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论文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7 09:46:40

论文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怎么写

在今年暑假江苏省提出严禁补课,减负增效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刚进校的物理教师,既有良好的个人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了个人教师专业的更好发展,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势,我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作了一点简单的思考。一、个人现状分析:作为一名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新入职物理教师,相当于一张空白纸,虽然没有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能够在教学中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有着充沛的精力和灵活的头脑,对探究教学理念也有着一定的理解,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在教学知识系统结构、课堂教学氛围的调控、教学流程的设计、学生的学习行为管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等等方面都极为不熟悉,有着天然的劣势。而在“严禁补课,减负增效”而导致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对于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课堂的重要作用显得更为突出,对任课教师的高要求也成几何倍数增长。而这对于一个新入职教师而言,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二、个人发展规划:认清了个人的现状,那如何去正确面对这个严峻的现实呢?个人认为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因此有必要给自己准确的目标定位。第一、自我定位:广求良师,多与之请教。多读教育书籍,努力探索教学规律,积极思考学生学习困难,努力成长为专业技能知识扎实、教学技艺精通、师德高尚的教学新人。第二、实施方案:为了尽快达到自己心中定位,应该努力向物理组内每位优秀教师虚心请教,吸收每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师德素养方面:教育是一个集爱心、耐心、信心、良心的职业,也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职业,因此对待任何一个学生要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厌弃;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多一些信赖,少一些怀疑。一定要学会用个人魅力与教育智慧来面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在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不对学生偏见,重视他们提出的意见。使自己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应该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人品质,以及积极的心境,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二)教学能力方面:1、纵横听课:同学科同年段听课,横向了解本学科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智慧,做到课堂教学“心中有数”;同学科不同年级听课,纵向关注本学科各年级内容的之间联系,寻找教学规律。努力做到三个思:听课前沉思,听课中多思,教学后反思。及时总结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学习其优秀的教学组织过程与问题创设技巧,从而为自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积累经验。2、精心备课:(1)备教材。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准确把握重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2)备学生。要充分了解班内的每个学生,通过多接触、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动机,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性差异;弄清班级间的整体差异和班风特点,然后“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3)备教法。在充分考虑教材、学生、素材特点的基础上,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优选教学方法,认真创设物理情景,设计有效问题。努力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在轻松中掌握知识和学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物理素养。(4)备练习。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必须有针对性地精选习题,精心琢磨,尽力将学生最容易出错的问题消融在习题练习之中。3、做一些题目。与学生同步练习,提高自己的知识熟练程度,总结习题的出题规律。此外物理竞赛习题集也要同步进行。4、积极参与教研。积极参与校内外的物理教学教研,多听校内外的教师公开课,挖掘名师观点与经验,吸收教学精粹,并吸收融入到自己的实践教学中;此外也要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技能比赛,优质课评选,教科研及教案评比等等,争取使自己的综合教育教学素养迅速提升。(三)教育科研方面: 在教学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前提下,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努力做到理论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提炼观点。争取独立申请并完成一个个人物理教育科研课题。同时,还应结合物理组的科研发展规划,积极投入物理组内集体大课题研究。我常想:生命即使平凡得像片树叶,也要努力体现它存在的价值。我始终相信,任何一行有苦也有乐,如果将所有的力量集中于一点,它将无坚不摧,攻无不克;如果工作是一种义务,生活则是一种苦役;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就是一种享受!所以必须时刻保持一颗乐观上进的心,让微笑填满学生的心田,让关爱体现在一言一行中,当快乐成为一种习惯,你也就收获了人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加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俗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社会压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必须有一可执行性的规划,现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一、自我分析从2003年毕业至今,我已经在教学一线兢兢业业地奋战了六年。这六年来,通过不断地努力与磨炼,我已经从一位懵懂无知的新教师成为熟练掌握《历史与社会》教学手段、有自己上课风格的一线学校骨干教师。同时,做为一位致力于让每一位孩子成长的班主任,我与我的孩子们携手共同成长。六年来,我成长了不少,但心态也老了很多,特别是在2008年下半年通过中一后,情况更为严重。简言之,我现在进入了职业倦怠期。仔细分析自己的不足,简单概括如下:课堂教学上尽管仍不断追求“精彩”与“有效”,但缺乏系统地研究。对新课程的理解与探讨,只单一地停留在理论。偶尔有一点思维“闪光”会进行教学尝试,但最多利用三堂课进行尝试自己的想法,没有把它上升为“课题”研究。2.不热衷于更大空间的发展,主观意识上排斥开市级公开课、写教育教学论文。3.最大的问题——教学与教育激情减退,心有千千结!二、发展目标在前几天听了孙有福老师的讲座,我的目标很明确。运用两年的时间,把自己从一个熟练教学的一线教师,扎实成为经验型教师。三、达成途径及具体措施1.调整心态,不拿手中的“青春”打时间牌。多与年长的老教师取经,获取人生的经验,勇于面对人生的坎坷。2.做一位“学习型教师”。教学理念上不断更新,及时掌握最新教育信息。每天花半个小时阅读教育杂志,每个月模仿并修改至少两堂的省市级优质课,每个月阅读一本教育专著并撰写心得。3.做一位“反思型”教师。改变以往把反思当作交差的形式工作,上升为内在的反思,把自己平时上课所观察到的一点一滴,所思所想记录在案,并将其中系统的信息延伸为论文素材。4.力争带领组员完成一市级课题。初步定为是与有效教学、学生评价机制有关。5.力争开出两堂市级公开课,以主体型教学为主,向之前的自己挑战。6.在教育理念上更新,学好心理健康教育,并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贯彻落实理念,做一系统的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专业的发展空间也在无限的发展和在变化中不断完善着。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更好的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握好新世纪学校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圆满的完成好教学任务,我运用专业发展的理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个人专业三年发展规划,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一、本人的基本情况: 自1995年,我从哈市师范中文专业院校毕业走上了讲台,开始用粉笔书写我教育生涯的每一页。面对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为人师,且误误人子弟”而如今,一直从教于偏远的乡村小学已经整整12年了。在这漫漫的教学历程中,我更深深的感受到教师身上肩负的那付重担;真正懂得了选择这个职业,就意味着真诚与奉献。从而更加发自内心地爱着这些伴随着泥土淳朴的芬芳而长大的乡村孩子。 二、背景分析: 1、优势:在新理念的充实和老教师的帮助下,经过学校多次培训,使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教学工作上,能有针对性地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并做好活动反思。几年来多次担任校级观摩课,主动参与区级教师技能竟赛课,有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多次荣获区市级的行政奖励和市级优秀教师的称号。 2、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上,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怎样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怎样合理设计存在农村学生间不同差异的课堂教学及引导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等问题,还有待我去学习、请教和领悟。 三、总体目标: 成为一个研究型具有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师:专业的研究和拓宽农村教学资源的研究,使朴实而可爱的农村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时代性;成为一个有“感觉”的教师:能全方位地去感受孩子们;成为一个“会学习”“善于主动”的教师,提升多种能力,如选取教育资源运用教育资源的能力,设计能力,科研能力等等。 四、具体目标: 第一年度目标:学习阶段——进入:掌握教学风格形成的原因。通过学习-提高—反思,使课堂教学水平有明显提高。 第二年度目标:研究阶段——领悟:通过思考、锻炼,逐渐能做到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开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来探索性地进行教学,迈出建构自己独特教学特色风格的重要一步。 第三年度目标:创新阶段——独特: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艺术加工,不断底加以创新,以自己的某种特长为突破口,定向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使教学进入个性化阶段。使自己的教学从内容理解到教的方式、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对自己和别人的教学,有所创新和突破。 五、目标达成 (一)实施途径及措施 1、通过多种学习机会与渠道,选择和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准。坚持记教育教学日记,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多翻阅有关教育的书籍,提升自身的教育内涵。学习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 2、加强日常工作中对学生的观察与反思,培养对教育的敏感性,力求能敏锐地感受到孩子的需要。 3、积极借助各种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促进自己的业务能力,积累丰富的经验。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参加各种技能技巧比试、优质课评比、教育教学观摩、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论文、教科研及教案评比等等,并争取获得等第奖。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才能自如应对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大潮。 4、通过教育研究与实践,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加强与同事、来自不同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专业合作,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5、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处理每一件事情,认真对待每一次班级活动,把班级管理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班级管理中。 6、通过和学生谈心、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加深对学生家长及家庭的了解。 7、每天挤出30分钟的阅读时间。 (二)阶段目标的实施 第一年度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反思,使课堂教学水平有明显提高。 实施方式或途径: 1、学习:研究研究型教师的基本要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并尝试各种新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2、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改进,向随堂课要质量。 3、重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手段和方式,扎实提高教学水平,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关键内容和一般内容,确定讲解的详略,精心组织教材、设计教法。 第二年度目标:通过思考、锻炼,逐渐能做到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开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来探索性地进行教学,迈出建构自己独特教学特色风格的重要一步。 实施方式或途径: 1、逐步形成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善于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效益。 2、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能通过各种信息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予以运用、博采众长,形成教学特色。着重从洞察力、思辨力、反应力、判断力、应变力着手, 3、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技能,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养成反思学习过程的习惯,并引导他们形成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机智结构达到最优化,个人也可以在教学中做到知难而进,游刃有余。 4、积极争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研究,争取在活动过程中得到理念上的提升和方法上的指导。 第三年度目标: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艺术加工,不断底加以创新,以自己的某种特长为突破口,定向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使教学进入个性化阶段。使自己的教学从内容理解到教的方式、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对自己和别人的教学,也有所创新和突破。 实施方式或途径: 1、使自己基本具备研究型教师的素养,对教育教学有强烈的研究意识;有反思的能力,并能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育研究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2、关注教育界的最新动向,能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为教学工作做好积淀。 3、创新教学方法,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着重从严密组织教学、运用恰当教学方法、利用好板书、讲究语言艺术等方面着手,使自己的教学生动、有趣、学生易掌握、学习成效高。 4、继续参加教研活动,完成1-2节实践课,并形成相关的课例或反思。 六、达成目标的保障措施及自我检测措施: 保障措施: 1、订阅《小学语文教师》、《语文学习研究》等杂志。每天阅读相关书籍1小时。 2、 用自学形式完成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 3、 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活动 4、 及时记录自己在教育科研、课堂教学、业务学习、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学习心得体会。 5、 定期参加有关的科研论文评比 困难预测: 1、虎头蛇尾,忙于事物,不抓紧时间学习。 2、旧观念顽固不花,新理念难实施。 自我检测措施: 1坚持写教后反思。 2每月总结发展规划实施情况。 3每学期写一篇“个人成长足迹” 和煦的春风轻拂着嫩绿的柳条,金黄的阳光柔柔的洒在江面上。而在我人生的坐标上,我愿像一股柔和的细雨,用无限的爱心来浇灌着我的学生;用无限的真诚与我的同事共同前进。我相信在我辛勤的耕耘中,那升腾在我心中的太阳将永远充满活力,永远充满希望。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知识和个性多样的学生,作为教师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主动寻求专业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做一位二十一世纪的合格教师,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通过有效的实施规划以达到促进自身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 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内容。 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自我分析:全面充分地认识自己。 第一、对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等个性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缺陷。诊断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如问题发生的领域,问题的难度。找到自己最善长的领域和专业发展方向,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领域或空间谋求个人的最大发展。列出自己的成长领域,并确定优先领域。通过不断的自我分析才能认识自己有哪些优点,例如,你已从事教育工作许多年,那么你肯定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时肯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理论功底不扎实,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对自己进行自我剖析才能意识到。 第二、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为学生发展而服务的。因此,教师要如何寻求专业的发展,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适应的地方去寻找发展的目标,以弥补不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提升,放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改善上,而不是单纯围绕自己的知识结构读书、学习培训。 (二)目标确立:形成愿景 制定科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有效的专业发展规划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犹豫和干扰,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有了目标,便有了人生奋斗的方向。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我们把它从时间上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时间一般是12年,通过自主学习提升专业理论素养。中期目标时间有23年时间,主要是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加强教育科研能力以及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等。长期目标为3--5年以上的目标,主要是提高教学效率促使自身教学品质专业化。当然,时间的划分及个人发展目标的实施要因人而异。 (三)制定具体的措施,落实规划。 在落实规划时,首先要把已制定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地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然后选择完成各个子目标的、合乎逻辑的、可操作的行动项目,最后对这些行动项目在时间上进行系列性的安排。这些行动项目是一个个具体的活动,如读书、研究活动等。为了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每一项活动都要制订出行动方案,包括内容、步骤、程序、时间和预期的结果等。

论文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教师专业发展,朱永新教授总结为“吉祥三宝”。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由此看来,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写作,是优秀教师必备素养。朱教授为了鼓励新教育教师专业写作,在教育在线网站发布了一则保险条例:每日三醒吾身,写千字文一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万字)来本公司。如投保人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看似带有玩笑的广告,日后影响了一大批草根教师走上写作之路,加快了专业化发展进程,成就幸福生活。教师专业写作需要克服畏难情绪。最怕还没开始,就先把自己给打败了。“不会写”、“写不好”、“多年没有拿笔了”等等借口统统冒出来了。要相信,写作并不神秘,更不可怕,只要拿起笔来写,渐渐地你会发现,写作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在写作中写作能力逐渐提高。有了写作得冲动,就不顾一切的去写,千万不能等,一等,这点“火花”,这点意志就消磨掉了。这里引用张志公先生关于学写作的一段话:一般来说,学写作大概要经历这样几个过程。初学写作的同志,开始阶段总是苦于没有话说,拿北京话来说就是“没词儿”。这反映出思路还打不开,写作能力不高,缺乏锻炼,所以写起文章铺陈不开,需要发挥的东西也发挥不出来。在这个阶段,最好大胆地、放手地写,对于写作不要惧怕,头脑里不要有框框,先放开再说(古人也有这样的主张)。这样做一个时期,手就逐渐放开了,也就有话可说了,而且总觉得想说的话很多。到了这个阶段,许多人往往又不知如何下手,对于哪些话必须说,哪些话不必说,拿不准主意。这时候就需要锻炼把文章写得简要、精炼。所以,对于写作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要看练习写作的人,出在哪一个阶段,具体情况如何。“开始阶段总是苦于没有话说”这是所有初学写作的人的感受,老师开始写作同样有这样的感受。四年前,我决定写作时,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没有内容可写。但是,从第一天开始写随笔,我立誓写下去,不管好坏,先动起手来。一段时间下来,文章得到网友的鼓励,信心来了,思路渐渐打开,要写的内容一下多了起来:每天和学生在一起,有的是故事,孩子天生就是创造故事的人。这个孩子为什么贪玩,那个孩子为什么热心,“问题生”的问题怎么形成的,如何转变……一节课上得好坏,为什么,需要反思总结。好,好在哪里;不好,又不好在哪里。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写的内容就有了。总之,只要留心观察,善于发现,有的是内容写。一个学期下来,不害怕写作里。相反,由于家长的需要、网友的鼓励,慢慢地写作成了内心需要,成为一种习惯。突破了第一阶段,会出现像张志公先生所说的“对于哪些话必须说,哪些话不必说,拿不准主意。”这是写好的问题。从我有限的经历看,专业写作,主要写的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情,主要以案例为主,多写短文,这样容易上手,也容易写好。我的随笔日记大多采取先把要写的事情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然后写一写通过这件事的看法、想法,以及给自己或他人有哪些借鉴。比如:我在班级尝试改变问候语。首先,我先介绍如何产生这一想法的;尝试运用中学生的表现如何;实施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的;实施后带来哪些好处等,一一写下来,就OK了。之后,我把这篇文章投给《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竟然发表了。要写好,必须行动,“我手写我行”,只有在写中才能写好。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写作时间从哪儿来?不解决这一问题,写作就是一句空话。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澄清一个认识,为什么写?专业写作除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外,我觉得专业写作,能带来快乐,提高幸福指数。写作是个渐变的过程,从开始的畏惧,到逐渐喜爱,再到写好,得到认可。这一过程充满神奇,令人兴奋。每当文章受到他人的肯定,获奖、公开发表时,就是最幸福的时刻。为幸福的事情,不会没有时间,就像热恋中男女,一方邀约时,另一方会欣然应约,总会想方设法地找时间。时间是靠挤出来的,只要善挤,每天千字文完全可能。再举一个例子:苏霍姆林斯基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他没有很高的学历,17岁初中毕业后,只经过一年的师资培训班的学习,他当上了农村的小学教师。然而,他坚守理想,坚持学习,在35年的教育生涯里,他一直坚持每天早晨5点——8点从事写作,白天去课堂上课、听课、当班主任,晚上整理笔记,思考一天工作中的问题。这一写,一生中写了40本书,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共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和短片小说。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写作不难,难的是怕动手,不愿意。

其实我觉得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的过程当中,结合自身的实践来媳妇最好

论文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关系

教师专业发展亦称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 “ 普通人 ” 变为 “ 教育者 ” 的专业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1、三个基本观点: (1)教学科研论文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 )教学科研论文是“ 出来的,而不是“ 出来的。 (2)教学科研论文中的核心观点的建立是长期积 累的结果。 (3)进行教学科研的基本态度是不迷信权威,独 立思考。 2、撰写教学科研论文的基本态度。 (1)要把论文的水平作为自己最高研究水 平的代表。 (2)要把论文写作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 (3)要把论文写作作为提高自身教师专业 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撰写教学科研论文的意义 1、表达成果 2、促进交流 3、利于评价 4、利于作者提高 三、教学科研论文的基本特征。 1、科学性 (1)真理性:反映客观规律。 (2)确证性:能经受实践检验。 (3)准确性:材料准确、表达准确。 (4)全面性:公正、合理、恰当。 2、创造性 科研论文与一般的经验总结的重要区别 (1)性质不同。经验是对做过的事的回顾 总结,论文是揭示未知 。 未知的几种情况: ①空白;②论述和结论不完整、不全面; ③原有认识和结论有错误;④结论正确, 但根据不足或论证不妥;⑤结论正确,但 普遍误解,应用不当。 (2)价值不同。经验的价值是提供一个实 例,不带有普遍意义。论文能揭示客观规 律,带有普遍性。 (3)产生的方式不同。经验是对过去所经 历的过程和结果的回顾分析和总结,事先 没有充分的规划和准备。论文是在充分的 研究准备的基础上的结果。 (4)表达方式不同。经验以实践者为中心, 陈述所做过的事,加上分析体会;论文以 问题为中心,组织材料、列举材料引出结 论和证明结论。 记得采纳啊

教师专业发展,朱永新教授总结为“吉祥三宝”。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由此看来,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写作,是优秀教师必备素养。朱教授为了鼓励新教育教师专业写作,在教育在线网站发布了一则保险条例:每日三醒吾身,写千字文一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万字)来本公司。如投保人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看似带有玩笑的广告,日后影响了一大批草根教师走上写作之路,加快了专业化发展进程,成就幸福生活。教师专业写作需要克服畏难情绪。最怕还没开始,就先把自己给打败了。“不会写”、“写不好”、“多年没有拿笔了”等等借口统统冒出来了。要相信,写作并不神秘,更不可怕,只要拿起笔来写,渐渐地你会发现,写作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在写作中写作能力逐渐提高。有了写作得冲动,就不顾一切的去写,千万不能等,一等,这点“火花”,这点意志就消磨掉了。这里引用张志公先生关于学写作的一段话:一般来说,学写作大概要经历这样几个过程。初学写作的同志,开始阶段总是苦于没有话说,拿北京话来说就是“没词儿”。这反映出思路还打不开,写作能力不高,缺乏锻炼,所以写起文章铺陈不开,需要发挥的东西也发挥不出来。在这个阶段,最好大胆地、放手地写,对于写作不要惧怕,头脑里不要有框框,先放开再说(古人也有这样的主张)。这样做一个时期,手就逐渐放开了,也就有话可说了,而且总觉得想说的话很多。到了这个阶段,许多人往往又不知如何下手,对于哪些话必须说,哪些话不必说,拿不准主意。这时候就需要锻炼把文章写得简要、精炼。所以,对于写作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要看练习写作的人,出在哪一个阶段,具体情况如何。“开始阶段总是苦于没有话说”这是所有初学写作的人的感受,老师开始写作同样有这样的感受。四年前,我决定写作时,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没有内容可写。但是,从第一天开始写随笔,我立誓写下去,不管好坏,先动起手来。一段时间下来,文章得到网友的鼓励,信心来了,思路渐渐打开,要写的内容一下多了起来:每天和学生在一起,有的是故事,孩子天生就是创造故事的人。这个孩子为什么贪玩,那个孩子为什么热心,“问题生”的问题怎么形成的,如何转变……一节课上得好坏,为什么,需要反思总结。好,好在哪里;不好,又不好在哪里。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写的内容就有了。总之,只要留心观察,善于发现,有的是内容写。一个学期下来,不害怕写作里。相反,由于家长的需要、网友的鼓励,慢慢地写作成了内心需要,成为一种习惯。突破了第一阶段,会出现像张志公先生所说的“对于哪些话必须说,哪些话不必说,拿不准主意。”这是写好的问题。从我有限的经历看,专业写作,主要写的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情,主要以案例为主,多写短文,这样容易上手,也容易写好。我的随笔日记大多采取先把要写的事情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然后写一写通过这件事的看法、想法,以及给自己或他人有哪些借鉴。比如:我在班级尝试改变问候语。首先,我先介绍如何产生这一想法的;尝试运用中学生的表现如何;实施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的;实施后带来哪些好处等,一一写下来,就OK了。之后,我把这篇文章投给《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竟然发表了。要写好,必须行动,“我手写我行”,只有在写中才能写好。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写作时间从哪儿来?不解决这一问题,写作就是一句空话。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澄清一个认识,为什么写?专业写作除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外,我觉得专业写作,能带来快乐,提高幸福指数。写作是个渐变的过程,从开始的畏惧,到逐渐喜爱,再到写好,得到认可。这一过程充满神奇,令人兴奋。每当文章受到他人的肯定,获奖、公开发表时,就是最幸福的时刻。为幸福的事情,不会没有时间,就像热恋中男女,一方邀约时,另一方会欣然应约,总会想方设法地找时间。时间是靠挤出来的,只要善挤,每天千字文完全可能。再举一个例子:苏霍姆林斯基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他没有很高的学历,17岁初中毕业后,只经过一年的师资培训班的学习,他当上了农村的小学教师。然而,他坚守理想,坚持学习,在35年的教育生涯里,他一直坚持每天早晨5点——8点从事写作,白天去课堂上课、听课、当班主任,晚上整理笔记,思考一天工作中的问题。这一写,一生中写了40本书,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共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和短片小说。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写作不难,难的是怕动手,不愿意。

论文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怎么写

对于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我们应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已的专业能力,而且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确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和任用标准;建立教师专业组织和形成教师专业规范等。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而从静态的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的结果。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但是当前,尽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医生、律师、工程师这些专业人员相比,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相对不足,并且相应其社会地位也未达到其他专业人员的水平,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师职业正在由“半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成为未来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作为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其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现代教学所需的各种知识。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够丰富,各种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我们很快感到不能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否则不能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会被学生问倒,也会削弱我们的威信。同时,一些新兴学科的出现,也要求我们去不断"充电",学生们所涉及的知识很宽很广,也有一定的深度,教师不学习不钻研行吗?因此,教育的改革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知识结构。我们应该充分地学习掌握有关内容,理解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尝试。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材的应用等等。并且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边总结整理,把看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平时养成写课后笔记的习惯,碰到好的内容及时总结成教学案例,这样日积月累,我想一定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愈来愈强烈,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新课程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更好地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另外,教师还要有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灵活有效的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数学教学活动中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学管理的能力等。所以,以后我会朝着这些方面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人民教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再只是教师匠,而是不断地向学者型发展。

根据学术堂的相关了解,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教科研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题好文一半”,选定一个适合个人研究能力和有成功把握的选题是教师论文写作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教育实践是教育教学论文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扎扎实实的实践,写作能力再强,也写不出有价值的论文。所以教育教学论文首先是“做”出来的,其次才是写出来的,只有来自实践的论文才有生命力。  论文的选题来源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切体会和独立见解,这是选题出新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总有些工作做得很成功,很有效果;总有些问题自己下过苦功,深入地钻研过;总有几项工作、几件事情自己是很有些独立看法的。我们应从这些工作和见解中搜寻、挖掘、整理、筛选,还要比较、分析、琢磨、加工确定选题。这样的选题,因有其鲜明的个人特色,而容易出新,这样的选题如能进行持续的关注、长期的实践与思考,就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教育主张。  一、论文要“做”在课堂上,在反思自己的精彩课堂教学案例中选题  课堂是教师的实践主阵地,教师要坚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在不断追求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反思课堂教学对教学理念的诠释与把握是否准确;反思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是否有趣味性、挑战性,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得当,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反思是否以“学”为中心来设计教学;反思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否有效,能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反思学生的课堂发言(课堂表现)或解题方法、解题结果的生成与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否有效合理,特别是对突发问题的处理是否智慧……在课堂教学反思中追寻自己的教育理想,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积淀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论文要“做”在课题中,在解决问题、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中选题  课题即问题,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对特定的教育教学问题、现象文献等进行专门系统的实践与探讨,提出新观点、做出新解释、进行新论证、得出新结论的探索过程。对于选定的科研课题不能以完成任务的态度浅尝辄止,而是要长期地关注与实践,多轮地探讨与反思。创新是教科研的精髓,结合科研课题选题撰写教学论文,以新材料新实践论证原定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看法;以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角度再做已有的课题,处理旧有的材料,从而得出部分新观点;以新的或先进的理论去指导证明原定课题的实践研究,从而赋予课题以新的内容、新的样态;用跨界的思维对己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在实践中使课题己有的观点得到补充或部分修正……在多角度、多途径多方法、多轮次的研究中不断丰富课题的内涵,拓展课题的外延。  三、论文要“做”在活动中,在总结学生实践活动经验中选题  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创设了多彩的育人情境,改变了单一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学校活动有综合比的庆“六一”迎“元旦”等,有专题性的校园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有单向性的研学旅行、乡土遗存寻访、场馆学习等,有学科性的英语课本剧表演语文经典诵读展示等,还有小型的班级各类主题活动……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如何开发活动资源,如何发挥活动的育人价值,这些都是教育教学论文的选题宝库。  四、论文要“做”在管理中,在追求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中选题  学校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可供研究的选题浩如烟海: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对学校管理的启迪,信息化、大数据背景下学校管理的变革,新型学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探索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改革、学业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困境与对策,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基地、社团活动等特色品牌的创建,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的构建,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存在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与班主任带班策略的研究……教师可以在探求“为什么”“是什”“怎么办”的实践研究中提高管理效率。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希望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 , 教师专业化毕竟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 , 而当前我们却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 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 , 似乎很少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其实 , 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只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要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 , 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 , 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但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典型的观点有 :利伯曼指出了专业应当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 1) 范围明确 ,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 2) 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 ;( 3) 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 4) 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 5) 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 直接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 6) 非营利 , 以服务为动机 ;( 7)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 8)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霍勒指出专业的标准有六项 :( 1) 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 ;( 2) 系统的知识 ;( 3) 长时间的理论与实际训练 ;( 4) 高度的自主性 ;( 5) 团体的伦理规范 ;( 6) 经常性的在职教育。台湾学者马信行认为专业的五个层面是 :( 1) 运用专门知识 ;( 2) 提供专业服务 ;( 3) 具有专业自主 ;( 4) 接受专业教育 ;( 5) 信守专业道德。由此可以看出 , 虽然当前还没有被学者们一致认同的教师专业标准 , 但是上述学者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的几个核心标准 :( 1) 专业服务 , 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 , 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 2) 专业知能 , 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 , 是任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3) 专业自主 , 这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 4) 专业制度 , 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 5) 专业伦理 , 这是专业的内在约束机制。二、教师专业化的困境在明确了教师专业的标准之后 , 我们就可以按此标准对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进行审视。然而 , 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 , 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面临很多困境。1、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服务是一个专业的根本要求 , 正如舒尔曼指出:“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务的人。”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 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本末倒置,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有学者认为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大多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目的( 如促进学生发展 , 提高教育质量等) ,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教师个体人格的完善 , 为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笔者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对于任何事物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以及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的划分并不是绝对固定的 , 关键在于从什么立场来看。从表面看 , 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目的 , 而完善自身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则是内在目的 , 教师在其中实现了本体价值。而从实质来看 , 促进学生发展则应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目的 , 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本体价值 , 而其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实现则是外在目的。在当前这个时代 , 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时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人宣称“蜡烛精神”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蜡烛精神”代表着奉献精神 , 在宣称“蜡烛精神”过时的背后其实质是否定奉献精神 , 认为在强调个体自我价值的时代奉献精神可以抛弃了。殊不知 , 在任何时代对任何职业来说 , 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2、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 第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 , 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 , 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如果说教师对第一个层面的知识掌握尚可的话 , 那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以及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教师专业化的严重障碍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 1) 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 , 甚至是带有垄断性的 , 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 ,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按此标准 ,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显然算不上是精深的 , 更谈不上垄断性 , 而是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如果说有差异的话 , 也只是存在程度和水平高低的差异 , 并不存在像医生或工程师那样对专业知识具有绝对垄断的地位。当然 , 现在很多教师都具备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 , 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说相当精深复杂 , 但问题是一旦他们成为中小学教师之后 , 就会发现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无用武之地 , 这就造成了“所学”和“所用”严重割裂的情况 ,这对于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2) 教育学的科学性差阻碍了教师专业化如果说学科知识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是无法避免的 , 那么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阻碍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原因。教育学至今仍然是一门未成熟的学科 , 被戏称为拼凑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智慧的色拉”。作为教师 , 他不仅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更要懂得“如何教”。正是在“如何教”这个问题上 , 教育学知识面对丰富的教育实践总是显得极为贫乏 , 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教育问题总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当然 , 这么说并不是指责教师的无能 , 而是由教师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情境性、复杂性及创造性等特点决定的。对于生成性的教育情景 , 任何相对固定的技能技巧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 , 教师不可能像工程师那样依照设计蓝图按部就班地建造一座大楼 , 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手术 , 也不可能像律师那样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辩护或控诉 , 教师主体只能根据自己对教育的领悟、对以往教育经验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情景的理智性判断来创造性地运用。而且由于教育效果具有内隐性、滞后性、非实证性等特点 ,这就造成教师的育人不像医生治疗病人那样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假象 , 即教育内行和外行在从事教育工作时似乎产生的教育效果差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的专业化打了折扣。3、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专业自主是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而专业自主的核心在于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但是在科层组织和专业组织这对矛盾面前 , 我们发现学校的科层权力明显压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力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学校科层权力战胜教师专业权力的原因何在 ? 教师的权力是一种知识性权力 , 它以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为其权力基础。但由于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并不被承认为是成熟的科学知识 , 因此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力只能是一种软权力 , 而学校科层管理人员的权力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因此学校科层权力就是一种强大的硬权力。学校科层权力压制教师专业权力带来的后果是 : 教师工作在一个官僚主义严重、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抑的组织环境中 ; 教育改革总是自上而下绕过教师这个真正的主体 , 并因此在实践中屡屡流于形式、异化和夭折 ; 教育管理者总是不顾教师的强烈反对而实施那些符合现代性原则的外控式、效率至上的程序化机制来管理、考评教师 ; 科层制对教学过程的集权控制使教学变得越来越技术化 , 越来越丧失创造性。由于科层组织与专业组织是一对经典矛盾 , 所以以上这些后果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 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比如在美国 , 有全国教育协会和美国教师联盟两大教师专业组织 , 承担着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等使命。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师组织 , 仅有的教师工会也几乎是名存实亡 , 这就使教师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4、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2000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这标志着教师资格认定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符合了所规定的学历标准、达到普通话的要求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因此 ,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实际上是“学历认定制度”, 而不是“资格认定制度”。此外 , 教师资格认定偏重于对申请者的知识进行初步鉴定 , 而对于申请者的教学技能 , 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进行必要的评估。于是 , 在现实中教师辱骂、体罚、虐待学生的情况频频发生 , 甚至出现“禽兽教师”也就不是偶然了。这就提醒我们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绝不能流于形式 , 而要对申请者的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查。在修正、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基础上 , 还要在教师聘用、晋级、解聘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在中小学教师的聘用上还广泛存在着学校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 甚至还存在拉关系、找后门等不良风气 ; 在教师的晋级制度上论资排辈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在教师的解聘上同样是领导的主观意见占据主导 , 缺少科学的评价制度。笔者认为 , 在中小学成立由若干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 负责对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等进行评估和监督 ,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5、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专业伦理对教师专业化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 因为伦理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正如古德森所说:“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专业 , 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规范伦理取代了德性伦理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德性伦理是出自个体德性的伦理 , 是以个体德性为自因的伦理 , 它具有内在性、自律性和超越性等特征。规范伦理关注道德原则、规范实际的行为效果, 但忽视对人本身的关怀, 造成普遍的“人格分裂”和道德危机。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规范伦理, 追求规范约束的完备性, 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被边缘化了。教育活动的内涵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 更在于主体间围绕着知识、情感、价值展开教育性交往 , 以及在这种交往活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世界 , 它和德性伦理的内涵是一致的。所以 , 教师职业伦理必须立足于德性伦理而不是规范伦理。教师职业德性伦理的核心是对生命和教育意义的领悟与践履 , 其形态是自由境界而不是服从规范 , 其动力是自我超越的意义感而不是对惩罚的恐惧感 , 其养成方式是反思、体验、领悟 , 而不是约束、强制、命令。教师职业要实现专业化 , 就必须建构这种基于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然而 , 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是难以形成的。在现实中 , 现代性通过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把教师职业伦理异化为按照教学法规范和科层权力制定的管理规范 , 用教学技能高效率地教知识 , 以保证学生考试成功的规范伦理 , 使教师职业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都充满着工具理性和利益至上的倾向 , 这样难以建构起基于个体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 , 从而使教师专业化陷入了伦理困境。三、教师专业化的希望以上对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五大困境进行了剖析 ,但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专业化进行全盘否定。诚然 , 无论把教师职业看作是“半专业”、“准专业”, 还是“形成中的专业”,我们不得不承认 : 教师职业相对于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也许教师专业化只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 一种理想 , 甚至只是一个乌托邦。但是 , 只要这是一种反映正确方向的趋势 , 只要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 , 只要这是一个必要的乌托邦 , 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事实上我们在困境中也看到了希望 , 希望来自于我们换种视角看待教师专业化。第一种视角是以过程替代结果。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专业化当作了一种静态的结果 , 但把教师的现状与专业化的标准作一番对比之后 , 我们自然会发现教师专业化存在诸多问题 , 假如我们把教师专业化看作一种动态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份浮躁和指责 , 多一份从容和宽容。第二种视角是以手段替代目的。一直以来我们似乎理所当然地把教师专业化当成了目的。教师专业化本身就是目的吗 ? 我们认为不是 , 教师专业化充其量只是手段而已 ,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 , 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自然得到了提升。如果我们把两种视角结合起来看 , 似乎眼前就豁然开朗了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只是一种手段 , 其本身并不是目的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并不一定有结果 , 但正是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 , 教师专业化无疑达到了它的目的。

结合教学实际 撰写教学论文 提高自身素质撰写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探讨中学数学教学问题,总结教学教研实践经验、获得理论支撑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如果你对某一类或某一个问题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原有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新的改进,甚至是对某一段教材、内容提出新的处理意见,这种意见有改革创新之意,把这些“突破”、“创新”写出来,这就是教育教学论文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格式标题:用词要确切、恰当、鲜明、简洁,便于读记、摘录作者姓名和单位:署名一般置于标题下方,同时附有作者工作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摘要:是对论文内容准确概括而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它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等摘要应具有独立性,简明扼要、引人入胜,一般不超过300字关键词:指论文中的关键词语,通常是从论文的标题、摘要和正文中抽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主题内容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一般以3—8个为宜前言:一般包括研究课题的背景和起点、研究方法、过程及成果的价值正文:这是论文的主体和核心,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在这里阐述,它体现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高低正文应做到概念清晰、论点明确、论证严密、论据充分、数据准确、层次分明应具备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要条理清楚,文字通俗、简明、流畅结束语:它是在理论分析和实验论证的基础上,概述课题的研究成果和价值,对成果的局限性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应交待参考文献:一般指已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或公开出版的书籍,是为撰写和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作者介绍:作者简历和主要学术著作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所讲知识、方法、道理要正确 ;2.真实性:自己亲身经历和思考过的;3.针对性:切中当前主要问题和迫切问题 ;4.严谨性:有条理,思维缜密,前后呼应;5.创新性:有创新意义,不落俗套一、立足学生,研究学法,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在论文写作的初级阶段,应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解题教学的研究工作,重视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研究,注意对学生中典型错误的分析、归纳、提炼,研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对解题规律的总结,再从这些方面寻找、积累素材,进行论文写作,这样起点低,难度小,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1.从解题研究中寻找题材如何对题目进行多解多变,发挥每一道题目的最大功能,通过一道题去解决一类问题,得到一种方法,提升多种能力,通过这样的研究,自己的教学能力就会很快得到提高,将这些研究的内容整理出来,就是很好题材2.从错解归纳中寻找题材在学生的解题中,发生错误是常见的,也是正常的,造成错误的原因很多,既有知识方面的错误,更有非知识性的错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方面的查漏补缺,正本清源,而且要注意对非知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杜绝这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对考生解题(特别是中考题)中的常见错误进行罗列、分析、归纳,剖析产生的根源,指出相应的对策,就可以写出许多论文来3.从学法指导中寻找题材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在解决有关问题时难以找到切入点,只有经过别人点破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为此,我们要通过对典型问题的评析,结合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数学的方法,寓学习方法的传授于问题的研究之中,有效地体现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4.从总结规律中寻找题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规律,这样学生在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由已知条件联想到已有的解题经验以及常用的规律,解题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同时也为我们撰写文章提供了很多的素材二、立足教法,强化学习,不断增强研写内功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过程,是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继续,通常要求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学习,关注热点,重视反思,增强内功1.从教改热点中寻找题材2.从教材研读中选择题材课标是新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中考命题的依据,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论文写作的指导性文件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与新课标之间进行高质量的对话教材是对话的文本,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与依据,是教师进行教研和论文写作的主要依据——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有能力驾驭教材(1)要从宏观上理清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是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规律,按照“螺旋上升”方式来编写的,做到高瞻远瞩、放眼全局,不在细枝末节上做文章,真正从整体上把握教材;(2)要从微观上推敲教材的细节:思考教材中编写了什么?知识点有哪些?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的知识学习作准备的?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哪里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的难点是什么?等等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点、生长点、重难点,教学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利用教材教材虽然规定了要教什么,但至于怎样教,运用哪些素材、事例、例题去教,则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对于同一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有其不同的呈现方式,究竟哪种呈现方式好,哪种呈现方式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更吻合,需要教师再选择、再加工、再创造——超越教材教材是教学线索,是教学话题,是教学案例,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对其进行加工组合:教材创设的情境对帮助学生学习有什么好处?视角是否独特?可不可以用更好地情境替代?教材提供的学习线索是什么?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更合理的方案?每道例题、练习题的功能是什么?是否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是不是有更合适的例习题来更换?等等3.从教学实践中选择题材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论文的选题,对我们这些处于一线的教师来说,不但可行,而且非常有必要因为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我们教师必须进行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回答一个教师要教好书,就必须善于总结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把教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的、发现的、领悟到的点点滴滴,及时记录并加以研究和总结,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进一步地教好书,而研究和总结的东西如果形成了文字材料那就可能是一篇好的教研论文例如,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总复习工作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而且随着中考命题的改革,总复习也必须与时俱进,针对这个问题,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及时总结研究的体会,撰写教学论文再如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它,而是伴随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展开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与提炼,它们是数学的精髓,是解题的指导思想,更能使人受益终身初中阶段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可分两类:一类是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整体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样本估计总体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图象法、面积法、添辅助线、估算法等;另一类是某些重要知识的运用,如非负数、奇偶数、比例性质、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勾股定理等.它们贯穿在整个初中数学之中,可用专题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让学生弄清其来龙去脉,了解它的发展变化,掌握它们的适用范围和解题步骤要通过典型问题的分析、思考、总结,帮助学生弄清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并内化为经验,能自觉地应用,从而强化思想方法指导思维活动.学生掌握了这些思想方法,解题能力就能提高.又如,如何将竞赛辅导与常规教学相结合,可进行认真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论文4.从教学反思中选择题材加强教学反思是任何学科都在强调的,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我们只有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才能不断地调整前进的方向、不断地扫除成长中的障碍,从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当然,教学反思可以是对自己亲身实践的反思,也可以是对他人教学实践的剖析可以说每一次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实践得失的反思、利弊的剖析,都可以寻找到我们要撰写教研文章的题目教学反思的一种常见而有效的形式是听课、评课,我们可以从这种交流中寻找题材教研论文往往是始于问题,也是自己对某个问题长时间思考的结果因此,我们在进行听课和评课时,要注意从交流中收集自己平常关注较多、有所思考的素材,从中获得能写的题目和内容一旦选定了某个问题后,就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持续性的关注,不断加以思考,直到对这个问题有了比较完整的看法,并形成论文为止三、立足课题,形成体系,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中小学教育科研以课题为核心而展开研究,具有理性化、系统化等特点,这决定了教育科研活动比一般的教研活动更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迅速提高理性化上,教育科研活动要求我们老师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因此,教育科研可以使我们的老师在“实践—反思—实践—总结”的良性循环中,迅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系统化上,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周期相对比较长,从计划、实施到总结,需要我们作出通盘的考虑,而正是这种通盘的考虑,才使得我们的研究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也使得教育科研能够成为提高我们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最有效载体中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将自己的教育科研的成果通过数学教育学术论文的形式总结出来,则自身的综合素质将得到迅速的提高1.从公布课题中寻找题材即从各级教育学会、教科所公布的教育科研课题中去找题材每一阶段,各级教育学会、教科所都会公布一下教育科研课题,我们可以结合各校、各学段、各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细化一般的,这类课题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口子较大,我们要进行具体的细化2.从科研动向中寻找题材即从当前教育科研新动向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寻找题材 以《学科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研究》为例,2002年秋季,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铺开,素质教育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式提出,并在全国进行了至上而下的深入研究 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如何在学校的各个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试教育在某些地区、某些时候还存在着很大的市场,“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鲜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过重的学业负担束缚着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陈旧的千篇一律的课时、课程设计难以让学生展开自主发展的翅膀 如何将学生从重复的机械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如何更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学校中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因此探讨课堂教学中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实施学科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实施新的课程方案,对于新的一轮课堂教学的改革,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是有一定意义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 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从平时所做、所看和所思去寻找自己想写而又能写问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把教学和教研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研相长,就一定能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论文写作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怎么写

对于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我们应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已的专业能力,而且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确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和任用标准;建立教师专业组织和形成教师专业规范等。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而从静态的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的结果。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但是当前,尽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医生、律师、工程师这些专业人员相比,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相对不足,并且相应其社会地位也未达到其他专业人员的水平,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师职业正在由“半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成为未来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作为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其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现代教学所需的各种知识。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够丰富,各种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我们很快感到不能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否则不能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会被学生问倒,也会削弱我们的威信。同时,一些新兴学科的出现,也要求我们去不断"充电",学生们所涉及的知识很宽很广,也有一定的深度,教师不学习不钻研行吗?因此,教育的改革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知识结构。我们应该充分地学习掌握有关内容,理解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尝试。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材的应用等等。并且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边总结整理,把看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平时养成写课后笔记的习惯,碰到好的内容及时总结成教学案例,这样日积月累,我想一定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愈来愈强烈,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新课程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更好地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另外,教师还要有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灵活有效的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数学教学活动中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学管理的能力等。所以,以后我会朝着这些方面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人民教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再只是教师匠,而是不断地向学者型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希望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 , 教师专业化毕竟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 , 而当前我们却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 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 , 似乎很少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其实 , 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只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要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 , 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 , 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但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典型的观点有 :利伯曼指出了专业应当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 1) 范围明确 ,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 2) 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 ;( 3) 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 4) 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 5) 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 直接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 6) 非营利 , 以服务为动机 ;( 7)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 8)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霍勒指出专业的标准有六项 :( 1) 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 ;( 2) 系统的知识 ;( 3) 长时间的理论与实际训练 ;( 4) 高度的自主性 ;( 5) 团体的伦理规范 ;( 6) 经常性的在职教育。台湾学者马信行认为专业的五个层面是 :( 1) 运用专门知识 ;( 2) 提供专业服务 ;( 3) 具有专业自主 ;( 4) 接受专业教育 ;( 5) 信守专业道德。由此可以看出 , 虽然当前还没有被学者们一致认同的教师专业标准 , 但是上述学者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的几个核心标准 :( 1) 专业服务 , 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 , 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 2) 专业知能 , 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 , 是任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3) 专业自主 , 这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 4) 专业制度 , 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 5) 专业伦理 , 这是专业的内在约束机制。二、教师专业化的困境在明确了教师专业的标准之后 , 我们就可以按此标准对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进行审视。然而 , 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 , 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面临很多困境。1、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服务是一个专业的根本要求 , 正如舒尔曼指出:“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务的人。”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 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本末倒置,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有学者认为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大多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目的( 如促进学生发展 , 提高教育质量等) ,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教师个体人格的完善 , 为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笔者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对于任何事物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以及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的划分并不是绝对固定的 , 关键在于从什么立场来看。从表面看 , 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目的 , 而完善自身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则是内在目的 , 教师在其中实现了本体价值。而从实质来看 , 促进学生发展则应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目的 , 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本体价值 , 而其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实现则是外在目的。在当前这个时代 , 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时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人宣称“蜡烛精神”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蜡烛精神”代表着奉献精神 , 在宣称“蜡烛精神”过时的背后其实质是否定奉献精神 , 认为在强调个体自我价值的时代奉献精神可以抛弃了。殊不知 , 在任何时代对任何职业来说 , 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2、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 第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 , 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 , 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如果说教师对第一个层面的知识掌握尚可的话 , 那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以及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教师专业化的严重障碍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 1) 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 , 甚至是带有垄断性的 , 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 ,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按此标准 ,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显然算不上是精深的 , 更谈不上垄断性 , 而是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如果说有差异的话 , 也只是存在程度和水平高低的差异 , 并不存在像医生或工程师那样对专业知识具有绝对垄断的地位。当然 , 现在很多教师都具备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 , 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说相当精深复杂 , 但问题是一旦他们成为中小学教师之后 , 就会发现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无用武之地 , 这就造成了“所学”和“所用”严重割裂的情况 ,这对于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2) 教育学的科学性差阻碍了教师专业化如果说学科知识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是无法避免的 , 那么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阻碍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原因。教育学至今仍然是一门未成熟的学科 , 被戏称为拼凑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智慧的色拉”。作为教师 , 他不仅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更要懂得“如何教”。正是在“如何教”这个问题上 , 教育学知识面对丰富的教育实践总是显得极为贫乏 , 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教育问题总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当然 , 这么说并不是指责教师的无能 , 而是由教师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情境性、复杂性及创造性等特点决定的。对于生成性的教育情景 , 任何相对固定的技能技巧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 , 教师不可能像工程师那样依照设计蓝图按部就班地建造一座大楼 , 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手术 , 也不可能像律师那样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辩护或控诉 , 教师主体只能根据自己对教育的领悟、对以往教育经验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情景的理智性判断来创造性地运用。而且由于教育效果具有内隐性、滞后性、非实证性等特点 ,这就造成教师的育人不像医生治疗病人那样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假象 , 即教育内行和外行在从事教育工作时似乎产生的教育效果差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的专业化打了折扣。3、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专业自主是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而专业自主的核心在于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但是在科层组织和专业组织这对矛盾面前 , 我们发现学校的科层权力明显压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力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学校科层权力战胜教师专业权力的原因何在 ? 教师的权力是一种知识性权力 , 它以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为其权力基础。但由于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并不被承认为是成熟的科学知识 , 因此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力只能是一种软权力 , 而学校科层管理人员的权力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因此学校科层权力就是一种强大的硬权力。学校科层权力压制教师专业权力带来的后果是 : 教师工作在一个官僚主义严重、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抑的组织环境中 ; 教育改革总是自上而下绕过教师这个真正的主体 , 并因此在实践中屡屡流于形式、异化和夭折 ; 教育管理者总是不顾教师的强烈反对而实施那些符合现代性原则的外控式、效率至上的程序化机制来管理、考评教师 ; 科层制对教学过程的集权控制使教学变得越来越技术化 , 越来越丧失创造性。由于科层组织与专业组织是一对经典矛盾 , 所以以上这些后果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 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比如在美国 , 有全国教育协会和美国教师联盟两大教师专业组织 , 承担着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等使命。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师组织 , 仅有的教师工会也几乎是名存实亡 , 这就使教师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4、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2000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这标志着教师资格认定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符合了所规定的学历标准、达到普通话的要求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因此 ,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实际上是“学历认定制度”, 而不是“资格认定制度”。此外 , 教师资格认定偏重于对申请者的知识进行初步鉴定 , 而对于申请者的教学技能 , 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进行必要的评估。于是 , 在现实中教师辱骂、体罚、虐待学生的情况频频发生 , 甚至出现“禽兽教师”也就不是偶然了。这就提醒我们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绝不能流于形式 , 而要对申请者的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查。在修正、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基础上 , 还要在教师聘用、晋级、解聘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在中小学教师的聘用上还广泛存在着学校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 甚至还存在拉关系、找后门等不良风气 ; 在教师的晋级制度上论资排辈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在教师的解聘上同样是领导的主观意见占据主导 , 缺少科学的评价制度。笔者认为 , 在中小学成立由若干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 负责对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等进行评估和监督 ,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5、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专业伦理对教师专业化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 因为伦理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正如古德森所说:“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专业 , 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规范伦理取代了德性伦理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德性伦理是出自个体德性的伦理 , 是以个体德性为自因的伦理 , 它具有内在性、自律性和超越性等特征。规范伦理关注道德原则、规范实际的行为效果, 但忽视对人本身的关怀, 造成普遍的“人格分裂”和道德危机。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规范伦理, 追求规范约束的完备性, 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被边缘化了。教育活动的内涵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 更在于主体间围绕着知识、情感、价值展开教育性交往 , 以及在这种交往活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世界 , 它和德性伦理的内涵是一致的。所以 , 教师职业伦理必须立足于德性伦理而不是规范伦理。教师职业德性伦理的核心是对生命和教育意义的领悟与践履 , 其形态是自由境界而不是服从规范 , 其动力是自我超越的意义感而不是对惩罚的恐惧感 , 其养成方式是反思、体验、领悟 , 而不是约束、强制、命令。教师职业要实现专业化 , 就必须建构这种基于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然而 , 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是难以形成的。在现实中 , 现代性通过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把教师职业伦理异化为按照教学法规范和科层权力制定的管理规范 , 用教学技能高效率地教知识 , 以保证学生考试成功的规范伦理 , 使教师职业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都充满着工具理性和利益至上的倾向 , 这样难以建构起基于个体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 , 从而使教师专业化陷入了伦理困境。三、教师专业化的希望以上对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五大困境进行了剖析 ,但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专业化进行全盘否定。诚然 , 无论把教师职业看作是“半专业”、“准专业”, 还是“形成中的专业”,我们不得不承认 : 教师职业相对于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也许教师专业化只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 一种理想 , 甚至只是一个乌托邦。但是 , 只要这是一种反映正确方向的趋势 , 只要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 , 只要这是一个必要的乌托邦 , 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事实上我们在困境中也看到了希望 , 希望来自于我们换种视角看待教师专业化。第一种视角是以过程替代结果。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专业化当作了一种静态的结果 , 但把教师的现状与专业化的标准作一番对比之后 , 我们自然会发现教师专业化存在诸多问题 , 假如我们把教师专业化看作一种动态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份浮躁和指责 , 多一份从容和宽容。第二种视角是以手段替代目的。一直以来我们似乎理所当然地把教师专业化当成了目的。教师专业化本身就是目的吗 ? 我们认为不是 , 教师专业化充其量只是手段而已 ,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 , 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自然得到了提升。如果我们把两种视角结合起来看 , 似乎眼前就豁然开朗了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只是一种手段 , 其本身并不是目的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并不一定有结果 , 但正是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 , 教师专业化无疑达到了它的目的。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