,稳步扎实地推进管理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不只是在企业内建设一个局域网,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在电脑上查查资料、看看文件等,这些只是最基础、最简单的电脑应用,根本还谈不上是什么管理,充其量只是手工劳动在电脑上的翻版,这并不是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和本质。管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把企业的管理思想融入到系统中,使企业完全掌控企业的人、财、物情况,实现物畅其流、财尽其利、人尽其用,所以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企业高层高度关注的投资项目,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制订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实施方案,并找准信息化实施的突破口,一步一步扎实地向前推进。 在实施信息化之前,企业首先应清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思路,把握住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思想,摸清企业现有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企业管理转变的方向,并对预期的新的管理体系要有清晰的认识。在把握企业信息化整体思路之后,就可以按照效益与实务互利、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走勤俭信息化之路。具体可分以下几步走:第一步,建立以财务为核心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把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公司信息化管理的切入点,一步一步地引导和推动其他管理环节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之所以把财务作为信息化的突破口,主要是因为财务是全公司的数据中心,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最后各部门都需归集到财务;先中心,后局部,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不会因为一个分支系统的失败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推进和运行。只要第一步走好了,以后各步就有经验和信心了。第二步,建立以存货管理为中心的供、销、存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第三步,建立以生产控制为核心的生产、成本管理系统。第四步,建立以工艺技术为中心的科研开发系统。第五步,建立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全面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五、选好信息化系统软件,找准系统实施咨询队伍 现行市场流行的软件很多,关键是要找准适合本企业管理发展需要的软件。软件选择适当,不但可以节约大量资金,而且可以防止以后的各种后遗症;同时软件的选择还要注意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各业务部门的专业需求。所以软件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要经过仔细的斟酌和考虑,它是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许多企业信息化不成功,就是在软件的选择上走了许多弯路。软件选好后,另一个因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软件实施的技术咨询服务队伍。因为一个具有极强能力的技术咨询服务队伍,哪怕是实施一个并不怎么好的软件,他们也能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让这个软件发挥到极致,并产生巨大的管理能量。所以,系统软件和技术服务队伍的选择都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劳民伤财,无功而返。 答案补充 六、注重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后续教育培训工作,为管理信息化建设培养大批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信息化方案的引进和启动只是信息化项目的开始,接下来的实施应用过程,才是信息化最难啃的“硬骨头”。外部软件咨询顾问是必需的,也是不可少的,但其不可能长期留在一个企业,随时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大大小小、鸡毛蒜皮的问题,所以企业只有挖掘和培养自己的人才,消化并落实执行方案,才是企业信息化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保证。因此企业必须得培养大批属于自己的复合型人才,依靠别人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而且培养内部人才,不但成本低,人员使用无磨合期,而且还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岗位成才的良好风气,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因此,挖掘和培养企业内部人才,是企业信息化正常运转的有力保证

[摘要]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之后,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儒家思想中的那些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柔性管理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高级的管理,是一种充分体现理性、贴近人性的管理。儒家管理思想应摒弃自身的不足,向柔性管理方法提升,为中国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指导。  [关键词]儒家思想传统管理柔性管理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广博精深、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管理理论方面面临着一大尴尬:一方面拥有著述宏富的管理思想,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缺乏现代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并且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学说,建立企业的现代管理模式,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一、儒家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柔性管理的相通之处  儒家管理思想中的“以人为本”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理念是相通的,二者都看到了作为主体的人的作用,并把人看作第一要素。儒学的人本思想,不仅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并行不悖,而且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现代管理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中心。任何管理活动的开展,最核心的都是管理好人。正因为如此,人本思想成为中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所在,以人为本,尊重个人也成为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儒家思想中诸如“民惟邦本”,“仁者爱人”,“富民养民”的闪光思想,和现代人本管理形成一种契合,对现代管理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现代社会,对任何一个组织而言,要获得成功,取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得到组织成员的认同和支持,从这一意义上说,人才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当代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掌握和运用的诸生产资料中,土地和资本的作用在日益下降,而掌握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人这一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突出。  二、儒家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的差异  虽然儒家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有相通之处,但是作为不同阶段的管理思想,二者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儒家传统管理重专制,现代企业柔性管理重民主  在封建社会严重的宗法等级观念影响下,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专制型管理方式。柔性管理主张让员工参与决策,通过员工积极地在决策、营销、管理、科研等方面参与活动,使每一名员工的潜能得以展示,能量得以释放,与企业同舟共济,将“藏之于民”的知识充分地发挥和运用起来,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  儒家传统思想重保守,现代企业柔性管理重变革  千百年来,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管理一直占主导地位。一面是家长专制式的管理关系和纲常礼教,另一面则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守旧思想。这种因循守旧,知足长乐,处事退缩,不思进取的倾向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行为。而柔性管理则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事实求是,解放思想,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奉行机动灵活的经营方式。  儒家传统管理重义轻利,现代企业柔性管理义利统一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提倡“利”,必然会危及“义”,从而导致乱天下的恶果。我们曾大力批判企业中“利润第一”的管理思想,排斥“物质奖励”的管理方式,这就从根本上压制了个人和企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现代柔性管理并不否认“利”的合法性。当然,当代企业重“利”,也提倡“义”。这个“义”,广义讲是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狭义说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主体伦理意识的建设问题。企业只有提倡合理的“义”和“利”,才能正确地解决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三者关系。现代企业应该把“义利统一”作为企业文化,传承下去,在获得企业利润的同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儒家传统管理重均同,现代企业柔性管理重个性  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但与柔性管理思想相比,恰恰又缺乏对个体地位的认同,它真正重视的是人所属的团体。柔性管理的职能之一就是协调,协调关系主要是从个体开始。我们应该承认个体的特殊性——他们有不同的志向、爱好和需要,有不同的性格、追求和态度,有不同的知识、技能和潜力。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儒家管理思想自身存在不足,与现代企业管理不相适应。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必然趋势,所以将儒家传统管理思想提升为现代企业柔性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儒家传统管理思想提升为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的措施  二者的相通之处为儒家管理思想向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的提升创造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儒家管理思想的不足,提出了以下几个具体措施: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就是把经理人的工作由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标准和目标,实现“自我控制”,通过让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权变管理。在现代管理学中,将“通权达变”的管理方法称为“权变管理”。其基本思想是管理的方式和技术要随着企业和组织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最佳管理理论和方法。“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这句格言就是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  企业文化建设。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管理模式、团队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同类企业的基本标志。可见,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客观存在的价值取向或经营理念。  工作岗位的设计与调配。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组织和社会的认可,他们比国内不满足被动的完成一般性事务工作,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现实的工作对这些员工来说往往是单调乏味的,员工对自身的工作产生不满,工作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随之下降。但是没有一种工作本身是乏味的,工作能否吸引人,取决于具体工作岗位是否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设计它,怎样让它去动起来,怎样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可以认为,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它积极的、合理的因素,都是世界文化财富的组成部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肯定某一文化或否定某一文化,而是应该站在一个高处,兼收并蓄,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管理要求出发,博采众家之长,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基础上,来丰富现代管理理论,推进东方管理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2]稻香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3]冯沪祥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4]杨先举孔子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邓志辉浅谈当代管理新趋势:柔性管理[J]经济师,2006,(10A)  [6]吕巧凤儒家的人本思想及其与现代管理理念的契合[J]理论探讨,2004,(3A)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内涵,如何将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核心产品。其次,建立合理战略结构。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设立相应的协作组织,平衡内部资源的分配,同时更有效吸收企业外部的可用资源。再次,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20世纪70年代,Nec公司就意识到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是未来通讯业的发展方向。据此指定C&C(计算机与通讯)战略,调整战略结构。企业决策层专门成立 C&C委会,监督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的发展。从而,Nec在该领域抢得先机。

海尔集团15年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高速稳定增长,从一个濒临倒闭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其经验被美国哈佛大学列为成功管理范例。这里笔者就海尔管理等层面,试作一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张瑞敏介绍:在海尔创业初期采取的是直线职能式管理,它是根据企业当时的情况确定的。当时工厂有600名员工,由于企业连年效益很差,所以工厂情况十分混乱,采取直线职能式管理,易于控制强化管理和解决混乱局面;在海尔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采取的是矩阵结构管理,以项目组为主。使职能与项目有机地结合,促进企业发展;在新经济时代,海尔采取了“市场链”。一边整合企业外部资源,一边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面对市场,变职能为流程,变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顾客满意度最大化。新的业务流程从市场获得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信息,然后把这个信息转化为订单:物流根据订单采购;制造系统按订单生产;商流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动态的,因此企业永远保持着非平衡的有序的动态发展状态。我们来看看海尔几种成功的管理模式——  一、OEC管 理 法。“OEC”管理法,即英文“Overall、Every、Control and Clear”的缩写。其内容: O—Overall(全方位)、E—Everyone(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Control(控制)、Clear(清理)。“OEC”管理法也可表示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  “OEC”管理法由三个体系构成: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首先确立目标;日清是完成目标的基础工作;日清的结果必须与正负激励挂钩才有效。  这个管理法的执行过程是非常枯燥的。它的实施需借助于一个叫做3E卡的记录卡,要求每个工人每天都要填写一张3E卡,3E卡将每个员工每天工作的七个要素(产量、质量、物耗、工艺操作、安全、文明生产、劳动纪律)量化为价值,每天由员工自我清理计算日薪(员工收入就跟这张卡片直接挂钩)并填写记账、检查确认后给班长,不管多晚班长都要把签完字的卡拿回来,再签完字交给上面的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审核完后再返回来,就这样单调的工作天天填月月填,不管几点钟下班都得完成。据说海尔就这样一直进行了16年,并且到目前为止还丝毫没有准备放弃的迹象!  OEC管理法中的“一核心”、“三原则”、“四阶段”。一个核心:市场不变的法则是永远在变,根据变化的市场不断提高目标;三个基本原则:闭环原则——凡事要善始善终,都必须有PDCA循环原则,而且要螺旋上升。比较分析原则——纵向与自己的过去比,横向与同行业比,没有比较就没有发展。不断优化的原则——根据木桶理论,找出薄弱项,并及时整改,提高全系统水平;PDCA四阶段: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P阶段——根据用户要求并以取得最佳经济效果为目标,通过调查设计试制,制订技术经济指标、质量目标、管理项目,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D阶段——按照所制订的计划和措施付诸实施。C阶段——在实施了一个阶段之后,对照计划和目标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A阶段——根据检查的结果,采用相应的措施,或修正改进原来的计划或寻找新的目标,制定新的计划。  这儿有个案例:1999年7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气温高达40多度,连路上也少有人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走动。一次,因运输公司驾驶员的原因,运往洛杉矶的洗衣机零部件多放了一箱,这件事本来不影响工作,找机会调回来即可,但美国海尔贸易有限公司零部件经理丹先生不这么认为,他说:当天的日清中就定下了要调回来的内容,哪能把当日该完成的工作往后拖呢?!于是丹先生冒着酷暑把这箱零部件及时调换了回来。  分析:从上例可以看出海尔人的素质。因为这张所谓“日清卡”,使他们把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了每个员工身上,每个零部件都有一个责任人,要使产品保质保量,每个员工的素质都尤其关键。有专家认为,OEC管理对任何企业都适合,但要坚持做才行,要有几百次、成千上万次重复做同一件事的韧性和恒心,企业中每个人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很多企业要求的管理目标和人员素质的差距一直解决不好,什么原因?我们分析认为,要把一般员工的素质提高起来,管理人员要天天下功夫去做这件事才行,不是出了事或有了危机感便狠抓一阵,后又不了了之,这件事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中员工的素质是靠高素质管理人员肯下大功夫抓出来的。  我们再回头分析,这种管理模式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拿来就用的,很多企业反映“海尔的管理模式到我们企业根本就落实不下去,员工受不了如此严格的管理”。其实,海尔实行OEC管理是以海尔的企业文化作为基础的,不同的管理制度需要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就是说,文化不同,落实这种管理可能会“水土不服”。另有资深专家认为,之所以有的企业坚持不下来,是因为执行OEC太困难,太累。此管理法要和企业里的每个人发生关系。相对而言,与敌人(对手)斗争很容易,但和自己斗争特别是和自己顽固的思想斗争则是非常枯燥非常累的,更何况还得坚持。这是一场自我挑战、自我革新、自我超越,其难度可想而知了。当然不是不可实现的,关键是企业要首先战胜自己。  二、斜坡球体定律。即为“海尔定律”,企业发展的加速度,与企业发展动力之和与阻力之和的差值成正比,与企业的规模成反比。公式:A=F(合)/ M 。这里,A——企业发展的加速度;M——企业的质量,即规模;日事日毕解决基础管理问题,使F动1>F阻1。日清日高解决加速度的问题,使F动2+F动3>F阻2。这个理论主要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  分析:中国企业里,最麻烦的问题就是一种标准的贯彻或一种规章制度的要求,今天达到了明天就可能达不到,个人没有“可持续性”,导致团队没有“可持续性”,一个企业也就没了“可持续性”!比如要求某员工把桌子擦干净,今天他擦干净了,明天就差点,后天可能就不擦了。而在外国发达企业里,这种情况就很难看到。所以经营中国的企业,就要不停地要求员工,海尔把这叫做“反复抓,抓反复”。“斜坡论”形象地说就是,基础工作稍微差一点,就要滑下去,一旦滑下去,这个名牌就完了。因为就名牌而言,如果每个人的工作都差一点,这个名牌就差太多了,所谓小差距和大差别,就差一点,恰恰看出了一个企业在管理和人员素质上的巨大差异。所以,海尔的这个“斜坡理论”就是要顶住,不要让它滑下去,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别的。  三、领导素质及人力资源赛马机制。竞争上岗选人才,“赛马场上挑骏马”,实行管理人员公开招聘。即建造人才机制,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像运动比赛一样,赋予每个人参与竞争的可能,关键看你的能力。海尔设有干部处,他们的任务不是去发掘干部,而是研究现行机制能不能把所有人的潜能发挥出来。他们的干部每年都有调整,都有人上来,有人下去。在这里对企业领导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他们认为企业的领导者,其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建立一个可以发现人才的机制,这个人才机制自身就能源源不断地产生人才,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这种机制的建立要比老板具有敏锐的发掘能力更为重要。  分析:将来企业成败靠的是人才,谁有高素质人才,谁就可以在竞争中获胜,光明白这个道理没用,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机制。海尔对企业领导人提出的素质要求有:1、善于把握大局的能力。在一堆事里你能找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找出制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2、对一件事一抓到底的韧劲。每天只抓好一件事就足够了,因为每件事都不是孤立的,抓好一件事就等于抓好了一批事;3、树立“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弱可以转强,小可以转大,领导人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就有了目标,就可以永远前进。  海尔总设计师——张瑞敏:一个喜欢哲学的企业家;一个读了不少书的学者;一个杰出的人才(浓缩后的结论)。他说现在海尔唯一害怕的只是自己。在张瑞敏看来,没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的企业家,就不配做现代企业家。对于一个企业决策者来说,危机就是动力,什么时候你丧失了危机意识,就意味着你开始丧失了做企业领导人的资格,就意味着你不再是企业前行的推动力量。企业领导人要有做大事的胸怀,而做大事业的人是深邃的,他的事业也是无止境的。  张瑞敏为海尔确立的文化精神是: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围绕这一主题,海尔确定的管理战略是: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确定的生产战略是:唯一和第一;确定的质量战略是: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确定的销售战略是:售后服务是我们的天职;确定的市场战略是:生产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这一系列文化战略目标,组成了严密的海尔文化网络,体现了海尔的整体文化战略布局。我们认为这是海尔战胜自我最有效的手段。  四、SST市场链体系。“SST”即索酬、索赔、跳闸。海尔成功实施市场链,并用计算机辅助管理,从而使企业中的每个人都与市场挂在了一起。海尔的供应体系采用了供应链工程,是一个垂直纵向的供应链,其中外国供应商就有几百家,属于世界500强的有几十家,如果没有物流管理系统,就无法和他们对话。另外,海尔的海外公司如果没有这些管理,就无法在国外开展工作。  分析:海尔“市场链”的提出,受启发于哈佛波特教授的“价值链”理论,两者的不同是,前者是以边际效意最大化为目标的,后者是以顾客满意度最大化为目标的。张瑞敏说,“能够最大程度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利润自然就在其中了。”建立这种相互咬合的“市场链”的关键在于每项工作要落到实处。首先,海尔人意识到,SST仅是市场链的形式,市场链的目标是创市场美誉度,赢得用户的心,其形式要能很好地为目标服务。海尔要到国际市场上竞争,企业必须上规模,而规模就是信誉,有了规模,如果再能机动灵活,这种企业无往而不胜。海尔“市场链”的建立,就是为企业获取信誉度服务的。其次,把工作分解到每个人的每一天,抓落实主要包括1、指标的合理性;2、数据的真实性;3、激励的公正性;4、让每一个员工参与;4、创立即时激励机制。  五、“休克鱼”理论。吃“休克鱼”是一种兼并模式。鱼处于休克状态,比喻企业的思想、观念有问题,但只是“休克”,其肌体并没有腐烂,所以被兼并企业的硬件还好。海尔要吃符合这些条件的企业,只要注入其管理文化,它就会活起来了。海尔兼并红星电器,没有投入一分钱,还是原来的人,原来的设备,只派了3个人去,而且他们第一次进入的并不是财务部门,而是企业文化中心,讲海尔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革新其管理层人经营观念……顺理成章就搞定了一个亏损企业。  分析:他们认为兼并能否成功,关键是看自己的企业有没有一个过硬的经营模式。海尔有,这方面麦当劳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它在全世界都利用不可改变的模块——经营模式。在那里用餐,享受到的服务全世界都是一样,极其严格;其次自己的管理模式要非常成功,否则兼并别的企业将是一种灾难。海尔在兼并企业时,灌输一种重要的原则:80/20原则。即在企业里,管理人员是少数,但他是关键的;员工是多数,但从管理角度上说,却是从属地位的。也就是说,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因此企业出了问题,管理人员要负80%的责任。如果把管理人员抓住了,就把系统抓起来了,所谓纲举目张,整个企业就有效运转了。  六、其它管理提示。  (一)问题解决三步法:紧急措施——将出现的问题临时紧急处理,避免事态扩大或恶化。紧急措施必须果断有效;过渡措施——在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尽可能挽回造成的损失,并保证同类问题不再发生;根治措施——针对问题的根源拿出具体可操作的措施,能够从体系上使问题得以根治,消除本管理工作中发生问题的外部环境。  (二)九个控制要素5W3H1S:5W——why(目的)what(标准)where(地点)who(责任人)when(进度);3H——how(方法)how much(数量)how much cost(成本);1S—safety(安全)。  (三) 6 S :整理——留下必要的,其它都清除掉;整顿——有必要留下的,依规定摆整齐,加以标识;清扫——工作场所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全清扫干净;清洁——维持整理、清扫的结果,保持干净亮丽;素养——每位员工养成良好习惯遵守规则,有美誉度;安全——一切工作均以安全为前提。  (四)6S大脚印:"6S大脚印"是海尔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方面独创的一种方法。"6S大脚印"的位置在生产现场;"6S大脚印"的使用方法是:站在"6S大脚印"上,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小结。如果有突出成绩的可以站在"6S大脚印"上,把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如果有失误的地方,也与大家沟通,以期得到同伴的帮助,更快地提高。  (五)着眼于市场竞争,海尔提出的“三只眼理论”和“浮船法”。企业“三只眼”用来盯员工和用户,盯政府,盯市场变化,要盯紧,并抓住各种变化,使之转化成企业腾飞的机遇;“浮船法”是市场竞争中的一种思维方法,搞产品要尽善尽美,机会可能失去。只要比竞争对手高一块,或者说是高一筹,半筹也行,只要高一点,老是保持高于市场的水平,就能处在竞争对手之上。  (六)海尔的价值观只有两个字:创新。企业好比高速公路上的汽车,稍微遇到一点障碍就会翻车,要不翻车,唯一的选择就是不断创新,不断打破现有平衡,再建一个新的平衡。创新贵在速度,否则“水过三秋,化为无效”!  启示之一:海尔不断兼并和成立一些新的企业,都是按照海尔的这套管理模式做的,这其中就要求企业高管层要有“咬定目标不放松”的精神,不断和自己较劲儿,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大部分企业显然缺乏这样一种顽强的持之以恒的耐力。  启示之二:这里有个事例:深圳某企业的厂长是美国某大学MBA毕业,为学习海尔而推行的是7S管理,比海尔的6S还多1S,有关企业理念及企业精神的横幅挂满企业各处,写得非常好,光从这些表面可以觉得这是一个很优秀的企业,但是一了解根本不是这回事,事实上这个企业的7S管理完全是口号,企业内部贪污腐败,管理一塌糊涂。所以他们只学了一招半式,并没有学到海尔管理的精髓,或者说虽学得到位,但并没结合本企业实际,下大功夫真抓实干。  启示之三:企业靠得是一套良好的机制来管理自身。海尔能够把文化和制度紧密结合,文化层面的东西只会占到30%,而更重要的执行制度的落实要占到60%到70%。有些企业的市场观念也很新,但是就是落不到实处去。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一套良好的企业管理机制。  启示之四:学习海尔,关键是要学习海尔的管理思路,而不是学习海尔的具体做法。因为管理是使理念变成行为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管理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的打造与磨炼。另外还应看到,在WTO面前,海尔本身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企业,它也不是万能的神,因为它国际化经营的时间还很短,仍然需要在国际化经营的搏斗当中不断积累经验。  启示之五:在应用海尔经验前,企业要仔细审视一下海尔的制度与你的企业的理念之间有多大的脱节?实际上制度与理念之间是一个函数关系,理念变了,环境变了,那么制度也应该随之发生改变。而环境影响着理念,理念指导着行为,环境制约着理念,理念又影响着行为。当环境改变的情况下,效仿企业将制度依然照搬,这种理念与制度的脱节自然难以避免企业最终的失败。  启示之六:学习海尔,关键要活学活用,因为海尔管理再好,但它是海尔的,它只适用于一种特定的海尔文化。我们要学海尔的管理经验和技巧,就必须结合本企业实情进行必要的扬弃。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