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幼儿教育论文5000字开头的作用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05 13:36:36

幼儿教育论文5000字开头的作用是什么

这个不难 最近刚好搞这个专题 你倒是可以 用的,Q我吧!

对了叔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3000字到5000字左右过去还有更多的字

幼儿园的幼儿,还没有文化,无法写论文,幼儿园的老师可以写论文,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把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写出来,论文发表以后,可以作为评定职称的文件材料,佐证老师的理论知识与工作能力。

论“生活世界”视阈下的幼儿教育摘要: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批判实证主义思想、关注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世界理论”。本文试图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契机,分析幼儿教育和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并探讨当今幼儿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由此得出“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关键词:生活世界;儿童生活世界;成人生活世界;幼儿教育一、“生活世界”的概念阐释(一)生活世界理论提出的背景早在20世纪初,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命题,这一命题给予当时沉闷的机械式的传统教育以重大打击,对当时的教育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生活世界”理论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在晚年出于挽救欧洲科学危机、批判实证主义而提出的,他认为欧洲科学危机的实质是科学世界对其产生的基础———生活世界的遗忘。胡塞尔在《欧洲科学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说:“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现代人的整个世界观惟一受实证科学的支配,并且惟一被科学所造成的‘繁荣’所迷惑,这种惟一性意味着人们以冷漠的态度避开了对真正的人性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单纯注重事实的科学,造就单纯注重事实的人。”[1]在此过程中,人被科学化、机械化。科学对生活世界和对人的遗忘使科学也丧失了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科学不再为人类服务,反而成了人类的危害者。伴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类主控自然世界能力的加强,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充分启蒙的世界却弥散着胜利的灾难”。[2]由于万能的科学“却恰恰解决不了那些最令人关心的涉及世界与人生意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与人的主体性方面内在相关的。”[3]所以,为了解决科学危机、重寻生命存在的意义,胡塞尔认为必须重新追寻生活世界的价值与意义,找寻富有本原性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二)生活世界理论的内涵最早对“生活世界”进行较为系统研究的是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他早在20世纪二十年代以前就使用过“生活世界”这个概念,但从20年代开始,“生活世界”才逐渐成为了胡塞尔哲学的核心概念。但尽管如此,他并未给“生活世界”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胡塞尔认为,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两个世界存在:即“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其中,“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存在的前提,它先于“科学世界”而存在。“生活世界”指的是我们在其中生活、感知,在其中进行各种活动的具体的生活境域。它是具体的、直接的、可感知的、现实存在着的生活环境。而“科学世界”是在生活世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在“生活世界”的活动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特殊的理性视域,它运用理性的逻辑之网过滤“生活世界”的直接性和主观性,以达到一种超直观、超主观的客观性。[3]二、生活世界理论下幼儿教育的归属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不是生活的预备”。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受教育者的生活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交往,其实也是一种生活的过程。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是一个包括一切特殊形式的总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与教育相对应的生活世界有两种:成人生活世界和儿童生活世界。以这两种生活世界为归属的教育有着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以成人生活世界为归属和对象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对象是成人或把教育对象成人化,一切教育活动、教育内容等都按照成人的特点和需要来安排。而以儿童生活世界为归属的教育则是以儿童为教育对象,按照儿童的特征去安排一切教育活动的。在幼儿教育中,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孩子,一群注重形象思维、有着自己独特生活世界的孩子。要使孩子们理解所教的内容、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育者必须把孩子看成孩子,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教育归属,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去安排教学以及一切教育活动,教育内容也必须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世界,直接在幼儿的生活世界中取材。三、幼儿教育的现状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书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过生动的描述。“百草园”是孩子心中的乐园,无论是高大的皂荚树还是墙角断砖里油蛉的低唱,都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而“三味书屋”则成了禁锢着孩子自由与心灵的“雷锋塔”。在我们当今的幼儿教育中,仍然存在着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对立。由于幼儿相对成人来说,其身体较柔弱,精神世界也较苍白。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少不了成人的帮助。因此,成人也就理所当然地主控了儿童的生活世界,并为他们安排好一切。杜威认为,儿童的身体是未成熟的,必须依赖成人的抚育和帮助。而正是这种未成熟的状态有着生长的可能性,有着发展的潜力。杜威曾说:“一般动物出生不久即能啄食和行路,儿童则需长期抚养才能独立生活,表面上儿童居于弱势,殊不知这较长的生长时期正好蕴藏着使他们进行复杂而高深的学习的可贵潜能。因此,一般动物仅能被环境所制约,人类则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改造环境。”[4]因而,我们应该开发儿童的这种发展潜力,而不是一味的用自己的观念去控制他们、禁锢他们的自由。然而,在现实的幼儿教育中,我们看到的是儿童生活世界正在日益缩小,孩子们的生活空间被成人世界侵占。成人对孩子的“保护”不但没有给孩子提供安全感,而且使孩子们日益失去了自己的自由和空间,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就像生活在凄苦地牢里的一个灵魂。他们希望见到光明,渴望在阳光下诞生,缓慢而又结结实实地茁壮成长。然而在现实中,却始终有一个力大无比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把他们压垮。”[5]人们把儿童当作种子一样来灌溉和培育,但一切又都只按照自己的意愿,而忽略了种子的特点和各自的特殊性。也许,成人为培育这些柔弱的种子准备了气候温度都恒定的温室,使其不受严寒酷暑的打击,但是这种温室却让孩子们带上了无形的枷锁,使他们不能在自然的生活环境下自由的成长,处处都是按照别人的意愿而活着。四、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生活世界是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世界,它是形象的、具体的,周围环境中形形色色的现象都体现在其中;它接近人们的生活本原,与人们日常的具体生活相贴近。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是以人为主体的。胡塞尔提出的“生活世界”理论就是出于对生命的关爱,对人本性的关注,所谓的教育回归生活实质上就是回归到人的现实和具体的状态。在幼儿教育中,儿童是教育的对象,幼儿教育的归属是儿童生活世界。然而,在当今的幼儿教育中,儿童生活世界正逐渐被成人生活世界给掩盖,儿童生活世界的丧失,使得找寻失落的儿童世界成为了当今幼儿教育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生活世界理论对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处理幼儿教育中实际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一)幼儿教育应走进儿童生活世界,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教育的本源胡塞尔曾说,生活世界是一个前科学的,在先被给予的世界,是奠基性的,直观的世界。这个世界贴近儿童的生活。众所周知,儿童的世界是充满了童真、童趣的世界,儿童喜欢根据自己的方式进行毫无拘束的活动,在活动中自己寻找快乐,享受童年的乐趣,如鲁迅先生心中的百草园便是孩子们的乐土。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一切教育活动的安排都应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契机,使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而不是厌学、恨学。况且,孩子们不仅仅处于受教育的被动地位,他们也有着极大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更要求教师在教育中与学生互动,按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安排教学。(二)人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儿童的成长也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成人应理解到儿童生活世界的这一特点,给予儿童生长和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然自由地生活。幼儿教育中所谓的“天才教育”、“完人教育”,就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典型。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给予了人的内在精神以无限自由:“若无自由,人完全受外在必然的摆布,如何创造,如何生成!”[6]人只有自由自然地生活,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三)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应明确自己的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本身,教育即生活,除此以外,别无目的。在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一种认为教育的任务是传授学生以知识,特别是对人们物质生活有着极大影响的科学知识。教育的成果在于受教育者知识总量的增加,并在不久后的实际生活中把这些知识再现出来,运用于实际;另一种认为知识的授受只是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取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知识总量的多少并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基本上只感知形象的具体的事物,对他们进行严密的科学知识的教育并不符合他们的实际,因此,幼儿教育的重点应是通过科学知识等的传授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今后能自由地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自己去追求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参考文献:[1](德)胡塞尔著,王炳文译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p3-[2][6]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施燕在“生活世界”中学习,在“主(观世界”中徜徉[J]幼儿教育,2006,(1)[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金晶,孔伟译童年的秘密[M]中国发展出版社,[7](德)胡塞尔著倪梁康,张廷国译生活世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8]常秀芹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学生观的启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9]牛翠平尊重儿童的生活世界[J]教育导刊,[10]刘济良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J],教育科学

幼儿教育论文5000字开头的作用是

科学启蒙教育对早期幼儿教育的益处摘要:幼儿阶段孩子们主要的活动是探索周围的世界,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孩子发展对科学的兴趣。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作为教师应该如何保护、启发并培养孩子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呢?或者说,怎样对孩子们进行最有效的早期科学启蒙教育呢?首先,教师应帮助孩子做好相关科学知识的储备工作;其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兴趣;再次,要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最后,教师应有效地指导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关键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①科学教育与传统的常识教育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科学教育并不是常识教育的名词翻新,它有着与常识教育完全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常识教育强调传授给幼儿一些日常生活知识,如交通安全、用电安全、动物的习性、植物的生长规律、认识各种日用品等,其主要目的是“:教给幼儿有关周围生活中易懂的、简单的知识,形成初步的概念。”②科学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教育概念,它一方面继承了常识教育的一些功能,但更重要的则是强调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和熏陶。下面就如何对幼儿进行早期科学启蒙教育谈几点看法。一、教师应做好相关科学知识的储备工作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让幼儿积累科学的经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在探求过程中,逐步形成对世界的科学认识。但幼儿的辨别能力差,他们总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因此,老师向幼儿所传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因为,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语言对幼儿来说是难于理解的。因此,教师要对于相关的科学知识必须全面地理解,并根据幼儿的认识、学习特点将之转化为幼儿可浅显易懂的、形象直观的知识。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兴趣幼教指导纲要总原则表明“: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对象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感知和视野。”③由此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幼儿的认识兴趣。(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现有认知水平认识兴趣是开启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金钥匙。然而,幼儿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认知水平几乎处在“盲区”。只能通过引导幼儿去观察周围世界已存在的事实,体验从中获得的启发和认识。通过活动,使幼儿在汲取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形成了探求事物间相互关系的意识,掌握了认知的方法,培养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二)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探索对象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经验的先决条件。如果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又能巧妙设计,那么,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去观察、探索、思考。要给孩子提供认知资源丰富的环境:让孩子养养小动物、种种植物;或让孩子能有机会接触土壤,接触自然,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探索。比如,让幼儿通过玩泥土来感知泥土的特性。通过摸、压、捏、搓等去感受和区分不同的土质,观察泥土的颜色、柔软度等;再进一步组织幼儿挖掘泥土,观察泥土的性状,当幼儿发现泥土是蚯蚓、小甲虫、小花、小草等动植物的家时,会兴奋不已,探索兴趣会更加强烈。(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最关键是要接受孩子,听听孩子有什么想法,并接受他的兴趣,帮助他发展。比如下雨时可以乘势激起他对“雨从哪里来”的疑问。但是有些知识对孩子来说太深奥,而且有的我们也解释不清楚,但要帮助孩子保持住惊奇感和神秘感。孩子首先需要的也是你对他的探索的鼓励和允许,而不是立刻提供许多现有的知识,标准的答案。上世纪美国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曼,他父亲经常带他在树林里散步,在别的孩子的父亲忙着告诉孩子那是一只什么鸟时,他的父亲鼓励他去观察小鸟为什么有某种举动。然后提出假设,再去验证。这是费曼在科学研究中终身使用的方法,他没上学时,父亲就在树林里教会了他。这就是费曼成了科学家,而满脑子都是标准答案的孩子却没有。 文秘杂烩网

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命题方式  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英文题名方法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这个不难 最近刚好搞这个专题 你倒是可以 用的,Q我吧!

幼儿教育论文5000字开头的作用是啥

幼儿园的幼儿,还没有文化,无法写论文,幼儿园的老师可以写论文,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把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写出来,论文发表以后,可以作为评定职称的文件材料,佐证老师的理论知识与工作能力。

论“生活世界”视阈下的幼儿教育摘要: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批判实证主义思想、关注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世界理论”。本文试图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契机,分析幼儿教育和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并探讨当今幼儿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由此得出“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关键词:生活世界;儿童生活世界;成人生活世界;幼儿教育一、“生活世界”的概念阐释(一)生活世界理论提出的背景早在20世纪初,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命题,这一命题给予当时沉闷的机械式的传统教育以重大打击,对当时的教育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生活世界”理论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在晚年出于挽救欧洲科学危机、批判实证主义而提出的,他认为欧洲科学危机的实质是科学世界对其产生的基础———生活世界的遗忘。胡塞尔在《欧洲科学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说:“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现代人的整个世界观惟一受实证科学的支配,并且惟一被科学所造成的‘繁荣’所迷惑,这种惟一性意味着人们以冷漠的态度避开了对真正的人性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单纯注重事实的科学,造就单纯注重事实的人。”[1]在此过程中,人被科学化、机械化。科学对生活世界和对人的遗忘使科学也丧失了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科学不再为人类服务,反而成了人类的危害者。伴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类主控自然世界能力的加强,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充分启蒙的世界却弥散着胜利的灾难”。[2]由于万能的科学“却恰恰解决不了那些最令人关心的涉及世界与人生意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与人的主体性方面内在相关的。”[3]所以,为了解决科学危机、重寻生命存在的意义,胡塞尔认为必须重新追寻生活世界的价值与意义,找寻富有本原性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二)生活世界理论的内涵最早对“生活世界”进行较为系统研究的是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他早在20世纪二十年代以前就使用过“生活世界”这个概念,但从20年代开始,“生活世界”才逐渐成为了胡塞尔哲学的核心概念。但尽管如此,他并未给“生活世界”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胡塞尔认为,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两个世界存在:即“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其中,“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存在的前提,它先于“科学世界”而存在。“生活世界”指的是我们在其中生活、感知,在其中进行各种活动的具体的生活境域。它是具体的、直接的、可感知的、现实存在着的生活环境。而“科学世界”是在生活世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在“生活世界”的活动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特殊的理性视域,它运用理性的逻辑之网过滤“生活世界”的直接性和主观性,以达到一种超直观、超主观的客观性。[3]二、生活世界理论下幼儿教育的归属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不是生活的预备”。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受教育者的生活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交往,其实也是一种生活的过程。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是一个包括一切特殊形式的总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与教育相对应的生活世界有两种:成人生活世界和儿童生活世界。以这两种生活世界为归属的教育有着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以成人生活世界为归属和对象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对象是成人或把教育对象成人化,一切教育活动、教育内容等都按照成人的特点和需要来安排。而以儿童生活世界为归属的教育则是以儿童为教育对象,按照儿童的特征去安排一切教育活动的。在幼儿教育中,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孩子,一群注重形象思维、有着自己独特生活世界的孩子。要使孩子们理解所教的内容、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育者必须把孩子看成孩子,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教育归属,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去安排教学以及一切教育活动,教育内容也必须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世界,直接在幼儿的生活世界中取材。三、幼儿教育的现状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书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过生动的描述。“百草园”是孩子心中的乐园,无论是高大的皂荚树还是墙角断砖里油蛉的低唱,都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而“三味书屋”则成了禁锢着孩子自由与心灵的“雷锋塔”。在我们当今的幼儿教育中,仍然存在着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对立。由于幼儿相对成人来说,其身体较柔弱,精神世界也较苍白。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少不了成人的帮助。因此,成人也就理所当然地主控了儿童的生活世界,并为他们安排好一切。杜威认为,儿童的身体是未成熟的,必须依赖成人的抚育和帮助。而正是这种未成熟的状态有着生长的可能性,有着发展的潜力。杜威曾说:“一般动物出生不久即能啄食和行路,儿童则需长期抚养才能独立生活,表面上儿童居于弱势,殊不知这较长的生长时期正好蕴藏着使他们进行复杂而高深的学习的可贵潜能。因此,一般动物仅能被环境所制约,人类则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改造环境。”[4]因而,我们应该开发儿童的这种发展潜力,而不是一味的用自己的观念去控制他们、禁锢他们的自由。然而,在现实的幼儿教育中,我们看到的是儿童生活世界正在日益缩小,孩子们的生活空间被成人世界侵占。成人对孩子的“保护”不但没有给孩子提供安全感,而且使孩子们日益失去了自己的自由和空间,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就像生活在凄苦地牢里的一个灵魂。他们希望见到光明,渴望在阳光下诞生,缓慢而又结结实实地茁壮成长。然而在现实中,却始终有一个力大无比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把他们压垮。”[5]人们把儿童当作种子一样来灌溉和培育,但一切又都只按照自己的意愿,而忽略了种子的特点和各自的特殊性。也许,成人为培育这些柔弱的种子准备了气候温度都恒定的温室,使其不受严寒酷暑的打击,但是这种温室却让孩子们带上了无形的枷锁,使他们不能在自然的生活环境下自由的成长,处处都是按照别人的意愿而活着。四、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生活世界是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世界,它是形象的、具体的,周围环境中形形色色的现象都体现在其中;它接近人们的生活本原,与人们日常的具体生活相贴近。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是以人为主体的。胡塞尔提出的“生活世界”理论就是出于对生命的关爱,对人本性的关注,所谓的教育回归生活实质上就是回归到人的现实和具体的状态。在幼儿教育中,儿童是教育的对象,幼儿教育的归属是儿童生活世界。然而,在当今的幼儿教育中,儿童生活世界正逐渐被成人生活世界给掩盖,儿童生活世界的丧失,使得找寻失落的儿童世界成为了当今幼儿教育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生活世界理论对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处理幼儿教育中实际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一)幼儿教育应走进儿童生活世界,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教育的本源胡塞尔曾说,生活世界是一个前科学的,在先被给予的世界,是奠基性的,直观的世界。这个世界贴近儿童的生活。众所周知,儿童的世界是充满了童真、童趣的世界,儿童喜欢根据自己的方式进行毫无拘束的活动,在活动中自己寻找快乐,享受童年的乐趣,如鲁迅先生心中的百草园便是孩子们的乐土。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一切教育活动的安排都应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契机,使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而不是厌学、恨学。况且,孩子们不仅仅处于受教育的被动地位,他们也有着极大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更要求教师在教育中与学生互动,按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安排教学。(二)人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儿童的成长也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成人应理解到儿童生活世界的这一特点,给予儿童生长和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然自由地生活。幼儿教育中所谓的“天才教育”、“完人教育”,就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典型。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给予了人的内在精神以无限自由:“若无自由,人完全受外在必然的摆布,如何创造,如何生成!”[6]人只有自由自然地生活,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三)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应明确自己的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本身,教育即生活,除此以外,别无目的。在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一种认为教育的任务是传授学生以知识,特别是对人们物质生活有着极大影响的科学知识。教育的成果在于受教育者知识总量的增加,并在不久后的实际生活中把这些知识再现出来,运用于实际;另一种认为知识的授受只是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取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知识总量的多少并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基本上只感知形象的具体的事物,对他们进行严密的科学知识的教育并不符合他们的实际,因此,幼儿教育的重点应是通过科学知识等的传授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今后能自由地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自己去追求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参考文献:[1](德)胡塞尔著,王炳文译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p3-[2][6]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施燕在“生活世界”中学习,在“主(观世界”中徜徉[J]幼儿教育,2006,(1)[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金晶,孔伟译童年的秘密[M]中国发展出版社,[7](德)胡塞尔著倪梁康,张廷国译生活世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8]常秀芹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学生观的启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9]牛翠平尊重儿童的生活世界[J]教育导刊,[10]刘济良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J],教育科学

你这个太长了,可以自己在网络上查找下了,开扩恩维变成自已的语音。

教育实习1896年盛宣怀创办南阳公学时就有了教育实习,并设置四院,,作为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场所。张念宏先生在《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提到:教育实习是师范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学校组织师范生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有利于培养合格的教师,同时它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顾明远先生在《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实习的定义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加教育行政工作等。”[[1]]叶澜老师在《中国教师新百科:中学教育卷》中对教育实习的定义:“高校学生进入基础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并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认识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并通过教育实习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对该专业不更深的理解和认识。”[[2]]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及整理,笔者认为叶澜老师对于“教育实习”的概念界定与本论文相符合,本论文将采用叶澜老师对于“教育实习”的界定。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我国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概念界定是大同小异的,南京师范大学的陈丹丹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定义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本科生在学前教育院统一安排和组织下,走进幼儿园中,并在学校和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践行到实践中,从而获得幼儿园的保教实践能力。”[[1]]有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定义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走进园所,在学校和幼儿园的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对幼儿园中保教活动进行学习的实践活动。”[[2]]还有的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定义:“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毕业前由学校统一安排下进入幼儿园,并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对园所的教育教学、管理等进行学习,从而在实践中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的教育实践活动。”[[3]]通过对比整理研究者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相关界定,笔者将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概念界定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由学校的统一安排,进入到一线的幼儿园,并且在“双导师”的带领之下,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进行学习、研究,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全面发展的实践教育活动。研究目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与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去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育实践质量,并去完善教育实践制度和为改善教育实践提供资料与依据,同时让它更好的发挥作用,培养更多的优秀学前专业教师。研究对象(1)问卷调查对象选取K大50名大三和大四实习过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并对学前教育实习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学校、园所、自身在实习中表现的满意度。(2)访谈对象选取了K大15名大三和大四实习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向他们了解影响实习满意度的具体因素,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去了解,分别是学生自身因素、实习学校的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以下是访谈对象信息汇总表: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的满意度是满意,对学校指导老师的指导及时性、指导及内容、指导方法、指导态度的满意度都是一般满意,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的满意度是满意。通过基本信息中对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的调查可以知道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的指导老师带的学生比较多,有23个。”所以因为此原因指导老师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精力有限,学生的反馈得不到解决及时解决,所以学生对学内指导老师的满意度不高。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习的时间、学校对实习的前期准备、学校开展的动员会、实习的总时长的满意度都是一般;对学校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的满意度是满意,对实习次数的满意度是不满意。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希望更早的去实习以及希望实习的时间更长;学校对学生实习前期的准备不够充足,没有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去正确看待和认识“实习”;由于疫情的原因学生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没有机会去幼儿园进行见习等活动,所以学生把实习看的比较重,期待值也很高,但是对于仅此“一次”的实习机会,学生对此的满意度还是很低的。(3)对实习津贴的满意度实习学生对于实习期间的实习津贴的满意度是很不满意(70%),实习津贴在实习学生的心里占有很重的位置,它能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有学生在访谈中说:“实习津贴太低,但是实习的工作量却很大,同时工作也很杂很累,会让他觉得拿着很少的钱却干着比工人还累的工作,每次想到这里就不会那么认真的去工作,而且越来越懈怠”(A6)。所以津贴的高低在实习中真的很重要。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习的期间的家园合作、学到的知识、学校对于实习的考核成绩等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园所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的满意度是满意。家园合作在实习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但是学生对此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可以看出学生在与家长的相处之道上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实习期间学到的知识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可以看出,实习的时候学到的一些知识,但是并没有学生想象中可以学到那么多的知识;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的满意度度中不满意占了30%,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校的考核结果或者方式存在一定的不满。

幼儿教育论文5000字开头的诗句是什么

这个不难 最近刚好搞这个专题 你倒是可以 用的,Q我吧!

对了叔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3000字到5000字左右过去还有更多的字

幼儿教育这个新颖可以搞定

你这个太长了,可以自己在网络上查找下了,开扩恩维变成自已的语音。

幼儿教育论文5000字开头的作用及意义

这个不难 最近刚好搞这个专题 你倒是可以 用的,Q我吧!

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通用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1摘要:环境是幼儿自我表现的舞台,也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环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到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发展和幼儿主体性等发面的发展。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快乐生活。关键词:幼儿教育;环境创设;作用      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应为幼儿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舒适学习的环境条件,满足他们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身心健康和学习成长的经验。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生活学习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良好的环境创设对于幼儿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社会性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1、让幼儿及其作品融入环境创设      相信很多幼儿园的环境一般都是由教师为幼儿提供布置,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以自己为主的环境布置中去,其结果就会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为了让幼儿获得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又可以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爱护珍惜自己生活学习的环境,又可以使幼儿的成就感得到鼓励和满足,更激发幼儿充分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此,根据幼儿每次活动的作品类型,我会提前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版面。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我会指导幼儿自己动手把已贴上标志的作品粘贴在合适的位置,当全部的作品张贴完成后,就会形成一幅别具风格的作品版面。如:中班作品“国庆日”主题环境,我先用纸板绘画出新加坡地图,意为我们共同的快乐家园。      简述新加坡建国历史,现在不同领域的成就,和幼儿们热烈讨论怎么装扮这幅地图,决定通过画画和剪贴的方式以分工合作方式来完成,幼儿们把自己画剪的各种族人,自己纸摺的飞机,自己制作的小房子,还有自己给老师的画像等等,都处理好粘贴到地图上,当整个创设完成的时候,幼儿们高兴极了。这种把幼儿的作品组合起来进行环境布置的形式,会使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对国家有了更深的了解,热爱自己的祖国了。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教育过程中,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养。而幼儿对自己布置的环境也有一种特殊的钟爱和亲切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当家长接送幼儿时,幼儿会很兴奋地把这幅地图告诉爸爸妈妈,介绍这是自己的作品,那是某某的作品家长看到幼儿的点滴进步会感到无比自豪。这样创设环境无意中成为家园联系桥梁。2、环境创设引导幼儿有环保意识      在班级各区域的环境创设中,都要有幼儿提供的材料与作品,这是他们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良好效果的教育过程,培养他们从小就有变废为宝的观念,不浪费任何资源的环保意识。在中班各区域环境创设过程中,都有幼儿从家里手机带来的各种瓶、盒、罐、吸管等废旧材料。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幼儿们可以用纸盒做成房子,用瓶子做成各色各样的玩具娃娃。这些玩具的材料取自幼儿身边的资源(大多是废旧材料),目的就是教育幼儿学会勤俭节约,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也让幼儿学会了创造,通过自己的创造力让废旧材料发挥更大的利用价值。      用这些作品来装扮班级的各区域,幼儿们在积极投入,参与的过程中,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当幼儿们看到这些没有用废旧材料变成了可爱的玩具,装扮了美丽的活动区域,可是很开心的。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使幼儿了解废旧材料的利用价值,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及活动兴趣。3、环境创设要有良好的精神环境      在拥有丰富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内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所建立起的种种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语言、行为、习惯等形成园风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幼儿们的成长,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教师把每周的课程安排告知家长,把最新的最好的教育幼儿的信息传达给家长,例如:班级开设英文班、美工班、舞蹈班等,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园方还给每位幼儿配备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每天幼儿在学校的信息,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学校的情况,还可以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学动态了解,对园方教学的开展起到辅助作用。创设良好精神环境是教师的言行和教育态度,这些表现又是幼儿们的注意焦点,关系到幼儿在学校的生活与学习,为此教师应该发挥精神环境的教育功能,加强对幼儿心灵,好形象教育,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这些围绕教育目标创设的环境,不仅使幼儿获得有关知识,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增强了幼儿间的交往,增进了情感的交流。环境是幼儿自我表现的舞台,也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环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到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发展和幼儿主体性等发面的发展。他们每天都能在这样的环境里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主动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和想做的事情,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并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快乐生活。 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2【摘要】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使然。一个人,从婴儿期进入幼儿期后,由于其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长,他渴望参加成人社会活动的愿望便逐渐产生。但因受本身特点的限制,又使他不可能真正地参与到成人的活动之中来。所以,游戏成了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前期重要的教育手段。【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进行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一、幼儿游戏的价值      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有人指出,游戏对婴幼儿来说,它的重要性仅次于母乳喂养和母爱,足见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      第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孩子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他的神经系统兴奋强于抑制,让他老老实实呆着不动,这对他有着很大的难度。要使孩子身体健康,一定要给他有活动的机会。幼儿园每天都要保证2到3个小时的户外活动,还有另外的游戏活动时间,给幼儿提供的活动机会还是非常充分的。      第二,游戏能满足好奇心的需要。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和发现。这种探索和发现不仅体现在很安静的游戏和认知性活动比较多的游戏中,而且体现在户外活动游戏中。      第三,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小孩子喜欢与小伙伴一起玩耍,2岁以前孩子一般与成人交往,2岁以后逐渐对小伙伴发生兴趣,成人代替不了小伙伴的位置。游戏是幼儿从事社会性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第四,游戏能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的成功体验多于失败的体验,有利于使幼儿产生成就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角色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二、在实践中实现游戏的价值与教育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1、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观察力强的幼儿能获得丰富的素材,获得真实的感觉和认识。比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时,可提醒幼儿观察:为什么总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抢到椅子呢?幼儿通过观察及点数椅子与人数,从中发现了奥秘:原来小朋友的人数总是比椅子多一个。这样使幼儿逐渐养成做事动脑筋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使求知欲也更旺盛。      2、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自主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情感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和内容,当他们在游戏中产生一些稀奇古怪超越现实的想法时,老师千万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积极地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气氛,使他们能够大胆想象,自由思考,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尝试新思路,新模式,使这种创造力得以升华。      3、利用游戏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作为幼儿教师,我发现学前班,尤其是小班,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性情孤僻,很难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但是一参与游戏,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游戏是幼儿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老师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来改变幼儿的这种状态。例如:让小班的幼儿表演《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刚开始表演时,可邀请全班幼儿一起上台来表演,只要求他们大胆地表现出小动物走路的动作及之间的对话,然后趁机对那些腼腆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增强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表演中去。这样,不但加强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利于克服不良倾向,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操作材料,使幼儿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操作材料是指为幼儿提供操作游戏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操作中学习,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的效果。老师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分配游戏材料,尤其是对大班的孩子,应侧重于游戏的操作难度及复杂性。操作材料宜留有很大的想象余地,力图让幼儿通过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反复尝试或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成功,训练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意识,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品质,培养进取精神。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所接触的生活面、知识面越来越宽,好奇心越来越大,随之就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产生一系列的幻想,幻想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自己在那里做什么等等,这就是游戏世界。因此,我们老师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来组织和指导他们的游戏,以便更好的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参考文献:      [1]李季湄面向新世纪的世界幼儿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3【摘要】“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理念中,倡导得最多也是最为基本的就是“爱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幼儿园教师肩上所肩负的这份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教育背后的神圣意义更不由言说。要做到师爱,就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鼓励,给孩子一片自由自在成长的天空,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关键词】师爱;幼儿;快乐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滴。曾经听过一位苏州名教师的讲座,她说:“教师是一个不平凡的职业,如果你不热爱自己职业,我劝你乘早离开!”我想,她在说这句话的同时,在内心也同样充满着对自己学生的责任感以及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强烈的使命感。一、在教育实践中,寻找师爱的真谛      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面对的孩子们正处在一个对社会、同伴、他人启蒙的阶段,幼儿园教师对孩子们的关爱、话语都将影响着孩子的认知和内心。在从教的这些年里,我也感受到了许多弯下腰,真正接近孩子后,我给孩子带来的温暖、快乐!      1、给孩子暖心的爱。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是:“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陶行知先生伟大的人生格言也在激励着幼教工作者,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时间,为孩子献出满满的爱。在幼教工作中,在面对最纯净的孩子们时,这样的伟大的爱,也能变成一种相互的爱。离园的时候到了,孩子们陆续被各自的家长接走。但是我发现家长们领着孩子并没有急于离开,而是在帮孩子整理身上的衣物。我反思着离园前,我为什么不提前帮孩子整理呢?于是,每次离园前,我都会抽一点时间,从头到脚看看孩子,帮助他们整理好衣裤。家长来接孩子时,看看没有什么可整理的,露出欢喜的表情,那一刻有一股暖暖的爱在心中流淌。      2、给孩子平等的爱。我们班初入园就能不哭闹,适应幼儿园的日常作息,十分乖巧,这使老师对他的关注少于那些总是哭闹、情绪不安的孩子。这天,早晨来园时,皓皓奶奶告诉我,皓皓说,老师是不是不喜欢他?他举手了,可是老师却叫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自此之后,我便对皓皓多了一些关注,不仅请他上课时回答问题,还表扬他坐得神气。晚上回家后,我收到了皓皓妈妈给我发来的一条短信:老师,皓皓回家说,今天是他上幼儿园来最高兴的一天,谢谢老师的关心和照顾。读到了这条短信,我的心里也淌过一丝暖流。其实,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但是,老师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换来了孩子极大的快乐。我们应该更平等地关注每个孩子,多给他们一些爱和鼓励,让他们更快乐的成长!二、在教育反思后,发现师爱的意义      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指出:“儿童有被尊重、热爱和理解的权利。”从尊重人权到尊重儿童的权利,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飞跃。只有真正尊重了儿童,给儿童他们需要的爱,才是符合儿童正常发展,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才能产生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井然有序的条件;才能真正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愉悦。      1、给孩子足够的爱,促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成人的关爱下获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可以使幼儿情绪安定和愉快,也是帮助幼儿建立起与他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孩子,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他们才会感受到幼儿园的美好,把幼儿园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把老师当做自己的妈妈和同伴。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他们才能建立起对幼儿园秩序、规则的认同感,有信心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得到社会认同感和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只有我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爱以后,才能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拥有学习的动力,为他们向着更高更广阔的天空飞翔而壮实臂膀。      2、给孩子足够的爱,使幼儿快乐学习。传统的中国式学习和教育是以规矩和方圆定教育,将学习的方式统一在一条道路上,让所有的受教育者沿着同一条道路前行。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者的个性、特点、特长都被限制,使得受教育者都变成了同一版本的翻版,学习的道路也尤为艰辛,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幼儿快乐度过成长关键期。秩序的关键期、情感的关键期、空间、时间的关键期,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幼儿时期有很多,这些关键期如何得以顺利度过?这都依赖于家长和教育者的爱和自由。只有用爱为孩子关键期的成长奠定夯实的垫脚石,孩子的未来才能向着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我们今后的社会才能更文明、更进步!三、在教育生涯中,坚持走师爱的道路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了爱,孩子便无法成长,没有了爱,教师的工作便失去了意义。其实,从教的这些年里,能给我心里留下暖意的事情远远不止以上的三件。我相信,只要我坚持着自己对孩子的爱意,对孩子的关爱,对幼儿教师这份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会有源源不断的暖流流过我和孩子的心田,孩子自由成长的天空也一定会更明亮、广阔!参考文献:      [1]翟理红学前儿童游戏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爱满天下的陶行知[M]群言出版社,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4摘要: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也要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 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是指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它是我国学制中的第一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党和各级的关怀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长足进步。一、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造辉煌的人生,情商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性格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态度、家庭气氛,以后都会慢慢形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习惯在其养成的前期特别重要,因此,每件事一开头就坚持按要求做,不该做的事一开头就坚决不做,从不迁就,慢慢习惯就会养成。幼儿期儿童意志行为还很差,不能较长时间控制自己,幼儿行动的目的性也较差,行动缺乏明确目标,往往与直接兴趣或需要、个人愿望相联系。例如:做好事为了得到一朵小红花或是为了得到教师表扬。因此,要培养幼儿是先有目的,努力实现目标,自觉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并为实现目标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二、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所谓习惯,是指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养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人们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便会提高。研究表明,3~12岁是年轻一代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然而,家长总是以孩子小为借口,纵容孩子的一切,致使孩子在饮食方面养成偏食、挑食的坏习惯,有的甚至追在孩子后面跑着喂饭,生怕孩子饿着,或是一味满足孩子的胃口,一日三餐都是孩子喜欢吃的饭菜,这样只能造成营养失衡;合理、科学的搭配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保障。除此之外,家长应该在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陪伴在孩子左右,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说起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不关注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学习能力是由感觉动作、听知觉和视知觉三大功能决定的。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1从小培养;2从小事抓起;3不能有例外;4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制定规范并合理运用强化机制;5注意实践和行为指导。借用英国的一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养成好习惯,贵在行动。总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科学启蒙教育对早期幼儿教育的益处摘要:幼儿阶段孩子们主要的活动是探索周围的世界,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孩子发展对科学的兴趣。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作为教师应该如何保护、启发并培养孩子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呢?或者说,怎样对孩子们进行最有效的早期科学启蒙教育呢?首先,教师应帮助孩子做好相关科学知识的储备工作;其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兴趣;再次,要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最后,教师应有效地指导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关键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①科学教育与传统的常识教育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科学教育并不是常识教育的名词翻新,它有着与常识教育完全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常识教育强调传授给幼儿一些日常生活知识,如交通安全、用电安全、动物的习性、植物的生长规律、认识各种日用品等,其主要目的是“:教给幼儿有关周围生活中易懂的、简单的知识,形成初步的概念。”②科学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教育概念,它一方面继承了常识教育的一些功能,但更重要的则是强调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和熏陶。下面就如何对幼儿进行早期科学启蒙教育谈几点看法。一、教师应做好相关科学知识的储备工作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让幼儿积累科学的经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在探求过程中,逐步形成对世界的科学认识。但幼儿的辨别能力差,他们总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因此,老师向幼儿所传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因为,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语言对幼儿来说是难于理解的。因此,教师要对于相关的科学知识必须全面地理解,并根据幼儿的认识、学习特点将之转化为幼儿可浅显易懂的、形象直观的知识。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兴趣幼教指导纲要总原则表明“: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对象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感知和视野。”③由此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幼儿的认识兴趣。(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现有认知水平认识兴趣是开启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金钥匙。然而,幼儿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认知水平几乎处在“盲区”。只能通过引导幼儿去观察周围世界已存在的事实,体验从中获得的启发和认识。通过活动,使幼儿在汲取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形成了探求事物间相互关系的意识,掌握了认知的方法,培养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二)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探索对象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经验的先决条件。如果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又能巧妙设计,那么,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去观察、探索、思考。要给孩子提供认知资源丰富的环境:让孩子养养小动物、种种植物;或让孩子能有机会接触土壤,接触自然,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探索。比如,让幼儿通过玩泥土来感知泥土的特性。通过摸、压、捏、搓等去感受和区分不同的土质,观察泥土的颜色、柔软度等;再进一步组织幼儿挖掘泥土,观察泥土的性状,当幼儿发现泥土是蚯蚓、小甲虫、小花、小草等动植物的家时,会兴奋不已,探索兴趣会更加强烈。(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最关键是要接受孩子,听听孩子有什么想法,并接受他的兴趣,帮助他发展。比如下雨时可以乘势激起他对“雨从哪里来”的疑问。但是有些知识对孩子来说太深奥,而且有的我们也解释不清楚,但要帮助孩子保持住惊奇感和神秘感。孩子首先需要的也是你对他的探索的鼓励和允许,而不是立刻提供许多现有的知识,标准的答案。上世纪美国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曼,他父亲经常带他在树林里散步,在别的孩子的父亲忙着告诉孩子那是一只什么鸟时,他的父亲鼓励他去观察小鸟为什么有某种举动。然后提出假设,再去验证。这是费曼在科学研究中终身使用的方法,他没上学时,父亲就在树林里教会了他。这就是费曼成了科学家,而满脑子都是标准答案的孩子却没有。 文秘杂烩网

论“生活世界”视阈下的幼儿教育摘要: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批判实证主义思想、关注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世界理论”。本文试图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契机,分析幼儿教育和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并探讨当今幼儿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由此得出“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关键词:生活世界;儿童生活世界;成人生活世界;幼儿教育一、“生活世界”的概念阐释(一)生活世界理论提出的背景早在20世纪初,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命题,这一命题给予当时沉闷的机械式的传统教育以重大打击,对当时的教育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生活世界”理论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在晚年出于挽救欧洲科学危机、批判实证主义而提出的,他认为欧洲科学危机的实质是科学世界对其产生的基础———生活世界的遗忘。胡塞尔在《欧洲科学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说:“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现代人的整个世界观惟一受实证科学的支配,并且惟一被科学所造成的‘繁荣’所迷惑,这种惟一性意味着人们以冷漠的态度避开了对真正的人性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单纯注重事实的科学,造就单纯注重事实的人。”[1]在此过程中,人被科学化、机械化。科学对生活世界和对人的遗忘使科学也丧失了其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科学不再为人类服务,反而成了人类的危害者。伴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类主控自然世界能力的加强,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充分启蒙的世界却弥散着胜利的灾难”。[2]由于万能的科学“却恰恰解决不了那些最令人关心的涉及世界与人生意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与人的主体性方面内在相关的。”[3]所以,为了解决科学危机、重寻生命存在的意义,胡塞尔认为必须重新追寻生活世界的价值与意义,找寻富有本原性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二)生活世界理论的内涵最早对“生活世界”进行较为系统研究的是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他早在20世纪二十年代以前就使用过“生活世界”这个概念,但从20年代开始,“生活世界”才逐渐成为了胡塞尔哲学的核心概念。但尽管如此,他并未给“生活世界”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胡塞尔认为,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两个世界存在:即“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其中,“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存在的前提,它先于“科学世界”而存在。“生活世界”指的是我们在其中生活、感知,在其中进行各种活动的具体的生活境域。它是具体的、直接的、可感知的、现实存在着的生活环境。而“科学世界”是在生活世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在“生活世界”的活动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特殊的理性视域,它运用理性的逻辑之网过滤“生活世界”的直接性和主观性,以达到一种超直观、超主观的客观性。[3]二、生活世界理论下幼儿教育的归属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不是生活的预备”。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受教育者的生活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交往,其实也是一种生活的过程。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是一个包括一切特殊形式的总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与教育相对应的生活世界有两种:成人生活世界和儿童生活世界。以这两种生活世界为归属的教育有着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以成人生活世界为归属和对象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对象是成人或把教育对象成人化,一切教育活动、教育内容等都按照成人的特点和需要来安排。而以儿童生活世界为归属的教育则是以儿童为教育对象,按照儿童的特征去安排一切教育活动的。在幼儿教育中,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孩子,一群注重形象思维、有着自己独特生活世界的孩子。要使孩子们理解所教的内容、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育者必须把孩子看成孩子,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教育归属,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去安排教学以及一切教育活动,教育内容也必须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世界,直接在幼儿的生活世界中取材。三、幼儿教育的现状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书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过生动的描述。“百草园”是孩子心中的乐园,无论是高大的皂荚树还是墙角断砖里油蛉的低唱,都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而“三味书屋”则成了禁锢着孩子自由与心灵的“雷锋塔”。在我们当今的幼儿教育中,仍然存在着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对立。由于幼儿相对成人来说,其身体较柔弱,精神世界也较苍白。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少不了成人的帮助。因此,成人也就理所当然地主控了儿童的生活世界,并为他们安排好一切。杜威认为,儿童的身体是未成熟的,必须依赖成人的抚育和帮助。而正是这种未成熟的状态有着生长的可能性,有着发展的潜力。杜威曾说:“一般动物出生不久即能啄食和行路,儿童则需长期抚养才能独立生活,表面上儿童居于弱势,殊不知这较长的生长时期正好蕴藏着使他们进行复杂而高深的学习的可贵潜能。因此,一般动物仅能被环境所制约,人类则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改造环境。”[4]因而,我们应该开发儿童的这种发展潜力,而不是一味的用自己的观念去控制他们、禁锢他们的自由。然而,在现实的幼儿教育中,我们看到的是儿童生活世界正在日益缩小,孩子们的生活空间被成人世界侵占。成人对孩子的“保护”不但没有给孩子提供安全感,而且使孩子们日益失去了自己的自由和空间,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就像生活在凄苦地牢里的一个灵魂。他们希望见到光明,渴望在阳光下诞生,缓慢而又结结实实地茁壮成长。然而在现实中,却始终有一个力大无比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把他们压垮。”[5]人们把儿童当作种子一样来灌溉和培育,但一切又都只按照自己的意愿,而忽略了种子的特点和各自的特殊性。也许,成人为培育这些柔弱的种子准备了气候温度都恒定的温室,使其不受严寒酷暑的打击,但是这种温室却让孩子们带上了无形的枷锁,使他们不能在自然的生活环境下自由的成长,处处都是按照别人的意愿而活着。四、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生活世界是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世界,它是形象的、具体的,周围环境中形形色色的现象都体现在其中;它接近人们的生活本原,与人们日常的具体生活相贴近。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是以人为主体的。胡塞尔提出的“生活世界”理论就是出于对生命的关爱,对人本性的关注,所谓的教育回归生活实质上就是回归到人的现实和具体的状态。在幼儿教育中,儿童是教育的对象,幼儿教育的归属是儿童生活世界。然而,在当今的幼儿教育中,儿童生活世界正逐渐被成人生活世界给掩盖,儿童生活世界的丧失,使得找寻失落的儿童世界成为了当今幼儿教育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生活世界理论对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处理幼儿教育中实际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一)幼儿教育应走进儿童生活世界,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教育的本源胡塞尔曾说,生活世界是一个前科学的,在先被给予的世界,是奠基性的,直观的世界。这个世界贴近儿童的生活。众所周知,儿童的世界是充满了童真、童趣的世界,儿童喜欢根据自己的方式进行毫无拘束的活动,在活动中自己寻找快乐,享受童年的乐趣,如鲁迅先生心中的百草园便是孩子们的乐土。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一切教育活动的安排都应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契机,使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而不是厌学、恨学。况且,孩子们不仅仅处于受教育的被动地位,他们也有着极大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更要求教师在教育中与学生互动,按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安排教学。(二)人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儿童的成长也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成人应理解到儿童生活世界的这一特点,给予儿童生长和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然自由地生活。幼儿教育中所谓的“天才教育”、“完人教育”,就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典型。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给予了人的内在精神以无限自由:“若无自由,人完全受外在必然的摆布,如何创造,如何生成!”[6]人只有自由自然地生活,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三)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应明确自己的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本身,教育即生活,除此以外,别无目的。在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一种认为教育的任务是传授学生以知识,特别是对人们物质生活有着极大影响的科学知识。教育的成果在于受教育者知识总量的增加,并在不久后的实际生活中把这些知识再现出来,运用于实际;另一种认为知识的授受只是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取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知识总量的多少并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基本上只感知形象的具体的事物,对他们进行严密的科学知识的教育并不符合他们的实际,因此,幼儿教育的重点应是通过科学知识等的传授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今后能自由地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自己去追求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参考文献:[1](德)胡塞尔著,王炳文译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p3-[2][6]李文阁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施燕在“生活世界”中学习,在“主(观世界”中徜徉[J]幼儿教育,2006,(1)[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著金晶,孔伟译童年的秘密[M]中国发展出版社,[7](德)胡塞尔著倪梁康,张廷国译生活世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8]常秀芹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对学生观的启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9]牛翠平尊重儿童的生活世界[J]教育导刊,[10]刘济良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J],教育科学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