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信息网-创作、查重、发刊有保障。

《中国诗歌研究》论文题目解析及答案大全

发布时间:2024-07-03 18:30:25

《中国诗歌研究》论文题目解析及答案大全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中的《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被选入教材。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其中的《烛之武退秦师》被选入教材。3、《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到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闸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勾践灭吴》是从中节选而来。4、《战国策)是记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被选入教材。5、《论语>是记录春秋末年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看,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全书共20篇,一篇包括若干章,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中的《季氏将伐颛臾》被选入教材。6、《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盂轲及其弟子编成。《孟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等被选入教材。孟子(前372鞠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具有“不忍人”之心,能够“忧民之忧”“与民同乐”,施行仁政。7、《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约前369--前286)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l篇。《逍遥游》(节选)被选入教材。8、《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屈原的《离骚》(节选)被选入教材。9、《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约前313一前238)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劝学》被选入教材。10、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著有《新书》,其中的《过秦论》被选入教材。1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这部书在体列上分为本记(帝王的传记,十二篇)、世家(世袭封国的诸侯)传记(三十篇)、列传(天子、王侯以外的人物传记,七十篇),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计一百三十篇。《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巨著,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作出的崇高评价。其中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被选入教材。《史记》作者司马迁(约前145一?),字子长,汉代人,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报任安书》也被选入了教材。12、《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其中的《迢迢牵牛星》被选入教材。

汉语言文学分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当代文学那些的,这个得看你熟悉那些方面的,我的建议是你要自己选择自己熟悉的方向最好,这样话才能得心应手呀。古代文学:1、《诗三百》诗歌观念与孔子论诗 2、《楚辞》的楚文化精神 3、《楚辞》与《诗经》赋比兴艺术的发展 4、《左传》梦象的文学意蕴 5、《战国策》的写人意识及写人艺术 6、论汉代的诙谐小赋 7、从两汉乐府民歌看中国古代诗歌的叙事艺术 8、从意象构成比较建安与盛唐风骨的异同 9、论《史记》语言的文学特色 10、论玄学与魏晋诗歌的关系 11、汉魏六朝诗歌中对女性美描写的变化发展 12、从《文选》看萧纲的文学思想 13、陶渊明田园诗中情景理结合的艺术特征14、南朝山水诗发展的轨迹 15、谢朓山水诗情景交融的艺术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当现代文学: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故事新编》 论鲁迅创作于西方现代文学 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东、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我与地坛》文本细读论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戴望舒诗歌研究卞之琳诗歌研究何其芳诗歌研究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张爱玲小说研究孙犁小说研究汪曾祺小说研究论穆旦的诗 论钱钟书《围城》论贾平凹的散文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中国诗歌研究史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解析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曹植(19--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385--433)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南北朝时最杰出的诗人是鲍照(410左右--466)。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的传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五言和七言乐府诗。《拟行路难》18首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成熟地运用七言句法,表现了个人的不幸和对社会不平的抗议。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眺(464左右--499)。谢眺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韩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孟郊(751--814)与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于清丽的辞采、鲜明的画面中见俊朗的才思。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苏轼和黄庭坚(1045--1105)的诗。黄庭坚诗风奇特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宋初的梅尧臣(1002--1060)、苏舜钦(1008--1048)并称“苏梅”,为奠定宋诗基础之人。欧阳修、王安石(1021--1086)的诗对扫荡西昆体的浮艳之风起过很大作用。国难深重的南宋时期,诗作常充满忧郁、激愤之情。陆游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与他同时的还有以“田园杂兴”诗而出名的范成大(1126--1193)和以写景说理而自具面目的杨万里(1124--1206)。文天祥(1236--1282)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高扬着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 源于唐代的词,鼎盛于宋代。唐末的温庭筠(812--870)第一个专力作词。他的词词藻华丽,多写妇女的离别相思之情,被后人称为“花间派”。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较高的历史地位。他后期的词艺术成就很高,《虞美人》、《浪淘沙》等用贴切的比喻将感情形象化,语言接近口语,却运用得珠圆玉润。 宋初的词人象晏殊(991--1055)、欧阳修都有出色的作品,但依然没有脱离花间派的影响。到了柳永,开始创作长调的慢词,自此,词的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到了苏轼,词的题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怀古伤今的内容进入了他的词作之中。与苏轼同时代的秦观(1049--1100)和周邦彦(1056--1121)也是非常出色的词人。秦观善作小令,通过抒情写景传达伤感情绪的《浣溪沙》、《踏莎行》、《鹊桥仙》等是他的代表作。周邦彦不仅写词且善作曲,他创造了不少新调,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他的词深受柳永影响,声律严整、适于歌唱、字句精巧、刻画细致,代表作有《过秦楼》、《满庭芳》、《兰陵王》、《六丑》等。在两宋词坛上,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南宋初年,面临国破家亡的危局,诗词作品多表现作家们的爱国之情,辛弃疾被誉为爱国词人,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受辛词影响,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 南宋后期的词人姜夔(约1155--1235)最为著名。姜词绝大多数是纪游咏物之作。在他的词作中,更多的是慨叹身世的漂零和情场的失意,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亭怨慢》。他的词沿袭了周邦彦的道路,注意修辞琢句和声律,但内容欠充实。 词在南宋已达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诗词乃退居其后。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清末龚自珍(1792--1841)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揭露现实,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后来的黄遵宪(1848--1905)、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等新诗派更是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载体。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1917年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郭沫若的《女神》带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带着不同于其他白话诗的鲜明艺术性,为新诗奠定了浪漫主义的基础。《女神》也是新诗真正取代旧诗的标志。它成功地创造、运用了自由体形式,将新诗推向新的水平。 经过开辟阶段,新诗形成了以自由体为主,同时兼有新格律诗、象征派诗的较为完善的形态。 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们创作了大量的自由体诗,他们的诗多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觉醒后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追求与苦闷。其中朱自清的成就较为突出。他的诗突出地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光明》一诗表达了作者不靠施舍、踏实求索的愿望。还有《匆匆》、《自从》、《毁灭》等诗都表现了历经坎坷与幻灭,追求理想之心不渝的坚韧。文学研究会中自成一家的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她的这些诗都被称作“繁星体”。她的“繁星体”诗多表现母爱、童真和自然之情,满蕴温柔、忧愁之风。 怒吼的诗指的是瞿秋白和蒋光赤等共产党员作家的政治抒情诗,其中蒋光赤(1901?/FONT>1931)的诗最多。他的诗中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如《太平洋中的恶象》、《中国劳动歌》、《哭列宁》等诗一扫当时许多新诗中的缠绵悱恻之调,充满了阳刚之音,但他的政治抒情诗存在内容较空泛的弊病。 在新诗创作中,爱情诗这一领域当属湖畔诗社的诗最为引人注目,汪静之(1902-- )、应修人(1900--1933)、潘漠华(1902--1934)和冯雪峰(1903--1976)是其中的主力。他们的诗中所描写的爱情大胆而袒露,其间所显现出的质朴、单纯的美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写自由体诗的冯至(1905--1994)也是比较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既写爱情,也写亲情和友情,出版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诗集。提倡格律诗的是新月派。闻一多(1899--1946)为格律诗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建设新格律诗,闻一多提出建设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创作实践。闻一多有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在他的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贯穿始终。此外,他的诗还表现了“五四”时期积极向上,进取追求的精神风貌。他的艺术表现方法是浪漫主义的。他常选择某一形象来托物寄情。他善用贴切的比喻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他的诗具有他所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特点对整个格律派产生过重大影响。徐志摩(1896--1931)是新月社的另一重要诗人。他的诗主要表达对光明的追求、对理想的希冀、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个性解放、追求爱情的诗在徐志摩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风婉约,文字清爽、明净,感情渲染浓烈、真挚,气氛柔婉、轻盈,表现手法讲究而多变。他的诗多收于《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诗集中。 几乎在新月派活跃的同时,象征派的诗也出现在中国的诗坛上。象征派的诗既不真实描写,也不直抒胸臆,而是常采用不同于常态的联想、隐喻、幻觉、暗示等手段制造朦胧、神秘的色彩。李金发(1900--1976)是象征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微雨》、《为幸福而歌》等诗集。他的诗反映了“五四”之后一些知识分子面临茫然的前途时而产生的悲观情绪。李金发被人称为“诗怪”,是因其诗怪诞,可读性较差,但他的诗也有许多成功之处,如诗中大量形象鲜明的比喻、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强烈的感觉等皆为许多人所不及。其他成绩较为突出的象征派诗人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和冯乃超。 30年代的左翼诗派以高昂的战斗激情领诗坛一派风骚。殷夫(1909--1931)是重要的政治抒情诗人。他的诗热情颂扬无产阶级革命,生动描绘工人运动的战斗场面。因为有实际斗争经验,所以他的诗感情充沛而真挚又不流于空泛,艺术风格朴实、粗犷,代表作品有《血字》、《1929年的5月1日》、《我们的诗》等。左翼诗派的重要代表团体是中国诗歌会。他们的艺术主张是诗歌大众化,倡导诗歌面向下层人民,歌唱抗日救亡运动,代表诗人是浦风(1911--1942)。 新月派之后,描写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的现代情绪的现代诗派兴起,戴望舒(1905--1950)是现代诗派的主要诗人。他因1928年发表的《雨巷》一诗而获“雨巷诗人”的美名,曾出版过《我的记忆》、《望舒草》等诗集。这些诗作集中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感和孤独感。他的诗大量采用象征意象,但因贴近主观情绪,诗意虽曲折、朦胧但并不过于晦涩。他常用的譬喻也新鲜而贴切。富于节奏感是他的诗的另一特色。 抗战后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派是七月派。七月派的重要诗人是胡风、艾青、田间、亦门、鲁藜、邹荻帆等。在他们的创作中,政治抒情诗占有很大比重,内容多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呼唤人们的抗敌斗志。七月派在艺术上注重以炽烈的激情去撞击人们的心灵,而不讲究文学的雕琢、修辞。质朴、粗犷、奔放是七月诗人共有的艺术特色。 40年代后半期,被后来称为民歌体的新诗在解放区农村成熟了。民歌体新诗的突出成就表现在李季与阮章竞的叙事诗中。 马凡陀是袁水拍(1907--1983)40年代中期发表讽刺诗的笔名。他在这一时期的诗结集为《马凡陀的山歌》,这是当时国统区最有影响的政治讽刺诗集。它多以市民熟悉的民谣、小调写成,轻松、诙谐而又锐利、泼辣,锋利的笔锋扫荡了末日社会的各个角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诗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题材、新主题伴随着新生活应运而生。诗人们满怀激情抒写了一首首新时代的颂歌。同时,新的社会也造就出一批诗坛新人和崭新的作品。他们是:邵燕祥和他的《歌唱北京城》、《到远方去》,森林诗人傅仇和他的《伐木者》,严阵的《老张的手》,未央的《祖国,我回来了》,李瑛的《军帽下的眼睛》,公刘的《边城短歌》和《黎明的城》,顾工的《喜马拉雅山下》等。此外,诗歌形式有所创新,吸取民歌营养的信天游、接受外来影响的阶梯式、新格律诗等形式相继出现。 50年代未60年代初,诗歌兴起了新民歌运动,发展了传统民歌。政治抒情诗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在60年代出现,郭小川、贺敬之是当时两位优秀的政治抒情诗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另一突出成就是长篇叙事诗的丰收。郭小川的《深深的山谷》、《将军三部曲》以新颖的形式和深遂的思想享誉诗坛,李季的《杨高传》、闻捷的《复仇的火焰》、韩起祥的《翻身记》、王致远的《胡桃坡》、臧克家的《李大钊》、田间的《赶车传》等也都别具特色。 但取得成绩的同时,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也存在着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不够丰富的缺点。 新时期以来,沉寂十载的诗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景象。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得以古今中外广泛借鉴,形式则更趋于松散的自由体,风格千姿百态。新时期初期,欢呼胜利、反思历史的诗歌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并使之继续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青年诗人,如舒婷、顾城、江河等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快速成长起来。他们的诗通常表现出一种晦涩的、不同于寻常的复杂情绪,人们谓之“朦胧诗”。 80年代中后期以后,诗坛又出现了自称为“第三代诗人”的现代派潮流。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A翠翠 B贞贞C夭夭D香香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A“左联”B“文协”C中国诗歌会D九叶诗派《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A陈独秀B胡适C周作人 D刘半农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A梁启超B黄遵宪C裘廷梁 D谭嗣同“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A《瓶》B《漂流三部曲》C《爱情三部曲》D《南冠草》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B凌叔华C苏雪林D白薇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A《还魂草》B《火》第三部C《第四病室》D《寒夜》“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A《风波》B《离婚》C《在酒楼上》D《孤独者》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猫城记》是(B)。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被誉为“七月”派“小说重镇”的作家是(D)。A绿原B鲁藜C胡风D路翎话剧最初被称作(A)A文明新戏(“新剧”) B爱美剧 C歌剧 D戏剧《金粉世家》的作者是(B)。A徐枕亚B张恨水C周瘦鹃 D包天笑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的阵地是(B)。A《新诗》 B《诗镌》C《诗创造》D《诗》1938年成立的“文协”的全称是(A)。A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B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敌协会C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日协会 D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日协会三十年代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小品的主要是(C )。A新月派B京派C论语派D“自由人”无名氏的创作总体上倾向于(B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 D后现代主义田汉创作的以刘金妹、梁若英、李新群三位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是(B)。A《三个叛逆的女性》B《丽人行》 C《三姊妹》D《漳河水》老舍笔下信奉“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市侩哲学的主人公是(C)。A“张大哥”B张天真C“老张” D“张先生”《暴风骤雨》中的老孙头是(C)。A土改积极分子 B地主C赶车老把式 D小商贩现代最早的白话新剧剧本是(A)。A《终身大事》 B《泼妇》C《幽兰女士》 D《咖啡店之一夜》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的理论建设文章是(B)。A《文学改良刍议》B《文学革命论》C《建设的文学革命论》D《人的文学》以主人公赵惠明的日记暴露国民党特务统治黑幕的小说是(C)。A《第四病室》B《蚀》C《腐蚀》 D《灭亡》曾在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编辑《红黑》、《人间》等杂志的作家是(A)。A沈从文B郁达夫C柔石D徐志摩以老子《道德经》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作题记的作品是(B)。A《原野》 B《日出》C《子夜》 D《骆驼祥子》以浓郁的异国风光和人物的流浪生活、求生意志为内核的新型浪漫抒情小说的作者是(D)。A许地山B郁达夫C沙汀 D艾芜艾青到达延安以后创作的诗作是(D)。A《火把》B《吹号者》C《北方》D《黎明的通知》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以下作品中,合称为“农村三部曲”的有(BD)。A《幻灭》、《动摇》、《追求》B《春蚕》、《秋收》、《残冬》C《惶惑》、《偷生》、《饥荒》D《青龙潭》、《香稻米》、《五奎桥》E《古潭的声音》、《湖上的悲剧》、《获虎之夜》收入鲁迅所编“奴隶丛书”的作品有(BDE)。A《八月的乡村》B《丰收》C《祝福》D《生死场》E《呼兰河传》以下作品中,历史小说有(AB)。A《采石矶》B《屈原》C《大泽乡》 D《子夜》E《上海屋檐下》有关“萧红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A是一种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小说别体B力求写真而不浓抹重彩C结构严谨、情节紧凑D人物性格鲜明、形象完整E词藻华丽、文采飞扬以下剧作中,在延安解放区较有影响的戏剧有(BDE)。A《刘胡兰》B《白毛女》C“好一记鞭子” D《王秀鸾》E《兄妹开荒》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乡土小说:在20年代初、中期,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小说”的作品。“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及时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民俗风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白朗、端木蕻良、李辉英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1、 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并融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2、 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3、 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简析田汉早期话剧的主要特色。充满个性解放思想和对封建思想道德的反抗,表现出五四时代精神;艺术上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直接和强烈的抒发,重视戏剧氛围和情境的诗意渲染,在浪漫气氛中流露青春期的感伤和留恋。举例说明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中人物塑造“不脸谱化”的特点。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和成就:人物各个性。描写农民既写出他们的革命性,也不回避小生产者思想上的一些弱点;描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而不脸谱化。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主要有张裕民、程仁、老家民侯忠全。张裕民是村党支部书记,土改运动的主要骨干,工作踏实,人很能干土改工作组组长文采真实不信任他,但他能找土改工作组其他成员谈心,主动介绍村里复杂情况他阶级警惕性高,当地主要提前卖果子时,他便于工作将果园管起来,以保护土改成果和农民利益;对被地主拉拢腐蚀的村治安员张正典的异常举动,他看到眼里,指斥他的错误言论。他深入细致地做群众工作,团结广大群众,终于斗坐侄了恶霸钱文贵。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1927年~1937年的文学思潮的总的特点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这两大文学思潮的并存和论争。大革命失败后,创造社、太阳社在上海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与鲁迅、茅盾等开展革命文学论争,这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期,影响巨大;但以创造社、太阳社为代表的初期革命文学思潮无论是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存在严重的左倾错误。1930年左联成立,革命文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团结了广大革命作家和文学青年,不断克服自身的错误倾向,形成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思潮。1936年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左翼文学界发生两个口号论争,革命文学运动和革命文学思潮向抗日救亡运动的思潮转化。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特点是强调文学与革命、与政治的联系,文学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则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文艺和政治保持距离或强调文艺脱离政治而自由。这时期的“京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文学流派,虽然具体文学主张各有不同,在文学脱离政治而自由这一点上,程度有轻重,却有其一致性,汇成本时期一股不小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其中有些流派和革命文学发生思想论争。以上就是文艺与革命、与政治的关系而区别的新文学的两大文学思潮。就创作态度、创作道路和艺术方法而言,则这时期新文学仍以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基本是是现实主义的,上一时期最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团体创造社、这时期提倡革命文学,其主干作家都向现实主义转化,如郭沫若、郁达夫的作品中现实主义成分加重,象征派诗人穆木天成为中国诗歌会的主干人物;浪漫主义戏剧团体南国社转向,主干人物田汉剧作中现实主义的成分加强,茅盾等左翼作家创作了《子夜》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小说。这时期,巴金、老舍、曹禺等民主主义作家创作了《家》《骆驼祥子》《雷雨》《日出》等现实主义杰作;文学研究会叶圣陶、李劼人等作家,创作了《倪焕之》《大波》等现实主义长篇;东北作家群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创作了一批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的抗日救亡文学。北方的“京派”作家,其创作也多数属于现实主义。这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作为文学语法的现实主义文学,在这时期更为发展壮大结出丰硕成果的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前一时期相比大大减弱,创造社转向革命文学,新月社向现代主义转向,湖畔诗社等已停止活动;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这时期却有所发展。以戴望传舒为首的现代诗派是本时期诗坛的重要流派,后期新月社向现代主义转化,汇成一股不小现代主义思潮;在小说方面,以施蜇存为代表的心理分析派,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是这时期具有现代主义特色的小说流派;戏剧方面,曹禺的《原野》是本时期具有浓重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五四时代精神,是一种破旧立新的狂飙突进精神,是民族觉醒的反帝爱国精神。郭沫若《女神》正是充分表现了对一切旧秩序、旧传统、旧礼教彻底否定,呼喊着创造与光明、民主与进步的狂飙突进精神,热烈抒发了爱国情思。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女神〉的个性解放要求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个性解放不仅是个性本身,而是将个性解放作为社会、大众、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个体与社会、大众、民族、国家为一体。因此,〈女神〉中的“自我”不令是诗人自己,而且是包含上述内涵的:大我。《天狗》中天狗的形象,把日月星辰和全宇宙都吞了,“我便是我了”。这我便是全宇宙了。这里也有着泛神论思想的影响。《凤凰涅磐》中的凤凰形象,《炉中煤》中的炉中煤形象,也类此。第二个特点:个性解放要求既表现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也表现为破坏一切旧物实现新我的精神,《天狗》中的“我是一切星球4 底光”,“我是全宇宙底能的总量”便是对自我价值肯定的夸张的诗意表现;而这具有如此巨大的光和能的得的“我(天狗)在飞奔、狂叫、燃烧,在自毁,要爆炸,这种冲决一切罗网,毁灭一切旧物的强悍形象,正是五四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意的极度夸张。2)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这是和上述个性解放要求密切相关的一个内容。对黑暗罪恶的旧世界旧中国及一切旧事物旧礼教的反抗叛逆精神是《女神》的主要精神,在《凤凰涅磐》中,凤凰积午木自焚,自焚前的凤歌与凰歌,对旧世界发出了最强烈的诅咒,倾诉了在这黑暗世界中的痛苦、羞辱,并借群鸟歌鞭挞、嘲讽了这黑暗世界同流的各类人等。反叛旧的为了创造新的,凤凰自焚后更生,不仅凤凰更生,而且是“一切的一切”更生,更生的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热诚、热爱、欢乐、和谐、生动、自由、悠久的凤凰和新世界,表现出诗人的理想和向往。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我的那么凤凰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在《炉中煤》中诗人就把祖国比为“年青的女郎”而以有着“火一样的心肠”的炉中煤自喻,为“年青的女郎”燃烧,献身。郭沫若《女神》的主要思想是个性主义、泛神论、爱国主义。这三者交融为一体,郭沫若从泛神论吸取“本体即神,神即自然”不断的破坏和不断的创造是事物发展的法则的唯物主义成分。泛神论思想使《女神》中的自我,常和民族、国家、宇宙成物融汇一体。因此,我们上面分析《女神》的三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也窃相边。《女神》这互有联系的几方面的思想、精神,最充分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 20 分,每空 1 分)  1 、《红日》的作者是() ;《红旗谱》的作者是() ;《红岩》的 作者是() 、 ;《青春之歌》的作者是() 。  2 、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 、() 、() 、() 、() 。  3 、《随想录》的作者是() ;《我与地坛》的作者是() ;《回答》的作者是()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 。  4 、谢惠敏是小说《 》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 》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 》中的人物。  5 、《山上的小屋》的作者是 ();《一地鸡毛》的作者是 ();《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 )。  A 、自信 B 、能力强 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2 、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 )。  A 、杨朔 B 、秦牧 C 、刘白羽 D 、周涛  3 、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 )。  A 、《“锻炼锻炼”》 B 、《小二黑结婚》 C 、《三里湾》 D 、《套不住的手》  4、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 )。  A 、鲁迅 B 、沈从文 C 、巴金 D 、老舍  5 、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  A 、绿原的《重读 < 圣经 > 》 B 、公刘的《哎,大森林》 C 、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小题 5 分)  1 、“三突出”创作原则 2 、伤痕文学 3 、朦胧诗 4 、先锋文学  四、简答题( 28 分,每小题 7 分)  1、 简析《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2 、简析《创业史》中粱三老汉这一人物形象。  3 、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  4 、以《文化苦旅》为例,简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五、论述题( 22 分)  在当代文学史中,你最感兴趣的作品是哪部或哪些,谈谈感兴趣的理由。(请结合作家  作品来谈)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 吴强;梁斌;罗广斌;杨益言;杨沫  2 、《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巴金;史铁生;北岛;舒婷 4 、班主任;爸爸爸;烦恼人生 5 、残雪;刘震云;  王安忆  二、单项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C 2 、 B 3 、 A 4 、 B 5 、 D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小题 5 分)  1 、“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 1  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1  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1 分);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1 分)  。” “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 1 分)  2 、“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社会伤痕和人们的心灵伤痕。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 2 分)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3 分)  3 、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2 分)  4 、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 2 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1 分)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 2 分)  三、简答题( 28 分,每小题 7 分)  1 、《茶馆》是老舍 1957 年创作的话剧杰作。作品借北京城里一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 1898 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 45 年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 19 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 2 分)在剧本中老舍采用了富于对比色彩的“人像展览”,穿插了喜剧元素,以充分表现特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茶馆》形神兼备的戏剧对白,也充分现实了老舍深厚的语言功力。( 3 分)《茶馆》对中国后来的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分)  2 、粱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但这希望仅仅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当粱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同妻子大吵,发泄对儿子地不满,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地小生产者意识。( 2 分)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地品质。土地的获得,痛苦的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粱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 2 分)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从这个形象的塑造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粱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 3 分)  3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 分)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 5 分)  4 、余秋雨散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突破了传统游记散文移步换形、借游说理的简单套路,而是将游历过程退居为某种断续的、或隐或显的情节框架或开启情感闸门的触点,凭借山水风物以探求和透视民族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精神及人生真谛,反省民族文化和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构成。因此,他笔下的山水并不仅仅是自然山水,更是人文山水。比如《道士塔》、《阳关雪》。在其笔下,许多风景名胜或镌刻着历史名人印迹的文化场所,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成为承载厚重的文化内涵的物象。( 5 分)在艺术技法上,其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理性思考的深厚凝重与艺术想象的诗性激情的有机交融,体现出一种大散文的风范。( 2 分)  五、论述题( 22 分)  略。  【评分标准】 A 、没有新颖独特的立意。(扣 5 - 10 分) B 、论述不正确或不深入。(扣 2 - 5 分) C 、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 3 分) D 、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 2 分) E 、有错别字或病句。(扣 1 分,扣分最多不超过 2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二)  一、填空题( 20 分,每空 1 分)  1 、“三红一青一创”指的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 、 ______ 、 等五部  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  2 、新时期报告文学崛起的标志是著名老作家 ____ 的科技报告文学作品 _______ 。  3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了___ 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曲》等带有“黑色幽默”特点的现代主义小说。  4 、《双桅船》的作者是___ ;《一代人》的作者是___ ;《迷途》的作者是___ 。  5 、《春之声》的作者是___ ;《山上的小屋》的作者是___ ;《一地鸡毛》的作者是___ ;《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___ 。  二、单项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在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中,唯一的一个“交响音乐”是( )。  A 、《红灯记》 B 、《白毛女》 C 、《沙家浜》 D 、《龙江颂》  2 、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 )。  A 、《小二黑结婚》 B 、《“锻炼锻炼”》 C 、《三里湾》 D 、《套  不住的手》  3、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 )。  A 、鲁迅 B 、沈从文 C 、巴金 D 、老舍  4、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  A 、绿原的《重读 < 圣经 > 》 B 、公刘的《哎,大森林》  C 、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5 、把散文当成诗来写的散文作家是( )。  A 、杨朔 B 、秦牧 C 、史铁生 D 、周涛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小题 5 分)  1 、《茶馆》 2 、革命样板戏 3 、新写实小说 4 、先锋文学  三、简答题( 28 分,每小题 7 分)  1、 简析《创业史》中粱三老汉这一人物形象。  2 、朦胧诗在诗学与诗美上与传统诗歌相比,有什么不同和创新?  3 、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4、 寻根小说的“根”指什么,这类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 22 分)  在当代文学史中,你对哪位作家最有兴趣,谈谈感兴趣的理由。(要结合作家的具体作品来说明)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红日》、《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吴强、罗广斌、粱斌、杨沫  2 、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3 、刘索拉; 4 、食指;舒婷;顾城;北岛  5 、王蒙;残雪;刘震云  二、单项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C 2 、 B 3 、 B 4 、 D 5 、 A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茶馆》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它不仅是老舍戏剧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同时是北京人艺剧院演剧艺术的卓越代表。( 2 分)《茶馆》的艺术构思很独特,它的重要特征表现为使用了“反描法”、“侧面透露法”以及“人像展览式”方法。在艺术结构上则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 3 分)  2 、革命样板戏是建国后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戏曲革命化的极端产物。( 1 分)代表剧目有《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海港》等。( 1 分)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理论集中体现了一元化的毛泽东革命文艺路线、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三突出等基本原则。( 2 分)革命样板戏虽然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也直接导致了文革文艺千部一曲、千人一面的机械复制现象,从而基本上阉割了艺术创造的生命力,直接阻碍和破坏了新中国文学和文艺的  发展。( 1 分)  3 、新写实小说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股新的文学创作倾向。这些小说的创作方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2 分)新写实小说在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上,把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在对真实的理解上,追求一种色的体验真实,在对人物处理上,主要体现的是小人物的生存境况,在叙述态度与叙述方式,采取民间的叙事立场,中立化的叙述方式。( 2 分)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单位》等。( 1 分)  4 、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 2 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1 分)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 2 分)  四、简答题( 28 分,每题 7 分)  1 、粱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但这希望仅仅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当粱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同妻子大吵,发泄对儿子地不满,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地小生产者意识。( 2 分)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地品质。土地的获得,痛苦的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粱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 2 分)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从这个形象的塑造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粱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 3 分)  2 、作为新思潮的朦胧诗,它以迥异于传统的现代诗歌艺术,打破了1949 年以后诗歌创作逐渐形成的自我封闭的艺术僵局,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征。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等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们的作品尽管在个体风格上不尽相同,但在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上都有着大致相同的特征。他们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对现实的理性思索和自我心灵的反思寻觅中,塑造了一代人整体自我形象:觉醒、独立、思考、追求。他们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带有浓郁的英雄主义色彩和强烈的精英意识,在迷惘感伤的诗情中,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诗学主题。( 4 分)在诗歌创作艺术上,朦胧诗人摒弃了当代诗歌的直白、滥情的统一模式。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艺术手法,在意象的凝聚组合和时空转换中,将深挚而多层次的情感寓于象征的暗示之中,从而创造出繁复的意象群落和以象征为中心的表现模式,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同时注重对直觉印象的捕捉,以情感逻辑代替事物的客观逻辑,以主观真实代替客观现实,使诗歌深具现代主义的色彩。( 3 分)  3 、讲真话,抒真情,袒露赤子之心,勇敢探求真理,是贯穿于《随想录》整部书的总主题。( 2 分)在《随想录》中,巴金对史无前例的文革进行了愤怒的揭露,痛彻的控诉和深沉的思考,提出应该给这场空前的历史大悲剧做总结。《随想录》正是从一个侧面对这场民族性灾难的残酷现实作了深刻再现,真实记录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在这场浩劫中的心灵轨迹。巴金的反思究其实际尚不止于文革,其思想的触角和批判的锋芒还伸向了文革之前的十七年。( 2 分)《随想录》的独特与深入之处,是其中对文革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巴金向内心追问的忏悔意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像很多文革受害者那样,简单的把一切责任都推向了四人帮,因而认为粉碎四人帮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2 分)与坚持讲真话相适应,巴金在艺术上追求的是朴实无华,自然天成。( 1 分)  4 寻根文学的根一是指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 3 分)主要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询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4 分)  五、论述题( 22 分)  略。  【评分标准】  A 、没有新颖独特的立意。(扣 5 - 10 分)  B 、论述不正确或不深入。(扣 2 - 5 分)  C 、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 3 分)  D 、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 2 分)  E 、有错别字或病句。(扣 1 分,扣分最多不超过 2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三)  一、填空题( 20 分,每空 1 分)  1 、 8O 年代小说历经 _____ 、 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___ 等七个发展阶段。  2 、《创业史》的作者是 ___ ;林道静是小说 ____ 里的主要人物,此书作者是( )。  3 、“三突出”原则是指___ 、___ 、___ 。  4 、《随想录》的作者是___ ;《文化苦旅》的作者是___ ;《回答》的作者是 ___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 。  5 、谢惠敏是小说《 》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 》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 》中的人物。  二、单项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  A 、绿原的《重读 < 圣经 > 》 B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C 、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 、公刘的《哎,大森林》  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 )。  A 、杨朔 B 、秦牧 C 、史铁生 D 、周涛  3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 )。  A 、自信 B 、能力强 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4 、话剧《茶馆》的结构方式是( )。  A 、冰糖葫芦式 B 、一人一事式 C 、人像展览式 D 、锁闭式  5 、和王朔年龄相仿、写作又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余华、苏童、格非、马原等,他们大多写作的是( )。  A 、新写实小说 B 、寻根小说 C 、新历史小说 D 、先锋小说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 、三红一青 3 、朦胧诗 4 、文化散文  四、简答题( 28 分,每题 7 分)  1、 简述老舍《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2、 简述寻根小说的寻根指向和寻根意识。  3 、简析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  4 、简析《我与地坛》的主题意蕴。  五、 论述题( 22 分)  巴金《随想录》的思想特色。  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20 分,每空 1 分)  1 、 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通俗(或大众)小说、现代派(或先锋、新潮)小说、新写实小说。 2 、柳青;《青春之歌》;杨沫。 3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4 、巴金;余秋雨;北岛;舒婷。 5 、《班主任》;《爸爸爸》;《烦恼人生》。  二、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B 2 、 B 3 、 C 4 、 C 5 、 D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来源于苏联。 1953 年 9 月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将其确定为我国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2 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二是艺术描写地真实性;三是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 3 分)  2 、三红一青是指《红日》、《红岩》、《红旗谱》及《青春之歌》这四部作品。( 2 分)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以 191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段历史生活为题材,并且在主流意识形态关于这段历史“本质规律”的规范性理论指导下,按照主流文学话语的创作规范叙述这段历史生活的。( 2 分)这些小说具有鲜明的形态特征——革命史诗性,并呈现出高度同一性的审美形态。( 1 分)  3 、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2 分)  4 、文化散文作为一股文学思潮形成并逐渐成熟于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初期,是90 年代“散文热”中最重要的表现领域。( 1 分)文化散文主要是指创作主体写作时采用一种文化视角,“以二十世纪人文科学和艺术哲学的最新成果为观察工具,避免先贤们的偏颇,文化批判鞭辟入里”,使散文写作“攀上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和深度”。( 2 分)代表作家及作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 2 分),  四、简答题( 28 分,每题 7 分)  1 、《茶馆》是老舍 1957 年创作的话剧杰作。作品借北京城里一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 1898 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 45 年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 19 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 3 分)在剧本中老舍采用了富于对比色彩的“人像展览”,穿插了喜剧元素,以充分表现特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茶馆》形神兼备的戏剧对白,也充分现实了老舍深厚的语言功力。( 3 分)《茶馆》对中国后来的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分)  2 、从寻根文学作品和理论中可以发现,文化寻根有两种指向:一是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 3 分)而寻根意识大致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肯定性的文化价值(如阿城的《棋王》);二是发掘当代社会心理中存在的传统文化积淀,批判其否定性的传统文化因素(如韩少功的《爸爸爸》);三是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想象历史或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力的精神源泉如郑万隆的《老棒子酒馆》。( 4 分)  3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 分)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 5 分)  4 、《我与地坛》回顾了史铁生残疾后的心路历程,地坛以其生生不息的自然真意,使史铁生超越了生死,感悟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其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识和超越意识净化着我们被尘世遮蔽的心灵。(需展开论述)( 7 分)  五、论述题( 22 分)  略。  【评分标准】  A 、没有新颖独特的立意。(扣 5 - 10 分)  B 、论述不正确或不深入。(扣 2 - 5 分)  C 、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 3 分) D 、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 2 分)  E 、有错别字或病句。(扣 1 分,扣分最多不超过 2 分)

1 塞下曲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出塞 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注] 蕃州:泛指西北地区。黄河曲:黄河河套一带。结束:装束打扮。(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但两首诗用以表现将士豪情的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不同。(4分)(2)这两首诗在任务外貌和场面描写中都能用传神的文字透露出任务的精神风貌。请从两首诗中分别选出一个具有这一特点的字词作简要分析。(4分)2 江城子 苏轼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①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4 [双调] 沉醉东风 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补注: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傲杀:傲视(1)曲中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4分)(2)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用。(4分)5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3分)(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5分)6 凤栖梧 无名氏①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注:①《全宋词》将其编为无名氏词。 (1)本词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样一些特点?(2分) (2)上下两阕表达了作者怎样一些情怀?结合有关词句,简要且合理地分析。(4分)7 蝶恋花苏 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3分)答: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做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答: 8 [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 朝词人 《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2分)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2分) (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9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①(其五) [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②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注:○1此诗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2赚:骗。(1)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释悬念后,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你赞同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4分 答: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⑴清陈廷焯《云韶集》说:“‘云深无雁影’,五字千古。”陈廷焯的评语是否得当?请作简要分析。(3分)⑵试比较“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与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在表达特点上的异同。(3分)答 答案:1、(1)第一首诗以将士们进行艰苦军事训练的场景,以及大雁群飞,歌声飘荡,马群在绿草地上嘶鸣的人欢马叫的壮丽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第二首诗以将士在风雪中部锋陷阵的壮举,以及卷旗夜战、肉搏拼杀的血战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评分说明:分层次解说,每一层2分。未分层次笼统解说者,酌情给分)(2)答案示例:第一首诗以“级结束”的“能”,赞美守边将士戎装打扮的英姿,透露出守边将士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豪迈自信的情怀。第二首诗以一个“金”字写战袍,传出将士的神采风姿。(以一个“冲”字,写出了将士在疆场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以一个“卷”字,写出了战事的紧急和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以一个“缺”字,状战场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夺取胜利之不易,表现了将士誓死守边的战斗豪情。)2.(8分)①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②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③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扣住音乐评论,点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3.(1)答案: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4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鉴赏诗歌中景或物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联系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本题就一定结合全诗的主旨。(2)答案: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4分)4、(1)刻画了一个宁静、淡泊、傲视官府,追求“桃花源”式生活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形象。(2)黄、白、绿、红,着色明丽,烘托主人公对生活环境的满足心情,用“白鹭沙鸥”作景,暗示作者宁静淡泊的情怀。5、(1)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或:义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门还形成对比)。(3分,手法l分,作用2分) (2 )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原诗采取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米: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惊。上下联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6.(1)参考:①铺陈描写,色彩、形态、声音刻画得形象生动。(1分)上阕铺陈写了暮春初夏时节绿叶成荫,百花凋落,飞燕衔泥,杨柳飞絮,杜鹃声声的景象。②采用了烘托了悲凉气氛。(1分)暮春已至,燕子衔泥入垂杨,应是有巢可归;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风而飘泊不定,犹如人漂泊无依;乱山深处杜鹃一声接着一声,“不如归去”,更使人倍觉悲摧。③拟人手法;④……合理体会即可。(2)参考:上阕写暮春之景,睹物伤怀,可见作者漂泊无依之感。下阕跋涉山中,无心风月,更有见其客身在外、颠沛流离、孤独寂寞、羁旅无归之悲。(2分) “竹杖芒鞋”正是颠沛流离、终日奔波的漂泊之人,“无定据”显示这远行游子的飘泊无依,同上片“柳絮”句遥相呼应。用“樵子渔师”来来往往,自得其乐,反衬游子之飘泊天涯,纵有“一川风月”又有什么心思欣赏,“一川风月”意味着夜的来临,加重羁旅无归之悲慨。“谁为主”与“无定据”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脉相通,进一层表现客身在外、无所归依、惆怅迷惘、寄身山水的心情。(2分)7.(1)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出其中一种即可。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给读者更自由、更广阔的想象空间。(2)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了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机,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是旷达之语。②不同意。起笔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人家绕,富于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8.(1)宋 李清照 [2分。朝代1分,名字1分。](2)自己(人)的命运不如花的命运(或年华流逝)。 [2分。](3)曲的开头先怜秋,继而对黄花(菊花)怜惜,再到人的自怜(“自羞”),最后是花怜人(“花替人愁”),全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自叹惋惜人不如花(“人比黄花瘦”)的情感。 [4分。每答出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满4分止。](1)“赚”字明显带有一种白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富有幽黙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此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3分) (2) “放”、“拦”两个字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行人从意外、惊诧,到恍然大悟的心理,也都在这一“放”、一“拦”中透露出来,诗人如实的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思考,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言之成理即可。4分)(6分)⑴(3分)恰当。暮云沉沉,似乎听到却又看不到传信大雁的身影,留下的是更深的寂寞。此句以简约的语言,将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之状、期待之情、失望之感,通过景物传达出来。 ⑵(3分)相同:都是借酒写愁,都言酒醒后愁思更深。 不同:周词实写眼前愁情,直接表达长夜难耐、寂寞无限的心境;柳词则是以设问虚拟未来愁状,借想象勾勒出一幅凄美图画,以景传情,表达离别的伤感。 【这是10个题目和答案,你仔细看个明白,就全都会做了。】

《中国诗歌研究》论文题目解析及答案解读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中的《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被选入教材。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其中的《烛之武退秦师》被选入教材。3、《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到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闸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勾践灭吴》是从中节选而来。4、《战国策)是记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被选入教材。5、《论语>是记录春秋末年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看,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全书共20篇,一篇包括若干章,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中的《季氏将伐颛臾》被选入教材。6、《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盂轲及其弟子编成。《孟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寡人之于国也》《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等被选入教材。孟子(前372鞠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具有“不忍人”之心,能够“忧民之忧”“与民同乐”,施行仁政。7、《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约前369--前286)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l篇。《逍遥游》(节选)被选入教材。8、《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对古书的分析解释)。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屈原的《离骚》(节选)被选入教材。9、《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约前313一前238)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劝学》被选入教材。10、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著有《新书》,其中的《过秦论》被选入教材。1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这部书在体列上分为本记(帝王的传记,十二篇)、世家(世袭封国的诸侯)传记(三十篇)、列传(天子、王侯以外的人物传记,七十篇),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计一百三十篇。《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巨著,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史记》作出的崇高评价。其中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被选入教材。《史记》作者司马迁(约前145一?),字子长,汉代人,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报任安书》也被选入了教材。12、《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其中的《迢迢牵牛星》被选入教材。

《谈中国诗》中比喻句:  这是一篇理论性很强的演讲辞,多姿多彩。这一特点的构成是由钱钟书的比喻得来的。  比如为了说明评论家对于评论的对象要严肃认真,作者写到“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只“文学良心和鉴别力”“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就足以把作者的认为的重要性展现出来了。  为了说明中国诗的发展规律,作者用中国画的发展作了相应的类喻。“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可谓一语道破天机。而对于这种发展的超常状态,钱钟书一个百喻经的妙喻就解决了大问题。  为了说明中国的诗歌之短,作者用了一西方的短语“轻鸢剪掠”。这个比喻用得轻巧自在。  “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这个比喻说明的道理更是深刻。相比之“中国诗为了表达的需要选择了它的诗体,而这种诗体与它的表达无疑又是紧密相关的”,哪个更为生动,不言而喻。  其他如把中国诗的“比重”比喻为“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只吹着芦管”。把中国诗的狂放比喻为“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都极具魅力。

一篇论文就值这么点儿呀,谁肯干啊?除非他的那你什么人。

《中国诗歌研究》论文题目解析及答案详解

都在发愁不知道怎么选题的,应该没有查阅过多的资料。 查了很多资料 题目自然就会选题。找下方的联XI 回大纲两个字,可以得大纲思路参考呢。我就是他那里定的题目 帮助我通过的。

有个网站叫中华论文中心的,貌似有很多论文,自己去找下吧~

汉语言的选题确实不好搞我帮同学写过几篇的可以给你一些建议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分析论文题目大全及答案解析

《红楼梦》的爱情悲剧我感觉这个比较好写,而且材料也多。不管多少字的论文都可以搞定。想当初,我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就差点选这个,不过后来换成了当代文学方向,所以拿了个高分;但如果你的要求只是过关,那这个选题比较好。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 作者: 刘凯 凤凰出版社 古老的中国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古代诗歌就像中国文化浩瀚海洋里的一颗明珠,熠熠闪光。璀璨的光辉映照你我,以它那或阔大或深曲的意境、或澎湃或温婉的情韵、或典丽或朴质的语言怡养着我们的性情,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由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语言环境的变迁,普通读者尤其是中学生,鉴赏古代诗歌仍有一定的困难。作为每年的高考专项,古代诗歌的鉴赏正日益爱到大家的重视。不过从每年的高考成绩看,古代诗歌鉴赏得分不高。虽然花的时间不少,但收效甚微。究其所以,固然和中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人生阅历不足有关,但最为主要的还是方法不当。因此,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也就显得益发重要。这也就是编纂此书的目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作者:万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为了积极配合高中新课程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要求,适应新课程高考的要求,参照《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特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编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鉴赏指南》两本配套用书。本丛书有以下特色: 一、首家推出“自主模块综合运用题”自主模块综合运用题是考取第一层次(重点本科)必考内容,又属“史”无前例的新题型。我们参考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试卷、台湾高考卷以及具有探索性质的海南等省高考卷,确定自主模块综合运用题以有一定限制性的开放性主观题为主,其难度略大于常规高考题,题目细分为中国古代诗歌、中国古代散文、中国现代诗歌、中国现代散文四个板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二、选文针对性强,试题原创性强我们根据近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和各省市高考卷所选诗文的特点与趋势编选诗文,注重选文质量,侧重名家文章。试题编制强调原创性、独创性,答案参照权威鉴赏辞典并经过学生实践后制定,确保试题与答案的准确性。另外试题、分值按照高考卷惯例设置,便于使用。~~~~~~~~~~~~~~~~~~~~~~~~~~~~~~~~~~~~~~~~~~~~~~~~~~~~~~~~~~~~~~~~~~~~古代诗歌与名句名篇(高中语文)/龙门专题作 者: 蒋念祖,陈国林 主编,孙国强 本册主编出 版 社: 龙门书局龙门专题》是针对中等程度及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研究开发的,尤其是对尖子生来讲,《龙门专题》是必备图书!这套书在设计上全面贯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中等程度的学生要特别注意:“知识点精析与应用”部分侧重夯实学生基础,重点在把基础知识讲细、讲透,适合为中等程度的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能力拓展”部分重点在于拓展学生思维,直接与中高考的难度、题型接轨,适合中等学生提高成绩。同步学习使用:《龙门专题》每一节内容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编排的,因此可以随着教学进度同步使用,老师讲到哪里,就紧跟着做透哪一本专题。中高考复习:“基础篇”适用于第一轮全面复习,全面梳理知识点,从这一角度,专题比任何高考复习资料都要详细、全面:“综合应用篇”适用于第二轮专项复习,尤其是跟其他专题、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综合时,事半功倍。“万变不离其宗!”考试题目都是由基础知识演化而来的,因此基础知识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准确地理解、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能灵活、轻松地应用和解题!使用《龙门专题》打基础,重点注意每节的“知识点精析与应用”,它分为三个小部分:知识点精析:可帮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解题方法指导:通过经典和新颖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和技巧: 基础达标演练:可以即学即练,便于巩固。“能力拓展”栏目是在牢固掌握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的,它同样包括三个小部分:释疑解难:以综合性,关联所学知识,并作深度的拓展和延伸;典型例题导析:最具代表性的例题、全面的思路分析、有的放矢的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思维拓展训练:完美的拓展训练设计,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知识点精析与应用”用于梳理知识脉络,掌握基本知识点;复习时侧重使用“能力拓展”栏目,这部分立足于教材,对中高考必考内容进行拓展提升,也包括了一些难点和失分率较高的内容。此外,“本书知识结构”、“本讲知识网络图”能帮助学生迅速快捷地掌握全部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在中高考的复习备考中,还要注意:近年本专题知识在高考(中考)中所占分数比例,紧跟第二轮专项复习节奏使用。~~~~~~~~~~~~~~~~~~~~~~~~~~~~~~~~~~~~~~~~~~~~~~~~~~~~~~~~~~~~~~~~~~~~~决胜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技巧作 者: 田福春,杜静卉 主编出 版 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决胜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技巧》是《决胜高考》丛书中的一本,由北京海淀区中学语文专家精心打造。作者精心挑选了与知识方法相匹配的历届高考题及与高考有关的习题供读者练习。书中另附有2008年各地高考古代诗歌题,可以帮助考生提前进入备考状态,在考试中取胜。 本书从古代诗歌的分类、意象的分析、意境的分析、写作手法的分析、思想感情的分析、语言风格的分析六章节对诗歌鉴赏中所涉及的问题加以分类解说。每一分类中都包括三个环节:锦囊妙计、小马过河、恍然大悟。 本书侧重实用,可操作性强,省去了教师整理知识点、挑选习题的过程,可拿来即用。学生即便没有老师辅导也可以独立完成古诗鉴赏的复习。 本书可供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及语言文字工作者使用,也适合中学语文教师备课时参考。 ~~~~~~~~~~~~~~~~~~~~~~~~~~~~~~~~~~~~~~~~~~~~~~~~~~~~~~~~~~~~~~~~~~~~~中国古代歌诗与当代歌词鉴赏作 者: 赵飞 编著出 版 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书共十二讲。导言讲述了古代诗歌与当代歌词承上启下的渊源关系,旨在引导学生溯千年文化之流,饱览我国民族精神人文风光。第一讲至第十一讲,着重探讨了十个时下大学生至为关注亦为之困惑的问题。比如:如何看待进取不息的人格力量在时空坐标上的悲剧意义?女性至美的社会价值以及古代女性形象留给我们今天的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坦然地做到笑对人生宠辱不惊?怎样处理对精神和生活有着重要支撑作用的亲情和翃?经得起时空跨度考验的爱情方为真爱、至爱;从伟人光彩中的瑕疵看人物个性的丰厚性;“大我”、“小我”完美集合于一体方为最高至善之境界……。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学空间,教材在最

文章简介:摘要:在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时候,注意关注题干中提供的朝代信息,关注诗歌的题目,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作者,解读诗句的具体含义,合理地补充、想象,总结明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关注所设问题的具体指向等鉴赏方法,可以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鉴赏是具体的一系列的过程,下面我们按照一首诗…摘要:在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时候,注意关注题干中提供的朝代信息,关注诗歌的题目,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作者,解读诗句的具体含义,合理地补充、想象,总结明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关注所设问题的具体指向等鉴赏方法,可以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鉴赏是具体的一系列的过程,下面我们按照一首诗以及诗后的问题的顺序来详细的讲解诗歌鉴赏的具体操作方法。一、关注题干中提供的朝代信息试卷中的题干表述形式往往是“阅读下面一首×(朝代)诗,然后回答问题。”朝代的不同,国力的差别,往往会影响诗人的艺术风格,乃至形成相应的诗歌流派,表达类似的思想情怀。比如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在初唐时期,由于国体初建,百废待举,浮艳淫糜的南朝齐梁诗风不能适合时代的要求,诗人肩负时代使命,积极开拓诗歌的题材领域,创建清新刚健的风格成为诗人的追求。盛唐时期,唐帝国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一方面小康人家,一方开疆拓土,清秀的山水田园诗派和豪迈的边塞诗派应运而生。中唐时期,直面现实,兴利除弊,诗人仍然向往盛唐的强大。晚唐时期,兴国无望,诗人哀伤的情绪笼罩诗坛。试题中诗歌的作者,大多出自唐朝,知名度也比较高,学生一般不会陌生,所以对唐朝的历史一定要了解清楚,其他朝代的国家势力、民族矛盾等也应有所了解。了解朝代乃至某一时期的特点,就对诗歌的总体风格有了一个宏观上的了解,解答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二、关注诗歌的题目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看到一首诗歌后,马上就其诗句进行分析,根本不去关注诗歌的题目,结果往往答非所问。如:《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后问题是: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我们关注了题目中的“闻笛”,再加上第三句中的“闻”字,肯定会明白“闻”的对象——“折柳”是一种曲子名。再联想到“柳”与“留”的谐音关系,“折柳”的“惜别怀远”之意就会十分明了,如此,本诗所抒发的思乡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后的问题是: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如果我们不关注诗歌的题目,只是关注闺中琐事,那回答恐怕就差之千里了吧!同时本诗运用“比喻现意”的表现技巧也就无从谈起!《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后的问题是: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理趣”?如果只看诗句,无视题目,就无法正确回答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相关百科