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中国论文发表数量与专利授权数量增长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4-08-05 08:41:15

中国论文发表数量与专利授权数量增长的原因

2013年我国SCI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2位,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世界第3位。SCI论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由南京大学引用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SCI论文本身来说,我国科研工作者大多面临英语能力匮乏的缺陷,尤其对于年龄大和专业性强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内容不是问题,英语往往成为了制约的瓶颈。SCI论文对我国大部分科技工作者来说依然是神秘的,难于发表的,正基于此,大部分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引入作为评价标准,这也是有失公正,虽然缺少人为干预的评价标准,但科研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时,不得不将精力浪费在于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虽然使得我国科研可与国际接轨,培养我国科技工作者运用SCI官网进行现有论文和科技成果的查询与搜索的习惯,但制约了我国的科技水准,使科研人员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用在外语上,使大量优秀研究成果流入英文期刊,破坏了中文期刊的发展,降低了中文在科技领域的“币值”。如是指国知局的话,在申请人递交的技术专利当中,并不是每个申请都能授权的。尤其是发明专利。审查特别严格。如果您的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国知局就不会给于这个技术授权专利的。如是可以授权专利技术,那国知局就会先给申请人发一份授权通知书。拿到了授权通知书就相当于这个技术已经成为专利了。就等着下专利证书就可以了扩展资料:SCI创立背景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版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影响因子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一般来说每一年的6月份公布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并不是该年度,而是上一年度的影响因子!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发布:我国创新能力稳步上升百度百科-SCI论文百度百科-专利授权

师资队伍是关键在《Nature》刊发文章中,张杰指出,经过35年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逐步放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转型为创新驱动。为此,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增加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经费投入。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研究能力与科研产出得到了长足进步。文章例举了2005年到2012年中国全职研究人员数量、高等院校发表学术论文数量、授权专利数量的大幅增长情况。但同时指出,中国科研成果的质量还相对较低,技术转移能力也比较薄弱。对此,张杰分析其原因所在:“根源在于目前的评价和激励方法严重阻碍了中国大学创新能力的提升。”文章提到,为了快速提升师资水平,国内大学纷纷开展改革探索,比如,组建新的学术机构,高薪聘请海外高层次人才,试点终身教职制度等。这些做法确实能够短期内带来“奇效”。但在张杰看来,如果仅仅依靠引进少数几位“明星”教授尚不足以有效地全面提升大学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发展。而且,由于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在薪酬和待遇方面存在的差距,还有可能挫伤本土教师的积极性。“因此,中国大学亟需根本性的、系统的、制度性的改革”,张杰在文章中强调。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张杰提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并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探索和实践:过去十年来,上海交通大学通过以制度激励为核心的师资队伍系列改革,实施“三步走”战略,引育并举、分类发展改革并使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逐步实现“并轨发展”,师生员工的创新活力得到系统、全面、持续地激发,学校的创新氛围日益浓郁,创新研究的能力得以大幅提升。《Nature》文章介绍,上海交大在全校范围推行重视和鼓励创新、以人为本的制度激励改革,激发了全体师生员工的创新活力。从2007年开始,上海交大通过深入分析未来中国和全球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全校师生员工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战略进行大讨论并做了可行性分析,最终于2009年形成了凝聚全校师生员工高度共识的“交大2020”发展规划和面向未来的学术发展路线图,其要点包括建立一流师资队伍,培养创新人才、营造创新氛围、提升创新能力和促进科学与人文交叉等。张杰在文章中表示,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上海交大不盲目追求速度,而是采取分步走、层层递进的‘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构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肩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是其中重要的战略目标。”极有远见的领导者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首页>统计信息”中可以查看《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理状况年表》和《国内外三种专利授权状况年表》,另外,2011年的数据可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业务工作及综合管理统计月报(2012年3月)》中查看。权威数据哦!

这个可以去贴吧问问吧 那里人了解的比较多吧 应该

中国论文数量增速太快的原因

对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进行定性判断,看有没有创新性对学术论文有没有创新性定性判断的工作应主要由学术期刊编辑来做,如果有无法判断或不懂的地方应请教国内外专家或由专家评判。一要对学术论文的创新性有比较明确的属性界定,使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评判有明确标准。二要对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进行单项评判。学术论文的创新点, 分布在论文的各个部分,这里可以根据学术论文的结构对学术论文的前置部分、主体部分、主要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内容进行单项评判;也可以通过对学术论文创新性鉴审应把握的关键要素如创新内容、创新类别、创新价值、学术价值、创新真实性、论据的考证、创新结论、稿件来源、作者信息等进行单项评判。三要对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进行综合评判。即在上述单项评判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判。可考虑采用的方法之一是认真分析论文各部分的逻辑相关性,判断其创新性;方法之二是可以将单项判断的每一项根据其重要性给予不同的赋分(也可以同时考虑对审稿专家意见赋分,这时对单项分和专家分设定不同的权重),然后再加和;方法之三是运用现代检索手段进行综合评判。 对学术论文的创新度进行定量判断,看其创新性程度不难理解,由于学术论文创新性判断的复杂性,仅进行定性判断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仅进行定性判断,就会形成稍有一点“新意”就被认定为“创新”的现象,最终导致学术创新泛化、“创新”满天飞的局面。我国目前的学术创新整体上就是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这就是我国学术论文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创新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如果仅进行定性判断,即使能确定一篇学术论文的创新水平,也难以回答和解决如下问题:对均具有某种程度创新的若干篇论文,这些论文的创新达到了多高的程度或水平? 哪一篇更高? 因为定性分析无法判断学术论文的创新度,而创新度是判断学术论文的创新是否是真创新的关键标准。所谓创新度,就是指对学术论文的整体创新所达到的程度或水平的测度。有些学术创新(如研究方法的创新)难以进行量化分析或不能简单量化,我们也不能仅进行定量而不进行定性分析。因此,我们应该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最终判断学术论文的创新度。怎样确定学术论文的创新度?这是个可能在短时间内很难明确,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深度探讨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创新度是个多元非线性函数。因此,我们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创新度各维度变量进行科学的模型化研究,力争找到学术论文创新度的科学测度方法。应该说,对此的探索具有相当的难度和挑战性,特别是对社会科学创新度的研究更是如此。在找到这一方法之前,我们可以先应用创新性指标打分法作为过渡办法。即把学术论文的整体创新划分成不同的创新性要素或创新性类别,对应不同的创新性指标,每一项创新性指标依据其反映学术论文创新性的情况,分为若干个等级,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最后计算总分值。 进一步完善编辑审稿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学术论文的创新是专门学术领域内的知识创新,由于编辑专业知识的局限性, 对所审读的文章肯定有一些是看不懂的,所以,论文的创新性应主要由匿名审稿专家来评判。但由于专家特别是知名专家都很忙,有的专家审稿很认真,有的专家不太认真,极有可能做出不公正的评价。现在的最大问题是匿名专家的评审没有统一的创新性标准,这样容易造成评审的随意性和不公正性。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进一步加强编辑在创新因素与创新水平界定中的组织、管理与决策功能,为此,一是为匿名评审专家制定创新性评审标准;二是要求作者对自己的学术论文进行创新因素与创新水平的自我评定;三是加强编辑的把关职能。

这是由于中国特有的教育考试制度决定的。中国学生缺乏创造性和突破能力是国外大学公认的。虽然中国学生学习用功成绩好,但在创新上没有独到见解,甚至离开了前人引导后就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自主研究完成工作。 应试模式的学生都很听话但没有思想,高分但动手能力差。论文是思想的表述,如果没有思想就无从写下来变成长篇的论文。一旦江郎才尽就只能东拼西凑,剽窃摘抄。

形式主义呗发不出论文不让毕业,只要发了(当然要是指定的刊物上),不管好坏,都算完成任务

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科技成果都是依靠海量的试验和计算来产生的,而不是一般人想象的几个顶级科学家灵光一闪。所以,科技成果是和资金投入成正比的,同时也是和基层科技人员的数量成正比的。中国这些年培养的理工科大学生碾压性的超过世界替他国家,科研投入也是世界顶级水平,产生科研成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国国际论文数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几位

这说明中国的创新正在逐步的向前进,中国的新事物正在逐渐的越来越多。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这样的排名也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所提高,并且也促进了我国的创造力。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2、“两弹元勋”——邓稼先★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4、1966年,装有核导弹头的导弹发射成功,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5、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6、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2005年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聂海胜、费俊龙)★7、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p94~96)1、1986年3月3日 ,四位老科学家联名给中共中央写信并附上《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科技的思路。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受到邓小平的高度重视,1986年3月5日,邓小平亲自批示:此事宜速解决,不可拖延。因为四位科学家的建议和邓小平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因此这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2、被列入863计划的首批高技术领域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3、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核社会的深刻变化。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利弊:是一把双刃剑:

一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学科建设较为全面的国家之一,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应用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形成了包括国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地方科研机构和各类企业在内的、比较合理的、多层次的科技力量布局。科技投入大幅度增长,科研条件和科技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008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达到52%。目前我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些科研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形成了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42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研究开发人员总量190万人年,居世界第二位,造就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了雄厚的科研力量和丰厚的人才储备。 三是科学研究水平大幅度提升。我国在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哥德巴赫猜想、高温超导、纳米材料、量子通讯、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在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2008年我国SCI论文数位居世界第3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4位。 四是突破了一批重大工程科技难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两弹一星”工程这一重大科技成就。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进展。在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攻克了一系列科技难关,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从小到大,迅猛发展,2008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总额的1%。分布在全国各地的5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发挥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其平均万元GDP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一大批充满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 六是科技惠民成效显著。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果,育成并推广农作物新品种8000多个,特别是杂交水稻等新品种的培育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粮食丰产等重大农业科技工程的实施,使全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在重大疾病、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控的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资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为应对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科技体制发生了重要变化,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在促进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先后制定了《科学技术进步法》、《专利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出台了一大批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日益广泛,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不断提高。 八是国际科技合作呈现新局面。我国已经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其中9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04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民间科技交流十分活跃。我国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近千个国际学术组织,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积极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等一批国际大科学工程,开展中医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以我为主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创新园、联合研究中心和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对外科技援助,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走出去”。 6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满怀强烈的报国之志,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科学求实,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拼搏奉献,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也为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当前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科技工作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新科技革命孕育和兴起的重要机遇,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任务,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我国国际论文数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几名

这说明中国的创新正在逐步的向前进,中国的新事物正在逐渐的越来越多。

2021年3月2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中国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了68720件专利,值得一提的是,自1978年世界知识产权《专利合作条约》运行以来,美国一直蝉联榜首,2019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排名第二的为美国,专利申请量59230件,日本、韩国和德国位居三、四、五位。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专利申请量增长4%,总申请量达到59万件,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数量。扩展资料中国专利申请量华为排名第一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中,华为凭借5464件申请量位居第一,中国京东方(1892件)以及中国OPPO(1801件)。中国自1993年起向WIPO提交专利申请,当年申请量只有1件,直到1999年也不过276件,经过28年时间,这个数字增长百倍。企业方面,华为位居第一,位居其后的是韩国三星(3093件)、日本三菱(2810件)、韩国LG(2759件)等,再有就是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连续第四年成为最大申请来源。

有物理学新基本理论(或物理学新基本定律),发表在《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12期的171页上!

发现大庆油田59年,64原子弹,67氢弹,60火箭发射,70东方红一号,03神五,07嫦娥一号,65牛胰岛素,73袁隆平,78王选当代毕升10天河一号杂交水稻和牛胰岛素算是世界上比较牛的了

我国国际论文数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于世界前列

这说明中国的创新正在逐步的向前进,中国的新事物正在逐渐的越来越多。

这说明中国正在渐渐地强大,正在崛起,每一次自主创新都是中国前行的底气。创新没有止境,继续加油,中国!

1、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国际论文总数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纳米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2、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钢铁、船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整体技术素质迈上新台阶。3、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人民。近年来中国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科技进步为人口健康、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应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能源领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先进核电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燃料电池、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4、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来,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到2006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从97万件增长到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从 58万件增长到5万件。5、科技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提高。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1亿元,居世界第5位;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近5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较快增长,其中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7亿元,比上年增加0%。6、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05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达150万人/年;一支充满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正在迅速成长,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人员总数的80%。

这个可以去贴吧问问吧 那里人了解的比较多吧 应该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